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青年教师学习材料

时间:2022-09-30 15:09:24

导语:在青年教师学习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青年教师学习材料

第1篇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师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始终把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重点,把搞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提出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办学思路。为了加强对教师教育的工作成立了以徐顺涛校长为组长的教师教育领导小组,吸纳学校务实能干的骨干教师为成员。并制定出了《玉海中心小学教师发展规划》,不仅要求广大教师努力发展,成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还结合本校实际,加强了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达到了教师整体素质与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同步提高的目的;另外建立健全了有效合理的工作机制,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二、加强认识,转变观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发展,对教师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努力加强自身的学习,而继续教育和教师教育是提高教师各项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此,我校通过全教会动员宣传,使广大教师提高了对培训的认识,转变了陈旧的观念,加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培训,促进发展

1、加强师德培训:为贯彻落实《瑞安市教育局关于做好xx年暑期教师师德专题培训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我校深入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师德教育活动。在暑期师德培训期间,学校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重点》,深刻领会和宣传《条例》和《纲要》的精神实质,做到依法治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③深入开展争优创先活动,通过对先进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事迹的学习,着力强化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途径,提高服务能力,切实做好学校服务学生和家长、教育服务社会工作。④开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为主题大讨论,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作和教育教学工作,努力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作用。此外,老师们积极通读师德培训材料,交流学习心得,撰写学习体会。扎实有效的师德培训,取得了显着效果。

2、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1)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在教师教育中,我校特别针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提出严格要求,不仅要求青年教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不断丰富与更新学科知识;而且加强了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行为的培养,开展了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去年下半年,学校组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老师命题比赛,大部分老师非常认真,命题的质量非常高,其中语文、数学、科学每组推选两位老师参加瑞安市现场协作命题比赛超记录地获取三个第一,五位老师代表瑞安市参加温州市命题比赛。同时,严格要求青年教师的业务学习,如具体要求他们全程参与语数市级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案例,执教公开课等,注意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实践、总结,促使青年教师的成长。

(2)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是重复教育,要与时俱进,加入学科领域内前沿的东西。我校十分重视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在开学初先后派出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培训,还有心理健康辅导员的培训、校长培训、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等等,并鼓励年轻教师参加高校函授学习。

3、注重有效校本培训

(1)加强团队建设。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最基层的单位。为了更好的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我们从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建设、规范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着手,期初学校明确教研组、备课组任务,每个教研组、备课组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注重过程活动,效果显着,为了激励先进,学校组织全体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到福州学习考察,期末评出三个先进备课组。娄朝兰老师还为瑞安市数学教研组长学习会上做题为“情系后进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观点报告。

(2)深化主题研究。继续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研究,各教研组结合自己学科特点,确立了研究主题,并结合平时的教研组活动,采用案例研究法进行实践研究,语文组侧重于“同课异构”、疑难问题解决等方式进行研讨,数学组围绕“同课异构”、“如何提高计算教学效率”开展系列化研讨活动。此外,一年级五位语文老师,三位数学老师,一位美术老师,共开出10节家长汇报课,得到家长高度评价。

(3)参与区域活动。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六组15位教师参与了安阳学区联片教研活动,刘万勇、张周谊老师为联片活动上了研讨课,同时还举办美术、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

(4)网上教研:要求教师在网上观看各专家的讲座与活动课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与理论素养。同时要求广大教室设立教育教学博客,学校有38位教师拥有个人教育教学博客,占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其中不乏中老年教师,如50多岁的孙凤翠老师建立“玉海堂”。同时,学校利用校园网教育科研经常为教师提供学习材料

第2篇

一、完善科研制度,健全网络,分工负责,责任到人:

本学期学校教科研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科研管理制度:重新学习了教科研例会制度、课题实施定期汇报制度、课题成果总结推广制度、教科研成果评比奖励制度等,真正落实科研兴校,使教育科研向更自觉的理性水平提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了四个子课题小组,教科室责任到人,具体负责四个子课题组,并设立了新的课题组长,负责子课题的日常研究工作。

二、注重学习,加强课题的研究力度,完成中期汇报:

各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科研工作的学习材料,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继续做好教育科研的常规管理工作,加强课题的研究力度,抓实研究过程,在深入实施过程中做好阶段性成果的汇总工作和资料积累工作。使课题的管理、实施、操作更规范、科学、有效。教师的研究更加主动、自觉、扎实。本学期在各教科组活动的基础上,汇编出《八一小学教科研成果集》,结合教研组团队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中期课堂教学汇报课,受到了区教科室领导的肯定。教科室还完成了08年度课题汇报。评选校教科研组及先进个人。

第3篇

自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西方国家高校教师的发展开始受到社会的重视,学者们开始关注和研究高校教师的发展。60年代起西方国家高校开始建立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在学术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教师发展体系和制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西方国家对高校教师发展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这些国家的高校教师发展制度也日趋成熟和完善。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高校实施的是精英教育,对高校教师的发展很少关注,局限于对高校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和开展学历学位进修学习。自进入市场经济阶段,特别是高校扩招向大众教育发展以来,高校教师的发展才逐渐受到关注。1998年教育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开启了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实践的序幕,但是我国的教师发展的理论研究稍显滞后,2003年开始才出现了一些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论文,2006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厦门大学高教所举办的以大学教师发展为主题的第四次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了与大学教师发展相关主题的研究,对高校教师发展的研究也使各高校越来越重视高校教师的发展,从教师培训转向教师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实践

1991年美国教育联合会(NEA)发表《大学教师发展:国力的提升》报告书。其中对教师发展提出全面、系统的界定,认为教师发展基本围绕四个目标:个人发展、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和教学发展。个人发展包括提高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维护健康、进行职业规划等等。专业发展指获得或提高与专业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意识。组织发展则集中于创造有效的组织氛围,便于教师采用新的教学实践。教学发展包括学习材料的准备、教学模式与课程更新。作者根据上述四个教师发展的目标,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实践进行总结。

1.个人发展

(1)职业生涯规划。我国从2005年后才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研究。2006年3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成立了教师促进中心,这是我国最早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职业促进的教师互助组织。2008年青海大学开展了教师个人三年规划工作。2011年北京联合大学邀请专家为教职员工进行了主题为“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虽然大多数高校和教师都认识到了制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真正做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却不多。根据庞海芍等对北京理工大学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74.89%的教师都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是对自己近5-10年的职业生涯“认真规划,目标明确”者仅占29.64%;55.88%的人只是“简单考虑过,目标不太明确”。

(2)维护健康。高校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有来自教学、科研工作的压力,也有来自家庭、住房和生活的压力,这些压力对青年教师尤其大。巨大的压力,导致教师健康状况令人堪忧。2010年于薇随机抽取长春市8所高校508位教师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有66.89%的大学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关注和维护教师的健康日益重要,现在大多数高校对教师进行了每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体检,但是有些高校体检项目有限,作用不明显,而对亚健康状态的教师,学校则没有采取办法来防治。

(3)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对于每一个社会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帮助人们逾越很多障碍。研究发现,有86.1%的青年教师认为人际交往十分重要,然而对青年教师,最大的心理困扰也就是人际交往,有近41.6%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9.8%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好。但是,青年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没有得到高校的重视,通常认为这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因此普遍没有开展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训练。

2.专业发展

(1)课程学习和学历、学位提高。青年教师在学校教育时期所学的知识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很多教学、科研内容涉及到更深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青年教师根据其教学科研需要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或者参加学历、学位进修学习。浙江大学对青年教师参加课程学习提出了要求,为了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科交叉,出创新性的成果,要求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必须随本科教学课堂学习3门以上非本专业的课程。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力推进“博士化工程”,青年教师中95%已获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2)出国研修。青年教师出国研修,能拓宽青年教师的国际视野,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理念,提高学术水平,建立与国外高等学校和学术机构交流合作的渠道。我国教育部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每年资助4000-7000名专业技术人才出国访问学习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行博士后研究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实现师资的国际化,每年通过留学基金委员会出国留学面上项目、1:1配套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留学项目或自筹经费等形式选派50名左右的教师出国研修。

(3)国内访问交流。选派教学科研骨干赴国内重点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做国内访问学者,是依靠国内现有条件和力量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重要形式。教育部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每年选派1000人到“211工程”重点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进修学习。南开大学每年选派10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重点高等学校的重点科研基地、优势学科专业做访问学者,这一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

(4)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为刚毕业的博士生提供了一个继续专心从事科学研究的平台。高等学校选派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进相关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进行两年的研究工作是一项造就优秀专业人才的制度。有些高校则采取了师资博士后的办法,要想来校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先进本校博士后流动站从事2年的博士后研究。山东大学鼓励优秀青年博士教师到名校、名牌专业、跟名师从事博士后研究。武汉大学等高校则实施了师资博士后的政策。

(5)参加学术会议或学术沙龙。参加学术会议,特别是国际学术会议,青年教师能获取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同行的研究思想和理念,促进与著名同行专家进行交流与合作。大连理工大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际会议,所有费用由学校支付,用于此项活动的费用逐年在增加。学术沙龙正在我国兴起,一些学校由院士、学术带头人发起组织定期学术沙龙,为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给予帮助,也激发青年教师进行思想创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6)设立青年教师培养基金或奖励基金。青年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工资微薄,又没有积蓄,而开展各项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都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否则举步维艰。为了使青年教师能尽快成长为教学、科研一线的主力军,很多高等学校采取了支持措施。南京农业大学设立青年科研基金,为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提供启动经费。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支持青年教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教师奖励3万元(其中匹配研究经费2.5万元,奖金0.5万元)。

(7)实施杰出人才培养计划。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以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等部门为主开展了长江学者计划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百千万人才工程、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等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资助计划,给优秀的青年教师,提供科研经费,发放奖金和津贴,保证优秀青年教师能专心开展科学研究,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各省市也实施了省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资助计划。很多高等学校也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来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例如,南开大学出台青年杰出人才重点资助计划,设立特聘教授岗位,对获资助者每年给予6-10万元的特别津贴。

3.组织发展

(1)构建教师创新团队。高校教师创新团队是以学术问题为纽带,围绕国家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重大工程项目以及重点学科、专业、课程而组建的一种紧密型的教师基层学术组织。它的目标就是重点培养各类拔尖人才,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实现高等学校和国家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以中国地质大学壳幔交换动力学创新团队建设为例,该团队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资助。该团队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主攻研究内容,聘请数名院士进行指导,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共攀高峰。2003年以来,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和“973”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一等奖多项,团队成员被SCI检索100多篇。团队中有6人入选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新增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建立人才特区。人才特区近几年在国内少数高校参照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的学术机构,其“特区政策”包括资金投入和运行机制两方面,一方面给予充裕的资金支持,并提供优厚的生活待遇;另一方面给人才特区完全独立的人事权和经费使用权,享有较高学术自由,人员可以较自由地进出国门,以尽量使他们拥有与在国外相似的科研软环境。南京大学的“学科特区”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南京大学着眼国际前沿领域,创建了模式动物研究所等6个学科特区,这些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攻关重点项目、“863”项目等数十项科研任务,取得了大量的创新性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杰出青年教师,以模式动物研究所为例,成长起来了一批杰出青年人才,其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

4.教学发展

(1)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培训。目前,很多高等学校的新教师都是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很多还是理工科的毕业生,他们在教育理论方面知识非常缺少,必须在上岗前系统地接受高等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已把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作为必须课程,只有通过相关课程考试后才能拿到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2)组织系列教学方法的专题讲座。高校聘请老专家、优秀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包括如何书写教案、如何备课、如何讲课、如何板书、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应对学生的问题、如何应对课堂突发事故等,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控制能力。襄樊学院每年邀请三位教学标兵给青年教师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仅为青年教师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还让他们感受到了教育教学的艺术,帮助新教师尽快进入教师岗位角色。

(3)组织教学观摩。组织观摩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具体的实际课堂教学来教育新教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教学观摩可以采取集中观摩研讨与分散听课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把教学观摩作为岗前培训的三个重要环节之一。学校特聘请在各专业上颇有学术成就的教学名师为新教师讲授教学示范课,专业涉及英语、数学、地质学、工程力学、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4)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通过讲课比赛可以大大激发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增进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华中科技大学从1994年起就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这一活动激励了青年教师上好课,过好教学关,同时积极参与开展教学研究,通过十几年的沉淀,全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设立教学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很多高校设立教学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这些项目有以教学方法手段创新为目的,也有以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为目的,还有一些是支持教师出版教材的,这些项目的设立促进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实践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有限

查找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大量关于高校教师发展的论文,但是细看论文后,发现绝大部分论文是由高等教育研究人员或者社会学、管理科学的老师所写,而由人事处管理人员所写的很少,导致很多研究停留在理论上或者是纸面上,没能有效地与我国高校实际工作相结合,真正对人事工作有指导的论文不多。而各高校对教师发展的认识主要来自对国外高校实践的了解和摸索。

2.管理人员对教师发展的认识不够

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对教师发展的认识仍停留在教师培训上,很多管理人员甚至不了解教师发展这个概念,工作也仅局限于教师培训。目前真正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的高校非常少,主要工作由人事处教师科、人事科(或人才引进办公室)等科室负责,工作系统性和全局性不够。

3.教师的主动性和个性化没有得到较好体现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认为教师发展离不开某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但更重视教师的自主性,强调个性化的发展,强调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但是,我们目前的教师发展是由上而下的组织行为,教师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发挥,基本是按照学校固定的框架进行发展,学校也没有针对不同的教师制订不同的发展策略,教师的发展趋同性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天才和大师的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4.教师发展制度不健全

教师发展制度是系统性的制度,但是我国高校缺乏强制性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度,学术休假制度基本没有建立,教师评价制度颇受争议,约束激励制度不健全,教师援助制度不完善,重科研而轻教学,等等。

5.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组织文化有待进一步加强

有些高校校园文化不清晰,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内涵。行政管理部门的官僚作风尚存,服务意识还要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文化不强,单干的教师非常多,一些人生怕他人超过自己。一些人物质利益优先,一些人急功近利,真正埋头搞基础研究和创新的人较少。平等地位和学术自由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在职称晋升、项目申请等事情中时有不平等现象发生,学霸也存在于很多高校,等等。

四、对高校教师发展实践的建议

1.鼓励广大人事管理人员参加教师发展研究

高校应设立专项教师发展研究课题,鼓励人事管理人员和有关教师发展的研究人员开展调查研究。高校人事管理人员应主动承担起教师发展的历史使命,参与到教师发展的研究中来,将教师发展的理论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制订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推进高校教师又好又快发展。

2.革新观念,充分重视教师发展工作

高等学校管理者必须革新传统的人才观念,将工作重心由教师培训转移到系统的教师发展上来。高校应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由校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有关教师发展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等组成教师发展指导咨询委员会,组织、指导全校教师发展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和关心教师,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教师排忧解难,给教师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关注青年教师的身心健康,保证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3.教师应从被动发展转向主动发展

被动型的教师发展总是让教师感觉有压力或认为存在某些不适,教师按照学校的条条框框来做,个性和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对自己长处和短处有清醒的认识,从“给我什么”转到“我要什么”,主动寻求管理人员和专家的帮助,走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上来。管理人员也要注意引导教师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上来,对教师发展中的合理要求尽量给予帮助和支持。

4.建立系统的教师发展制度

学校应遵循教学、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系统构建教师发展制度。强制和帮助制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提供多种发展路径,同时应做好人员的继任规划和晋升规划,让青年教师看到发展的希望。出台系统的高层次及后备人才培养项目,支持优秀人才开展学术研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施带薪学术休假制度,鼓励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奖优罚劣,同时避免在教师中激起学风浮躁、急功近利的氛围。对教师进行评价,要重视教学质量评价,分学科建立学术评价标准,对天才、怪才也要有包容性的评价方法。建立教师援助制度,帮助教师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教师能够专心进行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向前发展。

第4篇

一、理论学习——不丢弃

教科室利用各种集会或在和教师平日的交谈中,反复宣传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努力争取教师理论学习的时间,并积极提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科室还向校行政积极申请,尽可能为教师多购买和订阅学习材料,本学期订阅的教育理论报刊10种以上。另外,为了下学期“常胜小学青年教师讲坛”活动的顺利高效地开展,教科室早作准备,提前谋划。我们广泛征求了青年教师个人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根据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需要,我们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系,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一千多元添置了一批教育大家所写的教育专著,供教师借阅学习。我们还注重教师学习成果的交流。11月份,我们要求教师学习“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主题的理论知识,并在学习活动之后举行了教育沙龙活动。教师学得很认真,交流探讨得也很深刻。我们整理的沙龙实录《教育该如何面对孩子的错误》被市研训中心评为市级优秀沙龙话题。

本学期,我们学校在教科室的带动下,很多教师都系统学习了跟新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我们还要求教师学习了与学校主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相关的理论。通过学习与交流,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加快提高教师的新课程实施水平;进一步强化实践意识,积极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促进教师树立主动发展的观念,让科研反哺教育教学;进一步强化效益意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成果,为学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奠定智力支持和理论保障,为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高效的服务。大多数教师都树立了“争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理念。

二、课题管理——不放松

1、继续做好学校十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研究工作。本学期,《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总课题组注重过程性研究和管理,深化课题研究,积极参加课题成果评比和阶段调研活动,把该研究不断推向深入,用教育科研为学校发展赋值。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和一系列的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教学文化等各方面在品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何让科研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何在制度、精神、设施设备、师生行为等层面更好地建设和提升学校文化品味,是该课题下一阶段的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2、指导教师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是接受市研训中心对全校十九项教师个人课题的中期评估。对此项工作我们给与了高度的重视,专门开展了数次培训活动,带领教师们深入学习了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性材料的整理和收集等关键性的问题,提高了教师课题研究的针对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在10月份举行的市课题中期评估活动中,我校教师的个人课题研究以其研究过程的实效性、研究成果的丰富性和课题网站建设的规范性得到了评估组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我校教师的十六项个人课题被确定为金坛市级课题,姚立新老师的课题还被确定为常州市级重点课题。

三、服务工作——不言累

每年的秋学期都是一个评比的学期:各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各学科年会论文评比活动、优秀论文和案例评比活动……每一次评比活动,我们都提前通知到相关教师本人,进一步明确各项活动的要求,并发挥我们自身的参谋和协调作用,尽可能地给与教师帮助。本学期的语文、数学、英语市级评优课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协调和组织相关教师对参赛教师出谋划策,给与无私的帮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薛金妹、傅广辉、朱霞和谢伟伟老师分获市级评优课二等奖。对形式多样的各种论文评比活动,我们还统一汇编成册,发放到教师手中,让教师明确要求,选择性地参加,提高论文参赛的针对性和获奖质量。本学期,我校教师的数十篇论文和案例分获省市一二等奖。更可喜的是栾育莲、王夕珍、洪根凤等中年教师的多篇论文也分别在国家级和省级教育杂志发表。

第5篇

1、“三学”即“课前导学”包括:导学、自学、问学。2、“三教”即“互动导教”包括:互教、班教、导教。3、“三练”即堂中导练包括:自练、互练、导练。这一教法的提出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三学、三教、三练”的春风吹皱了传统课堂这一池春水。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顺利开展这一活动,科研处为全体教师提供了“高效课堂”的学习材料,并组织老师到金溪二中、吉水三中等兄弟学校学习,制订了如下制度:1、“高效课堂”学习行为准则;2、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制度;3中学“高效课堂”评价机制;4、科研处“高效课堂”每周科任老师对各小组评分统计表一系列等细致详实的前期准备工作。10月底安排组织了本校高效课堂展示活动,对全校教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课改班级老师写出了阶段性反思与小结,涌现了一批课改先锋,如徐文华、金锐起、范金长、吴启凡、陈裕文、刘晓永、邓寿彬、李建中、刘星火、彭县城、朱宇飞、余永顺、程桂华等,他们以实际行动引领了我校的课改,起到了标杆似的作用。

学生的变化明显,思维更活跃了,对于文本个性化的解读更多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团结、积极、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能自信、大方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课后能轻松愉快地预习。学生们说,新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减轻负担,得到自由展示,发挥了各自的才华与潜能,且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6篇

关键词:结合 小学 数学 教学 解决 问题 对策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很多老师都能够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之中,学习新课改,实践新课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教学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视导中,发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三级分化现象严重。一是课改区域不同,课改分化不同。城区学校、乡镇中心校和农村小学的差别较大。二是教师中存在三级分化现象。

问题二: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但实际上,仍然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仍以灌输为主,搞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问题三:自主、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欠缺,很多时候学生的探究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合作交流也同样如此。

问题四:评价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在教学中,评价归评价,发展归发展,评价的核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解决的对策

1、促进公平,提升自我。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城区学校,乡镇中心校和农村小学的差别是因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而造成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平的办学条件,公平的入学机制和公平的课堂教学,将会逐步实现,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首选目标,不久的将来,再偏远的农村小学也会有和城市学校一样的设施和办学条件。

教师中的三级分化现象,也是历史造成的,新课改后,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对新课程改革的宣传,同时,在组织领导、政策保障、经费投入、新课程培训和实验工作组织等方面做到常抓不懈,认真落实。积极营造一种人人学新课改,人人实践新课改的良好氛围。老教师通过学习,观念更新了;中年教师通过培训,教学方法更灵活了;青年教师成为新课改的急先锋,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成为青年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老、中、青教师的交流学习,青年教师的教学成绩也得到了稳步提高。只有学 习才有进步,只有实践才能提升自我。这是缩小新课改后教师三级分化的唯一途径。

2、坚定信心,永不放弃。

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它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种包含新的教育理念的实践。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围绕新理念去组织教学,围绕新教法,新学法去实践新课程。只要坚定信心,永不放弃,新课程的理论方法一定会在教师们的心中扎下根来,新的教育质量观也会成为教师追寻的目标。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也在实践新课改,并把新理念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认真把握,注重提高。

(1)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还可创设更多思考与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2)留给学生一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安排学生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时,不是给的时间不够,就是走过场,体现不了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

(3)机敏灵活,调控有度。在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不能不管,而应该做到机敏观察,灵活调控。使学生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探究学习。首先,教师要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讨论中,学生极易出现各种情绪,有时甚至影响纪律,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寻求有效的方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安排学生分组探究百分数的意义,有个学生突然举手报告,“某某同学在偷喝酸奶”。顿时,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那个同学的身上,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处理不好,必将影响到学生探究的效果,影响整堂课的进程。这时,这位教师灵机一动说:“请那位同学观察一下,你的酸奶袋上有没有百分数呢?”他看一下说:“酸奶袋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老师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两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适当调控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化。一节课要让学生大脑和注意力都能得到短暂的休息,以便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4、落实评价,促进发展。

第7篇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关于师训工作的文件政策精神为指导,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评好课"为师训工作的重点,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重点工作

1、加强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

2、继续开展"拜师结对"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成熟。

3、落实好常规听评课活动,坚持听课后及时评课,学校提倡跨年级听课,鼓励、支持、拓展校外听课渠道。通过听评课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授课行为,促进课堂教学的规范高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加强班主任师资队伍建设。

5、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本年度,除将继续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档案建设,全面完成其它立项课题的结题和推广工作,并积极参加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切实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研促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配合市教育体育局局继续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开阔其视野,提升其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并充分调动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根据局要求,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督促、指导、考核,项目领引,帮助骨干教师完成每年的目标任务,并负责上送年度考核结果。

2、自加压力。各类骨干教师要按照自身实际,制订一个向上一个层次目标的成长计划书,从师德水平、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对照条件,分解目标,按学年度制订自己的成长计划书。

3、引入竞争机制。对于高层次听课活动、展示活动继续采用申报制,学校择优批准。凭听课反思、学习体会、上翻版课等报销外出活动的费用。

4、组织各类活动。组织各类研讨、沙龙活动,在碰撞中激发灵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5、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梯队,重视名教师培养工作,做好市级学科教改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培养、推荐工作。努力培养一支"师德修养好、业务能力强、学识水平高、发展潜力足"的事业型、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方针,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服务于课程改革,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着力构建学习型的教师组织。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教育行为。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点,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快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5、以教育科研改造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向学术型、科研型的转变。

三、具体目标任务及措施

(一)教师全员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育行为。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内容:政治思想与师德教育。

方式:讲座、研讨会等,并与自学相结合,侧重于实践活动(力求结合学校实际,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服务)。

时间安排:每教研时间。

(二)新课程标准培训:

目标:进一步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建议,使教师能以此为依据,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

内容: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省、市级新课程培训学习材料等。

活动形式:以单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时间:每周业务学习、各教研组活动时间。

(三)教师信息化培训:

目标:要求教师实现"四会":会文字处理,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会上网查阅、下载资料,会收、发电子邮件。同时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会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方式:

1、定期开展教师电脑知识及实际操作的培训。

2、采取定期练习及考核的办法相结合。

(四)教师读书活动:

目标:要求40周岁以内的教师每月读两本书;40周岁以上的教师每月读一本书。

内容:优秀学科书籍。

方式:教师自学与集体组织相结合,并组织读书沙龙、读书征文、"书走动"起来等活动调动教师读书的积极性。

(五)教研与科研活动:

目标:通过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中的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能手要占教师总数的10﹪—15﹪,骨干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60﹪,中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达到50﹪,中青年教师要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内容:

1、每学期集中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教学常规》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等。

2、继续加强校内、外教研活动,坚持教师要走出去、请教师走进来的教学活动。

3、开展"人人上一堂好课"的活动,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评优活动。

4、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每次活动时家长、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不断丰富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我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乐于奉献,开拓创新,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群体。

二、目标与任务

1、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级对教师的具体的要求,以校为本,组织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和谐进取"精神。

2、注重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把学科知识的更新、拓展放在教师发展的首要位置,努力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水平。

3、以新课程培训为重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积极组织我校教师参加新课程理论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形成新的教学观。

4、扎实推进教师的基本功培训,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达标培训为手段,同时加强教师"粉笔字、板画、钢笔字"的基本功培训。

5、加大教师的教育科研培训力度,采用"专题讲座,教研论坛,个人自学"等形式。

6、以人为本,加强教师心理教育培训,既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要解决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为教师的教学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7、立足长远,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来管理、规范我校的管理行为。使我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生管理效益。

三、管理办法

1、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边步安为组长,郑飞为副组长的教师培训领导小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具体培训由教导处负责。

2、加强管理与督查

学校对教师培训实行过程管理,纳入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系列。

四、具体措施

1、教导处牵头,系统组织本校教师举办新课程知识以及现行初中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理论讲座,着力提高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同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2、坚持以校为本,根据学校的实践情况,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主要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分教研组组织学科业务学习,指定学习书目,交流学习心得,同时加强对教研组长的业务培训与指导。

3、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发挥校园网与学校资源库的功效,不断充实,完善网络设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

第8篇

一.认真学习“洋思经验”,转变传统的观念。

在寒假期间,全组老师能认真研究学校提供的有关学习材料,找出“洋思中学”平时教学与我们自己教学的差异,写出一定的心得体会,在开学初的一两周内,全组同志在一起,讨论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学洋思要想取得效果,必须改变我校现有的师生在课堂中的位置关系,把学生推到学习的首要位置。让学生学习方法来一个大转变,从被动的学,到主动的学,充分发挥课堂40分的效率,把练习适当的纳入课堂,尽可能用课堂来解决学生的问题。我组的阮小耘老师代表全组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着学习心得交流。

二.本组教师,能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改革当中去。

每一个备课组确立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每个备课组结合所教年级的实际情况,都确立了研究课题,其中初一和高一,选择了《“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养成研究》,突出了起始年级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以后的三年学习打下一个基础。初二和高二年级,选择了《“先学”情况的调查报告》,重在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落实到底如何?“先学”这一关过不好,那在以后的教学中的其他一些改革必将成为一名空话。初三和高三年级,选择了《“‘一先二为’课堂教学过程”的训练研究》,毕业年级要面对升学考试,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把前两学习的一些知识,转化为能力,如何练,练什么,练多少都要认真考虑。高三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的《一体化训练题》。为以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资料。

三.把教师在平时教育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有关资料和经验进行收集、整理,形成一套较高质量的数学学科的教学资源,建立了数学组的主页。页面中从《教研组情况介绍》、《工作计划与总结》、《教案精选》、《课件精选》、《数学题库》、《同步测试》、《竞赛辅导》、《教学心得》、《教学论文》、《数学家与数学史》等方面对数学组的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分类。为以后老师和同学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四.正常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有关活动,踏踏实实搞好集体备课,切实发挥整体力量。从各备课组的活动记录上可以反映出,大家在备课时,能从内容选择、教法应用、例题配备、练习测试等几方面进行讨论和探究。

五.较好的完成平时的阶段性检测工作,从本学期来,学校对平时的考试,要求交叉命题,交叉批改,我组能按学校的意图去做,克制了命题时对学生不了解、对平时教学不了解、评讲时克服对学生主要错误原因不非常清楚等一系列困难,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每次组织命题,都能几上几下,反覆讨论和研究,教研组长能认真严格审核,力求试卷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考后要公平合理的批改试卷,详细记载试卷中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质量分析。掌握各年级的数学教学情况,及时了解教学的动态,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第9篇

1 加强软、硬件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前提

硬件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基础,它包括现代化教育的配置及合理分布,以及连接、维持设施正常运转的保障措施等。软件建设主要指的是以不同介质记录教育教学信息的各种软件的购置、开发与制作。实践表明,硬件的更新能促使软件的升级,有利于制作出更高质量的软件,使软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教育教学软件的购置、开发与制作,反过来又能充分发挥硬件的效能。在软件建设中,对通用性较强的生物学科教学辅导类软件和教学资源库,主要是通过出资购买。但目前由于生物学科方面的教育教学类软件较为缺乏,因此主要还是用“二条腿”走路的办法,即根据本地区、本校生物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自己动手,有针对性地制作相关教学软件,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多方筹集资金,购买相关软件和硬件。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 程整合的保证

师资队伍建设的中心是师资培训,师资培训主要指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的提高等。努力加强对教研组学科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大力开展校本研修,特别是对中老年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进修,更新其思想和观念,掌握制作和使用技能。定期举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听课会和成果研讨会,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大奖赛、信息技术教育示范课评比、课件制作比赛、网站制作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产生一大批高质量的、非常有个性的生物教学辅助类软件,而且促进信息应用水平的提高,从而也使教师达成共识。如果不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再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都难以发挥促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3 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过程很重要,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才能收放自如地指导学生学习。

备课包括3个方面。一是备教材,包括本课中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必须让学生掌握,哪些需要了解,教材在章节中的地位、作用、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二是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变化,因此需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三是备教法。该课中的难点,通过哪种教学形式才能突破,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记忆深刻,这些都是备课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生理过程等形象地、动态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

在备课时采集信息资源主要通过下面的办法。

1)利用网上的资源。网上有许多图片、课件、教学的文字资料,甚至还有试卷,在需要时可以下载。比如在准备“环境保护”一节课时,可以从环境保护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环境保护如“赤潮及其危害”“酸雨及危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环境激素污染的现象和危害”“过度排放与污染”等的文字材料及图片资料;在准备“遗传与变异”一节的教案时,可以从网上搜索近亲结婚与遗传疾病的典型例子,如“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资料。

2)实地拍摄照片。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很多的生物资源图像,输入电脑中。比如,当出去旅游时,在玩的同时可以收集资料,例如在登山时,将山里那些珍贵的植物拍摄下来,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料。在拍照时要注意拍摄植物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多种景别的图片,叶子、花、果实等的特写都将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料。将这些直观的教学资源整合到教案之中,课堂里的内容就非常丰富,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3)扫描图片。有一些图片在网上找不到,这时还可以用扫描仪扫描图片。

4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习材料,增大课堂的教 学容量

优化课堂教学不只在于上好一节课,而是使教学成为一种创造,一种探索;使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学到知识,而是获得能力,受到教育。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这个“知识的容器”注入了多少知识,学生完全成了课堂上的客体,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索的主动性愈来愈少,以至殆尽。信息技术则使教学内容由单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转向多样化、个体化、更新更快的多媒体支持下的学习材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对不易观察、难以再现的现象、规律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实现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历史重现等,从而给学生探索研究提供充足的感情材料,也为其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如“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节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处理,在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完整展示青蛙体外受精、受精卵发育成蝌蚪、蝌蚪发育成幼蛙、幼蛙发育成成蛙的过程。而在传统教学中是很难完成这个探究过程的。

5 师生交流、整合信息和资源,促成生物课堂师 生互动、激慧求真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知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递、转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关键环节。由于教师和学生都借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前期作了准备,也就是说,信息技术为教师和学习者创造了一个相互合作和信任的环境,因而如何把这些教学相关的信息合理、生动、互动地表达出来,才是课改的核心落脚点。

6 通过信息媒体搜集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成为主 动学习者和合作交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