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职语文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03-03 15:54:48

中职语文教育

中职语文教育范文1

中职语文教育改革应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基本的改革导向,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必要性体现在如下方面:

1、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

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语文教育应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中的人文性即强调了人文素养的培育。中职语文教育改革是建立在现有机制上的反思与完善,突出人文性并不意味着淡化工具性,而是在人文素养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寻求平衡,并为中职语文教育探寻到良好的切入点,提高中职语文教育改革的成功几率。

2、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需方特点

中职语文教育的接受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逐渐趋于成型。中职学生们存在提升人文素养的主客观需求,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不是做一个仅仅有技术的人,应符合多数中职学生的心理。

3、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

以人文素养培育为导向的语文教育改革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片面强调语文教育应服务于中职学生的就业或专业,会导致语文教育承载过多、过度的其他职能,导致语文教育背负过于沉重的压力,强化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相反,语文教育应建立在对语言文学的审美基础之上,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快乐、心得、体验,而不应使语文教育过于工具化。

二、中职语文教育人文素养导向改革方案的落实

中职语文教育改革应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基本导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围绕人文素养培育,确立基本的改革路径与方案。结合中职语文教育工作实践,笔者对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之推进突出如下建议: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拓展阅读面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很多著名作家都有终生阅读的习惯。阅读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应居于核心地位,一方面,语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另一方面,阅读不仅仅意味着信息的接受,也包含着信息的过滤、消化、反馈等阶段。

2、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当前中职语文教育依然停留在对语文教科书中相关文学作品和篇章的解析与审美上,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育的过程固然需要对一定的数量的美文进行解析与评价,课堂教育中教师所提供的分析范本是有限的,学生必须掌握自主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

3、注重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中职语文教育范文2

关键词:职业化教育 中职语文 教学 渗透

一、中职学校职业化教育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好中职教育可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建设、服务城乡统筹、服务现代农业发展。而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提升中职教育的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的集中体现。然而,当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还未能完全实现无缝对接,其中,职业化教育的进一步强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职业化,目前为止,尚没有权威机构给出准确定义。一般认为,职业化就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士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甚至是一套行为准则。职业化的最高境界是做人追求品质,做事追求到位。在中等职业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的职业化培养,既要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这两个显性方面的训练,也要重视职业化的工作态度、职业化的工作道德这两个隐性素质的开发和培养。

二、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在技能教学日益强化的中职学校,文化课愈发显得无足轻重,语文教学似乎只是一项程序性工作,于教师、于学生、于学校皆如此,疏于思考,缺乏探究。新编订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也明显呈现出对职业化教育的强烈需求,但具体的课堂教学却没能深入贯彻新教材的编排初衷,中职语文教学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不同,缺乏专业针对性、职业指导性和生活实用性,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基本游离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之外,传统的纯知识传授型的语文教学依然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中职学校,职业化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三、职业化教育渗透策略

1 调整教学目标,培养浓郁的职业意识

教学目标直接体现着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的最终质量。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关乎着教学直接意愿的达成与否,而且潜在影响着教育对象的终身发展。针对不同性质专业,依据专业岗位设置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适度调整语文教学目标,把语文教学和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将语文对学生的多元影响和要求转化为不同专业的具体专业能力,培养学生浓郁的职业意识,为学生专业学习和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服务。如美术、旅游等偏文专业,侧重于学生感性与抽象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情感表达的说写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升意境的体悟力,形成敏锐的情感触角;如计算机、财会等偏理专业,侧重于学生理性与具象能力的培养,加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的训练,加强学生严谨行事风格的教育:如数控、机电等偏工专业,侧重于学生意识与行为的协作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勤于动手的意识,加强学生的理论转化实践的指导,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衍生理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通过以职业化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的调整,可以增强学生对真实社会的认识,提高对未来职业的认知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为其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 变换教学角色,塑造感性的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不仅影响着个人职业生涯的进程,而且关乎着个人所在团队组织的发展。职业形象包含多种因素:外表形象、知识结构、品德修养、交流沟通等,因此,职业形象的塑造,不单纯是外表形象的美化,更重要的是职业内涵的夯实,即通过知识结构的优化、品德修养的锤炼和沟通能力的培养等多渠道提升职业形象。在实施中职语文教学职业化教育渗透过程中,可以通过变换教学角色来进行学生职业形象的感性塑造。在日益强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今天,在语文教学要求日益生活化、职业化、社会化的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多元化不可忽略。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让学生丢掉学生的身份,进入文本,进入文本中角色所处的生存环境,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交流、处世法则、职业需求等,产生对职业形象的感性认知,并以此认知来指导自我职业形象的塑造。同时,根据语文生活化特点,以任务为引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体会职业人的健康形象内涵。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角色换位评价,通过对角色行事方式的分析,侧重人际关系处理;通过对角色社会价值的判断,突出知识构成的引导;通过对角色生命价值的探讨,强化品德修养的锤炼等。

通过角色的多元变换,深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对职业标准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初步的职业人的印象,并成为自我学习成长的无形标杆。

3 创新教学载体,提升隐性的职业技能

教学载体是蕴含、传递教学信息的基础平台,是传递教学内容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即教师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下设计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有效的教学载体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期望值。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缺乏探究,教学形式单一,职业化色彩单薄。以营造职业化环境作为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以符号信息载体、活动载体和光电信息载体为主要形式,对教材进行创新型处理,改变选文的教学方式,改进语文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目标的职业实用性,提升学生隐性的职业技能。如:“应用文”的教学,可通过构建仿真的职业环境,强化应用文的职业服务功能,其中“求职信”的教学,可课堂模拟招聘会,“总结”的教学,可采取个人述职形式;“写景文”的教学,可通过多媒体呈现图景,让学生以自我推销的形式完成;“说明文”的教学,可通过制作说明对象结构简体完成;“论证文”的教学,可通过辩论的形式完成;“剧本文”的教学,可通过情景再现形式完成,等等。

通过教学载体的创造性地运用,培养学生以职业人的姿态、立场来审视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从而产生更为社会化、职业化的学习心得。

4 丰富教学内容,积淀必需的职业文化

任何职业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职业文化既受制于整个文化环境,同时也影响着其他文化生活。虽然现今中职教育已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入,但在职业文化的培育和规范上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而实际上,职业文化具有更大的覆盖面,更强的历史传承性和社会效应。因此,依据中职教育对象的独特性,通过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扩大语文课的外延和内涵,针对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增加相关的职业文化知识,为学生形成健康的职业观念和正确的职业行为做好指引。例如,在学习《论语》时,可补充“孔门祖训”的内容,宣扬“为官者要忠君爱民,经商者要童叟无欺,务农者要勤俭耐劳,为工者要精益求精,为学者专心求道”等传统的职业文化,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制约不正当的职业行为,而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消除学生今后在职场中浮躁的心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传统职业文化的去粗取精,结合实际,加以时代性的诠释和创造,引导学生摒弃功利化的职业观念,追求职业规范的内在性和真实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中职语文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职语文;语文教育;人文教育

21世纪的青年,应当是适合速发展的社会要求的高素质青年,不仅要具有高度的人文知识,更要具备高度的人文素养。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教育应当“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体现,是教育新理念的体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复归的今天,有必要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中职语文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

一、人文教育内涵

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界就很重视人文教育。孟子说:“教人从善,谓之忠”,著名教育家陶行之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都是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何谓人文教育呢?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是灵魂。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主题,以文化构建为底蕴,以意义追求为指向的人的生命体现、生命确立、生命发展的法则和原理。人文知识若没有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的渗透和定向,就成为理性的认识。只有人文精神孕育其中,才可以转化为人文情感、人文情怀。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注重人文教育

为什么在中职语文教育中要注重人文教育?

1.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规定了人文教育应成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精神。特别强调“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方面所承担的任务”,提出要“注重道德修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培养”,要“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明确提出了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应承担的责任。于漪老师在理论研究、现实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主张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

2.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德育管理方面,很多职校往往采用所谓量化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及表现进行分值统计,被称之为“德育考核”,在对学生评价中往往占有比学习成绩更重的比重。这种管理体制对有些学生确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并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长久下去,一些学生就会对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制度产生反感和叛逆的情绪。

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再加上职校招生的地域范围一般大于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中,跨县市、跨地市。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面对的就是比初中更严格的冷冰冰的规章制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向西。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已堆了一大叠,可是校纪校风依然没有好转,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职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体会各种人情味。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是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它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沃土。

三、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

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重视,使课堂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在一个宽松和民主的环境中,教师要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树立人本观念,注重与信任每一个学生。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可从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语文教材及教师自身几方面实现:

1.改革教学方法,创设人格教育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渠道,也是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健全人格。如:创设民主平等、充满活力的课堂;重视“合作教学”,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教互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操作过程,力求创新,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如采用辩论、演课本剧、质疑、背功大比拼等教学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2.从教材中汲取人文教育因素

语文教材是人文教育的载体。中职语文教材中,有众多古代圣贤、领袖英雄、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格言警句等折射着人文精神光芒的材料,现代作品中有许多热爱祖国、尊老爱幼、关心他人且认真细致谦逊的课文,这些表现出社会责任感的篇目,最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充分发挥,深入阐述,使学生受到陶冶,铭记在心。如《手》中于仲嘉医生急病人所急,忧病人所忧的高尚医德;《烛之武退秦师》中已七十古来稀的烛之武在国家危在旦夕之际,挺身而出,夜赴敌营,救国家于危难中;《华佗传》领略了华佗的伟大形象和人格魅力;《荷花淀》《纪念刘和珍君》等篇目的人物形象更闪耀出忠于祖国、尊老爱幼、勤劳、认真、谦逊的美好情感和崇高品质。如学习《项链》一文,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虚荣的危害,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玛蒂尔德那种勇于承担责任、吃苦耐劳的品德;《最后一片叶子》中老贝尔门用自己垂危的生命去挽救别人的生命的崇高形象;《她把护士变成了天使》中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孜孜追求,矢志不渝的美好形象激励着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对护理事业的追求;《我的母亲》中母亲勤劳刻苦、意志坚强的思想性格;《石缝间的生命》则使学生激发起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光辉榜样。因此,教师应自觉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学生的心田,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取法乎上,见贤思齐,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理想的人格目标。

3.加强教师的人格修养

人们常说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每个老师本身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形成中至关重要。这就对老师提出了要求,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健全而高尚的人格。语文教师如果具有顽强的意志、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乐观自信的上进心、宽以待人的包容心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具有人本思想、开放的大语文观、终身学习等先进的教育观念;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过硬的教学本领、扎实的语文功底等学习品质,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其人格也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总之,新时代新挑战,作为教师,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又要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的需要出发,在语文教育中,运用更多种恰当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去感染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健全的人格。把语文教育与学生的人文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使他们适应市场人才竞争需求,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有其社会现实意义并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2004(12).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

[4]语文应用基础.2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中职语文教育范文4

一、中职语文美育教育的意义分析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审美方面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扭曲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使很多没有社会经验的孩子误入歧途,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加强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美的真正含义,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精神素养,使学生能够热爱生活,并能够树立建设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2.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

理想和目标,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没有理想和目标的人生,将充斥着暗淡和乏味。中职语文加强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人生的情趣和理想的境界,通过同文章及作用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挖掘文章中的主旨和内涵,加强同作者之间的心灵交互,对于学生理想的确立和目标的制定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高品位、高境界的人生追求,是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成长来说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需求。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德育教育,感受美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美育教育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品质和能力,而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对于学生的体育、德育以及思想教育的开展都有着非常有效的催化作用。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品德,使学生身心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净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战略的不断实施,使得我国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加,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世纪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加强美育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中职语文美育的措施分析

1.做好对优秀作品的解读工作,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

老师必须要加强对语文教材的挖掘和了解,掌握一定的应用方式和方法,根据语文教材的实际意义开展相应的美育教育教学工作。语文教材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饱览中外,融汇古今,在文章的选择方面也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在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相关作品的着重解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我国古代优秀作品如《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琵琶行》,都是广为流传的佳作,古韵浓厚,文采斐然,浓厚的造诣渗透着古人的志趣和理想,也包含了作者华丽的语言魅力,对着这类的文章,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着重进行分析和解释,带领学生去体会文字的美感和语言的华美,在理解和欣赏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获取积极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审美能感的提升。

2.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提升审美氛围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促进了我国各行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我国中职院校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中职语文教育效率,对于美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在进行《短歌行》一文的学习时,老师可以根据文章中所描绘的景象,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图片和课件的播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意境,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的豪情壮志,作者的远大志向,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感染和熏陶,帮助?W生建立良好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激发学生的斗志;比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的学习当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文章中所描述的壮观的情景以及凋零破败的家园画面,在两种强烈的反差当中去感受作者悲愤的心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3.重视老师的个人形象,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老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个人形象,给学生树立美的榜样,对于学生审美观的建立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首先,老师要重视自己的仪表和言行举止,仪表端庄是个人性格的表露,更能凸显出老师对职业的族中;言行举止要得体,给予学生美的熏陶,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去效仿老师良好的言行,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当然,老师在重视言行举止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对个人能力的巩固和加强,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相关先进教育教学模式的了解和学习,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和改进,帮助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中职语文教育范文5

关键词 语文教育 人文教育 德育 实施

【分类号】G633.3

一、 职业教育要重视人文教育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更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近几年的媒体不断报道大学生生活能力差、心理素质太低。另外未成年人犯罪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教育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文教育。试想国家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培养出的人才,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还没有为社会做贡献就被社会所抛弃,这是莫大的悲哀。由此可见,我的教育在教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优雅的气质、宽大的气度、卓越的胆识和博大的心胸,即重视人教育。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他们不仅要学会技术,还要学会做人,学会与人沟通。这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而语文正是担负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他们学习其他学科以及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

二、德育教育中缺乏人文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大多学校都实行操行评定管理细则的办法。这种量化管理常常形成一定的制度规定,被称之为“德育考核”,依据条条框框对学生的言行加以制约,或加分或减分,对有些学生确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并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有时往往适得其返。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他们很可能会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一旦产生这样的后果,对学生的教育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正是因为本种量化管理模式过于冰冷,缺乏人文关怀。

目前许多学生选择职校并不是为了学习技术,而是由于没考入高中,流入社会年龄又太小的缘故。他们在初中时不仅成绩低而且存在着种种问题,往往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厌倦了旧有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原来的学校吃够了“白眼”,职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可到了职校,他们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早已习以为常,适应环境后,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他们学习成绩差,对前途对未来缺乏信心甚至不去考虑。过一天混一天。这种浑浑噩噩、缺乏上进心的学生,早已不在乎分数,处分更是无关痛痒,基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因此一学期下来违反纪律的同学层出不穷。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得在德育教育中加入人文教育,在旧有的量化管理模式中加入人性化管理,在进行量化管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变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种人文教育不能等学生犯了错误才实施,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体现出来,而语文教学正是实施人文教育的理想平台。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它是职校德育思想源泉。语文教育的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如果做到将基础知识与人文教育适当结合并采取各种形式表式出来,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就接受着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

三、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实施人文教育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而且必须结合职业学校固有的特点,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

职教语文教材是固定的,教学内容也要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师必须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在教学中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然而职校生良莠不齐,基础知识薄弱,选择职校是为学习一技之长,对数语文等基础课不感兴趣,以为上职校只学技术就行了。一些学生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更不用说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了。他们对大众流传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比如我教《诗经》时读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学生早就知道这两句,一起饶有兴致的跟读,然而他们仅仅觉得这两句有趣,却将窈窕(y?o ti?o)读成yáo tiáo。将好逑(h?o qiú)读成hào qiú。一边读还一边摇头晃脑,多次纠正,仍不断有人读错。

面对这种情况,绝对不能急于求成。美好的情操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养成的。语文教学应该时刻向学生渗透人文知识。我每次上课的时候,总是利用刚上课的十分钟时同做两件事。一是在黑板上写下“一句箴言”,教育学生要积极进取,有一点成绩不好骄傲;二是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然后让学生思考其含义并口头表达出来。二者都围绕学习、交友、诚信等内容,这样一方面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一方面教育学生要具备美德,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逐步明确正确的荣辱观与学习目的。同时也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为进行语文教学做准备。这样学生们浮躁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开始审视自己以前的行为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注意改正,慢慢养成美好的情操,再对他们进行语文教学就容易得多了。

中职语文教育范文6

摘要:职业学校的语文课不仅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既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又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跟随时代的脚步,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建构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这个体系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背景;源泉;内涵;现状;实施

一、 关于对语文教育人文性内涵的理解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包含下面两层含义:一是语文教育的内容具有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了①丰富的思想性。“思想性”包括哲学原理、自然事理、社会伦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识、思想方法、良好习惯等等,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②情感意向性。语文教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正义感、理智感等)和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③美感性。语文教材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 二是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人文性。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呈现出主客体交融的趋势,主体必须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进入客体,达到对客体的真正理解,同时客体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对主体进行渗透,所以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钱理群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感悟的文化,它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然而科学主义思想观念在教育范畴演化为重理轻文的现象,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被自然科学化,使文科教学向理科教学模式靠拢,即把教学内容客观化,淡化人的主观情感因素;崇尚理性知识结构,忽视感悟与想象。它使本来诗意的、审美的、情感与想象的、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语文教学向工具化、机械化、标准化、逻辑化转向,导致人文精神内蕴、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想信念、审美趣味的丧失。

二、关于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认识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很多职校往往采用所谓量化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及表现进行分值统计。这种量化管理常常形成一定的制度规定,被称之为“德育考核”,在对学生评价中占有比学习成绩更重的比重,学期末记入学生档案。这种管理体体制对有些学生确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并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有时往往适得其返,一些学生会对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制度产生反感和叛逆的情绪。

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再加上职校招生的地域范围一般大于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中,跨县市、跨地市。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没有了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刚刚入校以来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向西。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已堆了一大叠,可是校纪校风有没有好转呢,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职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方寸任驰骋!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事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它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深深沃土。那么究竟何为人文教育呢,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三、关于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及人文教育的实施认知

中职语文教育范文7

一、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分析

1.注重对中职学生的道德培养

在中职语文教学课程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内容,通过富于人生哲理的语文篇章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正确地辨析对错,并能够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实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注重因材施教的语文教学

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难以产生较高的学习动力和激情。为此,教师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认知水平,实现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以达到语文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实施策略

1.采用课前两分钟演讲的教学策略

针对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现象,教师要认真分析其原因,要培养中职学生敢于尝试的勇气、奋起直追的毅力和面临磨难的坚忍,可以通过课前两分钟演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中职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够运用条理清晰的逻辑进行演讲,从而更好地流露出自己的自信、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中职学生的修养和学识。教师可以选取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的主题,如:《自信》《学会珍惜和感恩》《善良的馈赠与尺度》《未来自由畅想录》等。在这些主题演讲之中,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交流和互动,培养中职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完美绽放。

2.实现对语文文本的人文性解读

在中职语文教学之中,要意识到每一个篇章内容都有自身的情感体验,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渗透性影响。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辨析和体悟,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体味到文本之中的语言之美、音韵之美、节奏之美、内容之美,更好地塑造中职学生的灵魂。(1)引领学生把握文本解读的“共情”心理。在中职语文的人文性文本解读教学中,要具有与作者共同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要把握和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能够产生与作者的思想共鸣和情感共鸣,实现与文本的情感对话和交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文本解读效果。例如:在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教学中,学生会对文天祥心生敬佩,理解其一片忠心,然而单纯了解这些内容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当向学生介绍作者,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如向学生讲述文天祥在狱中历经三年的威逼利诱,不改初衷的那份至忠,让学生看到文天祥在中原动荡、国破家亡的历史背景下,以天下为己任,有着立马横刀的英雄风采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节,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情”心理。(2)注重中职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独特体验,这本身就是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例如:对于《愚公移山》的文本解读,其中心意旨是赞颂愚公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毅力和精神,然而也有学生产生这样的质疑和解读:愚公也可以选择搬家的呀,难道搬家比移山更难吗?在对文本《项链》的解读之中,文本的中心思想是将路瓦栽夫人描述为虚伪的、有着强烈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妇女,而将路瓦栽这个再平凡不过的小男人忽略了,有的学生则意识到了这个小男人的存在,认为路瓦栽在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毅然承担起了家庭责任,以不背叛、不放弃的坚强意志,鼓励和支撑玛蒂尔德拥有了做人的尊严。他们在面对家庭巨额债务时的共同面对和努力,是值得尊重和欣赏的。学生在路瓦栽的身上看到了善良、宽容、平和的气质,认为他对家庭的呵护、坚守是难能可贵的,正是拥有这样的品格,才能使他们找回久违的生活热情。

3.注重课外的语文知识积累

中职语文教育范文8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031-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征。”这表明学习语文知识并形成语文能力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和目标,尤其是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要突显人文教育,应该注意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实施人文教育就要抓住语文教学中所体现的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等人文精神,从多方面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礼貌、人品、创造力等,促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一、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1、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人文精神的“人文”本是“人文思想”,我们所提的人文主义精神,它强调个性的自由与权力,个人的尊严和个人的价值。语文教学就其教学内容来说,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教学思想、方法教学,都始终关注着人自身。课文中科学名人的传记能够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敬业精神的人;课文中革命先辈的斗争故事能够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语文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更是需要学生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因而,语文教学也就有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并构成其最主要的内容。

2、语文教学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

语文教育对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等人文素质的形成,是必要的和必须的。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独特的丰富的人文精神财富,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据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灵活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让学生发挥主动探究精神,使学生感受、鉴赏和创造语文的美,从而在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3、语文教学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了平台

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语文是传递文化的工具,构成语文教材的书面语言是传递文化的有力媒介,语文教材作为一种载体使人们的观念、认识和情感得以保留和发扬,语文教材就如同一部百科全书,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伦理、文学、艺术、美学等广阔的领域。语文教材还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状况都会体现在相应的语文教材中,语文教材既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传统,又反映了现代文化的要求。

二、发现教材中的人文底蕴

1、经典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在人类的发展中,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量多、内容博大精深的文学名著。一部名著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是以文学形式体现的人生,也是作者人生曲折的反映,这些作品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2、语文课文中作家作品的人文精神

在我们的教材里有众多的作家表现出了丰富的人为精神,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保持着亲切超脱的人生姿态和风范。周敦颐,追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鲁迅,让我们敬仰他刚正不阿立场鲜明的品格,学习他对事业对生活的真诚投入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读李白,我们便可体会到洒脱自由个性的张扬;读朱自清精粹的散文,可以感知春天生机盎然,感悟时间匆匆易逝,感受荷塘蒙笼的月色,体味父子亲情;透过余秋雨的笔,逐渐学会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学会做人要诚信的基本道理。总之,语文课文中选取的作家作品都能让学生从他们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文风中感悟到人文精神。

3、从科学家的身上感受人文精神

在语文课本里,展现了大量的科学家伟大光辉的形象。如居里夫人,哥白尼,邓稼先等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一种严谨、朴实的精神,一种在权威面前坚持真理的精神。我们深入地了解语文教学中课文内容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就能在教学中积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挖掘社会活动中的人文精神

中职语文教育范文9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育 人文教育 教学方法

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直接为我国的企业培养有对口专业技术和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才,在这种环境下中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专业设置上主要考虑市场的因素,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的设置。①而学生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因此对专业课非常看重,而忽视了语文、政治等基础文化课的学习,这就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底子薄弱的问题。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文化课底子差,因此想进一步的深造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自学,严重影响了其职业规划的发展。因此在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时,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语文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如何去读书,更应教育学生如何去做人,成为一种文化教育。语文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浓缩,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对我国几千年文化精神的一种传承。

在语文教学中,其教学方法也具有人文性,语文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教学生知识,老师教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呈现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情景。因此语文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语文学习强调的是一种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语文是一门感悟的学科,只有通过优美的文字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才能够达到好的教学标准。

由于我国中职教育的现状,专业的设置基本都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对专业课非常看重,相应的专业课教师的地位一般都比较高,而文化课的教师则受到轻视,同时由于得不到重视,很多教师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厌倦的情绪,上课毫无积极性可言,不去认真进行备课,而是用自己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教授学生。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已经非常严重地影响了我国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教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认真教学。只有教师首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主要是面向企业技术岗位,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注重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有机结合。因为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就业,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就业,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语文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语言的表达,因此语言表达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很多中职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专业课上,很多人轻视语文学习,目前这种现象在中职中普遍存在。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可以从其就业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情境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语言的重要性。比如在市场营销专业,可以设计一个销售方面的场境,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为顾客,另外一组为销售者,然后制定一种商品让销售者进行销售,看谁能够卖得更好,同时也让顾客对销售者的销售水平从语言、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指出其不足之处。通过这种和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热情,认识到语文对于以后的专业学习也是非常有用的,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平时,也可以选择这种情境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荷花淀》这篇文章的教学时,通过细致的讲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让学生用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排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接受语文教育,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教会学生应用文的写作,应用文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文体,是否会书写应用文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但有的同学反映应用文写作较难理解和记忆,同时与所学专业相关性不大,因此可以将语文应用文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结合,比如学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可以让其书写一份汽车修理说明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总之,语文课程作为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程,在适应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方面表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设置具有专业特色同时还富含“人文”要素的语文教学内容,加强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语文课程,从而使其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

注释:

①李彦.中职教育专业划分原则的探讨.职教论坛,2011,(22).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陆建平,田金美.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轨迹及现代意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

[3]张建平.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变迁及其新走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