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美术大观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辽宁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ISSN:1002-2953

  • CN:21-1173/J

美术大观杂志

美术大观 2004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6-7

丹青骐骥写精神——易洪斌画作读后

作者:冯远

摘要:"不信世间无造父,拼将华年写汗血。却怎堪,驹过也匆匆,头飞雪"(易洪斌:《满江红·自题小像》)。对于一个已过天命之年的文化人,由学文而治文,又供职传媒文化部门,兼及经营,再自求游艺的易洪斌来说,早应过了唯青年人所具有的喷薄躁动、欲求脱破羁绊的张狂年龄段。然而我在他的近作中却看不出一个不乏人生历练,文化内涵丰厚,且头顶各

8-9

读公丕炎

作者:李更

摘要:没见过公丕炎其人,按画如其人的俗语,我想象公丕炎是那种豪爽、直率之人。 中国大写意的花鸟画,画家一般都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笔意的动物形象,这里面,一方面是以其为载体进行基本功训练;另一方面,是突出画家的自我个性,选择什么样的动物,通常更能再现画家内心的思维活动。一个有鲜明面目的画家都有自己拿手动物,如李可染之于牛、黄胄之于驴、徐悲鸿之于马、李苦禅之于鹰、李燕之于猴、冯大中之于虎、汤文选之于猪、吴作人之于骆驼……

10-11

笔意雄强 气象万千——傅二石先生山水画解读

作者:石延平

摘要:有明一代,画分"南北二宋",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等,对此都有相近见解。陈继儒在《白石樵真稿》中有曰:"写画分南北派,……文则南,硬则北,不在形似,以笔墨求之。"这里说的"文"就是柔美的意思,"硬"则是用笔的张力,表现出的是壮美。

12-13

高职美术鉴赏课教学思考

作者:潘汝洁

摘要:为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职业应用型人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美术鉴赏课,在新形式下传统的艺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有待于重新思考和探讨,转变观念,坚持正确的方向,才能真正有效的达到美育的目的。 一、美术鉴赏与美育 美育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蔡元培先生对美育下的定义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德育、

14-15

室内设计中的民族情结——土家文化空间室内设计解析

作者:唐琼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艺术设计已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依托文化特色,体现艺术设计的个性特征,将会给艺术设计作品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艺术设计中经常追求突出民族特色,展现民族风情,体现民族风格,实际上就是推出民族文化个性品牌,通过色彩绘画、造型、音乐、文化等民族文化内容来提高设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16-19

画家与画

摘要:石东海 1955年生于黑龙江省延寿县,1979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师承勾玉斌、杨中文、王维、孙征华等,受教于李秀石、许荣初、赵福天、黄铁山等导师。

20-23

大观画廊

24-25

在设计中如何配置色彩

作者:曹志宏 单位:广东省经济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色彩在设计中具有先声夺人的力量,常言说"远看颜色近看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管是看到一幅广告,一件产品包装,或其它设计作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大多是其色彩,其次是图形或文字。所以色彩运用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设计作品的成败。这就要求设计者在熟练掌握设计色彩基本知识的同时,还应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根据设计需要,合理配置色彩,达到极好的视觉效果及宣传目的。那么,在设计中如何配置色彩呢?

26-27

让自然去倾听

作者:王霞 单位:河南平原大学

摘要:"人类既是其环境的创造物,又是其环境的创造者。"随着全球各类污染的迅速加重,造成人类生存的危机,如何处理协调好人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样如何使环境符合人们的心理与生理需求,使环境在带给人实用便利的同时,带给人更多美的享受,使环境日渐人性化,更是当代建筑师等美术工作者共同的发展研究方向。下面我就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类社会环境中美的创造这两方面进行自我阐述。

28-29

关于现代设计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彩云 单位: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

摘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现代设计随着科技、经济及文化的迅速繁荣而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视觉传达这一历久弥新的设计介质,作为承载和交流视觉设计观念的有效载体,一直是平面设计师最为关注、乐于研讨的主题之一。尤其在多媒体设计教育日益推广的今天,伴随着视觉信息传达方式的日趋多元化,设计教育更加引人探索与深思。

30-31

艺术创作应注重生活的真实感受

作者:张波

摘要:从事过艺术创作的人士都有过这样的一个体会:在构思或创作的过程中突然没有了热情,也没有了灵感;只觉得平淡、乏味,无法再进行和深入。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艺术之源的枯竭。这里的艺术之源指的是什么呢?是生活,是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艺术家没有了感受,就没有了创作的动力。无论再好的技巧,表现在创作中也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实质的内容。60年前,同志在延安文艺工作者的座谈会上就讲过一个著名的论断:"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从何而来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

36-41

国画来稿选登

42-45

美术教师来稿选登

48-51

奥德·内尔吕姆——一个深邃而又古怪的画家

作者:许申东

摘要:奥德·内尔吕姆是一位挪威裔画家,出生在1944年,由于当时纳粹德国的部队已经侵入了挪威,内尔吕姆的父母参加了反法西斯运动,他们在瑞典秘密指挥着当时挪威的一些抵抗活动。他母亲也就把他生在了那时仍然处于和平状态的瑞典南部。第二年,战争结束,他们全家又重返挪威,在内尔吕姆年幼时,他的母亲丽莱莫·内尔吕姆曾经离开他前往美国纽约,在那里的一个服装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这使幼小的内尔吕姆难以理解,觉得自己好像被抛弃了似的,并且这种被抛弃的孤独感贯穿了内尔吕姆的整个童年,对于这件事的原因,内尔吕姆一直到49岁也没有完全理解。1950年,正当内尔吕姆6岁那年他的父亲和他母亲离婚了。他母亲丽莱莫·内尔吕

52-55

书法作品来稿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