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班主任德育教育研究3篇

时间:2023-01-12 10:55:14

摘要:班主任德育工作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在德育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言谈举止建立德育体系,对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则需要进行针对性教育,及时反馈及时纠正。

关键词: 班主任 德育教育

班主任德育教育研究3篇

班主任德育教育研究篇1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教育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学生们的道德素质水平,进而帮助学生尽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小学阶段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尤其关注思想认知,小学生受其年龄与阅历的限制,思想、心理层面成熟度不高,判断是非的能力通常不足。同时,学生又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尤其现阶段网络媒体发展迅猛,其信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行为与思想将会对小学生造成错误的示范与引导,严重者将会促使学生误入歧途。因此,开展正确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其有助于提升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辨别事物的判断力,进而促进思维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任务。同时,德育课程已经在各阶段的学校教育活动中广泛开展。比如小学和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都是要完成对学生的德育。小学的德育在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它是学生正确三观确立的指明灯,让学生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它能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它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常识,知道自身行为的底线,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中,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以及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活动。在德育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多有说教色彩,而且比较枯燥,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抵抗,并伴有严重的应考心理,导致德育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学校德育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在思想、行为、政治上树立标准,规范他们的个体行为。但是,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需求,也忽视了学生不良习惯、抗击挫折、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在德育主题活动中,也会因为老师和学生执行能力等原因,多使得活动流于形式,师生都有很强的应付心理,达不到德育的目的。此外,在学校德育中还存在“少深层次挖掘、德育实践较少、教师专业素质差”等问题。所以,学校德育教学的效果亟须加强。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渗透途径

(一)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主体,也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引导者,其在课堂中的言行举止将会对学生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角色,以身作则,并注重相应的教学语言、行为规范等,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思想行为榜样。具体而言,班主任需要端正教学的态度,在课堂中应保持友善,对于相关知识、管理规则等讲解标准、细致、规范,同时还需拥有充沛的激情与活力,以阳光、正直的作风对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正面的引导,以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培育学生对待知识、生活的负责态度,以认真、严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专注、细心的学习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关心与鼓励,肯定其在学习中的付出与收获的成绩,消除学生因学习艰苦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教师通过耐心地指导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在教学评价中实施德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薄弱,因此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相应的鼓励与肯定,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投入程度,另一方面还可有效提升其自信心。因此,在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在阶段性的教育后,根据相应的情况作出客观的教学评价。但在评价中需要注意其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德育知识,客观了解自身的能力与不足,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育,加强对于德育的培养。同时,存在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为敏感,较易因教师的批评、责备等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造成在后续的课堂中出现胆怯、自卑等现象。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以及学生的心理状况后,应当次啊去适当的方式、科学友善的方法开展评价工作。如对于胆怯、羞涩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评价过程中给予鼓励与肯定,并提出一定的期望,促使学生能够增添自信心,敢于自我释放与展示。

四、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探究

(一)营造班级学习氛围班级内部的学习氛围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在班级中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通过和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沟通后,了解到他们对学习德育知识不感兴趣的原因是觉得所学的内容离实际生活太过于遥远,学习了也没有太大的用处,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难以找到好的学习方式,无法有效提高自身的成绩。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建立不同的兴趣小组,每种兴趣小组可以自主设计宣传海报,吸引学生加入小组中,同种兴趣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跟相互之间的交流中,能够帮助小组成员提高学习成绩。通过此种形势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同时还可以带动和帮助存在生活或学习问题的学生感受别样的学习经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自我价值感。此外,有些学生性格偏于内向,在班级的日常表现也是比较沉默,即便他们对于一些问题拥有自身的主观看法与认知,但也并不愿意直接表达出来。此类型学生在德育学习意识方面容易存在不足,也较难在班级中获取浓厚的自我价值感。对此,班主任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在实际的班级德育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全员参与到学习的兴趣中,激励内向的学生也参与到学习的激情中去,鼓励学习困难的同学多向老师请教,不能让学生的问题因为得不到解答而产生失落感。

(二)通过竞争与合作提升德育教育水平在班级的德育教育中,除了以名次、分数、表扬等方式促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外,还可借助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度等,对学生进行分组,从而能够实现优等生、学困生之间的搭配,各个竞赛小组之间避免出现差距较大的现象。通过在小组间开展学习竞赛,并将个人成绩纳入至小组成绩中,促使每个组内的个人能够以小组整体的胜利为目标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此外,班主任可以在小组的内部实行以优带差,优优相促的制度,在竞赛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将期末考试、课堂表现、学习完成状况等作为考核竞争标准,进而综合衡量学生的德育水平与实际状况,并促使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德育学习成效。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作为一种交往动机,其将会对学生的德育课程学习行为产生影响。一般认为,班级中的交往动机将会为学生带来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学生将会更乐意与兴趣相似的学生相处。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学生的交往动机也将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将会下降。对于德育任课教师而言,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通常较长,而任课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短。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构建德育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帮助任课老师树立威严,促进学生与任课老师形成和谐、深厚的友谊与信任,从而能够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此外,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观点,从而展现自身的德育能力与水平。教师应当善于借助言语的力量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展示德育素养,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赏,即便有些学生不够好,或者差强人意,也要表扬其善于动脑,勇于表达自我的精神,尤其是对学困生来说,其在表达自我的时候,更应该给予鼓励,促使其能够提升自我。只有师生互动,班主任才可以有效了解学生的真实德育状况,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提升学生学习德育的自信心与热情,逐步的开放自我、展示自我,从集体中获得自我价值感。

(四)引导学生追求目标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认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表现目标是个体产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其中,学习目标指的是学生内心深处想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处理事务时能够更加完善,进而产生了相对应的学习动机;而表现目标则是指,学生希望他人觉得自身优秀,而并不希望他人觉得无用;追求学习目标的学生,不仅体现在追求学业的成功还表现在追求自我成长。这种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程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烈的自我成就感,即使失败了,也会在失败中寻找根源,总结学习,从而锻炼自身的能力,这种类型的学生所拥有的德育追求心理通常较强;追求表现目标的学生,通常并不会特别在意成功、失败所造成的结果,其更为关注成功、失败给所带给他人的影响,此种类型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则较低,在德育学习中如果达到了相应的预期目标,就非常容易产生满足感、懈怠心理,时间久了就会厌恶学习。对此,班主任应当客观、正确地引导学生区分成就感等相关内容,避免学生自身产生虚荣心、功利心,从而能够教育学生正确的追求德育课程学习目标,并将自身的成长设定为个人发展的首要目标。在这种模式下,对教师在班级德育教育管理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个人也应当避免班级管理功利化,并不能仅简单的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竞赛成果,还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等。在班级管理当中,虽然有着一定的升学压力,但是教师还是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双重教育。对于小学班级的德育教育,可以分阶段进行教育,对于低学段的新生,要让学生认识到树立长远理想的重要意义,对于中学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懈怠的现象,对此可以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有些解决学生的懈怠心理;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来说,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态问题,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成功和失败的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减轻压力。

(五)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德育教育触及心灵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该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应当科学判断与识别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需要,并能够根据德育教育的目标、任务、理念、方式等有效实施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当下社会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有许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处的环境相对舒适、家庭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又或是过于溺爱孩子而导致学生心性较为自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面对此种情形,班主任更需要为学生提供浓厚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鼓励学生朝着思想道德良好、性格品质优秀、行为习惯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升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此外,教师也应当及时与家长沟通,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例如,班主任可以借助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互动,够促使家长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态度配合班主任做好德育教学中的各项工作。教师可以重点强调家长应当在家庭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因为这些要素能够反馈给学生,呵护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状态。此外,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应当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做出正确的引导与正向的肯定,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进而促使德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

五、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不仅应当关注学生的能力与知识水平,还应当对学生的素质、思想道德等及时关注。德育教学作为一项极为艰巨的教学任务,需要班主任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逐步贯穿、渗透,并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创新教育模式。同时,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也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竞争与合作提升德育水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设定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进而升华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拥有积极自我价值的人才,为国家、民族振兴与社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作者:孙昕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

班主任德育教育研究篇2

一、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意义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正确的德育能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知理懂法,能够通过实践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道德观念。在高中阶段开展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会帮助学生培养对社会的认知。能够帮助学生面对社会现象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在高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内,但又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在校园内,也不是所有行为都在学校和班主任的掌控当中,所以作为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政治和道德做出规范,让学生学会如何独自面对社会事件,如何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能力。作为班主任规范学生的道德标准并不是完全通过严格的班规去控制学生的言行,而是要灵活的运用班规、校规和法规,让学生学会如何控制自己,促进学生通过自我德育水平的提升,约束自己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的做到对班级进行正态管理。培养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国家推行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作用。

二、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以身作则,高中班主任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榜样作为高中班主任,应当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榜样,让学生能够明白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是值得学习的,什么样的三观才是正确的,自己的三观当中有哪些观点存在不正确的,应当及时进行自我更正。在平时的工作之余,班主任也不应当过分地放松自己,应当抓紧机会提高自己的素养,要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行举止,让自己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在对待学生的时候,不能对任何一位学生产生固定的思想,不能给任何一位学生打上固定的标签,要以平等的、宽容的思想对待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拥有成功的机会,关键就在于班主任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学生,不能对任何一个学生产生偏见,每一位学生在高中都是具有创造性的,会在不经意间给予班主任一个惊喜,班主任应当观察学生,全面的评价学生,不只要观察学生的优点,也应当看到学生的缺点,应当教导学生及时更正缺点,放大夸赞学生的优点。“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始终在学生的心中是一种榜样,班主任的行为准则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班主任在上课的时候不能乱扔粉笔头,应当保持讲台上的整洁干净,将用过的粉笔头摆放好,将不能够再继续使用的粉笔及时处理。这样就能够在学生心理塑造一个爱干净、讲文明的老师形象,学生就能够学习老师,将班级中的卫生打扫干净,塑造一个干净文明的班级形象。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班主任应当仔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在班级当中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才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才能够拥有一个优秀的班级作风。

(二)注重班级文化氛围与道德氛围的建设作为高中班主任应当注重班级文化氛围和道德氛围的建设。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和道德氛围中,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也会得到提升,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变化。优秀的环境会让学生得到提升,会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和端正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进入优秀的循环;较差的环境会导致学生产生散漫、懒惰的品性,会导致学生由于不端正的态度,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和学习心态的崩坏,会导致学生进入一个坏循环。所以说,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氛围和道德氛围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在平时的黑板报当中,老师应当安排充满正能量和缓解心理压力的内容,让学生轮流的布置黑板,让学生能够得到表现的机会。在平时的卫生安排当中,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轮流上岗小组长,安排卫生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一个领导者或者都能够成为一个参与者。让每位学生在班级当中都有充分的参与感,对于班级的建设会有较大的责任感。在平时学校的文化周,高中班主任可以安排学生从繁忙的学习中脱离出来布置班级,通过学生的设计和建设,将班级布置成一个美丽和谐的班级,同时老师可以在班级当中设立流动的学优榜、中游榜、需要努力榜,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榜上流动,努力的冲刺,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班主任应当注重班级氛围的建设,要让学生充斥在紧张,但是又放松的氛围当中,让学生在紧张之余能够拥有一些放松的乐趣。在高中学生就像一根弦,他们平常都是绷紧的,绷紧的擦上松香,能够演奏流畅完美的乐曲,但是在不演奏歌曲时也应当适当的放松,让这根弦延长使用的时间。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和道德围能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德育水平,能够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运用鼓励式教学增加学生自信心,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三观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对于学习不擅长的学科会产生恐惧心理。老师应当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运用鼓励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增加自信心,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很多学生学习不佳的原因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运用错误的学习方法导致的结果是事倍功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应当关注学生心态变化,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构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于学生不擅长的学科,老师应当有重点的让学生背诵识记知识,掌握学习的基础。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一定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三观。由于家庭成长因素和生长环境因素,每个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多多少少会产生一定的偏颇,老师应当及时察觉,规范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及时纠正学生不正当的思想。当然,在纠正学生不正当的思想时,老师应当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开人群。纠正学生的思想在责罚学生的同时也应当告知学生是在哪方面犯了错误,并且及时告知学生正确的三观应当是怎样的。学生的很多行为习惯是根据环境和身边的人影响而变化的,如果学生身边的人是知书达理、讲文明的,那么学生自然而然也会不说脏话、爱护环境,如果学生身边的人是满口谎言、做事拖沓的,那么学生自然而然也会满口脏话、拖延处事。但是由于环境因素形成的三观,很多学生认识不到有什么不同,由于错误的三观产生了错误影响,也认识不到有哪些错误,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及时察觉,及时纠正。班主任应当对学生讲明错误错在哪儿,怎么样是正确的,这样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作用。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强调自主学习的时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的程度直接关系了他们学习成绩的优劣,以及学习效率的高低。高中生普遍处于青春期,在心理方面他们将逐渐成熟,但是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压力。在高中,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在高中最后一年会面临着人生的第一大考——高考,很多学生面对高考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都是处于忙碌学习的状态,对学习他们会比较紧张,反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对于考试过后会产生一种比较迷茫的心态,对于线下的生活情况也会感觉比较困惑。由于激素的影响,会有一部分学生产生极端的偏执心理,将自己封闭在内心当中,对于外界环境是比较不安的,内心是敏感而多虑的,会导致产生偏执型人格、人际关系紧张或者敏感、对于学校生活的不适应和心理的不平衡性。研究表明,在高中产生心理问题的男女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要多于男生,高中班主任应当营造创造性的课堂,让学生构建坚实的基础,构建完整的认知因素,让学生面对学习不再产生恐惧的心理。同时班主任应当给予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要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表达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班主任一定要相信学生,肯定学生。同时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当中,班主任应当对班级当中不良的关系进行干预,同时应当构建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能够在较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放松的学习。平和的对待考试,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考试和成绩。很多学生对于成绩十分在意,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老师应当及时制止学生之间的攀比行为,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总之,要想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渗透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就需要班主任先明白为学生做德育教育的意义,要以身作则,为班级当中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榜样,让学生能够学习并且自主纠正自己错误的观念;同时老师应当注重班级平时文化氛围和道德氛围的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当中培养德育;班主任应当运用鼓励式的教学,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应当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三观,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后,老师应当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者:徐世龙 单位: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

班主任德育教育研究篇3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观念落后班主任德育工作仅停留在说教阶段,并未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状态下,学生的道德品质长期得不到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德育是政治素养、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有机整体,而现状是学生学习的德育知识并不能完全转化为行为,行为得不到规范,自然无法养成习惯。说教式的德育教学工作难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此外,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德育指导并不能对德育起到推动作用。这种脱离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德育教学产生排斥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育。

(二)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班主任德育工作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一般情况下,班主任主要为学生讲解集体主义或传统美德,并未进行心理品质教育,使得教学内容难以适应时展。德育工作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停留在表面的教学内容会阻碍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理想的确立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深层次的思考。

(三)班主任德育理论水平较低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方式、对学生学习中心理情感的捕捉以及对学生行为处理的方式反映了班主任的德育理论水平。但很多班主任并没有根据学生的行为认知特征进行教育,并且没有对不同个体开展差异化教育,使得班主任德育工作难以科学有效。这类教学方式通常容易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难以将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德育工作衔接。

(四)班主任教育科研能力较弱一些班主任仅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表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班主任没有将教育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仅仅将其视为工作。对存在的问题缺乏分析,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原则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德育工作需要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认知的转变,班主任需要将德育教学工作进行创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德育。(1)生活化原则。将德育知识从书本带入生活。并在德育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与其能力和见识匹配的内容,促进学生针对道德问题进行反思和讨论。(2)长期性原则。班主任还应注意,小学生德育工作不是短期的,而是需要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出调整并长期与学生进行德育知识探讨,并围绕近期出现的社会问题探究学生的行为,为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行为体系[3]。

三、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策略分析

(一)时刻关注学生主体行为,让学生的日常言行符合德育规范传统德育工作中,德育以学生背会德育知识作为主要考核形式。这种方式虽能短时间提高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但倘若学生不内化为品德,不将这些知识付诸实践,就无法全面理解德育知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班主任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不关注学生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学生在没有规范的指导下,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也不会关注自身行为是否符合规范。对此,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主体行为,比如对于有抄袭作业、扰乱班级秩序、不讲卫生和说谎等不良行为的学生予以制止和教育,并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其真实想法,做到从学生需求出发了解问题关键,达到德育效果;对于各个考核项目表现良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实时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和行为动向,做到及时纠偏、及时指导、及时鼓励、及时示范,让学生的言行符合德育规范。

(二)德育中融入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认知与意识形态不成熟。但小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倘若班主任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适时引导学生,会使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改变。比如,责任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之一。班主任可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如利用定期轮换班长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体验一下当班长的责任。这种方式对平时活泼好动或故意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有很好的制约作用,可以让该生产生责任感,知道只有在管理好自己言行的前提下才可以管理别人;意识到要想管理好班级,首先自己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先做到自己不违反班级规定,要有良好的自制力和管理其他学生的能力,能及时发现其他学生的不良行为并及时管理,维护好课堂秩序。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可在这一活动中为学生穿插一些集体教育活动,而班长需要辅助管理班级秩序。用这种巧妙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班级荣誉感。

(三)将传统节日融入德育教学,强化学生道德行为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班主任可以在每年的各大节假日为学生布置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例如,班主任可在建党节为学生组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部分具有画画功底的学生绘制爱国主义板报;可组织学生唱红歌并为学生介绍党的艰辛历程。班主任还可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播放抗战纪录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实行家校协同共育,让德育规范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虽在学校接受了德育教学,但回到家中,因为父母的过于溺爱或对德育忽视而使学生在校学习的良好的思维观念受到影响,导致德育教学频频受阻。德育活动不应只存在于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还需要家长的协助。因此,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家长联合为学生开展德育。班主任可以借助微信家长群强化同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微信向学生家长传达德育作业要求,让家长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并为学生布置需要与家长协同完成的德育作业,强化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思想观念。与家长协同进行德育时,班主任还需要在微信群定期为学生家长提供有关德育工作的科普资源,提高学生家长的德育意识。

(五)开展多元化德育教学工作,让学生时时处处落实德育规范创新德育形式能对德育工作会起到推动作用。因此,班主任需要在课堂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德育内容活跃教学氛围。班主任应根据思想品德知识为学生创设趣味教学活动,如让学生编写剧本,剧本的选材需要基于学生日常生活,避免脱离实际,班主任应为学生提供开放性思考题,按要求开展角色扮演类或话剧类的多人互动活动。此外,班主任还需要在授课过程中穿插知识竞赛等具有较强竞争性的德育活动。由于小学生争强好胜心理较重,班主任可利用这一特性并结合德育教学知识让学生进行知识抢答,活跃德育学习氛围,带动学生积极踊跃学习德育知识。

(六)完善德育评价体系,让德育效果得到实时反馈班主任还需对德育评价体系进行重构。传统德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程度,难以锻炼学生的道德行为。而要想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学质量,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行为进行分析,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客观性德育,对于部分行为习惯和思想不良的学生需批评指正,并将这些行为标准纳入德育考核制度,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综上所述,班主任德育工作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在德育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言谈举止建立德育体系,对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则需要进行针对性教育,及时反馈及时纠正。

【参考文献】

[1]梁海连.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文渊:中学版,2021(03).

[2]杨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4).

[3]黄小辉.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2).

[4]苌虹.基于胜任力的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需求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董效仁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丁家沟镇马家岔小学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