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口译教学集锦9篇

时间:2022-10-07 16:45:54

口译教学

口译教学范文1

关键词:口译市场;大学本科;口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17-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为了更加顺利、有效地开展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交流与合作,各行各业都需要更多、更高质量的口译服务,中国的口译市场需求也由此空前旺盛。与此同时,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各类口译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多,口译工作开始出现职业化动向(王恩冕,2005)。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口译人才以满足职业市场的需求、如何使口译作为一个特殊职业得到口译市场的认可、如何使口译从业人员得到全社会的尊重都成为了亟待解答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我国的口译教育在翻译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在口译市场需求动态的指引下也在逐步发展,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的教育体系,以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口译人才,满足不同层次的口译市场需求。中国国内现在已有40所大学招收MTI学生,有18所大学在本科层面开设口译(戴惠萍)。但是,由于以培养职业翻译人才为目标的翻译本科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大学本科翻译专业的口译教学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在同时开展两套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究中国口译市场对口译工作和译员素质的要求以及大学本科层次翻译专业学生对口译工作和译员素质的现有认知,并进而结合两者对大学本科层次翻译专业的口译教学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培养出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

一、调查的设计和展开

两套问卷调查从问卷设计、发放和回收到数据的分析历时两年多的时间(2010—2012年)。其中第一套问卷的调查对象为义乌和上海两地的口译服务“用户”(主要包括中外企业、翻译公司、政府部门)和提供口译服务的“译员”(包括专职、兼职和自由职业口译员),第二套的调查对象则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的学生。两套问卷分别从“市场”和“培训基地”的角度出发,问卷问题主要围绕市场口译人才的供求和分布、口译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及口译人才的培养三大方面来设计。第一套问卷的调查方式以电子邮件为主,发放问卷1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8份,回收率58%,其中“用户”25份,“译员”33份。第二套问卷的调查方式为现场发放,发放问卷6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57份,回收率95%,两套问卷总回收率约为72%。

二、调查发现和分析

1.口译人才的供求和分布。根据第一套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口译服务“用户”在聘请译员的过程中,12%的用户表示总是或经常遇到困难,53%的用户表示有时会遇到困难。而译员在寻找口译工作机会的过程中,则有47%的译员表示很少或从未遇到困难。在调查中,共有67%的口译服务“用户”或提供口译服务的“译员”倾向于建立固定的业务关系。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目前的口译人才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口译人才在市场上总体来说供不应求。

2.口译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两套调查问卷都主要设计了涉及译员的知识能力结构方面的问题,旨在考查中国口译市场对译员在双语能力、双文化能力、知识面、记忆力、逻辑分析能力、公共演讲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要求和大学本科层次翻译专业学生,这些未来译员的生力军,对译员所需具备的这些素质的现有认知。口译市场对译员的要求不仅体现在译员的知识能力结构上,还体现在其职业素养上。而在校的翻译系学生则更加侧重自身对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当然,学生对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在口译工作中重要性的认知不足与其还未步入口译市场开展他们的口译工作也有一定关系。

3.口译人才的培养。在对译员的学历或学位的要求方面,口译市场中有41%的用户和47%的译员表示译员至少应该具有大学外语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而28%的用户和22%的译员表示译员应该具备有外语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在浙师大外院翻译专业的被调查学生中也有59%的人表示译员至少应该具有大学外语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由此可见,在本科层次的口译教学和培训对培养中国口译人才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同时,根据第二套问卷调查中被调查学生的反映,当前对他们的培养中出现的问题集中突出在专业素质高的师资匮乏(76%)、课程设置不合理(59%)、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43%)等方面。

三、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这两套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口译市场对译员的需求和市场上实际可供用户聘用的高素质的译员不对称,高水平、高层次、精专业的译员供不应求,这也就把各大学本科翻译专业的译员培养任务急切地提到日程上来。此外,“市场”上的用户和译员与“培训基地”中的翻译学生对译员在双语能力、双文化能力、知识面等方面的素质修养和学历学位要求有着相同的认知,但是在公共演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认知上,两套问卷中的调查对象存在着较大差异。同时,在翻译学生当前的口译学习中,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较为集中突出在专业素质高的师资匮乏、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方面。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文对大学本科层次翻译专业的口译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改善课程设置,改变当前翻译课程设置中“重笔译、轻口译”的现状,增开更多的口译课程,改善口笔译比重严重失调。(2)针对当前口译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更多口译课程的教学应以技能训练为导向,增加针对口译技能发展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练习时间,适当加重实践练习的比重,进行更多、更高强度的口译练习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恰当的口译知识和技能体系。(3)完善口译教师的培训体系,加强对口译教师,尤其是那些“半路出家”的既非专业译员出身又非口译专业毕业的口译教学任课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或学校教育。这些教师承担着大量的口译教学工作,但却很少接受过专业的口译教育或培训,有些甚至不曾有过任何口译实践,因此,对这部分师资的培训刻不容缓。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两套问卷调查的发现和分析,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训等方面对大学本科层次翻译专业的口译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这些建议也只是一些比较初浅的看法,有些认知也有待系统化。总体来说,当前的中国口译市场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种类多元、层次多级、素质全面化等趋势,大学本科层次翻译专业的口译教学也应以此为导向,构建更加完整、合理、系统、科学的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和特色化的口译教学体系,使我国口译人才的培养更加跟上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27-31.

口译教学范文2

【关键词】英语口译 特点 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翻译,特别是口译作为中外活动中的桥梁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不可忽视,高级口译人才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各类翻译机构和各种跨文化组织的青睐。

一、口译的特点

1.即席性。众所周知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口译人员需要在准备有限的情况下,即刻进入双语语码切换状态,进行现时现场的口译操作。在很多场合如记者招待会、商务会谈等,口译人员往往不可能事先知道谈判或交流的具体内容,只能对交谈各方的话题作一下预测。因此,口译的即席性特点要求口译人员具有高超的即席应变能力和流利的现时表达能力。

2.独立性。口译人员的工作往往是个体操作,有时甚至是孤立无援。我们经常看到担任谈判、记者招待会或国际会议的译员独立工作。在这种形势下,译员无法回避自己所面临的任何问题,口译译员受时间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推敲,既不能现场求助于任何专家、学者,也不可能查询工具书或者有关参考资料,更不能频频打断说话者而要求对方重复或者解释其中的要点或难点。因此,译员必须具备随时处理可能碰到的任何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

3.综合性。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视”是指译员必须具有观察捕捉说话者的面部表情、手势体态以及情绪变化等非语言因素的能力。“听”是指译员能够耳听会意各种带地方口音以及不同语速的话语的能力。“说”是指译员能够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流利表达的能力。“写”是指译员在口译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的记笔记的能力。“读”是指译员在视译时能快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口译的综合性特点给口译人员的日常训练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底,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人员。

二、口译训练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的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各高校近几年在口语、口译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目前的口译研究还远远落后于笔译,还远不能满足于口译实践的需要。大专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务之急。很多学生虽然拿到了英语四、六级证书,但口语表达能力依然较差,根本不能达到学以致用,其根本原因是对口译能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开设口译太早。口译在语言技能中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在学习口译之前应当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和丰富的百科知识”(Gile,Lederer等),具体说就是“学生外语水平达到理解不存在问题,表达基本自如并具备译员的反应速度、分析综合能力、记忆能力和知识广度”等等(刘和平、鲍刚,1994)。因此,口译课只适合在英语专业高年级中开设,否则若提早开设,学生的词汇量、反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的广度都没达到该课程的要求,训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教材的选择比较单一。随着口译教学热潮的到来,近两年各种口译教材和辅导用书应运而生,可供选择的口译教材越来越多。然而笔者认为,口译教学不应该以任何一本教材为唯一的教学材料。因为口译是一门实效性很强的课程,用于教学的材料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而陈旧的教材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口译的教学策略

1.创造较为真实的口译场景,提高学生的口译应变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口译课与其他英语课的教学不同,学生除了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以外,口译更注重实践,尤其是接近真实的口译现场的实践。经贸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多都选择到外资企业做一些与英语相关的工作,如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等,特别是口译,如果平时没有进行大量的口译实践,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人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接近真实场景的口译环境,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

2.选择合适的口译材料,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口译教学不应局限于一本教材,应该使用各种即时材料,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会议口译的实况录音供学生们去操练,也可以从CCTV-9套央视对话节目、中国日报(英文版)、21世纪英语报(英文版)或其他英文杂志上寻找一些适合现场口译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操练的过程中有收获感和成就感。

3.采取情感教学模式,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世纪60年代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暗示教学法(suggestopedia)中提出了三条主要的教学原则,其中的第一条便是有关情感的内容,即愉快而不紧张原则: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到学习是满足求知欲的过程,而且这种过程是快乐的。他认为处于轻松、快乐下的心情学习,最有利于激发一个人的超强记忆力,最佳思维能力,从而学习效果也更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笔者从事英语口译教学多年,结果发现:对口译课感兴趣的学生口译能力提高的速度令人吃惊;而且在不同的教学班,课堂表现积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的学生成绩提高较快。因此,在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训练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降低焦虑,从而大大提高口译教学效果。

4.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口译实践,合理评价学生口译表现

在口译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口译实践,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译文,帮助学生分析不同译文的优劣,让学生从译文的比较中悟出口译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教师还应及时地对学生口译能力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包括:译文的主题、精神、论点、风格、数字、用词等是否准确,语句、口吻等是否流利。通过评价,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Brown,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00,8.

[3]罗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李小川.实用英语口译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口译教学范文3

[关键词]口译;教学;改进

[作者简介]李贝贝(1982- ),汉族,河北邯郸人,现就职于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研究、大学英语教学。

语言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沟通工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良好的语言素质,不仅仅对于沟通而言十分必要,对于人格魅力的形成也大有裨益。基于这种情况,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对于语言的训练呈现出连续的态势。

一、口译教学自身特点剖析

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口译教学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经济主体相互融合,必然对于交流和沟通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于英语语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口译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从有关概念上讲,口译即指在语言发生的现场,以口头表述的形式将不同种类语言的内涵相互转换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大致分为即席翻译和同声传译两种。这两种口译从本质上基本一致,只是在对语言掌握的能力和熟练程度上的要求有所不同。

从口译自身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即时性,需要翻译人员快速对语言内容做出反应,这种即时性的特点决定了翻译人员对于多种语言的熟练程度都要达到一个相对高的层面,不仅仅需要翻译人员需要听得懂,而且要求他们能够说得出。

其次是场景性。口译比普通翻译有着更多的环节需要把握,并且口语的灵活表达,都会对语言的内容形成一定的影响。不用的环境和氛围,不同的手势以及表情、语气等,都会使得不同的语言内容有着不同的含义,对于这些线索的捕获以及细微含义的把握,也是口译人员的工作范畴,对翻译人员有着更深一层的要求。

从这两个层面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仅将口译教学当做是英语课堂中口语教学的简单延伸,而更应当深入发现口译教学的自身特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对于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

二、口译教学提升的深入分析

通过以上对于口译自身特点的分析,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出口译的衡量标准,才能有的放矢。

从口译自身特点来看,其评判标准不能照搬普通的书面翻译标准。对于书面翻译,要求精准并且通达,对于句子的内容不能有所缺漏,但是对于口译就是完全不同的要求。

口译也要求对于语言含义的正确表述,但是这不同于书面翻译。书面翻译要求精准表述,但是口译更多的是偏向于对于整体含义的把握。这种准确不是一字不漏地转述,而是对语义的准确把握。这一方面要求译文必须忠于原文,即忠实于说话的人的真实想法和其感彩,而不是忠于原文的每个词汇和语法;同时还要求译文同原文的文体以及句式风格相近,才能正确表达出相应的语义;此外,这种口译中的准确表述还在于原文和译文之间的信息量是否对等,只有充分避免概括性的译文,才能保证有效口译。

口译的另外一个要求就是顺畅。由于口译的原文是口语化的,因此对于习语的掌握也是口译的关键点之一。不仅仅对于原文的语言,而且对于译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也应当十分清楚,才能翻译出顺畅易懂的句子。同时还应当保证翻译的速度,口译毕竟是即时翻译,只有合适的速度,才能保证交流的双方能够相对顺畅地进行沟通。

在明确了口译的衡量标准的基础之上,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打造有效的口译教学:

1.针对性提升听力训练。对于听力的提升,是锻炼口译能力的第一步,首先需要听得懂才能翻译得出。口译训练中听力环节的训练不同于一般的听力,因为口译面对的原文通常是日常用语,而这些日常用语相对而言呈现出不同于书面语言的很大特点。因此在针对口语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应当以日常用语为重进行听力训练,不应当苛求过多的专业词汇,但同时由于日常口语涉及到很多习语,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语言习惯进行必要的习语能力补充训练,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必要的能力基础,才能有纵深发展的可能。

在进行听力训练的同时,应当注意学生逻辑能力的训练。在口语信息传播过程中,与语言一同传播信息的还有原文信息发送放的表情、手势等多方面的信息,而只有对整个语言环境中多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捕捉以及必要的逻辑分析,才能领会正确的语义,因此这一方面的训练不可缺少。最后,在实际训练的时候,还应当注意原文的产生环境。通常口译的环境都不会像普通听力环境那么安静,对于不同环境噪杂的声音,应当让学生有所适应。

2.针对性提升口语训练。口语训练也是口译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熟悉口译中原文和译文之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方法。无论是听还是说,都是能够促进学生完善原文和译文之间通道的有效方式。对于口语的训练而言,应当注重语言习惯的培养,目前很多口语课程,都比较倾向于思想的精准表达,这实际上是对于语言能力的一种压制。学生担心出错,因此降低了口语说出口的反应速度,延长了思考的时间,而实际上语言的使用更倾向于一种相对自然的思考状态,是一种更本能的方式,而不是在心里使用母语组织一个句子然后再将其翻译成为对应的语言。在课堂上,可以从简单的句式出发,从日常用语出发逐渐延伸,不需要因为简单而跳过训练课程,简单的日常用语,也恰恰是在口译工作中最长见到的内容,同时对于习语的推动掌握,也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对于口语的训练还不能忽视掉母语的训练。在口译过程中,只有对两种语言都具有相对较强的驾驭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郭厚文.论口译交际的特殊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5).

口译教学范文4

关键词:口译教学;工程口译;工程口译特点;工程口译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062-02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各个方面的交流都日益增强。畅通交流的首要条件就是语言相通,这其中翻译的作用就可见一斑了,同时对翻译的需求和要求都日益严格。翻译工作者作为双方沟通的桥梁,在各种谈判交流活动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建筑、电力、环保等技术领域的对外交流亦不断加深,加之对外援助项目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对于工程技术方面的翻译需求量猛增。然而,目前国内多数培养翻译的高校和机构都以语言培养为主,译员语言能力很强,但是由于对工程技术专业不熟悉,因此导致口译时理解不到位,效果不佳。MTI工程口译便是为了缓解工程翻译的巨大需求与当前口译员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之间的矛盾而应运而生的,它以招收工程类专业学生为主,培养其口译技能,提升其语言水平,使学生能够胜任工程技术类的翻译工作。针对此类学生的特殊性,以及工程技术类翻译的实际要求,我们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口译教学模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工程口译的特点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梅德明,2000:6)因此,口译的基本特点包括现场性、即席性、限时性、交互性等,要求口译员做到语言准确(accurate),译文流畅(fluent),转换迅速(quick)。对于工程口译而言,在上述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译员还需具备一些其他的要求与素质。首先,工程口译涉及面非常广,既包括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施工与竣工的全过程,也包括施工会议、合同谈判、餐会等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这就要求翻译的知识面越宽越好,不仅包括文化、外交、旅游等常识,更要懂得基本的工程知识和专业术语。专业性,是工程口译区别于普通口译员的首要特点。工程口译的第二个特点是现场性。一般口译的现场大多是会议厅或谈判桌,而工程口译的现场则十分多样化,比如建筑施工现场、设备安装调试现场、厂房参观现场等,总之一切工程活动的地方都可以是工程口译现场。我们很难要求这些地方如会议厅一样安静有序,所以工程口译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适应工程现场的噪音与恶劣环境等,同时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安全生产意识,以应对现场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第三,工程口译的现场性决定了其有着强烈的互动性。一般的会议口译现场,翻译或在台前,或在同传箱子中进行翻译,尽管一直强调互动的重要性,但实际上翻译最多只能做到与观众的眼神交流(eye contact),或者观察现场反应。而在工程口译中,由于现场的多样性,翻译可以随时与中外双方进行互动交流。比如,工程现场如果翻译有一个术语不知道,可以立即与讲话者进行沟通,讲话者可以进一步通过语言或手势解释该术语,之后翻译可以翻出其大致意思,有时由于专业相通,对方技术人员甚至无需翻译就明白其意思了。这种互动性要求翻译能够随机应变,“另辟巧径”[1],以达成翻译目标。相较于一般口译,工程口译的突出特点为专业性、现场性和互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工程口译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其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科学地提高学生翻译水平,让学生能够更加流畅地实现与社会工作的对接。

二、工程口译专业的口译教学内容

仲伟合教授提出了口译教学内容的公式,即KI(Knowledge Required for an Interpreter,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KL(Knowledge for Language,双语知识板块)+EK(Encyclopedic Knowledge,百科知识)+S(P+AP)(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 Skills,技能板块)。[2]工程口译专业的口译教学也建立在这一教学模式基础上,不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双语知识板块。由于工程口译专业的学生有部分来自非英语专业,英语词汇、语法、语感等基础相较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稍弱些,所以在口译入门阶段需要安排部分课时为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比如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定量的英文原文作品,题材不限,对于提高词汇量和培养语感很有帮助。

2.百科知识板块。该板块是工程口译教学的重点,我们的教学目标即培养能胜任工程类口译的学生,所以百科知识训练将侧重于与工程相关的知识。百科知识训练将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课上完成,将整个课程分为不同的单元,包括建筑、电力、交通、能源、冶金等课上利用部分时间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信息。课上的练习材料也将紧紧围绕所涉及专题。另一部分是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工程口译实习,让学生体验工程口译的现场感和互动性,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鼓励学生努力运用各种交流方式完成翻译任务,另外译前要做充分准备,这也是充实背景知识的有效办法。

3.技能板块。职业口译技能包括记忆、笔记、信息综述与重组、译前准备、艺术表达技能等,即以科学的手段、艺术性地完成口译过程。[3]工程口译的技能同普通口译大致相同,课堂上需要分阶段地向学生介绍口译技能,并进行充分的实践练习。除此之外,工程口译训练要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技能:首先,加强对学生的口音培训,工程口译的对象往往是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技术人员,说英语带着各个地区的口音,口译训练的时候要让学生多接触各个国家的口音,这样在实地翻译的时候才不会一片茫然,不知所云。第二,培养学生根据语境判断词义的能力。工程口译涵盖的领域很多,一些专业术语在不同领域、不同场合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比如commission常见意思是“委托、佣金”,而commissioning在工程上则指“试车”。口译课堂上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大量练习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语境的能力。第三,译前准备对于工程口译来说至关重要,口译员在翻译活动前必须要对口译的地点、形式、内容、口译对象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处变不惊、游刃有余地做好翻译工作。所以,口译课堂应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每堂课之前告知学生课堂材料的基本信息,让学生尽可能详细地做好背景知识、词汇积累方面的准备,以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养成译前准备的习惯。

当今世界,全球一体化日益加深,国家间的科技交流不断发展,对于工程类口译人员的需求和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工程口译的教育加速发展,为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对接探索有针对性的教育及训练方法。工程口译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工程口译的特点,如专业性、现场性和互动性,根据实际要求训练学生的相应技能,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目前国内高校中专门培养工程口译人员的机构并不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十分有限,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性亦待进一步实践检验。不过相信随着社会需求增多与工程口译员和教学机构的共同努力,我们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晓华.涉外工程翻译的口译技巧[J].西部探矿工程.

口译教学范文5

关键词: 口译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 启示

1.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贸易的急速出现,各国为了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急需一大批合格的英语人才,就这样出现了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口译人员。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当前大学英语的弊端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渗透一些实用性、技能性比较强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去适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英语市场。刘风杰指出,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重应试、轻素质,重形式、轻文化导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重阅读、轻口语、写作和翻译教学。当前这种太应试化的教育必然导致一个结果,让英语变成中国式的“文言文”,大家只会背诵,而不会运用。

我们了解到“口译课是一门集理论技巧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一身的专业技能课”,它确实需要通过背诵去积累一些东西,也就是通过这么一个过程去储备知识,以方便语言的灵活使用。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虽然不需要有专业口译课那么高的要求,但是只要把一些教学活动结合相关的知识实践出来,在情景中学习,在变化中学习,在过程中学习,“哑巴式”英语这种现象就不会出现。

2.口译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差异

2.1培养目标的差异

口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传授口译理论知识;二是帮助掌握口译技巧。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训练方法也主要以实践为主。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国家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

从培养目标来看,二者都旨在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两者就一定有能相互借鉴的地方。一般看来,口译学成后都能很顺利地跟英语本土语者沟通和交流,而经过大学四年的英语学习,一般人在面对外国人时,都会羞于开口或者说出一些让外国人也很难理解的句子来,这种情况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2.2教材的差异

目前市场上能够找到的口译教材大致可分为两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的传统语言学派教材和以主题为特点的各项交际能力综合训练教材。前者强调语言的特点,后者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而且口译教学中选择的材料大多是真实的,可以利用各种会议口译材料。为了丰富教材内容,教师还会根据内容自编一些讲义和练习,这就让口译教材增加了很多元素,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有兴趣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研究。

2.3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差异

我们已经了解到,口译教学是一门集理论技巧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一身的专业技能课,它的教学原则应以技能训练为主,语言训练为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重视语言基础,强调阅读,尤其是阅读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可思性”的“百读不厌、经久不衰”的作品,“重视教材的育人功效”,偏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轻视甚至反对专业英语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自然而然地把单词和句子的理解翻译作为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是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现象在当下比较普遍,我国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始终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口译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大学英语课程是全国高校修读人数最多大学所有课程中跨时最长、课时最多的一门基础课。同样是英语教学,只是因为少部分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一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差异就这么明显,我们不能不说,后天学习对学生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一条适合大学英语发展的道路,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自身的改变。

3.1教学目的

张正东在《敢问路在何方》一文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国家发展对不同层次英语人才的需求,去确定开设范围和要求,如为各级学校英语教学制订多层次的语言目的”,“不搞盲目发展也不推行统一的要求和活动规格。学生学习英语的追求、潜能等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提出学与不学、多学与少学、快学与慢学的诸种可能,任其选择”。口译教学作为与大学英语教学平行前进的一部分,用自己的课堂实践向我们证实了其可行性,那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不是可以多学习一些它的实践性与技能性,以语言为主,技能为辅,让学生多学会一些技巧与方法呢?相信他们也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英语学习之路。

3.2教材

著名心理学家卡洛尔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是一个函数,取决于5个变量: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愿意并且能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等,可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基于口译教材对学生的兴趣及自主学习方面的影响,在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选择,而不是硬性地替他们安排某必修或选修的教材。

3.3教学方法

笔者就所任教的班级做了关于影响学生英语水平主要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7.4%的学生认为是英语基础差;46.4%的学生认为是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外16.2%的学生则认为是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可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前提条件。通过对口译教学的研究,我们发现在口译课堂上学生都是时刻随着老师的教学内容在思考问题和进行辩论的,他们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吸收和发现了新的知识,这样一种积极的引导方法,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让他们获得了学习后的满足感,这种“滚雪球”式的良性循环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语

据了解,英语教师工作负荷量过大,超出其他基础学科教师的30%—50%。一些学校为了把课安排下去,学生大班上课,学习者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能否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基础上上好每一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道路上,众多事实表明,只借鉴外国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口译教学在近几年的教学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在不断的改良和实践中向我们证明了自己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实用性。我们是不是应该借鉴口译教学中鲜为人知的一些教学策略,让大学英语教学更进一步,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鉴于笔者研究水平和知识的有限性,关于这方面的思考还有待研究,这些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能解决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实践性的,因为我们拥有一样的目标,即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把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播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桂清扬.中国外语学习的未来[J].外语电化教学,2003.3.

[2]刘成,谈玉光.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

[3]戴炜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座谈会纪要[J].外国语,2003.3.

[4]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口译教学范文6

关键词 日语 口译 课程设置 技能训练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近年来,各大高校相继增设日语专业,日语专业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1100所高校中超过420所开设了日语专业,外语专业中日语专业在校生人数仅次于英语专业。立足现有的课程设置,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把跟读、复述、视译和速记等口译训练方法科学地融入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和教学效果。

1高校日语口译教学现状

在课程设置上,与英语不同,大部分日语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从零开始学习日语,相应地大部分高校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设置口译课程。一个学期教学周是18周,按照每周2节课时计算,口译课一个学期最多也只有36节课。根据调查显示,各高校的教学计划也不同,有些学校把口译课列为专业必修课,有些学校则把口译列为专业素质提高课程中的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和学分分配各高校也不同。有限的课时制约了口译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口译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日语本科毕业生走向社会,不能很好地从事口译工作,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和提高才能真正胜任口译工作的问题,所以部分高校开始设置了翻译硕士,把培养专业翻译的教学任务从本科延长到了研究生。笔者认为,这不失一种培养专业高端口译人才的良策,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会使本科口译教学失去其应有的意义。而口译是一种技能,技能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去掌握,在本科教学有限的课程中,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明确教学目标,可以提高口译技能,使本科学生在毕业后较快地适应角色,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在教学方式上,大部分高校在课堂上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口译的时间不足,深度不够,未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口译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个动态过程,非常适合“熟能生巧”这个原则,不能亲自参与或参与较少,会影响口译思维和心理素质的构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师资上,高校从事日语口译教学的老师不乏口译高手,但由于受工作性质所限,多数老师一线口译实战经验仍然欠缺,对高端翻译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力缺乏准确的了解,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时容易脱离实际,与预期的效果产生偏差。

2日语口译教学定位及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教学中,专业课程设置明确该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并相应制定每一门课的教学大纲。口译是高校日语教学中一门实践性与实用性兼备的综合技能课程,应根据其课时量、学生的水平,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由于大部分日语专业的学生日语均是零基础,大学本科的口译教学定位基本上入门式教学,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口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为以后真正的口译打基础,简而言之大部分高校口译课是“教学翻译”而非“翻译教学”。所谓两者的区别,穆雷教授在其所著《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一书中是这样阐述的:“为辅助外语教学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教学翻译,其目的在于提高双语能力,其重点为比较语法和两种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异同;为培养译员而进行的翻译教学,即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翻译工作者,其重点为培养正确的翻译观和提高翻译能力”。也正是这个“教学翻译”的定位造成了日语本科生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而要边工作边积累边学习,才能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口译工作。然而,以目前高校日语本科口译课的课时量,达到“翻译教学”这个目标和层次的要求也是不现实的。高校日语本科教学目标应该是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口译意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双语能力,毕业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符合市场要求的口译人才。

3日语口译教学方法

开展口译教学,首先要深刻认识口译的本质。由于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法,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而不是简单的词语置换和意义对照,而是在接收原语之后进行信息处理、加工和转换,以译语表达原语的意思。因此,不管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需要的核心能力是短时记忆力、双语思维能力、信息处理和转换能力。这些能力也就成为了我们口译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培养学生口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重点”、“以第二课堂为辅助”等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3.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授为主,课堂缺乏互动,而日语口译课堂上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一定区别与其它课程的教学,教师应作为师生互动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所谓实施者,就要精心设计课程,突出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要借助多媒体等手段积极营造口译的氛围,少讲理论多实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被动的“要我学”实现了主动的“我要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竖起耳朵、张开嘴巴、动起手脚”,使口译成为一种身体记忆。所谓监督者,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出解雇,对口译者的反应速度、口译的准确度和完整性,在口译的过程中能否在短时间的选择最符合语境、最贴近源语言的的词汇和句式,表达最贴切的意思进行纠错和评价。这样,口译课堂的中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译实践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3.2 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

口译课应该以技能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但也不能上成练习课,应该从口译实践中总结经验和规律,形成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并在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形成口译技能。在课堂上使用训练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掌握这些方法,进行持之以恒的自我训练,从而高效、快速地提高口译能力和水平。笔者翻阅的大量口译资料和与多位一线口译者进行了交流,总结了强化口译的训练方法,主要是跟读、复述、视译、速记,做到视听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

(1)跟读。跟读又称影子训练(shadowing),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日语新闻报道、精选短文等素材,引导学生不看文字材料,根据听到的内容进行跟读。刚开始时,很难按照原音的语速进行跟读,可以反复训练,达到熟能生巧。这种听说结合和延迟复述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短时记忆能力,同时纠正和改善日语发音,形成良好的语感。

(2)复述。复述的训练有单语连续复述、单语同声复述和延迟的单语复述。单语连续复述,在课堂上教师用中文或日语讲一段话,让学生复述一遍。训练的内容可先从句子开始,然后再增加到段落;单语同声复述,可以分组进行,请一个人用中文或日语讲话,练习者跟着讲。边听边讲,这也是同声传译的训练方法,有较高难度;延迟的单语复述,课堂上教师用中文或日语讲一段话,停3-5秒钟,再让学生去复述讲过的话,这种训练为的是考验及帮助学生记忆力的成长。

(3)视译。视译,就是看着文字素材以较流利的语速翻译成外文或中文。视译是同声传译中常用的训练方法之一。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引入本科口译教学中,在课堂上进行专项训练。视译的关键是读译结合,对文字信息的转换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也涉及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断句的练习,提高视译能力。如:中国の外相は/26日に北京で行った演hで、中国が/アフリカで道などのインフラ建Oや国Bの平和S持活印それにエボラ出血幛流行したHの医援助など、さまざまな献をしてきたと{しました。划线部分是主句,即“外交部长强调中国在非洲做出贡献”,其它部分都是主句的补充。,通过断句练习,熟悉日语表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视译中能迅速抓到句子要点,完成信息转换。

(4)速记。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对口译来讲都非常重要。如果记不下来,翻译无从谈起。所以译者的速记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是做好翻译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速记能力的练习,教师可以读一段文字材料,要求学生们速记后逐个报告自己速记内容,在不断纠错中提高速记能力。速记的初级阶段训练,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做笔头纪录,而要训练学生们头脑的瞬间记忆和短时记忆能力,少依赖笔记,笔记应作为头脑记忆的辅助手段。等学生有一定速记的基础后,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可以教授速记的一些技巧,在速记中多使用速记符号,如常用单词的缩写,如上升可以用“”, 下降可以用“”,大于可以用“>”,小于“

3.3 实施“第二课堂为辅助”的教学模式

调研结果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本科班人数均超过20人,因此,要想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加之口译课程课时本身就相对较少,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口译训练难以实施。因此,应该有意识地把口译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第二课堂为辅助”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第二课堂”内容可以包罗万象,比如现在是网络时代,资讯发达,日语学习的资源也比以前丰富了许多,可以收听NHK新闻,观看日本电视剧,这都为进行口译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翻译小组,设置专题内容,让学生按小组在课外进行练习,而在课堂上进行实战竞赛,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和把控,从而达到人人参与,无形中延长了口译练习时间,形成了口译实战的良好氛围。此外,整合社会资源和渠道,为学生提供口译的机会,通过实战,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较好地提高口译水平。

4结语

大学本科口译教学改革是个复杂的课题,新形势下社会和市场对大学本科口译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和口译的经验,对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现状和定位进行了概述,并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把口译的训练方法跟读、复述、视译、速记等引入本科口译课堂,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采用“第二课堂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方法也许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本科口译教学的局限性,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翻译意识和技能,为其走上社会后较快适应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

参考文献

口译教学范文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逐步接轨,与国外交流更加频繁,英语口语就愈发的显得重要,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要求越来越高。英语口语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深受学生的欢迎,在英语口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翻译习惯,更应该提高学生们的口译技巧,演讲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从英语口语教学出发,分析如何提高本科学生的演讲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演讲

随着我国的国际化趋势与进展,与国外交流的机会愈发频繁,各大公司、企业及事业单位等对毕业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口译人才越发的重视。国家教育部经研究决定,各高校设立英语本科翻译专业,这使得翻译这门学科的发展又进一步了,翻译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各界对翻译学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很多大学开设了英语口译课。口译课作为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与其相应的口译教学也受到重视。口译教学是一种专业技能,口译能力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语言运用能力、综合知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心理承压能力等等。因为口译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以及涉猎的内容广泛等特征,所以深受本科学生的喜爱和学校的重视。那么,在口译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则成为授课教师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什么是口译技巧

关于什么是口译,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种说法。口译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一些人将口译定义为:口译是人们在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交往活动,为了不再受到语言的屏障,使交流者能运用口语的方式将同一种语言阐述的内容与主旨或思想用其他的语言表述或者说是翻译的过程。即口译就将别人说的话或文字以口头阐述的形式翻译过来。因为口译是一种随时行的活动,换句话说,口译的过程,起初或最终的翻译文本都是对初始文稿进行一次性的阐述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口译具有翻译所具有的相同点,它是翻译形式的一种特定形式,表现在都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语言转换之后应该与原来的语义相同,口译是在不一样的国度及语言文化之间而进行的交流活动。我们认为口译是一项技术,但是它更是一门艺术。准确的说,口译是跨国界、跨文化习俗、跨不同语种之间的交流艺术,所以口译具有与其他翻译形式的本质区别即口语性。有著名的口译专家将译员比作演员,认为译员如同演员一样,将从原语言中获得的信息艺术性的传递给别人。但是二者也是不同的,译员的工作环境是复杂的,是在巨大压力下进行的。因为译员是需要在瞬间做出对原语言的转换,由此可能造成交际上问题。所以译员不但要有超强的记忆能力,边阅读边做笔记的能力,翻译的技巧以及熟知不同文化的技巧,还要有卓越的表演技巧。换句话说,译员要有演说的技能,而且这是译员必须具备的技能,有时这项技能可能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时要着重学生演说能力的培养。

二、演说的技巧

在西方国家中,高校都有开设演讲的课程。虽然我国高校也开始进行并重视英文演讲活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实,即中国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实践操作或沟通交往的技能较弱。国际化对英语带来的影响是掀起了演讲的热潮,如今世界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世界。英语表达能力是交际的重要能力,英语演讲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锻炼学生思维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学生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在未来竞争中需要掌握的至关重要的技能。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演讲教学遇到困难,英语演讲教学作为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需要;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不高;没有合适的英语演讲教科书;英语演讲教学方法没有有效的指导等等。一些学校通过开设英语公共演说课来提高学生英语演说的技巧。注重演讲的艺术性和措辞的正确性,汉语演讲技巧与英语演讲的迁移性,以演讲为主体,形成听、说、读、写、练的教学策略,这些对本科生英语演讲技能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口译教学中演讲技能的培养

一名优秀的译员必须也是一位优秀的演讲者。译员与发言人一同出席相关的场合,译员要将发言人的言语翻译出来,并且要达到发言人讲话的效果,这不但要求翻译的内容精确,而且要求译员要得当的利用声调、动作、表情等。优秀的译员通过绘声绘色的演iJ撼染群众,是群众对其翻译的话语信服。但是译员与演讲者又是不同的,对于发言的内容与目的,译员是没有权利决定的,他不能主观臆测或修改发言内容,译员要做的就是尽其所能来传达发言者要表达的发言效果。这也是口译教学演讲中注重表达能力的原因,这里包含口头表达、肢体语言和神态语言,是说译员利用口头、身体、神态等方式将演讲效果达到最佳的效果。转述训练也是为了增强听者对其的信任,从而使翻译的效果达到完美的状态。

1.在上口译课之前,首先要将下次口译课的主要内容交代给学生,这样便于学生以此为依据去查找资料,准备演讲素材,在下次上口译课时做演讲,授课教师指定其他同学做泽员。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时,充分准备演讲素材。不可以直接从书中或网络上选取整篇的文章,要将选择的现成稿件进行修改,反复推敲,将稿件改写成口语化的讲话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因为口语化的稿件对将来要担任译员的学生来讲,与其现实生活中的翻译场合更切合。还有就是教师要规定学生在演讲时,不可以一字不差的照念稿件,这样对学生演讲能力、记忆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同时也给译员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演讲的同学可以草拟一份提纲,如果在演讲时有忘记的地方可以看一下提纲,这是允许的。

2.在平时的口译教学中,授课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口译练习过程中的发声问题,例如音量的大小、音高音低、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停顿是否得当等。还有就是译员在工作时一般都是使用麦克风讲话的,这就需要大家懂得使用麦克风的一些礼仪。另外,学生作为未来的译员,在练习时要得体的使用自己的体态和神态语言,比如手势、眼神、表情等。总而言之,就是学生在平时的口译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的提醒学生把每一次的练习当成是实战,认真对待自己的言行举止。

3.口译教学中,教师要使每一位同学都参加进来。即使是个别学生当演讲者,个别学生做译员,那么就让其他学生对演讲者和译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不但帮助演讲者和译员找出不足之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能力。即使是在小组练习时也要按照这个程序进行,若没有小组,学生们可以将演讲和译员的翻译录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重听,发现并弥补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口译教师可以加大学生演讲的力度。比如口译课堂可以交给学生们,由学生自己完成整个口译课,从主题的选定,材料的搜集,演讲稿件的撰写,最后到演讲和翻译都是学生们完成的,这其实是很有效的授课方式。但是口译教师要掌握一个度,英语口译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不反对学生演讲,但是不能作为口译课的主要内容,使英语口译课变成了演彭日果。因此授课教师要掌握好度,控制好演讲和口译的时间比。

四、结语

大学生的英语口译技能和演讲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都越来越为社会、学校和广大师生所重视。学生们的知识和技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口译技能和演讲能力也不例外,授课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利用英语口译课,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的演讲技能,可谓是一举多得,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l]雷天放.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和平.口译技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2003.

[3]刘承淑.口译的信息处理过程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口译教学范文8

关键词:独立学院;口译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51—02

日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主要体现在笔译和口译两个方面。口译市场需求呈金字塔状,塔的底部是大量从事日常翻译(交传)并兼作其他工作的人员,腰间以上部分为水平较高、熟悉各领域主题的交替传译职业译员,塔尖部分是少量水平超高的、能做交传和同传的会议译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日本的交流也日益广泛,特别是沿海地区,无论是中日合资工厂还是事务所,对日语翻译的人才都在不断地增加。这些单位给日语毕业生支付的薪金不会太高,需要的是塔底方面的人才,但是在日语基础和口语上却有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有日语能力考试二级以上的听说水平,能进行较连贯的日语口语交流和网络交流,其次是能从事与日语相关的迎来送往的接待和日常事务性工作。正是这一特点,为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较好的就业平台。如何完成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独立学院日语口译教学的思考。

一、抓好零起点,夯实学生听说的能力

日语专业与其他专业最大的区别在于:零起点。无论是本部的学生还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日语学习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零起点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学好日语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在教学的初期,独立学院可以选择和本部接近或相同的教材,充分利用“资源共享”下的师资队伍,打好日语学习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是做好口译工作的基础。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日语学习的初期就开始了。日语在世界语言中是相对独立的语言,即不同于我们的母语,又与英语有千差万别,学生在日语学习初级阶段,不仅要扎扎实实地学好单词和语法,还要培养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是积累和渗透的过程,在较长的时间内需要采取传统的日语教授法。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教授大量的知识,而且使这些知识形成有一定秩序的体系,灌输法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灌输,势必阻碍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对语感有了较好的认识时,可以开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此时,独立学院在课程安排上可适当增加听力和会话的课时,从简单的句子到对话,从课本中的内容延伸到生活,都可以对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进行进一步的强化。日语中有“書き言葉”和“話し言葉”的差异,还有敬语和非敬语的差别,这些在语感上都存在着微妙的不同,只有通过自身反复的练习,通过老师现场的指点,学生才能切实地感受和领会其中的细微之处。学生通过对既得知识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对新知识的渴求。这样,在对知识的输入和输出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

二、合理开设日语口译课程

由于独立学院专业方向的定位不同,学生的来源和素质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与本部有所区分。但是,目前独立学院的口译教学模仿多,创新少,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是拷贝了普通高校的一整套教学体系,口译课的开设时间、使用教材、学时数、教学方法等也与一般高校并无二致。一般本科院校日语专业从3年级开始就取消或减少了听力和会话课,学生课堂交流的时间减少,加上语言、文字以及文学等难度较高课程的开设,还要应对各种级别的能力考试,学生的目光整天停留在书本上,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口语的培养。

独立学院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有选择性的为学生开设相关课程。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做法:日语教学要突出“1+X”的教学方法,除学好专业外,掌握一门有用的技术,对于就业有利。学院的日语课程设置突出了这一点,如:在二年级开设了旅游、语言方向的必修课程:日语会话72课时,四年级开设了旅游方向必修课:现场导游36课时。该校在注重听说能力培养的同时,从2年级的会话课开始就注重旅游方向口语的培养,四年级又增加现场导游的课程,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地成为旅游行业的口译(导游)人才打下了基础。

目前,独立学院日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翻译课的学校较多,有些甚至将口译和笔译笼统地开设在翻译课内。独立学院应将口译课从笔译课中分离出来,从3年级起,开设两个学期的口译课程,每个学期增加30—40个课时左右,应选择较简单、集听力和口语练习于一体的教材,除教授口译技巧外,更多的是进行现场演绎。同时辅以旅游日语、经贸日语、日本商务礼仪等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对口语能力加以强化。

三、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口译是一种技能,技能的获得靠实践。口译教学应与实际演练相结合,教学人员与学生在口译课中进入临场工作状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实际参与口译实践的机会。具体的操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培养学生的基本讲述能力。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了一定的要求,简单的日语会话不能体现学生的水平。此时,可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对学生的讲述能力进行培养。讲述者首先听懂对方表述的主要内容,记忆到大脑,然后通过自己语言系统的处理,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反复练习,即使大部分的语言是重复对方的话,但因为通过自己的语言系统处理,达到了记忆和灵活表达的效果。既培养了学生的听力能力,也训练了口语表达;(二)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敬语。日语中,敬语分为尊敬语、自谦语和郑重语,其中郑重语在口译中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办公室文员、商务代表或是日语翻译,在工作中随时都会遇到迎来送往、相互介绍、征求意见或是饮酒吃饭等活动,使用得当的敬语,会使对方感到舒服,也体现了自身的素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把日本人在各种(大)场合的寒暄、致辞和中方人员在与日本人的交流活动中的讲话稿收集起来,作为训练的材料。指导学生将日常口语的表达方式转换为敬语的表达,同时边说边操作,要求学生达到语言与身体动作一致;(三)培养学生现场口译的能力。日语口译很难,难就难在口译时要对新事物、新概念、新信息进行快速反应和准确反应。作为训练这一环节的最好的办法是多了解最新社会动态、时事政治等。在日译中时,可以通过网络或新闻平台,下载最新的日语时事资料,选择较简单的、有代表性的话题,先训练学生的听力,再进行翻译。在中译日时,可以从国情省情着手,结合当时的社会热点话题,重点掌握新词的日语表述方式。在互译过程中,拟定具体的场景,分配给学生具体的角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独立学院在日语口译的培养方面,既要有本科教学的扎实基础,又要有别于本科教学的难度,使学生在有一定日语知识的基础上,能掌握某个方面的技能。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日常日语翻译中达到无障碍交流,合理开设独立学院日语口译课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和平.口译培训的定位与专业建设[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3):8—11.

[2]辻本雅史.「学びの復権[M].岩波书店,2012,(3):6.

[3]董凤霞.论独立学院英语口译专业教学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4]谢为集.关于高校日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探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04).

[5]宛金章.学以致用——日语口译教学探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02).

口译教学范文9

【关键词】口译课;教学目标;多元化

口译课是英语专业的一项专业课。当前,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有929所普通高等院校开办了英语专业,几乎所有的英语专业都开设了口译课程。此外,中国的三本院校有500多所,其中英语专业数量也相当可观,如果再加上一些高职高专开设的口译课,进入口译教学课堂的人群是十分庞大的。

那么面对水平如此参差不齐的学生、性质各异的高校,应当怎样制定口译课的教学目标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从1998年至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数从108万增加到566万,高等教育规模从780万人增加到2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9.8%迅速提高到2007年的23%。在从精英高等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的过渡中,高等教育的质量观也应当随之发生改变。大学的多层面质量观是对社会需求的一种适应。

关于高校口译课的教学,在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口译课定性为:口译作为一门英语基本技能课,主要是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并以上述口译教学大纲为参照,笔者认为,我国的口译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多元化的。这个多元目标取向可以归纳为三种,即高阶目标――培养高端口译人才;中阶目标――培养基本口译技能以及低阶目标――语言课的延伸。

作为培养高端口译人才的口译课,主要适合于高级翻译学院和翻译系的本科、研究生口译教学。这种高水平高标准的口译教学的典范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口译系。口译系的学生除了接受基本的口译技能训练外,还要接受了全面、系统、严格的专业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训练,其训练标准、内容与方法与会议口译专业的国际最佳实践完全接轨。这种口译教学显然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是面向经过严格挑选的学生的。

作为以联络口译能力培养目标的口译课,主要合适对象是普通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也及一本、二本当中非外语院校的外语系的学生。在这个层次的口译课主要是培养口译基本技能,如:听取信息,逻辑分析,提高记忆效率、口译笔记、理解中的应对技巧、口译表达、演讲技巧、数字口译、信息表达的忠实原则、语言重组技巧、口译表达中的应对技巧、话语分析和口译理解、话语分析与口译表达、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等。口译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而不是以课文的主题内容来组织教学,课后辅之以大量的技能培养和操作,初级口译教学的基本原理即体现于此。在此阶段,应当注意,口译课绝不是语言教学的继续,而是在大量口译训练实践中认识翻译的性质、对象、程序、原则、方法,并初步掌握翻译技能。

作为语言课延伸到口译课,严格说来,不是真正意义的口译课,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它只适合于三本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以及高职高专的口译课教学。因为这一类学生往往语言水平较低,即便经过入学后一到两年的语言强化训练,能够顺利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人数往往不到总数的一半,学生们在口语和听力上面并没有完全过关。此时的口译课是为了提高英语口语,扩大词汇量,熟悉更多的题材,继续在语言层面上延伸。这样的安排操作性强,教学效果好,学生也满意。在具体教学实施时,除了词汇和主题的介绍外,也可以借鉴以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比如多让学生做演讲练习,提高其表达能力,为更高阶段的口译课打下一定的基础。

上述三类口译教学应当是严格区分的,不容混淆。培养高端口译人才的口译课,不仅面向少数精英,而且不少内容也是其他两个层次所没有的,比如同声传译和带稿同声传译等会议口译高阶技巧。如果此阶段的口译教学降低目标的话,势必无法培养出满足国际会议口译需要的高端译员。另外,在此目标下的口译教学,学生有机会进行大量会议口译练习,模拟会议专题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外交、金融、科技、环境等多个当代国际会议经常涉及的重要领域和最新议题,这些也是高端译员培养的必经环节。中阶目标重在培养口译基本技能,对于百科方面的知识,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而无法在此方面进行过多的课堂操练。低阶目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继续培养语言,如以多题材的内容提高学生口语和听力,并使学生对口译基本知识、性质有个大致的认识,对口译技能初步了解。

当然上述三种口译目标也是有联系的,比如这三类口译教学中都涉及到口译基本技能、都尽量涵盖多主题、都包含语言技能的训练。在高校口译就教学中,应根据口译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现实确定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1

[2] 柴明,张爱玲,《论口译专能的开发与培养》[A], 柴明, 张吉良,《口译的专业化道路: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 雷天放,陈菁,《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 鲍川运. 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 2004, (5).

[5] 李华,《口译教学中的三阶段和两要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 (3)

[6] 张蕾,《浅谈职业技术类院校口译课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