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集锦9篇

时间:2023-08-24 17:14:51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

新课程则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1.2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分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发自内心地、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地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1.3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教学中,我们往往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情商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例如某个勤奋的学生经过努力语文考了95分,没有上优秀,我们则不会称他为好学生,也许会说他脑子慢再学也不行。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他自卑而沮丧。新课程提倡尊重和赞赏学生,让学生的闪光点在我们正确的评价中熠熠生辉。诚然,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怎样的不同,都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

2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2.1认真备课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条件

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不但备教参,还要努力扩充与教材相关的知识,要对教材深入地挖掘,有教师自己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教参的熟悉,可以说倒背如流,教学设计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已经预设好,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课堂就是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并且教师很容易在备课中忽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有机结合,忽视学生的整体感受与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忽视了学生意义生成。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中就应考虑到学生,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生成性资源来对待,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这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学生所处环境不同,他们的理解就会大不一样。只有在备课中考虑到了我们的学生,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课堂才能有生成性。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在备课时还要多想几个意外,学生会在课堂中想到哪些问题,教师如何来应对。要想很好的应对这些意外,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熟悉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和教参,要深究教材之意,必须走到教材之外,给课堂上留有更多的余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人物了解会更深入,或依据学生的问题来设计新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课堂的气氛就能活跃起来。

2.2设计问题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

要想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课堂就要成为一个问题连连的课堂,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课堂要有变化,要活跃,教师们都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要把一言堂改为多言堂,努力从演员向导演转变,变成导演也就盘活了课堂,在课堂尽量安排很多学生发言,但有时也容易落入自己的老套。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设计好的,只不过有了明确的分工,或是变换了各种方式让学生活跃了起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骨子里还是死板的,没有为课堂的意外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不单要有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还应有生成性的问题。随着同学讨论而生发的新问题,在课堂上,有时更有意义,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实际上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这就造成学生基础的读写出现问题,提笔忘字现象频发;快速阅读虽然阅读量大但是根本没有掌握作品精髓;学生的语言功底太弱,作文言语匮乏……下面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可否认,现在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考试而生。而且,上级评定教师的成绩主要从教师所在班级的升学效果来断定,这就造成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习题和考试上,放在优秀的、考高分的学生身上,不得已忽视和放弃相对较差的学生,直接导致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现在的课程改革太重视花样的丰富,却缺乏对基础的打牢。作为初中语文学习环节别重要的字词却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课程讲解和解疑答惑上,学生把精力放在作业和背书上,都忽视对基础的字词的认识理解和运用,就造成很多字学生不会写,相近的词语分辨不清,不懂成语的意思和用法,从而闹了很多笑话,而且学生在写作中也出现很多的错别字,写字不工整不规范,笔画错误等等现象层出不穷。

3.课堂重形式轻实效现象严重。一方面由于现阶段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新教师,他们缺乏教学的经验,不能应对突发的各种情况,面对讲台下的学生还可能会紧张,所以很难掌握课堂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各种教学检查、教学视察频繁,学校为了应付检查,就必须要求教师注意上课的形式,所以很多教师为了不影响学校教学形象,往往都只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放弃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这也就造成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少,记忆不扎实,很快就会遗忘,所以面对课后作业的时候束手无策,不知所措。

4.快速阅读,虽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读完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和世界名著,但是往往效果不佳,看完后记不住主角的名字,讲述不完整故事的内容,更不要提对细节的把握。而且快速阅读不利于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看完根本记不住,需要用的时候只能依稀记得哪本书里哪个人好像做过什么事,想不起来完整的故事情节。还有就是,快速阅读很难给人文学享受,囫囵吞枣一般的看书,是很难体会到“枣”的滋味的,既不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不能引发思考。

二、解决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1.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应该平衡理论知识和探究实践的比重。首先,不能过分注重理论,一味的“题海战术”,妄图通过题海来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其次,不能让学生占据课堂所有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削弱教师的引导地位,要以书本知识为基础,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实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做到符合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设计还应有所创新,不再单调枯燥,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小游戏,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的同时,学生也能有效地学习知识。

2.重基础重实效。首先,学校在办学上要走适合自身学校建设的路线,充分了解本校学生的情况,组织教师成立学习小组,制订符合本校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案,坚持办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还要改变对学困生的看法,重新认识他们,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信心。其次,教师备课就要以提高课堂质量为首要目的,尽力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把基础打牢,掌握的知识扎实,抛弃虚伪的形式主义,让课堂真真切切成为学生的知识殿堂。同时,课后作业更要注重实际性,重视基础强化。

3.鼓励精读细读。初中阶段正是对一切充满好奇心的时期,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认真仔细地阅读书籍。精读细读虽然耗时,但是受益匪浅。不但能深入作品,同作者对话,了解世间百态,社会现状,还能让内心变得细腻敏感,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把书细致掌握了,读书人的气质才能显露。而且,精读细读有益于记忆和运用,因为你精读细读的时候,对人物、故事的了解是深刻的,记忆也是深刻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能有效地帮助各位初中语文的教师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不断深化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既能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的大门,又能为他们带来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问题 对策

一、语文教学在高中教学中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

语文学习与数学、以及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高中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门母语教学,其没有像数学一样繁杂的公式,也没有像物理、化学一样的反应式、实验,高中语文的学习是一种以理解和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要想能够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掌握准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理解以及分析。而这种分析、积累的能力对任何学科都是通用的,如此,学生们便可以通过教师上课教授的语文学习方法,诸如分析、理解以及记忆法等应用到其他学科,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语文与其他高中学科有很大的不同一点还在于,它不仅是一门影视学科,更是一门文化,高中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课文有许多都渗透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学习教育,还要求教师能够通过这些经典教学案例在课堂中引入相应的德育教育,通过德育来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以一种更加自信的姿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三)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于母语文化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素材不仅限于教材,还包括相应的课外读本,这些语文教材和课外读本中包含着大量的与语文教学相关的中外文化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内容的教学讲解,可以帮助学生们深刻的理解文学作品诞生的背景、以及对当时时展的意义,对学生今后的自主阅读以及审美、情感的提升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在存在的问题

(一)在语文教学中未能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领域存在的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并未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还可以常常看到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听讲的授课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上并没有将与学生的互动包含在内,整堂课程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这就极大的削弱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二)在语文教学中过分偏重应试教育

高考是摆在每一位高中学生面前的难题。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们考取一个理想的高校,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多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出发进行与教学,忽视了对于语文内涵以及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将应试教育的考查内容以及范围当做语文课堂授课的重点;此外,教师凡事以高考为出发点进行教学也给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使原本应该开心、简单的知识学习变成了一场紧张、枯燥的竞争。

(三)语文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网络科技的产生与发展,使得教学领域的设备以及教学方法也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多媒体逐渐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引入,但就当前的使用情况而言,许多教师都只是为了多媒体教学而使用多媒体,将原本需要板书的教材内容生搬到PPT中,并没有真正做到对教学设备的创新应用。此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表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多以沿用传统的教―学的学习模式,压抑了学生们的创造以及学习的天性。

三、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路径研究

(一)语文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

高中语文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是解决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的首要途径。教学方案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因此,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不能只是以教师为中心,要在其中加入相应的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将高中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二)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语文教学; 教学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30-001

在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中,语文课程是必修的基础文化课。但随着“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的课改理念的逐步推行,语文课的开设由兴而衰,因其既非德育、体育能受政策保护,又非外语是天生的座上宾,故一直是“强化专业技能”的首选删削对象,这样的矛盾造就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从教育环境来看,国家对中职语文教学督导不够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相对于专业课组织热火朝天的技能大赛,安排骨干教师培训,对于基础课,特别是语文教学缺少实际意义的教学督导,既缺少对各职业学校所开设专业的课程调研与严格规范,也缺少对学校的教学效果的一定标准的检测,这就使各职业学校对“强调技能,注重实践”有所误解,从而造就学校对语文课不够重视,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偏见。

2.从教学主体来看,部分师生对语文教学定位有偏差性

中职学校在倡导“强技能,重实践”的同时,使部分中职学校的一些领导和老师认为,中职教育重点是教导学生学专业技能,只要专业技能达标,即为合格型人才。这样普遍的认知错误,导致学生片面认为语文课对以后从事的工作没有多大帮助,学不学无关紧要。问题是社会虽然需要一些专业性强的人才,但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而语文学习正是为沟通交流做基础准备。试想一位技术员,如果他连自己的意思都表达不清楚,即使专业能力再强,也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3.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语文教学目标定位有偏差

由于中职学校的专业特点和不受升学和统考制约的事实,导致中职语文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造成其教学思路、教学体系不完善。中职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亦应“重实践”,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和实用写作。重点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语言交流、思维、感知等能力。

4.从课堂主体来看,部分老师“以生为本”做的不够

学校虽然提倡“以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经验丰富,老师往往会在课堂中传授给学生自己认为好的、有用的知识,这种教学观念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因为老师所传授的,不一定是学生想学的。如果教学过程中,老师了解学生的需求,从需求找到教学切入点,从而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二、改进中职语文教学问题措施

1.从改变观念入手,营造积极氛围

职业教育首先是就业教育,但就业教育不仅仅是技能教育,用人单位是需要技能型人才,但大量的实践表明:一个具有长远发展目标的单位,对员工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理解、分析、表达、应变、交际等语文能力要求更高,这就意味着学校不仅要注意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加强基础课,特别是语文课的建设。这就要求学校在重专业的同时,摒弃轻基础的思想,为中职语文教学营造积极氛围。

2.抓教学主体,强调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要把语文教学提升到爱国的高度。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学到爱国爱民、积极上进的精神,学到淡泊宁静、知足恬退的风骨……让语文课真正担负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之要义。其次要重视语文课的“基础”作用。学生对文字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的低下会直接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语文教学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语文学习还能满足个人自身心灵世界需要,适应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

3.在教学内容上下工夫,要切合学生实际

首先职业学校的语文老师应及时更新观念,不但要积极认识学生对语文课不在意的教育现状,乐于接受现有的教育对象,更要认真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选择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认识中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学习实际,降难度,抓基础,强阅读,倡实用,让学生多感悟积累,少灌输传播;又要切合学生专业,注重语文知识的专业实用性。如:财会专业可侧重经济合同、协议书、商品说明、劳务广告等经济文书教学;幼教类专业应侧重于思维想象活跃性的训练和文字描述能力的培养等;其次教材应重视陶冶情操、激发灵感、解决疑惑等方面的作用。教师可选择生活故事、职场案例等,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通过感悟语言所传达的各类信息和情感,促进学生更好的锻炼其理解、分析、表达等能力,尽力实现语文课在职业学校的最大功能。

4.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中职学校具有科目多、专业性强等特点,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针对学生的需求,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欲望和需求,与专业和未来的职业接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在机制,挖掘潜能,发挥长处,提高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情境、开展演讲、讨论故事等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并在过程中享受自我理解、分析、表述、创新等能力提高的快意。

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改善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各类问题,对我国现代化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帆.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03)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在中高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而这个目标的达成则主要是通过对各种文学作品的学习来实现的。根据现阶段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的实际应用状况,笔者发现散文这一体裁几乎占据了各类教材的半壁江山,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散文的教学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解决对策。

一、当前对外汉语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与实地调查,目前对外汉语散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留学生、教师、教材。

(一)留学生方面

笔者在研究期间,做了一份关于散文教学的调查表。调查对象是来自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均具有三年以上的汉语学习经历。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读过散文,但只有30%左右的学生表示对散文有兴趣。他们阅读散文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扩大词汇量,学习写作技巧。大部分留学生认为学习散文对提高汉语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有较大帮助,但普遍反映课堂散文教学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习兴趣,更不能很好地理解散文。为了准确把握他们对中国散文的了解程度,笔者特意设置了三道选择题。有10%的人知道朱自清,有30%的人知道散文主要是记事、写景或记人,没有一个人知道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当问及学习散文存在的主要困难时,留学生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散文的词汇量比较大,很多词汇比较生僻,特别是一些成语、歇后语和俚语,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有位土库曼斯坦的学生在问卷中写道:有些词语书本没有注释,没有老师指导,根本猜不出是什么意思。尤其是一些排比句,连续使用很多成语,更加难以明白。二是散文中牵涉到大量的语法和修辞问题,例如介词、副词及其他词类的使用,夸张、通感、象征等修辞方法的频现,这些都增加了学生理解散文的难度。三是中国文化和留学生所在国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导致其对散文中的人物、情感、事件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譬如,西方的留学生很难理解《背影》中父亲和儿子的情感交流方式,也不明白《五色土》中中国人的“土地情结”与古代的“五行学说”。

(二)教师方面

教师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第一,教师本身的素养问题。据了解,目前高校教授留学生的师资主要来自中文系和外语系。中文系的老师文学功底普遍比较深厚,对散文的把握和理解也比较到位,但大都缺乏较好的外语基础,遇到一些需要对比解释的词汇或文化现象,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因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外语系的老师在语言上占有绝对优势,在与留学生的沟通上几乎不存在任何??题,但其文学修养却相对比较匮乏,讲述散文的语法、修辞、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所以也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第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问题。据留学生反映,散文教学普遍比较枯燥乏味,大多数老师只是一般性地解释些字词句,不太注重对情感、文化的深入解读,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很多老师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主要是读和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学习热情。

(三)教材方面

一是编选的随意性。现行的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普遍增加了散文的分量,有些甚至高达50%左右。但至于选择谁的散文、什么时代的散文、多长篇幅的散文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标准缺失,选材的科学性、严谨性当然也就成了一个问题。二是所选课文难度过大。根据笔者的统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散文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如朱自清、季羡林、秦牧、周作人、汪曾祺……不可否认,出自名家的经典散文的确代表了中国文学比较高的水准与成就,是向留学生推介中国文化的最好窗口,但是,名家散文一般也意蕴深厚,不了解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化,恐怕很难真正读懂这些文章。所以,如果编选者在选择课文时只注意到了作品、作家的文学史地位,而忽略了留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那显然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应用效果。三是缺乏标注和英语译文,影响学生自学。现行教材在课文背后一般都有几个知识点的提示和练习,如关于语音、语法、较难的词汇与句式的注释等等。但由于篇幅关系,课文中大量的成语与重点词汇都没有精确的中文注释和相对应的英文译文,这个缺失导致留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问题,目前的对外汉语散文教学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如何从实际出发,解决目前散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当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关键所在。针对中高级对外汉语散文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编选与使用合适的教材;加强实践课教学,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只有各个突破,整体提升,才能真正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对外汉语散文教学效果的策略与方法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引导者的角色,他的能力素养与人格魅力常常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留学生而言,接触最多的就是中文教师,可以说,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程度。所以,只有不断提升中文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方能很好地胜任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文学课的教师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素养。

1.熟悉中国文学史,有较大的阅读量,具备较好的分析解读作品的能力

目前,对外汉语散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老师重词汇、重阅读而轻文化、轻分析,把散文教学变成了一般意义上的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导致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散文的特点及中国文化的精髓。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有所欠缺。据了解,目前高校承担对外汉语文学课教学的大都是年轻教师,而且以语言学专业的老师居多。由于专业的差异,这些年轻老师对散文的阅读与了解较少,基本上是既不熟悉中国散文的发展历史,又不清楚中国散文的创作现状,所以,讲授散文的时候往往向自己熟悉的专业方向靠,以至于散文欣赏课最终都演变为词汇教学课、语法教学课。散文自身的美、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这些关键内容在课堂上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必须要从加强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做起。文学课教师应该利用闲暇时间熟悉中国文学史,比较系统地阅读中国经典散文,培养与提升自己分析和解读作品的能力。只有当自身的学识修养达到了一定程度时,各种知识才会融会贯通,教授起散文来也才会得心应手、旁征博引,才能通过精彩的讲述与剖析激发起留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2.具有较为敏锐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意识主要是指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对双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即“首先包括对表面的文化现象的感知,其次是对与本民族文化有着明显差异的外来文化的感知,再次是能够理解异族文化的内涵,最后是以外来民族本身的角度去感受他们民族文化的能力”[1]。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像散文这样的文学课教学,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因子。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既要熟悉中国的哲学、历史与文化,同时又要对教学对象国家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为只有充分了解了双方的文化特点、文化差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知道哪些话能讲、哪些话不能讲,哪些文化具有相似性可以激起学生的认同感,哪些文化具有对抗性可能带来的文化冲突。

3.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前面说过,留学生不喜欢散文类文学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类课程枯燥乏味,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对外汉语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讲授《荷塘月色》《清塘荷韵》《春》之类的写景抒情散文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一个可感可触的充满美的艺术世界,把散文中相对枯燥的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与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融为一体进行讲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汉语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而在学习《五色土》《胡同文化》《旗袍》等充满文化意蕴的散文时,我们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与课文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土地”“胡同”“服饰”这些象征中国元素的文化符号的历史变迁,让留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同时也了解中国人的旨趣、心理、人生观与价值观。总之,针对不同的课文,对外汉语教师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尽量让课堂充满生气、趣味和激情,避免那种从头到尾解释词语或语法的单调式教学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有收获。

(二)编选与使用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基本依据,特别是对于留学生而言,它更是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学与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一本编写精当、合理、规范的教材,会对留学生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术界虽然出版了种类繁多的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如马树德的《现代汉语高级教程》、李晓琪的《博雅汉语?高级飞翔》、肖奚强的《多文体、精泛结合?高级汉语教程》等等,但却不约而同地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笔者前面提到的编选的随意性;所选篇目难度过大,忽略了留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缺乏应有的英文标注,影响学生自学等等。所以,如何编选合适的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挑选恰当的散文篇目,就成为留学生教学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笔者看来,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编写符合实际的系列教材。具体到中高级阶段的散文教学而言,笔者认为编写体例和所选篇目应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1.系统性、科学性原则

高增霞在《高级汉语教材编写中的选文问题》一文中曾经指出:文学作品的选编具有随意性,不利于词汇和语言点的系统化设置[2]。针对这种编选的随意性问题,我们编者可以根据教材体例进行系统、科学的设置。例如,在安排散文篇目时,我们可以有选择、有组织地将某一类型的散文集中起来进行编写,以利于学生学习。像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等写景类文章,我们可以按照难易原则有序安排;而秦牧的《五色土》、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张爱玲的《更衣记》等文化类散文,我们则可以根据课文文化含量的深广、多寡进行合理编排。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比较系统地理解某一类散文的特征,通过不断反复、对比与延伸,对这类散文形成比较深刻的认知。

2.适度与实用原则

当前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散文篇目大都选自名家名作,虽然文章的艺术水准得到了保证,但留学生普遍反映难度过大。以笔者的调查为例,留学生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课文理解困难和词汇量过大。应该说课文理解困难不完全是词汇量过大造成的,因为它也包含了文化背景等因素,不过词汇量过大的确是一个主因。据郭曙纶对三套对外汉语高级教材(肖奚强主编、马树德主编、郭曙纶主编)的研究,“生词方面,三套教材的生词种数的比例都太高了,超过了一半,有的甚至达到了三分之二。而且,在生词种数中,超纲词种数是丁级词种数的四倍到五倍多[3]。如此多而难的词汇,当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除此之外,留学生还普遍觉得散文的篇幅较长,长句过多,非常用词数多等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必须要根据科学原理与学生实际,选择难度适中的散文篇目。譬如,文章长度以3-4页为宜,每课生词量最好控制在76个以内,非常用词数每百字一般不宜超过10个[4]。在这个范围内,学生的实际接受效果普遍会好一些。

注重所选篇目难度适中的同时,我们还要兼顾实用性原则。首先,高级阶段的散文选材应尽量突出当下性,选择留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的现实生活内容,通过对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描写,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其次,从方便、实用角度出发,每篇散文后面的要点分析都应有中英文双语注释,便于留学生自行阅读与学习。

3.活泼、有趣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温良恭俭、隐忍节制,因此虽被称为礼仪之邦,却也少幽默、欢快之趣。遍览中国散文,文笔优美者多,情韵深厚者众,却唯独幽默、有趣者寡。基于此,对外汉语教材中所选的散文篇目也大都是一副面目庄严、不苟言笑的神态。由于中国散文的意蕴与域外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异,所以造成了很多留学生不太喜欢阅读此种文体。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一些活泼、有趣的散文选入教材。譬如梁实秋的《孩子》《吃相》《请客》;林语堂的《我的戒烟》《读书的艺术》《论政治病》;贾平凹的《吃烟》《弈人》《秃顶》等等。这些散文都是从日常生活琐事出发,却能用一种风趣与智慧察人之所未察,发人之所未发,于嬉笑怒骂中体现出人生的真谛与意义。这种幽默、有趣的文章一方面更容易激起留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共鸣,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现出中国文化被遮蔽的一面,让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

(三)加强实践课教学,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和练习为主,比较注重汉语基础知识和中国文化的介绍。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对教师来说有一定的便利性,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系统性,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封闭模式阻断了留学生和外界的密切联系,因此语言的实际应用和交流都非常有限,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基本停留在字面意义上。针对这个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加强实践课的教学,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互相配合,共同推动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例如,我们在讲授介绍民俗文化方面的散文时(像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就可以采用情境体验式教学法,让留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文化实践活动来获得深刻的记忆与文化体验。作为中国最重要、最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春节,老舍在散文中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如包饺子、贴春联、卖年画、放鞭炮、团圆饭、守岁等等,并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或仪式,表达了中国人对美好、吉祥生活的肯定,对亲情血缘的珍重。对于留学生而言,书本上的中国春节多是抽象而复杂的,更不可能深入理解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但是,如果有条件让留学生参与到中国家庭的春节活动之中,让其切身感受到这一节日文化的特殊性,那么他的印象及对中国春节的理解就必然要深刻得多。事实上,除了春节之外,中国民间尚有诸多充满文化韵味或地方特色的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壮族的三月三歌圩节、苗族的苗年、傣族的泼水节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组织留学生走出校门、走出课堂,积极参与到当地的节日活动中去,课堂之外的这种实地考察与接触将比单纯的课堂灌输要有效、深刻得多。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实施期间,我看到了发生着改变的中学语文课堂,也由此发现了不少存在其中的问题。下面对这些问题做以下梳理:

(一)教师自身素养

(1)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养还未能良好地适应课改的要求。有些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在于接受新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就存在困难,他们还只是单方面地站在语文学科和考试成绩的角度看待课改。

(2)教师自身方面的解读文本能力有待于提高。一些教师的文本钻研深度不够,或大而化之,只注重整体感知;或只注重教师用书,缺乏自身具有个性的理解;或教师的讲解不精,点拨也不能到位,难以抓住要点。

(3)在诗文的意蕴方面,用普通话和方言表达是存在巨大差异的,方言有时也别有一番韵味,但在表达文学中使用方言则很难准确的传达出诗文的原有情感和意蕴。许多老师也拿到了资质认证证书,但实际于教学中所展示的水平实在令人难以满意。

(二)教学方式

(1)有些地方教学方式陈旧,教学中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如对课程大纲要求的只学不考的,因为不考就不教,少讲演变成了不讲。课程大纲规定有的知识只学不考,其实这些知识对帮助文本的语言难点的理解,对学生能力的形成,对他们的后续学习等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当好好教、认真教并对此加以要求。如果不教不学,那么这就变成了应试教育,而不是新课程,这也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有的省略本应让学生自身体验、探究的过程,灌给学生以老师自身已然进行过的体验和探究,只能让学生成为“死记硬背”的机械。

(2)对于课文表达的感情,许多老师视如不见。他们只讲解篇章结构,钟情于选词练字和一些其他的所谓的“鉴赏”,大量的专业术语令学生茫然的不知所措,也将课堂搞得索然寡味。一节课的大堆晦涩的术语,学生甚至产生了厌烦情绪。这种讲解不仅摒弃了祖先们留下的行文情怀,更是为学生对于后续语文学科学习的厌弃埋下了种子。语文之于学习在于让学生领略和感受那份深沉的情感并借此开发属于自身的情感和价值观,现在的教学徒具其表,它的无味让中学生本就贫瘠的精神世界得不到发展。现在的中学生情感问题日益严重,这可以说与家庭和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但现在语文教学的情感教学也难辞其咎。

(3)随着科技发展,许多先进的教学方式渐渐浮现在学生眼前,比如多媒体教学,但是有的人细心就会发现其中也存在问题,许多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他们只是将一堆的材料满窗口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完全与计算机进行“交流”,让学生自行来理解。本应充满活力的课堂由此变得死气沉沉,关键是这严重的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4)在语文教学中重中之重的作文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欠缺生活积累,对生活只能进行照相式观察,不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审美的观察加以重视,分割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二淡漠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缺少对于学生想象力以及思维敏锐性的培养。

(5)课外阅读。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没什么课外生活,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然,这与他们学生的身份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的年龄和学业注定他们与现实生活的喧嚣绝缘,专心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这似乎并没有什么错,可是他们也直接与鲜活的世界绝缘,除了基本教材,他们几乎没有如电视、报纸、书刊等等最接近生活的课外读物,这样只能将他们造就成感情冷漠、机械麻木的考试机器。

为保证新课改的健康进行,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以供参考:

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渡。除了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偏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改的重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因材施教,进行教学策略调整。让学生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成为独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解析教材文本的能力。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解析教材既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又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才能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可以仅仅依赖于《教师用书》。为保教学质量,教师要有严格的自我要求,在新课改中发挥积极作用,逐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牵引者。立足解决教学创造性教学中的问题。笔者提倡编写教师教学案例,把教师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喜悦、疑惑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以反观自己,渐渐的提高自己对新课改的适应能力并促进自己新形势下教学方式的进步。

第三,老师应正确地把握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新课改较为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审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并积累写作的材料,以便在写作中可以有材料进行筛选,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斥责矫作实乃下乘。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7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中职语文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在中职院校,一些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很陈旧,依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过于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基本上以文学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致使语文课堂出现了“满堂灌”的现象。其次,中职教学不存在升学问题,大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多大压力,学生也没有学习兴趣,往往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只注重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缺少实践活动,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过少,几乎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严重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分析能力,无法满足学生职业素质和个性的需求。[2]

2.学校对语文课程不重视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其主要目标,以便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这表明中职教育比较注重专业课程,语文课程处于次要位置。实际上,在就业压力剧增的今天,不管是学生和家长,还是教师,都认为掌握技能是根本,这种认识同时存在于整个社会,即人们只关心专业课的教学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在不乎文化基础课。因此,中职学校很少举行文化课教研活动,教师很少参与培训,对教学设备的投入不足,极不利于中职语文教师的发展。另外,尽管中职语文课和普高语文课的内容基本一致,教学内容也注重语文技巧的学习,但是缺乏新颖性、趣味性和职业性,选入教材的篇目难度大,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3.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合理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主要是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这种情况使得中职教育十分重视学生专业课的成绩,甚至为学生考取资格证书而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专业等级证书已经成了学生、教师和家长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然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不但没有建立外部有效的评价机制,而且没有完善内部的评价机制,难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的改进策略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中职学校教师要转变观念,走出“重专业、轻语文”的误区,不但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由于中职语文课程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综合素养与职业素养,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紧紧围绕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育人”为教学目的,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3]

2.注重语文课的实用性

“职”是中职教育的集中体现,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有职业发展的眼光,加强语文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这也是一名优秀职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注重语文课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学习说明书、策划书、广告词等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旅游专业的语言交际艺术、文秘的公文写作等等,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职业特色。

3.完善教学的评价体系

改进中职语文教学,需要完善教学的评价体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功能。对于中职语文课程而言,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阶段评价。关于参与评价的主体,不但要有教师,还要有学生本人、同班同学、实习单位等;关于评价方式,不仅要有笔试,还要有面试、口试、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8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开放式教学

初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初中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初中学生健康情操,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情趣的重要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不断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不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此来提升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主要问题

在初中学习阶段,语文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非常主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1.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应试成绩。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或者教学规划,不是为了提升初中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不是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整体审美能力,不是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而是仅仅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当前,虽然新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日益引发人们的重视,但新课改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成绩和考试仍然是重要的指标。很多初中教师为了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过分的注重学生的成绩,以学生的成绩为衡量标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以考试大纲为目标和规划来进行语文教学,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忽略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些片面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显然难以真正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也影响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存在明显的“成绩歧视”,教师将多余的精力或者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班级的前几名身上,力图通过“开小灶”来拔高这些所谓尖子生的成绩,旨在通过优生率、高分率来“对抗”同年级的其他班级。这种“有教有类”的教学方式,容易打击成绩不高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班级的均衡发展。

2.过分以教师为主导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主导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教学的计划性,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课本、板书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传递知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未能有效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难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也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水平。在新课改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饱受诟病,在这种单一性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动性被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压制,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不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盲目地根据教学计划来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虽然能够确保教学的计划性,但不利于综合性地提升初中学生的全面素养。此外,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思维也会受到影响,难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课外阅读量较少对教学存在认知不足。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知识,更不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初中语文成绩,而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学素养。但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存在严重的认知不足。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将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种主要的杠杆,旨在通过初中语文教学来提升初中学生的成绩,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在这种错误的认识的主导下,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延伸阅读,很少安排学生进行语文的课外事件实践,直接导致初中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不足,初中语文知识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在当前初中教学中,语文教学发挥着非常基础性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良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1.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初中语文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等一体的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来。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放在语文成绩上,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首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利用好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素材,根据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来挖掘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真正寓教于乐。其次,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的正确的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于优等生,教师要着重提升他们的语文技能和语文知识延伸能力,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加强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步入优等生的行列,而对于后进生, 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关心与爱护,充分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准确的找到学习差的原因,克服困难迎头而上。教师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最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积极的开展课外阅读,通过优质的课外阅读量来丰富初中学生的语文词汇,进而培养初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主导性的教学模式,淡化教师的角色,积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初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元化地进行语文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提问,通过开放性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来思考问题,以不断提升初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性语文教学。初中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素质学科,但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走出课堂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教学。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安排,适时的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然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还包括通过一些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如开展报纸阅览,当然还包括参观图书馆、教育基地等。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是提升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的重要学科,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既不利于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9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作为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补充,中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中职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开展高中程度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然而,受中职学校生源及办学目标等因素影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中职语文教学特点

中职生年龄段多集中在十五至十九岁,正处于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青春叛逆期”,相较于普通高中同龄段学生,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学生的成长路程多孤单、缺爱,性格多内向、孤僻,家长与教师对其关注较少,学习习惯懒散、学习方法欠缺、自律性较差,各方面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在初中阶段,大多属于“学困生”,是中考的“失败者”,多半对学习缺乏信心、丧失兴趣。更有甚者,对以语文为代表的文化课学习持鄙视态度,认为进入中职学校主要在于学手艺、学技术,语文学习纯属浪费时间。当代中专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多心理脆弱、对事物持“三分钟热度”。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在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上,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已经完全不满足于书本上现有的结论和语文教师的讲解,对他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勇于表达个人见解,在行为和心理上都表现出极强的自主性,急切渴望获得表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此外,中职生是非辨别能力差、自我控制意识薄弱,因而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和影响。中职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情趣、人文素养。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又是一门工具性学科,通过语文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本阅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写作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在生活工作中的应用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以专业学科特色为基础,结合中职生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有所侧重,是当代中职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

二、我国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一些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持传统教学观念,过于追求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中职办学的宗旨。在教学方式上,依然沿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随意。

目前,我国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尚缺乏明确标准,因此,课堂教学中对于是偏向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还是侧重学生语文能力培养,是偏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还是侧重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问题尚无定论,中职语文教材多与普通高中语文教材通用。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随意。中职语文课堂“教什么”、“怎么教”,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三)教学氛围沉闷,师生关系紧张。

中职生多对文化课兴趣不高,课堂参与意识淡薄,加之其学习习惯、学习纪律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语文教师多兼任班主任工作,在学生与班级管理中两者矛盾较突出,因而师生关系往往对立紧张,课堂气氛沉闷。

三、转变教学模式,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明确中职办学特色,从思想观念上将中职教育与普高教育区别开来,正确认识中职生,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

与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中职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有三:①传授语文知识;②发展学生思维;③思想品德教育。充分认识到这三点目标,教师就能够以此为指导构建一堂课的教学框架,选择时代特色鲜明、富有专业性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充实课堂教学。

以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窗前的树》阅读教学为例,在对文本完成导入、作者介绍、结构与表达技巧解读等基础知识的讲解后,在课堂思考模块,教师提出如下两个问题:①“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②“作者写夏天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动脑思考,在热烈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共同总结出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沉稳、朴实和坚强;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洋槐坚强不屈的特性,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课后,为了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再次布置阅读日记:“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引发学生反思,教学效果显著。

(二)培养师生感情,营造和谐环境。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能够触及人们心灵深处的是真情实意,而非一味说教。这启示我们,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亲其师”,方可“信其道”,真实的情感甚于枯燥的理论。中职生多自卑,传统教育模式下极易对教师产生抗拒心理,作用于该课程的学习,往往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有意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教学秩序。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对语文课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必须培养师生感情。

为了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某教师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当代学生爱上网的特点,在班级内建立了微信群,以群分享为依托,充分开发第二课堂,通过关注学生朋友圈,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动态;通过新鲜、有趣的语文现象、语文知识,实现与学生之间学习资源的实时共享。通过微信群,教师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学生也对老师的文学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以在网络中强大的个人魅力,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学生渐渐开始对其课程产生兴趣,教学氛围获得显著改善。

四、结语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但只要我们勇于指出问题,善于对症下药,深刻解读新课标理念,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在结合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秉着“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尊重,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的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想方设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然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