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阅读教学研究3篇

时间:2022-12-21 16:55:31

摘要:英国小学教育很重视阅读教学,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各显神通,用灵活新颖、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从多层面开展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独特个性。我国的小学阅读教学可以学习英国的经验,以使小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提升其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 阅读教学

小学阅读教学研究3篇

小学阅读教学研究篇1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思维模式,提升其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理解是学生的薄弱项,特别是对需要综合分析的阅读对象,很多学生都找不准切入点,这主要是由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比较欠缺。高阶思维主要指的是较高水平的认知能力或较高层次的心智活动,它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批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高阶思维能力相关概述

高阶思维属于高阶能力的核心部分,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决策能力、求解能力。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最早提出了高阶思维概念,他将教育目标分为六大类,从低到高依次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前三个为低阶思维,后三个为高阶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停留在低阶思维层次,而高阶思维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也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的融合,构建一个从低到高的课堂活动,使之既能发展学生的低阶思维,也能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这样学生便能通过自我建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一)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技术逐渐取代了一些记忆类、操作类的工作。高科技含量的工作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人们需要具备高阶思维能力,教育必须满足社会的这一要求。小学语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所以语文阅读教学理应担负起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任[1]。

(二)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是《课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中提出了教学要求——让学生能够在探讨过程中做出判断;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提倡创意性的阅读,让学生借助阅读反思与批判环节有效拓展思维。同时,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在《课标》中也被列为语文核心素养。通过这几方面可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课标》的要求。

(三)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时间大多花费在一些思维层次较低的学习上,例如根据教师的讲解在文中圈画词句,根据教师的提问解释词句的意思,并表述阅读感受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言时间很少,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含金量也较低,以致于学生很难展开深度思考,更无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同时,在小学语文阅读测试题中,大多数是一些思维层次较低的习题,对于学生的高层次认知水平则缺乏相应检测。由此可见,改革阅读教学迫在眉睫,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正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需求。

三、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深度挖掘高阶思维培养目标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通常是一些基础目标,一般包括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背诵文章等,而要想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挖掘高阶思维培养目标。首先,教师应从课后思考题中提炼出相应的高阶思维培养目标。例如,在《一封信》的课后思考题中,提出了“露西写了两封信,你喜欢哪一封呢?为什么呢”,这个问题能够体现出评判性思维的要求。而在《田忌赛马》的课后思考题中,提出了“孙膑为什么让田忌以这样的方式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呢”,这个问题能够体现出分析性思维的要求。据此,阅读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分析孙膑调整马出场顺序的原因,学习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设计,可以通过在课后思考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2]。其次,教师应充分解读教材,结合文本内容挖掘高阶思维培养目标。例如,在《两茎灯草》一文中,严监生在临死之前还惦记着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手指不肯咽气。这一情节为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在初读文章的时候,有的会认为严监生是个小气鬼,有的则认为他是个节约的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争论,设计相应的阅读教学目标——“通过多方面搜集信息,客观地评价人物的特点”,并思考在这些评价中自己认同哪一种观点,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文章内容,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观点,进而有效拓宽思维[3]。

(二)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完善与加工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不过,教学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与加工。首先,教师可以关注单篇文章的教学,从文章的整体性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扩大学生的阅读视域,促进其思维的发展[4]。例如,在教学《跳水》一文时,教师可以从整体视角出发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1.梳理整篇文章的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局,并概括与补充下面的小标题“水手拿猴子来取乐、(  )、(  )、(  )”,然后根据小标题讲述故事,了解文章的大意。2.引导学生思考“孩子走上横木遭遇危险,谁是推动者”这一问题,并思考水手和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3.关注文章的主要人物,并以小组的方式讨论“在危急时刻,船长拿着枪命令孩子跳海这一办法好在哪里”,然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以及生活实际讲述理由,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以及分析性思维。其次,教师可比较阅读多篇文章,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完《草船借箭》这篇文章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周瑜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针对这一看法,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三国演义》中与周瑜有关的其他章节,学生读完后发现周瑜其实是个足智多谋的大将。教师趁热打铁,又向学生提供了《三国志》中周瑜的资料,学生这才发现,周瑜竟是个气度宏大的英雄人物。据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周瑜在不同文本中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呢?这对我们的阅读有怎样的启示?”这样通过联系多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比较不同文本在表达方面的异同,有助于增加学生思维的厚度,促进其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5]。

(三)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有深度的提问与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采用适合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问题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选择难度适宜的问题进行引导[6]。例如,在教学《自相矛盾》一文时,当学生借助注释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楚人听了旁观者的质疑之后‘弗能应’”,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文章中楚人说的话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金字塔》一文时,当学生初读完《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两篇短文后,教师可以提问:“这两篇文章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篇呢?为什么?”这一开放式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风格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继续启发学生:“如果让你来介绍金字塔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方式?除此之外,你还会使用哪些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可以充分驱动思维,进而生成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深层思维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船长最后为什么要和轮船一块沉入大海呢”,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感受船长的英雄壮举,从而提升思维的高度[7]。

(四)借助有思维层次的阅读材料检测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学评价在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注重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评价。首先,教师应选择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检测材料,比如根据某一主题选择两篇短文,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并通过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应根据《课标》、学段目标等编制具有思维层次的检测题目,并合理分配检测内容中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的检测比例[8]。例如,针对《最动听的声音》一文,教师在编制高年级学生的检测题目时,可以编制为:“你认为文中消防队员寻找老妇人的方法好吗?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你身边,你会有更好的寻找方法吗?”这样的检测题目既涉及分析性思维,又包含创造性思维,比较适合检测学生的高阶思维水平。综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应深度挖掘高阶思维培养目标、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完善与加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有深度的提问与实践活动、借助有思维层次的阅读材料检测学生的思维水平,通过这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作者:赵霭临 单位:南京市金陵小学

小学阅读教学研究篇2

一、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他们来说,要想更好地掌握英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英语是小学阶段的一门新课程,在英语的学习中,英语的知识点很复杂,而在英语的学习中,由于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西方的思维方式存在一些差异,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思考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时候比较顺畅。小学英语课要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水平。英语阅读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它可以让学习者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很大的进步,也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让他们更好地学习英语,但英语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新的领域,学生必须不断地适应、不断地学习,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英语,让他们明白英语的重要性。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英语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英语词汇,为他们的写作创造更多的文字材料和更多词汇储备。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1.教师不重视阅读就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状况来说,不少老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缺乏关注。在为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时,由于注重语法训练,对阅读教学的设计往往一笔带过,只注重对教科书的阅读理解,而仅靠课本上的有限读物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老师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培养学生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运用上,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把阅读教学变成了一种“逐字逐句”的解释式课堂,这与阅读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2.学生不善于阅读阅读作为对课堂中基础知识的拓展,相对而言会比课本难度更高,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出现新生字词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对很多学生而言,因为阅读技能的欠缺,造成对文章意思掌握不全,感受到的阅读效果也不理想,再加上在课堂教学掌握英语的时机有限,在课外也没有什么运用英语的机会,一点英语的气氛都没有。时间长了,就会使学生丧失阅读的兴趣,很难形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3.阅读材料难选择目前市场上能引起小学生阅读兴趣的英语读物寥寥无几,大部分学生所接触到的阅读资料都局限在课本中的故事和对话中。而课外的英语读物因缺乏阅读技能的引导,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偏高,生词偏多且内容又无法满足他们心理需要,无法调动学生阅读兴致。可见,英语阅读材料的最难选择,这也是造成小学生英语阅读水平提高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提供阅读素材,创设阅读环境在阅读材料的选用上,要注意"兴趣第一"的原则。学生是不是喜欢阅读,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应在班级中积极创设英语阅读的语言环境,给学生开设英语角,并供给学生以英语阅读的绘本,教育学生用英语去思考,营建出浓厚的英语气氛,使学生习惯地读英语说英语,在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中体验英语文化,用英语去探究和思考,用英语作出积极反应。而老师在创造英语语言环境的同时,也要适当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带给学生大量的阅读素材,让学生浸润在英语阅读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和提高。2.注重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在语言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中,要能充分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善于通过英语问题的形式,诱导学生对英语阅读问题加以探索,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阅读练习当中。只有从多种视角加以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英语的阅读教学也要与听写进行有机融合,这更加有利于学生英语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对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更加有益。3.关注学生的情感动态,多激励学生对具备一门外语基础知识的学生而言,在还没有接触英语以前他们就学的活动积极性很高,所以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情感心态,适当加以呵护,并以引导为主,让学生更加富有信心。因为学生是阅读的重要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要将学生放在正确的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活动积极作用,力求提升授课效能。尤其是在大班额的情形下,老师们光在纪律管教上就耗费了大量时间,如没有及时和学生们做好思维心理情感上的交流,使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那么,英语就将会颗粒无收。在笔者的课堂教学上实际中也有过类似的案例,刚接手英语的时候,学生们对英语基础知识把握得较差,而且由于读音错误,会更加自卑的心理,在上课时也不敢举手发言,甚至有放弃的念头。后来课堂教学上,笔者在对学生们进行口语点评时,就特意使用了适合他们需要的词汇,使用激励性的话语,不说大道理,而且及时把握评语的适当时机,不失时机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并及时予以赞扬。4.注重课外和课内相结合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外的训练,通过对英文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调查和讨论,发现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学生们可以通过业余时间来阅读英语报纸、英语书籍,来增加英文的阅读量,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阅读和英语沟通。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才会得到巩固和提高,从而使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总之,在英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课堂内外相结合的问题。

四、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是一种有效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阅读的关注,改变传统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把握好课文的内容,进而提升其阅读能力。

作者:黄璐

小学阅读教学研究篇3

英国人喜欢阅读,是流传已久的传统。在英国,时常看到人们在火车上、地铁上、公交汽车上、公园草坪上捧着报纸或书本在阅读。当代的英国小学教学依然非常重视阅读教学,因而,英国小学阅读教学的鲜明特征值得认真探讨。笔者在英国访学期间近距离接触英国小学的阅读教学,并对一些校长、教师、学生、家长进行采访,试图探究英国小学阅读教学的特征和对我国小学教育的启示。

一、英国小学阅读教学的特征

1.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

在英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儿童5岁上小学,就读一年级(Year1),11岁时完成六年级(Year6)的课程。所有小学生在六年级结束时,会参加小学结业考试(NationalCurriculumTests),这标志着小学毕业。小学毕业生也可以多参加一个11+(elevenplus)的考试,这是一个智商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选择去文法学校(grammarschool)。如果在文法学校上学,学生将来更有机会考入英国知名高等学府,如牛津、剑桥大学。一般约有10%的小学毕业生可以通过11+考试,另外90%的小学毕业生会进入综合学校(comprehensiveschool)继续学习。一般地,英国小学可分为两类: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不同类别的学校都拥有高度自由的权力,可以开设不同课程。英国大部分小学都开设英语、数学、体育、历史、地理、美术、信息与通讯技术、科学等课程,且把英语、数学、信息与通讯技术、科学设定为核心课程。许多小学的课程教学遵循的是教师包班制度[1],即一个班的英语、数学、科学、体育、历史、地理、美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都由一个教师来完成,相应地,这个班的名字也由这个包班老师的名字命名。同时,每个班都配有一个助教,协助包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信息与通讯技术、音乐和外语课的教学任务则由专职教师完成,这些专职教师一般在多所学校上课。英国小学独特的包班制度为阅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包班教师能够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开展阅读教学。从宏观层面看,包班教师可以在自己任教的所有课程给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从微观层面看,包班教师可以在英语课上专门给学生开展阅读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文)素养,这些素养包括单词拼写、组词造句、语法运用、基础写作等技能。这些技能是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文)素养的必备要求。英国小学独特的包班制度与英国《教育法》中的教学目标有关。英国《教育法》1944年颁布,1988年修订,是英国教育的基本大法。《教育法》中对小学教育的目标是:要教会小学3R技能,即“阅读、写作、算术”技能(reading,writingandarithmetic),帮助孩子们成为能够积极融入社会的人;要积极引导孩子认知社会(tosocializechildren),也就是向孩子们传授成为良好公民的规则和价值观,以便他们将来能融入社区生活,为英国发达的工业经济体做出贡献。可以说,正是为了实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标,英国大多数小学才形成了英国小学教育的包班教师制度。相应地,因为有了《教育法》这个“指挥棒”,包班教师才会强化阅读教学。由于包班教师要教授大部分课程,并且要认真开展阅读教学,所以各个教师都会用多种方法开展阅读教学。

2.多层面开展阅读训练

多层面的阅读训练主要是在英语(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展开的。英国有全国教学大纲,但没有规定统一的教材或课本。一般地,教师上课时没有教材也没有课本,而是根据全国教学大纲,自由地给自己班上的学生选择阅读文本。教师选择的阅读文本来源是多渠道的,有的是权威出版社的推荐文本,有的是来自报纸、书本、互联网或专业资源网站的文本,有的则是教师自己日常阅读偶然发现的文本。在英国,面向小学生的阅读文本非常多,内容丰富,形态多样。英国小学的教室里都有若干书架,书架陈列着学校购置的各类书籍[2]。教师也常从这些书中选择阅读文本。学生可以带着书籍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随意阅读,也可以把书籍带回家阅读。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年级选择不同的文本,指导学生阅读。如教师会给低年级学生选择图画书,而给高年级学生选择简易文字书。对同一个班上的学生,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给他们推荐不同的书籍。大部分学校的教师从一年级开始,会给自己班上的学生布置每周至少读2本读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简要讲解完阅读文本的主旨和写作特征,同时给学生发放活页练习,让学生自己阅读并完成活页练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个别同学的学习能力不高或阅读速度较慢,此时会根据个别学生的学习程度和阅读速度的快慢发放不同程度或不同量的练习。教师在选择阅读文本时,有明确的目标,即要引导小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单词、增长词汇量、学习拼写、掌握语法,明白简单的逻辑,掌握简单的道理等。在英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基本上都与阅读有关。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最主要家庭作业就是把教师指定的阅读书带回家继续阅读。对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而言,家庭作业是阅读各种文体的文本,并学习一些基本的写作技能。

3.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

认知能力(cognitiveabilities)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认知能力的具体表象是文字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反映速度、空间识别能力和质疑能力等。小学阶段是培养认知能力的非常重要的阶段。教师会在不同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训练,更重要的是教师会引导学生把阅读到的信息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例如,讲历史课会带学生到历史展览馆参观,讲自然知识会把学生带到自然博物馆参观。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各具特色。如在北桑朴顿市的一所学校,四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时提出,把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和地理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专门开展“中国周”教学活动。在“中国周”期间,老师买来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物品,如中国美食、工艺品和日常用品等;带领学生书写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的标语,绘制介绍中国景点的图画等;学校广播里播放经典的中国歌曲,一些班级的老师还给学生教唱中国歌。“中国周”教学活动原计划持续一周,但是教师们发现,学生的兴致很高,还想探索更多与中国有关的信息。于是,他们又带领四年级的学生到约100英里外的伦敦市华人居住区“中国城”和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展厅参观。还邀请班上两位中国学生的家长亲自到学校给学生展示中国饺子的制作过程,并请学生品尝。通过具体实践,学生们对中国文化有了直观而具体的了解,他们深刻而具体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也对他们的世界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4.凸显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主要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培养把阅读文本中的信息变成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的信息的能力。对小学生而言,实践能力包括三部分:一是愿意参与的热情;二是敢于参与实践的勇气;三是不断娴熟的动手能力。在英国,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以阅读为起点的。但是,阅读文本只是开端,犹如打开大门的钥匙,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才是重头戏。在英国,小学教师会用多种方法点燃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增强学生参与实践的勇气,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动手能力。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先阅读文本,然后开展具体的技术操作。许多小学的教室里摆满各式各样的教具和玩具,教师会合理安排时间,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然后操作相关教具、玩具,其中学生阅读文本用时较少,操作教具、玩具亲自实践则是课堂的主体活动。一些学校则建有专门的实验室,用于教师操作演示实验,但更注重组织学生分组做实验。许多教师善于利用已有的教学仪器,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做不同的实验,启发学生思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做实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科学领域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5.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英国的小学通常规模不大,一个年级拥有几个班,每班的学生不超过三十个人,总体上一个学校只有二三百名学生。学生上学时间为上午9:00至下午3:30,中午不回家,大多数学生自备午餐,少数学生在学校的餐厅就餐。一节课的时间一般为25~35分钟,课间休息时间为20~25分钟。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教师们都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个别教育的客观结果是儿童的个性鲜明,充满朝气和创造活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索式来引导学生理解、习得、运用阅读文本中的信息。教师们会营造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围坐在地板上或课桌周围,积极发言,自由陈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个性[3]。每一个儿童都有其内在的潜力和特点,教师的责任就是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阅读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始终处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积极状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习得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培养和锻炼了发现知识、探索真理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个性还表现在布置差异化家庭作业上。一般地,教师一周布置1~2次家庭作业,低年级学生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每次的家庭作业,高年级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则不会超过1个小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布置作业,给学习好的学生布置的作业可能是两页或三页纸的练习,给学习差的学生只布置一页纸练习。在英国,每个公立小学的学生都有一个阅读记录本。这个记录本记载着小学生的阅读情况,是教师、学生、家长联络的纽带。学生每天回到家里,要给家长阅读,家长要备注孩子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发音不准、故事情节讲述不清等。教师会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如有必要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以便用统一的标准来解决学生的阅读问题。学校也会积极邀请家长去学校听学生读故事,学生阅读故事可以在教室进行,也可以在校园的草坪上进行,学生轮流阅读,每人阅读几页,之后家长要在学生的阅读本上签名,并写出简要评论。这样,小学生可以在不同场景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形成独特的阅读能力。在英国,每个公立小学的学生还有一个听写记录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小学生而言,正确地写出单词及应用单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教师不会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孩子通过大量练习来掌握新的单词和单词的使用规则。相反,教师布置作业的数量很少,而是强调通过一些方法,让小学生掌握单词拼写规则和发音特征。教师会跟家长及时地沟通,以便相互了解阅读教学的基本情况。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有的是个别沟通,有的是全班性沟通。个别沟通就是教师单独与某个学生家长沟通学生的阅读问题;全班性沟通就是教师在家长群里公告,汇报近期孩子阅读训练的情况。例如,学生进行了一次单词听写测试,成绩不是很好。教师就以公告的形式,向家长说明学生情况。一位教师在群公告中这样说,“本次听写的单词具有读音相同,拼写规则不同的特征,现在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个规则,需要慢慢地训练。”

二、英国小学阅读教学对我国的启示

1.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阅读文本中的各类信息

在我国,小学生在接受阅读训练过程中,常有不能真正理解阅读文本中各类信息的情况。阅读文本中的各类信息,对成年人而言非常简单,但是小学生却并不一定能理解。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常常不能真正理解阅读文本中的各类信息,如一个词汇描述的物品的具体样态是什么?一些抽象词汇表达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一些词汇的字面意义是什么?在具体文本中的语境意义是什么?两者为什么不同?等等。只有让小学生真正理解阅读文本中的各类信息,才能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在我国,阅读教学常会引导小学生做各种各样的阅读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对阅读文本中各类信息的理解能力。但是,练习题的设置比较枯燥乏味,且有意识引导小学生如何向标准答案靠拢,导致小学生在培养阅读能力过程中会渐渐地形成一种套路,不利于小学生真正理解阅读文本中的相关信息。英国的小学阅读教学很注重让小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具体信息。小学生可以通过见识具体的物品、参与具体的活动来见识阅读文本描述的具体信息,这有利于小学生直接地、近距离接触具体的物象以及具体的信息。这样,小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各类信息就有了清晰、准确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积累的信息也会印象深刻。

2.引导学生体验阅读乐趣

在我国,许多小学生常常体验不到阅读的乐趣,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阅读作业种类太多,阅读任务量太大、太难等。对一些学生而言,阅读课是枯燥乏味的,阅读作业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学生渐渐对阅读产生厌倦甚至抵触情绪。英国的小学阅读教学启示我们,小学的阅读教学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具体而言,小学生的阅读文本应该以简易文本为主,文本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对同一班级的学生,教师在考核、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也应因人的智力能力而不同,不应强性要求同一班的每个小学生都达到同等水准。教师需要多观察、多分析,并精准掌握同一班每个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异,布置不同阅读任务,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完成不同样态的阅读作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小学生对阅读增加兴趣,并渐渐地喜欢阅读。

3.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应用能力

阅读能力由两部分组成:输入能力和输出能力。其中,输出能力更显重要。阅读输出能力就是小学生能够清晰地说出阅读文本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具体信息是什么,以及自我展示观点的能力。在我国,教师不注重小学生的阅读输出能力培养。例如,教师在教授总结阅读文本核心内容时,往往是引导学生如何在文本的某个位置找到主题句或总结性的内容。这样,学生会感觉阅读学习是机械的,是枯燥的,是没有价值的。英国的小学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特个性和实践能力。这启示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要关注学生在阅读文本中独特的理解、新奇的感悟,并且鼓励小学生更清晰、更详细地描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还要鼓励其他同学展示不同观点。另外,在我国的阅读教学中,应该加强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辅相成,都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口头表达更有利于小学生快速地产生观点,培养思维能力、自信心和随机应变能力。英国小学教育很重视阅读教学,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各显神通,用灵活新颖、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从多层面开展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独特个性。我国的小学阅读教学可以学习英国的经验,以使小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提升其阅读能力。

作者:石春让 黄建敏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