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5-06 22:52:40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范文1

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中的会计处理试论

一、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概念

1.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是指在企业进行生产以及生产后的销售活动的整个流程,同时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也包括了一系列的保障工作等,比如在对生产环节的危险因素监控、对事故及隐患的监控、对生产投入工作中人员自身安全的监控、对人力及物力财力的投入所进行的监控等。

2.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也是我国消费品生产的负责及组织的主体,同时,企业更是我国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以及安全生产投入中的会计处理研究工作的主体。所以,如何发展企业,如何在企业发展前期与发展后期给予科学的、完善的管理模式,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在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如何能让此项工作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那么便要首先对会计处理工作进行科学化的研究与探析。

3.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时,其要求的最终结果便是能够做到正常开展生产及产品销售活动,保障相关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同时这也是为了将一个企业带向更高的高度以及更加长远的发展路线,所以说做好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是一项长远且需要不断坚持及创新的任务。

二、会计处理工作的方法和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会计这一职位上给予了相当重量的培育。而作为我国负责核算、监督、综合且组织等工作的工作单位,会计的地位不容小视,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日趋强盛,在对经济发展进行决策、预测以及分析控制等工作都需要会计来进行完成,所以可以说会计部门是我国各个企业在进行经营和管理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会计处理工作的大体对象是我国各个企业中的资金管理及运作等环节,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资金的流动方式一般都以各类实物为主,比如货币、物资等等,所以也可以说会计处理工作是满足货币及物资等实物流动顺利的工作方式,同时更是对我国各类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或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

2.会计处理工作不仅可以将一个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时所进行的资源投入及人力投入等所需要的资金进行全面且科学地评估与总结,同时还可以间接地对生产投入中的一些弊端进行监督。其中,由于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是企业在发展中重要的一项环节,它在进行中及进行后所取得成果的好坏直接关乎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由此可见安全生产投入的稳定性与完善性对于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这其中,想要完善地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那么对于会计处理工作的研究则必须加紧脚步,加足功夫。因为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与会计处理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会计处理这项工作环节做好,才能让安全生产投入在进行时得到全面的完善。

3.在企业进行生产投入工作时,对其会计处理工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实施此工作。

第一,因为会计处理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在财务及账目上的熟知性,所以会计处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备了一些预测性。而利用会计处理工作的预测性不仅可以根据相关信息对资金幅度的变化进行预测和预算,同时还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动量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第二,当一个企业在安全生产投入中遇到比较大的问题时,则可以运用会计决策的方法来加以解决。通过此方法可以拟定出两种或者多种的备选措施来对发生问题的一些因素进行探析与论证,然后再从这些备选措施中选出最为可行的一项加以实施。其中,根据问题决策时间的长短,我们可以把这一方法区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两类:

(1)短期决策是指在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中,对其遇到的收入亏损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时长在一年或者一年以内的决策,而且其只是对这个时期内的收入情况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通常并不会对企业的固有财产进行涉猎。

(2)长期决策是指问题出现时间或者企业的收入亏损问题达到一年以上的决策,并且这个决策时长也有可能达到一年以上之久。其中长期决策方案所能涉猎到的具体事宜包括企业中对资金的决策、对资金筹备工作的决策、对资金分配的决策等等。而像一些企业发展中所涉及的重大项目及技术研发等依然可以采用长期决策方式来完成工作。

三、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中的管理方式与会计处理的联系

1.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应该注意其资源投入的总结与计算,其间企业在进行资源总结与计算时,首先要以最低标准来进行产前预算,同时还要考虑到在生产中所能发生的一系列事故所带来的损失赔偿。而在进行这一工作环节时,首先需要企业的会计部门对账目给予严格且合理的分析,从而将每一环节所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以最低的投入来获取最高的收益。

2.在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投入时,不仅要考虑到对资源的投入以及对风险的减小措施,同时还要考虑到最相关工作仪器以及工作环境治理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其中,在企业对其固有仪器以及新进仪器进行养护及管理等工作时,应该经由会计部门进行严格的核算,将安全生产投入的前期与生产中期的一系列投入总和与仪器设备的养护管理所投入的资金综合给予一定的计算分析,从而将差价降低到最小,进而让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能够以最小的利润支出来获取最大的收益额度。

3.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不仅要保证各个工作环节的整体性与切合性,同时还要保证各个仪器与生产之间能够完美搭配与利用。而在这期间,则需要会计部门在进行会计处理工作时给予一定的分析与计算,在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给予完善且精确的记录与总结,让企业能够对每一笔开销的来龙去脉做到一目了然。同时,企业在将生产投入费用交由会计处理部门进行总结核算时,企业更要对会计部门的管理政策与制度进行全新的总结与拟定,只有这样才能让会计处理工作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得到全面的发挥,从而让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时获得更多的利润。

四、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中的会计处理工作的研究

1.通过对我国相关企业制度与会计处理研究政策的结合与探析,我们可以得知在进行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对于其投入或提取的相关资源与资金的规定有着一定的明确说法,特别是对于一些工矿企业而言,在进行资金提取及运用时,需要相关部门给予严格的施工风险检测,然后通过安全检查与资金评估等方式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工作进行整体的支出与收益评估。而这期间,则需要企业中的会计处理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中的固有资产和提取资产进行计算与分析,特别是在生产投入中期,会计处理部门对一些资源的开发及浪费也应给予一定的数目评估,然后将这些数据统一起来,并制成相关的数据账单,从而让企业在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中的一切支出能够做到一目了然。

2.根据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可以知道,在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不仅相关的会计处理部门需要进行严谨的数据统计处理,同时还要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等四项原则来办事。其间,在2006年时的记者招待会就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中的一些危险因素向财政部和安全监管总局的相关负责人提出关于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时的一些高危行为以及在生产资源管理上的问题,会议中,相关负责人指出要以实施安全第一的生产投入工作及经济政策,进一步落实会计处理工作中的安全生产资源提取的合法化、规范化,积极加大生产投入中各部门的监督力度,特别是对于会计处理工作要给予一定的重视;根据我国财政部所颁发的《财政部关于印发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通知中》可以知道,在企业实施会计处理工作时可以从一些问题的根源处着手,比如当企业进行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在进行高危行为的生产投入时,其会计处理部门该如何对提取资源进行处理、相关的利润数据表与进度报告信息又该如何拟定,这些都是企业会计处理部门所要面对的重点难题。

3.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不仅会面临工人作业时出现的意外性损失,同时也可能出现账目偏差,或是账目数据损失等问题。而这时,完善且合理的会计处理部门便可以将这一漏洞所造成的一系列损失降低到最小化。但是,如何让会计处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完成这些艰难的任务,如何能让会计处理工作得到最大的发挥,这便对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做出了重要的提醒。在企业进行发展以及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不仅仅需要管理部门对生产政策和管理方针给予完善的处理,同时也需要对会计处理工作给予政策和制度上的完善。

4.由于会计处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为强的领域工作,它在要求了工作者对数字和账目的掌控能力同时,还需要工作者对账目的核算、结算、整理、总结等工作有着深层次的了解与经验。所以,在发展会计处理部门的同时,对于会计方面工作的人才的重视度也是企业在发展与安全生产投入时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如何做到识别人才重视人才,这便需要企业在原有的制度方针上拟定出全新的工薪考核制度,让相关的会计人才能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优越的待遇下努力工作,将会计领域工作发挥到最大限度。

五、结束语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河源中小企业 多媒体技术 发展现状 解决策略

为了得到多媒体技术在河源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特别设计了如下的调查方案,针对多媒体技术在河源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从而推动多媒体技术专业在大专院校的发展,以期更好地推动河源大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调查目的

针对河源的各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了解各企业的现状,人才需求状况,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多媒体技术运用状况,从而为河源的企业今后还需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河源的各中小企业。

三、调查内容

对各中小企业的行业、产值等进行比较、统计,对各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具体地感受和了解多媒体技术专业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了解河源的各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领会多媒体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河源的企业今后还需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四、调查结果

1.现状调查结果

据统计:2010年,河源市各中小企业共有37639家,总产值为28.03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16.4%,占工农业总产值22.3%;各中小工业产值12.3亿,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8.8%;各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15278人,占全市劳动力的9.6%,占剩余劳动力的26%以上。各中小企业结构上以个体企业为主,2010年个体企业产值为13.16亿元;行业上以工业企业为主,2010年中小工业产值为12.33亿元。各中小企业布局涵盖了五县一区的范围。

从东源、忠信等几个县镇的发展情况来看,各中小企业基本上均可归入下列几种类型。

(1)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企业,主要的形式有“小庄园”、“公司+基地+农户”、蔬菜基地、水果基地。

(2)依托资源优势形成的工业企业,以小水电、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与外商合资合作形成的外向型经济,以“三来一补”企业为主。

(3)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之机转移而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各中小企业布局分散,遍地开花,没有遵循工业布局的一般规律,造成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严重脱节;且多数企业资金少,产业规模小,缺乏特色优势,难以形成产业效应,造成产品成本高,市场难以打开,资源使用浪费。

各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安置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都处于“惨淡经营”的境况,其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

高新产业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从1995年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2.3%,而高新产业中IT行业更是以每年35.1%的高增长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口2010年增长到155.4万美元,占全河源外贸出口的27.9%。2010年,高新区发挥科技优势和科技孵化功能,预计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亿元,完成GDP25亿元,年内招商引资6亿元,至少有3个过千万元的签约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45%;引进孵化企业15家,孵化率达到10%,在孵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3亿元。服务业会以6%的增长速度发展,工业会以3.2%的增长速度发展,而农业将会以每年0.61%下降。目前河源具有市场准入条件的结构企业在127家以上,年产值195―236亿元。到2015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会增加24.6%。

2.行业调查结果

根据对河源大大小小325家企业的调查,河源的各企业所占有的行业百分比如表1所示:

3.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结果

在行业统计需求的基础上,我们走访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得出如表2所示的人才需求情况。

由此看出,三大支柱行业对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人才需求在人才招聘中始终处于前3位。

另外,我们还从中抽出一部分受调企业未来三年人才需求信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初步得出: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总量为16660人。其中最紧缺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高级研发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占紧缺人才总需求的92.8%,而高级技术工人所占紧缺人才总需求的比重最大,占37.36%;只有2.2%的受调企业把大中专毕业生作为紧缺人才。这说明随着河源市重大项目的推进和重点企业的发展,高端人才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他们是项目顺利实施和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但是从另一方面调查即通过对河源市中等及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调查、统计(表3)显示:职业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80%以上)从事计算机广告、多媒体动画设计、与技术支持、平面设计、策划与创意人才等岗位的工作。在计算机专业人才链中,处于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4.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1)普遍存在的问题

①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历史原因,各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缺乏特色优势和规模效益,存在着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和提升的问题。同时,由于各中小企业大多数分散在乡镇和自然村落,不能很好地共享公共资源和快捷地利用信息资源,又存在着地域调整的难题。这些问题都带有累积性、全局性,因而调整工作进展缓慢。

②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有待开发更新,技术含量有待提高,绝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远远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

③近年来河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还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

(2)解决策略

①中小企业应提高企业员工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不断完善其网络功能,使其随时与世界保持同步,把先进的理念和知识融入到地方特色的文化中来,从而更好地推动河源经济的发展。

②对于符合河源人才结构的企业,河源市政府应出台帮扶政策,实施严格的评估和奖励、惩戒机制,推动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③根据河源本土和地理位置的特点,应积极引进发达城市的发展理念,从企业商的投资到学校的人才的提供,除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之外,更重要的是河源企业或学校自身的符合时代的理念及发展。

五、结语

河源的经济离不开教育的支持,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帮扶,多媒体技术人才的欠缺推动了多媒体技术专业在高校的开设与壮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会遍及河源各个中小企业,并成为引进人才的一大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军,韩志强.多媒体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浅淡[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2).

[2]赵钧铎.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0.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范文3

    什么样的企业需要总会计师?

    总会计师在企业当中到底应当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总会计师在企业领导班子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于企业的会计作假与防范,总会计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都是经常萦绕在国企总会计师们心头的现实困惑;也是他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考虑和解决的重要工作内容。

    最近,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五期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总会计师岗位培训班上,来自全国各地大型及特大型国有企业的一些总会计师有幸与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丁平准教授就这些与如何做好总会计师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热烈地讨论。在两天的小组讨论中,丁平准教授和14个小组的260余名学员倾心座谈,深入交流意见。丁教授还用他渊博的学识和长期在政府部门担任要职的工作经验,回答了学员们所提出的各个问题。由于这些学员都来自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线的不同行业,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更具有代表性,反映出了中国总会计师整体队伍的心声。

    通过这些热烈地讨论与真诚地交流,参加培训的总会计师们对许多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增强了做好总会计师工作的信心,明确了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为自己的事业规划好了新的蓝图。

    一、什么样的企业需要总会计师?

    虽然国务院于1990年12月31日颁发的《总会计师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经批准可以设置总会计师。”2003年5月13日国务院最新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也将总会计师列入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负责人,但包括参加培训的一些国有企业在内,许多企业到现在总会计师配置不齐全。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一把手”对总会计师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阶段,把现代企业中的总会计师与原来计划经济下照搬苏联模式的企业“三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和总经济师)混为一谈,认为总会计师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一个摆设,所做的工作无非是会计主管的职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必设立总会计师。

    其实,这是对现代企业条件下的总会计师工作的误解。我国目前所实行的总会计师体制是参照了市场发达国家的CFO(首席财务官)模式,根据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所推行的一种企业管理制度。总会计师的职责不仅是日常的会计核算与监督,还肩负着企业理财人和作为财务专家参与企业决策的重要使命。他们的作用已经渗透到了

    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价值管理,企业追求的最高经营目标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财务经理。作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中很难到位,而企业当中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所以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中设置了总会计师岗位,从财务角度参与企业决策。总会计师作为财务会计方面的专家,在企业的财务战略、财务控制、投融资管理、业绩管理、成本计划与预算和税务处理等企业的价值链活动中都承担着关键性角色。总会计师不但进行着价值管理,还积极通过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等形式参与着价值创造。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发展壮大企业规模,离不开总会计师的作用。就连一些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不仅积极寻找合适人选建立和充实总会计师岗位,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的总会计师工作的先进经验。固然,对于中小型企业,可能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具有一定困难,但也不可能缺少类似总会计师职能的发挥。在中小型企业中,企业老板或者类似主管财务的副董事长或副总经理实际承担着总会计师的角色。

    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现代管理模式进行改造的中国当代企业的经营,不能缺少总会计师们的参与。

    二、总会计师在企业中的地位

    尽管在新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提出了总会计师是企业负责人之一。但是在现实当中,似乎已经约定成俗,总会计师在企业领导班子排名中居于末席,任命任何一个副总经理,其排名就肯定会在总会计师之前;或者即使总会计师具有了名分享有领导班子成员待遇,却不是党委班子成员,不能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讨论协商。但是,总会计师实际管理的工作和承担的责任却非常重大,比起一般领导班子成员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总会计师的重要性远远大于一个主管后勤保障的副总经理,但在企业领导排名中,副总经理要比总会计师靠前。

    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公司管理当局的就职仪式上往往要求CEO(首席执行官)与CFO(首席财务官)同时宣誓,这既表明他们在企业中的地位应当是平等的,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也是由于他们共同承担着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和防范经营风险的责任。

    在我国,目前总会计师的责任重大,在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项目投融资决策、会计信息批露、资本运作等方面承担着与总经理同样重大的责任。总会计师的工作往往也会得到总经理的支持和配合,但是由于总会计师在企业领导班子中的尴尬地位,不能参与企业人事任免和一些其他决策活动,使他们在企业中实质性的权利和待遇可能受到削弱和损害,造成总会计师在企业中责、权、利的不平衡。这即会影响总会计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也将影响总会计师工作的顺利进行,降低总会计师的实际工作效能。

    因此,在讨论中,很多学员建议国家应当通过立法,提高总会计师在企业地位,保证总会计师责、权、利的均衡,使总会计师真正起到企业理财人的作用。

    三、总会计师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

    有人提出:总会计师在企业的主要作用就是监督企业总经理的工作,牵制企业主要领导可能的营私舞弊和侵吞企业资产行为。他们认为国有企业中的监事会和稽查特派员是从企业外部对企业领导班子的工作进行监督,而总会计师就应当承担从企业内部对总经理进行监督。看住了企业总经理,就等于看住了企业领导班子;看住了企业领导班子,也就等于看住了这个企业。这种观点在讨论中遭到了广大学员和丁平准教授和广大学员的反对。

    在讨论中,丁平准教授和广大学员都认为:虽然会计工作本身包含了监督的职能,有些企业也将总会计师称作财务总监,但是这种监督应当是对企业日常经济事项的反映和企业内部的财会控制,监督的是企业整体对财务会计法规和制度的遵守状况。对总经理个人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监督并非是设置总会计师的题中之义。

    在实际工作当中,总会计师也根本不可能有力量去监督企业总经理的工作。首先,目前总会计师的任免权虽然在于国资委或企业董事会,但一般都是企业总经理提名或建议。由于总会计师在先天上对总经理具有依附关系,所以总会计师很难起到对总经理的制约与监督。其次,从总会计师的职责而言,他决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主管的角色,总会计师真正的价值应当体现在企业领导班子中财务专家的身份和作用,总会计师应当为企业的资本运作、战略决策、经营风险管理、企业业绩的衡量与控制等重大经营行为提供财务技术支持。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的CFO(首席财务官)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于投融资等理财活动和财务管理等技术要求更高的事务,而不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由于CFO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CFO也就具有了企业中崇高地位。

    在我国,由于计划经济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加上总会计师名称本身给人带来的误解,总会计师的角色定位一直还偏离于会计主管、财务主管上,而没有把总会计师的职责上升到市场价值运作和企业战略决策需要的高度进行考虑。

    让总会计师去监督总经理,这只能使总会计师象一只风箱中的老鼠,成为矛盾的聚焦点,两头受气。在企业内部,将得不到企业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信任;在企业外部,由于很难胜任这种监督职责而遭到任命者的怀疑。这不但背离于发达国家先进的CFO体制,也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内在要求。

    四、总会计师与做假帐

    当前在我国,假帐确实成为一大公害。不仅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也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并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贪污腐败行为的漫延。而假帐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会计人员之所为,包括总会计师在内似乎都难逃其咎。

    但是,假帐一定都是会计人员的责任吗?许多学员在讨论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他们认为会计上的假帐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会计人员直接做假帐,第二种情况是是会计人员本身并无过错,而会计所反映的经济事项本身不合法或虚假所造成的,例如使用假发票,会计人员很难分辨出一些制作精良的可以以假乱真的会计凭证;第三种情况是体制作假。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内容注意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从业人员较少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我国近900万户注册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以上;在工业总产值中,中小企业占60%左右,利税占40%,就业人数占75%;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占90%以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设计规范、灵活、有效的会计制度十分必要。

但目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如许多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致使企业账目混乱,财产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从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及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现状可以看出,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会计制度设计是指对会计的规范和准则所涉及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会计监督体系及其他涉及会计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设计。它应当包括如下内容: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也应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阐述如下。

1.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设计是指规范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具体包括核算形式的选择、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设计、财务会计报告设计及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会计工作可以手工操作,也可以实行电算化,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应根据本单位使用的不同核算工具作出设计。

2.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制度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安排有3种形式:独立的机构,独立的人员;没有独立的机构,但有独立的人员;既无独立的机构,又无独立的人员,委托有关中介机构记账。到底采用何种形式,有关人员在其中应当承担何种责任,企业应当在会计制度中予以明确。对中小企业来讲,应在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业务量大小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安排。

3.会计管理和监督制度的设计

会计质量和监督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会计制度、材料物资管理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制度、会计档案和会计工作交接制度、内部稽核和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依照《会计法》的规定,企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规划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在上述会计制度的内容中,会计机构设置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作重点阐述。

首先,会计机构的设置。

根据企业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组织形式设置会计机构,配置有关会计人员,是企业进行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设置会计机构,既要符合《会计法》的要求,又要与企业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组织形式相适应。就中小企业来讲,原则上应简化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财力和人力都十分有限,应允许一些单位不设会计机构,其会计工作由社会中介机构。对于经济业务数量少且交易简单的单位,可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而在有关部门设会计组织,并配备有关人员。设置单独会计机构的企业,其机构设置应小些,宜多采用集中设置方式,即仅在企业一级设置会计机构,并允许一人多岗。具体如何设置会计机构,则根据各单位的规模大小、经营特征及管理组织形式等情况予以决定。

(1)微型企业(雇员1~5人):这样的企业经营规模很小,业务量少,且不大可能有大额信用交易。会计的任务只是记录营业额、控制费用、计算盈亏及纳税所得。因此,可不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直接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

(2)小型企业(雇员6~50人):这样的企业经营业务数量少,交易简单而且交易类型有限,可能进行贷款融资,存在一定数量的信用交易。会计系统需要向贷款人提供财务报告,并要提供管理所需的简单信息,一般只需要简单的数据,不必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管理人员较少,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也不会太多,可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但要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 (如有些企业将会计人员放在总务部门,有的放在办公室等),并且要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可不设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职能由会计人员代管。会计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

由于会计人员较少(一般2~4人为宜),为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会计岗位可设置以下4个岗位:

①会计主管兼稽核岗位。职责是在厂长(经理)领导下,组织、管理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负责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调度,进行账目的定期核对,协助有关人员进行财产清查。

②总账报表岗位。负责成本核算,登记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保管和管理会计档案。

③出纳岗位。负责货币资金的收支、保管,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按规定保管和使用签发支票所用印章。

④明细账会计岗位。负责明细账的登记工作,申报、缴纳税金,进行工资核算等。若小型企业的规模、业务量接近微型企业,可采用微型企业的做法,或将4个岗位进行调整合并,即会计主管与总账报表岗位合而为一,明细账会计与稽核岗位合而为一。

在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中,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凡涉及到企业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即遵循钱、账、物分管制度。 (3)中型企业(雇员51~250人):这类企业可能有大量的信用交易,还可能有进出口业务,业务量比前两类企业增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会提高,如要求会计系统提供稍微复杂的管理信息。此情况下,原则上应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会计机构可设置为科、室或部。同时,中小企业应配备必要的财务管理人员。对经济业务简单的中型企业,会计和财务机构以合并为宜。其他的中型企业,一般应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开,即分别平行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但就当前组织机构的特点来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财会合一(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财会分离将成为必然)。

会计核算一般应采用集中核算形式,对于经济业务较多的中型企业可根据业务需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非集中核算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企业对外的现金往来、物资购销、债权债务的结算都应由企业会计机构集中办理。会计机构一般应设置如下会计工作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总账报表岗位、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销售和利润核算岗位、资金岗位、稽核岗位、会计档案保管岗位。在上述岗位中,一般来说,总账报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资金、销售和利润等岗位应当集中设置在会计部门,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往来结算等岗位可根据企业核算体制的具体情况或者集中设置在会计部门,或者分别设置在其他有关部门,如材料核算岗位可设在供应部门,工资核算岗位可设在劳动工资部门,结算岗位中的购料结算岗位设在供应部门,而销售结算岗位则设在销售部门。至于出纳岗位,则应当统一设在会计部门。会计工作岗位可一人多岗,具体设置几名会计人员,视单位情况而定,一般以4~5人为宜,但要遵循钱、账、物分管制度。此外,在上述岗位设定以后,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其次,财务收支的审批制度。

中小企业应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加强企业各项支出的管理。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在签字组合中规定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名,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只执行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对于没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支出,出纳员应拒绝执行。对于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由于其规模小,经济业务数量少且交易简单,可由企业负责人对每笔开支进行审批,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对于中型企业,要考虑对于金额超过一定限额的支出,实行集中审批制度,强化负责人一枝笔审批。如规定对金额超过一定限额的付款事宜,各部门办好各种手续后,将付款单送交会计部门,并说明付款理由和依据,由会计部门汇总后定期向企业负责人汇报,根据支付能力和轻重缓急,决定各个款项的付款时间和额度,并依此办理有关支出。

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复杂工作,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统一会计制度,在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由于中小企业在规模、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的需求等方面与大企业不同,因此,在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应符合它们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宜过分繁琐复杂。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中 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一般规模较小,其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与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内部运作方式也会与大企业有很大不同。另外,不同的企业由于规模和组织形式的不同,理财方式与渠道、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使设计的会计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中小企业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考虑到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情况,中小企业设计的会计制度应简便易行,不宜过分繁琐、复杂。“

(2)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应以满足管理需要和税收征管为主。这是由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限性及其会计需求的有限性决定的。从会计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企业的单一业主或有限的股东以及国家税务部门等。对于单一业主或企业股东来说,由于他们的个人利益与中小企业的利益高度相关,他们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十分关心。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许多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合而为一,业主和股东可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们需要获得相关会计信息,以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因此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符合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考虑企业的内部信息需求。比如,帮助企业经营者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费用结构等。对于国家税务部门来说,他们需要了解企业的纳税情况,由于中小企业逃避纳税的愿望比大型企业更强烈,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企业申报纳税和国家税收征管的需要,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税收征管。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加强监管;会计;廉政建设

Abstract:Inordertoadvancethefinancialreform,strengthensthemanagement,inrecentyears,ourprovinceeachregionwasthesamewiththenation,carriedonmultiformaccountanttodelegatethesystempilotreformandtopassthroughoneafteranothersummarizes,theguidanceandthepromotionunceasingly,accountantdelegatesthesystemreformtohavethegoodtendencywhichwasontherise.

keyword:Strengthensthesupervision;Accountant;Cultivationofcleangovernment

一、会计委派制开展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委派制这一新生事物,顺应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以强劲的生命力,不仅推动了会计改革,而且在加强宏观、微观经济管理方面也越来越显露出重要作用。同时也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我省的会计委派制的改革,从90年代初开始,至今可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96年以前,是自发式的个别尝试阶段。我省的一些县(市)如巴中市、郎中县、苍溪县等,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了直接委派会计负责人为主的会计委派制,中江县还结合厂长经理承包制,推行了会计人员年薪制等办法。这对当时在县以下的多数中小企业实行承包制后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同时,对"一包就灵"提出了质疑。虽然是个别地方和局部的试点,但引起的反响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阶段从1997年到1998年,这期间主要是总结、认识、引导试点阶段。在这一时期,我省会计委派制在各地的一些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中小企业等各类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逐步推开,形式各异。其间,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各级政府的会计管理部门即财政部门主动地参与了这项改革。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逐步把会计委派制工作列入了会计管理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充分发挥政府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对各地的会计委派制试点进行总结,在充分肯定这一改革的同时,及时地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对进一步深化会计委派制改革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省财政厅专门就全省会计委派制试点作为财政科研课题,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调研,最后形成了《四川省会计委派制改革调查报告》,对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情况、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一《报告》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省政府主办的《四川政报》上公开发表,省财政厅也将《报告》下发各地,并要求各地认真总结试点情况,因地制宜、稳妥推进。这对全省会计委派制无疑起到了引导和推进作用。这期间,各级党政和纪检监察部门也高度重视和关注这一工作,把推行会计委派制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改革,进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第三阶段为1999年以后,进入了有组织的总结、完善,全面推广阶段。从1999年到现在,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的会计委派工作在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后又回到实践的过程,对会计委派制改革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而且不断地从实际出发,总结完善,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努力。特别是中纪委三、四次会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发出后,更为会计委派制的进一步推行指明了方向。目前,会计委派制已经列入了包括省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省21个市、州,有12个市政府和近90个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还有如遂宁、宜宾、乐山、南充、达州等市政府还制定了有关委派制的办法。各级政府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都亲自负责领导会计委派制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也责无旁贷地和纪委监察部门积极配合,把会计委派制作为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狠抓落实:一是抓了全省的会计委派调研,做到心中有数。省纪委、监察厅联合召开了座谈会,派专人调研,了解全省的工作进程和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交流各地情况,找典型代表介绍工作经验,互通情报,取长补短。省财政厅还于1999年专发会计委派工作简报六期至各地和省级各部门,专门收集了全省各地会计委派制办法,编辑成《四川省会计委派制度专辑》(一)、(二)印发各地,对帮助和指导这一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三是有倾向性地推荐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起到了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如省财政厅制定了《四川省省级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制试行办法》下发各地,引起了各级的重视。又如对长宁县、北川县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会计集中核算)制和简阳市的乡镇"统一集中核算"制等大加推崇,促进了有条件的县、乡实行这些办法;是作为工作任务进行全省安排布置,要求各地予以贯彻落实。2000年1月,省监察厅、省财政厅下发《关于继续试行会计委派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各级财政纪检监察部门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把目前适合我省实际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积极稳妥地推行。这几种形式和要求是:1、在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制。2、所有的乡、镇财政所实行综合财政预算会计集中核算,今年要求达到60%的推广面。3、暂不具备条件的县级党政机关实行重点会计委派制。4、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以及骨干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5、企业集团内部实行会计集中委派制等。

由于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基本上呈现以两头促中间的情形,即基层起步早,纪委督促严,在一段时间省、市本级动作不太大,效果不明显,但进入1999年以后,省、市两级都开始行动,特别是市一级行动迅速,措施有力,这样,会计委派改革在全省已基本形成了热潮。据初步统计,全省有18个市、地、州,90多个县(区、市)近800个乡(镇),20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度。

二、会计委派制的几种形式

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形式多种多样,试点对象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委派的人员有会计机构负责人,也有全部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有企业主管部门、政府部门,也有企业本身等。但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到会计委派制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要不断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要求,绝不能一蹴而就,要不为地总结和完善。比如县以下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实行了改、转、租、卖、让等以后,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再治袭国有企业一套管理,无论在法理上,在具体管理办法上显然已不适宜。原来如溪、阆中、中江县等直接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也有的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委派的会计负责人形同虚设。所以,会计委派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因此,我省会计委派制的形式也经历了不断取舍,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于加强监管,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建设的,切合实际的会计委派制形式主义会被人们所接受所推崇。经过几年来的磨合,现在适合我省经济管理实际,并取得一定共识,正在积极推广和试点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的委派对象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总监人选通过考试、面试、结合考核,经组织部门批准,从市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中选派或向社会公开招聘。财政部门负责聘用委派以及日常工作。

财务总监的职责是代表政府监督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情况,向政府机关提交有关企业财务报告,如重大问题专题报告。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财务总监的任职与行政级别不挂钩,工资收入比照所在企业经营班子副职执行,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对财务总监工作业绩的考核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部、经贸委等部门共同负责。考核结论记入本人档案,作为派驻、罢免和奖励和重要依据。

为配合财务总监的试点,将国有企业财务负责人由原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制改为审批制。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的任免,由所在单位呈报,财政部门审核,组织部门审批。财务总监制主要在我省乐山、达州等市试行。

(二)财务监督特派员制度。财务监督特派员派驻单位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监督特派员由市级机关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处设在财政局或经委,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办事处内设若干办事组,每个办事组负责2至4个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财务监督特派员任期三年,可以连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规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

财务监督特派员对政府负责,代表政府行使监督权力。主要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列席经宫管理等有关会议,但不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评价企业主要领导成员的业绩,并对其奖惩、任免提出建议。

财务监督特派员的稽查报告,由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外送企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后报市政府。市政府根据报告,结合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情况,实施奖惩、任免。如重大问题,可向政府专题报告。财务监督特派员主要在我省自贡、遂宁等市试点。

(三)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对象目前主要是县、乡(镇)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单位预算体制、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三个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单位账户,统一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中心)开设账户,会计核算,管理会计人员。单位设置出纳岗位,负责本单位的具体财务收支。同时建立综合财政预算制度,收支审批制度,审核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会计集中核算办法已在全省60%以上的乡、镇和部分县、市实行。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总结各地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从省级机关的实际出发,结合部门预算改革,决定于2001年在省级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到各系统所属二级单位。目前,省财政厅已代省政府拟了《四川省省级机关试行会计集中核算支付办法的实施方案》,并正在征求意见。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设立四川省省级机关会计核算支付中心,在保证单位现有预算编制程序、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三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预算内、外银行账户。省财政厅建立国库单一支付体系。取消单位会计核算岗位,保留除会计核算、记账以外的会计职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委托记账、分户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支付的资金为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等四部分。

(四)企业内部会计委派人员。企业集团公司按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对所属各级子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委派工作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会计人员在本单位或集团公司内部选聘。委派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办理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向集团公司负责,奖惩考核由集团公司实施。

企业内部会计委派办法主要在我省五液、电信、邮政、石油、川化等大型集团公司实行。

三、会计委派初见成效

我省各地地会计委派制度改革试点,尚处在总结推广阶段,有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全省会计委派试点进展总体是好的,对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促进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试行会计委制度,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评定权等从各单位中分离出来,使会计人员相对独立,有利于保证会计人员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和基本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保证了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二)有利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收付、集中核算后,把"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了实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基金、税收等收入可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各单位私设"小金库"情况等到有效控制。单位实行预算内外综合财政计划,使单位预算更加刚性化,支出管理更加严密,有效地提高了资金营运效益。特别是乡镇一级辨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农村费改税,减少农民负担,规范基层政府管理行为,促进基层政权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消极腐败现象有所减少和遏制。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使财务监督权与生产经营管理权相对分离或相互制衡,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规范了会计行为,把财务会计监督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使会计监督能贯穿于财务会计活动全过程,对于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消极腐败现象,制止铺张浪费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稳定了会计队伍,提出了会计人员的素质。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后,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和管理由政府会计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实施,单位领导不得随意更换会计人员,相对稳定了会计队伍。会计人员通过竞争择优上岗,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上岗后严格考核、评定优次,以此确定会计人员续聘或解聘,引入了竞争机制,给会计人员增加了压力和危机感,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需要。

四、值得探讨的几个的问题

推行会计委派制试点是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强化会计监督的一种有益尝试,虽然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积极作用,但也不是"一派就灵"的灵丹妙药,目前在理论上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财务总监、稽查特派员与会计委派制的关系会计人员"委派制"属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范畴。体制是一个上层建筑范畴,体现为行政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委派的客体是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是财政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对于财务总监,并不陌生,国外早已有之。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也早已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试行,目前全国各地的实行范围更为普遍。但将财务总监作为会计人员"委派制"来认识却有不妥。财务总监属于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监督约束范畴,派生于资本的权力,而非行政之权力。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公司的财务总监往往由董事会任命。1994年深圳市三家委派财务总监的公司都是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国有资产营动机构,是基层国有全资、控股和参资企业的投资主体(即所有者财务主体,)其向国有全资、控股企业派出财务总监是为了保护大股东的根本利益,加强对经营者的财务监控。但委派财务总监只能由大股东说了算,小股东对此无能为力,这是资本权力使然。国有资本如果只是参资角色,则无权委派财务总监。否则,其他小股东纷纷效仿,委派代表自身利益的财务总监,岂不乱了套?从深圳市和我国其他地区国有资产产权部门委派财务总监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来看,财务总监不属于会计人员。但不少人仍将财务总监误认为是会计人员,误将财务总监理解为行政权力派生物,这与我国国有资本的产权主体不明晰有关(不少地方财务总监由政府部门派出,而非由国有资本产权部门派出)。由于财务总监是由产权部门派出的,又常住企业,代表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日常监督,所以监督的威力较大,相应缓解了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有利于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稽查特派员是中央为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而派出的。地方有的也仿效,对所属大中型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其工作性质与财务总监基本相同,财务总监也好,稽查特派员也好,都不参与企业的账务处理,不能认为他们是会计人员,其派出源于资本的权力,属于财务机制范畴,而非管理体制范畴。

(二)会计委派制与会计本质问题

会计的本质是什么?会计不是被动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会计既有核算职能,又有监督、预测等控制职能。上述两上基本职能,都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财务决策。持"管理活动论"的学者更加强调会计的管理职能,主张"算为管用",会计要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如果不区别情况地向企业委派会计使会计人员游离于管理活动之外,变成"为算而算"的工具。委派制将利益各方矛盾的焦点转移到委派的会计人员身上,会计人员工作的压力加大。委派的会计人员通常三年一换岗(有的仅为一年),对被委派的单位情况不太熟悉,普遍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无意得罪人,也没有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被委派单位对委派的会计人员有抵触情绪和防备心理,视会计人员为"客人",不让其进入决策层。这就意味着会计人员失去了实践主体,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结果,既不利于加强企业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不利于会计已有职能的发挥,又不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会计科学的良性发展。

(三)会计委派制与国际会计惯例问题

所谓会计人的国际惯例是指国际上在会计工作方面的一些通行做法。就会计人员的管理来看,大多数国家企业会计人员由企业自己招聘、使用和管理,鲜有例外。只是法国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比较特殊,其会计人员分为两大系统,公共会计人员和企业会计人员,前者由财政部实施条条管理,就职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法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形成是由其法律、文化、历史等因素决定的,法国的特殊做法也不是一般规律。而且,法国是欧盟的成员国,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否会受到欧盟的影响而改变还很难说。另外,法国的国有企业生存受企业效益和国家财政的影响,经常受到"私有化"的威胁,以后在国有企业中是否仍然推行公共会计人员制度尚不得而知。除法国之外,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企业,但并未采用委派制的做法,说明非委派制对于国有企业也是适用的。企业会计人员应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办法,由企业自己管理。至于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有政府授权收费或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试点。

五、建议与打算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委派制改革只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谨慎从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要给会计人员的身份一个明确的说法,不宜模棱两可,从而给会计人员的职能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外部人"身份,但企业会计人员还是以"内部人"身份出现更为合适。

2、间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对会计工作的间接管理和调控指导作用。

3、适应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体现出现代企业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的要求,并通过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为提高各单位经济效益而出谋划策的积极性。

4、普遍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考虑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从会计发展的高度衡量改革成效。

5、法制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不得与现行和将来可能颁布的法律相抵触。按照上述原则,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会计人员回归企业,强化外部监督,实现国家间接管理。我省的会计委派制度改革将区别情况,因地制宜,试点求精不求多,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会计委派制改革试点工作。

(一)加强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二)与依法建账结合进行。我省实行的建账监管办法是依法建账的重要措施。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委派制试点单位首先要抓好依法建账,实行建账监管,避免多套账、造假账的现象发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要与稽查特派员制度、总会计师制度和其他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结合起来,避免委派人员的职责重叠。

(四)积极稳妥、切合实际地推行会计委派制改革。由于会计委派制改革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既对社会各行各业,又面对千千万万会计工作者。要充分调查研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部门,有选择地进行试点。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财务总监制或稽查特派员制度。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加强监管;会计;廉政建设

abstract: in order to advance the financial reform, strengthens the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our province each region was the same with the nation, carried on multiform accountant to delegate the system pilot reform and to pass through one after another summarizes, the guidance and the promotion unceasingly, accountant delegates the system reform to have the good tendency which was on the rise.

key word: strengthens the supervision; accountant; cultivation of clean government

一、会计委派制开展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委派制这一新生事物,顺应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以强劲的生命力,不仅推动了会计改革,而且在加强宏观、微观经济管理方面也越来越显露出重要作用。同时也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我省的会计委派制的改革,从90年代初开始,至今可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96年以前,是自发式的个别尝试阶段。我省的一些县(市)如巴中市、郎中县、苍溪县等,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了直接委派会计负责人为主的会计委派制,中江县还结合厂长经理承包制,推行了会计人员年薪制等办法。这对当时在县以下的多数中小企业实行承包制后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同时,对"一包就灵"提出了质疑。虽然是个别地方和局部的试点,但引起的反响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阶段从1997年到1998年,这期间主要是总结、认识、引导试点阶段。在这一时期,我省会计委派制在各地的一些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中小企业等各类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逐步推开,形式各异。其间,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各级政府的会计管理部门即财政部门主动地参与了这项改革。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逐步把会计委派制工作列入了会计管理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充分发挥政府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对各地的会计委派制试点进行总结,在充分肯定这一改革的同时,及时地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对进一步深化会计委派制改革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省财政厅专门就全省会计委派制试点作为财政科研课题,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调研,最后形成了《四川省会计委派制改革调查报告》,对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情况、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一《报告》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省政府主办的《四川政报》上公开发表,省财政厅也将《报告》下发各地,并要求各地认真总结试点情况,因地制宜、稳妥推进。这对全省会计委派制无疑起到了引导和推进作用。这期间,各级党政和纪检监察部门也高度重视和关注这一工作,把推行会计委派制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改革,进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第三阶段为1999年以后,进入了有组织的总结、完善,全面推广阶段。从1999年到现在,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的会计委派工作在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后又回到实践的过程,对会计委派制改革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而且不断地从实际出发,总结完善,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努力。特别是中纪委三、四次会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发出后,更为会计委派制的进一步推行指明了方向。目前,会计委派制已经列入了包括省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省21个市、州,有12个市政府和近90个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还有如遂宁、宜宾、乐山、南充、达州等市政府还制定了有关委派制的办法。各级政府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都亲自负责领导会计委派制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也责无旁贷地和纪委监察部门积极配合,把会计委派制作为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狠抓落实:一是抓了全省的会计委派调研,做到心中有数。省纪委、监察厅联合召开了座谈会,派专人调研,了解全省的工作进程和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交流各地情况,找典型代表介绍工作经验,互通情报,取长补短。省财政厅还于1999年专发会计委派工作简报六期至各地和省级各部门,专门收集了全省各地会计委派制办法,编辑成《四川省会计委派制度专辑》(一)、(二)印发各地,对帮助和指导这一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三是有倾向性地推荐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起到了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如省财政厅制定了《四川省省级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制试行办法》下发各地,引起了各级的重视。又如对长宁县、北川县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会计集中核算)制和简阳市的乡镇"统一集中核算"制等大加推崇,促进了有条件的县、乡实行这些办法;是作为工作任务进行全省安排布置,要求各地予以贯彻落实。2000年1月,省监察厅、省财政厅下发《关于继续试行会计委派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各级财政纪检监察部门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把目前适合我省实际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积极稳妥地推行。这几种形式和要求是:1、在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制。2、所有的乡、镇财政所实行综合财政预算会计集中核算,今年要求达到60%的推广面。3、暂不具备条件的县级党政机关实行重点会计委派制。4、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以及骨干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5、企业集团内部实行会计集中委派制等。

由于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基本上呈现以两头促中间的情形,即基层起步早,纪委督促严,在一段时间省、市本级动作不太大,效果不明显,但进入1999年以后,省、市两级都开始行动,特别是市一级行动迅速,措施有力,这样,会计委派改革在全省已基本形成了热潮。据初步统计,全省有18个市、地、州,90多个县(区、市)近800个乡(镇),20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度。

二、会计委派制的几种形式

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形式多种多样,试点对象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委派的人员有会计机构负责人,也有全部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有企业主管部门、政府部门,也有企业本身等。但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到会计委派制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要不断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要求,绝不能一蹴而就,要不为地总结和完善。比如县以下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实行了改、转、租、卖、让等以后,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再治袭国有企业一套管理,无论在法理上,在具体管理办法上显然已不适宜。原来如溪、阆中、中江县等直接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也有的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委派的会计负责人形同虚设。所以,会计委派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因此,我省会计委派制的形式也经历了不断取舍,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于加强监管,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建设的,切合实际的会计委派制形式主义会被人们所接受所推崇。经过几年来的磨合,现在适合我省经济管理实际,并取得一定共识,正在积极推广和试点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的委派对象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总监人选通过考试、面试、结合考核,经组织部门批准,从市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中选派或向社会公开招聘。财政部门负责聘用委派以及日常工作。

财务总监的职责是代表政府监督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情况,向政府机关提交有关企业财务报告,如重大问题专题报告。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财务总监的任职与行政级别不挂钩,工资收入比照所在企业经营班子副职执行,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对财务总监工作业绩的考核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部、经贸委等部门共同负责。考核结论记入本人档案,作为派驻、罢免和奖励和重要依据。

为配合财务总监的试点,将国有企业财务负责人由原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制改为审批制。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的任免,由所在单位呈报,财政部门审核,组织部门审批。财务总监制主要在我省乐山、达州等市试行。

(二)财务监督特派员制度。财务监督特派员派驻单位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监督特派员由市级机关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处设在财政局或经委,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办事处内设若干办事组,每个办事组负责2至4个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财务监督特派员任期三年,可以连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规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

财务监督特派员对政府负责,代表政府行使监督权力。主要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列席经宫管理等有关会议,但不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评价企业主要领导成员的业绩,并对其奖惩、任免提出建议。

财务监督特派员的稽查报告,由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外送企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后报市政府。市政府根据报告,结合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情况,实施奖惩、任免。如重大问题,可向政府专题报告。财务监督特派员主要在我省自贡、遂宁等市试点。

(三)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对象目前主要是县、乡(镇)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单位预算体制、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三个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单位账户,统一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中心)开设账户,会计核算,管理会计人员。单位设置出纳岗位,负责本单位的具体财务收支。同时建立综合财政预算制度,收支审批制度,审核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会计集中核算办法已在全省60%以上的乡、镇和部分县、市实行。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总结各地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从省级机关的实际出发,结合部门预算改革,决定于2001年在省级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到各系统所属二级单位。目前,省财政厅已代省政府拟了《四川省省级机关试行会计集中核算支付办法的实施方案》,并正在征求意见。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设立四川省省级机关会计核算支付中心,在保证单位现有预算编制程序、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三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预算内、外银行账户。省财政厅建立国库单一支付体系。取消单位会计核算岗位,保留除会计核算、记账以外的会计职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委托记账、分户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支付的资金为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等四部分。

(四)企业内部会计委派人员。企业集团公司按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对所属各级子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委派工作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会计人员在本单位或集团公司内部选聘。委派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办理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向集团公司负责,奖惩考核由集团公司实施。

企业内部会计委派办法主要在我省五液、电信、邮政、石油、川化等大型集团公司实行。

三、会计委派初见成效

我省各地地会计委派制度改革试点,尚处在总结推广阶段,有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全省会计委派试点进展总体是好的,对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促进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试行会计委制度,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评定权等从各单位中分离出来,使会计人员相对独立,有利于保证会计人员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和基本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保证了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二)有利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收付、集中核算后,把"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了实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基金、税收等收入可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各单位私设"小金库"情况等到有效控制。单位实行预算内外综合财政计划,使单位预算更加刚性化,支出管理更加严密,有效地提高了资金营运效益。特别是乡镇一级辨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农村费改税,减少农民负担,规范基层政府管理行为,促进基层政权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消极腐败现象有所减少和遏制。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使财务监督权与生产经营管理权相对分离或相互制衡,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规范了会计行为,把财务会计监督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使会计监督能贯穿于财务会计活动全过程,对于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消极腐败现象,制止铺张浪费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稳定了会计队伍,提出了会计人员的素质。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后,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和管理由政府会计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实施,单位领导不得随意更换会计人员,相对稳定了会计队伍。会计人员通过竞争择优上岗,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上岗后严格考核、评定优次,以此确定会计人员续聘或解聘,引入了竞争机制,给会计人员增加了压力和危机感,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需要。

四、值得探讨的几个的问题

推行会计委派制试点是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强化会计监督的一种有益尝试,虽然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积极作用,但也不是"一派就灵"的灵丹妙药,目前在理论上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财务总监、稽查特派员与会计委派制的关系会计人员"委派制"属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范畴。体制是一个上层建筑范畴,体现为行政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委派的客体是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是财政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对于财务总监,并不陌生,国外早已有之。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也早已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试行,目前全国各地的实行范围更为普遍。但将财务总监作为会计人员"委派制"来认识却有不妥。财务总监属于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监督约束范畴,派生于资本的权力,而非行政之权力。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公司的财务总监往往由董事会任命。1994年深圳市三家委派财务总监的公司都是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国有资产营动机构,是基层国有全资、控股和参资企业的投资主体(即所有者财务主体,)其向国有全资、控股企业派出财务总监是为了保护大股东的根本利益,加强对经营者的财务监控。但委派财务总监只能由大股东说了算,小股东对此无能为力,这是资本权力使然。国有资本如果只是参资角色,则无权委派财务总监。否则,其他小股东纷纷效仿,委派代表自身利益的财务总监,岂不乱了套?从深圳市和我国其他地区国有资产产权部门委派财务总监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来看,财务总监不属于会计人员。但不少人仍将财务总监误认为是会计人员,误将财务总监理解为行政权力派生物,这与我国国有资本的产权主体不明晰有关(不少地方财务总监由政府部门派出,而非由国有资本产权部门派出)。由于财务总监是由产权部门派出的,又常住企业,代表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日常监督,所以监督的威力较大,相应缓解了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有利于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稽查特派员是中央为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而派出的。地方有的也仿效,对所属大中型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其工作性质与财务总监基本相同,财务总监也好,稽查特派员也好,都不参与企业的账务处理,不能认为他们是会计人员,其派出源于资本的权力,属于财务机制范畴,而非管理体制范畴。

(二)会计委派制与会计本质问题

会计的本质是什么?会计不是被动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会计既有核算职能,又有监督、预测等控制职能。上述两上基本职能,都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财务决策。持"管理活动论"的学者更加强调会计的管理职能,主张"算为管用",会计要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如果不区别情况地向企业委派会计使会计人员游离于管理活动之外,变成"为算而算"的工具。委派制将利益各方矛盾的焦点转移到委派的会计人员身上,会计人员工作的压力加大。委派的会计人员通常三年一换岗(有的仅为一年),对被委派的单位情况不太熟悉,普遍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无意得罪人,也没有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被委派单位对委派的会计人员有抵触情绪和防备心理,视会计人员为"客人",不让其进入决策层。这就意味着会计人员失去了实践主体,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结果,既不利于加强企业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不利于会计已有职能的发挥,又不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会计科学的良性发展。

(三)会计委派制与国际会计惯例问题

所谓会计人的国际惯例是指国际上在会计工作方面的一些通行做法。就会计人员的管理来看,大多数国家企业会计人员由企业自己招聘、使用和管理,鲜有例外。只是法国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比较特殊,其会计人员分为两大系统,公共会计人员和企业会计人员,前者由财政部实施条条管理,就职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法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形成是由其法律、文化、历史等因素决定的,法国的特殊做法也不是一般规律。而且,法国是欧盟的成员国,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否会受到欧盟的影响而改变还很难说。另外,法国的国有企业生存受企业效益和国家财政的影响,经常受到"私有化"的威胁,以后在国有企业中是否仍然推行公共会计人员制度尚不得而知。除法国之外,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企业,但并未采用委派制的做法,说明非委派制对于国有企业也是适用的。企业会计人员应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办法,由企业自己管理。至于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有政府授权收费或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试点。

五、建议与打算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委派制改革只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谨慎从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要给会计人员的身份一个明确的说法,不宜模棱两可,从而给会计人员的职能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外部人"身份,但企业会计人员还是以"内部人"身份出现更为合适。

2、间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对会计工作的间接管理和调控指导作用。

3、适应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体现出现代企业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的要求,并通过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为提高各单位经济效益而出谋划策的积极性。

4、普遍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考虑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从会计发展的高度衡量改革成效。

5、法制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不得与现行和将来可能颁布的法律相抵触。

按照上述原则,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会计人员回归企业,强化外部监督,实现国家间接管理。我省的会计委派制度改革将区别情况,因地制宜,试点求精不求多,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会计委派制改革试点工作。

(一)加强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二)与依法建账结合进行。我省实行的建账监管办法是依法建账的重要措施。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委派制试点单位首先要抓好依法建账,实行建账监管,避免多套账、造假账的现象发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要与稽查特派员制度、总会计师制度和其他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结合起来,避免委派人员的职责重叠。

(四)积极稳妥、切合实际地推行会计委派制改革。由于会计委派制改革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既对社会各行各业,又面对千千万万会计工作者。要充分调查研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部门,有选择地进行试点。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财务总监制或稽查特派员制度。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范文7

关键词:中小企业;统计工作;问题;对策

1 做好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1.1 做好当前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全面的认清企业当前的状况。企业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企业管理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因此,完善企业管理工作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握企业统计工作。企业统计部门本身就是掌握着企业大量的系统资料和数据资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企业资金状况,因此,完善企业资料,进一步科学合理的完善企业统计体系,科学合理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协助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进行企业相关决策。

1.2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有利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结合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形式,想要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加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全面了解市场发展需求,针对市场形势作为中小企业相关政策的部署和调整工作。特别是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随时有破产的风险。此时就需要中小企业管理者能够全方位的认识统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需要,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并要根据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进行中小企业各项工作的调整和完善。由于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直接反映中小企业市场需求和信息,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的基本工作,为企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2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包括统计人员在内很多人都对企业统计工作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统计工作就只是数据的加减和简单的汇总,在整个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可有可无,企业统计工作的存在就是填几张表格,给企业上级统计部门领导查看。加上中小企业中很多统计人员都是兼职人员,他们的变动较为频繁,也影响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进行。

2.2 中小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中小企业统计人员多为兼职、变动较大,且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对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知识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得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普遍较低,对于统计知识学习上不够积极、主动,缺乏责任心。即便的那些科班出身的统计工作人员,也会受工作环境的影响,进一步丧失学习统计知识的激情,对于企业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不能快速的适应和解决。

2.3 中小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有待提升 中小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较低,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也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统计方法,很多时候都是凭借自身经验的收集、整理进行数据的汇总,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企业统计数据失真,不能为企业领导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此外,还有就是部分企业盲目的追求自身的利益,忽视了国家统计法律法规,任意的进行统计数据的篡改,给我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中小企业统计人员将完成各级统计部门报表和数据汇总当作是统计工作的重点,不能够结合有效的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因此,无法为中小企业领导正确的决策提供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数据资料。

3 完善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提升中小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企业领导的重视是确保企业统计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开展的基础,所以,想要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就需要明确统计工作在中小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让企业领导全面了解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提升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同时需要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也提升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视,努力为我国中小企业统计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保持统计工作和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相一致。通过统计工作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数据资料,满足企业内部人员的需求。所以,需要中小企业管理者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全面了解统计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升对统计工作的投入,完善企业内部统计队伍建设,构建与企业发展想符合的人才体系。

3.2 做好中小企业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连续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一个专业机构和人员对其进行掌控和把握。但目前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整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目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统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此,强化中小企业统计队伍建设和业务素质提升,是目前我国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必要的选择。而中小企业统计队伍建设和稳定,需要我们在做好统计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统计工作的调整和完善,制定相关的企业统计工作政策,提升对统计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对统计人才的培训工作,鼓励企业员工开展自我学习。此外,还需要我国各级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样才能调动企业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3.3 加强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统计方式比较落后,在很多方面都不能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完善中小企业统计工作已经成为企业重要任务,信息网络背景下,只有强化中小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中运算和存储能力,对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和统计数据进行整理,这样的话能够极大的缩短统计工作链,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信息时代下,需要中小企业能够借助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做好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挖掘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面、多层次的服务。

4 总结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强化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对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近些年我国各级政府也都制定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对中小企业统计工作进行关注,全面强化中小企业统计工作,才能更加准确、及时和科学地反映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为今后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范文8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内部环境; 内部审计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企业防范风险、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成长,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整体比较短,其寿命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起步比较晚,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财政部的一系列内部控制规范上。2008年6月,财政部、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被称为中国版萨班斯法案,该规范为我国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了基本框架。但该规范主要是针对大公司的,我国还没有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学者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们选择了我国西部被称为“钒钛之都”的攀枝花市作为调查对象,分析攀枝花市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并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二、样本的选择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问卷,共收回问卷66份,有效问卷64份。问卷调查按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设计,内容涉及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程序、信息沟通、内部审计等方面。

由于问卷调查的项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我们要求由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填写问卷。被调查的人员中,会计及其相关岗位人员55人,占总人数的85.94%;其他人员9人,占14.06%。

从被调查企业的性质来看,国有企业4家,民营企业60家,无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问卷调查把企业资产规模分为5个档次,其中:100万元以下的13家(占20.3%)、100—200万元的企业14家(占21.9%)、500—1 000万元的6家(占9.4%)、1 000—2 000万元的5家(占7.8%),2 000万元以上的23家(占35.9%),另外有3家企业的资产情况不明。

从被调查企业所处的行业来看,包括制造业15家(占23.4%)、采掘业5家(占7.8%)、建筑业4家(占6.2%)、交通运输及邮电业5家(占7.8%)、批发及零售贸易业5家(占7.8%)、金融保险业1家(占1.6%)、房地产业2家(占3.2%)、社会服务业3家(占4.7%)、信息技术产业2家(占3.2%)、其他行业22家(占34.2%)。

被调查对象覆盖了性质、规模及行业不同的企业,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攀枝花市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核心与基础。本次问卷调查中主要设计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公司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等观测点。基于中小企业特殊性和收回问卷的情况,本文将分析重点放在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上。

1.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为了考察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情况,问卷设计了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的参与者、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了解等指标。

(1)内部控制目标

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性、资产安全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从调查结果来看(表1),9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内部控制目标包括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可靠性和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87.5%的被调查者认为内部控制目标包括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另外有76.6%的被调查者认为防止错误和舞弊是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调查结果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表述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小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企业从理论上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2)内部控制的参与者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并强调董事会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参与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表2),认为由董事会参与的有41家,占64.1%;认为由全体员工参与的只有47家,占73.4%;80%以上的被调查者企业选择了由财务人员和管理层参与。较多的被调查者选择由财务人员参与和我们一贯把内部控制定位于会计控制是有密切关系的。而对企业实际参与内部控制人员的调查显示(表2),财务人员参与的46家,占71.9%;管理层参与的58家,占90.6%;只有21.9%的企业由全体员工参与。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参与者的认识还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内部控制往往是由企业管理者建立和实施,与普通员工无关,可能造成在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中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3)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了解

我国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攀枝花市财政部门也把内部控制作为近几年会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但从调查结果看(表3),只有7.81%的人对规范很熟悉,有35.94%的人选择了知道的很少或不知道。可见,相关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宣传和讲解还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在中小企业中的实施,也不利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

(4)对内部控制的态度

关于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调查显示(表4),有23家企业(占35.94%)认真贯彻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有38家企业(占59.38%)支持内部控制,但限于条件不能实施;只有3家企业(占4.69%)不支持。结合对内部控制目标的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不能较好地实施内部控制。

2.公司治理结构

科学有效的治理结构是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本次问卷仅对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为同一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表5),被调查企业中43家企业实现了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分离,占67.19%;21家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为同一人,占32.81%。说明有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和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及人们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认识有一定关系。

3.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可以推动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并弥补内部控制的不足。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显示(表6),有5家被调查者选择不重视企业文化,占7.81%;选择很重视的也只有15家,占23.44%;有将近7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或较重视两个比较中性的回答。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调查结果与中小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

4.人力资源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查结果显示(表7),11家企业(占17.19%)未制定或人力资源政策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25家企业(占39.06%)的人力资源政策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他28家企业(占43.75%)选择的一般或较利于。由此可以看出,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人”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制定和实施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分析经营中的相关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的过程。问卷调查将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机构的建立情况作为观测点。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表8),只有17家企业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占被调查企业的26.56%;40家企业风险意识一般,占62.5%;另外有7家企业风险意识弱或没有风险意识,占10.94%。关于风险评估机构建立情况的调查显示(表9),只有20.31%的企业建立了风险评估机构,其余近80%的企业尚未建立风险评估机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复杂化,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面临的各种风险,但只有少数企业建立了风险评估机构,风险评估工作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同时一些企业的风险意识还有待加强。

(三)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是企业为了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总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表10),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13家单独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占被调查企业的20.3%;有28家是把内部控制制度融合在规章制度中,占43.7%;而有23家几乎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占35.9%。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控制、筹资控制、预算控制、担保控制等,调查结果显示(表11),62家被调查企业(占96.9%)实施了货币资金内部控制;48家企业(占75%)建立了实物资产和成本费用控制;32家企业(占50%)实施了预算控制;其他各项控制的实施比率都低于50%。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是每个企业都应该严格实施的内部控制,而从调查结果看,还有25%的企业没有实施实物资产控制。有一些控制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实施的,如工程项目控制、担保控制,但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等,一般企业都应该有,而在被调查企业中的实施比例都只有34.4%和48.4%。可见,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展。

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方法,问卷调查设置了8个观测点。调查结果显示(表1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效果总体不太理想。在8个项目中,实施最好的是会计系统控制和财产保护控制,有超过60%的企业选择的是较好或很好,只有不超过10%的企业认为没有建立或实施效果差。其次是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和授权批准控制,虽然选择较好和很好的只有40%多,但是另外有30%多的企业选择的是实施效果一般,只有不超过20%的企业选择没有建立或实施效果较差。实施最差是的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及电子信息控制,认为没有建立或实施效果差的被调查企业都达到20%以上。

(四)信息与沟通

问卷对被调查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程序建立情况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中(表13),只有12家企业(占18.75%)建立了内部控制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52家企业(占81.25%)的企业没有建立有关的传递程序。

关于有关信息在企业中传递情况显示(表14),有关信息在上下级之间及各部门都畅通的只有26家(占40.63%),但是都不畅通的也只有8家(占12.5%)。说明中小企业信息的传递基本是畅通的。

综合调查结果来看,80%的中小企业没有建立信息传递程序,但信息传递基本通畅,这和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少,信息传递更容易有关系。但一部分中小企业还需要加强上下级的沟通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五)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过程。调查显示(表15),只有12家企业(占18.75%)建立了专门的审计机构,52家企业(占81.25%)没有建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关于是否安排专门审计人员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只有22家(占34.38%)的企业安排有专门的审计人员,另外65.63%的企业都没有安排专门的审计人员。

对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的调查结果显示(表16),只有13家企业(占20.31%)会对内部控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36家企业(占56.25%)偶尔会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评价;15家企业(占23.44%)从不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不管是从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安排还是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内部监督都有待加强。

四、建议

我们的问卷调查虽然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问卷调查规模偏少、问卷内容设计还不够全面、被调查企业相关人员对人有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等,但通过问卷调查还是发现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本文认为,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理论研究者等各方面的努力。针对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出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是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指南。我国于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适用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出于规模、人员素质、成本效益等方面的考虑,要按照该规范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是有难度的。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尽快出台适合于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并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进行指导。

(二)提升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内部控制概念引入我国不过十多年的历史,真正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也是近七八年的事情,所以整体来讲,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不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使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自觉自愿地进行内部控制建设。中小企业也应采取培训、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参与者应该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为企业遵守法规、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合理保证,还为企业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三)完善控制政策和程序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组织机构简单,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内部控制的实施范围不可能涉及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但是中小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建立和完善各项控制政策和程序,保证各项控制程序的有效实施。

(四)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中小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机构,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初期主要在国有企业中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职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一些民营企业也开始开展审计工作。但总体来看,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作用的认识还很有限,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进一步认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及实现企业目标中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薇.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商业会计,2009(9).

[2] 康金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09(6).

[3] 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2008.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范文9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思考

1 引言

小企业以其成立门槛低风险系数不高的特点,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了起来,它活泛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相对灵活简便的运行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坚力量。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法人总数的99%是小企业法人,他们所实现的利润,创造的销售收入以及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分别是全国总量的40%、57%、60%(王保平,2011)。我国2011年最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2004年《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淘汰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已经明显过时的内容,解决了在新发展形势下小企业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更适用于现阶段的小企业。于是如何充分发挥《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优势,并让之在小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实施成为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正式实施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小企业会计准则》改进内容分析

2011年最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修正和改进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汲取了社会各方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规范了小企业的会计行为。《小企业会计准则》充分考虑到了小企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不高的特点,最大程度上简化了小企业的会计处理,其具体改进如下。

(1)会计科目的改进

《小企业会计准则》充分考虑到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的特点,总共设置了66个一级会计科目,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多出6个,比《会计准则》少了60个。《小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前者)的会计科目设置上与《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后者)有所差别,但从细节来讲前者与后者并不是单纯的此增彼减关系,而是前者相对的保留了后者的基础科目,并在此基础上合并分解、去掉了一些此时不再适用的旧科目,最后再根据现阶段小企业的发展形势增加了更适合它们去应用的新科目。

(2)主要账务处理的改进

《小企业会计准则》不仅在会计科目上较之《小企业会计制度》有更利于小企业去应用和执行的改进,而且在具体的账务处理上也有所改进,主要账务处理的差别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以上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加简化了会计账务的处理,且国家在外部环境也给予了小企业一定程度的支持和调和。因此,小企业作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部动力,其自身有足够的理由和条件去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其范围内的大力实施。

3《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1)小企业界定标准不统一影响准则的实施。

首先是新兴第三产业的小企业没有具体的界定标准造成准则实施困难。针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小企业划分覆盖到的行业也比较全面,界定范围所需要的调查数据的来源也比较可靠。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对成熟的衬托下,如何界定还未成熟发展的第三产业里的所有小企业成为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最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对第三产业的行业划分还不够全面仔细,只是粗略的涉及到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物业管理、房地产、软件信息和餐饮业。其次是制造业行业里的小企业划分不全面造成准则实施困难的问题。在我国,制造业被详细的分为了三大类:轻纺、资源加工和机械制造,其中机械制造所占的比例最大,涉及到的行业也最重要。而我国现行的小企业行业界定标准中对制造业的划分部分却显得很不细致,只是从中提取了几项发展程度较为成熟的行业做为代表,而没有细致的体现出制造业的具体三大类。因此,这类新兴产业如此笼统的界定与划分规则对于小企业来说缺乏明确去对号入座的依据,进而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实施也带来了无法完全覆盖到所有小企业的负面影响。

(2)部分符合界定标准的小企业可能不愿意执行准则

在2011年的《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我国通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政策。但是此制度在小企业中的实施率很低,把调查人员针对不同地区研究出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可以发现,虽然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比率因为各小企业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或者是发展程度不同而或高或低,但放眼全国来说总的执行比率都偏低。因此我们应该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正式实施后可能将会面临执行率不高这个问题予以重视。

4解决《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阻力的措施

(1)明确小企业划分标准

广义来讲,在界定没有被细致划分的小企业时,可以从管理角度出发,也可以从会计角度出发。如果从管理角度出发,划分小企业的主要机构是相关的政府部门,政府对小企业的界定是出于方便管理的目的,扶持、优惠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小企业外部最大的使用者税务机关的要求。而如果是从会计角度出发,划分小企业的机构则主要由准则制定机构来进行。他们对小企业的划分是为了显示出会计的可比性,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年度财务报告编制方式,以此为管理者和信息使用者服务。对比国际来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规定99名雇员以下的企业为小型企业;在美国,雇员人数不超过50的企业都被划分到小企业的范围内;英国则是质与量的结合;欧盟的标准是雇员人数在250人以下且年产值不超过4000万欧元、或者资占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2700万欧元、且不被一个或几个大企业持有25%以上的股权。其中:雇员少于50人、年产值不超过700万欧元,或者资产年度负债总额不超过500万欧元,并且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日本的标准则是按行业划分。所以对我国而言,最重要最核心的应该是以各个行业的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形势和特点为出发点,结合相似行业的参考数据对小企业进行细致的划分,让小企业能顺利对号入座,有依据的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现阶段我国的小企业界定标准应以财政部的规定为标准,再在此基础上细致划分。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工作争取在《小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实施之前制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加强对小企业内部管理的监管以及提高小企业负责人依法管理会计工作的觉悟,帮助小企业负责人转变观念并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一般来讲,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有些时候会因为家族企业或者是垂直管理的原因,导致企业拥有者直接参与财务的核算,这就为出于个人利益偷税漏税和造假行为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或者是因为小企业内部的财务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素质较低,出现一些账务不规范,无法被正规审计的现象。所以科学的内部管理是很需要的。明确分工,岗位分离,开设独立的会计部门,雇佣有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并定时对其进行培训,以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等科学的管理方式值得在小企业中广泛推广,这将是会计核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而另一方面,对于屡禁不止的会计造假行为则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加大其处罚力度。

(3)制定科学严谨的内部管理机制

加强对小企业内部管理的监管以及提高小企业负责人依法管理会计工作的觉悟,帮助小企业负责人转变观念并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明确分工,岗位分离,开设独立的会计部门,雇佣有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并定时对其进行培训,以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等科学的管理方式值得在小企业中广泛推广,这将是会计核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而另一方面,对于屡禁不止的会计造假行为则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加大其处罚力度。

(4)降低企业转换会计制度的工作量和工作成本

企业会计制度之间的相互转换是一项涉及到会计政策变更的复杂工作,小企业在选择究竟使用哪种会计制度的时候要考虑到自身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且职业判断能力不足等问题。不仅要充分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速度,而且要在注重长远利益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会计制度。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盈利能力又不如大企业,所以小企业很是看重实施准则工作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小企业会计准则》充分考虑到了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水平以及小企业规模的特点,将会计科目和各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给予了最大程度的简化。而且对于小企业需要提供的会计信息和报表也尽量给予了既浅显又明了的操作方式,这样让小企业里的会计从业人员需要相应作出的职业判断也减少了。

(5)对于会计基础薄弱的小企业充分发挥会计中介机构的记账和审计功能

作为没有特别指定会计工作人员或者是还没有能力去建立单独的会计核算部门的小企业,记账机构是规范会计核算的最佳选择。因此提供记账的各个会计中介机构,应充分、精准并且全方位的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具体账务处理方式,对小企业会计业务所涉及到的所有步骤和环节进行记账,这样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经营者来说是个省事而且规范的选择。对于自己有单独的会计核算机构的小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应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其的审计工作以此来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会计师事务所应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审计工作的标准来审批小企业的会计报表,并提供审计报告,对于不符合各项准则标准的小企业则拒不提供审计报告,从而达到用外部力量促使小企业去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保平.写在《小企业会计准则》瓜熟蒂落时[J].财会学习,2011(1):01.

[2]纳鹏杰,朱俊晶.发挥各方力量确保《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J].企业经济,2005(4):160-161.

[3]王朝晖.《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解读[J].财会通讯,2011(8): 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