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生科技论文

时间:2022-04-12 09:05:27

摘要: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作为科学教育检验标准,同时又是挖掘科技创新潜力、培养科技兴趣的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资源不均衡、家长不重视甚至由他人代为完成等问题。项目小组通过研究提出提高科学课地位、课标与时俱进、开展选修课及发展课外培训市场等建议。

关键词: 小学生 科技 科技论文

小学生科技论文

小学生科技论文:小学生科技信息教学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口算;法则;兴趣;习惯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习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训练。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口算是基础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通过紧张而有序的训练,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一些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我则让他们在课后多多通过口算训练本来练习,或鼓励他们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如,让他们随父母上街采购物品时,帮助父母口算钱数,这样不但能培养他们口算的能力,并能激发、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相信,只要能持之以恒,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就一定会提高。

法则是重点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认知算理,以“理”悟“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而是需要付出艰辛劳动的。在课堂中,教师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重视凭借例题讲清算理,使学生们不光知其“法”,还能懂得依“法”解题运算。(1)教具演示,说明算理。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性质,教师左手拿着3支红铅笔,右手拿着4支蓝铅笔,要求学生列出加法算式:3+4=7;然后,教师把两手中的铅笔调换,再让学生观察列出加法算式:4+3=7。最后,学生从教师的演示比较中,认识到了“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算理。(2)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如,在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对于“9+2=?”多数学生能很快地说出和是11。但是,教“9+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更重要的是揭示计算规律,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按算式摆小棒,一边摆9根,一边摆2根,用小棒摆出结果,学生一看就知道是11根;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把操作的思维过程在算式上展示出来。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掌握“凑十法”,并由此过渡到学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渐进。(3)联系实际,讲清算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可选用这样的事例:每张学生课桌75元,每把学生椅子25元,买这样的10套学生桌椅一共要付多少元?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75×10+25×10和(75+25)×10,从而通过同一道题的两种不同解法,让学生明白了75×10+25×10=(75+25)×10。当学生从实际事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后,还可以要求学生自编应用题,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其次,要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而讲究训练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如,可进行接力比赛,即教师发给每列学生一张口算卡片,上面印有6~7题(根据每组人数而定)。第一个学生做完一题后,迅速传给后一个学生,后一个学生做完后,再传给后一个学生,如此传下去,看哪一列最后一个同学先将口算卡传到老师手里,并且计算结果正确,就算哪列胜利。也可进行抢答练习,即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让两个同学口算,看谁先算出正确结果。还可以进行找朋友、送信、夺红旗等游戏。

习惯是保证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小学生对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在计算时常常会产生错误,这主要是缺乏认真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原因。因此,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审题习惯不仅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在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题目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小学生科技论文: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问题及对策

【摘要】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小学科学教育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北京市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作为科学教育检验标准,同时又是挖掘科技创新潜力、培养科技兴趣的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资源不均衡、家长不重视甚至由他人代为完成等问题。项目小组通过研究提出提高科学课地位、课标与时俱进、开展选修课及发展课外培训市场等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教育;科技创新作业;问题与对策

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生的培养方向将逐步减少死板的课本教学、大量繁重的纸质版家庭作业,增加科技创新方面的拓展活动,这样一来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二来提升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各校也开展了各种科技创新竞赛来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潜能。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既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课上的知识点的一种方法,更是对科学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对学生实际动手、实际操作的锻炼,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挖掘其科技创新潜力。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的开展情况,可以反映小学科学教育的成果,也可以反映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正因如此,在2016年北京大学生启明星项目申报中,作者申报了“北京市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小学生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通过国内外小学科学教育的研究,提出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及科技创新作业方面的一些提高和完善的措施。

一、研究综述

文献调研显示:一方面,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方面,涉及面虽然广泛,却很少关注科技创新作业这个具体环节上,更无具体的措施提出;另一方面,部分学者对于小学生科技创新虽有初步的研究,但关注点只停留在课堂层面,并没有着眼于科技创新作业课下的问题。目前国内有些研究学者从科技、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张仁开教授的《发达国家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2013年)发表了关于我国现在科技教育的瓶颈及问题的研究,就曾提出学校应多注重科技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使小学生对科技创新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应重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科学引导作用。杨业华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化问题与对策的研究》(2014年)提出了在基础教育领域,小学科学教育基本上没有一席之地,短线教育不受重视,建议政府应该以行政力量积极推动科技课程的实施。陆静的《项目推进教研引领自主创新》(2014年)提出建议,应积极开展生活中的创新教育从创意教学、创意课堂、创意生活这三个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学科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进而实现面向“每一个”的创新素养培养的教育。文献调研发现,国外学者对北京市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的研究几乎没有,能查阅到的主要是对一般学习科技教育工作研究较多。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没有对北京市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问题开展过相关研究,这给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空间,使本研究意义非凡。

二、北京市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现状

“科教兴国”是部级战略政策,在近些年的实际实施过程中科教的年龄段不断提前,如今更是已经渗透到小学阶段,科技创新要从娃娃抓起,那么,作为科学教育检验标准,同时又是挖掘科技创新潜力、培养科技兴趣的重要工具——科技创新作业在北京的小学生中开展地如何呢?1.调研情况简介调研小组有代表性地选择性地走访分布在北京朝阳、海淀、西城、石景山等城区中的6所普通小学和6所名校,针对学生、家长不同的人群分别以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收回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80份。另外在老师的协助下,选择了几位小学科学老师,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当面访谈。2.名校比普通小学开展得好我们将问卷结果详细的做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首先,通过对148份普通学校和132份名校调查问卷进行比较,发现:名校中学校已开设科技创新课的有81%;将要开设占9%;开设过,现在已经不开设了达10%。名校认为有必要有科技创新作业达87%;没必要,只关注学业即可占9%;无所谓占4%。而普通学校中学校已开设科技创新课的有54%;将要开设占19%;开设过,现在已经不开设了达27%。普通小学认为有必要有科技创新作业占81%;没必要,只关注学业即可占11%;无所谓达8%。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名校比普通小学更加重视科技课的开设及科技创新作业的布置。从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的内容来看名校与普通小学区别不大,基本都是网络课堂作业、亲自动手小制作、科学小发明、参观科技馆、了解科技知识、科技小论文等。从作业完成过程来看,名校的学生表现出更愿意向父母、老师主动寻求帮助完成科技创新作业,而普通小学竟然有5%的同学给出不解决的选项。从科技创新作业效果来看,名校的问卷统计出通过科技创新作业孩子更感兴趣了达87%;依然无兴趣占13%。而普通小学通过科技创新作业孩子更感兴趣了只占68%;依然无兴趣达32%。还有从有无设置科技特长生、参加科技竞赛及科学老师配置等方面调查数据来看,名校都要好于普通小学。3.高年级比低年级对科技创新作业更重视研究小组将小学生分成两个阶段,4~6年级为高年级,1~3年级为低年级,通过将高年级和低年级的调查问卷分别统计发现: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加重视科技课的开设及科技创新作业的布置,高年级同学会参加一些科技竞赛,独立地思考科学方面的知识并主动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动手制作科技作业,从而对科学知识感兴趣的也大多分布在高年级同学之中。4.家长对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重视度、认可度不高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家长填写问卷过程中,调研小组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科技课作业关注度太低,问卷上很多关于孩子科技科作业的相关问题都不清楚,比如孩子遇到科技作业问题如何解决的、每天需要多长时间完成科技课作业、科技科作业以什么方式留的等等。很多家长在填写数字时还与调研小组商量着,对很多问题都没有关注过。有部分家长在接受调查时很不耐烦,置疑科技创新服务业的用处,认为现在教育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创新是少数人的事,小学教育作为普遍教育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总的来说,北京市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然而,调查结合访谈,发现北京市小学生的科技创新作业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上述的在普通小学与名校中发展不均衡、家长不重视等之外,还存在:科技创新作业的布置一味死板的依照教材大纲,而大纲存在滞后及脱离实际等情况,并没有从启蒙学生科技思维的角度灵活出发,没有结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学生难以形成科技创新意识。部分科技创新作业的题目已经超出学生自身能力范围,很多科技创新作业转为“由家长替代其完成”,甚至出现找“”现象,并没有起到锻炼学生、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作用。

三、原因分析

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通过访谈与调查分析,名校与普通小学的不均衡主要原因是因为名校受到国家和教委的关注更多一些,课程设置更加先进,师资力量更加雄厚,学生家长素质相对较高,各方面的资源配置都要优于普通小学。从而在科学教育及科技创新服务业的开展方面,名校比普通小学更优秀。在师资力量安排上,无论是名校还是普通小学普遍地将师资力量大多集中在高年级,认为高年级同学更能理解这门课程,能够充分地为今后的物化生课程打下夯实的基础。其实低年级的科学启蒙需要更高的技巧和耐心。2.教育导向的误导家长对孩子科技作业不清楚表面上的原因是家长要上班很忙,没时间管孩子的作业,可实则何尝不透露着一种认识上的本质,即在很多家长的潜意识里没有真正重视科技创新作业的重要性。他们更看重学生的主课成绩,把科学教育作为副课,认为小升初、初升高等升学考试都不考,学不学无所谓。还有部分学校因为国家为小学生减负、国家没有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课标、学校领导不重视该课程、学生家长反对该课程、学生不理解该课程而不再开设科技课程。3.宣传与实施不到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写到“小学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责任。”而小学作为教育的起点,政府与相关部门表面看似下了很大的力气来做普及宣传活动,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不仅仅需要家校双方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及教育部门的规划、宣传、实施与监督。规划,我们可以看到《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但标准滞后于科学的发展;至于宣传、实施与监督,力量可想而知教育部门仅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到与升学有关的教育中,故虽有规划,但宣传与实施均不到位。4.作业与学生能力脱节部分学校的科技创新作业题目偏难、偏抽象,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小学生知识范围,要完成这些作业,对学生要求较高,查阅资料并理解它,很多不是小学生能够实现的。除上述原因外,还存在一些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学校开展科技创新课以及留科技创新作业完全不理解;以及部分偏远地区网络信息技术配置低,查阅资料不方便等原因导致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的完成存在诸多问题。

四、北京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方面提高和完善的建议

1.教育资源的均衡任重而道远,教育部门仍需改革创新。近两年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针对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出了很多政策,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教育资源的均衡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尤其是不同区域,经济和人民收入等本身就不均衡,教育也难以独善其身。均衡只能是相对而言,绝对均衡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在师资配置上,有议案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如同名医可以在不同医院坐诊。但实际实施,必然会带来其他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奖励的不同、校园文化的不同、家校距离的变化等,建议可将此方案小范围内先试行一段时间,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后再推广实施。2.提高小学科学课的地位。科教兴国是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素养的培养都依赖科学课,那么就要从课程地位上明确科学课的重要性,改变主课、副课的规定或约定俗成,将科学课提到主课平等地位。3.由教育部门及时修订完善小学科学课标准,做到与时俱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教育教学标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小学科学课的标准不仅要对教育教学方法、内容等给予标准化,对其作业也应该标准化,而且小学科技创新作业应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接近,避免高大上,避免过于抽象等。不同年级应制定不同的科技创新作业标准,对于低年级同学更多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留一些让她们自己观察方面的作业,多让他们提出“为什么”,如:写观察日记作业;对于高年级同学可以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探索“为什么”,通过老师的帮助能够理解科学并举一反三,从而激发创新创造意识,培养科学思维。4.建议教育部门定期抽查各区县学校科学课授课情况及科技创新作业情况,并开设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各区县学校之间进行评比,这样能得到各方的重视,从而促进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5.开展科技创新选修课,促进科技创新教育的课外培训市场的发展。课程教育毕竟是大众化普及化教育,需要照顾大多数,很难有针对性进行个性化培养。对特别感兴趣或有发展潜质的同学,如何深化教育,进行个性化教育,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各校除科学课程外,开展科学课或科技创新的选修课,那些有深入学习的同学可在选修课里进一步学习。此外,课外培训市场也提供机器人、单片机、航模等多种科学科技创新类培训,也是对校内教育的有力补充。现如今,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创新也正加速前进着,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毫不例外。科学课是小学生必备的生活技能,可以让孩子从小就认识自然、熟知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构造及原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科技创新作业也尤为重要。尽管现在的科学教育仍存在诸多缺陷,但通过访谈了解到有不少年轻科学老师加入到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中来为此献策献计,而且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回归,不再紧盯着升学了。石景山教育学院儿童心理专家顾克的孩子就参加了校外的机器人等培训班的学习,她说送孩子去培训,并没有想着中考走特长生或今后在科学技术上有多大发展啥的,只是因为孩子喜欢,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习惯,这个对孩子今后的一生都会受益。像顾克这样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家长知识结构、自身素质都有了更大的提升。因此科技创新教育的前景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相信今后的中国教育一定更加开放,逐渐走向网络化、科技化、标准化,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才,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作者:周阳 纪旭 周源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小学生科技论文: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探索

摘要:

随着科技知识,国家经济信息化的日趋发达,必须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当前国家的发展形势。构建农村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创新教育,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把握好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全面带动小学生整体素质,从而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

关键词:

农村小学;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探索

在知识体系、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是否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要想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就要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来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同发展。青少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历史重任。现如今,国际竞争压力较大,这个时代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机遇。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勇于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结合社会环境实际,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农村小学的学生要搞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激发兴趣,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趣”被激发的程度。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新奇之处,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看科技录像,去亲子制作图片并进行展览;组织学生去参观各种有关科技的课外活动;听科普知识讲座和广播讲述科学家的发明故事;读科普文章和生活小妙招、小窍门。讲最喜欢的科学家的故事和对科技活动看后的感受。这些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效引导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科学的主人。总之,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巧妙、有效的引导。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要加强额外的辅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发明创造的激情。要利用好各种科技活动。学校每学期搞一到两次科普宣传和竞赛活动。辅导教师要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设想,不轻率下断语,要和学生一道认真探讨,充分论证设想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对于实在难以成功的也想方设法向学生解释说明。遇到困难时辅导教师要善于用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业绩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二、感受乐趣,让学生乐于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选题,最好是从学生身边感兴趣事物或现象着手,这样的选题符合少年儿童认知需要,容易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易于活动的开展。可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简单、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感受乐趣。在生活中,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规律、兴趣爱好;观察每种植物,运用写作文的形式,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亲自动手拼装一种玩具或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可以将自己的创新作品参加一些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些简单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制作的乐趣,使学生爱上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激发创造潜能。

三、创意活动,展现科技创新特色

如何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小发明特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新的事物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实现创造目标。

(一)开展创意发明特色活动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学生创造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一是临摹仿效,学习阅读科技作品的创意。把过去的东西用自己的头脑再造出来,把前人的东西加以创新,创作出新的作品。二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但不是空想,让学生把自己的幻想和现实结合。如读了一篇童话和绘本故事,可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和绘制绘本。三是引导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发明一种构想的作品。在创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一种方法然后联想到另一种改进方法,能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在发明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创造性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对作品进行晒展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去开展实践活动,多多进行展示交流,并针对某一主题开展一定范围内的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彼此交流的平台,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实践的成功体验。如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活动、听专家做“实践活动知识讲座”或科普知识讲座活动、实地考察或参观调查活动、小论文交流活动、科技发明作品征集比赛活动、展示学生科技发明成果活动、为学生的小发明申请专利等活动。每学期排出了活动安排表,由相关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定期进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实践、多层面的交流以及不同作品的展示,产生了科技创新的成功感,激发了创造潜能。总之,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强盛壮大的根本动力,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基因。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激发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科技型人才。

作者:何怀玉 单位:甘肃省民乐县丰乐乡何庄小学

小学生科技论文:农村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率先垂范的重要性

教书育人,教是根、育是本。教师对学生要做到润物无声,于无声处传递正能量。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老师,教师能否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谓育生德先育师德,教师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学生自然会去效仿。在师德层面的导向作用,同样适用于师智层面、师能层面、师梦层面。就师智层面来说,学高为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或是在教学中、或是在课堂外,也能向学生展示创造性思维,很难想象一位思想僵化的教师能指导学生闪烁出创新火花。就师能层面来说,技高为师。要培育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得具有科技创新能力,这并不是说教师一定要有优秀的科技创新作品,但至少需要有指导、提升学生科技发明的能力,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在教育和科学研究中不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正如有学者所言,教师未必一定要让学生看到成熟,但一定要让学生看到成长。就师梦层面来说,梦想具有不可思议的感染力。教师有科学梦,并执着地追寻梦想,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树立科学梦。有梦想的教师一定有自己的奋斗方向,一定能用自己的梦想激发学生的梦想,以师生的梦想成就美丽的中国梦。

二、如何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一)满足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科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科学兴趣,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科学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中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设计新奇有趣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学生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教学中,我校李海燕老师发现许多学生对白光的组成很难理解。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白光的组成,李老师研制出了复色光简易演示器。利用复色光简易演示器,能有效地将复色光还原为白光,有效地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该作品后代表我校参加合肥市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并荣获三等奖。

(二)组织趣味游戏,寓教于乐

爱游戏是中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在贯彻愉快教学中,把游戏引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开展饶有趣味的游戏,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科学知识。在科学教学中,我校徐玲老师发现许多学生对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短关系不理解,这诱发她制作了一种杠杆原理演示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利用杠杆原理演示器移动支点来撬动重物。学生争相参与,在撬重物的游戏中,直观认识到,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撬重物比较省力,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撬重物比较费力,用动力臂与阻力臂相等的杠杆撬重物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原理演示器后代表我校参加合肥市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并荣获二等奖。

(三)深入探索实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可以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发明创造出发。教师鼓励学生动手创造,利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创新大赛等平台,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这不仅有助于充分展示学生发明创造科技成果,提高学生爱科学、爱发明的热情,还是科技辅导老师获得社会认可,展示教学成果的良机,有益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和老师投身科技创新。教师以每年一届的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及“崇尚科学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暨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作为平台,鼓励并指导学生踊跃参与。2014年,笔者指导赵纪晨、汪苏阳两位同学发明的“汽车安全带强制佩戴装置”,荣获第二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随后该作品荣获第八届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暨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二等奖,并荣登《少儿科技》杂志。2015年,笔者指导管明欣同学发明的“新型多功能拐杖”与李梦妍同学发明的“安全行车三保险”均荣获第三十届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在学校掀起了一股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吸引更多师生加入科技发明创新的队伍,追寻自己的科技梦。

三、结语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的率先垂范,对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非常有帮助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满足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在教学中组织趣味游戏,寓教于乐,同时深入探索实践,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这不仅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更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作者:杜娟 李海燕 杜方平 单位:安徽省长丰县下塘镇中心学校

小学生科技论文:科技活动中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疆科学技术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00)

摘要:创新意识是创造活动的开端,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科技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科技活动课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智能,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在科技活动中,必须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就针对科技活动中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科技活动;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1创新愈识培养的特点

1.1求新

就是“荀日新、日日新、再日新”。求新是创新意识的首要特点,科技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新颖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涌现,求新也是对创新意识的评价标准。

1.2求变

创新就要变,变质、变量、变数、变位、变场所、变方向、变方法、变生死、变温度、变形态、变速度、变功能、变软硬、变厚薄、变工艺,无穷无尽,更广宽地开展想象。“变”是学生创新意识活动中最容易体现出来的思维,“变”可以丰富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这也是科技活动中常用的手段。“变”要遵循合理原则。

1.3求巧

在解题方法上有意识地求巧,巧妙是创造发明永恒的主题。“巧”是创新意识水平的反映,同时往往又是个性素质的反应,科技活动有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个性科学素养。

1.4求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奇不有,永不停止地探求世界的奥妙”,创造的火花就会不断出现。吸引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展,兴趣性是首要动力,科技活动在此方面有专长。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感、问题意识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

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按照布卢姆目标分类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提问,低层次的提问包括知识提问、理解提问、运用提问,高层次的提问包括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低层次的提问有利于知识的巩固,高层次的提问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适时评价,使学生善问。教师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意识与问题分析意识。教会学生多角度分析、判断、运用集体和小组的讨论,寻求多方面的考虑,培养学生求知欲和败不馁的勇气与毅力。

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解题的意识。肯定学生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从创新设计和解题中再寻找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评价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要提倡从身边做起,提倡学生科学评价自己和别人,教给学生从独创性、科学性、实用性等角度评价,激励学生发扬成绩,改正缺点,及时评价与调整自己的意识活动进程。 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教师扎实地进行教学,丰富学生间接知识经验;开展广泛的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直接知识经验。

3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的有小方法

3.1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新鲜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如用淀粉水在白纸上写字后看不出来,而用碘酒擦后便显现出来了,是什么原因产生了如此奇妙的变化?土豆块扔到水中会沉,而往水中加盐一定量时会惊奇地发现土豆浮了上来,是怎么回事呢?等等。老师可以多收集一些这样的小科技知识、故事激发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参加实践,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兴趣,又让他们参加了劳动实践,可谓一举两得,同时也使学生的惰性意识在活动中有所减弱。

3.2创新意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

教育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结合,简称“STS”教育,目前这套教育理论正由国外传入国内,并在一些城市学校中推广。即:尊重学生意愿,重视个性发展,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与社会紧密结合,课堂培养的是社会所需要的强调价值取向;重视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重视学生科学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创新意识、参与意识,提高实践活动能力。

3.3创设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自从实行“减负”以来,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因此应更好地开展各项科技、劳动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及科技意识。在活动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激励学生自行创造与发明,通过学习和交流,使学生感觉到科学的严谨和伟大,使每位学生都能认识到:科学只要坚持不懈,认真诚实,一丝不苟,就一定会在科技创造中有所提高和进步,并最终取得成功。

3.4l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不能完全依赖于学生在惰性心理支配下的“投机取巧”,我们应设置一定的体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组织一定数量的“科技兴趣小组”,定期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比赛”,开展“小发明、小创作知识讲座”、“交流会”等等。通过活动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科技实践,同时各项活动都以学生自己组织为主,让他们各抒己见,各自谈自身的爱好特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科技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所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学生惰性心理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并不只局限于在科技活动中才能进行。但这项系统工程的实施却是一个迫在眉急的事情,因为它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成败和国力的昌盛。

小学生科技论文:农村小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探索

摘要:随着科技知识,国家经济信息化的日趋发达,必须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当前国家的发展形势。构建农村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创新教育,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把握好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全面带动小学生整体素质,从而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

关键词:农村小学 科技创新 实践活动 探索

在知识体系、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是否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要想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就要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来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同发展。青少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历史重任。现如今,国际竞争压力较大,这个时代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机遇。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勇于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结合社会环境实际,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农村小学的学生要搞好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激发兴趣,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趣”被激发的程度。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新奇之处,可大大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看科技录像,去亲子制作图片并进行展览;组织学生去参观各种有关科技的课外活动;听科普知识讲座和广播讲述科学家的发明故事;读科普文章和生活小妙招、小窍门。讲最喜欢的科学家的故事和对科技活动看后的感受。这些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效引导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科学的主人。总之,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巧妙、有效的引导。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要加强额外的辅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发明创造的激情。要利用好各种科技活动。学校每学期搞一到两次科普宣传和竞赛活动。辅导教师要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设想,不轻率下断语,要和学生一道认真探讨,充分论证设想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对于实在难以成功的也想方设法向学生解释说明。遇到困难时辅导教师要善于用古今中外科学家的业绩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二、感受乐趣,让学生乐于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选题,最好是从学生身边感兴趣事物或现象着手,这样的选题符合少年儿童认知需要,容易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易于活动的开展。可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简单、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感受乐趣。在生活中,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小动物的生活规律、兴趣爱好;观察每种植物,运用写作文的形式,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亲自动手拼装一种玩具或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可以将自己的创新作品参加一些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些简单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制作的乐趣,使学生爱上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激发创造潜能。

三、创意活动,展现科技创新特色

如何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小发明特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新的事物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实现创造目标。

(一)开展创意发明特色活动

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学生创造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一是临摹仿效,学习阅读科技作品的创意。把过去的东西用自己的头脑再造出来,把前人的东西加以创新,创作出新的作品。二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但不是空想,让学生把自己的幻想和现实结合。如读了一篇童话和绘本故事,可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和绘制绘本。三是引导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发明一种构想的作品。在创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一种方法然后联想到另一种改进方法,能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在发明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创造性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对作品进行晒展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去开展实践活动,多多进行展示交流,并针对某一主题开展一定范围内的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彼此交流的平台,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实践的成功体验。如开展科技创新知识竞赛活动、听专家做“实践活动知识讲座”或科普知识讲座活动、实地考察或参观调查活动、小论文交流活动、科技发明作品征集比赛活动、展示学生科技发明成果活动、为学生的小发明申请专利等活动。每学期排出了活动安排表,由相关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定期进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实践、多层面的交流以及不同作品的展示,产生了科技创新的成功感,激发了创造潜能。

总之,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强盛壮大的根本动力,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基因。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激发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科技型人才。

小学生科技论文:刍议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志曾经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文明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如此重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有责任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任务。如何实现这一艰巨的任务,我认为应该实现“三四三”策略。即,提倡“三重视”培养原则(重视科研意识的培养、重视科研兴趣的培养、重视个性的培养);坚持“四突出”活动原则(突出玩中学、突出想中学、突出做中学、突出用中学);体现“三阶段”实施原则(激发兴趣、体验乐趣、创造情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下面就“三阶段”的具体实施谈谈我们的做法。

第一阶段:激发兴趣,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为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科技创新上,我首先把重点工作放在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上,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新奇。通过“看――听――读――讲”四个环节来激发学生兴趣。

看:一看科技制作图片;二看各种的科技活动。

听:一听科普知识讲座;二听广播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读:一读一篇科普文章;二读一则生活小妙招。

讲:一讲最喜欢的科学家的故事;二讲对活动看、听、读的感受。

“看、听、读、讲”的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效引导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科学的主人。

第二阶段:体验乐趣,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学生对科技创新有了兴趣,但往往存在畏难情绪。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主要实行贴近生活、简单入手的原则。开展了“六个一”活动。一是观察一种小动物生活习性或观察一种花的生长过程;二是写一篇观察作文;三是拼装一种玩具(汽车模型、机器人模型、建筑模型、航海模型、航天模型等);四是制作一张科技手抄报;五是美术、科学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六是参加一项(观察作文、拼装模型、制作手抄报等)竞赛。在看似简单的活动中,学生感受到观察、制作的趣味,更感受到在创作过程中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成功感,激发创造潜能。

第三阶段:创造情趣,展现科技创新梦想

小发明活动作为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有必要开展小发明活动。因此,我们提倡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在科学技术范畴里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实现创造目标。

1. 开展火花创意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对学生创造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通过两个步骤来完成的。一是临摹仿效,学习阅读科技作品的创意。创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决不是无意识地抄袭,而是把眼前和过去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头脑再造出来,然后再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走出自己的新路。二是培养正确幻想。幻想不是空想,教育学生必须把幻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三是引导让学生自己选择发明课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独立思考和研究,让学生进一步发现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新关系,从而提出新颖的观点。

2. 发明一种设想的作品。在火花创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实际行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从一种事物的改进方法又可联想到其它事物的改进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在发明过程中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型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 开展晒创意展作品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与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成功体验的舞台。学生把作品创意及作品通过交流与展示产生成功感,激发创造潜能。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我们小学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小学生科技论文: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现状调查与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发现小学生科技活动受到社会观念、学校机制、社会活动场所等方面的限制,发展水平不高。因此,从这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

小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阵地,是国家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技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的研究旨在增强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会学习、会合作、会交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社会合格公民。

一、基本概述

(一)基本概念

1.科技活动。

小学生科技活动是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一部分,青少年科技活动这个概念最早由中国科协在197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后正式提出,特指学校课堂教学之外的活动,由教师或相关人员指导(或辅导)青少年开展的与科学技术的传播学习、研究探索和实践创造等相关的活动。

本文研究的小学生科技活动的概念采用中国科协的定义,即: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的科技实践。它包括校内课外科技活动,也包括校外科技活动,但不包括课堂教学中的科技活动。

2.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

本文中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是指2014年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18所小学(含2所民族小学)的小学生。

(二)研究对象

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的小学生。选取5所小学为样本。选取每所学校的每个年级各一个班,对5所学校的样本班级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进行调查和访谈,收回有效问卷1706份。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论文、期刊、网络资料查阅关于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概念、特点、意义、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对此进行分析与研究、归纳与梳理,总结经验与不足。

2.调查法。

编制问卷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样本学校的小学生、教师和家长分别进行调查,了解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情况。

3.访谈法。

列出访谈提纲,运用访谈法与一些小学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城市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数理统计法。

问卷的数据输入Excel电子表格和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二、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现状

通过对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五所学校的小学生、教师、家长进行调查,对小学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全面了解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的科技活动。

(一)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校内科技活动现状

1.临河城区小学生、教师对校内科技活动的态度。

(1)临河城区小学生对科技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对比情况。

临河城区小学生经常参加各项活动的百分比分别是:文娱体育活动51.58%,文艺活动32.76%,学科活动7.76%,科技活动5.66%,社会活动2.63%。

临河城区小学生喜欢参加的各项活动的百分比分别是:文娱体育活动54.66%,文艺活动28.13%,科技活动9.48%,学科活动7.73%,社会活动0%。

小学生希望开展的活动百分比分别是:文娱体育活动40.04%、文艺活动28.08%、科技活动15.4%和社会活动11.41%,学科活动5.07%。

五种课外活动中,科技活动是小学生最不经常参加、最不喜欢、最不太希望学校多开展的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是小学生经常参与、最喜欢、最希望学校开展的活动。较之学科活动和社会活动,科技活动是小学生喜欢和希望开展的活动。

(2)临河城区小学教师对科技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对比情况。

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希望开展四种课外活动,其中希望开展社会活动48%,文艺活动24%,文娱体育活动18%,科技活动10%,希望开展科技活动比例最低。

2.临河城区小学生、教师希望开展校内科技活动情况。

调查发现:临河城区小学生开展的科技活动形式有手工制作、动植物科技活动、航模制作、七巧板比赛、科技作品展、各类科技比赛、科普剧等。小学生、教师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如下:

(1)临河城区小学生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

临河城区小学生希望开展的科技类活动频次由高到低的比例分别是:手工制作42.08%,小发明21.43%,参观科技馆11.78%,参加科技比赛11.58%,参加科技知识竞赛6.95%,小学生最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是手工制作。

(2)临河城区小学教师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

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希望开展的科技活动的比例分别是:手工制作37%,动植物科技活动37%,七巧板比赛11%,拼装活动11%,参观科技馆4%,小学教师最希望开展的活动也是手工制作。

3.临河城区小学生喜欢科技活动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喜欢科技活动的影响因素很多。小学生的性别、年级和学校均影响小学生科技活动的选择。也就是说小学生的男女性别、所在年级和不同的学校均与小学生科技活动有明显相关。

(1)从性别看小学生喜欢校内科技活动情况。

(二)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校外科技活动现状

1.临河城区小学生家长对校外科技活动的态度。

(1)临河城区小学生家长对科技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对比情况

下图中,家长建议小学生参与15种课外活动,最希望小学生参与的是课外阅读,其次是参加各类兴趣班,再次是参加体育活动,参加科技活动排名第5位。

(2)临河城区小学生家长对科技活动的态度。

调查发现,小学生家长认为科技活动非常重要的占31%,重要的占58%,一般的占10%,不重要的占1%,非常不重要的没有,89%的家长认为重要,也就是说大部分认为重要。

2.影响临河城区小学生家长选择校外科技活动因素。

在研究家长的学历、工作单位性质、月收入和家长认为科技活动的重要程度的关系中发现,家长的学历、工作单位性质、月收入与家长认为科技活动的重要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即家长的学历、工作单位性质、月收入不影响家长选择科技活动重要程度。

3.临河城区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活动场所情况。

调查得知,小学生课外活动场所主要有八个地方,小学生经常去的由高到低分别是:书店57.98%,同学朋友家38.03%,商场超市37.61%,户外绿地34.77%,亲戚家33.19%,电影院19.54%,网吧18.17%,其他场所7.88%。小学生去的课外活动场所频率最高的是书店。

三、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校、家庭对科技活动重视不够,对科技活动价值理解不准确

首先,我国历来有重文轻理的文化传统,认同“学而优则仕”,并不是“学而优则科学家”。其次,我国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功利思想占据人们头脑。长期以来,提高升学率是学校评优、校长提升、教师晋级、家长追求的唯一目标,因此,语文、数学、外语是学校的主课,是学校的主业,而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这些科目是副课,相关活动是学校锦上添花的特色项目。最后,在这些副课活动中,科学活动相比文艺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是小学生不爱参加的活动,因为文艺、文娱体育项目比起科学活动更容易出成绩,同时,我国一段时间内,在升学政策上,对有文艺和体育特长的学生有倾斜,使学校和学生对科技活动不重视。

(二)学校尚未形成科学的科技活动体制

1.学校开展的科技活动,缺乏系统性,种类较少。

开展科技活动应该是学校的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并达到一定的规模,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学校开展此项工作往往是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或是临时性的决定,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对此项工作开展长期、系统的研究。同时活动种类不丰富,学者陆晶晶和陈传锋认为小学生的科技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学科性科技活动、“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小实验和小制作)科技活动、科技竞赛性活动和科技性活动基地。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开展的主要是手工制作、动植物科技活动、航模制作、七巧板比赛、科技作品展、各类科技比赛、科普剧等活动,主要集中在“五小”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性活动,较少涉及学科性科技活动和科技性活动基地。主要原因是这些科技活动的开展一方面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经费购买科学实验仪器、设备,另一方面也需要有科技馆、少年宫和科技指导站等校外科技活动场所的支持。大部分学校很难单独实现。

2.高素质的科技活动辅导员队伍尚未形成。

从访谈情况发现,小学科技活动的辅导员,兼职教师多,专职教师少,流动性较大。另外高等院校未设置科学教育专业,辅导员一部分是从其他课程中转入的,具有理科专业背景,靠后天的教学过程积累经验;另一部分是由音、体、美教师兼任,还有一部分是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由年龄较大的教师或行政人员充当。现有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要求相去甚远。

3.开展科技活动校内资源不足。

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校使用的科学教育教材是国家统一的教材,但是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 ,不能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造性使用教材,也未能开发出与教材有关的科学教育资源包,包括科学教育的教师用书、学生用书、科技活动的记录手册、光盘等等。只是照本宣科“教教材”,大部分学校没有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和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科技活动的资源明显较少。

另外,开展科技活动所需实验室仪器、设备较缺乏,有的很陈旧,有的很简陋,远远不能满足开展科技活动的需要。购买科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费用较大,大部分学校不能承受。

(三)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缺少,校外科技活动场所更少

受限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所缺少,主要集中在书店、图书馆、同学朋友家、商场超市等。小学生校外科技活动场所更少,主要是巴彦淖尔市青少年科技馆。

四、巴彦淖尔市临河城区小学生科技活动对策建议

(一)学校、家庭应高度重视小学生科技活动,全面理解科技活动的价值

科技活动对提升公民的素质和素养特别是科学素质和素养,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我国教育的战略主题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强调,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的科学教育包括课堂内的课程教育和课程外的科技活动。课堂内的科学教育是小学生形成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外的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对小学生形成科学素质十分重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二)学校应逐步形成科学的科技活动体制

学校应对小学生科技活动系统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首先,科技活动的开展实行校长负责制,组建由校长、分管副校长、科技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活动负责机构。其次,建立健全科技活动内容、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制度。科技活动开展的优劣要与学校的评优、教师的晋级挂钩。最后,客观分析和利用学校优势资源,研究各学校、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开展适合的科技活动,形成各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促进个性化的科学教育。

加强高素质科技辅导员的培养与培训。在科技活动中,科技辅导员的科技素养、策划组织能力直接决定着活动的成败。学校可以采取引进和培养、培养和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组建科技辅导员队伍。鼓励教师通过提高学历层次和中短期的培训提高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整合优势资源,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小学生的科技活动,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合力,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支援,社会教育是依托。

(三)政府牵头,筹建未成年人课外活动场所

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新的未成年人综合性活动场所和提高现有校外场所的利用率。依据课题组的调研,临河城区的小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缺乏,难以满足小学生课外活动的需求,应由政府牵头,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新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可同时开展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同时要提高现有校外活动场所的利用率,例如,市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应不断开展适合未成年人的课外活动,提高场馆利用率。

小学生科技论文:浅谈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摘 要】科技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性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目的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它贯穿于学校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活之中。在我校近年的科技实践活动及本人指导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主要阵地,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有效平台。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技实践活动;科学素养;培养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 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

在科技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己拟定的方案去从事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相互合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和发展。科技活动对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有着重要影响。

一、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我们开展的《火车噪音污染调查科技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用分贝仪测试噪音,把小金鱼分组放在在60、80、100分贝下,观察小金鱼的表现的对比试验的研究;学生生通过网络、书籍、资料查找噪音与人体的危害与减少噪音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掌握的信息,发动学生发动同学、老师、家长共同提出合理的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减少环境噪音污染。查走访火车噪音对居民、学生的危害,增强人们的噪音污染意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的科学素养。

二、科技实践活动开展要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性,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基础,强调学生在亲身经历中积极探索、主动实践,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我们在《饮食与体质健康》科技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目前小学生饮食与健康的情况,分析小学生的饮食与健康的问题,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膳食,以促进更多的孩子能合理饮食,健康成长。通过这次饮食与体质健康活动,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要使孩我们得到足够营养,最好给与平衡的饮食,防止偏食。每样食物都不要吃得过多,因为几乎每一种事务中都包含着人体需要的某种营养。但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如果某一类食物吃得过多,别的一些食物量自然会相对减少,那么,就会导致其他营养素缺乏。提倡科学合理饮食。

三、科技实践活动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例如我们开展的《我们认识大蒜》科技实践活动,大蒜是我们熟悉的食物,从认识大蒜的角度,我们通过了种植大蒜、观察大蒜的生长情况、显微镜下观察大蒜的细胞结构、大蒜浸出液对物品的保鲜作用、上网查询科学食用大蒜、大蒜的营养成分、保健作用、大蒜的药用价值、大蒜怎样吃药用价值才高以及去除大蒜气味的方法。制作大蒜围绕“去除大蒜异味”、“科学食用大蒜”、“大蒜医疗保健”“大蒜日常小窍门”等方面的知识宣传科普手抄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四、 科技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对课外的知识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我们开展《2012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海龙囤调查实践活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古代军事城堡海龙囤采用“依山筑城”的建造设计,其不规则形状、独特的建筑构成、城墙及各个关卡与山地地形完美融合,体现了古人设计和建造的独具匠心,从而感受古代建筑群的美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观察、记录,通过史料了解当时的历史及灿烂的古建筑文化。通过对古军事城堡相关数据和史料的调查取证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扩大对海龙囤的宣传力度,当好家乡建设宣传员,增强小公民意识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关注有关省、市、区海龙囤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报纸、电台的有关报道。通过对古军事城堡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对海龙囤的旅游开发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调查活动,社区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使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努力开展好科技实践活动,并把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生科技论文:刍议如何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

【摘要】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下教育的热门话题之一。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兴趣来激发,更需要依靠兴趣来维系。在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巧用课堂资源,利用评价机制,能够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科技创新 兴趣

创新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而教育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石,创新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地位。随着知识经济迅速崛起,教育定位于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下教育的热门话题之一。大部分小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对科技创新应该比较感兴趣。但是,笔者从近几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现,小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数量正不断减少,参赛作品新意不足。对此,笔者忧心忡忡。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更是创新的力量源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

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强的心理特征。如果我们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利用好这点,就能点燃学生的科技创新热情,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制作“救命沙井盖”时,我拿起手中的塑料盒,提问:“如果人一旦掉进沙井,我们用什么办法能够让他人获取求救信号呢?”学生立刻七嘴八舌地议论。有的说打电话报警,有的说大声呼叫,有的说向上抛出身体携带的物品……我让学生互相评议哪个办法可行?一个学生提出在沙井盖安装自动报警器,这个办法得到很多学生的认可。我笑着说:“沙井里往往有水,这个报警器在水中能响起来吗?救援人员怎样才能准确知道位置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讨论气氛再次活跃起来。最后,有学生建议安装防水报警系统和GPS定位系统。第二天,很多学生都把自己的作品带回来。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问题的刺激和带动下,学生因兴趣而学,因兴趣而思维,进而会提出新的质疑,并用自己独创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创新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科技创新实践。

二、巧用课堂资源,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欲望

课堂生成资源的出现,往往带有突发性,难以预料。教师要善于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学生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生成信息。对价值不大的生成信息,要及时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对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要及时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点燃创新的欲望。如:指导学生制作洗润皂纸。当我讲解用喝剩的红酒浸泡皂纸可以起到滋润手部皮肤时,忽然有一个学生大声笑着说:“用红酒来浸泡皂纸是否太奢侈了?最后,一盒皂纸还比红酒贵呢?”其他同学听了,立刻哄堂大笑。这节课本来是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喝剩的红酒,可想到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好机会,我放弃原有的教学设计,立刻说:“有道理!应该用什么材料比较实惠呢?”学生们陷入了沉思。片刻,一学生站起来,兴奋地说:“平时,我看见妈妈喜欢用玫瑰、芦荟捣成汁水来敷面,把红酒改为玫瑰、芦荟也可以起到润肤作用啊!而且成本还不高呢。”我随即表扬了她的想法,学生们跃跃欲试。几天后,玫瑰皂纸、芦荟皂纸应运而生。在这个例子中,我努力创设一种师生平等、课堂民主的教学氛围,以意外资源为契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开发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创造性潜能。

三、利用评价机制,让学生体验科技创新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同样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被肯定被认可的需要。所以,对小学生的“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和斥责,要示以善意的微笑与鼓励。还应该要求同学之间也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些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较差,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条件和帮助,教给他们科学的方法,尽量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创新的美。例如:有学生把商店买回来的两层储物盒用作多功能粉笔盒。这想法合理,但是过于简单,缺乏创意。于是,我首先表扬他学会观察问题,联想问题,接着指出在拿放粉笔时比较费力,叫大家一起帮助他解决问题。最后,我统一意见,让他叫木工师傅按照两层储物盒的尺寸制作一个多功能粉笔盒,在粉笔盒顶面钻几个跟粉笔一样大小的孔,方便教师把粉笔插在上面,使用起来不费劲。这位学生非常乐意修改。在第29届广州市番禺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多功能粉笔盒获得了一等奖。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肯定,对于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培养起着决定的作用,学生的制作和研究成果,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他们的自信心大增,科技创新的兴趣才能产生。即使学生的作品做得不理想,教师应该肯定他们积极参与制作的态度,帮助他们改进作品,引导他们走向成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使他们都能体验科技创新的快乐。

总之,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兴趣更是科技“创新”、“创造”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兴趣来激发,更需要依靠兴趣来维系。作为一名科技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为祖国的腾飞奉献力量。

小学生科技论文:浅析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有责任担起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任务。本文从创设情境、传授方法、提高师资、搭建平台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求为学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校 小学生 科技创新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就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和科学技术的竞争。我国教育培养什么人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生力军。他们大多数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对科学技术这个新鲜事物倍感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呢?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几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技能,而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标志不是对技能要领的熟练诠释,而是动力定型,即协调完善的自我能力结构的形成。也就是说,要积极去想并亲自去做,要善于推倒旧的,树立新的。从学校科技教育的角度而言,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实验、创造的主动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燃点学生的科技探索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兴趣,教师必须善于创设情境,借助问题来引导。例如:在探究垃圾分类问题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有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无害,但是有些垃圾是不回收的。如果一个垃圾桶把有害与无害的垃圾都容纳下来,那么,垃圾分类就变成一句口号了。这个垃圾桶应该怎样设计呢?”这时,学生的创新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他们在小组内七嘴八舌地议论,有些学生还动笔画图设计。所以,教师若能巧妙地挖掘学生潜藏于的兴趣,就是给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调。学生只有在新问题、新发现的驱动下,他们才会乐于创造。

二、传授方法,拓展学生创新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课堂上的常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平时对学生进行相关方法的思维训练,把它作为科技活动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建设,才能帮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创造的基础是灵活的思维,是独特的见解,而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则是关键。学生掌握了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在创新活动中就会充满自信,同时也会提高创新活动的准确性,预防和减少错误的发生。对小学生而言,科技创新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加一加”“减一减”“学一学”。“加一加”就是将分布于多种物体上的功能组合于一身,如多功能衣架;“减一减”就是使功能单一化,更专业,如麦克风;“学一学”就是模仿已有事物的特点创造出新事物,如鲁班造锯。“人们告诉我的容易忘记,示范和课本教我的我将牢记,我自己得出的将终生难忘。”美国一位教育家如是说。所以,无论是哪一种创造技法的领会,都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大胆的想象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三、提高师资,为学生发展提供保障

有调查表明,大多数学校认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最重要的困难是师资,其次才是设施。这反映出学生科技创新素质与能力培养需要专门专业的科技老师来引导。事实上,很多小学并没有设有专职科技教师,都是由语文、数学、外语等专职教师来兼任。他们既要抓主科教学,又要辅导学生科技活动。繁重的工作任务难以让他们全情投入科技创新活动。加上由于我国大学专业设置中没有科技教师培养的专业方向,而科技创新教师要求知识面较宽,动手能力强。由此可见,让非专职科技教师辅导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必然导致科技创新教育缺乏稳定性,缺少知识、技能与经验的积累。所以,学校应该立足于现状,可以通过举办科技教学讲座,选送教师到校外参观学习,邀请资深的科技专职教师来校授课指导等多种渠道提高学校自身的科技师资水平,为培养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四、搭建平台,激活学生创新动力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故此,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学校是否重视科技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就会体现出来。例如,收看电视科教节目、举办网络科技知识竞赛、定期组织参观科技馆。这些都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就家长而言,不少家长从事不同行业,他们在自己行业内都有一技之长。学生的某些发明创造活动完全可以在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完成。而且,有些家长家庭经济条件宽裕。他们可以在学生进行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给予物力与财力上的帮助。

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文明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顺应时展潮流,努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把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科技强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小学生科技论文:浅谈科技活动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摘 要: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科学教育; 科学素养

在科学教学中,由于科学学科本身的特性――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创新精神,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科技活动对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影响

小学科技活动是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技活动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施以影响的有计划的活动。

科学素养对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小学生将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其科学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科学技术的兴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能发扬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解答与实践有关的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

小学科技活动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在科技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按自己拟定的方案去从事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二、小学科技活动开展现状

目前小学科技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总体而言,通过科技活动,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小学科技活动项目不全面,科技含量不高

多数小学选择科技活动项目时,除兼顾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外,参与竞赛、争取名次是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主要动力之一。能参与竞赛项目活动的学生人数是很少的,而那些未列入竞赛项目的科技活动则受到忽视。

很多学校将英语打字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作为学生科技活动项目的主要内容,在这些项目上参与人数较多,但这些项目主要是知识的学习和简单的手眼协调能力的练习,科技知识的含量是很低的,更无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参与。还有一些学校则以艺术类的活动代替了科技活动的开展。

2.升学压力和经费阻碍科技活动开展

科技活动项目在小学以四、五年级学生参加为主。教师和学生均受升学影响,认为组织、参加科技活动浪费时间,积极性不高。有文艺特长、体育特长的学生,较有科技特长的学生更能受到升学政策的优惠。这也影响了小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由于部分小学对科技活动不如文艺活动、体育活动重视,所以很多中学觉得缺乏科技活动好的苗子。

一些学生喜欢的科技活动项目因受场地、经费的限制使普及面不广,有的科技竞赛活动需学校或学生购买一定的材料方可让相应比例的学生参加,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参与自己喜爱的科技活动。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无法提供一定质量和档次的科技活动器材,很多科技活动项目开展面不广,质量不高。

3.科技活动教师的科技素养不高

虽然现任科技活动教师在职称、学历上不低于平均水平,但很多教师缺少科技活动方面的一技之长。科技活动教师自身的科技素养不高,就很难胜任这一工作。同时,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也影响了其对科技信息的敏感度和对科技新技能的认识和学习。而且,现有的培训课程对科技辅导教师的需要考虑不足,职称评审亦无科技辅导教师系列。

三、加强科技活动,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

1.开设专门的科技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专门的科技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要明确科技活动课程的目标:在科技活动课程中,学生亲自实践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扩大学生视野、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技能。培养少年儿童在科技实践活动中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全体学生科技意识与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观念方面,能确立正确的科学观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在动力方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追求,鼓励学生去追求和探究。在感知方面,使学生接触科学,感知科学。在方法能力方面,能初步掌握科学方法,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其次,科学确定科技活动课程的内容。要根据课程目标有侧重地挑选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操作、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比如:科普知识、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科技小制作和小实验、古今中外科技发明介绍、科技小论文介绍、创新方案、思维训练、课后实践题、科技信息会。

2.通过课外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2.1开展趣味科技节活动。为了让科技教育深入人心,学校可每年举行一次趣味科技节活动,以趣味科技节为载体,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科技活动的行列。趣味科技节中,可以设计阅读科普读物、科普故事演讲、科普讲座、趣味实验、科普网页、科普黑板报、科幻画现场竞赛、车模竞速、科技小发明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较为浓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科技活动,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启迪同学们的思维、拓宽思路,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感受玩科学带来的乐趣。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以及活动后的反思,都引导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2开展少先队科技主题活动。科技教育自身的特点赋予了它的实践性。因此,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寓科技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之中,是提高科技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每年都可组织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总之,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与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阵地,并把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