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集锦9篇

时间:2022-08-20 11:13:24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1

关键词:自主学习;外文文献研读;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

0、引言

软件测试是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专业的人员应该掌握的一门技术。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中的关键活动之一,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工作量通常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50%以上,而对于某些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软件系统,如航天、银行等领域的软件系统,软件测试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比例甚至达到60%~80%。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并及时修正这些软件错误,以减少软件在后出现错误,提高软件产品质量。软件测试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它包含许多理论和实践。如果缺少这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测试的深度和广度就不够,测试质量也就无法保证,从而导致软件质量达不到要求,影响软件的可信性。

由于国内软件产业的现状所致,很多的软件公司属于软件外包型公司,这些公司以软件开发为主。这样,软件工程专业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通常从事软件开发或者程序员工作,这也影响着学校对软件工程专业的设置。因此,当前高校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往往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软件开发课程的设置上,如各种语言的学习、软件开发方法的学习等。但是,软件工程不仅包括软件开发,还包括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大部分国外大型软件公司,如微软、IBM等公司,这些公司对软件测试非常重视。在这些公司内部,软件测试人员数量并不比软件开发人员少,因为一个优秀的软件产品最终是通过不断的软件测试进行验证和评价的。随着软件工程课程的不断完善,当前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已逐渐得到重视,很多高校已将软件测试课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是软件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连接软件开发和软件的纽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了解软件测试及其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软件测试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研究设计测试用例和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基本方法和实践能力,能将测试驱动的理念融入软件开发、维护的研究与应用中,从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和能力。

尽管软件测试课程已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该课程的调查反馈发现,教师觉得该课程不好教,教学效果不好;而学生感觉该课程较空洞,没有发现其在实际软件开发中有多大的应用。这主要因为在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听教师授课,听教师讲授各种软件测试概念和方法,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这些理念,并没有对这些方法进行应用。所以这种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方法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将软件测试课程作为一门双语研究性课程进行试点改革,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与学。本文将以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为例,探讨学生自主学习的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方法。笔者作为该课程的授课人实施了本文的软件测试教学方法,其目的是研究如何促进学生进行双语研究性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软件测试新技术,从而让学生学到软件测试课程中的一些测试理念,让他们了解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1、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

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教学、研究、实践。这三者在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中的关系是:以教学为本学习,以研究为重点突破,以实践为辅助训练。下面分别介绍这三方面的内容:

1)教学方面。

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和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一样,根据软件测试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基本概念、软件测试基本方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等。由于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加入了研究,所以教学是以基本的测试理论和技术为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课程属于双语课程,所以教学过程中采用英文PPT,中文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另外,教学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更多参与课堂讨论,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研究方面,所以这里对教学不做详细讨论。

2)研究方面。

本课程采用的是研究性教学,因此研究是本课程的重点和特色。本课程所采取的研究方式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采用阅读文献的方式。由于本课程是双语教学,研究过程中所提供的文献材料全部是英文论文,这些材料都是从当年软件工程领域顶级国际会议中选取的有关软件测试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最新的软件测试技术、方法,及软件测试发展的方向。这一部分的实施方法将在第3节进行详细介绍。

3)实践方面。

软件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同样,软件测试也是如此。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技术,将测试理念贯穿到软件工程项目中。本课程软件测试实践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验证性实践,熟悉已有测试工具,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并利用已有测试工具生成测试用例;二是自己开发软件测试工具,主要根据研读的论文进行工具的设计和开发;三是软件测试工具的验证和评估,主要是对自己开发的工具进行验证和评估。一方面利用已有测试工具来验证当前软件测试工具,另一方面,利用已有软件测试知识评估测试工具在故障识别方面的效率,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地掌握软件测试技术,了解什么样的测试技术是好的测试技术或者方法,是有效的测试工具。这一部分也不是本文的重点,因此不详细展开讨论。

2、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特色

本课程作为扬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试点课程,采用双语研究性教学方式进行课程的授课和学习。对于双语性教学,主要采用英文材料,中文授课;而对于研究性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新的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研读相关的英文论文,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并鼓励学生开发实现这些技术。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5个特性。

(1)自主性:让学生从给定的英文材料中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自主组建团队,自主与英文材料作者联系、沟通、交流和讨论。

(2)协作性:学生必须要组建团队,团队成员数量由2~4人构成,团队之间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

(3)互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与论文作者沟通和交流,真正把握论文作者的真正意图,并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论文作者进行讨论。

(4)实践性:要能够实现论文材料中的软件测试方法,在工具开发过程中,鼓励学生采取测试驱动的开发方法,并利用所掌握的软件测试技术去测试自己的工具。

(5)研究性:在研读论文过程中,要对论文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特别是对作者的思想以及未来工作、论文中的不足进行研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3、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实施

笔者主要针对软件测试双语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研究过程的实施进行讨论。在本课程中,研究主要是采用学生阅读文献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针对当前最新的软件测试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研究性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首先,教师从当年软件工程顶级国际会议中选取软件测试相关的研究技术论文放入文献库中。这样的文献库主要用于学生对当前软件测试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本科学生来说,独立地去研读这些最新技术还有一些难度,而且时间上也紧张。因此,研究性学习主要采取团队方式一起研究,这样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并且每个小组指派一名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负责该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进展。

有了文献库以及学生分组后,就进入自由选题阶段,即各个小组从文献库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论文。在各小组确定自己的研究论文后,进行论文的研读。在论文研读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每周至少讨论一次,讨论各小组的分工任务完成情况,对原文的理解情况,以及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项目小组要及时记录这些讨论记录,每周发送给任课教师。另外,在研读论文过程中,每个小组要用英文与论文作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如果作者没有回复,可以选择与课程教师进行交流),并将交流过程中的对话记录下来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依据。

在论文研读后,需专门安排几节课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主要用于检查各小组对原文的理解情况。专题讨论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学生对论文内容的理解;二是学生需要提出对论文的见解和观点,挖掘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对论文中的未来工作部分提出见解;三是本小组研读论文的体会分享。在专题报告中,我们还邀请了学院的一些其他教师参与进来与学生们一起讨论,一方面,教师对各个论文本身进行点评;另一方面,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另外,在专题报告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就是大家要多提问,多讨论。

专题讨论后,各小组要对原文中软件测试技术进行实现。其中,在软件测试技术实现过程中,鼓励采用测试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另外,需使用已有的软件测试技术和工具进行测试。在完成开发软件测试工具后,需要选择一些例子进行软件测试技术的验证。最后,各个小组需要提交一份总结报告,主要是关于技术实现进行总结,包括这几方面内容:对论文原文的理解或技术改进,采用的测试技术和工具,技术改进效果的验证和评估。

4、实施效果

该课程已在2012-2013年秋学期的扬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一个班按照本文教学方式进行实践。该班学生40人,我们从2012年ICS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FSE(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ISSTA(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ICST(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Sottware Testing,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ICSM(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等国际顶级会议上选取了44篇软件测试相关的论文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料库。然后让学生自由组队,每组2~4人一起研读论文。最后组队15组,选择了15篇论文进行学习和讨论。在研读论文过程中,建议学生自己与论文作者用英文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论文中不能理解的内容;在研读完论文后,我们组织了专题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论文主要内容;二是学生对论文的看法以及学生自己的想法;最后就是分享研读过程中的体会。另外,我们鼓励学生用英文进行报告(其中一组采用英文进行报告)。专题报告过程中我们还邀请软件工程系相关教师一起进行点评。

通过这样的学习,大部分小组完成得较好,基本能理解论文内容,也提出一些想法和改进措施。在研读论文后,学生对论文内容和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实现相关技术并进行实验验证。几个月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比较认可。我们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主要包括对课程教学方式的认可,对自己收获的认可等。发放调查问卷40份,收回有效调查结果28份。该调查问卷由11个问题组成。前10个是选择题,如表1所示,是对当前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同意或支持程度,由1~5这5个选项构成,其中1表示非常支持(同意),2表示支持,3表示无所谓,4表示不支持,5表示严重不支持。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最后一个调查问题是关于这门课程的建议。从表1中可见,学生还是比较渴望学习新的知识,比较认可这种学习方式;另外,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也比较认可。最后,无论从考试效果,还是学生的反响来看,这门课所采用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是比较成功的。该教学方式也得到学院的认可,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得到科技日报、新华报业网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2

    我国的会计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来指导会计业务处理,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在会计电算化还处于试行阶段时,通过一些条例规定来管理是可行的,当会计电算化已经普及时,通过会计电算化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来规范企业的电算化行为,就显得很必要了。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要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软件采用的标准、软件的安全性、具体的业务处理方法、会计电算化文档的保管以及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责任作出指导和说明。现在是着手规划这一准则的时候了。重塑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根本,知识经济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加与输出具有很高的要求,那么对于操纵硬件与软件的人就具有更高的素质要求。一方面,它要求软件的设计者要具有很高的学科交叉知识。较之现在的会计软件,未来的会计软件要实现更网络化处理与输出信息以及在信息的处理与输出上采用新的更为专业的处理方法,而且还要适应更为复杂的软件和硬件,没有在计算机和会计两个领域的专长是很难胜任的。因此,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要求,需要有大批的会计软件工程师,要达到这一点,现在就要扩大会计研究生教育中电算化研究方向的教学规模,在财经院校,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的管理学院增设电算化硕士点,这样可以从理工科吸收一大批人才从事这一工作。

    2.要重视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

    为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减少决策风险的需要,应对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不仅涉及到财务报告本身结构框架的改变,而且也导致了报告所依据的会计基础理论的创新。在会计理论方面,提高及时性与会计分期假设有关,可考虑缩短报告的时间间隔,也可以根据业务经营特点,实行灵活的不等距的报告制度。同样,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从空间跨度来说,企业应提供“金字塔”式的报告结构,从最底层的原始数据到最高层的高度浓缩的信息,以适应不同使用者对“充分性”的需求差异。而从时间跨度来看,会计不但要提供“过时”信息,而且要提供“实时”信息与预测信息。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将是财务报表创新的主要方向。

    3.重视无形资产的资本化,对相关无形资产实行资本化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正在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给出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定义:无形资产是指由企业创新活动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实践所形成的非物质形态的价值创造来源。因此,对于无形资产特别是自创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需要进行改进国际上使用的自创无形资产计价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

    (1)全额费用法,即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3

上述研究以规范研究为主,很少有人从实证角度来分析xbrl在cpa行业的应用。本文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目前注册会计师对xbrl的认知度,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使用审计软件的情况进行调查,不但有助于了解xbrl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报告语言,在cpa行业的应用现状还能从侧面了解到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普及率。

一、实验设计与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 问卷立足于调查了解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xbrl

的认知程度。问卷正文部分一共分成三个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人员素质、事务所规模、收入规模等);会计师事务所目前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的情况;cpa对xbrl的基本了解情况(了解途径,了解程度、认为有无实施xbrl的必要性等)。按照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调查问卷直接发到长沙市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员工手中,然后现场回收。(2010年9月26日,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89份,回收率达到了74.17%)。

(二)调查分析 对回收的问卷,按照两个剔除原则进行筛选:一个是数据缺失严重,大量调查题目未填写的;另外是填答时都填写同一个选项编号的问卷予以剔除。一共剔除了14份试卷,最终用于分析处理的问卷数目是75份。对问卷进行分析之前,采用cronbachps 克伦巴赫阿尔法系数测试问卷可信度,测试结果显示问卷总的系数是0.78,表明问卷的内在一致性较高。有效回收的问卷分析过程和结果为:(1)所有问卷对于是否有独立信息技术部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说明了长沙市会计师事务所都注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2)在调查事务所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程度时,问卷结果只有两种答案:认为本所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程度很强的占46.67%,认为应用程度一般的占53.33%。(3)在调查cpa最注重审计软件的何种功能时,统计得出有13.33%的被调查对象注重审计软件的抽样能力和查询能力,有26.67%的被调查对象注重汇总计算能力,仅有6.67%的被调查对象注重审计软件的核数能力。对于所有选项都选择的人员占40%。目前,注册会计师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很重视,最看重的是审计软件的抽样能力和汇总计数能力,不太看重审计软件的查询能力和核数能力。(4)在调查中,认为审计软件能够有效提高审计效率的人员占80%,其余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使用不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无太大差别的占20%。(5)对于xbrl的应用性调查结果分析: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仅仅有不到20%的人员表示听说过此种形式的财务报告;17%的人员偶尔会阅读这种形式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其余8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从未接触过此类软件,也从来没有阅读过这种形式的财务报告。在接触过xbrl的人员中,有26.67%的人表示其功能很强大,看过xbrl形式的财务报告的人员中有1/3的人认为该形式和pdf形式的财务报告没有太大差别。对于那些接触过xbrl的人员的调查问卷进一步统计,有26.67%的人员通过网络了解xbrl的应用的,13.3%的人员通过财经文献和学术期刊了解到相关信息的。(6)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对于xbrl的期待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事务所表示成本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很愿意引进相关xbrl系统软件。有1/3从业人员表示很期待引进,1/3的人表示要看市场和政策的支持力度,还有1/3的人员持无所谓态度。可以看出xbrl在推广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公众接受度并不是很高。

二、xbrl对cpa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时空的变换 从时间上看,传统cpa审计工作具有季节性,大量的报表审计工作都集中在年终。xbrl环境下,企业的每一项交易信息都会在交易发生时自动传输到交易数据库中,而交易数据库中的数据都将输入企业的财务数据库,数据在此被编制成各种账户、报表、档案以及法律记录,对于数据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速度将大大提高,这使得财务报告的实时披露成为可能,报告的内容不仅包含现有的财务报告信息,而且包括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因此cpa能够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实时审计,可将业务较均匀地分配到一年当中,做到实时监控。从空间上看,传统cpa审计人员为了收集审计证据,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通常会采取将工作地点暂时转移到被审计单位的方式,时间长短视项目大小、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等具体因素而定。这种工作方式虽有利于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及时沟通,却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给传统cpa的工作带来很大影响。而当企业采用xbrl技术进行财务信息的披露,cpa可通过浏览被审计单位网站,就可根据审计程序的需要下载xbrl实例文档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或者直接在线检查和利用。

(二)审计风险加大 cpa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审计风险,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及证明力不足。xbrl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创建xbrl报告时使用的分类标准是恰当的,审计人员需要核查公司使用的分类标准是否符合经核准的或认可的分类,核查企业拓展的分类元素是否符合xbrl 规范的要求。而且在使用xbrl编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错误风险不但集中于分类标准的恰当使用,而且会计科目是否能准确映射到对应元素也非常重要。如果映射准则出错了,会计项目可能会被错误地置于会计报表不同的位置。

此外,实时审计使得审计频率加快,可能影响审计复核的正确性,这也会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三)审计范围的变化 传统的cpa审计大多局限于财务报告的项目,xbrl环境下xbrl财务报告可以包含更多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审计软件可根据特定的审计任务,通过web服务自动联网获取客户企业信息系统提供的xbrl标准化文档,并根据预定的内部处理逻辑,深入到企业的不同交易流程,如销售流程、付款流程、生产流程等,并相应设定所需的审计证据,如总分类账、应收账款明细账、现金日记账等。审计的范围可以扩大至整个信息系统。

(四)审计效率的提高 xbrl数据一经创建及标准化后,无须第二次键入或重新格式化,cpa可以选择包括数字和文字信息在内的所有企业信息,将数据导入电子表格,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处理、计算和格式化财务信息的成本,降低了手工输入或键入数据可能发生的错误率,减少审计人员数据录入和转换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分析性复核上,并有利于提高分析性复核的速度和准确性,并最终向审计单位、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交质量更高的审计报告。

三、xbrl环境下cpa应对措施

(一)加强xbrl的宣传和教育 xbrl是一个新生事物,我国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几乎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借助xbrl中国地区组织的力量,xbrl国家分类标准,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利用网站宣传、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大xbrl的宣传和推广。

(二)培养审计人员操作xbrl软件工具的能力 在连续审计环境下,审计人员应该掌握一般xbrl软件工具的操作,比如,应用xbrl一致性套件检验公司xbrl财务报告与国家的分类标准或证券交易所的标准的差异,对xbrl财务报告元素的可靠性、相关性进行验证。

(三)审计软件开发要协同会计信息系统 传统的审计软件主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报表数据的可靠性与相关性进行设计。在xbrl分类标准国家化后,如何将国家标准细化至每一个行业甚至企业的每一个供应链将是审计软件新的研究能力方向,新的技术如审计自动化、嵌入式审计模块、集成测试工具、协同审计工具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被审计单位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设计嵌入式审计模块,实现审计软件与原信息系统(如erp系统的协同)将是审计软件开发的主要方向。

(四)提高审计人员抗风险的能力 xbrl网络环境下要求审计人员不但懂得会计审计知识,还要熟谙计算机、网络及软件知识,因此,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会计师事务所要招募复合型审计人才,要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xbrl知识培训。审计人员在此环境下要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方面的评估,详细地测试防火墙、杀毒软件、授权密码等以减少内部控制的风险;依靠审计软件校验xbrl实例文档以减少人工校对的错误,依靠数字分析软件(如excel)分析复核下载的xbrl实例文档,最大程度降低审计的实质性风险。

参考文献: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4

本刊记者滕琳/ 文

据称XBRL 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就像互联网对传统电话黄页的影响一样。业界人士断言,XBRL 将成为21 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008 年10 月,中国正式成为XBRL 国际组织的国家成员;11月12 日,中国又宣告国家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 中国地区组织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启动XBRL 建设。

政府引领

2000 年初,财政部注意到XBRL对会计准则应用和财务报告编报的革命性影响,主动邀请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有关XBRL 专家来华交流。之后,财政部积极引导理论界开展XBRL 相关研究。

从2002 年开始,中国会计学会所属的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就形成了一批与XBRL 有关的研究成果。自2003年起,财政部和审计署、上海市财政局组织研究制定了与XBRL 标准有关联的会计核算软件技术标准,并于2004年共同推出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19581―2004)。

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于2004 年成立了XBRL工作小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推广应用XBRL 技术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XBRL 的推广应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目前,我国所有上市公司已按要求提供XBRL 格式的财务报告,这在世界上处于较领先地位,这一举措使我国XBRL 应用走在了其他许多国家的前列。

学界助力

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刘勤教授介绍,为快速推进我国XBRL 的全面应用,有关研究机构、科研院校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着手或即将对XBRL 规制和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课题包括:

一、XBRL 标准规范的研究。参照国际上XBRL 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中国新会计准则为指导,研究XBRL-Specifications 中的各种理念和原则,以及XBRL-taxonomy 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和框架,制定在中国XBRL 技术开发中应遵循的相关规范。定义中国XBRL 的各种专用术语,规范XBRL 的文件格式和XBRL 技术规范的具体应用,以指导XBRL 技术开发中相关利益团体的活动,为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相关规范要求做准备。

二、政府推广策略研究。参考国外的成功案例,研究中国在XBRL 应用推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利益团体。在公平、互利的原则指导下,提出XBRL 的推广策略,包括相关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市场准入、培训活动等内容,为政府主管部门推进XBRL 应用事业提供理论支持。

三、应用模式研究。研究国外XBRL 实例文档的应用模式、应用方法和制约因素,分析实例文档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金融、证券、社会保障等领域XBRL 的应用模式,对我国XBRL 实例文档的应用模式和应用流程提出建议,为相关行业的XBRL 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与此同时, 参照COSO、COBIT等模型,研究在XBRL 技术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各个XBRL 信息处理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应用风险,进而研究控制风险的相应对策。

四、分析工具和应用平台研究。研究国内外XBRL 分析工具和应用平台的发展情况,收集、比较成熟的软件工具和应用平台,利用网络搭建XBRL 的模拟运行环境,建立XBRL 技术的体验中心。

五、XBRL 使用者认知研究。通过实证研究了解中国XBRL 各种应用角色(政府、监管机构、企业、投资者、咨询机构、软件厂商等),对XBRL 应用的认知状况及其应用XBRL 的原始动力,研究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阻力,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XBRL 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此外,还要研究在XBRL 的应用环境中,审计工作、政府税收工作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相关的对策,为今后基于XBRL 的内部审计、独立审计和政府审计,以及国家税收、地方政府税收提供理论及操作支持。

软件服务商支持

目前,国际上已有30 家左右的软件开发商,宣布计划在其产品中植入XBRL 功能,包括高端财务应用软件供应商:Oracle,PeopleSoft,SAP,JDEdwards 和Lawson Software 等。

国内信息化开发商也已积极投入到相关研发工作中。2007 年初,用友软件公司与日本系统集成商NTT DATA公司在XBRL 领域展开合作。在高端管理软件产品用友NC 中,集成了XBRL格式财务报表输出功能,并已于2008年3 月,全面推出具有输出XBRL 格式报表功能的用友NC 高端管理软件产品。用户可以通过该功能方便地生成提交给证券交易所或上级领导单位的XBRL 格式的财务报表。具有此功能的管理软件产品在中国尚属首例。

在协同软件领域,2005 年,复旦协达向市场全面推出的第四代协同软件产品,是XBRL 首次在国产商品化软件中得以成功应用,也是全球第一套全面支持XBRL 的专业协同软件产品。

此外,一些国际著名的金融证券信息服务商,也陆续开始提供XBRL 数据的存储、解码、等服务。投资者利用相关平台可对行业和企业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对盈利能力、现金能力和资产能力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将数千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转化为可对比的信息,并从中选出优质的企业。

XBRL:不仅仅是一种“语言”

XBRL 在业界已声名远扬,然而对大众而言,它可能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甚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 考克斯称,仍有许多人以为XBRL是一款新车型,或是某种新病理名词。那么,XBRL究竟是什么?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企业财务报告语言,由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发展而来,是XML 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也是目前国际上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5

【关键词】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会计信息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 XBRL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跨平台操作、专门应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应用。XBRL的出现对会计信息供应链与互联网结合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它将改变财务报告及其他会计信息通过互联网在组织和机构之间的交流和传递方式。2008年11月12日,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会计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XBRL技术框架及特点

(一)XBRL技术框架

XBRL实质上是一种数据描述语言,通过它可以使各种商业信息在不同软件、平台、技术间(包括Internet)实现数据的可靠提取和顺畅交换,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它是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允许财务信息在所有的软件形式以及技术包括互联网之间自动转换和可靠地提取,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报表信息处理的先进技术。XBRL主要由XBRL规格书(Specification)、XBRL分类标准(Taxonomy)和XBRL实例文档(Instance)构成。

XBRL规格书,是定义XBRL专用术语的一个文件,描述如何根据XBRL规格书创建财务报表,并说明如何建立XBRL实例文档和XBRL分类体系。

XBRL分类标准,是对会计报告内容标准的描述与分类。信息提供者从其会计系统中存取会计信息,并按XBRL分类体系中所规定的标准方式加以编码。XBRL分类标准由模式定义文件(.xsd)和链接库文件(.xml)两部分构成。模式定义文件负责定义和描述XML文档的结构和内容模式。链接库文件提供关于XBRL元素之间的额外信息,特别是财务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信息。链接库(Linkbases)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标签(labelLink)、表达(presentationLink)、计算(culation)、归类(classification)和参考(referenceLink)。“标签”是用语言对XBRL元素的描述,“表达”允许XBRL应用程序以一定的逻辑层次显示XBRL元素,“计算”表示多个元素间的加/减关系,“归类”是计算机科学的关系类型,“参考”是指权威的参考文献。每个模式文件(.xsd)都可以有这五个链接库文件来描述模式文件中定义的概念。

XBRL实例文档是一个包含企业报告信息的XML文档,代表了运用分类体系标记的财务实例的集合。实例文档中的数据含义由分类标准解释,除非知道相应的分类标准,否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实例文档是无意义的。

近年来,XBRL在国际上得到众多规则制定机构(如AICPA、IASB)、软件应用厂商(如微软、富士通)和企业的支持。通过利用XBRL数据和信息,使用者可以一套数据为基础,轻松地获得各种输出形式的报告。XBRL财务报告生成过程如图2。

(二)XBRL财务报告的特点

目前,上市公司的网络财务报告主要是以PDF或HTML等文件形式来披露的,由于这种文件形式的不可兼容性,财务报告不能直接进行分析或需重新录入,这就给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者带来了不便。而XBRL财务报告能够极大地方便财务会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节约在财务会计信息转换过程中的成本。

1.能够使企业自动生成和处理财务信息并形成财务报告,这些财务信息及报告能够满足不同企业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等的需要,这将极大地减少人工录入和重新核对信息的成本。

2.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将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整合并以最低的成本形成标准化的财务信息报告。银行及信用评级机构所需要的财务分析报告的处理过程将得到大大简化,从而使处理财务信息及财务报告的速度得到极大提高,这能够使银行及信用评级机构迅速地对企业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企业就可以及时地获取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抢得先机。

3.可以帮助企业便捷、高效地分析财务结果,使企业从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的繁琐过程中解脱出来,专注于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和销售预测。而这才是财务信息及财务报告的目的所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并挖掘出具有创造力的方法来不断改进企业流程。

4.节约社会信息的收集、传递和使用成本,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升我国监管部门的水平和监管效率,促进社会交易的各个环节更加公平、公正和透明。

二、国内推广应用XBRL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1998 年XBRL诞生后便迅速传入我国,国内对XBRL的发展研究非常重视,中国证监会从2002年5月份开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于2004年1月经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批通过,确定了采用XBRL的技术规范,并且依据国际最新的XBRL2.1规范和FRTA(Financial Reporting Taxonomies Architecture,财务报告分类框架)的相关规定编写,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进行XBRL的报告披露有了合法统一的规范。2005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获准成为XBRL国际组织的会员,这是我国内陆地区首次以单位身份加入XBRL国际组织,目前国内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为XBRL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XBRL过程中,反映出两点问题:一是国内对XBRL分类标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实践研究;二是分类标准还不完善、不统一,在证监会上报国家金融标准化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中,只定义了工业企业的财务报表科目,对金融、房地产等其他行业还没有制定出对应的分类标准。

从理论上来看, XBRL的本质是使会计数据实现标准化,因此推广XBRL的核心内容是确定“分类标准(Taxonomy)”。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XBRL分类标准,才能显著改善财务报告披露的效果,才能使财税、审计、金融监管、证券监管等各个部门从中获得所需的会计信息,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利用更加方便和充分。现有的关于XBRL分类标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这对于人们认识这一新兴领域、了解XBRL分类标准制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对XBRL分类标准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在研究内容上,尚没有形成XBRL分类标准研究的理论体系;大多数研究理论分析不够,尤其是没有为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建立可行的理论框架;对现有XBRL分类标准定义的信息元素的评价缺乏完善的标准,只注重对其某一方面的评价而忽视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对XBRL分类标准的改进研究尚停留在设想阶段,其实践的可行性和理论的科学性有待检验。因此,建立XBRL分类标准是实施和推行XBRL工作的核心。

三、加快制定和完善XBRL中国分类标准的设想

2009年5月13日,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就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时表示,计划于今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基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XBRL分类标准。由此可见,制定和完善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XBRL分类标准并积极加以推广和应用,是XBRL中国地区组织的当务之急。

(一)加强XBRL分类标准理论研究

XBRL研发及其应用的一大阻碍便是目前缺乏XBRL分类标准制定的理论研究,因此分类标准的设计研究方面也就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分类标准的设计也就缺乏公认的原则和依据。张天西以财务会计理论为主,建立了以会计信息元素为核心的XBRL理论框架。高锦萍基于本体论和信息元素论,以会计及披露规则、公司报告实务及XBRL技术规范为依据构建了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制定的理论。尽管如此,他们对信息元素抽取的理论基础、具体规则、依据等也未展开全面的研究。因此要尽快建立针对XBRL分类标准的理论框架,对其给予指导和规范, 才能有效形成XBRL财务报告信息分类的层次和结构。

(二)统一XBRL分类标准

尽管我国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进行了XBRL财务报告的试点和推广工作,但是,分类标准的制定主要是基于信息监管者的角度来进行的,并且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执行的分类标准也有所不同。另外,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工作底稿为切入点也开发了一些分类标准,属于审计导向型标准,与两个交易所的标准也有差异。不同的会计信息分类标准,既不利于会计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影响了XBRL的效力。因此,应充分发挥XBRL中国地区组织这一平台的作用,尽快推出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统一的XBRL国家分类标准,扭转原有标准多、不统一的局面。

(三)引导会计信息化软件发展

XBRL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计算机语言,其制定与应用都需要系统和软件的支持。目前我国国内软件开发商的反应还参差不齐,所以应积极引导国内会计信息化软件企业全面参与XBRL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积极推动我国信息化软件民族产业的升级与国际化,为XBRL在中国的开发和应用奠定良好机制和技术基础。

(四)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是集政策性、技术性和专业性为一体的复杂工作,不仅需要精通计算机知识、信息系统知识、软件应用和编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需要精通企业会计准则、熟悉会计业务处理的会计人员,还需要精通外语、能直接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外向型人才。因此,应当加快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以便早日构建我国的XBRL体系,并积极参与到XBRL国际组织有关标准制定和项目管理工作中,提升我国在XBRL国际组织中的地位。

总之,XBRL是会计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必然产物,对于降低财务信息的成本,提高财务信息利用率,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起着积极的作用。相信随着我国统一的XBRL分类标准的建立,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沈颖玲. 会计全球化的技术视角利用――XBRL构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体系[J]. 会计研究,2004(4).

[2] 潘琰. 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J]. 会计研究,2003(1).

[3] 苏秀花. XBRL基本框架的理论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2).

[4] 高锦萍,张天西. 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评价――基于财务报告分类与公司偏好的报告实务的匹配性研究[J]. 会计研究,2006(11).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 软件配置管理;软件生命周期;KCFlow

DOI DOI: 10.11907/rjdk.162381

中图分类号: TP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 16727800(2017)002002603

0 引言

随着软件规模的日益增大,软件复杂度逐步提高,软件产品处于不断更新变化中,为了确保整个软件项目生命周期内产品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追踪性,必须对软件进行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SCM,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指标识和确定软件系统配置项的过程,在软件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控制这些项的投放和更改,记录并报告配置的状态和更改要求,验证配置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1],通常包括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记录、配置审核等活动。软件配置管理是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管理过程,贯穿了从需求分析、架构设计、项目管理、开发、集成及测试的全过程,可以有效管理配置项版本,记录配置项开发过程,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重用率。

在软件开发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中,涉及到各方面人员,产生许许多多产品。由于规程过于繁琐,手工方法实施软件配置管理是难以想象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有效的软件配置管理需要结合工具来实现。使用软件配置管理工具,可以确保软件项目中基线和配置项随时保持条理清晰,迅速找到工作产品,保证工作产品的版本、内容不会出错,提高管理水平。

1 工具介绍

软件配置管理工具KCFlow采用C/S架构,以软件配置管理项的版本管理为核心,具有软件配置策划管理、变更控制、产品一致性管理、软件问题追踪管理、软件配置审计管理等功能,实现了对配置管理工作的全流程、全方位支持。

KCFlow具有以下特点:C/S软件架构使项目中的各类人员可以在工具提供的平台上分布式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规范地实施;具有策划配置项标识功能;支持独立的配置项,单独策划入库、出库和更动审批,能够自动按照策划结果实施入库、出库和更动控制;支持基线的多版本管理功能;支持用户自定义软件问题类别、问题级别、更动类别等,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支持多个软件开发人员在线提交软件入库申请、出库申请、更动申请等。

2 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是CMM重要的过程域,本文结合配置管理工具给出配置管理实施方法。

项目启动后,配置管理组根据项目情况策划配置管理活动并建立配置管理系统。首先制定配置管理计划,根据计划建立配置管理系统,通过版本控制、变更控制、基线管理和配置审核等方法,对配置管理系统中的工作产品实施控制和监督。软件配置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软件配置管理流程

2.1 配置管理计划

经过批准的软件配置管理计划是实施软件配置管理活动的依据[2]。在进行配置管理前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软件配置管理计划,内容包括:

(1)确定配置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审批流程。组织机构主要有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软件配置管理组。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负责出入库控制、变更及基线的建立和;软件配置管理组负责相关制度的建立和维护、工具的推广、培训和技术支持、配置管理审核等。

(2)描述具体配置管理活动,包括标识要纳入配置管理的配置项,规定提交时间、确定项目研制各阶段的基线、基线建立的时机和配置管理项等。配置项根据控制力度分为基线配置项和非基线配置项两类。基线配置项一般包括软件研制任务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设计说明、设计文档、测试文档、代码、用户手册等;非基线配置项包括计划类文档、开发环境、会议纪要等。标识配置项为每个软件配置项赋予唯一的标识符。在软件开发生存周期中,软件配置项标识应包括文档标识、程序标识和数据标识等[3]。

(3)确定更动申请流程及更动申请方法。

(4)描述配置管理报告内容、报告时机、报告人和通告对象等。

(5)制定配置审核时机、审核内容及审核问题的解决方法,软件配置管理所使用的工具、技术和方法。

使用KCFlow配置管理平台,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并依据配置管理计划实时自动化约束配置管理活动,客观记录配置管理活动。KCFlow可对配置管理计划中的机构组织、基线、基线下包含的配置管理项、工作产品标识、问题类型、问题来源、更动流程、修改类别、项目基本信息等进行配置策划。一般基线策划有3条: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配置项标识应按照相关的配置项标识规范进行,一般文档、程序标识采用以下格式表示:文件名称英文缩写 V主版本号.次版本号;问题类型可分为程序、文档、数据库等;问题来源有计划、方案、设计、编码、数据库、测试、使用和维护等。

2.2 配置管理系统

配置管理计划经过评审后,由配置管理员依照配置管理计划建立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对库结构进行策划,明确基线内容,定期备份配置管理库,为相关人员分配权限并发送用户帐号信息单给相关人员。

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应独立管理。开发库存放开发过程中需保留的各种信息;受控库存放已通过评审且作为阶段性产品的软件配置项;产品库存放已定型(鉴定)供交付生产、检验验收的软件配置项。在KCFlow中创建受控库一般包括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及非基线配置项。功能基线包含软件研制任务书等文档;分配基线包含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接口需求规格说明等文档;产品基线包含软件设计说明、接口设计说明、软件测试说明、软件测试报告、固件保障手册、源代码、目标码、软件版本说明、软件研制总结报告、软件配置管理报告、软件质量保证报告等;非基线配置项主要包含计划类工作产品。

2.3 配置控制

配置控制是配置管理的组成部分,包含评估、协调、批准/拒绝、配置项的变更[4]。配置库建好后,配置管理员按照配置管理计划进行日常的配置管理活动,主要包括版本控制、变更控制、基线管理等。

2.3.1 基线管理

基线是软件生命周期中各开发阶段的一个特定点,它的作用是把开发各阶段工作明确划分,使本来连续的工作在这些点上断开,以便于检查和肯定阶段成果[5],是进一步开发的基础。

在软件生命周期中主要有3种基线: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功能基线是开展软件研制工作的依据,一般是在软件研制任务书评审并纳入受控管理后建立;分配基线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评审并纳入受控管理后建立;产品基线在产品后建立。

基线包含的配置项全部入库后才可建立基线,配置管理员提交《基线建立和申请单》,通过软件配置控制委员会审批通过授权后,方可建立和基线。基线后,配置管理员要把基线的结果通告给相关人员,通告内容包括基线名称和标识、所包含的配置项及配置项版本等信息。

对基线的变更需要通过正式的变更流程来完成。首先提出变更请求,然后进行变更评估,变更批准后再进行变更。变更评估包括:软件变更分类、技术影响分析、接口影响分析、进度及预算影响分析。

2.3.2 变更控制

对已进入受控库和产品库的任一软件配置管理项的更改,要履行规定的申请和审批手续。配置管理工具KCFlow提供了两种更动流程供选择,一般采用的更动流程是:填写问题报告、提出更动申请、更动出库、实施和验证更动和更动入库,具体更动流程如图2所示。

(1)发现问题,并填写《问题报告单》。变更人发现问题后首先填写问题报告单,在问题报告单中详细描述问题,说明问题来源并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问题类型。

(2)提出更动申请,填写《更动申请单》。《更动申请单》要详细填写问题来源、问题类别、问题级别、更动类型和修改类别等,描述更动方案、影响域分析及验证办法,待更动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更动。

(3)更动出库。更动申请通过审批后,更改实施人填写《更动出库单》,审批通过后,检出待更改的配置项准备实施更动。待更改配置项出库后,处于待更动状态,禁止其他人使用。

图2 更动流程

(4)实施和验证更动。更动出库后可由变更实施人对待更动配置项实施更改,并请同行专家验证变更结果。验证结果合格后将变更后的配置项更动入库,如果验证没通过,则重新实施更改。

(5)更动入库。更动完成并通过验证后,变更实施人填写《更动入库申请单》。审批通过后,将更动后的配置项更动入库。

2.3.3 版本控制

版本控制是全面实施软件配置管理的基A,其目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保存配置项的所有版本,避免发生版本丢失或混淆等现象,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6]。对配置项在初次完成时确定初始版本,在每次更改后确定新的版本。版本号由主版本号和次版本号组成,当发生更改时,若变动较大,次版本号加0.1,若变动较小,次版本号加0.01。

2.4 配置管理记录和报告

配置状态记录和报告通常称为配置状态纪实。配置状态记录主要对配置管理活动进行记录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配置项纪录(名称、标识和版本)、变更纪录、基线纪录、出入库纪录、审核纪录、备份记录和测量信息等。

配置管理工具KCFlow可以根据配置库中的内容生成配置状态报告,确保配置管理报告和配置管理库的客观一致性。在项目每个阶段结束时,配置管理员从KCFlow导出该阶段的配置状态报告,总结该阶段的配置管理活动,统计配置管理相关数据,并将配置状态报告发送给相关人员。

2.5 配置审核

配置审核是一种软件验证方法,其目的是检查软件产品和过程是否符合标准和规程,是变更控制的补充。配置审核包括功能配置审核、物理配置审核和管理配置审核。

功能配置审核一般由项目经理审核配置项的实际功能特征是否达到功能基线文档中所规定的要求。物理配置审核是通过对配置项的检测,鉴定文、图、物的一致性,保证软件更改的完整性。配置管理组定期(每季度)进行配置管理审核。配置管理审核主要是对配置管理过程进行审核,确认配置管理记录和配置项是否完整、一致和准确。审核过程中,相关人员按照审核内容形成《配置审核检查单》,对不符合项进行记录和处理。

KCFlow具有灵活的配置审核功能,能够策划适合本单位的软件配置管理审核准则。每次入库时,相关人员进行物理审核,在基线建立及变更时进行功能审核。

图3 配置审核策划

3 结语

软件配置管理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有效的工具进行配置管理,能够弥补人工管理出现的纰漏,规范开发流程,保证软件产品质量,减少软件缺陷,缩短软件开发周期,降低软件维护成本。本文结合配置管理工具,对软件配置管理流程及实施方法进行了研究。为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与质量,今后的工作中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本单位的配置管理相关规定,对配置管理工具的适应性进行研究,以满足各种软件开发要求。

参考文献:

[1] 石柱.软件工程标准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 何新贵,石柱,王纬,等.GJB5000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实施指南[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 王忠贵,刘姝.航天型号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5.

[4] 董越.未雨绸缪理解软件配置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7

[关键词] XBRL;XML;网络财务报告;标准

[中图分类号] F2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9-0066-03

[作者简介] 韩光强,渤海大学会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会计信息化与网络财务。(辽宁 锦州 121013)

一、XBRL定义及其特点

(一)XBRL定义概述。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是一个开放的、平立的国际标准,是进行实时、准确、有效与高性价比的金融与商业报告数据的电子存储、操作、复用与交换的标准。

近年来,XBRL在财务报告领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那么,为何要在网络经济下大范围地采用XBRL技术?举一个例子,我们自然就会明白。

某公司欲向银行提出贷款请求,传统的信贷业务流程是:公司首先要收集自己的财务数据,整理成报告后,再通过互联网或邮局送至银行;而不同主体开发的系统数据格式定义不同,公司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非常复杂。银行不得不进行数据的二次录入,并发至数据仓库,由工作人员分析数据、评估风险后,最终作出贷款决策。

这一流程耗时耗力,作出最后的决策往往需要两至三周的时间;此外,在数据重新录入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录入错误,由此降低了数据的质量。

如果应用XBRL技术,这种状况将得以转变:公司的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自动生成XBRL格式的财务数据报告;XBRL数据通过网络被发送至银行;银行不用再二次输入公司数据,而是自动将XBRL报告存储至数据仓库,工作人员分析这些财务数据后,就可作出贷款决策了。

(二)XBRL技术基础。XBRL技术基础是可延伸标记语言XML,是一种自我描述的、可扩展的、标准化的交换数据方法。XML描述了一类称为XML文件的数据对象,同时也部分地描述了处理这些数据对象的计算机程序的动作。不同於HTML仅能针对呈现方式加以定义,XML可以做到将内容(data)与样式(style)分开,并允许使用者依其需求自由针对资料定义标签,每个产业或学术研究领域可以自行定义其所通用的标签组,大家再共同遵循使用这套标准,透过XML统一文件的结构、命名、语意、处理逻辑以及异质讯息及文件格式之转换,达到网路资讯有效存取、处理、交换、转换的功能。例如“account”这个词,可能指银行的账户,也可能是会计上应收应付的账款,透过XML,银行业以及会计界就可以依自己的需求定义标签加以区分。而且,XML是可扩展的,所开发的新标记能从页面上直接检索相关信息并传送给其他应用软件或者将它保存在数据库中;另外,XML还支持多语言,利用XML标记的文件可以很容易转换成其他各种语言。

(三)XBRL特点

1.数据格式规范。由于XBRL给每个数据都有统一的格式,每个数据都拥有一个自己的独特标记,这个标记不仅对显示格式进行描述,还包含了数据内容以及数据的一些内在消息和与其他数据的联系,另外,XBRL遵循严格的语法要求,不但要求标记配对、嵌套,而且还要求严格遵守XBRL模式的规定,以便每个数据都可以被计算机准确检索,确保通过WEB浏览器搜寻结果的准确性。采用了XBRL的方式,统一了网上的数据定义和格式,用户可以借助网络搜索引擎的自动搜寻功能获取多个公司的数据,并把相关信息快速、准确导入分析工具。

2.数据通用,提高数据利用的有效性。XBRL的数据可以实现跨平台的数据传输交换,因为XBRL采用了XML来存储数据,而XML本身就是跨平台的,它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上使用。XBRl可自动交换并摘录财务信息而不受个别公司软件和信息系统的限制,为投资者或分析者使用财务信息提供方便。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它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使财务信息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3.标准开放无费用。由于XBRL是开放的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公开标准,任何财务人员都能在不同软件平台上免费、自由地准备、获得、交换并分析财务信息,这无疑给XBRL的推广提供了非常宽松的发展环境。

4.增强了财务报告编制的正确性。一般情况下,数据录入的次数越多,发生输入错误的概率就越大。对于财务报告的制作者来说,XBRL技术可以使报表制作者在制作报表期间远离过去高昂的人力劳动,仅须一次输入数据,可减少重新输入财务信息的次数,也减少了数据输入错误的风险,节约了大量用于整理、收集数据和制作报表的时间,并且可以适应财务制度的不断变化,降低大量人工采集数据的风险。

5.降低了财务报告编制及检索的成本,提高数据分析利用率。对于财务报告的制作者来说,可以借助XBRL通过整合披露程序,以更快捷、更经济的方式收集、变换、传送信息,降低了信息供给成本,有利于信息供给者提高财务报告编制效率;对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来说,一方面他们可以大量节约从报表中检索数据的时间,并且提高了数据检索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将有足够时间对数据进行分析。

6.有良好的可推广性。XBRL不会更改现行的会计制度,这也为它的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

二、XBRL发展现状

(一)XBRL在国外发展现状。XBRL的构想最早由美国华盛顿州的会计师Charles Hoffman在1998年4月份提出。Charles Hoffman在AICPA赞助下于1998年12月31日提出了一个使用XML作为编制财务报告工具的原型。真正让美国政府重视XBRL的催化剂是“安然事件”。之所以会产生这个事件,主要是该公司的财务报告过于复杂,监管机关查了一年的账,也没有搞清楚安然公司的情况。在此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XBRL的发展,同时全世界也开始关注XBRL的研究与应用。

英国路透社是世界上第一家使用XBRL的上市公司,并用其发表了2001年度的财务报告。之后,微软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使用XBRL的高科技公司。澳大利亚审慎监督机构作为全球第一家使用XBRL的监管者,已要求其监管下的2100家上市公司全部采用XBRL系统。至目前为止,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新加坡、英国等均已采用XBRL技术,并加入了XBRL具体准则的起草和制定,阿根廷、比利时、丹麦、印度、爱尔兰、荷兰、新西兰、南非和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也都通过了美国审定协会的审议,同时,巴西、意大利、马来西亚、瑞典、委内瑞拉等国对此项技术也有浓厚的兴趣。

(二)XBRL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沪深交易所、深圳证券信息公司、上海证券信息公司等抽调专人组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工作小组,根据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需求,并借鉴国际商业报告领域出现的最近技术标准,历时两年起草完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2005年6月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

我国第一个应用XBRL技术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地将XBRL应用于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摘要、2004年一季度报告、2004年中报摘要、2004年年报摘要和2004年年报全文披露。

2006年7月31日,由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承办,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资助在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召开了中国XBRL研讨会。会议就XBRL在我国的研究和标准制定、XBRL研究的现状和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标志着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对XBRL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的重视,对我国XBRL的研究与应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也表明了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对XBRL系统价值的认可,相应的推广活动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但是在发展XBRL的过程中,我国仍然存在以下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突破瓶颈,促进XBRL向更加成熟的阶段发展,为财务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创造更流畅的通道。

三、XBRL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主导尚未真正到位,没有部级的XBRL组织参加国际组织,与XBRL国际组织联系很少。XBRL国际组织实行会员制,会员之间可以交流和探讨应用上遇到的难题,并共享一些尚未公开的技术资料。2005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获准成为XBRL国际组织的会员。这是我国内陆地区首次以单位身份加入XBRL国际组织。但国内大多数企业与该组织直接的交流和合作还很少。

(二)国内缺乏XBRL标准的专家和权威。2000年7月31日,XBRL国际联合会首次了XBRL规格书(Specification)及XBRL分类标准(Taxonomy)1.0版本。2001年又了XBRL规格书2.0版。在2003年了XBRL规格书的2.1版本。到了2005年,了该版本的修正版――基于XBRL2.1规格书的总账分类标准XBRL GL(XBRL for General Ledger)。这些标准国际上的应用较多,但国内真正理解和懂得XBRL标准的人还很少。

(三)国内对该标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上,未形成完善合理的研发链、应用链和产业链。目前应用该标准做成的系统还很少,上海证券交易所年报标准化报送系统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实际应用该标准的系统。

(四)应用该标准最重要的分类标准目前还不完善。在证监会上报国家金融标准化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中,只定义了工业企业的财务报告科目,对金融企业、房地产等其他行业还没有制定出对应的分类标准。

四、XBRL技术在我国发展推广的方法

(一)在政府主导下开展XBRL研究和标准制定。在我国目前的现实国情下,XBRL标准的制定与推广若没有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参与,必然缺乏权威性。应该由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牵头,联合国内会计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界,积极制定出各行业的分类体系,并邀请相关人员一起成立XBRL中国研究和推进工作小组。必须借助于我国会计准则指导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建立我国的XBRL组织,制定相关准则和规范,指导和监控我国XBRL研发的整体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开放式的研发平台,加强理论和实务研究、加强培训工作、加强国家经费的支持和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中国会计学会和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的职责,才能够突破瓶颈,将我国目前无序发展的XBRL的研发,纳入到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密切注意世界各国对XBRL研究的动向,积极参与XBRL标准的制定。基于国外XBRL开发与应用中相关约束条件的研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在中国XBRL开发与应用中应遵循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以引导相关利益团体开发与应用XBRL的活动。

1.开展XBRL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s)的研究。参照XBRL国际组织制定的XBRL Specitication 2.1和XBRL GL标准,以中国新会计准则为指导,研究XBRL Specifications中的各种理念和原则,定义中国XBRL的各种专用术语,规范XBRL的文件格式和XBRL技术规范的具体应用,为今后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相关规范做准备。

2.开展中国XBRL分类标准(Taxonomy)的研究。参照XBRL国际的有关标准,以中国新会计准则为指导,研究中国XBRL-taxonomy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和框架,为今后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制订taxonomy提供依据和建议。

3.开展XBRL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s)的应用研究。收集基于各国taxonomy的XBRL实例文档,研究国外XBRL实例文档的应用模式、应用方法和制约因素,分析实例文档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XBRL实例文档的应用模式和应用流程提出建议。

(三)促进我国企业对XBRL的了解。目前,我国各个行业还不了解XBRL具体能带给他们什么好处,而且当前处理财务报告的工具众多,虽然企业都知道财务报告需要改革,但是改革毕竟将会是一场耗资巨大的活动,而企业不会把资金投向尚不知道能带来多少好处的XBRL身上。因此,企业目前急于了解XBRL和其他报表语言的区别(比如和XML的区别)和到底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这些好处能不能给他们前期投入的资金以很好的回报,而且XBRL信息过于透明、公开,许多企业,特别是非上市公司,不愿意让其财务信息过分公开,如果强行推广很可能遭受“冷遇”。

对于这点,一开始就应该遵循在上市公司倡导使用XBRL,而其他单位在自愿的原则上进行推广。同时,随着对XBRL认识的深化、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再循序渐进地让其他企业逐渐接受XBRL。

(四)国内软件企业要积极配合推动XBRL的发展。如果要发展XBRL,必须要有软件企业的支持,XBRL才能真正用起来。而对软件企业来说,它们当前更关心的是企业对XBRL的使用和关心程度,希望自己做出的XBRL软件能够有市场,并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带头推行XBRL的发展。有需求就有市场,软件企业特别是协同软件企业,只要确认XBRL已经被企业所接受,就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积极配合推动XBRL在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Grant Boyd,Alan Teixeira. What in the world is XBRL[J].Chartered Accountants Journal,2004,83 (2).

[2]徐静.谈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的技术基础[J].会计电算化,2005,(1).

[3]沈颖玲.XBRL:存取网络财务报告的创新[J].财经论丛,2002,(4).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8

【关键词】软件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 实践教学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运用的训练过程,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目前,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正在逐年下降:学生急于找工作或考研,毕业设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需求分析不到位,设计成果不符合实际需求;软件开发流程混乱;缺乏文档写作训练,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应当从管理角度严格进行过程监控外,还应当使学生通过《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软件生命周期与毕业设计过程的对应关系

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后退役的全过程称为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可以划分成若干个时期与阶段,它与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三、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

1.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主要完成问题的定义、可行性论证以及初步计划的制定;需求分析阶段主要完成需求调查,进行功能、性能与环境约束分析;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制定软件系统的确认测试准则和用户手册概要。这两个阶段对应于毕业设计的课题论证、选题、调研、查资料,通过对设计题目的深刻理解,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2.概要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

概要设计阶段主要完成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建立、定义功能模块的接口、设计全局数据库和数据结构、规定设计约束、编制概要设计文档等工作;详细设计阶段主要完成模块详细设计及编制模块的详细规格说明工作。包括模块的详细功能、算法、数据结构和模块间的接口信息等设计,拟定模块测试方案;把模块详细设计的结果汇总,形成模块详细规格说明书。这两个阶段对应于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阶段。

3.实现阶段与组装测试阶段

实现阶段主要完成编码及单元测试工作。根据模块详细规格说明书,将详细设计转化为程序代码、对模块程序进行测试,验证模块功能及接口与详细设计文档的一致性,并形成单元测试报告;组装测试阶段主要完成模块程序组装与测试及组装测试报告的编写。

4.确认测试阶段

该阶段主要完成软件系统测试、确认测试文档编制及软件评审工作。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定义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及软件确认测试准则对软件系统进行总测试;向用户提供以确认测试报告为主的有关文档,包括系统操作手册、源程序清单和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等;由专家、用户、软件开发人员组成的软件评审小组对软件确认报告、测试结果和软件进行评审,并将得到确认的软件产品交付用户使用。这个阶段主要对应于毕业设计(论文)中的论文评审、结题验收及毕业设计的答辨准备阶段。

5.软件运行与维护阶段

主要进入软件的使用阶段,并完成软件的维护工作。它主要对应于毕业设计中的答辩阶段。

四、毕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摘要

摘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精、短、完整。以几十字至三百字左右为宜。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从摘要中即应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只能使用第三人称;要客观如实地反应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最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不进行自我评价。

2.关键词

关键词主要用于论文检索,它是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出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宜。

3.结论

结论写作的内容应主要考虑本文研究结果是什么?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等。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4.需求分析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往往不能对所做题目进行充分的调研,需求不明确,随意想象的成分较多。特别是在数据表的建立上,大部分同学随意设置字段的类型,而字段长度基本上采用默认置。而在实际项目开发中,数据项的设置应主要注意以用户的需求和满足系统要求为准,而不应设计冗余的字段;数据的类型要依据实际需求,当某些字段可以是选择某几种类型之一,应考虑哪一种更有利于本系统或哪种更易于用户操作和维护。

5.详细设计

许多同学把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理解为代码实现,因此,在概要设计之后就着手进行代码的编写而忽略了算法的表达及测试用例的编写环节,由此造成的结果是随意编程,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程序的修改和调试上。

6.软件测试

测试做得不够全面,大部分同学只选择了有效的测试用例,而没有进行无效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因此所做的软件BUG较多。

7.团队合作

在毕业设计中,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布置毕业设计题目时,应尽量选择规模大一点的题目,然后由4~5名同学共同协作,每人完成一个子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9

近年来,企业云计算专家、国药集团雷万云博士在企业云计算方法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并带领国药集团信息部,协同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及品高软件,开展了对企业云计算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本报告是在雷博士2012年云计算白皮书1.0基础上的专题研究报告,对近几年来团队所做工作的梳理总结。

报告指出,云改变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深刻的改变着企业、社会的现在和未来,也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同时报告认为,推进“互联网+”的具体解决方案就是云计算。云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将帮助企业打造新的业务模式,带动企业升级转型并重塑产业链。

未来的企业将会是平台型的企业,企业的便捷将会消失。云计算下,企业发展的最终走向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智慧型企业。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IT向云演进以推进“互联网+”发展,使企业更好更快实现转型升级。

会上雷万云博士、品高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分别以《企业向云、互联网+演进的策略与实践》、《集团企业的云计算演进之路-Move to Iaas+》为题,与大家分享了传统IT向云演进的策略方法与实践。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以《面向集团企业云计算平台的全生命周期质量保障服务》为题进行了演讲。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成立于1990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权威第三方软、硬件产品及信息系统工程质量安全与可靠性检测机构。自成立20余年来,秉承“专业就是实力”的宗旨,共承担了10万余款软硬件产品和1万余项信息系统工程的测试任务,业务网络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型城市,所出具的测试报告在6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互认。可以为政府、企业提供信息系统、云平台、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质量保障服务。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