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期刊编辑在出版融合中的地位与作用

时间:2022-12-13 10:12:52

一、出版融合发展的特性

首先,出版业于数字技术应用初始阶段表现出鲜明的技术性。出版物作为人类智慧的凝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成果,在生产、传播、接收,包括反馈时都需要一定的载体。依托技术对行业的支撑,无论是新的出版物样态,还是产品的生产方式,都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的。2007年,亚马逊公司推出了第一代Kindle电子阅读器,产品配备了一块6英寸的电子墨水屏,得益于这种新型显示技术,读者能在阅读时获得和纸书相似的用户体验。随着移动终端上操作系统、硬件性能的不断发展,在PC上使用的软件能够被小型化、轻量化地移植到手机、平板电脑中,以人们熟识的APP形式为人们提供相同的功能,同时在使用便利性上又有极大的提升。当下流行的资讯阅读类APP如掌阅、布卡漫画等,就是APP的一个重要类型分支,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占有较大的用户活跃度。其次,“内容+技术”构架凸显后的第一阶段,即数字出版成熟期,呈现出复合性。数字出版中,无论是出版的数字化还是数字化的出版,内容的核心地位始终是毋庸置疑的。这一阶段的创新主要存在于产品层面。无论是出版社将纸质图书数字化后形成PDF等电子文档,还是互联网企业原创于计算机、于网络平台并可通过各种终端获得,支持在线、离线等方式读取的电子图书,内容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元素上己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出版物依托载体创新,摆脱了纸质图书表现形式、元素上的局限。纸质图书作为主要依靠视觉感知的信息媒介,受到了纸张的物理特性限制,经过装订成册,内容的呈现只能在书页上,遵循其装订排版方式,阅读内容的表现仅仅是平面的,阅读顺序也只是线性的。数字出版物的出现使阅读界面由纸张变为屏幕,依照读者的阅读需求与特点,从视觉的功能性情感与综合感官的多元化情境两个角度对电子书进行设计尝试,重新构建更易于体验的知觉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依照屏幕构造及技术的不同,有的在无限接近纸张阅读感受的同时,保持了页面跳转的便利性,满足同一本书不同页面内容进行拼接、组合呈现的阅读需求;有的以纸质图书为原本进行拟真设计,又依托软硬件在其中加入音视频、二维码、超链接等内容,放置更多的构成元素,赋予“书”更丰富的内涵。再次,“内容+技术”的构架走过第一个发展阶段后,出版融合开始出现,这一阶段的融合发展具有跨界性的特征。传统出版下做书就是出版纸质图书,数字出版被认为是产品层面的融合创新,而出版融合则更多是顶层设计和发展理念更新指导下的更髙层次的融合,具体体现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在业务流程上,出现了“中央厨房式”内容采编发思路。在产品传播、受众覆盖上,出现了全媒体出版:在经营理念、盈利模式上,出现了出版与动漫、出版与实体商品营销相结合的“出版+”思维。这种跨载体,甚至跨行业的融合是在产品层面的载体内融合之上升华而来,是更高层次的出版融合。

二、出版融合对编辑的要求以及编辑应具备的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出版行业处于新的发展历史方位。图书编辑身处出版行业,要推动出版向前发展,必须标定自己的坐标,对发展阶段、形势作出准确判断,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的编辑能力建设。出版融合需要编辑对技术,尤其是与核心业务密切关联的技术有熟练的掌握。当前,融合发展是出版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从数字出版初现到其成熟,再到出版融合,技术始终伴随着发展的每个阶段。不同于传统出版受到技术影响较多存在于排版、印制环节,融合出版中技术与出版的结合更加紧密——尤其是对出版的核心环节——编辑工作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加强技术储备成为编辑在新时代做好出版工作的重要要求。首先,编辑要能熟练使用专业软件、管理软件及专门型硬件。编辑策划选题,需要熟练使用搜索引擎从网上获得信息;在电脑上组稿时,需要对文档进行统一的格式处理;随着业务流程在线管理的普及,编辑需要熟练使用ERP等管理软件。其次,编辑需要对与出版有关的技术有一定的敏感性。出版发展的实践证明,每次重大的行业变革到来,都是因为技术层面有了重大突破。融合出版阶段,技术更新迭代更加频繁,保持对技术的敏感有助于编辑对新的业务模式、营销热点的把握。出版融合需要编辑对内容表现的方式、形式有准确的把握。出版融合的雏形是数字出版,可以说,数字出版中存在产品层面、载体上的融合。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网络阅读类门户网站、阅读APP等形式多种多样,出版物内容呈现的方式、获取平台、终端不一而足,这就要求编辑能够做到准确把握选题,根据其所属内容范围、读者人群、市场定位,采用合适的渠道和呈现元素。编辑已经不能单纯把策划焦点放在内容的意义、定位和创作上,而必须在考虑内容的同时策划如何能够以最合理的媒体来呈现这些内容。学术理论著作严肃沉稳,以文字为主,适合简单、舒朗的风格,在配备电子墨水屏的电子阅读器上进行发售效果较好;儿童读物一般是四色排版设计,文字和图片占有相当的比例,可制作适宜平板电脑显示的版本,其中还可加入音视频内容、3D特效显示,风格活泼轻快,能够迎合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出版发展到更高层次,融合发展同时发生于出版业内部及与其他行业之间,这就要求编辑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深植融合发展的理念,持续提高融合创新的探索能力;二是立足行业内容又跳出内容,有更开阔的视野。编辑在源头就着眼内容到达受众端的群体和方式,制作时针对内容数字化展现、分发平台特性做出调整,达到一稿多用、一文多发的效果。出版融合的业务流程再造目前己经有了报网融合、社网融合,遇到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时,报社运用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工作机制,通过运行新流程、探索新机制,引入新技术、制作新产品,逐步推进内容生产流程的融合。流程上的融合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使现场的信息采集与后台的编辑处理衔接更加紧密。一本书从选题策划开始,就可以尝试融合。如一本以自行车骑行为主题的图书,读者群定位为广大骑友,组稿时就引入“众筹”的理念,通过微信群的方式组织讨论,论证图书的结构;在图书编辑处理时,又可与自行车厂商等商家展开合作,以广告植入、二维码甚至AR等方式将图书与所载商品购买渠道打通。跨界融合方面,目前己经形成了“出版+’’的模式,有传统出版机构主导及互利网和其他行业机构主导两种。传统媒体在内容的生产上具有优势,但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也给内容的生产、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使得内容不仅是一个产品,更多的是一种服务。传统出版机构掌握了出版资源,对己出版图书数字化后进行二次开发,并根据不同的出口和平台进行多次利用,就是一种典型的做法。出版社建立网站作为自己与新媒体世界的接口,在互联网上呈现自己的形象和出版特色,并在后台按照实现功能不同建立不同的数据库:以内容为主题、将出版物碎片化后建立的条目式内容数据库提供了跨越单本图书的大型知识库;按照检索条件不同,如年份、作者、知识层次维度提供的书目检索;等等。将自己的图书、音像资源结合,创建网上在线培训课程,并通过对知识的包装以公开课、慕课、付费知识教程的形式推出。一些企业在自身文化形象、风格标识和产品特色优势的宣传上,也会看重出版物的深度和影响的长期性。如企业推出自己的卡通形象,围绕其创作故事,并以视频、图书等方式推向受众,做到了高层次的营销,不仅让消费者对自己的产品加深了印象,也能吸引一些潜在客户,提高营销效果的转化率。所以,跨界融合的探索,编辑应具备在出版流程横纵两个维度上延伸探索的能力。

三、编辑在出版融合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编辑是出版融合中使用技术的内容生产者、加工者。新兴出版出现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和信息内容相互结合与发展的过程,只有技术与内容相互配合好,出版融合才会有高水平的发展。在数字出版轮廓初现时,技术对行业的支撑作用凸显,在推动出版发展时的贡献度曾被认为超过了内容。数字出版成熟阶段,技术与内容关系更加紧密,表现在实践上是传统出版机构和互联网企业既与彼此展开合作,同时也出现了话语权的争夺"一是内容为王还是技术为王,抑或渠道为王、平台为王,一系列观点相继被提出。各方面争夺话语权背后都有着自己的逻辑,引起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市场主导地位的争夺。无论数字出版还是融合出版,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都与“触网”有关,甚至完全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开展业务。互联网企业相对出版社经济实力更强,技术储备更充足,是出版机构想要发展绕不开的。因此,出版机构、出版人,尤其是编辑应该注意把握“技术”与“内容”的关系。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151。广大编辑必须意识到,出版业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内容才是出版物的核心元素,技术推动出版发展的事实表明了其重要性,更表明了技术始终是服务内容的。在这一大前提下,编辑必然是善于使用技术的内容生产者、加工者。编辑是内容生产、加工的元素整合者、定位者。数字出版出现后,电子图书无论是阅读体验、制作成本,还是传播效率,较纸质图书都占据绝对优势,其发展甚至被学界业界认为有可能全面取代传统出版。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但是,以电子图书为代表的数字出版物的优势却是客观存在的。在打破内容元素种类限制后,它的表现形式变得多种多样,一些形式大于内容的题材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3D甚至虚拟现实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合屏幕触控技术,数字内容消费者还可以完成人机交互,图书既是图书又不是图书,其概念在内涵不断丰富的同时也有更广阔更深远的外延。此外,出版物变换形式从前只有纸张、印制方式上的变化,这种情况也被改变,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渠道和平台,万变不离其宗的出版物从此可以千变万化。这为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和受众群体定位提供了更多选择,编辑有针对性地定向推送产品不仅没有造成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两个市场之间的互相倾车L,反而能让自己的书更精准地到达预期读者的手中。编辑是内容生产流程的规划者、连接市场的探索者。按照站位高度的不同和数字出版发展阶段的不同,达到更高层次的出版融合需要出版人,尤其是编辑能够清楚梳理内容进入融合出版的脉络和走向。无论是己经存在的报网融合、社网融合,还是中央厨房式采编发流程,现有的技术在支撑出版的融合时己经表现出性能过剩,继续取得重大的创新成果更在于出版融合的理念创新。融合发展是一场全方位的革新,不同于以往的排版设计和文稿编撰,也不是局限于原有框架内的细微调整,如果没有一定高度上的全局视野,是无法把握好融合发展创新的。编辑无论在出版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无论在出版业务的哪一个领域,都处于核心的环节。因此,广大编辑要抓住内容这个核心,以更深远的眼光、更开阔的视野去研究出版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做到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发展实践。围绕出版产业两个效益的实现,编辑应该立足出版找到与其他行业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通路,以富有文化属性的方式为其他行业与市场、与消费者架起沟通的桥梁,同时通过与之相关行业的渠道达到出版更广的受众覆盖面。编辑还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出版资源,在供给侧选择新的通路对接读者,以让读者耳目一新的呈现方式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完成市场新动能的培育和壮大。观念引领行动,认识推动实践。编辑的进步应该始终与出版的发展保持同步。我们这个行业围绕内容和技术,一直在进行有益探索。当前,这个高层次的融合缘起在发展理念上的更新,核心在于建立好“内容+技术”这个核心构架,发力在技术驱动实践。必须坚持发展理念的持续更新,通过顶层设计,更好实现出版融合的发展,最大化发挥技术的作用,推动高原向高峰的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