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研究

时间:2022-01-02 09:47:12

摘要:应用型高校的转型与建设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大学英语教学也亟需根据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发展特征进行切实有效的课程体系改革。本教学改革研究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以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展开立体化、个性化、多层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关键词: 高校 大学英语

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研究

1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发展及需解决的问题

新时代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已全面向大众化转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2014年,国家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计划将600多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逐步转化为应用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在适应中国特色、区域发展等背景下诞生的。相对于传统高等教育中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的分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种新的分类,异军突起,以应用与实践为特征,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上述其它高校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单一的课程模式复制是不可取的。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来说,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考虑到学校的特殊性。就目前而言,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英语水平个体间差异较大,整体英语水平与英语基础较研究型高校、教学研究型高校及教学型高校相比较为薄弱。(2)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且独立学院普遍沿用母体高校的课程设置模式,不能有效满足应用型高校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3)在教材选择上,独立学院通常沿用母体高校的教材,缺乏有针对性的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材,因此不能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训练其英语实用技能。(4)评价体系终结性,缺乏形成性评估,难以内在驱动学生持续的自主学习。由此可见,应用型高校面临着学生教育新形势,有必要在全面了解学生英语水平和学习目的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改革,突出学生英语学习专业性和应用性特点,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实用能力,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从而达到新时代下应用型高校的社会责任。

2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改革趋势

在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应用型高校或其它高校的应用型教学改革由来已久。德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其教育就进入大众化阶段,至80年代产生了应用型大学。至今,这类高校的课程设置都侧重于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外语教学方面也更重视交流和实用技能。美国“康奈尔计划”确立了“参与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康奈尔大学通过设置应用于社会服务技能的课程,增加培养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打破了传统大学的封闭状态。在法国,也实行“大学校”办学模式,即相对于学术类教学为主的大学而言,其课程的专业性更强,课程的专业性更强,课程的设置也更重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俄罗斯强调提高学校的运作效率,保证学生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日本在大学英语改革方面更是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提倡个性化英语学习。由此可见,在国外发达国家,应用型大学也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相比较而言,国内应用型高校由于建设起步较晚,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还严重不足。在具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改革中,常熟理工学院致力于应用英语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并积极进行行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的融合教学改革;山东曲阜济宁学院以分级教学和拓展类课程建设为主线,以教师发展和团队建设为重点,不断丰富大学英语课程的内涵;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则结合全人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流程及其方法、评估等方面对本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建设。基于上述教改成果,我们认为当前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呈现出了以下趋势。(1)在教学理念上,学生英语的应用型技能已全面获得重视,分级教学、因材施教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也得到普遍认可。(2)在课程设置上,必修课一统天下的情况也逐步改变,更多的高校为学生开设了EGP必修课和ESP选修课,以灵活互补的课程设置来适应学生不同的英语学习需求。(3)在日益开放的语言学习环境之下,可以预见,基于传统课堂、微课及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会逐渐取代单一的传统英语课堂。

3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实践

我们认为在新时代下应用型高校转型时期,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构的教学改革实践迫在眉睫。课程体系建构应首先着眼于以学生为核心,即:以面向应用型高校学生实际水平,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教学核心。传统单一的英语教学课堂、机械沿用母体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会使学生学习能动性丧失、学习积极性下降,同时更造成了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难以得到锻炼。基于二语习得理论,语言习得内化过程的关键,在于不断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的知识技能,更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其次,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新时代,应用型高校也应建立起国际化办学理念,以培养开放环境下的应用型国际化高质量的学生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应用和交流双重能力并行发展为突破的课程建构体系,综合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软实力。再次,现阶段下,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构改革实践,应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范式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全面进行。(1)我们认为课程设置改革是所有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在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构改革中,应加强语言基础知识课程,强调基础,巩固知识;扩大语言技能课程,重视实践,提高技能;增加专用英语(ESP)课程,结合学生专业应用技能,凸显语言实用能力;有余力的应用型高校可开设文化类课程,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兴趣;全面铺开中高年级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条件,创造再学习的机会。(2)如前所述,现行的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材一般沿用其母体院校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未全面考虑到自身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和需求。教材建设应以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为指向,故需建设符合新时代特色应用型高校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新的多层次、多维度系列教材。(3)借鉴库恩的“范式”标准以及“系统耦合”理论,我们主张在学生英语教学改革中构建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耦合系统范式,即:教师以“课题+互联网+多媒体+自主学习”为主导,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改变被动式教学,提高教学成效。在实践中,我们将采用开放式网络平台(电脑端+手机端),以微课、翻转课堂为补充,引入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帮助学生在自然语境下,以教师导向、协同互助的方式,通过意义的构建进行大学英语学习。最后,我们主张改变过去单一机械的“期中+期末”笔试的评价体系,主张实现评价体系多元化,即采用“过程性测评+终结性测评”的多元化测评体系。在该体系中,我们认为应达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有机统一,考试设计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仅要对学生的听力与阅读等输入性效果进行考核,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口语与书面表达的输出能力考核;不仅要进行传统的课堂、考场测试,还可以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电脑端、手机端的多种测试,尤其是以多个占时较短碎片化测试组成的多阶段、形成性测试体系。在我校已经展开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已针对2015—2017级学生进行了多项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了学生的英语需求和学习现状。此外,我们还统计了近十年来滨江学院大学英语学生的教学数据,在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教改实践方案,计划在2018级学生开始全面推进新时代下我校滨江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实践。该教改实践将包含:(1)建构多层次教学下的“立体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设置,突出应用性。我们将总结2017级学生英语教学实践,对2018级学生进行更细致更全面的问卷调查并作对比分析研究。根据2018级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与入学后摸底测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在第一学期就展开分级分层次教学,并在每学期或学年根据学生测评结果调整学生层级。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从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和专业学习三个方面完善已有的课程设置,建设包括“立体化”模式、“生态化”模式、“通识教育”模式、“专用英语(ESP)模式”在内的课程设置,建立灵活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引导学生合理选课,发挥其学习自主性,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2)展开“以学生为核心”的交互式教学实践,深化课堂教学,构建线上平台。我们以交互分类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我校2018级学生对英语教学模式的期望与建议,展开“四点式交互教学实践”,即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教室第一课堂与网络第二课堂的交互、学生应用能力与文化素养培养的交互,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使我校滨江学院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沿着“实用主义”和“人文主义”双轨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引入任务型教学法帮助学生在较为自然的语境下,以教师导向、协同互助的方式,通过意义的构建获得英语学习知识。辅助第二课堂将采用开放式网络平台,在此网络课堂中,学生将从无意识学习发展到有意识学习,从被动学习过度到主动学习,最终期望达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主动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通过网络的交互功能实现语言的输入与输出。(3)建立“个性化”的多维评价体系,健全现有评价体系,转向多元能力测试。评价体系改革将面向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学生进一步海外深造的需求,改革完善测评方式,这至少包括两方面:第一,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测试;第二,专业英语的运用测试,包括摘要撰写、英语论文写作、模拟国际会议、英语情景表现等,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将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与实践过程相结合,提升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依据我们在2017级大学英语的初步改革成果,我们将针对2018级学生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化,设计一整套将基础课程、应用技能型课程、文化素养类课程相结合的,课堂与网络课堂、书面与电脑/手机端相结合的“个性化”多层次多方向的教学评价体系,而这一评价体系又将更好地为学生科学分层分级教学服务。

4结语

通过上述的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构研究思考与教学实践,我们期望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应用技能和对外深造、交流能力,实现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互动;将课程设置从单一化导向多元整合,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进行通用英语(EGP)基础必修课和专门用途英语(ESP)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改革;以“个性化教学”“自主学习”“线上线下课堂互补”等为原则,积极探索基于传统课堂、微课、翻转课堂与网络辅助教学的混合式教学范式;全面展开多层次、多范畴、多终端、以学生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7(8):54-55.

[2]陈锋.关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16-20.

[3]李芳,徐明.俄罗斯高校国际联合培养计划透析[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4(3):74-78.

[4]李红,高亮亮,纪德鹏.基于系统耦合理论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7(6):5-9.

[5]刘承波.大学治理的法律基础与制度架构:美国大学章程透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84-90.

[6]牟宜武.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日本外语教育战略——培养日本国民的英语交际能力[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6(2):54-61.

[7]沈丽丽.大学校:法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中的精英取向[J].世界教育信息,2007(11):64-66.

[8]赵岚,谭东峰,寇艳艳.基于网络平台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践[J].英语广场,2015(8):64-66

作者:赵岚 谭东峰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