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防震心得体会集锦9篇

时间:2023-02-16 20:41:32

防震心得体会

防震心得体会范文1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能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彰显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的领导下,在各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几十代地震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艰苦努力下,我国防震减灾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长足的成就,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回顾过去,广大地震工作者利用简陋的仪器设备,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在边远地区风餐露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奉献,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和牺牲,在办公室挑灯夜战,默默无闻,敢于寂寞,奋力研讨,终于探索了独具特色的长、中、短、临相结合的地震预报思路和方法。1975年2月4日的海域地震是人类第一次在强烈地震前作出公开的预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大大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业绩,是中国人在人类科学史上的伟大创举。然而,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一个小时,国家地震局还不知道震中在哪儿。5点整,国家地震局做出决定,地震地质大队、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市地震队和国家地震局机关,兵分四路,立即开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200公里范围内寻找震中。大约6点多钟,即地震发生后两个半小时才确定震中在唐山。当震中基本确定后,国家地震局根据不完全的各台站报告汇总,初步确定震级为7.5级。新华社在第一条消息中公布的即这一震级。时隔不久,各台站都报告测震结果后,“7.8级”,这一经过核准的震级数据才产生。这次地震夺取24万多名同胞的宝贵生命,使得广大地震工作者陷入了极大的悲痛和彷徨中。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国家地震局组织广大地震工作者开展了对大地震的全面总结,提出了我国地震前兆识别、数据和指标,建立了31个区域地震数字台网和全国大地震速报台网,提出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与灾后重建的防震抗震四大工作环节,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现了我国地震观测数字化、网络化,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防震减灾新格局......在老一代的地震工作者不懈努力下,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地震震情形势十分严峻,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灾害信息共享和防灾减灾救灾资源统筹不足,重救灾轻防灾减灾思想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不够普及......防震减灾工作仍重而道远。

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要把弘扬行业精神内化为思想自觉。要把“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坚守奉献”作为自己工作中的灯塔,要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我们要通过挖掘身边典型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教育活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着力营造先进的行业文化,弘扬行业精神,提振广大地震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让这种行业精神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成为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落实到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敬业的精神投身到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中。

防震心得体会范文2

发生地震后,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生,但至于怎么科学逃生自救,还得听专家的。地震局官员介绍说,万一地震,身处不同场所就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夺门而逃是最不明智的选择,除非你住在平房里,在短短几秒钟内能跑到安全地带。否则,最好就地避震,等首震过后,再迅速撤离。

如果你在家里,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或站在房间中央,更不能躲在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不要破窗而逃。应该飞速跑到承重墙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或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处。住在平房可躲在炕沿下,但要避开大梁。住楼房者,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到阳台、楼梯、或去乘电梯,更不能跳楼。因为阳台、楼梯是楼房建筑中拉力最弱的部位,而电梯在地震时则会卡死、变形,跳楼无论怎样,最后的结局都会一样恐怖。

如果在学校或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地震,首先要做到听从老师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能慌乱、拥挤。应就地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撑物下面,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尽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待地震过后,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撤离。

如果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发生地震时,还应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以及高大、摆放不稳定的重物或易碎的货架。

防震心得体会范文3

今年月份,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深刻分析研究了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明确了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的目标,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去年月14日,我省藏族自治州县发生了强烈地震,举国震惊悲痛,举世瞩目。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工作,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针对我省严峻的地震形势,省政府于去年月份召开了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随后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的通知》,对全省的防震减灾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今年月31日,省政府再次召开防震减灾视频会议,对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这充分说明国家和省上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召开的全州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安排部署,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州防震减灾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

刚才,省地震局预报中心研究员陈玉华同志介绍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震情形势及发展趋势;州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副组长、州地震局局长苗守华同志通报了我州年以来的防震减灾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当前和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对防震减灾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地区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省地震局副局长任铁生同志对我州近年来的防震减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州防震减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不惧艰难,开拓进取,防震减灾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在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两区”建设的同时,将防震减灾作为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明显成绩。一是地震监测预报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全州地震监测台点的密度进一步加大,监测能力由原来的4.0级提升为3.5级,达到10分钟内速报地震三要素的能力,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快速处置地震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进一步提升。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抗震设防要求,加大抗震设防工作监管力度,开展重点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行政许可程序和建设程序,确保了新建、改扩建工程地震安全。三是防震减灾体制机制和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成立了7个县级地震机构,全州防震减灾专职机构得到健全,此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军地之间、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整体联动性为主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四是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建成了4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建成了1个部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经常性开展防震减灾安全教育。通过多形式、多手段的宣传、培训、演练,使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明显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显著提高。五是地震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强化。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组建了省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分队、格尔木大队;初步建立了以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分队、大队为中坚,市县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地震救援队伍体系。特别是在应对大柴旦地震和地震过程中,从州到县(市)、从军队到地方、从一线到后方,整个指挥系统政令畅通、高效运转,为抗震救灾工作的快速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证。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和省地震局精心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积极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我州广大地震系统干部职工锐意进取、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委、州政府向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体奋战在地震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州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地区,全州95%以上的地区处于7度以上高烈度区,地震活动分布广、强度大、频度高、损失重,州内各地均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仅年至今,州内就发生了破坏性地震4次,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专家分析认为,未来几年我国大陆仍将处于强震活跃状态,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我州仍然是全国地震重点防御区,2010年国务院公布的10个地震危险区中,我州就是其中一个,此外值得注意的地区有1个。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树立不可一日不防的忧患意识,力保一方安全的责任意识,减灾促进发展的效益意识和依法管理的法律意识。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按照“内紧外松”的原则,把可能发生的灾害估计的更充分一些,把防范和应对措施安排的更周密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切切实实地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做好全州防震减灾工作

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震情形势相当复杂,务必高度警惕;防震减灾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务必清醒认识;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繁重艰巨,务必积极进取;防震减灾面临机遇难得,务必紧紧抓住”。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的讲话精神,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维护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要针对我州防震减灾薄弱环节,进一步细化各项措施,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要进一步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地震部门务必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力争取得突破。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要把握好“内紧外松”的原则,对地震趋势要严格控制知情范围,严防地震谣言发生。要根据全州经济建设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重点危险区域分布情况,科学规划和优化台网布局,大力推进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建立覆盖重点区域、重大建设工程的地震监测网络。各级政府、规划及土地部门要将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严格执行《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切实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确保地震观测工作的正常进行。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建立宏观联络员队伍,走专群结合的道路,进一步发挥群测群防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地震短临和临震预报中的作用,在全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群测群防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经费渠道,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

第二,要进一步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汶川地震、地震和前不久的日本大地震等许多震例都警示我们,抗震设防和科普宣传教育等震灾预防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最为有效的途径,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地震部门要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督管理制度,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一律不得批准开工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地震安全隐患。各地区和州地震部门要按照州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小区划工程的通知》(西震领发〔〕1号)要求,按期开展城镇地震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工作,依据活断层探测结果等基础性工作进行合理避让,科学设防。州统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教育、地震等部门要按照省委年1号文件中提出的“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实施抗震民居工程”要求,将全州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等与抗震设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抗震设防措施,大力推进农村民居防震工作,切实改善农村抗震设防现状。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城镇和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震安全保障工作,提升城镇的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要切实落实各类工程的抗震设防措施,对排查出的薄弱环节,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除险加固、拆除重建等方式限期解决,力争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无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处置机制。地震警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努力构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屏障,必须刻不容缓地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应对举措。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全面提高全社会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抗御能力。要高度重视应急机制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物资存储、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满足救灾工作应急需求。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进一步强化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疫情防控、工程抢险、气象服务、次生灾害防范等地震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设,确保震时救援有力、救治及时、救助到位。

第四,要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地震、公安、消防、宣传、教育、科技等部门要互相配合,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要利用各种纪念日和宣传日,采取多种方式,着眼于抗震救灾和减震减灾的实战要求,采取模拟和情景再现等形式,深入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进家庭”七进活动,以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吸引力。从今年开始,要在全州中小学、幼儿园有计划地开展防震床以及应急包的试点工作。要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通过教育一个学生,达到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不断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综合素质,增强公众应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第五,充分调查研究,制定实施防震减灾规划。各地区要认真贯彻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并做好与总体规划、各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各地区要积极配合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做好防震减灾“十二五”重点项目在我州落地的前期各项工作。德令哈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小区化工程项目经过积极争取,已得到中国地震局的大力支持,落实了部分中央建设资金。此项目州发改委已批准立项,要根据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进度要求尽快落实地方建设资金,保证项目实施的总体进度。州地震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加快州宗务隆山断裂带地震背景探测工程研究、州测震台网中心、中国()防灾减灾综合训练基地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第六,加强培训,提高能力。各地区要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培训的力度,使之形成长效机制。培训工作不能仅限于地震从业人员,要扩大到各级政府、部门、企业负责人,以及抢险救灾和志愿者队伍。通过培训,强化地震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达到提高防震减灾专业队伍服务水平,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提高政府统一领导防震减灾工作的能力,提高民众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从而达到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的目的。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把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防震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地震安全又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确保地震部门人员、经费到位,不断提高全州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一要强化责任意识。各地区和地震部门要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把防震减灾工作责任分解细化到各个部门,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对工作不负责、措施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要加强协作配合。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法律规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法履职。要加强协调配合,坚持常议常抓,充分发扬雷厉风行、敢于负责、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合力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

三要加大资金投入。各地区要进一步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稳定增长投入机制,加强对地震多发地区和财政困难地区的经费支持。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要设立地震重点建设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专项防震减灾资金,加强资金的监管,严防挤占、挪用和截留,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要密切联系。州地震部门要加强与省地震局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上报震情动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地震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组织实施好防震减灾重大科技项目,全面落实省、州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使各项工作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防震减灾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防震心得体会范文4

1建立健全地方地震工作机构,完善防震减灾管理体制

防震减灾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专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其他防震管理主体所构成的管理体系与制度,以及它们的运作。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静态方面,即减灾管理的制度、规范、法律、法规;其二是指动态方面,即管理机制的运作,管理制度及规范发挥它的调适与控制作用,管理职能的实现。

随着《防震减灾法》、《地震预报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的防震减灾行政管理工作已步入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制定与《防震减灾法》相配套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和政府规章仍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法律、法规的生命就在于执行与实施。由于我国区域性的差异,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有些问题只能作原则性的规定,需要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地方防震减灾条例就是以国家大法为依法,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实际需要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所以,地方防震减灾条例是防震减灾法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从而构成了地方立法依据的完整性,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调整地方关系,解决地方问题,更有利于防震减灾法的贯彻执行与补充,使法律、法规在一定区域内得以有效实施。

最近的10年,我国发生了多次重大自然(地震)灾害、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6%,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1999年,发生在土耳其、台湾的地震灾害造成的危害之烈、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巨、社会影响之大令人震掠。作为现代社会管理主体的政府,责无旁贷的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以预防、减灾为核心内容的灾害管理不仅成为政府管理的战略任务,而且成为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总书记"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思想,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的指导方针和"坚持以预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减灾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理配置资源,处理好减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国家对自然灾害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综合减灾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政府应当对防震减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地震灾害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建立健全地震工作机构,使地震工作机构与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相适应,本着对人民,对地区经济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各级地震工作机构也应当以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认真做好对外对内的宣传工作,在解决深层次矛盾上下功夫,针对本地区的特点,争取为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组织上、队伍上保证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防御,切实做好灾前防御

每当我们对国内外大地震灾害事件进行现场考察、对灾害现象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和总结大地震灾害的经验教训时,都给我们许多启迪。通过这些地震事件可以探讨一些值得重视和有价值的东西。

1985年墨西哥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1998年台湾海峡地震和1999年土耳其地震等灾害事件所印证的正反两方面的事实,给我们揭示一个重要道理,即获得明显减灾效果的就是在灾害发生前,人们应具有高度的居安思危、防范忧患的意识,树立真正的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实施以预防为主的方面,落实预防为主的各种措施,使工程建筑、社区、城市的防震抗震能力增强,成为真正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安全城市。只有平时各项建设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并真正按抗震设防要求落实了预防措施、对策,才是实现和解决国家、城市减灾难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和道路。

树立预防第一或预防为主的思想,就是突破或转变一些陈旧观念和习惯势力。这些陈旧观念表现为;一是以"预防为主"之名,行 "灾后救援为主"之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落实。二是认为以预防为主,落实预防措施就必须要花大钱,其实落实预防措施所花的钱,与遭到地震袭击造成的损失,以及震后重建费用相比,其差的倍数何止千倍、万倍。三是我们一次次受害、一次次地总结教训,但每次灾后依然看不到思想上、行动上的根本变化。预防措施仍然停留在书面总结上。这个状况和做法一定要改变。

国内外大量的地震灾害事件说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多震国家的科学家和政府在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重要工程方面开展场址选址、场址土壤和岩石性质、场地地震地质构造环境和城市安全性、城市灾害、城市抗震设防及建筑用材、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研究和开发,并应用科技成果于城市建设中,尤其是建筑物上。在灾害发生之前,建设安全的城市,安全的建筑物,做好城市和建筑物的安全工作,这是达到防震减灾的最有效手段。这也是以预防为主,落实防御措施的实际步骤。

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就是将我们以往灾后应急行动为主的做法,转变为灾前做好充分的防御措施,将想到的、计划中的、按规定应做的地震防御工作,在灾害发生前高质量完成。在灾害事件前严格按照防震减灾运作体系和各种信息网络,做好城市抗震设防和工程建筑抗震设防工作,并依法执行。

在灾前做好震后应急工作

所必须的各种准备工作,依法监理、监督验收,保证工程建筑的高质量。在抓好灾前各项防震减灾工作的同时,在遭到地震灾害袭击后迅速地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去。由于灾前做了防御,即使遭到地震袭击,其损失也会在预测限度之内,按照应急预案实施救灾,可收到更好的减灾效果。因此,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减灾目标的良性循环。人类在自然灾害前就会变被动受灾为主动防灾减灾,人类对自然灾害也不会再那么俱怕、那么悲观。3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各级地震工作机构要通过宣传教育和训练来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努力加强社会对地震灾害的应急准备工作,将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和政府的防震减灾规划、计划紧密的结合起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减轻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的意义和作用在于:

第一,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应当与自然协调共处,并应用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同灾害作斗争。人类对灾害的认识、防灾救灾的知识日益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灾与减灾意识和知识应成为衡量现代国家文明程度、文化水平程度的一个标准。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的普及将大大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

第二,使人们懂得地震灾害对我们生存条件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与致灾的关系,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觉性。

第三,提高人民群众对地震灾害谣言的识别能力,使谣言不攻自破,确保社会秩序和人心的安定。

第四,提高民众与灾害作斗争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人们可以根据地震科普知识捕捉震前征兆,以便及时进行灾前防御,灾时避险自救。提高人们对灾害的心理承受力、应变力和救灾技能,使人们在灾害面前处惊不乱,遇险不慌,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第五,使人们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灾抢险,特别是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和其他衍生灾害的发生。而不至于在突发性重大灾害面前不知所措、消极被动。

第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全面的整体性的社会行动投入到防震减灾的宏伟事业中。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应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应考虑定期、定点及宣传普及的覆盖面,建立宣传网络。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方式,实施防震减灾知识普及与宣传。如:增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趣味性,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到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活动中。真正使防震减灾教育与宣传深入人心,深入社会的每一层次,各个角落,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化为全社会的防灾行动。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还要做好针对政府官员、专业救灾抢险队伍、民众、军队、武警、公安干警的防震减灾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为了锻炼人们的救灾抗灾能力;锻炼各专业救灾队伍的技能和实战能力;提高人们防止次生灾害的能力;提高救灾决策指挥的水平;训练各方面救灾力量的协调与配合能力;检验救灾预案及各项防灾措施的贯彻落实及效果,找出漏洞,总结经验,反馈与救灾预案的修正及各项救灾措施的进一步修正;提高全社会的减灾参与,适时适地的开展防震减灾演习。

4结合地区特点,认真做好地震灾害的可管性分析,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

我国地处世界最强大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质构造复杂,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主要为、四川两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区:主要在河西走廊、宁夏、天山南北两麓;华北地区,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京津地区、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广东、福建等地。所以可以将我国大致分为,中强震区和少震弱震区。

各个地区针对不同情况,认真做好地震灾害的可管性分析,是地区地震工作机构的重要工作。我国的地震大多数是构造地震,次多水库地震、矿震等诱发性地震。构造地震的震源大都发生在地面iokm以下,是由地壳的构造运动引起的。一般来说,就人类现有的科学水平与能力,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削弱。虽然有些国家曾试用断裂注水等方法使地应力逐步释放,而企图达到削弱地震灾害源强度的目的,但这也仅是在研究过程之中,如若考虑到我国地震的多发性和经济技术能力,类似方法的实用性是很小的,基本上是不可管的。震源的能量是通过地震波的形式传播而进行破坏的,人为阻止地震波的传播也是很困难的,基本上也是不可管的。地震的承灾体主要是构筑物破坏,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坏和引起次生灾害,这些通过工程防震和其他措施是可以保护和减少损失的,具有一定的可管性。

防震心得体会范文5

同志们:

这次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是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__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安排部署2013年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刚才,__x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县政府与各镇街、各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做到“三个务必”

20__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镇街、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以加强“预、防、救”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全县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工作值得肯定:一是防震减灾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县政府调整充实了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抗震救灾指挥部,各镇街、各部门明确了防震减灾工作分管领导、助理员,防震减灾“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二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明确了抗震设防要求,给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三是全县上下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各镇街、各部门把普及地震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作为重要基础工作,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防震减灾工作水平与社会需求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地震灾害仍然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建设成果的潜在威胁。提高防震减灾能力,是全县经济社会率先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现实课题。

第一,全县震情形势十分严峻,务必高度警惕。根据国务院、省地震局年度地震趋势意见,甘东南及甘宁陕交界为6级地震危险县,我县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震情形势不容乐观,各镇街、各部门务必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无防”的思想,彻底消除侥幸心理,认真扎实地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第二,防震减灾存在薄弱环节,务必清醒认识。20__年汶川地震后,虽然我县防震减灾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防震减灾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少数地方和部门对防震减灾工作不够重视,工作不到位;二是农村房屋普遍是依照传统的建房模式,抗震设防能力不强;三是部分镇街特别是重点行业部门,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不足,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第三,防震减灾面临难得机遇,务必紧紧抓住。在经历了“512”特大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全国各地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切实加强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支持力度;社会民众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关心和参与程度大大提升,对防震减灾知识需求的主动性增加,对落实防震减灾措施的自觉性增强。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加强衔接汇报,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推进防震减灾事业跨越发展。

三、强化措施,做到“三个加强”

防震减灾,关键在“防”,重点在“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监测预报、综合防御和应急救援三种能力建设,努力把地震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一)加强地震监测。我县没有自己专业的地震监测台站,因此,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做好群测群防,积极推进和完善以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为主要内容的“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加强地震监测业务培训,合理设置地震骨干宏观测报点,逐步扩大村级信息员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收集和地震知识普及中的作用。

(二)加强地震灾害防御。要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必须进行抗震设防审查备案;要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在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和推进安全民居工程中,要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增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要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县防御。要开展建筑物抗震性能检查工作,要对存在地震安全隐患的水库、能源、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坚决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改造,消除隐患。

(三)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应急救援是将地震灾害损失降到最小程度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是要健全地震应急预案。县政府今年将修订全县地震应急预案,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要根据各自职责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并要经常性地开展演练,提高实战能力,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临震不乱;二是要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依托广场、公园、绿地、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拓展城市防震避险空间,各镇、各社县都要有明确的避难场所,以确保地震发生后能满足疏散和灾民安置需求;三是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依托县消防中队建立我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各镇、各社县、 企业及部门都要建立志愿者救援队伍,各专业抢险队要不断完善,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四是要加强救灾物资和专项资金,保证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妥善安置。

三、狠抓落实,做到“三个到位”

一要责任到位。各镇街、各部门要把防震减灾作为维护公共安全和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制订工作措施,加强督促检查。要健全完善应急工作机构,明确分管领导和防震减灾工作助理员,切实做到思想重视、责任明确、组织健全、措施到位。

二要宣传到位。要以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并使之经常化,常态化。要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县、进乡村、进机关、进家庭、进企业”活动,特别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学校,县教体局要抓好这项工作,要组织演练,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防震心得体会范文6

根据政府新的分工,由我分管全市地震工作,从研究、分管、从事地震工作这个层面上讲,这对我和部分同志来说还一个相对陌生的行业。今天把大家请到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大家共同探讨目前防震减灾面临的形势和下一步工作的打算,一方面这是党委政府给我们的工作要求,是咱们X属于地震活跃带和活跃期的形势所迫,需要提醒大家、告知大家;同时,防震减灾应该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目前最大的责任,就是想和大家一道把这个最大的责任承担起来。受疫情的影响,今天的会一推再推,很多具体工作我们已经开展,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今天的会议无非两个目的,一是要分析形势;二是要靠实责任。刚才,市地震局局长张力同志代表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作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报告,总结了2019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安排了2020年重点任务,报告内容客观务实,我完全同意,请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2019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地震局的关心、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荣获中国地震局颁发的应急准备单项奖、省政府科技进步奖、省地震局综合考核一等奖,X地震局更是被评为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总体看,去年的防震减灾工作能够着眼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靠实工作责任,补齐工作短板,细化完善“四个纳入”保障机制,全面夯实“三

大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防震安全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省地震局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各县区政府、市直各成员单位和全市地震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结合自己分管地震部门以来的学习和体会,谈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防震减灾事业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我们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从市情看,我市地处XX地震带XX段,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震源浅、灾害重,历史上曾发生过X次X级以上破坏性地震。近10年发生了X次大地震,这些都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今年我市被国家和省上列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形势异常严峻,绝不可以掉以轻心。从地震影响看,地震以其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破坏性被列入群灾之首,一旦发生大地震,损失是毁灭性的,后续影响是长久性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从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看,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周年调研考察时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自觉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

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我市地理环境特殊,XX明确要求要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一定要抓实抓牢,坚决防止农民群众因灾致命、因灾返贫。所以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防震减灾工作虽不是中心工作却影响中心,不是大局却牵动大局,认识到防震减灾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组成,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决不能因为地震灾害是小概率大事件而放松警惕,更不能因为职责履行不到位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二、预防为主,切实提高地震监测水平

地震短临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但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我们地震系统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克服麻痹、懒惰的思想,下定决心不断攻克这一难题,努力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一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理念。紧盯X个强震台网、X个测震台网、X个前兆监测台网和X个宏观群测网,第一时间掌握震情数据,准确把握震情趋势,强化地震重点危险区的监测,将震情监视跟踪工作与各级党委政府防震减灾工作紧密结合,及时提出科学预测意见,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二要专群结合,及时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在完善地震骨干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信息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三网一员”群测群防网络建设的基础上,搭建地震预报会商平台,邀请X中心地震台专家参与地震会商,进一步提高震情监测数据质量,及时有效捕捉震前信息。

三要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更新升级监测方式和仪器设备,切实保障地震监测网络正常运转,使地震监测为预报业务和地震科研提供基础信息。

三、加强监管,着力夯实震害防御基础

加强抗震设防监管,既是预防地震的关键举措,也是预防地震的治本之策。一要加强抗震设防监管。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实现全程监管,从源头上杜绝隐患。地震、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在建设工程论证立项、土地供应、规划审查、竣工验收等环节,要监督督促施工企业做好抗震安全审查、活断层的避让,特别是对学校、医院、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区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建筑设施,要切实加大行政审批力度和抗震设防前置审批工作。二是加强农村民居建设的指导。针对目前农村民居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比例不高、潜在危险较大的实际,各县区政府和住建部门要依托当前农村D级危旧房改造工作,加强农村民居建筑设计和农村工匠的培训,无偿提供各种抗震技术服务,加快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建设步伐。三要持续做好隐患排查。各县区政府和职能部门要针对高层建筑、大型公共设施、在建项目、人口密集场所、道路桥梁、隧道涵洞、尾矿库、大中型水库等项目和设施,集中开展地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及时治理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立足实战,切实强化地震应急准备

地震是小概率的大事件,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的理念,切实加强地震应急保障和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地震应急预案,建立“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分类处理、规范应对、高效运作”的地震应急工作机制,加强预案演练、备案管理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使地震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市、县两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求,加强以X公安消防支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矿山、危险化学品等相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抗震救灾能力;托共青团、红十字会等社团组织,积极推进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动员机制建设。三是加强应急演练。地震部门要模拟不同的响应等级和可能发生的地震情景,督促指导各县区每年至少要组织开展一次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尤其要组织好学校、社区、小区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应急逃生演练,不断提高决策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现场救援能力、市民群众逃生自救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四是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城镇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统筹安排相关设备设施。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五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采取政府引导、商业储备和专业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各县区政府和民政部门要完善跨地区、跨部门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推进应急救援产品动员生产能力建设。六要完善机制。市地震局要研究建立地震灾情信息获取、处理和平台,规范

震情信息,同时加强新闻报道的组织协调,既要通过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又要严格按照保密规范不制造恐慌。

五、靠实责任,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保障力度

防震心得体会范文7

根据政府新的分工,由我分管全市地震工作,从研究、分管、从事地震工作这个层面上讲,这对我和部分同志来说还一个相对陌生的行业。今天把大家请到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大家共同探讨目前防震减灾面临的形势和下一步工作的打算,一方面这是党委政府给我们的工作要求,是咱们X属于地震活跃带和活跃期的形势所迫,需要提醒大家、告知大家;同时,防震减灾应该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目前最大的责任,就是想和大家一道把这个最大的责任承担起来。受疫情的影响,今天的会一推再推,很多具体工作我们已经开展,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今天的会议无非两个目的,一是要分析形势;二是要靠实责任。刚才,市地震局局长张力同志代表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作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报告,总结了2019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安排了2020年重点任务,报告内容客观务实,我完全同意,请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2019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地震局的关心、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荣获中国地震局颁发的应急准备单项奖、省政府科技进步奖、省地震局综合考核一等奖,X地震局更是被评为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总体看,去年的防震减灾工作能够着眼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靠实工作责任,补齐工作短板,细化完善“四个纳入”保障机制,全面夯实“三

大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防震安全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省地震局精心指导的结果,是各县区政府、市直各成员单位和全市地震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结合自己分管地震部门以来的学习和体会,谈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防震减灾事业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我们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从市情看,我市地处XX地震带XX段,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震源浅、灾害重,历史上曾发生过X次X级以上破坏性地震。近10年发生了X次大地震,这些都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今年我市被国家和省上列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形势异常严峻,绝不可以掉以轻心。从地震影响看,地震以其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破坏性被列入群灾之首,一旦发生大地震,损失是毁灭性的,后续影响是长久性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从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看,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周年调研考察时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自觉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

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我市地理环境特殊,XX明确要求要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一定要抓实抓牢,坚决防止农民群众因灾致命、因灾返贫。所以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防震减灾工作虽不是中心工作却影响中心,不是大局却牵动大局,认识到防震减灾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组成,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决不能因为地震灾害是小概率大事件而放松警惕,更不能因为职责履行不到位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二、预防为主,切实提高地震监测水平

地震短临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但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我们地震系统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克服麻痹、懒惰的思想,下定决心不断攻克这一难题,努力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一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理念。紧盯X个强震台网、X个测震台网、X个前兆监测台网和X个宏观群测网,第一时间掌握震情数据,准确把握震情趋势,强化地震重点危险区的监测,将震情监视跟踪工作与各级党委政府防震减灾工作紧密结合,及时提出科学预测意见,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二要专群结合,及时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在完善地震骨干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信息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三网一员”群测群防网络建设的基础上,搭建地震预报会商平台,邀请X中心地震台专家参与地震会商,进一步提高震情监测数据质量,及时有效捕捉震前信息。

三要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更新升级监测方式和仪器设备,切实保障地震监测网络正常运转,使地震监测为预报业务和地震科研提供基础信息。

三、加强监管,着力夯实震害防御基础

加强抗震设防监管,既是预防地震的关键举措,也是预防地震的治本之策。一要加强抗震设防监管。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实现全程监管,从源头上杜绝隐患。地震、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在建设工程论证立项、土地供应、规划审查、竣工验收等环节,要监督督促施工企业做好抗震安全审查、活断层的避让,特别是对学校、医院、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区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建筑设施,要切实加大行政审批力度和抗震设防前置审批工作。二是加强农村民居建设的指导。针对目前农村民居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比例不高、潜在危险较大的实际,各县区政府和住建部门要依托当前农村D级危旧房改造工作,加强农村民居建筑设计和农村工匠的培训,无偿提供各种抗震技术服务,加快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建设步伐。三要持续做好隐患排查。各县区政府和职能部门要针对高层建筑、大型公共设施、在建项目、人口密集场所、道路桥梁、隧道涵洞、尾矿库、大中型水库等项目和设施,集中开展地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及时治理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立足实战,切实强化地震应急准备

地震是小概率的大事件,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不防”的理念,切实加强地震应急保障和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应急预案管理。

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地震应急预案,建立“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分类处理、规范应对、高效运作”的地震应急工作机制,加强预案演练、备案管理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使地震应急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市、县两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求,加强以X公安消防支队为主体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矿山、危险化学品等相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抗震救灾能力;托共青团、红十字会等社团组织,积极推进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动员机制建设。三是加强应急演练。地震部门要模拟不同的响应等级和可能发生的地震情景,督促指导各县区每年至少要组织开展一次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尤其要组织好学校、社区、小区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应急逃生演练,不断提高决策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现场救援能力、市民群众逃生自救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四是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城镇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统筹安排相关设备设施。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五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采取政府引导、商业储备和专业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各县区政府和民政部门要完善跨地区、跨部门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推进应急救援产品动员生产能力建设。六要完善机制。市地震局要研究建立地震灾情信息获取、处理和平台,规范

震情信息,同时加强新闻报道的组织协调,既要通过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又要严格按照保密规范不制造恐慌。

五、靠实责任,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保障力度

防震心得体会范文8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属于地震多发国家,但并非受灾最严重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紧急救援与防灾体系相当有效,极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希望日本的抗震救灾经验,能为日后我国防震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震前:让防灾走进生活

在与频繁的地震灾害斗争中,日本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极为重视防灾避难的设计,在一般建筑、公路建设、铁路和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中都可见一斑。

日本的建筑抗震标准极为严格。2007年,曾有建筑工程师因为忽视这种标准,尽管没有造成损失,依然被判罪入狱。日本的电缆线路,为了避免地下管线在地震中容易损坏而难以维护的缺点,一律采用空中架线,因此,日本电线杆林立,对市容颇有破坏也在所不惜。日本的居民区,大多设置有固定的“防灾避难地”,多在开阔的学校操场、公园等地,旁边有醒目的标志提醒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到此处逃避。在我国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废墟中,唐山钢厂和开滦煤矿矿务局院里,日本人建的几座三层或四层小红房依然完好挺立。这恰好说明“建设不忘防震”的意识是多么重要。

日本民众的防灾意识相对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时充分的灾害教育。

比如经常组织全民参与的灾难演习,认真学习和了解地震的逃生知识;各个地震多发区的居民组织,经常进行一些综合性防震训练和地域防灾训练。日本全国各地设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让市民们亲身体验地震。这种系统培养灾害意识的结果是,许多日本人平时都有意识地准备应对灾害的发生。

旅日工程师萨苏就介绍说,在日本的各个大公司,员工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内有用于维持生命的食品和饮用水、用于照明的特殊蜡烛和火柴、用于挖掘砖石瓦砾的棉线手套、用于保温的特制雨衣等,有的还有药品和绷带。这种应急箱可以满足地震发生时幸存人员的自救需要,最大限度地延长等待救援的时间。

日本政府很早就建立了专业的救援队伍――日本灾害救援队。日本灾害救援队成立于1987年6月,主要任务是快速收集并处理情报、承担国际灾害救援任务,成为人道主义组织和业务过硬的工作队。日本灾害救援队由搜索与救援队、专业救助队、医疗队、管理队、高效的联络队和培训队组成。该队按照规定配备有一百余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运输与通讯车辆,船只和小型直升机,各类起重、挖掘和装卸工具,搜救仪器,个人全套用具,生活补给储存设备,发电设备等。其现有成员超过1500人,分别来自日本警察局、日本海岸警备队和火灾管理机构。1999~2001年期间,每年的财政预算为4850万美元左右。

震后:高效援助

反应迅速

一旦发生强烈地震,日本政府会在第一时间作出有效反应。因为各级政府对地震早设有应急机构,一旦发生地震就可以立即投入工作。比方说,在2004年新大地震发生3小时后,该县知事就呼吁日本自卫队给予紧急支援,自卫队出动了30多架直升机四处搜寻被困人员,帮助运送食品和饮水。

政府高层迅速成立防灾总部,作为应对、救助和灾后重建的最高指挥机构。权威部门对短期内可能出现的地震、海啸和滑坡进行了预测,并将结果通过媒体公布,以稳定人心。

由于地震导致断电断水,市政府职员在市内各处点燃篝火,聚齐居民,让他们取暖并进行安抚工作。通讯系统修复后,政府职员就开始通过网络,向手机不断地震及救援的相关信息。此外,大街上还不断有巡逻车,用喇叭告知市民救灾和重建信息、到何处领取救灾物资等。

地震信息传递快速准确

日本全国各地有好几处专门的地震监测中心,地震一发生,监测中心就立即将震级、震源、震中等基本情况传递给国家有关部门。在地震发生1分钟内,电视台将地震的大致信息迅速告知全国。地震发生后,所有市民从电视、报纸以及各个机构的信息渠道中所获得的信息,几乎都是一样的。电视和报纸记者在现场连续报道,形成了不间断的信息流。而且这些报道非常中性,并不使人感到紧张和恐惧。

相互协作,尽快畅通道路

这种相互协作救助,体现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和政府与社会之间。

首先,在推进综合防灾工作的最高决策机关――日本中央防灾会议中,除内阁总理大臣和各部大臣之外,还有与救灾相关的银行行长、红十字会会长、电信电话公司董事长等,这有助于增强协调和指挥能力,提高指挥体系的效力。

其次,日本各县城市之间都缔结了防灾互助协定,相互协作的救援体制保证了物资的顺利调运。2004年新大地震中,关越高速路在地震中关闭,部分路段还出现断裂,按照互助协定,来自东京、玉县、富山县的救援物资都绕道长野县,比较迅速地运抵了十日町灾区。

再次,日本的民间组织能在地震中有效地协助政府完成救灾工作。1995年神户大地震后,全国各地约10万志愿者立即奔赴灾区救灾。据统计,3个月内共有约110万群众参与到了这次大地震的志愿者活动中。

对灾民有专业的心理疏导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有3种人员最先赶到现场:消防人员、新闻记者和心理咨询人员。

由于有了心理人员的辅导,社会大众的心理得到咨询和抚慰,恐惧感被减轻,忧郁焦躁感也被控制或消除。尤其是地震中遭受惨重损失和巨大精神打击的老人,需要生活上的救助和照顾,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关切,除了要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基本需求,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周到和便利的生活起居设施,还应多多倾听老人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不安和忧虑,舒缓、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让老人们平安地度过这段灾后的艰难。

“中国制造”为何中国鲜见

在灾后救援方面,中国在总体上并不落后于日本。日本在地震时如需要出动自卫队救灾须经国会批准,因此其救灾出动速度不如中国闻警即动的迅捷。

政府高层抗震救灾的指挥力度方面,中国恐怕还稍胜一筹。如中国总理第一时间赶赴四川,连日奔波在灾区第一线,而日本迄今还没有任何一任首相能做到这一点。

至于相关机构如交通运输部门、电信企业和电力企业等配合协作,保证道路、通信和电力畅通,中国也不逊于日本。

而在公布和传递信息方面,汶川地震时新华社和CCTV的表现也相当迅速和准确,有效地提高了救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遗憾的是其他大部分媒体的反应还是迟缓了一些。

防震心得体会范文9

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通报震情;回顾总结2005年防震减灾工作,部署安排2006年防震减灾工作;兑现签订去年和今年工作责任书,表彰奖励2005年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县地震局正伟局长回顾总结了2005年的防震减灾工作,对今年的工作作了部署安排,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对2005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基本估价

2005年,我县地震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省、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以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切入点,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行业管理,主动开展工作,实现了工作职能的转变,提高了地震工作的社会显示度。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防震减灾三大体系进一步健全,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测震台站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地震监测宏微观网络,强化了震情监测跟踪。抗震设防管理法制化进程明显加快,依法纳入了全县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提高了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得到重视,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得到体现。得力处置了××矿区3次有感破坏性地震事件,及时开展了震情跟踪、震后趋势判定,维护了矿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在全省率先举办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演练,检验了县乡两级政府的应急处置能力。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三进”活动稳步推进,社会公众参与、支持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局面基本形成。项目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建成了矿区小型数字化地震测震台网,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列入了全省防震减灾“十五”和“十一五”计划。县乡地震部门班子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力度明显加大,政府职能得到体现。在刚刚结束的全省地震局长会议上,县地震局荣获全省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二等奖,地震应急单项奖。县委、县政府更加对防震减灾工作是满意的,全县地震队伍是一支吃苦耐劳、默默奉献、能够担当重任的队伍。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地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对大家一年来为防震减灾工作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还没有建立起促进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防震减灾还不能满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全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还比较低,各级政府的防震减灾职责履行还不到位,农村地区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还很脆弱,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还很艰巨。

二、做好2006年防震减灾工作的几点要求

今年是我县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之年,防震减灾工作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科技,面向经济,面向县场,实行有重点的综合防御,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1、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意识

地震是一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一次破坏性地震可以在短短几十秒毁掉一座城县,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我县7个乡镇均位于地震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多次受到邻区大震的波及和影响。仅去年,我县就发生3级以上地震13次,其中4月23日的2.8级、5月31日的3.1级和10月2日的4.2级地震,虽然震级都不大,但由于震源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了影响,全省2006年震情趋势会商对××矿区震情高度关注。这表明,我县是一个潜在的地震危险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地震形势比较严峻,切不可掉以轻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思想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安排部署上来,切实履行职责,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2、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一是加强地震监测基础工作。各乡镇要增加经费投入,支持地震监测台站优化改造,扩大监测覆盖范围。要重视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保证地震观测资料的可靠和连续。地震部门要切实抓好震情监视和跟踪,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人员的职能作用,捕捉临震前兆信息,做好短临预报。特别是县地震局和矿区地震部门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加强矿区的震情监测、震情跟踪和震情会商,为矿区的经济建设搞好服务。

二是强化抗震设防管理。2004年,县政府办发文将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依法纳入了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但有些乡镇落实不到位,相关部门不能依法履行防震减灾职责,从项目审批源头上严把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关。各乡镇分管领导会后要组织召开协调会,靠实相关部门的责任,进一步明确抗震设防管理进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的环节,确保城县和相关工程的地震安全。地震部门要依法加强抗震设防监管,提高执法水平,做到执法主体合法、执法依据充分、执法程序合法。地震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农办、扶贫办、城建部门的衔接,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实施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

三是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各乡镇要重视地震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努力建立反应迅速、协调有序、信息畅通、相互支持的应急联动机制。政府要对预案的修订工作做出安排,要求相关部门参照国家和省上的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好预案。要完善地震预案体系,初步建立起政府、部门、企业、人员密集场所4个层面的预案体系。要组织开展预案修订和应急责任落实情况检查,做到组织落实、责任明确、工作到位。地震、城建、规划部门要结合城县广场、绿地、公园等县政公共设施,规划设置必须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要加强县地震应急救援队的培训,增加装备,提高队伍救援能力。××乡和××乡要抓紧做好社区救援志愿者队伍的组建和实施工作。

四是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各乡镇要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纳入“五五”普法教育,加大力度,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素质。宣传、地震、民政、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加强配合,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宣传工作方针,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实施好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村镇(社区)、进企业(矿区)的“三进”活动,把重点放在学校和广大农村地区,宣传普及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助常识和建房抗震设防知识。

五是做好重点项目的衔接落实工作。要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兼顾,加大投入,促进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地震部门要做好防震减灾“十一五”重点项目的衔接落实工作,争取一些重点项目能挤进国家、省上和县县规划。

3、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持续推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应该管而且必须管好的一项工作。各级要加强组织领导,部署安排好工作。要充分发挥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职能,抓好重点工作的督查,督促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分管领导要经常听取地震部门的汇报,掌握工作动态。重点解决制约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机构、人员、经费等突出困难和问题。××等乡镇要理顺工作机构,将地震部门变为政府直属局。要将地震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除人头费外,安排一定的业务费。加强地震班子和队伍建设,调整充实领导,增加工作人员,保证工作的开展。

地震部门要面向社会,服务经济,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作的中心和根本,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干好工作,向县委、县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