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班课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2-11-02 13:15:04

大班课教案

大班课教案范文1

实验教学导入案例利用部分实验课时间,主要采取三种形式:首先是教师示范引导,适时而巧妙地导入相关案例;其二是将有关案例预先发给学生让其查找资料作准备,便于课堂上展开讨论时各抒己见;其三是循序渐进,由学生制作符合自身特点、而又有点“麻辣口味”(需要借助外力解答)的案例课件.并由小组派代表或主动或点名,上讲台演示,最后教师点评总结.评估教学效果根据文献[2]有所改进,具体以教学兴趣、理解记忆、思维启发、思路创新四项抽象指标,主观评价认可程度;以期末考试成绩、创新课题及等量化指标,客观评价教学效果.“中药学”教学期末采取匿名问卷形式,发放问卷调查表250份,收回有效问卷表250份,总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及考试成绩情况,均进行X2检验统计分析.

案例导入对能力培养的影响以四项指标主观评价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采用案例导入教学法的3个班,自评单项能力增加均在85.0%以上,其认可率明显高于非案例教学的单一传统法对照班(83.3%以下),案例导入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显示,不及格率:导入案例教学的3个班共为6.2%,而对照组有13.3%;80分以上(含80分)的优良率:7年制中医专业为58.6%,中西医结合1班为58.3%、2班为55.0%,对照班为18.4%;平均成绩:3个班依次为85.11、77.82、75.81,均高于对照班的66.75,尤以7年制中医班成绩最佳,差异有显著性(P<0.05),2.3案例导入教学对申报科研课题的影响申报省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结果显示:7年制中医专业班、中西医结合1班申报及批准数均较多,中西医结合2班次之,而对照班为0.结果显示:7年制中医专业班、中西医结合1班均分别公开2篇。

目前我国本科教育是以学校理论教育为主,“中药学”教学受多种条件限制,理论教学阶段中学生接触临床或实践操作机会较少,故常会对一些古今病名的枯燥及药物内容的繁杂感到茫然而厌学.为了夯实中药理论知识的基本功,为后续课程及临床用药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根据学生学历层次、专业和兴趣特点的不同,致力于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按本课程特点精选典型案例,课堂上展现解读或课后讨论.我们以案例引导归纳演绎中药功效及适应证;或要求学生将案例与教材有关理论结合起来,归纳一般性观点,围绕案例陈述其所辨证型、随症立法及其依法引出的相应方药;或将稍有难度的案例布置为课后讨论题,抽部分实验课由师生共同解答共性问题及难点要点,激发其创新思维.教师还应从案例库中再调出类似而又相对简单的案例,进一步检查学生理解知识、应用原理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药学”之前已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有了一定辨证论治基础,虽然是二年级学生,但基本可以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进行初步辨证.因此,案例导入法应贯穿于每次课的始终[2].案例评价是检验师生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问卷调查、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班比较,3个班学生对案例导入法的兴趣度、理解记忆度、思维启发度、创新思维度四项指标均明显增强;3个班学生优良率明显提高、不及格率显著降低、平均分数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7年制中医班成绩最佳,可能与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设置、课时及学生自身特点等有关.申报省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以及公开,结果显示:案例导入班均比对照班多,表明案例教学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中药学”案例教学强调纵横比较药物,加之要求学生个人探索以形成想法和意见,使其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明显提高,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以案例导入又加强了对临床知识的理解、判断及融会贯通能力;围绕案例进行师生互动的实验课教学,使学生走上前台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距离,有利于动态的信息交流,降低了对新知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组织引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相同教学时间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开放性[3]案例教学法,确实要优于常规传统教学法.当然案例导入法的教学模式,在中药学教学中还处于尝试阶段,必然还存在不足,如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案例储备不多;实验课时少,学生发挥不够;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转变不突出,中药学专业人才现有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调整不大等等.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更好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案例教学确实能起到铺垫作用,因此该教学模式应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秦莉花 陈晓阳 李晟 聂钰松 扈自然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大班课教案范文2

关键词: 学分制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 规范 优化

高校学籍档案是学生“大学生身份”的客观记录,学籍档案管理则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规范和优化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对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有重大意义。

在当前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随着以“自主设计、自我选择”为主要特征的学分制的广泛实施,高校教学管理的模式和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学籍档案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亟待规范和优化。

一、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所谓学籍档案,是学生从入学报到直至完成学业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管理和质量考核所产生的多种载体的原始记录[1],是高校教学管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招生档案信息、学籍档案信息(狭义)、学习过程档案信息、考试档案信息、毕业档案信息等方面的内容,涵盖学生的专业特长、奖惩情况、学习成绩、个人特点、学业水平等基本信息。

(一)招生档案信息,是学生由高中升入大学时产生的有关信息。包括当年的招生文件、招生计划、招生简章、专业;学生的高中档案(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等。

(二)学籍档案信息(狭义),是指新生进入大学后产生的有关大学身份的信息,包括:新生报到信息;专业、年级、班级及每个学生的身份信息(包括学生所属专业、年级、班级、身份证号、性别、学号等);学生登记表(即大学阶段的学籍卡);学籍注册和变更材料(学校有关的学籍文件、学生转学、转专业、休学、复学、升本、留级);学生的各种奖励和处分材料等。

(三)学习过程档案信息,是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凭据。包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名单;学生选课记录;学生所修课程的成绩登记;学生的各种实践材料:如实习报告及指导老师的评价、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修读双学位或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成绩等。

(四)考试档案信息,包括考试课程、考试方式、考试安排;考试成绩的登记;考试试卷的存放以及补考、重修等记录。

(五)毕业档案信息,主要包括毕业资格审查、毕业证的登记和发放;辅修专业、修读第二学位的资格审查及毕业证书登记等。

二、学分制对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影响

学分制是指以学分作为课程学习的计量单位,以选课为核心,在高校学习期间只要完成一定的学分就可以向学校申请毕业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2]。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个性特长、发展目标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不再拥有统一的上课时间、教室与教师,传统的班级课表、班级成绩等概念逐步淡化,学生的课程、学制都有一定的弹性。

自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3]。以来,学分制在各高校得到广泛实施。高校学籍档案作为高校学生学习活动的客观记录,虽然内容的构成没有大的变动,但是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不可避免地受到学分制的影响和挑战,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亟待进一步规范和优化。

(一)教学管理以课程管理为主,是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和优化的前提条件。

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实行的是学年制为主导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的培养规格、教学要求相对统一。即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学制完全相同,上课使用同样的教室与课程表,学生管理也实行“院管系、系管年级、年级管班级”的管理模式。在相应的学籍档案中,诸如班级学生名单、学籍卡登记和存放、学籍的变更记录、课程安排、考试成绩管理、毕业资格审查等,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的。

实施学分制后,学生的学习时限不再有严格的限制,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也更有自。如《浙江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指出:1.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提前或延迟修读有关课程;2.自主选择课程层次;3.自主选择听课方式[4]。因此,在学分制下传统的班级概念逐步弱化,学生的管理转向了“流动管理”为主,这就导致传统的以班级管理为单位的学籍档案管理模式与学分制的变化不相匹配。因此,学籍档案管理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为主的观念,以课程管理为主,让班级管理仅仅体现在学籍注册中,即学生升入大学后学籍档案信息中所分的专业、年级、班级。

(二)实行个性化管理,是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和优化的关键。

学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其重要特征。

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学习进程,学习的灵活性和弹性大大增强。例如选课,每学期学生都要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选课,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选课内容大相径庭。显然,传统的班级课程表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课程表。

同样,由于选课的不同,每个学生考试的课程、考试的时间及考试成绩都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以学期为区间,以班级、专业为单位的考试成绩登记有了很大的难度。

学分制下弹性学制的实行,使同一年级的学生毕业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如《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规定:学生提前完成主修专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环节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另外,由于允许修读第二学位和辅修专业,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

学分制下这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模式要求在学籍档案管理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个性化管理。

(三)实施科学管理,是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和优化的重要手段。

学籍档案作为专门档案,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反映了教学过程,因此与教学档案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同时,由于档案的服务,学籍档案要随时满足学生本人对各个环节的查询。

传统的学籍档案管理主要以档案的实体管理为主,教学管理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有关的原始记录进行收集、整理、保管、移交等,任务繁重。同时,学生的具体原始记录来自各个二级学院,学籍管理档案的管理规范上标准不统一,学籍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立卷等质量不高。这些因素都要求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和优化。

在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课,课程设置、课表安排、考试、重修、学籍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的模式,出现许多变数,教学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都大大提高,学籍档案管理的环境也发生变化。

因此,变革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实行科学的档案管理的方法,是学分制下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和优化的重要手段。

三、高校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和优化的重要途径

在学分制下,要有效解决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达到高质高效的管理目的,就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和可共享的目录数据库。笔者认为,采用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称为管理系统等),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是规范和优化高校学籍档案的重要途径。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现代技术手段结合的产物,它面向多个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招生就业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多种用户(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通过设置“学生操作平台”、“教师操作平台”、“管理人员操作平台”,使整个管理过程实现动态化、即时化,彻底颠覆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学籍档案管理模式,使信息查询和维护变得方便和快捷,能达到高质有效的档案管理目的。

(一)管理人员平台。

管理人员操作平台面向教学管理部门、招生就业部门、学生管理部门,主要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通过科学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计划,完善学籍管理制度,为学分制的推行提供有利条件。具体包括以下功能:

管理人员平台功能结构图

1.学籍管理(狭义),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籍注册、变更等内容,具体分为几个部分:建立学籍档案、维护学籍档案、学期注册、学籍异动。

建立学籍档案包括录入招生时间、录入学生基本信息、设置新生年级、班级、新生报到情况、生成新生学号等。

维护学籍档案包括增改个人信息、登记学生奖励、处分、撤销处分等信息。

学期注册包括学期报到、学期注册。

学籍异动包括学籍异动规定、学籍异动申请、异动审核、异动处理等。

学生学籍档案有两个作用:生成档案,可打印学籍卡、毕业生档案、在校学生名册、学生证、考试证等;统计分析各种数据等。

2.教学安排与选课。教学安排主要是教学管理人员设置学期开课计划,安排任课教师、上课教室、上课时间,然后由学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教学安排板块的结构图

学生通过该板块,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课程,生成自己的个人课程表。这一板块充分反映了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特色――差异性和自主性。

3.学生成绩。由教务处设置参数和成绩录入时间、要求等,按课程由任课教师设置课程成绩构成,录入学生成绩,生成学生的成绩表。

4.毕业处理。设置毕业规定,对毕业生进行审核,生成毕业生名册、获得学位学生名册、获得双学位学生名册。

(二)教师操作平台。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要责任人,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利用该平台,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校的教学、科研动态,看到学生的教学评价和建议。同时,及时在讲授课程考试结束后录入考试成绩,供学生查询。

(三)学生操作平台。

学生操作平台主要体现学生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原则,目的在于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该平台的作用如下。

1.选择功能。学生可运用该平台自主选择课程,包括修读课程的选择、课程考试时间的选择、课程的重修免修,申请各种奖励等。

2.查询功能。利用该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基本信息、学业目标、应修课程与学分、课程安排、考试成绩、奖惩信息等。

3.参与沟通功能。利用该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提出反馈意见,并对教学进行评价

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信息的动态化管理,达到了以下效果:1.解决了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课带来的课程设置、课表、考试、重修等个性化的难题;2.实现了学籍档案管理由“相对封闭”向“开放与共享”的转变;3.提高了学籍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因为学籍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关键材料的实体保管,如学生学籍卡、学业成绩、各种实践设计、毕业生证书和学位证书的记录等,在保存电子档案的同时,还需要纸质档案并存,保证重点材料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尽管这种“双套归档”的方式引起各种争议,但是鉴于学籍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笔者认为它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崔丽君,董建维.学分制与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J].理论界,2006(10):111-112.

[2]刘畅.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3(13):44-46.

[3]曾宪年.对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3):52-54.

大班课教案范文3

关键词:五环学案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先学后教 应用研究

一、五环学案提出的背景

笔者的学校地处农村,教育得不到重视,学生缺少开拓进取精神、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特别是历史学科,学生的学习观念非常差。大部分学生虽然升入了高中,但思想还是停留在初中开卷考的阶段,学习历史时基本上没有预习习惯,完全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笔者要求同学回家查阅的资料,只有少数同学会完成,大部分同学都只等教师上课讲解,可见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意识非常淡薄。

二、高中历史课堂应用五环学案的理论依据

学习金字塔理论最先是由美国学者、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首先提出的,后来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通过实验得出类似结论后,提出了目前广为流传的“金字塔理论”。具体内容如下:学生在各种指导方法下,24小时内对学习材料的平均保持率为:讲授,保持5%;阅读10%;视听结合20%;示范30%;讨论组50%;实践练习75%;向他人讲授所学内容及立即运用90%。

三、研究方法与结论

笔者通过对近两年高中历史教学中五环学案的应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了解到五环学案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的优点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包括学生自身、教师编写五环学案和课堂上运用五环学案的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探讨恰当的应对措施。

1.五环学案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索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笔者进行了一次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其中,学生在回答“遇到问题什么时间内能得到教师的反馈”这道题时,选择“立即得到教师反馈”的比例低于8%,这说明大部分同学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辅导。

通过教学实验能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教学实验前,笔者把所教班级高一1班和高一2班的成绩对比作为初始成绩对比,如下表: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两个班级在教学实验前的平均分大致相当,优秀率和及格率也大致相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两个班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接下来的高二年级教学中,笔者既教文科班也教理科班,各选取一个班采用这种五环学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验班笔者坚持了如下的做法:把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以题代概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精心编写的设问导读,进行新知识的构建。具体步骤为:①精准目标,即课标要求。②精炼讲授,即教材解析(请同学们自己先填空)。③精心指导,即重点问题整合,主干知识小结。④精准练习,即练习检测,学生自我总结、反思与笔记整理。⑤精简反馈,即经典试题解析。在设计这些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思考、整理的空间,教师尽量的“导”,帮助学生整合解读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就可以把“教”与“学”结合起来。贯彻“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把本课基础知识的框架建立起来,然后教师再有的放矢地进行精讲。教师讲课一般不超过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通过高二上学期的教学实验,两个实验班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变化。

通过以上表格中的成绩对比可以看出,理科班中实验班的平均分和优秀率都高于普通班。文科班的试卷使用的是八校联考的试卷,对本校文科班学生来说稍难一点,高分段的学生偏少,整个年级只有一位同学考90分以上。就实验班而言,80分以上的人数与普通班相比有一定优势,实验班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也高于普通班,同时实验班低分数段的学生也较少。以上的数据初步证明五环学案教学模式对农村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对促进中等程度学校的学业成绩优势明显,五环学案应该能提高班级平均分与及格率。

在五环学案模式的教学研究中,本人受益匪浅,也给高三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们高三历史组教师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参照,进行知识归类,整合编写成五环学案应用于教学,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高三学生认识到现在已经是高三了,离高考不远了,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鉴于高二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五环学案的应用已经能够得心应手,教师采用五环学案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并指导学生及时做好总结和反思,所以在2013年4月省统考中我校取得不错的成绩,相对于我校的历届省统考成绩,今年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2.五环学案的应用与作用

教师在学生做完检测题后一定要做到当堂面批。当堂面批能让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少量的、精确的检测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堂面批还可以比较容易地发现问题,并且当场给学生纠正问题,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知其根底,才能确保知识的融会贯通。五环学案的应用可以反馈教学信息,帮助教师找到成败得失的原因,然后研究如何改进教学的对策,这样教师就会不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总结教学经验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师逐步转变为学者型、反思型的教师。

四、农村高中历史课堂应用五环学案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思维创新

有些五环学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思考难度,不能充分体现五环学案的引导价值。所以在今后的编写中要尽量体现五环学案设计思维的含金量。

2.层次感体现不够

学生之间存在层次差异,如优秀生、一般学生和“学困生”,如果都用同一个五环学案,很难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设计编写五环学案时就要考虑学案的阶梯性和递进性,通过五环学案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就感。

3.教师还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虽然有了五环学案,但很多教师还是忍不住多讲,不放心学生。其实在教学中应用五环学案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教学时应该让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交流中拓展思路。

总而言之,五环学案是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新事物,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已经体现出了它的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扬长避短,进一步规范对五环学案的应用,教师及时总结归纳运用五环学案授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重视学生的反馈,调整对五环学案的编写设计,更能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

大班课教案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护理专业;教学应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服务模式也从个体治疗型向着群体、预防、医疗、保健综合服务型转变,预防和控制疾病,增进人类健康,已不只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任务,也是临床医学整体功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护理教育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护理、 预防、 保健、 康复等综合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预防医学》 对于护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兴趣不大,且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表示学习这门课程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工作能力,在教学中引人了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互动性及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校2009级护理专业两个班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班。学生年龄、入学成绩均具有可比性。两个班由同一教师授课,采用同一教材、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1.2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老师讲为中心、学生主要是听,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常规教学。实验班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

1.2.1案例的形成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收集比较客观、规范的案例。按照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来选择案例。案例的编写要简单、内容丰富,紧扣课堂目标,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有一定的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有教师的启发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2.2通过案例的讲述,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课堂讨论,最后教师点评。教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构架。

1.3效果评价期末理论考试,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同一试卷,闭卷考试,统一标准阅卷、评分。

2结果

以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对照班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为72.5±10.6分,以案例教学法教学的实验班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为86.9±7.3分,经统计学检验,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针对课堂内容选取恰当的临床病例,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3]。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而且教学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员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灌输为中心、同学被动接受的局面,通过阅读和分析案例,使学生仿佛亲临教育教学现场,借案例而引出的一系列问题,为了寻求正确的答案,学生会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在课堂上的角色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感到理论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能自觉地把教材内容与病例结合起来,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行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习惯于等待教师的分析、总结和给出现成答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经验则容易冷场,往往造成教学失败。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所需时间比传统教学多很多,需要教学者有较高的技能和经验。总之,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为聪.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 PBL教学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 2012,39(1): 265-266.

[2] 谭艳.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2):151- 153.

[3] 王世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6):91-92.

大班课教案范文5

主要开展了一下工作:

一、教务常规工作管理

1.完成教学有关的教材领取、发放,汇总计算工作。(8月15日)

2.列出了各年级学生名单并列出了住宿生名单。

3.对各年级教师课程分配,各年级各班安排课程表。各班分课表和教师调课工作。按要求8月18日份调整了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课程表上课。

4.做了新高一年级分班工作。2018年总招了618名学生,高一年级分了6个国语班招了294人,6个汉语言班招了324人。按照上面的要求高二年级重编班原来的普通哈语班和双语班变成国语班 重新分课调整老师,重做课表工作。(11月5日)

5.高一,高二召开了全体学生会议及全体老师会议(9月25日),参加人数高一年级618名学生、高二年级712名学生及全体高一高二任课教师。

6.做了本校关于深入开展安全大排查清理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分组形式对学校的个个环节进行了检查,及时汇总上报存在问题。做了档案。(9月15日/10月22日/11月8日)

7.对我校图书室的8万册刊物进行了排查工作,本工作学校的主要工作之一,在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材及时汇总下架并做了封存保管工作,本次排查工作全校参加了105名教师分了10组完成了排查工作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肯定。(排查时间10月22日/11月9日每次用一周时间)

8.认真做了抓课堂教学工作,每星期教务处进行巡课,侯课、课间检查学生迟到、考勤及学生上课情况的检查(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吃零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按时解决,反映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9.为了认真抓好国语教学工作,分配老师做好正常的教学进行、专门做推进国语教学的方案,听国语班课,对国语班的学生和任课教师开座谈会讨论了推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9月15日)

10.组织安排了2次月考,期中考试(11月1-2日/8-9日),高三阶段性测试(8月30日)做好了全校考务工作,并及时汇总发放到各年级组。

11.高一,高二,高三开了成绩分析会议。反映了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期中,月考试成绩、提出了解决方法。(9月3日/10月11日/11月7日/11月22日)。

12.准备了这学期高一,高二年级联考阅卷工作,提前联系地区联考范围提前通知了个任课老师,高一年级冬季联考的安排工作。(12月9日)

13.每星期六下午第二节后,认真做好了班务日志的记录、统计、汇总工作。做了晚自习值班记录统计。重新调了晚自习值班表。(8月12月)

14.协助德育处召开了高一、高二年级家长会,汇总了教学方面提的意见,反映了各年级教师。(11月11日/1118日)

15.为了提高高考语文成绩专门给高三年级语文老师及高一高二老师一起进行了座谈会,讨论了关于抓好语文教学的的问题。(11月21日)

16.高三年级尖子生开了会,年级前十名学生安排见学校领导,鼓励他们学习并了解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

17.对4年的高考成绩进行了分析,对每科都做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了各科之间的差异.

18.通过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建议,做好了下学期课本教学资料的征订工作。(国语班和汉语言班同步走,同年级使用同样的教辅,这样提高教学质量)。(11月6日)

19.做了转入,转学、休学学生登记,汇总工作。申请学籍完成了,转入,转学、休学学生的有关统计工作。 

20.做了高三复读生登记,分班工作,负责了学生社会报名登记,上报工作,报名数12名.(11月29日)

21.成绩报告单发放到各个年级组长。(12月15日)

22.计算每个月的老师们的激励工资,汇总工作量、晚自习次数、早读、早早读、加辅导课、培优、看班课、临时代课的统计工作。

23. 预前做了对下学期的各年级教师课程分配,各年级各班安排课程表工作.

24.对全校的问题教材通过县教育局的带头下,进行了销毁总数量是3367册刊物,按照上级的要求对哈萨克语言的语文(必修1-5)、政治、历史、音乐、美术、体育 、新疆史、民族团结等课本书。

25.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国语班和双语班征订了语文教辅资料和必修1到必修5的课本教材。

26.做了2019届高三年级高考报名工作,今年高考参加总人数778

汉语言普通类228人、单列类178人;双语班理科229人、普哈理科50人、文科双语模式一93人。

27.做了2018年的学考报名工作,国语班358人,汉语班354人;高三年级上报了补考学生。

28.安排教务处人员检查各年级星期六上课,及高三年级星期天看班课。

29.各年级进行了学生座谈会、并做了汇总纳入到激励工资考核内。(12月16日)

30.检查老师教学进度联系外县确定联考范围,安排了出卷及阅卷工作。(12月20日)

二、教务档案管理

1.认真做了教务档案管理工作.教务处整理汇总各年级年级学生电子档案和新疆学籍和国家学籍并及时上报工作。检查高三年级毕业学生各类高考填报表格的填写情况。

2.认真做了问题教材档案整理汇总工作,全校性进行的3次大排查及3次图书室刊物的排查及下架工作中的档案整理分类保存在教务处,有安排专人负责。

2.认真检查了实验室工作,做了长期发展计划和化学危险品保存及使用方案,抓做好实验档案工作,做出了实验档案,对我校实验工作做了评估。

三、存在问题

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启发式教学力度不大。课堂教学单一,不够生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还没有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应用不广泛,教师之间水平差异较大。

3、部分民族教师汉语水平比较低,进行国语教学有障碍.师子队伍比较弱,对国语班的管理难。优势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不够。

4、学科间成绩不平衡,有的学科成绩出现了滑坡,需要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后进生的辅导。(数学,物理,汉语)

5、有的教师对教研教改不够热心,缺乏参与意识,教改活动力度不大,参与的人数少,活动次数不多,活动内容仍在探索中。个别教师教研活动不积极

6.个别教师课少,课堂管理不到位.积极性低。

2019年工作思路

思考:问题一:生源不理想,学科成绩难以提升。思考:如何以抓教学常规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求知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

问题二:高考成绩有待于提高,培养尖子生,出状元。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扬教师团队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三:教务繁琐,工作量大。思考:如何改进工作方法,采用怎样的科学合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益?

大班课教案范文6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级高护、护理日语、护理英语专业学生。其中高护与护理日语是一个教学班(89人)作为实验组,即案例教学组。护理英语教学班(90人)作为对照组,即传统教学组。

1.2教学方法:实验组在药理学总论、抗菌药物概论等章节仍旧采用传统教学法,在药理学各论中大部分采用案例导入式教学,其中抗消化性溃疡药、抗糖尿病药及抗菌药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讲授药物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1.2.1案例导入式:在药理学各论中,例如讲授抗心绞痛药时,先引入心绞痛临床病例,再提出药物治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结合多媒体展开理论教学。此法较传统教学法的平铺直叙生动有趣,印象深刻。案例导入式教学占用学时数较少,对总学时影响微乎其微。这是与案例讨论式教学相比突出的优点。

1.2.2案例讨论式:以抗糖尿病药为例。首先教师介绍糖尿病的医学知识,课前一周将糖尿病临床病例及讨论题发给学生。6-8名学生组成一个讨论小组,由组长组织课余交流与讨论,形成小组内观点。课堂上以每个小组长发言为主,其他成员也可补充。重点讨论病例药物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各组设计给药方案与病例药物治疗方案异同点,并进一步讨论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最后教师解释争议大的问题,梳理和总结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确所学章节重点和难点。

2教学效果

2.1考试成绩:学期末进行药理学结业考试。实验组与对照组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试题中考察识记、理解、应用的知识各占22%,43%,35%,其中案例讨论式教学章节分数占18%。对两组试卷成绩总分及案例讨论式教学章节成绩分别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成组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试卷成绩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案例讨论式教学章节成绩有显著差异(P0.01),即案例教学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2.2问卷调查:学期末对案例教学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评价案例式教学与传统教学对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案例式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及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与传统教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案例式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大班课教案范文7

关键词:农村小班额;数学教学;导学案;运用措施

农村教育的发展愈加迅速,导学案在数学小班中的应用普及程度愈来愈高。下面主要通过导学案的运用意义引出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应用现状论述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导学案的运用意义

首先,教师对教学内容分析研究后,制订科学合理的导学案,帮助学生在课前了解基本内容与学习目标,给学生布置预习目标,定期在课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小班教学模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农村,由于经济文化的落后,造成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导学案在此项教育模式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导学案的应用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带动学生的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导学案在农村小班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切实度不足

目前,很多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如小班课堂上预习内容的讨论,只是少部分学生参与了讨论,这不利于小班教育的发展。

2.针对性不足

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育水平的缺失。教师按照指定的导学案,教导学生预习、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围绕教学中心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偏差,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针对性,把握不住重点,影响数学教学。

3.导学案引导性不足

农村小班数学导学案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教学方式过于散漫,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不少教师缺少对学生的恰当引导,最后使学生在学习道路上偏行。

4.学习延伸性不足

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学案逐渐应用于小班教学,但是有些教师对该种学习模式有不少误解,如不少教师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布置一定的导学任务,并且认为只要学生将导学案内容弄懂就是达到目标了,其实不然,学习需要适当的课外延伸,教师应利用自己的成熟见解引导学生延伸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数学资源,因此学习延伸性不足的现状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

三、导学案运用问题的措施

1.采用适当的竞争奖励措施。教师应引导学生丰富学习模式,适当地增加竞争奖惩措施,激励学生争优,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进行问题抢答,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优胜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以引导为主、鼓励为辅,利用小班导学案教学模式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

2.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研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数学习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最有效的预习,使学生可以有明确的预习目标,把握各单元的数学学习重点。例如可以这样出题:5.4*2=0.2*();36+54=18+(),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

3.加强教学引导和课外延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把握学习重点,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方式将其表达出来,积极引导学生,努力结合生活实际实现高效教学,如平均数的教学问题,可以用全班学生的身高进行实例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应积极参与其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还可以通过分小组进行教学,小组选出组长,带领学生分工测量统计组员身高,并求出平均身高,将“平均数”概念融进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综合表现,如完成速度、完成质量等进行小组评比。

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数学知识的延伸。课外延伸能够很好地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加强课内外的知识融合,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深度,同时还能够利用课外的趣味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导学案在农村小班中的不断深入,响应当今教育大纲的号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自律,努力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高年级数学的教育水平,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际数学应用能力,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福军.警惕“学案”导学陷入“低效”的漩涡[J].数理化学习,2012(1).

[2]陈蓓.中学数学学案教学的研究与展望[J].教学与管理,2012(1).

大班课教案范文8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学案;知识点题型化;理论实践化;有效方法

前言

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人们对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解决广大家长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普遍愿望、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适应当代教育观念的变革的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近十多年对学校教育的空间范围作了调整,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正适应了这种形式的需要而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小班化教育成为了教育的一场新革命。小班化教学在我市逐步推广之际,我校今年也实行小班化教学,作为一位即将担任小班教学的数学教师,为了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及促进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促进我校的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特作这个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以前我们老师针对50~60多人的班级一般是采用传统式“填鸭式”教学:由老师讲,学生听,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样学生与老师并没有产生共鸣,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实际上知识的收效甚微!那我们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这场时代的变革中,我们是固步自封呢还是勇于创新?答案是显而易见。这是我们课题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二)拟解决的问题

重点要解决的内容是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了使每个儿童都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老师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法又如何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将课本上理论性的知识怎样通过习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数学课堂上,老师先制定学案,在学案中体现:①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便于学生理解;②自学内容,学习内容具体化和精细化,将目标分解,每一小目标与相应的内容以习题的形式出现,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结合,基础知识部分全员过关的习题,互帮理解部分的思考题,只要求学生程度好学生县进行思考,对思考的观点在课内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并让中下层的学生参与进来,在讨论中认知和理解;③突破重难点,发挥集体备课的智慧,认真分析教材和课程标准,重点把握重点、难点和考点,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力争编出能适合学生实际的学案;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能从已知的知识和教材内容上能找到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及至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从简到难,言之有理,说之有据;④典型例题、过关测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有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得。将课本得知识点渗透于各种题型中,那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的形式解答题目从而理解课本知识,老师可以当场批改,及时发现和指出学生的学习的失误,纠正学生的错误。在解题中掌握知识、潜移默化地吸收;在合作交流中进行愉快学习;这样知识点不抽象,“理论实践化”,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等有针对性的练习,却不需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地记忆,“见多识广”,从而可以灵活地应用它们,增强综合解题能力。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数学课堂的学生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团结合作互助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去领会题目隐含条件,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去审题,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知识点题型化”小班化数学教学方法就是通过解题来理解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论实践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阅读自学中,温馨、快乐的学习,获得成就感。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由其他人代替。那么对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的研究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内容

1、小班化教学的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2、享受小班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

3、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案、教学过程、教学时间控制、作业批改方式。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小班化”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研究 ,得到:

1、探索并形成数学教学切实可行的“操作样式”,丰富课堂的有效策略。

2、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

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充分享受愉快的数学课堂教学,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

4、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5、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的欲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6、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能掌握知识,获得成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搜集国内外同类研究信息,借鉴先进经验,关注研究趋势,寻找新的突破点。分类阅读关于小班化教学和《数学课程标准》等有关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研究的有关文献,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成功个案研究法

以研究对象中的小班化教学的教师和学生老师个体为分析单位,向学生、家长发问卷,开座谈会,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成因。对享受小班化教学与没有享受小班化教学教育的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个案跟踪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咨询,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研究,特别是考试成绩较好的班级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且追踪调研,重点建立小班化数学教学档案,进行科学归因。

3、教育教学实验法

通过观测与小班教学的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班化教学中的实施原则、方法和有效的操作措施,总结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逐步形成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上课准备学案,备课时即备教材,更备学生,充分体现教学的四环节:情境激趣——合作讨论——展示演板——点评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最大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4、经验总结法

经过研究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总结并整理出适合当代教学方法的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研究工作开展情况

研究阶段(时间)、研究方法、阶段性目标、研究内容和阶段性成果:

1、申报立项阶段2011年5月——2012年8月

①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②阶段性目标:明确工作职责,学习有关理论;

③主要研究内容:搜集国内外同类研究信息,借鉴先进经验,关注研究趋势,寻找新的突破点;

④阶段性成果:构建相关的理论支持体。

2、调查分析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0月

①主要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成功个案研究法,写出调查问卷。

②阶段性目标:调查学生参与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③主要研究内容:向学生、家长发问卷,开座谈会,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成因。对享受小班化教学与没有享受小班化教学教育的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个案跟踪研究;

④阶段性成果:写出调查报告,对小班化“知识点题型化”小班化教学效果进行调查总结,和一些教学反思。

3、探索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①主要的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

②阶段性目标:得出实施原则、方法和有效的操作措施。

③主要研究内容:探索小班化教学中的实施原则、方法和有效的操作措施,总结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写出体现“知识点题型化”小班化教学使用的学案,逐步形成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④阶段性成果:实施原则方法和有效的操作措施。

4、完善整理阶段2012年1月——2012年5月

①主要的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

②阶段性目标:将实验课题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总结课题研究,形成成果。

③主要研究内容:经过研究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总结并整理出适合当代教学方法的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④发表关于“知识点题型化”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的论文论文。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

[3] 山海教育出版社《小班化教育》、《山海教育丛书》

[4] 《数学课程标准》

大班课教案范文9

[关键词] 肿瘤内科;教学;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多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被应用于各种学科,并取得不错的反响,下面是我们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该方法的详细介绍。

1.教学方法与评估

1.1教学方法

将选修《肿瘤内科学》的两个班级,总计106名医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分析的研究对象。其中女生79名,男生27名。案例教学班级学生总数54名,女生41人,男生13人:对照组(非案例教学班)学生总数52名,女生38人,男生14。两组学生授课教师均一样,来源于我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且教学环境也一样,学生课时一样,上课时间段相似(排除因其他干扰因素带来的影响)。

授课期间,对照班按正常教学大纲授课。案例教学班,授课教师提前一周布置肿瘤内科学授课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描述。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选择临床常见或多发肿瘤: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肾癌、膀胱癌等,并提相关问题,让学生提前查阅,如:肿瘤发病的机制、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肿瘤的标记物、诊断标准、TNM分期、相应的治疗方案等。在提出问题后,进行学习小组的分组,明确学习目标。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准备的发言进行讲评,同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并归纳出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点和内容,最后总结概括,重点做凝练主题。最后,在每次案例教学后由学生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进行总结。

1.2评估方法

教学结束后,按大纲要求的侧重点按比例出试卷,以闭卷形式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同时进行考察。满分100分,60分及格,85分以上的算是优秀。以及格率和优秀率作为统计对象进行统计学分析,考察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上的效果。

2.教学结果

经分析,非案例教学对照班的及格人数34人,及格率为65.4%,而85分以上的学生数为9人,优秀率为17.3%。而案例教学法的班级及格人数是47人,及格率达87.0%,与非案例教学班级比有差异(P

3.讨论

在教学计划里,我们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教与学形成互动,让学习不再是传统中老师单方面的的灌输、学生单方面的吸收,让学生主动自学、积极思考,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纠正学生对知识点的错误认识,提出正确的,这种对比性学习能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2]。

经本次教学实验总结,在肿瘤内科的临床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三个突出性优点:⑴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同时激励自己。由于在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要自己先思考,这就养成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了解和其他学员就该问题的了解进行对比,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激励自己、奋发向上、超越他人,形成一个以学为目标的良性竞争。⑵引导学生对注重知识变为注重能力。临床教学知识很重要,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才能为我所用,只有在正确的知识指导下发挥个人能力,才会对临床正确诊断、治疗起到积极的效果。及时正确的诊断在临床上就是在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的病痛。案例教学法正是为此而生,并且为此而发展。⑶重视双向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的是了解、消化,然后针对相关问题查阅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到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的升华。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答案给以正确的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然在整个教学里也存在一定的不足[3],临床案例的不足,案例选择的针对性等,所以建立一个丰富的案例库对临床教学将具有很大的指导性。

参考文献:

[1]沈丽达,谢琳,李杨,等.案例教学法在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