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职化学教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4-07 07:51:56

中职化学教学论文

中职化学教学论文范文1

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作为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肩负着职业化教育功能的任务。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是学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重要能力。但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陷入了种种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我们应该作出及时的应对策略,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学走出困境。

二、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困境

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困境对于学生学习以及应用型化学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的重要地位被忽视,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的重要地位被忽视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当中有所偏重造成的,化学课作为基础学科,却往往被学生和学校作为次要科目,这成为牵制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水平提高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化学应用能力提高的一大原因。(二)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实验器具数量不足,化学作为实践性极强的一个科目,实践的能力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设备和仪器多为沿用过去的,而且很多学校由于经费不足,连早已落后的化学器具都供应不足。化学器具的陈旧与不足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的效果。(三)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比较薄弱,长此以往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部分想要学习的学生在这种氛围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自然就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材实用性差,教材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教学工具,选择尤为重要。虽然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中等职业学校所用的化学教材也在不断更新,但难免会出现缺少趣味性和先进性的缺点,这会造成与实验脱节的情况,让学生失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五)考核评价体系单一,教学方法落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体系也较为单一,教学方法也相对落后。考核上更加重视分数和结果,忽略了过程,教师偏重于知识基础上的教学,忽略了学生是否真的理解,真的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学生为了考核评价死记硬背,忽略了对化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中的困境的解决对策

要走出这一系列困境,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必须做出改变,从基础知识到实验检验,从重视程度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走出这些困境,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学水平,让学生成为更好的应用型人才。(一)更新教材,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化学教材作为化学教学的知识载体,必须要严加筛选。既要与时俱进,又要考虑教材中的趣味性和实验的连接性以及应用性。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结合当今化学市场进行自主选择,也可以参考其他高校的化学教材,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编一套最适合自己学校的教材。(二)注重实验,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它应与化学知识理论的学习同步。学校要结合教材增加实验仪器、更新实验仪器。在实验前,教师要讲解实验原理,在讲解原理后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还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化学实验假设。做到从理论到模仿到学生自己实践和思考,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化学这一实验性极强且更应重视过程的学科,它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的。在课堂上对理论基础的学习,在日常实验中的操作水平和最后的考试都同样重要。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出评价,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实验操作能力做出评价,结合理论考试,综合得出学生的考核成绩。(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跟自身知识储备有关,也与学校的培养有关。学校可以不定期地举行一些化学知识竞赛以及实验创造比赛,营造学校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后,就要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创新精神。现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化学教学当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化学领域进行创新,这不仅是培养专业型人才,更是培养杰出型人才。

四、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必须对此进行全方位改良,营造学习氛围,重视实践,做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补充硬件,完善软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化学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杜斌 单位: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中职化学教学论文范文2

就目前而言,当代中学生对计算机已经十分熟悉,其操作也十分熟练,但是由于某些特殊因素的影响,职业中学生之间也存在一些个体性差异。教师在教学的工程中应当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并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研究了个性化教学法在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个性化教学 职业 中学生 计算机教学

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职业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较往年相比,职业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大部分职业中学生所熟悉的是计算机操作是网络游戏以及一些聊天软件,对计算机的系统知识则知之甚少。职业中学计算机课程在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应用方面的技术。

一、将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倾向于实践性的课程着重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计算机课程也是一门建立在掌握理论基础上的实用性课程。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应当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考虑到教学计划当中。在进行打字训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到教学当中,比如说让学生通过QQ聊天的方式,让学生在聊天的过程中掌握打字的技巧。这样,学生就能融入到情景化教学当中,让学生在聊天中开始打字的训练,即使是一些不会打字的学生,也不会因为打字慢或者是不会打字技巧而觉得课程枯燥无聊。此外还可以通过顺口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各种操作技巧,这些顺口溜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记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以及操作过程。

二、利用案例演示和练习锻炼学生的能力

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案例演示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也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案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揣摩自主进行操作。比如说在进行网页制作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辅助教学的演示文件,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网络教程的网址,供学生自主前往观看学习。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制作网页所需要的图片素材,以及其他可能会需要的素材。在设置插入层时可以设置层的属性,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并掌握。当鼠标指向网页上的某一处图片时,在鼠标的旁边就会出现关于此图片的相关内容,以及在网页特定位置滚动播放的文字和图片。通过详细的操作演示,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操作练习,这样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分层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学习往往要比一个人学习取得的效率高,合作学习能够各抒己见,将不同的想法和创意联系在一起,在合作的过程中,各个成员之间也能进行更好的交流,这样才能深入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同时也可以加强不同成员间的默契程度。例如,在学习WORD和EXCEL的时候,能够熟练操作的分在第一组,不能熟练操作但是稍微了解一些的分在第二组,一点都不懂又不会操作的分在第三组。这样对学生进行区分层次的分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简单的问题就可以在小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也可以在班内解决,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也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友谊。而且计算机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于PHOTOSHAO的学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同,而教学大纲的要求只是针对一般学生,将兴趣程度比较深的分在一组能够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激发他们制作美图的兴趣。四、做好反馈工作,深入教学个性化个性化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主要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性化教学是给学生绝对的自由,任由学生自己玩耍。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给学生过多的自由时间,反而会激发学生玩的天分,将精力放在聊天、玩游戏、看网页等对学习没有太大帮助的东西上,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很难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而且在学生学习之余,教师应及时的收集反馈信息,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如果班级内大部分人出现相同的错误,教师就应该统一讲一遍,避免学生们再出现同样的错误。而且,信息的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四、总结

综上所述,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个性化教学的方法不仅能够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更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在进行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还需要做到统筹兼顾,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展示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当然个性化教学并不是那么简单,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和创新。

作者:郭英华 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邓庄职业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外平.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8(35)

中职化学教学论文范文3

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开展,可以实现现代机械制造课堂内容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学习领域进一步拓宽,为了满足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广泛性,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中职院校必须保障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例如:教师结合机械制造的专业知识,对教学中遇到的机械运动课堂记录进行认真反思,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合理调整教学形式和教学理论,优化中职课堂教育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中职机械制造卡开展一体化模块教学,中职学校可以进行教师动手实践,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学科调研,例如:某中职学校积极开展机械制造指导教师进行一线实践,并组织调研成果比赛,该校机械制造教学教师能够充分应用本次调研机会,合理进行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师资力量在实践中得到全面提高。此外,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实现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提高,同时进行加强中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引导,中职机械制造的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低,教师进行机械制造的专业知识教学中,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引导,达到一体化模块教学的研究全面性开展。

二、整合教学资源

机械制造专业的一体化模块教学开展,院校实现教育资源的综合应用。机械制造的理论知识开展模块式教学时,要善于抓住理论知识的教学重点。例如:机械制造中对于机械的运动的探究,主要分析运动的有用功和机械运作的受压能力。依据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师进行实践指导,从而实现现代机械制造领域的知识进一步优化与探究。

三、优化配置教学知识结构

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开展,也需要机械制造教学知识结构的优化配置,中职学生的教学知识结构相对庞大,知识结构零散,为了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优势,中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前,做好教学知识的教学规划。例如:机械制造中进行技术教学时,将机械制造的知识结构分为大型机械的知识理论,精密机械零件加工的知识结构,为中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相对优化的教学配置,发挥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的作用,达到中职机械制造教学学科的人才培养结构的完善。

四、提倡创新型教学

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开展,是现代教育体制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的重要体现,教师开展教学中,必须坚持一体化模块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学习模式,实施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开展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中,采取教师示范,学生进行实践模仿,同时开展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学生能够依据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主动的动手探究,对机械制造中,零件加工和机械有用功的计算进行分析,并分析不同状态中机械运作的速率,机械后期应用的寿命评估等技术形式,充分发挥学生是教学课堂主体的作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机会一体化,同时也进行现代知识的应用规划,发挥一体化模块教学在中职机械制造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五、多样的新型教育手段

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开展,需要新型教学手段作为基础,例如:计算机大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智能化系统的开发,机械制造材料加工自动雕刻,机械零件尺寸检验矫正技术,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开展,应用多种新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课堂学习与操作的一项内容。这种新技术的探究应用,使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教学的内容更丰富,为现代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深入探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总之,社会经济发展速率的提高,为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也逐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综合性人才为主,达到中职专业人才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体制一体化模块化教学,实现了教学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一体化模块化教学将中职教育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使教学结构更加完善,为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与创新提供了发展平台,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直接体现。

作者:彭平 单位: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孙庆志.中职机械制造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实践[J].科学中国人,2016,21:310.

中职化学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文化,文化导入,内容,方法

一、引言

提到英语学习,很多人头脑中想到的就是听说读写译。这些技能固然重要,但绝不是英语学习的全部。语言学习及运用都不可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实际上,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在学习一种文化。

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想要流利地交流,只懂得对方的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对方的文化。然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忽略了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渗透,致使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局限于语言知识这一层面上,这无疑限制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二、文化导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任何一种语言都深深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其语音、句法、语义以及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运用都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文化散布于语言系统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甚至制约着语言的结构、修辞、交际模式等。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说:"语言是任何一种文化的最重要的宝库。在学得它们的语汇的过程中,我们也被迫思考它们的思维方式,它们的主要观念和它们与我们自己思考习惯的距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学生在交际中所犯的文化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文化意识。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首先是因为外语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论语言学发展的制约,致使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把教授语言知识和教授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读有关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书籍,大部分时间用于记单词、做练习上。Brown(1987)认为语言学习者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能把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1、知识文化的导入

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缺乏这些知识会导致阅读困难或理解偏差。授课中教师应适当的导入知识文化,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如在教授Holidays and Festivals这一单元时,可以给学生介绍西方的重要节日及过节的风俗习惯,并将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之对比。

2、词汇文化的导入

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的工具。词汇的文化内涵一般指其感彩和比喻意义。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赋予事物的情感不同,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意义。例如, "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义都是一样的,但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而英语中那个"a lucky dog"(幸运儿)习语却表明狗在英语国家的身价百倍。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窥见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

3、交际文化的导入

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比如在我国,人们见面打招呼往往互问"吃了吗"或"去哪儿啊"。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与外国人打招呼"Have you eaten"或"Where are you going",会让他们觉得莫名其妙,甚至觉得你是在干扰他们的私事,从而引起不愉快。

四、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与途径

1、课前讲坛法。教师可利用课前的几分钟举行值日生报告活动,为学生真实运用英语提供一个练习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然有效地导入文化的渠道。例如在学有关礼仪的课文时,教师设计西方礼仪的专题,组织学生广泛收集礼仪的相关知识。在课前讲坛时间由值日生口头汇报给大家。

2、课堂融入法。现今的高职英语教材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因素,内容涉及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课文信息量大,可读性强。课堂上可紧扣课文内容,借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学作品等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也可挖掘课文蕴含的文化元素,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例如在学到"Decorating Your Christmas Tree"这篇课文时,就可给学生介绍圣诞节的来历、耶稣的故事以及一些西方。这些知识学生会相当感兴趣,非常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识,要求高职英语课不仅是单纯的语言课,还是具有较高欣赏品位的文化赏析课。同时教师还可以赋予学生在教育观、价值观及文学修养等方面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3、开设讲座法。教师可利用《英美概况》、《语言与文化》、《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等材料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系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情况。运用电影、电视、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接触英美社会丰富的文化材料,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4、开辟第二课堂法。教师应尽力帮助学生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开设英语学习第二课堂,促进英语校园文化活动,如定期定时开展英语沙龙、英语角,举办各种比赛,如话剧节、微电影比赛、电影配音比赛等,同时将西方文化知识巧妙地融于各种活动和竞赛当中。此外,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英语文学原著、英文报刊、杂志等、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材料,不断拓展视野。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力会更成熟、更全面。

五 、结语

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进一步强调了语言的本质功能是交际功能,从高职英语教学的整体要求来看,文化导入对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是一种有机的补充和促进,不会冲淡对语言基本知识的传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既要注重对具体的文化事件的解释,又要考虑到宏观的文化背景,还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使自己具备较高的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应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感悟力,使学生接受文化浸染,领会这种语言文化,吸收其营养与精华。并且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英语文化导入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总之,我们应使文化导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得以真正实施,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及教学内容上作出相应调整,培养出真正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英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的构建" 《教学与管理》,2009(27)

中职化学教学论文范文5

摘要: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而且应该适量进行文化教学。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英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现状等方面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课堂内外进行文化传播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目的语,并用之进行交流。成功的交流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外,还依靠有关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学习外语的同时必须学习目的语有关的文化。随着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文化输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语言也受到文化的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英语语言文化的诊释过程。不了解一门语言所传载的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该语言〕所以,语言教学应与文化学习紧密联系。通过对文化的了解来掌握语言,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来了解文化。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中西方文化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只有清楚地了解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所以,为了使学生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更好地了解英语语言文化,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教师应该在加强语言基础,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文化知识的输人。另外,外语教学是双语教学,是在一种语言的语境中学习另一种语言双语教学不同于母语教学,它必定要涉及目的语的民族文化问题、本族语的民族文化问题及跨文化比较问题,因此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有必要了解相应的语言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风貌等。

(二)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英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现状

在高职院校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加上学习方法欠妥,致使很多学生反映英语学习挫折感强;同时学生因为英语不是本专业知识,感觉学无所用,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出现学生不学、老师难教的尴尬境地。

在理论上,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在我国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教学大纲》和新编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强调和增加了文化内容。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加强调听说读写的训练,认为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规则就能在跨文化交流中如鱼得水,中西文化的差异成了可有叮无的内容。在高职院校里,教师通常遵照英语专业教育的思维和标准教授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中多采用交际法,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对文、理科的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和标准等一刀切然而学生的基础和现有英语运用能力无法与之匹配,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不学,老师难教”的尴尬。因此,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厂地进行文化渗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适当导人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的原则和方法

(一)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的原则

英语教学阶段的文化导入必须遵循实用、分阶段和适度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人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流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在高职院校,与学生的专业相关的文化会更吸引学生、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流实践,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2.阶段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掌握层次和水平来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一个单词、一个短语或是一个句子就可能蕴涵了丰富的文化,所以在初级阶段可能较多地涉及由词汇所传播的文化信息、句子和篇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学生的英语学习会由当初的被动艰难上升到积极主动地享受学习。

3.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主张“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对于主流文化中有广泛代表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另外,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杂,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的积累。

(二)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的方法

文化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分为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教学,其中,课堂内的文化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而课堂外的文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1课堂内的文化教学

(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的使用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毫无疑问会在词汇层次上体现出来。所以在讲解词汇时,必须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最大限度地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

(2)加强对句子文化背景的讲解。如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 When you’ re down , you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英语学习者却对其含义不甚了解。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 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3)加强篇章文化背景的讲解。大学英语中所选文章体裁广泛,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课文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并对作品作出评价。

(4)创设对话的文化环境。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成功的对话课,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2.课堂外的文化教学

即使是专门开设的文化教学课程也不可能涉及各个方面,英语课堂的文化传播主要给学生起示范引路作用。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单靠教师在课堂卜介绍不可能全面,文化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内,课堂外的文化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延续和补充,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互联网是辅助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现在越来越普及的网络为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社会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窗口。国际互联网是人类至今最大的信息库,储有最丰富的各类资料。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与世界同行交流,了解国际英语教学发展动向,.共享新的教学资料和科研成果,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参与国际交流,查询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更好地促进语言学习。

(2)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的英语文化知识都介绍到,但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补充。鼓励学生多读以文化为导向的报刊、书籍,对提高外语的文化意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学生,文学作品往往能提供最具体、形象、深人、全面的材料,使读者从中获得文化的生动画面,了解它所反映的广阔的社会时代背景和文化等,这既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3)组织课外文化实践活动。在校内可以号召学生举办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如可利用圣诞节组织英语晚会,开展一些包括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戏剧、小品表演、英语知识有奖问答等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竞赛和游戏,组织有外国人参加的英语晚会,创办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角等。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必然会加深其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在校外鼓励学生深人到外商独资企业中去进行工作实习或实地调查,直接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观察和接触,体验文化差异,增强文化差异意识。这些都不失为提高学、习者交际文化的有效途径。

中职化学教学论文范文6

一、融入社会实际,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所谓“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这样的课堂里,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寻求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作为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挖掘出课文中为人为事的基本道理和准则,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联系生活,与生活发生碰撞,激发出点点滴滴的火花,从而永久地烙在学生的心里,这样的课堂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存在语文,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上的标语中,与人的交往中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如果老师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就会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老师适当的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发现,就能在无形之中学到语文知识。总之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的资源,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且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引入合作理念,实现课堂教学和谐化

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采用以优带差,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展开学习,以小组整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进行讨论,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古人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面。”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指导型课堂、过程型课堂、探究型课堂等多种方法,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让他们的求知欲在轻松、主动的学习中得以实现。

三、借助多种艺术,实现课堂教学丰富化

一般的文学作品教学,常常是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来达到教学目的。但文学作品所凭据的语言不过是传达思想感情、塑造形象的符号,而非客观事物本身,因而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因此,单靠语文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很难将文学之美传授给学生,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国古代早就有认为诗、书、乐、画本是一体,诗画相应成趣,一首词作也是入韵能歌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广泛引入艺术形式,从而达到激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可以以“乐”衬文,选用一首恬静柔美略带伤感的吉他独奏《月光》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很快便随乐声和朗读声沉浸到亦真亦幻的朦胧月夜中去。还可以更广泛的引入绘画、雕塑艺术。如进行人物作文教学时,为刺激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妨把罗中立的著名画作《父亲》搬进课堂,来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甚至还可以把书法、电影艺术也搬进课堂,在学习《雷雨》、《林黛玉进贾府》等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观看电影。把电影引入课堂,除了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外,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原著的蕴味。通过授引艺术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思想情操也得到了熏陶。

四、发挥个性品质,实现语文教学个性化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对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的过分强调,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我认为中职语文提倡教学个性化,需要教师以独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怎样增加个性特色?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有和善的态度和幽默机智品质,学生上便会如浴春风,思维活跃,并时常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其次要乐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国外教育者批评中国教育缺乏个性,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教师权威意识过强,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结果,更高层面上是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僵化的问题。只有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再次,教师采用创造性思维的发问技巧,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积极鼓励,逐步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张开理想的翅膀,在想象的世界中尽情遨游。千人一面的教学风格是不符合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不现实的。教学的个性化才是教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才能有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才能有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课程资源呈现出多媒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突破了传统语文教材是知识主要来源的局限性。信息技术为语文课程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如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音频、视频、图像、文献、文本等资料,语文教育网站、电子书刊等,正日渐“侵入”以粉笔、黑板和教科书为主的传统教学资源中。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正走入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的课堂。原来课堂学生没有听清楚或没有做好记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采用视听媒体,教学课件或网络教学,这一遗憾将不再存在。课堂教学实现了超时空性,不仅教师可更多的自我发挥,而且学生也可张扬个性。

中职化学教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中职教育;英语教学;中外文化;融合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99-02

由于语言的产生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英语学习实际上也是文化学习的一个过程。应该说,英语教学的目的与意义包含着两种内容:一是要让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具备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日常应用能力;二是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世界上不同区域的文化背景,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层面,开阔文化视野,具备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英语、掌握英语和运用英语,更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就目前而言,很多中职英语教学中,更多的还是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对于文化教学较为轻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从文化教学的意义为切入点,对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将中外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对改变“中国式英语”的教学现状有所助益。

一、文化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也受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在语言表达方式、语言思维方式、语言交流方式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文化差异给学生带来的最大障碍就是它影响了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是每个学生未来生活与学习中必须面对的一部分内容,通过文化教学克服文化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障碍,不但是教育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1]。其次,文化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即不但掌握了语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对语法结构、语言外在形式等方面更加注重,而对语言环境、文化差异较为忽视,应该说对文化差异不了解,就不可能能够进行正常的交际。再次,文化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保障。很多时候,当我们走出国门,到真正的英语交际场合时,才会意识到我们的英语水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就好像,当与外国人打招呼时,我们很多学生还是习惯的用:“Have you had your meal?”“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等中国式常用方式,而不是用简单的一句“Hello!”或者“How are you”,这让很多外国人都感到茫然,以为对方要请自己吃饭。由此,文化是存活于语言之中的,两者是一个整体,脱离其一都不可以独立发挥作用。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中外文化相互融合的有效方法

中职英语教材按学期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学习阶段与目标,二年级时在教材中引入了“职业模块”,即是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强化。而对于中职英语教师而言,职业模块教学正是教师进行中外文化融合的绝佳平台。根据“职业模块”的特点,教师可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在教学中使中外文化能够更好的融合。

1.构建互动课堂,促进文化融合。严格来说,英语仅是一门语言,教师若从科学的角度开展英语教学,笔者认为过于复杂,既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又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可从语言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即构建师生间的对话课堂,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汉语与英语的对照使中外文化有机的融合。例如:在讲“Thanksgiving Day”一课时,本课详尽的叙述了美国的传统节日——感恩节,是中职英语教材中以美国传统节日为观照的阐明中外文化差异的重要一课。在本课中,笔者一改读——授课——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整堂课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找出课文中的生词;第二部分,学生读、教师翻译,或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读,一组翻译,随后反之;第三部分,围绕课题展开师生对话;第四部分,课堂总结。分析:对话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每一堂英语课都要导入对话部分。在这一课中,笔者将阅读与对话相结合,构成了课堂的主体;并将阅读与翻译同时进行,其一,是将中外文化进行完整的融合,使学生在阅读中对照汉语翻译,感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语句的不同表达方式;其二,是对随后的师生互动所做的重要铺垫,使学生能够在前提认识下更好的进行对话活动。

2.从细节入手,融合中外文化。在英语教学中,要想构建有效课堂,促进教学质量,首要前提是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仅用英语与学生交流,又不能仅用母语与学生交流。要融合中外文化,即采用汉语、英语并用的方式,渗透到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使学生在对照中了解差异,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将英语词汇的多层次含义用中文标注出来,让学生主动探究中外文化的差异,使中外文化融合促进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英语词汇的有效策略。再如,让每一位学生分别用英文和中文给老师写一封信,要求内容相同,教师可在学生的信中关注学生对英语书面语的用法,并通过中英文对照了解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掌握状况,而这也是使中外文化融合促进至少渗透的有效策略。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外文化的融合应当贯穿于中职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融合与渗透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消除文化差异对学生的影响。新时期的中职英语教学应当结合社会的需求,教师首先要避免理论性教学,其次,避免将教学工作仅限于围绕教材开展,要正确分析语言教学的特点,使教学与生活接轨,从而更好的彰显英语教学功效,提升教学质量。

中职化学教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

在我国经济快速崛起的同时,也增加了中外交流的机会,中西文化的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但我国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并未融入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习,而是以语法和词汇等内容学习为主,使得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得比较生硬。为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学习可使英语的实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的重要性

刘润清曾在《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中提出这样的看法:“当前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并非将发展‘社会’和‘文化’作为主要目的,这是当下不少专家学者所担心的主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自然而然将文化教学忽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而强大的交际能力,更是离不开文化学习的。在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认识到文化教学的分量。而中国是一个有着长达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其经过时间的积淀,文化内涵非常深厚,自然与西方文化的差异甚大,故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融入非常关键。这不仅不会导致英语语言学习被弱化,还可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深入了解,达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1.增加课堂中西方文化差异化导入的内容

具有较强西方特色的词汇,学生理解其有一定难度,且对如何应用感到更加困扰。针对这些具有特色的词汇,教师应首先对其进行分类、介绍和总结,并要求学生将其单独列出,以便课后学习。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非常迅速地将其记忆下来,但却被应用所困扰,故教师应选择多种多样的应用实例,并安排练习引导学生来运用词汇,在语境教学中促使学生感受词汇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方法。可以以小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口头交流,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扩展知识量和词汇应用量。

2.使学生自己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每堂课教师都可为学生打造一个主题环境,让学生提前搜集该主题相关资料,并总结和分析这一主题下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这样,可使学生在对比中不断加深印象,所取得的效果是灌输式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如以打招呼为主题,中国人往往喜欢问:“Have you had meal?”“Where are you going?”但这种问题若用来询问西方人,那么他们可能会想到要请他吃饭或者是想干预他的私事,非常容易出现哭笑不得的误会。西方人打招呼多为:“Hello!”“How do you do!”以问候为主,或跟人谈论天气:“Nice day,isn’t it?”不仅如此,中国人见面时多以握手或点头作为打招呼的方式,而西方人则喜欢以拥抱和亲吻等方式来表达。对这些知识,学生首先通过资料搜集进行了一次学习,再通过对比,又进行了一个知识强调,再经由课堂教师的总结,自然而然能够快速有效地把握住相关知识。

3.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得到扩展,除充分发挥课堂基础知识的作用外,还可充分运用其他资源,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特色的英语学习氛围。例如:组织学生观看英美人生活交际的短片,或搜集一些原版美剧让学生课余时间观看,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还可使学生了解英美人的生活细节。此外,还可为学生推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杂志,让学生在锻炼阅读能力的同时,对西方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联合校方邀请外教,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或带领学生走进西餐厅,在西餐厅良好的氛围中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不仅轻松有趣,还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4.定期举办专题性活动

教师在课堂中往往会穿插一些文化知识方面的教学,但这种方法却极易导致学生知识零散,故教师可通过专题性活动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对零散的词汇进行归纳。例如:开展一些竞赛、辩论、“中西文化大碰撞”活动,或对电影进行配音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英语掌握程度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注重文化和语言的有机融合。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在加强学生文化学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中职化学教学论文范文9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高职英语 途径

1引言

美国语言学家sapir说过“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当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斯也曾说“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想成功地交际就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必须渗透文化教学,增强学生对东西文化差异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满足2l世纪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

2跨文化交际的含义及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通常我们认为跨文化是一种文化的社会成员和另一种文化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更确切地说,跨文化交际指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符号系统的人们之间的沟通。

以前,这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它正在引起一般人的关注。在中国,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也引起人们从跨文化教育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长期以来,外语教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论语言学发展的制约,外语教学领域中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及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教师在课文讲授中受传统外语教育观的影响,过分强调语言规则,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学习和利用英语交际中频繁出现歧义误解,无法正常与外国人交流。这是因为语言不是一个独立体,其背后渗透了大量的文化因素。

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

3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其基本特征之一。交际法理论指出: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掌握语言形式,还要考虑语言形式的功能,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的需要,用合适的语言形式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语言是一个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表达文化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必须有文化内涵和文化因素,教授语言若不触及到文化,教学任务根本无法完成,传统的英语教学常把重点放在“纯语言能力”的培养上,注重语言本身的教授,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中的应用,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严重脱节。

我们学一种语言,交际是目的,语言是方法,文化是背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者应综合考虑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个因素,这三者是彼此相关联并不能分割的,只有当我们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才能顺利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

4高职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学制较短,所学的课程涉及面较广,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通常只能被列为选修课,这样,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普及面及实际教学效果通常被打了折扣。高职院校开设的英语课,虽然在教材编写上已经将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训练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但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首先,文化知识的传输方式大多是讲授法,这种忽视语言社会环境,完全采用讲授式,灌输式的文化导入方式,使得学生在交际中用书本上的那些条条纲纲来生搬硬套,势必遭遇交际的挫折或失败。

其次,文化知识的信息量太少,只是笼统地、零星地散见于教材中,并没有形成一套文化知识体系。这样就很难让学生系统地,具体地学习,了解其文化知识,而且这些文化知识认识往往是对于目的语国家的人们一些总体概括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只能简单地介绍,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来具体讲解,使得学生吸收这些文化知识过于简单化和片面性,在交际中难免要遭受挫折。

5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及能力的途径

5.1加强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养

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要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英语知识结构和提高英语文化水平,把各种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教学和一切英语语言活动中,在讲授课文,口语训练,语法学习等中进行跨文化教育,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意识和能力。

5.2丰富课堂内容。改良教学方法

首先,注重情景教学。在课堂内创设一些情景,灵活选择和运用group discussion,pair—work,role--play等方法,鼓励学生结合特定的语境大胆地进行双边或多边交流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片、音像等。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配有先进的语言实验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比如放英文原声电影,这是了解西方社会最直观的手段之一,还有专门介绍社会风情的纪录影片,这些对学生了解文化背景十分有益。

5.3创造文化丰富的学习环境

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多渠道获取文化知识。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设法帮助学生增强文化意识外,还应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英文报刊和原版的文学作品。其次,还可以设立英语广播电台,开展英语角,英语沙龙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渠道来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和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举办讲座,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的得体的语言,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