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海绵城市建设思考3篇

时间:2023-01-28 09:56:37

摘要:海绵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将会是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一环,城市道路作为其中的最重要的环节,其材料选用及原材料的选择都是决定透水材料最终应用性能的因素。本文对透水混凝土及透水沥青中原材料对其性能影响的进行综述。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思考3篇

海绵城市建设思考篇1

1国内外水资源利用情况

20世纪末,西欧就已经开始重视对于降雨的利用水平,得益于其的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降雨比较干净,他们在既有建筑的基础上,利用管道将降水引入蓄水池,待需要使用的时候,再将所收集的降水通过水泵泵送到房屋各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部分北欧国家对水资源的利用起步较早,对我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不过,城市与城市之间人文气候的差距大,在借鉴其他国家成果的时候切忌生搬硬套,应当结合我国各地区不同的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建设或是升级改造工程。我国国土辽阔,这也是我国在海绵城市的升级和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之一,城市与城市之间气候条件差距大,可能存在一个成功的施工案例再另外一座城市无法发挥100%的作用的情况,另外一大难题是建设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短期内经济收益较低。自开始提出2012年“海绵城市”这一概念以来,材料及建设技术研究逐渐深入,伺候,我国先后分两次公布共计30个试点城市,目的是解决城建过程中的水的环境、生态以及可能出现内涝灾害。据统计,目前试点的城市中,有六成以上曾发生内涝,这其中不乏多个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对雨水的治理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匹配。不过,我国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建设或升级改造的建设面积约45平方公里。

2应用在海绵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建筑材料

2.1透水混凝土

透水混凝土是由石或陶粒等粗集料、水泥、添加剂以及掺和料加水均匀搅拌而制成的一种具有多孔隙结构的刚性材料,由胶凝材料将粗骨料表面包覆、粘结而形成一种具孔疏松结构的轻质混凝土材料,具有良好的水、气通过性。

2.2透水砖

2.2.1普通透水砖将基料混合搅拌、压制成型、高温烧制而成,一般用于人行步道及广场路面铺设。

2.2.2高分子纤维混凝土透水砖花岗岩作为骨料,加入水泥、外加剂及高分子纤维搅拌压制成型,一般用于市政道路、重点工程、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场地铺设,强度高于普通透水砖。

2.2.3环氧树脂透水砖改性环氧树脂作为粘结材料掺以骨料、掺和料等经特定加料顺序及搅拌工序制成,此产品可作为预制品提前浇筑到现场直接使用,也可以现场浇筑。具有基面平整、色彩多样的优点。由于造价较高,主要用于城市景观和高档住宅步道的铺设。

2.2.4砂基透水砖利用破坏水的表面张力的透水原理,不管是成型方式还是水渗透模型都为国内首创。相比传统混凝土材料的一些弊端,砂基透水砖可以更好地解决其内部孔隙易被小颗粒阻塞、多孔隙造成的强度偏低以及透水性强时保水性差的技术难题。该材料是以沙漠中常见的风积沙为原材料常温压制而成的环保材料,目前已成功运用于多项部级重点工程。

2.2.5陶瓷透水砖采用煤渣、废瓷粒等工业废料作为粗骨料,用石、高岭土、石英、瓷石粉等混合料,通过高温形成粘结作用而制备成的陶瓷透水砖,具有强度高,透水性好的特点。

2.3透水沥青

作表层混合料的沥青具有大孔隙结构,具有良好的水通过性,可以使积水透过表面的沥青透水路面到达下一层的功能层,将所透过的雨水贮存备用或者排走。透水沥青材料经过压实后空隙率在20%左右,通过这些连通孔隙结构,其实质为单一粒径碎石按照嵌挤机理形成骨架-空隙结构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能够在沥青混合料内部形成通道。

3透水材料的现状

3.1透水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

3.1.1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机理透水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不同,拌和过程中不掺入人工砂、天然砂等其他细集料,内部存在大量孔隙存在,不具有传统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降水可通过内部孔隙通过混凝土渗入下层土体或导流系统。

3.1.2透水混凝土的破坏机理混凝土石与石之间的通过胶凝材料在其界面之间产生粘结作用,可以对抗较小应力,普通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约为30MPa,由于透水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差异———是否有细集料掺和,粗骨料之间的缝隙没有砂浆等细集料填充,而是通过界面胶结,导致应力难以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发生均匀的传导,而导致应力基中在粗骨料的粘结面之间,当应力不断增加时,粘接面之间开始出现裂缝,当应力产生粘结面内部裂缝不断发展并于透水混凝土本来的空隙联通后,最终导致透水混凝土的破坏。

3.1.3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及透水性能的影响因素⑴水胶比不管是传统混凝土还是透水混凝土,水胶比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增大透水混凝土的水胶比,其强度为先趋于增强后减小,其孔隙率表现为逐渐趋于减小。水灰比较小时,水泥浆不能够均匀地包裹骨料,导致骨料与骨料之间的粘结面较薄且不均匀导致强度降低;当逐渐增大水灰比后,浆体流动性增强,可以更均匀地包裹骨料,在骨料与骨料之间形成适中且均匀的界面,可以更好的抵抗外加应力,当水灰比过大,水泥浆流动性过强,附着在骨料上的浆体流失,透水混凝土容易产生离析现象,水泥浆体随孔隙流淌至透水混凝土底部,导致浆体在底部聚集而上部缺少足够浆体的情况,造成混凝土整体强度不均匀,从而受力无法在混凝土内部均匀传递,最终造成强度降低。⑵骨料级配普通混凝土采用的粗骨料一般为粒径范围在5~25mm碎石及II区中砂配制而成,密实度较好,具有一定的抗渗性能,透水混凝土一般只采用碎石作为粗骨料,粒径范围为5~10mm或5~16mm。由于孔隙的存在,骨料和骨料之间的粘结面较小,如果骨料粒径过大,一方面,会导致骨料与骨料之间的粘结面过少,无法提供足够的粘结力,导致在施加外力的时,这些有限的粘结面被破坏之后,就会造成透水混凝土整体破坏;另一方面,粒径较大的骨料在成型养护过程中,容易使水泥浆顺着大孔隙流淌至模具底部,造成混凝土上部缺少胶凝材料,而导致混凝土整体强度不均,不满足透水混凝土道路的应用要求。所以,在配置透水混凝土时,一般不采用传统混凝土采用的5~25mm粒径碎石,倾向于采用5~10mm、5~16mm的碎石配置。⑶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的性质会影响粗骨料与浆液体之间界面的胶结程度。一旦水泥强度等级达不到要求,骨料与骨料胶合的界面在受到内外应力时容易失去胶凝材料的支撑保护,更容易被破坏,骨料与骨料之间失去粘结的介质,进而混凝土整体被破坏,必要时候,可加入胶粘剂增强骨料之间的粘结性能,进而增强混凝土整体的强度。⑷孔隙率实验表明,当孔隙率增大,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增强,骨料与骨料之间的粘结面减少,抗压强度减小。

3.2透水沥青路面

3.2.1透水沥青路面的透水机理透水沥青路面存在大量空隙,水可以在连通的空隙中流动,以达到透水效果。按照连通形式可分为:连续空隙、闭空隙和半连续空隙。连续空隙的空隙之间是相互连通的,水可以在空隙之间有效流动,闭空隙是不与其他空隙连通的,孤立的空隙,水无法进入空隙之间有效流动,半连续空隙有一端与其他空隙相连,另一端封闭,在水运动时,无法进行有效流动,但水可以排出,具有一定排水效果,透水性能随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大。

3.2.2透水沥青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⑴沥青沥青应满足:①与集料有较好的粘附性;②针入点较小,软化点较高;③具有较好的抗裂性和低温性能。沥青的掺量对透水沥青路面材料起到了重要作用,沥青用量过大,容易导致析漏;沥青用量太小,容易出现耐久性能的问题。⑵骨料研究表明,2.50~5.00mm粒径的骨料多少对空隙率影响较大,该粒径的骨料用量过多,空隙率减小,骨料与骨料之间难以形成均匀的骨架结构,影响其透水及力学性能;用量过少,空隙率过大,粗骨料之间没有得到较好的浆体包裹,同样会影响力学性能。为提高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可加入外加剂和纤维进行增强。

4总结

海绵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将会是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一环,城市道路作为其中的最重要的环节,其材料选用及原材料的选择都是决定透水材料最终应用性能的因素。本文对透水混凝土及透水沥青中原材料对其性能影响的进行综述。

作者:杨志胡 单位: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绵城市建设思考篇2

我国的城市建设经历过一段快速发展时期,由最初的“求快”逐渐过渡到现在的“求精”。在城市土地被高度开发的现状下,海绵城市的建设对自然资源的节约、绿色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对地表水资源的利用、污水资源的再生,自然降水、地下水等统筹管理、保护与利用方面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也有很长的路要走。海绵城市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形项目中的应用各有不同,以辽宁大连项目为例,探讨海绵城市在北方坡地建筑实例中的应用。

1场地高程的解决方案及与海绵城市的结合

大连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三面环海,所以又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总体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雨集中、日照丰富、季风盛行。最大降水量970.0mm,最大日降水量171.1mm。本项目场地东西长约1300m,南北宽约600m,整体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场地四周最高点73m,最低点21.83m,场地高差51.17m。由于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而本项目场地高差较大,大部分雨水都会流入市政道路。为了增加场地消纳和利用雨水的能力,将地块分为11个单元,分别形成11个台地,单元间结合道路和自然地形相连接,局部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挡土墙,场地内道路坡度控制在5%以内,所有场地标高均高于西侧市政路高程。每个单元自成一个汇水分区,而场地内道路坡度较大,地表径流快,则通过路缘石开口,使部分道路雨水流入道路周边场地内设置的透水铺装和下沉式绿地内,路缘石的设置使得道路在排水的同时还收集了一部分雨水,这部分雨水可以作为分区内绿地的补充水源。建筑的屋面雨水通过雨落管降至建筑周边散水,流入透水铺装,或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雨水进入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后,调蓄后排往附近雨水管道;或流入透水铺装后,自由下渗,回补地下水,如图1所示。

2海绵城市中大高差场地的道路及路面设计

2.1边坡设计

本项目场地为开挖或填筑形成,场地形成后与周边地形存在较大高差,需通过设置边坡进行衔接。根据开挖或填筑、岩质或土质等不同的工况,分别设置多种不同类型的挡墙或护坡,实现雨水的组织和收集等工作。北侧均为回填区,根据回填高度不同,采用一阶至三阶挡墙,局部设计滤水管和砌石排水沟。东侧既有回填区,也有开山挖岩区,回填区采用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开山挖岩区采用混凝土板锚索挡墙、格构式锚杆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植草护坡等多种形式组合于坡地和坡顶分别设置砌石排水沟。南侧既有回填区,也有开山挖岩区,回填区采用扶壁式挡墙,开山挖岩区采用方形骨架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植草护坡等多种形式组合。

2.2道路设计

2.2.1横断面设计机动车道路宽度9m,典型断面具体布置:3.4m(人行道)+0.5m(路缘带)+3.5m(车行道)+1m(路缘带)+3.5m(车行道)+0.5m(路缘带)+3.4m(人行道),具体如图2所示。

2.2.2路面设计方案人行道是海绵城市下垫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路面形式由于不用过分考虑荷载,可以做成透水铺装的形式。透水铺装的面积和透水系数对场地综合径流系数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重点优化,实现整体下垫面系统的均化布局。场地硬质铺装,主要采用透水铺装,有雨水渗透的功能;主要绿地设计标高低于道路,具备雨水调蓄能力,并利于雨水的渗透回补地下水。(1)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构造做法如下:60mm厚透水砖,缝宽8,粗砂灌缝,撒水封缝;30mm厚级配粗砂找平层;180mm厚C20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浇筑前将级配砂石垫层用水湿润);150mm厚级配碎石碾实;素土夯实,压实系数≥94%。(2)停车区做成植草砖的形式,构造做法如下:80mm厚预制嵌草水泥砖,砖孔内填植草土掺草籽;30mm厚黄土粗砂(砂∶土=1∶1);100mm厚C20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浇筑前将级配砂石垫层用水湿润);300mm厚级配碎石压实;素土夯实,压实系数≥94%。(3)区内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做法如下:30mm厚透水水泥混凝土;180mm厚C20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浇筑前将级配砂石垫层用水湿润);150mm厚级配碎石碾实;素土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94%。

2.2.3优化布局道路断面结合道路功能、竖向和景观要求,合理组合。由于各汇水分区的场地基本是平整的,而场地外道路是有坡度的,就导致有些路面高于场地,有些路面低于场地。在项目中结合不同地块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场地、景观、道路优化不同地块的断面设计,具体如图3所示。

3北方下沉绿地在海绵城市应用中的具体措施

本项目绿地分散分布,可以采取多种海绵措施调蓄项目场地内雨水。绿化带内设置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内均匀设置溢流口,当降雨量小于绿地调蓄容量,则在下沉式绿地中形成洼蓄,当高于设计调蓄高度时,滞蓄的雨水溢流进溢流井,排往附近雨水管道。南侧入口处设置景观水体、前置塘。

3.1雨水花园在大片绿地内设置雨水花园,通过场地现状内局部下凹的地形自动收集雨水。雨水花园下凹深度为35cm,有效调蓄深度为30cm,底部构造由上至下分别为蓄水层、种植土层、砾石排水层等。雨水花园内设置雨水溢流口,雨水溢流口标高高于蓄水层底部10cm,当雨水储存量高度10cm时,多出的雨水通过溢流口排入周边雨水管网或回收再利用。栽植的植物配置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灌木和水生植物,既能达到景观提升的目的,又能大幅降低初期雨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

3.2下沉式绿地建筑四周绿地内设置下沉绿地,通过下沉地形收集屋面和周边路面雨水,下沉绿地下凹深度25cm,有效调蓄深度20cm。底部构造由上至下分别为蓄植土层、透水土工织物、袜石排水层等,设施内布置超标溢流排水系统,植物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耐涝地被植物,可有效降低初期雨水对受纳雨水的污染,回补地下水。

3.3植被的选择在植被选择方面,选用本土植物,适当搭配外来物种;选用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用既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选择可相互搭配种植的植物,提高去污性和观赏性。行道树:法桐、国槐、银杏、银中杨、雪松、栾树、垂柳、白蜡等。观赏绿地大乔木:五角枫、刺槐、云杉、桧柏、白蜡、蒙古栎、垂柳、火炬树等。观赏绿地亚乔包括:樱花、海棠、山楂、法桐、金叶复叶槭、山杏、紫叶稠李、紫薇、玉兰、山桃稠李等。灌木模纹:连翘、榆叶梅、锦带、紫丁香、金银忍冬、胶东卫矛、桧柏球、黄刺玫、红瑞木、金叶榆、密枝红叶李、朝鲜黄杨、大花水亚木、珍珠绣线菊、多季玫瑰、京山梅花等。花卉:马蔺、大花萱草、金鸡菊、八宝景天、肥皂草、石竹、鸢尾、鼠尾草等。湿生植物:鸢尾、千屈菜、香蒲、水竹芋、唐菖蒲、茭白、水葱、美人蕉等。

4海绵设施养护

4.1透水铺装(1)海绵路面铺装应经常进行冲洗维护,防止渗透力下降。(2)场地不平整时应局部重新处理。(3)面层被破坏时应及时换新。

4.2雨水花园、下沉绿地(1)雨水花园内应经常清除杂草、修剪枝叶。(2)溢流口应设置碎石或过滤层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3)溢流口周围应经常清理垃圾杂物。(4)调蓄空间应经常清理沉淀物,保证其调蓄能力。

4.3渗井、渗管(1)渗井口周围应设置碎石或过滤层等措施。(2)渗井内应经常清理沉淀物,保证其调蓄能力。

4.4雨水管网养护要求(1)严禁向水落口倾倒垃圾和生活污废水。(2)水落口、屋面雨水斗应定期清理,防止被树叶、垃圾等堵塞,雨季时应增大清理排查频率。(3)对小区雨污水管道以及LID设施连接管进行定期清理和疏通。

5结束语

结合北方特有的气候类型以及本项目特有的场地高差,讨论海绵城市在此类项目应用中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具体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实现雨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作者:刁筠贺 单位:大连港口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绵城市建设思考篇3

1海绵城市建设特点

1.1常规地块海绵城市建设常规地块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分解为单位面积控制容积,以其作为综合控制指标来落实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进而实现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项目标。因地制宜:根据自然地理条件、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选用适用于本地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坚持问题导向:结合规划区域内现状问题和规划定位,因地制宜地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坚持生态与环境保护并重:在坚持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建设理念同时,首先需保障环境保护的需求。

1.2化工园区海绵城市建设化工园区因其特殊的生产属性和环境需求,在海绵城市建设上与常规地块海绵城市建设有较大的差异,其主要特点如下:绿化率低:厂区为满足生产与运输需求,多采用大型连跨的厂房,路面则采用不透水混凝土或柏油材质。同时为提高厂区用地效率,《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征求意见稿)》第六条明确规定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非安全生产必需的绿地,不得建设花园式工厂[4],而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指标都依靠地块内绿地为主要载体完成,绿地的缺失,是海绵城市建设受阻的重要原因。下垫面防渗等级高:由于园区径流污染程度高,为防止污染地下水、土壤,厂区需对污染防治进行分区控制,《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19)[5]要求对于地表污染严重的区域,应根据地下水水文地质、生产装置污染特征和所处地带及位置进行分区防渗治理,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2013)[6]的规定及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文件要求;园区的防渗措施阻断了海绵设施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与截污净化的功能。

2化工园区海绵城市建设分析

2.1化工园区项目建设特点化工园区中包含的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其他采矿业等,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7],对园区内水、大气、土壤环境也有严重的污染。径流雨水排放控制严格。化工园区内雨水径流污染程度要明显高于一般类型的工业,环保部门对企业初期雨水排放有明确要求,对园区内地表污染风险较大的场所,或环保部门经环境影响评价后要求进行事故及消防水应急收集处理、初期地面雨水收集处理、厂区雨水事故应急处理等环境突发应急措施的场所,企业均需修建初期雨水池将污染较严重的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后排放。污染防治等级高。《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第五条和《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19)第六章中明确提出化工建设项目应设应急事故水池,水池容积要根据事故物料泄漏量、消防废水量、进入应急事故水池的降雨量等确定,并采取防渗、防腐、防洪、防震等措施。高污染和高防治要求限制了下沉式绿地、转输型植草沟、透水铺装等传统高渗透性海绵设施的应用,化工建设项目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考虑将初期雨水收集池或事故池(兼初期雨水收集池)作为海绵设施的一部分,完成海绵指标分配。

2.2策略及方法(1)环保部门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初期雨水排放的要求,促进企业修建相应收集、处理设施来满足环保需求。建议化工园区企业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区别于常规地块海绵设计,应首先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即以径流污染控制目标为主导,在此基础上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其他建设目标。结合企业对初期雨水管控的要求,根据企业的性质,建设时间、参照基本的规范标准不同,可以将企业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对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其企业单独修建了雨水池收集受物料污染且未满足排放标准的雨水;二是企业根据自身的建设条件将事故池中事故情况时的部分雨水容积与初雨控制容积合建(图1、图2)。化工企业的海绵城市建设应结合厂区海绵建设实际情况,利用园区注重初期雨水的调蓄和控制,以径流污染控制目标为主导,将初期雨水收集并进行预处理,随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对于后期雨水,超出初期雨水收集池或事故池(兼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储存能力,水质检测合格后可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2)工业厂区中的办公楼、宿舍、食堂等建筑,屋面多为混凝土平屋面,对于此类生活办公区域,其性质与一般建筑地块海绵建设无异,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主导。规划建设地块海绵设施,可采用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一些广场、景观等区域道路承受的荷载相对较小,面源污染较轻,可采用透水混凝土,停车位可以敷设植草砖。通过LID设施降低厂区未污染区域下垫面雨水径流系数,有效提高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2.3LID设施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化工园区以初期雨水收集池或事故池(兼初期雨水收集池)作为重污染区域海绵设施的可行性。3案例分析3.1海绵城市建设难点以重庆市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化工企业项目为例,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为84458m2,绿地总面积9288m2,绿化率为11%,项目建设之初未考虑建设海绵设施,按照项目建设情况,分析传统开发模式下场地综合雨量径流系数高达0.8,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仅为20%,传统开发模式下雨水管控效果较差,厂区需要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以满足厂区地块海绵上位规划要求(图3)。厂区在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时,面临绿化率低、污染区不透水下垫面比例高、厂房屋面受工艺限制跨度较大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企业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受阻,进而影响企业建设进度。

3.2规划控制指标合理为了更好地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融入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建设中,在结合国家、重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和长寿区“山地+工业”城市特点的基础上,上位规划因地制宜地对径流总量控制目标进行了分解。首先在保障工业用地环境保护需求的同时,合理地将海绵城市的建设融入其中,打造经开区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和管控理念。

3.2.1指标合理分配规划范围内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总体满足上位规划要求,明确了部分较难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管理分区指标分摊至较容易完成的雨水管理分区。

3.2.2规划因地制宜结合化工园区的特点,规划对于地表污染风险较大的场所或环保部门经环境影响评价后要求进行初期地面雨水收集处理的场所,不建议做雨水下渗措施,需对污染区内的雨水进行收集处理,避免污染地下水及土壤,且污染区场地雨水不得采用收集回用系统。规划以径流污染控制目标为主导,将初期雨水的调蓄容积作为海绵城市的调控容积,在此基础上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其他规划目标。

3.3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实施厂区内S1分区为主要生产区域,分区下垫面组成主要是硬化地面(露天工艺装置场地)、屋面;S2分区主要为生产区域,分区下垫面组成主要是硬化地面(非操作场地)、屋面、围墙内绿地、沥青道路;S3分区为工作区域,分区下垫面组成主要是硬化地面、屋面、绿地;S4分区由围墙外绿地构成。

4结论

(1)化工园区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存在绿化率低、下垫面防渗等级高的特点,其海绵城市设计思路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按污染等级分区合理布置绿地并建设海绵设施;地表径流污染严重的区域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结合其环保要求高、行业规范性强的特征,可利用初雨池或事故池(兼初雨池)作为海绵设施,进行指标分配计算,以满足海绵城市上位规划,提高场地利用率。(2)三类化工企业污染负荷严重区域在进行海绵设计中可以环保达标为切入点,对雨废水收集、处理设施容积多方位校验;以年径流污染控制指标为主导,通过控制地表径流污染负荷高的初期雨水排放,合理设计蓄水池容积,同步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等多项指标。

作者:张志敏 陈杰 杨俊豪 马念 杨海瑞 单位: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