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美术手工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2-09-02 13:48:09

美术手工教案

美术手工教案范文1

一、美术类院校类专业教学档案的特点

美术类专业作为艺术类学科,教学环节中包含大量的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由此产生的教学档案相比于其他学科其教学活动具有突出的专业特色。首先,美术类教学档案具有载体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量的技法类课程考核是以学生作品为考核主要依据的,包括绘画、现代设计、传统工艺、书法、雕塑、篆刻等门类。而这些作品不同于规格统一的试卷,依课程不同而各具特点。学生考试和作业档案载体广泛,形体多样,与其他院系档案有很大差别。其次,美术类专业的教学环节的特殊性决定了该专业教学档案的独特性。相比其他专业,美术类教学不仅有各类专业性的技法类课程,还有采风、写生等外出实践类课程和毕业创作等成果展示类课程。这些课程的不同特性决定了美术类专业对应的教学档案管理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此外,由于大量绘画类实物作品的归档,对相关档案管理带来了技术性要求,如色料的氧化性和纸张的吸湿特性等因素,这些因素更增加了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和难度。

二、美术类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档与管理意识淡薄使教学与档案管理脱节

作为教学主体之一,长期以来,很多美术和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师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学环节,对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导致教学环节和教学档案管理脱节。在日常教学及科研过程中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因为教师缺少有意识的保留与整理,造成相关档案材料的遗失与散落。此外,教学档案来源分散,除上级业务部门和本校下发的各种文件、二级学院的内部文件外,还有大量文件材料散存于一线教师。这也会导致相关教学档案无法归档,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二)缺乏体现学科专业性的档案管理规范与制度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缺少对美术学科教学和科研特点的了解,缺乏能体现美术专业特色的档案信息收集与管理的规范,档案在管理过程中无论是收集还是分类都没有一个能体现学科特色的机制进行指导和约束,一方面导致部分体现学科特色的档案收集不全,如一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美术档案材料未能及时归档,导致教学资源不完整,影响档案的利用。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即便档案收集上来了,但是没有得良好的分类管理。档案管理的粗放化,这些都是制约美术专业教学档案管理的负面因素。

(三)档案管理偏重于实物化导致信息化管理技术落后

部分美术类院系教学档案收录方式更注重于实物材料的收集。教学档案管理手段还是以实体档案为主,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较少、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由于美术学科作品门类繁复,设计各种平面和立体作品需要占用大量空间,同时由于专业特点,作品材料、尺寸大小不一,难以规范,造成实物档案收集、分类和保管的困难。尽管随着数字化的普及,美术院系对于档案管理都进行了相关的数字化改革,但仍然有相当多的美术院系档案管理处于滞后状态,缺乏科学的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归类体系。造成难以对相关档案分类和查阅,影响到相关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三、美术类专业教学档案管理对策

(一)强化档案工作意识并完善教学档案管理体系

高校美术院系教学档案管理涉及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院系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配合。因此,强化全员档案管理意识,有必要提高大家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学档案管理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档案管理意识和环境,这是提高美术类院系教学档案管理水平的前提。此外,还应结合美术类院系学科教学特点,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专业特色突出且符合院校实际的校、院二级教学档案管理体系。此外,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在验收各院系移交的教学档案,做好校级教学档案的整理、分类和保管的同时,应对院系档案管理工作定期进行专业指导和业务督查,指导和协助院系做好院系级别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明确岗位职责,理顺层级关系,形成职责分明、条理明晰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

(二)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美术院系的教学档案管理任务繁杂琐碎且管理难度较大,而现实中相当一部分院系往往是院系的办公室、教学秘书等人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这些人员一方面给要完成自身岗位工作,又要兼顾档案管理工作,从精力和专业性方面都难以胜任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这就需要院系应当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作为美术类院系教学档案人员,应当既熟悉美术学学科教学特点、又懂档案业务,同时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专业业务学习,深化对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结合美术院系教学和档案管理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教学档案管理理念。

(三)结合专业特点强化数字化档案管理

美术手工教案范文2

关键词:传统图案艺术设计

一、对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解析

我国的传统图案起源于距今六七千年的原始彩陶纹样。随着历史的进程,传统图案也反映着各个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思想、习俗和审美趣味。传统图案是把自然形象美组合、归纳,加以程式化的概括,使之成为一种装饰性的纹样,是实用性和装饰性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要想融入传统图案的精华,使学生的设计思想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我们就必须要解析中国传统图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内在含义,设计思路和手法,否则就不可能建立中西融合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

1.传统图案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偶然性是自然界创造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源泉。如陶器的产生就是人们发现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器物上涂上黏土能够耐火而产生的;以原始文化为代表的绳纹和篮纹,是因纹样同绳索或筐篮的纹路相似而得名;对指纹的联想很可能是同心圆纹、回纹、漩涡纹等纹样产生的缘由。必然性是社会背景的产物。如阶级社会时期的器皿纹饰有等级内涵,青铜器纹样为代表的饕餮纹;社会繁荣时期佛教图案表现为造型完美,形象丰满,线条柔和、优美,突出写实与精神的刻化;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和丰富了中国传统的壁画艺术和图案艺术。

2.传统图案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彩陶图案装饰多以单独和连续纹等构成,其图案特点为多样统一、对比调和、平衡对称,色泽单纯、明快、和谐。商周时期青铜器从艺术风格到制作工艺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纹饰题材多样,手法独特,结构严谨,纹饰造型夸张、凝练。春秋战国时期以青铜器、漆器为代表,纹样由单纯粗犷趋于成熟精工,由神秘奇特转向平实奔放,由严峻肃穆变为生动活泼。秦汉时期的兵马俑、画像砖、瓦当和铜镜纹饰,表现了秦代装饰的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广为传播,作为佛教符号的莲花,在佛教艺术中成了主要装饰题材之一。到了唐代装饰艺术显示出丰满、富丽、华贵的盛世风格。宋代的装饰艺术以写实风格为主,花鸟为最基本的装饰题材,其线条流畅,纹样简洁,典雅秀美。到了明清时期,吉祥纹样更为盛行,如“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图案,都充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条件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图案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3.代表性的传统图案

龙纹图案:龙是天象的象征,同时也是皇权财富与尊贵的象征。从古至今,龙纹图在舟车、家具、陶瓷、玉器等工艺品中都广泛地被流传使用。

凤纹图案:凤与龙一样都是先民虚拟的生物,是美丽和幸福的象征。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即有风的雏形,后来逐渐呈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成为美的艺术形象。

瑞兽图案:中国传统瑞兽图案种类繁多,形象独特,它们被赋予吉祥的寓意,其中最具典型的有狮和麒麟等。

盘长图案:盘长是佛教法物之一。明清时代广泛采用,含有吉祥之意,象征连绵不断。纹样有四合盘长,万代盘长、方胜盘长等,人们通常也称它为“中国结”。

汉字图案:汉字的造字原理本身隐含着“图像”,“汉字图案”是将字型构成加以美化,它的艺术功能中常包含着文字的意义,如福、寿、喜等一类汉字。

仕女图案:古时官宦人家妇女、历史中优秀女性和传说中女性人物成为绘画及工艺美术常用的题材,成就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花卉图案:中国借花卉植物寓意人格风范,或对理想生活的寄托。自秦汉时期起,花卉纹样便以简洁的形态出现在工艺美术装饰之中。

二、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设计教育

传统图案是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和民族风格的结晶。它有别于其它任何民族艺术的特点,在世界美术舞台上独树一帜。这种传统精髓深深的植入中国艺术设计中,对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运用中国美学理念来熏陶,利用图形、文字、声音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从熟悉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方式人手,再辅之以理论上的解释,来弥补当前因现代商业化设计所带来的人文精神的缺失。现代高度商业化设计运用现代技术的“复制”手段,设计往往具有的是生产性而不是创作性,设计者在进行商业设计时通过各种理性化、系统化、广泛化的现代技术手段获得消费者的瞬间的。这种商业化模式影响到我们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偏离了原有的人文轨迹。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教改来强调传统图案艺术精神,不但是适应设计市场化的趋势,也是对时下过于强调西方、日韩等文化偏颇的纠正,对民族精神的一种回归。将传统艺术精神引入现代设计教学中,是引导学生具备个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设计理念的关键。设计者们更多的将目光到自己的本土艺术,从中得到启迪,使其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才是我们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

现代艺术设计缺少对人文精神的表达,传统图案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缺憾。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设计思想,它将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的设计巧妙结合,可以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设计特征。具有的民族性的传统图案给现代设计提供更广泛的思路和创作灵感,传统艺术精神愈来愈为创作主体所看重。从传统图案中提取其形的元素进行新的设计重组,与现代的设计元素巧妙组合。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的标志也都是采用了中周古钱币的图形作为标志,既表明了企业的文化精神和内涵,又彰显了民族图形特色。中国传统图案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讲究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的构图方式,这些因素代表着传统美学观积极的一面,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设计。

传统图案艺术的优势恰好可以弥补现代设计的劣势,将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更好的结合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摸索和尝试。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注意强调两方面: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强调传统图案在商业设计中的运用,要依据商品的性质、种类和产品的定位以及公司的企业文化来决定该不该用、如何用。只有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能使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真正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传统图案艺术有其时代性和局限性,现代社会虽然追求和向往传统文化带来的回归感,却不能对传统图案完全接纳、不加改变的应用,如果不顾及时代性而盲目地将传统形态搬到现代设计当中,也不会被大众接受。

美术手工教案范文3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课堂;动手实践;传承与发扬

在民间艺术中,我们望江挑花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为了能够让望江挑花艺术融入美术课堂,我专门拜访了本县雅滩镇文化站老站长帅根元老先生。我虚心向他老人家请教,学习到了几种较简单的挑花图案与针法,希望能把我学到的技艺教授给我的学生,让他们传承我县唯一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学习把它发扬光大。

一、走进挑花世界,让学生了解本土特色文化

我担任美术教师快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发现小学美术课中涉及的民间艺术课程很少,本地特色文化更是浮光掠影,不说深层了解,甚至接触都不多。美术课中传授西方的传统美术理论和其他地方的一些资源特色,但未涉及小片面的本土民间工艺。这样对学生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是不利的,因为学生没有亲身接触,不了解也不足为奇,更不会认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当然,在课堂上、生活中都不会去重视它。

在电视报道中看到,国外一些国家规定一个学生在15岁以下至少需要学习掌握一个本土的非物质文化,也许他今后从事其他工作,但对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有着相当清晰的概念。

我们中国有着上下5000千年的文化历史,可以说民间文化艺术也是最为丰富的。只有从小去学习、去了解,才会对民间艺术有感情,长大后才会去传承和发扬它。

二、挑花民间工艺,活跃美术课堂

我参加的2013暑期马鞍山省美术国培项目,学习自编本地民间美术教材。我们安庆一组共六人,我为组长。我们自编了小学美术教材《民间工艺――望江挑花》,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观察,让学生感受民间工艺,了解民间工艺,激发学生对民间工艺的无限热爱。

我在课堂教学《民间工艺――望江挑花》开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收集各种有关挑花的历史资料、精美的图片。熟悉挑花的各种针法、图案,请专业挑花师傅现场示范,师生合作完成一幅简单的挑花图案,只有精心准备就绪,才会给孩子们展示民间工艺最美瞬间,激发他们要学的满腔热情。到正式上课时,他们都极为认真,各种图案的设计,针法的练习都表现得不错。与学习书上规定的美术教材是有明显区别的,可见孩子们也对本地民间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此以往,我对孩子们传承这项民间工艺充满信心。

三、挑花民间工艺,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挑花工艺是一种面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美妙奇特的针法及图案都凝结着作者的感情,而发散思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品质,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挑花艺术的特点与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谋而合。首先,从图案设计方面培养。我用四课时让学生设计图案,学生从挑、钻、游、织中选两种图案进行设计,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就是多角度思维的训练。教师在设计图案前就要考虑最终效果,同时要想象这种图案的装饰作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传统花纹上得以创新。

其次,从技法操作上激发。挑花技法看似简单,实为复杂,每一种图案和每一步针法观察与呈现的效果都不一样,学生要通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它的几种基本技法。通过课上、课余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开了,他们才会创作出让老师赞叹的作品。

四、挑花民间工艺,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实践能力,是美术新课标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利用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主要标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设本土民间艺术课程,有利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因此美术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都知道望江挑花历史悠久,声名远扬,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我专门为学生准备了“挑花趣”民间文化展示大赛,让他们比巧设图案、比创意针法等,孩子们完全陶醉“挑花趣”里……既总结了不足之处,又自己积累了多种经验,以至以后自己会呈现更优秀的作品。我对学生的作品都做了最终评价,我想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开展民间艺术走进课堂的教育目的。

美术手工教案范文4

一、立体构成——为竹编塑造形体

竹编手工艺可以看成是一种线的立体构成,因为它是由竹篾(线状材料)通过交织、缠绕、挑压等造型方式而构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形象。结合初中美术教材中关于立体构成的课程内容,我设计了《立体构成——为洋篮塑造形体》一课,主要把竹编手工艺融入了初中美术两个关于立体构成的课程内容:《巧妙的线材造型》(岭南版十七册)和《自然、设计》(岭南版十八册)。

在《自然 、设计》一课中,学生打破了传统竹编运用线材去造型的特点,运用了除线材以外的点材、面材和块材等为竹编塑形。他们在欣赏课本作品时受到启发——仿水母形状的“水母灯饰”、形如“鸟巢”的北京奥运会主体育馆,有着比目鱼纤细优美骨骼的里昂铁路中转站……于是,一只只“苹果”竹编、“鸭子”竹编、“茶壶”竹编、“房子”竹编等等在学生的创意和巧手下诞生了。

教材来自于我们对社会生活环境的一种选择。教材本身已经对教学环境资源进行了初步开发,但是这种开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美术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开发。

二、色彩构成——为竹编增色添彩

在上色彩课时,“色相”、“明度”、“纯度”等名词术语,一般的讲解难免会使学生觉得乏味。这时,竹编成了很好的载体。我让学生选择三种自已认为最鲜艳的颜色涂在竹编上,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红、黄、蓝三种颜色,有部分学生选择了红、黄、绿三种颜色,有了这样的结果后,向学生分析:在众多色相当中,红、黄、蓝三色是最鲜艳的颜色,是色彩学上的三原色,而红、黄、绿是光学三原色。接着让学生尝试:用色彩学三原色其中两种混合,把得到的第三种颜色再涂到竹编上。涂完后,大家都兴奋起来,课室里一个个竹编竟组成了一个彩虹世界。

这时,学生明白了,原来用三原色的其中两种颜色混合得到的第三种颜色为间色: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而红、橙、黄、绿(青)、蓝、紫这正是彩虹的七色啊,大家一下子忙乎开了,纷纷继续尝试再在间色的基础上加另一种颜色调出了复色。此时,色彩的第一个要素(色相)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弄明白了。

接着,我把全体学生分成甲、乙两组,然后建议大家各自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甲组同学把颜色涂在竹编中间,然后往上分四行依次递增加白色,往下分四行依次递增加黑色涂在竹编上;乙组把颜色涂在竹编上端或底端,然后分八行依次向上或向下递增加灰色涂在竹编上。完成后,两组作品作对比,学生也明白了,甲组所做的是色彩的明度变化,乙组所做的是纯度变化。枯燥难懂的名词术语就这样在“调色”、“涂色”当中被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

三、图案设计——为竹编披上美丽的外衣

美术手工教案范文5

关键词:基础图案;写生;变形;想象力;创造力

图案是一切艺术设计的基础,是最早唤起人类审美感知的艺术形式。图案课程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学者常娜教授曾经指出:“图案问题是建立中国风格的艺术设计的一种重要问题。”《基础图案》课程作为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教学内容如果仅仅停留在训练装饰设计技能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探索培养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对自然形象的加工和变形是训练的一种手段,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认识能力和训练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基本原理,才能在任何专业中对任何具体设计进行变通。但是目前很多艺术设计院校仍然存在着轻视或忽视图案教学的现象,人为地造成了图案教学的薄弱和质量滑坡,严重影响或制约了专业设计水平的提高。

《基础图案》课程的教学内容有花卉、风景、动物、人物等,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强调技法的表现,讲究点、线、面的运用,使得《基础图案》课程的教学意义显得肤浅和单调,部分学生的作品平淡无生机,缺乏美感,甚至直接照搬和模仿。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对《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提出一些想法。

汲取传统图案精华是学习

《基础图案》课程的重要途径

新生事物总是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传统的东西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传统图案艺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特性和民族民间的深厚文化底蕴,是各类视觉艺术门类潜在发展之动力。毕加索对于非洲原始民族民间图案的探究引发了立体派以至于整个现代主义艺术的诞生,应该说各民族优秀的传统图案装饰文化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艺术资源,例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的威严神秘和凶猛冷酷;汉代画像石形象生动有趣、造型古朴;魏晋南北朝的石窟、飞天图形;唐代的唐三彩、宝相花;清代的青花瓷等各个朝代丰富的装饰样式和面貌;还有广为流传的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皮影、蓝印花布等朴素自然、活泼亲切的民间艺术,以寓意、象征、夸张等手法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其中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条理与重复等形式法则,也有太极形、米字形、九宫格等构图法则。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对传统图案纹样和组织结构的学习和临摹,指导学生掌握图案构成的规律和法则,并根据其形式规律创作新的图案;更要引导学生将传统图案艺术结合到《基础图案》课程教学的思考方案设计中去,设计出具有时代性和个性的图案,学习传统图案不能单纯地拷贝或者简单地挪用,而是要认识和了解传统图案,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和改造传统图案,让传统图案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艺术中提供的丰富的设计元素,如龙、凤、虎等图形,使作品既有传统的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精神,成为现代图案设计的主流。因此,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传统图形的艺术精华之后,才能在现代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设计出属于我们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现代图形。

写生与变形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大自然是美的,也是艺术的源泉,这是因为大自然中蕴藏着自然的创造魅力和合理而完美的结构、丰富而奇特的美的形式。科学家把研究触角深入到大自然之中,创立了仿生学,而图案也是以自然作品作为图案灵感启发的源点,产生了写生变化。

首先是写生,通过写生收集资料,仔细观察所要描绘的自然形象,从不同角度的写生可以得到不同的形体特征,从中加以总结,就可为图案变化打好基础。如一片叶子、一个花瓣或者一根羽毛,它们的许多纹理都可以作为图案变化的资料。写生和图案教学在教学模式中的关系是,生活和大自然是图案的源泉,写生是图案的基础,通过写生训练提高学生的变化能力,抓住对象的特征,选择最动人的姿态、最适宜的角度进行描写;通过写生使学生养成深入观察、反复练习的习惯。

其次是变化,也就是用装饰的艺术语言对写生所得的自然形象进行加工和美化,经过一定的艺术处理,把自然形象变化成装饰图形,使之便于生产和制作的变化,是图案教学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关系图案学习者的设计思维培养,更与设计实践工作的创新性相吻合。因此,如何进行变化就成了图案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形态的变形是建立在人的感情思维之上,而建立在感情之上的感性印象也是造型的思维起点。从具象形态到抽象形态的变形,是抓住具象形态的总体特征进行提炼、归纳、简化,比如梅花的花瓣特征略圆,可将它夸张成圆形的花瓣,而桃花花瓣酷似梅花,但呈长形,于是可夸张成尖长形。在图案艺术中要提炼大自然,使形象刻画得更典型、更精美,加上丰富、巧合、结合等变形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创作的图案锦上添花,富有韵味。

注重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在形象思维的设计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图案设计要有形象思维,用形象来创造,就必须通过想象来实现。别林斯基曾说:“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想象力”。以年画《八仙上寿》为例,丰富的民间美术在画面组合上表现为自由时空的组合方式。画面上有上古的李铁拐,汉代的汉钟离,唐时的吕洞宾、韩湘子、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宋代的曹国舅等八位不同时代的仙人,把时代跨度如此之大的八个神话人物搬到一幅画里,按照西方的写实主义思路,八仙上寿不合逻辑,但正是这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艺术语言,恰恰体现了民间美术独特的想象力。这幅年画里除了用众仙家上寿这一立意表征和祝颂寿诞者福寿绵长之外,还内含男女老少、富贵贫贱诸家齐贺的用心。可见,想象不但可以描绘看到的,还能描绘心里所感受的,这就是艺术想象力为设计所带来的无限生命。每个人都有想象力,但并非每个人都具有把理想、观念、精神用想象的思维转化为视觉图案的能力,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与意念形象化、视觉化,这是创意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

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进度的情况,多向学生展示一些成功的图案设计,多向学生提供一些设计素材,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尽快跨过初学者进行基础图案设计时不知从何下手这一关。对于设计者来说,把自然原形通过想象力创作出图案这个过程,既是介于人与自然之间取得平衡的一种关系,也是人的创造走向丰富过程的反映,缺乏想象力必然无法产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设计出的图案必然陷入雷同、僵化,必然成为拼拼凑凑,被手法和法则框死的毫无意义的图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基础图案》课程教学中,对传统图案的汲取与借鉴是学习《基础图案》的重要途径,写生与变形则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要灵活合理地运用变形的手法,将形式美的法则贯穿于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美术手工教案范文6

关键词:创意;小学美术;手工

1 课前准备及材料收集

手工制作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发展性都很强的活动,它有助于锻炼儿童的手脑协调性和创造性思维等。

首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小学生学习虽然占主导地位,但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学前教育中喜欢游戏的特点。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其次,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所以,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努力创设出一个个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手工课堂。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根据教学需要添加内容或作适当改变,找出课与课之间的相互联系,整合成富有童趣的美术活动课。

最后,创新源于生活,用巧手美化生活。传统的手工课都只有单一的材料,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质地不同形态的材料,它们本身就是美的元素。在教学传统手工课的时候,如果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材质和课程要求的单纯材料统一运用起来,如各种瓶子(金属的或塑料的、玻璃的等)、瓶盖、布、稻草、树叶等生活中物品与橡皮泥、纸等结合,或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创设一个自由创作的教学环境

手工课教学时,可以将手工课制作内容放在特定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传统的制作课程缺乏生活体验,常常出现纸上谈兵的情况。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创造表现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科教学时,通过统一的材料和作业要求,很难在构图、造型、色彩以及创造等方面展露自己的个性,作业成果整齐划一,缺少新意。

例如,在教学彩泥制作一系列课程后,笔者设计了一课综合性彩泥制作活动课《泥塑荷塘美景》。本节课在以前学过彩泥制作基础上,激发孩子运用彩泥兴趣,给出荷塘美景的主题背景,让学生大胆想象与其相关的景物,把生活中原有的物体形象加以变形,打破原有定势,积极主动地运用色彩的对比,相间或者重叠,创造出富有情趣的形象。这为学生创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没有过多的限制,让孩子们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分组制作,既是个体又是整体。相互欣赏,相互对比,同时让孩子们心目中形成一中合作意识,全班同学一起完成一幅作品,在最后的拼摆中也会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最后把作品展示出来学生自评,说出自己怎样制作以及遇到的问题,怎样克服困难到完成作品。

又如,在教学《装饰瓶》时,课前笔者除了布置学生带一些双面胶、卡纸、瓶子外,还特意告诉学生寻找那些有特点或造型很特别的酒瓶或饮料瓶、洗衣液瓶等。要使他们知道,那些模样古怪的瓶子常常会唤起人的联想,作品也可能妙趣横生。学生经过思考和选择,找豆子、纽扣、毛线、棉花之类的材料,而不是随便带两张卡纸糊糊了事,最后,这节课的作品精彩纷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 讲解示范要做好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不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教是为了不教”。

例如,剪纸中的吉祥纹样与吉祥图案,拙中藏巧,朴中显美,以它特有的装饰风格和民族语言,几千年来在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这节课是以我国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为基础,让学生用剪纸的形式设计、制作出形象各异、题材不同、寓意不同的吉祥图案,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学习,了解吉祥图案丰富多彩的题材和千变万化的造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剪纸的形式设计、制作出形象各异、题材不同、寓意不同的吉祥图案,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制作等,充分体验了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4 学以致用,用在实际生活中

在课内课外,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并大胆进行“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在这些课中,活动的主题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材料性或具体情境想出来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笔者始终认为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使得美术课堂融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知识化于一体。我们应引导学生去观察校园内花草树木、大自然中的花鸟虫草……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找到美,懂得将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美术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多姿多彩的生活。

5 自评、互评、相互欣赏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小学生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教学中,笔者既热情鼓励绘画好的学生,更会对绘画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鼓励,绝不能对其批评责备。学生的错误中往往有合理成分,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肯定以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欲。

艺术作品的美给人带来愉悦,生活环境的美给人带来舒适。经过几年的课堂教学,笔者发现贴近生活的美术内容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范作最能吸引学生,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老师上课时不用讲太多,只要亲自和他们一起动手,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美术手工教案范文7

关键词: 多媒体 美术课堂 应用 作用

21世纪,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要求比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强烈。作为一名青年工作教师,我在实践教学中逐步接受了新的理念,感受到了多媒体教学的魅力,认识到以计算机为教学媒体,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手段,无论在绘画设计、工艺制作、作品欣赏还是其它方面都能很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下面我就应用多媒体进行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的点滴体会与同行探讨。

一、美术欣赏课

以往不少教师把上好欣赏课视为畏途,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的态度。因为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和相关的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而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美术欣赏课的效果则大大不同了。例如上《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我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编辑好的课件输入电脑,在上课时,讲到经典建筑,鼠标一点,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欣赏介绍就会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不但可以了解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中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欣赏建筑艺术时,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还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而且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二、美术工艺设计课

高中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欣赏课、工艺课及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如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等,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教师在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方面都非常耗时费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都非常方便、快捷,因为软件中提供了大量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供用户使用。

比如传统图案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反转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显示。以重复构成来说,在电脑中用绘图工具,如直线工具、曲线工具、圆形工具等,绘出一个基本形后,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选择某些编辑命令,如COPY(复制)――PAST(粘贴),或DUPLICATE(复制)或ARRAY(阵列)等,都可以很方便地完成重复构成图案,避免了人手制作中枯燥的重复劳动。

例如:平面构成设计基础中《点、线、面》一课,我首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按设定的骨骼排列方式,把图案进行方向、大小、颜色的变化,再加以动画设置,能很方便地完成平面构成里的点、线、面图案。这样一来,学生在视觉上就会有直观的感知能力。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容易激发兴趣,在作业完成后会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总体上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很有利的。

三、多媒体教学的新方向

运用多媒体是美术教学的新方向。多媒体教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美术教师要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识图能力、绘画能力,让学生理解更透彻,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开阔,反馈更迅速。

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绘画技能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而让学生了解各个画种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则是必需的。

美术手工教案范文8

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广泛,如课堂教学演示可以集图像、影像、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直观生动,效果事半功倍。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下面就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完美结合进行浅谈。

一 巧用互联网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提高审美能力

学生时代上美术欣赏课时,老师通过搜集大量的图片作为挂图展示或幻灯片、录像带辅助为学生讲解欣赏内容,并且还要有大量的口头讲解。因此,本应非常生动、直观的美术欣赏课变得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则大为改观。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学生拥有了更广阔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师生之间交流合作就没有了障碍。上网查找各种美术资源网站,甚至是世界各地的美术网站,从中找出相关的内容,根据教学意图把所找到的美术欣赏资料数据制作成课件。当欣赏经典名画时鼠标一点,画家的生平介绍及其代表作品就会出现在眼前。欣赏作品时,可整体观察,也可局部放大。学生身在教室里却能打破古今、中外与时空的限制,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艺术的天空。

如教学敦煌莫高窟一课时,教师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视频资料与图像资料,经整理供学生们欣赏,不仅使学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还使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技艺有了了解,同时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灵感与启发。由于课本上的欣赏资源少、课堂时间有限,很多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只重视作品形象,却不去理解作品内涵等。为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把学生引入作品的特定氛围,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此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地思考,理解作品的内涵,才能真正地欣赏作品。

在欣赏其他种类的美术作品时,如工艺美术雕塑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是同样的。概括有以下几点:(1)网络资料信息容量大,选择性强;(2)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图形、文字和声音有机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效果事半功倍;(3)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多思考”成为现实。

二 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展现自我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会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作为美术教师应明确美育的目的不只是教好学生学会一种技法,更应把美术教育当作一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手段。

如在上人美版蒙古族图案一课时,我设计了一款相关的课件。首先出示一些蒙古族的实物图片,我运用Flas将学生选择的一种蒙古族实物变成图案。让学生理解图案表现为物象造型的概括,变形与夸张;在电脑上展示将单个图案进行变形、旋转、复制及图像合成等处理,让学生了解图案不同形式变化,理解其变化的规律。进而可以将两种或多种设计形式进行组合,衍生新的形式。把形成的图案进行复制旋转生成二方连续图案、四方连续图案。然后大家一起欣赏网络上的一些其他实用图案,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将设计的图案运用到生活的各方面。

新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更应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现在信息技术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以下优点:(1)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2)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3)鼓励学习、勇于尝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4)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

三 巧用软件功能使教学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现在的学生认为单一的手工绘画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低,个别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运用图形图像软件如绘图软件金山画王,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等进行电脑制图或手工绘画和电脑制图两种形式的新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美术手工教案范文9

关键词:同课异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

一、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的概述

美术鉴赏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中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了解不同时期作品的艺术流派、艺术特色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学着欣赏并评价一件艺术作品,感受其魅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课程承载着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使命。我国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理论观点,他认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情感,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1]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对艺术的兴趣。美育和人们的文化素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也是推动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适当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其一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同课异构概述

同课异构指同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班级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或是不同的教师在相同班级教授相同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形式。对于同一课题,教师首先依据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授课方式与手段、教学的基本内容,随后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中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是重中之重[2]。教师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相互汲取意见并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异”是同课异构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如何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是探讨的主要问题。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形式由教师不断探索而来,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有效方式。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教学过程中的“异构”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最终完成教学目标,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同课异构教学案例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教学现状,根据自身对同课异构的理解,现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同一教师,不同班级授课”和“不同教师,相同班级授课”两种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形式,研究同课异构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中的应用。

1.案例一

笔者承担了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工作,学生主要来自本科会计学、土木工程、汽车与服务工程等专业。笔者在此分析并解读会计学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不同班级、同一教师、同一课程内容的美术鉴赏课程。在这两个专业中,会计学专业的女生占该专业总人数的80%,土木工程专业的男生占该专业总人数的85%。不同专业的学习内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这些差异提醒笔者在授课时注意调节课堂氛围,转变教学方式,对同一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构建方式,以此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美术鉴赏课程第九章《中国民间美术鉴赏》的授课内容,是笔者结合孙乃树的《美术鉴赏》与王甍、耿纪朋的《美术鉴赏》两本教学参考书的内容整理而来。此外,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了自己在民间美术田野调研中的研究成果,以丰富该课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根据对教学参考书的理解,笔者设计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具体内容如下。(1)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一,课程由对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以及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三部分构成。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民间美术的种类,其中包括刺绣、年画、剪纸、民间玩具等艺术表现形式。第二,教师要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民族自豪感。(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民间美术的艺术成就与不同种类作品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为民间美术的工艺特点和审美内涵。(3)教学基本内容(课堂导入部分)笔者通过了解不同专业的学情,结合自己的擅长方向重组教材内容,设计出教学预案,对教学的导入作以下修改。在会计学专业的课堂导入部分,笔者的设计思路为:中国民间美术的类型众多,由于会计学专业的女生占该专业总人数的80%,因此笔者首先选择大部分女生更感兴趣的民间刺绣作为新课导入。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笔者以苗族刺绣手工艺的视频导入新课。少数民族的刺绣更加新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视频相较于图片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笔者介绍中国民间刺绣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刺绣类型与特点。在介绍不同种类的刺绣时,笔者拿出自己收藏的刺绣实物作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刺绣作品,让学生通过相互的讨论、交流,更好地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堂导入部分,笔者的设计思路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男生居多,相较于刺绣,民间玩具更能调动男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在此课程中调整了教学内容的顺序,首先将编结玩具、糖塑玩具、七巧板益智玩具等民间玩具的介绍这一小节内容置于新课导入环节,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随后,笔者增加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环节,通过手工编结的方式让学生以3~5人一组制作玩具,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动手能力。该次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丰富了笔者的教学经验。重组教材内容,将其与实践调研相结合进行授课是一种新的尝试,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可以借鉴。笔者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尝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授课,效果良好。在磨课的过程中,教研室的其他教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对笔者的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有所助益。

2.案例二

笔者通过现场听课、参与研讨的方式,观摩了Z老师和G老师美术鉴赏的课程。通过对比发现,在同一授课班级,不同的教师会根据自身特长和专业方向设计同一教学内容,并展示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风格。Z老师毕业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从事美术鉴赏教学一年;G老师毕业于中国画专业,从事美术鉴赏教学多年,经验丰富。《中国古代绘画鉴赏》是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课程的第二章内容,该章节的内容在美术鉴赏课程中较为重要。Z老师和G老师分别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对教学进行预设,并以说课的形式向其他教师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下是两人关于《中国古代绘画鉴赏》的不同构建过程。(1)教学目的和要求Z老师:让学生通过运用掌握的美术鉴赏知识,鉴别、欣赏、分析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在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学会由浅到深地分析与总结古代绘画方式、绘画形式以及艺术特色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内涵,从而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以增强,开阔其视野,陶冶其情操。G老师:通过选取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加以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运用“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的艺术特色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基本艺术素养和鉴赏中国古代绘画的能力。(2)教学重难点Z老师:教学重点为掌握中国古代绘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挖掘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具有的传统文化思想。G老师: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教学难点为让学生学会使用“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等艺术表现手法分析中国古代绘画作品。(3)教学基本内容Z老师的课堂导入如下。首先,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请学生静心聆听教室回响的古琴声,感受中国文化特有的意蕴,从而联系到中国古代绘画,让学生联想到水墨画也具有相似的意蕴。其次,为学生讲授中国古代绘画的不同类型,通过PPT课件赏析五代时期顾闳中的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在赏析的过程中分析作品的构成形式与色彩搭配,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最后,通过视频的方式赏析北宋时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增强课堂的趣味性。G老师的课堂导入如下。首先,利用自身中国画专业的知识储备条件,将中国水墨画实验引入课堂。其次,除了讲授教材内容,还让学生主动感受中国画的神奇魅力。在此基础上,讲授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再次,在分析中国画时运用“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等艺术表现手法。最后,避免较多使用多媒体技术,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按着预设的教学流程开展学习活动。两种不同方式教学案例的对比分析,表明了同课异构教学方式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都有促进作用。基于教学主体差异的同课异构研究,统一的教材有着多元的课程形态,教师之间思维的碰撞与交流,让教师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有了新的认识。学习不同的教学风格可以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提高其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

四、同课异构对高校美术鉴赏教学的启示

通过研究同课异构在高校中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其对于改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的积极影响。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存在求同和求异的思维,美术类学科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事物,支持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根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课异构的方式符合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育领域,教师如果都照本宣科地开展美术教学,将难以发挥美术鉴赏教学的作用[3]。同课异构对于教师主动意识的形成非常有利,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等内容,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个性。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鉴赏及其教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