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随班就读学生辅导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4-09 16:39:37

随班就读学生辅导总结

随班就读学生辅导总结范文1

李 枫

(吉林省孤儿学校)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确定了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法律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以“探索随班就读教育工作在孤儿学校开展”为重点,以语文学科为切入点做好我校的随班就读试点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在吉林省孤儿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积累经验。

二、实验目标

1.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形成有利于孤儿群体中的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良好的学校育人机制。

2.使参加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以前有所提高,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更通畅,关系更加融洽。

3.做好这些随班就读学生和孤儿的心理辅导工作,让随班就读学生能在孤儿学校和谐健康地成长。

三、实验措施

(一)立足现有制度建设,规范随班就读工作

在教育局特殊教育的领导下,邀请有经验的学校指导工作,在我校召开语文学科随班就读工作会议,对在孤儿学校开展语文学科随班就读工作进行布置、研究,把此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使本校的随班就读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立足常规工作,促使随班就读工作稳定有序

1.由于我校的绝大部分孩子是全省孤儿中的智力健全的孩子,只有个别孩子存在一些智力或肢体方面的浅层次问题。鉴于此,我校主要立足于常规的教学工作,对那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要求语文任课教师对这些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制订切实可行的个别教学计划。备课中要求语文任课教师精心设计适合随班就读生回答的问题和习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教案中注明。在课堂上,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注。

2.定期开展随班就读学生个别辅导活动。原则上每周一次,将语文学科的普遍难度降低,根据个人接受程度,能在自身的空间内得到提升。重点可以锻炼这些学生的语言沟通和作文方面的能力,为中考语文学科成绩夯实基础。

3.利用语文学科的思想阵地,每半个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为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咨询或者谈话,并做好“随班就读语文课谈心记录表”的记录工作,完善人格,增进与教师、其他同学的人际关系,达到和睦相处。

4.鼓励随班就读的学生参加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类语文活动。组织号召班内学生带领他们一起参与。对于活动的结果要以表扬为主,对活动过程要注意资料积累,发现他们身上的进步之处,重在参与,给他展示自己语文才能的机会。

(三)立足课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语文成绩

1.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让他们掌握语文知识。多提问,多鼓励:一方面可以促进其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自信心,使其语文成绩取得进步。

2.语文教师要尽量给他们分层次留作业,避免“一刀切”,真正让学生在学校正常的语文教学中有所提升,并渐渐建立起自信,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语文成绩天天都有进步。

(四)立足家校互动,为特殊家庭提供特殊教育帮助

定期和亲属电话沟通联系,必要时进行家访,指导亲属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语文学科知识进行辅导。不必过于专业,可以停留在锻炼孩子与人沟通能力的训练上,避免1+1=0。

随班就读学生辅导总结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确定了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法律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以“探索随班就读教育工作在孤儿学校开展”为重点,以语文学科为切入点做好我校的随班就读试点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在吉林省孤儿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积累经验。

二、实验目标

1.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形成有利于孤儿群体中的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良好的学校育人机制。

2.使参加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以前有所提高,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更通畅,关系更加融洽。

3.做好这些随班就读学生和孤儿的心理辅导工作,让随班就读学生能在孤儿学校和谐健康地成长。

三、实验措施

(一)立足现有制度建设,规范随班就读工作

在教育局特殊教育的领导下,邀请有经验的学校指导工作,在我校召开语文学科随班就读工作会议,对在孤儿学校开展语文学科随班就读工作进行布置、研究,把此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使本校的随班就读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立足常规工作,促使随班就读工作稳定有序

1.由于我校的绝大部分孩子是全省孤儿中的智力健全的孩子,只有个别孩子存在一些智力或肢体方面的浅层次问题。鉴于此,我校主要立足于常规的教学工作,对那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要求语文任课教师对这些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制订切实可行的个别教学计划。备课中要求语文任课教师精心设计适合随班就读生回答的问题和习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教案中注明。在课堂上,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注。

2.定期开展随班就读学生个别辅导活动。原则上每周一次,将语文学科的普遍难度降低,根据个人接受程度,能在自身的空间内得到提升。重点可以锻炼这些学生的语言沟通和作文方面的能力,为中考语文学科成绩夯实基础。

3.利用语文学科的思想阵地,每半个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为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咨询或者谈话,并做好“随班就读语文课谈心记录表”的记录工作,完善人格,增进与教师、其他同学的人际关系,达到和睦相处。

4.鼓励随班就读的学生参加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类语文活动。组织号召班内学生带领他们一起参与。对于活动的结果要以表扬为主,对活动过程要注意资料积累,发现他们身上的进步之处,重在参与,给他展示自己语文才能的机会。

(三)立足课堂教学,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语文成绩

1.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让他们掌握语文知识。多提问,多鼓励:一方面可以促进其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自信心,使其语文成绩取得进步。

2.语文教师要尽量给他们分层次留作业,避免“一刀切”,真正让学生在学校正常的语文教学中有所提升,并渐渐建立起自信,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语文成绩天天都有进步。

(四)立足家校互动,为特殊家庭提供特殊教育帮助

定期和亲属电话沟通联系,必要时进行家访,指导亲属教育学生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语文学科知识进行辅导。不必过于专业,可以停留在锻炼孩子与人沟通能力的训练上,避免1+1=0。

随班就读学生辅导总结范文3

关键词:特殊儿童 跟班就读 实验

特殊儿童是指在身心发展的某些方面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儿童。近些年来,我校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积极开展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实验工作,取得了初步的实效。

一、建立健全组织,形成工作网络

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我们首先成立特殊儿童跟班就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由校长亲自抓、负总责,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和少先大队等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班主任具体分管的工作网络。我校还注重这方面的建章立制工作,先后制定了《特殊儿童筛查制度》、《特殊儿童评估制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奖励措施》等各项规范和实施细则,逐渐形成了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共同关爱特殊儿童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校本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教育活动的实施、学校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我们以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大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通过培训,自学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后,能正视和研究智力落后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安排教学活动,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长和对学生的了解,针对特殊学生的特殊教需要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个别辅导,从而把特殊学生统一于同一教学进程中,教师从事特殊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广泛开展活动,探索特殊学生的随班就读的工作途径

1、科学筛查,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学期初,我们召开班主任会议,在保密的基础上对全校学生进行严格筛查。对特殊儿童的确定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把所有学习成绩差的同学都认为有智力障碍,特殊儿童的范围扩大化;二是认为只有聋哑盲傻才是特殊儿童,忽视情绪行为异常、多动症等特殊儿童。这两种情况都会对儿童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前者使正常儿童身心受到损害,使潜在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后者使特殊儿童不能认识自己发展的可能性,教师也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时间久了,会使这些儿童的残障程度进一步加重,会影响以后身心的康复和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测查评估的程序:在申报、筛查、测查鉴定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方式方法,以此分析评估,建立档案。根据特殊儿童的不同的特点,安排其到教师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班风健康的班级就读,并与班级班主任和教师一起研究教育计划和工作措施。

2、以爱温暖特殊儿童,扬起自信的风帆

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对于特殊儿童,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与关怀。首先,教师要承认其差,尺子要放低,不能操之过急。其次,用爱去温暖特殊儿童,独具慧眼,能够发现特殊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他们自信自立自强。最后,要把爱传给每一个同学,要引导鼓励普通学生主动与特殊学生一起学习、活动,以更大的爱与宽容去对待他们,以逐步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校风和班风,补偿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缺陷,使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激发自信心。

3、营造和谐氛围,提高特殊儿童交际能力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我们一直都把班级看作是一个大家庭,同学和老师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要互相关心、尊重、帮助每一位成员。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我们教师除了自己完全而非勉强地接纳那些特殊的学生外,还在班上创设一种积极的气氛,使特殊儿童完全融合到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班集体中。

4、因材施教原则,注重个别化辅导

我们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各个教育环节予以调整,制定和实施个别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调整

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使用的教材与普通学生相同,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适当参考了培智学校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作出安排,对特殊学生的教学要求有适度的弹性,对教学内容的难度做了降低。

(2)课堂教学的调整

我们教师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力。各科教学都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教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对特殊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矫正,对他们加强个别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进行对全体学生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对特殊学生的个别化辅导,注意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课堂提问、学生的回答、学习习惯的表现等,及时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每一点希望的火花。

(3)考核评估方案的调整

对特殊学生的考核评估,不能简单套用对普通学生的考试方法。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对特殊学生的评估标准,其中包含了思想品德、文化知识、缺陷矫正和补偿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这些方面有利于残疾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提高法。

5、建立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随班就读学生辅导总结范文4

《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少先队辅导员是少年儿童亲密的朋友和指导者,是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者和良好发展环境的营造者,是帮助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培养爱心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以及党团队衔接的意识,特别是培养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朴素感情等重要思想意识和感情的有力引导者和推动者。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解读: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为少先队员服务。为儿童服务的奉献精神。

作为一线的辅导员,我想从辅导员的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方面谈自己的认识。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做好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引导,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增强教育素养,提高教育能力,努力成为少年儿童教育的行家里手。

辅导员的敬业精神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低层次的即功利目的的敬业,由外在压力产生;高层次的即发自内心的敬业,是一种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把辅导员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而辅导员的职业精神要追求的是高层次的敬业精神。

辅导员职业精神要求我们不但要敬业,还要勤业。在我们辅导员里流传这样一句话:“在学校工作中,辅导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这句话说明辅导员工作量大、工作任务重。工作量一大,不排除有时会疲于应付,草草了事。但我们大多数辅导员对工作能做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辅导员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就拿一年一度队报队刊的征订工作来说,我校曾经发生这样的情况,六年级同轨两个班级,一个班订阅队报刊孩子们人手一份杂志而且都不同样;而另一个班全班仅有一人订阅了一份。事后究其原因,原来人手一份的班级辅导员是优秀辅导员兼语文教师,平时就注重课外阅读的引领以及书香班级的活动开展,这次正好乘着订阅队报刊的东风,发告家长书,鼓励学生读书订报,宣传到位,所以成果喜人。而另一位同轨班级的辅导员只是上班说了句“自愿订报刊”,因此全班只有个独苗。可见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勤业与活动效率是成正比例的。

当然,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订阅报刊数量多并不说明效果最佳。可是我们那位优秀辅导员在一年中辅导队员读队报,激发学生读报兴趣,让学生从报刊中受益那是真的见成效。先从环境布置说起,在班上订做一个敞开的书架,每一期报刊到位,全班资源共享,互相借阅,每位队员花一本书的钱,可以看几十本报刊杂志。敞开的书架随时可以查看。一年当中辅导读报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队报队刊的知识竞赛、“开卷有益”的中队活动、颁发雏鹰阅读奖章、评比读书小博士等等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真正做到开卷有益,让队报队刊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一线的辅导员工作既要勤勤恳恳又要做工作的有心人,让活动有新意有创意,也就是创业,让活动见实效。

有些孩子看过报刊就随手丢掉,许多有用的资料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多可惜!面对这种情况在学期结束,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把一年来的旧报刊再读,将报上有用的资料分类整理剪贴成册,化废为宝,对旧报刊进行二次利用,并且在班级互相观摩,评比出“持之以恒奖”、“最有创意奖”、“最有价值奖”等等。这是多么有意义的活动啊!

对于裁剪后的废旧书报,如何处理呢?学校联合区教育局、区团委、邮政局开展了“废纸换贺卡感恩寄深情”活动,掉在地上的一点点废纸孩子们都捡起来,因为大队部要按斤两来称废纸,6公斤废纸换一套“阳光、雨露、水、空气”的环保贺卡,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环保知识、感悟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了环保意识,形成了环保好习惯,提高了小公民素质。贺卡的交流同时联络了亲情、友情。还有的孩子废纸没来得及换贺卡,准备把卖废纸的钱再订报阅读。

随班就读学生辅导总结范文5

关键词:辅修/双学位教育;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越来受到各界关注。辅修教育是指本科学生在修读本专业(以下称为主专业)期间,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获准兼修主专业以外的跨学科门类的另一专业(以下称为辅修专业),在规定时间内修满规定学分,而获得“辅修专业证书”的培养模式;在辅修教育的基础上,完成有相应学术水平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并通过答辩,获得“双学位证书”的培养模式。

一、我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的现状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要求,满足学生深造、扩宽就业渠道等个性化需求,厦门理工学院自2009年底首次向2008级本科生进行“辅修/双学位”的报名宣传,并与2010年3月正式开班授课。首次共有18个本科专业接收意向修读辅修/双学位学生,最终开设了三个专业,即财务管理、国际商务、英语,共计招生127人。目前,我校辅修在读学生500人左右。

(一)辅修/双学位教育的特点

我校“辅修/双学位”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

1.辅修专业基本适应学生需求

许多学生通过修读辅修专业,弥补了没有通过转专业申请修读感兴趣专业的一部分遗憾。学校为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需求,鼓励热门专业多招收意向修读学生,其它非热门专业尽可能接收全部符合条件的学生。作为最热门的财务管理专业,其辅修招生由一个班增加到两个班,修读学生由75增加到162人。

2.辅修专业质量在逐步提高

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主次之分,从一定层面上,辅修专业在教学质量和培养方式上相对不受学生和院系的重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辅修专业的教学监控比较宽松,只要坚持,都会通过考核获得相应证书。随着学校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学院对辅修专业教学质量加强了监控,细化环节管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严格按照主修专业的标准,淘汰一些特别差的学生,对于学分不足的学生不给予毕业,从而保证了辅修/双学位教育培养的质量。例如,08级论文答辩全部通过,09级因论文答辩未通过4人。

3.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不断更新

过去,学校基本采用的单独开班授课的形式进行辅修专业的学习。对于一些冷门的辅修专业,就会由于报名人数未达到单独开班授课的要求而不再开设,无法满足小部分学生的需求,也挫伤了冷门专业所在学院招收辅修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学校在经费划拨上对报名人数较少的冷门专业给予倾斜,同时鼓励冷门专业以插班授课的形式培养辅修学生。通过但开班授课和插班授课两种方式,在辅修/双学位教育模式上进行个性培养方式。

(二)辅修/双学位教育的不足

由于起步比较晚,导致辅修/双学位教育仍在不断摸索中,尚未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比较成熟的教育辅修/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

1.辅修/双学位教育人才定位有待商榷

我校辅修专业并没有与主修专业真正意义上挂钩。对开设学院而言,辅修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依照原专业的培养要求,没有考虑对修读学生本专业的补充或拓展;对绝大部分学生而言,由于开设专业较少,主、辅修课程之间更多的是简单的“累加”而不是“融合”。

2.辅修专业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空白

由于人员缺乏和制度空白,辅修专业的质量监控是个盲区。再加上目前学院开设辅修专业积极性不高,基本属于学校不断鼓励、甚至央求各学院招收学生的买方市场,即使有收到学生关于教师任意压缩学时,部分教师授课质量不高,以及授课时间过于集中等投诉,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解、通报。

3.辅修/双学位教育缺乏有效引导

学生对部分辅修学科了解不足,甚至根本不清楚。同时,在辅修/双学位教育方面没有一个有效的指引,导致一些学生在选择辅修专业时,不知怎么下手,盲目选择。甚至有些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由于缺少兴趣或者处理不好主修专业与双学位专业的关系而半途而废。

二、辅修/双学位教育实施的建议

学生对辅修/双学位需求越来越大,学校作为培养新型人才的地方,应该加强辅修/双学位的改革。结合目前的现状,以及其他一些高校对辅修/双学位教育管理的经验,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我校辅修/双学位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实施建议。

(一) 规范辅修专业培养方案,保证修读效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辅修/双学位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找工作,当然也有一些继续深造的可能。学校必须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情况,更好地设置好专业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就业方向。

辅修专业培养方案要和各主修专业的培养方案一样重视,做到一视同仁,进而保证辅修专业的效果。同时,还应该确保在教学规范、教学内容上,辅修专业和主修专业一样具备严肃性和。这是决定辅修专业学生是否优良的基本条件。

(二)提倡冷门专业跟班修读,提供更多辅修专业的选择

我校可供选择的辅修专业过少,使得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选择辅修专业时,不得已随大流,修读了和主修专业相关性不大或自己并不十分感兴趣的专业。

前面提到,学生修读辅修/双学位,绝大多数是为了更好的就业。社会不断进步,各式的课程和学科的分支也越来越多,些学生选择辅修专业时候,若选择一些与自己主修专业有较少联系的专业,甚至根本没关系的专业,就很难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如此辅修/双学位人才在找工作时,要么完全按主修专业找,要么完全按辅修专业找,无法实现主、辅修专业知识构成的相互补充和延伸。

(三)加强引导,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今大学生接受的事物越来越多,其思维模式也不一样,导致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但是,他们在选择辅修专业时具有一定的冲动性、盲目性。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这才是实施辅修/双学位教育保证辅修/双学位教育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随班就读学生辅导总结范文6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孩子的成长是家长、学校、孩子三位一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出现偏差,除了仔细分析原因,纠正之前错误做法外,还有可能寄希望于外部辅导班,希望通过外力作用来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增加孩子做题能力,提高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那么问题来了,辅导培训哪家强?是听亲戚朋友推荐?还是自己实地查看,是听闻当地口碑?还是蒙头乱选?

咨询热线:400-0066-911转分机77195

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如遇咨询人员较多,请耐心等待1-2分钟即可!三分钟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地址:河南省 洛阳市 涧西区 牡丹广场校区

京翰教育倡导“N对一”的教学模式,全员配备资深教师、辅以高效管理,使该模式的先进之处得以充分发挥。不论您的孩子处于什么年级、成绩如何,我们都能为您的孩子提供量身定做的优质服务,充分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获得卓越效果。

京翰教育依靠强大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实践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优质的教学服务时刻关注教育动态,整合教育资源,引导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和人生的道路上紧随社会的发展方向,阔步向前!

辅导科目:

小学:语文 数学 英语

初中: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高中: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教学特点:

学:引导兴趣 传授方法 激发潜能

初一、高一:培养习惯 巩固基础 激发兴趣

初二、高二:梳理归纳 查缺补漏 同步超前

初三、高三:梳理主干 突出重点 精讲考点

咨询热线:400-0066-911转分机77195

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如遇咨询人员较多,请耐心等待1-2分钟即可!三分钟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地址:河南省 洛阳市 涧西区 牡丹广场校区

------------------------------------------------------------------------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学生只有对英语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把阅读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会由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才会有阅读的自信心。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随班就读学生辅导总结范文7

随班就读儿童家长学校教育家校合作1前言

随班就读是在西方回归主流思想影响下,由我国特殊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出的对特殊学生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较经济、较快的速度使特殊儿童就近进入邻近的普通小学接受义务教育。据教育部2011年的公报,全国随班就读特殊学生人数已经占在校特殊学生总数的56.49%。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随班就读儿童在普通教育环境中接受的教育质量、个人的发展状况和自身潜力的实现程度,并不理想,存在“随班不随学”的现象,因此,提升我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成为比扩大随班就读规模更为迫切的教育问题。

在我国随班就读儿童的学校活动中,家长参与对随班就读儿童和学校都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当前随班就读儿童的教育质量。为此,本文对北京市城区四所小学的随班就读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并对个别家长进行访谈,全面了解家长参与孩子学校教育的现状,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以期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质量。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对北京市城区随班就读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情况及其态度进行调查分析。本研究选取北京市四所小学的1~6年级的随班就读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0份。在调查结束后,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对个别家长进行深层访谈。本研究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分析

3.1随班就读儿童家庭情况及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情况分析

表1显示,大多数(60%)随班就读儿童家庭结构为三代人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住在一起。在所调查的特殊儿童家庭中,特殊儿童属于独生子女的居多;特殊儿童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比较高,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占50%。

从这些方面来看,家庭结构、家庭的子女数量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其子女的学校教育。从家庭结构来看,在三代人家庭中,特殊儿童父母可以抽出更多时间来辅导孩子学习;对于那些属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儿童,家长的精力投入会比较集中。

3.2随班就读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情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93%的随班就读儿童家长经常在家辅导孩子做作业,67%的家长经常向班主任询问孩子的学习表现,而对于孩子在校的行为表现却只有3%的家长会经常关注,有13%的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西方特殊儿童家长与我国随班就读儿童家长与参与学校教育的关注点不同,他们更重视特殊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学业发展有所忽视。

只有10%的家长经常给学校提供一些教学建议,在了解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安排上则有50%的家长经常向孩子的班主任询问、了解。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到,家长询问的内容大多是当天所讲内容、第二天的教学内容,以及孩子的作业等,而对于孩子以后的训练计划、长期目标、学期计划等都不是很关注。

英国的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模式有四种,按照参与深度递增的顺序依次是:专家模式、移植模式、消费者模式和协商模式。当然随着参与深度的增加,对于家长的个人素质、参与动力、参与能力等的要求也逐渐增高。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随班就读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模式,基本上停留在专家模式上,教师对儿童的教育安置拥有决定权,对家长具有决定作用,家长最多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咨询对象。

3.3随班就读儿童家长对参与作用p能力及家校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表3显示,家长一方面肯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但又对自己的参与能力缺乏信心,或是由于客观原因没有参与学校教育的能力。比如,在做深入访谈时,一位家长说:“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对于特殊教育没有深入研究,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很大可能是不正确的,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很忙,也没有时间去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这位家长的情况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为此,学校应该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可以通过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提高参与意识与能力,以满足家长对所需技能方面的知识和培训的需要。

还有的家长担心多提意见或询问会引起教师的反感,有的家长虽然想了解学校教育工作安排,但是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这些信息。这种想法和行为的背后原因如下:第一,是随班就读儿童家长与教师关系的不平等所致,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探讨特殊儿童的教育。第二,随班就读儿童家长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交流的平台,信息不能共享,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缺乏一致性。

只有16%的家长认同“家长负责‘养’孩子,教师负责‘教’孩子”的观点。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家庭和学校对特殊儿童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教师与家长在多方面的合作,是进行特殊儿童教育的基础。

4结论

绝大多数随班就读儿童家长(93%)经常辅导孩子做作业,大部分(67%)家长经常主动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学习表现,只有极少数家长(3%)经常询问孩子的行为表现,只有少数(10%)的家长经常向班主任提供教学方面的建议,极少数家长(4%)能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大多数随班就读儿童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其他事情并不关心。但是,也有部分家长意识到了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家长参与可以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随班就读儿童家长认为参与学校教育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现状不满意,并没有满足家长参与的要求。

5建议

目前,北京市城区四所小学随班就读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很低,不能满足随班就读儿童的教育需求。这与我国上海地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体现了目前我国随班就读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总体水平堪忧。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5.1建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

随班就读儿童家长与教师要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彼此的尊重和信任是家校合作良性发展的基石。学校和教师应向随班就读儿童家长提供其有效参与学校教育的途径。

5.1.1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管理

学校可以做出规定,明确家长可以直接参与学校管理的某些方面和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一起管理学校、解决孩子在学校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孩子的学校教育结果负责。通过这种形式使家长认识到学校教育工作是如何进行的,教师是如何教孩子知识,孩子是如何学的,家长就可以判断这种教育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应该如何改进和完善学校教育,家长和教师可以相互表达意见和建议、共同解决问题。

在学校举办各种活动时,可以招募家长作为志愿者给学校以有力的支持,这样家长既可以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又可以了解学校的活动。学校应建立一种简洁而清晰的活动描述,为志愿者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文化水平、技能、时间、个人目标等方面来选择所要参与的活动。

5.1.2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教学

家长除了参与学校管理,还应该参与学校的课程教学。家长参与孩子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也是家长接受教育的过程。对于家长而言,正像一个职业教育者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一样,家长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也需要有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就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能够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好子女的信心,获得教育的知识经验,提高其育儿能力。

家长参与学校课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完善课程教学的过程。首先,教师通过家长能够深入了解儿童的身体状况及其兴趣p需要p性格和行为等心理特点,提高了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其次,家长参与有助于教师了解了家长的需要和期望,使教师在教学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再次,教师在与不同家庭结构或社会地位家长的交往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获得了大量经验和信息,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5.1.3切实建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可以建立自己的组织,在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方面起带头作用,如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会的代表参与旨在改善其子女的教学计划设计和实施,如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参与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同时,在委员会中,家长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经验,传阅相关资料,一起讨论有关问题,如介绍家庭教育经验,充分听取并考虑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5.1.4建立家长咨询服务制度

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咨询中心”或“接待日”接待来访的家长,帮助家长解决遇到的教育难题,也可定期为随班就读儿童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给予心理安慰,使家长和孩子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信心,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教育和未来。

在家校联络上,学校可以为家长专门建立网络交流平台,网络平台可以为家长提供更为快捷、方便的互动和服务。随班就读儿童家长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在网站上对家长的建议和意见进行答复;家长还可以在网上和教师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方法,教师可以让家长更加了解他们的苦衷;家长之间也可以在网上进行相互交流,彼此介绍教育经验,互相勉励。家校双方共同努力,共同做好随班就读儿童的教育。

5.2切实提高普通教师的随班就读工作能力

现在,随班就读儿童所在班级的教师大多数是普通教育教师,他们没有受过特殊教育的培训和训练。普通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应开设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教育课程,如特殊儿童心理教育、特殊儿童教学法、手语和盲文等,以及特殊儿童家长教育方面的课程。教师具备足够的特殊教育知识、技能,才能积极改进现有家长工作,主动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从实际出发照顾不同家长的差异,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帮助和引导家长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与家长共同促进随班就读儿童教育。

参考文献:

[1]邓猛,朱智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25-129.

[2]肖非.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05,(3):3-7.

[3]王强虹.聋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研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1999,(1):31-35.

[4]刘颂.北京地区培智学校家长和教师对家长参与的态度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1,(3):11-16.

[5]李术.论全纳教育中的家长参与[J].中国特殊教育,2004,(4):5-8.

随班就读学生辅导总结范文8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私事化” 利弊分析 积极引导

近些年来,中国教育似乎正在出现一种变化,不久前还被人们看成一种典型的公共物品并由国家垄断和提供的教育产品,如今由于能给学习者带来明显回报,正出现某种私人消费的倾向,教育开始兼有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的双重消费特征。即原本由公共教育机构承担、负责的教育,现在出现了私事化的倾向。目前,“教育私事化”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层面的理解。本文从家庭层面剖析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家庭私事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家庭增加对孩子教育的投资;二是,家长们渐渐将教育责任从学校转移到自己身上。

一、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的现象描述及原因分析

现今中国社会,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不同人群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开始成为教育管理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而且开始将消费指向教育等精神需求方面。这是义务教育“私事化”倾向的社会背景。

(一)现象描述

在学校教育之外,家长根据社会的要求、自己的期望、孩子的特点等制定教育计划,采取教育措施,其突出表现是:为孩子安排各种课外辅导。笔者于2008年9月至11月对安徽省芜湖市两所小学和两所初中进行了访谈,就其学生正在参加课外辅导(辅导班或家教,排除学校统一安排的辅导)的平均百分比进行了粗略统计:

调查中还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家长为孩子请了两位以上的家庭教师或报了两个以上的辅导班,还有门门主课皆有课外辅导的情况。

另外,笔者针对“培养孩子”这一话题,对几位家长进行了访谈,现选取两位家长为代表予以介绍。

A家长(本人为医生,大专;丈夫为飞行员,大专;经济条件较好。家中有一女,现读初一):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我们就想尽最大努力培养她。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玩好,我们经常带她出去旅游。那时学校老师便开始布置作业,我便同老师商量,不要为我家孩子留作业。上小学后,我们又感觉孩子应该在文化知识学习之外具有一项特长,发现女儿喜欢小提琴后就为她报了琴班。平时我也经常督促孩子的学习,她成绩一直不错,在班上排前10名。六年级时,我就考虑让她通过考试进入重点中学的重点班。但由于竞争激烈,看来女儿上重点班的可能性很小。我便开始观察、打听她们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看看他们是如何学习的。结果发现:始终排在前三名的学生都在上辅导班。于是我就赶紧打听哪个辅导班比较好,也为自己的孩子报了一个辅导班,并且请了一位家教老师。后来孩子如愿进入了重点班。但重点班里都是好学生,全班46名学生,女儿排在30名。她很灰心,感觉老师不喜欢她,便没有劲头学习。我发觉之后,感觉还应该为她报辅导班把成绩提上去。另外辅导班人数相对少,老师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现在孩子休息日几乎全部都安排满了,成绩也在提高。我也知道孩子辛苦,但竞争太激烈,现在不努力将来就无法考取好的大学,也就没有好的前途。

B家长(本人为商人,初中学历;丈夫为初中体育教师,大专学历;经济条件一般;家中有一儿子):我本人读书不多,只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将来上好的大学。儿子是在农村上的幼儿园,小学时我们把他接到城里读书,胆子比较小。那时他的班主任老师特别严厉,学生犯一点错误就会被当众批评。我家孩子挨了两次批评后就害怕去学校了。我感觉老师是有些过分了,我的孩子是来接受教育不是接受批评的,孩子在接受教育后应该变得更加自信而不是自卑。后来我为儿子办理了转学,并向班主任说明情况,希望他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学校的学生比较多,老师不可能一一都辅导到,而我们自己又不能辅导。就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专门辅导,一对一的效果总比一对多的效果好。另外儿子所在学校平时不组织考试,我认为不行,现在只有分数上去才能上好的学校,我就专门找了一家辅导班让儿子经常参加考试。上初中以后,学习的内容逐渐加深,我就为他每一门主课选报了一个辅导班。

小结:一方面,家长心中有培养孩子的计划。在目前应试教育为主的社会环境中,他们意识到:高分数―好学校―好工作,于是便将“投资”的主要目标指向成绩,进而指向课外辅导,致使课外辅导出现火热场面。另一方面,家长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对其孩子的教育。他们都在观察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如何,关注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教师是否重视自己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感觉怎样等等。如果不能符合他们心中的要求,家长们就会主动出击:与教师沟通;择班择校;或者在校外进行补充教育等等。

(二)原因分析

教育“家庭私事化”的现象一直都存在,在当今更趋于普遍,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经济发展因素。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当经济水平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在基本解决吃饭问题之后才有可能关心教育,手头有余钱时才能投资教育。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为孩子提供额外教育,抑或补充教育。

其次,家长素质的提高。在调查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城市出现了大批的个体户。他们大多数都是受教育程度不高者,不看重学校教育,以至于在教育领域刮起了“读书无用论”的风潮。可见,家长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和教育行为。唯有当家长们意识到教育所带给个人的文化资本的价值时教育“家庭私事化”才会出现。

第三,民主参与观念渐深入人心也推动了教育的“家庭私事化”。许多人开始认为教育是一种公共性的事业,由国家花费巨额经费兴办,普通公民有权对学校教育进行检诉和评估。当家长观察学校时,发现学校教育并不是处处让人满意。于是他们会主动去影响教育,力求使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当家长们在学校教育方面不能有显著的作为时,他们便会在校外下功夫。

此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政府部门对教育的重视引起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学校教育的发展步伐不能满足家长们的要求等。可见,教育“家庭私事化”现象的出现和普遍化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不能单一而论,需要深入分析。

二、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的利弊分析

任何现象的存在皆是因为它满足了某一方面的需求或具有某一方面的优势,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也不例外。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的出现,必然有其合理性。

其一,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补充了教育资

源。国家虽然推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但在现今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家教育资金的投入是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的;又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基数大,财政无法提供每一名学生充分发展所需的费用。此时家长将自己掌握的各种资源用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无形中增加了教育资源。

其二,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可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由于学校教育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形式,无法考虑到每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等等。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设计合适的教育,这无疑会有利于孩子潜力的挖掘和个性化的发展。

其三,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还可以促进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双方联合促进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这一行为增进了教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进而利于教学的开展和班级的有效管理。另外,两者的对话还可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发展。

当然,义务教育的“家庭私事化”,在具有某种合理性、促进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在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其一,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校外教育是需要投入的,其成果如何决定于家庭的教育能力和经济状况。结果就会出现:富人的孩子接受好的校外教育,穷人的孩子接受不好的校外教育或者无条件接受额外教育。这显然会扩大教育的阶层差别,成为教育不公平的另一原因。

其二,教育的不规范性。由于每位家长受教育水平和对教育理解认识的不同,安排孩子的校外教育有各种各样的模式,虽对应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但缺乏一定标准和规范。以课外辅导为例,有些家长盲目追随,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孩子的情况;还有些家长持有“辅导多多益善”的想法,造成孩子课业负担加重,学习效率下降;甚至还有些家长根据广告宣传行动,使得校外教育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其三,重复教育造成资源浪费。如某些教学内容,很多学生在学校听完一遍,还要在校外再听一遍(或者相反),时间一长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下降,结果使得听两遍甚至多遍的效果反而不如听一遍的效果好,无形中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可见,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在满足了一定需要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弊端。为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化弊为利的方法。

三、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的积极引导

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民的“教育选择权”需要将进一步彰显,教育的“家庭私事化”会更加趋于普遍。所谓“积极引导”,其实质是在洞察矛盾的基础上,特别是鉴于其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实现“兴利除弊”。

第一,鼓励教育指导机构的建设。针对很多家长缺乏教育的相关知识,出现错误的或不适当的教育观念,在为孩子安排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教育指导机构如家长学校则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媒体的介入和引导。目前,网上家长学校、电视台家长教育指导栏目等已不鲜闻。

随班就读学生辅导总结范文9

---曲书畅

懵懵懂懂的成长历程,跌跌撞撞地走过,只为在时光中等待最美丽的绽放------《向着明亮远方》。一拿到这本书,就被书皮上这段话深深的吸引,便爱不释手的读了起来。

成绩平平的女孩沈楠一进入小学业毕业班,就觉的生活变了样,和好朋友关系渐渐疏远,大家都不像以前一样可以在一起疯玩,似乎都变得很忙,忙着上这种辅导班那种辅导班的,和同学之间的成绩也有了距离,"一辈子要在一起"的承诺也要慢慢随风而散。

最主要的是沈楠和妈妈的相处也不再轻松,妈妈的眼里只有成绩,说别人家的孩子都比她强,为此沈楠很郁闷。妈妈为使沈楠的成绩能有所提高,还辞职在家专心照顾她,就连沈楠最喜欢的书法和舞蹈课妈妈也不让学了 .于是沈楠不得不在周末穿梭于各个辅导班,妈妈还给她制定了严格的作息安排,她感觉自己像个机器人一样。终于盼到放寒假了,妈妈又给她报了一个寒假班,她的心像是被箭射穿了一样,不停地淌血,伤心地暗自落泪。寒假班要结束考试了,当成绩出来后,妈妈对沈楠的成绩很不满意,非常失望。还把一本画册书重重地扔到沈楠的脸上,怒吼着:"你要没学上了,你这成绩怎么能上好初中,我付出了这么多!我收获了什么?你还哭……",沈楠只是流着眼泪,她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想哭时就嚎啕大哭,现在,哭也是默默的,失败了、被骂了……长大就是要学着把哭声憋回去……但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哗哗的流着。她知道这次没考好,可她心里也很委屈,便鼓起勇气说出了她的心声:"妈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你眼里只有成绩,总是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觉得他们都比我好,你有没有问过我的想法和感受,总想着让我上那些"牛娃"的学校,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牛娃啊?我也一直在努力,所以请你也尊重我,"听后妈妈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