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4-09 04:43:23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1

根据《招生考试复习大纲》要求,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型结构分析:

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单项选择题,30分,占总分的20%;其他题型,包括写作、填空和简答题等,120分,占总分80%。

试题难度分析:

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题难度大致分三个层次: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分别占总分的40%,50%和10%。

考试内容分析:

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内容分四大部分,语言知识运用,出单项选择题,18分;现代文阅读,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37分;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出简答题,25分;写作题,70分。

能力要求分析:

历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考试能力要求由低到高分为A、B、C三级。A级着重测试记忆辨识能力,B级着重测试理解分析能力,C级着重测试应用表达、鉴赏评价能力。 且高层次要求一般包含低层次要求。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要求了解基本的语言知识,目的在于运用。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要求:A级;

2、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以附录《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准)。能力要求:A级;

3、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力要求:B级;

4、辨识并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能力要求:C级;

5、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能力要求:C级;

6、辨析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能力要求:C级;

(二)现代文阅读: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含义。能力要求:B级;

2、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能力要求:B级;

3、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主要的表达方法。能力要求:B级;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能力要求:B级;

5、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要求:C级;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能力要求:C级;

7、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要求:C级;

(三)古代诗文阅读和鉴赏: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初步鉴赏古代诗歌。

1、理解句子,把握文意。能力要求:B级;

2、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能力要求:B级;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能力要求:B级;

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要求:C级;

5、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能力要求:C级;

6、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要求:C级;

(四)写作

1、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应用文(通知、申请书、感谢信、求职信、启事)的写作要求和基本表达方式。能力要求:C级;

2、根据试题要求把握题意,会写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的文章。能力要求:C级;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2

[论文摘要]: 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考试可谓是复习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小测、月考、段考、联考,考试频率之高。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

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考试可谓是复习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小测、月考、段考、联考,考试频率之高。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

尤其是对于薄弱学校高三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理解分析能力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不够。所以,在高三平时模拟考试之后,课堂中试卷的讲评由为重要。

一次大型考试,从组织到试卷终评,语文考试时间长达150分钟,将近需要四节课堂时间,加上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严重挤占了学科的复习时间,影响了复习备考的进度和质量。怎样缩短考评周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应是高三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高三的考试评价要想提高信度,关键在于考后试卷的讲评过程。科学高效地讲评试卷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要一环,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决定着复习备考的整体效果。

教师评讲试卷,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是让学生明白“考我什么”,是将学生被动地埋头做题变为主动地审视答题,因此让学生每做一份试卷,每听一次评讲,都能巩固知识,领悟道理,开拓视野,掌握技巧,提高应考能力,这才是评讲的收获。

语文试卷讲评课要力求达到以下四个目的:1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2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3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4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语文试卷讲评课是根据学生测试情况,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实现有效迁移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课型特征表现为针对性强,重视反馈。因此,课堂结构可大致这样确定: 1呈现答案——2讨论或自省——3针对性讲解——4优劣比较——5相同或变式训练——6教师总结、学生整理笔记。

目前薄弱学校大部分高三老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传统的试卷讲评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堂灌式的讲评。老师对一份试卷不分主次,依照题目照本宣科地讲解,唯恐学生求取知识不全面。这样讲评试卷,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死的答案,学生没有动手,没有动脑,没有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就缺乏主动意识去学习,去思考,还有少数自觉性差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修改试卷,试卷讲评根本就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如语文试卷第一卷的前四个小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词义,第二卷中关于课本上的名篇名句的默写题,学生自己不动手去查工具书、资料和笔记,老师一味包办,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在下一次考试或练习中还会出现。同时这种满堂灌式的讲评耗时长,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听课会觉得很疲倦。从接受原理来看,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剥夺学生反馈、反思的空间和权利,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处于抑制状态,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是成反比例的。

二、盲目讲评,缺乏理论深化。由于考试时间紧促,老师在阅完试卷后,没有对试卷作整体分析评价,没有对本班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就盲目地讲试卷,结果只能是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没有知识归纳,没有规律总结,更没有对试卷中的创新题目进行思维方法的整合。因此,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题目没有形成思维方法,没有掌握答题技巧,会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如湖南省高考考纲从2005年起设置了一个文章赏析的开放性试题,2008年湖南高考文言文考题忽从诸子散文文章变成了纪传体例。如果在模拟试卷时只讲一个答案,没有对知识加以拓展和深化,没有总结规律方法。学生再做这种题目时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三、重基础,轻作文讲评。由于在前面基础题上讲得过多,而在作文讲评时就压缩时间,匆匆收场。或在讲评中对作文缺乏深层理解,泛泛而谈,念几篇范文了事。没有对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的阐发和指导,也没有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对学生的写作没有指导性和针对性。重基础、轻作文的讲评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也会影响学生最终的成绩。像湖南师大附中200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中的作文题目选的是《给自己一个理由》,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实际来写一则作文。在考试中,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准,理解不透,造成写作中偏题。因此,在讲评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作文本意,然后再展开想象领悟其中包含的言外之意。要帮助学生完成字面意思向言外之意的拓展。

四、讲评缺乏理论分析和技法指导。讲评试卷的根本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从这次考试中总结前一阶段学习成功或不足的地方,更好地为以后的复习作指导和借鉴。讲评时,不分析试卷命题的优劣、难度,不分析学生答题的情况,不分析试卷的创新之处,这样处理试卷跟平时讲解练习没有差别。学生既不能形成知识体系,也不能总结规律,就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学生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己对试卷的分析也很肤浅、盲目,甚至找不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也不能明确命题中的一些新信息。

总之,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考试评价对复习备考的指导作用,学生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而在高三教学中,语文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服务员和质监员。因而试卷的讲评也必须围绕这个基本的原则展开。

反思我们教学的现状,试卷的讲评应做为一个高三课堂教学中一个重点环节来抓。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而“渔”。

转贴于

因而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激励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甘心落后于同学,取得成绩后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进行语文试卷讲评时应保持和强化学生这些心理动机。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往往情绪高涨,产生喜悦感、自豪感。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激励他们向更高目标攀登。而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情绪低落,产生耻辱感、自卑感。对于这种学生,教师不宜过多指责、批评,应让他们明白,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这次考试考得不好,不等于下次还考不好,应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2、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试卷讲评课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要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允许学生对高分作文提出批评意见。考试试卷虽然相同,但学生分数参差不齐,解题思路各有差异,知识缺陷和错误情况也不尽相同,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试卷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

3、系统性原则。试卷讲评,从一定角度上讲是一个重新整理知识的过程,语文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系统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应将分散于各题中的知识点和语文思想方法适当归类。对典型试题,要突出思路的探索过程;对病例作文,要讲明出错的原因。力争讲一题,学生会一串,懂一片,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典型性原则。课堂上讲评、分析的题目(特别是供讲评用的作文),必须有所选择。要选择新颖独到的题,学生出错较多的题,有代表性的作文。实际上,一份试卷批改下来,通过统计分析,总有一些错误是具有共性的,这类错误题才是讲评的重点。应仔细剖析,找出出错根源。

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的和课堂结构。

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高考要求,我认为薄弱学校高中语文教师讲评试卷应尤为注重“四要”。

1、课前准备。要认真及时地评阅试卷,做好考试统计工作。 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考试结果的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等),错误类型的统计。统计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必不可不少的工作,它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些教师不太重视统计,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是不合理的。此外,还应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另一方面要分析犯错误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还可以对学生试卷中的好的解法进行整理,推荐或打印优秀作文、病例作文。

2、概述成绩。讲评课开始,可用几分钟时间简述本次考试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达标率,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获得最高分的同学,尤其要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中下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宜公布他们的成绩,更不要责难、讥笑他们。

3、讲评试题。讲评课不能面面俱到,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1)重点讲评若干问题。讲评切忌平铺直叙或简单地对答案、说答案,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2)多让学生发言。请学生发言主要是为了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3)借题发挥。为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讲评时对重要题目特别是作文要进行变化延伸,这样,学生对相关问题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试卷的功效。借题发挥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加深,一套覆盖面再广的试卷也肯定有某些知点的遗漏,所以在讲评时应有意识地把遗漏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识网络,以便在下一次考试中学生能迅速判断和提取有关信息。借题发挥可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讲评时要注重渗透试题变形、重组、分解和组合的出题思想。(4)追根寻源。讲评课上要引导学生弄清自己出错的原因,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以求收到实效。要注意答题规范。每次考试,总有些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如看错题目失分,写字潦草、卷面差失分,不按要求答题失分等。

4、课堂小结。常见许多教师因讲评试卷题较多,常感时间不够,总是匆匆忙忙下课,忽视课堂小结,这是课堂一忌。要善于回顾小结,概括讲评的主要内容,归纳解题方法,强调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3

[关键词]SPSS;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分析

1 引言

统计分析软件――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的中文译名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它是世界著名的、优秀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SPSS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统计分析和数据管理系统。SPSS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强大,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有灵活的变量变换和文件交换系统,多种统计图表的结果输出,并具有与Microsoft Office软件兼容等特点,在社会学、医学、心理学、人文学、生物学、教育学等领域已取得了深入的应用。它操作简便、好学易懂、简单实用,是学术界经常使用的计量软件。SPSS的主要功能为:回归及相关分析、聚类与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等十几个大类。下文将以某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样本,简单分析了一下SPSS在学术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2 数据来源和数据录入

笔者通过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某班30名同学的一次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各项成绩包括大学体育、程序设计语言、成绩设计语言SJ、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档案学概论、信息系统管理和总分8项,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将存在于excel中的表1,通过“文件”“打开”“数据”“文件类型”选择excel一选中表某班同学期末考试成绩所在的excel文件一点击“打开”,便可将excel中的数据导入SPSS。

3 数据分析

3.1 描述性分析

3.1.1 频数

在数据视图中进行以下操作:点击菜单栏中的“分析”“描述统计”“频率”将7门课程及总分项添加到变量中,选中“图表”中的“直方图”并勾选“带正态曲线”后点击“继续”,勾选“显示频率表格”项,点击“确定”共出现8个直方图,图1是其中一个。由图1可分析,大学体育成绩的均值为89.03分,取得89-91分的同学占8人,得分在80分以下的2位同学需加强此方面的锻炼。大学体育成绩呈正态分布,标准差为5.411,反映出此体育教师的评分较合理。

3.1.2 平均数与标准差

在数据视图中进行以下操作:点击菜单栏中的“分析”“描述统计”“描述”在“描述性”对话框中添加7门课程和总分项到“变量”,勾选“将标准化得分另存为变量”,点击选项中的“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后点击“继续”,单击“确定”所得结果如表2:

由表1可知,大学英语中的极小值为55分,存在挂课现象,该同学必须重修,来年选课时应及时通知该同学重修。程序设计语言和大学英语的均值达不到70分,英语和计算机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两个技能,我班需实施一些措施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程序设计语言的标准差高达10.189分,极大值94分,同学们可以向计算机水平高的2009409035等同学请教。

3.1.3 分组求平均值

分组求平均值是对数据分组描述,可以输出分组数据的均值、标准差、极值等,即对数据进行多层分类汇总。点击菜单栏中的“分析”“比较均值”“均值”在“均值”对话框中,将“总分”添加到“因变量列表”、“大学体育”添加到“自变量列表”,点击确定。结果为表2:

随着体育成绩的逐步提高,总成绩均值出现了高低起伏不定的趋势,这说明体育成绩和总分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加强体质锻炼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因此多运动不应成为成绩不佳的借口。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名大学生,只是学习好是不行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大学作为与社会接触的桥梁,素质拓展活动也不可缺少。同学们应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力图使自己成为一名四有新人,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部发展。

3.1.4 数据探测

点击菜单栏中的“分析”“描述统计”“探索”在弹出的“探索”对话框中,将“总分”添加到“因变量列表”、“档案学概论”和“信息系统管理”添加到“因子列表”,选择“绘制”中的“茎叶图”后单击“继续”,选择“输出”中的“图”,最后点击“确定”生成如图2所示的两张箱线图:

图2中的两幅图呈现出同一个趋势,即数据点分布在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对角线附近。也就是说,无论是档案学概论的成绩还是信息系统管理的成绩,都与总分是正相关的关系。换句话讲,一般情况下,专业课成绩高的同学,总分也就越高。由此可见专业课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把专业课放在首要位置。

3.2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根据一批样本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或指标)聚合为一类。类聚分析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

现将全班30人按总分分为三类,以直观、简明的方式统计每个同学在学习成绩上所处的位置,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点击菜单栏中的“分析”“分类”“系统聚类”一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总分”添加到“变量”、“学号”添加到“标注个案”,分群为“个案”,输出勾选“图”,在“绘制”中勾选“树状图”,然后继续一单击“确定,最后生成树状图。

3.3 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技术是一种探索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将含有多个变量的大型数据压缩到一个低维空间,形成一个直观的空间图形,以空间中的点表示变量之间的潜在规律性联系。

通过SPSS统计软件“度量”功能中的“多维尺度”分析功能。可以分析七门课程之间的潜在规律性联系,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分析”“度量”“多维尺度”在“多维尺度”对话框中,将七门课程添加到“变量”,数据为距离数据选择“正对称”,“模型”中度量水平为“序数”、条件性为“矩阵”、维数均为“2”,选项中的输出选择“组图”点击“确定”,生成图3。通过图3可以看出七门课程之间的潜在性规律,如程序设计语言和大学英语被划分在第二象限,其中的潜在性规律可能有很多,比如均分都比较低等。通过此图也可以验证上文的一些结论。

3.4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和紧密程度。换句话讲,相关分析的任务是对相关关系给予定量的描述。

4 结语

成绩分析是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考试成绩的分析测量和评价应当是每个教师和同学必备的能力。SPSS在考试数据统计分析中应用广泛,本文结合具体数据,从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相关分析四个方面介绍了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通过分析该班同学的期末考试成绩,笔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同学们的学习现状,相信此次统计分析结果会为该班提供很好的借鉴,同时也希望能为年轻的科研人员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杨晓秋,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的SPSS设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 008(20):171-174

[2]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赵守盈,吕红云,多维尺度分析技术的特点及几个基础问题[J],评价与测量,2010(4):13-19

[4]曹玲,杨静,夏严,国内竞争情报领域研究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J],情报科学,2011(28):923-930

[5]李延波,房红芳,SPSS统计软件在大学英语考试成绩分析中的应用[J],考试研究,2011(20):1-3

[6]崔永红,李学民,运用SPSS对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成绩分析[J],科教研究,2011(14):34-36

[7]潘小燕,统计分析软件在大学英语教学测试效果评估中的英语[J],科教文汇,2011(3):112-113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4

关键词 语文高考;选择题;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04X(2013)02-022-04

收稿日期 2012-07-15

[作者简介] 林娟,女,福建莆田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

语文高考中,选择题是检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的一种重要题型,历年为高考所采用。此类选择题每题3分(也有更高分的),答对得3分,而答错则得0分。然而,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语文高考选择题的命题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本文对语文高考选择题采用的两种不同命题模式和评分标准进行对比研究,为高考命题改革探索更为合理的命题模式及其相应的评分标准。

一、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1.实验设计。本测验原题目选自2011年北京市、江苏省、山东省、广西省以及2009年湖北省的语文高考试卷,挑选其中5道选择题。运用两种命题模式及评分标准进行重新整合编制成试卷并对考生进行对比测验,两种命题模式的选择题都是四选一,但其词汇量及评分标准不同。第一种命题模式及其评分标准,按照高考实际进行操作,称为原题目。第二种命题模式及其评分标准,是把一道高考选择题的16个成语,分别编成4道简单式选择题,简称为分解题。每道分解题答对0.75分,答错0分。考虑到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质,所以选择研究生作为被试者也无妨。本次实验从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年级研究生中随机抽取35人作为被试者。共发放试卷35份,回收34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34份,有效率97%。

本次实验采用spss16.0 for window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是进行了变量计算、描述性统计、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

2.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一,实验结果。测验要求每个被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高考原题目及相应的分解题进行同时作答。分别对每个被试的原题目得分情况、分解题得分情况及其相关性,还有对在两种命题模式和评分标准下出现的差别进行统计检验和调查分析。

从表1各题的得分情况来看,在5道不同的高考原题中,34位被试者中总有某些题目上得满分者。但并不是所有的被试者在原题目得满分之后,其分解题也得满分。如表1中9号被试者和13号被试者在题1的原题中均得3分,而在分解题中却得0.75分,在其他被试者中,分解题还有得2.25分和1.5分的。这种原题得满分而分解题未得满分的情况占总体的36.5%。这意味着,3分的原命题模式的测量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否则的话,原题目的得分应该与分解题的得分一致。然而,从表1中也可发现另外一种与众不同的情况,即被试者在原题中得0分,在分解题中却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数,如题1中的16号被试者、题5中的25-31号被试者,虽然他们在原题中得0分,但在分解题中得到0.75分-2.25分。具体的原因将会在下文中具体分析和阐述。

第二,两种命题模式的得分差异分析研究。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原题目总分得满分者才7位,占所有被试的21%。而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原题目总分得满分的被试者在分解题中却未全得满分。而照常理说,原题目得满分者其分解题也应该得满分,因为无论是哪种命题模式,都是被试者在尽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统合之后所选出来的答案。而原题目只得3分和6分的被试者,分解题的得分却远远高于原题目的得分。为进一步了解出现此差别的原因,笔者对出现这两种异常情况的被试者进行访谈。2号和7号被试者认为,原题目得满分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由于高考原题每题的词汇量大于分解每题的词汇量,每个选项平均有4个词语或成语甚至更多,要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也没办法对词语逐个的分析推敲,只能通过“猜测”“排除”和“直觉”等捷径进行作答。由此可见,在这种做题情况下,高考选择题的原命题模式无法真正测出考生知识掌握的真实程度,即违背了出题者的初衷。

第二种情况是原题目只得3分和6分的被试者。对此,笔者对27号和29号的被试者进行访谈,其结果表明,不管是原题目还是分解题,被试者都较认真对待,但由于原题目词汇量较多,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保质又保量。恰恰相反,分解题虽然有四小题,但每题的词汇量较少,思考时间相对较少,做的速度也会更快,也能保证相对较高的正确率。再者,7号被试者认为就高考原题来说,做错一题是完全得不到分的,但如果按四小题的模式,考生还可以得1分甚至更高,这样就会缩小考生之间的分数距离。

统计显示,在该测验中,原题目分数高于分解题分数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38.2%,而原题目分数低于分解题分数的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为52.9%。从这个数据初步可以断定,高考原题和分解题中,后者分数高于前者的更为普遍。结合表1的分析以及访谈结果来看,可以认为语文高考选择题的命题模式难度大于分解题的难度,这种捆绑式的命题模式欠合理。

第三,两种命题模式评分标准的比较和分析。从评分标准来看,原题目一题3分,错则得0分。假若两位考生A和考生B同时做题,因为出了一点小差错,A考生不得分,而B考生却“误打误撞”的得3分,那这样我们就可以断定A考生的知识掌握不够?而B考生的基础知识则掌握的不错吗?显然不行。为了验证两种命题模式评分标准的公平性,笔者在34位被试者中随机抽取了10位被试者进行访谈,结果发现,有9位被试者认为,分解题模式中的评分标准显得更为公平,且认为高考命题应该进行改革。

第四,两种命题模式的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为了进一步了解两种命题模式的均值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我们对该样本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双侧),结果显示,原题目平均分与分解题平均分的相关性系数r=0.617,t=14.616,p0.05,说明两种命题模式总得分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什么如此,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或许跟选择的题目有关,或许与样本大小有关。尽管如此,仔细分析每个题目的得分数据和对个别访谈结果来看,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原命题模式和评分标准设计对于部分语文高考选择题和部分考生欠合理的命题,仍然是成立的。

二、小结与讨论

本文的结论是:第一,高考语文选择题原命题模式中词汇捆绑叠加,故意增加答题难度,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心理障碍和阅读障碍,这样的结果就难以准确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第二,这种捆绑叠加多个词汇的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需要或应用的情景和价值。语文考试选择题命题脱离生活实际,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导向。第三,二值式评分标准设计一定程度上误判学生的实际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累积起来,对一些处于特殊能力水平位置的群体来讲,将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降低测验信度和效度,况且简单依据语文高考选择题原命题模式的设计而得出来的这种检验结果――3分或0分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能力而中间缺少一个合理的评价过程,这样的评分结果对此类群体来说也是不客观、不公平、不够合理的。这些结论已经在上文的一系列数据分析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接下来笔者将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首先,针对本次实验所抽取的对象是否必须是高三生。笔者认为未必,因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掌握,它不像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必须要求具有相关专业或学科背景的人才才可以参与实验。因此,各个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都可以作为本次研究的被试对象,而绝非一定是高三生。其次,本次实验中,虽然只抽取了5道高考原题,但绝不会影响研究结果,因为此类的研究,在题目来源及设计恰当合理的前提下,只要样本够大,能够在一定的样本情况下得出检验结果、能说明问题就都是合理的,而题量则不需要太多。此次研究中惟一不足的只能说是被试者人数不够多,造成研究结果不太明显。基于上文的研究分析和讨论,对于高考语文选择题命题模式和评分标准的设计,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出题者在命题时不要误导学生去死记硬背,不要人为增加难度;二是,试卷中的词汇,不要毫无意义的增加,以免增加考生的心理障碍和阅读障碍;三是,在诸如此类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辨识选择题的(如:找错别字、辩形辨音题等)命题过程中,应注意题量多而题分要少。因为这种客观性试题主要是用于测量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和分析,因此在限定的时间内测验可以包含足够数量的试题,能保证对知识的覆盖就足矣。题分少则可以保证评分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如果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笔者建议一道选择题可以设1分,最好不要超过两分。当然,绝对的合理和公平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分析和探讨是为了寻求更为合理、更为公平的考试命题模式,以改革为动力,不断促进高考命题迈着更为合理和公平的步伐前进。

[参考文献]

[1]廖平胜.考试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5

关键词:语言测试;反拨;差异;分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大规模英语考试,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测评服务”,自上世纪80年代实施以来,曾经客观上助推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高了大学生英语水平。然而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参加人数之多一直饱受争议,从未停息。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当前的四、六级考试不能全面的考查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二是考试通过率带来的功利化现象促使了应试教育死灰复燃。也就是说四、六级考试不能满足英语全面能力的测量和大学英语ESP改革的需要。同时教育管理者把四、六级作为衡量大学生毕业资格的标准之一,社会职场则把它看成是就业的敲门砖。

面对着这样的尴尬局面,教育部也力推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以消除其不良影响。如2006年全面改革计分体制和成绩报导方式,采用满分为710分的计分体制,不设立及格线;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报导内容包括:总分、单项分等。测试题型也偏重听力和阅读,取消了词汇测试。2013年12月又将试题结构进行了局部调整,客观题减少,主观题增加,同一考场多题多卷等。可见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从未停止。这样做就是为了减少测试带来的功利化影响,使学校正确理解考试分数的含义,合理使用考试测量的结果,减少应试带来的作弊现象,使考试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改革既有科学依据,又紧跟时展。比如说增加主观试题是因为它带来的积极反拨效应更利于课堂中交际教学手段的实施。段落翻译的设置更能满际需求,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虽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体系日臻完善,并也有自己的口语测试机制,但其庞大的规模和人力物力的局限决定了改革的路还很长。

然四、六级考试作为一门语言测试,并不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器。语言测试伴随着语言教学产生的,没有语言教学就没有语言测试。这并不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而正像杨惠中老先生说的那样,语言教学是第一性的,语言测试为语言教学服务。简单的说测试就是测量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方法。正是因为教学实施者和教学管理者没有弄清楚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之间的关系,才导致语言教学服务于语言测试的怪像。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测试而教学,而应把测试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利用测试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反拨效应,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之所以一直在改革的道路上前行,并不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呼声,而是要更好的实现其反拨效应。从新的题型设置上来看,我们就能知道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者的听、读、写、译等单项技能进行了评估。这说明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单项成绩中得到有效的反拨,进而付诸于教学实施中。

四、六级考试提供的大量数据帮助我们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实证性分析和描述。本研究就着眼于文理不同类学习者四级考试的总分和单项技能,利用数据分析他们在综合能力和单项能力中的情况和差异,我们也希望研究成果能有效反拨教学,为大学英语分类教学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笔者采用江苏省某高校两个二级学院总共451名本科生的2014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及单项成绩为研究对象,其中交通工程学院174人,经济管理学院277人。在研究中,我们把交通工程学院定义为交通组,经济管理学院定义为经管组。根据教师平时的教学反馈,普遍认为经济管理学院等文科学院对学生的英语要求较高,学生学习风气好且英语水平高于其它学院学生。为此笔者选取某一理工科学院的学生与之进行比较,希望能有新的发现。

2.2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1)经管组学生四级总分与交通组学生四级总分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其差异是否显著;

2)经管组四级单项成绩(听力、阅读、写作与翻译)与交通组四级单项成绩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其差异是否显著?

本研究采用SPSS11.0对四级成绩与单项成绩做描述性统计分析、频数分布和T检验。

3 数据分析与讨论

3.1 四级总分对比分析

从表1中,我们看到两组学生四级总分的平均成绩、标准差、标准误差。交通组的平均成绩为401.7,高于经管组391.7的平均分,相差大约10分。标准差相差不大,说明两个样本与其平均数的离散程度相当,两组英语成绩数据波动相当。从标准误差来看2.7

为了进一步了解两组总分的分布情况,我们运用SPSS生成描述统计数据表(见表2)。表2除了显示了平均分之外,还显示最大值、最小值、中数、众数等重要信息。交通组最高分570分,最低分290分,高低分差距280分;而经管组最高分518分,最低分231分,高低分差距287分。两组组内高低分波动范围相当,但两组之间的高分差距和低分差距却很大。从众数来看,交通组出现370、394、417等多个众数,而经管出现391分的最多。从百分位值来看,交通组75%的学生分数在434以下,经管组则在423以下,虽然交通组的成绩好于经管组,但两组达到的合格率都不高。

那么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呢?我们把两组总分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看他们之间差异的显著性。t检验是对两样本均数(mean)区别的显著性进行检验。t检验须知道两个总体的方差(Variances)是否相等;t检验值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t检验须视乎方差是否同质。所以,SPSS在进行t检验(t-test for Equality of Means)的同时,也要做莱文方差同质性检验(Levene’s Test for Equality of Variances)。如果莱文方差同质检验的F值的显著值大于0.05,就说明方差同质(Equal variances assumed),那么我们就参照第一栏的t值,反之,小于0.05,则参照第二栏的t值。

表3 中的莱文方差同质性检验栏显示,显著值(sig.)0.19>0.05,说明两个样本总体方差同质。那么我们就参照第一栏的t值t=2.208,自由度df=449, 双侧显著值Sig=0.028,Mean Difference=9.9245。因为显著值0.028小于0.05,否定原假设,这说明在95%的置信区间内,差异具有显著性。也就是说两组平均成绩具有显著差异,交通组好于经管组。

3.2 四级单项成绩对比分析

两组学生的总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是否能够说明他们在各个单项成绩中也存在显著差异呢?没有数据的支持我们不能贸然断言。表4是两组学生单项成绩的均分分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在听力、写作与翻译两个单项方面均分差异不大,分别为128和126,而在阅读单项中交通组的146分明显高于经管组140分的均分。

表5更加详细地展示两组学生各个单项成绩的频数分布情况,可以看到两组学生的听力成绩、写作与翻译成绩在中数、众数、最大值、最小值都极为相似,如果查阅频数分布表(略)我们就会注意到,两组学生的听力成绩大多集中在107-147分之间。而写作和翻译成绩多集中在114-137分之间。而在阅读方面,虽然经管组的众数要高于交通组,也只能说经管组个别同学的阅读能力较强,但从整个平均数和最高分来讲,交通组还是优于经管组。

通过观察表6的四级单项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的F值,我们可以确定三组单项成绩均方差同质,因此我们都参照每组第一栏的T检验。结果发现听力、写作和翻译显著值0.284和0.171均大于0.05,说明两组在听力、写作与翻译单项中无显著差异。不过阅读单项的显著值0.016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可以得知交通组的阅读能力较强。

综上所述,交通组英语总体水平高于经管组,并且两组分数在430分以上的约55名学生中,交通组的成绩都略高于经管组。在单项成绩方面,听力、写作和翻译能力旗鼓相当,成绩在各分数段的分布相似,没有明显差异。交通组的阅读能力要好于经管组并且突出表现在140-200的高分段。不过两组学生也有一些共性问题,如达到425分以上的比例并不大,交通为32.2%,经管为23.5%。这说明两组学生英语基本技能包括听、读、写、译均有待提高。单项成绩中听力成绩、写作与翻译的合格率不到10%,阅读的合格率维持在40%左右。相比之下,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强,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分析篇章,快速攫取有效信息,而学生在听力、写作、翻译等基本技能都需要加强。

4 结语

本研究结果颠覆了教学工作者对文理不同学院学生英语水平的感性认知。我们不能主观臆断而是要依靠大量的数据证实学习者的学习现状。四、六级测试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具体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有助于测试带来的积极反拨效应。把握住四、六级成绩的标尺,对于一线教学工作者来说意义重大。在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1)教学工作者和教学管理者应该以科学的考试数据为依据对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以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做出合理的调整。不能笼统地以四级总分来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单项成绩更能为分类教学和选课提供可靠依据;2)正确处理好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大学英语教学不能被大学英语四、六级所“绑架”。让测试合理地服务于教学,衡量学习者在输入和内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扎扎实实地提高他们的语言基本技能;3)放开四、六级口语测试的资格门槛。以听、读、写、译等技能总分作为口语测试的资格线是不可取的,也是荒谬的。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口语测试之中必将增强提高口语的热情,为口语教学提供可靠证据。虽然本次研究样本教小,也不能否认此研究的意义,正像Edwards所说的那样“即使小的样本研究也是美丽的”。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CET的重新定位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1(139).

[2] McNamara, T. Language Test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 陆仲飞.大学英语需要从“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过渡――评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中的段落翻译[J].上海翻译,2012(2).

[4] 屠丽华,蔡慧萍.从CET4看性别差异对外语学习者单项技能的影响[J].外语研究,2014(2).

[5] 杨惠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十五年回顾[J].外国语,2003(3).

[6] 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7] 辜向东,张正川,刘晓华.改革后的CET对学生课外英语学习过程的反拨效应实证研究――基于学生的学习日志[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5).

[8] 肖巍,辜向东,倪传斌.CET的反拨效应机制:基于多群组结构方程建模的历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3).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6

【关键词】职场英语 考试分析 反思

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指委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10年6月)中明确提出“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外语学习规律,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在打好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以职场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着力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英语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因此,我们提出并实施了“三五”教改方案,就是将大学英语教学分成三个阶段和五个学期,即:基础英语阶段(大一两个学期)、通用职场英语阶段(大二两个学期)及专业职场英语阶段(大三第一学期八周)。三阶段五学期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相互渗透。

课程考核是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完善了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在大二年级第四学期期末设置职场英语水平考试,考查学生语言水平和教学效果。职场英语水平考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重视考查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口试由“微型演讲”(Mini-Talk)和“简短对话”(Short Conversation)两部分组成。通过现场演讲和即兴对话,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二是注重考查职场英语应用能力。笔试部分的试题不仅涉及基础英语,还包含了职场英语内容(如词汇、翻译和应用文写作),较好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就业岗位对求职者英语能力的需求。

2012级学生在2014年6月参加了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首届职场英语水平考试。本次考试总分150分,分笔试(100分)和口试(50分)两部分,口试由班级授课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口试,给出分数。笔试为2012级学生第四学期的期末统考,考试规范,成绩可信度较高。本文拟采用SPSS.19软件对1333份笔试成绩样本进行分析,并提出对职场英语水平考试题型设置及分值分配的反思。

一、考试分析及主要指标

考试分析的首要环节是试卷质量分析。根据测量学原理,在对考试成绩进行正态拟合检验的基础上,从试卷的信度效度和难度、区分度三个方面获取本次考试的相关信息。

1.正态拟合检验。一门课程考试的质量首先取决于作为考试工具的试卷是否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一项符合学生试卷水平的考试,理论上,其考试成绩应该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也就是说,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占大多数,而成绩特别好和特别差的学生均为少数。因此,试卷分析首先必须检验其考试结果的分布情况。采用SPSS.19软件对1333份笔试样本进行分析后,本次考试的成绩分布频数如图一。

本次职场英语水平考试笔试部分的平均成绩为61.4,标准差为15.7。通过正态拟合检验发现本次考试的成绩接近负偏态分布(见图一),试卷基本上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2.信度效度。考试信度指考试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表明考试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试卷的信度高,意味着考试结果很少受随机因素的影响,考试的结果与其他等价考试的结果是一致的,考试成绩能真实可靠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效度是对考试所要测量的内容所达到的程度的估计,考试是否准确地测定了要测定的内容。

只有信度较高的测试才能有较高的效度,但是,效度较高不能保证信度也一样高。可以说,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是单方面的,信度差则效度差,但效度差不一定信度差。只有信度高的考试结果才能为试卷分析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首先通过SPSS.19软件计算出试题的均值和标准差,然后通过库德・理查逊公式计算出本次考试的信度。

根据计算,本次考试的信度系数为0.939,可见本次考试信度较好,考试结果是稳定可靠的。

3.难度、区分度。试题的难度就是试题的难易程度,也是试题质量分析的一个数量指标。试题的难度与考试分数的分布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试题太难,则考试分数成负偏态分布。如果试题太容易,则考试分数成正偏态分布。难度可用正确回答试题人数与参加测验总人数之比值作为指标,也可以采用极端分组法。试卷难度会对试卷多方面的质量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难度必须适宜。本次考试分析采用极端分组法分析了试卷试题的难度,把全体考生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列,把处于前27%的考生列为高分组,处于后27%的考生列为低分组。

试题的区分度是用来判断试题具有多大能力把成绩较好和较差的学生档次区分开来的指标,也就是试题在用于考试时使水平高的学生得高分,使水平低的学生得低分的倾向。区分度是鉴定试题的重要依据。区分度不高的考试,学业优秀和学业差的学生在考试成绩上差异不大,或没有规律性。它可用一组学生的本试题得分与这组学生的本试卷考分之间的相关程度来表示。另一种方法是比较两个极端组通过一个题项的比例,即从分布的两端选出高分组和低分组,然后将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每个项目的分数用百分比来表示,这两个百分数之差就提供了题目区分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D= PH-PL

一般要求题项得分与总分的相关达到0.2以上。通过极端分组法计算后,D≥0.3表示区分度好;0.3>D≥0.15 表示区分度较好;D

二、对于职场英语水平考试的反思

通过以上对试卷质量的分析表明,本次考试的试卷总体上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考试成绩较真实的反映了学生的学业水平。对本次考试,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职场英语水平考试的定位。语言测试按用途来分类,至少可以分出四类: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潜能测试和诊断测试。水平测试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不管从前学过没有或学了多少,或是如何学的,也不考虑学生的文化、教育、年龄等环境因素。如“托福”和“雅思”测试都属于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它一般要参考某种教学大纲,甚至考虑到教学方法。如随堂测试、期中期末测试,以及学校的毕业考试,都属于成绩测试。潜能测试用来预示学生学习某种语言的潜力和天赋。诊断测试用来发现教和学两方面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调整教学计划,进行个别指导。

职场英语水平考试就其性质来说应该属于水平测试,而在本次考试中又把它定位为第四学期期末考试。从本次职场英语水平考试分析结果来看,二外和商务文法专业学生成绩较好,而机电信息和艺术专业学生的成绩不理想。作为期末考试,对于机电信息和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次难度偏大的考试,直接导致学生的大面积不及格。成绩测试的性质一般就限定了试题的难易程度,一般在成绩测验中,试题难度应该小一点,因为这类试卷是要考虑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即准予及格这一原则。那么,如何调整职场英语水平考试和作为成绩测试的期末考试之间的矛盾,就成了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2.题型设置及分值分配。本次考试的题型第一部分为词汇和语法结构,考查学生对职场英语基础词汇(10%),基本语法结构(30%)的掌握;第二部分为对话补全,考查学生交际场合的口语得体应答(10%);第三部分为阅读理解题共三篇文章,主要考查学生英语阅读能力(20%)。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分别为翻译(15%)和写作(15%),考查学生职场英语的翻译和实用写作能力。从笔试卷面题型的设置来看,还是以基础英语知识的考查为重,而反映职场环境下的交际能力的听力任务没有涉及。从考试的内容上,也还是以日常英语(60%)为主,涉及职场环境下的英语内容只占(40%)。在以后的试卷编制中,应从全面考查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英语运用能力的视角来进行题型设置和分值分配。

结语

本文对2012级学生职场英语水平考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考试成绩的分布、考试的信度效度、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等方面进行了试卷质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试卷各题型的设置及分值分配进行了反思,以期在后续的职场英语水平考试试卷的编制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润清,韩定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蒙诗茜等.高职英语等级测试对“就业为导向”课程设计的积极反拨[J].职业时空,2013(7).

[3]钱朝霞.考试分析及其应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6).

[4]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7

关键词: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应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203-01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

(一)试题的内容分析

从选文类型来说,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的选文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了论述类文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这样的选文有利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测查,也有助于引领中学阅读教学对除文学作品外其它文章的重视。

从材料来源上说,论述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所占比重相近。其中,课标卷的文学类试题中小说与散文并重,而诗歌和戏剧较少出现。实用类文本试题材料则具有多样性,新闻、传记、访谈、社科论文均匀出现。同时,选做题的形式增加了材料的容量,使更多体裁和题材的作品在试卷中出现成为可能,为学生个性特长的施展搭建了平台;测试材料的丰富提高了对学生文化视野、人文底蕴的要求,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试题的形式分析

高考现代文阅读改革不仅表现为考试内容的改革,也表现为考试形式的发展变化。为了更好的检测考生的语文素养,随着考试内容的变化,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型、题量、题序、赋分也在发生变化。

纵观二十年来的高考语文现代文试题,不难发现考试形式在各时段之内较为稳定,在各时段之间变化较大。高考现代文阅读考试形式由题量较多、题型不定、题序多变、同一内容多个题目,向题量较少、统一内容的题型、题量、题序、赋分稳定的方向发展的过程。走过了单纯注重选择题的误区,恢复了主观题在现代文阅读中的地位。

(三)试题的积极导向分析

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提高了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在传统语文教学中,阅读主要是为写作服务的,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而多年来的阅读测试成绩证实了阅读教学、特别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仍是语文教学整体的一个薄弱环节。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带来了新的阅读教学理念。阅读测试带来新的阅读理念首先表现在它恢复了阅读本身的独立地位,完成了阅读教学目标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同时,现代文阅读测试以语用学为指导,把语境、语感等引进阅读测试,注重对词语、语句在不同语境下的特定含义的检测也是当代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二、现代文阅读教学与应试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思维品质应包括思维的自觉性、思维的条理性、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整体性、思维的创造性等。文艺创作是讲究整体原则的,是严格遵循部分服从整体的原则的。艺术家总是把整体美摆在首要的地位,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作品总是以有机整体的形态呈现于读者的面前。因此,阅读文本也只有在整体上下一番功夫,才能对作品有正确、全面的认识。《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应该提倡树立学生整体把握的意识。

思维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从对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在设题中不外乎考查了四种能力。第一对文中信息辨析、选择、提取进而筛选出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二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对中心意思概括的能力。第三根据原文信息推断信息的能力。第四根据文本想象、联想的能力。在以后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这四种具体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超越能力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本意义逐渐与读者在拉开时空距离,只有阅读者的介入,才能拓展文本的意义,使文本获得新的生命力。

首先,要通读文本,感知整体,阅读的初级阶段是了解把握文本的文字意义,即了解把握文本的表层结构。其次,要深入局部,反馈整体,如果说上一阶段的阅读训练重点主要建立在酝酿、探究上。酝酿、探究是建立在研读基础之上,因而教师的指导也要把学生的阅读从“粗”读拉到“细”读,即从整体阅读拉到局部的研读,然后再从局部研读拉回到整体阅读。局部阅读的深入,必须时时反馈到整体,以免阅读酝酿游离于文本的整体之外,造成误读。

三、结论

在高考中现代文阅读占有重要的分值,同样也是学生们在考试中最容易丢分的题型,学生要积极的阅读,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研究解题技巧,当然在考试中每个同学的应试能力是不同的,但是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的进行答题。同时,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是个大工程,需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老师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分析、总结、提高,次啊能准确把握住高考的脉搏,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分析能力。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8

关键词 高考 解析 辅助 技巧 方法 规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每年高考理综生物命题组都会公布他们的分析报告,如为突出以“理解能力为考点”,试卷中这方面的的试题比例最大;为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方面的试题分数也不少;此外,命题组还强调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本学科与考生生活或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以此体现生物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据此,本人针对高三阶段生物学科的总复习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主干知识

高考首先侧重考查主干知识,其中遗传、代谢、人体内环境稳态、基因工程等的内容较多。 因此,教师在总复习期间,不能坠入题海,将大量的时间主要放在习题和试卷的训练和讲评上。特别是第一轮总复习,应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并通过适当的习题应用,加深理解记忆双基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双基内容,适当的习题应用是必要的。本人在学生默写填好相应内容后,当即在课内安排一定时间的应用训练。为使学生手上有材可用,课后有本可依,有处可查,本人主要以总复习指导书上的例题和跟踪练习为主,引导学生理解双基的内涵和外延,并将知识点与前后相关的知识块联系,形成知识网格,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2 实施有效训练,强化学生的解题技能

教师主要从审题、联系相关牵涉的原理、根据所设问题将原理与条件结合分析推理、表达这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并使其解题技能、技巧内化。

生物学科中,除了大量的知识点犹如文科有待记忆外,在理解题意及解题表达时,还常涉及其它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和引导。例如审题中对语意的分析定位,常要牵涉语文的语法及对字词的含义的准确理解,数学方法和计算的应用等。学生在这些方面常表现为在本位学科的强手而迁移应用到生物学科来时弱化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细致的引导和强化训练。因此,教师本人也需不断地进行学习钻研,才能具体相应的能力。针对解题技巧,本人总结了以下几类方法:

2.1 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一定要耐心地看懂题意。不愿费时看懂题意的,干脆放弃,待考试的最后再补救。有时一个选择题审题可能要用18秒,而解题只需2秒。考试时试卷应答要做到紧凑、有序、高效而不是慌张、苍促、毛躁。如果情绪太紧张,找不到审题切入点时,可用语文语法审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语文学科已具备的基本技能用上,注意题干语句中的主、谓、宾,以语法分析提练句子中关键字词,把握题意中主干思想。

2.2 借助实物草图解析题意

有些试题文字符号多,题意较为抽象混乱难以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勾勒一实物草图帮助理解和分析,使问题条理化,深入浅出,清晰简练。例:画圆圈,圆外打点。圆内表示细胞(透析袋)内溶液,圆外代表细胞(透析袋)外溶液。

2.3 自制图表辅助简化思维量和解题步骤

有的试题涉及条件和数据多样,学生常常顾此失彼,思维面大而泛泛,缺乏条理且容易遗漏。解题程序没有针对性,烦琐混乱,费时费力却仍然做错。教师可引导他们自己学会归纳总结解题模式和技巧,简化过程,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结构。

如一些兼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题目中,可用这样的图表辅助:

2.4 总结坐标图的解析方法

先看图的总名称,再看清横、纵坐标名称,然后寻找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分析其形成原因,解析曲线走势。注意图中没有而文字中隐藏或文字中没有图中隐藏的重要信息条件。有时横纵坐标与学生平时习惯上的位置倒置,教师可引导学生试着将图形改画成原来习惯位置的新图形,以利于理解。理解之后再设法适应新图的表达方式。要注意,如果横、纵坐标中无具体的度量单位,曲线图可在保持原形的基础上放大和缩小。

有些坐标图较复杂,除提供一个现成的(单一变量)的曲线外,要求回答改变原有曲线诸多等量条件中其中的一个,数据又会如何发生变化。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原图曲线为参照系,画出题中所问问题所属的新曲线,找出其中的规律、解答所设之问。注意生物实际情况与理论上的差异。有时坐标图的曲线会出现与其它学科如数学理论上不相符的微小变化。

2.5 选择题的非常规解答

选择题答案A、B、C、D四个答案中,有时有的选项是学生不能确定的,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技巧选择。如正确的选最正确的,需选错误时就选最错的。有时则需要用排除法来进行选择的。无法正面判断的,设法从反面或侧面试着判断。而有时四个选项中所陈述的语句本身或许是正确的,但可能因为与题干所设问题无关或不符要求,因而不能选。

2.6 表格类题型审题程序类似坐标图

首先看总名称;其次看清横行与纵列的名称;再综合分析其间的信息,注意去粗取精,找出有效信息。根据题意所设问题,联系相关的原理知识,进行判断推理,最后注意全面、精练、准确地表达。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表达规范,答案中专用的关键字、词、句,不可缺漏,是得分的要点。

2.7 归纳实验设计题的解析程序或办法

学生常沉湎于实验设计题的题海战术,进行书写量浩大的辛苦训练,费时且耗神。教师可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实验题解题的一般规律。

例:操作步骤:(1)取材分组编号(等量原则);(2)设等量(向各组添加反应物或设置适宜条件);(3)加变量(向各组添加或设置条件对照或空白对照因素);(4)反应过程或培养过程。可用共性的语言描述――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反应(化学反应此时有的需要进行如振荡、摇匀等让反应能发生的操作)(或培养)一段时间;(5)观察、记录(需具体内容)。

3 强化思维、表达、书写的规范化训练,提高得分率

历年高考之后,各省都有考生基本情况分析报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得分的规范化训练。针对学生常表现出惰性及喜好新鲜的心态和习惯,教师往往需要将评讲过的试题让考生重考重新书写,直至他们答题及书写的习惯、格式、卷面等符合规范,以实现有效解答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考总复习教学中,在关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的同时,也应强化试卷试题的有效解答和书写的规范训练。最终目的则是改变历年考生旧有的不良习性,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的教研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考试分析总结范文9

【关键词】英语高考 七选五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

阅读理解“七选五”新题型的主要特点分析

内容新颖,体裁多变。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在新课改之后,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文章来源越来越多,且摆脱了之前单一、陈旧的记叙文和说明文,现在的新题型大多来自经典或较新的英美国家的出版物,涵盖了新闻报导、人物传记和期刊论文等丰富内容,时效性和生活气息都非常强。体裁仍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文章结构也多为总分式、分总式和提纲式为主。七选五阅读题型在高考中主要分为主旨大意题、逻辑关系题和文章脉络联系题等三大板块,既考察了学生单词、短语、语法和文篇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锻炼了学生分析文章、总结和归纳段落大意和理解上下文逻辑串联关系的能力,是《英语新课程标准》里“提高学生英语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最好诠释。其中,上下文逻辑关系的建立对学生的语言学习非常重要,属于语言微技能的训练方式之一。

注重考查综合能力,稳定变化。七选五的主要考察方式则是让学生在在把握文章主旨内容的同时,还要对注意细节问题,在多选项的情况下,先搞清楚各个选项的含义,然后在读文章时找到每一句对应的文章内容的一段或者几段,然后选择出最适合文章空缺部分对应的内容,保证文章内容和结构层次的完整、顺畅。另外需要老师和学生均注意的是,英语七选五阅读理解高考题因其还在继续改革,考试方向的变化也需要及时把握。具体来讲,我们发现出题形式并不单一,包括句子填空、段落摘要和带选项的段落摘要等等,特点也更为突:首先是考查的内容更加注重细节,句子位置更加注重在段中而不是首尾位置,这样学生要在把握文章中心后,还要对某一段段中的前后句和逻辑也能熟练分析;其次,所填的答案唯一,但是给出的干扰句子的干扰性越来越强,不再是两句毫无关系、差别很大的句子,答案句子和它的干扰句的句子内容会更加相像,让学生学会分析两个句子,发现其中的小细节造成的差别;最后突出构成语段和文章上下文之间的意义的结合,例如选项位置处于句尾,但是如果只是认为要选总结句未免太不谨慎,很多新闻报道里常引用科学家或社会学家等相关人物的观点,使得下文的开头则是这些人所说的话语,则此时上一段句尾很可能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在了解了该题型的特点后,采取层层入手的方式,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才能保证了优秀的英语总成绩。

七选五阅读的具体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

留下足够时间,态度认真。做英语七选五阅读,忌浮忌躁,态度才是王道;要想得分,“先易后难、逐个攻破”是关键。很多学生对七选五并不重视,有的甚至因为它是新题型不好把握而选择在最后做,使得本来可能足够的做题时间内,学生紧张感倍增,做题慌手慌脚,错误百出。学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高考重要,每一分都重要,不能轻视每一部分的内容,相比于英语作文写作较低得分率、低回报率,把这部分题的答案选对就能保证得分,提高成绩。因此,学生要做答卷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给这部分内容足够的时间,当然不是指在做不出来或一时没有想法时,止步不前,钻牛角尖。时间要足够,但不可过多;态度要认真,但不能走死胡同。而是保证有时间认真去看这部分内容,遇到困难或者某次考试训练遇到的题型非常陌生时吗,也要懂得取舍,简单有把握保证可以得分的选项要先在试卷上做出标记或选出答案,较难理解、没有思路的就先放过,但是一定要先有一个预备答案做出选择,然后跳过某段,或者认真看过后全篇都不太把握时也要先跳过全篇,先去做试卷其它内容。等到其它可以把握的内容都做完时,再结合考试交卷的时间,第二次做七选五阅读题,第二次做不仅有第一遍的总体把握,还能分清楚哪些段落对答题较为重要,哪些是属于文章背景或者补充内容等等。再次做题,要更专心,更谨慎,例如有些选项的线索可能和整体的时间点有关系,有些学生只是单纯地寻找“since +过去时间点”“时间段+ago”或者“have been or done”等常见时态标记词,却忘记了“used to do sth”代表“过去常常做某事”等特殊的短语或用法。这时离考试结束越来越近,学生会更紧张,但要有强大的内心顶住压力,不到考试结束坚决不放弃,专心地去分析,去看,去答题。平时的训练也要按照高考的感觉对待,不可忽视,只有日常训练积累到一定量,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在最终考试中升华自己的技巧,得到满意结果。

学会利用文章逻辑和句式结构等各类关系,点面结合。说到底,英语阅读也是在说明一个人或者一个故事等内容,意思必须都是连贯和通顺的。所以做题时首先可以以该点为切入点,如果读懂了大部分内容,知道每一个选项的意思,又读懂了空白缺失部分的所差的意思,结合选项,则能顺理成章地选出正确的答案。一些线索词也可以给出帮助,例如有些人名、专属地名和文章中所涉及的文件、公约、条例等等,都可以作为寻找答案的有效导向和标志,有的叫简单的题目,根据一些重要名词在段中和选项中的重复出现,就可对应。不同的表达方式都要讲求正确的逻辑关系,英语的段落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联词的运用比汉语的还要多。所以较难的就是文章中由连词和从句构成的又长又复杂的长句,有的段落不短,但是句子可能只有几句,每一句都较长,让学生非常苦恼句子的分析。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学会断句和省略,不管多复杂的结构,思路是清晰的,结构是连贯的,学生学会在平时分析短句的基础上,学会在段落里把握选项空白处的前后各一句的意思。找到句子主题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因为它们只能有一套,而带有“that,which,what,if”等的句子起到的是修饰或解释说明等作用,对主句没有太大影响。然后在把握选项和段落之间关系时,是属于并列、转折、让步、递进还是从属等关系时就能更轻松地应对。不同的句间和段间关系在正确的选项和前后句之间会有所体现,例如一些涉及文章中心人物和主要发生事件的一些名词和动词,有的会重复出现,但是更多的是以近义的词或短语来代替,学会找到这些重要的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反之亦然,整体与部分结合,平衡总说和分说关系,才能使用正确的“钥匙”打开答案的“大门”。

相信自己,谨慎改错。很多老师也常说要“要相信第一感觉”“要相信自己”,事实证明很多情况下是有道理的。学生如果对于七选五阅读不把握且留出时间检查和重做的话,这个阶段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有信心相信自己把握的是对的,有勇气去改正自己认为不对的。很多学生受后面做题思路和再次看文章内容的影响,会对自己之前认为对的选项也表示怀疑,没把握的选项反而变得更加混乱和迷糊,结果对答案的时候会发现之前对的反而会改错了,之前对的思路再考虑后就和文章跑偏了。因此,学生要注意,对于自己刚开始没有疑问,最好就继续坚持下去,在检查时如果和自己不把握的选项没有太大的关系,内容理解上也不影响的话,甚至可以省略不看,既然都有时间回头检查,就证明针对该试卷自己水平还是可以的。对于自己不把握的,前面提到过在第一次做题时,自己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当时的选项也不是随便蒙的,检查时就需要更多的比较和更细致的分析。把有疑问的答案、干扰项和段落空白处去比较,最直接的当然是把选项加进原文去读和理解,看哪一个句意更通顺,结构更完整。值得注意的是,七选五和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出题模式不一样,它的选项排除两个干扰项之外,其它的三道题的答案只能在三个选项里选择,和数学上的连线非常类似。因此,在改错题时,一定要谨慎,存在两个选项答案互换的情况,改错题时首先确定多余的两项有没有它的干扰项,如果没有,改错时是要同时改两道题,学生要确保两道题的正确的难度增大,不得不在细节、关键词和句式分析上多下功夫。

提高自我要求,经常反思。任何两个事物之间的需求都是相互的,就像我们需要依赖地球生存,地球更需要人类去开发和保护。各个学科知识也是有区分考试重点和非重点的,在英语七选五阅读中,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自己的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讲,还有助与学生考试技巧的锻炼和个人心理素质的加强。因此,学生在不同的考试练习过后,要积极的对错题和当时考试的想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不能考一场忘一场,虽然高考对每个学生都很重要,但是在学术专业领域看来,也只是英语学习中的沧海一粟,此时的英语考试中的联系和规律还是很容易发现的,词汇量的要求也没有特别大,学生在发现这些后,可以温故而知新,在下一次考试中避免上次的错误。明白这些的学生,还需要知道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考试也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只有不断地训练,在平时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在平时生活中尽量多去使用和练习英语,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努力做到勤奋努力和积极向上,那么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和优秀高考成绩的取得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更何况英语七选五阅读?

参考文献:

[1]高彦平.高考英语“七选五”解题技巧[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5,09:20-22.

[2]李伟.高考英语应试方略――攻克七选五[J].现代教育,2016, 03:55-56.

[3]刘燕燕,陈晶晶,唐日泾.“衔接理论”在高考英语“七选五”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3:45-48.

[4]邓景鸿,彭桂华.全面破解高考英语阅读七选五[J].课堂内外(高考金刊),2016,05: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