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描写雪的片段集锦9篇

时间:2023-01-18 23:51:17

描写雪的片段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1

早晨一掀开窗帘,窗外那夺目的雪光便耀得人不敢睁眼,仿佛置身在琼楼玉阁之中。昨夜犹是落叶、残枝、泥泞、枯草,眨眼间已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院落中的海棠树,路边的柳树,已缀饰成玉树琼花;错落有致的瓦房和茅屋,也都粉妆玉琢;天际飞舞着片片羽毛般的雪,仿佛九天仙女将朵朵洁白的鲜花撒落人间。

凡是下雪的日子,孩子们都欢呼雀跃,欣喜异常。雪稍微一停,他们便像一群从笼中放出来的小鸟,一阵风似的飞出大门,在雪地里追逐疯闹,用冻得红萝卜似的手搓着雪球,打着雪仗。跑累了,孩子们就回家拿出铁铲,你一铲我一铲,堆出一个憨态可掬的大肚如来佛。如来佛双手合十,用煤块镶嵌的黑眼睛静静地望着面前的孩子们,好似在为孩子们虔诚地祈祷幸福安康。

(选自《雪的回忆》)

【点击精彩】

学生:哇,作者把下雪的情景写得真美啊!

老师:你感觉有哪些场景美呢?

学生:树变成了玉树琼花,房屋变得粉妆玉琢,雪片就像九天仙女的鲜花撒落人间。

老师:不错!还有哪些让你喜欢的描写呢?

学生:我喜欢作者对孩子们玩雪的描述,和我玩雪时的情景一模一样,栩栩如生,天真可爱!

【技法指导】

老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描写雪后的世界的呢?

学生:首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雪花比喻成九天仙女撒落的花瓣。之后采用排比的手法写了雪后的美景,“院落中的海棠树,路边的柳树,已缀饰成玉树琼花;错落有致的瓦房和茅屋,也都粉妆玉琢;天际飞舞着片片羽毛般的雪,仿佛九天仙女将朵朵洁白的鲜花撒落人间”。

老师: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下雪前还是“落叶、残枝、泥泞、枯草”,下雪后就变成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学生:对!光一个段落就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真是得好好学习一下啊。

老师:那你看描写孩子们玩雪的情景时,作者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

学生:比喻,把孩子冻红了的手比喻成红萝卜,还把欢快的孩子比喻成小鸟;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憨态可掬的如来佛雪人拟人化,说他在为孩子们祈祷。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2

通常情况下,在记叙文中适当加入环境描写,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还可以扮靓文章的语言,起到渲染故事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等作用。

具体操作时,同学们应先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看清环境描写出现的位置,再灵活地进行解答。如果在文章开头,往往可从点题,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设置悬念,决定全文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思考;如果在文中,大多可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人物性格等方面进行思考;如果在文章结尾,则可从照应开头,深化主旨等方面进行思考。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包利民

越是寒冷的天气,雪花落得越勤。其实,在一生最令人感到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直入人心的美好。冬季并不能将一切冻结,比如那些呼啸的风,枯瘦的树,比如那些酸涩而充满希望的心,都会在冰天雪地中生机盎然。

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走进那一片苍茫的洒落中,身前身后都是舞动的精灵。女儿学校的门前,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中年女人,在她的三轮车上,一根横着的圆木靶上,插满了红红的冰糖葫芦。她穿着一件绿色的旧军大衣,头上裹一条蓝色的头巾,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孩子们都愿意买她的冰糖葫芦,我问女儿为什么,她说喜欢阿姨的笑。有一个雪天,路滑,放学时间,车流如织,还是有许多学生在路上横跑。那中年女人冲过去,抱起一个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自己却被车蹭了一下,倒在地上。幸好车开得很慢,女人并没有受伤,她从地上爬起,掸掉身上的雪,笑着告诉那个孩子以后过马路要小心。

雪花依旧纷纷扬扬地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记起几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们的车抛锚在一段土路上,车上的几个人冻得直打哆嗦。透过茫茫夜色,我们依稀看见左前方有隐约的灯光。走了近二十分钟,双脚已冻得麻木,雪花纷纷扑打在没有知觉的脸上。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我们犹豫着敲开了村头一户亮灯人家的门,说明了情况,那个憨厚的年轻人立刻跑出了门,而老大爷和老大娘开始抱柴火烧火。我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暖了一会儿,就见年轻人已带了七八个小伙子回来。于是我们坐着一辆农用拖拉机到了土路上,大伙儿帮着用绳子把车拴在拖拉机上,就这样把车拖到了村里。

至今仍记得那个雪夜,坐在滚热的炕头上,望着外面朦胧的飞雪,觉得充满了温暖的情趣。

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因素。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常听人说,万千的雪花构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雪花。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灵,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6期,有删改)

【专项训练】

1.文章第三段的环境描写显得极为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所起的表达作用。

解题思路: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学们在分析的时候,一方面决不可脱离文章的主题内容,另一方面也要从环境描写所处的位置着笔分析。

【拓展练习】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解答的时候,同学们不但要整体感知全文,而且要学会局部剖析。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3

一、关注情智落差,形成阅读动力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心境与情怀有所不同,阅读的感受、见解、情感也会有所不同。在与学生对话交流时,教师一方面要把握学生的情感态度,另一方面要把握学生思考感悟的不同层次。根据学生的情智落差,抓住能引发学生思考、触动学生心灵世界的言语细节,放大情感态度的差异,让学生因有所不同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形成再次深入阅读的动力,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激起思维和情感的波澜,焕发出言语生命的灵性。

例如,自读《雪儿》一课后,我让学生描述一下雪儿是什么样子的,许多学生用“洁白、雪白”等词语进行了描述,另一位学生出乎意料地说,雪儿是蔚蓝色的。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其他同学觉得不可思议。我抓住这一教学细节,引发争议,激活思维,引导学生用心读书。

师:同学们不同意你的说法,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鸽子没有蔚蓝色的。请你说说雪儿是蔚蓝色的理由。

生:因为雪儿是信鸽,它非常向往蔚蓝色的天空,那儿才是它的家。

师:你这样说,同学们还难以接受。让我们读读课文第4~5自然段,再发表意见。(学生读书思考后交流)

生:雪儿只有飞在蓝天之中,才感觉自由快乐。雪儿飞翔时与蓝天融为了一体,说它是蔚蓝色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生:雪儿是蓝天的信使,是蔚蓝色的信使。

生:说雪儿是蔚蓝色的,仿佛让人看到雪儿又飞到了高高的蓝天上,如果说它是雪白的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师:在你们的心中,雪儿是蔚蓝色。其实除了我们,还有一个人更希望雪儿是蔚蓝色的。

生:文中的“我”。

师:“我”希望雪儿是蔚蓝色的,是因为。(再读第4~5自然段,填空)

生:“我”希望雪儿早日飞上蓝天,希望雪儿能够自由快乐。

二、察觉言语冲动,发掘言语潜能

语文教学,既是学生通过文本阅读,触动内心世界的过程,又是学生对作者的言语表达不断觉醒,唤起主体言语表达的自觉意识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言语细节,觉察到学生言语表达的冲动,诱发其强烈的表达愿望,在自主言说中,点化学生的言语禀赋,发掘其言语潜能,让他们的言语焕发出灵性。

譬如,在学习了《哪吒闹海》一课哪吒与夜叉、三太子的打斗场景后,学生相互比划起来,他们口中还念念有词:“看我的宝贝,接招!”类似的故事学生读了很多,这样的打斗情景符合学生的游戏心理,引发了他们言语冲动。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于是我抓住这个教学细节,激发他们的言语潜能。

师: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什么宝贝?(鼓励学生想象和创造)

师:用上你们的宝贝,同桌之间比划一下。(提醒学生要描述出宝贝的作用)

师:大家可以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混天绫和乾坤圈在打斗中的作用的。(生读书)

师:可以把你和同桌的打斗过程写下来吗?写之前,先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打斗过程的。

生:要抓住打斗时的动作,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

生:还可以描写打斗时双方的语言、神态。

结果,这个随堂练笔很多学生写得绘声绘色、生动形象。

三、捕捉言语天性,打开诗意幻想

语文教学要开发儿童的言语潜质,保护他们童真世界里的言语灵性。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儿童的言语天性,抓住偶然间迸发的童心童趣、童言童语,顺应他们的言语天性,激发学生敞开诗意的幻想。请看《北大荒的秋天》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读了课文第4自然段后,你感觉北大荒的秋天怎样?

生:我感觉北大荒的秋天很热闹,豆荚在笑,高梁在演唱。

生:一派丰收的景象,让我感觉很快乐……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北大荒,和豆荚一起欢笑,和高梁一起演唱,和榛树叶子一起热闹吧。

生:我感觉秋天像一个爱热闹的老人。

师:你的感觉很有创意,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生:因为他把豆荚逗笑啦,把高梁灌醉了,让它乐呵呵地唱着歌,还让榛树举着火把,像过节一样热闹。

生:秋天是一个画家,他把北大荒的原野,涂得一片金黄,一片黑红,一片火红。

生:秋天是写给农民伯伯的信,给农民伯伯送去丰收的喜讯。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4

冬天,最令人陶醉的自然是雪景,雪是洁白,美丽,而可爱。雪那洁白而不刺眼的色彩是最刺眼的,(此句前后矛盾)就算是天上的云朵,海上的浪花,在它面前也似乎逊色了。雪总是在人不知不觉的时候,悄悄地来到人世间,它们给房子,树木,都披上了华丽的银装,给大地盖上了厚厚的大棉被,那是(那时),万物都是银光耀眼。玉屑似的雪末从天空中左摇摇,右晃晃,还挤挤撞撞,就像一个喝醉酒的人在走八仙步空中,随风飘扬的雪花,一会儿贴在了墙上,一会儿贴在了玻璃上,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到处飞舞,好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与我们玩捉迷藏。(此段对于雪花从天而降的描写非常生动贴切)。雪花落在了房子上,好像给房子戴上了一顶白帽子;雪花落在树枝上好像披上了厚厚白衣;雪花落在了花草的枯枝上,好像带上了一条白纱巾;雪花落在地上,(雪花落在黑色的柏油路上)好似“巧克力奶油派”。片片雪花随风飞舞,好像白色的精灵穿梭于世界各个角落,令大地华光四溢,精彩分呈(精彩纷呈)。雪越下越大,从一点点的,变成一团团的,似乎从天上撒下来的棉花团。雪花不停地飞舞着,像棉花,似柳絮,如杨花,漫天飞舞。渐渐地,渐渐地,学(雪)停了,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这银色的世界好像只用白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画的主要颜料为银白色,它谱写着一处处生动的景色,银色的世界美丽而祥和。雪不仅美丽,还为我们带来了快乐。同学们课间凑点雪,团个雪球,向面对的同学打过去,“啪”的一身雪,“哈”的一阵笑,加上“哼,你要小心喽”身上又是一片白,而被“打”者的脸上露出了哭笑不得的神情。就这样,你投我一下,我掷你一下,玩得不亦乐乎!(此段描写写出了雪给同学们带来的快乐,描写生动,视角独特,通过“啪”“哈”“哼”等几个词语刻画出了同学们喜悦的心情)哦,我喜欢雪花,皑皑白雪漫天飞舞,美丽的雪花,是神奇的大自然赐给人间的奇特风景!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5

一、提示和深化主题

作品的主题是作品思想的内核,一方面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和作者的议论抒情来表现,也可以运用富有特征的景物描写从侧面揭示和深化。

例如《祝福》的结尾处写道:“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这是小说中第三次写祝福景象,比开头描写的气氛要隆重。而祥林嫂却饥寒交迫地倒在雪地中,这一鲜明的对比,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揭示了反封建的主题,既形象,又深刻;既含蓄,又隽永。

二、烘托人物心情,展现人物性格和精神境界

“感时花溅泪,恨e鸟惊心”,客观景物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经历和心境,这样才能更好地烘托人物心情,展现人物性格和精神境界。

《荷花淀》一开始写水生嫂在月下的小院中编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叙到这里,著者来了一段景物描写:“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作者用神话般的美景,烘云托月地衬托人物的形象美、精神美、情操美。随着作者的妙笔,我们仿佛置身于无边无际的白洋淀:烟波浩淼,月色融融,芦花飘飞,荷花溢香……家乡是这样美,岂容敌人践踏?她支持丈夫参军,自己也参加了抗战的行列。她深明大义、敢于斗争的性格和思想境界,得到了无声的体现。

三、反映社会背景,渲染气氛

《药》开头对时令的描写,作者以“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夜是黑沉沉的”等特点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这一方面暗示了时代特征,另一方面也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再如结尾处:时令已是清明,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一条细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坟场的气氛,就更增强了白发人为年轻的死者上坟的悲哀。

通过描写景物反映社会背景,渲染气氛,虚实相生,以少胜多,语精而动人。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故事情节的发展离不开景物的描写,景物描写又以故事情节为依据。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风雪、草屋的描写成了课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林冲被派去看管草料场,这对一个配军来说,本是好差事,惯于逆来顺受的林冲又可以苟安一段时间了。但草料场一带正下着一场大雪。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寒冷的北风,生火取暖的火盆,被朔风摇撼的破草屋,还写了林冲为了御寒而外出沽酒。这些景物描写即为草料场的被烧,林冲被迫犯了死罪,走上梁山埋下伏线,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从正面抒情,或者从反面衬情

写景抒情讲究的是情景相宜。所以作家总善于缘情索景,巧做点染,使情景交融,意蕴深邃。

作品中常有以美景抒愉悦之情,以哀景抒悲哀、落寞的情绪。如《故都的秋》写了那静对着的牵牛花,那槐树的落蕊,那秋蝉的残声,那秋天的凉风、冷雨,还有枣子树,作者寥寥几笔,便将人带入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抒发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此外,还有以乐景写哀情,或用哀景写乐情。

像《荷塘月色》描绘了荷塘赏心悦目的美景和幽静淡雅的气氛,反衬出作者对现实人生愤愤不平的心境。像《药》中华老栓得到人血馒头后,作品写道“太阳出来了;在他面前,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反衬华家幻想的破灭。为何情景反衬的写法如此撼人肺腑呢?这是作家设情景相悖之“机关”,有意造成情与景的强烈反差,将喜怒哀乐情感引向极致,从而给读者以特殊的审美感受。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6

一、描写的作用不同

让我们来看下边的两个例子:

(一)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香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以上是《春》中的两段景物描写。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春天的欣喜之情。作者又写了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写出花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鲜花的争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

2.“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以上是梁衡《晋祠》中的一段自然景物的描写。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对说明的对象作了形象化的描写。用比喻写出山的巍峨与绵长;用拟人写出晋祠依偎在悬翁山中的情态;又用对偶句铺陈春秋山景,引人入胜。

(二)甲、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出现积云。积云如果向上(1)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乙、云还没铺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跟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是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2)。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3)开一块,露出一大片雪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才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4)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历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5)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为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对以上两段描写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段都写暴雨,甲段意在介绍知识,乙段则描绘环境,衬托人物;甲段写暴雨,着重写由积雨云的变化过程、状态及形成暴雨的征兆,乙段正面描绘暴风雨的猛烈,语言中带有强烈的感彩。

通过以上几个语段的分析比较,记叙文中的描写,对人、事、物起到交待活动背景,渲染环境气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抒发作者感情等作用,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而说明文中的描写作用则主要是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些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点进行一些必要的描绘,其目的只是在于具体地说明事物,描写的作用是单方面的。以上是记叙文描写与说明文描写的不同处之一。

二、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不同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7

我在执教《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时,尝试着从多种角度给自己的教学语言润色,课堂收效甚佳。

《湖心亭看雪》是清代张岱的山水小品。它语言精练、优美,我就以“简洁典雅”作为设计教学语言的主方向,具体操作如下:

一、诗化的导入语

西湖美。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在这个冬季,张岱带领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在这段导入语中,用排比句式嵌以名家吟咏西湖的名句,以时间为序自然导入文题,创设诗意氛围,教师语言典雅,学生也积累了名句。

二、热情的激励语

在初读环节中,学生听完录音,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好文章,想读吗?一起试着读一遍吧。”文章好,激励学生阅读,可调动起学生去主动欣赏的兴趣。

在“品读美景”这个教学环节中,“这篇文章最美的莫过于对雪景的描绘,哪个同学愿意起个头大家一起读一遍?”这句话首先要求学生找出描写雪景的起止部分,然后读出来。这样,学生很愿意起头来表明他找得对呀!

在写作实践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这种简练朴素、大笔勾勒的描写技巧叫白描,它还可以用于写人。(出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描写的片段)同学们想试试吗?”老师有讲解、有例子,有哪个学生不跃跃欲试呢?

三、简洁的过渡语

过渡语要简洁,这样学生很容易抓住下一步学习重点。在竞赛理解环节之后进入探究活动时,设计如下:“同学们的理解很准确,文章标题是文眼,从标题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过渡语,学生用一句话归纳此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也相当简洁,在根据上联对出下联时词语归纳准确精当。品读美景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触景亦可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最好的诠释,我们可以抓住哪个字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学生会用简练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四、优美的感悟语

这是一幅简约的画,一首梦幻的诗,“上下一白”惟觉天地之大,“一痕、一点、一芥”惟觉万物之小,“人两三粒”更是微乎其微,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我们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禁感叹:人只是沧海一粟。

学生的品读零碎具体,教师在学生感悟到美后再用优美的语言小结,学生也被深深感染打动。

五、凝练的概括语

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学生重点的梳理与回顾,是对教学例文的美点再欣赏,所以要凝练,可让学生加深印象,还可以是一次长长的回味。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8

关键词:环境描写;小说文本;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写到:“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物的活动与一定的环境分不开。据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结合相关的小说来谈谈环境描写在小说环境本身、人物、情节、主题方面起到的具体作用。

一、从环境本身的角度,探求环境描写对小说的作用

就环境本身而言,它交代了小说的典型环境;营造某种氛围,渲染某种气氛。在鲁迅的小说《药》中,文章开始便有“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这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漫了青白的光。”这样的描写,它既交代了故事展开的时间、地点――秋天的后半夜,在茶馆里;还通过“乌蓝的天”“清白的光”渲染了死寂可怖的氛围。外国作品中这样的描写更是比比皆是。英作家大卫・洛契佛特《魔盒》中,有“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此段描写又交代了时间,地点――傍晚的伦敦;把伦敦城比喻成监狱、“萧条”“死气沉沉”,从而营造了封闭压抑、阴沉死寂的氛围。

二、从情节的角度,探求环境描写对小说的作用

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情节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的关系,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情节的发展是离不开环境的。古典小说《水浒传》有很多这样的环境描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就层层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因大风下雪,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因大风下雪,居所倒塌,林冲被迫到山神庙安身;又因大风下雪,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顶住大门,才能在庙内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谋害的谈话,最终奋起杀敌,在性格上完成了“质”的转变。同样,《智取生辰纲》中“天热”的描写,杨志带生辰纲上路,作者便渲染气温之高之热。因为热,所以手下人才会抱怨;因为热,在途中遇到小树林死活不肯走;因为热,遇到酒想买来解渴,从而着了吴用的“道”丢了生辰纲。

三、从人物的角度,探求环境描写对小说的作用

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心境;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品质;暗示人物的命运。人总是活动在特定环境里,通过环境描写也就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及人生的发展轨迹。鲁迅的《药》结尾一段:“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越颤越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这段环境描写,通过肃杀的景象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华大妈孤独与凄凉的心理,增强了不是年轻人为年老的死者祭奠,而是白发老人为年轻的死者上坟的悲哀。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轮船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是菲利普一家人出发到哲赛岛旅行时的环境描写;见到落魄的于勒后,返回途中,人们望见“天边远处仿佛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两段环境描写景色从明丽到阴郁,正烘托了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于勒之前轻松、欢快的心情,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沮丧、沉重的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而在对比中,突出了他们虚伪、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暗示了于勒今后悲剧生活的命运。

四、从主题的角度,探求环境描写对小说的作用

环境描写尤其是社会环境,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直接或暗示出社会环境;揭示或深化文章主题。高晓声小说《陈奂生上城》中有这样一段话:“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这一段环境描写既交代了上城时的天气情况等自然环境,也暗示出了当时中国是处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政治经济环境正在好转的社会环境。另外,就“揭示或深化主题”而言,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中,老舍极力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写到暴雨烈日不能忍受的天气下,祥子照常拉车。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展现祥子吃苦耐劳的性格,而且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悲惨的主题。鲁迅《祝福》结尾处描写“我”感触中的年终祝福景象:“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在这样的描写中,作者拿有钱人的祝福活动和祥林嫂的惨死作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样,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描写雪的片段范文9

1. 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一旦真正理解了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能出现“求知欲”,形成主观努力,那么写作的厌恶心理、惰性心理、应付心理自然就不存在了。

我的主要做法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理解写作能力是进一步学习、深造和未来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请学习好的学生谈“写作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其它学科的发展”的心得体会,请已考上重点高中和考上大学的学生和我所教的学生进行“作文与中招”、“作文与学业”的经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 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

感物才能动情,我们教作文,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去反映自己的生活。作文之前,我抽出一定的时间领学生到学校附近走走,引导他们观察,这并不是想到生活中去猎奇,而是要看那些人们熟视无睹的东西,留神各种事情,寻找作文的源头。

阳春三月,走向田间,油菜花盛开,金黄一片。怎样描写油菜花景色呢?我先教给学生方法:(1)要仔细观察,把握好景物的特征。每一处景物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姿态、色彩,只有掌握了这些特征,笔下的景物才有可能显出特色,才可能逼真。(2)要绘声绘色,展示具体景物。任何景物都是有形的,都是由一定的色彩和形状构成的,写景时要把这些内容描摹出来,才能给人以具体生动的感觉。(3)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同一景物由于观察和写作时的心情及情绪不同,表现在笔下的景色也会迥然相异。(4)表达要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要富有表现力,让人身临其境。然后带学生去具体观察,形成作文。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段:油菜花四片花瓣,整齐地围绕着花蕊,个性朴实。花瓣十分精致,有细细的纹路,那是技艺多么高超的雕刻家也无法雕琢出来的。中间的花蕊弯曲着凑在一块,仿佛在说着悄悄话。它有粗壮的根茎,茂密的叶,有着像栽种它们的农民们一样的淳朴与粗犷。油菜花的外貌极是平凡。它们虽然平凡,但它们拥有自己的精彩。它们这样努力开放,为的就是结出黝黑的菜籽,让农民们的腰包鼓起来。想到这,我对油菜花们的敬意又多了一分,喜爱又多了一分。家乡的油菜花啊,你们尽情地开吧,让所有人看见你们平凡生命中不一样的精彩!

走在大路上,见一青年赶着一辆满载田粪的牛车上坡,跟在车后的一位老农大声喊:“稍歇一下,上坡吆喝着点,车到半坡可停不得。”我向学生讲,你们看,这牛车上坡的事中就包含着一条哲理,那老农的话,很值得深思,车上坡时要一鼓作气,不可在半坡停顿。我们的工作、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呢?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素材。《车到半坡停不得》,一个多有意思的题目呀!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就家乡四时景色而言,大自然及时装点江山。比如春暖花开,黄土坡上的星星小花,点缀着古韩大地的厚重;夏日炎炎,“柳树园”杨柳依依,坚定地守卫着身边的“运粮河”;秋色浓翠,柿子树上的盏盏红灯,牵引着人们的梦想;冬寒雪飘,大地银装素裹,这里面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去年冬天下了场少见的大雪,我先领学生去欣赏雪景,继而向学生介绍前人诗文中有关雪景的描述,并引导学生不应只着眼于它的景色,应当想到它对生活的意义,学生兴致很高,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写雪景,大部分同学都能写得生动具体。有一学生写出了这样的片段:彤云密布了天空,树梢一动不动,寒气不像以前那样彻骨,冥冥中有几丝暖气上升。不一会,洁白的雪花从天而降了。它似仙女,步履轻盈,姿态舒展,带点神秘,带点欢悦,慢悠悠的飞下来。不知何时起了风,越来越大。雪花失去原本优雅的美姿,随风狂舞起来,像条条挥动的鞭梢,甩在脸上,有点疼。雪花们忽东忽西、忽上忽下、没头没脑地回旋翻飞,搅得天地白茫茫一片。原本错落有致的柳枝,全歪斜着身姿,幻影般隐隐现现,发出“呜呜”的尖啸;远处绵延的山峰,仿佛被夸娥子突然背走,踪迹全无。这情势,让我想起了“眩昏柳眼、勒定梅腮”,想起了“雪拥蓝关马不前”,想起了“飞雪落满梁王苑”……读此文段,使人有身处其境的感受。

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亲身感受、指导他们写作,像参观完韩城西关清真寺后,有个同学就对寺院环境作了这样的描写:走进寺院,一股洁净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方方正正的一个小院子,收拾得井然有序,干净利落。正是阳春三月,院中的花草树木绽放吐蕊,生机盎然。尤其是院子里正中的那株紫瑾花,更是开得如火如荼,奇丽无比,浓艳的花朵密密匝匝挤满了枝头,细巧的花瓣紧紧地抱成一团,连成一串。淡淡的花香引来了小蜜蜂不停地飞舞、赞叹。花枝顶端刚刚萌出的三两片嫩叶,在春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了胭脂般的色泽。读着这样的文字,让人身临其境,神清气爽。正是这样让学生写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材料,对生活的观察也深了。

3. 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取作文养分,读写结合,模仿起步,循序渐进

文以情生,情因物感,感物之情,既直接来自生活,也间接来自书本。学生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对优秀文章有一中渴望,教师要理解他们的“渴”,千方百计给他们“解渴”。竭力推荐,指导学生阅读。优秀文章的作者撰写文章时,总是先明确写作意图,然后根据写作意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最合适的表达方法,把文章主旨准确、鲜明、生动地加以表现,做到情文并茂,以收到深深打动读者心灵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后,自然就会模仿其笔法进行作文。《孔乙己》中有两段描写孔乙己外貌的文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读了这两段文字,向学生讲明: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特征。人物的外貌特征又可分为:生理特征,境遇造成的特征,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的特征。后两点是主要的。写人物外貌的目的是反映其内心。根据这个意思拟出题目,做外貌描写练习,一个住校生生在《父爱无言》中写了这样一个片段:

那天非常冷,阴冷的风在低吼。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当公共汽车缓缓驶向村边路口时,我看见了一个人,凛冽的风中,那人紧裹着大衣,双手抱在胸前,不住地颤抖,可狂风还是掀翻了他的衣角。啊,是父亲!透过车窗,我清楚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是一片片刺眼的白发,被风吹得乱七八糟,好像一堆干枯的杂草。

车停在了路口,我快步走下来,显然,父亲看见了我,他不在用手使劲紧裹大衣,而是快步向我跑来。他的旧大衣彻底被风俘虏了,像一件大斗篷,他丝毫没有在意,只是微笑着向我奔来。

本片段通过外貌和细节描写,刻化了一位朴实的父亲,细腻的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又如学过《核舟记》,可写《我的布娃娃》、《我的工艺品》,讲过《中国石拱桥》,命题《家乡的桥》,学习按顺序记事状物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模仿可以说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当然模仿不是目的,要不断引导学生从模仿中跳出来,把学到的东西化为自己的,在作文中去灵活运用。

4. 教师以自身的感召力影响学生,以良好的师生情感沟通温暖学生,提高学生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