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说课设计集锦9篇

时间:2023-04-01 10:06:34

说课设计

说课设计范文1

关键词:说课;教学研究;旅游资源学

说课,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的解说自己的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简言之,说课就是教师说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怎样学的思路和规划,说课要进行精心设计。在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说课这一形式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说课需要进行精心设计,把课说好,应从明确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吃透教材、掌握学情、探索多种教法学法这几个方面入手。本文以高职旅游专业《旅游资源学》课程为例,尝试探索高职院校的说课教学研究。

一、明确课程性质和作用

明确课程性质和作用,是说好课的基础。教师应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来确定课程的性质和作用。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高职旅游专业尤其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旅游管理专业的证书制度从单一的“学历证书”转向学历与职业资格的“双证书”制度。在说到为什么开设这门课,这门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时,应充分体现出以上特点。

如《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性质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旅游资源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根据社会需求,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大多分为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管理三大方向。其中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主要面向旅行社计调、门市接待、导游、景点讲解员等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旅游产品设计和行程制定、旅游产品销售、撰写导游词、熟练运用导游语言进行讲解等职业能力。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建立层级递进的知识体系。首先初步了解旅游学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旅游资源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全面掌握;只有对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价值等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完成旅游产品的设计,以及对旅游资源进行剖析,撰写导游词,讲解景点。与层级递进的知识体系相对应的是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旅游资源学》课程就处在从基础过度到技能的连接点上,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该课程恰当地衔接起《旅游概论》、《管理学原理》等先导课程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景区管理》、《旅游文化》等后续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有报考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的需求,而《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家导游员资格证考试科目《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的考证也有一定的辅导作用。《旅游资源学》课程可以与《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同期开设,共同构成一个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辅导体系,将考证辅导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二、吃透教材

教师应结合专业教学需求选择教材。对教材的定位、教学目标、重难点和课时安排系统把握,同时还有注意分析教材优缺点,扬长避短。要做到吃透教材,熟练驾驭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总体把握教材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通读教材从结构上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纲挈领地掌握教材内容编排的主次、教学的重点难点。如《旅游资源学》课程选用了鄢志武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该教材分别从旅游资源学的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出发,从地质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成因、特征和主要类型,阐明了旅游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旅游资源学的实践研究。

2.根据需要取舍内容。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要紧扣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如《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分为三个模块,即旅游资源学基础知识模块、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模块、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等。

《旅游资源学》全期54课时,理论教学时数学30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其中:

(1)旅游资源学基础知识模块6学时。

(2)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模块36学时。

(3)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模块12学时。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主要是梳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介绍典型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舍弃了教材中理论性过强、难度过大的一些内容,如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资源研究的gis技术等,遵循了“够用”的原则;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与典型旅游资源介绍作为课时安排的重点,更符合高职考证的需求,遵循了“必需”原则。

3.选择教辅弥补不足。

一本完美的教材是很难寻觅的,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材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

这时应选择适当的教学辅导用书作为参考,弥补选用教材的不足,做到扬长避短。

例如:前文所述《旅游资源学》课程选用的教材,其优点在于全书以“篇”作为最高级别的结构单元,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的结构和联系。其存在的不足是:教材中的案例不够鲜明;作为考证辅导课程而言,重要知识点的不够突出。

根据这一情况,我们选择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精品教材《旅游资源学》和国家导游员资格证考试指导书《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作为课程的参考教材。前者每一章节都设置了经典案例,作为对案例教学的补充;后者是考试指定用书,对考点的把握更加明晰。

三、掌握学情

掌握学情是指要充分了解授课的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1.了解学生总体特点。

说到高职学生特点,人们常常想到的是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要求不严格,自律意识差;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往往还表现出心理素质较差的状况。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因此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也要能够看到,高职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接受快,对动手实践感兴趣、能力较强的优势。掌握了以上特点,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就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安排。如在《旅游资源学》课程中,枯燥讲解旅游资源的类型往往效果不佳,而安排学生自己调查本地旅游资源类型和价值,形成调查报告;前往实际旅游景区现场识别则受到学生的欢迎。

2.把握学生当前需求。

把握学生的当前需求是指,教师一方面应了解所授课程的承接关系,能否为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建立有效联系,也就意味着当前开设此课程是否必要;另一方面,应了解本课程是否与学生报考职业资格证书有联系,对学生考证、参赛有无指导意义。如《旅游资源学》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二学期。此时的学生通过第一学期《旅游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旅游学的入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进一步的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第二学期也正是学生备考导游资格证考试的黄金时期。近年来,校内外各类旅游职业竞赛频繁,学生参赛热情较高。比赛常见的线路设计,导游讲解等技能环节都需要《旅游资源学》的知识作为基础。综合上述情况,在此时开设这门课程学生都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四、探索多种教法学法

教法是指教师怎么样进行教学,学法是指学生怎么样进行学习。这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种互相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的学法往往会随着教师教法的改变而变化,教师教法也常因学法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在分析教法和学法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二是引导学生配合教法进行学习。

如《旅游资源学》课程主要采取了讲授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野外考察、竞赛激励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了互动式教学。

1.讲授法:采取重点、难点精讲,一般知识略讲的方法,主要针对旅游资源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如旅游资源的概念、形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色等。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相关理论知识和常识。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上课听讲,课后通过习题巩固练习。

2.案例教学:主要针对我国具有的各类典型旅游资源分布等知识,通过对应案例,分析讨论,把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加强了学生对旅游资源特点和分布以及典型资源的认知,帮助学生记忆。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学生分析案例,通过讨论,辩清案例地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价值。

3.任务驱动:属于多维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任务,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继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要求学生根据旅游主题,有效组织旅游资源,设计一条旅游线路,综合训练了学生对于旅游资源类型和特征的把握,以及对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的能力。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掌握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析旅游资源类型、特征,结合交通方式组织线路。

4.野外考察:学期中将带领学生前往周边旅游景区,实地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各类旅游资源的特色等。与之相配合的学法是提前掌握考察地旅游资源类型和分布,实地辨识旅游资源。

5.竞赛激励法:通过鼓励、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导游讲解大赛、线路设计大赛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做到以赛促学。与之配合的学法是学生在班级内分组模拟比赛项目,互相评判,互补提高,推选最优者参加校外竞赛,听取指导老师意见,不断完善。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模式的改进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实践。说课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思考,进一步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重难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同时,说课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在说课中注意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能有效避免思路不清、主次不分、方法单一的现象,帮助教师说好课,并在说课的基础之上,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庭之.人才培养评估中的高职课程说课设计案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0, (2).

[2]宋清文.关于高职院校教学方案设计的思考[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2).

说课设计范文2

【关键词】综合英语;高职高专;综合素质

综合英语课程是每一位英语专业学生研读的基础科目,其重在指导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相关课程内容学习,掌握英语的五项基本能力,能够自如地运用并作好学习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铺垫。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中针对课程的定位、课程性质和该课程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综合英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何种指导意义。

1.定位

在遵循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能从事外贸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实现由学生向高级外贸人才转变的铺垫。

2.性质

综合课程,即,精读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第一学期开启,没有前续课程。为学习进出口业务,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原理与实务,国际商法,外贸函电,外贸单证,国际汇兑与结算等后续课程提供基础。 人才培养规格:《综合英语》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和实务相结合,以综合技能培养为主线。

3.作用

就业前景分析――适应外向型现代商务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能胜任大量需要口头和书面英语交流的高级文员;外资企业、涉外企业从事外贸洽谈,制单,报关,涉外文秘,翻译;从事英语教学,培训工作。

二、课程内容

教学离不开课程的具体内容,从选材到内容设计、从教学重点、实现目标到课程模块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挥棒作用。

1.教材

所选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推荐使用大学外语类教材,由于所教专业学生为文科生,所以教材和课程中所相关联的人文知识为主,科技类知识为辅,只要求学生有所了解。

2.内容设计

本门课程4节/周,共17周,总68课时。导入部分特用来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的基本情况,本学期要达到的目标等,让学生有基本的概念,学初制定计划。课程涉及人文知识以学生讨论为主,较难的科技知识则以练为主,用某一单元专门课堂考核,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3.教学重点

课文为全英文版本;课文与课文的知识体系衔接较为广泛;人文,地理,科技,社会,知识点包罗万象;扩大学生视野;学会运用英文思维。

4.实现目标

学生通过四六级,专升本,其他考证来检验自己,体现一定的英文水平。

5.课程模块

pre-reading task, review, while-reading task, post-reading task, self-task各部分分别以强调听,说,读,写,译为教学特点,分部突出,整体性强。

三、课程实施

结合当前学生特点,逐步转向交互式学习模式,优化教师资源,不断完善一体化教学。

1.学生特点

学生有学习热情,自主能力强但需督促;所有学生均具备一定英语基础,但有部分学生基础较薄弱;学生对于商务专业知识的需求较大,需要教师作好铺垫工作;对考证热情颇高,需要教师引导。

2.理论教学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要求,教师要还课堂于学生,坚持“教,学,做”一体化。

(1)教师在课程中运用讲授式,启发式,任务式方法教导学生学习,但偏重于后两者,培养学生自身能力。

(2)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倡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为主,课下以复习巩固法和英英词典法为辅助手段。

(3)学院另设英文广播电台,英文协会,英文角,英文比赛,为教师发现英文人才和学生展示风采提供了巨大平台。

3.实践教学

本课程的实践部分主要在课外完成,教师会从网上搜索一些英文杂志内容,挑选其中的某些部分交由学生进行翻译或写出读后感。教师可在课内时间挑选理解比较正确的一些作业交给学生讨论并讲评。通过讨论法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用英文影响学生。

4.教学资源

(1)教师团队:系统化、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

(2)面授+多媒体教学,参考西方式讨论教学法,传授方式多样化,扩大学生视野。

(3)实训:口语角、角色扮演、参赛等多种方式,创造条件,发掘学生潜力。

四、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考核从四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考勤(10%)+课堂表现(25%)+作业(15%)+卷面(50%)。通过评价体系的改革,从全方面提升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要求。

2. 教学评价

通过同行间听课学习,督导评价、学生评价、业务培训和进修,自我提升来进行评定,做到有问题及时提出和修正。

五、课程特色

本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了基本的课文讲解、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外,结合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

1.改革方法

(1)头脑风暴法: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2)角色扮演法: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讨论的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技能。

(3)调查实践法:在课上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学习调查,有条件时,组织学生多参与对外活动。

(4)实践模拟法:设定一定情景让学生学有所用。

2.改革手段

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网络课程的建设:本课程正在探索建立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感染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3.改革思路

按照高职教学的特点:职业化、实践性;在更新了教学内容,完善了课程体系,改进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先选某些班级作为试点开展教学,然后进行教学效果分析对比,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守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呼唤观念更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

[2]胡壮麟.大学英语教程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9)

[3]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国外外语教学,2002,(4)

说课设计范文3

关键词:说课;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2-0042-03

在高等教育领域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背景下,作为重要教学研究活动之一的说课竞赛近年来在国内众多高校得到推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说课的基本方式是教师针对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用口头表述的方式向评委全面阐述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学情的分析、教学理论的运用以及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等。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清“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之类的教学问题,从而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体现教师对授课内容的把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2]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是在大三下学期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环节。其教学目标为要求学生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TCP/IP协议栈的基本理论与应用,了解常用的网络安全知识等。通过对网络核心课程开展说课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将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相结合,实现从以往的直觉型、经验型教学向科学型教学转化。

一、说课设计

笔者近年来参加了一些说课竞赛活动,通过亲历比赛、观摩学习以及与评委、同行交流切磋,得到了很多启发与激励。在此,笔者结合这几年从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教学的经历,[3] 围绕“TCP通信过程”这一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课堂设计与实施、实验与反馈等方面阐述其说课设计,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以及能力培养三个部分。知识传授要求学生了解TCP/IP协议栈分层体系结构以及数据分组处理过程,理解正常TCP通信过程中报文的交互情况;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能搭建实验环境,获取、观察以及分析TCP报文段;能力培养则旨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养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TCP/IP协议栈和TCP通信过程两个主要知识点。两者之间通过引入一个对等层模型实现过渡衔接。TCP/IP协议栈的重点知识包括TCP/IP五层协议栈架构、层间关系、分组封装及处理流程,其中分组封装为难点;TCP通信过程的重点知识包括TCP协议特点与作用、通信交互过程、首部格式、各字段含义与变化规则,其中各字段的变化规则为难点。由于篇幅所限,我们这里讨论的TCP通信过程只包括简单正常通信过程。TCP协议的其它复杂机制,如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差错控制以及状态机等知识不在讨论之列。

3.学情分析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情分析对成功实施课堂教学非常重要。[4] 这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三下学期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应的专业基础,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学习复杂内容有畏难情绪,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有学生都熟悉常见的网络应用,对网络知识和技术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课堂设计与实施

课堂设计与实施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学情分析以及多媒体教学环境,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并将它们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笔者设计的教学策略包括:针对TCP/IP协议栈的设问式开场和创设熟悉情景;对等层的简化模型导入;针对TCP通信过程的先分后合的讲授策略等。下面我们以教学策略为主线,具体阐述课堂设计与实施细节。

(1)设问式开场

好的问题是激发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笔者在课堂开头有意识地给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TCP协议进行通信的应用实例,分析这些应用的业务流特点,然后提出相关问题。例如这些应用进程相互间是如何寻址的?为什么它们要使用TCP通信服务?TCP又是怎样保证通信的可靠性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并在听讲过程中有的放矢地思考问题、获取答案,这样能够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2)从熟悉情景入手,立足学生的“最近区域”

尽管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TCP/IP协议栈的五层结构,但是在课堂开始阶段再次强化TCP/IP的整体结构仍然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保持知识间的连续性。笔者从学生熟悉的访问Web网站的情景出发,由表及里逐步讲解整个协议栈工作过程,并通过动画的形式加以表现,如图1所示。这个情景就是通过IE浏览器访问网站。首先在IE浏览器中输入网址,例如http://。该网址以及其它相关信息会被IE浏览器发送到TCP/IP协议栈的应用层,应用层会在这些信息前面加上一个HTTP的首部,这个过程叫做封装。然后继续将形成的HTTP分组发到传输层。传输层会接着封装TCP首部,形成TCP报文段,并继续发送到网络层。网络层将通过DNS获取的网站IP地址等相关信息封装在IP首部,形成IP包,接着进一步发送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会加上首部和尾部,形成数据链路层的帧。最后经过物理层转变为一系列的电信号在网络上传输,并经过沿途的网络设备转发后到达接收方服务器。在服务器的TCP/IP协议栈经过相反的解封装过程后,将网址等相关信息交给服务器上运行的Web服务进程。该服务进程会寻找网址对应的网页内容,并将其按相反过程发送给IE浏览器。IE浏览器解析收到的网页,并最终在窗口显示出网站主页内容。采用基于熟悉情景的教学策略,一方面是为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起点传递教学信息,便于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构建;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个熟悉情景告诉学生,TCP/IP协议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每当我们使用网络服务时,它就会为我们提供服务。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自主学习。

(3)利用对等层模型实现从TCP/IP协议栈向TCP协议通信过程的过渡

学习完TCP/IP协议栈后就要进入TCP协议通信过程的学习。通过上文所述,TCP报文段先要封装为IP包,然后再封装成数据链路层的帧才能送往物理层发送,在接收端则执行相反的过程才能恢复出发送的TCP报文段。遵循这个过程来学习TCP协议通信过程太复杂了,不利于抓住重点。我们采用的策略是引入对等层模型。通过观察TCP/IP协议栈可以发现在假设传输层以下各层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以认为在收发双方的传输层之间存在一条虚拟的直连链路,而TCP报文段可以认为是直接在链路上传输,这样的简化模型称为对等层模型,如图2所示。采用对等层模型的好处有两个:①该模型是简化模型,屏蔽了下面各层的细节,但却能反映真实系统的工作情况,有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TCP协议本身;②该模型保证了教学思维的连续性和教学逻辑的完整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够自然地实现从TCP/IP协议栈向TCP协议通信过程的过渡。

(4)先分解后合并,开展TCP通信过程的教学

TCP为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将TCP协议通信过程分解为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终止三个阶段,逐个讲解。最后再将三个阶段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场景进行总结。在简单介绍完TCP首部格式以及各字段含义后,即讲解TCP通信过程的三个阶段。先讲解TCP连接建立阶段,特别向学生强调上层应用的数据请求是TCP活动的触发源。正是因为上层要收发数据(比如说访问网站),才触发了TCP连接建立阶段。

笔者采用了三种教学方法来讲解这个阶段:①用动画的方式呈现整个阶段。TCP连接建立阶段也称为“三次握手”,笔者把这三个握手报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一一呈现出来。这样做是因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易于接受形象化、视觉化的事物,动画的表现方式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②用强调法来处理关键字段变化规则这一教学难点,我们把所有需要关注的关键字及其取值都在图上突出标示出来,这使得它们的变化情况一目了然;③交互的三个TCP报文段都是简化版的TCP首部,我们利用PPT的动画功能,专门在页面合适处设计了一个小的TCP首部图标,点击就显示一个放大的完整TCP首部,方便学生对照学习。连接建立以后,就进入数据传输阶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连接建立阶段一样,特别强调的是Sequence number和acknowledgement number两个关键字段的变化规则,强调它们在确保可靠性通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通过一个实例采用图示化的方法进行说明。数据传输完成以后,进入连接终止阶段。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来说明关键字段FIN标志位的变化规则。最后将这三个阶段合并成一个完整的TCP通信过程进行整体讲解,并进一步阐述TCP通信过程为何要分为三个阶段的理由。这种先分解后合并的策略,符合TCP通信过程的特点,层次分明,逻辑清楚,容易被学生接受。

5.实验与反馈

在讲完理论知识以后,笔者及时通过随堂实验来展示真实的TCP报文段在网络中的传输情况,巩固所学知识。笔者也从网络实验中引出了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作答,答题情况可以作为教学反馈以评估教学效果。该实验的配置很简单,包括一网PC机、wireshark抓包程序和IE浏览器。首先启动wireshark抓包程序准备捕获TCP报文段,然后在IE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网站地址,比如http://,回车后IE浏览器会发起对网站的访问请求,该请求会触发TCP通信过程,完成连接建立、数据传输以及连接终止三个阶段。所发送的报文段会同时被wireshark以及IE浏览器获取,IE浏览器把收到的报文解析为网页,而wireshark则会将捕获的报文段及其内部细节逐条显示出来。要求学生对这些TCP报文段进行分析,区分出TCP通信过程的三个阶段,并且计算出每个TCP报文所承载的上层数据的长度以及交互过程中所发送的总的数据量。这种来源于真实网络世界的题目既能检验学生所学,又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笔者也会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据此对课堂设计与实施过程作出改进。

二、关于将说课作为教学评价体系指标的一点思考

近年来,说课比赛在教师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该比赛以说课形式开展,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基本功,深化教育模式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笔者认为应该审慎看待说课的作用,不能将说课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技能优劣的唯一指标。

说课是参赛教师投入大量精力、精心准备的成果在15分钟内的集中展示,往往体现出优良的教学水平。然而这种竞赛中的教学水平能否代表一个教师在长期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所表现出的一贯水平值得商榷。此外,说课缺少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与基于教师视角的、反映较短时间内(15分钟左右)教学效果的说课相比,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则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反映了一个教师在较长时间内(一个学期甚至几年)的教学水平。因此,将说课成绩与学评教成绩综合考虑会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这样的评价考核指标会促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踏踏实实地备好每一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戒除浮躁,静心钻研,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最终实现师生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三、结语

本文围绕TCP通信过程这一授课内容,详细讨论了说课的相关方面,重点突出了教学策略与方法,展现了授课整体思路和过程,基本达到了预定教学目标。说课水平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但是应该理性看待说课在教学评价中发挥的作用,既不应轻视也不应过分夸大,应该强调日常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评教感受,以避免投机心理,形成正确导向,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得到扎实稳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农秀丽.开展说课活动,提高教学水平[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9(2):113-116.

[2]周拴龙.《计算机网络》课程“说课”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1(10):22-23.

[3]刘超,张品,王玉娜.《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双语教学实践探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2):71-74.

说课设计范文4

关键词: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说课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92-03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说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说课是教师口头阐述一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教学目标、课时分配、课程设计思路、教材内容取舍与序化、教学条件、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考核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说课可以考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的能力。笔者拟结合《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教学经验,探讨这门课程的说课设计。

课程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的定位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从事冲压工艺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装配调试与维护的知识与技能。课程内容承前启后,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后续课程有《模具CAD/CAM》、《三维设计》等。

(二)课程的目标

技能目标 简而言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一能分析、二会计算、三懂设计、四强操作。例如,能正确分析塑料制件的成型工艺性,会正确进行模具设计时的工艺计算,懂得如何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设计任务,能够完成冲压模具的安装、调试与制件的生产操作,从而达到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相关工作要求。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课程教学资源

本课程建立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包括理论教材、实践教材、网络资源、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些资源相互补充,能够满足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需要。

(一)教材选用

课程教材选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齐卫东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该教材在内容上兼顾了理论基础和生产实践两个方面,内容全面,实用性强。书后所附助学课件包含了大量动画,辅助教学内容,使成型工艺的讲解更加生动、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本专业已建成与模具设计相关的多个实训室和实训中心,如表1所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确保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了保障。

(三)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需要,本专业加强了与周边高校、企业的合作,如与江苏常发集团、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为本课程的教学建设了产学研平台。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可完成课程实训、职业素质培养、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网的形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知识模块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塑料基础知识“成型工艺”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启发式教学,对几种典型成型工艺的教学主要是现场教学。模具拆装实训是在学完模具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由教师现场演示、学生分组练习。模具设计部分主要是采用案例分析、对比推理的教学方法。最后阶段的课程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下达设计任务,学生小组讨论、协作完成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多媒体、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一些抽象枯燥的成型工艺,学生没有直接接触过,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讲授,学生将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能使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直观、生动,而且借助网络平台能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二)学习方法指导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先修课程,有一定的看图、读图、绘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自学能力不强、对枯燥的专业知识不太感兴趣,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三对矛盾:结构图量大——学生读图能力弱;成型工艺复杂——学生不熟悉工艺;参数计算繁多——学生机械记忆公式。

采取措施 (1)多媒体教学,利用实物模型;(2)现场教学,动画演示;(3)优化课程设计,进行案例分析。

学习方法 (1)从做中学,提高读图能力;(2)从实践中发现规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3)小组讨论激发兴趣,达到举一反三。

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课程整体设计

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树立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从工作岗位中提取工作任务,再转换成学习任务,最后设计成整合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安排按照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分为四个阶段,共90个学时。第一阶段是塑料基础知识及成型工艺,12学时;第二阶段是模具拆装实训,14学时;第三阶段是模具结构设计,40学时;第四阶段是塑料模具课程设计,24学时。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是注射模具结构设计,将其分为八项具体任务,前两项是模具整体结构的认识和工艺分析,其他六项是模具各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二)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考核、理论考试、单元设计实训考核三部分。其中,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单元设计实训考核,学生参与平时成绩的自评与互评,教学评价实现了多元化。具体如表2所示。

说课设计范文5

【关键词】目标市场策略 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19-01

1.教材分析

(1)教材选取

①课程对教材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及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传统的营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这一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对人才的需求,必须给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材赋予新的内容。同时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本课程选取了由罗绍明主编、我校周晓杰老师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市场营销实训》教材。本书为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规划教材。

②教材特点。本书在内容上突出“实训与技能培养”的主题,以同一家企业的营销操作流程为基础,针对该企业营销活动的每个运作环节设置案例;在结构上按照模块化和分栏式的方式进行编写。为便于教学,本书配套有《市场营销实训指导》,该指导设置了与《市场营销实训》对应章节的基础知识与案例分析练习题、营销策划技能训练的参考作品,并配有练习题的参考答案等,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营销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对培养学生营销意识极为有利。

(2)地位与作用

《市场营销实训》是我校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教材共有十章内容,本次课程是其中的第三章:目标市场策略实训。本章共分为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三节内容。能否学好本次课,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及时利用市场信息,对市场进行有效细分,正确地选择目标市场,做好产品的市场定位,为将来学生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大纲分析

(1)教学目标

本次课确定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目标:掌握市场细分的概念、方法、步骤;掌握目标市场选择标准、模式、策略;掌握市场定位的原则、依据、步骤和策略。②能力目标:能综合运用本章知识剖析现实案例。③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培养学生市场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从事市场营销行业的信心。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确定教学重点为:市场细分方法、目标市场选择方法、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和市场定位策略;教学难点为: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和市场定位策略的理解。

3.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管理类专业三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以下特点:学习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比较感兴趣,有一探究竟的心理;理论知识水平低,虽然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营销的基础知识,并对市场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接触的知识有限,所以对观察到的现象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还不能灵活全面地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适合因材施教。

4.教/学法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课程导入采用创设情景教学法;教学重点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教学难点采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赏识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课程结束后使用反思教学法。

(2)学习方法设计

基于学情分析和上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巩固法和反馈法进行学习。

5.教学过程设计

(1)课程准备

课程准备包括教师备课、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和学生预习三个环节。

(2)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主要是针对上一次课营销环境管理实训的知识点进行提问。

(3)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让学生认真观看经典案例—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目标市场营销案例视频;设计问题,导入新课。问题是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如何进行市场细分的?市场细分后给公司带来了哪些变化?

(4)主课程

①市场细分(25分钟)。主要讲解市场细分的概念、作用、方法和程序。在讲解市场细分的作用时,用小白兔儿童牙膏(辅助图片和广告)案例证明市场细分有利于分析和发掘新的市场机会;用湖南长沙个体皮鞋经营者王晓莉案例证明市场细分有利于中小企业开发市场;用我国外贸行业向欧美出口真丝花绸的案例证明市场细分有利于企业制定和调整市场营销策略。结合火锅、“他+她”功能饮料、福特公司的“个性”细分、牙膏市场细分讲解市场细分的方法。对照春兰空调开发过程讲解市场细分的程序。

②目标市场选择(15分钟)。主要讲授目标市场选择标准、模式和策略。利用方格图形对比讲解目标市场营销模式,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利用条形图讲解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区别,帮助学生理解。

③市场定位(20分钟)。主要介绍市场定位的概念、原则、依据、步骤和策略。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浪漫之都—巴黎、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全球最大的中文收索引擎—百度、驾驶的乐趣—宝马、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以上均配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市场定位的概念,在此抛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你对自己的职场定位是什么?2元店,摩托罗拉的“小、轻、薄”和诺基亚的“无辐射”,金利来的“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奇瑞QQ的“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别克凯越的“以实干求超越的中坚者之车”、现代伊兰特的“爱家人的选择”、宝马的“社会高层中的现代者”,统一的茶里王、麦当劳的“年轻、欢乐、干净、效率”(以上均配有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出市场定位的依据。万宝路香烟、可乐、七喜、朵唯女性手机(均配有广告视频)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市场定位的策略,增强了感性认知。

④主动学习,回顾知识(20分钟)。问题: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如何进行目标市场营销的?未来是否应该进军长途旅客市场?方式:采用分组讨论法即以前后桌8人为单位,对问题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最后每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最后请学生继续观看余下视频,听专家分析讲解。

(5)课堂总结

目标市场营销需要经历三个步骤: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选择 市场定位。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何有效地细分市场,正确地选择目标市场和对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将市场机会变成有利可图的企业机会。

(6)任务布置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金猴皮鞋的目标市场营销案例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7)教学反思

本课程教学设计的长处在于适应我校目前生源情况,突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在内容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本,降低难度,将理论分析过程设计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案例讨论,共穿插大小案例20余个;在教法设计上,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切实达到了让学生多种感官活动的效果;在考核评价的设计上,充分地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之处在于情景模拟有待于进一步贴近现实;考核评价标准还不完善,可实施性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说课设计范文6

关键词:高职;说课;课件;设计;

一、引言

说课是教师口头阐述课程的开发、设计、建设、改革的理念与做法。说课课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多种媒体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教学程序。

二、课程说课的内容和特点

(一)课程说课内容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能有效地调动高职院校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调动钻研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对深化课程开发、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课程的说课是将课程的设置依据、课程作用、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效果阐述清楚。

(二)说课设计特点

内容设计是高职课程说课的核心,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说课的成败,要深入理解说课特点才能设计好课件,说课的特点如下:①说课者要站在专业的高度进行设计;要以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为切入点;要以“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考”为中心点;要以先进的教学模式为突破点;要以说明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为落脚点;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为支撑点。②说课与备课不同。备课着重研究解决课堂中的“教什么”、“怎么教”等具体实施环节,而说课除此外,还研究“为什么这么教”的教学理论问题。说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由授课教师面对同行或评委说出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理论根据。③说课与讲课不同。讲课只重视授课内容、方法,而说课除此外,还要注重“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理论;说课语言是介于汇报与讲课之间,不但具有汇报语言的精炼性,而且具有讲课语言的生动性;讲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

三、说课课件设计

说课课件不是说课内容的简单堆砌,“说课稿搬家”,而是要在深刻理解说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通过教师的演说和同步演示,实现既定的说课目的。

(一)说课课件设计目标

课件是说课的主要载体之一,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视觉效果。要做到三个统一: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风格。既要做到图文并茂,又做到用图恰如其分;既要做到音乐联动,又要防止音乐过度;既要突出重点,又要考虑细节;既要体现简约美,又要体现内容精。

(二)说课课件设计要点

在课件制作时,采用合适的制作软件,依据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对说课内容的结构和素材进行合理的处理,突出课件的多媒体辅助功能。制作优质课件要把握好几个要点:

(一)创意要新颖

在设计之初就要树立创新和超前意识,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理念,突破常规制作模式。在设计时,要注意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选材要“精”,呈现方式要“活”,要充分考虑说课的实际需要,必须以实用为首要目标。

(二)风格要统一

①不仅内容与课件本身的风格要统一,而且要注重各图片间的整体性与协调性;②要注意画面简洁、实用、突出主题,内容要少而精;③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应注重“文”、“图”、“声”、“动”等要素的有机搭配,要有连贯感,不能出现与说课内容无关的元素。

(三)版面要美观

在版面布局中,注重版面的和谐美、韵律美、立体美和简洁美。要从人们的视觉习惯来把握多媒体课件设计基本原则:①重点内容可以放在画面的左上方,以便得到观众更多的注意;②重点突出信息要赋予鲜艳的色彩,而其它信息则用黑、白、灰色调;③布局要在平衡中求变化、错落有致,切忌堆砌,更不能见缝就塞;④选择较为浑厚、清晰、横竖宽度差异不大的字体(如中文:华文新魏、华文琥珀、黑体;英文:Arial),在中文字体上的选择最多不要超过3种,英文不超过2种。

(四)色彩要和谐

颜色分为暖色(红、黄、橙等)和冷色(青、绿、蓝等)。①要根据主题设计出主色调, 主色调作为基本色调,必须与主题协调一致,特别是背景色,对整个多媒体的衬托起着主导作用(背景色一般采用纯度较低的冷色调产生宁静的感觉、长时间观看不会引起视觉疲劳);②颜色不能一味不变,要有所变化才能引起注意,产生节奏感(如一个课件分为三个层次,背景的主色调是蓝色,一层可以是深蓝,二层可以是浅蓝,三层可以是淡蓝);③颜色不宜过多,力避过分用鲜艳的色彩,要注意背景与正文的颜色搭配,色彩的可辨性和协调性。

四、说课课件保障措施

课件设计完以后,要通过加强测试环节来提高课件的可用性、保障课件质量。

(一)课件测试要到位

课件安装要方便、操作要简单、容错性要好、兼容性要强。通过测试课件的稳定性、各个链接是否正确有效、各种媒体是否播放流畅、是否能在不同计算机系统上使用来达到目标。

(二)课件工具要先进

运用先进工具和技术装备武装说课:①可利用倒计时软件把握说课时间;②使用电子教鞭提升说课的科技含量。

本文探讨了高职课程说课的内容和特点,课件设计目标和要点,课件保障手续,可为高职院校教师说课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说课设计范文7

1. 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教师请学生猜谜语:胸怀真宽大,江河容得下。潮涨暮就落,风起掀浪花。学生回答是大海。接着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旅游,有谁见过大海?”“你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在一部分学生骄傲地说出了自己对大海的感受后,我及时邀请大家到大海去旅游,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初步激发学习的欲望。

2. 映示多媒体课件。随着画面的展示,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澜起伏、时而惊涛拍岸……千姿百态,尽显眼前。教师和着音乐娓娓道来,强烈的感受,使学习欲望被再次激发。

二、 动画欣赏,整体感知

映示课文中插图的课件,在学生观察插图时,相机引导他们从上到下说明图意。在体会月亮、星空、海鸥、大海多个个体美的同时,感受整个画面的和谐。这样做,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创设情境,进行整体感知。

教师声情并茂地描述,到了夜晚,弯弯的月儿露出了笑脸,点点的星星挂在天空调皮地眨眼睛,深蓝的大海睡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坐船到大海里去旅游一番吧!请坐稳了,我们的船起锚了。

学生欣赏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诗歌。然后请学生试着填一填。

( )的夜空 ( )的月儿

( )的星星 ( )的大海

以动画的形式展现诗歌迷人的意境,整体感知文字所负载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为下面充分感悟诗歌奠定基础。

三、 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将精读训练落到实处。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几个步骤层层推进:

第一,教师配乐范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体会文中的美感,我采取了配乐范读的形式,和着节拍,细细品味。

第二,抓住重点指导第一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大海睡觉了”这一部分,提出“你从哪里读出大海睡觉了?”“此时大海为什么能睡觉?”由此展开学习,引发出大海的“睡”与风儿、浪儿的“不闹”“不知”有关,进而了解风吹浪打、风平浪静的内在联系。

第三,合作体会练读第二句。有了第一句作为基础,第二句的学习可以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指导。先让学生边看图边自由读第二句,说说大海睡着了是什么样的,再在小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就能较好地突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其实是明月、星星的倒影照在大海上这一难点,增加了趣读性。

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感悟,力求读出自己的感受。可教给学生朗读“小秘诀”:读书要眼前有画面,心中有感情,才能读出味道。教师可通过演示动画,启发学生想象:“调皮的大海终于安静地入睡了,多么甜蜜呀!”……学生受到感染,读起来自然就入情入境。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教师可相机引导,如学生读得到位时,教师说:“你这样读,一定不会吵醒大海的。”“你读得真好,大海睡得真香啊!”“我仿佛听到了大海的鼾声!”……教师说大海妈妈抱着心爱的孩子睡着了,她还会发出鼾声,多可爱呀!让学生欣赏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小组内演一演大海妈妈,慢慢入睡吧。学生扮演入睡的大海,入情入境地读整首诗歌。

第四, 自由演绎,积累内化。引导学生大胆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整首诗歌。可独自绘声绘色地可把自己当作大海,手舞足蹈地读;也可与伙伴比赛读,等等。

为动画配音。教师这时对同学们说电视台要制作一个“大海睡了”的动画片,听说同学们朗读水平很高,想请你们当配音演员为动画片配音,你们愿意吗?

教师营造“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演绎,把领悟到的诗歌内涵、情感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在优美的旋律中表演出来,使其个性在生动、可感的情境中尽情发挥,潜能在诗情画意间从容释放。

四、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学完课文,说这首诗太美了,我们一起把它从头到尾轻轻地、柔柔地读一遍。老师给大家配上好听的曲子。

教师说这么美的小诗,我们不但要读好,而且还要能背出来。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来背一背,把它作为送给大海妈妈的礼物。

老师听完学生的朗读后,表扬同学们读得好,大海妈妈谢谢你们的礼物,它也给大家带来了礼物。赶快选自己的礼物!拿到后看看礼物后面的秘密。有海星、贝壳、水母等图片。朗读礼物后面藏着的小秘密:有关大海的成语和儿歌。在教学中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启发想象,创新背诵

大海美美地睡了一觉后醒来了。你能想象一下早晨睡醒后的大海是怎样的吗?同学们展示画面:海风徐徐,大海翻滚着层层波浪,浪花飞溅,涛声阵阵;海岸边靠着的渔船,纷纷扬帆起航,出海捕鱼;海面上,海鸥穿梭,叫声不绝于耳。

教师让学生们照课文的样子,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写一首《大海睡了》。学生代表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吟诵自编的诗歌,师生共教师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把想象仿写引进低年级诗歌教学的课堂,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不仅在积累语言、应用语言,更是在张扬个性、滋润心灵。

结尾,教师趁热打铁,给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又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六、 示范指导,比较练写

1. 认读生字卡片:月、背

2. 谁来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说出后,比较“月”和“背”下面的“月”有什么不同呢?教师在田字格里写这两个字,让学生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打好坚实的写字基础。同学们,我们的旅行结束了。拿着礼物,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

七、 欣赏音乐,总结延伸

在“军港之夜”的乐曲之中,师生共舞,拓展训练中的“大海打着香香的鼾,做着甜甜的梦,她会梦见什么呢?”这些,也会给学生们带来深远的影响。将课堂与音乐相结合,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教学反思]

《大海睡了》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8行两句话,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诗文虽短小,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在选择了这一课时,我就想到了一个“美”字,我觉得一定要创设一个优美的情境,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享受到审美情趣。心理学研究表明:美的事物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感,内心的积极情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果也会大为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于是,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许多大海的图片、录像,制作成适合自己教学思路的幻灯片。

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

首先,创设情境,学习字词。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展现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大海翻滚起层层波浪,浪花飞溅,涛声阵阵。在柔美的音乐声中,天渐渐黑了,晚霞灿烂。夜晚,月亮和星星挂在天空中,四周一片静谧。通过画面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大海不同形态的美,白天的大海风儿追逐着浪儿,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夜晚的大海就像个慈祥的母亲,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美丽的画面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了,这样收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其次,指导朗读,入情入境。这一环节,我也是将课文内容载入图片中,指导学生看图、理解、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全诗就两句,浅显易懂,我通过范读,表演读,配乐朗诵等形式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

再次,句式迁移,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观看“大海醒了”的录像,直观感受大海的动态美。当学生的脑海中有了丰富的表象,才能把画面转化为语言。同时,将课文内容作为参考,学着课文诗句的句式,创作简单的诗句,可以降低难度,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新力得到了培养。有几位小朋友特别喜欢创作诗句,下课后他们就马上写了起来。

我认为本课教学中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方面做到了几点:

1.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主动阅读理解诗歌,感悟语言文字,更能让学生通过美丽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在愉悦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加深对大海夜晚沉静之美的感受。

2. 把握课堂的生成资源。由学生的疑问为切入点,阅读理解诗句。比如,学生自读完课文后质疑,一个学生就提出了“她抱着明月是什么样的?”根据这个问题,我指导学生看图,月亮倒映在海面上,就像是大海抱着明月,接着学习相关的第二句诗。再如,在互相读课文的时候,一个学生提出“大海是男的,还是女的”,我又将这个问题重新抛给学生们,让他们理解“她”是女性的她,大海就像妈妈一样。在讲到“她”字时,我还想给学生讲讲这是一种拟人手法。

说课设计范文8

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本课题内容是两步以上应用题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把解应用题的水平提高一步。

本课题教材有层次地显示了"连乘应用题"的知识结构。例题之后,教材引导学生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一种思路:知道有5箱热水瓶,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每箱热水瓶多少元?

第二种思路:知道每个热水瓶卖11元,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5箱共有多少个热水瓶。通过这个分析过程,使学生明白分析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弄清要算出题中要求的钱数,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需要先算出来。分步列式后,教材又引导学生分别列出综合算式。然后说明:如果解答正确,那么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应该相同。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查。再通过"做一做"和练十二中1-3题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最后通过第4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

本课内容这样有层次地呈示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建立连乘应用题的认知结构。

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会用两种方法解答,知道用一种解法可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解答的思路。教学关键:弄清要算出"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

二、教法和学法1.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性原则,采用线段图展示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创设思维环境,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三、教学步骤(一)复习准备出示复习题,指名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出来,然后说出列式的根据。

1.,5箱热水瓶多少元?

2.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

3.一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通过上面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步应用题结构和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理解题意。出示例

1,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说一说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再想一想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思考方向。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要边提问题边画。(图略)问题:

(1)5箱怎样表示?

(2)每箱12个怎样表示?

(3)每个11元用哪条线段表示?

(4)问题怎样表示?这一步使学生知道怎样理解题意,为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基矗第二层次,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提出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做法。方法之一:方法之二: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箱多少元有几箱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个多少元有几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种分析思路,每箱多少元,有几箱,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明白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第二种分析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层次,确定算法。引导学生结合分析结果,确定怎样列式计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分步列式计算之后,教师要指出,我们采用不同的思路就得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今后学习应用题,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然后,要求学生将两种解法分别列出综合算式,再比较两种算法的差别,并说明理由。

2.反馈校正。指导学生做教科书99页上的"做一做",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给以适当的提示。做完后指名说说思考过程,集体订正。如有问题,及时校正。3.小结。指出两种解答方法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并要求学生阅读99页例题下面的一段话。

(三)课堂练习

1.做练十二第1题,审题之后提示学生想一想与例题有什么类似的地方,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时要先看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表明列式或计算有错误,要及时检查。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帮助和指导。

2.做第2题,要求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做第4题。读题后提问,题中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能不能解答?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学生在补充条件时,只要不是非常脱离实际,就要采用。)集体订正时,教师让两个补充条件不一样的学生分别说出做题过程,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说课设计范文9

[关键词] 药剂学;片剂;说课设计;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b)-0198-02

说课,是教师在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精神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科学理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向领导、同行或评委,就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教学程序、教学效果等进行介绍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点或一个问题的,讲清“我将怎样教”和“我为什么这样教”这两个问题[1],就达到了说课的目的。“说课”是教师把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前的一种实战演练,是一次授课计划的展示。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说课,可以引导教师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目前课程说课已经成为推动教师职业素质发展的动力。“讲课”则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去实施一次授课计划的过程。因此,两者在目的、内容、对象、形式、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2]。

《药剂学》课程片剂章节的说课设计主要包括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等内容,教师认识所讲授章节在药剂学中的地位、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现对《药剂学》课程片剂章节的说课介绍如下:

1 说教材

1.1 教材选用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药剂学宗旨为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本章节的理论课、实验课学习,掌握片剂的基本概念、原理、制备方法、质量检查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选用沈阳药科大学崔福德教授主编的《药剂学》第7版,本教材,具有一流的水平和较高的权威性,在国家高等教育医药类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2教学目标

片剂是《药剂学》重要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章节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为:掌握片剂含义、特点;常用辅料的性质、特点和应用;普通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的方法;片剂成型的影响因素及压片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熟悉片剂的崩解机制及影响因素。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药剂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学习精神。

2 说教学方法

2.1问题式导课法

前期教学中已就散剂、颗粒剂进行讲授,学生对于其含义、特点、制备工艺等问题已有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提问、图片等方式引出片剂。如,通过提问“散剂、颗粒剂存在的不足?如何弥补?目前市售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剂型?等”导出新课——片剂;由视频、实例图片引出诸多不同类型的片剂制备相关的问题,由此展开教学。

2.2课件演示,比较讨论

片剂的教学可综合利用情景设置、多媒体动画、PBL问题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查阅文献、自学、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代表性片剂实验“复方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片剂相关知识。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地将片剂的压制方法、工艺过程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直观、鲜明的印象,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引导学生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方法进行思考。

3说学法

3.1以制备工艺流程为主线,系统学习

药剂学设计学科较多,内容繁杂,学生不易掌握,特别是片剂章节,为此笔者引导学生以制备工艺流程为主线,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3],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根据工艺流程图将辅料、制粒、压片、质检等内容依次相连,并可将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等相关章节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快地理解新知识。

3.2典型实例分析,强化学习

通过典型制剂处方分析、制备工艺设计、实验操作等环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专业课学习与未来工作相联系,强化学生对该课程在其知识结构中重要性的认识。

3.3查阅参考书、文献了解片剂研究现状

科技飞速发展,制剂理论、技术、设备、辅料不断进步,查阅文献可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授课学时有限等问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学生培养成能适应信息快速更新需要的新型人才。知识积累需要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培养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学习的能力。

4 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或视角,审视自己教学实践的过程,剖析教师在教学设计等方面有哪些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教学中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反省、对教学中的优点和长处的肯定和坚持。如对教材分析独到之处、课程资源开发中过人之处等。结合说课认真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征得专家和同行的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不仅要求教师对所讲授的内容熟悉, 而且要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说课是教师间平等的学习机会,可以发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对年青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要,对培养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的借鉴作用[4-6]。

[参考文献]

[1] 陈晓育,刘美红. 浅析“说课”[J]. 中国科技信息,2009,23(13):211-212.

[2] 刘俐. 浅析“说课”与“讲课”[J]. 当代教育论坛,2009,4(8):12-13.

[3] 龙晓英,杨帆. 药剂学流程教学法探讨[J]. 药学教育,2004,20(2):30.

[4] 张立明,陈靖,付雪艳,等. 开展说课活动 提高教师水平[J]. 药学教育,2010,26(4):49-50.

[5] 马桂茹,王丽红. 浅析教学及教研改革的手段之一 ——“说课”[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