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混凝土施工技术集锦9篇

时间:2022-01-29 20:24:16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1

一个桥梁工程的质量,无论是在施工中还是在竣工后,都会受到很多外界客观环境的因素所影响,例如,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实地施工与图纸设计的轻微出入,所导致的后期于设计图纸不符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会使得桥梁内部的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或者是因内力的改变导致桥梁的变形等。一个桥梁的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检测以及其控制,还有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的采集和研究,都是为了下一步施工提供合理条件的根本所在,也只有这样,桥梁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总的来说,桥梁施工中的控制不单单可以提高桥梁的内部应力满足其设计的理念,还可以使得桥梁施工的准确度得到明显的提高,并以此来增加桥梁整体的质量。

1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桥梁工程的重要性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拉动内需,可以说非常的重要,在我国各个城市都被广泛地执行着。但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使得我国西部或者是远海的地区其经济的发展与东部或者是沿海城市有着天差之别。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以及远海地域,由于交通的不发达,运输工具难以真正地贯穿整个地域,使得西部及远海地域的经济发展始终比不过东部以及沿海城市。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的运输可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为了能够积极地配合新型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省政府以及相关地方政府开始大力地建设铁路以及公路还有桥梁。而在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说一直是整个建设过程中最为高端技术的存在,也是其整个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可以说对于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以及开发一直列在首位。可以说混凝土技术发展的缓慢就是路桥工程施工质量受到影响的根本所在,并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混凝土技术被列为核心技术,并不是无的放矢,混凝土技术所拥有的取材面广以及价格低廉和超强的抗压性和维修费用低等等相关的优点就是其成为核心技术的根本所在,而这些因素也是混凝土技术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建设中的根本所在。在正常的环境长期影响下,混凝土会保持盈利不变且其质量也一直趋于稳定的状态,正常来讲,混凝土具有较高的耐久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会因为水位以及温度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其严重地影响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在路桥建设的过程中,因为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终导致了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在桥梁工程建设时期,由于混凝土技术逐渐地被完善,通过混凝土技术将省与省之间完全的贯穿,将各种资源运输开来,使得桥梁建设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速度上都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可以说在桥梁建设的过程中,使用混凝土技术不单单将区域的经济水平有效的提高,还使得其交通运输以及经济发展得到了坚实的基础。一段桥梁的建设,混凝土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在无形中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混凝土施工在桥梁工程中存在的弊端

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城市的各级别公路以及各种桥梁的建设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桥梁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例如裂缝或者是渗水等病害的问题,这些弊端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桥梁工程的最终施工质量,尤其是在一些桥梁工程的建设中,由于人为或者是客观环境的因素,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破损或者是坍塌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交通的运输,且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通常,混凝土都是由水泥以及砂料和石子还有水进行搅拌混合后形成的,并且经过人工硬化的处理之后形成了混凝土。因砂料和水泥以及其中的碎石其脆性很大,使得混凝土在抗拉能力上较弱,且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当混凝土受到了一定的张拉力或者是弯折力后,由混凝土形成的桥梁就会出现一定的开裂现象。而由于普通的混凝土会出现一定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且其收缩的力度非常大,进而使得路面受到温度的影响最终出现裂缝等现象。普通的混凝土由于并不具备抗冻性,所以在寒冷的天气下,混凝土会膨胀,而且其强度也是不断的下降,最终出现裂缝的现象。而除却上述的这些问题,普通的混凝土抗侵蚀的能力也比较弱,而且对水泥石的抗侵蚀能力也较差,极易出现路面损毁的现象。上文提到过,桥梁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技术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混凝土的种种弊端,使得其由于承受力以及抗压性所引起的各种病状严重地影响了一个桥梁的质量,而且对交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但随着近些年桥梁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完善,一些特殊地域如高海拔以及高温或者是低温地域,这些桥梁的建设其混凝土的技术也随着地域的特殊环境持续的完善着。

3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的手段

混凝土技术的优点就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材料可以代替,而由于其缺点,也导致了各式各样的弊端,在桥梁工程的施工中,经常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为了保证桥梁工程的质量,在没有找到新型可以替代混凝土的材料之前,就需要对这些问题施以有针对性的手段,最终解决这些弊端。

3.1原材料质量的提高

混凝土自身的质量对于一个桥梁工程的质量来讲,有着潜在的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的问题,就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行相应的提高。桥梁所用的主要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的质量归根结底就是其强度来决定,而强度即指混凝土在硬化后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性能,强度的好坏通常都会表现在桥梁的抗拉以及抗压和抗弯强度上。正常情况来讲,抗压强度最大以及抗拉强度最小就是一项相关的指标。对于桥梁工程来讲,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在桥梁建设工程中承受的压力以及支撑的承载物。所以提高混凝土的原料质量把关工作,就是提高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

3.2材料配比的完善

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来讲,除却对原材料质量的把关,还需要对材料的配比进行一定的完善,无论是砂料还是水泥和水还有石块等,必须经过严格的计算,对混凝土制作的桥梁其承载力问题进行完善的配比,而除却这些还需要添加一些例如由矿物组成的海绵状玻璃体,铝硅酸盐玻璃微珠就是很好的选择,加入这些材料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用这些微珠其表面的光滑以及粒度细等,使得混凝土泥浆的需水量得到一定的缩减,还能将水泥浆中的孔隙进行有效的填充,使得混凝土的紧实度得到一定的提高。而如果在混凝土中再添加一些适量的粉煤灰,还能使得水泥不会再发生颗粒间的粘黏,将消化反应更好的进行,降低用水量提高其密实性能。

4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2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影响因素

1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

1.1混凝土材料选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凝土的材料种类都不断进行着革新,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合理选择不仅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而且影响着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不同类型的水泥对混凝土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应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对水泥种类进行谨慎选取。同时混凝土中的骨料选取的不同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产生影响[1]。

1.2混凝土的配比

混凝土配比的科学性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着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配比决定着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配比必须科学、合理。因此在混凝土配比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项目实际需求以及材料情况,并根据抽样试验的方式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检测,在配比过程中应当注意配比的科学性,不能仅凭主观经验便盲目地进行配比。

1.3混凝土的拌制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混凝土的材料与配比对混凝土质量存在着影响,混凝土的拌制也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在实际拌制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对混凝土拌制的材料进行控制与核算,对每种材料的分量都应该严格把控。同时操作人员也应该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混合的均匀性,从而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

1.4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且连续的浇筑,重视振捣对于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性[2]。如果混凝土浇筑或振捣不合理,会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假如振捣时间不足就会导致混凝土密实程度不够,而振捣时间过程则会引起石子、水泥浆等材料出现分离现象。特别是针对钢筋密集的梁柱间接点尤其加强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工作。

1.5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增强混凝土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如果在大规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及时掩护,就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等问题,不仅会影响整体施工的外观形象,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2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施工大致可分为基础底板浇筑、墙体浇筑、楼体浇筑以及顶板浇筑四种。通常来讲,建筑的基础底板都较为厚实,而混凝土施工的步骤较为繁琐,因此在基础底板浇筑时必须深入考虑混凝土的散热问题,避免在浇筑过程中产生基础底板裂缝,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受力能力。在实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切忌对已经完成搅拌工作的混凝土重新加水,同时应对混凝土分层的厚度准确把握,通过把握好两层浇筑之间的间隔,将混凝土浇筑工作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固的时间范围内。混凝土浇筑施工应当考虑到天气因素,在天气变化较为频繁或天气状况较为恶劣时应及时停止施工。

2.2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施工应从混凝土坡脚、混凝土坡中部以及混凝土坡顶等三处进行三道振捣。在保证三道振捣的位置符合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配合保证混凝土振捣覆盖全部坡面,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达到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预期效果。在使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时,需要对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以及振捣时间进行严格把控,振捣棒的移动间距应控制在40cm左右,其深度应当保持在下方混凝土50mm以上。振捣棒使用时需要“快插慢拔”,在混凝土密实后需要利用刮杠刮平混凝土表层,并撒上适当厚度的碎石时,在混凝土终凝前将其磨平。

2.3拆模技术

在拆除混凝土浇筑模板时需要按照模板拆除的固定顺序进行拆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优先拆除不承重的模板,再拆除不承重的模板部分。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就可拆除不承重的模板,保证混凝土棱角与表面完整性。对于承重部分的混凝土则需要聘请相应的专家对其强度进行检测,保证混凝土质量水平。同时模板拆除时间也会对混凝土最终质量造成影响,因此拆模人员可以根据气温、天气等实际因素对模板拆除时间进行谨慎设计。

2.4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操作结束后,需要在十二小时内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处理,并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浇水与养护。混凝土拆模后施工人员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喷水处理,结合混凝土实际情况决定喷水的时间与频率,适当的喷水操作可以保证混凝土保持在湿润状态。若是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或是施工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就需要在混凝土中添加相应的添加剂,防止由于严寒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2.5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监管,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中的钢纤维均匀分布,从而保证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选择强制搅拌机保证搅拌均匀度的同时,应当对钢纤维混凝土进行不定期的抽样检查,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钢纤维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结合湿拌与干拌的不同需求,对搅拌时间以及材料投放顺序严格把控。

2.6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技术

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主要在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实现整体沉梁。梁柱节点箍筋技术具有安全性高、作业量少、功效较高且箍筋工作与支模工作不冲突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难以保证箍筋间距、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在下料环节将所有梁柱节点增设纵向断筋,并将柱节点区箍筋焊接在纵向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结构。在实际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项目情况谨慎使用梁柱节点箍筋技术,对于结构复杂工程难以有效使用该技术。

3结束语

随着现阶段我国建筑水平迅速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土木工程技术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种类。只有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把关并不断进行更新,才可以有效地保证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施工质量。为了推进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混凝土施工经验,并结合现代化技术不断革新混凝土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尚华.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素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1):58-59.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3

[关键词]桥梁工程;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桥梁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以性能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重视钢钎维混凝土技术的总结运用显得尤为必要。

1 钢纤维混凝土的主要特性

1.1 抗裂、抗剪性能强

传统混凝土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无明显差异,但钢纤维混凝土即使出现开裂荷载,其荷载还是能够保持增大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钢纤维混凝土体积增大,那么其开裂荷载、极限荷载与韧性均能增大。对钢纤维混凝土的剪切性能进行直接剪切试验检验,实验数据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基体错动移位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承载强度为400~800mpa[1]。

1.2 抗冻、耐磨性能强

钢纤维具有较强的伸缩能力,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伸缩,因此,对比传统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能够很好的抑制由于温度应力导致的桥梁桥面裂缝和扩张情况,这表明钢纤维混凝土抗冻、耐磨性能强。

1.3 抗压、抗拉、抗弯、抗冲击性能强

钢纤维混凝土主要由钢纤维和传统混凝土构成,在混凝土中,钢纤维不规则分布,这样的分布有利于加强钢纤维混凝土抗压、抗拉、抗弯、抗冲击性能。实验研究钢纤维混凝土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适当加入钢纤维,可以有效提高50%~150%抗弯与40%~50%单轴抗拉的极限强度,若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含量为0.8%~2.O%,抗冲击可达普通混凝土的50~100倍极限强度。在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消耗量很小,比例约为0.8%~2.0%,钢纤维本身并不能有效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但在混凝土中适当加入钢纤维后,混凝土整体抗压破坏形式出现明显变化,虽然受到破坏后会碎,但不会散,因此混凝土结构抗压性能显著加强。

1.4 改善混凝土变形性能

在混凝土中适当加入钢纤维,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长期收缩变形性能,且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抗拉弹性模量,此外,还能使混凝土收缩率降低10%~30%。

2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配料主要有水泥、卵石、砂、钢纤维、外加剂、掺合料等,水泥选用型号规格为P.O.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卵石型号规格为5~25mm,含泥量低于1%;砂型号规格为中砂,含泥量低于3%;钢纤维型号规格为长度60mm、直径0.9mm,最低抗压强度为1000N/m2型号规格为泵送剂;掺合料型号规格为I级粉煤灰。钢纤维混凝土的配料选用标准为:

2.1 加强控制钢纤维长径比,钢纤维长度不宜过长,最佳直径为0.45mm~0.70mm,以保证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尽可能符合施工和易性要求。

2.2 适当采用减水剂或外掺剂,使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得到改善,同时降低水泥用量及成本。

2.3 必须确保钢纤维无油污、锈渍、碎屑与杂质等。

2.4 钢纤维品种与基材强度相适应,且抗拉极限强度不低于500MPa。

2.5 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最佳含量为0.5%~2.O%。

2.6 采用10mm~20mm粒径的主骨料,确保钢纤维与基体结合的牢固度。

2.7 采用搅拌机拌和钢纤维混凝土时,其砂率应比相同标号同类传统混凝土高,而且控制钢纤维长径比为50~80[2]。

3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摊铺、整平

①将钢纤维连续、均匀在面板中摊铺。

②通过分散机均匀分散钢纤维后,加入搅拌机。

③摊铺时掺和物塌落度应保持一致。

④投料搅拌时采用先干后湿方式,并严格控制搅时间。

⑤摊铺同一道路作业时,应尽可能持续摊铺与浇筑。摊铺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整平、初步压实工作。

3.2 振捣

纵向条状集束排列钢纤维,可以加强混凝土边缘的密度。采用机械振捣钢纤维混凝土,可以增加其强度与密实度,有效保障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强度与抗裂性。在机械振捣过程中,应按照一定顺序和频率进行振捣,不能出现过振、漏振等问题,而且钢纤维严禁出现空洞、沟槽等现象。

3.3 整形

钢纤维混凝土的特点主要有纤维分布不规则、含砂率大、粗骨料稀等,为免钢纤维外露,应采用机械进行抹平整形。与此同时,采用压纹机压纹技术,可以避免或减少拉毛与拆模后出现的钢纤维外漏、外露现象。

3.4 施工注意事项

①加快施工进度或适当增加水分,可使钢纤维混凝土延迟凝结、硬化。

②为免影响钢纤维混凝土强度,运输和摊铺时间必须在规范要求范围内。

③摊铺或浇筑过程中,必须经过科学计算,才能增加掺和物,如水、外加剂等。

4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运用

4.1 桥梁工程中的运用

桥梁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在时间周期的作用下,受到来自地面上部的荷载力比较大,经常需要承载很大的重力,并且在结构方面的特殊性,所以钢纤维混凝土应用的比较广泛。主要应用的部位是在桥梁和墩台的外部位置喷射五到二十厘米厚的钢纤维混凝土,以此来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加强桥梁的强度,抗压力等相关方面的性能,避免桥梁发生裂缝等现象。

4.1.1 桥面铺装

在桥面铺装钢纤维混凝土,可提高桥面耐久性、抗裂性与舒适性,增强桥梁刚度与抗折强度,并减少铺装厚度,使结构自重降低,很好的改善桥梁受力状况。此外,还能有效提高桥面抗冲击力,加强混凝土结构和伸缩缝间的连接强度,减少桥面出现坑槽、剥落、裂缝等情况,有效延迟桥梁损坏速度[3]。

4.1.2 桥墩结构局部加固

在长期动载作用下,若桥墩、桥面板出现裂缝、表层剥落等问题,为满足桥梁结构抗震性与整体性要求,可采用转子型喷射机向出现问题的部位喷射5cm~20cm钢纤维混凝土。桥墩结构局部加固方式为:①采用10%掺量的剪切钢纤维;②喷砂或凿毛旧混凝土表面,加强新旧混凝土整体密实性、牢固性;③为提高早期抗裂性能,适当采用硫铝酸盐快硬水泥、TS型速凝剂。

4.1.3 桥梁上部承载部位

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加强桥梁上部应力集中的部位,可有效改善桥梁结构受力性能,控制结构变形的同时降低结构自重,使桥梁结构逐渐呈现轻型化、大跨度发展趋势。在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可以提高结构承载力与抗变形性能,而且能减少上部结构材料用量与下部墩台数量,进而有效降低施工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4.2 道路工程的运用

在道路施工工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状况的不同,将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进行分类,主要有复合式、碾压式和全截面式。

使用钢纤维混凝土的优势是要比普通的混凝土节省材料,以全截面式为例的话,可以节省将近一半的材料;在双向行驶的车道工程中,不需要进行纵缝的设置,各横缝的间距保持在50cm之内,间隔距离在20cm~30cm之间;三层式复合路面施工时,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的掺入量最好保持在0.8%到1.2%左右。而双层式的路面施工是指将钢纤维混凝土材料铺设在道路路面的上部位置,路面的施工厚度最好占整个路面厚度的40%到60%左右。

5 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的建设日益加快,桥梁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广泛应用于桥梁施工中的钢纤维混凝土质量需要随之提高,所以,重视钢钎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重视钢钎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点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 邹孟义.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2010年06期

[2] 张湘文.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建材,2008年02期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模板;混凝土施工

1 前 言

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是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混凝土工程的配料、搅拌、浇筑、养护等过程来说,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个工序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其中一个处理不当都终影响到工程的质量。所以,明确全过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是对确保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解析

2.1 模板安装要求与技术处理

模板有木模板和钢模板两种。使用前要将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要用清水充分湿润和清洗,不留积水。要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钢模板上的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尺寸、位置、垂直度是否正确,支撑系统是否牢固,模板接缝是否严密。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模板的拆除日期可视不承重侧模及承重模的情况而定。对于非承重侧模一般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就能保证混凝土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大约为3~4天。对于承重模板(跨度8m以内的梁、板及跨度2m以内的悬臂梁、板)的拆除日期,一般当混凝土达到强度的70%时方可拆除(见表1),要防止过早拆模。

表1 拆除承重模板参考时间表 d

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比值 硬化时昼夜平均温度(℃)

2.2 对钢模的技术要求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种类、规格、数量、位置、接头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整。为了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l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当钢筋较密集时,混凝土浇筑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的1/4,也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小、钢筋较密时,可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为了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保护层的混凝土也要振捣密实。在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或脱扣者,应及时调整。钢筋的搭接必须保证一定的长度,具体要求见表2、表3。

表2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mm

2.3 混凝土的搅拌

混凝土的上料顺序是在料斗中依次装人石子、水泥和砂。在鼓筒内先加水,或在料斗提升进料的同时陆续加水。这样,料斗向鼓筒内上料时,水泥夹在石子与砂中间,就不会出现飞扬现象。同时水泥及砂又不致粘住斗底。上料时水泥和砂先进人筒内形成水泥浆,缩短了包裹石子的过程,能提高搅拌机生产率。混凝土搅拌时要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同时,应熟悉各种外加剂的品种与特性,做到合理选用外加剂。另外,混凝土要拌合均匀,颜色一致,这就要求搅拌时间不能过短;而搅拌时间过长,混凝土的和易性又会降低,导致搅拌机生产率下降,其搅拌的最短时间参见表4。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当延长,轻混凝土则采用强制式搅拌机。

表4 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s

混凝土坝落度(cm) 搅拌机机型 搅拌机容量(L)

2.4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如浇筑前已有初凝现象则应再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后,方可入模。浇筑前混凝土如已有离析现象,亦需重新拌合后才能浇筑。浇筑过程中为避免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m。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溜槽一般用木板钉成,表面包铁皮,使用时其水平倾角不宜超过30o。串筒用薄钢板制成。每节筒长70cm左右,用钩环连接,筒内设有缓冲挡板。混凝土的浇捣应分层进行,随浇随捣,其浇筑层的分层厚度见表5。

表5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 mm

捣实混凝土的方法 浇筑层的厚度

插入式振捣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表面振动 200

2.5 混凝土的振捣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斜向振捣时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的角度约40o~50o。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人下层混凝土5cm。操作时应快插慢拔。平放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

2.6 施工缝的留置

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柱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和板边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数值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混凝土,其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在浇筑柱、梁、楼板、墙等结构时,如间歇时间超过表4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若要继续浇筑,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浇筑。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以清除。当清理杂物和冲洗受到模板阻隔时,应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待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另外,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砂浆一层。

遇到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接缝时间往往超过规定的时间。这时,可采取混凝土二次振捣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即待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后(4-6小时)再振捣一次,然后浇筑下一步混凝土。但二次振捣处理施工缝的方法,应先进行试验,找出规律后方可实际应用。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见表6。

表6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

2.7 混凝土柱、梁、板的浇筑

混凝土柱子浇筑宜在梁板模安装完毕、钢筋未绑扎之前进行,以便利用梁板模稳定柱模并用作浇灌混凝土平台。灌筑一排柱子时,应从两端同时开始向中间推进,不宜从一端推向另一端,以免因灌筑混凝土后,模板吸水膨胀而产生横向推力,累积到最后一根造成弯曲变形。柱子应沿高度一次灌筑完毕。当柱截面在40×40cm以上且无交叉箍筋时,若柱高不超过3.5m,可从柱顶直接浇灌;若超过3.5m,须分段浇灌,每段高不超过3.5m(墙和隔墙不超过3m),或采用竖向串筒输送混凝土。当柱截面在40×40cm以内或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面开不小于30cm高的门子洞作浇灌口,装斜溜槽分段灌筑,每段高不超过2m。

另外,柱子和板墙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抹8c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人柱、板墙体不超过1cm,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50~100mm与浇筑混凝土配制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锹人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人模内。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柱子浇筑完毕,应停歇1~2小时,使混凝土初步沉实,排除渗水,再浇筑梁板。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灌,先将梁的混凝土分层浇灌成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起始点的混凝土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随着阶梯的不断延长,板的灌筑也不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的方向应与浇灌方向相反,不得顺着浇灌方向灌筑。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可先将梁单独浇灌至距板底以下2~3cm处留施工缝。

2.8 混凝土的养护

除预应力构件外,一般采用自然养护。即在平均气温高于5℃条件下,于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一般在最高气温低于25℃时,浇筑完毕12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最高气温高于25℃时,应在6小时内开始养护。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洒水养护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水泥品种,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应不小于7昼夜;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不小于14昼夜。另外,凡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均不小于14昼夜。

3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5

(1)骨料级配应良好,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管内径之比,碎石不大于1∶3,卵石不大于1∶2.5,细骨料采用Ⅱ区中砂,细度模数在2.4~2.8之间,通过0.315筛孔量不小于15 % ,0.016筛孔不小于5%,砂率值一般取38%~45%。

(2)掺合料:掺入粉煤灰和外加剂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粉煤灰须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掺量由试验确定。

(3)外加剂:采用复合型减水剂或泵送剂,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4)水泥:泵送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与输送管直径、泵送距离、骨料等有关,最小用量为300kg/m31)。

(5)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材料的质量、运送距离、输送管管径、当地气候条件,浇灌方法及浇灌部位等确定。混凝土要有良好的可泵性,且应具有良好的粘滞性。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4~0.6,高强度混凝土掺入高效减水剂后水灰比可取0.37~0.45。泵送混凝土含气量不宜大于4%,高强泵送混凝土不宜超过3.5%。

2.泵送混凝土的拌制

拌制泵送混凝土主要流程为:上料计量投料搅拌卸料。材料配置精度允许偏差1%~2 %以下。投料顺序应按设计要求确定,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宜后于水和水泥。

3.泵送混凝土的运输与供应

泵送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连续供应,运输车在向泵车喂料前,应高速度转动20s~30s,混凝土搅拌车的运输量应比泵送量大。混凝土运输延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的一半。

4.混凝土泵送设备及管道的选择与布置

(1)根据浇灌区的划分,确定好混凝土泵的位置和数量。

(2)配管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的浇灌方案,尽量缩短输送管的长度,减少转弯的使用及便于浇灌过程中配管的更换等原则进行。

(3)垂直配管时在一般情况下每10m高的垂直管下端设置相当于落差H的5倍长度的水平配管,当下倾斜大于7时,还应在下斜管的上端设置排气活塞。

(4)下倾斜配管的倾斜度大于4时,应在下斜管的下端设置相当于落差H的5倍长度的水平配管,当下倾斜大于7时,还应在下斜管的下端设置排气活塞。

5.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

混凝土泵送前应检查泵车运转状况,然后应用0.5m砂浆进行压送。

(1)开始压送混凝土时,泵车应处于低速转动状态(油泵转速在500rad/min~550rad/min),并注意观察泵的压力和各部分工作状况后方可提到正常运转速度。

(2)压送要连续进行,慢速压送时应保证混凝土从搅拌加水至压送完毕的时间不超过90min,在压送过程中,如须接长输送管时,大于3m长的管都应预先用水或水泥浆或砂浆,并且此时泵活塞的行程应尽量采用大行程运转。

(3)压送过程中断时间不宜超过60min,当停歇时间超过30min时,应作间歇振动防止混凝土在管内离析或堵塞。

(4)浇筑混凝土应由远而近,先竖向后水平的原则进行,按施工工艺要求保证好浇筑质量。

6.混凝土质量的检验与管理

(1)对泵送混凝土有关原材料的质量应经常进行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

(2)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每一工作班至少做一次,试验结果应保证被压送的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压送时的混凝土坍落度与原配合比设计值相差不大于100±20。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6

关键词:坡屋顶 施工技术 要点

1 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人居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坡屋顶的要求越来越高,坡屋顶不仅要满足美观,还要符合保温、隔热以及良好排水功能。坡屋顶工程出现的新变化使得混凝土结构代替原来木结构的形式,因为木质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功能要求。但是混凝土结构坡屋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坡屋顶的功能发挥,限制着坡屋顶的美观效果,因此在坡屋顶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施工技术的监管与改进,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影响坡屋顶使用效果。

2 技术特点

①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坡屋面,具有造型美观、排水合理特点,又比传统木结构具有更安全、耐久的性能。②本工法针对坡屋面施工的特殊情况,通过改进施工方法,合理解决了坡屋面混凝土振捣困难、不易密实,钢筋保护层和坡度控制不易的问题。③保证结构施工一次完成,有效减少了返工、修补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加快施工进度和减少垃圾排放。

3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1 工艺流程 清模,浇水湿模,划分浇筑带斜绑分块钢丝网、安装浇灌位置控制筋、保护层垫块复位检查汽车泵将混凝土泵至坡屋面、对称上料先梁后坡、由左(右)至右(左)、由下至上,用Φ30及Φ50振捣棒专人振捣人工用铁锹及时向上收灰,补灰,连续浇筑手提式平板振捣器二次振捣,木抹子配合初步找平杠尺刮平,向上平行推进一电动抹子找平,斜面拉线厚度控制尺控制厚度每步浇筑块接槎处理及混凝土初凝前坡面二次搓毛处理湿水养护。

3.2 操作要点

3.2.1 模板制作安装。①电脑模拟放线。由于坡屋顶建设结构比较复杂,许多结构需要进行立体建构,因此依靠传统的画图形式很难描述清楚,需要借助电脑画图工具根据坡屋顶的各种数据进行构建分析,建立三维模型,确定每一个结构细部的位置尺寸及标高;再根据电脑确定的尺寸进行现场放样。②模板安装。屋面板底模采用厚12mm的高强竹胶合板。模板被楞采用100×50mm的木方。模板支撑采用Ф48×3.5mm钢管搭设满堂红脚手架,立杆纵横间距为0.8~1.2m,水平杆步距为1.5m,并在离地150mm设扫地杆一道,在紧靠现浇屋面板底模沿屋面坡度方向加设横杆一道,以使支撑系统形成井字架结构。安装支架立杆前,按施工规范要求设置了50mm×200mm通长垫木。搭设满堂支撑架,根据电脑模拟放线得出的转折点、梁位置及标高进行拉线分别设置一排脚手架,然后以此为基准点搭设屋面板的底模,在确定其每个转折坡度均准确无误后,再在其间按上述要求设置满堂红脚手架。由于屋面结构坡度较大,为确保底模的稳固,于板底模脚手架支撑部位,沿坡屋面底模设水平杆一道,模板的顶撑紧固采用木楔顶紧加固。

3.2.2 大于40度坡屋面局部双面支模。大坡度屋面施工时,在平行于屋檐方向,设置500宽双面支模带,间隔1000再设置一道500宽双面支模带,循环设置,直至屋顶。双侧支模带以50×100木方做龙骨,竹胶板为模板,采用Φ12对拉螺栓,螺栓中间断开焊接起止水作用,端部焊接短钢筋作为限位,为保证位置稳固,螺栓部位加焊短钢筋与钢筋网片点焊连接,起到马凳作用。每道双侧支模下部绑扎钢丝网片,以阻止混凝土下流。浇筑时由下往上逐层浇灌。

3.2.3 钢筋绑扎。①钢筋绑扎。梁筋绑扎时,应检查钢筋是否按图下料,箍筋绑扎前应检查梁主筋两头的锚固长度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主筋就位后,要在梁主筋或梁模上按图纸要求标出箍筋的间距,保证箍筋均匀和位置准确。在板筋绑扎时,板筋要按图纸间隔在模板上弹出墨线,负筋用标杆按图划出间距,钢筋摆好后,先检查两端锚固长度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板筋的弯钩是否向上,负筋的直弯钩是否向下,满足要求后再进地绑扎;钢筋绑扎时每个交叉点都要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钢筋网片歪斜变形。②垫块设置。钢筋的保护层垫块使用成品垫块,要求用带绑丝的,如未带绑丝应在垫支时加绑丝绑牢,避免垫块沿斜坡模板滑脱。③钢筋专用马凳。负筋小马凳采用专用特制马凳,普通马凳在斜坡面上极易倒歪引起钢筋位置下滑,专用马凳利用三角形稳定原理可以有效保证其稳定性。专用马凳构造如图:

3.2.4 斜绑分块钢丝网。按照预定的分块浇筑尺寸,绑扎分块钢丝网,钢丝网绑扎采取错开的方法,使钢丝网与模板形成一个夹角,不得垂直于模板绑扎于钢筋上,避免钢丝网下端混凝土形成镂空。

3.2.5 坡面混凝土找平控制筋设置(标高控制)。屋面梁板钢筋绑扎完毕验收合格后,由施工员测量出屋脊、屋面各阴阳角处的混凝土标高,并在焊工的配合下焊接混凝土找平控制筋。控制筋采用直径10mm钢筋,导轨钢筋上表面即为混凝土面,控制筋用钢筋头焊接支撑,支撑间距为500~800mm。屋脊控制筋安装完成后,拉线设置屋面中间控制筋,间距3000一道。

3.2.6 混凝土布料。浇筑时从屋檐处开始以宽约1.5m作为一个浇筑带纵向浇筑,由下往上均匀布料。对于双坡屋面应从两边对称浇筑,接缝处两块混凝土间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在保证连续浇筑的前提下,适当放慢浇筑速度。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7

关键词:混凝土 施工 技术

随着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的形势发展很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是作者的几点看法;

一、钢筋连接

大直径钢筋(φ≥28)可采用钢筋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新技术,即剥助钢筋纵肋后滚压直螺纹的套筒将预制的丝头待连接钢筋旋拧在一起达到钢筋连接一体,实现等强度连接的目的。

1、机理

利用滚压螺纹能使螺纹综合机械性能大幅度提高的特性,同时利用螺纹连接传力不均率与螺杆横截面积变化率相协调对应能够降低螺杆抗拉应力,改变连接过渡段内力曲线形状,降低变截面应力集中影响的特性来弥补钢筋剥肋和螺纹小径对钢筋横截面积削弱影响达到钢筋等强度连接。

2、技术特点

(1)接头强度高,连接质量稳定可靠。接头性能达到行业标准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中A级规定,实现与钢筋母材等强度连接。

(2)钢筋丝头螺纹加工精度高。使工厂加工的套筒与施工现场加工的钢筋丝头配合性好,保证了钢筋连接质量。

(3)由于钢筋端部的丝头是对钢筋柱体表面金属强化后形成的螺纹,钢筋芯部材质和机械性能不发生任何变化,接头的综合机械性能高,特别是接头的抗疲劳性能好,与钢筋化学成分无关。

(4)钢筋丝头加工过程中钢筋搬运次数少、操作简单,加工速度快。一次装卡即可完成钢筋剥肋、滚压螺纹两道工序。

(5)钢筋丝头加工设备投入小,易耗件损耗低,一套滚丝轮可加工丝头为0.8万~1.2万个。

(6)接头连接施工方便,质量容易控制。钢筋丝头用手即可旋入套筒,仅最后2~3扣时用管钳或力矩扳手旋紧,只要钢筋外露螺纹不超过1.5扣,即可保证接头的等强连接。

(7)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直径16~50mmⅡ、Ⅲ级钢筋在各个方向和位置的同、异径可旋转钢筋连接,还能适用于不可旋转或轴向不能移动钢筋的连接。

二、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1、一般施工做法的弊病

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入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台,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规范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但采用分层下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必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若采用原位绑扎钢筋(即先安装梁底模,再直接在梁底模上绑扎梁筋、安装侧模板),其缺陷是:

(1)只安装梁底模、不安装侧模板。板的模板无法安装,造成整个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定,易发生模板倒塌事故;

(2)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所有的钢筋均在施工楼层堆放和二次运输。在这种开放的模板体系上堆放和搬运钢筋极其不安全;

(3)支模和绑钢筋多次交叉作业。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窝工现象较严重,工效较低。

2、改进的对策

近年的作法是将梁板模板(含侧模板)全部安装完毕后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施工程序的优点是钢筋堆放、运输及绑扎较安全,交叉作业少。支模和绑钢筋不冲突,工效较高。但若不采取特别措施,会出现节点箍筋少放或者箍筋间距无法保证的问题。对此,可采用如下措施解决:

(1)下料时每个节点增加若干根纵向短筋(可用细钢筋);

(2)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再将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穿梁钢筋并绑扎,为防止附加纵同短筋位置与柱纵筋冲突而造成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应偏离箍筋角部约5cm。采用该法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较好。需要说明的是,当结构较复杂时,采用该方法可能也会有困难,施工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

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保护层厚度太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易开裂,因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第3.5.8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J301――1988)第5.2.10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5.5.2条均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拄允许偏差为±5mm。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火(往往会超过40mm)。井字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避免,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若该向框架梁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面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粱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0~30mm(仪一向框架梁端需要)。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因保护层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减小(约5%),设计时是否考虑了这种影响,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第9.2.4条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干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以哪一向为主,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

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柱的“烂根”和“夹渣”

现浇框架容易出现“夹渣烂根”现象,使根部混凝土漏浆,严重时出现“露筋”和“孔洞”。其直接原因是柱模直接放在楼地板上,预先没有在楼板上做找平层或加标准框浇出底面,更没有留清扫口。当层高>5m时中段未留浇筑口,进料从顶部直接下。自由落差>3m,在柱内钢筋阻拦下料使粗细料分离,另因底部板面不平且未堵缝。导致水泥浆流失掉,也存在底面垃圾未清除净、振动棒长度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根部夹渣,烂根问题。保证质量的措施应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上次烧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并浇平框面,继续上浇前支横模从板面开始,浇筑时在顶洒一层l:0.4的水泥砂浆。并铺l:2水泥25~30mm厚,在其上浇混凝土,可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不会出现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8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土木工程;建筑施工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凝土作为重要的施工项目,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而,提高土木工程混凝土的技术水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建筑施工中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强度受到水泥的质量影响,换句话说水泥的强度越强,混凝土的强度越强,水泥的强度与混凝土的强度成正比的关系。在建筑施工中,不同环节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不同,这就要求建筑施工对水泥进行标号,水泥标号的高低表示出水泥强度的高低,也就是混凝土强度的高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按工程的环节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配制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强度,注意水泥的标号,以免错用标号影响工程的质量,给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二、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浇筑技术

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项目,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主要包括混凝土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顶板混凝土浇筑等。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最为重要,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在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的相关问题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的现象。同时在建筑施工中需要注意建筑材料与施工设备的选择与供应,确保基础底板浇筑的连续性,避免工程出现裂缝。

2.2拆模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进行模板拆除时,有固有的拆除顺序即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拆除顺序。此外,拆模的时间也与混凝土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施工人员通过温度与强度进行分析对拆除时间进行设计,避免拆除时不破坏混凝土的表面与棱角。最后,施工人员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后即可拆模。模板拆除后为了避免环境污染、影响施工,应及时将拆除的模板进行处理。

2.3养护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养护工作也是混凝土施工中重要的环节,养护的目的主要是确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早期养护是为了满足混凝土硬化化强度的需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水和水泥会产生水化反应,容易引起混凝土的裂痕,这也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所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痕需要采取保温措施。要实现对混凝土表面的保温措施,保持混凝土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养护是非常重要的。在混凝土浇筑、拆模后,尽量让混凝土处于一个温度稳定的范围内,确保混凝土表面慢慢冷却,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4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搅拌十分重要,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搅拌严格监管,确保混凝土在搅拌时混凝土里面的钢纤维分布均匀。对混凝土搅拌的要求,实际上是对混凝土搅拌机有了更高的要求,保证混凝土里面钢纤维的均匀分布。同时,监管部门应随时对工程进行抽查,避免浑水摸鱼的现象发生,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三、商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3.1供应商的选择

混凝土的选择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施工单位在选择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时,以混凝土的质量为前提,价格为辅的原则,结合工程的地理位置,选择资质高、信誉好、交通方便的供应商。商品搅拌工程技术人员在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执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商品混凝土搅拌工程人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实践考查,计算好混凝土相关技术的混合比例与浇筑速度,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另外,混凝土的运输要选择好运输车辆,安排好运输路线,确保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即保证质量,又能安全达到施工现场。

3.2施工现场的管理与操作

施工现场的管理对整个工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与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做好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加强对施工场地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职业责任心。对施工操作程序严格要求,不要为了追求速度与眼前的利益,盲目赶工,偷工减料,造成工程坍塌的现象。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强度严格监督,避免混凝土的强度在未达到标准就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现象。

3.3施工工艺要求

在建筑施工现场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混凝土固化现象,也可以说混凝土固化现象伴随着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也因此,在施工中,混凝土的工艺技术与养护都是十分必要,避免造成工程表面出现裂缝。此外,混凝土需要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范围内,避免混凝土由于内外温度差,导致工程表面出现裂缝,同时也有利于混凝土的养护,确保混凝土保持最佳的质量状态,提升混凝土的强度。

3.4模板质量的好坏也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

在现实社会中,在建筑施工现场我们总能看到模板,在建筑施工中有模板的地方通常会看到空洞不平、拼缝不密实以及沾有垃圾泥土的现象,导致混凝土表面不平滑,出现蜂窝麻面。在混凝土进行浇筑、拆模技术时,控制好拆模时间,避免过早的拆模,未达到混凝土的标准强度,从而使混凝土失去支撑力,导致混凝土无法有效地与钢筋结合。在对混凝土进行配制时,按照相应的保证进行配制,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振捣时,控制好混凝土振捣的时间,避免由于混凝土振捣时间不足,造成混凝土密度不够,或者由于混凝土振捣时间过长,导致水泥浆漂浮、石子沉淀的现象发生,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在建筑施工中土木工程混凝土是一项技术性强、操作繁琐的过程,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应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对施工的操作技术与监督管理进行严格的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术水平,确保工程在高效、稳定的环境下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土程的质量。

总结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土木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研究与创新,将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理论与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了提高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质量的双标准。

参考文献:

[1]许祥锋.浅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6):259-260

[2]时永春.浅述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0):1-5

[3]孙凤仪.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09):56-78

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9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土建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整个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一环节,同时混凝土也是目前世界建筑业所使用的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我国的年均混凝土使用量居世界前列。在我国现阶段的土建工程施工技术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复杂,而且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而对于土建工程来说,若是想有效地确保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就少不了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依赖。科学合理地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概述

所谓的混凝土,简称“砼”。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其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并且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优点。随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材料复合技术认识不断提高。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抗压强度,而是在立足强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混凝土的耐久性、变形性能等综合指标的平衡和协调。

随着科技水平与新型建材的不断出现,土建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的水平正在不断的成熟和提高。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被大量的使用,加之其具有明显的特性,所以,长期以来,在土建工程施工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最近几年,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新技术与新建材冲击了传统的施工技术,较好的突破了传统施工技术的技术约束,使施工效率和施工效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可见,在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在保证土建工程质量方面一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只有保障混凝土的质量才能保障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质量。

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判断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劣的根本在于混凝土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增强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一定要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的规范要求与制度,而混凝土施工是土建工程当中十分重要的施工技术组成部分,而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就必须从混凝土原材料、混泥土的制备及混凝土施工后期的养护管理。

2.1、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技术

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是水泥、粗骨料(石)、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细骨料(砂)和水等六种材料,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就是控制这六种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耐磨性、稳定性、耐久性等性能,因而原材料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在此过程中,首先是水泥质量控制。在水泥进场时,必须附有水泥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同时也要对进场的水泥做相关的质量检查;当进场水泥的贮放时,也要应符合水泥的贮放规定。比如:散装水泥宜在专用的仓罐中贮放,如果是袋装贮存时,水泥库的地面和外墙内侧应进行防潮处理,库内应保持干燥,防止雨露侵入;其次是粗、细骨料质量控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15%。而粗骨料(石子),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距的3/4,对于实心板,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最小尺寸的1/3且不得超过40㎜。砂、石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混入能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并应防止将水泥及掺合料等混入;当运输工具交替装运其它物质(如锻烧白云石、石灰、煤炭、化工原材料等)时,应注意清扫运输工具,勿使混入有害杂物。堆放的场地应平整、排水通畅,宜铺筑混凝土地面;第三是外加剂质量控制。混凝土选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国家、部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有关部门鉴定批准生产的产品,确保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选用外加剂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条件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选用外加剂的品种,并应经过试验确定其掺量。预拌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

2.2、混凝土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

制备混凝土时,首先应根据工程对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的要求,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并确定其配合比例,以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简单来说,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就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将各种材料和水通过搅拌的手段使其成为均质的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通常按水灰比法则的要求进行。材料用量的计算主要用假定容重法或绝对体积法。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配合比和搅拌。第一是混凝土配合比问题的质量控制。在预拌混凝土必须做好试配,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水泥用量应控制在270~45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应大于15%。水灰比应控制在0.4~0.5。C30及以下混凝土石子用量不得少于1350kg/m3(现浇板控制用水量不大于180 kg/m3)。同时要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预拌混凝土严禁现场加水,改变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第二是搅拌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拌合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时的用水量,同时对计算所得的配合比结果要通过试配、试拌来验证。拌制高强混凝土必须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振捣时要高频加压振捣,保证拌和物的密实。要注意试拌量应不小于拌和机额定量的1/4,混凝土的搅拌方式及外加剂的掺法,宜与实际生产时使用的方法一致。

2.3、混凝土的运输中的质量控制技术

混凝土拌合物可用料斗、皮带运输机或搅拌运输车输送到施工现场。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匀质性,避免产生分层和离析现象。同时在较大规模的工作区应优先采用混凝土现场集中搅拌,可以避免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离散性过大和坍落度损失。也就是说,要减少运输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影响,最好的无非是采取施工现场二次搅拌的方式和运输过程中进行桶内搅拌的方式。

2.4、土建工程中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应一次连续完成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米,当大于2米时应采用溜槽或串桶,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振捣高度不得大于600毫米。而混凝土板必须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初凝前宜进行二次振捣和初次抹压工艺,板混凝土在二次振捣后应进行表面一次抹压,终凝前应进行表面二次抹压,以减少板表面的细微龟裂。对于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800~1000毫米。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后浇带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应当单独制配,应采用小坍落度、石料含量大的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交接面浮浆(石子外露1/3,不得将石子打断)和污染(严禁沾染油污),原混凝土面应提前淋水保湿72h以上,浇筑时不得有明水。后浇带的位置和补浇时间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2.5、土建工程中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完成后12h以内应覆盖养护,可采用麻袋或薄膜包裹覆盖,并淋水保湿。对普通混凝土上述过程至少应持续7d,对添加缓凝剂的混凝土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而混凝土浇筑后72小时内,不得进行踩踏、支模、加荷。如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支模加荷时,必须采取蒸汽养护等方法,确保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2Mpa;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O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堆载,施工时的临时荷载不得超过设计文件规定的荷载限值,且应分散布置。

3、混凝土在低气温施工中质量控制技术

水泥温度收缩大,直接影响了结构物的整体质量。而温缩裂缝的产生,是造成结构物质量整体下滑的重要因素,对结构物的耐久性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在土建工程中,冬季施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做好混凝土在冬季施工中质量控制技术,对土建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在低气温配制混凝土是,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而在混凝土在浇筑前,要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具有保温措施。同时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土建工程在冬季混凝土浇筑时,宜采用综合蓄热法施工,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得低于4MPa。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混凝土浇筑后应在混凝土表面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覆盖并加盖麻袋等措施进行保温。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温厚度应增大2~3倍。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冻。

4、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是土建工程当中十分重要的施工技术组成部分,它的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的土建工程的质量与进度,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进一步探究,逐步提高土建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这样就能更好地为我国国家基础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