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说课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2-08-26 22:37:18

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范文1

一、教材分析

1.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紧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综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菱形、矩形及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

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再用这些方法去对四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进行判定.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抽象的定理,并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难点:判别方法的灵活运用.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并了解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别方法,能根据判别方法进行有关的应用.

能力目标: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德育目标:

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的气氛、探索进取的气氛,而教师在其中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决策者、创造者和参与者.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三、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定义和性质之后创设教学情景.(例如装潢店要招聘店员,老板出了这样一道考题:“一位顾客要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玻璃,你能否利用手头的工具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并说明这张玻璃符合顾客要求的道理.”你能为招聘人员设计一个方案吗?)此问题可先提示学生用定义,但用定义不好测量时是否还有别的方法,这样就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说除了用定义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2.判别方法的探索

提出问题后我安排了如下三组探索题:

探索一,将两根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并用钉子固定,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并与同伴交流.

探索二,将两根同样长的木条AB,CD平行放置,再用木条AD,BC加固,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与同伴交流.

探索三,用两根长40cm的木条和两根长30cm的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四条边,能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此时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热烈的气氛,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用度量、旋转、证三角形全等等多种方法来证明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总结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接受知识到探究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

3.挑战自我

在四边形ABCD中,若分别给出四个条件: AB∥CD;AD=BC;∠A=∠C;AD∥ BC.现在,以其中的两个为一组,能识别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________.(只填序号.)

[设计意图:此题为条件型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力求使学生不停留在重复与模仿的阶段.]

4.实际应用

生物实验室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在做生物实验时,小华一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谁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A,B,C为三顶点,即找出第4个顶点D.)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同时又应用于实际,让学生充分体验经历困难探索结果而轻松用于实际的快乐感觉.]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92习题4.4:1、2.

说课教案范文2

一、该模式的五个步骤

这五个步骤分别是自读教材、表演案例、点评案例、总结教材、巩固训练,简称“读演评总练”。其中,表演案例、点评案例是关键,也是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

二、该模式的四个优点

1.就地取材,简单易操作。

2.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首先,表演、点评可以促进学生去读书,加强其对知识的掌握,教师总结、学生训练可以使所学知识既系统又牢固。其次,学生表演点评既可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又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生欢迎。表演点评能促使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比多媒体这种人机交流方式更易激起情感的波澜,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更具思想教育意义。由于案例就地取材,接近学生生活,故说服力强。

三、该模式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自读教材。目的是了解教材内容,吃透教材精神,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要求快速高效。

第二步,表演案例。一是案例选择。表演的案例刚开始可以用书本上的,慢慢可以对书本上的进行改编,再往后可以让学生到现实中去找,自编自演。要注意的是,书本中的案例很多,要选择典型、有趣、具有代表性的。如破坏公共秩序可选电影院闹事,破坏公共安全可选择带枪上山打兔子等。二是表演形式。表演形式可灵活多样,可以模仿电视法制节目的形式,鼓励创新,如设置旁白、背景、专家点评、记者采访、观众提问等形式。三是表演要求。要准确体现教材的知识点,突出重点,把教材的内容通过直观手段表现出来,切忌跑题;在准确的前提下,越短越好,不要节外生枝。如“法制维护公共秩序”一框,可选电影院里某青年闹事一例,表演只要突出青年的不良行为、造成的危害、所受到的处罚、青年人的悔改之意这些情节即可。

第三步,点评案例。一是点评内容。针对案例本身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回答。如上面电影院里青年闹事一例,可设置这样几个问题:青年的行为是什么行为?有什么危害?受到了什么处罚?小青年有何感受?作为观众受到什么启示?针对表演水平进行点评。这只是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认真表演,必要时,可设置“最佳表演奖”和“初次亮相奖”等。二是点评形式。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可以是学生扮演的法学博士,也可以是学生扮演的记者采访等。

第四步,教材总结。通过表演、点评,所有问题已全部解决,但很零碎,也很模糊,这就需要进一步归纳总结,使知识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为此教师可以边板书边归纳。通过总结,学生就会对整个知识结构有了总体认识,并且又通过文字形式从视觉角度进行展示,印象也就加深了。

第五步,巩固训练。为了检查学习效果,最后要留出几分钟时间进行训练,及时反馈,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以上五环节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其中,自读教材是基础,表演、点评是关键,总结是重要环节,训练是必要补充。

说课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知道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包括照片、文字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1、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祖国这片辽阔和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你的头脑中,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到课题上(板书课题:从四大发明说起)。

例:有人说到了四大发明或其中的一件,那么教师就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被称之为“四大发明”之一,你还知道其它三项伟大发明是什么吗?

如果没有人说到这一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说:是啊,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可真了不起,我国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呢,你知道分别是哪四种伟大的发明吗?

二、交流话题

1、学生自读课文3-6页:读读文中的插图和文字,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2、交流:

(1)你从课文中学懂了什么?

①什么时候有了这项发明?

②这项发明在历史上曾经改变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③这项发明对世界文明有怎样的贡献?

(2)关于这项发明,你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3)从刚才自己的学习和与同学的交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现在心里想说的话。

(交流时注意:一项发明一项发明地说,可以让学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照片等材料,这样可以更直观。)

(4)你知道我国古代还有哪些伟大的发明吗?

三、小结话题

说课教案范文4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湛江版“掌握方法整体发展”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第六课《我爱五星红旗》。 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看图学词学句”部分的识字教学,本教材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知道北京、首都、天安门、国旗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学生结合看图理解句子,在学习句子中学习词语,在学习词语中学习生字。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初步理解字和词、词和句的关系,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把识字与学词,学句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字、词、句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字的认识,能围绕着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扎实地建立词和句的概念,打下学习课文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这种联系能够把识字和读写提前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读写能力。 3、教学内容: (1)、学会5个生字,3个部首,3个新词。 (2)、要求学生看懂图意,认识天安门和五星红旗。 (3)、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通过学习句子,使学生认识北京、天安门和五星红旗,激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看图学词学句”部分的识字教学,本教材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知道北京、首都、天安门、国旗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要学生结合看图理解句子,在学习句子中学习词语,在学习词语中学习生字。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初步理解字和词、词和句的关系,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把识字与学词,学句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字、词、句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字的认识,能围绕着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扎实地建立词和句的概念,打下学习课文的基础。同时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这种联系能够把识字和读写提前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读写能力。 发学生爱祖国、爱国旗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重点是:生字的音、形、义,认识部首; 教学的难点是:进行词句训练,弄懂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5、教学课时安排: 本课一共有2个课时,我说的是第1课时。   6、教具准备: 放大的课文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在识字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和培养学生初步的读写能力结合起来,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加强字义教学,来提高识字效率。     1、直观法:  通过看图和欣赏图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提问法:运用提问法,指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的注意,活跃思维,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讲述法: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教学。在讲述中注意启发性,选用生动的例子,边讲边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4、讨论法:针对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热爱国旗?”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广开言路,扩大见识,弥补个人独立学习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法: 1、看: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借助插图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想:学习时让学生看与想结合起来,弄懂图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读:通过指导看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图意,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句子。 4、说: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还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5、写: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字写正确、端庄,还须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的。 (一)、复旧引新: 在学习新课前,复习与本课有密切联系的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示拼音卡片,让学生认读。旧知识的复习,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学习新课: 学习新知识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注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学句;还借助图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把学词学句和看图结合起来。 1、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首先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这座城楼叫什么名字?天安门城楼前面竖着的是什么?出示幻灯片“五星红旗”,认识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启发学生仔细看图回答,让学生知道这座雄伟的建筑是天安门,天安门在北京市中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它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红旗上有五颗金黄色的五角星,最大的一颗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的象征着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它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通过看图,学生不仅在观察中认识了事物,还了解了图意,为理解词句打下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新课的兴趣。 2、学习生字 用田字格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           五(wu)星(xing)红(hong)旗(qi)     北京     天安门    学习词里的生字。这样把字结合在词语里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词义。 (1)拼读音节。让学生以个别读、分小组读、齐读的形式拼读音节,注意指导读准后鼻韵母和零声母音节an。 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不仅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提高了学生认读字音的能力。 (2)认识部首  “日”(日字头)、“纟”(绞丝旁)、“方”(方字旁)。 (3)分析字形:   ①、出示五星红旗图片,学习生字“星”、“红”、“旗”。   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红旗上的五角星,红旗的颜色、形状。在分析字形时,我运用了部件拼字法,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来帮助记忆。 “星”字拆成“日、生” “红”字拆成“纟、“工” “旗”字成“方、 、其” 教学时,把这些部件放在一起,指名让学生找出相应的部件组成所学的字,拼放在投影仪上,我进行评比“朋友”找的对不对,`再让学生说出这个字由哪几个部件构成,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记住了字形,在理解了字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口头扩词。 这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仅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提高了识字效率,还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②、出示北京、天安门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 在教学“京、安”的字形时,我运用朗朗上口的谜语来帮助记忆字忆形 京:点横头,口字腰,小字底。       猜一个字(     ) 安:一个女孩子,头顶一个宝盖子。   猜一个字(     ) 识字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我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把识字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认识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在教学生字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自己发现和解决识字的难点,使学生识字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往往能从他特有的感性知识去分辨字形,在辨析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说话能力,又能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体意识。 ③、指导书写。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为了提高写字效率,在写字之前让学生随着节奏轻快的音乐边唱儿歌边做手指操,活动手关节。这种做法既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一下,又激发了小学生的写字兴趣。下面是手指操的内容: 写字开始啦,我们一起做手指操! 第一节                我有一双小小手,长着十个手指头,  双手五指一次弯两下    写字之前做指操,活动关节手灵巧。 第二节                五指张开手相对,左右用力往里压, 双手五指相对往里压    团结合作互帮助,写出好字人人夸。 第三节                 双手大拇指从小指十指争相把话插:小主人,放心吧, 起依次摸各手指面我们互相来督促,一定把字写好它。 第四节                 左手放平,右手握笔,  拿起笔来坐端正,一拳一尺加一寸,     分别向左右转动手腕。  头正肩平双足稳,字字争取得满分。 学生边唱歌边做手指操,不但活动了手指关节,提高了写字兴趣,而且为学生姿势正确的写好汉字奠定了基础。  写字时不仅要求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还利用田字格认真指导学生写好生字,要求学生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3、对照图画指导学词学句,加深对图文的理解。  (1)、先放歌曲《我爱北京天门》,感染学生的情绪。然后指导学生再仔细观察插图,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加深对图文的理解。图上画的这座雄伟的建筑是天安门。天安门在北京市中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天天和太阳一同升起。如今,国旗护卫队的战士每天的升旗仪式,已经成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讨论: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爱五星红旗》一课,知道了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也懂得爱国旗就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想一想,你们还在什么场所看到过国旗呢?出示有关国旗的各种图片。接着再请同学们谈一谈:我们应不应该热爱国旗呢?应该怎样做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我也从学校的升旗仪式上教育学生,升旗时要以高仰的姿态面向国旗肃立、敬礼!这也是热爱五星红旗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句子: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我爱五星红旗。 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与感悟,加强对句子的理解。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利用了教学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字句,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图画的运用,是让学生把学词学句和看图结合起来。加强朗读指导,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使其在语言环境中学词学句,达到培养理解能力的目的。  (三)、堂上练习: 1、说说偏旁名称,再按笔顺描红。(课后习题1) 2、比一比,组成词语。(课后习题2) 3、抄写本课学过的3个词语。 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课外延伸: 课后让学生找有关北京、天安门、五星红旗的图画或拼音读物来看;学唱歌曲《国旗、国旗我爱你》。          板书设计:        字:   星      红       旗        京         安                 结构:  上下    左右     左右     上中下      上下 部首: “日”  “纟”   “方” 词语:  五星红旗       北京       天安门 句子: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我爱五星红旗。      

说课教案范文5

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是追求有效课堂的必然选择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通过精心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为主线,设计几个问题为切入点,进而对案例进行分析、挖掘,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领悟课本知识、开启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打造有效课堂有重要作用。

另外,有效、恰当的案例是对现行教材进行有益补充。而时代的进步,加之学生的学情不同,我们教材中的理论和例子就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和“落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充分恰当的利用案例的形式,有助于克服教材的缺陷,实现对现行教材的有益补充。特别是那些联系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以及学生学习、思想、生活实际的案例,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非常有帮助。

二、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需注意的原则

1.案例要“接地气”,彰显生活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选择案例尽量做到就地取材,离学生生活、学习环境近一些,有针对性地举例,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在解说“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个知识点时,我选用的材料是身边的成功企业“常州裕成电子的成功”,材料内容特别突出了以下内容:历经14年的发展,江苏裕成电子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扬声器等产品打破了日、韩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成功与西门子、三星等国际大公司建立起紧密型业务关系。他们生产的轮毂电机及洪都牌电动车,都被评为江苏名牌产品。问:裕成电子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则案例让学生们对于家乡的成就很惊喜,很自豪,大家也积极的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大家的答案中比较集中的指向正是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裕成电子发展。我进一步引导大家发散性思维,认识到正是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2.案例要“精心选”,注重典型性

在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知识内容可以用多个材料、事例加以案例、说明,但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只能精心选材,力求少而精,使用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以起以画龙点睛之功效,因为典型的事例既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清晰地感知事物的形象和基本属性,又便于学生确切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质。决不能抓住一些相关事例全部搬到课堂,将政治课变成了故事会,这样做势必会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比如,在讲到“消费心理面面观”时,很多老师喜欢选用四个案例来说明四种心理,而我选择了用苹果手机这一个学生比较关注的例子作为主线设计了以下四个小案例情景:大多数同学希望获得一个苹果手机――从众心理;苹果手机不停的换代升级――满足消费者求异心理;有报道说一名大学生为了买苹果手机卖掉自己的肾――攀比心理;学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学生身份不买手机――求实心理。案例简单明了又典型,学生很快就全面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3.案例要“藏笑点”,激发趣味性

由于政治课有些模块理论性比较强,难免有些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设计案例时要暗藏“笑点”,注意趣味性。可以在适当的教学过程的一些时间节点上穿插些趣闻轶事,寓言、典故等都可在教学中可以随机使用。我为了说明“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举例了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我特别选择了周立波的一张表情夸张滑稽的照片,问:这个有腔势的上海男人是谁啊?大家爆笑,齐声说:“周立波!”我又问:“喜欢他什么节目呢?”“海派清口”“很搞笑”“搞笑又不失艺术性”……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我补充说:“听说周立波的演出十分受欢迎,场场爆满,经常是一票难求。请问周立波的演出为什么会一票难求?”学生回答说:“因为它应景应时,常演常新。”还有的回答说:“创新的文化形式使它受到大众追捧。”我顺势总结说:“创新对于文化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正是有了创新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语调的变化来活跃课堂气氛。

4.案例要“重引领”,坚定导向性

高中时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然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德育教育的双重任务。比如,在“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框题,教材里运用了孔繁森、雷锋等人的先进事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身边的生动事例来补充,如金坛的英雄教师殷雪梅老师的事迹就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事例,加入先进人物典型的其他事迹,丰富人物的形象,加深学生的认识。

此外,教师讲课过程中,可以根据知识点需要,选择一些国内外重大新闻材料作为案例。这既可以对学生加强时事政治教育,又能增强政治课的理论说服力。在目前各个课程模块的案例设计中,所有要运用到政策理论的都要更新到以十以及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政策理论为准,要不断用新的时政知识让政治课堂焕然一新。

三、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平时要主动做好素材收集、储备和更新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一桶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平时要多注意收集和掌握各种有关资料。如政治课中所涉及内容的最新观点、经济动态和有关数字、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和政治动态的最新信息,新的政治法规及社会重大事件等。政治老师应成为一名杂家,视野开阔,胸中有万卷,这样在讲课过程中才能把许多材料信手拈来。这样准备课时,才能确定什么样的案例适合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要引导好学生探讨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针对案例设计恰当问题,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和探究,以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要在一旁引导、点评,在问题讨论之后要加以归纳总结。这样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才能促成高效课堂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精心选择和设计有效的案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获得高效的政治课堂,将自己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说课教案范文6

关键词:教案 自由 素质

就现实来说,大多数教师的教案根本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应付检查。这并不是因为教师的态度不严肃认真。从根本上来说,教案起不到对教学的规范作用,有时反而成了束缚教师手脚的绳索。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语文教学的好坏主要在于教师的素质,在于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对于一堂语文课来说,教学设计不可能那样完美的将整过教学过程设计出来,同时,就新课改来说,如果我们以学生的学习为主,那么在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发挥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很难有一个统一的预料过程。从教学实践来看,许多时候,我们教师总是考虑我们的教学设计过程,学生常常成了他们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棋子,很难真正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案对教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时候反而起反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改破除的就是对教案的依赖,将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生成不是教师的预设,而是师生合作学习的结果,这种生成改变的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训练的是学生的思考力。课堂要真正还给学生,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课堂引领我们的教学,主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过程。课前,我们的教师可以对文本做多方面的,多角度的研究和解读,对文本应该胸有成竹,这样,上课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从容去应对,才能真正高屋建瓴,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

当然,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教案能够使他们尽快熟悉教学工作,掌握教学教学的一些基本环节。但是对于那些成熟的、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案的意义的确不大。我们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新课改的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素质。或者说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根本还在于教师的素质。对于高素质的教师来说,教案时常就在他们的心中装着,他们拿到一个文本就知道该将哪些东西作为主要内容来让学生学习,通过什么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同时优秀的教师大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总是有着独特的让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和方法,他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一面,对于这些教师来说,教案对他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反而因为为了应付检查写教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教师无暇或者没有精力去搞研究。没有时间去提高自身素质,研读文本,反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让教师写那些没有多大意义的教案,还不如让教师多研究些问题,多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困惑他们的对教育教学有着根本作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教师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说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这种研究型的教师不是写教案写出来的,而是在教学实践之中不断反思出来的。同时,作为语文学科,所蕴含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一个教师要真正地让学生有所收获,就必须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开拓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让自己成为饱学之士,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才能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从容应答。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如论怎样的精巧,如果他知识面有限,能力有限,他对文本的理解不深入,不透彻,他在教学中就放不开手脚,就不能纵横捭阖。如果我们就文本而文本,拓展不开,学生是很容易疲倦的。

同时,就教学来说,在课堂中有许多不同的情况发生,这些情况需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这些东西很难在教案中反映出来的。特别是新课改以后,以学生为本,我们都提倡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会有许多不可预知的东西,这些东西也不是教案能够反映出来的。这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适时进行调整,对学生的学习适时作出反应。因此,教案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产物,是师本教育的产物,要真正实施新课改,就必须从改变教案入手,让教师去研究教学,研究教材,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我们应该让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之中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说课教案范文7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案例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1-0024-03

案例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方面,这一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否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还要取决于对“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切实研究和具体把握。本文试以“效果”为切入点,首先从宏观上论证案例教学法对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再从微观上分析如何把握具体教学环节以提高“思政课”案例教学效果,最后再从客观上探讨“思政课”案例教学效果产生的外在环境支持。

一、案例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由于思想性、理论性和政治性强的特点,一直以来,高校“思政课”被贴上讲政治宣传、重理论灌输,枯燥乏味、脱离实际、实效性不大的标签。有些授课教师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应该严肃认真,于是自觉不自觉走向生动有效的对立面,甚至板起面孔来说教。似乎要保证思想性、政治性就必然失去生动性、有效性,这当然是对“思政课”的曲解。从高校“思政课”的性质来看,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是停留在认知层面的,而应表现在世界观、方法论上,是要落实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上的。而“思政课”对社会现实关顾不够,则必然缺乏吸引力和生动性,从而导致教学陷入困境。所以“思政课”一定不是板起面孔进行理论说教和政治宣传能解决问题的,而应当立足方法论,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体现“思政课”的实效性。

提高“思政课”效果,是伴随“思政课”教学始终的话题。而现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社会现实的商业化、物质化、功利化倾向,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大学生思想观念、人生价值、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他们追求差异、强调个性,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并趋于功利化、现实化,这些使得“思政课”面临更大挑战。在重视度、关注度不够的情况下,提高实效性确实很难。面对现实,如何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和授课教师要解决的迫切问题。2005年、教育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从课程体系到课程内容对原有的高校“两课”教育教学都作出了重大调整。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出台和实施,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新方案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尝试科学方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作出相应的创新和改进,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所作的大量而有益的改革和尝试,有效地提高了“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在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方面的作用

“思政课”的实效性是由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决定的,现实中,课堂教学仍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形式。探讨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研究成为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突破口,其中教学方法改革甚至被“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1]。目前在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实践中,案例教学法逐步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和参与性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及生生之间多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增强教学情境的凝聚力、提升学生个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沟通合作,提升群体智能开发方面的作用显著。它立足于方法论,提供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减少了理论灌输的枯燥沉闷,增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弥补注入式教学吸引力不强、实效性不高的缺陷,因而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选择。相关研究也表明案例教学在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方面的作用,如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协作、互相尊重,不仅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强化了凝聚力,提高了其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2];它还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培育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其主体意识,使其在主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3];同时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争辩、质疑,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思政课”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要真正发挥“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效果,又不是简单易行的事情。“思政课”案例教学不同于大家熟知的法律教育和商业教育中的案例教学,首先应明确,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得某种专门的技术性能力,而是让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提高他们分析、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两者组织过程也有不同,前者尤其是在商业管理课程中,是以案例为主,案例贯穿始终。而“思政课”则是案例与理论结合,案例点缀其中,学生以讨论交流形式参与案例教学之中,这一环节是“思政课”案例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讨论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是“案例”这一教学形式成败的关键。但在现实中,由于对案例教学法本身研究不够,对案例教学投入不够,导致案例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但课堂教学生动有余、实效不足。所以要克服现实中案例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真正发挥“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要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研究“思政课”案例教学的特殊要求;同时切实投入到案例教学的研究和教学实际中,具体探索“思政课”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认真把握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二、从教学过程探寻“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效果

斯科思在1989年就指出,案例教学是非常困难的,它是教学材料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指导者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多层次的相互作用,内部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所以教师不能因为现在有了先进的媒介手段,就认为案例教学变成简单的事情了。“思政课”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它的实际效果的获得,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和组织。具体来说可以从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三个环节来探究“思政课”案例教学的组织。

(一)案例呈现

案例教学活动,先要向学生呈现一个教学案例。至于呈现什么,何时呈现,何种方式呈现,都是值得推敲的。首先,呈现案例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要强,否则案例呈现(特别是视频案例)纯粹成为吸引学生眼球,活跃课堂气氛的环节,而对教学效果意义不大。所以案件的搜集、整理就很关键,那些在社会上影响力大的案例固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更应重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尤其是他们同龄人、周围人身上发生的,这样的案例最具有影响力、说服力,不能忽视。其次,教师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课堂反应情况,决定在何时呈现最佳。案例的作用,有时是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印象;有时是为了增加理论的感染力、说服力;有时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分析。所以案例呈现时机不合适,则发挥不了预期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最后,关于呈现方式,言辞和画面(动态、静态)是两种普遍的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形式,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在课堂教学中又是不可或缺的。随着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动态画面,尤其是视频播放成了案例教学的普遍方式,视频以其直观性、感染性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因而在“思政课”教学中被普遍使用。当然在“思政课”案例教学中,以视频方式呈现案例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否则以形式的追求取代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无疑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

(二)案例讨论

案例呈现后,通过课堂发言,在班级中进行交流,相互检验和修正对案例问题的分析。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是将自己的想法梳理和表达出来同大家分享,可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而听取别人的发言,则可以了解更多的观点,能开阔眼界、拓展思维。这个环节,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情绪,将学生带到案例情境中,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甚至辩论,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时教师的作用很关键,一方面要能够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兴趣,否则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不够,或者无话可说,会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又不能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就任其发挥,教师适时介入、正确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让学生讨论“青年学生应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时,有学生慷慨陈词,表现出仇视他国的心态,其激情演说博得班级同学阵阵喝彩。这时作为教师不必立即阻断学生的演说,但一定要在他演说结束时作引导性评说,告诉学生真正的爱国不是情绪化表达,而是理性的行为。另外,案例中的各种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尤其要关注不良信息的影响。如被称为网络病毒第一案的“熊猫烧香”案,是几个年轻人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被判刑的案件。这一案例,能让学生对于文明合法参与网络行为认识和思考。而案例中,辩护人几次提到有单位高薪邀请案件当事人刑满后到其单位任网络监管。这一情节虽然不是案例的重点,但也有必要提请学生展开讨论。否则学生错误接受这一信息,认为正常途径不能实现的目的,可以通过非正当途径来达成。总之,讨论环节,学生是演员,教师则是导演加总监,不可懈怠。

(三)案例总结

案例呈现、讨论交流之后,总结分析十分必要,一是对此次案例教学中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起到纠偏、升华和激励的作用,课内完成。二是课后对此次案例教学效果的总结,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为以后案例教学提供帮助。这个环节看似无关紧要,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是案例教学不断完善、长效进行的保证,也是对教师责任心的考验。

三、寻求“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外在条件支持

教育本身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所以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实际运用成效,都与运用这一方法的主体所具有的素质类型关系密切。案例教学不是提供案例就能产生效果的,它还是需要教师的全情投入,不断研究教学规律,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对于“思政课”案例教学来说,其效果的产生肯定不是仅依赖教师多年积攒下来的经验和教学能力即可的。从前面对教学过程的分析看,“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效果,更要求教师具备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较高的学识水平、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个人人格魅力。当然除了教师之外,案例教学效果也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分不开。

可见,“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成功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投入,这是“思政课”案例教学成功的内在驱动力。而这种内驱力的生成和保持,仅仅依赖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和学生秉承勤奋好学精神是不够的。从人性角度看,激活需求是人的内在驱动力生成和保持的关键。因此,要从内在需要满足的角度,形成各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努力从整体上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能够激发教师积极探索研究教学模式改革的热情,能够调动学生努力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对教师而言。目前大多学校的评价、考核指标中,偏重于科研,而对于教研关注不够。由于在教学研究上的同样付出与在学术研究上的同样付出,回报是极不对等的,所以教师宁愿把大多精力放在科研上,当然没有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教研活动中。虽然“思政课”教师也必须注重科研,这对于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教育管理部门不能采用厚此薄彼的方式,把教师的精力推向科研。忽视了教学研究,则是放弃了教育的根本。所以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学校应在政策导向上作出调整,能够让教师在教研上的回报与科研相同。其次,是对学生而言。学校的教学管理,还是偏重于期末总结性考核,而对平时考核重视不够。学生自然把精力放到应付期末考核上,对于平时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较为随意。这是应付考试式的学习而非提高素质型的学习,是教育改革一直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在考核指标中加大平时学习过程考核的权重,就会引导学生自然地注重对平时学习的参与,因为教育方法“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即调动教育对象自身的接受能动性、自觉性,“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4]。这样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热情就会持续不断,因为这个过程提供给学生发挥自己优势、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投入、付出也是有回报的。

总之,教师和学生的认同、支持是关系到“思政课”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而这一因素作用的发挥,需要学校管理部门转变观念,从机制上激励教师和学生投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贵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九八方案”实施的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

[2]邓晖.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7,(4).

说课教案范文8

1、 在“双三课”活动中,积极推行教学案一体化。

要求各科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说课、观课、议课。首先,执教者写出符合教学案一体化要求的说课稿,在讲课前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参与观课者进行说课,主要说自己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流程等。

其次,要求执教者写一份教学一体化教案并按照教学一体化要求进行授课。

第三,要求执教者在课后写出个人的反思,观课教师重点评论执教者教学案的实施情况以及教学案一体化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第四,要求同学科组其他教师人人上一堂教学案一体化过关课。

最后,同学科组青年教师再上一堂研究课。

2、 开展了以“教学案一体化”为主题的课例研讨活动

各科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由一位执教老师按照教学进度选一个课题充分准备,在平行班内进行“三课、两评、一反思”式课例研讨活动,研讨的重点放在教学案一体化的运用上,观课、议课的视角为:教学案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课堂流程、实际效果等。要求参与教师认真观课、议课,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刻反思,找出改进的办法。

3、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了“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的课题研究,学校对课题的申报、研究过程、阶段成果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与评价。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广大教师进行了教学案一体化有关知识的学习。

5、在教学案一体化活动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率先垂范,加强了业务活动的监督与指导。

以上只是我们学校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充分利用联片教研这一平台,多向兄弟单位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以使我们的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更进一步!

说课教案范文9

一、参与教师独立思考,形成个体初始教案

大江大河汹涌澎湃、气势磅礴,但它们却是由那无数涓涓细流汇集而成。个人智慧就好像那无数的涓涓细流,是集体智慧的源泉。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备课的效果最终取决于集体智慧发挥的效果,而集体智慧是否得到最大发挥,又首先取决于集体中个人智慧的最大发挥。教师集体备课,不是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取代个体备课的形式,而是对个体备课的发展、补充和完善。所以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的个体独立备课不是被取消,而是成了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甚至是起始环节。教师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精心准备,是教师有效集体备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有效集体备课,首先就是要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个体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查阅各种相关的资料,调动各种教学资源,精心选择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流程,精心设计学生作业,形成个体的初始教案。初始教案可以是详案,但这样比较费时,为了减轻教师负担,所以通常可以写成简案,甚至只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构思或框架,不必写出来。

二、参与教师交流讨论,形成集体的案

参与教师个体完成初始教案后,就进入集体备课的核心环节,即参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能否在好的个体教案的基础上形成好的集体教案,达到最佳的集体备课效果,教师间的交流讨论是否深入至关重要。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的讨论一定要深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不同观点和意见都发表出来。只有让这些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进行充分的碰撞与融合,才能从中提炼出相对较好的东西,才能形成优秀的集体教案。

教师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常常按照以下操作流程进行。

1.参与教师说课。参与教师说课,就是让教师把自己对本堂课教材的理解,课堂整体设计思路、基本框架、采用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教学媒体以及设计意图等等向其他教师进行介绍和展示,使其他教师明确,让其他教师进行评价。在这一环节,可以让所有参与教师分别说课,也可以是部分教师或者一个主备教师说课。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2.参与教师评课。参与教师评课,就是让参与备课的所有教师,对说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发表各自不同意见,评选出其中好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一、设计中的不同之处和改进办法等。

3.进行辩论。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难免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是就要对这些不能统一的意见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形成共识。辩论时,老师们要以学术研讨的精神来对待,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有所忌讳,就是要使各种思想和观点进行激烈的碰撞。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逐渐达成共识,找出最佳方案。

4.形成集体教案。经过辩论,教师之间形成共识后,参与教师就要一起进行教学设计,形成集体的教案。在集体教案的设计中,可以以个体教案中的某一较好教案为蓝本,对其进行增减修补,形成案。也可以参照各参与教师的意见,博采众长,重新设计。最后由主备教师进行整理,形成教案文本。

三、结合实际,形成集体教案中的特色教案

集体讨论形成的案,只是一个蓝本,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由于各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不同,统一的教案不一定适合每一个班级具体情况。同时,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教学风格和教学经验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所交班级的实际情况等对统一的教案进行适当细化和调整,在体验教案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教学特色,使之操作性更强,更加适于自己驾驭和实施,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即在集体教案的基础上形成适于不同具体实施者的特色教案。

四、实践检验,发现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教案如果不付诸教学实践,无论设计得怎样完美,都是一纸空文。一个教案是否有价值吧,必须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检验教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只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的暴露其中的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案才能更加科学和合理。因此,形成统一的教案并不是集体备课的终止,而仅仅是完成了其中的一个阶段。

教师既是教案的制定者,也是教案的实施者。教师应形成这样的观念:教案的教学实施不是集体备课的结束,应看作是集体备课的继续,是集体备课的实验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的效果,还要关注依据教案进行教学时出现的问题,找出教案中不便于操作的地方和影响教学效果的地方,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为了更好的发现教案中的问题,备课组内的某一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其他教师要积极的参加听课和评课,这既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搭建了一个平台,又便于教师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

五、反馈交流,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