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9-12 14:16:22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范文1

《数控技术》是全日制普通工科高校机电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数控机床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数控编程和加工,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和维修等。数控技术是利用数字信息对机床设备空间运动坐标实现控制,其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为一体,使得数控技术课程在教学中较为抽象、复杂,从实用和操作的角度看,其教学实施也必然对课程实验(实践)环节提出较高要求,使该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1]。在目前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基地的背景下,数控类技术人才大量需求,包括数控机床制造,数控加工等行业。目前,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有两个层次,一个高职类院校,主要培养实用型的数控加工人才;一个为普通高校数控技术方向,培养更高层次数控技术人才。受教学培养计划限制,我校数控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的教学模式,其中课内实验 6 个学时,课时偏少,实验设备偏少,导致学生实践教学效果不好,对数控技术理解不透彻,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数控技术实践工程动手能力,更好学习理解数控技术这门应用型较强的课程,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计划和存在问题,近年来在机电专业数控技术课程改革中,注重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加大实践教学课时,采用分层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采用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开放选修三个层次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施

在我校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中,数控技术课程为《数控技术》(32 学时)以及课内实验等实践性环节,它们在该专业系列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培养学生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遵循 “注重基础知识,以培养实践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创造能、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指导思想[3,4],在数控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中体现了分层次、循序渐进的特点,涉及到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开放选修实验等多个阶段。

2.1 课内实验项目设置在该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项目设置中,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直观认知为主,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设置了《数控机床认知实验》《数控车床编程实验》和《数控插补实验》等三个课内是项目,共 6 个学时。《数控机床认知实验》利用本校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已有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以教师结合实物讲解为主,使学生了解数控机床的各个组成部分,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数控车床编程实验》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使学生了解数控编程加工的基本知识。《数控插补实验》以专门开发的插补实验软件演示为主,使学生了解数控插补原理。课内实验结合理论课程教学进度,分组进行,实验类型有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注重基础性知识的实践训练。

2.2 综合实训项目设置在该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项目设置中,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巩固和拓展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因此,数控技术实训内容按模块化划分,强调循序渐进,相关训练针对性强,应用性强,设置《数控加工仿真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数控安装调试实训》三个实训项目,共计 3 周。在《数控加工仿真实训》项目设置中,考虑到由于高校的持续扩招学生人数大增,而实验设备-数控机床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其机床本体和控制系统品类繁多,价格高昂,一般数控车或铣床单价约十万到二三十万,加工中心则动辄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如果数控课程的实验、实训环节完全依赖数控机床,则需大量数控机床,投入巨大、消耗多、成本贵、实验风险高,学校将无力组织实践教学[2]。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实验者可在此计算机系统平台上实现演示、分析数控加工从零件设计图到加工程序调试直至动态切削演示的全过程,包括毛坯定义、夹具刀具定义与选用,零件基准测量和设置,数控程序输入、编辑和调试等,甚至具有工件的三维测量功能;能够仿真 Fanuc 、Siemens 、PA 8000、三菱、大森数控、华中数控和广州数控等主流系统,提供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各种机床面板;面向数控加工技术初学者,具有强大的数控知识呈现功能,具有用于辅助教学的各种模块设置。学生通过软件模拟仿真基本上可解决学生熟悉机床控制面板及数控系统操作等问题,具有使用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方便辅助授课等特点。因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置了《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实训项目,实训时间 1 周,为此采购了宇龙数控加工仿真系统。通过仿真实训,可使每一个学生单独使用一台计算机进行数控编程、操作和加工全过程的模拟训练。《数控加工实训》项目,实训时间 1 周,实训内容包括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两种数控机床的编程加工。安排在学生完成《数控加工仿真实训》项目之后,此时,学生在进行《数控加工仿真实训》项目时已经把要加工的零件程序编程完成,并在在加工仿真系统中仿真运行,检验了程序的正确性。这样,在实际的机床上完成典型零件的编程加工操作时,可以节约大量占用机床时间,解决了设备不足的问题。《数控安装调试实训》项目,实训时间 1 周,实训内容包括数控系统的连接、调试(包括参数保护、回参考点、丝杠螺距误差补偿、伺服驱动单元调试、PLC 编程)和故障诊断(包括机床故障模拟与诊断、主轴变频单元的故障诊断)等实训内容。通过该项目实训,使学生能掌握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方面和数控故障诊断方面的能力。为了开展这个实训内容,已有设备不能满足要求,为此采购了南京日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数控实训设备,来完成这些实训内容。在本层次的实践教学项目设置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通过软件仿真实训和实际机床操作实训结合的方式,用有限的资金,解决了设备不足的问题,使每个学生在这个环节能得到充分的动手锻炼的机会。通过学生单独使用软件仿真加工,锻炼独立操作的能力;同时,通过数控加工实训和安装调试实训的分组操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开放选修实验项目设置

在该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项目设置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在数控机床设计开发方面的创新能力。目前,开发式数控系统的出现,为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一种方便的途径。因此,在这本环节设计了《开放式数控系统开发》的开发选修实验,利用固高公司开发的基于运动控制卡的二维开放式数控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定制自己的数控系统。本环节时数 32 学时,运行模式为开发选修实验,针对部分对数控技术有兴趣的学生选择。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3.总结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数控技术 立体化教学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165-02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国家理工类重点领域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表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在理工类专业中排名第一,而该课题组的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的市场需求也是排名第一,国务院最近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规定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数控设备,限制传统制造设备如普通金属切削机床、普通电火花加工机床和线切割加工机床制造,将淘汰诸如C620、CA630等普通机床。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使用将会越来越普及,因此机械类专业人才的素质应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因此数控技术课程是在机械专业课程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也日趋明显[1~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空间不断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从书本和课堂获取信息外,更多的是从计算机、Internet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和教学组织者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科学整合,系统开发,努力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立体化教学资源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适合远程传输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软件为教材,以Internet/Intranet为学习和管理环境,以自主式、开放式、交互式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以媒体素材为基础,适用于多层次教学对象,覆盖教学的全过程各个环节而构建的教学资源体系。立体化教学资源从纸质教材到数字教材,从传统教室到现代化网络,从简单媒体到高技术多媒体;按预定目标设计,对相关的教学资源信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整合,构建了立体化、数字化、实时性的教学空间。

1 数控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数控教学应由理论教学、作业、实验教学、考试组成。由于《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伴随着大量的实践教学,如:数控编程及加工、插补原理、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机床本体等。其实践部分通常要求在具有相应功能的实际系统(数控机床)上完成,但由于数控机床价格昂贵,大部分高校都不具备拥有大量数控硬件的条件,再考虑到学生的误操作还可能会危及机床设备甚至于操作者自身的人身安全,所以完全有必要引入高技术的媒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控机床切削仿真。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讲理论部分,再讲实践部分,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理论与实践不同步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讲的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结合不够紧密。

2 数控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

在数控技术的教学中,以“数控技术”为基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软件(仿真)实验平台与硬件(传统)实验平台相结合,建立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2.1 立体化的理论课教学体系

构建以“数控技术”为依托的“课程群”式教学体系。该课程群为“数控技术”课程的学习提供前期基础。课程群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由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机械CAD

/CAM等课程组成,为数控技术课程的学习提供机械制造类的知识.I选用部级规划教材,自制多媒体课件和数控加工的音像作品与数控仿真软件一起进行整合后,组成立体化理论教学资源包。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入先进制造技术的内容,保留传统的手工编程部分,适当地增加PRO/E、UG的CAM部分。

2.2 立体化的理论教学模式

(1)选用部级规划教材,自制多媒体课件和数控加工的音像作品与数控仿真软件一起进行整合后,组成立体化理论教学资源包。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入先进制造技术的内容,保留传统的手工编程部分,适当地增加PRO/E、UG的CAM部分。

(2)以网络为平台组建第二课堂,有效的将课堂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上述立体化理论教学资源包在网上,扩展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扩展教学时空,进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并利用微博及E-mail、QQ等形式及时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

(3)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在教学方法上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优势,以一个个生产实际中的产品实例来讲解数控编程与加工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3 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及模式

(1)改革了原有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单一实践教学模式,重新合理定位实践教学。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采用的理论课+实验的模式,由于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分散实验的模式不利于知识的连贯,因此我们采用理论课+2周数控实践+4周专业课课程设计的模式。在内容上变以往的由教师拟题为学生自主选题,即从选题―设计―制造的过程均有学生完成,教师只是起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

(2)建立虚拟数控实验系统,改变传统的依赖硬件实验系统的做法。由于数控机床价格昂贵,精度高,各高校普遍存在着台套数少的问题(我校就一台数控加工中心),不可能同时满足30~40人(一个自然班)的实验要求,因此必须采用虚拟数控仿真实验与数控机床相结合的方法。

3 结语

立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各种媒体,将许多抽象的知识编的生动、形象,学生在课堂上没搞太清楚地地方,可以在课后利用网络课堂再学习,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资源与学生互动。虚拟数控实验系统的建立有效的弥补了数控机床不足的缺点。实践环节的增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控加工的理解,也增强了动手能力。该方案在我校10级试点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晓东.国家理工类重点领域专业目录与人才培养政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27-30.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中职;数控加工;教学一体化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新时期的要求下,其致力于创新改革教育模式和手段,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为保障中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其开始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重视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受到各中职学院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开展数控加工技术培训和教学时,可将教学场所转移于生产现场,由车间师傅对学生进行讲解,既要保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熟悉数控加工技术的实际操作工作。可充分利用教师的讲解和亲自演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听、看、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牢牢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以促进中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效益的提高,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在一体化教学中体现“启发性、渐进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中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中采用一体化教学,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遵循教学渐进性原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充分结合起来,能激发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突出学生在中职数控加工技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中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中实现一体化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利用启发性教学手段,由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有效的启发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此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向学生讲解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础知识时,便可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对复杂理论知识学习所产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进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时,要遵循教学渐进原则,一步一步逐渐深化,以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深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数控加工技术的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学习基础技术,随之在进行程序调试和进阶的学习,当学生将其充分掌握后,则可进一步传授学生技术含量更高的操作方法。在一体化教学中遵循渐进原则,是为让学生重视对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其学习过程呈现先易后难的形式,是一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扎实学生的技术基础,更好的进行高难度的学习。

(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在中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中实现一体化教学,必须将数控加工理论知识与数控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以使学生既具有理论知识,又能实际操作,杜绝纸上谈兵的状况,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数控车削编程知识时,便可以让学生在生产过程中亲自动手体验,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在一体化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强化技能训练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依据,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寓学于乐,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下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障数控加工技术教学的质量。

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是理论实际教学的具体体现。其能在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之间找到平衡点,既保障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强化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在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加强学生的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操作训练,以促进学生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中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中推行任务驱动型教学,是我国中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布置难度适宜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教学内容,并将其运用在实际生产中。

在实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将其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丰富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调整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有实用性,使学生的能力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

结束语

在中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阶段中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的必然要求,顺应了时展的趋势,满足当今社会对数控加工人才的要求。中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技术型的社会人才;有利于保障中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现代化的中职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使其具有时代特点。

参考文献:

[1]郑金辉.“数控车一体化”教学方法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2,(8)

[2]李晓芳.六步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2,(2)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数控应用技术 课程 设置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24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数控应用技术方面,对于数a控方面的人才需求在逐步增加,同时对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且没有固定设置教学计划,只是根据师资情况设置课程,导致教学课程设置出现混乱。学校未开设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规划类别的课程,导致课程设置出现偏差。针对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1 数控应用技术概述

数控应用技术(Numerical Control),可简称为数控,指使用数字的控制方法进行某工作流程的自动化控制的实现技术[1]。数控应用技术通常进行速度、角度、位置等机械量及相关机械能量的流向的开关量控制。数控应用技术产生需要数据载体及二进制形式的数据运算支持。

2 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模式陈旧

在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过于陈旧,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实际课程标准存在差距,如数控加工工艺和刀具等教学过于薄弱。部分学校由于受到实训条件的限制,只是以讲授理论只是为主,难以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出现差距,在企业急需数控机床方面人才的时候,难以提高数控机床操作、维护以及编程的水平,其培训效果也较差。学生知识结构与课程不相符,在进行技能培训时,只注重数控机床的操作,却忽略数控加工工艺的刀具选择、路线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不重视数控机床维护、故障排除、手工编程等专业技术的能力训练。

2.2 课程设置师资欠缺

数控实训的设备条件较差,设备数量不足,会严重影响到课程设置的质量。随着社会数控人才需求的增加,也带动了数控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发展,学校开始创设规模不同的数控实训基地,并建立设备种类多、规模大的实训中心。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并达到实训的效果,各学校选用实训硬件时,趋向于数控机床以及加工中心,实训基地主要以设备配备的进口数控系统加工为主。由于数控设备价格昂贵,而学校购置设备数量又有限,学生进行独立动手的实际操作机会较少,导致实训效果不是很好,难以提高学生的数控实训技能水平。在数控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对数控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2]。学校只是一味的灌输课堂理论知识,导致学生难以独立应对实训,且学校培养的人才也难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

3 数控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3.1 更新课程设置模式

公共基础课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并为职业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奠定基础,以满足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不断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健康课、体育课、艺术课、德育课及其他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培养,并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和掌握专业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以及就业能力。针对企业的发展需求,将专业理论作为导向,采用压缩、精简、综合等方法,压缩非重点的内容,精简重复的内容,并增加和专业能力密切相关的知识,筛选综合综合能力中所需的知识点[3]。在数控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数控理论知识的应用,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采用专门化、科学化加基础平台的课程结构来进行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使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并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

基础平台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专周、机械制造基础、CAD、机械制图以及机零机原。专门化的方向平台,包含技能训练、钳工实训专周、公差配合、技术测量、车工工艺以及普车实训专周。数控设备维护与加工的路线包括数控机床的维护、数控铣床加工工艺的操作和编程,数控车床的加工工艺操作和编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专业软件、中级工考证的强化训练、数铣实训的专周以及数车实训的专周。

3.2 加大课程设置师资投入

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安排教师进入企业进行专业考察和实践,以提高教师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水平,并锻炼其实践能力,了解并明确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新知识,进而强化课程设置内容,动态掌握数控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要求。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专业教授等定期到学校作报告,加强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培训和教育。也可以聘请数控设备现场经验丰富且组织能力较强的技术骨干、高级技师、工程师等作为兼职的实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实训要点,使教育紧跟技术和社会的进步,逐步拓宽学生就业的范围。

学校应将传统技术与现代的制造技术相结合,建设金工的实训基地,使数控机床自动化、现代化,提高学生的制造工艺、切削用量等的技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数控实训中心,以满足培训与课程设置的要求[4]。采用数控仿真的软件,并与数控机床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模拟练习的机会,让学生掌握数控的生产技术,提高学校的整体课程设置水平。

综上所述,学校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并优化课程设置,使学生的就业范围逐步拓宽。学校根据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强化数控实践并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能力与知识要求,培养数控能力强和素质高的人才,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夏宇阳.关于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探讨[J].中华文化论坛,2009,4(S1):151-152.

[2]沈新艳.中职数控专业分层教学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3,9(6):136-137.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数控加工技术;加工程序;电气控制;教学策略

引言

在机械加工及制造行业中,数控加工技术发展尤为迅速,已成为制造行业实现集成化与自动化生产的基础及关键。随着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培养数控加工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顺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就机械设计专业来看,数控加工技术的教学内容包括确定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以及编制加工程序、数控机床的机械构造、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以及PLC使用这三个方面。在实际数控加工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这三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工作,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确定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以及编制加工程序的教学策略

本部分教学内容的主要目的便是让学生对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加工工艺,以及加工程序的编制等有一个基本的掌握[1]。教师在教授此部分的内容时,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对数控机床的操作及加工程序的编制等方法进行了解;第二层次对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及常用的加工程序的编制有一个基本的掌握;第三层次则是对数控机床操作、加工工艺制定及加工程序编制进行熟练掌握。

在此部分内容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显示此种教学方法可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但对数控技术教学的条件提出较高的要求。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充分打破了传统理论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界限,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技能考核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实训车间或数控仿真机房作为教学场所,在此种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良好,且紧密结合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就教学条件进行分析,当采用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应控制在15个以内,同时还应将理论教学场地安排在实训现场。如学校难以满足相应的要求,应当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理论方面的教学,在分组进行实践教学。

2.数控机床机械构造方面的教学策略

对于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对数控机床机械构造及其工作原理进行掌握,第二层次则在掌握机械构造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数控机床的设计方法。在教授此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采取理论教学为主,并辅以实践操作的教学策略。

在此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图像、声音及动画,将数控机床的内部结构、动态特性等不易观察的内容展现给学生,并辅以图像、声音及动态仿真,以文字的形式对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说明与剖析。通过采用多媒体这一形式新颖的教学手段,在明确教学意图,突出主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数控机床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进行了解,从而促进其数控技术开发应用能力的提高。

3.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以及PLC使用的教学策略

本部分的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对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以及PLC工作原理进行了解;第二层次对电气控制以及PLC工作原理进行掌握;第三层次则对数控机床的电器控制,以及PLC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进行充分掌握。在教授此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采取理论教学为主,并辅以实践操作的教学策略。

在数控机床中,其电器控制包括PLC、中间继电器、伺服电机、伺服单元、交流接触器等部件。机电专业学生不需要设计这些部件,但必须掌握这些部件的使用方法[2]。在数控技术课程中,电气部分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师生应对此部分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中,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的特点,充分摆脱传统教师一味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思维运动中去。教师应对实践教学环节充分把握好,尽可能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4.结语

综上所述,数控加工技术课程融合了机械、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的优秀成果,为多学科交叉的产物。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应把握好学生对数控技术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倘若教师未能进行有效的把握,那么就极易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后果,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在不断的扩大,对高职院校的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相互融合,使得学生学习好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数控加工技能,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数控;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较好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在目前的数控专业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将产―教相结合,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学校的能力对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大胆改进,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同时能够有效的促进校企合作,培养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高技能型人才。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职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之中,数控技术是计算机、机械设备与电气设备一体化的产物,那么就要求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要好,但是在目前的中职教育中,数控专业的学生不但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能力也有待提高,部分学生难以找到自身的理想目标,针对这种形式,学校引进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数控技术的理论、实践和技术等融合起来,将教学环节集中起来,直接安排在实训基地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较好的理解理论基础,并且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兴趣。因为数控技术的教育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理实一体化教学更加符合数控专业教学,因此,在数控技术中引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并且可以针对企业的要求提供专业素质人才。

二、理实一体化的基本原则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根本目的是培养专业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在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改革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一)坚持与社会接轨。理实一体化坚持和社会接轨就是需要课程和行业接轨,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学校进行课程教育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该针对岗位的需求合理的制定相应的课程。另外,在进行课程教育的时候,应该加强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的了解,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坚持以培养能力为主。学校在培养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时候,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建立合理的培养体系,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学校需要在课程的学习中,加强应用性的实践,让学生有机会与职业技能接触,增加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要在实践时,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让学生全面的发展。

(三)坚持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学校在设置课程时,不能局限于单一地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注重开发学生全面的知识体系,拓展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另外,还需要对所设立的课程进行灵活地运用,达到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起来的目的。

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安排

(一)建设合理的教学环境。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包括场地和设备的投入,数控技术的培养不同于其他专业,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特别是进行实习教学,购买数控机床和刀具等,都是很大的资金投入,为了节省成本,可以才用加工仿真软件与数控机床相配合的方案,学校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对先进的数控机床进行模拟练习,可以让学生较好的适应数控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通过购买国产的性价比好的机床来实现,此类机床比较适合国内的学生操作,而且国产的数控机床有利于学生实现和国内企业的接轨,另外同时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的企业中。数控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是将数控编程与加工工艺的内容放在实习中进行,可对数控技术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可以让学生通过CAD/CAM软件和加工仿真软件相配合进行常用零件的试加工,从而提高实际生产操作能力,可以较好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具有能够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师。在数控技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任课教师为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高于培养目标的理论和实际教导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研究能力以及新课题的开发能力,以此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数控技术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计算机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电气自动化和电子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否则很难进行数控技术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教师年龄趋于年轻化,这样的教师队伍具有积极发展的朝气,可以较好的和学生沟通在一起,构建数控技术的教师队伍,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培养,以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的战略眼光吸引教师的加入,实现人才培养上的创举。

四、要具有针对性的教材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培养模式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教材,传统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化的设计,取其传统教材中的理论精华,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设计出符合一体化教学的应用型教材。针对现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目标,需要减少传统教材中的理论性内容,加强实践相关性的内容,可以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的需求,根据企业的标准,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材。

五、要实现手脑并用的教学模式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基于中职生与高职生知识层次与培养目标的差异,中职教育的数控专业课程建设,国内目前还没有一套现成的方案可循。因此,专业课程建设势在必行。结合我校近年来数控专业的发展,作者对该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构思和想法。

二、浅谈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时,应该以改革专业教学的课程与训练项目为抓手,根据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为突破口,下狠手出狠招,彻底打破原有专业课程结构框架。在理论教学中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准则,紧紧以“数控技术应用”为核心来设置简化相关课程教学,为技能训练留出时间和空间。如《数学》教学应以立体几何为主,《机电传动与控制》教学应以电机控制与调速为主,《机械基础》应以机构、传动、支承为主,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实施模块化教学,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地位,避免不同学科的重复教学。如可以将现行的《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工艺学》及有关实训教学项目等课程,综合成《机械加工技术基础》一门课程,并配套设置零件测绘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分析、钳工技术训练、车铣技术训练等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数控车(铣)床操作与编程技能训练》课程地位,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达到“有所学有所获”“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目的。

三、浅谈教学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要彻底改变“教室讲机床,黑板讲编程”闭门造车式的教学模式,大量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教学或情景教学等方式,结合电子白板的视频音频软件仿真的功能,激发学习兴趣。在理论教学时,多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乐于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学效果上强调针对性、实用性,打破学科体系,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一个“精”字,精讲精练,摒弃难理解难消化难掌握的局部知识。部分教学内容可以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相关教学环节集中,在实训车间直接进行,做到理实一体化。在教学技术上,重视现代教学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结合电子白板、多媒体课堂、仿真实验室、数字化制造三维建模机房进行教学,推行无纸化备课。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编制相应机床的作业指导书或是实训操作指导书,以实训项目为抓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训课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掌握普通车、铣、刨、磨和钳加工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学习数控编程与操作,从而使学生基础更加扎实,技术更加全面。实训项目以工种为单元,各自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毕业前,技能训练以综合加工训练为主,以便巩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为他们胜任工作打好基础。

四、浅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打破传统的教学习惯。对于教师,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不再进行明显的分工;对主干课程的授课,打破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在专业课教学中,深化专业课程周教学模式。实行模块化教学,建立模块式教学体系。教学计划制定以人为本,将学生应具备的技能由浅入深逐个落实到实践性教学的各个模块中,每个模块制定相应的目标,实训项目以工种为单元,各自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逐个学习逐个考核,最后综合评价。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以知识传授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技能应用为归宿,以一技之长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有选择地实施项目教学法。改革教学模式,运用项目教学法,避免任务本位课程围绕任务讲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培养职业能力。如在数控编程与加工教学中,事先给定若干个项目,要求学生按照图纸完成工艺的编制、加工程序编写、工装刀具选用,到实际加工完成零件,作为一个项目,评定成绩,以达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组建技能教学兴趣小组。以各种技能大赛为单元,建立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等技能兴趣小组,结合普车、普铣、修理钳工,装配钳工等兴趣小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不间断的理论培养和实操训练,促进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为技能大赛选拔人才。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积极参与企业的零件外协加工。与兄弟学校多交流,多学习他们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长处,有条件的进行双师型教师互换交流,学科专业共同发展,以期良性发展的目的。

结束语

本文针对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分别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切合实际的深入研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任重道远,希望学生通过数控专业学习,掌握过硬的数控本领,能以成功者的心态步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启中,蔡德福.《现代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2]《关于数控的才需求与数控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社会实践 数控技术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丽(1967- ),女,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李玉兰(1963- ),女,江苏丹阳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北京 10017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122-02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快速制造、智能制造等相关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集成化和柔性化。鉴于数控技术在现实生产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我国高校陆续设置了数控专业和数控课程,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数控专业大学生,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高素质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的数控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异于其他课程的、独具特色的数控教学模式。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的数控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并落后于当今数控技术发展的需要,这种局面亟待进一步改进。从长期的数控教学实践和科研探索出发,本文拟就新条件、新时代下的数控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改进意见,就教于方家。

一、高职院校数控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特征

顾名思义,数控技术,是一种依托于数控理论的“技术”。所谓技术,其中彰显出来的对实践性的重视自然不用多言,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数控技术作为高校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现了当今知识发展的一种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向,即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得异常紧密。也就是说,数控技术专业的大学生,需要极强的、极为熟练的实践应用能力,仅仅懂得理论,不懂得在实践中将理论转化成具体的操作能力,那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真正学会、学好数控技术。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数控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实践操作,由此,数控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也理应以提高学生对于数控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形成围绕社会实践来设置有关专业课程,传授有关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与实践操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才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实践中一方面将理论结合实际,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丰富、深化所学知识,进而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新条件下,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和数控技术现实需要的数控教学模式,都应体现上述所论。以此出发,我们研究认为,一整套比较成熟的高校数控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都应该体现出数控教学的实践性特征):(1)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规划。数控技术是一门内含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在设定该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时候,必须重视并将实践性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规划中,以保证实践性内容和实践性学习方式在数控教学中的比重,进而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保证,这是根本的前提。(2)具体的教学程序。一般而言,数控教学主要传授两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类是理论性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类是基于专业的解决实践过程中所遇问题的能力,这些统称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其中,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训练和培养,并逐步开展基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创新,是数控教学模式实践性要求的重中之重。(3)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与教学效果的评价。一个合理、科学的数控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专业型人才,不但要有包括本专业理论知识、跨专业理论知识和交叉专业理论知识等方面在内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其专业能力方面,更要有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数控课程的教学模式现状及弊端

有关调研显示,尽管数控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已经为各专业人士所认可,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或者是由于思想观念上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制,或者是由于其操作复杂,难以贯彻执行,现在不少高职院校的数控教学常常将其实践性要求让位于纯理论教学。更有甚者,部分高职院校只采取课堂讲授的模式,忽视、避而不管数控专业、数控行业的实践性特征,在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方面,臆想通过口传言教来实现。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应对试卷考试时,可以游刃有余,但在走向社会实践、面对机床操作的时候却手足无措,“高分数人才”一下子成了“低能力人才”。现阶段不少高职院校还在常常使用的这种忽视数控专业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将数控专业这种实践性要求特别高的课程,混同于其他理论性强的课程,在授课方式上落伍而单调。数控教学方面的专家早就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不能“一刀切”地用于数控技术这类实践性强的教学上。这是因为,“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述为主要方式、以试卷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突出理论性的专业比较有效,但是对于实践性的课程和专业往往捉襟见肘,费力不讨好。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过于凸显教师的指挥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觉性,结果教师所教并非学生所想,教与学相隔离,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由于数控专业是一个与现实生产力发展联系紧密的专业,以“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为主来完成数控教学,势必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教师水平不够,不能关注数控专业方面的最前沿知识,并将之传授给学生,那么这种模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显而易见。

2.实践教学途径比较单一、落后。有学者指出,数控教学的实践性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是其供学生实践中应用的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类型比较单一,大大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部分费用支出比较高,以至于得不到及时更新,致使多年来,学生长期使用落后于企业、落后于生产实践水平的数控机床和系统。也就是说,即使学生在相关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恐怕这种实践能力也是一种落后的、“见光死”的能力,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这种能力根本派不上用场。

3.适应现代化数控教学的教师队伍亟待建设,现有数控技术教育专业的教材亟待更新完善。纵观国内多数高职院校数控专业的教师队伍,不但数量不足,而且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尚待提高。同时具有高水平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数控专业师资更是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整体来说,数控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之相对应,数控技术专业的教材在内容上仍然沿袭以前陈旧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说教性的理论多,操作性的、实践性的指导比较弱,更别说那些紧跟现实生产需要的教材,诸如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等更是非常有限。总体上说,数控专业教材落后数控技术发展,脱离生产实际,亟须更新完善。

三、构建新的高职院校数控实践教学模式

在尊重数控技术及其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是当今数控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那么,怎样来构建这一实践性模式呢?笔者经过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课程设置上,要紧紧围绕数控技术的发展来开设有关课程。作为数控的专业课程,在课程的结构设置上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专业理论类,这类以理论传授为主;二是专业技能类,这类以提升实际工作技能为主。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数控专业课程。一般来说,数控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比例。对于其中专业理论的传授,应该以“实用、能用、够用”为原则。所谓“实用”,就是所教授的专业知识不可空洞无物,要有针对性、实用性;所谓“能用”,就是所教授的专业知识不可落伍于数控技术的发展步伐,要有时效性、前沿性、主流性;所谓“够用”,就是所传授的专业知识不可单一,要体系化、完整化、精准化。而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应该以实践操作为重心。

2.在教学方法上,加大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方式的研发和改进。这部分内容是构建数控实践性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1)改善和提高数控技术课程的实践环境。数控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生产实践是将专业知识转化、升华为专业素质的根本条件。有鉴于此,学校应该尽可能购置合适的、合宜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设备,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时间。(2)完善实验教学。由于数控设备价格昂贵,所以高职院校很难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机床实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有些高职院校和数控专业教师已经另寻他途,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他们通过计算机引入科学合理的数控模拟软件,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在计算机上制定加工工艺,进行手工编程、自动编程等,通过模拟场景实现操作数控机床,进行零件加工。这种实验教学,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实践教学,但是也可以引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他们的工艺创新能力、数控编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3)拓宽实践的广度、力度和深度。在强调数控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不可将之狭隘化。通常来说,学生可以参与的生产实践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参与相关的数控技能大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具有很大的帮助。比如,随着国家对于数控人才的重视,我国先后举办了多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不少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学会了正确运用激光干涉仪来对不同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给予全面而科学的分析,掌握了根据实际需要快速查找相关资料的能力,以及根据实际操作过程出现的故障现象进行合理判断、逐步排查,并最终顺藤摸瓜锁定故障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技能大赛,在全校形成学习技术、钻研技能和综合成才的良好氛围。第二类是参与各类大学生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直接到车间或工厂进行生产技能的练习和培训,在了解具体实践程序的同时,亲身实地操作一回。这样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丰富、知识结构得到优化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以增强。第三类是加入生产实践中。学校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通过打工、实训等形式,走向相关企业的生产车间,去获得实践能力;学校也可采取对外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及承接加工任务等多种形式,把数控专业的学生放到车间中、培训环节中,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4)通过各种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数控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最终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如何规范操作,如何增强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如何同团队其他成员相互沟通、加强合作,并最终互助合作完成任务。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耐心细致、不急不躁的心态,面对困难积极应对、认真解决问题的心态,以及数控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其他人文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为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姬清华.数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平原大学学报,2004(6).

数控技术教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中职;数控教学;改革

中职机械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既能掌握机械制造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应用技术,又能够同时胜任数控加工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和维修任务的复合型人才。

一、数控的含义

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运动轨迹和外设的操作时序逻辑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操作指令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处理生成的微观指令传送给伺服驱动装置驱动电机或液压执行元件带动设备运行。它是实现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基础,是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技术的一个典型范例。

二、中职机械数控教学的现状

大多数中职数控专业都是由传统机械专业改变过来的,大部分沿用传统机械专业的课程和教材,再增加数控原理和编程、数控机床操作等课程,毕业之前考一个数控机床操作等级证,基本还是传统地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体系。理论课的学科本位体系,存在理论教学内容深而多的弊病;专业基础知识多而散,有些与数控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之间关系不大;课程管理模式单一呆板。

当前我国中职数控教学滞后于社会及市场需要,主要是专业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就导致数控专业学生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首先,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例如缺乏工艺意识,工艺知识欠缺,数控加工只停留在理论上;其次,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精,针对性不强,例如不能很熟练地、正确地操作典型数控设备,对设备的硬件结构和数控系统的原理缺乏了解,难以胜任设备的维护工作;最后,学生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掌握不够,例如对部分常用操作软件的应用不够熟练,缺乏高速切削技术概念。

由于数控专业学生存在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引出了当前,中职学校数控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专业师资严重短缺,相关课程开设不足;二是实习教学过程中所接触的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类型单一,且往往落后于企业;三是相关教学软件少,没有适用的高质量教材,教学模式各异。从国家相关部门对中职学校的数控技术类职业教育现状的调研发现,虽然我国各类职业院校加大了培养数控人才的力度,但始终不能满足我国数控人才的需求。

三、机械数控加工的基本内容

比起普通机床加工,机械数控加工技术使用自动化的管理技术,是一种具备高效率、高精度等优点的机械加工手段,是现代加工制造业的主要技术手段。现代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结合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联结自动化系统和通信传感技术,提升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和精度。与传统机械加工手段比较,实现加工制造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人力资源使用的减少和操作人员的操作方式的简化和高效,迎合了F代加工制造业的社会生产需要。

四、中职机械数控教学方法改革

(一)在课程内容上,采取“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必要的内容,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

(二)理论与实践并举,培养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需要理论进行指导的。数控教学更是如此,只有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才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在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可以接触生产式的技术培训。由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在实训中对学习和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了培养学生在理论方面的能力而忽略了实践操作将是决定因素。所以,在讲述数控技术这样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和技术的时候,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的更新。凡是学生不需要的,就是应该考虑放弃的,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就是应该考虑要加强的。

(三)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应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提高数控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生和企业的“双赢”。企业的需求是职业院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 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学校根据公司提出的培养目标,针对企业实际需要培养毕业生,在毕业生学完规定的课程后,最后的一段时间双方在师资、教学资源上进行共享,学生全方位接触公司的数控产品,进行实际操作。这样这部分学生进入公司工作后,上手很快,立即可走上工作岗位,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

(四)在教学方法上,以项目教学为主,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将理论和实践加以整合,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日益加大对机械制造业的需求。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是实现较复杂零部件的加工制造的一种技术,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是整个制造业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刘克琦.机械加工技术中数控加工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