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10-25 17:38:41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范文1

关键词:移动软件;项目实训;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19102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西华大学软件工程特色专业项目(10TSZY317)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唐剑梅(1975-),女,西华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信息检索技术。

0 引言

作为校级特色专业,笔者所在学院的软件工程系近年来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建设进程,设有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及移动软件开发3个专业方向。在西华大学特色专业建设基金的资助下,各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由于实践教学贯穿于高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1],软件工程学科和软件产业不断发展,以及全国对高素质软件人才需求量激增的形势下,针对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学校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类课程和环节所占的比例。“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是近年来新开设的移动软件开发方向学生必修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这门课将为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移动软件开发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更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从分组安排与项目选题、教师课堂讲授环节、学生实践实施环节、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1 合理分组,严格筛选项目选题

“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课程开设在大三下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学完了大多数基础及专业课程,移动软件开发方面也已经具备了Android平台下的开发基础。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急需在大四的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到来之前做好更充分的实战准备。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移动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及测试相关技术,能将之前学到的点状知识和技能集结到面,同时整合训练各种移动软件开发所涉及到的主要技能点,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的移动软件开发工作做好技术准备。本课程不再采用前期程序设计语言实训课所采用的单元式训练为主、综合训练为辅的方式,而是采用实战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完整地实现一个综合性的中小型项目。

在该课程的第一堂课上,由教师对整个课程的概况和目标进行介绍,并给出该门课程的进度安排,让学生了解整个项目实训流程。接着进行分组安排,采用自由组合的分组原则,要求每组2~3人,并推选一个技术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相对教师直接指派而言,自由组合的好处是各小组成员配合更加默契,课后的交流合作更易展开。而且学生中已有自发组织的软件开发兴趣小组,这样他们可以保持兴趣小组的组合来进行实训,更易于出成果。分组结果可能存在某些小组成员开发能力都较强,但某些小组成员开发能力都较弱的情况。对于较强的小组,可鼓励他们发挥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多在设计方面出新点子,在项目中大量使用新技术。课程结束后可鼓励其将成果用于参加一些竞赛,如Android平台软件开发大赛等。对于较弱的小组,则可降低对创新性的要求,建议他们选择一些注重基本技术的项目,即适于边学边练进而对技术的应用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项目,这样能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对移动软件开发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以便更好地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战经验。教师对移动软件开发中的几大技术进行介绍,提出实训项目选题要求(如要求不重题、要具备实用价值、要涉及不少于3个较大的技术面的综合应用等),并安排各小组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课后选题调研。

第二次课则由各小组作选题报告,汇报选题背景及意义,阐述项目涉及的主要技术面,其余各小组可给出建议和意见。这样既可集思广益,又避免了小组选题内容过于雷同。由教师进行审核和点评,工作量或涉及的技术面达不到要求的小组需重新选题,直至题目通过为止。教师要严把选题关,避免出现小组找寻现成源码项目抄袭的现象。

2 学生分阶段提交项目文档,进行阶段汇报

实训项目在规模和技术上应是企业实际开发项目的浓缩,因此要求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和规范,至少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进度控制、项目成果这6个工作过程,再根据具体情况,添加版本控制、文档书写、项目等工作过程,从而更加真实地模拟企业项目[2]。结合移动软件开发项目的特点,以及各小组题目涉及的主要技术面,各小组可根据自身项目情况对项目进展进行阶段规划和裁剪。教师则按照所有小组都会经历的开发阶段收取小组提交的阶段项目文档,听取小组的阶段汇报,进而评估其开发进展情况。

题目确定后,课程内容分阶段完成,各小组需按阶段要求提交相关文档,主要阶段包括:

第一阶段:在完成系统背景及功能概述和需求分析后,提交需求规格说明书。

第二阶段:进行软件系统功能界面规划及总体架构设计,提交软件设计文档。

这两个阶段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完成。学生在这两个阶段同步进行开发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包括Android平台及Eclipse工具的使用,以及相关技术知识的复习等。

第三阶段:小组长分配开发任务,各成员分别进行自己所负责模块的实现与测试。此阶段持续时间较长,过程中要经历期中检查,各组需提交各模块的开发文档及已完成部分的代码。

第四阶段:进行集成测试,提交测试报告。

第五阶段:进行系统优化与改进。

第六阶段:程序打包。

第七阶段:教师验收项目,检查实训报告。

第八阶段:期末项目验收答辩,答辩通过后整理提交相关文档及代码。

教师事先通过学校的课程中心网络平台建好“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课程网站,将编制好的课程阶段进度表上传提供给学生下载使用,以便学生对整个课程安排心中有数。学生提交阶段成果也通过课程网站进行。

3 教师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及讲评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在3个阶段集中进行阶段总结及讲评。课程第一阶段完成后,教师根据各小组提交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一次集中讲评,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小组整改,避免因需求分析阶段的失误而导致最终软件不合要求的情况发生。

第二阶段完成后,教师根据各小组提交的软件设计文档再进行一次集中讲评,以便及时纠正小组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

第三次阶段总结安排在期中检查后,在各组提交部分模块开发文档及代码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技术上的问题,对各小组项目开发中的典型性技术问题进行汇总及解答。虽然各组开发设计的主要技术面不完全一样,但仍采用集中讲评,目的是对用到相关技术的小组起到引导和提升作用,同时让未使用到该项技术的学生学习借鉴。毕竟各组项目涉及的技术面有限,因此应尽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术面。

4 强调课后不断线

“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课程总共只有48个学时,每周3学时,共16周,因此要想学生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通过这门课能有更多的收获,课后的继续学习必不可少。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各小组提出项目开发课后不断线的要求,对于各自完成的部分,各小组成员要尽量抽出共同的课余时间聚在一起继续完成。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验中心未被上课占用的机房对本院学生是免费开放的,这为各小组课余在机房继续进行项目开发提供了平台。

移动软件开发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更新很快,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采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也要在课后随时关注行业最新进展,保持对新技术的敏锐触角,也即课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学习要不断线。

5 强调过程考核,注重答辩环节

为了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真正地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定规模难度软件的开发,除教师自身要努力提高个人授课能力和改进实训方案之外,还要有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及时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3]。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是通过任务来驱动学习的,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熟悉和掌握最主流的技术,因此有必要通过阶段性考核,给学生定期施加压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最终的实训任务。

在课程进行的一、二、三、四阶段,学生均要提交相关的阶段文档材料;在课程的第七、八阶段,学生将提交实训报告、最终的源码及相关文档。这些可作为教师进行过程考核的依据,教师可据此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考核。同时,为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操守的软件从业人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纪律性也要严格要求并纳入考核范围,所以教师每次课上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考核。同一小组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其表现和承担的开发任务量给予不同的成绩评定。

6 结语

“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能集中训练和提高学生进行移动软件项目开发和设计的实际技能,是移动开发方向的核心专业实践课程。根据该课程的实际实施情况来看,本文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兴趣和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热情。但由于该课程为近年新开实践类课程,其教学内容也应紧随移动软件行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所以其教学方法和措施目前还处于初探阶段,尚需持续不断地总结、改进、探索和创新。后续可考虑从两方面着手改进:一是与企业合作,引进真实项目进行实训[4];二是设计开发一个基于软件交付过程的平台,以便在软件交付过程的各个阶段,由教师设定学习任务、考核指标,通过学生提交的成果, 教师输入判定的各个项目成绩,然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从而改进实训教学手段[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王皖陵,吴光龙.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8587.

[2] 黄能耿.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实训项目设计[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 5961.

[3] 张必英,胡文.计算机软件校内实训过程的管理[J].实 验 室 科 学,2011,14(1):180182.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范文2

关键词:案例驱动;软件工程;教学方法

引言

社会的发展对软件工程师知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不断研究好的教学方法,以培养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人才。案例驱动法是当前教育领域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已有教师将该方法引入软件工程教学。为了确保案例驱动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顺利实施,教师应遵循一定的操作方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重视案例驱动教学的几个必要因素。

1问题提出

软件工程学习中学生应掌握如何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案例驱动法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培训学生的决策、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分析、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以往软件工程课程的案例驱动法教学一般集中在案例开发或者案例使用[1],并未系统研究影响案例驱动法进行软件工程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2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2.1研究设计

第一步是理论研究。学生和教师在预先确定的学习环境中应用案例驱动法进行教与学。根据理论前提使用演绎推断法分析出4个主要影响因素是案例、教师、学生和环境。第二步是调查。调查过程分为预调查和调整后调查两个阶段。在预调查阶段,我们根据概念模型提出由4个问题组成的开放型调查问卷。调查的目标是评估学生能否接受使用案例驱动法进行软件工程教学。在调整后调查阶段,调查目标是进一步确认在软件工程教与学中案例驱动法的每个组成部分特征和对应条件。数据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两组由不同学生组成的访谈进行定性分析得出。

2.2结果分析

该研究致力于获取基于案例驱动法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应要素和条件。影响因素和相应要素通过理论研究和两次调查形成。通过两个专家评审检验并基于专家的建议,我们形成了表1中的影响因素及项目。

3结论与启示

根据调查结果,基于案例驱动法的软件工程教学主要包括4个因素,每个因素包括一组在表1中描述的具有一系列条件的要素。基于案例驱动法的软件工程教学,可从环境、过程和结果3个方面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作为一个整体,形成基于案例驱动法的软件工程教学实施指南。

3.1环境

实施案例驱动法的应用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其中人文环境包括教师和学生,物理环境指教学设施方面。1)学生。如果学生在个性、背景和角色3个方面具有以下特征,则更有利于案例驱动法教学实施:在个性方面,自信、有上进心、自愿参与讨论、乐于表达、对案例驱动教学法有兴趣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讨论;在背景方面,掌握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在角色方面,形成每组3~5人的小组[2],小组成员由不同性别和不同软件开发经验的学生构成,由组长分配任务,进行集体研讨、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记录讨论期间的观点,并将课堂讨论的结论和反思增添到报告中。2)教师。在基于案例驱动法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在个性方面,教师的课堂轻松愉快,声音洪亮清晰、声调恰当,公平地评价学生,讲述方法由浅入深、生动、有吸引力,不过于严厉,自信;在背景方面,具有软件开发经验,理解并熟悉案例,深入理解案例主题,具备叙述和书写能力;在角色方面,向学生描述解释案例,控制、引导、鼓励讨论,特别注意内向学生,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引导并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提供解释、反思自己的推理和决策过程的机会,安排全员讨论或陈述等。教师的准备、时间的安排和评价都是影响效果的要素。3)设施。由3个要素组成,分别是座位安排、班级规模和教辅设备。如果班级规模太大,且座位安排不恰当,可能导致案例驱动法无效。在座位安排方面,一字型或U型面向黑板、投影或白板较合适;班级规模不宜过大,30人左右的小班授课更利于研讨;在教辅设备方面,可借助投影仪、白板等设备展示教学信息。

3.2过程

这方面的条件包括环境和结果。案例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包括案例准备和案例实施两部分。案例准备包括准备、执行和总结3个阶段:在准备阶段,学生讨论软件工程问题,分析项目特征,鉴别信息资源,建立已选资源一致性联系;在执行阶段,学生收集分析数据,撰写案例,从资源中提炼初步设计;在总结阶段,学生完成设计,准备支持资料,通过初步研究进行评估。案例实施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其有效性受设施影响。案例实施包括准备、实施和完成3个阶段:准备阶段,教师向学生解释案例,学生准备解决方案,学生提出初步的案例报告;在实施阶段,学生介绍案例,学生和教师讨论案例,教师对关键点进行总结;在总结阶段,学生完善报告,教师评价学生,教师和学生反思。

3.3成果

成果是案例实施的效果,它包括案例本身和相应的教案,两者均用于案例驱动法实施,并根据课程需要经常更新。为了案例驱动法的有效实施,案例需有具体的要素和每个要素描述的条件。案例应遵循软件课程标准和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案例特征方面,案例应熟悉、真实、本地化;范围上,以模块化或小故事的形式呈现软件工程案例主题,每堂课包括一个案例的一个主题,不同的案例主题不同;内容方面,案例应简洁、有吸引力,使学生感兴趣;教案方面,案例的教学目标应明确,并列举推荐阅读资料,提出实施案例驱动法的最佳范例,包含问题回答和相关的支持文档;方法方面,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可在教与学中选用一种软件开发技术,如果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应与常规课程内容匹配;在评价方面,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而非记忆。

4结论的有效性

1)内部效度。为了方便取样,研究的参与者为大学生。学生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们在软件工程课程学习中使用了案例驱动法。为了减少误差,我们要求学生尽可能诚恳地给出建议和评论。2)外部效度。受学时和资源限制,给参与者的案例不能太多、太广泛。3)结构效度。从本质上,调查和测量的方法是可溯源的。参与者完成案例讨论后就参与回答调查问卷,这样参与者仍记得他们在案例驱动法授课过程中的感受。4)结论效度。参与者的能力和经验不同,受个人因素的影响结果有所不同,作为定性研究,这种差异能够为调查提供更加充分的数据。

5结语

案例研究的内容是在真实教学情境下,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教师所做的决策判断或两难困惑,从而促进教师实践的反思。以上应用案例驱动法进行软件工程教学的操作方案,包括案例、教师、学生、设施4个主要因素。方案来自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可用于引导软件工程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案例驱动法。今后仍需不断研究和求证,以期提炼出更适合的操作方法,满足软件工程教学中使用案例驱动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宗然.应用型院校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3):43-46.

[2]毛燕琴.软件工程专业案例启发式教学实践框架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7):22-24.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职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74-03

随着当前工业自动化集成度越来越高,管控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在高职自动化类专业中的开设,并将其作为专业骨干课程,但各高职院校在开设课程过程中对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别。笔者根据多年来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设计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类专业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在此与大家进行探讨,共同推动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该课程标准展示如下。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获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控制系统安装与编程、变频调速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等,后续课程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第二,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第三,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第四,以相关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车间监控中心控制系统设计、开关量组态工程设计、模拟量组态工程设计、铝加工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四个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南南铝业模拟铝挤压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6个情境。

第五,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组织教学。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学习,学生掌握组态软件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并具备工业自控系统组态、控制软件编程、参数设置调整能力,为从事电气工程师等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并注重职业素养和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课程中组态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2)掌握组态控制技术组态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组态相关工程;(3)对组态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2.能力目标。(1)具备组态软件编程的基本能力;(2)具备组态软件与开关量设备、模拟量等设备的联机调试能力;(3)具有较强的典型自控系统设计能力;(4)能完成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3.素质目标。(1)具备自我管理、团队精神、交往能力;(2)诚实守信,具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备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4)具有吃苦精神和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情境、要求以及对应的学时数,如表1所示。

五、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

(二)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业展示、项目总结等多种方式,学生自评、小组评分、教师评分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注重能力和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占总成绩60%,结果考核占总成绩40%,如表3所示。

(三)师资条件

组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兼比例合理的课程教学“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主讲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能综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较好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新知识新技能,并具有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动手能力强;辅助教师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具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四)教学条件

1.教学场地条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要求配备有电脑、组态王软件、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并且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和白板,方便开展一体化教学。

2.实训设施、仪器配备要求。学生每人一台电脑,4人为一个小组,需要配备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组态王6.55网络版软件(50用户)一套。

(五)其他说明

1.由于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对实践经验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应由专业技能熟练的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按照“教、学、做”一体的方式组织实施。

2.同时组态软件控制技术应用性强,应重视现场教学,通过认识企业生产流程,掌握组态软件控制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六、小结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在自动化类专业中经过多年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当然,该课程标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软件的更新换代和功能提升,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需要不断修改课程标准来适应需求,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来课程标准会得到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佐芳.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2]王雨华.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1(5)

[3]钟建珍,李桂霞.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转变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3)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课题(2014JGZ159)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范文4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体系必要性;现状;方案实现

在高等教育会计专业各个层次的教学中,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实施与应用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在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教师教学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版本低于企业实际部署应用的版本,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所学非所用”,延长了学生就业后的专业“适应期”。最新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在实验室的教学环境部署往往又很繁琐,技术环节障碍多。

一、更新“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核心的职业技能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掌握实施和应用方法,掌握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的会计信息系统实施能力。目前高校会计专业“会计信息系统”或者“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对计算机硬件要求高和软件本身更新升级快等原因,在相应课程教学演示或者模拟实践中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过于陈旧”,主要表现在软件版本低,造成“会计信息系统”或者“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践环境水平落后于企业管理实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所学非所用”,不能很好的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延长了学生就业后的专业“适应期”。所以,构建紧贴企业实际应用水平的教学条件与环境、应用最新最先进的专业技术,是高校专业教育实现培养目标,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二、教学中用友U8的应用现状

用友ERP-U8企业应用套件(简称用友ERP-U8)是中国ERP普及旗舰产品,是中国用户量最大、应用最全面、行业实践最丰富的ERP,并与中国企业最佳业务实践相结合,成为中国企业应用最广的经营管理平台软件。由于用友ERP-U8的市场领先地位,它也成为广大高校会计专业优先选用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演示平台。

用友ERP-U8管理软件经过多年发展,先后历经版本821、850、852、860、861、870、871、872、890、v10.1以及现在最新的U8V11.0产品。U8旧版本在很多客户应用时需安装很多软件补丁,带来日常操作、年结的不便,同时也不适应企业日益发展的管理需求。2012年12月,用友推出U8V11.0。由于u8软件近些年更新升级较快,新版本软件的安装和实验室部署又有新的技术要求,导致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未能及时在教学中更新软件版本,普遍还在用u8的852、861、872,这些版本已经落后于U8V11.0至少2年以上,学生不能及时学习掌握新的软件。所以,有必要及时跟上专业软件的更新步伐。

三、用友U8V11.0的实验教学方案及实施

1、构建基于情景认知、任务驱动理论的“角色与任务仿真实验教学方法”体系

教学体系总体设计总体思路:随着教学工作的顺序进行,可不断的设置情境,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都以实践中的某种情境下的某种角色出现在具体情境里。在教学中,每个模块可顺序讲述,在教师讲解完毕主要内容后,要求每个学生小组亲自动手总结角色,每次实验担任一种角色。

(1)角色重组。要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将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但是,要改变传统的按部就班的顺序讲述,将案例进行角色重组(打破学生一次实验体验全部角色的办法),重新整理材料,根据角色(这个主线)分析整理实验材料。例如:总账系统中总账会计角色要完成的工作有:某年某月填制记账凭证,某年某月进行对账工作等。

(2)轮岗设计。在小组完成本轮实验后,要求学生总结评价本轮实验。然后小组内进行轮岗,实验同学重新选择角色。和上一轮同学进行交接实验,完成本轮实验。这个过程是轮岗过程。具体方法:将学生分组,每个组根据角色需要配备5到8名同学,每轮工作每名同学各有分工,分组完毕后,要求小组分析整理全部角色资料,重组角色档案;小组内选择角色,小组内每名同学选择一种角色,每名同学各有分工,各有侧重。真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创造性;小组共同完成本轮实验,本小组内,和其他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共同完成本轮实验,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同学真正理解数据流程,帮助同学切身感受到实际工作中的某种角色的实际业务,以及和他存在工作关系的其他工作岗位角色;本轮实验总结,一次角色轮岗完毕后,必须要求学生对本轮所承担的角色进行总结和评价,要做到头脑清晰,工作投入,更要对实验中的错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错误原因和解决方法;轮岗,进行下一轮实验角色选择,角色交接,开始下一轮实验工作,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实际工作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更切身感受会计岗位实际交接工作的具体过程;小组内完成全部角色轮岗工作后,要对全部角色进行总结评价,当全部角色都完毕后,将各种角色融会贯通,要求学生画出操作流程图和系统数据流程图,将实验结果和理论相结合。

2、在日常教学演示与实验中,教师要设计并持续更新贴近企业实际工作的案例,形成案例库

(1)教师应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到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案例,并根据行业政策和专业动态总结形成案例库,这样的案例既生动又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2)更新课程教学教材,把综合性的知识和应用加入到会计软件中。

(3)建立校与校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通过交流既能提高教学水平,也能实现资源共享。

3、部署用友U8V11.0的实验教学演示优化方案

用友U8V11.0作为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在企业实际部署应用中对于服务器端、客户端的软硬件资源都有严格的要求,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在教学演示中的应用,所以对于实际部署中的方案不再赘述。

在教学演示、实验中,为便于研究该套软件的所有功能,一般将u8软件安装为“单机模式”,即将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端、客户端都安装在同一台pc上,所以对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要求较高,考虑到方案的经济性、先进性、和操作系统的普及程度,U8V11.0的教学、实验环境优化方案如下表:

方案 硬件要求 操作系统 数据库软件 说明

方案1 主流双核cpu、2g内存、500g硬盘 Winxp-sp3 Msde2000-sp4、sql2000 较经济

方案2 主流双核以上cpu、4g内存、500g硬盘 Win7旗舰版sp1 Msde2000-sp4、sql2005、sql2008 主流

以上2个方案,方案1对硬件要求略低,较为经济,安装实施过程较为容易。方案2能较流畅的支持win7运行,有利于学生同时掌握win7这一主流的操作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立卫.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 胡玲敏.提升会计信息化高技能人才服务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会计之友,2012(12).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范文5

关键词: 虚拟软件工厂;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9-5319-02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Programming Course Based on Virtual Software-Manufactory

ZHANG Zhi-gang, XIANG Li-p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uan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College, Luan 237158, China)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programming course and the management model of software-corporation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analysis,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put forward in the website design course based on virtual software-manufactory. The imple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improve student's collectivity intercommunion and programming level.

Key words: Virtual software-manufactory; programm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1 概述

在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主干课程中,程序设计课程是逻辑性较强的课程[1],主要培养学生的代码编写能力,传统的教学总是按照基本语句――算法程序段――综合程序设计的顺序进行讲解。为了让学生的基础打牢,往往在前两部分花很多时间,但教学效果却不明显。相反,学生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会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学到最后都无法体会这门课到底能“做什么,为什么要学”,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使得程序设计课程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学生的职业技能无法适应软件行业的人才能力需求。因此,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使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更加贴合软件行业的需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2 虚拟软件工厂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论[2],职业教育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能力比资格更重要。可以认为,能力本位的教育正是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为基础的教学过程,是以该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以职业的工作过程为参照系的,强调的是对工作过程的“学”的过程,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的主观知识――过程性知识,并进一步发展为策略,而不是通过“教”的过程来传授实际存在的显性的客观知识――陈述性知识,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而不是要解决“是什么”(事?实、概念)和“为什么”(原理、规律)的问题。专业教学行动是以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导向的。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教学行动应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这里的情境即职业情境,“软件工厂”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一职业情境。

本文中的软件工厂(software-manufactory)引入是借助项目教学模式将企业软件生产过程融入到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是软件工厂过程式的项目教学法。即按照软件企业的管理模式,利用课堂虚拟软件企业的工作情境,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框架,将原来程序设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软件行业的岗位需要,按项目内容进行重组,课程中融入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教学理念,使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过程就是软件产品形成的过程。

3 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工厂式的课程教学设计

由于国际互联网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站开发和网页设计岗位的人员需求剧增,网页设计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而支撑培养这项能力的主干课程是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考虑到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程序设计课程,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基于虚拟软件工厂的思想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即将课堂虚拟为软件工厂,实现教学场向实训场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沟通能力、网页设计编程能力、项目的控制管理能力、项目的实施推广能力。

3.1 课程内容的整合及项目化过程

为了实现基于虚拟软件工厂过程式的教学设计,我们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网页设计的知识点向项目转移,制订出6类目前Internet上典型的网站案例,这些案例包含了ASP(Active Server Page)技术中90%的知识点。

3.2 课堂虚拟化为软件工厂

按照软件企业的软件开发流程和人员组成,结合软件工程的思想,将开课班级的同学分组,每组设计师1名,测试经理1名,项目实施人员1名,测试人员1名,程序员4-6人构成。其中高级经理,产品经理,开发经理由授课教师担任,主要是因为考虑到这三个岗位的重要性。针对网站开发软件项目的特殊性,我们又增添了6名美工岗位(每组1人)。

3.3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过程中,每组一个项目,设计师在项目实施工程中起领导作用,教师集高级经理,产品经理,开发经理一身,起着软件产品质量监控作用,网站的开发按照项目需求分析项目开发模型项目开发项目测试项目文档的流程来进行。其中项目需求分析,由设计师用例图编写,包括工作计划表,任务计划表,程序员分工计划表,项目开发模型根据项目的大小进行选择,然后在添加功能的时候及时跟客户沟通交流,听取客户的意见。项目开发按照分工进行,项目测试由测试经理制定测试计划,测试人员进行测试。项目实施人员编写项目说明文档以及项目具体结构组成说明。每个项目历时1个月,1个月之后,系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教师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束后小组间交换项目,进入下一轮的教学及实训,课程结束时,每个小组共经历2个项目的实训。

4 教学效果评估及存在的问题

4.1 教学效果评估

基于虚拟软件工厂项目驱动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之后,我们针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网页设计编程能力、项目的控制管理能力、项目的实施推广能力和软件开发流程的了解程度6项内容进行了评估,制订了项目评估表,如图1所示。评估样本55份,汇总图表如图2所示。

从评估的饼图中可以看出,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网页设计编程能力、软件开发流程的了解程度得分的比例比较大,说明学生的个人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由于项目的实施和推广两项内容是在整个班级中模拟的,同学们还没有真正进行软件的市场拓展,所以学生对这两项内容的评估得分较小。这个评估结果反映了基于虚拟软件工厂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是合理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4.2 存在的问题

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既要懂软件编程授课技巧,同时必须熟悉软件市场模式,即教师同时也是工程师,如果教师的业务能力较低,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会降低,另外,作为软件工厂,规模较小,与真实的环境不是完全一致,最后,在班级分组时,科学合理的分组也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如何解决师资和科学合理的分组是下一步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陶深,杨柳,张锦雄,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36-37.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范文6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14-02

《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课程主要讲授了Photoshop与Sketchup两大软件在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及处理中应用。本课程项目教学法改革是以我院省级示范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项目中的课程建设为依托,经过将近三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建设,逐渐完善,教改效果已初见成效。

一、《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课程软件的选择

结合高职学校、学生的特色,高职教育的特点,选择了既能达到教学目的,操作又相对简单,且行业通用的热门软件。Photoshop是图像处理的基本软件,其功能强大,出图效果好,使用广泛,是出效果图所必需;选用Sketchup软件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该软件简便易学,大大缩短了学生上手的时间[1]。第二,目前很多景观设计的前期草图甚至效果图都用Sketchup完成。第三,该软件注重前期设计方案的表达,故其更适用于本专业的教学。第四,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园林制图的规范、园林设计知识、园林施工识图的理解深度有一定局限,故使用Sketchup出图的难度要大大低于3DMAX。第五,率先设置行业新软件的教学,也是我们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亮点。

二、《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教学设计

1.课程教学基本思路。本课程主要从具体的项目和案例入手,以任务驱动法为新的教学手段,通过具体的项目和任务,手把手讲解、演示和指导园林景观效果图作图的步骤,有目的地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就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并且逐步熟悉,将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操作技巧,最终能自主完成各类景观效果图的制作与处理。

2.课程选择的教学项目。本课程选择以项目教学的方式,设计了五个教学项目:“景观彩色平面图的制作与处理”、“园林景观局部透视效果图的制作与处理(两点透视角度)”、“道路绿化景观效果图的制作与处理(一点透视角度)”、“园林景观鸟瞰图的制作与处理”、“园林景观夜景效果图的制作与处理”。主要是从视线角度的高低来划分的作图类型,囊括了当前景观效果图的基本种类。

三、《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的特点

1.先进的现代化教学硬件设备对课程的支持。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教师讲授及演示的过程学生能最直观地观察和学习,讲解结束后,通过任务的布置,学生能马上进行相应内容的实际操作练习。

2.授课教师随堂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进行练习的同时,教师进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的目标。突出了学生的在知识学习过程的主导作用。将任务相嵌于学习,实践相嵌于理论,以讲为辅、练为主,教与学相互动[2]。

3.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与以重点讲解工具操作的传统软件课程授课相比,本课程弱化了单独讲解软件工具的使用过程,结合实际案例,配以具体任务为导向,教学的过程即“讲解—演示—模仿—练习—指导—评讲—修改—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兴奋点和成就感,自主学会软件操作。五个项目的教学完成之后,学生至少能多次将常用工具、作图技巧及效果图的作图步骤进行反复练习,既可以达到熟练软件的目的,又能将软件的使用与专业结合起来触类旁通或者变相应用。

4.增加软件操作技巧总结的环节。虽然弱化了单独讲解软件的过程,但在课程的最后安排有4学时左右的软件操作及技巧方面内容的总结归纳。学生通过亲身感知之后,知识更容易接受,技能掌握得更牢固,并且懂得举一反三,灵活解决更多问题。

5.实践教学项目选项的精、准。本课程选用的项目案例都是经过仔细筛选,项目周全且不重复,非常实用,也贴合当下本行业本领域现状。

6.考核方式的改变。本课程成绩按百分制,平时成绩占60%,期末展示作品占30%,平时表现占10%。教改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加强了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将学生平时每次完成的作业计入期末总成绩。期末考核方式采用小组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模式。同时,对有创意的作品给予适当的加分。

四、《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课程建设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

1.从教学效果来看,相关课程老师的反映较好。项目教学法实施后,学生软件操作上手时间显著缩短,基本操作和技巧要点掌握较好,同时调动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本门课程所学的技能能较好地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其他核心课程特别是设计类的课程服务。

2.从就业学生反馈情况来看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较高。经统计,教改法实施后,学生在企业就职过程中大大缩短了软件岗前培训的时间,实际动手能力较强,企业对从业学生的满意度较往年明显提高。这说明《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教学法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也为以后教学法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相当的肯定和一定的参考。

3.不足的地方有待后期逐步改进。(1)学生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①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还需要进一步调动,一部分学生缺乏课外上机的自觉性和网络等多渠道学习的兴趣[3]。②精美素材的制作及收集的过程是一个长期且较难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自学效果的提高,学生作品很难上升到一个较高水平。(2)授课教师需要提高的地方。要将本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有效地实施下去,授课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授课过程很重要。授课教师应不断地深入企业一线,参与企业具体的实际项目,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掌握新观念新思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起来,并不断地进行总结。

《园林景观计算机辅助表现技法》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课程教学上做出了较大的改革,改变了长期以来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单纯传授软件操作知识,只求让学生学会软件操作的传统教学观念,此教学方式针对高职教育现状,达到了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缩短就业距离的目的。但由于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端正教师在新教学法中的作用,摆正课堂教学在新模式中的位置,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管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不断进行总结、调整、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燕,牟雪皎.SketchUp软件在应用型园林专业本科《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范文7

关键词:多模式融合;软件工程;翻转课堂

1本项教学改革背景

软件技术和产业的飞速发展进步,为我国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量,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未来五年,我国信息化人才总需求量高达1500—2000万人,其中“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等人才的缺口最为突出[1]。以软件开发为例,职位数排名前五的职位依次是:软件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网页设计,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和网络推广专员。高校作为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大批合格软件人才的职责,满足软件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此,很多高校开设了多门软件技术方法课程,其中的核心课程包括软件工程,这门课程训练学生从工程化的角度认识软件开发和维护,通过实践理解和运用工程化的软件开发原理、技术和方法,在软件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是知识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同时又与产业和应用联系密切,实践性很强。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理论讲授上机练习的形式开展该课程,课程结构设置倾向于教师讲授,未给实践教学以足够的重视,学生参与软件工程项目机会很少[2]。即便是课堂讲授,有限的学时也难以展开或深入。大部分学生虽然学习过几门程序语言和一些软件专业课程,但基本上都没有经历过软件项目开发,普遍感到软件工程笼统抽象,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因此,如何改变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切实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开发软件系统的能力,已经成为高校软件专业教改的重点热点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中,我们学习借鉴了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优点,包括WorkshopTeamwork教学法[3]、任务驱动的项目案例教学法[4,5]、情境教学法[6]、翻转课堂法[7]等,展开深入研究,将它们进行融合和合理改进,应用到软件工程教学中,提出了多模式融合的软件工程教学策略,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收到了好的效果。

2多模式融合的软件工程教学策略

2.1多种新型教学方法融合应用

2.1.1WorkshopTeamworkWorkshop直译为工作坊、创作室、专题研讨会或实验班,是一种由几个人组成小组(Teamwork),进行密集讨论的集会,运用群体压力和有效的指导来完成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2]。WorkshopTeamwork教学法以教师引领启发、学生分组学习和共同探讨问题为核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实现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理解、领悟软件工程中抽象的理论及框架等概念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它偏重于短期强化的专业训练,适合软件工程这样的短学制理论课程部分,通过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在短期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2.1.2任务驱动的案例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3]。任务驱动法中的任务可以表现为案例(Case)或项目(Project)的形式。案例通常是能够突出体现一个或多个知识点、技能点的范例,在例子中设置问题或困难的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求得解决方案。项目往往是综合性的案例,涉及本课程的大量知识技能点甚至融合了多门课程的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处理项目,自我组织信息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和最终评价,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

2.1.3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和认识的直观原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2.1.4翻转课堂法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学生在课后通过观看课程视频、电子书、与他人讨论、查阅参考资料等自主学习活动来掌握。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进度和缺欠,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指导和辅导[7]。

2.2课程规划

软件工程课程系统地介绍软件开发的过程、方法和工具的基本概念及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风格、软件测试的工程化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具有理论深、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设计了以WorkshopTeamwork为基本组织形式,采取翻转课堂的部分做法,将学习内容分解为课外自学部分和课内学习部分,课前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自我获取和掌握,课堂上开展任务驱动下的案例/项目的互动分析讨论,经常引入模拟工作场景的情境学习,课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提高,答疑解惑,并开展综合实验。在课程开始时即规定考核方式,最终成绩由四部分组成:课前自学+练习占20%,课堂学习占30%,综合项目(含开展过程和最终答辩)占20%,期末笔试占30%。前三项均为过程性评价,占最终成绩的70%,体现了对实践环节和参与度的重视。在过程性评价中采取个人自评(20%)、小组互评(20%)和教师评分(60%),含多个评估项目如学习态度、参与积极度、任务完成程度、创新性等,能够较为全面和充分地反映学生的个体能力、合作能力和整体表现情况,激励和督促学生平时积极学习,避免了以往仅考笔试的临时冲刺,或者团队中的平均主义现象,真正达到了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结果的目的。

2.3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根据WorkshopTeamwork教学法中对案例及情境的需要,我们对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计划进行总体规划和任务分解。通过收集整理具有代表性软件工程实例,创建若干对应课程相关章节内容的相应工程教学项目及工作情境,内容包括任务的名称、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需求的背景等相关资料。这些工作资料的收集和准备,是实现小组学习的关键。课堂任务的设计与选取强调以下几点:任务的相对独立性和开放性;任务是某项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将各子任务的完成贯穿到教学的各个阶段;每个具体任务既要覆盖一定范围的相关知识的运用,题目又不应过大,应相对独立,便于项目学习的实施。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团队5-7人,选出一名团队负责人,教学活动将以小组形式,在负责人的主持下,在课内外展开和完成。每名学生在团队中有明确分工,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分别担任客户、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员和评审人员角色等不同角色,完成特定任务,在不同的任务中,实行角色轮换,保证每个成员对所有角色有所体验。小组学习的基本流程是: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四个步骤所包含的具体环节如下:呈现任务:创设情节、引起注意、提出任务;分析任务:针对问题、明确思路、提示重点;完成任务:自主探索、领会意图、解决任务;总结评价:检查结果、发现不足、总结经验。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待解决的案例问题,每个团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各团队对多种解决途径进行讨论,改进不足。在课外,每个团队自由选择或由教师给出一个要开发的实际项目作为案例。团队成员分别扮演各种角色分工,讨论问题解决方案。以案例为核心,围绕需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及工作。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应当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团队负责人负责活动的开展,人员的组织和激励,要求每个成员认真努力,主动参与,及时纠正和避免“南郭先生”现象。教师对学员的实际表现进行考察、点评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意见。

2.4案例项目的开展

近年来,软件工程学科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结构化技术到面向对象技术,继而发展到基于构件和面向服务的技术;出现了平台网络化、方法对象化、系统构件化、开发工程化、过程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的态势;软件开发过程、工具和方法等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为了及时反映技术和理论的进展,在案例和项目的来源方面,我们改变了以往主要由教师设计的做法,通过学院与广州、深圳、佛山等多家技术企业和技术机构的校企合作机制,从企业引入了大量的实际产品和项目,根据课程内容和进度,分解和改变成多个小案例和小、中、大型实训项目。为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潮流,我们精选了移动互联网和游戏开发技术中的软件工程实践案例,在课程中介绍这些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经验,鼓励学生探索;精准医疗是目前医疗发展的新方向,精准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密切相关,我们就把纷繁的资源整理成较为系统的格式,提供给学生课外学习,从而使得课程内容紧紧贴合蓬勃发展的医疗应用实际。这些做法不仅解决了案例项目来源单一、数量不足的问题,而且避免了闭门造车,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一手的软件产品的分析、设计中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岗位情境价值,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和表现欲。软件工程中的案例为小例子,较容易为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够在15分钟左右的时段内获得结果,不仅在流程上相对完整,而且在课时上便于掌控。项目则更加复杂,综合性更强,往往在学习完软件工程的一个独立阶段之后提出,检验学生综合运用原理和方法的能力,涉及的时间段也比较长,教师在课堂出提出项目要求,学生开展分析,获得初步的需求规格说明,而项目的设计、分工实现和测试、维护等主要放在课外展开,以获得充分的时间保证。在课程结束时,学生课内外产生的设计和分析成果就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程,利于总结、比较和提高。随着软件工程的案例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内容不断丰富,为了便于管理、检索和更新,目前已经建立了教学案例项目库,包括课堂案例50多个,各类实践项目30多个,使得课堂内容和训练内容得到大大充实,训练素材和学习过程的质量也明显提高。

2.5真实情境的教学运用

在软件工程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Teamwork)形式讨论案例和项目中的疑难,提出案例和项目的解决之道并加以迭代修正,获得最终解决方案,组织软件开发和实施过程,就是对软件工程岗位的情境模拟,在其中引入了讨论情境、辩论情境、商议情境、多种媒体表现情境等,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活跃的课堂气氛,竞争与合作并存,使得学生全力投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活动。例如,在开展学校医药费管理系统项目的需求分析时,教师提出问题:哪些干系人参与该项目的需求获取?学生小组经过讨论,给出了各自的结果。大多数小组认为,编程人员应当作为干系人参加需求分析活动,只有编写程序的人才知道某些功能是否能够实现。而实际情况则是,技术团队在前面的可行性分析中就已经证实了技术可行性,不必重复可行性分析。经过比较讨论,同学们强化了需求分析重要性的意识。又如,在软件测试环节,很多学生认为单元测试是编程者个人的事情,无需其他技术人员测试。为了验证同学们的想法,我们设置了如下情境:编写一个方法A,输入任意日期,输出该日期所对应的星期几,然后分别由编写团队和其他团队来测试代码有无bug;在学生已经完成的学校医药费管理系统1.0版本中随机选出了几个模块(编号为B1-B4),分别由编写团队和其他团队来进行测试。经过20分钟的测试,所获得结果如下表。虽然以上只是小样本实验结果,但学生已经在情境学习中深刻认识到了单元测试中其他技术人员介入的必要性,同时还验证了一个测试原理:检出错误的代码段比其他代码段更容易发现新的错误。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了更深的领悟。

2.6翻转课堂向课外延伸

软件工程教学要想充分利用课内时间,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消化案例,理解项目,很有必要借用翻转课堂的课前自学普及型知识、课上讨论关键性要点、课后自我训练升华提高的策略。

2.6.1课前布置任务:教师铺路学生自学要实现学生的课前自学,前提是教师充分重视课前准备工作。教师首先根据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划分一系列的单元子目标,再根据子目标细化成具体任务。具体任务要适应学习者的水平,符合其课外自主学习的特点,任务难度适中,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或以小组形式自学完成。教师根据细化的任务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学习资料,以满足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储备。例如,在总体设计环节,我们将学习内容分解为5个小单元,包括软件总体设计的概念和目标、软件体系结构与风格、总体设计的原则、总体设计的方法和工具、总体设计的应用,每个小单元里包括PPT、案例、思考题、阅读链接。学生在完成了这5个小单元的自学后,初步掌握了总体设计的基原理方法,未能解决的疑问将作为上课时集中讨论的主题。

2.6.2课堂教学活动:解决疑难重点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测评以及后续任务的布置等教学活动。通过组内交流和组间答疑,尽量使更多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解决。例如,在总体设计学习中,A小组提出,设计软件时没有必要先确定体系结构风格,应当顺其自然。B小组发表了反对的意见,认为很多项目开发符合特定类型,事先设计好体系风格,有助于采用成熟的方案进行设计,少走弯路。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复杂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方式设计比传统结构能够更准备地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提高重用性和可维护性;过滤器类型的软件不必考虑交互性,可以采用管道风格设计;如果业务处理以数据为中心,则可以采用仓库体系结构,等等。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考评,综合前期任务的实施情况,制定后续任务。

2.6.3课后自我训练:巩固归纳升华提高教师根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知识要点,设计课后小练习,交给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设计课后综合性练习,交给学生以小组形式独立完成。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练习结果和思路到网络群组中共享,分享经验,共享发现的新工具、新技术,互相帮助攻克困难。需要教师及时关注跟进,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及时进行辅导、提示和解答,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后能够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复习归纳。另一方面,学生中涌现的新点子、新材料,产出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及时收入素材库,作为今后教学的辅助材料。

3结语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摸索尝试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下的案例/项目教学新模式,在合适的环节开展情境教学,吸收翻转课堂的优点做法,以实际案例和项目为主题,以实现任务为模块学习目标,学生课外自学、开展小组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团队合作与竞争等,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和工程原理经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而变得实际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由原来干瘪无味变得鲜活生动,学生们戏称“软工课堂热,发言抢答忙”,学习观念得以改变,学生的自学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分析软件系统和设计系统的能力、编程和测试的实战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学生通过大量案例和项目的实践学习,感受到了软件工程课程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提高了运用软件工程先进思想和方法设计开发软件项目的信心和愿望。对于教师来说,开发具有新技术、新思想的教学案例,才可能教好学生,因此,新的教学模式既给予了教师适度的压力,又提高了教师学习运用软件工程思想方法和技术的动力。运用新教学模式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随着软件工程技术和思想的发展,学习内容越来越庞大,如何在保留经典和引入新潮之间做好平衡,如何有效地过滤相对过时的内容,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原则和解决思路;软件类部分课程具有一定的重叠性,相关的课程是否可以合并,减少重复环节?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改进和完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软件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全面解析我国2015年IT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

[2]毛燕琴.软件工程专业案例启发式教学实践框架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7):22-24.

[3]吴建斌,陈中育,叶荣华,等.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5):119-121.

[4]熊祥光.项目驱动的校企合作及做中学教改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14):49-51.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范文8

关键词:实践教学;项目驱动;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工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项目失败的概率也随之增长。研究表明,软件项目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错误的软件项目管理;二是应用项目的复杂性。实践证明错误的软件项目管理是导致软件项目失控的直接原因。各软件企业为了能高效高质地开发软件产品,都在积极将软件项目管理引入开发活动中。然而在“软件工程”的教学中,软件项目管理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一方面,教材中的案例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软件项目管理的讲授方式不是十分合理,学生重视力度不够。作者将结合多年的软件工程教学经验,对软件项目管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1软件项目管理的教学内容及特点分析

软件项目管理[1]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人员、产品、过程和项目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了软件项目管理的五个标准化过程组和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项目综合管理九大知识领域,几乎覆盖了软件产品从立项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图1形象地展示了软件项目管理与软件开发过程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大多企业的优秀管理者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同样,软件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偏重于软件项目管理经验的积累。软件项目管理的学习不仅仅是要掌

图1软件项目管理与软件开发过程的时序图

握基本的原理、方法和完成相关的设计文档,更重要的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的作用,体验在实际项目实施中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软件项目管理思想。立足于软件项目管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软件项目管理自身的特点,分析研究认为,项目驱动的软件项目管理教学

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2]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以项目开发为主线展开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过程。这种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始终以项目中的任务展开教学,既注重最终的实践结果,又注重完成项目的过程。其中教师的职责在于使学习者置身于探索知识之中,通过具体项目的开发提供真实的“情境”,即实际项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讨论来解决问题。这种模式旨在把学生融入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进行知识的建构,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

2.1项目驱动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定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主动去图书馆或相关的网站查阅信息,从而可以丰富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项目的完成情况,影响小组每个成员的评价,因此为了团队的整体利益,小组成员之间就会不可避免地展开讨论和争辩,最终达成共识,相互协作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设计后,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可以应用到其它的领域。

(4)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对于同一个任务,每个小组采用的解决方案不尽相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对任务的认识,对任务的实现方法进行大胆的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项目驱动的任务式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2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软件工程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我们均采用“项目任务――分析任务――理论学习――完成任务――评价总结任务”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任务的剖析,丰富了学习的经验、提高了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

3教学实施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讲,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主要分为七个阶段[3]: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验收阶段和维护阶段。我们在“软件工程”的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按教材编排顺序讲授知识的方式,以软件项目的管理过程为讲授顺序,并以一个完整的具体项目实施为依托进行“软件工程”教学。其中软件项目管理的教学内容将穿插到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进行讲授,各阶段将会不可避免地包含相同的管理内容,通过学生重复学习与实践,可以使其深刻体会软件项目管理的思想。本校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的“软件工程”课程共54课时,我们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1:1的比例,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进行课程实验的具体实践,结合“PetStore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让学生及时运用所学内容来完成项目任务,通过将软件项目管理的教学内容贯穿到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来实施教学。

3.1教学准备

(1) 设置项目任务。在教学实施前,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教学目标和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并将PetStore系统建设分成各个相对独立的子项目,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散在各个子项目中。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项目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建设团队。我们对学生按“项目小组”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建立软件开发团队[4],每个团队不得超过6人,各组成员根据实际项目开发的过程进行分工。项目经理由小组成员讨论推荐产生,负责整个项目的规划、实施和控制。系统分析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和开发工程师通过自我推荐或项目经理指定产生。项目中的每项任务要落实到人且规定该任务的起止日期和时间。

(3) 建设规范的实验、实训室。根据项目驱动教学的特点,不仅需要学生提交书面的阶段性文档,还要通过具体的实践实现项目任务,提交项目作品。因此规范化的实验、实训室成为项目顺利完成的保障。

3.2教学内容

我们将从软件的生存周期着眼,利用阶段化的项目管理方法,结合项目实践,对工程化生产中的管理工作进行讲解。对于软件项目的每一个阶段均要做出工作计划,在阶段结束之后,要对该阶段的工作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并对后续阶段的时间、人员、资金方面的需求做出估计。下面按软件项目的开发阶段,以PetStore系统的建设为例,详细介绍软件工程中软件项目管理的教学内容及相关的项目实施任务。

3.2.1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阶段

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涉及的项目管理教学内容包括:确定项目实施范围、项目目标、评估实施过程中主要的风险、制定项目实施的进度计划、成本和预算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等。

针对PetStore系统的开发建设,我们让老师模拟实际的用户,学生在对用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软件项目管理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编写详细的“系统目标与范围的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内容和要求,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风险项目检查表”。明确系统流程,建立系统逻辑模型,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与用户的沟通,考虑经济上、技术上的可行性,比较选择一个较优的解决方案。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非文档所能体现的管理问题,如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等。

3.2.2需求分析阶段

本阶段将更加全面、准确地分析PetStore系统的需求,主要涉及的管理工作为需求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等。通过与用户的多次沟通,明确系统可以分为用户管理、商品管理和维护库存数据库三大功能模块,每个大的功能模块又可分为若干小模块,如用户的注册模块、登陆模块、修改模块等。为保证PetStore系统的开发质量,需要在此阶段制定软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功能性、稳定性、经济性、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指标。明确系统的各种需求后,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2.3软件设计阶段

软件设计是一个将需求转变为软件陈述(表达)的过程,程序的质量主要是由设计的质量来决定。本阶段主要包括范围管理、质量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等软件项目管理方面的内容。例如在PetStore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中需求分析方法,确定所采用的软件设计方法及系统数据、软

件框架。软件设计阶段的任务主要包括PetStore系统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编写设计文档等。在设计过程中始终要求按照质量标准予以实施,并及时进行质量评估。学生完成PetStore系统设计后,可以邀请用户或其他小组成员参与设计复审。复审时,设计人员要提出对设计方案的详细说明,答复与会者的问题,并记下重要的评审意见。

3.2.4编码阶段

编码阶段涉及的软件项目管理教学内容主要有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进度控制、成本管理、时间管理、配置管理、项目度量管理等。针对PetStore系统,按照设计文档的要求,对系统的各个功能子模块采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进行编码设计。在PetStore的功能模块开发过程中,并不能完全保证项目按照开发计划进行,为了能使项目进度和开发计划同步,软件管理者在项目开始后应时刻关注计划执行情况,随时进行风险分析,调整项目进度,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保持一致。编码结束后,由项目小组的技术人员对代码是否按规范编写进行审核,以保证编码的质量。

3.2.5测试阶段

测试阶段主要涉及的软件项目管理教学内容有质量控制、配置管理等。针对PetStore系统,在编码阶段由项目开发者实现单元测试,测试阶段由独立于开发人员的测试人员进行“渐增式”的集成测试,最后,对照需求说明书,完成确认测试,并编写相应的测试报告文档。在测试过程中,学生利用配置管理的CASE工具,可以了解配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2.6运行和维护阶段

运行和维护阶段的软件项目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维护成本估算、配置管理、风险管理、维护管理文档的编写。在PetStore系统的维护中,加强文档的建设,做到任何事情均有记录,任何变更均可回朔,利用维护日志和软件修改报告记录维护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情况,学生可以根据维护情况参照开发工作量来估计维护的费用。此阶段还可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自动配置管理工具来实施配置管理。

3.3教学总结

我们要求学生按PetStore项目生命周期的开发阶段进行阶段性项目总结。每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老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实现PetStore 系统相关的内容,同时要求每个项目小组派一名代表在课堂上对阶段性的工作实施过程进行讲解,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不同的观点,以期从讨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

在“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的不是具体某一管理技术的学习,而是让学生深刻体会软件项目管理的过程,培养学生软件项目管

理的思想。

4结语

实践表明采用“项目驱动”的软件项目管理教学方式,可以将学习置于一个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环境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学习“死”的理论,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和要求,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建成. 周呜乐. 浅谈软件项目管理[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8(5):84-86.

[2] 邓锐,佘维. 基于筛选机制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8(22):113-114.

[3]Php Metzger,John Boddie. 软件项目管理―过程控制与人员管理[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 裴小兵. 基于软件开发团队的软件工程教学实践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8(2):55-56.

Application of the Thinking of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Teaching

ZHANG Zhong-lin, WANG Jian-sheng, LAN Li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软件实施工程师总结范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0

一、注重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笔者通过对造价员等的主要工作任务的分析,总结出造价员等职业岗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作为课程的培养方向,再统筹考虑前后续课程的衔接,提炼出学习该课程学生要获得的知识、能力、素质,由此设计出该课程的教学体系。

1.从教师独立开发课程转向"校企合作",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为了让课程更加符合当地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我们一直坚持与企业一起合作,主要是与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施工企业、工程造价软件开发公司等,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并聘请企业人员担任我们的企业兼职教师。

2.以典型的工程项目为载体,按照工程造价的特点编制工作程序,设计教学过程。课程教学以典型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程造价的编制工作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以项目进展引导知识、能力的掌握,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进行学习、计算,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层层展开,步步加深。以实验楼工程的造价编制工作任务引导教学的进展,将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工作实践情境中,应用典型案例,采取体验式学习,既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除手工计算工程造价外,还强化工程造价软件的使用,以满足现在快速报价和准确报价的需要。

3.从"学"、"做"分离转向"工学结合",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在课程教学中,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为课程目标,使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新定额、新规范、新图集、新标准、新软件,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围绕工程造价的编制能力、工程造价软件的使用能力这两个核心能力设置课程内容,使学生具有完整的系统的编制建筑工程造价的能力,及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工程造价的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要求教师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掌握工程造价的一般理论,具备较高的预算编制水平,熟练应用多媒体和其他先进教学手段,不断的了解工程造价改革的成果,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由于工程造价对于定额的依赖性,有必要把对定额的理解和使用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由于定额的种类很多和条件所限,不可能做到学生人手一本定额,所以教师要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扩大教学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将预算编制的全过程直观地演示,学生能很快掌握预算编制方法。

三、改革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工程造价课程的实用性

工程造价教学的内容必须反映工程造价计价方法和计价内容的改革,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有关建设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1、在新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中把工程实体性消耗和措施性消耗分离,教学中要强调它对于建筑安装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重要作用,因为工程施工措施费用的高低与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施工企业之间投标报价竞争激烈,只有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才能降低工程施工的措施费,才有可能实现"低报价中标",使建筑市场逐渐走上"市场形成价格"的良性轨道。

2、对于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工程定额体系,在教学中要注重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估算指标之间的联系,全国统一定额、地方定额、企业定额之间的联系,体现工程建设定额的系统性,重点放在预算定额和概算定额的应用上,应用预算定额能够进行工料分析、预算的计价、投标报价的编制,应用概算定额能够进行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设计方案经济性比较,应用定额原理掌握企业定额编制的方法。

3、在工程估价方法的教学中,以工程造价的控制为出发点,体现工程建设全过程多次性计价的思想,内容有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工程实施阶段的合同价的编制方法,重点掌握工料单价法和综合单价法,以及工料单价法在总价合同和综合单价法在单价合同中的应用,尤其是完全单价的确定方法,因为今后工程量清单项目的投标报价将更多地采用完全单价的形式。

4、工程造价软件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造价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各个模块的使用功能,了解现在流行的各种造价软件的特点,学会工程量计算软件、计价软件和预算编制软件的应用。

四、重视课程设计和上机实际操作,保证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结合

加强工程造价软件学习的上机实际操作,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的工程造价理论知识,掌握工程量计算软件、定额计价软件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软件的使用,提高预算定额的查阅速度和定额直接费、取费的计算速度,使复杂、繁重的工料分析工作变得简单、快捷,体现计算机技术和工程造价计价方法结合的高效率。增加课程设计时间和任务量,应用定额计价模式完成预算造价文件的编制,内容有工程量计算表、定额直接费计算表、费用计算表、工料分析表和主要材料价差调整表,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完成招标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完成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的计算、综合单价的分析,编制出工程投标报价,使学生对预算编制过程和预算编制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掌握动态结算的一般方法。

五、总结

总之,随着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价模式的变化,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不断的丰富和更新,教材建设必须反映造价管理的改革成果,在教学中要注意强调工程造价理论的系统性和工程造价计价方法的应用性,注重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使我们的教学和工程造价理论发展保持同步,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孙娜,宋敏.《工程估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