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11-09 17:08:41

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

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医院感染 知识培训 收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16-02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在一些有创伤性治疗中的无菌操作、医疗环境、医疗器械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渗透于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良好的医疗环境,用后医疗器械的处理,对病人实施的治疗方案大多是通过护理人员而实施的,通过开展培训可以提高预防感染的意识并落实各项措施,有效降低感染发病率。下面将我院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方法与收效报告如下。

1 培训目的

进行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培训的目的是:增强全体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测、控制、防护的意识,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工作,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医护人员的自身作用。

2 培训方法

2.1 制定培训计划

①全院医务人员培训计划;②新上岗医务人员培训计划;③实习生上岗前培训计划;④近期与远期培训计划;⑤开展院感管理知识抢答赛;⑥开展应急演练比武。

2.2 培训方式

2.2.1 集体讲解;对全院医护人员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基础培训。

2.2.2 重点指导:对高危区医务人员及各临床、医技科室人员,结合各科室的特点进行重点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至关重要。

2.2.3 文字宣传:编写各种宣传材料印发,如《医院感染监控知识手册》,不仅有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经验,保证全院医护人员人手一册,并指导其阅读的方法。

2.2.4 影像教育: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分批观看医院感染监控录像片、教学电影,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

2.2.5 现场指导、咨询: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利用下科室检查工作之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教育和咨询,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2.6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本院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当我院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时,及时对全体护士再次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及与血液相关性疾病防护的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医院感染的控制意识,收效甚好。

2.2.7 定期考试、考核:通过定期考试、考核,可以了解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对后进人员进一步培训。建立考试、考核档案,定期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并每报一例院感病人给予奖励5元,严格杜绝了漏报现象。

2.2.8 参加学术会议: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省级以上医院感染学术会议,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2.2.9 开展医院感染监控的专项研究:开展了对医院感染实行不同监测方法的研究及效果评价;开展对不同物品灭菌方法的研究等。

2.3 培训内容

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培训内容。主要有:①医院感染的概念;②医院感染的危害与现状;③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④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⑤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⑥正确洗手;⑦医院感染的隔离技术;⑧医院的消毒与灭菌技术,各种消毒、灭菌剂的应用;⑨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标准;⑩空气、物体表面、手的采样方法,标本的采集(留取、运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

2.4 培训原则

掌握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被培训人员的知识结构决定其培训内容。遵循科学性、启发性、直观性、巩固性的原则,使教与学都得到进步与提高。

3 定期评价

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即是对培训质量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看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是总结经验不断发现培训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的过程。通过效果评价可检验各项培训计划的可行性、科学性、先进性,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断提高。

评价的内容主要有:①培训计划完成情况;②护士的医院感染监控意识、水平有无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态度有无转变,通过检查、考试、考核等方式进行;③有关医院感染监控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④各项医院感染监测指标的合格情况等。

4 结果

2008-2010年我院医院感染统计情况见表1,总的医院感染率为0.77%,分年度看,呈逐年下降趋势。

表1 2008-2010年医院感染统计表

将2010年、2008年住院者分为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表2 2010年与2008年医院感染情况比较(?2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p

5 讨论

通过近2年的培训教育工作,株洲市三医院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有明显增强,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态度有根本性的转变,改变了过去认为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是专职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的错误观念,绝大多数能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积极地参与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收效,医院在2009年度被湖南省预防医学会、湖南省卫生监督所评为省“消毒管理”先进单位,2010年度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医院感染监测先进单位”。今后,我院应不断研究新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学方法,提高临床医务人员院感控制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索瑶,李骏,王红梅.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调查与培训[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6):445-450.

[2]吴安华,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医院感染控制岗位培训班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10-12-07-073):79-119.

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范文2

1 按计划落实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涉及面广,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等部门,我院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感科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结构,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能分级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而确保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院感科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全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全面负责各项计划和制度的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难点、薄弱环节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整改意见,以利计划的推进和目标的落实。

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督导,注重持续改进

为了提高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执行力,院感科针对临床科室、院感管理重点科室及临床医技科室制定了相对应的考核标准,使全院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院感科不定期下到全院各临床科室,特别是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按照考核标准督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查看医务人员日常操作是否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标准查看清洁消毒物品是否及时消毒更换,无菌医疗用品是否按要求规范管理,医疗废物是否分类收集处置;查看医务人员操作前后是否规范手卫生,换药时是否按无菌技术的要求操作,消毒液的配制及浓度监测是否合格等;对每次督查情况都能认真作好记录,并让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签名确认,发现不符合院感管理要求的人和事及时向当事人、科主任、护士长反馈,下发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沟通督导表,责令限期整改。通过严格的管理,使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促进了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3 完善规章制度,按计划完成各项监测工作

3.1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全院的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采样时间安排,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监测制度采取临床科室自查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侧重于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重要环节、重点部位的监测。对监测不合格的科室,及时与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沟通共同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直至监测合格为止。

3.2 目标性监测

3.2.1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监测:加强了对全院Ⅰ类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监测结果完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的感染率低于0.5%的要求。

3.2.2 三种导管的监测: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重症室及外三科重症室内使用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及使用呼吸机三种导管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有无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与流行。

3.2.3 职业暴露的监测:加强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的宣教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督导医务人员做好标准预防,正确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发生职业暴露均能及时、正确、有效地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职业暴露对医务人员造成的伤害。

3.2.4 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为了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医疗安全,院感科开展了对新生儿科在住患儿的目标性监测,对每天使用温箱/蓝光箱的新生儿及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进行日常性监管,同时每月重点对温箱、蓝光箱空气内壁及温箱水槽湿化水、奶瓶、奶嘴及工作人员手指等进行采样监测及汇总分析。及时了解有无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存在,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暴发与流行。

4 做好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及病原学送检的统计分析工作

院感病例及时规范上报及院感病例病原学的监测是判定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的基础,院感科今年将院感病例及时规范上报和院感病例病原学的送检作为综合医疗质量检查中院感考核的重要考核内容,院感病例及时规范上报较往有所提高;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达到57.23%(符合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应大于50%” 的要求)院感科认真做好全院医院感染病例及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药敏试验的汇总与分析工作,及时了解院感的潜在危险因素,从而防患于未然。全院今年无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引起的疫情与死亡发生。

5 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水平

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范文3

医院感染科护理工作计划一201X年,感染科将在在医院领导关心和照顾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医院新目标、新要求,加强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加强科室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认真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推进我科工作改革与发展。

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供一流服务。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向病人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住院费用一日清单,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提供心理、预防、保健等综合服务。使病人除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外,享受到健康保健服务,建立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尊重病人的权利。争取为科室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2、提高医护质量,广泛开展人文关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病人对医院的要求日益提高。我科要把最大限度满足病人对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需求做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努力提高全科医疗技术的整体水平。通过科内自己举办专题讲座,主任查房,院内外专家会诊,病危讨论等形式,不断提高对各种危重疑难病的诊断治水平。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建立防范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降低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3、推动发展。加强感染科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治,使传染病在感染科住院治疗。加强科室人员要自身对传染病防护,医护人员必须养成良好习惯,按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加强科室消毒,搞好清洁卫生。

4、建议医院给感染科医务人员2名,科室计划派一人去大医院进修学习半年。

医院感染科护理工作计划二一、做好院内感染监测;

①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对临床科室强调医院感监测的意义并对每一份病历都进行监测。

②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内窥镜、口腔科、供应室的操作、消毒。

③每月对全院的环境、空气、物衣、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进行常规监测;

④指导传染病分诊点的科室部局及消毒隔离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每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每旬对不明原因肺炎、禽流感、流感、死亡病例等进行主动监测报告,搞好结核病归口管理。

三、输血管理:

1、严格输血申请审查制度。

2、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指征,掌握输血适应症;

3、积极开展成份输血。

4、严格执行输血同意书签字制度。

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范文4

2004年上半年我区防病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精心制订工作计划,认真组织落实,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防治工作为重点,带动肠道传染病控制及计划免疫开展,全面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各项防病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以下,无暴发疫情发生,防病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科学管理,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复评审工作

为保证本单位出具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公正性,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根据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实施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通知,我们积极进行换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克服资金短缺、设备陈旧、人员少等种种困难,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订了严密的控制措施,形成了五个方面的质量体系文件以及各种有关质量的规章制度,通过管理评审和内审表明,该质量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能够对所有影响实验室质量的活动进行有效和连续的控制,于二月下旬申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我区的计量认证进行复评审,通过艰苦卓越的不懈努力,于四月下旬顺利通过省计量认证复评审工作,确保卫生检测质量。

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禽流感防制工作成效显著

为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非典疫情,我区制定下发了《2003~2004年度全区卫生系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和《贾汪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有效加强疫情报告的法制化管理。根据上级要求,我区于去年11月份和今年4月份两次启动了非典应急防控体系,加强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做好各项“防非”物资储备工作,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和应急处理小组值班制度,实行非典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开展了非典疫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因病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为了能够及时快速处理疫情,提高疫情处理质量,我们于5月4号假日期间组织了非典疫情处理模拟演练,并且顺利通过市卫生局组织的模拟演练,得到“反应快速,技术过硬”的高度评价。通过演练,有效地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

今年年初,全国发生了数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预防人禽流感疫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中心多次组织人员进行人禽流感知识的培训,并负责对全区各单位成立的应急处理大队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储备充足的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有效的预防了全区人禽流感疫情的发生。

三、依法加强了传染病管理的各项措施,有效控制了重点传染病

在抓好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时,努力抓好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及其它重点传染病的防制,全区目前无霍乱疫情和暴发疫情发生。

1、疫情报告管理: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37号令)要求,我区依法健全了疫情管理组织,制定了疫情报告制度,加强了疫情报告人员的业务培训,共组织乡级人员培训2期约160余人,并组织了两次模拟疫情报告测试,全区21家医疗机构于三月初如期实现了各种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因病死亡病例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工作,我中心还安排专人负责网络直报的卡片审核工作,确保疫情报出后2小时内及时审核,截止6月中旬,全区共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548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96.57%,其中病毒性肝炎171例,淋病32例,梅毒5例,麻诊2例,菌痢28例、肺结核103例,与去年同比上升的传染病有病肝、菌痢、淋病、肺结核上升幅度分别为64.02%、154.55%、220.00%、145.24%。

为发现和掌握急性传染病人就诊后未依法报告的数量,病种和其它信息,第一季度对区人民医院和3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共查出乙类传染病100例,报告97例,报告率为97%。

2、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

对某些重点防制的病种进行定期、定点的监督,研究掌握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全区目前共登记腹泻病人414例,霍乱病原检索52例,检索率为12.6%,占总人口的0.1‰。霍乱外环境水检索12份,海产品及凉拌菜检索5份,均未检索到霍乱弧菌。通过每旬对区属三家医院(人民医院、大吴、青山泉)AFP、麻诊、新生儿破伤风进行主动监测,全区共报告AFP1例,麻诊2例,均已上报并进行了流调采样工作。

为做好今年霍乱防治工作,切实落实各项霍乱防制措施,我区印发了《贾汪区腹泻病防制工作预案》,各医疗机构做好了肠道门诊开诊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房屋嗽薄⑸璞浮⒁┬档龋?⒂?月1日准时开设肠道门诊,我中心及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霍乱病防治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和疫情处理小组。各医疗机构在参加市疾控中心举办的肠道门诊培训班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员培训工作,参培率95%以上。

四、加强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做好预防接种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对照市局制定的计划免疫规范化接种门诊分级验收标准,积极准备,加强软、硬件建设,各接种点配备专题宣传画板,全区统一配备了微机,并完成了计划免疫软件系统的安装、培训及儿童接种信息的录入工作。目前全区已正常使用IC卡。为推进我区规范化门诊验收工作,选择了耿集镇作为计免甲等规范化门诊建设的示范点,召开全区计免甲等规范化门诊建设现场会,为各地门诊的建设提供了样板。我区自查的基础上,上报市局五家接种门诊作为首批甲等规范化门诊的复验单位,有四家通过市局验收。

为提高群众对计免知识的了解,我区于4月25日计免宣传周期间,利用版报、标语、宣传单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单千余份,解决群众咨询约3000余人。为提高全区计免人员业务素质,我中心于三月份组织全区计免人员约60余人进行专题培训工作,并对考试合格人员发放培训合格证。

我区继续加强接种率月报制度,各接种门诊均能做到“五及时、四相符、三一致”,提高门诊接种率,上半年各疫苗接种率均超过98%。

五、结核病、性病、艾滋病防制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我区自去年10月开始实行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今年截至5月底共登记结核病人108人,其中菌阳22例,菌阴81例,结核性胸膜炎5例,新发登记率为2/万,新发菌阳登记率为0.4/万,其中治疗管理38例,菌阳16例,菌阳病人检出率为42%。为加大结核病人发现力度,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区围绕“控制结核病,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为宣传主题,利用广播、报刊、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使群众了解到国家关于结核病治疗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了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控制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效发现青少年中的结核病人,在去年开展大中专院校、中学生PPD检测工作的基础上,我中心继续组织专业人员对部分学生进行PPD检测,上半年共接种3450人,强阳性112人,阳性率为3.2%,未发现一例肺结核病人。对于强阳性学生均进行了免费胸透、肝功能检查及预防服药,并定期随访复查。

我区今年无艾滋病新发病例及感染者,对既往报告的病例均已进行流调和管理,并按有关程序进行了告知,目前全区的两例HIV感染者均死亡。

六、开展寄地防常规工作,加大消毒与媒介控制力度

对“三热”病人进行血检是发现疟疾病人的一个最直接手段,自5月份以来,全区共开展“三热”病人血检669人,血检率为0.14%,上半年无疟疾疫情。消除碘缺乏病是地方病防制的一个重点,我中心每月都对居民用户食用盐碘含量进行监测。目前共对九个乡镇36个村居民进行监测,共采样288份,合格碘盐286份,合格率为99.65%。

为掌握本区四害密度,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提供根据,依照工作计划,我中心每月开展鼠密度调查。上半年共布夹1320介,有效夹1298个,鼠密度为0,4-6月每旬开展蚊、蝇密度监测,并及时上报报表。

为杜绝交叉感染,保证就医者安全就医,四月下旬,我中心组织开展了对48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进行了消毒质量检测活动,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空气、物体表面、人员手及器械等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同时对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索证登记、毁型、消毒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共采样172份,合格140份,合格率为81.40%。

七、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分析

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范文5

一、加强质量控制,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1、充分发挥三级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作用,特别是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2、落实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会议一次,讨论解决我院院感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布置工作。督导临床科室定期召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会议,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二、持续开展各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1、持续开展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全院重点科室、部门,如产房、手术室、消毒供应室、重症医学科等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消毒剂以及压力蒸汽灭菌器等进行常规监测。

2、持续开展目标性监测工作,包括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等监测及外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

3、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院感办专职人员每周深入临床科室收集资料,监测、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每年开展一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1次,完成医院感染资料的统计、汇总、分析和报告,并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

4、持续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通过加强督导,强化各科室病原学监测意识,提高送检率;及时记录微生物实验室阳性结果,及早发现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进行全院病原菌的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三、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培训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提高院感管理水平。

2、制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全年举办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4次。针对培训内容,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进行测试2次。20XX年计划每季度编印一期《医院感染简讯》,宣传医院感染管理,反馈监测信息。通过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四、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

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执行情况,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

积极协助医务科、药剂科做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工作,做好临床、检验、药剂等科室之间的桥梁作用,协助检验科做好病原学监测工作,每季度统计临床科室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并对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范文6

【摘要】 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仪器特别是侵入性诊断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成了当前医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如何做好民族地区基层妇幼医院感染管理及预防工作尤为重要。5.12地震后,我州许多妇幼医院搬入板房医院,给我们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灾后重建工作,对妇幼医院感染现状进行剖析,针对易感因素,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具体策略,以促进妇幼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字】 院内感染 预防 控制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WHO于1983~1985年, 对4大洲15个国家的47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 医院感染率为3%~21%( 中位数为8.4%)。目前,我国的医院感染率平均为8.4%, 每年约有500万医院感染病例, 损失约2000万个工作日, 多支出医疗费用10亿元。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国家卫生部于2006年9月1日颁布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1]。

我州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后,控制医院感染不仅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持灾后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1.1. 医院感染率

据成都市妇幼保健院报道,2005、2006年度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是1.80% 和0.22% 。从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来看, 位于首位的均为生殖道感染, 其次为呼吸道、腹部手术切口、泌尿道感染。[2]

而上海瑞金医院报道, 对2005年度院内感染的统计结果表明:妇科发生院内感染57例,感染率为2.98%,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等。产科发生院内感染10例,感染率为0. 81%。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患者是高危人群,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宫腔等[3]。

1.2 易感因素

包括有胎膜早破、阴道检查、保留尿管、反复阴道流血、羊水污染、贫血、置环术、人流术、腹腔穿刺术、会阴切开缝合术、宫颈炎、宫腔填塞纱布、羊膜腔穿刺术、手剥胎盘史、阴道炎、糖尿病等。妇科主要是年龄> 50岁的患者、化疗患者、留置导尿患者。

1.3 地震灾后的特殊性

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财产性损失,也给广大人民带来沉重的心理创伤、经济困难等。这些既是病人又是灾民的特殊群体,是需要得到额外照顾的群体。其次原有的医院建筑严重损毁,搬入临时板房医院,由于多少存在先天性设计缺陷,如手术室“三区、二通道”、空气消毒等问题,会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1.4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的论述,提出应对策略,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

2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策略

WHO指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有效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评价等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这些措施大多是基层医院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础。结合基层医院工作特点,提出下列应对措施[5][6]。

2.1 领导重视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医院感染管理不但影响医疗质量、而且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同时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及医疗费用密切相关, 已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控制医院感染必须依靠多部门、多环节合作,医院领导的指导、协调作用不容置疑,甚至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医院要成立以院长为领导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的预防医院感染工作。

2.2 强调法律是工作实施的准则

护理行为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医护人员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比如近年来国家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等。要让每一位医务人员懂得这不仅仅是遵守职业道德的需要,也是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的需要。

2.3. 加强医院感染的教育,明确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进行专业教育与培训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这些措施包括:

(1) 选派专职医生或护理骨干参加有关的医院感染学习班,不断提高和拓宽基础知识、管理知识水平。

(2) 利用教学查房、小讲课、专题学术讲座等途径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

(3) 对实习生、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在工作中实行一对一带教,使他们尽快正确地掌握消毒灭菌、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保证护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4) 经常性地组织医院间、病区间的观摩学习、经验交流等,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

2.4 科学管理是工作的有效途径

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中可以引入PDCA循环机制, PDCA循环机制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科学工作方法,PCDA即是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进行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7]。

2.4.1. 计划阶段(P)

(1) 收集信息: 通过病区护士长在日常工作中、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实施PDCA循环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

(2) 明确目标:以持续改进消毒灭菌质量为总体目标。明确重点科室、重点环节作为全面跟踪目标,如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科、供应室等 。

(3) 制定计划: 建立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计划,实现全程质量控制,即由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的转变。

2.4.2.   实施阶段(D)

(1) 知识培训: 护理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掌握消毒灭菌知识和技术。

(2) 分级管理: 建立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等分级管理模式,制定各自的工作岗位职责和任务。

(3) 组织落实:在明确岗位责任的基础上,认真负责地组织实施。

2.4.3.  检查阶段(C)

是实施PDCA 循环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做到三勤,即勤检查、勤指导、勤整改。要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将检查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

2.4.4.  处理阶段(A)

PDCA 循环是不间断的、开放的质量管理体系,只有通过不断循环、持续改进,才能使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呈螺旋式上升。因此,需要定期做评价、反馈、整改,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科学有效的管理,使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由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防范,可以不断地消除医院感染隐患。

2.5 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各个妇幼保健机构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人员、设备、地理条件都不经相同,所以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消毒技术规范》标准结合自已医院的特点实施消毒隔离工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庄英杰等 依法规范护理操作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中华护理杂志 43(4)2008年4月

[2] 梁 红等 妇产科院内感染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08年第23卷 750

[3] 倪 颖等 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护理杂志 2006 N ov; 23 (11)

[4] 徐红丽等 护理部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护理研究 18(8)2004年8月

[5] 杨 艳等 实施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护理杂志 2004 Sep;21(9)

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 PDCA循环法;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123-02

PDCA Circul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Bacteria Multidrug Resistance

SUN Shujuan

Integrative Medicine Hospital of Zibo, Zibo,Shandong 25502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rengthen the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propagation,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and medical staff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Methods 2011 will be the year for PDCA circulation method for the manage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 hospital infection, improve knowledge,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secto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update the multi-drug resistant related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asures. Results 2011―2013 without the occurrence of cross infec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 hospital,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to achiev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effectively avoids the epidemic of hospital infection.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PDCA method i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of bacterial multi-drug resistance, can improve the existing rectification execution problem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s conducive to medical quality.

[Key words] PDCA cycle method;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Nosocomial infection; Administration

目前,多重耐药菌(MDROs)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国际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1]。为贯彻执行卫生部文件及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该院于2011年引用PDCA循环法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进一步完善,达到持续改进,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PDCA循环模式

最早由美国质量统计学家休哈特提出,1950年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改进成为PDCA模式,又称为“戴明环”;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广泛应用 ,PDCA的含义如下: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 ―检查;A(Act)―纠正,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1.2 计划阶段(P)

1.2.1 分析现状、识别问题 发现问题是每一个PDCA循环的起点,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认识不足,注重经济利益,对医院感染相关设施设备投入不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未纳入综合质量目标考核体系,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于形式[2],执行力不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监管不力;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知识缺乏,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造成基本概念不清晰、常用物品消毒技术不熟练以及常规环境监测方法不准确等现象发生[3];手卫生依从性低,六步洗手法掌握不熟练,因工作量大及洗手条件、设施的限制等迫使洗手依从性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用药指证掌握不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规范,治疗用药病原微生物送检不及时、送检率低,未及时按药敏调整用药,经验用药普遍;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科室合作淡薄,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临床医师在面对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掌握耐药信息不全面等。

1.2.2 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要有效的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内交叉感染,避免医院感染流行,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根据该院自2008年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制定了多重耐药菌相关文件、制度、规定及措施,如:医院文件《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的通知》、制定了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更新修订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措施共八项;针对手卫生依从性低,加强手卫生管理,制定手卫生考核办法;成立了多重耐药菌联席委员会并制定多重耐药菌协作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定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业务培训计划,多部门联合参与抗菌药物联合整治活动等;并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体系,每月进行监督检查,使考核有据可依[4]。

1.3 执行阶段(D)

1.3.1 提高认识,加强医院感染意识 以争创等级医院为抓手,加强全员培训,,感染管理科人员及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信息传达到全院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院感的自觉性;开发领导,及时请示报告,争取医院人、财、物及各级领导的支持。

1.3.2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 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医院三级网络[2],成立多重耐药菌联席委员会,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强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药学、后勤等部门的协作,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协作管理制度,各组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3.3 加强知识培训 为使医护人员掌握更多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在全院范围举办多次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培训班,并邀请检验科、药剂科等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把医院文件及方案下发到临床科室及院内网方便医护人员学习;院感科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多种层次的培训班,并及时把所学知识传达到全体人员,提高工作的依从性。

1.3.4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医务科、院感科、药剂科多部门联合参与抗菌药物联合整治活动,邀请专家授课,全员参与;根据卫生部活动方案,更新修订了抗菌药物相关制度,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深入到临床,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三级审核,加强Ⅰ类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检查,每月由医务科、院感科、药剂科多部门联合检查,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体系。

1.3.5 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临床科室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措施严格执行: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没有条件时,进行床旁隔离。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物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应当使用手术干消毒剂、或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诊疗环境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1.4 检查阶段(C)

根据计划及检查标准,院感科专职人员定期或随机到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导、考核,对每例多重耐药菌每周进行追踪随访,按照《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对应的各项内容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院感科对存在问题提出持续改进建议,被检科室进行有效整改,院感科复检,保证防控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并记录追踪结果,处置表一式两份,院感科、被检科室分别保存。

1.5 处理阶段(A)

根据计划及方案,及时反馈监测资料,院感科每季度将监测资料汇总分析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反馈到临床科室,并传发到院内网;检验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以及重点部门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信息,使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情况,以主动采取控制措施,并完善监测方法;院感科每月对全院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考核检查情况及时汇总、分析、评价,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及时修订相关制度及措施,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达到质量持续改进。

2 结果

经过引用PDCA循环模式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进行实践应用,多部门 积极协作,提高了多重耐药菌防控意识,达到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近2年未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3 讨论

在实践过程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手卫生依从性提高难度较大,在落实手卫生考核办法期间,依从性较高,一段时间后开始降低;抗菌药物管理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共同管理,这些工作都需要常抓不懈,需要下一PDCA循环中持续改进[5]。

在运行中,发现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可以广泛应用,如医院管理、科室质控等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六亿,贾会学,贾建侠,等.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306-4308.

[2] 叶卫东.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46-147.

[3] 肖玲,李析茜,贾庚,等.医院感染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0):3179.

[4] 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8(11):58.

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范文8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学生是易感人群,极易被传染病感染并造成流行。为了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保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市、县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实施措施

(一)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二)完善传染病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建全传染病报告网络。

班主任、科任教师如在晨检、午检中发现病例,应立即报告校主管领导,采取相应措施。学校疫情报告员向县疾控中心和教育局主管局长报告,主管局长向局长办公会议通报。卫生部门上报卫生局主管领导。H

(三)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1.各班要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

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疫情统计报告,于晨检、午检后1小时内,统计出勤情况,严格筛查学生缺课原因,追查病因,并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病例。目前尤其对于水痘、腮腺炎、麻疹、风疹、流脑、手足口病的学生尤为关注。要求学生提前10分钟进班,班主任教师首先要仔细观察学生精神状态,发现萎靡、发热和皮肤异常情况的学生及时通知领导小组进行筛查。

2.实行传染病快速报告制度

(1)同宿舍、同班级一天内发病3例或连续3天内多例(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伴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要在24小时内报告。

(2)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在24小时内报告。

(4)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小时内报告。

(5)发现甲类或甲、乙、丙类传染病暴发出现,1-2小时内必须报告。

(四)做好宣传普及工作

1.加强师资培训。

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对班主任、住宿生管理员进行岗位培训,并利用全体会时间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午检的落实寻找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2.在学生和家长中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五)构筑防病屏障

1.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2.切断传播途径。

(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2)开窗通风,让教室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3)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免疫力。

3.隔离传染源。

严格按照《传染病法》规定的隔离期实施病员规范隔离。复课时要有卫生部门(传染病医院)开据的病愈证明方可进校上课。水痘隔离14天,并结痂完全脱落,腮腺炎从发病至少10天,并腮腺肿大完全消失。

4.室内消毒。

由总务处安排专人,按学校制定的制度进行。

5.日光消毒:对于寄宿学生的被褥、垫子不易擦拭的物品要定期清洗干净,并在日光下暴晒,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6.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教育并督促学生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可用淡盐水漱口,清洗鼻腔,不用公用毛巾及手帕。

三、工作要求

(一)学校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落实好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确保人员、物资、经费得到保障。

(三)严格落实防控工作措施,认真处理好各环节工作。对措施不力、引起严重后果的,对迟报、瞒报疫情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2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是有关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订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卫生等部门,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应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确保学校师生身心健康,努力把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从而将学校卫生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监控,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建立和落实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晨检工作应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及时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例如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以及可疑传染病患者(请病假的学生应查明病因),及时报告兼职卫生保健教师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班主任要利用晨会课、健教课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要教育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如有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要与班主任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在第一时间向校长室及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人数、主要症状、密切接触者、已采取的措施等。防止瞒报、漏报、缓报现象发生。

三、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

学校除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以外,要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对患病学生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如发生暴发疫情或新病例持续不断等情况,要根据卫生疾控部门提出的疫情控制措施,经区局同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人群集聚的大型室内活动,严防疫情扩散。要注意做好学校教学、生活场所的通风和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食堂不得购买无证食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鼓励学生有病及时就医并在家休息等。

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卫生与防病意识

学校要充分利用时间及各种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强化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还应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相关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3为进一步贯彻《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全面落实传染病的各项防控措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提高传染病发现和诊治水平,做好今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在医院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20--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一、认真执行国家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健全规章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控法》等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我院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防控工作计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二、严格督促检查规范化管理

1、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有专职人员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工作。

2、传染病病例报告:责任报告人在首次发现或诊断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登记本”,并按规定的时限和程序上报。

3、传染病信息网络直报:根据疫情需要,专职疫情报告人员,审核确认“传染病报告卡”后,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4、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漏报检查,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时限的落实工作,做到各负其责,抓好各个环节。

三、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1、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根据传染病特点和季节性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知识和能力。

2、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控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3、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四、加强疫情管理,落实防控制度

完善传染病防控工作各项制度,认真细致地落实预检分诊、门诊日志登记工作,每月对各科室进行传染病报告检查,查阅门诊、急诊病人登记,检验科及放射科及CT室的各种登记本,确保全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到无漏报。

五、加强对科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

督促各科室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门诊日志记录,提高疫情信息报告质量。报告及时率和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必须达100%。

六、规范肠道门诊、完善发热门诊建设

进一步规范肠道门诊运转,按时开诊;完善发热门诊建设,依托感染科,做好发热病人管理。

七、完善传染病防控部门自身建设

进一步完善传染病防控部门自身建设,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做好传染病、肿瘤报告、死亡医学证明管理等工作。同时持续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3月份安排专人到疾控中心接受专项短期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根据情况增加防控人员,保证各项防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4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易于传播和流行,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及早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对学生中的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学校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1、出疹性疾病: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全省多次组织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目前多为散发。好发于冬春两季。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常可并发肺炎,而危及婴幼儿生命。其发疹特点为先热后疹,皮疹颜色深,疹间参差不齐,手摸粗糙,疹后皮肤呈皮糠样改变。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较少见。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儿童普遍易感,易呈暴发流行。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临床特征为为发热,皮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颜色淡,出疹均匀,整齐,疹后皮肤光滑,干净如常。

隔离期限: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隔离至出后10天。

2、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

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易造成暴发流行。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肿、痛。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然而其并发症却十分可怕。可能导致:1、男生睾丸炎:较大儿童及体弱患儿易并发睾丸炎,常有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疼痛。若治疗不及时出现睾丸萎缩而引起无精症,故而不生育;2、卵巢炎:10岁以上女患儿易并发卵巢炎。症状是小腹部及腰骶部疼痛、全身乏力,发烧较重可达39℃以上。治疗不及时,婚后不孕;3、脑膜脑炎:在腮腺肿大一周后出现嗜睡、呕吐、头痛、颈项强直、发烧39℃以上,一般无抽搐。

隔离期限:至腮腺完全消肿后3天止,自发病起约3周时间。

3、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手、足、口腔可发现皮疹、丘疹或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14天。

4、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

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体温达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等。以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轻为特征。流感病毒的变异化非常快,是一种无国界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多数人以为流感是小病而不加理会,其实每年死于流感的人不胜其数。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心力衰竭等,后果十分严重。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5、水痘: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水痘结痴后病毒消失。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这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并发症:皮肤继发感染:最常见,如脓疱疮、蜂窝组织炎等;水痘肺炎;心肌炎、脑炎。易感孕妇在妊娠早期如患水痘,终止妊娠是最佳选择。

隔离期限: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

6、流脑:为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冬春季,病变主要在脑膜、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高烧、头痛、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症。

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7、乙脑:为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

流行季节为7、8、9三个月,传播途径是经蚊子叮咬。临床上以高烧、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现已有疫苗预防,发病率低。

隔离期限:隔离至体温正常。

8、艾滋病:根据教育部和卫生部要求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要达到以下目标:

在青少年中普及有关艾滋病预防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能明确认识到人类通过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能够避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增强预防艾滋病、性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青少年认识到艾滋病的传播没有国界。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以制止艾滋病的蔓延。倡导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关爱,反对歧视,开展救助。具体实施要求:

1、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2、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组织网络。

以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生及各班卫生委员等为主干组成三级管理网络体系,组织学习教育部、市教育局、市卫生局下达的有关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等文件,进行广泛动员宣传教育。

3、制定实际的防控艾滋病政策、制度及计划,使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4、运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控艾滋病教育。

通过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通过课堂教育如在政治、生物、体育与保健等各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相关知识,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常化、多样化,并始终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反复强化,深入人心,确保遏止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计划贯彻、落实,并得到有效防控。

5、利用年内各个世界卫生日、卫生宣传日等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如开展板块展览、知识竞赛、班团课、社区服务等活动,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有益健康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6、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健康知识教育丛书,供学生阅读。

7、要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团委、学生会的协同作用,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

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参与社区综合实践活动,把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以及社区其他成员,从而带动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预防传染病工作计划5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5、建立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每年新生入学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6、食堂饮食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按照《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之规定,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管理老师或班主任、保卫迅速报告,相关科室和人员接到报告后,迅速报告校医务室,由校医务室及时整理出文材料向学校领导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厅)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感染管理年度工作计划范文9

1 引言

道路交通噪声是机动车辆在市区交通干线运行时发出的噪声,也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污染源。《2010年中国环境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331个城市监测发现,1.2%的城市

为轻度污染,1.2%的城市为中度污染,0.3%的城市为重度污染,中度污染上升了0.3%,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在第一时间掌握本地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程度,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才是城市噪音、治理的根本途径。

2 宿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及道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路交通噪声

污染现状 (1)机动车保有量。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是淮海经济协作区核心城市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飞速,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802.4亿元,市辖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

16.3万辆,占全省959.1万辆的0.03%。

(2)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现状。根据《2011年宿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数据,全市2010年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均小于70db,总平均值为67.8db。其中81%的城

市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等级属于好(≤68.0 db),其余属于较好(68.1~70.0 db);总监测路长13 500m。

(3)随着车辆的大量增加,车流量的进一步增大,宿州市交通噪声污染并没有因为车辆的快速增长而呈现较大变化,说明近年来宿州市在环境污染防控包括在道路交通

噪声污染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市辖区内各主要干道改造后路面质量更好,隔路栅栏的增设以及新建了许多城市主干道路,分流了众多车辆,使得整个道路

交通噪声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并不能因成绩的取得而放松对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控的力度,其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3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危害分析

噪声级在30~40 db为比较安静;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80db以上会使人心烦意乱,精神紧张,影响工作;90db以上,会对听力有严重影响,还会导致其他疾病

。而我国绝大部门载重汽车和公共汽车噪声为88~91db,小型车辆为82~85db。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危害不容小视。

3.1 损伤听力

噪声级在80db以下,人们的耳朵不会因长期生活或工作而致聋;在90db以下,只能保护80%的人40年后不会耳聋。即使是85db,仍会使10%的人可能产生噪声性耳聋[1]

3.2 损害视觉

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下会引起视觉分析器官功能下降,当噪声强度达到90db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度以及视力清晰度及稳定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95db

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觉模糊;而达到130db以上的强烈噪声会引起眼震颤及眩晕。

3.3 影响心理及生理

长期噪声环境下会下生活,会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中枢神经功能便会产生障碍,引起人的交感神经紧张,伴发心跳加速、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症状,而

且噪声往往会引发人的情绪烦躁,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4 对物质结构的影响

数据显示,当噪声超过140db时,强烈的噪声会对轻型建筑物开始起破坏作用。现实生活中,噪声常会使一些金属制品产生“疲劳”而遭到破坏,尤其对于一些精密仪表

、仪器破坏性更大。

4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控的原则

4.1 合理布局

鉴于道路交通噪声源与工业企业、建筑施工等噪声源的不同,通过噪声管制手段解决其污染难度较大,而且一旦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形成后,后期很难治理,有时甚至完全

没有条件治理,因此,现实中大多通过合理规划提前预防,遵循合理规划布局的原则。

4.2 分层次控制与各负其责

根据道路交通噪声物理性污染特点,建立从“源”、“途径”、“受体”3方面分层次控制,并与“规划布局”、“噪声源头消减”、“敏感建筑物噪声防护”、“交通

噪声管理”4个控制措施的主体合作,各负其责。

4.3 消减重点噪声源头

与大气、水污染的防控治理一样,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治理也应遵循“污染预防”的原则,抓源头防控,并对重点车辆和重点道路交通工程降噪相结合重点开展防控治理

工作。

4.4 保护重点目标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目的,是为了保护周边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环境质量,所以在防治时应该有所选择,将优先资源重点放在需要重点保护的“噪声敏

感目标”方面,如学校、居民生活区等。

5 对策与建议

2008年宿州市环保局和市公安局联合要求加强城区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工作,规定机动车辆的噪声、尾气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超过的不予办理车辆行驶证,不予办理

年审,并将机动车噪声列入机动车辆大修大范围,对违反规定的给予严惩。设立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预审环节,指导施工单位对高噪声设施采取防噪降噪措施;建立定期排查、定

期约谈制度,加大现场执法力度,采取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噪声专项整治行动,曝光违法施工单位,打击违法施工行为。宿州市已将靠近大的居民区、学校、机关、医院路段设置

禁鸣区和减速路段,建设外环路,将过境客货车辆分流到外环路,减轻城区道路交通压力。目前已经实施的客运分流计划是将长途汽车站从市区汴河路与宿怀路交口长途汽车站搬

迁到拂晓大道与汴河路交口南侧快客站,宿州汽车站

转贴于论文联盟

搬迁到原长途汽车站,市运站从环城东路与胜利路交口城市中心区搬迁到火车站北侧滨河路停车场。

5.1 规划与管理同步

根据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特点,重点从“噪声源”、“传播途径”、“作用受体”入手,将车辆降噪、交通建设项目降噪、噪声防护与城乡建设规划、交通规划、交通管

理、环境管理同步实行,加强规划与管理同步进行,如图1所示[2]。

5.2 建立宿州市交通噪声污染源数据库

通过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适合宿州市市情的道路噪声与振动预测、分析、设计软件,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噪声污染防控前沿技术研究,注重运用现代新技术(

如数字技术、有源控制技术等)在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中的运用。

5.3 转变噪声污染防控的管理模式

切实改变当前普遍采用的的噪声污染防控监管模式,改被动主管为主动管理,末端管理为源头管理,将宿州市交通噪声污染防控提前至全省路网规划、环评以及汽车产品研发

、设计阶段,对路线设计中环节充分将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考虑进去。

5.4 借鉴其他城市的道路设置成功案例

道路是由路和桥共同构成,桥除了通常意义上所指的跨越障碍物(如沟壑、河流)外,在像宿州这样的人口较大的现代化城市,要重点解决城市的道路“桥” 问题,即设立

立交桥,可以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如苜蓿叶型(如北京的复兴门桥)、环形(如北京的安定门桥)、菱形(如北京官园桥)等等;结合道路周边的环境,根据道路两侧

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分布、层高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路桥形式。

5.5 规划2015年建设4个换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