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7-11 05:04:00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范文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正越来越多论文联盟地被应用于会计工作中,使得会计能更准确、更及时地收集处理和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这有助于加强企业管理,同时使会计人员从重复、枯燥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放出来,更好的从事管理和决策工作。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工作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一种手段,手工会计面临挑战。财政部指出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都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如果学生不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是难以适应企业会计岗位需求的;而只学习会计电算化忽视手工会计的基础地位,会计理论中所学的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和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概念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学生可能永远不会明白这些理论的实际内涵。如在实训教学中将会计手工与电算化有效衔接可使学生在校内就可积累在社会上多年才能积累到的双重做账经验,缓解校外实习基地难求的局面。因此,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衔接是必要的,也是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难题。

1 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衔接的策略

1.1 分两步实施

笔者建议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岗位的手工实训,以熟悉会计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流程,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电算化实训,以掌握会计软件核算程序的应用。第二步,在毕业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使用同一会计主体相同会计期间的实训资料进行手工与电算化同步综合实训,通过每一操作流程的对比验证,分析异同,体会会计手工的基础作用与电算化的优越性,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实践操作技能。

1.2 实训资料同步是实训教学衔接的质量保障

实训资料同步有利于将手工实训资料转化成电算化的实训资料,正确完成手工建账和电算化基础设置和初始化工作,保证实训的衔接质量。其次,有利于将两种操作手段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手工会计所学的概念理解;进一步体会会计电算化的优点与不足。第三,一旦两种操作取得的结果不一致时,便于引导学生查找原因,分析解决。

1.3 会计手工操作编制的记账凭证是衔接的起点

会计手工操作首先要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手工汇总和记账、对账和结账,直至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主要是通过调用会计软件的有关模块,根据手工编制的记账凭证,从输入记账凭证数据开始,自动汇总、记账、对账和结账,直至设置和查询会计报表。因而会计手工操作编制的记账凭证,就成为电算化的数据起始点,也是手工与电算化操作的衔接点。电算化核算结果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入的数据尤其是记账凭证录入准确与否,这是保证手工与计算机输出结果是否一致的关键。

1.4 会计手工是电算化的基础,电算化是会计手工的拓展与延伸

会计电算化意味着操作手段的现代化,但手工操作总是基础。原因在于:(1)学完基础会计以后,学生初步形成了关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和核算处理程序的初步概念,学完财务会计等课程后经过分岗位的手工实训,学生基本能够弄清楚实际工作中的会计是怎么工作的。(2)如果忽视手工操作的基础作用,学生不免会产生一种概念上的模糊认识,认为电算化中能够如此简单地完成记账、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普及的又是如此之快,那么手工会计操作势必会被淘汰,从而不重视手工实训,这对将来的会计工作是不利的。而会计电算化具有的及时、准确地处理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强预测决策和分析判断等功能则是会计手工操作的拓展与延伸。

2 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衔接的具体实施

2.1 先手工后电算化的分岗位会计实训

(1)会计手工实训。

会计手工实训是通过各岗位的具体业务、岗位职责及各岗位之间的相互配合训练使学生掌握手工处理会计业务的要领。我们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实训小组,每个小组形成一个模拟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机构,按业务分工各自扮演不同的财务角色,要求小组之间、小组成员(岗位)之间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实际业务的有关规章制度认真地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保证整个实训过程有条不紊。指导教师认真检查每个学生填制的会计凭证、登记的会计账簿、编制的会计报表,给出手工实训阶段的成绩。经检查合格,才可进入第二阶段的电算化实训。

(2)会计电算化实训。

电算化实训是在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由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建立账套、基础设置、各模块初始化操作。通过调用会计实训软件的有关模块,将手工实训编制的记账凭证录入会计软件,完成从输入记账凭证、凭证审核、电算化汇总、期末结账,直至电算化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操作流程。

2.2 手工与电算化同步的综合会计实训

手工与电算化同步的综合会计实训是指利用某同一会计主体相同期间的同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与电算化两种实训手段,对比两种实训手段的异同,验证账务处理结果是否一致,并将其紧密结合的一种会计实训形式。通过操作流程对比,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实训手段的异同,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实践操作技能。(如表1所示)

3 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衔接的成效

笔者通过对传统班和实验班的教学对比,验证了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衔接在实践操作上是可行的,是培养符合信息化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的一种有效且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形式。

3.1 在会计实训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初步具备了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习惯

职业素养鼻祖san francisco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这样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就是指从事会计职业应具备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因此在实训中我们注重对学生渗透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意识、职业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效果显著。

(1)通过创设职业情境,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设置、职员形象等,认识到自身和专业的“关系”,切身感受自己将要投身的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介绍本企业的优秀人才事迹,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培养了“爱岗敬业”的会计职业道德。

(2)将业务实训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同时促进了学生维护和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对学生就业后认真贯彻执行工作制度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3)通过模拟会计工作的专业场景、班费管理中引入内部控制制度、举行会计技能大赛、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各类讲座等途径,丰富、发展校园会计文化氛围。

(4)通过将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每一步的操作流程对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热情,学生不仅会“做账”,还能“懂账”、“用账”,学生的探究意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初步的锻炼和养成。

(5)通过规范数据输入行为,学生养成了严谨细致的职业习惯。实验班学生操作熟练、规范,数据录入的准确率在93%以上,职业技能抽样测试合格率在98%以上,优良比率达92%,明显提高了实训教学质量。

(6)加强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领导意识、自我完善的意识、良好的竞争意识、协作和组织意识,毕业生在就业时能适应不同企业会计岗位的需求,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

3.2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多元化的会计实训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观最重要的支撑性理论,因此我们在手工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教学评价中尽量做到“五个关注”和“四个结合”。“五个关注”指关注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四个结合”即知识评与能力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制订了课程考核标准和学生成绩评定表,比较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会计实训成绩进行评价,显得更为人性化。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人员;建设

[作者简介]黄秀娥,广西中医学院财务与资产管理处会计师,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1-0077-03

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会计电算化以来,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现代化财务处理方法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随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不断普及,单位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减轻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错误造成的人为差错等。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会计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职业道德不佳及业务技能不精等问题,不能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很好地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对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会计人员除要精通本专业外,还要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然而现阶段,从知识结构来看,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不系统,知识老化、更新慢等问题,会计人员对会计以外的经济、法律、高新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认识不足,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办法不多,从而制约了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展。

据某市某一行业对会计人员学历结构和专业技术职称进行的实际调查,结果如下:

被调查的430人中硕士研究生9人,占总数的2.09%;本科生98人,占总数的22.79%;大专生187人,占总数的43.49%;中专生58人,占总数的13.49%;高中生及以下人员78人,占总数的18.14%。高级会计师10人,占总数的2.33%;会计师133人,占总数的30.93%;助理会计师176人,占总数的40.93%;会计员72人,占总数的16.74%;无职称39人,占总数的9.07%。从以上资料得知:大专学历的人数最多,但是大专以下会计人员多于大专以上会计人员;助理会计师及以下人员明显偏多,会计师以上人员明显偏少。说明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短缺,反映了会计人员总体结构失衡,对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和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影响。

(二)会计人员自身认识不足,观念落后。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不仅可以使会计人员从单调烦琐的报账、算账、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经济分析、预测工作,还可以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减少误差。但是有一些会计人员(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主动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很陌生,不能对会计信息、决策信息进行分析、为单位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及规划;有的会计人员还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产生质疑;有的会计人员甚至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由“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账面比较漂亮而已。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开展。

(三)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薄弱。20世纪70年代前的会计人员一般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计算机知识,只是参加过短期的电算化培训,他们只懂得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更谈不上利用计算机的先进功能为财务管理服务。

(四)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会计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一般只知道怎样使用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极其有限,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就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只能求助于软件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即使是那些通过了会计电算化考试的会计人员,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来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有些会计人员电算化知识贫乏,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等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忽视信息安全教育,随意与互联网和业务无关的终端连接,使电脑感染病毒,甚至遭到人为非法破坏。

二、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未来的电算化会计人员不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娴熟的实践技能,而且要有较好的综合素质,能够熟悉单位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运用会计软件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为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支持。因此,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和国民的共同目标。会计人员要主动适应形势需要,更新认识、更新知识,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掌握新的工作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的功能,为单位的财务管理服务。充分认识实行会计电算化是单位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重视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会计电算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而向前发展的,环境不同,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也不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培训可采用以下方式:

1.参加行业协会、后续教育培训单位统一组织的集中培训。

2.自行聘请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到单位给会计人员有针对性的授课。

3.利用互联网资源参加远程教育,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也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问题。

4.选送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或业务骨干到大专院校进一步深造,既可以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以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促进其他会

计人员业务的提高。

5.由于在职会计人员文化程度和年龄存在差异,培训可以考虑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通过初级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一些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的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通过高级培训,使一小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

(三)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是迅速普及电算化技术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捷径,给会计人员提供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机会,真正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终身学习理念落到实处。如果长期将会计人员固化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容易导致处理问题能力下降,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轮岗,有利于促使会计人员尽快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会计各岗位间的协作,克服对不同岗位工作的偏见;有利于堵塞会计电算化中的漏洞,增强会计人员的竞争与风险意识;并且也可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造就一个良好平台,使会计人员能“干一岗位,精一岗位”,业务技能、职业道德水平都能得到提升,全面打造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四)改善会计人员知识、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知识结构要合理。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除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外,还要掌握相关的经济、法律、税收、金融和审计等知识。把具有不同知识、不同专长的会计人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其知识互补,在总体的知识结构上达到或基本达到电算化环境下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2.学历和职称结构要合理。从上述对某市某一行业会计人员学历结构和专业技术职称进行实际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会计人员比例较低。应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广泛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行列,鼓励在职会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参加职称考试,并实行工资、待遇等与技术职称、学历挂钩的办法,以此激励会计人员发奋进取、更新知识。

3.年龄结构要合理。自然规律和工作的连续性,要求既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会计人员,又要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年会计人员构成,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年龄段人员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实现年龄互补,在不断发展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最佳的综合效能。

(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保障。会计职业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经济工作,是一个集许多利益主体的利益为一身的职业,掌握着一个单位的钱财事务。在电算化环境下,财会人员要面对各种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而这些数据都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实际价值的数据;这些计算机会计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会计人员一旦不约束自己的行为,丧失法制意识,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使其感染病毒瘫痪或遭到篡改、泄密和破坏,将给单位和本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作为会计人员应该做到:

1.重视信息安全教育,不越权上机操作,不连接互联网和业务无关的终端,对使用的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保证自身不危害单位经济信息的安全。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岗实训

一、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内容的不足

(一)缺乏高度仿真的实训项目,弱化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的认知教学内容

在现有的会计实训教学体系中,主要的模拟实习项目往往都是在实训教材中直接以文字性材料来叙述各种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学生直接根据这些材料进行账务处理,完全无法理解各种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

怎样与银行打交道,办理存、取、贷款及各种结算业务,怎样与税务部门打交道,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交纳税款等业务,也是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1]。对这些在实际工作中高频率发生的业务,在实训中应详尽介绍其办理流程,然而在实际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根据事先填好的结算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和填制几个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忽略了实际办理流程,这使得学生缺乏走上工作岗位后进行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的能力。

(二)缺乏会计相关岗位的角色认知教育

学生毕业后走上具体的会计岗位,如出纳、材料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资金往来核算、工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等。但是,在现有的会计实训体系中,主要的模拟实习项目往往被设计成“个人全能项目”,学生一人包揽全部业务,缺乏角色模拟,在实训中无法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从所学知识中自行梳理有关内容。

(三)缺乏原始凭证认知教学内容

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序时日记账及明细分类账,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或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期末对账、结账后编制财务报告。

由此可见,认知并能准确处理各种原始凭证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在处理原始凭证时,甚至不需细看原始凭证上的联次,只要一看凭证的颜色,就能正确地判断出这张原始凭证所代表的基本业务内容。因此在实训中理应向学生展示各种原始凭证的仿真样品并详尽介绍这些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传递程序以及审核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强调从记账凭证到账簿,从账簿到报表的会计核算环节,而忽略了原始凭证的填制、传递和审核,造成了实训与实际的脱节。

(四)缺乏手工、电算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内容

据笔者了解,实际工作中,多数中、小企业的手工账和电算账都是同步处理,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会计人员手工核算的工作量,另外也可以将手工账和电算账进行相互验证,起到查错、纠错的作用。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一般都会安排会计手工账和会计电算化的实训内容,而且,多数都是在学生用一套资料完成手工账之后,再要求学生用同样的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这样就造成了手工账和电算账的不同步,使实训与工作实践相脱节。

二、手工、电算一体化会计分岗分群实训教学的构建

(一)实训中,将实习小组分为3个实习群,尽量创造真实的经济环境,同时满足培养学生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能力的需要

1.关于实习群

(1)企业群:企业群中包括若干工业模拟企业和若干商业模拟企业,每个模拟企业除了涉及企业内部业务之外,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还会涉及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同时与其他实习群之间还会发生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业务。学生通过在模拟企业中的实习,可以真实感受到自己是经济链条中的一环,是推动经济业务发生的本体。

(2)税务群:税务群中包括模拟国税局和模拟地税局,主要办理税收业务,进行日常的税收管理、接受企业和银行的纳税申报、业务期末对企业和银行进行税务检查等业务。

(3)银行群:银行群中包括若干模拟银行,分别为企业群和税务群中不同的主体的开户银行,主要办理各种银行同城、异地结算业务和人民币现金的存取业务,同时,定期为各个客户发放银行对账单。

2.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将企业群、税务群、银行群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了解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

企业群中模拟企业内部发生的存、取、贷款业务或者模拟企业与其他会计主体之间发生的银行结算业务,由模拟企业中相应岗位的实习学生填制相关的票据,送到企业的开户行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涉及税务方面的业务,由实习学生分别在税务群中的模拟国税局或模拟地税局办理。通过企业、税务、银行之间形成的这种业务链,3个实习群能够在业务上紧密结合起来,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同时也能够在处理这些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培养办理银行业务、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

(二)实习群中设置会计核算相关岗位,做到“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

1.企业群中模拟企业的岗位设置

(1)财务科长:负责记账凭证的复核、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负责协调财务科各种业务关系。

(2)记账员:负责部分记账凭证的编制;明细账的登记、结账和对账工作。

(3)出纳: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支票的签发以及银行结算业务;负责涉及货币资金业务的记账凭证的编制;负责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结账、核对等工作。

(4)业务员:按实验要求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办理相关手续,传递各种凭证等。

2.税务群中模拟国税局和模拟地税局的岗位设置

由于在一个核算期间内,涉税业务量不是很大,出于充实学生实习业务量的考虑,因此在实训中简化税务群中岗位的设置,在模拟国税局和模拟地税局中分别设置两个岗位:

(1)税务员:主要负责办理税收业务,进行日常的税收管理、接受企业和银行的纳税申报、业务期末对企业和银行进行税务检查等业务。

(2)记账员:负责登记简单的流水账。

3.银行群中模拟银行的岗位设置

(1)会计主管:负责记账凭证的复核、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负责协调财务科各种业务关系。

(2)记账员:负责记账凭证的编制;明细账的登记、结账和对账工作。

(3)出纳:办理存、取、贷款业务以及银行转账业务。

学生通过在相关岗位上的角色实习,能够在具体掌握某一个岗位技能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不同业务岗位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和相互牵制,这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一人包揽全部业务”的实训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实习群中有的岗位涉及的职业技能的面较狭窄,如出纳岗位;有的涉及的职业技能的面较宽泛,如会计主管、业务员等,在组织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兼顾这两类职业岗位,并在实训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轮岗,使学生既能获得单一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又能获得综合职业技能培养的机会[2]。

(三)使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传递程序和审核技能,进而深入理解经济业务的本质

为了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材料进行实训[3],特别是实训项目中所需原始凭证,尽量与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单据一致。对于借款单、内部调拨单、工资表等能够直接获取的原始单据,可以直接购买使用。对于支票、汇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等不能够直接获取的原始单据,则应当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单据的样式进行印制。实训中所需的原始凭证,事先由实习指导老师准备好,依照业务周期,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岗位,每5天发放一次,同时讲解这些原始凭证的填制、传递、审核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于原始凭证有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还可以借由原始凭证的发放控制学生的实习进度,有利于需要数据共享的实习小组保持数据传递的同步性。

学生收到原始凭证后,开始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训教材填制原始凭证,在群内部或者跨群传递原始凭证,对自制和外来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传递和审核的技能,而且还能够深入理解经济业务发生的实质内容。由于原始凭证起到推动实习进程的作用,因而指导老师必须对发放给学生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控制,不能多发或者提前发放原始凭证,对学生填写错误的原始凭证要及时回收和换发,同时还应当为填写错误的学生个别讲解这些原始凭证的正确填写方法。

(四)手工账和电算账同时运作,形成手工账和电算账一体化实训

每个实习小组配备一台计算机,按照小组内会计手工账岗位来安排会计电算化岗位。学生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以后,一边完成手工账,一边在计算机上进行电算化处理,这样,不仅能够解决手工账和电算账不同步的问题,也能够解决学生对电算化岗位认识不足的问题。教师在评定学生成绩时,也能够在核查每个实习小组的手工账与电算账的一致性的基础上,给予更加客观和准确的判断。

手工、电算一体化分群分岗实训目前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还相当少。应当说,这种综合实训在今后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中会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要从软、硬件上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建立手工、电算一体化的会计模拟实训中心;编写适合手工、电算一体化会计分群分岗实训的教材;根据实训教材收集和整理相关业务的原始凭证;培养或者聘任高水平的实训指导老师等。这些工作将是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手工、电算一体化分群分岗实训的重要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剑盛.高职会计技能培养的瓶颈[J].职教论坛,2005,(2):53.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宁夏会计电算化发展;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中的简称。它是运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会计管理和辅助决策的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会计电算化已发展成为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它的实施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能否引导其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是关系到会计电算化事业成败的大事。回顾宁夏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宁夏会计电算化虽然起步早,但会计电算化进程却不容乐观。为此,本文从宁夏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出发,阐述宁夏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途径,重点分析宁夏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宁夏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宁夏会计电算化于1983年开始起步,最初主要应用于会计基本业务的核算,由各单位自主进行单项会计业务的开发,从事账务管理、工资管理、存货管理等系统的应用。近三十年的实践和探索,使宁夏会计电算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9年①,宁夏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仅用友财务软件公司的用户就达到1 100多家。从使用财务软件用户的层次看:低端产品用户为数不多,中端管理型财务软件用户占绝大部分,高端财务管理与企业信息管理集成型财务软件在区内重点企业已有应用;从用户资产的所属性质看:国有或国有控股资产性质的用户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较高,尤其是处级以上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的用户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程度最高,70%以上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较低的主要是大中型私有企业的用户,其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仅占30%左右,小型私有企业的用户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仍在10%以下。

二、宁夏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一)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宁夏对社会会计人员大规模的初级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于1995年全面展开,其主要思路是“以考促学” 。

第一,确定考核内容、软件等。由宁夏财政厅会计处参照财政部《初级会计电算化》大纲,结合宁夏实际情况制定了宁夏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考试办法、初级会计电算证管理办法等,并确定宁夏初级会计电算化培训和考试选择用友财务软件(低端产品)。

第二,注意严把考核关。经多方考察、论证,宁夏财政厅确定了宁夏天元计算机培训学校为宁夏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的唯一单位。2003年宁夏财政厅会计处还组织了高校部分专家编写出版了《宁夏会计电算化培训教材》。

第三,确定培训单位。宁夏财政厅会计处在全区范围内对可以开展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的单位进行了培训资格审定。目前,宁夏确定有资格的培训单位40余家。

第四,提高培训质量。对培训工作的质量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截止到2009年,宁夏共对74 390多名会计人员进行了初级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其中60 000多名会计人员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

(二)中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从2003年开始,宁夏开始进行中级会计电算化的培训。银川新世纪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宁夏中级会计电算化考试考点,全区确定有中级会计电算化培训资格的单位10多家。截至2009年,宁夏已对近4 926名会计人员进行了中级会计电算化培训。其中3 608名会计人员经过培训和考试获得中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根据宁夏会计电算化实际应用的状况和社会主流会计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宁夏中级会计电算化培训和考试则选择了用友财务软件的中端产品和金蝶财务软件。通过宁夏中级会计电算化培训,显著提高了宁夏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和能力,对促进宁夏的会计信息化进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中、高层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宁夏大中专院校开始会计电算化教学始于1993年。1993年在宁夏财政厅的支持下,当时的宁夏财经学校(现为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会计专业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经过16年的发展,现在宁夏已有十几所大中专院校先后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为宁夏区内外培养了大批中、高层会计电算化人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会计软件的不断进步,为使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管理学院等多所大中专院校先后都建立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及中ERP实验室。其中,北方民族大学建立ERP实验室的同时,还借助用友公司的科技实力,培训了近20名专家级ERP软件教学骨干教师。

三、宁夏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应用和推广涉及到大量复杂的工作。虽然宁夏的会计电算化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偏低

事实上,宁夏企业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明显落后于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还不到总数的5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宁夏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很少使用;国有企业采用,集体企业和私有企业很少使用;管理水平先进的企业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则较少使用。当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仍为数不多,采用正版ERP软件的企业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总体处于低层次

由于宁夏地处中国西部,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会计电算化应用在总体上仍处于低层次水平。在已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用计算机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者居多,既使在一些使用ERP软件的企业中,也因其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能力所限,企业应用会计软件的水平远远落后于会计软件本身的发展。较突出的问题是:会计软件功能虽然齐全,但在企业实际使用中只能使用会计核算功能中的账务、报表等部分功能,财务管理和决策分析功能应用者甚少。

(三)会计电算化师资水平总体不高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具有前瞻性的综合边缘学科。在教学中要求既精通会计核算业务,又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具有一定造诣的复合型专业教师执教,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而宁夏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尚处于较薄弱的状态。目前,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的教师多为单一知识型教师,或是会计专业教师,或是计算机专业教师。前者对计算机知识的欠缺和后者对会计知识的欠缺,都无法把会计电算化课程讲深、讲透,甚至出现计算机与会计教学相互脱节的情况,教师不能将两者联系起来授课。从而导致会计电算化教学变成了会计软件基本功能使用的操作课,培养的学生仅仅是“录入员”水平,不符合国家要求会计人员由“核算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发展的要求。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宁夏对社会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和继续教育以社会民办教育机构为主。而社会民办教育机构中的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多为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兼职人员,而且存在知识面窄、素质不高、不稳定、仅能讲解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步骤等问题。

(四)中、高级会计电算化人才匮乏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从专业技能、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各方面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各大中专院校培养适应社会不同层次需求的中、高级会计电算化人才显得尤为迫切。事实上,宁夏的各大专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中知识沉旧、师资不足、实验教学与企业要求差距太大的现象日益凸显,使得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后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

调查表明,宁夏大中专院校的会计相关专业毕业生大多在学校只学过用友、金蝶等软件的账务处理部分和报表操作,对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制造等系统知者甚少。因此,中、高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严重缺乏已成为提升宁夏会计电算化水平的主要障碍!

另外,财会队伍中的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对会计电算化的意义认识不足、惧怕甚至抵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短期培训难以取得明显效果,也是宁夏会计电算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加快宁夏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的相关对策

(一)鼓励中小企业尝试SaaS在线会计,迅速提高宁夏会计电算化普及率

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就是以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的简称)模式交付,免除企业花费巨资购买正版软件并进行软件安装、软件升级等一系列工作,借助互联网只需付少量费用即可租用正版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一种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世界各地通过互联网登录,可实现记账、结账、报税、审计等。显然,让中小企业利用基于SaaS的在线会计平台实现会计电算化,可省去购买正版软件的费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此,使用SaaS在线会计是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普及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紧扣会计电算化工作重心,切实提高宁夏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

会计电算化从单机应用向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从核算型、管理型向智能决策型发展,是现实社会的发展潮流,“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主动权。信息流将成为企业的生命线。毫无疑问,“网络财务”战略为企业适应时代要求的“数字神经系统”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宁夏在新的机遇挑战面前,要选择迎头赶上、跳跃式发展的策略。

目前,宁夏会计电算化的工作重心是既要使企业改善管理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和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又要大力推广和应用质量可靠、信誉优良、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适宜网络技术发展的财务软件,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实现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实现远程控制(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监控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同时使用网络化的财务软件,不仅便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而且便于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总体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群策群力,培养高素质的在岗“会计电算化”人才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人才也是复合型人才,侧重会计或计算机中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员。信息时代会计从业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更好地做好会计工作。因此,对在岗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培训和会计电算化继续教育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切实提高宁夏会计人员的素质,宁夏财政厅会计处在继续抓好宁夏会计电算化初级和中级培训的同时,还根据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趋势,逐步更新、完善会计电算化初级和中级考试的内容,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求,更能反映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技术、新功能、新方法,以实现用考试促进培训效果提高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积极引导社会教育机构加强对在岗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再教育,使更多的在岗会计人员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意义,培养其学习应用会计电算化的积极性,使之能熟练掌握最新的社会主流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成为会计电算化的行家里手,也是宁夏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特色。

(四)校企联合,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

常言道:“教师是教学之本。”培养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必须要依赖广大优秀教师。为此,安排和组织从事会计电算化相关教学的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更新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已成为各大专院校的当务之急!

前已述及,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等院校通过引进用友ERP―U8软件,建立ERP实验室的同时,还利用用友软件公司的科技实力为学校培训骨干师资,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这不仅是对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强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新尝试,也是对培养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会计知识;既掌握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技术,又掌握新会计软件操作的具有会计电算化新思维人才途径的一种探索。当然,适当面向国内外招聘或引进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员也是解决宁夏会计电算化建设急需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的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 麦海娟,罗昌状. 基于SaaS的计算机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09(2)上.

[2] 张雅莉.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和趋势分析[J].山西财经,2006.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现状及问题 解决对策

一、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1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

2.会计电算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是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采用ERP的企业就更少。

3.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在一些启用了“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企业中,由于管理环境跟不上,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跟不上,致使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不充分。

4.会计信息系统启用的成本效益比还比较高。一些单位在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理念上还有不务实的现象,将其看作是一种身份,一种形象,在购置软件时盲目求大求先进而不顾企业实际,造成高价购进的软件只能有小的使用。还有些企业只重软件,不重视或不懂软件的维护和二次开发及管理环境改善。

二、现存的问题

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与适应,才能促进工作的高效率。从会计系统的情况看,各级各部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一,从实践看,会计电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一些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2.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责任,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3.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相反。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

三、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细化对商品化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软件的非法功能。

2.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这些内控制度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即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

(2)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人、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

(3)内部防范原则。主要是针对个别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3.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1)加快高校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建议在大专院校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在财会专业中增设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各高校还应加强电算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现在各高校几乎没有会计电算化审计课程,造成了我国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人才奇缺的现象。

(2)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电算化知识培训。由于一些小企业没有开展会计电算化,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也需要基层会计电算化人才,所以一部分人可以只具有初级会计电算化知识。但要重点培训一批真正具有中级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并在培训结束之后,每年将会计电算化作为重点知识进行后续教育培训。

(3)更新培训,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也不过一两年就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这都要求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4)企业培养会计电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4.结合实际,制订完善的实施规划,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首先是结合会计情况,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选点及推广工作。再者是作好软件管理与开发工作。在会计实践中,只有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才能实现会计电算化,这不仅可以把广大财会人员从复杂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而且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为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四、结论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之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要加大发展的力度,培养高科技的计算机人才,来开发计算机软件,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员,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力度,废除会计法规中的一些不符合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会计电算化制度中的一些法规和条例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在我国电算化事业中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北京:财会出版社,2003.

[2]刘语成.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手工账务处理;同步;中职;专业业务技能;实训

1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②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实施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局域网;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同时企业管理的需要也越来越高,实现电算化甚至实施ERP系统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会计工作的一个必然趋势,那么,培养能够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行动纲领,也就应多设置相关的校内外实训课程。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难度。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自2011年开始进行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经过几年的摸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下面就局域网环境下如何进行电算化分岗实训进行探讨。

一、实训准备

根据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在第四学期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第五学期开设供应链课程,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的选取上也就排除了供应链系统相关业务。会计电算化实训使用用友ERP-U8软件,在局域网环境下模拟公司财务核算和管理,按照实际会计业务操作流程,分工协作完成实训。实训前应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1.选定实训资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算化系统软件的设置原理,并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实训选取了两类典型企业一个月的仿真业务,让学生分岗位模拟企业财务部门完成相关业务处理。实训资料使用我院教师自编的仿真性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教材,要求每组学生分别完成两家企业的业务处理,其中一家为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执行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另外一家为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

2.分组。根据各组需要的角色数量,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组,以班级44名学生为例,可分为11个组,每组4名学生,分别担任会计主管、会计助理、往来会计、出纳等4个岗位,每个岗位各司其职。

3.分配账套号。因每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班级较多,所以账套号由指导教师分配,每组两个账套号,如1班的账套号为第一组101、102,第二组103、104,第三组105、106;2班的账套号为第一组201、202,第二组203、204,第三组205、206,依此类推。

4.每组设置一台服务器,条件允许的话也可全班设置一台服务器,由1名学生担任系统管理员岗位,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5.每组设置4台工作站,修改工作站参数,配置软件。在确保每组或全班的工作站和服务器设置在同一网段内的前提下,每个小组设置1台服务器和4个工作站,也可根据小组人数进行调整。在设置工作站时,应把工作站U8服务器改为小组服务器计算机名,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在服务器上建好账套并设置好用户和权限后,各工作站操作员就可登录到本组相应的服务器进行相关业务处理。

二、实训的组织与实施

1.岗位分工

根据各组需要的角色数量,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名学生,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不相容职务的规定,设置会计主管、往来会计、会计助理、出纳岗位,某个小组人数多或者少的时候,根据学生数进行调整,一岗多人或者一人多岗。具体分工为:会计主管即账套主管,负责建账、系统初始化、记账、应收应付单据以及收付款单据的审核、报表编制;往来会计,拥有除应收应付单据的审核、收付款单田生活处理以外的应收应付系统权限,凭证处理、审核权限;会计助理,拥有除记账、出纳签字外的总账权限,固定资产、薪资管理权限;出纳,负责出纳签字、银行对账业务,应收应付系统的票据管理、填制收付款单。

2.实验的进行

(1)建立账套并按岗位分工进行授权。按照分配的账套号建账,同时,为了更好地区分各小组的会计信息资料,要求各组建账时账套名称以“班级+第几组+单位简称”命名,如“612431第一组北京安心”,单位名称为“班级+第几组+单位全称”,如“612431第一组北京安心箱包有限公司”。会计主管按照岗位分工表对本小组财务人员进行授权。

(2)启用系统。按照实验资料规定,启用总账、应收、应付、薪资、固定资产等系统。

(3)业务处理。通过局域网,各岗位财务人员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相应的总账、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模块的初始化设置,进行业务核算,将各模块所生成的凭证通过局域网传递到总账系统,完成凭证审核和记账操作,在报表系统完成报表的编制工作。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消息中心”这个平成通知的、接收,避免传统的口头传达,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也强化了文书的处理能力。实训中涉及的主要业务处理流程(未启用供应链模块)如下:

①采购与付款业务。采购业务处理涉及应付系统、总账系统功能模块,业务类型主要有赊购、采购付款、采购退货等业务。

以“普通现购业务”为例,各岗位业务处理流程为:往来会计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填制采购专用发票,出纳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填制付款单,会计主管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审核应付单据和付款单据,往来会计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完成单据核销并合并生成记账凭证,会计助理在总账系统中完成凭证审核工作,出纳在总账系统中完成凭证出纳签字,最后由会计主管完成凭证记账工作。

②销售与收款业务。销售业务处理涉及应收系统、总账系统,业务类型有赊销、销售收款、销售退货等业务。

以“普通现销业务”为例,业务处理流程为:往来会计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填制销售专用发票,出纳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填制收款单,会计主管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审核应收单据和收款单据,往来会计在应收款管理系统中完成单据核销并合并生成记账凭证,会计助理审核凭证,出纳签字,会计主管记账。

③固定资产业务。固定资产业务涉及固定资产、总账系统,业务类型有外购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减少等业务。

以“外购固定资产业务”为例,业务处理流程是:会计助理在固定资产系统录入增加的固定资产卡片并生成凭证,往来会计审核凭证,出纳签字,会计主管记账。

④薪资管理业务。薪资管理业务处理涉及薪资管理、总账系统,业务类型主要有计提工资费用、计提社保费用、工资发放、缴纳社保费等业务。

以“发放本月工资”为例,业务处理流程:会计助理在薪资系统先进行“发放本月工资”分摊设置,再对“发放本月工资”的计提费用类型进行工资分摊生成记账凭证,往来会计审核凭证,出纳签字,会计主管记账。

⑤其他业务。其他业务由会计助理总账系统中直接填制凭证,部分期末业务可通过转账定义功能生成记账凭证。

3.进行岗位角色轮换

每组学生按岗位分工模拟完成第一家企业的全部业务后,需要进行岗位角色轮换,再按照之前的业务操作流程完成第二家企业的相关业务,使得每位学生都能亲临ERP环境下网络财务软件的所有系统操作流程。通过这种分岗综合实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企业岗位交接程序和内部控制管理。

4.上交实训成果

实训结束后,需要学生上交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成果资料有打印的凭证、账簿、报表以及备份数据等会计档案,若采用手工和电算化并行的实训模式,还要上交手工凭证、账表,并要求电算化数据与手工会计数据相一致。通过打印账证表,可以使学生了解网络环境下共享使用打印机的方法,熟悉打印账证表时相关参数的设置以及账证表的装订。

三、实训项目的拓展

1.在实训中引入电子开票和电子纳税申报模拟系统,使实训具有更强的真实性

目前,绝大多数院校会计模拟实习中还是采用手工开发票、手工纳税申报的方式,部分院校虽然已购入网络虚拟税务系统,但尚未与会计综合实训有效结合,这和企业中的具体做法存在很大差异。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时很难适应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削弱了校内岗位实训的仿真性,因此有必要在实习中引入电子开票和电子纳税申报模拟系统,在会计模拟实训室配置电子开票系统、票据打印机和电子纳税申报系统,这可有效提高校内岗位实训仿真性,也可缩短毕业生上岗就业的适应期,甚至一上岗就可上手。

2.在实训中增设银行、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

在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中不能仅仅只让学生理解企业内部业务的流转,还应让学生知道如何与银行、工商、税务部门打交道。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知道如何去银行开设账户、如何办理营业执照以及如何办理税务登记证等,使学生清楚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如何去银行、工商、税务部门办理相关业务、如何进行相关证件的年检等。

总之,在信息化普及及网络技术应用广泛的大环境里,开展局域网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分岗位综合实训,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企业培养操作技能过硬的会计电算化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海华.对高校会计信息化综合实训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0).

[2]郑翠菊.基于轮岗的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优化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8).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范文8

    工作

    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度高等无以复加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改变了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计算机被运用到会计实务中时,财会电算化便应运而产生,掀开了会计业发展的新篇章。

    财务电算化故名思义,曰: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与会计实务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电算化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它的使用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不仅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更是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财务电算化的运用,有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令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它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财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是会计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硬件方面的基础工作

    会计人员应有所准备,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开展工作,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管理岗位的员工都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考核,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最好能够达到财政局认可的会计电算化中级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一系列问题。会计电算化中级考试中就包括了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熟练使用、一般办公软件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实际运用等知识,尤其是微软办公软件中的EXCEL内容对会计工作帮助很大,很多日常会计核算中的辅助工作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都要用到。单位里还要准备财会电算化的计算机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显示器、u盘、硬盘等基础工作。

    二、软件方面的基础工作

    无论是通用的商品软件还是针对本单位定点开发的,亦或是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的会计软件,都具备处理数字信息快捷、准确的特点,这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所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初始化之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确定准备使用的软件后,便要在符合会计政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然后将期初数据录入,这个过程就如同我们选购新房后,在不改变房屋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个人需求、喜好进行内部装修,布局计划,一切就绪后才搬入家具正式入住。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要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体系。另一方面会计科目设置时,除了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代码设置一级总账科目外,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设置二级科目甚至三级、四级科目,做到名称简洁,编码遵循软件要求,尽可能在初始阶段考虑周全,因为建账以后,有了数据的科目将不能再修改名称和编码。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会计软件的功能,如新的会计科目代码很长,一级总账科目即有四位编码,每增加一级又增加两位编码,不易记忆。但软件本身提供了“助记码”功能,可以将常用的会计科目用简便易记的数字代替,这样就能加快会计凭证的录入速度,对提高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三、人员培训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具体地说一方面是要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  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可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企业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环境。 (四)培养会计电

    算化骨干力量,带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几年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发现短时间内要普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不很现实的。但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缺乏又会成为制约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效果的瓶颈。为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优势和所用软件的功能,应付日常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缓解技术压力,降低咨询维护费用,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财务电算化,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公司和会计人员都应引起足够多的注意,并且为这一潮流做足应对措施。毕竟在这个科技化的时代,谁利用好了这个“聚宝盆”,谁就会遥遥领先。

电算化会计实训总结范文9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本脱离了账务手工操作,普遍采用财务软件进行电算化处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系统应用的简称,是应用电脑替代人工记账、结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中职财会专业教育在明确中职财会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尽快适应形势,及时调整专业知识建构,加强专业课程改革,优化配置专业课程内容,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中职财会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与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之一。会计核算工作由当年的“珠算”被现在的“电算”所替代,不仅体现了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也是会计工作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的标志。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和现代财政管理工作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业已成为一门融汇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性学科,会计学的新兴分支———电算化会计学。它与会计学的其余几个核心分支一样,在经济管理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1.课程设置与其他专业课脱节。财政部1994年5月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我国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各地职业学校纷纷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属于会计电算化初级教育层次。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许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只是当做一门计算机技能操作课,没有与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联系起来。主要特征是:与传统的会计课程相割裂,并完全游离于会计课程之外。传统的财、会、审课程仍然处于手工作业环境,唯会计电算化才能表明会计课程已引入新的技术环节,需更新传统的程序与方法。很多学校只是以上岗证电算化考核部分的内容要求开展教学,教学内容很不全面。财会专业的学生往往只能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才接触、了解和使用ERP软件。而ERP软件的会计模块集成了会计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仅仅靠一门课程根本不可能熟练掌握全部的会计功能。

2.课程教材与职教特色脱离。培养实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技能性,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部分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基本上是大学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教材内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倾向于理论化、抽象化或类似于某财务软件的使用说明书,无法适应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由于教材内容没有涉及相关的财务知识,以至于有些学校安排计算机教师承担课务,《会计电算化》成了计算机操作课。

3.财务软件与社会经济脱轨。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使用的财务教学软件与现行会计制度有较大差距。在教学中,使用这类不通用或落后版本的软件,致使会计科目不能及时更新、财务软件附带的计算器常出错、某些特定的模块操作只有一种输入法,单机版的操作与网络版有较大差距,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单位的工作要求,加大了再培训周期和成本。

4.单一的实训形式与实际工作脱轨。许多学校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证需求,将电算化课程与其他专业课分开。课堂上只讲与考证有关的模块,如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工资薪金等,不能全方位地模拟会计工作流程。在综合实训这块教学内容,也只是开设手工账务处理,没有全盘考虑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训,学生容易淡忘所学内容。教师主要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一边讲一边操作,然后让学生跟着操作一遍就算结束。学生缺乏主动精神,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交流,没有从实训角度让学生模拟实训。此外,课程计划不合理,《会计电算化》一般安排在学完“基础会计”后的二年级第二学期,一共60课时。学完后,后续的课程学习再也不涉及会计电算化。

二、《会计电算化》课改的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面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实体的财务、会计、审计等专业岗位的高素质初级技能性人才。根据上述就业岗位,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上岗后的专业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日常财务核算的具体操作上。学生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和掌控能力将直接在实际工作得以检验。所以,设置课程时,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实训是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涉及软件工程学中的相关知识和程序设计技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点到为止即可。

2.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当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各单位财务工作的主要媒介。所以,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不能只作为满足学生考证的一门独立课程,应将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融汇,贯通于整个就学期间。各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均采用ERP软件,它集成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主要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应将各专业课程与ERP软件相应的模块操作进行对照练习。完成各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后,上机操作完成在ERP软件中的应用。最终达到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并能具备财务软件的维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