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变电专业技术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3-01 10:35:23

变电专业技术总结

变电专业技术总结范文1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全地区的配电网运行情况,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突发性事故,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2003年参加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变电运行的生产程序及各种一、二次设备的规范、参数。2005年在师傅的带领下,本人参加了群科变6S管理模式的推行,通过学习新的管理模式,使我的各项技能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同时还参加了群科变QC的制作,系统的学习了设备点检的方式,明白了设备点检的重要性。2006年我被选派参加了省公司变电运行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我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2007年我又参加了电力培训中心的仿真系统的培训,收获很大,系统的掌握了电力系统运行工作的全部内容。同年参加黄化公司的员工技能大赛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同时代表黄化公司参加省公司的技术比武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我利用自己所掌握的CAD知识绘制变电工区所有站点直流系统所用系统图纸,使我系统的掌握了变电站所用电直流系统的功能及运行维护方法。2008年我被任命为公伯峡变电站安全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又意识到了自己安全管理方面知识的欠缺,于是不断的学习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很快的进入了角色。同年参加公伯峡变电站综自改造工程从开工到验收全过程参与,使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2008年12月省公司为了解放变电运行人员,设立操作队。我被任命为110kV循化操作队技安员,在新的运行模式下,我不断的探索安全管理方面的新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在安全管理方面没有出过一丝差错。2009年我被任命为循化操作队队长,在这个班组长的工作岗位上我感受到了压力,于是我更加孜孜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素质,先后编制了循化操作队运行规程、循化操作队事故预案、循化操作队典型两票。

二、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从2003年起获得的奖项有

2003年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农村电工称号

2006年获得青海省电力公司青年网页设计大赛二等奖

2006年获得黄化公司安全知识竞赛最佳选手

2007年获得黄化供电公司变电运行技术比武第三名

2007年获得黄化公司QC比赛优胜奖

2009年获得黄化供电公司变电运行技术比武第五名

2009年获得黄化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操作能手

2009年获得黄化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先进个人

变电专业技术总结范文2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全地区的配电网运行情况,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突发性事故,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XX年参加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变电运行的生产程序及各种一、二次设备的规范、参数。XX年在师傅的带领下,本人参加了群科变6s管理模式的推行,通过学习新的管理模式,使我的各项技能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同时还参加了群科变qc的制作,系统的学习了设备点检的方式,明白了设备点检的重要性。XX年我被选派参加了省公司变电运行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我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XX年我又参加了电力培训中心的仿真系统的培训,收获很大,系统的掌握了电力系统运行工作的全部内容。同年参加公司的员工技能大赛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同时代表公司参加省公司的技术比武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我利用自己所掌握的cad知识绘制变电工区所有站点直流系统所用系统图纸,使我系统的掌握了变电站所用电直流系统的功能及运行维护方法。XX年我被任命为公伯峡变电站安全员,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又意识到了自己安全管理方面知识的欠缺,于是不断的学习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使自己很快的进入了角色。同年参加公伯峡变电站综自改造工程从开工到验收全过程参与,使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XX年12月省公司为了解放变电运行人员,设立操作队。我被任命为110kv循化操作队技安员,在新的运行模式下,我不断的探索安全管理方面的新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在安全管理方面没有出过一丝差错。XX年我被任命为循化操作队队长,在这个班组长的工作岗位上我感受到了压力,于是我更加孜孜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素质,先后编制了循化操作队运行规程、循化操作队事故预案、循化操作队典型两票。

二、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从XX年起获得的奖项有

XX年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农村电工称号

XX年获得省电力公司青年网页设计大赛二等奖

XX年获得公司安全知识竞赛最佳选手

XX年获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技术比武第三名

XX年获得公司qc比赛优胜奖

XX年获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技术比武第五名

XX年获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操作能手

XX年获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先进个人

变电专业技术总结范文3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刘晋(1974-),男,河北涿州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牛印锁(1973-),男,河北定州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北京100026)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2010年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64-02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微机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带来了相应领域的技术革命。

在电力系统领域,电力电子技术除了广泛地应用于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电动汽车应用和节能等领域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和研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

“电力电子技术”已经成为电气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专业背景和就业方向的不同,国内不同高校以及国外大学在“电力电子技术”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手段、实验内容以及后续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许多异同点。

本文对国内外几所大学“电力电子技术”本科教学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对其教学安排、教学内容与手段和实验情况进行了对比总结,希望这些对比和总结能够帮助从事电力电子方面教学的教师开拓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国内大部分理工科院校都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本文选取了国内的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国外大学选取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课程设置比较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自动化系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开设了“汽车电力电子学”。后续相关课程有“直流输电技术”、“电力传动与控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系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共56学时,包括8学时的4个实验项目。

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等专业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共56学时,包括16学时的实验项目,实验学时数相对较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等专业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共72学时,包括16学时的实验项目,总学时数和实验学时数相对较多。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信息工程专业,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共48学时,包括8学时的4个实验项目。后续相关课程有“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选修)、“HVDC与FACTS技术”、“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和“电力电子综合实验”。

国内几所高校课程开设情况见表1。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EECS(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开设了“电力电子技术”(Power Electronics)课程。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为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年级开设了“电机、拖动与电力电子”(Machines,Drivers & Power electronics)课程,上述两个专业在3年级开设了“调速”(Variable Speed Driver)和“电力电子”(Power Electronics)课程。

英国诺丁汉大学EE&E(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为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2年级开设Power Supply Electronics;为电气工程与可再生能源系统专业2年级开设Power Supply Electronics,3年级开设Power Electronic Design,Renewable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and Control,FACTS and Distributed Generation,Energy Conversion for Motor and Generator Drives,以及选修课程Advanced AC Drives,Technologies for Wind Generation,Advanced AC Drives with Project,Advanced Electrical Machines等相关课程。

从课程设置上看,国内大多数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基本都将“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但不同专业特色的学校在其后续课程设置上差别较大,该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和领域对后续课程的设置影响很大,这也是各个学校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上最具专业特色的地方。

二、教学内容比较

国内高校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上相差不多,主要内容有:电力电子器件、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直流斩波电路、交流―交流电力变换、电路脉宽调制(PWM)技术、软开关技术和电力电子应用介绍等内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增加了功率变换器中的磁性元件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

麻省理工学院EECS系“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有:整流器,功率因数畸变检测与校正,磁场,DC/DC变换器,隔离DC/DC变换器,DC/AC变换器,EMI滤波器,损耗与吸收电路,软开关,热设计,控制,三相系统介绍,多相整流器,开关电源,谐振变换器,实际的电力电子系统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和课程设计等内容。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EE&E学院的“电机、拖动与电力电子”(Machines,Drivers & Power electronic)课程内容主要有:交流感应电机、交流同步电机、变压器、相控整流电路及其应用。“调速”(Variable Speed Driver)的主要内容有:感应电机特性,变频调速原理等。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国内外大学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上差别比较大,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国内使用的“电力电子技术”本科教材大都是在介绍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基础上,对各种交、直流电能变换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涉及一些相关的应用技术。国外教材则更注重最基本原理介绍和电力电子实际应用电路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

在教学手段上,国内外大学大体相近,大都采用多媒体、动画技术与黑板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另外,国外大学采用手写、打印胶片投影授课也较为普遍,在课前把授课讲义发放给学生。

国内高校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由于学生人数比国外学生多,课堂的互动性以及课堂讨论比国外高校要少,且效果不好。另外,国内学生课外查阅文献资料和阅读材料的环节常常被忽略,这点与国外高校差别较大。

在辅助教学方面,国内外大学形式上差别不大,主要通过习题课、答疑、平时测验和复习课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课下的自学和考试前的复习。

四、实验环节比较

在基础实验内容上,国内高校基本上以电力电子器件特性、相控整流电路实验、直流斩波电路实验、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实验、负载换相式逆变电路实验、交―直―交变频电路实验、SPWM逆变实验等作为基础实验。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验条件和专业特色不同,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和开展情况差别较大。

曼彻斯特大学EE&E学院电力电子课程实验内容较少,实验室条件(如实验室面积,实验台套数等)不如国内许多高校,但其学生对撰写的实验报告非常认真,国外学生正是通过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加深了对于实验原理和内容的理解。

在后续课程实验中,各学校侧重点各不相同。如华北电力大学在后续课程中开设开发了闭环直流电机脉宽调速实验、静止无功补偿(SVC)实验、高压直流输电(HVDC)实验等针对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的专业实验内容,具有鲜明的电力系统专业特色。

国内多数高校都存在学生人数多而实验室设备套数少,实验重复次数多和实验室教师工作量大的情况,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很难解决。电力电子网络实验平台和虚拟实验室的研究和建设可以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思路。

五、启发与体会

通过对国内外几所大学在电力电子技术本科教学方面的对比,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系统教学的观念。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教材编写、课程内容组织和实验项目安排的过程中,从电力电子系统的角度出发,结合本学校开课专业未来的应用领域,将相关的知识与未来实际应用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深入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未来工作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做到有的放矢。

(2)注重电力电子基础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电路系统设计思想和能力,根据本校专业发展和应用的实际需要开发相应的专业应用实验项目。

(3)注重课堂教学、仿真验证、实验验证和电路设计有机的结合。丰富教学手段,通过仿真与实验的对比分析,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4)建立电力电子教学资源平台,为国内各个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从而不断提高“电力电子技术”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为广大的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学术研讨氛围。

六、总结

本文对国内外几所大学“电力电子技术”本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环节等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该课程的教学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启发和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关晓菡,张卫平,张东.国内外高校电力电子技术教育现状综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

变电专业技术总结范文4

[关键词]电工技师论文论文撰写要求

一、电工技师论文的作用及分类

电工技师(高级技师)论文是其在总结研究本职业(工种)领域中的有关技术或业务问题时,表达其工作或研究过程及其成果的综合实用性文章,是维修电工技师从事本职业(工种)的学识、技术能力的基本反映,是科学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总结的文字体现,也是个人劳动成果、经验和智慧的升华。技师专业论文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撰写者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追求和探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文字存在形式,撰写技师专业论文是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和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按电类技师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一般电类技师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按电类技师论文具体涉及内容的主要有:维修电气经验总结类、技术革新类、新产品开发类和四新技术推广类。

二、电工技师论文撰写的要求

撰写电工技师专业论文,既是一个艰苦的思考、探究和再学习的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对工作实践、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等做出客观的评价。

1.注意论文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指电工技师专业论文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内在的基本规律。电工技师专业论文的科学性来自对客观事物周密而详实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研究论述的基础。

2.注意论文的翔实性。电工技师专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确实是属于自己的。那么,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普遍的承认,就一定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样,就应该在已掌握的大量材料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关键证据来证明。

3.内容正确、语言简明。撰写技师专业论文应当力求言简意赅,无多余的字句。对论文的内容不要进行艺术性渲染和夸张;切忌不适当地夸大个人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贡献;更不能将技术问题的争论引入政治观点。同时,在撰写技师论文时,要注意按照撰写格式进行撰写,并熟练应用。

三、电工技师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论文的选题必须立足于总结工作成果与实践紧密联系上。在对已获得的大量素材进行分析、归纳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确定写作的基本方向。

1.论文的选题原则:准确恰当、提高创新和可行实用。

(1)准确恰当。论文的选题要提得准确恰当,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确实是生产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选题一定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自己的工作领域相结合。

(2)提高创新。创新性原则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以推动本职业(工种)的发展。遵循这一原则,选题时必须注意选择位居本职业(工种)较前沿的并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选择填补空白的课题;选择补充前人学说的课题;选择突破禁区的课题;选择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课题,即借用其他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验证或论证来解决本职业(工种)中的老问题或疑难问题的课题。

(3)可行实用。可行实用性原则是指要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有完成的把握,同时也符合自己的志趣、适合个人能力的论题。

2.论文的选题方法

(1)选择能发挥本人特长的论题。申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都具有相当长的本职业(工种)专业工作的经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技术特长;而预备技师在学校学习4~5年,理论知识特别是新技术的知识非常充实,但实践经验欠缺。

(2)选择具有突破性的论题。申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对于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最有发言权。如果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处,加以研究,就能形成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论文。

(3)选择具有普遍性的论题。所谓具有普遍性的论题是指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用武之地的课题。例如,用现代电气技术改造机床的电气控制问题、变频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问题及电梯的技术改造和维修技术问题等。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的内容,这些都属于具有普遍意义的论题。

3.论文的推荐选题

(1)典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组合机床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材料分拣装置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2)典型低压电气柜的设计。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动力控制电气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变频调速控制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总计量配电箱设计、安装与调试。(3)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某通用机械厂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计、安装与调试;某学校生活区配电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4)电子技术应用设计。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晶闸管串级调速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5)典型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和LCD的电子钟的设计;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等。(6)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Z3050型摇臂钻床PLC改造;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PLC改造;T68型卧式镗床PLC改造;B2012A型龙门刨床PLC、变频器改造等。(7)楼宇自动化技术及维修。电梯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无塔供水系统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等。

总之,加强对电工技师毕业论文的指导,可使他们通过论文的写作,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为高层次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证问答[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 

[2]机械工业技师考评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M].维修电工技师培训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 

变电专业技术总结范文5

关键词:教学改革;电气工程概论;互动式教学法;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韩杨(1982-),男,四川成都人,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讲师。(四川 成都 611731)

基金项目:本文系电子科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672011ZYGX2011J09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57-02

“电气工程概论”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围绕电气工程领域的几个主要分支——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电气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有全景式的了解,对进一步深入电气工程学科类专业学习起到导航作用,并逐步培养对电气科学与工程的崇尚与追求的专业精神以及创新意识。[1,2]

实践表明,学生总是习惯于知识的“定量”化灌输模式,而对于这样一门以“定性”介绍为主、没有公式讲解和详细专业理论分析的课程,最初还有些不适应。如何激发学生对电气专业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和图书馆资料查询等手段,去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知识背景,是课堂教学中需要着重思考和实践的课题。[3-5]笔者经过两三年的电气工程概论教学后,在重点讲述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等的基础上,把互动式教学方法成功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表明,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一、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探索改革教学模式

“电气工程概论”课程涵盖内容多,采用传统满堂灌式教学方法,效果不佳。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教学安排按照如下顺序:教师理论讲解—多媒体PPT展示—视频演示—给学生布置课后调研题目—学生自主学习、分组研讨、制作PPT—学生课堂专题演讲—同学问答互动、教师总结—教师提出整改意见—学生课后再次收集资料、完成研究报告。这种互动式方法培养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使他们在PPT演讲、书面表达、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

二、调整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课程绪论

(1)主要内容:电气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电气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简史、前景、理论基础和常用计算机程序,譬如EMTP、MATLAB、BPA、EMTDC、PSPICE等。应达要求:了解电气科学与工程的产生过程;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二级学科分布;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景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应用和作用。

(2)教学设计:围绕使学生对本课程的专业背景、主要应用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激发其对本专业的热爱这一目标来展开。在讲授过程中,补充智能电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等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2.电机电器及其控制技术

(1)主要内容:电机的作用及其发展简史;电机的分类与结构、应用领域、选用与运行控制;电机学的研究内容概要;电器的发展历史和分类。应达要求:了解电机的基本作用、发展简史、电器的发展历史;理解电机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领域;掌握电机的可逆原理;理解电机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高压电器与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与作用;掌握电机分类方法和不同类别的电机特点。

(2)教学设计:介绍电机与电器学科的概况、发展简史,使学生对电机学等后续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电机的微机控制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FLASH制作的同步电机励磁过程和旋转磁场模拟动画来加强学生对电机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电器部分,通过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电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高压电器部分,由于装置体积庞大,采用视频录相讲解的方法,拉近学生对高压电器的感性距离。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

(1)主要内容:电力系统发展简史;电力系统简介;发电厂、电网概述;电力市场简介;电力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应达要求:了解电力系统的发展简史和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概况、交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过程、各种类型的能源发电原理及其特点;了解电力市场的概念、电力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理解电力系统的功能与作用、现代电力系统的主要特点和运行过程。

(2)教学设计:主要讲授电力系统的概况、基本概念,内容涉及发、输、供、配、用几大部分,按发电部分、电网运行与调度、电力应用三个环节顺序介绍。教学过程中首先从系统的角度对电力系统进行介绍,使学生建立对电力系统整体功能及结构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个组成部分分别阐述。在讲述电力系统发展前沿技术的时候,本着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主线,将智能电网的概念引入课堂。

4.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力传动

(1)主要内容:电力电子技术的作用与发展简史;电力电子技术的特点和研究内容、应用领域;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发展方向和电力传动概况。应达要求: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作用、发展历史;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电力传动的主要应用领域;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和直流电机、交流电机传动的基本原理。

(2)教学设计: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的作用、历史、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电力电子技术是我院电气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半导体变流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电力电子技术的本质和重要意义;将实验室电力电子器件作为道具,在课堂上实物演示,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在讲述电力传动部分时,结合工程实践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明确电力传动在工业中的应用概况;结合科研课题,将典型案例通过PPT向学生展示。

5.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1)主要内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发展简史及主要内容;高电压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应达要求:了解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作用;了解高电压的产生原理和试验设备;了解高电压新技术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理解基本的高电压及绝缘试验操作。

(2)教学设计:介绍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其试验技术。本章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因此在教学时,采用了PPT讲授和视频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突出高电压技术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试验条件和环境等,达到让学生建立一个感性认识的目的。

6.电工新技术

(1)主要内容:电工新技术发展趋势、超导电工技术、聚变电工技术、磁流体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磁悬浮列车技术、燃料电池技术、飞轮储能技术和微机电系统。应达要求:了解电工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超导电工技术、磁聚变电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磁流体发电和推进技术、磁悬浮列车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飞轮储能技术及应用和微机电系统的基本概念。

(2)教学设计:主要以PPT讲授为主。对超导电工、聚变电工、可再生能源发电、燃料电池技术和微机电系统等前沿技术进行专题概述。

三、改革教学方法,创新互动式教学模式

1.注重课堂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资源,向学生介绍电气行业的应用情况和相关企业的产品和市场情况,譬如给学生介绍联合证卷行业深度分析“电力电子,我们可以看得更远”,重点介绍电力电子变频器、整流设备、无功补偿设备SVG、开关电源、直流输电装备等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介绍相关企业和上市公司产品和市场概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了加强课堂互动,采用了PPT讲解和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个专题介绍。譬如:核裂变之历史回顾、中广核集团介绍、日本核事故回顾、欧洲核聚变装置、中国托克马克聚变装置、日本新干线与中国高速铁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司宣传片;汽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安装视频和三峡发电厂简介。学生观看完视频后,进行提问:裂变和聚变的区别是什么?日本核泄漏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避免核事故的方法有哪些?日本新干线和中国高铁的技术要点有哪些?汽轮机和水轮机的原理是什么等等。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凡是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平时成绩上加2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随后,教师进行总结评论。

3.推行专题报告,活跃课堂气氛

采用学生专题演讲方法,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3人一组,分工协作完成资料收集、PPT制作和课后研究报告撰写。学生报告题目有:智能电网概述、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介绍、电能存储技术的发展概况、地热发电的现状与技术要点、PLC的原理与应用、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趋势、柔性太阳能电池、国内外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介、电力系统柔性输配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和电动汽车电源系统等等。学生报告后,其他学生提3~5个问题,报告者首先作答,教师随后总结,并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对提问的同学,在平时成绩上加2分。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

四、结束语

通过和学生的沟通发现,学生非常喜爱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感觉课堂不再枯燥,而是充满活力,在知识获取和创新、演讲能力和书面表达方面都得到全面的锻炼,收获颇丰。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中找到了快乐,对电气工程专业提升了兴趣。教学实践表明,互动式教学方法在电气工程概论课程的应用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刘晋,牛印锁,文俊.国内外“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6):64-65.

[2]杨鸿波,高晶敏,侯霞,等.“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9-100.

[3]蒋陆萍,蒋宇琦.自主教学法在“电力生产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5):67-68.

变电专业技术总结范文6

关键词: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07-02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意义体现为:一方面,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关键;另一方面,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专业设置是提高高职教育吸引力、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顶层设计",专业设置研究是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首要问题。本课题组依据江苏省2010年和2005年两个时间节点的高职高专院校(以下统称为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数据,对照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以下简称《目录》),分析和研究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与变化特点,指出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高职院校专业的科学设置、合理布局,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依据。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概况2010年,江苏省参加当年招生的高职院校共有78所,省内招生计划规模为18万余人,专业设置总数达357个,覆盖了《目录》中19个一级专业大类中的18个(仅无公安大类)、78个二级专业类中的65个、531个专业中的289个,专业总覆盖率达54%。此外,《目录》外专业有68个,占当年全部357个招生专业的19%。

《目录》中专业设置覆盖情况从一级专业大类看,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除公安大类外,其余18个大类专业覆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旅游100%、生化与药品87%、财经86%、制造84%、电子信息79%、艺术设计传媒77%、土建70%、文化教育67%、环保气象与安全60%、轻纺食品56%、农林牧渔53%、交通运输51%、公共事业46%、医药卫生44%、材料与能源33%、法律31%、水利16%、资源开发与测绘11%。从二级专业类看,“全”覆盖的共有12个,分别是畜牧兽医、港口运输、生物技术、制药技术、建筑设计、建筑设备、机械设计制造、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旅游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零”覆盖的共有13个,除公安大类中的4个外,其他9个分别为管道运输、资源勘查、地质工程与技术、矿物加工、水文与水资源、水利水电设备、气象、临床医学和法律执行。

分专业高职院校数量及招生规模情况按一级专业大类分,高职院校数依次为财经73所、电子信息73所、文化教育72所,艺术设计传媒66所、制造66所、土建60所、旅游55所、交通运输36所、轻纺食品32所、生化与药品26所、环保气象与安全21所、公共事业19所、法律14所、材料与能源13所、农林牧渔11所、医药卫生7所、水利3所、资源开发与测绘3所。按二级专业类分,超过半数院校设置的专业类共有12个,依次是计算机72所、语言文化69所、工商管理66所、市场营销64所、艺术设计64所、财务会计63所、电子信息63所、自动化63所、机械设计制造58所、旅游管理54所、经济贸易53所、建筑设计50所;有8个专业类仅有1所院校开设,分别是包装印刷、城镇规划与管理、电力技术、矿业工程、农业管理、石油与天然气、水土保持与水环境、司法技术。从专业看,院校数排名前十位的专业依次是物流管理61所、机电一体化技术55所、计算机网络技术55所、计算机应用技术55所、商务英语54所、电气自动化技术52所、市场营销51所、数控技术49所、应用电子技术48所、旅游管理44所。有137个专业只有一所院校设置,其中属《目录》外专业40所。从招生规模看,位列前三的一级专业大类依次为制造、电子信息和财经,其招生规模占当年计划总数的52%,水利大类规模最小。二级专业类前三位的依次是计算机、语言文化、机械设计制造,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计划数最少。招生规模较大的前三位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管理和软件技术,招生计划数最少的专业是农业机械应用技术。《目录》外68个专业招生计划比例约为3%。

分院校专业设置情况从江苏省78所高职高专院校看,专业设置数排名前10位的院校依次为扬州职业大学64个、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59个、江苏城市职业技术学院55个、南通职业大学52个、苏州职业大学52个、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49个、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49个、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47个、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44个和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42个;专业设置数最少的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仅有6个专业,全省78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数平均达30个。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主要特点

江苏省“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沿海等4个区域产业带,而这些产业带根据自身特点,在制造、电子信息、能源材料、化工、物流和旅游等方面又各有不同的发展侧重。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变电专业技术总结范文7

1.电子技术课程的特征

电子技术是电气类专业及自动化专业的主要课程,电子技术课程一般将自动化技术、电气技术、电子技术三者融为一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知识理论较深,波形变化复杂难以捉摸,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不易理解。(2)电子技术系统模式特征鲜明,波形变化、参数变化较为复杂,每个电路电子实验项目独立性强。(3)电子电路设计综合性强,电子技术应用范围广,可开发操作案例非常完善。

2.虚拟仿真软件的选择

考虑到电子技术课程理论知识较深,系统模式化明显,所以教学一般选用EWB虚拟仿真软件,此软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EWB具有非常强大的模拟仿真能力,适合教学实践仿真,学生易于学习操作,EWB运行简单。(2)EWB软件采用直观的图形界面,易于仿真实验室工作平台。(3)EWB也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电子技术训练工具,可以提供专业的门电气系统模型,具有实物的所有数据与特征属性,非常适合虚拟仿真模拟操作,并且节约经费,数据准确。

3.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应用虚拟仿真的可靠性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投入,众多职业学校的教学设施以及环境都得到了改善,多媒体教学基本普及,许多学校也有了自己相应专业的实验室及教学用室,计算机以及相应的虚拟仿真平台也得到了普及,在日常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平台来演示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让学生更好地观测、理解这些知识点。虚拟仿真平台的大力发展和普及取决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职业学校纷纷设立自己的电子技术类专业实验室,安装不同的先进的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在下课时也可去多媒体教室进行软件学习,这让教学不仅能在课堂上实现,课下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学习,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教学

以往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由于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室及设备的缺乏,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实验相结合进行教学,只能将传统系统教学分为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但在纯理论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将一些较难理解知识公式教给学生,学生也难以理解。若通过演示实验,会占据大部分课程时间,如果能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教学课堂,将大大减少教学用时,也会告别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跟着教师在虚拟仿真平台上进行实验,使学生更简洁地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电子技术课程的积极性。

2.改革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增加虚拟仿真实验

在一般职业学校中,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多注重实践操作,但若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就很难操作好一些相关的实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才能完善教学。这就需要应用虚拟仿真平台,既可以让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来理解理论知识,也能让学生自主进行相关虚拟仿真实验的探索,来提升学生对电子技术的热情和设计创作水平。

三、总结

变电专业技术总结范文8

1、移动改变物流: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商务信息的随时传递,不仅是人与人的互通,还是信息与信息的互通,其毛细血管属性、去中心化属性将颠覆传统的物流结构。

2、IT技术从辅助走向核心,成为物流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发动机,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深刻改变企业的组织、流程、互联互通和服务方式,而大数据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已经具备初步的应用价值。

3、电子商务将各种形态的物流企业融合,从相对单一的功能性物流走向综合性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奠定了未来高校专业发展建设的方向,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势在必行。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9年就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高职),经过6年的探索和教学建设,总结了一套与学院特色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和“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物流管理专业现已经成为学院的特色品牌专业。

一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性、系统性教学的重要性

1.1综合性、系统性教学的意义

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其中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的基础。理论教学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辅以实践教学的内容,并给予技术指导。纵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关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内容比例已经大幅度提升,如电子商务与物联网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仓储管理操作与运输管理软件操作等,所以学院把优势专业的实操内容融合到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教学活动中,把教学重点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强化和拓展,让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与教学体系推广,把物流管理专业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变得现实、逼真化,可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训练学生的物流系统电子信息方面的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学习的整体效果。

1.2特色化专业建设的目的

在高校开展物流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建设有自己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变得极为重要,强强联合的专业共建,综合化学科体系的建设是各个高校的首要任务。作为应用型、实操型的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涉及的应用层面较为广泛,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则更需要以扎实的综合实践教学为基础条件。

1.3综合性、特色化教学的表现特征

现今状况是我国高校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均设计有一定比例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课程的不统一,师资的不平衡,教学方案缺乏系统性,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具体来说,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性、特色化教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深学生对物流的认识

由于物流活动环节多、范围广,所涉面中的专业概念多且枯燥,整体内容也比较抽象,关于计算机软件操作内容犹如纸上谈兵,多元化内容无法关联成一个整体。现代信息化处理的引入,借助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平台,学生了解了最贴近生活的物流内容;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把所有实体化的物流内容变成最直观的数据信息;仓储与运输管理软件操作,把实际工作岗位的内容课堂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其对理论教学中相关概念、理论的理解。

(2)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性运用

现代信息化技术在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把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的专业特点添加到物流管理当中去,强强联合的专业建设就转变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全新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拥有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总结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无论数据分析、编写程序、信息化处理、软件操作等都有独到的经验。物理管理中信息处理、管理软件操作是与计算机信息管理最紧密相关的,发挥其专业特色,把独创的教学模式融入物理管理教学体系中,开创特色化专业教学模式。

(3)培养“双技术型”物流人才

“双技术型”人才培养是市场需求状况提出的新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这类人才不仅能担当物流专业性设备操作的一线岗位工作,还能游刃有余的进行物流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的电子信息操作,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扩大了传统意义上就业的概念,工作岗位的不可或缺性尤为突出,在对于性别要求高的行业缓解男女比例的就业压力,实现社会公平性。人尽其才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作用重大。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相关性课程

2.1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根据专业特点、学科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教学体系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物流管理活动是动态的管理过程,是众多因素的综合体,如要把计算机操作能力贯穿于整个物流管理教学活动,就必须把实操项目分散到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如:数据库管理内容添加到仓储管理教学中;运输软件操作内容放到实验室教学中;让学生把统计学中的知识应用到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中;建立与电子信息处理相对应的实验室中心;维护并开发课堂以外的教学实践基地等。

(2)物流设备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物流设备的使用具有很强的实操性,现代科技的加入使得操作设备与计算机实现一体化:RFID终端与计算机库存管理软件的结合、电子信息展牌(电子标签)与仓储管理软件的结合、配单信息与运输管理软件的结合等。如果只是单一理论课程的知识讲解,在具体操作时就会乱作一团,所以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开设物流设备使用的课程时都会关联性的开设计算机软件实操课程,且学习的课堂就是设备使用场地。

(3)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体现在教师类型的“双师型”上,物流管理是理论加实践的综合性学科,从物流方案的设计到最终的实施需要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对物流活动有一个整体的把控。相对难度高的专业综合性教师尤为难得,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特聘省内专家为专业指导,把教师教学内容分为专业知识理论课与实践操作实训课两类。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化理论教学模式,让教学场地变为“教室--计算机实训室--物流与供应链设备实训室--企业实训基地”这一新型综合布局,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开创属于自身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4)协调性原则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改变统,把原本学生毕业后去参加社会实践的计划放在每个学年教学任务计划中,使用的是“专业理论--信息化实训--社会实践--信息化实训--社会实践”的综合协调性教学原则,把特色化的计算机操作实训作为教学重点,务必让学生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中锻炼自身的就业技能。

2.2特色专业建设相关性课程教学方案

(1)基础理论课程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物流管理专业隶属于经济管理系,学院在大力建设学科体系时已经把学院特色融入到各个专业中,在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前就已经安排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及VF数据库等相关知识,经过2年的系统化学习,计算机操作内容贯彻始终。

(2)实践课程

学院安排的校外实训课程主要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操作物流设备与设施,包括仓储管理中常见的运输设备和软件操作,如络捷斯特和中诺思等。物流系统软件操作是管理内容的关键,对于计算机操作的要求更高。ERP模拟实训软件、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成本预算等都是对于信息化处理能力的考验。学生通过校内、外基地实训等教学手段加深了对相应原理的理解。目前我院已与陕西省物流协会、中通快递西安分部、西北建材物流中心等多家物流企业建立了培养新型信息化物流人才的关系;在校内开展物流信息管理设计大赛、小组方案实施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辅助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内容。

三建立特色专业教学体系的保障机制

为了进一步落实特色化专业建设,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一系列综合性教学保障机制。

3.1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现行的教师团队出现的怪现象:懂理论的不懂实践、懂操作的不懂物流、懂计算机的不懂设备使用。为了跳出这种怪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势在必行,关键在于教师的不断学习。为了适应教学需要而增加个人技能是教学体系和专业特色化建设的核心。

3.2加强对计算机实训室软硬件设备的投入

在现有计算机实训室的基础上,充实相关实验设备,加大对实验室软硬件设备的投入。购买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等物流软件,提高实验开课率。学院加大硬件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校内物流与供应链实训室,引进先进物流设备及设施,把书本上的内容展现在学生眼前,课堂实践就是操作。模拟实际工作岗位,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安排岗位操作,提出物流设计方案,实体化软件操作,撰写方案报告,增加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建立了学院—院系—学生的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学院层面,将综合实训教学质量检查纳入到日常的教学检查中;每学期有计划地对计算机实训课程及校内实训课程进行考核;2、院系层面,每学期通过下达教学任务,开展期中检查和召开年度教学工作总结会,对实践教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规划;3、学生层面,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全面听取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意见;要求学生对校内、外实训进行总结并整理反馈意见。

四结语

变电专业技术总结范文9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群 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聂晓(1976- ),男,湖南娄底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广东 广州 510515)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课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衔接的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DGZ12Y05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176-02

近年来,广东省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第二产业稳步发展,第三产业所占的结构比重开始加大,新兴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替代原来传统产业的势头明显,这些对于为社会提供一线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并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以期更好地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一、产业转型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广东社会经济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新兴产业对技能型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原有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不科学、不合理性逐步显现出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专业设置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与岗位需求脱节。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业结构比例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总体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急剧缩小,第二产业比重保持稳定或略有缩小,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迅速增长。另外,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企业岗位需求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新的产业发展会产生新的岗位,给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设置专业有两个误区:第一,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多数为传统专业,而传统专业已处于成熟和完善阶段,人才需求已趋于稳定,甚至饱和。第二,高职院校在专业扩张上存在盲目性,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分析力度不够,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最后培养了大批供过于求的专业人才。因此,在产业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为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设置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升级。

课程设置跟不上技术创新的要求,滞后于产业结构。随着广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新兴产业的产生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企业当前所需的技术能力,还需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除了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与企业职业岗位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相衔接,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技术创新和挑战。但目前来看,旧的课程体系恰恰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很难培养出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高素质新型人才。

二、围绕产业优势对接专业群,提升专业结构

1.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战略规划。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群的整体规划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建设专业群首先要确定学校专业整体布局,专业群的发展战略应该在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框架内制定和实施,突出办学特色。第二,根据本区域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优势和不足,整合专业群,使学校的专业群布局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第三,根据未来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增加与未来产业发展相一致的优势专业和新兴专业。

2.发挥重点专业群和专业的引领作用。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制定“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时,紧扣支柱产业,针对新兴高科技产业,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专业群中选择有一定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和建设实力的示范性重点专业,发挥其示范作用,引领其他专业发展。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选择重点建设的专业群时,突出学院的“机电”特色,学校将工科类专业群作为主体,把机电设备及自动化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群、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作为学校的重点专业群进行建设。其中机电设备及自动化专业群构建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以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楼宇工程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等专业为支撑,以期进一步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

3.专业群与产业对接。根据《2011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广东GDP为5267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而驱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来自于第二、第三产业。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广东产业发展战略与趋势的变化,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保持与第二产业相对应的专业稳定性前提下,积极设置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学院以服务地方产业为目标,围绕新的产业链构建专业群,逐步淘汰一批不符合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专业,使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学院与产业对接。学院与产业对接的专业比例如表1所示。

围绕产业链的发展,学院对专业进行整合,通过对某个产业链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结构分析,确定专业群的建设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如汽车产业的课程内容包括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产业链、汽车电子产业链、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产业链等。确定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龙头,汽车技术与装配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以及机动车保险实务专业等为翅翼的专业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三、构建应基于能力标准,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课程体系

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产生影响,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学应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面对市场不断出现的新岗位,应从岗位职业能力的实际出发,不断补充职业技能的培训内容。

1.课程体系建设需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导致发展缓慢,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条的底端。因此,广东省在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更多会注重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许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导致学生最后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难以胜任新产业下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抓住机遇,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应用性、技术性、创新性,学校与企业联手,以期共同培养具有较高实践操作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措施:

首先,在课程开发中及时更新知识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着重加强与现代服务信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行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使课程开发与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结合。其次,将职业技能竞赛与课程设置相结合,并为技能竞赛和创新设计设置学分,鼓励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广东产业转型。第三,大力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使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效结合,融专业性、技术性和创新性为一体,增加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企业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2.课程体系有利于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今世界,产业转型和知识更新加速,高职学生的生存能力与竞争能力都需要不断发展和更新。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学生,而且要使学生具备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为将来获得新岗位职业能力创造条件。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为核心,科学地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较高的人文素质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2年,率先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三大产业实现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重大突破;到2015年,基本建成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总之,在广东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变革中,高职教育培养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是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高职应该顺应产业的发展趋势,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和课程体系,加速培养与产业集群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和专业人员,推动广东产业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斌.紧扣产业集群,发展高职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1(9).

[2]黄志宁.基于广州市产业集群的高职教育发展对策[J].教育导刊,2011(1).

[3]李桂霞.基于适应珠海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职教论坛,2009(8).

[4]李悠.广东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3).

[5]欧阳剑波.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嬗变[J].职教论坛,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