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三只小猪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2-04-13 15:10:31

三只小猪教案

三只小猪教案范文1

一、在续编故事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案例一:

《曹冲称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在进行这个故事的教学时,都夸奖曹冲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但教师往往都忘了给孩子一个思考的过程:如果你是曹冲,你会想什么好办法称象呢?

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后,发现我们的孩子也有许多自己的好办法,一个孩子说:“把石头都搬到船上去,这个办法太慢了,也太重。如果请很多人站到船上去,这不是又方便又省力吗?”

有孩子说:“我们可以把大象赶到大卡车上,只要卡车开到高速公路的收费口,就会显示卡车和大象一共多少重,然后减掉卡车原来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时代不同了,技术发展了,“地磅”这一称重传感器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对庞大物品的称重难题。幼儿能想出这样的方法也是和他的生活经验分不开的。

案例二:

《狐狸请客》故事大意:狐狸请鹤吃饭,却把汤放在浅盆子中,鹤的长嘴巴吃不到浅盘子里的食物。第二天鹤请狐狸吃饭,鹤把食物放进细长的瓶子中,狐狸也吃不到瓶中的美味食物。

听完故事,有孩子说:“狐狸太笨了,只要把瓶子里的食物倒出来,就能吃到美味的食物了”。有孩子说:“下次告诉鹤,你到狐狸家去吃饭要带好自己的餐具,到时候把汤放进瓶子就可以吃到了。”还有孩子说,拿个吸管,就能吃到瓶子里的食物了……

从上面两个案例来看,引导幼儿进行故事创编,打破思维定式能提高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仅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而且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幼儿都愿意来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在创编的过程中幼儿感受主动学习的快乐。

二、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案例:

以小班幼儿故事《小心水坑》为蓝本,以“?”这个符号为主要线索。故事大意是:小熊、小白兔、小刺猬、小鸭、小蚂蚁、小象这六个动物分别是如何过小水坑的。教师给小朋友们制作动物头饰,幼儿戴上头饰后就成了那个小动物。当“小熊”出现在小水坑前时,就出现小问号——“?”,老师就会问小熊:“想一想,小熊你会怎么样过水坑?”以此类推。

幼儿主要是直觉形象思维,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熟悉的场景,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进入故事的角色中,亲自参与故事的发展,解决故事中发生的问题,还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适当加入音乐作为故事的背景,渲染故事,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思维,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在启发引导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案例一:

教学中班故事《这真是幸福的一天》时,教师给孩子出示两个人物:小猪和狼,让孩子猜一下:小猪遇上狼,这将是谁幸福的一天?为什么?有孩子说:“狼是凶猛的动物,狼可以吃掉小猪了,所以应该是狼的幸福一天。”有孩子说:“小猪被狼吃掉,太可怜了,我们帮小猪想想办法,怎样打败大灰狼。”于是根据教育设置情境,在吃小猪前先让狼为小猪洗澡,让小猪洗得舒舒服服,然后把小猪喂得饱饱的,把老狼折腾得累死掉,小猪顺利地逃出狼窝等。

案例二:

教学大班故事《超级擂台赛》时,教师投石问路:“孩子们,最近羊村里可不太平了,你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孩子们说:“灰太狼来了。”教师说:“是啊,是狼来了,而且不是一只,是一群狼。这下可怎么办呢?小羊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他们会请谁来做保镖呢?他们会用什么方法去挑选保镖呢?会比哪些项目呢?”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式的提问,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幼儿留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主张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并注意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提问来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通过多角度思考,寻求到更多的有创意的回答,养成寻求多种答案的习惯,形成多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并让幼儿在多观察、多思考的教学方法中获得知识,以此营造创造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只小猪教案范文2

当天上午,我们刚刚到姥姥家的时候,我看见舅舅和哥哥牵着一只猪从门前经过,我天生好奇,上前一问,原来他们是要去“遛猪”。

遛猪?乍一听,怪好玩的,我便带着满肚子好奇心也加入了进去。

一开始,这猪还很乖,可它一见田野,仿佛又恢复了野性,挣脱了绳子,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向西边的小山飞奔而去。

我们一下子傻了眼,这时,哥哥急中生智,随手捡了两根细木棍,递给我一根,然后拉着我从旁边的小山绕过去,准备在前面截住那只“旋风猪”,等我们赶到时,舅舅也赶到了,我心想:这下该轮到“旋风猪”干瞪眼了吧!可是,那只猪也有点小聪明,我们是东西两头截,它却向北边的山冲过去了。这次,我们也接受了教训,改变了捉猪方案:前面有一个又高又陡的坡,那只有点小聪明的猪正奔向那里,我们有三个人,当猪冲到土坡前面时,我们三个人一个人堵一面,不正好把它拦住吧吗?于是,我们分头行动。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我们把猪截住了。

也许是我太得意了,一时疏忽,竟没发现那只“旋风猪”正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向我奔来,幸好,舅舅眼疾手快,一下子把我拉了过去。如此看来,这只猪不仅仅是“有点小聪明”了,它还会看形势了,竟看出了我这边“防守”最弱。可我们也不善罢甘休,一阵狂追猛赶,终于把那只“不仅仅有点小聪明的旋风猪”堵截在了一个三面“悬崖”的“高峰”上,把它拴住带回了家。

三只小猪教案范文3

关键词:激发兴趣;小学音乐;实效性;人音版

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作为最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这充分揭示了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为小学音乐教学指明了方向,对于当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接下来,本人就结合自身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经验,谈一谈对于兴趣教学的建议与看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是当下基础教育改革领域相当热门的一个话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不能忽视的问题在于,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早已成为衡量教师执教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与教师的口头范唱相比,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的教学优势,能带给学生美好的音乐审美体验,激发他们对所要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

三年级上册《樱花颂》(合唱,中日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导入音乐作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课件出示日本樱花海图片,学生马上被绚烂的景色牢牢吸引住。接着,背景音乐缓缓导入《樱花颂》(合唱,中日文)音频,伴随着歌声,课件图片不断变化,学生一边欣赏美丽的花海图片,一边听得如痴如醉。最后,课件出示《樱花颂》(合唱,中日文)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学唱歌曲。整个过程中,学生都非常配合,愉快地投入到了学习活动之中。

二、凸显故事元素

选入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的音乐作品都充满了童趣感,很多音乐作品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义,还彰显了故事教育意义。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情节曲折、波澜壮阔的故事总能迅速吸引他们的眼球,引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故事教育资源,大力凸显音乐作品的故事元素,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音乐教育,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切入点。

二年级下册《三只小猪》(管弦乐)音乐作品鉴赏中,我先给学生讲了一小段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茂盛的森林里面住着猪妈妈和三只小猪。有一天,i妈妈对三只小猪说:“你们都长大了,应该出去盖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了。”三只小猪告别了猪妈妈,来到森林的旁边盖了自己的房子。第一只小猪盖的是一间草屋,第二只小猪盖的是一间木屋,第三只小猪盖的是一间砖头屋。一只大灰狼发现了三只小猪,于是他悄悄来到三只小猪的房子外面......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了,他们好奇地问:后来呢?后来呢?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三只小猪被吃掉了吗?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我没有再往下说,而是请学生聆听音乐作品,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学生认真听起来,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

三、创设表演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小学生年纪小,他们正处于想象力丰富、表现欲望强烈的阶段,如果音乐学习活动中可以得到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将会被大大激发。组织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表演情境,为学生搭建展示个人音乐素养的平台,解放学生手、脚、大脑,增强音乐教学实效性。

四年级上册《哦,十分钟》教学过程中,我请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结合自己在课间十分钟的真实情况,将这首歌曲以音乐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讨论着怎么样才能将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形象直观还原出来。我给每个组一周排练时间,第二周的音乐课上在班级里面搭建了一个临时舞台,还邀请其他没有课的老师来观看表演。学生既紧张,又期待,都想在诸位老师面前好好表现一番。在表演过程中,他们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学习兴趣也进一步激发。

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教育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论点,阐明了“乐之”的重要性。这与今天新课改所强调的兴趣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值得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试。但是教师应当注意,虽然新课改强调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对于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意义,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为了迎合学生“口味”,故意添油加醋、本末倒置、枉顾教学实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平衡好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关系,不能哗众取宠,不考虑音乐教学实际需要,那样的教学必然是失败的。

参考文献:

三只小猪教案范文4

笔者长年担任低年级语文教学,较早便开始了低年级儿童阅读推广的工作。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尝试、摸索之后,积累了一些经验,发现了一些问题,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个“问题”引发的思考

在一次低年级儿童阅读推广主题教研活动中,我们准备了三堂“同课异构”的绘本阅读课――《我讨厌书》。巧合的是,三位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大同小异,“异构”的痕迹极不明显。当时,坐在身旁的教研员突然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绘本阅读教学和语文阅读教学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的确,绘本阅读教学一定与语文阅读教学有着本质区别,但这本质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而绘本阅读不是必须承担这些任务的,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阅读。”现在想来,这样的回答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1. 绘本阅读教学真的只要培养兴趣就够了吗

从最初接触绘本阅读到当下绘本阅读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绘本阅读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但仅仅读起来真的就够了吗?

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阅读热情被点燃起来后,教师是否应该引领学生走向更高的阅读层次呢?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如果说兴趣的激发更多的是促进阅读习惯的培养,那么,阅读能力的提升如何加以推进?

2. 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正在遭遇什么

反观自己和周围身边同事的绘本阅读教学,除了常规的讲述,我们也会关注一些阅读策略的引导,比如如何阅读封面,如何关注画面细节,怎样享受预测的乐趣,等等。对于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语言现象,我们也会加以利用,拓展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表达。总而言之,我们也在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做着努力。但是,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在不知不觉间陷入了僵局,就像前文所说的“同课异构”。其实,大部分教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会走这样一个基本流程:“读封面――关注作者、奖项――读扉页――读正文(读画面细节、猜故事情节、演一演、编一编等)――读封底”,哪怕顺序略有调整也是大同小异。

是不是绘本阅读就只能有这样一种模式?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更多的是针对单一的绘本,内容上缺少一个相对完整、相对丰厚的阅读体系,形式上也陷入了一僵局,需要寻求变革。

一场“教研”擦出的火花

又是一次儿童阅读推广研讨活动,我第一次听到了“群组阅读”这个词眼,也第一次感受到了低年级群文阅读的魅力。执教教师将以“三只小猪”为母题的几个不同版本的绘本汇集起来,引领学生通过多种策略阅读,深入感受“三只小猪”的形象。学生在不断的比较阅读中发现故事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这种策略使原来单一的绘本阅读变得立体、丰厚起来,整堂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只小猪》是家喻户晓的民间童话,大卫・威斯纳根据经典童话《三只小猪》创作了一个三只小猪集体出逃的故事,而且逃得太远、太离谱了,竟然逃到故事外面去了,颠覆了传统的阅读习惯。乔恩・谢斯卡创作的《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也是彻底颠覆了古典童话,但视点不同,这是一个“大野狼版”的三只小猪的故事。在这本书中,臭名昭著的大野狼要洗去自己身上的罪名,他说他被冤枉了。

这样一组一个主题,多个版本的“群文”,无疑让学生们觉得新鲜而兴奋。笔者觉得这就是绘本阅读教学走出固有模式的一个突破口。将同一议题的绘本集中在一起,组合后让学生阅读,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可以在比较阅读中求同存异,能多方位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群组阅读”的选文

“群组阅读”的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选什么样的文章组合在一起。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阅读品位与阅读教育理念。当教师选择的群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时,首先,应该是学生有想读、愿意往下读的强烈欲望;其次,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或者读完后,有与人交流的强烈需要;再次,群组阅读后,学生要么对于故事角色,要么对于画面,或对于故事情节能形成更丰厚、立体的认知,否则群组选文就失去了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尊重儿童的阅读视角应该成为“群组阅读”最为重要的依据之一。

2.“群组阅读”的议题

“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一组选文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在“三只小猪”这一组群文中,聚焦了一个议题――“故事可以这样讲――想象无限,故事无限。”从一个古典童话《三只小猪》中产生一个创意,并颠覆传统童话是本组群文中另两本绘本的最大特点。执教者将学生分成两队。每个团队阅读一本绘本,团队合作深入阅读绘本,挖掘作者的创意,由此来体会作者的无限创意以及给读者带来的阅读。

如“小猪队”运用“韦恩图”的阅读策略来寻找绘本中文字、图画以及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多处创意;“野狼队”运用“对立角色椅”的阅读策略来完成绘本本身带来的辩论,通过寻找正反两方的辩论点来体会绘本的文字作者与图画作者带给读者的思考空间。之后,执教者还设计了“故事创意大擂台”活动,让学生通过团队代表汇报、队员补充发言等形式,学习两个不同版本的“三只小猪”的故事内容和创意。

通过这样的“群组阅读”,学生不只是多读了几个故事,还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创作故事的意愿,达成了“创意无限、故事无限”的共识。“群组阅读”教学使绘本阅读教学呈现了无限张力。

一个“念头”触发的行动

其实,“群组阅读”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眼。但是把这个概念用在低年级儿童阅读推广中,并且有效实施的却是凤毛麟角。笔者虽然也曾尝试引领学生以“文学圈”的形式阅读绘本,但那也只是局限于单本绘本阅读,从未尝试过“群组阅读”绘本的做法。此次教研活动在笔者心中激起的火花,成为笔者开启“群组阅读”绘本之门的钥匙,也激励笔者开启一场“群组阅读”绘本之旅。

1.“群组阅读”同一作家的作品

日本作家宫西达也的绘本具有温馨、诙谐、结构曲折的故事情节,独树一帜、大胆有力,甚至可以称为“强悍”的绘画风格,深得学生们的青睐。笔者选择了他的恐龙系列里的三部作品――《你真好》《我是霸王龙》《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进行“群组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作家的创造风格和作品中存在的一些共性。

【案例1】:

(1)借助多媒体,师生共读《你真好》。在共读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绘本绘画的特点:每一页画面色彩都特别鲜明,角色情绪和情节推进都与画面色彩紧密相连,比如开心时用黄色,遇到紧急情况时用红色,情绪忧伤低落时用黑色。让学生感受每一种色彩的变化都传递着故事角色的情绪,并引导学生学会用色彩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2)学生交流读完故事的感受。聪明的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说到了“爱”。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充满爱意的故事,虽然恐龙在人们心中留下更多的印象是可怕、凶残,可在宫西达也的恐龙故事里,这些恐龙却是那么温情,那么有爱。

(3)推出另外两本恐龙系列的绘本,让学生分小组自读。并以“文学圈”的形式,围绕“你觉得故事中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故事中最让你感到意外的地方是哪里”等话题展开交流。

(4)读完三个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比较三个故事在画面上有什么共同点、故事情节上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发现宫西达也的画喜欢用明朗的色彩、简洁的线条,宫西达也的恐龙故事都很温暖,充满浓浓的爱。

(5)教师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再简单介绍宫西达也的生平,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加深对作者作品风格的印象。最后推荐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画面、情节和表达的情感是否与该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2. “群组阅读”同一角色的作品

在很多童话故事中,小兔子、小熊、小老鼠、小猪等可爱、温柔的小动物,往往以正面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而狼、狐狸、蛇等看起来相对狰狞、狡猾甚至凶残的动物,往往以反面形象出现。绘本有时会遵循这样的普遍认知,有时也可能会出现角色大逆转。如《好饿的小蛇》《克里克塔》等绘本中就将蛇刻画得十分可爱,讨人喜欢;《狼大叔的红焖鸡》《吃书的狐狸》等绘本中,狼和狐狸一改以往的凶残、狡猾之相,变得风趣幽默、博学有才。学生读后爱不释手。

在开展“群组阅读”时,笔者有意识地将同一角色的作品组合在一起,和学生共读,让这一角色形象因不同故事而变得丰满起来。

【案例2】:

(1)笔者以“狼”这个角色形象选择了《狼大叔的红焖鸡》《狼狼》《狼和七只小羊》《三只小猪的故事》这四本绘本,让学生进行“群组阅读”。

(2)全班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阅读这四本绘本,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读书记录单。

(3)分小组上台交流阅读感受,并全班合作完成语意图。

(4)教师小结:故事中的狼不一定是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个样子,我们可以在故事中给予它完全不同的形象,我们要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赋予角色不一样的性格和特点。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要学会全面地看一个人。

3.“群组阅读”同一话题的作品

绘本中的故事都有着自己想要传递的情感,亲情或友情、礼仪或习惯、品质或能力,我们也可以以这样的人文主题为议题,开展同一话题的“群组阅读”。

【案例3】:

(1)教师和学生共读《图书馆里的老鼠》《吃书的狐狸》《我喜欢书》《我讨厌书》四本绘本。

(2)师生交流,发现四本绘本都与“书”有关,每一个故事都能让人们感受到书的魅力。

(3)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以及喜欢的理由。

(4)小结,推荐与“爱阅读”有关的其他绘本。

4.“群组阅读”同一手法的作品

很多绘本都会采用反复的结构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主人公遇到三位朋友,说了三次同样的话,发生了三次变化,等等。假如把运用同一写作手法的绘本放在一起阅读,学生就能在阅读中发现写作的技巧,解读故事的密码,探究文学的奥秘。

【案例4】:

(1)选择《母鸡萝丝去散步》《想吃苹果的鼠小弟》《逃家小兔》@三本绘本和学生共读。

(2)读完故事后,交流三个故事有什么共同点。每一个故事的情节都有相似之处,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内容猜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3)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故事,用相同的故事结构进行续编创作。

(4)学生创作,交流。

三只小猪教案范文5

虽然制售“甲醛猪血”的生产者已经落网,但他们为什么要生产“甲醛猪血”?为何一年多没有被查处?背后的食品安全“漏洞”如何修补?

制售“甲醛猪血”案令人震惊

2011年9月19日,利辛县工商局工作人员接到群众举报,称该县的顺河路农贸市场内有两名经营户销售的“鸭血”有问题,并明确指出是甲醛超标。

“因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县局立即做出安排部署。”利辛县工商局副局长杜林亚说,第二天早晨6点钟,5名执法人员前往市场,对经营户李某、苏某销售的“鸭血”安排了专门抽检,结果发现,所采两个样本中均含有甲醛成分,且分别超标422倍和247倍。

在获得确凿的证据后,工商、公安两部门联合一举捣毁制售窝点,对查获的制售工具等全部收缴,并将制售者刘某、李某(女)及时抓获。经查,犯罪嫌疑人刘某、李某系夫妇,利辛县本地人。自2010年9月起,他们把从屠宰场购买来的猪血煮好后,放在一个盛水的池子里,之后往里面倒几瓶盖子福尔马林液(主要成分是甲醛),泡两三个小时后捞出来,“鸭血”就加工好了,然后上市销售。

在利辛县看守所,犯罪嫌疑人刘某交代,他和妻子从当地生猪屠宰场廉价大量购买猪血,在濉溪县李某的教唆下,将猪血加工成“鸭血”,再高价销给当地农贸市场的经营户和小菜贩。至案发的一年多时间内,他们累计销售10余吨“甲醛猪血”,涉案金额达6万余元。

制售“甲醛猪血”犯罪动因何在

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且易溶于水的气体,为较高毒性的物质,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和联合国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把甲醛列为已知人体致癌物质。

按照《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第1-5批汇总)》规定,“鸭血”的甲醛指标是“不得检出”的。然而,此案中“鸭血”的甲醛含量最高超标400多倍,消费者食用后很可能会损害身体健康。既然如此,犯罪嫌疑人仍不惜铤而走险,其背后离不开利益的驱动。

据介绍,刘某每天夜里从生猪屠宰场买进猪血,以1.5元的低价买进一头猪的猪血约3公斤,加工成“鸭血”后,早晨四五点钟用摩托车运到菜市场销售,每斤可卖到0.6~0.7元。刘某每天能生产500多公斤猪血,每天能净赚300多元。

利辛县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股股长朱春宇说,跟普通猪血相比,刘某用福尔马林液加工浸泡后的猪血外形好看,有光泽,不烂、可以防腐,受到菜市场和经营户的欢迎,他也就一直用福尔马林泡猪血。

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薄弱,加大了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空间。在生产环节上,刘某的加工车间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偏僻地段,不容易被察觉。而在市场流通环节,由于摊贩流动性大,市场品种繁多,基层有限的执法人员难以对每一种商品进行检查。

食品安全“漏洞”亟待修补

利辛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将犯罪嫌疑人刘某夫妇依法批准逮捕,目前,此案已经移送法院,将择期开庭审理。

随着犯罪嫌疑人的落网,“甲醛猪血”案即将画上句号。但此案暴露出食品安全方面的一些共性问题,如源头监管还存在某些空白,流通环节的监管薄弱,消费者只是食品安全事件的“被动接受者”,而无法进行事前维权等,值得深思。

“食品安全无小事,监管部门要时刻绷紧这根弦。”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安玉发建议,为把好源头关,相关部门要严打“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对唯利是图、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人绝不能手软,要让其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只小猪教案范文6

《三袋麦子》是一则浅显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份节日礼物――一口袋麦子后,小猪、小牛和小猴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了这袋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面对憨厚可爱的小猪,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到勤劳节俭的小牛,土地爷爷点头夸赞;了解了小猴的聪慧,土地爷爷显得异常兴奋。

课后的练习4这样问道: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样做?

课程改革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学《三袋麦子》时,大家都能明确这么一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做法是各有所取,都有其实际的一面,不能简单地以好或坏来定论。怎样利用课文,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引领,完精神的建构呢?这是课前萦绕心头的问题。

我在备课时一直将土地爷爷的“哈哈大笑”、“点头夸赞”、“兴奋”理解为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三种不同评价。然而,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却让我对课文的内涵产生了新的理解。

课文的第六小节写了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了解小猪是如何处理去年得到的一口袋麦子的。对于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安排了这样的说话训练:

师: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对土地爷爷说了什么?

生:读课文:小猪说:“感谢您去年送我那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

师:想想,小猪怎样说这番话的?说说你的理由。(揣摩语气、心理、神态) 板书:小猪说

生1:小猪“感激”地说,因为是土地爷爷给了他麦子,他才吃上了馒头、烙饼。

生2:小猪“舔了舔嘴唇”说,因为他又想到了那些美味的食品。

师:说得真好,从小猪的神态、语气,我们读懂了他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这里揣摩小猪的语言,想象小猪的语气、神态、心理,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渗透写作方法。]

师:课文为什么不用上“感激”?为什么接下来才写小猪“说着,不由得舔了舔嘴唇。”呢?

生1:小猪说的话中有“感谢”了,前面再用感激,就重复了。

生2:小猪是说着说着才想到了好吃 ,“不由得”舔了舔嘴唇。如果一见到土地爷爷就舔嘴唇很不礼貌。

师:很有道理。作者在写作后,一定进行了认真、仔细的修改。考虑得十分周到,写得合情合理。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自己对课文的补充是否合理,进而展开习作指导。]

师:从这里我们看出了小猪的什么特点?

生1:小猪很可爱,很天真。

生2:小猪很憨厚。

师:什么叫憨厚?可以换成你平时常用的什么词语?

生:就是老实,他实话实说。

生:就像《天上掉下个猪八戒》里的八戒。

(全班哈哈大笑)

师:憨厚的性格确实像八戒。

(出示句子: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

土地爷爷哈哈大笑,会怎样说呢?

(课件出示句子: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说:“ ”)

生: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说:“你真是个贪吃的小猪。”(严厉批评的语气)

师:你这种语气得板着脸说。注意“哈哈大笑”。

生:(慈祥、疼爱的语气)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说:“你真是个贪吃的小猪。”

师:你这个土地爷爷为什么变得慈祥了?

生:土地爷爷看到小猪,觉得他挺可爱的,忍不住地“哈哈大笑”,并不是笑话小猪,而是喜欢他。

师:要是我,也不忍心批评他。

生: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说:“真是个憨厚的孩子。”

生: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好孩子,不用谢。我再送你一口袋麦子吧!”

师:你为什么要再送小猪一口袋麦子?

生:因为我觉得小猪不仅憨厚可爱,还懂得感恩,送他一口袋麦子表扬他。

[教后反思]

这里安排的说话训练,意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小猪的评价。

新课标里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

生活经验让学生对“贪吃”这一行为作出否定的判断,无可非议。

有的学生从同样的语句中品味出:土地爷爷的“哈哈大笑”是开朗的、是令人愉快的,体现了土地爷爷对小猪的宽容,并不是对小猪举措的是非评价。这爽朗的笑声里非但没有一丝嘲笑的意味,而且充满可亲可敬的长辈对晚辈的疼爱,映射出的是对他人的包容态度,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一场景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有所交际。孩子们在生活中享受着来自师长的阳光雨露的滋润。“我再送你一口袋麦子吧!”这就是宽容的生活环境滋养出的健康心理。如此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心态,让人拍案叫好!学生用自己独特的体验、感受参悟出的课文内涵,这就是建构于学生心中的人文精神!

推而广之,土地爷爷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态度并非是对他们的不同的“评价”。本文虽然浅显,但决不能只将眼光放在对小猪、小牛和小猴举措的评判上,土地爷爷的慈祥而含蓄,恰恰是我们要关注的人文精神的闪光点。所以,我们不仅要问一问: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样做?而且要问一问:如果你是土地爷爷,你会怎样做?为什么?引领学生去感悟、体验语文情感的真实。

三只小猪教案范文7

中央和河南省政府部门也迅速行动。目前,河南省已查封了媒体曝光的16家生猪养殖场,对涉嫌使用“瘦肉精”的生猪及134吨猪肉制品全部封存,包括养猪场负责人在内的15名涉案人员被控制。

“瘦肉精”来袭,正如“三聚氰胺事件”的翻版,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多头管理问题再次暴露。

“瘦肉精”的危害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例如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及克伦特罗(Clenbuterol)等。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因为考虑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各国开放使用的标准不一。

“山东济南山鹏经贸兽药”的产品说明中提到,“该药物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早在2002年,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的《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该药品就作为一种“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名列其中。2008年农业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也不含此药。

记者在网络的供货信息中发现,其出售和采购的都是“盐酸克伦特罗原粉”。此外,还有化工厂直接供应盐酸克伦特罗。一位兽医告诉记者,盐酸克伦特罗的生产工艺十分简单,“只要有一个化学反应谱,连家庭作坊也可以制造”。

据了解,无论是人用药还是兽用药,都要经过化合物、化学中间体、原料药和成品药这几个阶段。有些药物在化合物和化学中间体阶段,性质已接近最后的成品药。目前,对原料药和成品药,国家药监局有严格的监管,但对化合物和化学中间体,因其还有药物之外的诸多用途,并无相关管制措施。“化工厂的准入门槛非常低,只要能够获得地方政府的批文,要想生产非常容易。”

但这些以化工产品名义生产出的盐酸克伦特罗,有很大一部分,经过各种渠道,成了“瘦肉精”。一位曾使用过“瘦肉精”的养殖户说,“给猪喂含有‘瘦肉精’的饲料,只要在出栏前十天停用,检查时就发现不了。”

瘦肉精对人体有很强的毒副作用,其不良反应主要有:

(1)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甚至不能站立,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如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提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

(2) 原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患者,如有高血压、冠心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上述症状更易发,危险性也更大,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而导致意外。

(3)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引起低血钾,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使肾小管排钾保钠作用增强所致。低钾使心肌细胞兴奋性增加,这种双重作用的结果,会使心脏猝死发生的机会大大增加。

(4)白细胞计数降低。

(5)反复使用还会产生药物耐受性,对支气管扩张作用减弱,持续时间也将缩短。

(6)长期食用会导致人体代谢紊乱,产生低血钾、高血糖及酮症酸中毒。

(7)有研究表明长期食用的话,还有致染色体畸变的可能,从而诱发恶性肿瘤。

“瘦肉精”成行业潜规则

最新信息显示,河南省在对规模养殖场户进行抽检的同时,开始将排查范围扩大至年出栏50头生猪以下的散养户。

随着“瘦肉精”事件的调查深入,人们不断产生这样的疑问:“瘦肉精”从何而来?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最先将一定量的盐酸克伦特罗添加入饲料,以提高牲畜的瘦肉率。但发现人吃了这种猪肉后,易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症状。此后香港、广东等地也发生了因食用猪肺汤的食物中毒事件,“瘦肉精”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瘦肉精”在我国早就被明确禁止使用,然而,虽然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瘦肉精”却“根”难除。

2001年,包括北京、天津在内九个省市的23家养殖场被发现违规使用盐酸克伦特罗。

2002年,广州某饲料生产公司违规添加“瘦肉精”导致480多人中毒。涉案饲料公司经理林清源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2006年,上海连续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同年,江西有12人因制售使用“瘦肉精”被刑事拘留。

2009年,广东商贩从湖南买入的问题猪肉导致70余人出现中毒症状……

记者调查了解到,“瘦肉精”贩子一般不会明目张胆地叫卖,而是称为“肥猪宝”。“瘦肉精”的交易极为隐蔽,商贩往往将其制成无标签的小包装私下交易,由负责调猪的经纪人卖给养殖户。

在2008年查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分子从印度买来“瘦肉精”“变种”沙丁胺醇,再以深圳为中转,通过下线秘密销往全国各地。

河南一名生猪经纪人透露,“瘦肉精”的“黑市”价格为每公斤5000元至万元不等,经纪人掺和饲料粉后以每包3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农户,收购时优先收购此类猪。此次赴河南调查的农业部门专家向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瘦肉精”,估计大多来自地下制售黑窝点。然而遗憾的是,自2002年以来,鲜有被查出或捣毁的窝点。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教授说:“‘瘦肉精’对中国生猪产业而言,好比,有高额利润诱惑,就有人铤而走险。但是到现在为止,没有案例明确告知‘瘦肉精’源头是哪里;源头失控,饲料安全就难以保障!”

“瘦肉精”的利益链有多大?

在双汇“瘦肉精”案件中,河南省已控制涉案犯罪嫌疑人32人,抓捕归案29人,正式立案8起,分布于养殖户、生猪经纪人、采购员等各环节。随着猫腻被层层揭开,一条串联着饲养、收购、加工等环节的利益链条也逐渐清晰。

纵观近年来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剂事件,大都逃脱不出一个套路:商户企图用最低成本的投入收获高利润的回报,权衡机会成本后选择铤而走险。

以双汇问题猪肉为例,添加“瘦肉精”喂出的生猪出栏价格比普通猪每公斤贵0.4元左右,以每头猪出栏时100公斤计算,一头猪能够多卖四五十元。一般一个小养殖户养百来头,能多卖4000来元。

采访中,河南一位养猪户谈起“瘦肉精”有些无奈。他反映,近年来粮价、水电价格和物流价格等成本提升已将养猪的利润大幅挤压,遇到市场波动跌价甚至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抱着侥幸心理,部分养殖户宁愿冒险渔利。

剖析整个利益链条不难发现,养殖户看似承担着使用“瘦肉精”最为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实际上,其背后无数只隐形的“推手”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记者几经辗转找到一位经纪人。他称,现在大家吃肉都“挑瘦减肥”,普通猪吃了“瘦肉精”,往往就半个多月,便可成为瘦肉型猪,成本也就七八元钱,但净利能有个十来元。数量再多些,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个几千元。

在检查环节,也同样存在着“验猪等同于收费”的现象。

早在2002年,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播发的稿件《8个部门为何管不好一头猪?》中提到一个集贸市场如下的“安全检查程序”:检疫部门按每头猪15元的标准用“目测法”检疫盖章,工商部门也照此法复检并收取4元的摊位费,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出售了。

如今,个别地方唯利是图、敷衍了事的做法没有根本改变。最近有媒体记者在深圳某屠宰场采访时发现,屠宰场宰杀被禁生猪牟利,只用交40元的屠宰费和20元的屠宰出厂单,便可让“瘦肉精”污染的猪肉顺利过关……

层层关卡形同虚设

“瘦肉精”来袭,正如“三聚氰胺事件”的翻版,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多头管理问题再次暴露。

早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监局联合公告,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七种“瘦肉精”。2008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新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对使用“瘦肉精”养殖生猪,以及宰杀、销售此类猪肉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理论上,在县以上政府设定的固定屠宰点宰杀的猪肉,必须有专业检疫人员,经检验合格的产品,加盖合格验讫印章或者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标志。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并处罚款。但多年来,“瘦肉精”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四处出没,甚至以“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为广告语的知名品牌双汇也牵涉其中。监管为何形同虚设?

一位长期从事畜产品检测的官员告诉记者,要检测出“瘦肉精”,无论是检测肉、肝脏,技术上并没有困难,但因目前分头管理的现状,往往使效果打了折扣;而畜牧部门又没有强制执法权。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畜牧业分析员郭天勇介绍说,养猪行业仍以分散养殖为主,这给农业部门的监管造成了一定困难。

现有政策规定,检测按3‰~5‰的标准抽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明确猪肉检测主要使用的是破坏性检验手段,所以只能抽样,不能每个都查。他建议采用多种检测方法,比如生猪尿检。

但人力有限也是问题,一位基层畜牧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人力所限,他们只能选择一定规模以上的养殖场检测。而据了解,有养猪户称监管部门让养猪户自己取样送检。

2010年10月20日,中央编办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监管工作的意见》。多个部门各有分工,除规定农业部负责“生猪养殖、收购、贩运、定点屠宰检验、认定和查处”环节外,卫生部门、工商总局等也各司其职。多头管理的局面有所改善,但实际情况的错综复杂往往给了监管者互相推诿的借口。一位农业厅官员表示,“‘瘦肉精’是人用药,兽药和饲料是严格禁止使用‘瘦肉精’的,因此不是畜牧部门的责任。”

最可怕的,莫过于监管部门的失职和渎职。在河南双汇使用“瘦肉精”曝光中,媒体报道称“瘦肉精尿检”、生猪检疫等如同走过场,有的“尿检”甚至用人尿冒充,每头猪花2元钱就能买到三大证明,再花上100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一路绿灯送到南京一些定点屠宰场。

“这里面一定有检测人员和企业相互勾结的行为。”中国农业大学畜产品加工教授南庆贤说。

监管本身,需设有最终的问责机制。中国政法大学学者王涌提出,在每次公共安全的危机之中,每每看到的就是拙劣的作秀、严厉的信息控制和舍卒保帅的问责惩处。表面文章做足,制度内在的毒瘤依然顽固,然后悲剧不断重演――这就是中国式监管模式的宿命。三令五申之下,问题层出不穷,不能仅局限于问责一些基层官员。

王涌认为,在政治制度的建构上,食品安全监管应当走向民主,让更多的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民众直接参与进来,应支持市场组织的维权机构以及足以令不法厂商倾家荡产的集体诉讼机制。围绕着行政监管机制,建立起一套以舆论为监督,以法律为后盾的立体防护,三管齐下,“瘦肉精”们才会无所遁形。

杜绝“瘦肉精”需产业升级

三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证明,农业经济中的小规模养殖户,在利益驱动下容易忽视道德风险。此次的瘦肉精事件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很多奶牛散养户并没有被依法惩罚,甚至也谈不上道德上的谴责:使用了三聚氰胺奶源的三鹿奶业倒闭了,但是提供奶源的一些散户,却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从目前来看,此次的瘦肉精事件或许也是如此:双汇公司因为使用瘦肉精,受到了资本市场上的用脚投票,那些散养户却没有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也不能具体追责。

这也就涉及监管层面的问题。当监管者要面对市场上诸多的“游击队”时,往往是力不从心。因此,无论从控制风险还是从提高监管效率的角度来说,都需要考虑当前生猪养殖产业的升级。一个监管机构面对1万个市场主体和100个市场主体,哪个情况下更有利于节省监管成本?答案不言而喻。

当然,产业升级或者说集约化,也并不意味着要将当前的养猪散户完全排挤出市场,而需要考虑采取一些过渡的方式。比如,像双汇这样的大企业,完全可以和散户建立直接的“订货”机制,通过合同的方式,直接购买散户的生猪,统一规划和管理养猪行为。这样既能保证肉品来源的安全,也可以确保散户的利益。

三只小猪教案范文8

现实课堂中经常听多提滥问,如“你听懂了吗?”“会唱了吗?”“对不对”等,非但不见效,反而使学生产生厌恶感,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反复推敲、提炼,去粗取精,使“提问”发挥它最大的功效。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学生的态度便会截然相反。那种课堂必定是所有教师一直追求的,一种和谐中带着活跃的课堂。

一、新颖提问,激发兴趣

音乐课堂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好动、好奇、有个性的学生,针对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年龄、心理、兴趣爱好等特点,课堂提问要力求问得灵活新颖,同样一个问题变换一下问的角度或发问的方式,就会变得别开生面,新鲜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三只小猪》一课中:同学们,老师邀请了一群可爱的朋友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我们来看看她们是谁呀?小猪们在干什么呀?小猪们在唱歌跳舞盖房子,小猪们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小猪们开心吗?作曲家通过音乐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音乐故事?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在于找出答案,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主动参与学习。变换个角度提问,老问题也会变得妙趣横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准确提问,把握时机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敏锐的听觉,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状态、知识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他们的音乐理解大部分受生活经验所限,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尽可能地考虑到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出发,引导启发学生学习。再如《三只小猪》一课中: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三只小猪盖房子的音乐童话故事。你们听,音乐里是怎样的一个场面?音乐里的小猪们是怎么盖房子的?猪大哥盖的是什么房子?用了哪些工具?猪二哥和猪小弟分别是盖的什么房子,他们是怎么盖的?带着问题欣赏:“音乐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场面?”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场面”中,让学生边听、边想,融入音乐、体会音乐,使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参与。很快,有些学生就达到了陶醉忘情的境地:做出叉稻草的动作、钉钉子的声音和刷水泥的动作。乐曲结束后,一位同学说:“我看到我们帮助小猪们一起盖好了漂亮的房子,真开心啊。”又一位同学兴奋地说:“我感受到了和猪小弟一起在盖木头房子,刷水泥刷得很快乐!”课堂提问选择时机很重要。应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心理状态来加以把握。提问的时机一旦迎合了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则选准了“最佳时机”。

三、巧妙提问,丰富感知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可以更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因此,音乐课堂提问,也应遵循情感性原则,问得好“听”,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如《三只小猪》一课中:“接下来猪兄弟们想邀请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劳动,有哪一组同学愿意帮猪大哥盖稻草房子,哪一组愿意帮猪二哥盖木头房子,还有谁愿意帮猪小弟盖砖头房子呢?我们在帮助小猪们盖房子的同时,还要来比一比哪一组的小猪们劳动时声音整齐有力,小耳朵最会听音乐哦,没有轮到你造房子的时候要仔细听音乐。老师要给表现最出色的一组,在你们房子周围种上漂亮的花朵和装饰。”学生聆听A段音乐的时候,配上了造房子的动作,整齐有序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在没有轮到自己表演的时候,认真仔细地听。聆听音乐本身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在安静聆听的前提下放松身心,感受音乐,用自己最自然、最投入的状态去体会。这样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关注着他们的聆听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日积月累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才会用音乐的要素表现出音乐的美。

四、鼓励提问,发掘潜能

《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课堂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到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跟上,缩小差距。再如《三只小猪》:师问小猪们在大家的努力劳动中,漂亮的房子都盖好了,你们听小猪们唱起了快乐的歌谣。有没有听到一首盖房子的歌曲呢?这段“盖房子”的旋律在音乐故事里出现了几次呢?当时没有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只听到一个小小的声音弱弱地说:“出现了4次”。我马上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说:你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你回答正确。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她找出的这段旋律吧。当时她红红的小脸蛋绽放出自信的光彩。音乐教学中富有人文关怀的提问,将使学生心灵受到师爱和音乐的双重洗礼,使其身心和人格得到更加健康、健全地发展。

三只小猪教案范文9

今天,我读了《小猪西里呼噜》,是关于小猪上学的故事,小猪十分可爱,因为老师是一只大狼,所以她很害怕被吃掉。小猪鼓起勇气跟着小马白白去学校,见到了大狼老师,但出乎意料,大狼真的不会吃掉其他动物,他喜欢吃的是烤红薯,还十分和气,向学生鞠躬,各个学生给大狼的学费也是一些食物,这让我很吃惊,以前也听过大狼的故事,总是扮着一副坏人的形象,然而我今天读了这篇,我对狼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他也是好人,他也很和善,所以今天我不会对大狼先生有偏见了,爱护动物,也包括狼!

发生了上次的事件后,狼老师的家被封了,小猪的爸爸妈妈心里十分着急,小猪没有地方读书,鳄鱼校长又要那么高的学费,他们家根本支付不起,真在这时候,在路上闲逛的小猪偶遇狼先生,而且装扮的十分帅气,狼老师还请小猪吃冰激凌,但小猪只是少点了几个,因为东西好贵,他不想让狼先生有负担,问起小猪就小狼崽的事件,狼老师心里非常感激,小猪不尽善良,而且还十分聪明,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蚯蚓来喂小狼崽。这种乐于助人的高贵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后我也要乐于助人,多多帮助他人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个好孩子。

上数学课了,小猪不睡觉了,他懂得爸爸妈妈算数都不好,所以他要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关于3+5到底等于几教室里一团糟。小狐狸很淘气上课不听讲,狼老师就叫他去算,它慌慌张张的写下了7,但小猪却说等于8,小猴子也说等于7,小狗也起哄的说等于7,小狐狸威胁狼老师如果它不宣布答案等于7,就不给它带蛋糕来给它吃。狼老师虽然很想吃蛋糕,但也很坚定很有原则的说等于8,它还说就算饿死也不能误人子弟。它的这种精神使我深深折服、感动,它抵挡住了诱惑。生活中的我们在种种诱惑下总是做错事,所以今后我也要向狼老师学习,有自己的原则、坚定的信念。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