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5 06:17:00
导语:在英语议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的交流也日益增多。除了口语间的交流,书面表达也成为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交流的重要方式。而英文写作,又是我国教学中的一个弱项。对中国学生而言,对英文议论文的写作常常感觉无从下笔。中国的论文构思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学生也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在写作英语议论文的时候也常用汉语的习惯来对整篇文章进行构思,相当于将汉语的议论文翻译成中国的议论文。虽然在语法方面没有很大的错误,但是却和西方文化相差较大,使西方对论文的内容感到匪夷所思,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了解双方思维模式的差异,有益于思维模式的转变,以西方思维模式来进行英文议论文的写作构思,达到中西方不同思维模式的灵活运用。
二、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中西方不同文化上的表现
(一)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地域文化方面的表现
中西方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在彼此地域中生活的民族不同,对同一个事物和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也不同。中国气候四季分明,大陆性气候中夏天是最为炎热难熬的季节。而西方的英国夏天却是温和舒适的季节。所以,面对“夏天”一词,中国人马上会想象到酷暑难耐的样子。而西方面对“夏天”一词,就反应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虽然这仅仅是地域差异中一个小小的例子,却折射出两种地域的差异性。地域的差异,带动思维模式的差异,就如同样是“夏天”,对其的感受却大相径庭。因此在英文的写作构思时,要充分考虑到双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二)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风俗习惯文化方面的表现
中国和西方国家有着相差较远的风俗习惯。就如同“春节”和“圣诞节”,一个是属于中国的最重要的节日,一个是源于西方的重要节日。中国饮食习惯用匙和筷,西方则是刀和叉。中国崇尚礼仪,认为“左尊右次”,这一点对西方而言,是难以理解的。对各国而言,风俗习惯都是复杂的。不同的风俗习惯,影响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英文写作时,要尊重西方独有的风俗习惯。
(三)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宗教文化方面的表现
人类文化博大精深,宗教文化是其总重要的一部分。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不同的。崇尚的、忌讳的文化也不同。中国的以佛教和道教为主。而这并不存在于西方文化。西方崇尚的多以基督教为主。信奉上帝是最高的神。在文章写作中,对词汇的理解从方面来讲也不相同。龙是中国崇尚的图腾,象征着“高贵,吉祥和神圣”。而西方英语词汇中“龙(dragon)”仅仅是一种低等的爬行动物。由此看来,在英文议论文写作中,思维模式同样要注意西方的信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三、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在英语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表现
(一)写作中汉语和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上有着不同的偏重。也因此,汉语中动词在句子中应用较多,而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用名词多于动词,比较静态化。所以我们在写作中,要想接近西方风格,就尽量用名词来表达汉语里用动词要表达的意思。汉语追求一种语言的韵律,内容结构间的协调。又包含很多修辞方法,一些意义重复的词语被多长使用。而英语强调的是简洁,流畅,具有逻辑性。西方国家的用词要求简明扼要,避免复杂冗长。这点在英语议论文的写作中要有足够的重视。
(二)写作中汉语和英语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的句子中必须使用连接词,以体现句子的完整性。而汉语则着重于句子本身的意义。汉语句子本身不以主语为中心,而是以句子表达的意义为主题。而英语则是要求突出主语,不能将其省略。汉语中多采用主体的思维方式,常用人称来作为主语,运用主动语态。英语则对主体和客体有严格的区分,常用物称来表达事情,被动语态使用较多。因此,在英语议论文的写作中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差别,避免汉语主题的思维模式对英语的句子完整性造成影响。
(三)写作中汉语和英语在文章篇幅章节上的差异
汉语的写作思维方式常采用引言慢慢引出主题,很少直接进入主题。中间内容逐点述说,最后结尾呼应引出结论。受传统中庸文化的影响,文章也常用辩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来叙述主题。而西方文化则更习惯于直奔主题,表明态度,突出论点。内容呈直线型展开,与中心思想紧扣,讲究因果思维。在章节段落中,汉语习惯含蓄的连接,没有主题句。而英语则习惯在每个段首都有一句提纲类的语言,其余语言都为之服务。所以在写作中要注意思维模式合乎英语国家的逻辑方式,阐明观点。
四、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减少中式思维模式的方法。
如何减少中式思维模式对英语议论文写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国西方语言写作中长期探索的问题。针对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性,提出以下减少负面影响的方法。
首先,应该加强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学习,融入西方各方面文化的认知。除学习英语语言本身之外,对西方的自然地理,风俗习惯,人文风情加以了解。熟悉英语本身的语言背景。尤其重视英语的思维方式的锻炼,明确英汉两种思维的差异性,在写作中摒弃汉语的思维模式。其次,在写作中重视英文论文的结构和风格,做到论点鲜明,论证有力。不冗长,不繁杂,注重结构的紧凑。再次,充分利用范本来进行模仿写作,研究英语论文范本的结构,句型和词汇的运用,培养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拓宽写作思路,锻炼英文的思维模式。同时多阅读英文资料,强化英文的思维模式,发现和学会英语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平时注重英语思维的模仿练习,培养英语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对汉语进行准确的翻译,也可以为论文的写作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子,满足对写作在实践中的需要。
五、结语
写作对语言方面涉及很广泛,不仅包括语言的表达,还有思维方式等多种方面的能力。英汉之间的各种文化差异,决定了中心思维模式的差异,极大影响了英语议论文的构思。在今后的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要增强文化间跨越的意识,减少汉语思维模式对英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写出让西方人民理解和认可的英语议论文。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 不同观点列举型( 选择型 )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 __作文题目_____. But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opinion concerning this hot topic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A majority of people think that _ 观点一________. In their views there are 2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is attitude as follows: in the first place, ___原因一_______.Furthermore, in the second place, ___原因二_____. So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___观点一_____. People, however, differ in their opinions on this matter. Some people hold the idea that ___观点二_______. In their point of view, on the one hand, ___原因一_______. On the other hand, ____原因二_____. Therefor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___观点二______.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firmly support the view that __观点一或二______. It is not only because ________, but also because _________. The more _______, the more ________.
(2)利弊型的议论文
Nowadays,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___作文题目______. In fact, 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__题目议题_____. 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ere are several positive aspects as follows. Firstly, ___优点一______. And secondly ___优点二_____.
Just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__讨论议题______ is no exception, and in another word, it still has negative aspects. To begin with, ___缺点一______. In addition, ____缺点二______.
To sum up, we should try to bring the advantages of __讨论议题____ into full play, and reduce the disadvantages to the minimum at the same time. In that case, we will definitely make a better use of the ____讨论议题___.
( 3 ) 答题性议论文
Currently,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the issue that)__作文题目_______ .It is really an important concern to every one of us.
As a result, we must spare no efforts to take some 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s we know that there are many steps which can be taken to undo this problem. First of all, __途径一______. In addition, another way contributing to success of the solving problem is ___途径二_____.
Above al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___作文题目______, we should find a number of various ways. But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would prefer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is way, that is to say, ____方法_____.
( 4 ) 谚语警句性议论文
关键词: 雅思 议论文写作 常见问题 应对策略
雅思议论文写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培养雅思听力、口语,以及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雅思议论文写作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雅思议论文写作不仅有助于巩固雅思阅读和听力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能为雅思口语的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雅思议论文写作能力,突破雅思议论文写作难关,已成为雅思写作教学的重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影响学生雅思议论文写作有其诸多原因,下面就从雅思写作的评分标准方面加以分析。
一
雅思议论文写作的评分标准不外乎以下四大方面,即审题、结构、思路和语言。
(一)从审题角度而言,中国考生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题目中遇见不认识的生词,因而读不懂题目。
第二,抓不住题目的讨论话题和提问方式,以致跑题。
第三,文章中遗漏了题目中的某些要求,不能完成题目的指定任务。
(二)从结构角度而言,中国考生通常存在以下弊病。
第一,不讲究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起、承、转、合的合理布局,各段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手段。
第二,段落使用不恰当,结构混乱,自由式写法,即想到哪写到哪,条理性极差。
(三)从思路角度而言,多数中国考生思路狭隘,表现出如下问题。
第一,遇到问题,无话可说,写不够字数。
第二,车轱辘话,说来说去。
第三,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性较差。
(四)从语言角度而言,多数中国的学生出现的问题。
第一,很多单词上的拼写错误,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单词干脆不会拼写。
第二,词汇的使用缺乏变化,即重复使用相同的词汇。
第三,语法错误较多,主要表现在词性的误用、固定搭配的误用、词序的误置、时态的误用等方面。
第四,句型的选择简单,单一,缺乏变化。
二
既然我们搞清楚了问题所在,那么,如何针对以上问题提高雅思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可供广大中国考生学习和借鉴的方法。
(一)增大阅读量。古语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是语言输出的实践过程,只有达到一定量的输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输出。因此,广大中国的考生们要多读英文报纸杂志,如ChinaDaily,21st Century,EnglishSalon,EnglishWorld等。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阅读可以起到一箭数雕的作用。其一,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其二,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避免词汇贫乏的窘境。其三,能够熟悉当今社会热门话题,如经济、教育、文化、现代科学技术等,进而吸取有用观点,开拓思路,活跃文思。其四,可以培养语感及英语思维习惯。实际上,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上述英文报刊和杂志中,有不少评论性的文章与雅思写作相关。
(二)精读并研习相关范文。范文为什么要精读呢?因为这些范文一般是作者精心挑选的,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对这些范文不能停留在理解上。但是这样做是不是意味着大量地背诵范文呢?如果是那样的话,广大考生就大错特错了。虽然市面上有多数雅思议论文写作的指导书籍附有范文,但是同学们切忌不可生搬硬套,而是应抱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学习范文的表达方式,精华的观点,优美的框架等为己所用。
(三)掌握常用的框架结构,即掌握布局谋篇的基本技巧。雅思议论文写作就像依照图纸建大楼一样,也可以称之为填空过程。这样一来,要组织好自己的观点,理解想表达的意思,阐明理由,就变得容易得多了,整篇文章也就会给人一种条理分明的感觉。
(四)熟记常用套句与过度连接词。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对大量常用套句及过渡词能运用自如,就可以节省时间来构思,组织,检查,润色文章,而不会出现开头第一句就卡壳的难堪情形。此外,熟练运用过渡词还有利于文章的“启、承、转、合”。
(五)打好坚实的语法基础。如果没有打好坚实的语法基础,就如同建空中楼阁一样,纵有再好的观点,再严密的论证,都是徒劳的。广大的中国考生在注意表达文章内容时,却往往忽视了语言的正确性。因此,熟练掌握并运用各种英语基本句型是写好雅思议论文的一大关键。
(六)掌握基础的英语议论文写作理论。掌握基本的议论文写作要领,广大考生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当然,掌握了基本的写作理论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写好文章。但是,同学们一旦对写作理论有所了解,明白中英文写作之间的差异,以及中英文思维方式的异同,提高雅思议论文写作能力也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一、语言与文化意象
语言(Language)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能真切地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态地域、、物质文化、、风俗习惯等。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语言在有声电影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声画同步的视听手段能最大程度地模拟现实,创造出酷似“真实”的艺术时空。如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简爱》、《王子复仇记》、《叶塞尼亚》等优秀译制片中那玲珑别致、清晰明亮、颇具异国风情的语言,逼真、、随意,充满了生活气息。因而这些精彩的对白、片段令人百听不厌,久久不能忘怀,它们留给观众余韵不尽的美的享受。文化意象(Cultureimage)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3](P184)物象(Physicalimage)与寓意(Connotation)是意象(Image)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伸意义。意象的功能即能在不同的语境中,“以具体来表现抽象,以已知或易知来启迪未知或难知。”[4](P137)如宋代大诗人苏轼在其著名的“前赤壁赋”中用蜉蝣这种朝生暮死的小昆虫来比喻人生的短暂,人很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P509)谚语Itisthelaststrawthatbreaksthecamel’sback.[6](P1578)意为“骆驼负载过重时,再加上一根稻草也会把它压死。”谚语中意象词语thelaststraw“最后一根稻草”,生动形象地寓意为“某事或某物使人到了忍无可忍的极点。”
二、重构文化意象
译制片又称翻译片,顾名思义,一些国外优秀的影片必须通过翻译方能为中国观众所接受。电影翻译与其它文学作品翻译具有共同性,即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形象思维中高超的艺术意境。但电影翻译又有区别于其它翻译的特殊性,即其译文要做到能见之于文,形之于声,达之于观众。著名翻译家Nida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文化的不同几乎很自然地体现在语言上的不相同。”[7](P28)
汉语、英语分属两大不同的语系。汉语是象形文字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要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语际间进行成功切换,这对电影翻译工作者来说不是件易事。但研究表明老一代电影翻译工作者不仅给观众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优秀译制片,同时也给电影翻译研究留下了不少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80年代初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英国电影RedShoes播放时被译成“红舞鞋”,觉得也无可厚非。此片主要讲述了英国一名芭蕾演员面对爱情与事业而不能作出正确抉择,最终走向断崖的凄惋的故事。尽管“红舞鞋”正确无误地译出了的原意,也紧扣剧情,但直译的平铺直叙,没有更深的寓意。观众如果光看片名,确实难以激起任何联想的波澜。80年代后期,在一次外国优秀影片巡回展的大幅广告上RedShoes这部英国影片片名被译成了“红菱艳”,细细品味“红菱艳”这一译文,译者把那双纤巧的红舞鞋比作了中国观众妇孺皆知的红菱。它寓意红菱虽生长于浊水污泥,却娇艳迷人,特别是那两只弯弯的红菱角,犹如中国古代女子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虽然小巧,但凝聚了多少女子的血泪,有的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此“红菱艳”这一片名隐含穿着如红菱般舞鞋的艳丽却薄命。
译者把这一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意象“红菱”注入其翻译中,从而成功地重构了一幅为广大中国观众所熟悉、能会意、肯接受的崭新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重构(ReconstructionofCultureImage)这一巧夺天工的翻译手法在电影翻译中随处可见。如美国电影WaterlooBridge这一片名原意为“滑铁卢桥”。众所周知,1817年英国在泰晤士河上出资建造了滑铁卢桥,以此来纪念威灵顿公爵指挥英国军队打败拿破仑而取得的滑铁卢战役的胜利。如果依据英文直译成“滑铁卢桥”,乍一看,观众定会认为这是部与拿破仑打仗有关的战争片或介绍与该桥建筑有关的纪录片。但看过此片的观众都知道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片。
影片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年轻漂亮的女演员玛拉在滑铁卢桥上结识了青年军官罗依,并成了恋人。而后,玛拉获悉罗依战死疆场,痛不欲生,为了生存沦落为妓。当罗依奇迹般地出现时,她无法面对现实,为了爱情和名誉,她再次来到与罗依初恋的地方,丧生在车轮滚滚的滑铁卢大桥上。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中,有着许多与之相仿的神话传说。如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陕西省蓝田县一年一度的“蓝桥相会”等。而“蓝桥相会”的传说与WaterlooBridge故事情节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所以译者把原名“滑铁卢桥”译成了“魂断蓝桥”,这样做不仅避开了中国观众由于地城文化差异、背景知识缺乏而引起的迷域;而且“蓝桥”这一隐含中国文化的意象能使观众一看到片名即刻领悟到这是部关于爱情的电影。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重构的意义在于它能及时有效地达到使译文与观众勾通,使观众心领神会的效果,由此来吸引广大的影迷,创造译制片票房纪录的新高。仔细认真研究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重构这样的翻译手法会不时令人拍案称奇。三、文化意象的修润
由于中外观众知识面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电影翻译工作者应尽可能地帮助观众去理解那些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地域文化、宗教习俗等有着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电影翻译中如果对某些特定文化意象不作任何修润(ModificationofCulturalImage)处理,就事论事直译,会造成这一文化意象的缺损,文化涵义支离破碎。英国电影《魂断蓝桥》[8]一开始,有这样一段画外音:Announceer’sVoice:At11:15thismorning,thePrimeMinisteer,speakingtothenationfromNumbeerTenDowningStreet,announcedthatGreatBritainisatwarwithGermany.
广播员的声音:今天上午11点15分,首相在唐宁街10号向全国发表了讲话,宣布英国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
应该指出此例忠实地译出了原文的字面层意义。但对“唐宁街10号”这一隐含文化意象地名不作些补充说明的话,相信绝大多数普通观众会茫然不知其所云。其一、观众不知道这个“唐宁街10号”在什么地方?其二、他们更不知道广播员在这里特地提及这个地名有何特别的寓意?为了使电影译文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之于广大观众。译者宜对上述译文作恰如其分的增补修润,如:
今天上午11点15分,首相在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邸向全国发表了讲话,宣布英国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
通过增补“英国首相府邸”,观众这才真正认识到了“唐宁街10号”的“庐山真面目”。至此,“唐宁街10号”所隐含的意象立体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观众才真正懂得具有典型地起域文化地名“唐宁街10号”的全部文化内涵。又如:
Peter:Oh,this?Well,IlikeprivacyIretire.Yes,I’mverydelicateinthatrespect.Pryingeyeeeesannoyme.BeholdthewallsofJerichho!Err,maybenotaaasthickaastheonesthatJoshuablewdownwithhistrumpet.Ijustshowyoumyheart’sintherightplace,I’llgiveyoumybestpairofpajamas.DoyoumindjoiningtheIsraelites?
彼得:这个吗?我休息的时候不想被别人干扰,在那方面我很敏感,不想被别人偷看。你看这耶利哥城墙,比不上约书亚用号角吹倒的墙厚,却比它安全多了。你看,我没有号角,为了表示我的公正无私,我把我那套最好的睡衣交给你用吧。你不想做以色列人吗?
此例选自英国电影《一夜风流》[9]。这段对白译文非常具有代表性,因为在这段译文中出现了“耶利哥城墙,约书亚,以色列人”这三个与《圣经》故事有关的词语。众所周知,东方盛行佛教,尤其是在中国,中国观众对佛教还可略知一二,而对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宗教历史文化就知之甚少了。因而在影片切换的瞬间让中国观众把上述三者的关系联系起来是件难事,他们会搞不懂这“耶利哥城墙”、“约书亚”、“以色列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直译用于上述译文中不仅令中国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同时也失去了电影翻译的真正意义。
为使中国观众明白这三个词语间的关系,使原文中所涉及的那些特殊文化意象丰满起来,译者应在电影翻译过程中对这段文字作如下润色:
彼得:这个吗?我休息的时候不想被别人干扰,在那方面我很敏感,不想被别人偷看。你看这像《圣经》中的耶利哥城墙,虽比不上《圣经》里以色列人的军长约书亚用号角吹倒的墙厚,却比它安全多了。你看,我没有号角,为了表示我的公正无私,我把我那套最好的睡衣交给你用吧。你不想做以色列人吗?
由于对“耶利哥城墙”、“约书亚”、“以色列人”这些出自《圣经》故事的词语增补了必要的文化涵义修润词后,观众不仅了解了这些“典故”的出处,同时在上下语境中也弄明白了最后一个词语“以色列人”的特定意指。修润增强了语言文字在语境中的透明度;增强了文化意象在观众认识理解中的清晰度。
四、文化意象的转换
语言学家认为世界上各族人看到的同一客观现象,不同的民族语言会给它“刷上不同的颜色”。缘于此,文化意象的错位(NonequivalenceofCultureImage)会具体表现为作为喻体的文化意象上的差异。换言之,在一种文化传统中一个具有正面寓意的美好文化意象在另一种文化里却成了反面寓意的丑陋文化意象。如英国电影《呼啸山庄》[10]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Isabella:It’sabrother’sduty,dearEdgaar,tointroducehissisteertosomeothertypethanfopsandpaleyoungpoets.
Edgar:Oh,youwantadragon?
Isabella:Yes,Ido.Withafierymustache.
依莎贝拉:这是一个哥哥的义务,亲爱的埃得加,你总不能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那些花花公子或弱不禁风的年轻诗人吧。埃得加:哦,你该不是想嫁一个龙骑兵吧?
九年义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他是学生走向更高学府的基础,扩大师资力量,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现今,很多中职院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放低学生入学门槛,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导致很多初中生过早放弃学习目标,连基础知识都不达标,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自暴自弃,逐渐放弃英语学习。
2.提供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希望学生意识到英语对未来工作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就要做好就业指导课的讲座,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其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发现其感兴趣的方面,鼓励和关心学生,增进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兴趣学习,并积极努力的去学习。
3.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在坚持办学宗旨的前提下,加大师资队伍。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很重要。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人人平等在教育中也是一样的,不要优差生歧视,应做到一视同仁。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老师高高在上的情况,不听话、学不好、拖班级成绩后腿的学生,常常被老师恶语相加,从而让学生感到恐惧与不安,对教师所授科目感觉厌恶、怠倦,放弃不学。所以,为人师表,与学生建立友情,让学生喜欢教师,从而喜欢学习。
4.创新教学方式
在教育的过程中,新颖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相对于传统的教条主义与应试教育,科技化使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多媒体教学就是很好的例子,PPT教学是其中最好的范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听讲,且概括性极强,让学生抓重点学知识。其次,口语方面可以用开讲前几分钟做过渡,让学生讲个短的英语笑话,既增强课堂的活跃氛围,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做到学英语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学以致用。当然,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是关键因素,学校应该定期聘请英语实际英语能力的教师,让学生对英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5结论
关键词:英式英语;美式英语
21世纪的今天,世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越变越小,世界逐渐从各个国家,变化成为地球村。在这个庞大的村庄里,生活着各种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英语逐渐成为了这个大家庭的主要语言。而英语本身在进化当中也出现了分化,出现了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两大语系。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毕竟还是同属于一种语言,语音,语法和词汇大致相同,但是,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又确实存在着一些差异,差异最大的还是在词汇方面。下面就来浅谈一下英、美英语在这几方面的差异。
一、语法方面
1.1在某些情况下,英式英语使用现在完成时而美国人用一般过去时,尤其是在表达提供消息的时候。例如:他刚回家了。Hejustwenthome(美语)Hehasjustwenthome.(英语)
1.2介词的用法不同,例如:在周末。ontheweekend(美语)attheweekend(英语)
1.3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中对have一词的用法不同:
英式英语中have通常用于谈论拥有,相互关系时,常常会使用have的现在完成时来表示,例如Ihavegotanewcar.我有一辆车。在美国英语中,have不仅代表拥有,在谈到各种动作时,have可用作一个动词(在疑问式和否定式中与do连用),在谈到各种状态时,也是这样。(所以,美国用法比英国用法要简单得多)Ihaveaproblem.我有个问题。
二、词汇方面
英美在词汇的差异方面存在着同词异义和同义异词两方面的差异。
2.1同词异义。同词异义现象又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2.1.1完全异义
一些词出现在美国也出现在英国英语中,但分别表示不同的概念,可称之为“完全异义”。我们可以来看一个关于这方面的例子来理解,例如,publicschool在英国实际上指私立学校(美国英语为privateschool),而在美国才指公立学校(英国英语为councilschool)。
2.1.2双向局部异义
有些为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共同的词大部分词义在两国是相同的,但在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中还分别有着各自特有的意义。例如ship是英语中常用的词,它所表达的“船”,“装船”,“安装桅杆”,“雇水手”等概念,应为英、美人所共同熟知。此外,英国人还用它表示“海运”(conveybysea),而美国人可以用ship泛指任何形式的运送,不论是海运还是陆运,火车还是轮船(conveybyanytransportation:marine,railway,motor,vehicle,etc.)。
2.1.3单向局部异义
一些词基本属于英、美英语的词汇共核,但在一国英语(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中另有附加意义,称之为“单向局部异义”。例如英国人知道senior这个词,但是他们通常不用美语中作“大学高年级生”解释。
2.2同义异词是指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分别用不同的词来表示同一概念,该类词范围相当广泛,例如:打电话(ring/call);钞票(note/bill);电影(film/movie)。
三、拼写方面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拼写上都经历过从古至今的变异,而且其变异的程度都非常的大,现代英语中的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也存在差异,可以看看以下的例子:
3.1有些单词,美国英语以-ter结尾,而在英国英语中却以-tre结尾,其意义没发生变化,例如theater/theatre,center/centre,meter/metre
3.2有些单词,美国英语以-or结尾,而在英国则以-our结尾,且意义没发生变化,例如labor/labour,honor/honour,color/colour
3.3有些单词,美国英语以-og结尾,而英国英语却以-ogue结尾,且意义没发生变化,例如:catalog/catalogue,dialog/dialogue
3.4还有一些单词的拼写,在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中,其拼写有些不同,但其意义未发生变化,例如:analyze/analyse(分析);check/cheque(支票)。
四、语音方面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同英美英语中少量的语法差异相比,发音差异就有规律多了。
4.1以wh开头的词,英国人读[w],美国人则读[hw],例如:while[wail]/[hwail];white[wait]/[hwait]。
4.2在英音中“r”只在元音之前才发音,而在美音中它在任何情况下都发音。例如:letter[′let]/[′let(r)];flower[flau]/[flaur]
4.3英国人把-u和-ue的长元音发作[[ju:],而美国人发成[u:].如:due[dju:]/[du:];tube[tju:b]/[tu:b]
4.4英国人把字母a读成[a:]的地方,美国人一般读成[],例如:laugh[la:f]/[lf];half[ha:f]/[hf]: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这两大类英语:英国英语(BritishEnglish)和美国英语(AmericanEnglish),虽然在读音,拼写,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这两大类英语是有一些区别的,但这些区别并未使说这两类英语的人们之间达到互不了解的程度,而且这些差异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参考文献:
[1]李赋宁,英语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影视艺术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以及顽强意志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但它不是靠老师的空泛分析以及“满堂灌”、“满堂练”来达成的,而是靠熏陶感染以及潜移默化而成。我们用各种正面教材影片来直接影响初中生的人格以及意志力,会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应利用好影视艺术这一资源,关注并搜集高质量与语文课文教学相关联的影视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有机整合,以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
影视艺术的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教学只是照本宣读,对于有些与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所能理解的内容有较大差距的课文内容时,容易把语文课堂变成枯燥乏味的说教课,使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然而,借助影视作品的导入会使得课堂的开始就能形成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效率。
1.话剧扮演,亲历其境,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影视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以及听觉上的冲击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以及记忆。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和课文紧密相关的影视作品来为学生播放,或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主人公,模仿作者笔下所描述的人物神态、动作,从而让观看的学生以及演出的学生都能融于其中。如由学生表演《杨修之死》,一节课的时间演下来,同学们就能清楚地明白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而不用逐字逐句的去斟酌去猜测。让学生用心演过一遍,亲历其境,如同已经历过主角的悲喜人生,其之深刻比背诵个上千遍还来得有效。通过影视作品导入,学生能较容易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促进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改编课文中的散文、小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播放根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或电影片段,让学生与课本书面文字作对比鉴赏,让学生以“我喜欢剧中的人”,“影片对我有什么启发”等为话题进行讨论和对话,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书面文字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加深对作品艺术特色的理解和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有创造性地改编课文中的散文或小说,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根据苏教版的《孔乙己》、《我的母亲》、《纪念白求恩》等文本改编成简易的话剧或电影剧本,并且让学生选择一些文学作品改编并表演,让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得学生从改编和表演的过程再到深入的领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底,更有益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有效提高。
1.研究对象
作者所在学校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系学生,共532人,男284人,女248人。其学习公共英语时间为一年半,即从大一入学即开设公共英语课程,目前为大二下学期,之前并未是接触过商务英语课程。
2.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与学生面对面的谈话获取其对商务英语课程的看法,设计内容包含“你之前是否接触过商务英语知识”,“你是否对于商务英语相关课程感兴趣”,“你是否会选择商务英语作为英语提高课”等选项。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依据有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初拟了调查问卷,并在调查前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本研究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实际回收478份,回收率95.6%。
二、结果
在I选项“你是否对于商务英语相关课程感兴趣?”中,72%的学生选择了“是”。在II选项“之前有接触过商务方面的知识么?”中82%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在III选项“你认为医学专业学生是否有必要学习商务方面的课程?”中63%的学生选择了“是”。在IV选项“你认为商务相关课程对你是否会有求职或创业方面的帮助?”中78%的学生选择了“是”。在V选项“你是否会选择商务英语作为英语提高课?”中70%的学生选择了“是”。数据表明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商务英语课有兴趣并希望作为提高课开设。
三、讨论
结合调查问卷以及与学生的座谈,作者构思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其指导思想和目标为: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体是以多媒体教育为主导,更多的运用视频,图片等方式讲解。
(2)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寻求学生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广告美是实现广告目的的一种主要手段、主要功能。要弄清美在广告功能中的定位,就必须先弄清广告有哪些主要功能。广告主要有三大功能:信息功能、审美功能、说服功能,信息功能是实现其他两大功能的基础,审美功能是提供信息、实现说服功能的途径,说服功能是信息与审美相结合所要达到的目的[6]。通过对例1的广告翻译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广告审美在翻译中的定位。如果广告没有提供信息,或者提供毫无意义的审美素材,就无法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因此,在广告翻译中,信息的转换仍然是基础,不可忽视。翻译广告的时候也要尽量忠实地把原广告的信息翻译过去。如上面的翻译事实所示,原广告是推销玉米的广告“Tryoursweetcorn”,翻译成中文广告以后,还是推销玉米“请尝甜玉米”。广告内容的实质不能改变,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还是体现了忠实性。其次,由于广告是一种单向的公众宣传活动,没有强制性,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因而必须注重所表达的内容与形式的审美效果,否则难以引起公众的注意,实现其目的。广告审美不仅要注重广告的内容,而且要注重表达的形式。在广告翻译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原广告形式美的传递。在上面这则广告翻译的实例中,fromeartoear就体现了多重美感,在翻译成汉语以后也基本上保持了这种美感。在翻译广告的过程中,如果原广告之美有所丢失,译者必须通过其创造进行审美补偿。例2: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Wherethereisaway,thereisToyota(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原广告通过仿拟(Parody)家喻户晓的习语,在广告中产生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声韵美、意韵美,进而拉近广告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如果把这则广告直译为“有意志,就有出路;既有出路,就有丰田车”,原广告的美就会丢失,广告也就不能带来应有的效应。为了达到广告本来应该达到的效果,必须对广告的美进行补偿。最终,译语通过采用汉语的习语结构,使原广告的美在译语中得以补偿。有时为了审美效果,甚至可以在译语广告中增加形式美感。例3:Goodtothelastdrop.-MAXWELLCOFFEE(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速溶咖啡)译语广告通过采用汉语中常见的四字结构,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声韵美,并且体现了一种文化层面上的对称美。这种创造性的译法说明了广告翻译与其他文体的翻译有所区别,也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Theendjustifiesthemeans”。说服功能是信息功能和审美功能结合所产生的结果,说服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信息质量和审美的诱惑性。在翻译广告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忠实性与创造性的完美结合,用译语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信息在译语中表现出来[7]。广告所体现的内容美与其表达内容美时所采用的形式美构成了广告审美的主要内容。在翻译广告的过程中,广告的内容美就是广告所传达的信息应该比较忠实地在译语中表达出来,否则就不能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另一方面,广告的形式美也被提到了与内容美同等重要的位置,需要译者采用各种手段,把原广告的形式美复制过去,或在译入语中创造出新的形式美,从功能上达到同等的效果,否则就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广告的说服功能,难以实现广告的预期目的。很多人谈论广告审美,实质上只谈论广告的形式美,把形式美当成广告美的全部,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广告审美应该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
二、中西方审美观在广告审美中的差异
(一)文化层面的审美差异性
中西方人在思维、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受此影响,对美的评判标准也体现了较大的差异性。西方人崇尚个性,追求事物所体现的个性美;中国人崇尚共性,追求事物所体现的整体美。西方人同中求异,追求变动的美、不对称的美;中国人异中求同,追求整体协调所体现的稳定的美、对称的美。西方人崇尚理性,相信具体数字、事例、逻辑推理所表现的真实美;中国人崇尚感性,相信华丽的语言、美丽的形体所显示的艺术美、朦胧美。西方人注重空间的真实性,强调现实美、细节美;中国人注重时间的久远性,强调历史美、经验美。西方人崇尚个体的平等性,强调个体的特色美;中国人崇尚权威,强调权威的绝对真理性[8]。
(二)广告审美中的审美差异性
英语广告“Tryoursweetcorn.You’llsmilefromeartoear”采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广告的内容。口语是一种非常随意的语言,是个体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的一种表现,所以这则广告体现了英语广告尊重个体平等的美学内涵。这样的广告还有很多,如:例4:Focusonlife(Olympus)例5:Fortheroadahead(Honda)例6:Makeyourselfheard(Ericsson)汉语广告在某中程度上更加注重对称美,强调语言的艺术性,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诗化的语言在广告中得以应运,例如:例7:与书为友,天长地久(丛书广告)例8:片纸能缩天下意,一笔可画古今字(字画店广告)从例7、例8可以发现汉语广告更加注重感性美,崇尚艺术的辞藻。因此,在翻译英语广告的过程中,英语语言所体现的非对称美,需要采用汉语中对称美进行转化,否则难以实现功能对等。
(三)中西方美感的差异性
首先,两种语言的语音美感差异性很大。商务英语通常通过压头韵、压尾韵、压元韵及语音的扬抑格、抑扬格等来体现语言的美感。例如:例9:NeverlateonFather’sDay.例10:Betterlatethanthelate.汉语通常通过平仄对仗、压韵、四字结构的抑扬顿挫来体现语音的美感。例如:例11: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白丽美容香皂广告)例12:除了钞票,承印一切(复印机广告)例13:寻寻觅觅无缘分,一见钟情上华帘(窗帘广告)其次,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语义由于引申意义不同,其体现的美感也有所区别,甚至会有截然相反的美感。比如说芳芳在汉语中代表的是一种香气扑鼻的审美效果,可是音译成英语FANGFANG后,代表的是一种令人产生恐怖的审美效果,因为FANG是一个英语单词,其义是“狗的长牙”或“蛇的毒牙”。英语中也有些词语的意义在汉语中可能产生相反的美感,如“Poison”(百爱神)是一种著名的法国香水,但“Poison”在汉语中代表的是毒药的意思。再次,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字形差异大,汉语是表义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所以汉英字形所表现的美感区别也很大。如一则汉语公益广告由汉字“毒”和“寿”拼凑而成,寿倒写在毒的上面,其标题是反毒得寿。这则广告充分体现了汉语广告的字形美,以及汉字所带来的语意美。由于英语是表音文字,字形的表义功能大大降低,所表现的美感就远不如汉字丰富。最后,英汉两种语言句法差异很大,英汉句子所体现的美感也相差很大。汉语广告多采用四字结构,常用习语以及家喻户晓的诗句等句型结构。这些句型结构紧凑,表达的信息量大,听起来和谐,迎合中国人崇尚感性、尊重权威的审美观,跟广告本身所提出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散播最大的信息量、获取最大的注意力相符。英语广告则常常采用简单句、省略句以及短语等句型结构。这些句型结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体现个性化运用的句型结构,符合西方人崇尚个性、追求平等的审美观。
三、商务英语广告中美的传递
(一)传递美的理论前提
由于广告审美直接决定着广告的功利性目的,所以广告翻译不仅要传递原广告的信息,而且要传递原广告的美。就美的传递而言,译者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与原广告竞赛。因此,广告翻译是忠实性与创造性的完美统一。忠于原广告的信息内容是传递美的理论前提,发挥译者的创造力是实现美的传递的途径。
(二)传递美的事实根据
广告美的传递是建立在对广告产品具体情况、文化背景的了解基础之上的。广告产品的具体情况为译者发挥创造力提供了具体的现实语境,而对文化背景的了解为译者的创造力指明了方向[9]。此外,译者的主观因素对传递美感也有重大的影响。译者不仅要有创新思维,而且要勇于创新。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灵魂,而且是广告的灵魂,更是广告审美翻译的灵魂。
(三)翻译广告美的可操作性手段
目的论和功能对等为广告美学翻译提供了理论根据和方法论。通过对大量广告翻译事实的研究,可以把广告翻译策略分为常规策略和变译策略两种形式。常规策略主要是直译,变译策略则主要是创造性翻译。通过使用翻译策略,可以较好地实现英语广告的美感传递,达到正确理解英语广告的文本目的,使读者有种美的享受。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