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四年级下册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2-10-29 05:15:29

四年级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教案范文1

教学内容:冀教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心放歌《种太阳》。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种太阳》,表达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

2、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种太阳》。

教学难点:歌曲中抒情部分和活泼部分的表现要准确。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打一物)劳动英雄红面孔,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学生回答。(老师做简单评价,表扬学生)

   3、师:你知道太阳在我们的生活中代表什么吗?(温暖和光明)

二、新课教授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太阳有关的歌曲。

播放课件(音乐视频《种太阳》)

师:1、听完这首歌,你们知道这个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吗?(种太阳)

2、种出这么多的太阳有什么用处?(学生回答:送给南极、送给北冰洋、挂在冬天、挂在晚上)

3、师:出示整首歌的歌词。(学生自己朗读歌词,指名朗读歌词)

(一)学习第一乐段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将这段歌曲来演唱一遍。(出示第一段歌词)(学生认真看歌词,认真听老师唱。)

 教师教唱这一部分。

 (师生共同演唱)

4、师:这个小朋友把种下的太阳送往了有需要的地方,这是多么美好的愿

望,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唱这首歌曲呢?(充满希望、带着美好憧憬)

师:让我们加上这样的感情来唱一下吧。

(二)学习第三乐段

过渡:太阳,送往了南极,北冰洋,甚至挂在冬天和晚上?那么,当太阳送过去以后那些地方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同学们在歌词中寻找答案。

哪些地方有了变化呢?(学生回答: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说的不错,到那个时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这美好的希望来唱一下吧!(师生一起唱)

   师:这时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变得温暖又明亮。我想我们内心深处也一定充满了感叹!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叹之情的话,你会说什么呢?(学生回答:啊!世界真美好啊!太好啦!……)

 (三)学习第二乐段(过渡句)

(1)师:原来太阳的作用这么重要。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种太阳吧!

(2)师范唱。

(3)和老师一起来种太阳吧。(师生共唱)

(四)完整演唱歌曲

师:通过对歌曲的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小朋友希望把太阳送往有需要的地方,因为能送来温暖和光明,那你说如果是你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用什么样的歌声来表达这样的心情呢?(明亮、动听的、活泼……)

学生跟视频唱,跟伴奏带唱, 分组演唱,提示情绪!

三、创意课堂

  师:发挥想象,你能做一个小小词作家吗?

 歌曲中的小朋友非常有爱心,把太阳送给需要光明和温暖的地方,你觉得哪些地方还需要光明和温暖呢?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发挥想象,改编一下歌词?

  例如:一颗送给送给——(残疾人),一颗送给送给(敬老院),一颗挂在挂在(教室里),一颗挂在挂在(每个人心里)。

四、情感延伸

师:同学们,世界上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关注的人和事,我们的国家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在我国的偏远地区和山区仍然有一些人,他们的生活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看那些瘦弱无助的孩子,为了帮助家里解决生计,在寒冷的冬天还要上山拣柴;一个个孩子在冰冷的教室里,小脸蛋冻得通红;孩子们没有像样的教室,只能在外面,或者在充满泥水的教室里上课。还有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的孩子们......

师:看到这些图片,大家会萌发出什么样的愿望呢?(学生自由畅谈。如:我想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给贫困山区的人们画许多粮食,给灾区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画一间房子,再画一间教室,让他们有家回,有书读,过上幸福生活……)

师:同学们都有着这么美好的愿望,那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愿望把歌曲再来唱一遍吧!

(师带着学生演唱歌曲)       

四年级下册教案范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86-02

在一次讲课当中,我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讲课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我的教学现场:

我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

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我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惨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1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

曾经听过周边的老师讲过这一课,也看过网上很多教师执教的课堂实录,综合分析,均是抓住“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此理解我们救幼龟反而害幼龟的过程,从而体会违反自然之道最终的道理。

各种课堂实践有其成功和失败之处,那么针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我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呢?很显然,“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非常清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当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以他们的心理来走进故事,就会发现这个切入点不适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因为首先它是倒装的,其次它太富有理性。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小幼龟从龟巢进入大海的整个过程,他们的内心及情感更愿意随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而起伏,在起伏中他们会懵懂地感受到一些道理。因此,我舍弃了成型的套路,切合文章的实际,立足我的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最终确定了“抓住我和向导心情的变化”这一线索,引导学生融入人物的情感波动中,使自己成为文章的主角共同关注小幼龟的命运。

四年级下册教案范文3

实验内容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7课《沉浮的秘密》

实验目的:

1、

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2、

初步感知“质量相同时,大的物体容易上浮,小的容易下沉。大小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下沉,轻的容易上浮”。

3、

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4、

发展和保持探究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验重点: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是什么。

实验难点:分析、解释沉浮的原因。

实验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水槽、空心乒乓球和装了盐的乒乓球各一个。

学生准备:水槽、水、泡沫、橡皮泥、小石头、螺丝钉、木块、塑料瓶等。

实验过程:

一、

设疑激趣,提出问题。

1、

教师手拿两个乒乓球(一个空心,一个里面注满了水)

提问:猜一猜,这两个乒乓球放在装有水的水槽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大胆猜想)

2、教师演示实验。

3、导入新课:看来关于沉浮还有好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沉浮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实验分析,探究秘密。

师:为了揭开沉浮的秘密,老师为大家设计了三个闯关实验,你们有信心闯过关吗?(生答:有)

在闯关之前,老师先提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要听从小组长的指挥,比比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我宣布闯关开始,第一关:我会分类。(课件显示实验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号袋中的物品,先猜测一下这些物体放在水里沉还是浮,把沉在水里的分为一类,把浮在水上的分为一类,看哪个小组分的又快又好,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一。)明白要求了吗?好,请小组长打开1号袋,(学生分组活动)

师:同学们的动作真迅速,那你们的这次的猜测又是对还是错呢?下面请同学们把分好的物体一个一个轻轻放进水槽,看看你分对了吗?并继续完成实验记录单一。注意:实验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要把水溅在桌子上了,开始行动。(学生分组实验)

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实验,下面请每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实验结果。(学生汇报)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有关?(要求有学生回答,教师做相应的板书)

师:同学们可真捧,已经顺利闯过第一关,我宣布马上进入第二关:我会思考。(课件显示实验要求:仔细观察2号袋里的物体的特点,完成第二关的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二。)请小组长打开2号袋。(学生分组实验)

师:提醒同学们要想顺利闯关,要特别注重物体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做完实验了,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成果吧。(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做相应的板书)

师:通过实验发现,质量相同时,较大的物体容易上浮,较小的物体容易下沉。大小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容易下沉,质量小的物体容易上浮。

师:两关同学们都顺利闯过了。现在谁能解释刚才老师用乒乓球做的那个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两个乒乓球的质量)。

师:第三关,我有办法。请小组长把3号袋里的橡皮泥拿出来放进水槽,仔细观察,橡皮泥沉还是浮?(生答:沉)请同学们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想办法让橡皮泥浮起来(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师:你的实验成功了吗?把你们组的实验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汇报)

师:有的小组实验成功了,有的小组实验没有成功,但是每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从这样一个个小实验开始研究的。大家今天的表现真棒,为自己鼓掌吧!

二、

联系生活,寻找沉浮现象。

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运用到了沉浮的例子,你能说说吗?

三、

实验总结,情感升华。

四年级下册教案范文4

油菜花开了

u

教学目标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u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

从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u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春天,开花植物以百花盛开的形式开始了创造新生命的历程。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油菜花

【教师】看,油菜花开了,一场孕育着新的油菜花的生命活动也开始了。

【教师】讲解:植物繁殖:开花——结果。

【教师】观察油菜花,你能区分它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吗?

【教师】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教师】问题1:认一认,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说一说他们的作用。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归纳:它们的作用是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或繁殖后代。

【教师】怎么观察了解油菜花的构造呢?解剖是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教师】观察一朵油菜花:分别找一找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记录下它们的数目。

【学生】观察油菜花,了解花的各部分组成。

【教师】讲解: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二)解剖油菜花

【教师】油菜花虽然小,可一朵小小的油菜花,却是油菜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解剖了它,是为了学习的需要,但同时一朵完整的油菜花的美丽就不复存在了。

【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解剖油菜花,并对各部分进行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问题研讨:

1.比较记录表中的数据,讨论交流。

2.提出问题:油菜花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数量。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师生共同总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和1个雌蕊。(建议使用资源:【活动设计】解剖油菜花)

(三)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

【教师】这株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这显然不是的,从这株油菜上的花开放的状态可以推断这株油菜上的花不是同时开放的,但它们始终是在变化着的。

【教师】数数这株油菜上开了几朵花?还有几个花蕾?

【学生】观察油菜花的花蕾和花。

【教师】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学生】对花蕾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出推测。

【教师】有些油菜花谢了后会结出果实,有些却不能结出果实。

四年级下册教案范文5

奥数精讲1

学员编号:

级:四年级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数学

学科教师:

授课目标

C数的整除

C找规律

C

数字迷

授课难点

整除

教学重点:找规律

——数的整除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数的整除具有如下性质:

性质1

如果甲数能被乙数整除,乙数能被丙数整除,那么甲数一定能被丙数整除。例如,48能被16整除,16能被8整除,那么48一定能被8整除。

性质2

如果两个数都能被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与差也一定能被这个自然数整除。例如,21与15都能被3整除,那么21+15及21-15都能被3整除。

性质3

如果一个数能分别被两个互质的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个数一定能被这两个互质的自然数的乘积整除。例如,126能被9整除,又能被7整除,且9与7互质,那么126能被9×7=63整除。

利用上面关于整除的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整除有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学习数的整除性,我们把学过的和将要学习的一些整除的数字特征列出来:

(1)一个数的个位数字如果是0,2,4,6,8中的一个,那么这个数就能被2整除。

(2)一个数的个位数字如果是0或5,那么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

(3)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一个数的末两位数如果能被4(或2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5)一个数的末三位数如果能被8(或12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6)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例题1

在下面的数中,哪些能被4整除?哪些能被8整除?哪些能被9整除?

234,789,7756,8865,3728.8064。

解:能被4整除的数有7756,3728,8064;

能被8整除的数有3728,8064;

能被9整除的数有234,8865,8064。

例题2

在四位数562中,被盖住的十位数分别等于几时,这个四位数分别能被9,8,4整除?

解:如果562能被9整除,那么5+6++2=13+应能被9整除,所以当十位数是5,即四位数是5652时能被9整除;

如果562能被8整除,那么62应能被8整除,所以当十位数是3或7,即四位数是5632或5672时能被8整除;

如果562能被4整除,那么2应能被4整除,所以当十位数是1,3,5,7,9,即四位数是5612,5632,5652,5672,5692时能被4整除。

例题3

从0,2,5,7四个数字中任选三个,组成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数,并将这些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解:因为组成的三位数能同时被2,5整除,所以个位数字为0。根据三位数能被3整除的特征,数字和2+7+0与5+7+0都能被3整除,因此所求的这些数为270,570,720,750。

1.6539724能被4,8,9,24,36,72中的哪几个数整除?

2.个位数是5,且能被9整除的三位数共有多少个?

3.一些四位数,百位上的数字都是3,十位上的数字都是6,并且它们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在这样的四位数中,最大的和最小的各是多少?

——找规律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见过“找规律”这个题目,学习了如何发现图形、数表和数列的变化规律。这一讲重点学习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问题。什么是周期性变化规律呢?比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百花盛开的春季过后就是夏天,赤日炎炎的夏季过后就是秋天,果实累累的秋季过后就是冬天,白雪皑皑的冬季过后又到了春天。年复一年,总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这就是周期性变化规律。再比如,数列0,1,2,0,1,2,0,1,2,0,…是按照0,1,2三个数重复出现的,这也是周期性变化问题。

例题1

节日的夜景真漂亮,街上的彩灯按照5盏红灯、再接4盏蓝灯、再接3盏黄灯,然后又是5盏红灯、4盏蓝灯、3盏黄灯、……这样排下去。问:

(1)第100盏灯是什么颜色?

(2)前150盏彩灯中有多少盏蓝灯?

分析与解:这是一个周期变化问题。彩灯按照5红、4蓝、3黄,每12盏灯一个周期循环出现。

(1)100÷12=8……4,所以第100盏灯是第9个周期的第4盏灯,是红灯。

(2)150÷12=12……6,前150盏灯共有12个周期零6盏灯,12个周期中有蓝灯4×12=48(盏),最后的6盏灯中有1盏蓝灯,所以共有蓝灯48+1=49(盏)

例题2

有一串数,任何相邻的四个数之和都等于25。已知第1个数是3,第6个数是6,第11个数是7。问:这串数中第24个数是几?前77个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第1,2,3,4个数的和等于第2,3,4,5个数的和,所以第1个数与第5个数相同。进一步可推知,第1,5,9,13,…个数都相同。

同理,第2,6,10,14,…个数都相同,第3,7,11,15,…个数都相同,第4,8,12,16…个数都相同。

也就是说,这串数是按照每四个数为一个周期循环出现的。所以,第2个数等于第6个数,是6;第3个数等于第11个数,是7。前三个数依次是3,6,7,第四个数是

25-(3+6+7)=9。

这串数按照3,6,7,9的顺序循环出现。第24个数与第4个数相同,是9。由77÷4=9……1知,前77个数是19个周期零1个数,其和为25×19+3=478。

例题3

下面这串数的规律是:从第3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之和的个位数。问:这串数中第88个数是几?

628088640448…

分析与解:这串数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但是如果其中有两个相邻数字与前面的某两个相邻数字相同,那么根据这串数的构成规律,这两个相邻数字后面的数字必然与前面那两个相邻数字后面的数字相同,也就是说将出现周期性变化。我们试着将这串数再多写出几位:

当写出第21,22位(竖线右面的两位)时就会发现,它们与第1,2位数相同,所以这串数按每20个数一个周期循环出现。由88÷20=4……8知,第88个数与第8个数相同,所以第88个数是4。

【练习】

1.有一串很长的珠子,它是按照5颗红珠、3颗白珠、4颗黄珠、2颗绿珠的顺序重复排列的。问:第100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前200颗珠子中有多少颗红珠?

2.将1,2,3,4,…除以3的余数依次排列起来,得到一个数列。求这个数列前100个数的和。

3.有一串数,前两个数是9和7,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是它前面两个数乘积的个位数。这串数中第100个数是几?前100个数之和是多少?

4.有一列数,第一个数是6,以后每一个数都是它前面一个数与7的和的个位数。这列数中第88个数是几?

——数字迷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例题1

把下面算式中缺少的数字补上:

分析与解:一个四位数减去一个三位数,差是一个两位数,也就是说被减数与减数相差不到100。四位数与三位数相差不到100,三位数必然大于900,四位数必然小于1100。由此我们找出解决本题的突破口在百位数上。

(1)填百位与千位。由于被减数是四位数,减数是三位数,差是两位数,所以减数的百位应填9,被减数的千位应填1,百位应填0,且十位相减时必须向百位借1。

(2)填个位。由于被减数个位数字是0,差的个位数字是1,所以减数的个位数字是9。

(3)填十位。由于个位向十位借1,十位又向百位借1,所以被减数十位上的实际数值是18,18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的和,只能是9与9,因此,减数与差的十位数字都是9。

所求算式如右式。

由例1看出,考虑减法算式时,借位是一个重要条件。

例题2

在下列各加法算式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求出这两个算式:

分析与解:(1)这是一道四个数连加的算式,其特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同,且个位与百位上的数字相同,即都是汉字“学”。

从个位相同数相加的情况来看,和的个位数字是8,有两种可能情况:2+2+2+2=8与7+7+7+7=28,即“学”=2或7。

如果“学”=2,那么要使三个“数”所代表的数字相加的和的个位数字为8,“数”只能代表数字6。此时,百位上的和为“学”+“学”+1=2+2+1=5≠4。因此“学”≠2。

如果“学”=7,那么要使三个“数”所代表的数字相加再加上个位进位的2,和的个位数字为8,“数”只能代表数字2。百位上两个7相加要向千位进位1,由此可得“我”代表数字3。

满足条件的解如右式。

(2)由千位看出,“努”=4。由千、百、十、个位上都有“努”,5432-4444=988,可将竖式简化为左下式。同理,由左下式看出,“力”=8,988-888=100,可将左下式简化为下中式,从而求出“学”=9,“习”=1。

满足条件的算式如右下式。

例题3

在内填入适当的数字,使左下式的乘法竖式成立。

分析与解:为清楚起见,我们用A,B,C,D,…表示内应填入的数字(见右上式)。

由被乘数大于500知,E=1。由于乘数的百位数与被乘数的乘积的末位数是5,故B,C中必有一个是5。若C=5,则有

6×5=(600+)×5=3000+×5,

不可能等于55,与题意不符,所以B=5。再由B=5推知G=0或5。若G=5,则F=A=9,此时被乘数为695,无论C为何值,它与695的积不可能等于55,与题意不符,所以G=0,F=A=4。此时已求出被乘数是645,经试验只有645×7满足55,所以C=7;最后由B=5,G=0知D为偶数,经试验知D=2。

右式为所求竖式。

此类乘法竖式题应根据已给出的数字、乘法及加法的进位情况,先填比较容易的未知数,再依次填其余未知数。有时某未知数有几种可能取值,需逐一试验决定取舍。

1.在下面各竖式的内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四年级下册教案范文6

曲》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舒伯特摇篮曲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摇篮曲》的演唱,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想象歌曲的意境,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好歌曲。

2、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摇篮曲》,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得到结论,得出各类摇篮曲的特点。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爱心的教育。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正确掌握装饰音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了解摇篮曲体裁的音乐风格特点

一、创设情境、感受母爱

1、欣赏古诗《游子吟》

学生有感情地轻声朗诵了《游子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歌曲、品味母爱

1、学习四拍子

2、聆听歌曲《摇篮曲》,打四拍子,学生感受

3、介绍: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被称为“歌曲之王”,

4、哼唱旋律

(1)静听、闭眼睛感受

(2)用lu轻轻哼唱

(3)认识并学习装饰音。

装饰音(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慈爱)。

附点音符(突出了“摇”的感觉)。

(4)再次哼唱旋律lu并结合四拍子。

5、学唱第一、二、三段。

6、摇篮曲简介——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7、欣赏摇篮曲,体会摇篮曲体裁的音乐特点。

东北民歌摇篮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8、总结摇篮曲的特点:

主题——母爱;

速度——中速稍慢;力度——弱;节奏——富有摇篮的晃动感;旋律——轻柔、甜美、舒缓

9、带着摇篮曲的特点有感情地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体会母爱、感恩母爱。

师:每一句摇篮曲都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和美好的祝愿,回想过往,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如果现在给你一次机会对妈妈说一些感谢的话你要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回家说给自己的妈妈听。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新课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本节课教师就特别注重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年级下册教案范文7

一、单项选择题。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哪个季节?(

A

A.春

B.夏

C.秋

D.冬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中“谙”的意思是(

D

)。

A.去过

B.知道

C.喜欢

D.熟悉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厌”的意思是(

C

)。

A.讨厌

B.厌倦

C.满足

D.厌恶

4.陆游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豚”是指(

A

)。A.小猪

B.一种肉质鲜美的鱼

C.河豚

D.牛

5.《题西林壁》中的“西林”属于今天哪个地方境内?(

B

)

A.

广西庐山

B.

江西庐山

C.

浙江庐山

D.

广东庐山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缘”的意思是(

C

)。

A.

缘分

B.

沿着

C.

因为

D.

缘由

7.下列选项中号“东坡居士”的诗人是(

C

)。

A.

苏洵

B.

苏辙

C.

苏轼

D.

苏迈

8.《题西林壁》是苏轼在哪一年游庐山时题的诗?(

B

)

A.

984

B.

1084

C.

1184

D.

1284

9.《题西林壁》中哪句诗直接说出了作者没有认清庐山真面目的原因?(

D

A.

横看成岭侧成峰。

B.

远近高低各不同。

C.

不识庐山真面目。

D.

只缘身在此山中。

10.《游山西村》中哪个字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A

A.游

B.

C.

西

D.

11.下列哪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

C

A.《乡村四月》

B.《四时田园杂兴》

C.《游山西村》

D.

《过故人庄》

1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那个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D

A.

B.

C.

D.

13.下列哪句诗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B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过故人庄》是首什么题材的诗?(

A

A.

山水田园诗

B.

咏物言志诗

C.

赠友送别诗

D.

边塞战争诗

15.《游山西村》中的“山西村”属于现在哪个地方?(

C

A.

浙江杭州

B.

浙江温州

C.

浙江绍兴

D.

浙江嘉兴

1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底各不同”中哪个字错了?(

D

A.

横—恒

B.

岭—领

C.

峰—锋

D.

底—低

17.下列哪首古诗不属于送别诗?(

B

A.《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过故人庄》

C.《送元二使安西》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哪个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

B

A.

B.

C.

D.

1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在今(

A

)境内。

A.

甘肃敦煌西南

B.

甘肃敦煌西北

C.

甘肃敦煌东南

D.

甘肃敦煌东北

20.古诗(

D

)是借分手在即时的劝酒来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A.《山中送别》

B.《别董大》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送元二使安西》

2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扬州”在今(

C

境内。

A.

湖北襄阳

B.

湖北荆州

C.

湖北武汉

D.

湖北咸宁

22.小李杜中的“杜”是指

D

)。

A.杜甫

B.杜收

C.杜辅

D.杜牧

2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落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出自(

D

)。

A.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B.

杜牧《江南春》

C.

白居易《江南好》

D.

白居易《忆江南》

24.“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是(

C

)的诗句。

A.

苏轼

B.

王士禛

C.

辛弃疾

D.

黄庭坚

25.以下最能表达诗人和老朋友依依惜别的诗句是(

C

)。

A.

又送王孙去。

B.

故人西辞黄鹤楼。

C.

劝君更尽一杯酒。

D.

莫愁前路无知己。

26.分别号称“诗仙”、“诗圣”、“诗鬼”的诗人是(

D

)。

A.

李贺、杜甫、李商隐

B.

李白、李贺、杜甫

C.

李白、李商隐、李贺

D.

李白、杜甫、李贺

27.“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是出自(

A

)一诗。

A.《寻隐者不遇》

B.《过故人庄》

C.《小儿垂钓》

D.《所见》

2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

D

)一诗。

A.《山行》

B.《清明》

C.《忆江南》

D.《江南春》

2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

B

)的诗句。

A.

汪洙

B.

白居易

C.

杨万里

D.

杜甫

30.“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中的“傍”的意思是(

A

)。

A.

靠近

B.

临近

C.

依靠

3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

D

)的《无题》。

A.

李贺

B.

李白

C.

李清照

D.

李商隐

3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君”指的是(

A

)。

A.

董大

B.

元二

C.

高适

D.

王十一

3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中的“子规”指的是(

B

)。

A.

白灵鸟

B.

杜鹃鸟

C.

画眉鸟

D.

金丝雀

3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中的“了”的意思是(

A

)。

A.

结束

B.

完全(不)

C.

D.

明白

35.“昼出云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哪个字错了?(

B

A.

昼—骤

B.

云—耘

C.

绩—系

D.

庄—桩

36.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的诗人是(

D

)。

A.

范成大

B.

苏舜钦

C.

黄庭坚

D.

翁卷

37.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苏门四学士”的诗人是(

A

A.

黄庭坚

B.

杨万里

C.

陆游

D.

晏殊

3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

B

)的诗句。

A.

元好问

B.

张若虚

C.

贾岛

D.

柳宗元

39.下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的诗句是(

C

)。

A.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D.

蓬头稚子学垂轮,侧坐莓苔草映身

40.“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中“君子”指的是(

C

)。

A.

李贺

B.

王维

C.

李白

D.

高适

41.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全称“南宋四大家”的诗人是(

D

)。

A.

辛弃疾

B.

陆游

C.

翁卷

D.

范成大

42.“几行红叶树,无数(

B

)山。”是王士禛的诗句。

A.

斜阳

B.

夕阳

C.

残阳

43.《山居秋暝》是一首(

C

)诗。

A.边塞

B.离别

C.山水

D.宫怨

4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黄鹤楼”在今(

A

)境内。

A.

湖北省

B.

湖南省

C.

江苏省

D.

山东省

4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出自(

D

)一诗。

A.《独坐敬亭山》

B.《寻隐者不遇》

C.《青山》

D.《江雪》

46.《过故人庄》中“青山郭外斜”的上一句是(

B

)。

A.开轩面场圃

B.绿树村边合

C.把酒话桑麻

D.待到重阳日

4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鲑鱼肥”中哪个字是错的?(

D

A.

塞—赛

B.

鹭—路

C.

流—留

D.

鲑—鳜

48.下列不是关于田园乡村的诗句是(

A

)。

A.晨雨过青山,漠漠寒烟织。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4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

A

)的诗句。

A.

孟浩然

B.

孟郊

C.

陆游

D.

李白

50.不属于苏轼所作的诗句是(

D

)。

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D.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51.“文章不入昭明选,功业空为殷浩谋”中的“文章”指的是(

D

)。

A.《黄庭经》

B.《乐毅论》

C.《十七贴》

D.《兰亭集序》

5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

A

)的诗句。

A.

陶渊明

B.

王维

C.

赵师秀

D.

王驾

5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选自古诗(

C

)。

A.《使至塞上》

B.《送元二使安西》

C.《鸟鸣涧》

D.《山居秋暝》

54.下面对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

中“绝”的意思是(

A

)。

A.没有

B.极端的

C.独特的

D.越过

55.下列作品和诗人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

)。

A.《赋得古原草送别》——王维

B.《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社日》——王驾

D.《村夜》——白居易

56.“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C

)。

A.

拟人

B.

夸张

C.

比喻

D.

对偶

57.“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中的“供”的意思是(

B

)。

A.

敬奉

B.

从事

C.

提供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

D.

祭品

58.哪种事物没有出现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里?(

C

A.

河豚

B.

蒌蒿

C.

鲈鱼

D.

桃花

59.苏东坡被贬岭南,照样享受生活,他有首诗写每天能吃300颗水果,请问这是什么水果?(

B

A.龙眼

B.荔枝

C.葡萄

D.桑葚

60.陶渊明《饮酒》“飞鸟相与还”的上一句是

(

A

)。

A.山气日夕佳

B.清晏皖公山

C.客路青山下

D.悠然见南山

61.“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中的“王孙”这里是指(

A

)。

A.

远游的友人

B.

贵族子弟

C.

帝王之子

D.

小孩子

62.《独坐敬亭山》是李白秋游(

B

)时所作。

A.

安徽省池州

B.

安徽省宣州

C.

安徽省毫州

D.

安徽省滁州

6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

D

)的修辞手法。

A.

对偶

B.

对比

C.

夸张

D.

比喻

64.诗人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

C

)首《忆江南》。

A.

B.

C.

D.

65.下列哪项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D

A.《天末怀李白》

B.《饮洒下》

C.《江雪》

D.《独坐敬亭山》

66.对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赏析不正确的是(

D

)。

A.

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

B.

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

C.

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D.

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67.《望洞庭》中的“洞庭”在今(

B

)境内。

A.

云南省

B.

湖南省

C.

湖北省

D.

四川省

6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出自(

D

)一诗。

A.《登快阁》

B.《将至桐城》

C.《鹧鸪天》

D.《春江花月夜》

69.下列古诗中,不属于王维的作品是(

C

)一诗。

A.《送元二使安本》

B.《山居秋暝》

C.《社日》

D.《鸟鸣涧》

70.“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中“澄”的正确读音是(

B

)。

A.

chén

B.

chénɡ

C.

dēn

D.

dēnɡ

7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中“鸡黍”指的是(

C

).

A.

喂鸡的粮食

B.

鸡肉

C.

丰盛的饭菜

7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重阳日”具体指农历的(

D

)。

A.

六月初六

B.

七月初七

C.

八月初八

D.

九月初九

7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重”的正确读音是(

D

).

A.

zònɡ

B.

zhònɡ

C.

cónɡ

D.

chónɡ

74.《题西林壁》是(

B

)的古诗。

A.

苏辙

B.

苏轼

C.

苏洵

75.下列诗作,和《独坐敬亭山》为同一诗人的是(

A

)。

A.《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B.《送元二使安西》

C.《过故人庄》

D.《望洞庭》

76.“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中“旧”的意思是(

C

)。

A.

跟“新”相对。

B.

老交情

C.

从前

D.

过时的

7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中“曾”的读音是(

D

)。

A.

zēn

B.

zēnɡ

C.

cēn

D.

cēnɡ

78.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

A

)。

A.

陶渊明

B.

赵师秀

C.

王驾

D.

白居易

79.“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是(

C

)的诗句。

A.

陆游

B.

王维

C.

杜甫

D.

白居易

8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季节是(

D

)。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8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

B

)柳色新。

A.

清清

B.

青青

C.

轻轻

D.

晴晴

82.“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哪个字错了?(

C

A.

渭—谓

B.

浥—异

C.

清—轻

D.新—欣

83.下列与夏天无关的诗句是(

D

)。

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D.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

B

)的诗句。

A.

孟浩然

B.

志南

C.

白居易

D.

陆游

85.题壁诗是古代诗歌的瑰宝,历史悠久,始于(

A

)。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8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老朋友乘船要去的方向是(

A

)。

A.

东方

B.

西方

C.

南方

D.

北方

87.“豚栅鸡栖半掩扉”的上一句是(

C

)。

A.

桑柘影斜春社散

B.

家家扶得醉人归

C.

鹅湖山下稻梁肥

88.下列不是唐代诗人的是(

B

)。

A.

王驾

B.

赵师秀

C.

贾岛

D.

李贺

8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中“还”的读音是(

B

)。

A.

hái

B.

huán

C.

fán

D.

hán

90.被世人称为“河东先生”的诗人是(

C

)。

A.

白居易

B.

孟浩然

C.

柳宗元

D.

黄庭坚

二.

抢答题

(一)识别题(2)题

1.

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五言诗词。

(答案:长河落日圆)

2.

请从以下十二字中识别一句七言诗词。

(答案: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填空题(2题)(请补全横线内的字词,构成完整诗句。)

3.

人闲桂花(

),夜静春山(

)。(唐

王维《鸟鸣涧》)

(答案:落、

空)

4.

黄梅时节(

)雨,青草泥塘(

)蛙。(宋

赵师秀

《约客》)

(答案:家家、处处)

(三)

对句题(2题)

5.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东晋

陶渊明

《饮酒》(其五))

(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答案: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四)

线索题(3题)(以下为文字线索题,公布题面后,将逐一给出4条线索。每读完一条线索,选手可随时抢答。)

7.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

)。

A.

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B.

他的诗以律、绝为工,格调高亢,单身简括;乐府小章尤为著名。

C.

他与柳宗元、白居易并称为“刘柳“与”刘白“。

D.

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答案:刘禹锡)

8.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联诗句(

)。

A.

这句诗出自一首唐代的山水诗。

B.

古诗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

C.

诗句虽未用“雪“,却能让人感觉到凛冽逼人的寒气,仿佛见到铺天盖地的大雪。

D.

诗句为一“柳”姓诗人所作。

(答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9.

请根据以下线索说出这首诗的诗名(

)。

A.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

B.

古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

C.

诗人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

D.

古诗后两句诗现在常用以形容绝处逢生中出现新的契机。

(答案:《游山西村》)

(五)

判断题(选手可以听完所有的条件后作答,亦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中途抢答)

10.

关于《送元二使安西》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B.

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

C.

古诗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D.

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乌鲁木齐附近。

(答案:D)

11.

下列选项中,哪句诗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A.

不知细叶谁无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C.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D.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答案:C)

(六)

思维题(请根据提示的情境抢答)

12.

从古至今中国人就崇尚读书,在汪洙的《神童诗》里就有一句诗是指点和激励后生弟子勤勉治学和求取功名的,这句诗是:

(答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13.

当我们独自一人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

。”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答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4.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望着这样的景象,我不由得吟诵起白居易的词句“_

。”

(答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七)

看图说诗

15.请根据以下画作,说出一联诗的内容。

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答案: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四年级下册教案范文8

约分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4及练习十六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2.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感受探索约分和最简分数意义的过程。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约分,并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36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师: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分数约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出示例4,提出问题。

1.谁来说一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再指名说说,教师完善。这个题目有两个要求:①变化后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比较小;②变化前后分数的大小不变。

2.怎么能做到这样?根据什么计算呢?

小组合作交流、探索,教师巡视,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方法一:找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这些公因数。

=

=

=

=

方法二: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这个最大公因数。

=

=

想一想:哪种方法更简便?(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约分更简便)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3.约分的书写方法。

4.约分后分子和分母的关系是什么?

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

小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我们把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第2题。

五、拓展提升

1.明明的头部长20

cm,身高是120

cm,明明的头部长度是身高的几分之几?

2.一个分数用2约了2次,用3约了1次,结果是,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十六第1~4题。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互相说说是怎么判断和化简的。

板书设计

约分

例4

=

=

=

=

=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讲解例题时,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然后分组探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是新知识点,所以在学生探究时,教师要给出提示。让学生自己探究解题方法,使学生对解题方法有更深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接着引出约分的含义,观察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变化,找出化简后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关系,明白最简分数的含义。

四年级下册教案范文9

学习目标:

1、掌握解答稍复杂的应用题的思路并能正确解答,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比较、归纳。

2、通过创设情境,练习开放性题目,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

3、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并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会从题目的已知条件中找到数量关系,利用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掌握几种常见数量关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1、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数量关系的来历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一天能做多少事情吗?(学生:知道!)

师:比如一个服装工人一天做2套衣服,30套衣服几天做完呢?

师:我看见有的同学已经知道了,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想的吗?(说出数量关系)

老师引导:同学们都很聪明,做得很对,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蕴含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复杂的应用题吧!(板书课题)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哪些数量关系吗?

师:

同学们都很棒,真不错!现在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所学的数量关系:

板书: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路程÷时间=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

……………………….

(让学生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并写在书上)

师:写完数量关系的同学请思考下,你在写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a:只要记得其中一个就可以写出另外两个数量关系

学生b:一道乘法算式,两道除法算式………

师:同意他们观点的请举手!

师小结:记住一个数量关系,根据题意灵活应用。

展示例1某发电厂有10200吨煤,前十天每天烧煤300吨,后来改进炉灶,每天烧煤240吨,这堆煤还能烧多少天?

学生齐声读题目

先解答下面各题,再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1)

前十天共烧了多少吨?

(2)

还剩下多少吨?

(3)

剩下的煤还能烧多少天?

师:现在大家能用上面的数量关系解决例1中的问题吗?

第(1)问现在抢答开始!

第(2)问谁能回答?

(由学生剖析,老师点拨)

师:第(3)问呢?剩下的煤还能烧几天如何求?(剩下吨数÷每天烧的吨数=还能烧的天数)

每天烧的吨数是用300吨还是240吨?为什么?

(学生:因为题目求的是这堆煤还能烧几天就是求剩下的煤还可以烧几天)

引导学生说出上面几问的数量关系,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每天烧×天数=已烧的

(2)总吨数-已烧的=剩下吨数

(3)剩下吨数÷后来每天烧=还能烧的天数

师:同学们会根据上面几问的解答列出综合算式吗?试一试!

(10200-300×10)÷240=30天

答:

三、思维拓展

展示例2

例2:师傅和徒弟同时开始分别加工20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25个,完成任务时,徒弟还要做2小时才能完成任务。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学生读题:

师:根据题意,你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师:徒弟还要做2小时才能完成任务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回答)

师:师傅的工作时间你知道吗?如何求?

师引导:知道了师傅的工作时间,我们就可以知道徒弟的工作时间。

师:徒弟的工作量是多少呢?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该如何求?

引导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解答.

200÷(200÷25+2)=20个/时

答:

展示例3

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汽车行完全程需要5小时,步行需要40小时。张强从甲地出发,先步行8小时后改乘汽车,还需要几小时到达乙地?

方法一:

师:根据题意,你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师追问:题中求还需要几小时到达乙地是什么意思?是走完全程需要几小时吗?(学生回答)

师追问:先步行了多少路程呢?怎样求出?(速度×时间=路程)

师引导:还需要几小时就是求步行8小时后的路程改乘汽车的时间。(注意“还”的意思)

(学生写出数量关系后,尝试解答)

方法二:同学们这道题还有别的思考方法吗?

师引导:根据“汽车行完全程需要5小时,步行需要40小时”这句话可以理解成汽车走1小时就相当于步行走8小时,那么已经步行走的8小时看成是汽车走了1小时,还需几小时呢?(还需要5-1=4小时)

师小结: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展示例4

例4:某筑路队修一条长4200米的公路,原计划每人每天修4米,派21人来完成,实际修筑时增加了4人,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师:根据题意,你知道哪些信息?

师:要求提前几天是什么意思呢?(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少几天)

师:计划时间和实际时间知道吗?如何求?

师引导归纳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学生尝试解答)

小结:分三步完成:

1、先求出原计划时间;2、再求出实际时间;3、然后求出提前几天完成。

四、融会贯通(知识模型的拓展)

展示例5

例5:自行车厂计划每天生产自行车100辆,可按期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120辆,结果提前8天完成任务,这批自行车有多少辆?

师:根据题意,你知道哪些信息?

师追问:结果提前8天完成是什么意思?

学生a:就是比计划时间少做了8天

学生b:

计划时间多用8天时间

师:如果实际时间跟计划时间一样多,是不是还要做8天?会出现什么情况?(这里注意了是以计划时间为标准的)

学生:会多出120×8=960辆

师:为什么时间一样,会多出960辆呢?

生:因为实际每天多出(120-100)20辆

师追问:一天多20辆,结果多出了960辆,从这个信息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师引导:要想求自行车的总辆数,根据数量关系;总数=每天生产×天数,必须知道时间和工作效率,所以首先要求出时间.

(学生尝试解答)

计划时间=120×8÷(120-100)=48天

48×100=4800辆;或者(48-8)×120=4800辆

答:

展示例6

例6:甲数是乙数的3倍,丙数是乙数的4倍,丁数是丙数的一半,四个数的和是1040,丁数是多少?

师:这道题的数量关系看起来比较复杂,不如我们利用线段图来弄清它们的关系。

师追问:

“甲数是乙数的3倍”“丙数是乙数的4倍”这些条件是说的甲和丙都跟谁在比?把谁画为一份?“丁数是丙数的一半”是什么意思?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线段图:

师:四个数的和是1040,从图中看出四个数合起来是多少份呢?可以先求出什么?(引导学生利用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丁数)

乙数:1040÷(1+3+4+4÷2)=104;丙数:104×4=416;丁=416÷2=208或者104×2=208

即学即练:

被除数、除数、商三个数的和是212,已知商是2,被除数和除数是多少?

(注意:商是2的意思理解成被除数是除数的2倍,利用和倍问题解决,可借助线段图分析)

除数:(212-2)÷(2+1)=70

被除数:70×2=140

五、小结:

1.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