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计算机硕士毕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41:02

计算机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硕士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内部收益率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5-0114-06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产品的更高层级,既能够产生社会收益又能够产生个人收益,社会和个人对硕士研究生教育都有需求。社会出于稳定和发展的需求,希望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其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价格需求弹性很小,因此社会需求对硕士研究生教育价格――学费的影响并不敏感。另一方面,个人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则是出于接受更高层次教育以获取未来更高收益的目的。其对硕士研究生教育学费的支出,相当于放弃了当期的消费用于人力资本投资,期望这种投资行为能带来更高的个人收益。因此,只有在放弃当期消费所带来的效用损失,小于或等于未来收益给个人带来的效用情况下,个人才会进行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所以个人对硕士研究生学费的接受程度基本上取决于其接受研究生教育后的收入水平。

同时,由于劳动力市场还在市场分割的情况,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我国不同行业间和区域间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差异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5月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工资省际间最高相差2.13倍,行业间最高相差5倍。这就意味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其工资性收入会因其进入地区或者从事行业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长期受成本分担思想约束,使得我国高校不同学校、专业间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并不大,这就造成了我国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学费成本相差无几,而未来收益却差异较大的局面,结果形成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各个专业之间冷热不均,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制约了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本文将硕士研究生教育视为一项人力资本投资,将影响该项投资未来收益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等因素考虑进去后,通过一个案例来测算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内部收益率,并将之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进行对比,从而为高校根据本校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测算不同专业内部收益率,并据此为学费差异化定价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简述

关于学费这个概念,通常的理解有两种:一种是指受教育者向学校或教育机构交纳的培养费。《如教育大辞典》指出,学费是指受教育者向学校或教育举办者交纳的培养费[1]。另外一种观点以教育成本为基础,认为应该按照合理的比例划分,由学生及其家庭承担的部分支出。学费是“学生及其家庭按规定必须向学校交纳的基本学习费用。学费主要是用于补偿学校支付的高等教育成本中,按照合理的分摊比例,应由学生及其家庭承担的那部分支出”[2]。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家庭或者个人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理论以及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此理论始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斯通首先阐述了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和补偿[3]。他认为,高等教育的获益者不仅是政府和社会,个人和家庭是最重要最直接的获益人。受教育者由于接受了高等教育而获得了高于他人未接受高等教育的那部分收益,应该由家庭或其本人承担那部分成本。其实,这种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思想最初来自于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后来此方法应用于对教育的投资分析,而反映教育收益率水平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内部收益率[4]。教育内部收益率是对一个人因增加接受某级教育而得到的未来经济报酬的一种测量,其最初的目的是测度教育的收益能否补偿教育的成本,通过对教育的成本现值与收益现值进行计算和比较,用以判断是否对某级教育做出投资[5]。

关于研究生阶段收费的必要性,目前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比如,实行收费制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而且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要增加经费投入,收费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6-7]。在此共识基础上,国内学者就研究生学费的定价原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陈迁指出,在确定收费标准时,必须划分出梯度和层次[8]。研究生教育的产品属性、学位类型、培养成本、教育质量、劳动力市场需求、工作补偿和地区经济差异等都是定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9]。而且有研究测算得出影响研究生收费标准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生均成本、地区经济差异、办学水平、专业差异、未来需求和国家投入,BP神经网络方法测算出的权重系数分别为1.2、0.9、0.8、0.4、0.26、0.24[10]。此外,不同专业和学科类型的研究生项目进行差异化收费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大量的研究都认为,应考虑不同学校、学科和专业及毕业后的经济收益,按照市场公平、投入与产出相关的原则制定标准,不能够“一刀切”[11]。比如,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层次、地域要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对史、哲及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或者基础性长线专业,应采取保护性资助措施,甚至可以对一些基础学科免收学费,以吸引优秀生源;而对专业学位或者应用性质的学科专业,如MBA、MPA、工程硕士等应遵循市场机制,其学费价格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调节[12-13]。

总之,从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学费问题的研究文献来看,大多数学者都支持硕士研究生教育差异化收费,只是在学费定价主体和定价机制上存在分歧。一部分学者指出,高等教育的定价主体应为政府,且政府应该采用获利原则对不同学校和专业实施差异性定价;另一部分学者指出,高等教育应该由市场定价,高等教育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从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但是就我国来看,高等教育市场并未形成,市场主体缺乏定价意识和能力,更无从谈及这一市场的社会福利最优化问题。所以,本文认为应该采取基于获利原则――特别是从内部收益率的视角来对硕士研究生学费进行定价。

而且,国内学者遵循获利原则对硕士研究生学费定价的文章,受数据可得性影响,绝大多数是关于定价原则和影响因素的讨论,并没有实际定价策略的定量分析;或者是采用平均意义上的数据进行探讨,其数据选择方式和计算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当前行业间和区域间工资差异大的特点,对高校进行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的启发性不大。因此,本文利用岳昌君(2004)的教育收益率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区域、行业、性别、岗位等因素对硕士毕业生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计算出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并将该内部收益率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给出具体的定价策略,以作为高校进行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的依据[14]。

三、根据内部收益率法进行差异化定价

内部收益率法可以更为直接地反映项目投资成本变化与投资收益率的关系。本文将硕士研究生教育视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而学费则是这项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本。采用内部收益率法,将建立起学费与硕士研究生教育收益率间的直接联系,从而为高校提供一个更加具有操作性的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方法。

(一)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模型构建

根据后面的调查数据,我们这里假设2005年有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其22岁。如果其同年接受两年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将于2007年24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如果我们假设60岁为退休年龄,则根据内部收益率法,有如下公式:

上式左端为该名同学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后,在未来工作中所得的工资性收入现值;右端第一项为硕士研究生学费的现值,即这项投资的会计成本,第二项为若该名同学没有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而是直接以本科毕业生身份工作所获的工资性收入现值,即为这项投资的机会成本。其中Yi代表该名同学以硕士研究生身份就业后历年的工资性收入,Xi代表该名同学以本科生身份就业后历年的工资性收入,r代表该名同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的内部收益率。(1)式中的9.88%为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度公报计算的我国居民自2008-2013年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平均值,用以代表该名同学未来年均收入增长水平。

(二)硕士研究生预期收入现值与机会成本现值

本文采用岳昌君(2004)的教育收益率计算方法,对2007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中的1694个数据样本进行测算,用以计算受性别,地区、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职业性质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收益率差异,并据此推算出工资差异。这一方法对当前我国行业和区域工资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高校根据本校不同专业毕业生因就业去向不同而造成的未来工资性收益差别,进行差异化学费定价,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具体而言,设立两方程如下:

其中,INC为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SCH为受教育年限,EXP为工作年限,EXP2为工作年限的平方项,EDUi和bi分别代表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相应的教育收益率,基准变量为小学,SCH*DUMk表示教育变量SCH与虚拟变量DUMk的交互项;各类分类的基准分类为女性、西部地区、竞争性行业、城镇集体所有制、生产工人;ek表示教育收益率在不同性别、地区、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职业性质间的差别。

根据方程(2)经计算得本科生教育程度回归系数是0.6765,硕士研究生教育程度回归系数是0.8816。根据公式RREi=[exp(bi)-1]/di,得出本科生年教育收益率为:9.69%,硕士研究生年教育收益率为:11.78%。其中,bi代表回归方程(2)的回归系数,di代表第i级教育程度与小学教育程度的受教育年限之差。研究生di取12年,本科生di取10年。

下一步,按照前面的假设,对该名同学进行硕士研究生预期收入现值与机会成本的现值估计。假设该名同学毕业后进入京津沪广的事业单位从事办事员工作。根据方程(3)得出用于测算该名硕士研究生未来年收入的参数如表1所示;若该名同学以本科生身份进入京津沪广的事业单位从事办事员工作,根据方程(3)得出用于测算该名同学读研的机会成本参数如表2所示。

将该名同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年未来工资收入额、机会成本,以及2007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学费12000元,代入方程(1)中,得出该名同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为10%。如表3所示,根据样本数据可以估计得到,在我国西部地区、竞争性行业,民营企业、一位女性生产工人的平均工资为5237元。而这里的学费数据是根据2007年全国60所211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计算而得的平均数。

最后,结合2007年我国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来看,该名同学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后,其硕士研究生教育投资内部收益率高于当年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1个百分点。假设这名同学的情况代表是某一专业的平均水平,则表明接受这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所获得的收益率较高,而这必然引起考生出于对未来更高收益的要求报考这一专业,相应的高校也会因为该专业的报考人数较多,而开设该专业或者强化该专业固有优势,以便获得更多的学费收益。若高校仅是出于通过强化该专业固有优势以扩大招生规模,进行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话,这对于高校形成自身优势特色专业,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专业人才是有好处的。但是高校若出于为了获取更多的学费收益目的,在自身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开设这一专业,不但会影响本校原有优势学科专业的建设,造成有限教育资源错配,还会使得这一专业人才培养良莠不齐,反而不利于这一专业的发展。

四、讨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回顾和总结当前我国研究生学费定价策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次从高等教育内部收益率的视角,揭示了我国研究生学费差异化定价策略。我们的研究发现,根据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去向,测算不同高校和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并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形成不同专业学费差异化定价是可行且必要的。同时,内部收益率法的使用使得学费定价主体能够更为方便地通过学费变化,调整不同专业的内部收益率,有助于缓解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冷热不均的现状,有助于形成我国高校更为科学合理的优势学科布局。

研究认为,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的专业,应参照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从增加教育成本角度适度提高学费水平,降低这一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从而减少报考该专业的人数,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拥有该优势专业高校的办学热情,更加专注于优势专业的人才培养;又可以使不具有该专业办学条件的高校,因为报考这一专业的人数下降,而降低其开设这一专业的热情,这有利于该专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通过前面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利用内部收益率法测算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并将之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比较,就能为高校提供一种较为简便的实行硕士研究生差异化学费定价的方法。进一步的,就不同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与社会投资收益率的不同关系,为政府在硕士研究生学费定价主体和定价机制提出建议如下三点明确的政策建议:

第一,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的专业,政府应该将学费定价权部分交予高校,允许其根据人才市场薪酬水平以及自身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自行定价。这样能够使高校办学拥有更多的教育经费支持,促使高校将教育资源配置到本校强势学科之上,有助于高校优秀学科的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也有助于适度缓解我国当前因为硕士研究生学费差异较小,造成的专业选择冷热不均的情况。同时,政府还应该提高对这些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助贷水平,保证其不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而放弃学业。

第二,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低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的专业,政府应该对那些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专业进行补贴,降低这些专业发展所需资金对学费的依赖程度,从降低这些专业硕士研究生自己支付教育成本的角度,提高其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内部收益率;同时,政府还应该适度增加奖学金额度,增强这类专业学生从事本专业研究的动力,从获得收益的角度提高教育内部收益率,尽量使得这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与社会平均内部收益率持平。

第三,对于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经常围绕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波动的专业,政府应该允许用人单位资金进入公办高等教育机构。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不稳定的原因在于这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行业或企业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而这将会造成高水平专业人力资本闲置或者企业用人成本偏高等不利影响,也不利于这一专业的长期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允许用人企业资金适度进入公办高校这类专业之中,实现订单式人力资源培养,平滑经济周期波动对这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收益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六分册)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63.

[2] 王康平.高校学费政策的理论与实践[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58

[3] [美]约翰斯通.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M].沈红,李红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5-70.

[4] 李丹.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内部收益率测算与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57-59.

[5] 丁小浩.教育的个人内部收益率的计算方法评析[J].教育与经济, 1998(4):17-20.

[6] 董碧莎,等.关于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制度的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3):110.

[7] 邓朴,石正义,冯文全.我国研究教育成本分担的多元化模式初探[J].经济体制改革,2006(4):160.

[8] 陈迁.对硕士生教育收费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1):71.

[9] 李淑霞,张海兰.制定研究生收费标准应考虑的因素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04 (4) :15.

[10] 王莎.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收费模型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3.

[11] 王玉云,康玉唐.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的负面效应及对策[J].文史博览,2005(10):49.

[12] 孟东军.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学费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37-49.

计算机硕士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专业型学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1国内高校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培养情况

从2010年开始,国内各高校相继大幅度增加对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的培养力度,很多专家学者也对计算机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和方案、课程体系和特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探讨和实践,提供了许多成功的可借鉴经验。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将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与区域性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同时还要能够根据地方办学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培养方案[1]。林世平等人[2]总结介绍了福州大学开展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成果,探索了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的培养新机制;李淑芝等人[3]阐述了江西理工大学“三体一位”的培养体系,详细介绍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高磊等人[4]针对目前专业硕士较多地移植学术硕士的培养模式所造成的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提出在培养过程中应突出工程应用,并充分利用校外导师的行业优势,构建强效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张岩等人[5]比较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提出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精”和“专”应有更高要求,实践教学比重应更大、课程教学内容应更贴近服务特殊行业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由于专业硕士对工程性要求更高,因此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考核、工程实践等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高妍妍等人[6]提出在专业硕士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应以“应用性”内容为主,以“实际系统”为中心,同时还要注重内容的“与时俱进”;梁志剑等人[7]提出教学内容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通过采用多种灵活多变的考核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罗燕琪等人[8]根据计算机工程领域的特点,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进计算机实践课程,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工程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的现状和不足

教育部设立专业型硕士学位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在培养目标与学术型硕士具有明显差异。专业学位教育主要培养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工作的人才,如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就是培养计算机工程师,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获取学位的条件与要求等方面理应与学术型有所区别。然而,由于大多数学校早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时都是从学术型开始,因此,导致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案区别不大。下面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型硕士为例,分析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中存在不足。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招收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开始招收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2012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近5年来,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招收总数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態势,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计算机技术专业型硕士比例在逐年增加,学术型硕士比例在逐年下降,甚至目前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比例达到2:1。图1为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总数和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人数的对比。

2.1专业硕士培养现状

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相关文件的精神以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实际,我们对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的定位是:紧密围绕国家和首都信息产业的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及应用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我们秉持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致力于培养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及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为大中型企业培养计算机应用开发、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出来的研究生适应产业需求、就业面宽、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根据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的特点,充分考虑首都经济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借鉴国内其他院校对专业硕士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番努力和探索:开设包括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多门专业基础课,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数据与信息安全、信息检索与搜索引擎等多门专业选修课,在学生中反响不错。同时,学院采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制,积极给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配备企业导师。学校导师由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并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担任,企业导师在专业硕士入学后一年内确定,通常聘请计算机相关企业中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技术骨干来担任。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合理构建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从工程实施、项目研发、技术实现等方面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实际能力。

2.2现存不足

2015年,根据学校精神,计算机学院就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点组织了学科自评,专家们针对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总结为如下两点:

(1)课程体系不够合理:课程体系不清晰,核心课程需要进一步整理,有些课程是本科层次的课程,属于研究生补修课程;企业教师上课和企业实习应主要针对工程硕士。例如,当时出于提升学生编程能力考虑,设置了相关编程语言的进阶课程,但实际上这类课程属于本科知识层次的提升,未能很好体现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的核心本质,所以需要对课程进一步优化。

(2)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区分度不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与学术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区分度不高,工程性体现不够。事实上,在专业硕士培养初期,由于对专业硕士的认知和理解还有欠缺,很多高校都以学术硕士的培养方案为模板,导致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区分度不高。一方面,高校培养目标的设置需要多方面衡量,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经济形势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导师也需要一个过程,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将企业的实际工程经验传授给学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许多同类型的高校中普遍存在,如何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学校的定位,确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

3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在构建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时,除了要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有较大的区别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与所在学校的学校定位与特色相联系,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培养机电行业和信息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信息技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为办学特色。因此,我校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确定应该服务学校的目标和特色,打造出与学校培养目标和特色相适应的计算机技术专业型、应用型的人才。鉴于此,在进行培养体系设计时,就要将信息行业和机电行业作为计算机应用的背景,在学位论文的选题、导师工程能力要求以及培养环节上,体现出计算机技术的专业特色,并在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两个方面优化,满足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

3.1在培养环节上体现工程性和本校特色

1)论文环节:鼓励学生选择信息行业和机电行业为背景的工程性题目。

因为要与学校的定位与特色相融合,因此在选择课题时就鼓励学生以信息行业为背景的应用性题目。例如,目前互联网行业非常热门,就业形势也较好,与互联网相关的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社会媒体的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等就成为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生的选题热门。另外,智能化立体仓库系统设计、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电工程技术等,符合我校光机电一体化的特色,学生选择相应的仓库信息管理系统(WMS)和仓库监控系统(WCS)作为研究课题,既具有我校的行业背景特色,又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应用性,非常适合我校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特色。

当然,要使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特色突出,学校和学院的管理者就要更新管理理念,制定鼓励学生选择应用性课题的相应政策。例如,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和企业实践,允许他们经常出差住在企业从事相应的工程项目;在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增加工程性的课程,例如,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增加软件工程项目实践这样的课程,另外,计算机学院每年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创新型科研项目,在申报的项目中,大部分都极具工程性,既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又能够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

2)导师指导环节:聘请企业导师,提升导师队伍的工程开发能力。

作为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导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为了提高计算机学院导师队伍的工程开发能力,学院专门为专业型研究生聘请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新入职的青年博士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由校内导师为主,企业导师为辅,为专业型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进行选题和指导。鼓励研究生指导老师组成科研团队,联合申报纵向科研项目或横向开发项目。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提供学业上的指導,传道授业解惑,从系统理论、知识结构、科研能力、选题指导、论文撰写等方面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硕士自身内涵的修养;企业导师利用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从系统工程、项目实施、实践能力等方面,按照工程实现的思路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提高专业硕士的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计算机学院的许多硕士指导教师都有大量的横向课题,工程实践性强,对具体的实施者要求较高,从项目需求文档、概要设计、详细设计、项目具体实施、项目部署与上线、后期维护等一系列工程性过程,对参与其中的研究生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和提升的作用。同时还积极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来学院做学科前沿讲座,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院的学术氛围、提升指导老师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硕士研究生了解行业动态和科研前沿。

3)论文评审前:增加程序系统的检查验收环节。

在培养环节上,为了体现强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性、应用性,我们强调计算机技术专业型研究生必须要在坚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能力和编程实现能力,为此,要求学生必须选择具有一定工程应用背景的论文题目,在学位论文提交之前,增加一个与毕业论文对应的程序系统的检查验收环节,有学院的学位分委会确定检查验收小组,采用背对背的形式,由导师小组对所有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程序系统进行验收检查。所谓背对背就是检查小组的老师实行交叉检查,导师不能检查验收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检查主要以开题报告为依据,对开题报告中提出的功能和性能进行验收,判断其程序系统的工作量,对其程序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算法的有效性、程序的鲁棒性以及相应的代码量进行检查,检查不合格者,给其一周的修改时间进行二次检查,检查通过者进入论文盲评,二次检查不过者延期3个月答辩。增加这一环节后,经过4年的实践,证明学生毕业时的软件系统设计水平和程序编码水平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大大提高。

3.2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研究生不仅要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其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并不否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也不能仅仅只是为了修满学分。因此,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内容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既要紧跟学术前沿和时代特色,也要能够突出工程目标和实践研究。因此,我们要构建工程性强的课程体系,适当突出一些案例教学,模拟工程场景,通过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培养专业硕士的实际工程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我们删去了之前相关编程语言的进阶课程,而是要求学生平时多加对编程能力的培养,在许多课程中要求以实现工程性系统为考核目标,间接地促进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另一方面,课程体系要反映出近年来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利于学生以后的择业选择。这几年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相当火爆,网络空间安全相关技术正在兴起,为此,我们在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因势利导地开设了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大数据处理技术、数据与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课程,并在学院内部搭建了大数据处理平台提供测试和使用,既拉近了学界与业界的距离,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一举两得。再如,针对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开设了软件工程项目实践、软件测试方法与实践、工程课题实现等课程,从工程的角度来看待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性和系统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结语

尽管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但总体上来说人们对专业硕士的理解还较肤浅,加上计算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概念、新理念不断涌现,对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的培养也提出更高要求。唯有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更新对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的认识,并根据行业实际进行准确的定位,积极完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更新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从学生、教師、学院、学校多个方面多管齐下,保障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能为首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7-03-19].  

[2] 林世平, 余春艳.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实践[J]. 福建电脑, 2013(10): 24-26,31. 

[3] 李淑芝, 兰红. 计算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探索实践[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3): 114-117. 

[4] 高磊, 赵志刚. 以应用引导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J]. 科教文汇, 2015(2): 71-73. 

[5] 张岩, 姜建锦, 张克君, 等. 计算机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色课程体系建设[J]. 计算机教育, 2016(12): 91-94. 

[6] 高妍妍, 欧阳一鸣. 计算机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7(5): 133-136. 

[7] 梁志剑, 杨秋翔. 计算机学科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5(11):49-51. 

计算机硕士毕业论文范文3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法院、检察院、司法、政法委、公安等政法部门人员,人大系统干部以及有关部门从事法律实际工作者;报考中国政法大学与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联合培养的考生,同时必须具备高级法官、高级检察官资格或具有处级(含)以上行政级别的法院、检察院行政管理人员,并经所在单位政治部门推荐。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大学200人,烟台大学100人,中国海洋大学65人,青岛大学50人。

二、教育硕士(Ed.M)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相当于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师范大学300人,*师范大学400人,*大学150人,*大学150人。

三、工程硕士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一)20*年*月*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二)20*年*月*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省招收工程硕士的高校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科技大学、*科技大学、*大学、*理工大学、*建筑大学、*轻工业学院、*大学、*理工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招生限额自定。

四、工商管理硕士(MBA)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大学50人,中国海洋大学200人,*经济学院40人,青岛大学40人,*财政学院55人。

五、农业推广硕士(MAE)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具有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相关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可以报考:

(一)2009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二)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

*省招收农业推广硕士的高校有中国海洋大学、*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理工大学、烟台大学,招生限额自定。

六、兽医硕士(VMM)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具有动物医疗、动物检疫、动物保护、畜牧生产、兽医执法相关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可以报考:

(一)2009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二)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

*省招收兽医硕士的高校有*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招生限额自定

七、公共管理硕士(MPA)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大学145人,中国海洋大学90人,*师范大学60人,青岛大学80人,*财政学院55人。

八、公共卫生硕士(MPH)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热爱公共卫生事业,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从事公共卫生及有志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在职人员。

*省招收公共卫生硕士的高校有*大学,招生限额90人。

九、会计硕士(MPAcc)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从事会计或相关领域实际工作2年以上的在职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中国海洋大学35人。

十、体育硕士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或者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具有“运动健将”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的在职人员。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体育学院60人。

十一、艺术硕士(MFA)

2009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艺术创作实践经验;或者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有5年(含)以上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创作或表演奖励者也可报考。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艺术学院30人。

十二、风景园林硕士(MLA)

2009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具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保护、建设与管理相关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

*省高校目前没有招生资格。

十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

2009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热爱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外语水平高,普通话标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有志于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外语专业毕业的在职人员、回国的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

*省高校招生限额为*大学30人。

十四、翻译硕士(MTI)

2009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良好双语基础的在职人员。

*省高校目前没有招生资格。

十五、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从事教学工作满2年的高等院校基础课、公共课(含“两课”、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专业课教师以及高职、高专院校教师。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在高等学校从事一线学生工作满2年的专职辅导员,经所在单位学生工作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推荐,可报考“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专业。

今年,*高校只在“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专业招生。招生限额为*大学20人,中国海洋大学10人,*师范大学10人。

十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2年以上教学工作,教学水平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在职教师;或者20*年*月*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在省、地、市级职教教研室(研究所)从事3年以上教研工作的研究人员。

*高校的招生限额为中国海洋大学45人,*理工大学*0人。

计算机硕士毕业论文范文4

一、选题

1、选题未通过者,可参照已过学生的课题进行修改(只能做参照,不得出现重复)。工科毕业设计要有具体的解决内容及相关解决方案,不要求多高深,但求实在。

2、选题需要修改者,切记论文课题不要是文科或科普性(如计算机发展史、浅谈××、浅析××等),也不要太大或者太泛泛(如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探讨等)。建议题目格式为“基于××技术的××系统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硕士论文2019全新选题集锦》

二、摘要

1、论文摘要一定要根据论文课题内容围绕展开,需要提出问题及解决成果,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可不阐述。

2、论文摘要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不要写论文选题的缘由。

三、正文

1、选题及论文摘要通过者可直接撰写论文正文;选题及论文摘要未通过者,先进行修改后方可再撰写。切记不要像文科作文一样泛泛而谈,一定要有问题的提出,相关技术介绍,系统设计,详细设计以及最后的成果。

2、论文严禁抄袭,避免“复制+粘贴”行为。我们会用专门的查重软件进行查重,重复率高于20%的一律视为不合格。

3、论文正文不少于6000字,必须严格按照模板格式要求,注意字体、行间距、图表、页眉页脚、排版等。

4、务必在3月5日前完成毕业论文正文初稿,论文指导老师会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平台”线上对毕业论文作出修改要求,同学们必须时刻关注,进行修改。

计算机硕士毕业论文范文5

1.计算机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与教学的改革

2.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探讨

3.研究生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研究

4.机械类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5.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初探 

6.非计算机专业工科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分析

7.面向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人工智能教育

8.对跨专业报考计算机研究生现象的分析 

9.高等农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管理模式的研究 

10.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11.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

12.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统考与自主命题“双轨制”政策的实效分析——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13.计算机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14.计算机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

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16.国内外计算机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

17.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实践

18.浅谈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

19.计算机应用专业软件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与培养

20.计算机专业毕业研究生在京就业情况及启示——以辽宁科技大学毕业研究生为例

21.MIT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

22.研究生《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与实践

23.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

24.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的研究

25.美国大学计算机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26.计算机研究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7.我国研究生教育计算机管理的探讨

28.面向创新型研究生教育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研究

29.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

30.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课程设置探讨

31.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

32.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33.浅谈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4.计算机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35.研究生阶段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教改初探

36.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37.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国内外高校培养模式对比分析

38.计算机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探讨

39.学术型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研究

40.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41.美国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分析——基于22所美国著名大学统计数据的分析

42.教师领导力在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43.美国知名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探索

44.韩国KAIST大学计算机学科研究生课程结构分析

45.对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的探讨

46.研究生体育与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机支持系统的研究 

47.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48.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9.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提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50.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信息计算机管理的探讨  

51.研究生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教材分析

52.医学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现状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53.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发展与网络课程改革——对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系统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54.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55.地方高校计算机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6.探索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57.临床医学研究生计算机信息应用能力培训效果评价 

58.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改革  

59.研究生能力培养——《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教学的启示 

60.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 

61.关于全日制计算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62.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 

63.依托学科建设咨询专家组 科学制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方案

64.天津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初探——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65.从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看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基础课教学

66.工程化实训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e-Boyer-CIPP”创新应用体系研究 

67.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分析

68.浅谈提高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及实践

69.中医药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医药信息学相关课程教学探索

70.高校二级学院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开展与实践——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 

7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 

72.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3.全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计算机管理研究协作组举行成立会 

74.计算机学科工程研究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75.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 

76.计算机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77.研究生计算机文献检索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模式创新——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图书馆为例

78.面向研究生的计算机动画教学

79.研究生计算机教学问题探讨——面向研究型大学非计算机专业

80.计算机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81.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

82.计算机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项目驱动为核心

83.研究生课表的计算机自动编排

84.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 

85.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社会保障、计算机、审计

86.国内外计算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

87.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与实践 

88.提高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

89.对研究生开设计算机信息检索课的构想与实践

90.计算机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协同保障体系构建

91.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下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教学的多样化模式探索

92.创新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9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计算机信息管理研究

94.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95.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96.用于研究生教育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概况

97.一个基于计算机辅助实施的研究生中期筛选系统方案

98.硕士研究生招生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99.研究生教育计算机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尝试

100.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质量保障的探索与实践  

101.医学院校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102.基于计算思维的高校研究生计算机公共课程设置

103.我校硕士研究生计算机口语测试及其反拨作用

104.数学专业报考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之个案调查

105.计算机辅助仿真模拟器对心血管专业研究生在冠状动脉造影技能培训中的作用

106.计算机管理是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07.学科建设是提高研究生质量的根本途径——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培养侧记

108.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109.以应用为导向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按一级学科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的探索

111.医学研究生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12.基于项目驱动的计算机类研究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113.对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应用计算机处理就业信息的探讨

114.全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工作计算机管理发展迅速

115.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的计算机管理

116.非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

117.协同创新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118.采用计算机参与管理 提高研究生管理工作水平

119.面向新时期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20.计算机互联网与中医研究生计算机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121.医学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

12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之我见

123.面向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开设计算神经科学课程的思考

124.医学专业研究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

125.面向财经类高校研究生计算机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探讨

126.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硕士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沙特 会计教育 启示

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 of Saudi Arabia)简称沙特阿拉伯或沙特,位于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国土面积225万平方公里。截止到2014年底,沙特总人口约3 08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1 010万人,占总人口的32.79%,主要民族为阿拉伯族,还有少量的贝都因人。2014年,沙特的人均GDP为24 453美元,世界排名第31位。石油和化工业是沙特的支柱产业,7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收入。1990年7月,我国与沙特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双方的经贸合作日益加强,在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方面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

一、沙特的大学会计教育

在沙特,最早开展商科高等教育的是沙特国王大学的管理科学学院(之前称为商业学院),时间为1959年秋季。随后,阿卜杜・阿齐兹国王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于1967年,石油与矿业大学(现更名为法赫德国王石油与矿业大学)的工业管理学院于1974年也开始进行商科高等教育。这三所大学均提供会计学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教育。另外,还有两所大学也开展了会计学本科层次的教学,它们是法希尔国王大学和乌姆・阿尔库拉大学(King Faisal and Umm Al-Qura)。当然,各大学在培养学生的具体过程中存在一些差异,本文以法赫德国王石油与矿业大学(以下简称“法赫德大学”)为例介绍沙特大学会计教育的有关内容。

(一)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能够进入大学修读会计学学士学位者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普通中学的毕业生或中等商业学校的毕业生,但对中等商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较高,必须是成绩绩点为A的优秀毕业生。对于毕业总学分的要求,各校之间亦存在差异,有的大学为12分,有的大学为132学分,法赫德大学的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36学分,其中51学分为纯会计课程,占毕业总学分的37.5%,该校将课程分为六类:校级必修课、院级必修课、系级必修课、选修课、跨学院必修课和自由选修课,学制为四年八个学期。具体课程如下:

1.校级必修课。见表1。

2.院级必修课。见表2。

3.系级必修课。见下页表3。

4.选修课。在选修课模块,男、女生至少选修的学分是不同的,男生需选修9个学分,而女生则需选修6个学分,具体课程如表4所示。

5.跨学院必修课。该类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但开课单位是其他学院,其目的在于实现学院之间知识的交叉,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程度。见表5。

6.自由选修课。该类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主选择,具体可以选修的课程在学生手册中会有列示,包括本系的课程,也包括其他系的课程。男生需选修9个学分,女生需选修12个学分。

7.学生成绩评定。从表6可以看出,沙特大学的学生成绩评定等级与我国类似。我国对学生的评价一般分为五类: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90分)、中等(70分―80分)、及格(60分―70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在沙特,学生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中期测试占20%,期末测试占40%,平时作业占40%。

(二)硕士教育及课程体系。沙特大学的会计学硕士教育始于1976年,最初有三所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条件是申请人要取得学士学位。沙特各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项目在时间长度、教学内容上也存在明显差异。法赫德大学的硕士项目分为两个培养阶段:课程教学阶段与学位论文阶段。其中,在课程教学阶段将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类,共27学分。从学分结构来看,高级会计课程为15学分,另外12学分为高级商业和经济课程。对硕士研究生学业成绩的评定类似于本科生的评价标准。毕业总学分要求为36学分,学制通常为三年六个学期。具体课程如下:

1.必修课。见表7。

2.选修课(至少选修6学分)。如表8所示,其中,成本理论课是必选的课程。

3.学位论文(共分)。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可以是会计领域中的任何问题。在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之后,需要进行论文答辩,答辩小组通常由三位教师组成,其中,有一位教师来自其他学校或机构。

(三)会计教师的职称及任职资格。在沙特所有大学,如果想要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取得博士学位是必要的条件。在评定讲师资格时,有无职业资格并不是一项基本条件。然而,近年来的实际状况是,在评定硕士学位持有人为讲师资格时都会被延后,其目的在于鼓励这些人去取得更高的博士学位。如表9所示。

(四)会计教学方法。在沙特,结合黑板示范的讲授和书面作业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会计教学是在一间坐满学生的大教室里,有些课程的人数甚至超过了80人,一些必修课也是如此。沙特大学的会计教学以阿拉伯语为主,有些学校也选择阿拉伯语与英语双语授课。沙特大学的大部分阿拉伯语教材从埃及进口,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沙特学者自主编写的,其中的历史原因是沙特的教育政策多年来主要受埃及影响,而且在沙特建立大学之前,沙特的学生大多数是到埃及读大学,因此必须学习埃及的课程内容,使用埃及的教材。沙特大学会计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对理论的强调和对实践技能的轻视,即“重理论,轻实践”。同时,也很少强调对学生批判性分析、反思性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的培养。此外,由于大多数学校的本科生取消了学期论文,学校图书馆的使用频率也随之大幅降低。因此,沙特的学者已达成了一项共识:为促使学生为其自身考虑,应该采用更加具有革新精神的教W方法与技术,培养学生具备继续探寻知识的能力,这样一来,即使他们走出了学校,学习过程依然可以继续。

(五)沙特大学会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沙特学者认为,在沙特的大学会计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计算机会计教育的不足。沙特大学会计教育中存在的明显问题之一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教育不足。从其课程体系中可以看出,与计算机会计有关的课程主要包括两门:必修课当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和选修课当中的计算机在会计与审计中的应用。同时,对计算机会计感兴趣的教师与学者更是寥寥无几,导致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相关理论研究匮乏,无法指导会计实践,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2.高质量会计教材的匮乏。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看,沙特均缺乏高质量的会计教材,这是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沙特的会计教材主要有两个来源:埃及和美国。对此,有沙特学者指出了这种状况的弊端:引进的会计教材在质量上并不是最好的,而且与沙特的经济社会环境相关性并不高。因为引自埃及的教材中处理的是埃及的经济业务,是以埃及的审计、会计准则、法律为依据的,与沙特的会计实践差别明显。从美国引进的会计教材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法是立足本国实际,参考欧美国家的数量研究方法而非它们的会计实践来编写符合本国实际状况的会计教材。

3.会计研究的缺乏。科学研究被视为大学学术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沙特的会计研究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会计教师缺乏自由时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太重,大约每星期有12个小时的教学工作。当然,这种状况并非沙特所独有,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普遍现象。

二、对我国大学会计教育的启示

(一)对本国语言与文化的重视。通过沙特的大学课程体系可以看到,其校级必修课均为本国语言与文化课程。反观国内的大学培养计划,英语的地位远高于汉语。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会让学生产生误解,以为英语的地位高于母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同时,课程体系中对本国文化的内容也很少涉及,造成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上出现问题,而且学生对本国语言掌握的程度也在不断降低。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一些学校也在改变现有的课程体系,这些问题已有所改善。将更多的本国优秀文化与语言纳入大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本国文化的滋养下健康成长应该成为一项基本原则。我国的教育应该面向世界,但不能忽略的是学生成长的基础,这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本国的语言与文化。

(二)学生成绩评定中对作业的重视程度较高。学习本身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但我们主流的评价方式却是终结性的。这种评价方式与学习的过程相背离,因而带来了许多问题,诸如评价简单、评价不客观、对学生的激励程度偏低等。因此,合理的成绩评定应该是“淡化期末考试的地位,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监督”。沙特大学会计教育中将平时作业的占比确定为40%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三)注重学生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沙特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中有必修课“小组讨论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可以说,在我国的大学会计教学中对学生这类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尤其是本科培养阶段。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但培养体系中该类课程的缺失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四)强化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教学力度。将当今时代视为一个计算机的时代并不为过,因为计算机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会计领域也不例外。因此,加强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研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们要加强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的能力培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五)根植于本国文化特点与实践的会计研究与教材编写。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资料,高质量的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如何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也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沙特会计教育中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思路,那就是以本国的会计实践为基础,以欧美等国家的先进会计方法、数量分析方法为参考,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方法上先进,实践上落地”的良好局面。对于会计研究活动依然要立足于本国的会计实际,研究和分析本国会计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本国会计实践问题提供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六)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学会学习与思考的方法。目前,我国的许多大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习目的不明确是一个重要因素。借鉴沙特学者的观点,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学。在当今社会,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和重要内容。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之后再谈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才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北方民族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世界伊斯兰国家(国情与数据)[M].2014.

计算机硕士毕业论文范文7

天津大学计算机学科创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并于1983年成立计算机工程与科学系,已建立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工学学士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0多名,本科生 120多名,各类各层次在校生约1100多名。

专业培养: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非常广泛的择业范围,绝大部分同学到高校、政府机关、银行、金融、电力等重点领域和腾讯、百度、谷歌、联通、移动、华为、中兴等重点单位及IBM等独资合资企业工作,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来源:文章屋网 )

计算机硕士毕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皇家墨尔本理工 电子工程 教学模式 启示

1 引言

2002年4月至2005年1月,笔者获资助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简称RMIT)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攻读电子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切身感受了异国的教育模式及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受益颇多。本文就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本科教学模式作一介绍,希望能给我国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学习之处。

2 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

澳大利亚是实行多元文化的国家,面向市场,形成了机制灵活、协调互补的教育模式。其特点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普通教育之间的协调互补;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相互融通。澳大利亚实行10年义务教育制度。学生中学毕业以后,经中学会考升入大学,大学根据中学会考的分数挑选学生,没有单独的、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澳大利亚的教育具有完善的制度和世界一流的水平,政府积极参与管理和提高教育水准。

澳大利亚属于英联邦国家,其高等教育体制与英国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澳大利亚共有大学42所,其中36所是纳入国家统一教育体系的公办大学。四所是联邦政府办的特种高等专业学校,两所为私立大学。澳大利亚各大学的课程非常注重整体规划,大学提供的课程有:专科文凭、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硕士证书、硕士文凭、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等。一般专科学制两年;本科学制三年,但专攻某些专业领域有四年制学位,例如法律、工程学专业等;硕士研究生分为课程类研究生和研究类研究生,课程类硕士研究生学制一年半至两年,研究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学生可选择全日制、在职或提前完成学业等学习模式。

澳大利亚的学期设置与一般国家不同。澳大利亚大学虽然也是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Semester),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由于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所以春季和秋季和国内相反。但这个学期的概念在当地人的心中非常模糊或者说几乎没有,他们主要是说Term (学期)。然而此学期非彼学期(Semester),一个大学期(Semester)由两个小学期(Term)组成。换句话说,澳大利亚大学学期设置为一个大学期包括两个小学期,一个学年共有四个小学期。大学上课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分组讨论或个别指导,学生更多时间是在实验室和图书馆自修,此外在每个学期也有其它的学术活动。

澳大利亚大学没有上、下课打铃制度,任课教师和学生都根据课表安排到相应的教室上课。时间由任课教师掌握,不像国内有严格的上课时间。澳大利亚上班时间通常是上午9点,所以上午上课时间段是9点到下午1点;下午1点到2点为午饭时间,不安排任何课程;此后下午2点到6点为上课时间段,部分课程也有安排在晚上6点到9点上。

澳大利亚大学教师职称与我国的称呼有些不同,基本沿用英国的职称体系,教师系列从高到低称作教授、副教授(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大部分大学把Reader改成了副教授,但有个别学校仍然保留)、高级讲师(Senior Lecturer)、讲师(Lecturer)和副讲师(Associate Lecturer)。与教师系列并行还有一套专职从事研究人员的职务,分别叫做Professorial Fellow, Principal Fellow, Senior Fellow, Fellow 和Associate Fellow。

3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基本概况

RMIT大学最早建于1887年,是澳大利亚的一所著名的城市化,多元文化的大学,教学质量享有盛誉。RMIT大学在墨尔本市有三个主校区,分别是:City、 Bundoora and Brunswick 校区,并在境外越南建有校区。RMIT 大学已在十几个国家开设远程教学课程。

RMIT大学包括25所学院,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覆盖各个领域。RMIT大学是世界名校之一,在近年世界权威机构评选中,获世界大学排名86位,进入世界大学百强之列。在校生有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6万多人,其中有8000多名留学生。RMIT大学与澳洲业界密切联系,教育主要侧重学生就业,提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RMIT大学许多课程设置都有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科研大多也围绕解决现实面临问题,以客户需要为准则。毕业前,大多数学生都能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或参加过与相关工业密切联系的课题研究。学生毕业后就业率排名澳大利亚各大学前列。

4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基本概况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SEEC(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共有四个系和两个研究中心。 四个系分别为: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电力能源与控制工程系、通讯工程系和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系。两个研究中心是微电子与材料技术研究中心(MMTC)和澳大利亚高频生物效应研究中心(ACRBR)。目前学院有教学科研究人员103人,技术和工作人员30人。在校各类学生2000多人。

学院的学士学位(Bachelor of Engineering)有如下专业:生物医学工程、通讯工程、计算机系统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课程类硕士研究生(Master of Engineering by Coursework)有如下专业:电子工程、微电子工程、网络工程、信息技术和通讯工程。研究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Master and PhD of Engineering by Research)有如下专业:生物医学、电子和通讯工程,电力能源和控制工程,软件系统和网络工程。研究类研究生120人,其中2/3为博士研究生。

5 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模式

5.1 课程及学时安排

RMIT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规定:学生完成四年全日制的课程,至少要修满384学分,即每学年要修满96学分,才有资格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所有的课程都安排在春季和秋季学期,学校也开设暑假课程,允许学生在暑假选学一门课程,课程由学校指定,这点与平时的自由选课不同。每门课都由lecture和tutorials 两部分组成。视课程的不同,一般lecture每周两到三次,每次1小时,主要讲授课程的基本内容。lecture是全系同一年级学生一起上大课;tutorials每周一次小组讨论(group meeting),每次1小时,主要组织学生进行课程相关问题讨论和演讲(presentation),一般study group 10人左右。每门课程在一个大学期内完成。

电子工程专业的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都是必修课,而大学三、四年级的课程大部分都是选修课。学生在大四要完成一项工程设计,类似我国大四学生的毕业设计,同时还要参加毕业实习(Vacation internship)。以下给出RMIT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工程专业从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课程设置,每门课程均为12学分。

大学一年级的必修课有:工程计算概述、工程数学、工程数学A、电路理论、电力与计算机工程、工程设计1、物理1(前未学物理)和高等物理 1(前已学物理)。

大学二年级的必修课有:工程计算系统、电力系统、传输线路与光纤、通讯工程、电子学、嵌入式系统概论、工程设计 2和ECE 数学。

大学三年级的必修课有:电子线路、电子工程、数字信号处理、工程设计3A、工程设计3B、电子材料。选修课有:医学工程与仪器、多媒体和电医学信号处理、机械电子与控制、计算机系统工程、工业自动化、电力能源系统、射频技术与光子工程、通讯工程 、生物电磁学、生物计算和医学信息概论、嵌入式系统工程、能源工程、微电系统、有效能源系统、网络工程以及文件夹内选修课程。

大学四年级的必修课有:工程设计4A、工程设计4B、假期实习;完成以下课程中三门:音频工程、传感器与器件、电路与系统仿真、数字信号处理、微波电路。选修课有:光纤通讯系统、移动天线与卫星通讯、光纤通讯、卫星通讯系统工程、移动和个人通讯系统工程、数字处理系统、数据与国际互联网传输、国际互联网通讯工程、电路与系统仿真、音频工程、传感器与器件、医学工程与仪器装置、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和电医学信号处理、高级控制系统、微处理系统1、微处理系统2、高级数字设计、高级计算机结构、计算机机器人与控制、实时系统工程、图像处理、智能系统、实时估算与控制、微波电路、雷达系统、高级网络工程、网络设计与转换、网络工程、网络基础结构、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计划与性能以及文件夹内选修课程。

注:文件夹内选修课程包括RMIT大学网上所列选修课和以上所列专业选修课。

5.2 学生管理模式

在澳大利亚大学,学生不安排住校;学生入学没有班的概念,学校也不配备专门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配备专门课程协调人(Coordinator) , Coordinator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生入学后,会得到学校网络免费邮箱,学校所有的教学安排都是通过免费邮箱与学生联系,同时,学生也通过邮箱与学校、学院以及任课老师联系,并查询信息。

5.3 教学模式

(1)理论课教学。 每门理论课都有一位主讲教师(lecturer)负责lecture,另外配备1~2名本专业博士研究生作为辅导教师与lecturer 一起负责课程教学;各门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只指定参考书,授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课后安排一定的作业(assignments)、演讲(presentation)和小组讨论(group meeting),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课件及作业要求都可在校园网上下载。

(2)实验课教学。实验课和理论课分开进行,有大班实验也有小班实验,做实验需在网上注册和预约。实验课由任课教师和博士研究生负责,一、二年级每学期实验课较多,这些实验课是电气电子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每周约6~8次;实验课教师不讲授实验内容,主要靠学生自己预习,有问题在实验课请教指导教师;有些实验会有些比理论超前的内容让学生提前接触,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完成,由此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部分实验室是开放的,如学生不能在规定的实验课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自己可再找时间完成。实验课的成绩除完成实验报告外,还有实验陈述(presentation),学生向指导教师当面陈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实验还有些小组项目,即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较大的实验项目(project)。

(3)毕业设计。学生在四年级要完成工程设计(engineering design),类似我国大四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及利用假期进行的毕业实习(vacation internship )。学生在三年级结束前选择毕业设计课题,进入四年级一边学习课程,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课题研究。

(4)成绩评定。学生在校各门课程成绩评定通常是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确定的。

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率、课后作业(assignment)、课程项目陈述(project presentation)以及实验报告等,通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40%,其中assignment 和实验报告应在老师要求截止日期内递交,否则按日罚分,只有平时成绩达到及格分以上,才有资格参加期末考试,并且期末考试达到及格分以上,这门课程才能通过。学生最后的成绩分为HD(High Distinction)、DI(Distinction)、CR(Credit)、PA(Pass)和NN(Fail)分别相当于我国的平分标准:优(80~100分)、良(70~79分)、中(60~69分)、及格(50~59分)和不及格(0~49分)。

6 几点启示

通过以上对RMIT大学电子工程本科教学模式的介绍,并与我国高校该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可得以下启示:

(1)宽专业口径教育。电子工程课程内容的特点是强调基础、知识面宽和综合性强,并且知识更新快。反映了澳大利亚高等工程教育的宽口径教育。电气工程已不作为专设的院或系出现,而与弱电并行,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反映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以弱电为主的潮流。

(2)选修课比例高。在大三后,该专业限选课和任选课学分占总学分的25%~33%,而我国高校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12%~20%,其原因是我国高校的公共课程,如思政、外语、体育等课程所占比例较大,而这些课程是国外大学所没有的。

(3)非技术类课程少。从上表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到,非技术类课程几乎没有,而我国高校非技术类课程,如思政、外语、体育、管理等课程学分约占总学分22%~25%,相比之下,在同样的四年学习生崖中,我国高校学生学到的技术类知识就少得多。

(4)工业实践分散进行。工业实践在我国高校中即为生产实习。澳大利亚高校的工业实践是分散进行的。学生自谋职业,寻找顾主,时间4~5个月不等。这样有两大好处:一是学生学会如何联系单位,如何推荐自己,这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二是丰富自己的工作经历,为毕业后就业创造条件。

(5)注重平时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澳大利亚大学从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注重平时努力学习,对各门课程学习一如既往。澳大利亚高校攻读硕士学位不需要经过入学资格考试,注重学生平时成绩,学生大学毕业达到一定成绩,就可获得读硕士的资格。不会出现我国学生在考研复习约一年的时间放松其它课程学习的弊端,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地方。

7 结语

通过在RMIT 大学的几年学习,深感有许多值得我国大学同类专业借鉴和学习的地方。RMIT大学电子工程本科教育也在不断改革,由于两国的起点和国情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当有选择、有分析地加以借鉴,以促进我国电子工程本科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rmit.edu.au.

计算机硕士毕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师资;本硕连读

作者简介:陈钢(1947—),男,湖南双峰人,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张丽娜(1984—),女,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在读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制度的研究”(GJA114007)成果,主持人:李梦卿。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068-04

国外许多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实施主体——教师。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是职教师资队伍中的一个特定群体,其自身素质的优劣是保证高素质人才产出的关键。合适的职教教师培养方式是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培养方式的不足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内涵化提升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探讨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培养方式的不足,进而探索出解决职教专业课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来源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专业课师资得到了有效的充实。截止到2009年,我国高职专任教师达到34.6万人,占高职教职工总数的66.9%,中职专任教师达到68.2万人,占中职教职工总数的70.4%(数据来源于教育部统计数据)。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来源主要有四个:第一,来源于工科院校和综合院校的毕业生,这一比例大约占70%以上。这类毕业生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任教,还有一部分是进入企业后又转入职业院校;第二,来源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受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分布的限制,这部分来源的教师在不同地区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三,来源于中专和技校,这部分教师一般是先进入企业工作,后来又通过电大或者夜大等接受学历教育后进入职业学校,这类教师多就职于中职学校;第四,其他行业、专业转行而来,这部分教师多是跨专业转行任教,比如说某老师原本是图书馆管理学专业的,因为学过相关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后由学校安排担任计算机理论课教学,还有一些是物理专业转任到电子电工教学等。从以上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来源看,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的来源还比较单一,不利于职教师资队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凸显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课师资培养的不足。

二、目前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养方式的不足

(一)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很难兼顾专业知识教育与师范教育,其结果是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不牢固,师范素质欠缺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末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等师范教育,它是一种集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于一体的新型教育体系,主要由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普通高校中的二级学院组成。它与普通高等师范教育的区别在于,它是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师资或相关专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相比它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办学特色。目前,全国共有此类院校40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承担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有32所,主要承担在职中职教师的培训工作;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师范)有8所,招收本科生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30多年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为我国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职教师资,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需要的教师既要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指导职业技能又要能懂得职业教育原理和方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很难兼顾专业知识教育与师范教育,其结果是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不牢固,师范素质欠缺。

从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来看,目前8所职技师范院校,除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提出还要适当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外,其余院校的办学层次趋同——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推进或发展研究生教育(见表1)。职技师范作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阵地,重点为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双师型”特征的教师,特别是在当前职业教育内涵化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素质要求更高的情况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更要突出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原则。四年制本科教育要培养双师型(专业技能和师范技能)教师,与工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和普通师范院校以培养基础教育的师资的定位相比,职技高师要求学生专业技能和师范技能都强,在学时是常量的情况下,这种定位更多的是停留在宣传层面上,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达到此目标。[1]另外,本科四年制教育,学生真正学习的时间只有三年半(最后一学期往往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学生还要兼顾应聘找工作),这样,在学时教育是个常量的情况下,要保证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和师范技能都强,从人才成长过程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分析,这种定位不符合教育规律,学生可能专业技能和师范技能都弱。

资料来源: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搜集整理而得。

(二)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少实际操作能力,也缺乏职业教育相关的师范知识

在我国,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在办学类型定位上多属于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大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而较少进行实践操作,师范性知识更是很少涉及。因此,这类毕业生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缺乏师范知识。这类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以后,一方面感觉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到教学中去,尤其是难以运用于实践教学;另一方面感觉师范技能匮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然,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也主要来自于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培养的硕士和博士,但是,一方面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多是高中的佼佼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比较强,本身的自学能力也比较强;另一方面,这些硕士博士在大学学习期间受自己老师的熏陶,熟悉大学的教学方式,毕业后,虽然角色转换了,但是所处的环境没有太多变化,再加上老教师的传、帮、带,因此,此类学校的新教师师范知识缺乏不是很突出,但是职业学校不同。职业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更需要专门的教育教学知识。

一方面,从教育特点来看,首先,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学校环境是不同的。由于办学层次和学校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特点等的不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它独特的学校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这些都是普通高校的学生不曾亲历过的,他们所接受的大学的文化氛围熏陶不易适应中职学校;其次,中职学生处于青年初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冲动性强,理智性差。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影响和刺激下,中职学生普遍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没有相应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职校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就很难把握;第三,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中考的高中落榜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有厌学心理,他们缺乏学习的动机和目标,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情绪的养成。因此,中职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的专门知识要求更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基本知识,深入了解中职的特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从教学特点来看,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有自己独特的规律。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获得实际的职业工作能力,实践和操作摆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教学上提倡“以学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的角色与教学方法面临重大转变,这些特点与普通中学和一般工科大学、综合大学不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较快掌握职业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有效途径。

(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基本无法从事职校的教学

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规模、体系、模式上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目前的教育依然是注重理论教育,培养出的依然是学术型人才。尽管近两年有关专家和学者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其根本原因,是这些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缺乏专业背景,致使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基本无法从事职业学校的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生源的限制。以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来源为例,在四届共44名在校生和毕业生中,有21人本科专业是教育学,比例约为47.7%;18人本科专业是英语,比例约为40.9%;3人本科专业是心理学,比例约为6.8%;1人本科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比例约为2.3%。虽然这一调查结果不能代表全国所有学校的情况,但是也算是冰山一角,从中可以看出,报考这一专业的研究生主要是文科出身的学生,而具有理工背景的学生只有极个别。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培养出的学生掌握了职业教育理论、具备了较好的教育理论素养,但是基本上无法从事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特别是本科是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更难,由于没有专业支撑,进入职校只能做辅导员、教务人员,而对职业学校目前最需要充实的专业课教师队伍显得无能为力。

三、重新定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解决职教师资培养的途径

(一)重新定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高校达48所,按平均每年每校培养5~10名硕士计,每年将有240~480毕业生。这些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将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将培养目标定位在“职业教育的研究、管理人才”,而不是教学人才,即不是“师资”,他们学习的职业教育理论也难有用武之地。即使从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也很难受到职业学校的欢迎,因为这种类型的人才很难进入职业教育的微观世界,具体问题必然涉及专业(职业),他们的知识、能力结构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在现实情况中,中等职业学校一般不为专门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人员设置岗位,高职院校即使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对专门的纯理论研究人员需要也是很少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主要的应是职教界,但这样的培养目标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职教界(中、高职业学校)的就业产生了困难。

重新定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职业技术教育学可以发展成两个大的方向,以综合性大学、工科或专业院校及技术师范院为主,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以师范大学为主,延续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这可以使“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要想将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成职业学校专业课的师资,必须要有专业基础,这就需要改变现有的招生、培养制度。

(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吸引具有专业背景的本科学生报考

目前要报考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全国统一命题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这一考试制度严重限制了招生范围,让一大批具有专业背景和职业技能知识的工科生和其他专业毕业生望而却步。在本科阶段具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识优势的是师范生,而大批的师范生和其他文科专业的学生报考,势必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因为文科生对职业和职业教育的认识模糊,对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即使是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也只是停留在普通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上,这样在缺乏专业背景的情况下,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也缺乏方向,选题也不切实际,缺少应用价值。因此,要打破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生源限制,必须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扩大招生自主权,适当调整考试内容,放宽生源条件,吸引具有专业背景的理工科学生和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生产、技术人员以及优秀的高职毕业生报考。

(三)以专业为基础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本硕连读研究生

通过以上对现有职教师资培养方式的不足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职教师资培养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很难兼顾职教教师所需的双师素质,基于此,笔者提出一条解决职教师资培养的有效途径:以专业为基础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本硕连读研究生。本科阶段解决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与普通本科不同点在于普通工科本科往往进行较系统的理论设计训练,而此时的本科教育则注重实际操作训练。(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要进行机械零件,刀具,机床等课程设计,最后要进行毕业设计,而此时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本科阶段强调机床的操作,工艺的制定,机器的拆卸等实践能力。)硕士阶段解决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职业教学技能及专业实践的学习。与普通教育学硕士教育的不同点在于普通教育学硕士往往注重教育理论的研究,而此类的硕士教育不仅注重职业教育学理论的学习,更多的是结合教育实习让学生将这些理论知识以及本科阶段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职业教育的教学中去。

1.必要性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促使我国的教育重心明显提高,各级各类教育都在注重质量的提高,职业教育面对这一形式,也在加强质量化发展,对职教师资的要求也明显提高,许多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及技校也纷纷要求教师具有硕士学位。但如前面的分析,一般的硕士和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因此,立足于专业为基础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本硕连读研究生的双素质人才显得尤为必要,可以弥补技术师范本科生和普通硕士从事职业教育的不足。

2.可行性分析。首先,根据职教师资任职资格的上移,而出现的高职高专、中职中专以及技校对教师学历要求的缺口,不仅为以专业为基础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本硕连读研究生提供了必要性,也提供了可行性。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是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具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硕士生,满足当前职业学校对教师的素质和学历要求。

第二,目前职教教师数量的缺口也为这一教育模式提供了可行性,根据教育部2009年统计数据(见表2),高职高专生师比为24.4:1,中职生师比为24.6:1,普通本科生师比为13.2:1。这表明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和中职的生师比远远高于普通本科,而且这与教育部要求的职业院校合格生师比16:1也相差较大。由此可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缺口很大,采用这种模式培养大批双师素质教师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数据来源:教育部2009年统计数据。

第三,当前毕业生就业压力大。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都有提高,很多学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职业学校,这样就为这种教育模式提供了生源支持。

第四,从我国举办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大学的类型(见表3)来看,综合性大学、工科或专业院校及技术师范院校占一半以上,这些学校都具有举办各自应用专业的师资和物质条件,不仅具备培养以专业为基础培养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本硕连读研究生的能力,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学校的综合实力,使人才的“双师”素质得到培养。

3.实施探讨。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满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际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趋势。以专业为基础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本-硕连读这类人才的培养是一新生事物,如下问题需要考虑。首先,国家学位委员会应认可这种本硕连读的培养制度,政府教育部门要在适当规范的前提下改革招生制度,给予该类学校适当的招生自主权。二是对培养计划需逐步完善,尤其是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教育学知识三方面的比重如何确定,还有探讨完善的过程。三是导师的问题,需要按照这一模式培养出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职业教育理论的导师,这需要一批懂专业的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研究,这对综合性大学、工科或专业性大学、技术师范大学不难办到,但需要国家教育部门方针、政策的引导。目前这类导师在某些职业技术教学硕士点已存在,因一些职业教育方面的导师是以前某些专业教师转变过来的,本身就具备两方面的知识,只是这类教师数量较少。在目前这方面导师不足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双导师制,一个主导师,负责职业教育知识,另一个副导师,负责专业知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社会和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技术教育对其专业课教师的素质和层次要求都明显上移,高校以往的学科化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式已无法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教育,培养学术性和应用性双型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必然趋势。因此,要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调整力度,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术型和技能型双型人才的培养,进而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