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服装设计论文

时间:2022-05-02 09:51:58

摘要: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对这些传统服饰的符号语言进行分析和应用,不仅使现代服装设计的民族风格更明显、文化审美价值更强;也使得当前蒙古服装的时代感增加。对蒙古传统服饰中的色彩符号的应用,是蒙古族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发展,也是现代服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关键词: 服装 设计

服装设计论文

服装设计论文:工程专业卓越人才服装设计论文

一、培养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必要性

(一)纺织工业发展的转变

在民生工程的“衣食住行”当中,“衣”首当其冲,这就充分的证明了服装的重要性。我国服装专业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裁缝到现如今的服装专业各类学士博士等,为服装行业培养了大量的设计人才,给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人们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中心动力,人们在追求有穿着、能穿暖后,对于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品牌的追求成了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在当前高等工程的教育上很显然还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国内如今有许多服装一线品牌在全球的范围内开始招募各类服装设计人才,有懂经营的、会管理的商务人才,有懂织布的、会染色的艺术家,有懂流行的色彩与色彩搭配的设计精英等。在新时期的纺织业中,必须转变其发展的方式,向着更新、更流行、更符合人们需求的市场而迈进,进一步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转变。

(二)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型

在新中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模式基本是模仿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高校体系的规模受到大改造,按照当时中国工业的落后情况,理工类学院建设上也就随之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在工业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而随着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这样的教育模式逐渐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重理工轻文化的人才结构打破了人才培养的平衡。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虽然高校的专业设置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但其并没有在根本上把人们固有的观念扭转,并且在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把文理学科的界限划开一道鸿沟,对于脑子灵活的学生,就要求其进入理科班去学习,对于记忆力好的学生就要求其进入文科班去学习,这样的教育模式在本质上就无法与“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规律相符合。当人们欣赏一件不仅合体还时尚的服装过程中,根本就无法区分出当中的文理属性。因此,实施卓越人才培养的对策,其重要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更高的综合素质。

(三)人才的知识结构优化

经济的一体化,带动了商业、文化和科技的迅速融合,特别是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生存方式上有重大的改变。基于此,就要求作为现代新兴人类,必须具备有能够快速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随时参与国际性政治、经济及文化的竞争能力,这不但要求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还必须要有能够跨越文化领域的适应力与交流能力。所以,在工程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注重知识变成注重知识和能力。而作为一名与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服装设计人才,必须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具有高尚的人文与科技素质,拥有良好的职业修养与职业道德。

二、基于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

(一)制订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在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当中,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与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知识相应的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国际性视野与实践的能力,能够适应服装的工程材料、企业管理、营销战略、信息技术以及人文艺术等各个学科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同时在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的某一个领域当中有其独特的见解,能够在服装行业及服装政府协会等相关部门以及其他的相关机构中从事产品的研发与策划、生产与管理、工艺与技术、市场与营销等。

(二)人才培养的目标存在的内涵

1.以培养的目标角度作为出发点,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人才的培训应该接受设计、纸样、工艺、材料与服装CAD、产品以及营销对策等各方面基本的培训,并具备有服装设计与生产、营销等各方面的初步能力。由于现在国内许多院校开设服装专业的起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传统纺织工科类院校,有新型流行设计院校,还有综合类院校,这些院校在设备、生源与师资力量各个方面侧重点都不同,其培养的目标也就存在一定的区别,有培养服装设计知识与能力优先的,也有培养服装技术水平的。

2.优秀服装设计人才应该具备的一些素质:第一,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素养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第二,要有从事服装开发设计或者是工程技术中所需的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等基本知识与理论;第三,要有良好的环境、品牌、质量、安全及服务等意识;第四,要具有扎实的服装设计与工程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经营管理能力及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行业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与发展的趋势;第五,要掌握服装的纸样、款式、工艺及设计基本的方法、原理及技能,并具有运用本专业知识理论来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六,要具有独到的创新精神;第七,要了解行业相关发展的方向与发展动态、应用前景以及行业标准、市场变化等;第八,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交际能力,有团队合作意识与跨国际发展的视野及野心。

三、服装设计卓越人才的培养方法与具体对策

(一)课程设置企业化

制订各实践的教学大纲,仔细挑选实验的教学内容,整理实验项目可以用添加、完善、整合等方式,对实践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跟上时代的发展。要遵守实验实训项目应用性的原则,把专业的教学与企业融合,添加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应用性课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根据我国人才市场的要求来开展专业课程,关注市场的需求,随之应变。

(二)采取“双体实训”的模式

构建“双体实训”的模式。“双体实训”包括技术实训和关键素质的训练两个体系,在培养服装行业的设计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技术实训是指以服装的专业技术实训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它的开展与组织需要根据实训项目的实战性进行,让学生在实战演练的过程中学习服装行业的新技术,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一些技术要点。关键素质训练是指培养学生关键素质的教学体系,通过一些实训与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商业伦理、系统思考与有效沟通的关键处理能力,让学生在职场上能够随机应变。

(三)实施双导师制度

想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操作能力与职场能力,就必须实施双导师制度。学生在毕业之季需要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任务,在实训的过程中需要校内的教师与企业的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才能完美地完成任务。企业的实训导师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与指导学生现场操作,监督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并指导学生写论文,与校内的教师一起把关论文的质量。

(四)加强校企的衔接工作

根据校企合作、不同的专业和企业的实践教学背景、教师资源等,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企业,做好准备工作,加强校企的衔接工作。企业也要做好保障措施与相应的工作,建立专业的组织团队与相关的规章制度,学生的实训导师让优秀的工程师担任,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场所、设备与实践机会,把学生的实习工作安排好,并保障学生的安全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制订人才培养的目标,探讨人才培养目标所具有的内涵,转变教学的模式,制订人才培养的方法与对策等方面,培养出高技能综合性服装设计和工程专业的卓越人才,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作者:王思懿 单位:惠州学院服装系

服装设计论文:编织艺术服装设计论文

1编织艺术的概念

编织艺术品从古代到现代历史悠久,已经经历了数万年。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有结绳记事一说,生活中的工具有许多是编织制作完成的,例如竹椅凳、藤篮等。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编织艺术不再只是出现在生活工具中,而是通过设计者之手变幻出的艺术品,美化并点缀着着我们的生活。中国传统的编织有竹草编、中国结、皮革编、壁挂、染织等等。编织从工艺技巧上区分,可以区分为“编”与“织”两种不同的工艺。编织艺术是根据材质的特性,运用一定的艺术处理手法,运用绳线的经纬交叉方式,采用压、挑、抽、编、结、缠、绕、交叉等手工编织艺术技法创作出的艺术产品或生活用品,一般使用的材料是纤维,例如植物的藤、茎、叶,动物的毛发、皮料等。运用不同材质的纤维编织出的艺术品其视觉感受力也不同,丰富而又韵味十足。

2编织艺术的基本技法

在编织艺术品中,丰富多彩的图案大多是在艺术品编织过程中形成的,有的编织技法本身就形成图案花纹。因此,编织技法对于编织艺术品的造型和图案装饰有着重大的作用。常见的编织技法有平纹编织、缠结编织、斜纹编织、螺旋编织、连珠纹编织、挑压编织等。

2.1平纹编织:

是最简单的一种编织方法。它的编织是采用经纬垂直交叉的方式,线料隔根交结完成,纹路表面经纬根数相同。

2.2缠结编织:

此种方法是用纬条与经条缠绕编织在一起,纬条缠绕经条360度,然后依次类推进行编织。

2.3斜纹编织:

是编织艺术品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它也是采用纬与经垂直相交,先是纬上压二经,然后经上压二纬,一织纬一经移,最终作品的组织结构出现人字交叉纹,与现今的芦席纹理类似。

2.4螺旋编织:

将线材从一头开始卷绕成螺旋的盘状,再用细针线将其固定缝住,这种方法与现在的日蒲团的技法基本相似。

2.5品字纹编织:

是多根纬线间隔穿行盘绕经线,形成“口”型,采用此法连续盘绕编织,最后成“品”字形,品字纹由此而来。品字纹理的特色是凸感较强,适宜表现编织品上需要重点突出的形象;不足之处是编织组织结构不够牢固紧密,多个部分运用此法编织会使得织品架构松散,易变形。

2.6连珠纹编织:

采用多根纬线盘绕单根经线排列编织,形成点状的织理,其样貌远看像珍珠形状,因此取名连珠纹。连珠纹的特点是点状纹形排列形成凹凸的肌理效果,视觉冲击力强。

2.7挑压编织:

是利用编织的材料经纬交叉、互相挑压编结成块面状。其艺术特点是编织物牢固结实,但视觉感单一,缺少变化性。

3编织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编织艺术运用在服装设计中由来以久,许多服装设计大师也十分钟爱编织艺术,有些艺术家甚至用毕生精力研究编织艺术,例如:苏格兰艺术家LiisaHietanen的针织艺术品维妙维俏;巴西手工钩织服装设计师海伦•罗德尔,每个系列服装作品都手工制作完成,具有精致、创新、高价值含量的特点。编织艺术服装指服装的内外造型设计、服装的色彩图案、服装的整体视觉肌理感受是运用不同的编织技巧完成的,因此服装在造型、色彩图案、肌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设计特色。

3.1编织艺术在服装廓形中的应用

编织服装的廓形是指在服装内外部款式造型上设计变化,它也是编织服装的重要环节。编织服装造型一般以其独有的视觉肌理感而著称,服装款式造型相对较为简单,通过编织面料的肌理效果和造型上的变化来展现其外形特色。编织服装设计中常用的几个廓形是:A型、H型、T型、X型等。A型编织服装的特点是整体造型呈现出服装上面部分较为紧身,下摆设计宽松肥大,人在运动中富有动感,这类服装具有宽松舒适、休闲简洁的风格特征。H型编织服装的造型特点是服装从上至下都是直筒状,腰部不收身,服装显现出宽松和舒适的特点,同时具有服装原始的质朴感。T型编织服装的造型是着重在肩部的夸张设计,通过对肩部的延展与设计,服装具有一种军旅风的潇洒感,如果搭配上帽子和腰带则更加突出T型服装的艺术美感。X型编织服装造型是注重缩腰设计,由此体现出人体的曲线美,服装具有优雅、女性化的特征。

3.2编织艺术点、线、面、体在服装中的应用

编织艺术服装是运用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通过一定的编织艺术处理手法而设计出形态各异的服装造型。点、线、面、体是最基本的造型要素,不同点的运用在服装中就会产生不同的造型风格,在编织服装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服装编织材料的丰富性使得点、线、面、体在服装中的运用千变万化,我们可以编织出纽扣、编织出胸花等,然后将其装饰应用在服装作品中,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同时产生节奏感和动态美。

3.3编织艺术在服装边口造型上的应用

编织面料具有卷边性的特点,编织服装在边口部位的设计上会有别于其他面料的服装,一般服装的边口造型设计会选择在颈部、肩部、袖口、裙摆等位置,编织成立体造型的边口可以增强服装的层次感,而且具有收口的功能性,同时可以做装饰,立体编织卷边造型设计使服装在肌理上更加丰富。

3.4编织艺术在服装图案装饰造型上的应用

图案装饰是编织服装中运用频繁的技法,由于绳线本身的特性及编织技法自身的丰富性,因此在编织服装的图案设计中发挥空间较大,通过不同颜色绳线的组合,不同材质绳线的搭配,不同绳线编织技法的使用等形成不同的编织装饰图案,基于绳线编织的局限性,编织装饰图案的设计为服装设计本身增色不少。3.5编织艺术在服装配饰造型上的应用服装配饰是服装设计中重要的搭配元素,它能衬托服装设计作品的美感和设计感,是服装设计师们常用的表达技巧。通常编织服装配饰有头饰、项链、帽子、手套、围巾、胸花、袜子、腰带、包等;在服装设计中起到了点缀服装的作用,增强服装的装饰造型效果。例如运用一些仿生设计学知识编织配饰,配饰造型独特,别具特色。

4结论

对于编织艺术这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内涵的手工技艺,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具有独特的风格,虽然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但是这种传统古老的手工编织艺术价值有许多是任何形式无法代替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应传承与创新,不断开拓编织服装的发展空间,努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逐步融合,使编织艺术能全面的向人们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作者:陈宇刚 单位:江西服装学院服装工程分院

服装设计论文:动画影片人物服装设计论文

一、与人物性格的契合

首先,服装与人物性格的契合表现在服装的色彩运用上。不同的动画人物会有不同的造型特点,是成功刻画“这一个”的关键所在。动画人物的服装色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视觉享受,它还是展现人物性格、气质之所以不同于其他人物的主要原因。或明或暗的色彩应用在动画人物的服装设计中,唤起观众的审美体验,使得观众可以通过色彩间接地领悟设计师的意图。例如,根据日本著名漫画家鸟山明的同名漫画改编的《龙珠》,在人物的服装设计上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点。一心想要称霸世界的比克大魔王,他被塑造成主要是大披风、全身墨绿色的造型,这种形象给人一种邪恶、恐怖的感觉。事实上,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再比如,《小熊维尼》中胖乎乎的维尼穿着红色的T恤衫,显得娇憨、可爱。影片正是运用红色这一亮色,在抓住了观众的眼球的同时,也表现了维尼的活泼、天真。其次,服装与人物性格的契合表现在服饰的转换上。服饰的转换是指在动画影片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师根据剧情的需要为动画人物搭配不同的服装。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使动画人物的造型与故事发展的情节相配合;二是为了表现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特征,通过服饰巧妙地展现动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不言而喻”的效果。在动画影片《哪吒闹海》中,哪吒的造型就在不断地变换中达到了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目的。例如,哪吒刚出场的服装主要是以红色为主,手持混天绫、脚踩风火轮,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重生后,以象征生命的绿色融入人物的服饰中,以荷叶、荷花中的元素加在哪吒的衣服上。通过这两次服饰颜色以及造型的转换,表现了哪吒褪去稚嫩的外衣,逐渐走向了成熟,绿色是他重生的象征。再比如,《龙珠》中的人物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进行了服饰的转换。

二、与叙事背景的契合

活跃在动画场景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时代特色,设计师在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历史。设计者应发掘民族文化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事素材,以此为灵感对动画人物进行设计。从历史出发,进行人物形象的设计,在保证趣味性的同时也使得民族的文化得到传播,这是好的设计师应该遵守的设计原则。人物的服装设计与叙事背景的契合首先表现在符合动画的时空场景。万事万物都是一横一纵,体现在动画影片中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一方面,动画人物的服装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时间坐标,即故事发展的大背景,如古代或是现代;另一方面,还应该把握故事发生的空间环境,如中国、日本;地球、外太空等。在充分考虑到这些大的、显而易见的因素的情况下,再来对人物的服装进行设计,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例如,《聪明的一休》故事发生在室町幕府时期。该片充分反映了日本幕府统治时代,上至日本天皇、下至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人物的服饰符合人物的身份,使得聪明的一休、善良的小叶子、鲁莽的新佑卫门这些人物都塑造得很成功。又比如《花木兰》中,花木兰在未代父从军时的服饰是明显的中国古代女子的装扮,很容易让观众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这在《功夫熊猫》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其次,人物的服装设计与叙事背景的契合还表现在要符合民族背景。在把握时空关系的情况下,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还应该考虑民族背景,动画服装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可以表现丰富的人物性格。不注重民族特色的主观想象,只会使动画形象变得不伦不类,影响影片的主题表达。显性的因素是观众第一眼的印象,而服装就是刻画人物时最为显而易见的事物。服装设计的内涵十分丰富,如果仅仅把服装作为美化、装饰人物外表的手段,太过肤浅与片面。常言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有好的装饰是不够的。作为动画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应具有现实的“人”的复杂特点,这样影片才会真实,观众才会愿意观看。优秀的本民族的习惯、文化、历史,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众多民族的关键,要想在动画影片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把民族的特色展现出来,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例如,影片《大闹天宫》正是在中国传统的古典小说《西游记》的基础上,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段改编而成的。再比如《哪吒闹海》也是在传统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又如,《花木兰》虽然借鉴的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但美国设计者在设计花木兰的造型时充分融进了自己关于东方女子的审美理念,塑造了美国人心目中的木兰的形象。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寻找丰富的故事素材进行再创作,这是动画影片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与情感氛围的契合

服装设计时还应考虑到对情感氛围的把握,不同的情感表现需要借助服装设计来实现。虽然人物的语言、动作、背景音乐都可以传达影片的情感基调,但是作为显性的服装特色同样也可以传递影片情感的内涵。日本动画造型的唯美、中国动画影片的写意、美国动画的融合各家之所长……这些风格特点都为故事的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看动画影片不仅仅只是孩子的事情,而且也因为其内涵丰富,具有教育的作用,而被更多的成人所接受。究其原因是由于动画影片在制作精良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在主题的挖掘上表现深度和广度,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服装与情感氛围的契合首先表现在对于悲伤或欢乐氛围的营造上。一是悲伤的气氛不宜选用较为鲜艳的色彩。如《美食总动员》中的小米被爸爸带到马路上看见一排排悬挂着的老鼠尸体,此时大雨倾盆而下,淋湿了小米原本鲜亮的皮毛。这就是通过作为外在装饰衣服的皮毛的淋湿表现小米内心的伤感与挣扎。一方面,他十分同情同伴的遭遇;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一辈子只做个吃垃圾的老鼠,他想实现自己做厨师的梦想,即便前方风雨兼程,他也无怨无悔。二是,在对于欢乐氛围的营造上一般会选取纯净的颜色或喜庆的色彩。如“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在影片中,苏菲与哈尔在历经困难终于走到了一起,此时通过服饰艳丽的色彩与背景巧妙配合,传达了一种欢乐的气氛。其次,服装与情感氛围的契合还表现在对于整部影片的感情脉络的把握上。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影片主要是欢乐的基调,所以在服饰的选择上主要凸显青春与活力。《天空之城》主要讲述男女主角的历险经历,主要的情感基调是紧张、激烈的斗争。《千与千寻》主要描写千寻为了救自己的父母,不畏艰险,逐渐成长的故事。这些动画影片在制作前的情感基调已经设计好了,所以设计师在设计动画人物时要充分考虑到服饰与影片的情感氛围相契合,以此作为准则,设计出来的人物形象才会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服装是动画人物鲜明性格的体现,是动画人物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源泉。服装设计的重要性日益被设计者所重视。大力发展本民族的动画产业,形成连贯的产业链条,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而且也能传递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自己走出国门、被世界所认可的标志性“名片”。角色形象是一部动画片的灵魂,它不光主导着整个动画片的情节、风格趋势,还必须具有独特的审美性和持久的亲和力等。成功的动画角色设计奠定了动画片良好的基础。中国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曾作为经典之作被世界熟知,成为中国动画影片不可逾越的高峰。中国的动画产业要想再创辉煌,必须以民族文化为养料,以创新理念为动力,以审美的眼光、有深度的内涵作为支撑,才会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作者:王慧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主题式教学服装设计论文

一、课程改革目标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在于引导纺织品设计方向学生,经过课堂听讲、课后思考、小组研讨、课堂练习、课后制作等环节掌握课程内容,通过将理论版块与关联的实践版块交错进行的途径,提高学生的服用纺织品和系列服装的系统设计能力。我们将近十五年来国内外高等教育界积极探讨的“主题式教学”实践贯穿到课程全过程中。

二、课程改革方案规划

“服装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庞杂的课程内容中有相互关联的理论和实践版块。“主题式教学是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设计”。也是“基于内容向导教学观念的最常见模式之一”,与20世纪60年代末加拿大的浸入式教学法关系紧密。与20世纪年美国著名教育家莫里逊所提出的以“既强调学生的兴趣,又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为特点的“莫里逊单元教学法”亦有关联。按照主题式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理论模块:服装概论、服装设计的形式语言、全球五大时尚中心及其服装设计的艺术源流、服装设计方法论。四个实践单元:人体采寸与服装驳样、服装的零部件绘图练习、服装制图练习、服装系列设计实践。根据纺织品设计方向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服用纺织品与服装风格的关系,服用纺织品在服装系列设计中的运用,重视纺织品和服装系统设计观念的培养。在学生领会服装风格感度的基础上,通过手绘平面服装结构图和借助面料、纤维设计小样来表达服装的系列设计。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进行教学,开辟了课程微博的互动平台,由教师向学生参考书目、学术论文资料、专业期刊名称、行业网站链接等自学信息以及进行不受时间限制的远程单独辅导。

三、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开展

围绕提高学生的服用纺织品和系列服装的系统设计能力这一目标,将理论版块的四个模块和实践版块的四个模块教学环节交叉布局,逐步推进教学进程。学生对服装及服装设计的了解只源于日常生活经验并且已经留下了不严谨、不全面的印象,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及时纠正。以理论知识指导动手实践,以动手实践巩固理论知识,从局部到整体的启动规范的业务训练。各模块具体主题教学如下:

(一)服装概论

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服装的起源、相关学术概念、商品品种分类,服装与人体的关系及衣生活的内涵。了解人体体型的分类及测量,成衣的号型。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出发点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人体的采寸和服装的驳样

通过讲解与实践,让学生掌握人体各关键控制部位的定位和测量,能给简单款式服装的驳样,画出按1∶5比例缩小的纸样图。学生可以相互在身体上练习正确的采寸方法;由于“服装驳样”较为复杂,教师在演示实验之后留下课后作业,鼓励兴趣浓厚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加强课后练习,待教师批改后作为期末成绩的加分项。

(三)服装设计的形式语言

掌握服装的廓型分类、造型特征和结构要素,并且能分析和鉴赏服装的主要风格感度类型、领会由色彩、材质、造型和结构变化所带来的服装风格转变以及服装与着装者的协调性。

(四)服装的零部件绘图练习

临摹各种款式的衣领、袖子、口袋的结构图,再根据实物参照绘制服装零部件,掌握各种款式的衣领、袖子、口袋的制图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衣领、袖子和口袋式样的设计,用铅笔素稿表达。

(五)全球五大时尚中心及其服装设计的艺术源流

通过对服装史上经典款式和国际知名品牌、设计大师代表作品的观摩、鉴赏,了解全球五大时尚中心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东京服装设计的风格特征艺术源流。

(六)服装制图练习

通过对大量优秀服装设计作品的平面结构图临摹练习,掌握不同款式服装成衣产品的结构图绘制,学会通过笔触来表达各种肌理的材质、各种制作工艺。

(七)服装设计方法论

学会如何获取服用面料的流行情报、感知服装流行趋势预测、做好市场调研、领会服装设计流程、服装生产基本知识。对服装的整个生产流程有总体认识,利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设计流程的制订与实施。

(八)服装系列设计

在掌握前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合理正确地将某一设计灵感源表达于有系列感的服装设计中。要求借助面料小样或纤维设计,展现服用纺织品在色彩、质感、纹样、肌理效果、材质拼接、二次造型方面与服装设计的搭配协调性。

四、成绩评价体系与课业成果展示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本课程曾以服装结构图的表现能力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主要依据,教师认为这种模式对于艺工结合培养体制下的工科学生并不是最合理的。手绘技法在短时间内难以大幅度提升是制约完整表达设计思想的瓶颈,学生很有可能因此丧失自信心和兴趣。经过教学改革,建立起兼顾业务水平和学习过程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即出勤、课堂表现及课外自学占总成绩30%,专题研讨评价占总成绩20%,大作业服装系列设计实践占总成绩50%,另有服装驳样选作练习可获得上限为10%的红利分数。课程结束时,将每位同学的大作业与第一堂课上所交的“初始印象”(在第一堂课的说课阶段,即用15min的时间,让每位同学用一段文字概括自己对服装设计自发性的理解以及一幅简笔画表达自己最喜欢的着装风格,并署名)进行比对,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课外自学的投入状况。服装风格感度专题研讨评价由各个小组依据教师所建议的几项考察规则互评,教师负责核算分数。课程结束以后,将服装系列设计实践作业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静态展示,并邀请“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基地”企业专家前来参观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结论

面向纺织工程专业纺织品设计方向学生的“服装设计基础”课程只有32个学时,针对专业相关但专业素养起点低的修课学生,必须通过一种扬长避短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在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引入主题式教学,学校和教师希望以“师父领进门”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升表现技能,加强创新思维,接触造物实践。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重要的不是我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持续地学习更多知识的能力”,明白如何效仿教师的学习思路和研究方法。历时两年,经过两轮课堂教学实践,此项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表现在学生对课堂和教师的量化评价方面,对比修课学生的作业与第一堂课的“初始印象”每位同学在服装设计方面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部分学生将课程学习成果作为申请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利地获取了去香港理工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攻读染服设计领域硕士学位的资格,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了与服装设计相关的兼职工作和创业活动。充分体现了“服装设计基础”从主题式教学中所获收益。在任何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对于授课教师本人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改革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仍需要自觉钻研,主动探索,不断调整,再接再厉,才能逐渐将“服装设计基础”的主题式教学发展为成熟的教学模式。

作者:蔡欣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本土服装设计论文

1服装设计中中国元素的类别和内涵

有人认为中国元素是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人文历史的典型符号、色彩、形象以及技巧和工艺。如青花瓷、水墨画、祥云、太极、熊猫、京剧脸谱、十二生肖、解放鞋等图案形象,“为人民服务”、“中国书法”等文字符号,刺绣等手工艺都是典型的中国元素。也有人认为中国元素是指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的物质和非物质。如阴阳五行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学说。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元素内涵和外延已经突破了阴阳五行,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变。笔者认为,在服装设计领域中国元素指的是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材质、图案、轮廓、设计手法和设计思维。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两对四大类:

1.1传统的和现代的中国元素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元素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两种。传统中国元素根植于中国传统民俗、传统艺术,甚至古代科技等。在传统民俗服饰中,人们佩戴的玉佩、长命锁、折扇、芭蕉扇等。在传统艺术作品中,青铜鼎、唐三彩、紫砂壶等是每个朝代中具有代表性的礼器或生活器具;书法艺术方面的篆书、隶书和草书等;绘画艺术方面流传深广的清明上河图、步辇图和唐宫仕女图等。传统科技有四大发明、地动仪和圆周率等。总之,传统的中国元素概念主要是相对于异族文化而言的、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中国元素的概念和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丰富而发展着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愈来愈多,中国发生的重大政治或社会事件留下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衍生物成了现代中国元素。2008年第28届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使福娃、水立方、鸟巢以及北京烤鸭等成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社会主义新农村、青藏铁路、上海的地标建筑东方明珠、广州的小蛮腰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标志,也成了新的中国元素。可见“中国元素”是个动态、开放的体系,它包括引发思古幽情的“传统”,自信自强的“现在”和等待拓展的“未来”。

1.2抽象的和具象的中国元素

服装设计中抽象的中国元素是指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中华文明经过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服饰哲学和审美标准,现代服装设计中抽象的中国元素根植于中庸和谐的儒家思想、讲究由色入空的佛家思想以及讲究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例如“阴阳五行”学说,它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石,不仅为中国元素的萌芽与发展提供了普遍意义上的指导,同时也为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定下了确切模式。许多中国传统服饰款式造型中的刚与柔、曲与直、疏与密、长与短、藏与露、松与紧、黑与白、对称与参差的辩证法,就是对“阴阳五行”的完美诠释。传统服饰色彩中的正色———红、黄、蓝、白、黑也源于五行学说。服装设计中具象的中国元素也就是有形的形象符号,表现为一种看得见、感觉得到的物质形态。可具体细分为以下几类:具有象征意义的的龙、凤、麒麟等图案;体现中国传统宗教图案或符号:财神、土地神、门神、观世音菩萨等;人文景观:黄土高原、桂林山水、泰山、长江、黄河、西湖、长城、颐和园、苏州园林、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少林寺、大雁塔、兵马俑等;建筑类:秦砖汉瓦、华表、鼓楼、吊脚楼等;植物类:梅、兰、竹、菊、牡丹、莲花等;器物类:文房四宝、中国结、紫砂壶、中国瓷器、中国漆器等;色彩类:中国红、帝王黄、桃红、嫣红、丹、竹青、翡翠色、黛、藕荷色等。除此之外,借鉴中国传统服饰,如深衣、襦、旗袍、衫的造型轮廓也属于具象的中国元素,它们凝练和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以更加直观、深刻地传达和抒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欣赏。

2本土服装设计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2.1服装主题中的中国元素

2008年,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张肇达了以“黄河”为主题的时装秀。“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黄河既是百川之首,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民族的悠久历史早已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的浊流升华为圣河。因此,对服装设计师来说,黄河主题既是一个具象的、现代中国元素,又是代表中华民族丰富精神文化的抽象元素。在张肇达的服装会中,他将延安边民的烟斗、绵羊、红军风情、陕西民间舞蹈、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都用到了整个主题表达中去,以烘托气氛。裙子的上半身用部分缎的材质加上闪光面料,加上飘逸的真丝面料,再配以红蓝白三色构成的抽象图案,表现的是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上冰雪融化的感觉。裙子的下半部分中,设计师打破了服装设计中用无数的点和线制作衣服的常规路径,而是用无数面的叠加来撑起整件衣服的骨架,配上红色、浊黄色、浅黄色、白色等,色彩丰富而大气,仿佛让人看到奔腾中的黄河呈现出的滚滚波涛、惊涛拍岸,又如同层峦叠嶂的山峰,甚至会追溯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黄河如何见证着中华民族如何从最初的群落成长为具有几千年精神文明的民族。设计理念取材于黄河流经地陕西,陕西延安是中国人的革命圣地,多少红军、八路军、陕西百姓为了中国的新生付出了鲜血。为了表现革命和民俗风情,设计师将代表陕西文化的白羊肚头巾用现代手法演绎出来,层层叠叠的抽褶让人联想到黄土地和西北丘陵,不同的蓝色、黑色和白色表现边民的质朴,服装做成后,设计师又将它进行了压皱水洗,以表现岁月的痕迹。2013年,专注于挖掘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高级定制NE•TIGER品牌了主题为“华•宋”的时装秀。宋代人崇尚自然,推崇清新淡雅,其服饰文化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呈现出简洁、素雅、婉约的审美特征。“华•宋”的主题联想来自宋徽宗的《瑞鹤图》,图中的一线飞檐承载起形态各异的丹顶鹤,仿佛能够听到仙鹤鸣声。为了与主题相符,这场服装会将《瑞鹤图》中的飞檐建筑搬到了秀场里,背景音乐有妙音天女敬善媛的天籁之音,也有古琴大师李祥霆弹奏的八百年前词人姜夔的作品,秀场中的模特均画上了宋朝流行的红眉。仙鹤和松针虽然是具象的中国元素,但是宋人追求长生的理想投射,宋徽宗尊崇道教,人称“道君皇帝”,仙鹤、松树等代表了道家人追求长生不老的价值取向。从审美角度看,仙鹤的身姿优美,洒脱不羁,而松树挺拔修长的身姿也符合道家人理想中的神仙形象。设计师张志峰用白色的缎料为底,用金线和银线绣出松针和仙鹤,制成现代露肩礼服。除此之外,宋人也爱梅花,梅花代表了宋代士人追求高洁的品行,清丽素雅的审美观念,则将几枝寒梅放在天青色礼服上,让人联想到寒冬腊梅,凌寒独自开,暗香扑鼻来,垂坠感较强的缎面形成的荡领呈现出优美的弧线,模特修长的腿型在优雅的步态中若隐若现,体现了宋朝崇尚简约、典雅而温婉的服饰审美。

2.2服装材质中的中国元素

材料的美感决定服装的美感,材料的个性影响服装的个性,每一种材料在色彩、质地与功能上的特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所演绎的风情也大不相同。中国传统面料如绫、罗、绸、缎、绨、葛、呢、绒、纨、棉、绮、绢、蓝印花棉布等等,都独具魅力,深受本土设计师们的青睐。天意服装品牌设计师梁子擅长运用和开发传统名贵布料莨绸,莨绸又名“香云纱”,据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本草》所论赭魁(即薯莨),皆未详审。今赭魁南中极多,……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莨绸在明清和近代是非常珍贵的衣料,原因在于它的制作工艺复杂,耗时很长。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如下:绸缎准备→精练→浸薯莨汁→晒莨→重复上述浸晒过程多遍→煮练→多次洗晒莨汁→再煮练→在多次洗晒莨汁→再煮→晒干→过河泥→洗涤→晒干→摊雾→拉幅→卷绸整装。传统莨绸的优点是悬垂性好、光泽度高,正反两面均可使用,制作过程和材料环保,冬暖夏凉,易洗快干。缺点是颜色较为单一,如塘泥覆盖的一面呈黑色,并带有龟裂纹理,而莨绸的反面则是咖啡色。2008年的天意春夏服装系列作品之一,设计师梁子采用具象的中国元素与现代服装廓型结合起来,深浅不一的褶皱塑造甜美可爱的风格,袍服中的对襟、盘扣和腰间的民族风格腰带却表现出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但没有很好地凸显出莨绸的优势,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稍显拼凑和僵硬。2014年天意春夏系列作品之一,此时,梁子开发出生纺莨绸和柯根莨绸,并调出七八种颜色,结合现代时尚的审美需求,将莨绸这一传统面料注入了新的生机。旗袍立领和盘扣依然存在,但少了复杂的元素堆积,外面的罩衫仍是对襟,用简洁的条带束扎起来。在用色上,轻柔薄透莨绸上出现黑、白、红三色的横向和纵向渐变效果,既简约又梦幻,传统而具象的中国元素与现代着装理念完美地融合了起来。NE•TIGER推出的中国第一个高级定制中式婚礼服“凤衣”选用了素有“无价之宝”云锦面料以及昂贵的意大利织锦缎。云锦始织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在宋代就颇有声名,“朝廷羡其绚郁华丽,每用装饰宫殿,如桌围、垫榻,以及张盖、仰墙之类皆用之。”云锦的艺术特色是富贵华丽,装饰性强,设计师用金线刺出的花朵和云纹精巧细致,黄色和红色的搭配显得富丽堂皇,再点缀以顶级施华洛水晶,更显尊贵。这样一来,古朴的传统面料顿时焕然一新,立体感和时尚感十足。服装设计师常用拼接的方法使传统面料焕发独特生机。材料拼接就是将异色异质的材料拼缝在一起,也可以是同色同质的材料正反或上下颠倒拼缝在一起,从而形成风格别致、特色鲜明的全新材料。服装设计中使用材料拼接的方法再造,可以创造出新的图案、新的造型、新的风格和新的亮点,使单调的面料变得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NE•TIGER品牌“唐•境”高级定制华服系列中的一款服装,设计师将刺有牡丹的中国真丝薄纱与天鹅绒不规则地拼接在一起。异质材料的透与实、薄与厚、动与静、艳丽与深沉的鲜明对比正是中国元素中的辩证思想再现,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配以别致、流畅的曲线剪裁,整套服装充满了律动之美,古韵与现代并存。服装设计师也常通过折叠、卷曲、缠绕、缝缀等手法,使原有材料由单一变得透叠丰富、层次分明,化呆板为活泼。设计师用抽褶、叠加、缝缀等手法将橘红色的丝绸面料随意地摆弄出波浪的造型。肩部的波浪似金鱼头顶盛开的花苞,拖地的波浪似金鱼灵动的尾巴,中间白色的部分就是金鱼的躯体。透叠的效果加上贴身的剪裁使得整套礼服立体感和造型感十足,精致却又不显繁冗,模特穿上礼服就像一只在水中自在游动的金鱼,优雅而美丽。

2.3服装图案中的中国元素

高级定制设计师薄涛在2011年春夏“水墨乾坤”时装秀上,将故宫藏品中的水墨丹青真迹放到绸缎、欧根纱、雪纺等面料中,试图将中国优秀古典绘画艺术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服装中的图案取自明朝蓝瑛的《白云红树图》,设计师采用解构方法,将画作中的石青色和石绿色的山石放到上衣上,山间的白云成为下装的主色调,配以树木轮廓,浓艳的红色本是画作中的树叶,被放在裤子的底部,整体看来,服装色彩明丽,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服装上的图案是袁耀的《汉宫秋月》局部,此画的历史背景是昭君出塞,汉代匈奴与中原之间战争不断,汉元帝时,宫女昭君自愿远嫁匈奴和亲。服装中的图案采用了画作的中的宫殿、假山、树等元素,随着模特的走动,宫殿的飞檐若隐若现,力图体现出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审美意境。然而,薄涛的作品总是少了一些灵动和精致,其原因是过于注重表现画作的审美意趣及其蕴含的哲学思想,注重图案运用的整体性和完美性,希望将中国元素的内涵和外延全部表达出来。虽然关照到本土观众的审美,却忽视了异质文化背景观众的审美习惯。NE•TIGER的华•宋系列在运用中国山水画方面掌握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两款作品,一款的独特之处在于对黑白色彩元素的运用,抹胸款式、旗袍双侧开衩造型,充满趣味的双层折扇设计,传统的竹叶图案再配以异质的灰黑色裘皮围脖,在展现出浓郁中国工笔画意蕴的同时,素雅与华贵并存;另一款的独特之处则在于对泼墨式效果色调的运用,群山翠柏跃然衣上,色彩素净,意境悠远,波浪形的剪裁使得群山翠柏又像是漂浮在云朵里的一幅画,寂静空灵,整套服装色、境兼备。

3本土设计师运用中国元素的特点

3.1过于注重意蕴

作为艺术品,服装的美包含三个层次,分别为材料层、形式层和意蕴层。近年来,本土设计师十分注重利用本土服饰材料,如丝、绸、锦缎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们通过图案、款式等形式符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委婉含蓄的文化,注重形象的象征意义或情感寓意,在表达上习惯于借物抒情、借用一定的形象来间接传达哲学思想或美好愿景。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观念内涵已经逐渐固化在某些特定的图形符号上,成为蕴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意象成分,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富含意象内涵的中国元素。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元素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气质已经深深融入了国人的生活和血液之中,与西方设计师相比,本土服装设计师更喜欢用暗喻、谐音以及象征的中国元素来表现传统文化内涵。从理论上看,本土服装设计师更能够理解和接近中国元素的意蕴,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和精髓。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本土设计师过于注重展示中国元素的符号,反而失去了传统文化中的矜持和含蓄,他们的创新就是将传统图案整体或部分照搬到传统或新型面料上。当设计理念过于直白而明显的时候,会让观众感觉窒息,失去了遐想的空间。设计师计文波认为:“我觉得中国设计师首先要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把中国的元素先提炼出来。真正的中国元素不是中国过去一些东西的简单表现,像中国红、凤纹、盘龙图案,这些比较形式的设计,现在设计师采用的已经不多。中国设计应该是结合了现代的元素,又有中国的特色和内涵。”NE•TIGER唐•镜系列中的高级定制巧妙地做到了这一点。左边的露肩华服采用银灰色的轻薄光滑的薄纱与丝绸面料进行拼接,同一色系的不同面料出现了亮与暗的光影对比,丰富了层次;立体剪裁而成露肩礼服,简单中显示出高贵,满足现代审美趣味,而胸前丝绸面料和披肩上点缀着朵朵殷红腊梅,观者能够从梅花联想到高洁典雅的品质,散发出典雅的古韵情调,总体看来,款式简洁却意境丰富。服装采用传统旗袍样式,但在面料上采用黑与白的对比方式,黑色网纱罩在白色面料上,网面上的绣花典雅而精致,朦胧而神秘,契合了设计者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理念,后背上的红色梅花是画龙点睛之笔,既打破了黑白二色的单调,又点出了丰富了服装艺术内涵。这两件华服在西方服装形式与东方意蕴表达之间做到了恰当的平衡,既关照到现代人的审美,又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温婉、含蓄和内敛。

3.2民族使命感严重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国人的自信心增强,在服装设计领域,本土设计师也急切渴望将中国文化中最强势、最具流行的特点和符号展现出来,向世界表达中国的声音。确实,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一国的本土文化经过转换,将“有意义的情报”与“有意味的形式”组合为文化创新的内容核心,从而产生文化创造力,流传扩散到全球范围内,继而能成为全球性文化,征服全世界。但有些设计师并未真正理解“世界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过于强调服装的民族性,直接照搬和挪用式的描述中国元素,如前文薄涛的华服设计,简单地将故宫藏画中的雕梁画栋、水墨葡萄晕染到服装上,虽然取得了色调的统一,或者用现代服装款式来演绎,或者用直线剪裁式的传统款式来表达,都显得生硬和陈腐。设计师谭燕玉的中式古典旗袍,旗袍的用色十分单纯,大面积的黑饰以简单的银色图案,显得庄重素雅。值得注意的是,衣身上的银色花纹纹样犹如半坡出土的彩陶图案,体现出一种中国古代书法石碑印刻的审美意境,古朴而典雅。但是,这件旗袍的布料和图案虽然精致优美,并将裙摆提高到膝盖上方,搭配上现代黑色丝袜,还用西洋模特来展示,然而其基本款式与传统旗袍并无太大区别,现代与传统之间的碰撞很明显,但二者之间的融合却不够,略显保守和生硬。因此,彻底抛弃传统是轻率的,但并不是将一种或多种中国元素与流行款式叠加在一起就是中国特色。服装的“传统化”是陈腐的,我们提倡“化传统”,把服装文化史上的积极因素融合在现代服装艺术创作中,未必求其形似,可以求其神韵,功夫就在创作主体利用时尚标准来改造历史素材的能力上。传统是素材,时代是尺度,有灵气的艺术家必须机智地选择历史,融化历史,在历史中发现非历史因素,有效地过滤文化遗产,捕捉时代感觉。

3.3寻找东西方服饰文化的共通点

目前,服装设计领域的主流话语权掌握在西方人手中,因此,许多本土设计师作品刻意迎合西方文化审美。由于东西方的服饰文化具有本质差异,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使得中国服饰审美追求整体意境,表达方式和文化符号具有含蓄委婉的特点,西方文化追求局部的夸张和独特,表达方式直接而热烈。然而,一些本土设计师在借鉴西方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学到了西方设计中的标新立异,也没有丢掉本土审美习惯中意境,从而使得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过于饱满。郭培在她的“一千零一夜”系列中设计了一款“青花瓷”礼服,模特头顶一个青花瓷瓶,脚踩一双青花瓷高跟鞋,立体式剪裁勾勒出模特的身体线条,从腰部到裙摆用扇子造型做装饰,长裙拖地,裙尾和全身的图案色彩都是典雅的青色,构成各种各样的传统吉祥图案,图案精致、秀美,宛如传统的工笔花鸟画。总体看来,这款青花瓷礼服的造型夸张,试图在西方剪裁基础上融入扇子、瓷瓶、色彩、古典发型等元素,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这些造型是西方社会所熟知的,但元素的碎片化叠加缺乏审美上的留白,反而失去了传统服饰文化的灵魂。在欧洲,瓷器很早就流传到贵族阶层,成为社会身份和品位的象征,18世纪的欧洲贵族们以享用中国瓷器而荣。加利亚诺设计的这款礼服,采用传统欧式礼服造型,礼服的主色调为白色,但裙子上富有规律和节奏的花朵丰富了色彩,而淡青色的裙摆内衬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它的图案没有郭培的礼服图案那么细密精致,但凸显出随意和大气,与整个上大下小的外扩造型十分相配,呈现出简约而不简单,简单而丰富的贵族气息,反而契合了中国写意、含蓄的服饰文化审美。笔者认为,本土设计师要想真正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并不仅仅是用中国元素加夸张造型,而应更进一步,用东西方社会都能够接受的话语演绎中国审美精髓。中西服饰文化是有共通性的,西方古代服装最具活力的阶段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宽衣形态,如古希腊男女均可穿着的希顿就是用一块麻织整幅布料包缠在身体之上;希玛纯则是一块长方形的布料缠绕身体,穿着方式多种多样,如全身包裹式、肩部固定式、单肩式、双肩披挂式等。古罗马时期的托加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服装,也是古罗马最具代表性服装,其布料形状为椭圆形或半椭圆形,有简单的缠绕和复杂的包裹穿着方式。从简单的希顿到逐渐复杂的托加,我们发现古代西方人对服装与身体之间的关系理解与古代中国有类似之处。中国古代的穿衣哲学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讲究服装与人体最大限度的融合。服装不仅遮蔽人体,而且为人体留出自由活动的空间,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境。因此,几千年来,中国的服装始终保持着“宽衣博带”风格,如深衣、袍服、襦裙等,这一点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服装理念是有共同之处的。

3.4寻找传统和现代审美的共通点

在人们的着装习惯中,传统和现代服装审美是有共通点的。虽然现代社会的科技和信息日益发达,人们的选择机会越来越多,但消费者在喧嚣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更需要一份简单和简约。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和谐、中庸和自然审美都能契合当下人们追逐安静恬淡的需求。因此,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要找到中国元素的落脚点,就需要倾听新一代消费群的诉求,在经典的中国元素与时尚流行中找到共通点,这样才能将中国元素发扬光大。正如图3展示的,梁子的服装去掉了多余的具象中国元素,只保留了改良的立领和一粒盘扣,渐变的黑白色彩仿佛传统绘画中的写意山水,而渐变的红色赋予服装现代时尚之美,整个服装装饰极少,款式和颜色都简单到极致,但又不失丰富。西式礼服亦是如此,设计师只用了两种颜色,白色和蓝色的搭配给人典雅秀美的感受,虽然有花朵装饰,却没有西方传统礼服的繁缛复杂,保留其轮廓,也符合现代服装潮流中的简约审美。日本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便找到了东西方服饰文化的契合点,并用现代服装材料和样式将这种共通点展现出来。他的“一块布”服饰理念取材于东西方服饰文化,各种各样的披挂缠绕方式使服装最大程度地随着人体变化,给穿着不同的选择空间。“我要褶皱”系列和“1235”系列服装将一维面料变成不同立体形状的服装。在他的设计中,材质、服装和人体之间的关系是被关注的焦点,人体被隐蔽在服装造型当中,结构的设计游离于人体曲线之外,既有东方服装文化的神秘和隐晦,又有西方服饰文化的人本主义,也顺应了现代服装审美趣味。本土服装设计师不妨借鉴三宅一生的思维方式,寻找中国服装文化与西方服装文化的相通点,如青花瓷、丝绸、织锦等西方世界耳熟能详的元素,用普适性较强的手法将中国元素演绎出来,寻求与西方世界、与现代消费者的共鸣。

4结语

传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源泉。每个时代都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问题,在服装设计领域,中国元素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某一个侧面,但本土设计师过于强调元素所代表的文化象征意义的时候,容易忽视服饰的现代审美。我们知道,在中国元素的运用上,应该去消解和离散传统元素,利用错位、叠合、重组、残缺等解构手法打破传统元素的固定的完整形象,将传统元素分解成局部和片段,形成模糊和不确定的形态,作为一种新的象征符号重新组合再创造,并不一定要拆分重组。那么,如何更为优美而巧妙地消解和离散,实现信、达、雅的翻译境界?这是本土设计师运用中国元素之路上的瓶颈问题,所幸的是,设计师们在不断成长,如天意的彩意莨绸服饰产品、NE•TIGER的“华•宋”系列,他们已经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到沟通的桥梁。简言之,本土设计师只有立足本土服饰文化,怀着自信和兼收并蓄的态度,寻找传统和现代、中国和西方审美趣味的结合点,突破异质文化壁垒,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设计。

作者:郭丰秋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快时尚品牌服装设计论文

一、快时尚服装品牌的特点

观察多年快时尚服装品牌的产品,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特点。如UNIQLO品牌,UNIQLO是来自日本的服装品牌,其服装产品有典型的日本设计特点:服装款式简洁却不呆板。UNIQLO的服装穿在身上,可以体现年轻人既活泼又有一丝成熟的特点。UNIQLO服装的款式由于其简洁的特点,只有几种类型可选。为了避免简单、重复的问题,UNIQLO的设计师在颜色、纹样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而这也成了UNIQLO服装的一大特点。每个季度UNIQLO新上市的服装都有很多颜色、花式、图样供人们选择,以满足人们的个性需求。UNIQLO的设计方式在生产上有很大的好处,由于款式只有几种,企业在准备物料时就可以尽量减少布料品种,而单一布料的数量又是庞大的,这无疑可以很好地节约成本。由于很好地控制了成本,UNIQLO的服装在价格上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这种控制成本的方式又不会影响服装本身的品质。再看西班牙品牌ZARA的服装。从服装的定价来说,ZARA的价格比UNIQLO更高一些,ZARA主要依靠其设计和每款极少的库存让消费者为它买单。大批量的服装生产可以降低成本,少量的服装生产则可以满足人们另外一种需求——个性。ZARA的服装设计感很强,而且每种款式在一家店里只有几件,卖完就没货了。这样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有效吸引追求个性的消费者,对于看重服装设计感的消费者来说,个性必定是他们在意的;而ZARA的少量生产模式,使得生活中很少撞见同款的服装,这使得ZARA有一批忠实的消费者。二是对于企业来说,少量的生产使得产品几乎没有库存量,资金就不会被压在库存中,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少量多款的模式,使ZARA专卖店中的款式流动特别快,几乎每周都会有新款服装上市,每隔一段时间,店面里就会有新设计的服装款式,新颖的产品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ZARA模式中有一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即设计师如何设计出如此之多的新款服装。ZARA有大量的设计师负责服装设计,其中有一部分设计师的工作就是长期在全球的时尚设计中心如米兰、巴黎等地关注最时尚的服装设计作品,然后对这些服装作品进行改进,变成ZARA店中销售的服装。从商业角度来说,ZARA的做法无疑是成功的。

二、快时尚品牌对于服装设计教育的启示

服装设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所以服装设计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时刻关注市场,才能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特别是中国的消费市场,有很多特点,如,普通人的消费会考虑多方面因素,服装的性价比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中国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人们的审美水准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需要时尚的服装。基于前文对快时尚服装品牌服装设计的分析,快时尚品牌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有几点启示:

1.在服装设计中要注意控制成本。

在服装设计教育中,应当让学生在平时制作出真正的服装,而不是只在纸上或者电脑上画出一幅幅看似漂亮的服装设计效果图。只有在真实的服装设计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如何控制布料、各种装饰品以及人工方面的成本。

2.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做出多种多样的服装设计方案。

设计师要在一定的成本限制内做出多种服装设计方案,就要从服装的款式、颜色搭配、纹理图案、材料的质感等方面进行设计,才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3.在服装设计中要学会借鉴,不能闭门造车。

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开阔眼界,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服装设计行业的新发展、新动态,保持设计思维与时俱进。

作者:王琳 单位: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解构主义视域下服装设计论文

一、什么是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从字面意思理解即是一种分解构成的主义,就是将事物整体,分解成独立的单个元素,对单个单位元素进行研究,再进行重组构成的一种主义。它最初是一种哲学思维,始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当时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对语言文字学中的结构主义提出批判,反对它的固有序列似的结构主义,认为这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把结构的构成当成一种枷锁。主张对其单位元素的研究,反对结构,通过对单位元素的研究,形成自我的解构。这一哲学思维反映到设计领域始于八十年代,受到当时社会开放化的环境影响,人们在设计领域也在不断的寻求突破,打破固有思维,以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开放、大爆炸时代。解构主义体现在服装设计领域,就是将服装构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进行解构。通过对服装的内部造型设计的结构线、领型、袖型和其它零部件的研究设计,注重对某一单个零件的研究设计,然后重组此类零部件,以期突破传统,打破固有的设计思路,形成新的设计风格,炫亮人的眼球。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解构主义在服装构成的构件上的应用是解构主义应用的一大亮点,它通过对服装的某一个零部件的分析研究,对其进行创新,然后应用于服装的整体之中,实现服装设计的新发现。在1999/2000年秋冬的迪奥公司的产品中,其推出一款与传统的开片方式结构很是不同的一款新式绿色长裙,采用了由右肩向右腰部倾斜,再向左下方旋转的的缝合线开片方式,同时它对缝合线部位还进行了深绿底色宽饰边的修饰。如此打破传统的开片方式使人眼前一亮,首先设计者对缝合线这一单位元素进行了抽离,从服装整体中将缝合线这一元素抽离出来,对其进行单独的设计,通过对这一元素的创新,然后应用于整体的创新,实现以点破面,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同时它又体现出服装设计者的一种思维,一种线条思维,变换的缝合线,改变的线路,是否也反映了设计者对这快速变化时代的感想,由此反映到设计当中,打动人心,让人喜爱呢?服装上的图案的结构向来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点,服装设计中的图案反映了人们的思想,可以说通过对服装图案的挑选,人们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而对服装设计图案的选择,是服装设计师的一个敏感点,这一图案的选择可以反映时事,也可以反映设计者的思想,总而言之,图案的设计是有思想的,有灵魂的,它必定要有所反映,能让人看到能够引起思想的共鸣。在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后,有一段时间伊拉克新闻发言人的头像作为一种服装设计图案,在美国曾流行一时,因为这一头像代表了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一种象征。这引起了一些有反抗精神的青年的共鸣,所以它就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元素作用于服装设计之中。所以对于服装图案这一元素的研究,就在于其所代表的含义,通过对这一元素的分析研究,运用解构主义,将其实现的时代精神归于服装设计之中。解构主义思维对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影响,服装设计者的解构主义运用是服装设计解构主义运用的灵魂核心,无论是服装的构件还是图案的分析研究、精选创新,都离不开服装设计者,它都是服装设计人员思想的一种体现,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实际上是服装设计者思维方式结构主义的一种体现,它运用于服装的设计当中就是在服装中体现设计者的思维情感。譬如就个人而言,笔者比较喜欢“安特卫普六人组”中的维尔特•范拜尔唐克,它的服装设计主张“无性别主义”,认为它所设计的服装男女皆宜,其作品的灵感来源源自于视觉艺术、文学、大自然和音乐、宗教等。它喜欢大自然的狂放,在其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强烈的色彩对比,感受到无比的视觉冲击力,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狂放力量的无比共鸣,这种思维的打破传统,从根本上改变了其对服装元素的及其组合的固有思维,从思想元素进行创新,体现在服装设计当中。如此实现服装设计的解构主义创新。

三、结语

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上的运用实际上是一种人们思维方式,社会变化在服装领域的一种缩影,当代的人们更加主张自我,追求自我的个性,体现在服装设计上就是服装的标新立异,希望服装能够体现出自我的特点,而解构主义正是适应了这一时代的要求,故而它在服装设计领域大行其道,首先,它对过去固有的服装思路进行了打破,它对单个的服装元素进行个性化的创新,体现特点,实现服装设计的整体的突变,从而反映人们是思维,反映人们的诉求,这就是解构主义当下在服装设计领域盛行的原因,是其适应了社会潮流与思维。可以说,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就是时代思维,个人情感在服装需求上的反映,它是社会存在的一种意识投影,是时代的一种思想反映。

作者:胡丹 单位:陕西省商业学校

服装设计论文:传统服饰色彩符号与服装设计论文

1蒙古族服装概述

1.1蒙古族服装发展现状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其服装以长袍为主,在衣服、鞋子、帽子等服装设计上多以简便、保暖为主要设计目的。随着社会发展,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传统服装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冲突开始出现,民族服装发展越来越趋向现代化,使民族服装的特有风格减弱。

1.2探讨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的必要性

色彩符号指的是民族服饰中的色彩所表达出来的民族文化以及情感,是符号语言的一个种类。探讨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色彩符号,一方面能够促使蒙古族本民族的服装发展保证民族性;另一方面,能够为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民族风格的发展以及民族艺术的展示提供帮助。

2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

2.1服装色彩的颜色偏好

蒙古族是我少数民族中医游牧发展起来的民族,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从小就对草原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耳濡目染,成群的牛羊和马匹即显示了民族的财富,也显示了民族辽阔的胸襟,而成吉思汗征战四方的历史,又使得蒙古族人血液中沉淀着无限的豪情和霸气。这些民族心理特征在民族传统服饰中得以表现,色彩偏爱正说明了这一点。白色是蒙古族传统服饰中使用最多的色彩,正表现了蒙古族服装中强烈的色彩偏好。在蒙古族人民心中,白色是纯洁、高尚的象征,如同广阔天空下的白云那样自由,又如同草原上的羊群那样温暖,一片片白色的羊群,也是部族富有的象征。白色不仅包含了这个民族美好的精神意义,也象征着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成为民族传统服饰中被应用最多的颜色,白色,成为蒙古族固有的服装特征,具有十分强烈的符号意义。

2.2色彩的浓度

蒙古族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由于对某种事物的喜爱甚至崇拜,在可行的染色条件下,将这些事物的色彩运用到服饰当中,寄情于服饰,从而形成了蒙古族的传统服饰色彩符号。在古代。蒙古族的纺织技术和对纺织品的染色技术是有限的,大多数纺织品的成分是羊毛,由于羊毛本身质地较厚,平整度不如棉织品,对染色材料的吸收程度却相当好,因此,传统的蒙古族服装在色彩上的饱和度是非常强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色彩浓度很高。大多数传统蒙古服饰都是纯色的,很少存在渐变色或者浅色,而是使用较多的高浓度甚至偏深的颜色,如天青色、赭石、深红等颜色。除了白色之外,天青、赭石和深红等颜色不仅是取自蒙古草原的自然景观的,并且带有十分浓厚的生活色彩,羊毛纺织品和染色技术造就了蒙古传统服饰的色彩的“高浓度”特征,这也成为蒙古传统服饰的主要的色彩符号。

2.3色彩搭配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在色彩搭配上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从整体上看,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色彩是比较鲜艳明亮的,这种鲜艳和明亮通过不同的互补色的搭配展示出来,例如,明黄色和天青色的同时出现,使服装的视觉冲击感更强;但是,蒙古族传统服饰也重视色彩协调和色彩的主次关系,很多传统服装应用了大量的鲜艳色彩镶边,而服装的主色调却比较统一,红色、绿色和金色的镶边在白色为主色调的服装中出现,使服装显得更加有韵味。这些都是蒙古传统服饰中常用的色彩符号,这种色彩符号的产生与蒙古族的民族气质有关系。蒙古族不仅是个游牧民族,而且是个诗歌民族,蒙古族的很多古老传说、故事都靠诗歌传颂,人们在进行日常交流的时候,常使用排比和比喻等长句子,语言的艺术性很高。来源于民族自身的艺术气质体现在服装设计上,造就了蒙古族传统服饰在色彩搭配上的大气但又不失细节性美感的特征。

3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灵活地应用色彩使现代服装设计风格特征明显

蒙古族传统服饰色彩符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灵活使用,将使现代服装设计的风格特征更加明显。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例子就是淘宝网上热卖的“裂帛”服饰,设计师每年夏天都会以白色为主色调设计几款女士夏装上衣,白色的底色加上上衣衣领和袖口部分的镶深蓝色滚边的设计,与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色彩符号相当吻合,因此,每年夏天,“裂帛”服饰都以“民族风”的极致显现,在淘宝网夏装热卖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设计风格极其明显的服装品牌,备受民族风爱好者们的追捧。

3.2添加色彩配饰为现代服装设计添加复古元素

蒙古族民族服装发展到今天,民族服装设计本身的传统元素逐渐减少,现代设计的元素逐渐增多,其中一个明显特征是很多传统纹饰和图案都被现代的几何图案代替,服装的裁剪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追求民族服饰的传统性、体现少数民族的固有特征始终是民族服装设计的根本目的,因此,很多设计师采用了在偏向现代设计感的蒙古民族服装中使用传统色彩符号的方法,突出现代蒙古族民族服装的复古元素,使民族服装的特征更加明显,使人们在穿着民族服装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3.3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统一使现代服装设计体现时尚感

现代民族服装设计中色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原色表现为主、纯色对比为主、组合中求和谐等三种方式。以原色表现为主就是在民族服装的设计中将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两极色中的某种颜色作为主色调,重点突出服装色彩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纯色对比为主的方式则是以具有鲜明对比性或是互补性的原色配合使用,通过高纯度色彩的强烈对比烘托服装整体效果;组合中求和谐的方式则是将不同色彩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比例进行组合,使得服装色彩整体上呈现调和统一的氛围。在传统服饰的色彩表现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的是五色天马,其创造性地将多种色彩表现方式融合在一起,在设计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现代服装的同时,提升了五色天马的服装的品牌价值。

4结语

综上所述,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有着十分符合本民族文化特征的色彩符号,这些色彩符号不仅蕴含着蒙古族悠久的民族文化,并且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美学价值。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对这些传统服饰的符号语言进行分析和应用,不仅使现代服装设计的民族风格更明显、文化审美价值更强;也使得当前蒙古服装的时代感增加。对蒙古传统服饰中的色彩符号的应用,是蒙古族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发展,也是现代服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作者:王勃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设计论文:高校专业教育服装设计论文

一、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中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市场不相符

目前,高校教育包括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埋头苦读,很难了解到社会所需,毕业之后模棱两可,这种培养方式使得教学内容只是拘泥于课本知识,学生只要知道如何设计、掌握要点即可,没有新鲜的思想注入;同时对工艺流程等最重要的服装生产环节不熟悉,造成与市场需求脱节,自然而然设计出的服装不具有新意。因此,企业在用人方面往往不看好毕业生,多会选择那些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加入。这种尴尬局面的产生正是因为学校所学在实际操作中的实用性差,与企业、市场的联系不紧密。

(二)教师队伍的经验不足

我国服装设计教育起步比较晚,多在高职院校开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也是造成与市场脱节的关键因素。据调查研究,教师队伍中60%以上的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而且学历一般都是大专,也有一部分为本科文凭,很少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由此可以看出,整个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不强、实操实战能力不强,不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部分资历较老的教师,虽然有实战经验,但是有些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按照以前的内容进行讲解,没有创新性,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有待提高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强、操作能力强的学科,学校教育不同与其他学术类专业的教育方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服装设计是手绘与图绘相结合的,然而有些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还不足,直接影响了设计效果;其次,服装设计强调个性与创新,然而传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最后,服装设计源于灵感,然而在教学方式与内容上很少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的热情,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足。

(四)服装设计重视创意忽视使用

创新是服装设计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然而学校过于重视这一点,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出了偏差,忽视了服装的实用性价值。高校服装教育经常会强调学生设计成果的创新性,这里指的“创新”并不是说用最少的布料或是另类的设计,认为别人越欣赏不了的就越时尚,这样就违背了创新的本意了。创新要求学生既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设计风格而又不能太过开放、大胆,既要有新意又要有实用性。服装设计最终还是以服装的形式呈现的,越多人购买、销量越好才是市场最关心的。

二、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市场化的改革建议

基于现阶段服装设计与市场不相符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因此,迫切需要对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进行改革,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师方面

首先,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基于教师队伍学历低、年轻化的特点,需要高校在聘请教师时要更加注重学历要求,一般来说具有较高学历的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精神、科研精神,课堂讲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新信息。同时,要多多聘请服装企业的专业人才做老师或是邀请他们来学校为学生做讲座。因为他们是对服装市场最熟悉的人,他们的加入一方面让学生吸纳更多的前沿信息,另一方面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欠缺之处。其次,改进教学方法。要摒弃原来的填鸭式教育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启发。首先,课堂的讲授过程不再采用填鸭式、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更多的采用一种讨论式、探究式的方式,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各自的经验,互相学习,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次,多动手。定期交一篇设计,只有多动手、多练习才能找到感觉。最后,与服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在该服装企业实习,从熟悉服装流程开始,并与经验丰富的人多交流来扩充自己的想法。企业可以安排一些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设计的过程中了解市场需求。这种双向的学习模式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方面

首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这就要求学生在服装设计学习过程中掌握好计算机技术,用好这种先进而有效的工具。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老师所讲的优秀案例中获得启发,将灵感转化为实际的设计图;课后要多与老师沟通交流,这样有针对性地指导才能获得最快的提高与进步。再次,善于发现与搜集信息。计算机除了用于作图外,还可以用来搜集资料,时刻关注服装设计前沿的信息,保持与时尚的联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只有这样才会有创作灵感。最后,多多实践。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可以找一家服装企业进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多留心观察、多请教学习。只有平常多实践,才会避免毕业后吃闭门羹的尴尬局面。

三、小结

本文就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市场化这一中心问题进行研究,发现高校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关注重点等方面与服装企业、市场的要求相脱节。为了使高校培养出社会实用性人才、为了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了要求,促使高校教育增强针对性、实用性。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本文仅是个人的观点,希望对高校教育的改革起到帮助。

作者:郑美卉 单位:吉林动画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剪纸艺术服装设计论文

一、剪纸艺术的特点

1.色彩特点

在具体的设计上,剪纸艺术强调色彩的凸显,剪纸色彩分为5种:焦、浓、重、淡、清,不重视环境对于其光、色的影响,更注重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彼此和谐,以达到形神兼备的目的。现代剪纸艺术传达给观者的是一种美与享受、意境与情趣,剪纸艺术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的色彩形成丰富的画面和意境。

2.图样的特点

剪纸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现代服装设计,地域性以及民族性的特点也必将被重视和发展,设计师结合当地实际特色进行设计,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情感、灵魂的设计作品,不仅可以满足当地人的需求,也能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感受到剪纸艺术的魅力。

二、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剪纸艺术中的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运用色彩修饰自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通过色彩实现的。在服装色彩的使用上,应根据不同的主题确定颜色。在服装设计中,一件服装中颜色的使用最好不要超过4种,防止引起色彩的混乱。同时,要确定一件服装的主体颜色,其他的搭配颜色要呈现递减的状态,以起到辅助和陪衬作用。服装设计中颜色的搭配主要有同类色、近似色、对比色以及相对色搭配几种方法。近似色搭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搭配方式,比同类色更富有变化。对比色通常应用在演出服装上,能够体现出服装的鲜艳。相对色则要更加注意主次关系。

2.剪纸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剪纸中的图案也是服装设计中比较常见的元素,人们根据自己的意识和观念选择某种图案表达情感或象征某种意义。在实际生活中获取图案是最常见的做法,如丰收的场景、一家人幸福团圆的情景等。又如生活中的花朵,梅花、牡丹等,不仅能被放在服装宽大的裙摆上,而且还可以被剪成小图案放在领口或袖口等位置上。带有吉祥寓意的剪纸图案如龙凤呈祥、举案齐眉等一般用于结婚时的礼服上,代表夫妻恩爱和睦、白头到老、相敬如宾等。此外,还有鸳鸯、牛郎织女、月下老人等代表美好姻缘的图案。麻姑献寿、八仙祝寿等多在老年人寿辰时穿着的服装中使用,喻示福寿双全。此外,还可以选择戏曲或传说故事中的图案,戏曲中以京剧脸谱为多,还有神话故事图案,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

3.材料的选择

在服装设计中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发挥面料的性能,使裁剪出的图案与服装使用的面料能够互相搭配,完美结合,获得良好的效果。第一是柔软型面料,这种面料比较轻薄,悬垂感也好,但是这种面料由于容易抽丝、过于柔软不易成型,所以不适合作为服装设计中的剪纸图案面料,也不能用作服装上的镂空剪纸图案。第二是挺括型面料,这种面料线条比较清晰,有棉布、亚麻、涤棉布等中厚型的面料,这些面料比较重,不适合剪完后直接粘贴在服装上,可以用于服装的镂空剪纸图案。第三是光泽型面料,这种面料表面比较光滑,能够反射出亮光,而且面料比较结实,能够随意造型,这种面料是服装设计剪纸图案中最好的面料,剪好的图案不仅能够粘贴在服装上,还可以在服装上进行镂空裁剪。第四是厚重型面料,面料特性比较厚实,造型比较稳定,适合用于服装上镂空效果的剪纸图案。第五是透明型面料,这种面料质地轻薄、透明,有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效果,但是这种面料太薄,不适合用作服装剪纸材料。

三、结语

剪纸艺术的色彩、图案以及材料等的综合运用,是民间艺术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逐渐走入了服装设计,并不断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服装设计师要从剪纸的色彩、造型、艺术图案等方面出发,将剪纸艺术与现代服装设计完美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提炼,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化时尚相融合,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展现传统魅力的服装设计。

作者:雷兴武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

服装设计论文:捆绑手法服装设计论文

一、捆绑手法的表现形式与装饰性效果的关系

(一)利用紧实的捆绑手法产生装饰性效果

利用紧实的捆绑手法形成的紧绷的、直的线条给人强势稳固的感觉,充满力量感。在这种捆绑手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线材的线性排列,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线性感觉,分别为平行排列的直线型紧实捆绑和不平行排列的交叉型紧实捆绑。

1.利用紧实的直线型捆绑手法形成的装饰性效果

利用紧实的直线型捆绑手法形成井然有序的线条和稳固的捆绑状态,给人秩序感、机械感和理性的感觉。通过提取在捆绑手法的作用后产生的线性特征进行小样的开发制作,用这种捆绑方法对其排列的稀疏程度进行设计,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当排列紧密时,紧密有序的线条组合成面,整体来看产生重复条状的纹理感形成肌理效果,给人紧张的。繁复的视觉感受;当排列稀疏时,大镂空效果的视觉感远强于线材本身成为亮点,通过镂空中透出其他材质,形成层次装饰性,给人透气的、简约的效果感觉。

2.利用紧实的交叉捆绑手法形成的装饰性效果

若出现互相交错的线性排列方式,则是因为交叉型捆绑手法的作用。利用这种捆绑手法产生的紧实的、不规律的几何状绞织线条给人带来灵动简约、现代摩登感的同时产生几何图形装饰效果。简单几何图形也正是当今流行的一种图形感。

(二)利用松散的捆绑手法形成装饰性效果

利用松散的捆绑手法形成的放松的线条给人柔和轻松地感觉。以这种捆绑手法为基础通过改变线材的线性排列,形成两种不同的线性感觉,分别为有序的松散型捆绑手法和无序的松散型捆绑手法。

1.利用有序的松散型捆绑手法形成的装饰性效果

利用有序的松散型捆绑手法形成有规律感的线条和放松的捆绑状态,给人女性化的、柔和的、理性的感觉。在保持线条松散的前提下,当线条排列紧密时,产生柔和的弧线线条感,整体给人波纹状的肌理效果,精致柔美;与之相对当线条排列稀疏时,产生大镂空效果的视觉效果,通过镂空中透出其他材质,形成层次装饰性,显得透气。

2.利用无序的松散捆绑手法形成的装饰性效果

利用无序的松散型捆绑手法形成有软性的线条和自由的捆绑状态,给人轻松随意、休闲的感觉。同时产生几何图形的装饰性效果。

3.利用紧实与松散相结合的捆绑手法形成装饰性效果

利用紧实与松散相结合的捆绑手法兼具了紧实型捆绑手法产生的具有力量感、机械感的线性特征,以及松散型捆绑手法产生的柔和的松弛的线性特征。将两种不一样的线条感觉进行叠加设计产生了机械感、力量感与女性柔美感并存的新颖视觉体验。并且该结合的线性本身也具备了几何图形感、层次感、波浪肌理感等多种装饰性效果。

4.利用线材的材质变化产生的装饰性效果

除了捆绑手法的线性性能装饰性效果外,线材的质感变化也有直接的装饰性效果。以下列举部分可进行捆绑的材质及利用这些材质产生的装饰性效果。当采用缎类面料制成线材时,该面料本身具有柔和的光泽感,并且表面光滑细腻,显得精致摩登。若采用弹性面料,其本身具备良好的服用功能,方便人体活动,给人年亲、运动感的视觉效果。若使用皮革类面料,此类面料表面往往会有很明显的自然肌理变化,显得野性、粗犷、张扬。金属材质虽然是非服用材料,但其本身具备着装饰性。用该材质进行捆绑其独有的光泽感可以增强整体的机械感和工业感。用最传统的绳带编织物进行捆绑,具有民族、原始手工感,显得利索大方。以上,通过利用各种捆绑手法对其产生的线性变化进行分类归纳,分析他们分别会产生的装饰效果。首先对利用捆绑手法产生的不同的线性排列进行归纳:当线条平行排列且排列紧密时,无论是利用紧实型捆绑手法还是松散型的捆绑手法所形成的线性都会产生面,并具有肌理装饰感,他们分别产生直线型肌理效果和波浪形肌理效果;当线条平行排列且排列稀疏时,不管是利用紧实型捆绑手法还是松散型捆绑手法都会产生大镂空的装饰效果;当线条出现交叉排列时,利用紧实捆绑手法和松散型的捆绑手法都会形成几何图形感。其次,归纳捆绑时其本身的线材线性差别:利用紧实捆绑手法产生的线性形成强势稳固,充满力量感,建筑感的装饰性效果;利用松散型捆绑手法产生的线性形成放松的、柔美的、模糊的装饰性效果。最后,捆绑手法所用材质的质感也产生精致的、运动感的、工业化的等等装饰效果。

二、利用捆绑形成不同线性装饰性效果在服装中的运用

(一)利用捆绑形成的平行排列的线性装饰性效果在服装中的运用

1.紧密平行排列的线性运用在服装中体现肌理感

当紧密平行排列的线性聚集在一起形成面,这个面具有密集的线条感,形成直线的或者波浪状的条纹肌理。利用排列紧密的直线型捆绑手法能产生条纹状肌理感装饰效果。松散捆绑手法中的有序捆绑形成紧密平行的弧线状排列,形成一种松弛的富有动感的波浪状的肌理感。

2.稀疏平行排列的线性运用在服装中体现层次感

利用排列稀疏的直线型捆绑手法常以内外搭配的服装穿着形式或者双层服装形式出现,它除了表面的肌理效果,还能产生镂空层次装饰效果。随着人体的活动带动条带的移动,内层的服装将会若隐若现。

(二)捆绑后形成的交叉线性运用在服装中体现视错效果

利用紧实的交叉捆绑可以产生稳定的几何图形感线性,我们利用它的这一特点改变服装的比例和视觉效果,给人视错的美感。比如在服装的后片部分和腰部通过呈“倒三角”“倒梯形”的交叉捆绑方式,给人视觉上的收腰效果;再如通过线条的走势产生交点,或给人能出现交叉点的趋向性,让人产生视觉中心,使服装看上去更为紧凑。紧实的交叉捆绑优点在于能产生视错装饰效果,起到划分了服装的比例,让穿着者扬长避短,增强服装的美感和修饰作用,且线条简约大气,极具现代感。

(三)平行与交叉相结合的捆绑装饰效果在服装中的运用

利用紧密平行的线性装饰产生的肌理感,结合稀疏平行排列的层次感和交叉线性产生的几何图形视错各取所长运用于服装。

三、总结

本文从捆绑手法的原理出发,利用多种捆绑手法产生不同的线性变化,并对各种线性变化进行分类分析归纳总结出了相应的装饰性作用,最后对服装产生的装饰性效果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归纳总结将捆绑手法按捆绑的松紧来分,分成了紧实型和松散型两种,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捆绑后产生的线性不同又将紧实型的捆绑手法分为了直线型捆绑和交叉型捆绑;将松散型捆绑手法分为了有序的松散捆绑和无序的松散捆绑。接着由于捆绑后产生的线条的疏密变化又将捆绑手法分成了紧密和稀疏两种。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总结出这些线性特征产生的图形感、肌理感、层次感等装饰性效果。并将这些装饰性效果运用到服装上去,产生层次、肌理、序列感以及视错效果等。

作者:张玉双 邓玉萍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面料形态再塑造服装设计论文

一、面料形态二次创造的内蕴与形式

面料形态的二次创造,顾名思义是指以纺织面料为基础,对其进行第二次的设计与工艺加工(如图1:趋皱、堆积、抽褶、层叠、编织、凹凸、褶皱、缠绕、色裹、粘贴、绗缝、折叠、钻孔、压花、饰边、拼接、镂空等),形成不同的表面肌理效果或不同的面料形态,从而改变了面料的造型和外观。通过多种手法使传统面料表现出炫目的色彩效果和丰富的表面肌理,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这也是近几年服装设计中的一个新的突破点。这种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转变,通过立体形态多轴线、多视面的运动和转换,产生了多维空间的实体,从而形成了多变的、全新的服装立体造型,完美地改变原有的服装形态和属性,实现了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二、面料形态的二次设计在服装中的应用

在科技高速发展和国际交流密切的今天,服装设计师们在这个领域所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较量,更是一种设计思维与设计理念的较量。在这场激烈竞争中,不论是团体设计师还是个体设计师都希望并驱先争,立于不败之地;都希望创造的不仅仅是一件作品,更是一件艺术品,既符合时候脉搏又具有独特个性,既能体现现代人的着装风情,又能在未来的长河中有立足之地。面料的二次设计正是这种行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设计概念并在近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赋予了服装面料及服装造型设的新面貌,使之具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更好地诠释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打破了服装面料以往的单调感。由此可见,服装面料的再造已成为服装设计师对服装造型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服装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首先,面料的二次设计不单纯是经济及技术的问题,从更深层意义上而言,它更是资源循环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些普通陈旧的面料经过二次设计改造,肌理转变,将一些平淡无华的旧面料改旧换新,使那些过时的面料风貌焕然一新,再次投入服装市场再应用,不仅减轻了资源的浪费,也符合环保设计、持续发展的倡导理念。其次,强化面料的装饰创新。通过绣花、钉珠、钉附件、印花等手法在面料上附加各种装饰物,改变其原有的视觉效果,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元素,让原本毫无特色的面料变得更生动,更美丽。如图2:简单的连衣裙款式,无领无袖,A字造型,主要通过面料的颜色和层次的塑造,丰富款式的视觉效果及美感。再次,强化结构创新,淡化面料。通过市场观察及各类时装会可总结出:在服装设计中的常用一些规则有:当选用面料本身有其独特特点时,在服装的款式造型及结构设计时可相对简单,突出材质本有的特色,许多的针织设计便是这类设计的典型;当所选用的面料为既无色彩变幻也无图案或肌理变化的普通类面料时,在设计时,应在结合面料的性能的前提下,强化款式造型的新颖及结构的独特,相对淡化面料的新型应用。可见,好的服装材料固然会令服装锦上添花,但如果没有好的服装材料,而通过面料形态的再塑造对其进行设计,不仅绿色环保,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三、面料二次创造在服装不同部位的运用

面料二次设计后的具体应用需结合人体结构、款式造型、设计效果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否则就是停留在单纯的面料改造层面。若不能加以灵活应用,纵然面料二次设计后的效果再好,也不能达到变废为宝、化腐为奇的效果,不能体现它的价值及美丽。因此,具体的应用时尽量做到“因形而生”,使它的结构服从于人体形式,随着身体的“起伏”变化而有节奏地变化。不同面料再造的效果,其运用在服装中不同的部位给人传达不同的视觉效果,同一面料再造的不同效果运用在不同的部位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造型和风格。应用在肩部时,夸张了上装Y字廓形;应用在裤缝侧面时,不仅给人一种修长的视觉美感,同时原本裤装简单的造型变得简约而有细节。不同面料再造的视觉效果及用量的多少应当以人体的结构和款式造型与使用功能的需要为依据。如在一些以“A”字母为造型的服装款式中,常运用大量的褶皱手法夸张腰身以下的位置,以达到自己预设的造型效果,而在一些以“X”型为基型的设计理念下,常在胸部及臀部运用一些夸张的面料再塑造手法,突出服装中要强调的重点。衣服的每一个部位都有可能是设计师应用面料再塑造的对象,其主要依据还是款式的要求与整体造型的风格。

四、总结

随着纺织行业对新型纤维的开发及应用,面料的形式(梭织、针织、混纺等)也是多种多样,形态万千。不同形式的面料有着不同的性能,在应用面料的第二次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面料本身的性能及面料再塑造的效果,如同是立体花的再创造,用麻质面料与用棉质面料、锦缎面料所取得的效果会各不一样,用毛针织经钩编的创造效果又与梭织面料再造的效果也会不一。所以,应根据不同的塑造效果选择相适应的面料。

作者:唐淑娥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网络品牌服装设计论文

1基于网络的品牌服装设计营销发展背景

设计创造了品牌服装的艺术价值(造型、装饰、色彩),而营销服务于将设计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利润,因此设计和营销是品牌服装不容忽视的环节。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叠三元”模式以网络平台作为支撑,融合设计和营销两大功能板块,来实现设计营销一体化的目标。

1.1传统服装设计与营销基本模式

品牌服装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从服装设计到产品销售的完整流程体系。根据设计和营销的角度划分,品牌服装经历了“分二元”“串二元”“叠二元”“一二元”模式。网络未兴起之前,品牌服装的经营主要依靠厂店联合模式。品牌服装设计师给出设计方案,然后投入工厂进行制作,最后成品在门店销售。此种传统模式下,设计和营销处于分离状态,笔者将其定义为“分二元”模式。“分二元”模式主要为服务大众需求的工业品牌,与此对应的时装定制则服务于小众市场个性化需求,如Chanel、Dior、Valentino等。在时装定制模式中,营销具有产品设计驱动的特点。从而在一定层面上,设计师具备了直面市场的条件,在时装定制环节中设计与营销有了初步结合,笔者将这种时装定制定义为“串二元”模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渠道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日渐显现。传统品牌服装的营销方式从线下发展到了线上,成立电子商务部门,开创了营销与网络结合的局面,这种模式简称为“叠二元”模式。在“叠二元”模式下,品牌服装一般走大众路线、价格较线下有更多优惠。设计的价值有所降低,如凡客、PPG等。与“叠二元”模式不同的是,部分网络品牌服装在利用网络的优势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设计的作用,具有网络、设计、营销“三元结构”特点,可称之为“一二元”模式,如淘宝网的阿卡、裂帛、七格格等。

1.2“叠三元”模式概念

传统的设计营销方法根据作用目标不同,有两种不同的概念表述。第一种指的是设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设计目标,依据营销理论、方法和技术,对艺术设计对象进行市场分析、目标市场选择、营销战略及策略制定、营销成效控制的完整活动过程。第二种是利用设计的色彩、风格、款式、功能、材料、设计师等要素达到营销的目的。前者属于设计方法,后者属于营销策略。与传统的设计营销方法不同,基于网络的设计营销方法,利用网络平台优势,设计开放给消费者共享,理想状态下营销环节可自动完成。笔者将该种设计营销相互融合的设计营销模式,称为“叠三元”模式,即基于网络的设计营销方法。

2基于网络的品牌服装设计营销方法

从结构上看,“叠三元”模式是在“叠二元”和“一二元”模式基础上发展的。而网络服装品牌是“叠二元”“一二元”模式下的产物。通过分析网络服装品牌,可得出当下品牌服装网络化存在品牌历史、设计理念、组织形式等方面的问题,为思考可行的基于网络的品牌服装设计营销方法提供了方向。

2.1网络品牌服装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网购交易额达到1.84万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增长39.4%,预计在2014年,中国服装网购在服装零售整体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23.6%。在此形势下,网络服装品牌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大量涌现。

2.1.1品牌分类

目前根据品牌来源主要可以分为横向品牌和纵向品牌两大类别。纵向网络品牌指的是原先为线下销售的品牌,为了开拓市场进驻线上,在大品牌旗下成立独立的网络品牌,如美特斯邦威的AMPM等。横向网络品牌包括由设计师个人所创立的网络品牌和由公司雇佣设计师直接单独创立的网络品牌。为了便于表述,笔者将横向网络品牌分为“设计师品牌”和“新工业品牌”。其中设计师品牌主要通过原创设计形成产品进行网络销售,例如淘宝网的裂帛、阿卡等,而新工业品牌通过雇佣设计师来完成产品设计,如玛萨玛索、茵曼、凡客等。

2.1.2设计理念

在网络服装品牌中,设计理念的差异使得横向品牌占据的网络市场份额较同档次的纵向品牌要大。以原创设计、个性化设计、高档定制等设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使得横向品牌相对于纵向品牌会更具有辨识性,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横向品牌中的设计师品牌,不仅服装销售情况及市场口碑良好、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而且设计师对市场的需求有着更为主动的分析,能够不自主地将市场因素(趋势、现象)融合设计灵感进行创作,兼顾设计和营销的任务。而新工业品牌的产品售货量、售后服务良莠不齐,网络市场优势不明显。

2.1.3品牌历史

品牌历史短是纵向品牌和横向品牌共同的特点,设计和服务成为影响着各网络服装品牌的差距程度主导因素。毋庸置疑,网络品牌在品牌历史上的差距自然较小。在2013年,天猫“双十一”单天创下1亿销售额的阿卡,成立于2005年。七格格、裂帛、时尚起义等在2006年创牌,凡客则为2007年。品牌历史的微小差距促使设计和服务成为网络品牌的主要竞争力。从2012年到2013年短短两年内,网络品牌的格局又有新的变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韩都衣舍。作为线下连锁的服装品牌,以其“快时尚”的服装设计和优秀的线下服务基础迎合了网络市场快节奏的消费方式,在网络服装市场上赢得了网络消费者的认可。

2.1.4组织形式

网络服装品牌正处于组织形式改变的关键时期,人力成本、执行效率成为网络品牌取舍的关键。早期的网络服装品牌通过批发产品然后贴牌零售,这种方式对于人员数量的需求很低。显然,这种业余模式在目前网络品牌中早已不适用,但是在应对当前人力成本逐年升高的难题上仍具有借鉴意义。摒弃原先运营架构,回到线下传统的公司组织模式,是网络服装品牌在发展阶段主流的转型方式。公司化运作在职能、执行效率上有所减弱,但是符合品牌长远意义的发展。

2.2网络品牌服装设计营销方法要求

通过当前网络服装品牌特点分析得出,设计、服务、成本构成了品牌服装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协调设计、服务、成本三者关系成为“叠三元”模式方法的目标和要求。在设计方面,强调设计营销关联、打造创意产业。传统模式,遵循设计到营销的顺序性,使得设计环节独为一体。“叠三元”模式方法应通过改变品牌内部管理机制,以达到设计和营销的结合。其中基于平台化的设计方案探讨、创新设计理念等设计方法的运用,符合当前的网络时代特性。设计刺激创意的发生,同时促进创意产业链的形成,最后创意产业链反哺设计。链优化的结构具备设计创意到创意产业的整体思维,有利于品牌的培育和可持续发展。在服务方面,注重客户价值优先、科技体验适用。若要保持网络服装品牌持续的发展势头,由重视艺术设计产品导向4P(产品、地点、价格、促销)营销理论转向以客户为核心的4C理论(消费者、成本、方便、沟通)。传统的4P理论注重的是产品,而4C理论在于服务客户价值、市场行为更为主动。线下和网络科技的组合运用,在网络市场竞争中起关键作用。网络科技影响网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引导消费者进行购物决策。在PC端,网络科技可提高售货速率;在移动端,网络科技目的主要在于开拓市场;而线下科技辅助网络科技创造体验式消费。在成本方面,体现节约人力资源、提高运营效率。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设计和服务的要求。国内日渐上涨的人力成本,使得网络平台化的运营机制具有现实意义。首先,网络平台实现在线订单功能、订单信息流程跟踪等功能,缩减了产品开发时间。其次,线上办公是实现扁平化管理的最佳方式,从信息的传达、任务的执行到信息反馈,信息交流效率折射出时间成本所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最后,运营效率有利于线下产业链形成联动反应,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

3基于网络的品牌服装设计营销模式的构建

3.1流程及策略

结合网络品牌服装设计营销方法要求,基于网络的服装品牌设计营销方法贯穿于品牌服装的用户开发、设计方案、售货体验、生产物流、售后服务五个过程。“叠三元”模式流程如图3所示。首先,品牌服装通过客户开发完成消费者的原始积累,然后让其与设计师们一同参与设计方案、与代工厂一同探讨尺寸规格。待服装设计方案敲定后,服装产品通过代工厂完成加工,最后通过物流运输完成交货。其中有些爆款,可大量生产、积累库存,实行产品的统一管理。三位一体,开发客户。三位一体指的是电脑、手机、电视三种媒介共同运用于产品信息推广。其中电脑和电视模式已在成熟阶段,深度开发收效较小。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将要超越PC端,且市场阻力较小,所以手机互联网成了各网络品牌的目标市场。运用品牌APP战略抢占移动市场是网络服装品牌扩大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如凡客、优衣库、ZARA等。目前货到付款、第三方支付、网上转账等手段,支付环节的繁琐和不安全性,所以品牌服装可暂时用支付手段多样化的策略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网络交流,设计共享。在设计方案环节,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工具或者将消费者拉入设计行列实现设计和需求的结合,以达到设计开放的目的。通过BBS论坛、贴吧、QQ群等交流平台,收集消费者设计观点。但是此方法,因为交流对象处于被动状态,具有局限性。相比之下,将消费者纳入设计者的行列则更具开放性。产品设计环节需集思广益,增加产品设计的可行性,并且代工厂也可以直接与设计师交流工艺指标,这种设计加生产的模式颇具有创客精神。科技应用,优化体验。网络服装品牌销售平台,合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优化交互体验可提升品牌特色。例如打造3D商城,2014年7月1日上线的聚世惠3D网上商城和京东3D商城客户端,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建立3D商城,需要花费巨额成本,且目前3D网上商城还处于萌芽阶段,市场反应效果不明朗。相比之下,优化商品的陈列方式表达则更易实现且能获得消费者认可,如2012年阿迪达斯启动互动虚拟橱窗购物,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除此之外,各种3D技术正在兴起,如网络模拟试衣技术、3D打印技术等。精准营销,服务售后。优秀的售后服务可提升人们对于网络品牌的忠诚度,促使客户频繁消费该品牌产品。传统售后服务的业务单一且脱离产品市场,只服务于客户群体的建立和维护。“叠三元”模式将精准营销的思维植入售后,通过数据分析、投其所好,以达到售后创造利润的效果。精准营销与售后结合具有善意的指导作用,并且推送优质的服务信息有利于产品和需求信息对称化。

3.2创新模式优势

3.2.1缩短库存周期,提高现金流

库存周转期和现金流是服装生产行业的命脉所在。传统的服装行业设计一般要提前两季实施,然后举行展会或订货会进行订单销售,之后一两个月后才会有成衣陆续上市。国内较快的美特斯邦威库存周期也要八十多天。这样势必会导致库存周转率较小、周期较长,一部分利润被库存吞噬。该模式之于平台作用下的信息交流技术,加速了信息交换的速率,使得设计环节更为及时,一般可在三个星期内完成从设计到生产。再者,消费者的参与促进了需求和产量的匹配。从另一方面讲,网络经营的低成本和生产物流外包也降低了品牌经营者的现金压力。

3.2.2无关传统渠道,避免自相残杀

传统服装企业转入线上,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线上线下价格差。迫于传统分销商、经销商的渠道网络,加上线下店面租金,线下的价格要比网上高。网络的热销,无疑挤压了线下利润,长远来看:唇亡齿寒。虽然目前已有产品线切分、过季网销等营销策略,但是对于网络市场的培育是很大的损伤。“叠三元”模式完全摒弃传统渠道,统一采用网上销售的模式,避免了价格差问题。即使未来“叠三元”模式,走的是线上销售线下服务的模式(价格和信任是主导消费购买的主要心理因素,而线下具有不可比拟的信任因素,线上转线下发展是必然趋势),也不会出现价格差的问题。

3.2.3做精设计营销,逐渐延伸产业链

设计营销远比生产物流所带来的利润要大,在模式初期摒弃投资生产物流建设的巨大资金包袱,用以完成设计研发、品牌推广。首先,自建生产物流是必要的,但不宜轻易尝试。凡客比PPG优越的地方在于:凡客开始逐步构建自己的物流业务,然而大笔资金消耗还是限制了凡客的发展,而京东的自建物流相对于凡客要慢而精,从而缓解了资金压力。其次,认准市场需求。凡客业绩下滑的另一部分原因是市场对于中低端服装产品的品牌需求在减退。相比而言,以设计为突破点的个性化品牌需求则是市场的趋势。而“叠三元”模式正利用独特的设计方案服务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专业于设计和营销两个利益点,为以后发展产业链提供基础。

4结语

从设计和营销视角出发,传统的品牌服装设计环节并未开放给消费者。引入网络平台之后,结合设计、服务、成本三方面要求,建立基于网络的品牌服装设计营销方法,服务于网络品牌服装用户开发、设计方案、售货体验、生产物流、售后服务五个过程。这种创新的模式使得消费者、生产厂家、设计师共同参与设计、营销行为,突破设计单边效应,缩短了服装库存周期,大大提高了品牌服装的现金流,并且产品速率和销售速率都有明显提高。在产品的开发速率和销售速度处于稳定状态时,品牌服装可向产业链不断延伸。面对未来网络市场的更新变化,“叠三元”模式应具备两点发展对策:第一,主动获取可行的既有技术,提升服务品质;第二,将模式推广至其他设计相关行业,共同开发衍生模式。

作者:王国书 周赳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杂技服装设计论文

一、演员因素

在杂技服装的设计过程中,演员这一关键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服装的合体与否会影响到演员的舞台形象,从而影响整个杂技节目的演出质量。演员穿着的服装的效果是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往往会影响到观众对随后节目的观感。杂技服装在设计时不但要比照演员的身材进行美化,还要注意与演员的形象气质相协调。另外,还需注意演员表演动作对服装整体柔韧度的要求。杂技服装不同于一般的演出服装,对各个关节处面料的韧度要求较高,只有达到一定的张力才能方便杂技演员做出一些高难度的肢体动作。另外,服装的大小、剪裁、款式也都必须结合演员在表演中的动作特点来进行设计。在服装大小上,既不能太过宽松而影响形体美感,也不能过于紧绷而影响演员做动作。服装设计师要在美观与实用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在杂技服装的剪裁方面,设计师一定要注意一些关键部位的结实度,因为有很多节目对服装的耐磨程度是有较高要求的,尤其是在关节和肩膀等部位甚至可以采用与主体面料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剪裁。最后在服装的款式方面,应该在不影响整体美感的前提下尽量设计得较为宽松,也可以采用一些较为夸张的装饰和色彩来呼应节目的主题。

二、节目内容因素

在杂技服装的设计中,节目的主题和内容是必须考虑的。杂技服装不同于戏剧或歌舞的演出服装,它的设计可能没有特定的对应人物,但是却有鲜明的指向性内容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首先对节目的内容进行了解,都有那些具体的表演动作以及配合的道具和场地,在结合舞台效果综合之后才能最终确定演出服装的整体颜色和款式。另外,即使在同一节目中,不同的演员也有着不同的着装要求,只有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细致的分配,根据节目想要表现的主题来进行颜色与款式的搭配,才能设计出凸显节目主题内容的服装。

三、技术因素

在杂技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选材和技术的问题,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表现力,设计者往往会在选择服装面料的时候尝试一些特殊的材料和高新技术以期达到意想不到的舞台效果。但目前,我国现有的特殊服装制造技术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服装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创意,有时会因为技术的局限而搁浅,导致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不得不降低标准与预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杂技服装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进行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争取更好的效果。

四、创新因素

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对服装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杂技演出中服装设计都比较单调,有些时候甚至整场演出中演员都只穿同一套服装进行表演,显然,这种穿着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现代杂技要求杂技服装成为整个舞台演出的一部分,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可能的条件下做出更好的舞台效果。服装设计的创新可以从款式、面料、色彩等方面进行考虑。在款式方面可以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装饰物来为整套服装增添光彩,也可以注重一些细节的设计来凸显整套服装的品位:在面料方面,设计师可以大胆地尝试各种材料来取得更佳的效果;而在色彩方面,在进行创新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整体颜色的搭配和协调性。

五、结语

总的来说,杂技服装的设计工作既需要严谨的态度又需要创新的精神,设计师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再结合已有的条件进行创新,才能够真正地设计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杂技服装。

作者:谢淑茹 单位:濮阳杂技艺术学校

服装设计论文: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论文

一、后现代主义的社会语境及其在服装设计上的影响

20世纪初,艺术上出现了许多标新立异的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表现派等,无论是现代主义哲学还是现代主义艺术,都想要从传统的理性主义的约束中

挣脱出来。然而现代主义在各个领域推翻理性主义的试探并没有带领人们摆脱战争的阴影,也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各种本质弊病,于是作为对于现代主义的反思,加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社会全面思考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产生了一种脱胎于现代主义但又批判现代主义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服装设计方面,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大胆、活泼、非功能性的,充满活力的人性化的设计。由于受到后现代个人主义和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服装强调与众不同,在设计上突破固有的定论,全球时尚中心也由之前的以巴黎为中心发展成巴黎、伦敦、纽约、米兰、东京等多个时尚之都。

二、英国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的成长土壤

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艺术家约翰•拉斯金和诗人威廉•莫里斯就发起了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即工艺美术运动,这场运动可以看做现代设计运动的开端。英国是最早意识到设计培养不应该只局限于设计师的国家,设计关乎全民,做好全民性的设计教育才能够提高一个国家民众的整体素养,从而更好地让设计服务于国家经济。英国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以各种形式对大众进行设计素质的培养,提出设计的目标是“优良设计”。这就让英国民众对于设计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了解,好的设计不但可以节省成本,从而振兴国家经济,而且能够让生活更美好,从而促进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这样的普遍意识与英国人追求生活品质的性格一脉相承,设计可以恰如其分地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从而使得设计在英国受到普遍重视。英国平面设计大师赫伯特•斯潘塞认为英国应该在设计上体现自己国家的风格,而不应该单纯接受当时比较盛行的国际主义风格,于是他将英国民族艺术与国际主义融合,出版著作《现代版式设计先驱》并创办杂志《版面设计》,试图找出一种可以代表英国的平面设计风格。他的举动无疑激发了英国本土设计师的热情。

三、结语

在今天这个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启迪、促进服装的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944年,英国政府就主持成立了工业设计协会,此举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专门为工业设计作支撑的国家,这也是英国工业设计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之后,伦敦、东京、米兰、纽约等各大城市纷纷加入了世界时尚之都的队伍。英国服装设计在世界上的地位迅速提高,其原因不能仅仅归结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包容性,更重要的是英国本土设计师长期处在英国精神的土壤中,在任何情况下均为本土设计着想。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一场席卷全球的设计改革风暴,英国服装设计在接受这场风暴洗礼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将符合自身的本土设计精神推向世界。全民性的设计意识批判性地吸收后现代精神,政府在教育和社会中对于设计的投入,无疑为英国服装设计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探索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正是在这种社会土壤的长期孕育下,才出现了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约翰•加利亚诺、亚历山大•麦克奎恩、保罗•史密斯等一批世界级服装设计师,使英国的服装设计在后现代巨浪的冲击下后来居上。中国的服装设计发展时间较短,在后现代洪流的冲击下,怎样让中国的本土设计品牌走向世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当下的中国服装设计要在世界时尚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提升全民的设计素养,让全民设计素养的提升成为培育优秀服装设计师的土壤才是关键。

作者:徐少飞 单位:北京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