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计算机教室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04-07 05:04:29

计算机教室工作计划

计算机教室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功能区划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管理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承担的实验项目分析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承担着信息管理、网络技术等多个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验任务,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内部空间划分为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维修工具管理功能区、计算机拆装功能区、计算机硬件维护功能区、计算机软件维护功能区这五个功能区域[1],能够满足多人同时实验。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所承担的实验项目包括CPU的检测与安装、内存的检测与安装、硬盘的性能检测与安装、显卡的检测与安装、主板检测、硬盘分区与格式化、系统备份与还原、系统优化与数据恢复等,是强化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能力的重要活动与实验空间。基于这样的情况,持续优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模式与管理方法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功能区的划分

第一,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计算机组件展示区中,主要为学生真实地展示出计算机的内部结构、组成部分,让学生直观了解各个组件的形态、位置结构,提升其对计算机内部结构及组件的了解程度。对于该功能区域而言,不需要设置较大的空间,只要设置多层的展示柜(靠墙设置)即可。同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与这些构件进行直接接触,不应当在相应的展示柜上设置玻璃门间隔。如果一定要加设玻璃门间隔(如防尘需求等),则要确保该柜门间隔可以随时开启,且全部透明,保证学生能够随时观察、触碰计算机组件。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中放置的计算机部件主要用途为展示,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其形态、细节、连接方式等,而不需要将这些部件放置于计算机内进行使用。所以,可以不对这些部件的功能完整性进行过多要求。实践中,出于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成本的考量,可使用已经淘汰的计算机中所配置的电源、网卡、内存条、主板、散热器、显卡、CPU等基础部件,充实计算机组件展示区中的配置[1]。也可以保留一些在其他计算机中更换下来的部件(功能丧失、结构完成且外形良好)作为教具,在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内展示,最大程度发挥学校采购计算机组件的价值。第二,维修工具管理功能区。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使用多种工具完成实验项目。因此,应当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中开设维修工具管理功能区域,对学生在实验项目(具体项目见上文)中可能用到的所有维修工具实施统一管理,防止维修工具遗失、重复性采购等问题发生,保证实验项目在展开过程中,学生可以迅速获取所需工具。通常来说,可以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中所需要的维修工具划分为七种类型:一是基础类工具,包括各种型号的螺丝刀、斜口钳、尖嘴钳等;二是耗材类工具,包括电容、贴片电阻、二极管等;三是散件替换类工具,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四是设备类工具,包括耳机、24换机、移动硬盘等;五是软件类工具,包括硬盘分区工具、基础软件、操作系统等;六是测试类工具,包括数字万用表、测试仪等;七是清洁类工具,包括清洁液、清洁布、电脑除尘器等。针对这些维修工具,要分类别保存在储物柜内,在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整洁程度的同时保证寻找实验工具的效率。在开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前,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发放工具同时完成登记,并在实验结束后按照发放情况回收工具。第三,计算机拆装功能区。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中,包括CPU的检测与安装、内存的检测与安装等一系列安装实验项目,需要学生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内展开。因此,在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过程中,需要在该实验室内划分出计算机拆装功能区,引导学生在该区域内落实计算机的拆装操作,使其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在进行该功能区的实验器材、设备配置时,应当充分考量其设置目标以及拆装操作对计算机构件的磨损。实践中,学生需要进行重复性拆装,若对拆装操作技巧掌握得不熟练,容易导致计算机组件严重磨损或毁坏。基于这样的情况,应在该区域内配置一些已经被淘汰的低配置计算机,保证相应计算机可以正常开机使用即可,不对其反应速度、分辨率等做出更多要求。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需要在计算机拆装功能区内加设防静电维修工作台,出于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成本的考量,也可以使用“定制工作台+防静电橡胶台垫”进行替代。另外,要将设置于计算机拆装功能区的计算机设备以成套的方式放置,方便学生取用,同时要求学生在拆解完计算机后重新组装,并可以正常应用。第四,计算机硬件维护功能区。计算机的硬件维护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要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空间内开设计算机硬件维护功能区,带领学生在该功能区内开展计算机硬件故障判断与独立维修(计算机硬件故障处理)操作[1]。在配置该功能区内的实验器材、设备时,要选取一些已经被淘汰、包含一定故障的低配置计算机作为实验机,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故障诊断与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提前针对具有不同故障的计算机进行编号,如1号机为电源故障、2号机为外设故障、3号机为内存故障、4号机为主板故障等,方便管理。同时,要在该功能区内配置工作台。第五,计算机软件维护功能区。计算机的软件维护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要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空间内开设计算机软件维护功能区,带领学生开展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常用软件安装、系统维护等操作。基于这样的实验教学目标,应当在该区域内引入配置处于中上水平的、具备正常光驱功能的计算机,方便学生在相应计算机内完成主流操作系统的安装。

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优化建设及管理路径探究

第一,保证配置最新微型计算机。结合前文说明能够了解到,在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过程中,普遍会在多个功能区内配置已经被淘汰的、存在故障的低配置计算机。这样的实验教学仪器设置方法能够在满足相应功能区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减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成本。但是,仅仅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中设置低配置计算机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入最新的微型计算机及配件或是品牌计算机,保证实验教学内容与现实工作情况不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在实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应当定期进入市场采购新型的计算机及其硬件配件,并使用苹果、联想、戴尔、惠普等常见品牌计算机展开演示实验,保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的全面性[1]。基于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积极与相关企业(如计算机维修机构、计算机配件售卖企业等)、当地的品牌计算机商形成合作关系,定期从中获取计算机展示机、配件样品等作为教具,提升教学效果。第二,强化对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度。安全管理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实践中必须要强化对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度,保障学生的学习与实验安全性,并为学生营造安全水平较高的实验操作环境。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而言,需要重点从防火、用电安全两方面入手实施安全防护,例如,要配置数量充足且性能良好的灭火器、严禁私接电源、超负荷用电等。第三,促进实验室运营管理的规范化。为了营造舒适良好、更为安全的实验室教学环境,应当结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促使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运营管理工作不断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该管理制度中,需要着重对进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内的教师与学生行为进行约束,具体如下:要求进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师生不得将危险品、食品带入室内,在降雨气候条件下不得将雨伞带入室内;严格按照设备、仪器的操作规程开展实际操作,一旦发现设备与仪器出现运行异常的情况,必须要第一时间上报至相关管理人员,严禁对事故进行隐瞒;自觉保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内的卫生与清洁程度,在结束实验与学习后按照要求关闭设备与仪器电源,填写使用记录;在离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前,切断电源、关闭门窗,避免事故的发生;严禁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内的物品(设备、仪器、展示区的零部件等)带至室外,如果不得不带出实验室进行特殊处理,则必须要经管理人员同意,并在完成出借手续的办理后带出。依托上述制度规则对师生的行为展开规范,能够更好地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环境备品的安全,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升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中,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实验室内部空间划分为计算机组件展示功能区、维修工具管理功能区、计算机拆装功能区、计算机硬件维护功能区、计算机软件维护功能区这五个功能区域。同时,结合配置最新的微型计算机、强化对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度等策略的落实,优化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计算机教室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ITSM;计算机实验室管理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ITSM的相关知识

近些年来,计算机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效果却没有随之而提升。为了更好地管理计算机实验室,改变现实状况,学校需要建立和实施新的管理机制,ITSM就是很好的应用。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即IT服务管理,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平台。ITSM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将IT系统和流程环节联系在一起,保证相关的业务可以顺利进行;另一个是加快IT系统的运行速率,提升服务效果。

目前比较流行和通用的IT服务管理模型是ITIL。这个模型的主要特点是:以客户的需求为目标,力争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服务;拥有完善的服务管理系统,将计算机的各个系统进行整合,统一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

二、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统计实验室设备工作比较繁琐。计算机教学在高校之中越来越普及,其主要的特征就是计算机实验室的增多。实验室里面的服务器和相关设备越来越多,对设备的要求也变多了,这就导致管理人员在统计实验室设备方面面临困难。计算机实验室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所需要的计算机设备也在增多,所以管理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购买,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学校的经费数目、设备的功能多少、与学生需求的匹配度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设备的增多导致工作人员花在管理上的时间也越多,加重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二)计算机实验室的运维工作繁琐。现在大部分的计算机实验室一般都是开放的,供学生学习使用。所以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率比较高,在一台计算机设备上可能安装有几十种不同的软件。根据教学课程的不同,所需要的软件版本也不同。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对这些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进行日常维护,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除此之外,计算机实验室也是学生和教师进行专业研究的场所。这些专业研究包括学生的设计实验、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的毕业设计等等,这些专业研究都需要专业的科研环境,所以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是很繁重的。

三、IT服务管理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新的IT服务管理理念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高校需要对实验室管理进行改革,优化管理体系。ITIL主要由6个中心模块,而核心则是服务管理,这也是管理改革的重点。将服务管理进行细分,则可以分成10个核心流程。这其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则是了解实验室的相关情况,了解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反馈,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以下主要列举了几个主要的流程在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应用:

(一)可用性管理。可用性管理是服务管理模型的流程之一,它是指对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服务的可使用性和可实践性进行保障的管理流程。这个流程是在正确运用计算机资源和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要求的。而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设备的使用要求、实验室的使用要求以及实验室的日常维护制度。这有做好可用性管理,才能让计算机设备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利用效率。

(二)IT服务财务管理。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财务管理一直是管理的重中之重。而IT服务财务管理则是指在详细了解和熟悉了IT服务管理模型之后,对计算机的运行耗费的财力和相关成本进行分配和管理的流程。这一管理流程的目的在于高校在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计算成本,并且对成本进行重新规划,加强成本的使用效果。管理人员在购置实验室设备时需要提前做好计划,记录好相关的花费,规划设备使用成本,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事故管理。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纰漏和事故。所以事故管理是必要的流程之一。事故管理主要是指通过IT服务管理平台发现处理实验室的异常事件,使实验室恢复正常的服务。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一些教师或者是学生因为自身的操作不当,违反了计算机实验室的操作规定。导致计算机网络以及一些硬件设备出现故障,进而造成实验室的服务中断。将实验室的管理流程系统化,可以更快的发现设备故障,并且查清楚出现事故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事故的办法和相应的预防措施。计算机实验室的事故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减少措施的一个方法就是事先做好预防措施,发现并且控制潜在的事故原因,并且建立完善的事故处理流程。

(四)变更管理。变更管理主要是对计算机实验室中的设备的使用情况和设备的更新进行管理的流程。为了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和软件需要定期更新,这也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开展变更管理,需要对设备的每一次更新都做好计划流程,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并且还要分析设备的变更可能带来的影响和风险、实施起来是否有难度、是否能够满足师生的需要等等因素。做好设备的变更和统计工作,可以有效提供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管理。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还需要做好管理。管理是指管理人员需要对经过分析测试后即将投入实验室使用的设备和相关配置的变更情况进行的流程。计算机实验室是开放使用的,所以它的一些设备的变更需要让学校的师生知道,做到管理的透明化。在具体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一些重大的设备变更信息和影响到实验室的日常使用的技术更新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例如计算机设备检测报告、计算机软件的更新公告、设备的日常维护报告等等。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让高校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借助IS服务管理理念的方法,变革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方式,合理配置资源的使用,使得计算机实验室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汉平,王强.现代IT服务管理DD基于ITIL的最佳实践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肖克辉.ITSM理念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术.2010(07)

计算机教室工作计划范文3

论文摘 要:结合学校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的经验,阐述了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提出了新的实验室体系及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使其能更好的完成计算机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作为基础课程已成为许多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本文结合我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基本现状,对建设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的指导思想、建设模式进行一个探讨和交流。

一、我校计算机实验室现状

我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是在2002年开始的,2008年在新校区又建立了8个实验室。由于时间较久,并且是陆续进行建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实验室设备参差不齐;资源分散,利用率低;谁管谁用,难以共享”等突出问题,因此,学校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整合计算机实验室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型实验教学平台的工作目标。在参照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校把计算机实验室归入基础系部,并组建了教学实验中心,负责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

二、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

结合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情况,我们提出了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数据共享、提高效益,努力构建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体系。目前,已基本建立起适应我校学科发展需要,计算机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开放性好的实验教学平台,并构建了一支具有学术和教学水平高、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能适应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有敬业精神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三、健全管理体制、统一发展规划

实验中心负责管理实验室,根据教学课程对实验室使用的需求情况,统一制定每学期实验室的使用计划、按照课程的性质合理安排实验室。在建设实验室时,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围绕课程设置,以合理性、可行性原则配置实验实训设备。将没有教学任务的实验室向全校师生开放,强调为师生服务,以多形式、多层次向学生开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现式学习、案例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学习模式提供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

四、整合资源,规划实验室功能

实验教学体系必须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的目的。按照我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需要、计算机设备新旧情况及不同的性能,将实验室划分为多个实验室功能模块。这样,按功能设立的实验体系设置,打破按课程设立的常规做法,并能很好的利用实验室的新旧计算机。规划建立了以下4类主要功能实验室:

1.综合基础实验室。建立3个综合基础实验室,其中2个实验室是由以前的旧机房改造而成、1个实验室由新配置的机房构成,三个实验室均是局域网络,安装有Office办公软件,打字教程软件等基本应用软件。主要用于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使学生具有自动化办公技能及网络基本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组建计算机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排除计算机简单故障的能力。

2.软件开发实验室。建立1个软件开发实验室,由新配置的机房构成,实验室为局域网络,安装多种实用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电路模拟板块等专业性较强的软件,主要用于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程序设计方法与思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应用程序开发能力、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并能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计算机结构与控制实验室。建立2个计算机结构与控制实验室,由旧机房构成,包括一些老旧机器及一些电脑配件,主要用于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获得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跟踪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相关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打下必要基础。

4.多媒体实验室。建立2个多媒体实验室,由新配置的机房构成,实验室为局域网络,安装多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及程序设计语言,主要用于所有专业的学生开拓计算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多媒体素材的制作方法与处理技术,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理解多媒体应用设计原理基础上,能够使用专业创作工具,进行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重视学生实际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多媒体方向的实际应用问题。

五、结束语

我们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体制的改革,虽然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优化利用,但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注重软件建设,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承担一些科研任务,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科学的教师如果长期不承担科研任务,知识老化和纸上谈兵也是不可避免的,反过来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保证完成学生的基础实验的前提下,实验与科研相结合,扩大实验室的科研功能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计算机教室工作计划范文4

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也涵盖到我院的各个专业。在构建“以职业为向导,实践为主线,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指导思想下,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已纳入全院的基础课教学,每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系计算机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我们对全系的所有计算机进行了整合,组建了适应我院培养目标所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以创建省级高职实训基地为建设目标,以全院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主体任务,坚持立足本院、面向社会,高起点、高规格、高目标、高要求的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要求相适应的、高效率的、服务优质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体系,形成适应我院人才培养需要、管理体制建全、管理方法和运行体制合理的实验教学平台和计算机人才培训中心。依照江苏省教育厅给出的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评审条件和相关政策,基地的建设目标定位是:建设成“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隶属计算机系,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实施院、系两级管理。在行政方面,由计算机系负责管理,在教学方面,则由学院教务处和计算机系统一配置教学资源,全面负责本院学生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工作。基地实施统一管理,统一排课,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实现高度共享,同时向校内外开放,不仅本院学生可以参加综合实训课程的培训和考证,校外企业和社会团体均可联系进行竞赛、培训和考证等事宜,从而进一步提升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的社会知名度和示范效应。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实验室功能模块组成和作用

按照学院和系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需要,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在原计算机系和中心机房的基础上划分了5个实验室功能模块,其各实验室功能模块的组成、功能和作用如下:

1.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包括10个教学区。其中二楼(3209)为3个教学区,三楼(3309)为7个教学区。10个教学区共配有联想、惠普、方正和宏基等国际名牌高端PC机512台,应用服务器12台,高性能曙光集群系统1套。该中心采用功能先进的曙光集群系统进行资源统一管理。作为全院八个系基础教学的公共实验平台,中心除了承担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网页网站设计、程序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及实验实训任务外,还承担着工商管理系、外语系和社会科学系等文科机房的大量专业实验课程。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综合实训、银行柜面业务实训、劳动部物流软件实训、Flas制作、photoshop平面制作、二维动画制作实训、综合布线实训等专业软件,不但能满足信息技术领域中“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技术模块的基本技能训练要求,还能满足我院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要求。现正在进一步开发集群系统的强大功能,满足为全院师生提供远程学习、在线教学等新型实验教学的要求。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划分为硬件维护与检修区及软件安装与调试区两大部分,配置计算机80台,为全院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平台。由于配置有多台套不同档次的计算机,能够进行计算机拆卸和组装的各种操作,并为全院师生提供“模块化,菜单式、项目化”技能训练项目,形成教、学、做三维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硬件模块级来了解、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工作原理、训练计算机故障快速诊断技能,学会安装多种操作系统及常用应用软件的技能和方法,掌握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计算机整机性能测试、计算机病毒防治、基本网络配置等技能。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技能训练周、企业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IT项目实训中心: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建有以学生为主体的公司化运营实体“红帆工作室”,包括内训教室、实训平台、模拟公司三大部分,分为5个工作区30个工作席位,可同时容纳5个项目小组集体开发。该中心采用项目研习的教学模式,由企业提供商业项目开发机会,企业工程师提供一对一指导,完全按项目流程开展教学,为全院学生提供自我学习、创新、创业的平台,为全系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课堂同职业接轨,学习与研究相容”的发展舞台。另外,通过多样化的建设模式努力实现合作方式多元化,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作为教学资源,既有助于推动学校教学与社会联系,推动校企结合、校校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又有助于学生与社会和企业接触,理论联系实际,参与实用的软件技术开发,接触市场需求与技术需求,活跃思想,拓展视野,进而为规划自己的学习、培养自身能力以及设计职业生涯起到导向作用。

4.网络技术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264平方米,分为网络架构实验实训室(有线)和网络应用实验实训室(无线),主要用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网络的常见应用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室配有企业级网络中心机柜7组、计算机60台、网络设备60套,按照企业网络三层体系架构,完全模拟中小型企业网络中心日常管理流程,能够提供网络组建、网络设备调试、网络工程测试、网络故障排除等实验项目,同时满足课堂教学和网络技能训练的双重需要。该实验室是“思科网络学院”和“锐捷网络学院”授权培训点,能够提供思科和锐捷公司全部教学资源的在线学习。

5.信息技术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105平方米,现有计算机60台,配备有高端桌面式服务器、多种网络教学软件,基于RAID7技术的Maxtor磁盘阵列和同步网络教学软件,能够开展面向软件技术相关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能够提供Java和.NET两大技术平台的全套集成开发环境,可以满足软件测试、数据库、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工程、Web应用设计及针对C/S、B/S架构的网络编程实验实训项目教学需要。该实验室是“IBM教育学院”和“微软IT学院”授权培训点,能够提供IBM和Microsoft公司全部教学资源的在线学习。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的运行和实效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建立一年以来,在学院、各系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中心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实验实训教学的运行和验证,各项工作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保证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顺利、有序、高效进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适应我院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计算机设备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采用了开放实验室制度,早8:00至晚9:00都留有值班人员,节假日不休息,为学生提供便利的自主学习环境。同时,根据学院的相关管理制度制订了各种工作细则,完善了中心负责人岗位职责、中心管理人员职责、中心值班人员管理制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值班人员及实验课教师操作规程等管理体系。

2.本学年除完成了全院所有教学班次在中心机房上机实作的教学任务,还完成了计划外临时上机任务1.3万多人次,主要包括学院和各系在业余时间组织的各种竞赛、考证、培训、新生心理健康调查、期中评教等。

3.考虑到中心机房临时性实验教学任务多,为合理安排机时、机位,减少空闲,使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规模效益,并确保教学有序进行,我们专门选定了一名教师兼职负责中心机房各区域计算机的分配工作,既保障了中心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又提高了中心机房设备的利用率。

4.自计算机新机房建设完成之后,我院已陆续承办了ITAT全国大赛、Java企业级应用师资培训、中国银行2010年校园招聘全国统一考试等一系列竞赛和社会培训服务工作,充分展示了我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通过这些活动,既锻炼提高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检验了实验室的合理配置情况和高效运行机制。中心在每次考试中没出现任何差错和问题,被使用单位誉为最信得过、最放心的院校。培训和考试任务的成功承办,为实现我院“着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目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5.“红帆工作室”作为我院第一个产学合作实体,迄今已有4家公司长期入驻,承担了省级科研课题3项,企业横向课题2项,由学生完成企业级软件作品10余件,网站作品20余件,动漫作品30余件,已经在合作企业和省内同类院校中形成一定影响力。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有100多名同学在该工作室工作,工作室成员多次代表学院参加全国ITAT职业技能大赛、微软“校园之星”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思科网络技能大赛等全国性赛事,并获得好成绩。

6.在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我院通过率连续三年为全省民办院校最高。2009年春季,我院共有1443名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人数为1416人,其中优秀人数为308人,总合格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8.13%和21.34%;2010年有1447名学生参加今年春季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人数为1324人,通过率也达到91%。

四、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今后工作重点

第一,以省级高职实验基地为建设目标,按照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根据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规划提出的“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实验室人、财、物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使实验室的管理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的建设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科学、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

第二,完善实验中心的软、硬件建设,促进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提升实验管理的层次,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和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质量。

计算机教室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先进性原则;科研需要

一、引言

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培养专业技能扎实、职业素养全面的人才成为了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重要任务。在对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由于实验室条件不足,在组织课程教学活动时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学生实践能力薄弱,对理论知识缺乏深刻理解[1]。为转变这种教学现状,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

二、对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三点建议

2.1遵循先进性原则。职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频繁用于教学活动,因此开展建设工作应考虑学生的实验需求,合理设计网络架构,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在变,学生的实践需求也随之改变。个别学校实验室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已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背离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新瓶装旧酒”式的实验室建设没有多大意义,并不符合“先进性”原则。学生在变,实验室建设工作也要顺势而变,时刻以学生需要为第一工作指向,保证实验室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始终走在学生前面,最大限度地支持老师的正常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食品加工、服装制造、车间工作、机器生产、建筑设计等等,无一不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息息相关。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应参考当前社会生产实践的现实情况,做出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改革工作。遵循先进性原则,要将目光放长远一些,关注社会对计算网络技术的新需求,做到常改常新,始终使建设工作朝着有效方向发展。实验室的建设还要参考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开设一些水平较高的网络和通信实验课程。

2.2硬件建设是核心。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要以硬件建设为核心工作。实用先进的实验专用设备是提高学生实验质量、保证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办学竞争激烈,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实行学费全免的政策,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非常容易在竞争中掉下队来。建设高水平职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计算机网络人才离不开高水平的实验室和硬件设备。干净的墙壁、宽敞的空间、明亮的门窗、清洁的实验台面、整齐摆放的设备、高端精密的仪器,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愉悦舒适的心情,还能让学生对实验活动产生好感,愿意积极参与实践活动[2]。仪器设备的购置既要考虑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需要,也要考虑科研活动的研究需要。网络接口卡、中继器、网桥、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计算机网络专用设备的配置要兼顾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在“精”不在“多”,保证学科教学需要和科研发展要求即可。以硬件设备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核心,并不是要铺张浪费,造成经费紧张,资源应优化配置,避免重复购置,不挤占学校其他学科的发展空间。购置仪器设备,要从职校的发展规划、计算机网络专业设置、实验室教学需求、科研需要等角度出发,统筹规划,实事求是,科学购买。

2.3满足专业科研需要。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学科中最前沿的领域之一,是社会应用中最有前途的领域,如果能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很快就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设备先进的一流网络实验室要跟上技术发展的前沿,科研人员通过在专业的实验室中进行前沿实验,可以跟踪先进网络技术,开阔科研思路,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实验室还可尝试与计算机网络设备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供应商身上获得最新的技术信息。合作顺利的供应商,学校可以与其合资,建立联合开发研究实验室,共同进行科研开发,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计算机网络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各职校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工作,为学生提供真实丰富的实验环境,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帮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网络基础理论的认识,为他们从学校到社会工作的过渡打好基础,提高创新能力,完成实验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平平.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初探[J].科技资讯,2011(01).

计算机教室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工业设计;智能设计;实训室建设

一、智能设计实训室建设的意义

工业设计的表现方式主要分为手绘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成为工业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方式。计算机在工业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工作时间,同时更加科学、准确和快捷;其次表现在可以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最后表现在使设计方案具有更好的可视化效果[2]。工业设计作为设计艺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学科,是动态发展的,它将会不断地汲取各种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成果,在概念、理论和方法上不断更新、充实和发展。

二、智能设计实训室建设规划

工业设计的表现方式主要分为手绘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而工业设计软件的使用在工业设计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成为工业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方式。计算机在工业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工作时间,同时更加科学、准确和快捷;其次表现在可以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最后表现在使设计方案具有更好的可视化效果。该实训重点支撑《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设计》、《产品渲染》、《3D建模》等课程的教学、实践、实训。主要实验项目:工程设计制图(全程教学)、程序设计语言(VB)(全程教学)、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I(全程教学)、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II(全程教学)、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设计I(全程教学)、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设计II(全程教学)、人机界面设计(全程教学)、企业形象设计(全程教学)、虚拟现实与技术(全程教学)、多媒体技术(全程教学)、网页设计与制作(全程教学)、产品开发设计(实践教学)、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产品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践教学)、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实践教学)、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教学)、三维逆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智能设计实训室可完成的工业设计教学课程有工程设计制图、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I(AdobePhotoshop)、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II(AdobeIllustrator)、计算机辅助造型造型设计I(Rhino)、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设计II(Solidworks)、计算机辅助产品渲染(3Dmax、Vary、Keyshots)、Matlab及其设计应用、虚拟现实与仿真等专业必修课程。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校已建设通用的计算机机房,基于如下几点因素考虑建设CAID的必要性:①工业设计智能设计实训室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较高,需运行大型的三维建模软件、渲染软件、动画设计制作软件、虚拟现实与仿真软件;②智能设计实训室的利用率极高,仅工业设计一个专业有10多课程需要在该实训室全程授课,另外还有大量的实践课需通过智能设计实训室完成;③智能设计实训室可作为我校高级计算机机房,完成高配置要求、高复杂难度的教学任务,辅助我校的教学和实践。

三、海尔众创意高校联合实训室的运营

海尔众创意高校联合实训室是依托海尔众创意平合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实训室,宗旨为引领生活品质,实训室依托学校多学科优势搭建创新平台,以设计创新为主导,以“产品从构思、研发、运行到废弃和再利用的全生命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和设计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设计,包括个人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在社会和企业环境下构建产品、过程和系统的能力,孵化符合时代需求的设计人才。在智能设计实训室建设基础上,组建一支能够满足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海尔联合实训室长期发展需求的线上运营团队,满足现有艺术教研室老师的教学、交流、实践的需求,通过充分的产品设计、三维建模,打造专业的线上平台,线上实训室上传作品数量不得少于100,给学生创造更好的交流学习平台与展示能力的机会,真正建立起海尔与院校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形成海尔设计师与院校学生高效无缝沟通平台,发掘更多优秀工业设计人才。

四、小结

综上所述,工业设计设计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智能设计实训室这个实践平台,而智能设计实训室的建设质量、课程设置对工业设计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优秀设计人才,我们必须加强智能设计实训室的综合建设、不断优化相关实践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严虎,浅谈工业设计模型制作实验室的建设[J].科教导刊,2013(28):237-238.

计算机教室工作计划范文7

摘要 本文从实验课计划和提纲、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课的实施和总结几个方面介绍了怎样上好计算机课程的实验课。

关键词 计算机课程 实验课

计算机科学的课程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强对理论的理解,特别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大专院校,计算机课程的实验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例如,我系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FoxPro程序设计的总课时数是80,其中讲课44课时,实验36课时,由此可见,计算机课程的实验课是计算机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开设实验课,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机会,学生在实验中必须亲自动手操作,来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是怎样操作、如何运行的。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演示和操作软件的各种功能,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软件的功能及使用。尤其是《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等课程,学生在实验中要自己编写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编辑处理,程序调试和运行,从中可以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学习编程的经验,最终获得所需的结果。因此,如何开好计算机实验课,对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怎样上好计算机课程的实验课。

1.完善的实验课计划和提纲

上机实验计划是实验课的总体安排。包括实验题目、时间、地点、课时分配、实验次数,硬件和软件环境等内容。以便任课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之间能够很好的配合,提前安排上机实验的有关事项。每一次上机实验都要有实验提纲。实验提纲格式为:

(一)实验题目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要求

(四)实验内容

(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六)实验思考题

实验提纲必须和实验计划一起编制,两者协调一致,实验提纲是实验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由系或者教研组组织有经验的教学效果比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对每一门计算机课程的实验计划和提纲进行精心策划,统一编制,在教学中不管是那个老师上这门课,都要按照统一的实验计划和提纲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提纲的指导和安排下上机,完成实验课程,根据实验提纲执行情况书写实验报告。教师也是按实验提纲的要求来检查实验结果,评定学生成绩。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提纲编制时对每门课程的每一次实验课都要有周密的安排,进行精心的设计。

2.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

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是非常繁琐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硬件环境

实验室内学生上机所需的计算机及有关外部设备都要能正常运行,功能完好,适合学生上机实验,学生所用的磁盘要合理分配,集中管理,一些辅助教学设备(如投影仪、无尘黑板等)都要能满足上机实验的要求。

(2)软件环境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验计划,选择好所需的操作系统软件、高级语言环境、应用系统和辅助教学软件,预先把这些软件装入计算机内并调试好随时可供调用。若有网络环境,管理员要为每一个上机的班级设置各自的帐号,根据实验计划分配所需的软件和必要的权限。另外,版本新、功能强的杀毒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要随时用它来清除计算机系统内的病毒。

(3)组织和管理

计算机的使用要严格管理,要保持良好的秩序、严令学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有条件的实验室要实行学生上机自动管理(学生上机之前用上机证划卡,系统自动为学生分配一个机号,该生即可在这台计算机上上机,否则该生不能上机),该系统还可以自动记录学生的上机时间,我们曾经根据这个功能破获了学生盗窃计算机内存芯片的案件。如果实验学生的人数超过计算机台数,最好是分组进行实验,使每个学生都有上机的机会,同时也便于管理和辅导。管理人员要严格控制学生使用外来磁盘,预防计算机病毒带入实验室。

(4)教师和学生

教师要对实验课的全过程进行周密的思考,要避免出现漏洞和疏忽;而学生要按实验提纲作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特别要学生自己编程上机时,学生一定要在上机前准备好程序,实验时主要是编辑输入程序和调试程序。

3.实验课的实施

计算机实验课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教学效果的初步体现。为了上好计算机实验课还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实验课开始时,老师要重申本次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指明实验要点和要注意的事项,对实验中的疑难之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说明。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初次使用的应用软件或生疏命令,教师要首先进行演示和讲解。

在实验中要尽可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先演示和讲解自己在科研工作中开发的一些应用软件,将一些程序设计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以后能尽快动手进行程序设计。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效果比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例如,《数据结构》课程的实验课,可选择集编辑、编译、调试为一体的Pascal可视集成环境VP1和算法与数据结构的作业系统AD1,Pascal源程序可以在VP1上可视执行,能同步演示程序和数据的动态视图,为学生理解算法、学习编程,调试程序提供了便利的环境,AD1可对数据结构的程序设计作业进行测试评分,可以大大提高软件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最后一点,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有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在操作计算机时一定要按规范和标准进行,如,开机、关机、入网、退网等要按正确的步骤,键盘打字的姿势要正确,特别是学生在编程时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和风格。要注意培训学生在计算机使用中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学生今后独立操作和使用计算机打好基础。

4.实验课的总结

通过上机实验,学生对老师讲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技术和有关算法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此时,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总结上机实验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的知识。为此,要求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直接体现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情况,是对实验过程进行概括和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班级、学号、姓名、实验时间及课时数

(二)实验题目

(三)实验目的

(四)实验要求

(五)实验过程

计算机教室工作计划范文8

关键词:公安特色;信息安全;学科建设

中国刑警学院信息安全专业是伴随着全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普及和提高,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的形势下,于2002年2月26日申办成功的,成为继武汉大学后的第二批获批的信息安全专业,也是公安系统第一个具有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院校。2002年7月开始招收学生,目前该专业已招收六届本科生,2006年7月首批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二学位学生已经毕业,2007年7月第二届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就业率为100%。用人单位无论是网警还是刑警反馈的信息都表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办案能力强,业务全面,上手快。

目前我们的信息安全专业已经发展成以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为主干,以刑侦和法律为两翼的学科专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专业特色鲜明、教学计划科学合理、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教学科研办案紧密结合,具有相当规模效应的特色专业。2007年被学院推荐为部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这样的结果得益于我们制定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

1特色的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之初,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我们也走过了一段弯路。我们把培养合格的网络警察作为培养目标,而教学计划主要是在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参考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而制定的。经过大家的冷静思考我们认为,搞计算机专业我们和普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相比没有优势,做以密码学为核心课程的信息安全专业我们和地方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相比也没有优势。网络警察出口面太窄,而且目前网络警察主要从地方高校引进计算机和法律专业人才,我们的毕业生从竞争角度也没有优势,这样不利于专业的长远发展。为此,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大刑侦平台上,培养掌握计算机犯罪侦查理论与技能,能熟练进行涉计算机案件的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的刑事警察。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刑警学院的专业优势,而且学生毕业分配出口广泛,到网警部门他们具有懂刑事办案、懂法律的优势,到刑警部门他们有计算机专业特色,懂涉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方法的优势。为所培养的学生受社会欢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教育理念上,我们占据了优势。有了一个科学的培养目标,才会有合理的教学计划。

2特色的教学计划

2004年,计算机犯罪侦查系对信息安全专业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新计划以培养目标为指导,把“宽出口、实战型”作为教学质量控制的标准;把“点线面体”(主干课程是点、其前导后继构成线、主干课程线之间构成面、专业方向间构成体)作为讨论计划的过程控制,使新教学计划专家组的讨论意见空前的一致。这一教学计划也得到实战部门的好评,他们只听了教学计划就已经开始“订购”两年后的学生了。

该教学计划,把培养学生作为“大学生”、“警察”、“计算机专业人员”、“刑警”和“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模块进行设计。

“大学生”模块,这是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大学工学本科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集合。主要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概论、军事理论等课程。

“警察”模块,这是作为警察必须学习的课程。如,公安学概论、擒拿格斗、射击、犯罪心理学、犯罪情报学、公安应用写作、逻辑学等课程。

“计算机专业人员”模块,本着教学性大学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这一目标,根据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进行筛选和调整。如,适当减少原理性课程门数或学时,增加应用性强的课程的设置,特别要强调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因为在计算机犯罪案件现场勘查时,如果不知道所遇到的文件类型和基本含义,会极大影响案件侦查的成功,也会丢掉很多线索。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先后共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ASP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等多门语言课程。但在强调语言的同时,也不能放弃能代表计算机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功底。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等课程。

“刑警”模块,该模块是学生作为一名刑警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我们把刑侦的专业主干课程均纳入了该模块。如,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证据学、犯罪现场勘查、刑事案件侦查、预审学、查缉战术、侦查措施、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治安案件查处等课程。

“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人员”模块,该模块主要是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人员所需要的知识。如,信息安全基础、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含密码学)、计算机司法检验学、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常见操作系统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法规、信息卡技术与安全等课程。

该教学计划以计算机专业理论和法律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技术为重点,以刑事案件办理为特色的实用型教学计划。培养即懂传统刑事案件的办理,又具有涉计算机案件办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特色的课程建设思路

为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出刑警学院特色,我们将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划分为独有课、特色课和共享课。

独有课就是我们学院有,其他院校没有或非常薄弱的,如“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计算机司法检验学”和“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等课程;特色课就是其他院校有,我们学院有特点的课程;共享课就是计算机及法律相关的课程,各院校开设的内容基本类似。

对各类课程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思路。对共享课和特色课中的非特色部分,向重点大学靠拢,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派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到在这些课程方面全国领先的重点大学学习,听一轮课,从中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实验设备、实验方式等内容;特色课中的特色在于我们比地方大学有与公安实战联系密切的优势,比其他公安院校有刑警学院在刑侦和刑技方面的优势。要把握好以公安需要、应用办案为教学出发点,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总体方向;而独有课是我们专业的拳头,要加大力量,选精兵强将,以老中青结合的方式,划分成课程攻关小组,甚至不惜重金聘请专家来共同搞好。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是刚刚兴起的专业,一些教师还没有进入角色,新课多,专业性强,任务量大,因此,提出“以课程建设促学科发展,全体动员,学生参与,加快发展”的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划分成课程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定时间、定任务、定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到重点大学进修加强理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到公安实战部门锻炼和听专业系的课程,了解公安一线需要,并学习涉计算机案件的办案方法。遇到难点形成科研课题,与各方面的专家共同进行攻关。再将办案方法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以课程建设促教学、科研和办案的发展,即实现了学科发展的目标。

由于教师数量少,工作任务重,有许多入门操作阶段的工作,以学生参与科研的模式,充分调动在校生特别是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已经在毕业论文和志愿者学生中进行了较成功的尝试)。在学生中成立“信息安全俱乐部”,教师为之提供理论和实战需要方面的指导,并提供适当的上机条件,让他们学会使用现有大量信息安全方面的软件,然后以讲座或交流的方式给全院师生讲解。这样不仅使教师摆脱了大量基础操作软件的调试,也极大地调动和提高了全体警院学生办理涉计算机犯罪案件的意识和能力。

为保证教学质量,所有新开课程上课前,课程组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共同讨论,提出意见。在信息安全专业正式讲授前如果条件允许要在全院进行讲座或选修课,这样一轮教学过后专业教学就会较为成型。

4特色的实验室建设

根据我院信息安全专业以计算机犯罪侦查、电子物证检验和网络监察与监控为方向的特点,我们建成了全国高校第一个“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和全国公安院校第一个“网络攻防实验室”。

“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采用与公安实战无缝对接的思想,即公安实战单位用什么设备我们就学什么设备。这样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上手快的特点得以保障。这里不仅包括计算机取证专用机、还包括各种取证平台和取证软件。如图1所示。

“网络攻防实验室”重点解决在涉网案件中,网络痕迹的搜索以及网络监控、网络攻防技术演练等需要的实验室条件。该实验室不仅有核心交换机、路由器,还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无线网络环境。单机上的主机与虚拟机、小组内的成员之间和小组间的攻防演练均可以实现。如图2所示。

这两个特色实验室的建成为专业课教学、为科研和办案提供了物质保证。

5特色的教学科研办案模式

计算机教室工作计划范文9

目前我们的信息安全专业已经发展成以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为主干,以刑侦和法律为两翼的学科专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专业特色鲜明、教学计划科学合理、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教学科研办案紧密结合,具有相当规模效应的特色专业。2007年被学院推荐为部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这样的结果得益于我们制定了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

1 特色的培养目标

专业建设之初,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我们也走过了一段弯路。我们把培养合格的网络警察作为培养目标,而教学计划主要是在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参考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而制定的。经过大家的冷静思考我们认为,搞计算机专业我们和普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相比没有优势,做以密码学为核心课程的信息安全专业我们和地方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相比也没有优势。网络警察出口面太窄,而且目前网络警察主要从地方高校引进计算机和法律专业人才,我们的毕业生从竞争角度也没有优势,这样不利于专业的长远发展。为此,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大刑侦平台上,培养掌握计算机犯罪侦查理论与技能,能熟练进行涉计算机案件的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的刑事警察。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刑警学院的专业优势,而且学生毕业分配出口广泛,到网警部门他们具有懂刑事办案、懂法律的优势,到刑警部门他们有计算机专业特色,懂涉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方法的优势。为所培养的学生受社会欢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教育理念上,我们占据了优势。有了一个科学的培养目标,才会有合理的教学计划。

2 特色的教学计划

2004年,计算机犯罪侦查系对信息安全专业全面修订了教学计划。新计划以培养目标为指导,把“宽出口、实战型”作为教学质量控制的标准;把“点线面体”(主干课程是点、其前导后继构成线、主干课程线之间构成面、专业方向间构成体)作为讨论计划的过程控制,使新教学计划专家组的讨论意见空前的一致。这一教学计划也得到实战部门的好评,他们只听了教学计划就已经开始“订购”两年后的学生了。

该教学计划,把培养学生作为“大学生”、“警察”、“计算机专业人员”、“刑警”和“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模块进行设计。

“大学生”模块,这是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大学工学本科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集合。主要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概论、军事理论等课程。

“警察”模块,这是作为警察必须学习的课程。如,公安学概论、擒拿格斗、射击、犯罪

心理学、犯罪情报学、公安应用写作、逻辑学等课程。

“计算机专业人员”模块,本着教学性大学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这一目标,根据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进行筛选和调整。如,适当减少原理性课程门数或学时,增加应用性强的课程的设置,特别要强调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因为在计算机犯罪案件现场勘查时,如果不知道所遇到的文件类型和基本含义,会极大影响案件侦查的成功,也会丢掉很多线索。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先后共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ASP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程序设计等多门语言课程。但在强调语言的同时,也不能放弃能代表计算机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功底。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等课程。

“刑警”模块,该模块是学生作为一名刑警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我们把刑侦的专业主干课程均纳入了该模块。如,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事证据学、犯罪现场勘查、刑事案件侦查、预审学、查缉战术、侦查措施、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治安案件查处等课程。

“计算机案件侦查和取证人员”模块,该模块主要是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人员所需要的知识。如,信息安全基础、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含密码学) 、计算机司法检验学、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常见操作系统分析、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法规、信息卡技术与安全等课程。

该教学计划以计算机专业理论和法律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犯罪侦查和电子物证检验技术为重点,以刑事案件办理为特色的实用型教学计划。培养即懂传统刑事案件的办理,又具有涉计算机案件办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 特色的课程建设思路

为把信息安全专业办出刑警学院特色,我们将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划分为独有课、特色课和共享课。

独有课就是我们学院有,其他院校没有或非常薄弱的,如“计算机犯罪案件侦查”、“计算机司法检验学”和“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等课程;特色课就是其他院校有,我们学院有特点的课程;共享课就是计算机及法律相关的课程,各院校开设的内容基本类似。

对各类课程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思路。对共享课和特色课中的非特色部分,向重点大学靠拢,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派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到在这些课程方面全国领先的重点大学学习,听一轮课,从中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实验设备、实验方式等内容;特色课中的特色在于我们比地方大学有与公安实战联系密切的优势,比其他公安院校有刑警学院在刑侦和刑技方面的优势。要把握好以公安需要、应用办案为教学出发点,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总体方向;而独有课是我们专业的拳头,要加大力量,选精兵强将,以老中青结合的方式,划分成课程攻关小组,甚至不惜重金聘请专家来共同搞好。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是刚刚兴起的专业,一些教师还没有进入角色,新课多,专业性强,任务量大,因此,提出“以课程建设促学科发展,全体动员,学生参与,加快发展”的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划分成课程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定时间、定任务、定目标。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到重点大学进修加强理论基础,学习教学模式;到公安实战部门锻炼和听专业系的课程,了解公安一线需要,并学习涉计算机案件的办案方法。遇到难点形成科研课题,与各方面的专家共同进行攻关。再将办案方法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以课程建设促教学、科研和办案的发展,即实现了学科发展的目标。

由于教师数量少,工作任务重,有许多入门操作阶段的工作,以学生参与科研的模式,充分调动在校生特别是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已经在毕业论文和志愿者学生中进行了较成功的尝试)。在学生中成立“信息安全俱乐部”,教师为之提供理论和实战需要方面的指导,并提供适当的上机条件,让他们学会使用现有大量信息安全方面的软件,然后以讲座或交流的方式给全院师生讲解。这样不仅使教师摆脱了大量基础操作软件的调试,也极大地调动和提高了全体警院学生办理涉计算机犯罪案件的意识和能力。

为保证教学质量,所有新开课程上课前,课程组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共同讨论,提出意见。在信息安全专业正式讲授前如果条件允许要在全院进行讲座或选修课,这样一轮教学过后专业教学就会较为成型。

4 特色的实验室建设

根据我院信息安全专业以计算机犯罪侦查、电子物证检验和网络监察与监控为方向的特点,我们建成了全国高校第一个“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和全国公安院校第一个“网络攻防实验室”。

“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采用与公安实战无缝对接的思想,即公安实战单位用什么设备我们就学什么设备。这样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上手快的特点得以保障。这里不仅包括计算机取证专用机、还包括各种取证平台和取证软件。如图1所示。

“网络攻防实验室”重点解决在涉网案件中,网络痕迹的搜索以及网络监控、网络攻防技术演练等需要的实验室条件。该实验室不仅有核心交换机、路由器,还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无线网络环境。单机上的主机与虚拟机、小组内的成员之间和小组间的攻防演练均可以实现。如图2所示。

这两个特色实验室的建成为专业课教学、为科研和办案提供了物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