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散文教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4-28 06:14:07

散文教学论文

散文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哲学视域;散文教学;神聚形散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散文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阻碍着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散文教学本应是人文精神教育的好机会,但现实教学中却未必能得以实现。

(1)应试教育导致的功利化倾向

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一些教师以分析性思维进行散文教学。通过将散文切割为字、词、句等考点,本来形散的散文变得更散,而神聚又得不到重视。教师强调以一致的“模式”高效地解读不同作者的作品。这与新课改提倡的重视情感教育、重视人文教育及重视差异的宗旨相违背。

(2)教学上的思维定势与牵强附会

定势是个体在先前心理活动中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有的教师由于思维定势,“将散文教学与其他文体的教学混为一谈”。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根据散文的特点来学习散文。散文作品的中心思想未必是什么大彻大悟的思想,可能只是一点人生的感悟,一丝美学的升华。有的教师却非寻求一种伟大的象征意义。各种牵强附会的做法以强不知以为知的形式出现在师生的讨论与追求之中,导致严重失真。

(3)浅尝辄止,忽视哲理教育

散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满足于挖掘形式上的美,对于文章中表达的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大自然的感恩等情感教育浅尝辄止。一些文章,特别是古典作品中,部分教师有将古文翻译代替散文教学的倾向,完全不顾散文意境深邃,不去品悟其中表达的人生哲理的思考,不去发掘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哲理教育的缺失,使得散文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得不到有效的诠释。

二、散文与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思想的教育是最大的人文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相符合。无论从散文作者还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哲学观都会影响到散文的教学。笔者从下列三个方面讨论散文与哲学的关系:

(1)有些散文的作者是哲学家

散文是以散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如果作者本身是哲学家,难免会将其哲学观寓于作品中,甚至有些作品本身就是对其哲学观的宣扬。这一点,在诸子百家的散文作品别明显,如庄子的哲学情怀创生了他的散文艺术。

(2)一些散文作品表达了某种哲学观念

有些散文属于哲理性散文,作品中表达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但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哲学理念。作者在创作散文时,往往表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有自己的人生体悟。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哲学,生命哲学等都可以成为散文表达的中心思想。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借助游记的形式,最后仍然表明了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描述生活点滴和世态人情的散文

这方面的典型是朱自清的《背影》。文章虽然以写人叙事而抒情,但仍然有关于生命发展方面的哲学寓于其中,如“父亲”提到的“大约大去之日不远矣”这一句,不仅有让人潸然泪下的情感因素,也有生命因衰老而自然凋零的自然规律在其中。这类偶尔以极小篇幅描写自然或社会规律的句子,体现出一种通过客观来表达情感的朴实的文采,同时也是作者对人伦与生命哲学意义的真性表达。

三、寓哲学于散文教学中

哲学视域下的散文教学,教师要站在一定的哲学高度,坚持唯物论,体现教学的辩证法。教学内容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散文中的哲学意图揭示出来以倡导人文精神。

(1)叙事散文

这是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通过详细地描述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反映事物的本质,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因此,哲学视域下教学的推行必须注重的哲学理念是事件是发展变化的,普遍联系的,要注重因果分析。例如《记念刘和珍君》,可以将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线索的形式展现出来,或让学生挖掘出来。通过事件的发展变化与前因后果,体会鲁迅正义感和责任感,做到寓哲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于一体。

(2)抒情散文

这类文章重在抒发思想感情。这类散文对事物记叙和描绘通常不占大的篇幅,一般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或触景生情,往往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感情真挚寓于生动的语言之中,丰富的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从哲学视野看,主要是要渗透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了解思想感情借助于物体的描写,物的荷、月与人的感情之间的关系。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多是在借景抒情,以景物的特征和空间的变换顺序为依托,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这类散文的哲学寓意重在变化上,重在同构映射上。如《小石潭记》,作者通过描述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用未见形而先闻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鱼、潭、水、人的递进写法可以融入一种辩证思想,发展的层次性思想,人与环境和谐的思想等方面的教学。

(4)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通过物化形象的描写来表达对生命、哲学思想的感悟。这类文章从哲学视野来看,可以从共性这一哲学范畴来揭露万物相似和宇宙的浩渺广大,教学中还可以渗透有限与无穷的理念。通过体悟象征思维,更能检验理性之美和精神之高。特别是对生命有限与宇宙无穷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四、小结

哲学视域下的散文教学,并非要把散文当成哲学来教学,而是挖掘其中的哲学理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现代心理学[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 2010:128.

散文教学论文范文2

通过散文教学,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形象和隋境,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散文教学,在引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通过散文教学,在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和鉴赏写法时,培养阅读与写作的能力;通过散文教学,在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和领悟作品内涵时,使学生积累情感体验并培养他们的美感情操。散文教学的这些功能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在初中学段的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来看,散文教学存在的一个弊端是师生容易行走在文字的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与品读。理想的散文教学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谊绵绵”、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引领学生在字字珠玑中领略散文形神兼备的美。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理想的散文教学境界呢?我想,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去深思、积极去尝试、积极去研究的命题。语文教学有章法,散文教学无定法。面对初中教材题材、章法不同的散文,面对灵活多样的散文教学方法,该如何取舍?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听课经历的思考,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下雨天,真好》为例,从以下几方面就如何立足文本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散文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立足文本是开展散文有效性教学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出发点。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文本一方面要正确深入解读文本,至少要完成三次解读。首先是自己深入文本的文字和作者进行对话开展自我解x;再次通过教学参考书、查阅相关资料实现对文本的扩展解读;最后再根据该文本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点进行综合解读,确定该散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解读到哪个层面。散文大多含蓄蕴藉,要立足文本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文本,即所谓的“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把师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和文章的语言、章法结构、作者的主体精神有机结合在一起,不琐碎地肢解散文,才能真正体现散文教学的有效性。比如,琦君的《下雨天,真好》因雨起兴,用绵密的情思撩动记忆,把不同时间、地点和文化背景中的雨联系起来,在时光的迁移、生命的转换中,表达了诸多的意绪。对这篇文章的文本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雨天的自由欢乐、亲情、真情的不同情趣上,而要引导学生品味、理解这些在作者心底留下温暖、亲切、动人的怀念的是作者的“本土性”,无论是以母爱为基础的欢乐童年、少年时雨中忆父的凄美、还是对钱塘西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深切思恋,最根本的是作者深厚的乡情乡谊、纯真质朴的赤子之情!因此,立足于文本,不能把学生困在书本的文字上,而是要引领学生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到语言文字中、获得比自己的认识更深入的体验。正所谓“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正是开展散文有效性教学的前提。

二、寻找线索、整体把握,构建教学设计的思路

大多数散文的题材广泛,表现形式比较灵活,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而且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散文的“神”的精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作者的思路和重点内容,抓住行文的线索,理清作者思路,从而构建教学设计的思路。《下雨天,真好》的题目中,一个“真好”就是文眼,为什么“好”呢?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话做了概括性的回答,“好像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在那儿,我又可以重享欢乐的童年,会到了亲人和朋友,游遍了魂牵梦萦的好地方。优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这句话就是作者行文的重要线索,在全文起着提挈作用。文章正是以“雨”为线索,串联起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一个人生阶段对应着一位文章中的主要抒情人物,“母亲”“父亲”与“知已”。所以,抓住了这一线索,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整体的教学设计思路就出现了:教学过程以作者不同的人生阶段分为三个主要板块,即“童年雨趣――少年雨昧――西湖雨忆”。在每一板块中,从三个人物的描写中各取其中有趣味的片断、撷取其中之精要加以分析,引导学生体会雨中情思的内涵,体现对文本的“微观分析”。每一板块的分析都力求做到“小中见大”,“由点及面”。

三、聚焦语言、品读结合。领会散文含蓄蕴藉的感情

好的散文,往往语言精炼准确、亲切感人,在语言文字中涤荡着思想的魅力和隋感的浪花。在教学散文时,应该把教学的重点聚焦在语言上,引领学生多角度地品味语言、多种形式地朗读,徜徉文字的原野,进而领会散文尤其是叙事类散文含蓄蕴藉的感情,让散文教学体现语文味,具有美的特质。

1.聚焦细节、披文人情。在散文的教学中尤其是叙事类散文,要引导学生从品读文中的具体细节人手,抓住文中的一个词语、一句话、一段文字、一个标点人手,或结合生活体验、或分析语言技巧,在咬文嚼字上下功夫,用心品读,体会妙处,领悟感情。如《下雨天,真好》要引导学生感受“童年雨趣”是以母爱宽厚仁慈为基础的情趣,要抓住“我”听母亲讲故事的温暖、母亲的“慈眉善目的”的“菩萨”长相、雨天听鼓词的热闹、母亲给瞎子先生盛米饭一系列具体细节,捉住细节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受母亲的“佛心”,而不仅仅是“好心”。对于父亲,要抓住文中“赏花”“作诗”“咏诵”这些虚写的细节,理解父亲的“诗性之爱”。

2.品读结合,唤醒体验。在散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感情意蕴,就要以读带品、以品导读、品读结合,营造书声琅琅的课堂,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学生与作者碰撞感情的火花,产生情感共鸣。《下雨天,真好》中,对于母亲出场的背景都是事境或人境,内容比较好理解,可以采用先抓细节品析文字、再指导朗读的重音、语调、感情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形象,产生和作者一样靠近母亲的情感;而父亲的背景却无不是“诗”与“花”的虚写,不太好理解,可以采用范读把学生带人情境,或指导朗读的感情、语调的抑扬,在有一定的朗读体验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析,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作者睹物恩人的含蓄而绵长的感情。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用朗读营造氛围,品读结合才能使学生深入文字体会内涵,达到“情意绵绵”的境界。

四、适时拓展、知人论世。深化对作品内容的把握

散文是表达作者的独特的感情体验或人生感悟的。在某种程度上说,散文打上了作者自己独特个性、独特人格的烙印,也和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散文属于作者个性化的产物。鉴于散文带有主观色彩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散文时,不仅要通过文本的语言文字去分析形象、把握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在适合的时候,对相关的内容适时地加以拓展、加以补充,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背景、作者的经历、时代特征等,以帮助学生知人论世、攻克难点,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升华和深化作者蕴含的感情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散文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作文教学 发散思维 思维能力 培养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它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更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

发散性思维是思维结构的核心,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从多角度、多起点、立体地全方位来思考问题,有利于摆脱习惯的禁锢,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1]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答案丰富多彩,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语文教学工作者应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运用多向思维,开阔学生思路

许多学生拿到作文题,往往由于习惯性思维,只能看到事情的单一方面,即大多数人想到的方面。这样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分析,对同一事物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去写作,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尽力拓展写作思路,写出有独特见解的文章。这样说还是太宽泛,具体说来可以从选材、立意、结构、体裁上进行多角度训练,培养发散思维。

首先,选材多样化。选好题材是作文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作文课上下笔如有神,写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往往选材能力比较强,相反,那些绞尽脑汁想了很久也找不到突破口,无从下笔的学生往往选材能力较弱。因此,拓宽写作题材,对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尽力帮助学生敞开思路,如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有文笔优美的散文,有结构严谨的议论文,有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的小说……可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借鉴这些作品的写法或把经典人物形象有选择地运用到作文中。

其次,立意多样化。所谓文章的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同一题材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不同的中心思想,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为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确定文章的中心。为了让学生理解立意如何多样化,可先举一些例子让学生理解。如同样是“春风”,李白的笔下是“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里的“春风”是凄凉的;而散文家朱自清的笔下却是“春面不寒杨柳风”,这里,“春风”则是轻柔、温暖的。同样是“离别”,王维笔下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离别的伤感、悲凉令人断肠;而高适笔下是“天下谁人不识君”,豪迈、乐观的心态使我们对离别又有了不同的感受。

再次,结构要多样化。同一写作内容,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表达的效果就不一样。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结构方式,如写“周末历险记”题材的文章,可以顺序,按时间先后,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也可以倒叙,把这件事中最精彩的一个场景提到前面叙述,再按原来的顺序写;还可以用插叙的形式,根据需要在叙述中暂时中断原来思路,插入另一些有关的事。总之,学生要根据文章内容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叙述顺序,改变平铺直叙的写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最后,体裁多样化。可引导学生根据同一题材,写出不同文体的作文。如以“葡萄”为题材的作文可写成说明文,介绍其种类、特点、生长过程;可以写成一般的记叙文,描写色、香、味和一家人在月夜围坐在葡萄架下赏月、乘凉的情景;可以写成观察日记,记下葡萄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还可以写成借物喻人的散文,赞美具有葡萄那为人搭架乘凉默默奉献精神的人们。由于文体不同,学生的习作也就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二)运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推陈出新

在拓展了学生思路的基础上,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反弹琵琶出新意”的观念,对其所写的内容从对立的、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敢于标新立异。有些作文题目如果只是着眼于正面思考,绞尽脑汁恐怕也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但运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反方向思考,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有些人就是运用逆向思维获得了成功。

(三)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就像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腾飞的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像磨掉了外层的珍珠黯然失色,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不至于陷入人云亦云,如同嚼蜡的境地。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散文教学论文范文4

自信心的提高是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通过散打教学的学习,很多学生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进行学习和锻炼,能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另外,在散打教学当中,很多学生的毅力有所提升,在整体班级氛围的带动下,加之教师的适当鼓励,学生的自信心自然会有所提升。

2.散打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当前,大学生在面对外界的相应环境时,缺少一个最基本的竞争意识,而大学生与其他个体的竞争才是其心里锻炼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有很多学生在对抗之初,往往是信心比较强,过于乐观,一旦遭受挫折,往往缺少相应的主动竞争和提高自己的机会,而这种情绪的出现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是非常不利的。散打作为一项讲究机会平等的项目,任何一个锻炼者只要敢于竞争,勇于竞争,善于将所有的时机和机会把握住,就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在比赛中获得胜利。在散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客观的认识自我,教师要对这一情况进行有效的干预。另外,针对相应的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来充分的做好准备,抓住时机,锻炼学生勇于竞争的意识。

3.提高学生顽强的意志力

大学生顽强意志力的提升和培养是一个极其漫长、枯燥甚至是备受煎熬的复杂的过程。散打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学生在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相应的困难和挫折,没有顽强的意志力是无法真正的得到顽强的意志力的。在整个散打教学过程中,意志力锻炼的过程也是其心理不断调整的过程,更是其自身实践、意识和心理磨合的过程。当意志力锻炼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的时候,也是学生心理素质有提高提高的时候。

4.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提高对于大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为社会做贡献至关重要。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是衡量大学生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键所在。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生走出校门,无法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能快速的找到自身的位置。在散打教学中,分组练习和小组对抗练习都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人与人之间的以学习为纽带的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更好的提高心理素养。大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的交流经验,更好地为本组的胜利献计献策,增强团队的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更具有群众性、协作性和交往性,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快速发展。

5.结语

散文教学论文范文5

一、抓论点、情感,概括主旨

文言散文不仅有以议论为主的文言议论散文,还有以抒情为主的文言抒情散文,二者都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类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据此讲解如何抓住论点和主要情感,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笔者在讲解《劝学》时,先讲解了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找出这篇文言文的论点,进而概括这篇文言文的主旨。学生们在多次诵读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篇文言文的题目就是论点。笔者在讲解《六国论》时,要求学生在熟悉文言字词的基础上,找出这篇文言文的论点。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找论点的方式,来研读这篇文言文,最终发现,这篇文言文的论点并不是题目,而是这篇文言文的首句。学生找到了论点,对于文言文的主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引导学生抓文章主旨的教学,不仅能促进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理解文言散文的大意,还能在考试之初激发信心,为后续的答题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抓文言散文论点、情感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概括文言散文的主旨。

二、抓要点、线索,把握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核心,把握文言文的结构是理清文章思路最有效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每段的要点或线索,通过对要点或线索的梳理把握文言文的脉络,让学生能够高效的阅读文言文。

比如,笔者在讲解《劝学》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并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文章各段的中心思想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大意进行分析。学生们经过一番朗读以后认为:文章的每一段都可以作为独立的部分。第1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同时也是文章的核心思想;第2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对第1段的的论证,指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所超越;第3段作者通过对4个现象的阐述表明:君子的学习要善于借助于外物的力量;第4段作者用“蚓”和“蟹”进行对比,表明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文章的脉络把握比较到位。之后笔者系统地归纳和整理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引导学生认识文章的总分结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类文言文的认识。

可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散文的段落要点和文章线索,不仅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帮助学生更高效地阅读文言散文。

三、抓方法、写法,熟悉表达方式

文言散文在高考中占着非常重要的比例,想要灵活掌握文言散文,需要明确文章的写法,熟悉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熟悉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以期深度把握文本。

比如,笔者在讲解《过秦论》这一课时,先是带领着学生预习全文,说通这篇文章的文句,大致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们再一次的通读全文,观察这篇文言散文是如何进行主旨的表达的,让学生了解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读文章后发现,这篇文言散文运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秦国先强后弱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等,凸显出了“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这一主题论点。

通过抓文言散文的方法、写法,让学生对于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散文的动力,提升了他们完成文言散文相关试题的信心。

散文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散文教学 整体阅读 应用

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是教学的核心之一,也是教学考核的重点之一。传统的散文教学长期沿用孤立、静止的分析方法,教师习惯于从字、词、句到段落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加之散文阅读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从阅读的顺序到阅读的结果,着力关注的都是文本的细节,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忽视对散文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丰厚内涵的整体感悟,呈现出碎片化、肤浅化、刻板化的弊端,这样的阅读不利于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而整体阅读观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理念。整体阅读观与散文本质相契合,对散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价值,将为散文阅读教学开拓一个新的视角与空间。

一、整体阅读教学观概说

笔者拟从以下两点分别阐述:

第一,整体阅读教学观的内涵。整体阅读教学观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侧重对文本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理念。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上,它强调教学的整体意识、全局观念,重熏陶、重体悟、重思考、重探究,在落实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保证教学目的的可实现性。因此,整体阅读理论从根本上避免教师“满堂灌”和“大放羊”两种极端;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特殊性,避免条分缕析,碎片式的解剖,注重阅读对学生的熏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丰富的情感,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有通盘考虑,教学设计有总体框架设计,教学内容有整体性认识。在整体教学观下,形成了诸如“整体感知”、“感悟”、“顿悟”、“体验”、“领会”等阅读术语。

第二,整体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三点:1.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整体阅读教学观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把文本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艺术生命,强调阅读应该建立在整体意识之上,实现对文本的整体观照,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与形式,注重文本局部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文本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血肉联系。[1]2.强调整体和部分的有机结合。整体阅读教学观要求把文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分析。 立足于对文章的整体观照,把文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察、解析。3.强调阅读主体的个性体验。整体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独到理解和情感体验,凸现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开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从而激活旧知,唤醒情感,训练方法,培养能力,建构新知,完善自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二、中学语文散文教学再审视

鉴于中学教学的实际,本文对散文定位在狭义的散文概念层面上,即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取材广泛、笔法灵活、文笔丰富、情文并茂、真实生动反映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文学样式。散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按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散文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写意和议论随笔等。与其他体裁相比散文具有以下特质:取材自由、手法自如、行文自便以及语言自美。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散文的丰富和发展,散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已日益突出。文化散文、历史散文、抒情散文、写意散文等不同形态的散文出现在中学语文课堂,不仅为中学语文提供了丰富的文本,也使得中学语文教材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趋向的发展而更新,众多语文教材和读本彻底实现了从文体为单元向主题为单元的大突破。可以说,快速发展的散文,充当了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的带路人,承载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使命,构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世纪初先后推出的新课程标准,打破了过去原有的教学理念,带来了教学观念的新突破,也对散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课标强调散文教学设计的主体性。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的中心不是放在阐释文本上,而是要通过对散文整体性的把握,重视散文本身,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反应,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本,产生独特的个人感悟。2.新课标强调散文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模式要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僵化。散文教学大可以少一些抽象的概括和条分缕析的结构化的肢解,而多一些对作品的整体把握,感知体悟。3.新课标强调散文教学效果的实践性。新课标更加关注教学效果的实践性,关注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如何具备发展力和创造力。散文无疑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最佳形式,散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外的延展,通过对课外众多散文的自读理解,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诱导学生对周围的世界进行观察感知,才能得出自己的独特的审美感受,才能得到个性化的体验。

但是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特别是散文教学,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当前散文教学,主要存在散文教学的碎片化、肤浅化、刻板化三个方面的问题。以肤浅化而言,教师把语文知识的掌握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置其他语文素质的培养于不顾,课堂时间被词的认知、语法的分析、修辞的辨别所挤占。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阅读教学的目标局限在解释和理解“语义”上,仅仅立足于文章本义的诠释,把文章的阅读理解拘泥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旨、四特点”的肢解模式中,将丰富的文章内容抽象为很多简单的概念,使阅读活动陷入肤浅化。

三、整体阅读观对散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散文,不同于小说和戏剧,不是通过艺术虚构或者情节冲突来展示故事和塑造人物,而是在叙事或者抒情中,通过作者对自我心灵的内审和追问,融入作者审美的生命和人生感悟,所展示出的作者的人格世界、审美韵致。整体阅读教学的特征和散文的本质品性深切契合,散文整体阅读教学因而颇具价值。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散文与整体阅读观的契合。表现在这样几点:1.散文文体的自由性与整体阅读观相契合。散文文体的自由性、非规定性,使碎片化的阅读难以把握问题特质,只有通过整体阅读教学,才能把握和领会散文的问题特征,领悟到散文文体的活力和创造性。2.散文题材的广泛性与整体阅读观相契合。散文题材的丰富多变,决定了散文阅读只有通过整体把握,才能概观全貌,达到对散文的整体把握。3.散文解读的多元性与整体阅读观相契合。要实现散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必然要尊重学生阅读的反应,容许不同阅读的存在,而整体阅读观正与此相适应。4.散文美感的特殊性与整体阅读观相契合。散文的笔调往往充溢着一种浓厚的情韵和气氛,独特的意象和意境,构成散文的美学境界、艺术情韵。只有通过对散文进行整体阅读和把握,通过心灵的对话,才能在感受作者的凝聚在整个篇章中的情绪、气韵,顿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体验散文独特的意境,得到美的熏陶。

第二,整体阅读在散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整体阅读应用于散文教学,可以突出散文诗性的特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个性化阅读,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自由独立的人格;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意的积极参与,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感,让学生在熏陶感悟中丰富心灵、提升境界。具体可分为四点:1.突出语体风格,有助于整体语感的增强。2.突出整体情韵,有助于审美情趣的提高。3.突出文体特征,有助于思维力创造性的激发。4.突出价值关怀,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以第4点而言,散文是作者最逼近心灵,展示作者主体世界的艺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真诚与虚浮、轻浅与深邃、炽热与平冷,都与作者的性格和自我相关。散文意义生成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整体阅读教学注重对这些人文因素的挖掘,突出散文的文学性、审美性、生活性、文化性,就是要以文本中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来熏陶感染学生,充实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四、整体阅读在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散文教学具有整体性、开放性的特点。通过引入整体阅读结构,可以建构有别于传统教学形式的散文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来谈及:

第一,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有三:1.重视学生的情意活动,丰富审美情趣。2.重视学生的探究意识,淬砺思维品质。3.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激发创造力。以第3点而言,传统阅读教学主要是对课文进行解剖式阐释,很少考虑应采取什么方式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具有主观特征的感受、体验与创造,即重视文本本身各局部而忽视学生对文本的反应。而整体阅读尊重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高度重视阅读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个性化的体验与感悟,并通过这种情意活动的参与,实现对学生心灵世界的丰富与提升,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产生独特的个人感悟,实现从文本阅读到体验创造的提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目的,散文整体阅读教学至少应培养和发展学生以下五种能力: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以及阅读创造力。

第二,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散文教学中,要克服传统散文教学的局限,发挥整体教学观念的优势,教学设计及教学方式上应遵循这样几种基本原则:1.联系性原则,即在散文教学中,不能“目无全牛”,而要“全牛在胸”,着眼于全文的内容、脉络、构架、主旨、特点这些篇章上的宏观认识,注意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局部与局部的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2.主导性原则,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认清主旨,把握散文的主导倾向,辨清主次,分别轻重,区别表象与本质。3.合作性原则,即在散文整体教学中,课堂不仅应该是一个优秀教师展示教学艺术的舞台,更应该是师生之间心灵交融、通过散文创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各自流淌温情、展示诗意的时空。4.模糊性原则,即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阅读创造性,就必然要避免盲目照搬教参资料的做法,更要避免以教参资料作为唯一标准进行评判的简单做法,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独立性思考。5.留白性原则,散文整体教学的留白艺术包括教学内容分析上深度与广度的留有余地,教学方式运用上的惜墨如金,教学方法使用上的收放自如,教学节奏把握上的抑扬顿挫,教学情感调动上的戛然而止,教学过程设计上的游刃自如等等。

第三,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要实现散文整体教学的目标,实现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必须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讲求教学策略,因为教学策略,是方法,更是智慧,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具体有以下四点:1.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切入策略,包括从线索、文眼、关键句、情感基调四方面入手,来把握整体。2.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解读策略,包括朗读、提问、解读、分析、品味等多种解读策略,这些策略在具体实践中,常常是综合起来使用,很难将其截然分开。不同的教学策略,应用在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强化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目的。3.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拓展策略,散文教学的有效拓展延伸可从语言品味处、从情境迁移处、从问题生成处、从情感体验处、从感悟挖掘主题处、从文本空白悬念处进行。散文整体教学的拓展,体现在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拓展、由自我体验向自我超越的拓展、由情感体验向理性分析拓展三个方面。4.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评价策略。散文教学的评价应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方面进行,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不以考试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价依据。倡导评价方式多元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散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教学步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整体上把握内容,理清思路,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 、观点和情感”。 因此,散文阅读教学的操作过程可以实施这样几个流程:阅读预期整体感知品读研习整合反馈拓展延伸。以“品读研习”而言,这个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关键,品析文本,通过重点品味文本语言,具体探讨关键问题,感悟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课文的内在性的精神联系,领悟文本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对审美话语层、艺术意象层、艺术意蕴层这三个层面的透视,宜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从而达到品文而悟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第五,散文整体阅读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散文整体阅读教学尚有些问题需要注意:1.要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即既对散文文本进行整体感悟和理解,也要对文本细节进行揣摩和品味。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单一性,散文教学本身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要在坚持整体阅读教学的思想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学习任务建构与实施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3.教学设计中的整与分,提倡把散文作为整体来教,但并不意味着要一次性把课文教完,而是要讲求连贯性、次序性,采取分课时、分部分进行教学。分课时、分部分教学中还要注意使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两种方法。4.教学实践中的引导与启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在实施整体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引导,要设计极具讨论价值的问题,力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批判意识等思维品质。

建立在中外理论基础之上的整体阅读教学理论吸收了优良的教学经验,避除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符合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本文通过探索分析散文整体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对散文阅读做出了符合阅读心理发展规律的总结。诚然,每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宝,都有其特定内涵和相对的长短优劣。整体阅读教学是比较优秀的教学理念,但是也不是解决一切教学问题的万能钥匙。散文整体教学并不否定排斥其他的教学方式方法,整体阅读观应该是成为一个教学前提准则和教学思维品质,在此烛照下实现散文教学的最优化,相时相机灵活恰当运用其他方法,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如何克服整体教学的局限性,汲取其他教学方式之长,科学有效地综合使用,实现新课程标准下散文教学的新目标,进一步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上,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努力,总结完善。

散文教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中学语文;散文;教学设计

在文学体裁中,一般不属于诗歌、小说和戏剧的文体就是散文,可见散文的散漫性特征。散文是作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独特的人生感悟的一种文体,不同的作者会有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即使是同一作者在不同的情境中也会有不一样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地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和散文的独特性特征,引导学生感悟到散文的独特魅力,从语言文字切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生体悟,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养。

一、明确散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散文文体具有独特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散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从文本出发,从作者出发,知人论世。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散文,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其次,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即注重语感培养、展开想象联想、领悟作品深层意蕴并获得新的阅读体验;第三,引导学生感知散文的语言美,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生活、社会的认识和表达能力;第五,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能读懂古代的散文和现代散文,丰富自己的文化常识,提高积累。教师在明确散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后,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在朗读中感悟到情和景的联系,了解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同时,要引导学生探究这篇散文的写作线索,领会抒情散文以情缀文、缘情写景的特点,增强阅读此类散文的能力。此外,要引导学生掌握一点知人论世的散文鉴赏方法,从朱自清其人的生平入手,体会作者与其父之间的关系,了解作者对人生短暂的独特感悟。

二、把握散文的文体特点

散文是作者书写性灵的一种文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把握散文文体的主体性特征,即散文是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的流露,运用准确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的感悟,是经过作家过滤以后的情感。如朱自清的《背影》绝不单纯的是表达父子之间的爱,朱自清本科的专业是哲学,这就决定着《背影》还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独特的体会,“背”自古以来就是力量、坚强的象征,而“影”则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怀念,是影射在人们心中的一种情怀,因此,《背影》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脆弱以及生命易逝的独特的体悟;其次,要抓住散文文体的开放性特征。散文表达方式自由灵活,篇幅可长可短,表达方式可以论可抒情。在中学阶段选入教材的都是名家名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作品的个性美。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精巧的结构美以及所创设的意境美。传统的观念认为散文是“形散神聚”但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却是“形聚神散”,通过文中“忽然想起”的照应,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了“颇不宁静的现实世界”、“和悦的‘采莲’世界”以及作者向往的“和睦、幸福的理想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情思;第三,要抓住散文的散漫性特征。要从散文文体的弹性、密度以及节奏来整体的把握散文的散漫性特征。散文文体的弹性就是指散文文体变化多端是一种扩大的艺术空间,散文文体的密度就是指散文的结构安排、意象的组合以及精当的文字;散文文体的节奏就是指散文的语言的形式和声音的安排,如在教学《春》这篇散文时,就要抓住这一特征。

三、散文教学要突出重点

散文独特的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根据不同的文章突出不同的重点,但是,总体而言,散文教学要抓住两个重点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散文陶冶学生性情的特征,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如在教学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这篇散文时,教师就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人文情感上,而不是引导学生过多的揣摩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章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再如,在教学帕斯卡尔的《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篇文章时,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到“思想”的重要性。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重点引导体会文人那种淡淡的情愫;其次,在散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通过思辨让学生明白一些人生的哲理,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议论性的散文时,尤其要抓住这一特征。同时,引导学生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在阅读与思辨中提升整体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兰亭集序》的时候,在理顺文意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阅读李泽厚写的关于魏晋文人的一些文章,让学生加深对魏晋时期文学的认识即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四、结语总之,在散文教学设计中要把握散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分享作者主体在日常生活中所体悟到的独特的人生经验,而不是过多的关注散文中的客体,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体味作者精准的语言表达,通过细读来领会和感受散文语言的优美之处,通过散文教学真正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魏丽娜 单位:延安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M].北京:人民教育山版社,2004.

[2]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散文教学论文范文8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散文阅读教学在各个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散文阅读课程的引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都有所提高,但是散文阅读在高中学校的开展也有许多的问题,学校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才能充分体现散文阅读的价值。

 

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困境

 

对新疆大部分高中学校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存在几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下面对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列举:第一,散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意识。第二,高中语文教师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第三,各个高中学校对散文阅读课节安排较少。第四,高中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没有达到要求。第五,部分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比较低。

 

二、对提高高中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提出的突破策略

 

(一)培养高中生对散文阅读的主动性

 

各个高中学校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制定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对散文阅读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充分体现散文的独特之处。此外,让学生接触不同形式的散文,可以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都能够主动的进行散文阅读。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得到了丰富,散文阅读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故都的秋》散文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作者在原文中写到,“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学生读到这一段时,一定对北国的秋天充满了好奇,会对文章更感兴趣,对文章进行深入的了阅读,让自己身临其境感受北国的秋,丰富阅读时的情感,这样的阅读方式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文章的主旨所在,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

 

(二)正确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达到高效阅读目的

 

因为散文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对不同的散文形式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以便于在教学课堂上能够正确且快速的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可以使学生高效地完成散文阅读,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阅读更多的散文。

 

(三)对高中生散文阅读进行个性化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个性,借此不断激发高中生主动且有效进行散文阅读的学习。为了使目标得到实现,教师要正确地运用散文具有的特殊意境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们在阅读中能够充分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相融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容。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要多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和讨论使学生对散文内容有更加深入了解,这样对高中生散文阅读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散文阅读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教师要将散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新课改的要求相结合制定多种教学方法。在散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散文有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在散文阅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使散文阅读实现其价值所在。以《小狗包弟》为例,文中写到“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这段文字作者介绍了包弟安静善解人意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包弟的喜爱之情,当同学们读到这一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看小狗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爱心,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使散文阅读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五)在增加散文阅读教学课时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师因为散文阅读的教学课时有限,不能将所有的知识讲解给学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学校要增加散文阅读的课时,让语文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讲解,并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知识,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课时增加的同时,还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六)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语文教师通过与专业的培训人员和优秀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进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而教师经过培训后,可以在课堂上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我校采用以上提出的策略对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调整,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发现,学校经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后,散文阅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三、结语

 

散文阅读对提高高中生的语言知识和自主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希望更多的高中学校开展散文阅读课程。而已经开展散文阅读的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借鉴上述建议并进行改善,进而使散文阅读在高中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散文教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高校体育;武术散打;问题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健康第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提出,学校体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满足学生对各种不同体育需求更是我们要应对的挑战。同志在清华大学校庆时讲到:“一所好的大学,一定要有传统的民族文化作为交流,宣传窗口。”散打已经发展成为区别于拳击、泰拳、跆拳道等国外对抗运动的中国特色的竞技对抗体育运动,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体育。在高校体育中开设散打内容,是散打运动发展的必然,也是基层散打教师的期盼,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练习散打可以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尊师爱友、勇于吃苦、奋发向上、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学习散打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文化素养。但对普通大学生的散打教学应区别于专业训练,在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高校体育开展散打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竞技散打与普通散打之间的差异

(以下暂把普通大学生使用的散打书定名健康散打)举国体制下,散打运动更多以竞技散打形式表现出来。注重的是散打的特殊本质(技击性);而针对普通人群的健康散打,突出的应该是散打运动的一般本质(健身与文化性)。竞技散打和健康散打(或大众散打),但两者有着共同和不同之处。 两种意义上的散打都是以传统武术为母体。虽说是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的产物,但都能突出地反映浓烈的东方民族传统色彩。包含了中国哲学、民俗学、兵学、美学、养生学和中医学,都具有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观赏和娱乐、增进交往等功能。两者又表现出不同之处。第一,对象不同。竞技散打拥有稳定的训练群体,在“举国体制”的保障下,竞技散打形成了从业余体校、传统项目学校、运动技术学校到散打优秀运动队的三级人才培养网络。健康散打的对象是学生和一些散打爱好者;第二,竞赛规则不同。竞技散打具有严格的竞赛规则,倡导“费厄泼赖”精神,它不承认除体力、智力之外的任何不平等,昭示了拼搏奋斗的价值。健康散打注重的是健身与娱乐,在安全的条件下,对散打规则的使用某些方面并不做严格要求,如不同级别间的对抗,不同性别间的对抗等;第三,竞争对抗程度不同。竞技散打表现激烈的竞争对抗,竞争是体育活动的固有属性,更是竞技运动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最高的竞技法则。竞争性也是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焦点,竞技散打也是传统武术在吸取西方体育竞技思想的产物,竞争对抗是竞技散打区别于其它武术运动的本质属性。竞技散打与健康散打在竞争对抗上表现程度不同;第四,动机不同。竞技散打追求强烈的功利目的,一切竞技散打比赛,争分夺牌都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健康散打注重的是自身的发展,是人们在闲暇时间进行的健身方式,旨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2.健康散打在内容设置和规则应区别与竞技散打

健康散打应该结合学生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结合散打一般本质――健身本质和民族文化本质。以散打健身功能为主线重新整合,推出散打相应的“套路”,突出武德教育,强化礼仪规范。针对没有武术基础、没有经过系统身体运动训练的普通大学生来说,以基本技术练习为主,更多以手脚技术为主,结合简单组合动作,限制摔法。实战方面,禁打部位除外,还应主张打击时力量化整为零的练习方法,即拳脚接触到对方身体一刹那,力量收回,或点击到对方身体某个部位,裁判员立即叫停,计算得分。打击只能点击而不能连击,或者连击而不能重击,腿不能击打头部;针对学生的耐力差原因,一局胜利制,比赛时间以1分30秒为一局,以点击数量多的为胜。展现出散打的特殊本质――技击本质即可。

3.散打课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竞赛激励机制

(1)高校体育散打教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对老师、学生都会有消极作用,不利于调动老师、学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尤其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次考试上,或者仅仅看几个单个基本技术。应该对学生的散打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给学生留有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2)建立大学生散打竞赛激励机制。竞争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体育就是通过刻苦努力来陶冶情操,没有竞争就不是体育,体育失去竞争也就不可能有生命力。散打运动的基本特征就是格斗对抗,就是竞争,这种竞争通过竞赛来体现。所以,建立完善的竞赛制度,可以有助于散打运动的发展。学生刻苦训练的成绩要通过比赛表现出来,个人价值、个人魅力也同时通过竞赛体现出来。有了比赛,也就有了训练的目标,有了练习的动力。在大学生中开展散打竞赛,学校可以建立“新规则”下的校级散打竞赛制度,通过学校的散打比赛,选拔出优秀散打队员参加省级间大学生的散打比赛。通过学校的散打赛事,对散打造成影响,有利于散打运动的传播,通过省级以上的比赛,树立学校的影响,从而加强领导对散打运动的认识。同时通过散打比赛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4.散打教材与教学方法

市场上散打书籍都是竞技散打用书,它的教学方法、教学原则都总结于竞技训练中,不适应普通大学生使用,对不同兴趣、不同身体素质的大学生进行散打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教材内容趋于过时老化;内容的设置不利于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需要,也跟不上散打运动的发展,尤其是散打规则的变化,近年来,散打运动在党和政府、广大武术散打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努力下,散打运动发展迅速,散打规则的变化也是与时俱进,教材的使用制约了学生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掌握。不利于理论指导实践。应以健康与娱乐为主线创编一本“健康散打”教材。

二、结束语

正如刘三元先生所云:“弘扬民族文化的误区,最核心、最根本的在于我们不是缺少优秀传统文化,而是缺少优秀文化的教育”。根据散打运动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对抗性、观赏性,它是一项年青人喜爱的运动。大学是传播武术散打的主要途径之一,大学也是年青人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一站,所以作为文化传播中心的大学进行散打文化传播,有着重要意义。现在的学校体育中,民族传统的东西太少了,缺的就是这方面的教育。

武术散打的传播与发展问题,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在具有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群体中传承,弘扬民族精神;而且能通过武术散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作者单位:王晓明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邓丽娟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毛洪生 南昌铁路警校

参考文献:

[1]杨祥全,姚静辉.武术发展分化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6,6:89-91.

[2]洪浩.竞技武术的概念界定与本质新论[J].体育学刊,2005,12(5):53-55.

精品推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