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集锦9篇

时间:2023-01-01 06:49:03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生活辅导室;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设有完备的设施,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从这项工作的实效性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程度还不高,效果还不明显。因此,健全的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是切实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

1大学生生活辅导室的含义

大学生生活辅导室是高校辅导员,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机结合的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它是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学业、就业、心理、情感、生活等事物进行辅导的场所,通过这种新的载体,引入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把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组织、管理、交往以及工作能力,解决他们在学业、生活、情感上的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困惑。通过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案例,针对不同年级及学生群体特点,按计划开展的团体辅导、读书交流、感恩教育、心理剧创作等这种学生乐于参与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情商发展水平,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2高校建立大学生生活辅导室的意义

高校大学生生活辅导室的建立,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水平科学化发展,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2.1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生活辅导室的建立,可以使基层院系明确学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及情商培养工作的目标与指导,更好地配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咨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危机干预工作的成功开展,加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2.2构建基层院系心理健康教育与情商发展工作平台。学校各院系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健全生活辅导室的工作制度、培训制度、值班制度等保证生活辅导室的合理利用。利用辅导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情商发展工作,以及自主开展有院系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情商发展活动,极大的提升了基层心理健康工作的效果。

2.3搭建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通过生活辅导室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培养一支高情商、能够掌握心理咨询工作职业技能的队伍,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情商发展教育意识的自我养成,使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与健康人格的提升。

3构建高校大学生生活辅导室工作机制的途径

3.1大学生生活辅导室的硬件设施建设。生活辅导室建设要依据对辅导室预期功能的设定和教育工作的需要进行设计,也要考虑符合心理咨询的要求。在房间的布置与区域分割时要充分的考虑到辅导室的功能与教育工作的要求,具备可以进行谈话、开展小型团体训练、阅览学习等基本功能。为学生创造一个便利、舒适、安全的辅导环境,此外,辅导室的建立还需要具备以下三点要求:名称的选择:应选择亲切、生动、贴近学生心理,易于接受的名称。地点的选择:辅导室的选址要注意最好选取学生能够容易找到、比较便利,又不会在众多人视线注视下的场所。此外,辅导室要有比较好的隔音设施,注意保护学生活动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氛围的选择:辅导室内部环境要优美、温馨、舒适。保证学生来访时有足够的亲切感、安全感,可以自由暴露自己,真实的与辅导员进行交流沟通,参与团体训练活动,在离开时有所触动、启发,最终获得心灵上的成长。

3.2大学生生活辅导室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给予这项工作积极的重视,对生活辅导室要规范管理,鼓励院系选派专门人员接受专业心理学相关培训,并给予相应的政策与经费支持,要积极组织院系的相关人员、心理委员开展专业性的学习活动,加强辅导室师资队伍建设。基层院系应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该项工作。院系专门人员院系应积极调动院系内部已取得相关资质(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学生工作干部,及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情商培养工作,组织他们参与相关内容的培训活动,增加相关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活动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3.3大学生生活辅导室的工作内容建设。大学生生活辅导室是基层院系、学生班级对大学生的学业、就业、心理、情感、生活等事物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危机干预以及学生活动的场所。院系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情商发展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咨询服务体系。依托生活辅导室针对本院系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为了保障心理咨询的专业性,辅导室开展的心理咨询需由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学生工作干部开展,以小型互助类团体辅导为主(如学业困难学生、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等不同类别的群体),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使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提高心理自助能力。咨询服务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并做好文档资料的保密工作。在咨询过程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转介给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处理。(2)危机干预体系。依托于生活辅导室开展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形成危机预防的意识,院系专门人员及班级心理委员应具备识别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以及简单的干预技巧,并注重危机干预工作中筛查工作。对于突发的心理危机情况及时进行干预,能利用辅导室解决的心理危机问题尽量在院系层面解决,需要提交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处理的心理危机,由辅导室人员配合心理中进行干预。对于危机预后的学生,要由辅导室专业人员进行实时关注及有效追踪。(3)学生活动体系。生活辅导室的设立促进了校、院系、班级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和情商培养活动的全面铺开。

辅导室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应指导各班级心理委员针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情商培养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心理读书会、小型心理训练等指导学生助人自助,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辅导室针对院系自身特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开展学生成长关键期和关键点的指导工作,如入学适应性调节、考前减压、专业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能力特点,以利于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

作者:苏畅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参考文献

[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新华社,2016(7):1.

[2]佘双好.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范文2

Abstract: The counselor as a classroom management, front-line workers to cultivate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direct imp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psychology,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s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on this basis, the depth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ors on college students approach education.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Keywords: counsel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大一的新生刚刚进入大学,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到大学轻松的学习生活变化,很多新生都不适应,感觉漫无目的,不知所措;大学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高中相比也有着很大的变化,上课时没有固定的座位,下课后各忙各的,使得很多同学没有机会去结交朋友,也不知道如何交友;大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已经适应,学生的心理健康会明显好转;大四的学生面临着毕业与就业的压力,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有考研时带来的焦虑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发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顺利开展工作。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家庭的和谐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而家庭不和谐或者单亲家庭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学生因为家庭原因,在求学的同时还要担心家庭,想办法筹措学费与生活费用,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会对学生心理发生重要影响。社会因素会对学生心理发生重要影响,社会情况复杂多变,一些腐败的社会现象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冲击,学生对社会转型期的不良现象感觉痛心疾首,而又不能有所作为,给心理带来强烈的矛盾冲突,形成心理问题。学校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先是生活环境的变化给学生带来不适应,学生会感觉人生地不熟,再加上首次出远门,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差,常表现为焦虑、失眠等。学习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最为直接,学习上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冲击。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经济压力大,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对周围的同学交流,对生活优越的同学产生嫉妒、憎恨等。更有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以聊天、打游戏度日,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自身因素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一些学生因为身体缺陷或者发育不良等,引发心理疾病,比如身材矮小、过于肥胖产生的心理问题。

三、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辅导员要认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并参与相关培训,掌握心理辅导的技巧与方法

辅导员要有责任心,热爱学生管理工作,严于律己,力求上进,是辅导员的立身之本。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大学生产生直接的、深刻的影响,因此,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提升,认真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心境。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要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掌握心理教育的相关方法与技巧,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深入学生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占有重要地位,两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不可分割,它们的宗旨都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学生的省心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共同发生作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辅导员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一些大学生因为特殊的因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比较敏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找不到合适的途径释放,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上网宣泄心理苦闷,自此迷恋上网络。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烦心事,比如情感、学习等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如果学生能有机会说出心里的感受,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解决了。所以,辅导员要扮演倾听者的角色,耐心听学生的心声,给学生释放心理压力的机会,并能同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原因所在,引导学生走出困境。

4辅导员要组织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并组织一些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征文、话剧等方面的活动,组织各种智能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磨练意志,提高素质。辅导员要精心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创建良好的学风、班风,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心理氛围。

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辅导员的担子越来越重。辅导员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到位,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发挥自身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为平,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03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范文3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高等教育

1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是由前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研究者赛里格曼在上世纪末所提出的,是一个相对较为新颖的心理学研究方向。根据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人的心理活动受两种力量的作用和影响,既积极的心理力量和消极的心理力量。积极方面的心理力量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驱动力,消极方面的力量则相反。哪种力量会在人的生活、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取决于人的主观偏好。积极心理学注重通过个体内在优良品质和积极力量的激发来发掘个体自身的强大潜能力量,并尽可能的为他人提供更多的帮助。

2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提升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和自我调控能力,让他们具有更强的自我教育水平,进而实现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障碍克服能力的提升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非常注重学生对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学习,而对学生实践、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则缺乏应用的重视水平,这使得他们很难将学习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进行有效的应用。此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非常有限,这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能非常有限。根据相关研究总结,常见性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社交问题、环境适应问题、两性心理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和神经症问题等。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大高校青年学生的生长和发展,需要引起高等教育教学的注意和重视,并根据实际问题和学生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

3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论述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社会组织和积极的人格三个部分,这三个方面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目标存在着很强的一致性,是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理论基础。

3.1能丰富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积极心理学提倡个体应在日常生活积中极的进行情绪管控和自我认知体验,以培养自身积极健康的生活品质,其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是非常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大学生教育教学过程和各教育领域中,积极心理学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广大高校学生的潜在能力,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多方面的驱动作用。

3.2能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和影响下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问题处理能力,用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正视自身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更偏向好于自身积极力量的发挥,并对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形成客观认识。

3.3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需要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节的问题,当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内容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会获得很大拓展,学生会对生活和社会中的积极问题产生更多的潜在关注,进而在问题面前具有更为积极的问题思考方式。

4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

4.1工作目标的完善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积极心理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创新手段,帮助广大高校青年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通过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应用来干预和引导自身的心理问题是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目标。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定位自己,有效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进而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其重要工作目标,因而,两者之间的结合可以使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更加完善,更具可操作性。

4.2工作方法的调整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主客体关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育对象,是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客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者,被动的教育身份使得学生的自我情景规定状态非常不稳定,个体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很难获得有效发挥。而在心理学的实践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心态实现个人潜能的开发和自身人格的完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营造和谐的氛围,用积极的心态来引导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与学生建立和谐、稳定的伙伴关系,在问题面前,乐于换位思考,体验学生内心感受,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效能。5结语总之,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具有很强的积极引导作用,因此,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切实可行的,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的,高校应不断探索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以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水平。

作者:蒋志超 单位:南通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婧.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以《大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为例[J].社会心理科学,2014(5).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范文4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教育;工作模式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工作中接触学生的第一线力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共同的目标,都是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实施途径和多形式的教育方式,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心理、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二者在理论基础、工作侧重点、具体方法上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心理科学的范畴,是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心理的发展、调适与矫正,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发挥个体潜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的具体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以倾听和商讨为主要形式,并运用心理咨询、心理测量等心理学方法,遵循价值中立和保密原则,强调个体的宣泄、疏导和化解;思想政治教育带有一定的灌输性、教育性和公开性,通过正面说服、榜样示范、道德批评和社会工作等方法,强调教育和宣传,从而通过价值干预达到教育的目的。

而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工作又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的。人的思想问题的产生,除了认识问题、道德问题和实际问题等因素,也有可能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通过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解决了心理问题,从而间接地达到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标。同样,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心理障碍等因素外,也有可能是由观念问题所引起,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帮助学生解除心理上的困惑、忧郁和消沉。因此,辅导员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并在工作实践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政治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员双重角色的关系。政治辅导员兼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作为心理咨询专业队伍的有效补充,既是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代需要,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由于工作任务和性质的要求,辅导员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个性特征、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健康情况和人际关系状况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行为规律和特点也较熟悉,对特殊学生群体也建立了专门的心理档案,这正是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前提。

但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不少辅导员往往不能很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常常把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相混淆,价值判断和价值干预自然流露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辅导员所掌握的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的操作技术较为缺乏,另一方面是由于政治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员双重角色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冲突。比如,相对于学生的生活交往圈,辅导员是一个具有管理者角色的“局内人”,大多数学生认为辅导员有自己的角度、立场和评价,这些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因而学生都在乎辅导员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往往保留了一些真实的想法而不敢对辅导员说。另外,辅导员特定的管理与教育角色,使得不少学生前来找辅导员咨询,还带有一定的期望和依赖,他们期望辅导员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实际困难。例如,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面对生活压力和困难,找辅导员咨询在心理上或许就会期望辅导员能够帮助他申请到助学金、困难补助或者找到一个勤工助学的工作岗位,等等。但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不是有效的心理咨询,相反还会让学生养成依赖,丧失面对和处理日后可能出现的更多困难的能力,不少辅导员都懂得这一点,然而却让学生误解,认为辅导员没有尽力帮助他,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和学生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因此,政治辅导员兼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要在掌握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咨询技术的基础上,摆正自己作为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努力克服政治辅导员角色给心理咨询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真正发挥心理咨询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确立层次性,有效开展分层教育工作

根据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从不健康到健康的连续体,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即心理疾病、亚健康(第三状态)、心理健康。据此可以将大学生群体分为有心理疾病学生、亚健康学生和心理健康学生三类,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目标可确立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一是矫治心理疾病,恢复心理健康。这是针对少数已产生心理疾病的学生而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针对这个目标,辅导员主要开展的工作是配合心理治疗机构对学生的疾病治疗、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做好该生周围的学生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总结该生患病的缘由、影响因素和前期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以及学生治疗结束返校后的跟踪关注与有关服务工作等。

二是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这是针对大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而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也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这些学生虽投有明显的病态,但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苦恼,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辅导员对这部分学生主要开展以完善认知、调节情绪、健全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包括对部分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对那些心理困扰较严重的学生,辅导员要有工作的敏感度,可运用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进行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及时根据收集来的信息与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从而重新确定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三是优化心理品质,促进主动发展。这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基本和常规性的工作,应当贯穿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阶段,主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挖掘心理潜能,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此外,在确立三个层次目标的基础上,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还应确立序列目标,即依据大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面临的不同心理问题,开展有序列的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工作的主要目标有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学习动力问题、恋爱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心理问题、情绪与挫折心理问题、就业心理问题等。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原则:坚持发展性教育原则,“面教育”与“点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发展性和调适性两大类。调适性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一系列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的方法,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困难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多元化的辅导措施,旨在开发个体潜能、提高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如果辅导员把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援助、支持、矫正等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这将远远不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也不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所应有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应坚持教育发展性为主的原则,加强面向全体学生的“面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多元化、系统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妥善解决学生各阶段的心理矛盾,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潜能的开发;同时,辅导员也不应忽视面向少数有心理障碍学生的“点教育”,特别是对亚健康的学生要有意识地按照调适性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做好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及时转介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对心理治疗结束返校的学生进行关注、援助、支持等工作也十分重要。

四、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把握心理发展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心理教育途径

与西方心理咨询相比较,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定的内容。一方面,我国是极为注重人际关系的国家,大学生的心理苦恼大多来自人际关系,个人的心理问题也多与各种社会关系有关;另一方面,我国大学生所特有的一些心理问题,比如,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留守家庭子女心理问题、贫困学生心理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因此,辅导员应把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心理、贫困学生心理等问题作为重点教育内容,并根据大学生成长阶段的实际情况有侧重点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教育途径上,辅导员要积极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心理调适,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一是可以依托第二课堂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科学宣传活动、心理案例分析以及心灵电影、心理剧场、文娱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普及心理学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的理念,让学生积极进行心理体验,促使学生高度关注和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积极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二是通过心理测量、个体咨询、团体训练、挫折考验训练等多种形式,针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诸如学习、人际关系、恋爱、择业等发展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消除心理障碍。三是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和班风,营造奋发向上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起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范文5

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探讨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受到重视。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策与文件,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也层出不穷。至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离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还相差甚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从以往的工作以及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是针对大学生这个普遍群体,而较少涉及特殊群体尤其是贫困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关注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前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工作方法,加强和改进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一、当前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的偏差

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但其受重视的程度仍然不够,许多相关工作还相当落后。纵观近些年的心理健康工作与研究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与研究甚少。从仅有的少量的研究来看,大多也只是进行一般性、概括性的分析,缺乏系统、详细的阐述,更不用说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综合性研究了。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得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管理不到位,机构不健全,经费投入不够,队伍建设不足,重心理疾病治疗而轻心理发展咨询,等等。因为以上多方面的原因,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频发生,这些悲剧的产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视,应引起社会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机制的欠缺

虽然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备受关注,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也逐步建立起来,但关于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大多数高校还处于探索中,还没有建立一系列相对健全的贫困女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结构。心理机制的欠缺,导致不少本可以预防的不该发生的心理悲剧时有发生,给社会的稳定和高校的教学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完善贫困女生的心理机制,建立一整套贫困女生的心理危机预防体系、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后期跟踪评价体系,将心理危机控制于萌芽阶段,提升其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 队伍建设的不足

2002年4月,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1]然而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国家的标准差距较大。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郭念峰教授介绍,目前全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尚不足3000人。全国1000多所大专院校,只有30%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每所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往往只有几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2]据湖北省教育厅2005年的调查发现,有33.73%的省属本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与学生比例低于1: 3000至1: 4000。[3]显然,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尚在建设中,人员数量上远远不够,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较少,专职专业人员的严重缺乏,大大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加之,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大部分由政治辅导员兼职担任,由于辅导员本身流动性较强,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工作的成效。因此,着力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四)角色定位的偏颇

据河南省2002年的调研发现,省内23所高校共有心理健康教育人员141人,平均每校6.1人。其中,专职仅7人,约占4.9%。[4]由于专职心理辅导员的不足,许多政治辅导员不得不同时兼职心理辅导员,拥有双重角色身份,兼职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但大多数政治辅导员因为心理知识缺乏,也没有经过有关心理方面的实操训练,经验不丰富,在工作实践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混淆了政治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因而工作中,不少政治辅导员往往感觉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从而流露出过多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干预,严重影响了咨询效果。例如,对贫困女大学生的来访,政治辅导员往往误认为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就是有效的心理咨询,而很少关注其心理的状况与变化,导致咨询效果不能尽如人意。因此,政治辅导员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努力避免政治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员双重角色的冲突,认真学习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咨询技术,正确定位自己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重要作用。

(五)专业技能的缺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系统培训,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这是教育部对心理工作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然而,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真正心理学专业出身,经过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实操技能学习,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持证上岗的,只有为数不多的极少数人,大多数工作还是由政治辅导员兼职担任,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由于专业技能的缺乏,他们很难做出卓有成效的成绩。有些政治辅导员为了工作的需要,通过自学心理专业知识,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但由于实操训练较少,也难以取得理想的工作实效。

(七)加强感恩教育,优化心理品质

笔者发现,高校奖助学金评比过程中,不少贫困女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他人的不良心理品质,认为自己贫穷,获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缺少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他人的感恩之心。还有一些贫困女生,没有及时获得资助,还会表现出愤世嫉俗、怨恨不满的情绪,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因此,对贫困女大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其感恩意识,优化其心理品质,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贫困女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解决思想和心理问题,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她们常怀感恩之心,化国家社会的爱心为自己成长的动力,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立志成才,以最好的成绩回报国家、社会和学校。

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贫困女大学生的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提高其道德修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拥有一份美好的感激之情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帮助她们健康快乐成长。

三、结语

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解决贫困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教育对策,帮助其走出困境,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脱贫,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需要家庭和学生本人的有效配合,才能真正促进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Z].教社政[2002]3号.

[2]杨伟柱.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抑郁症[J].商情,2012(38):187.

[3]贾慧媛.构建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6):28.

[4]李艺敏,李永鑫.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困难与对策[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3):178.

[5]仇小梅.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2,30(1):108.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0-2011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SZ11209。

作者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范文6

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复杂多样的社会信息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巨大的影响。由此使得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了复杂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网上大量的不良信息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度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资队伍较弱

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有的是各专业的授课教师兼任,有的是辅导员等兼任,大多数属于半路出家,对心理学知识并不精通;学生因自尊心原因有心理问题也大多羞于向教师咨询,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较为冷清。相关教师消极对待这份工作,高校也很少聘请专业人士做此项专职工作,对心理咨询健康工作人员缺乏培训,这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咨询的学生少,对教师的专业性需求相对较弱,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几近无有。

(二)学校与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和学校普遍认为教育还是以教学为中心,抓教学质量、抓毕业就业、抓科研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对学生的培养不全面;认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于被动应对状态,不出现明显的问题不主动去做。

(三)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存在问题

许多学生把心理咨询当成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认为只有在心理出现严重问题时才进行心理咨询;同时在去做心理健康咨询时经常受到其他学生异样的看待,致使大学生尽量避开心理健康咨询,在心理出现问题、情绪波动较大时,主要通过自己以及朋友进行解决,但朋友与自己都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时间相对较长。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情感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异性较为向往,暗恋或者谈恋爱的情况经常发生。但由于年轻,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其恋爱观往往存在相应问题。相关调查显示,有35%学生谈恋爱是由于心里空虚、消磨时间以及为了解决生理需求。很多学生认为时间与现实会打败爱情,因此存在“只在乎拥有不在乎长久”的恋爱观念。

(二)学习因素

大学课程数量相对较多,对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学生想要提高学习质量需要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升入大学前通常受到教师与家长的监督,对时间没有多少自主控制权,没有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不能较好地对学习与休息时间进行合理规划。相关调查显示,约35%的学生经常上网打游戏,影响了学习。在毕业期间,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缺乏自信,于是采取躲避行为,沉浸在网络中,其中对各种信息识别性较弱,收到各种色情、暴力信息侵蚀,致使其心理出现相应问题。

(三)就业因素

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各种政策与制度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严峻的就业形势仍旧存在,让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具有较大的精神压力。即将走向社会的畏惧、期待、选择,与同窗好友的分别、情侣的各奔东西、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等等因素同时作用下,一些学生会出现焦虑、迷茫、失望等心理状态,在对其处理缺乏科学性时,会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化措施

(一)借助校园文化完善学生心理状态

大学是由大学生这一群体组成的,大学的整体文化取向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校可通过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进行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影响引导下,学生可养成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素质,面对问题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因此,各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容,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

(二)制定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高校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其一,高校应对具有较强心理疏导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进行培养,并让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其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各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与效率快速提升。其三,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结合高校实际需求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调查和预防,同时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力度,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引导,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

(三)不同年级使用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用科学的方法,因为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大一学生刚刚进入大学远离父母,致使其出现相应的思乡情感。同时许多学生离家距离相对较远,各省份学生聚集在一起,生活习惯等不同,在对新的生活环境适应的同时,也应对人文环境进行适应。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通常为学习与情感问题,在青春期,学生都希望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同时又想提高学习质量,两者之间如不能兼顾就会出现矛盾。步入大四后,学生就业压力逐渐提高,在做毕业论文时还要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过于忙碌的生活使其心理压力相对较强。所以教师应根据各年级学生实际问题使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如教师可支持大一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校活动与社团,在参与各种集体活动期间使其快速适应高校生活。在对大二与大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可定期组织相应的心理辅导会与讲座等,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爱情观。对于大四学生而言,学校应利用自身资源提高来校应聘企业数量,拓宽应聘渠道,降低学生就业压力,使其有较多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各高校结合我国相关部门公布的各种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充分融合。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与学生的相关需求,将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渗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与普及程度较为薄弱,大多数父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高,同时,也不知道怎样根据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与教育,加上大多数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家长对其较为溺爱,致使其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缺乏科学性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性格与思维方式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各高校应积极协同家庭共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现和纠正学生各种因缺乏科学性的家庭教育所形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范文7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工作要求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大学生由于心理失调引发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尽如人意,尤以心理素质为甚。2001年10月召开的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一项对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其中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而且近年还有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违法犯罪现象也让人触目惊心。这一切表明,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

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高素质人才,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可以从许多成功人士的身上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仅有扎实的知识素养,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些事业失败、人生遭受挫折的人也往往是与其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经不起困难、挫折乃至成功的挑战和考验有关。所以,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为广大青年学生所认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和成才的迫切要求

学生是学校教育培养的对象。以学生为本,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又往往同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交织在一起。心理问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心理方面的反映。从根本上讲,心理问题的解决要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前提。反之,心理问题的存在也必然影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辅导员的工作要求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具备心理学知识,对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一)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在知识结构上,除了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外,还应认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要了解学生在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气质类型不同,心理活动特征也就不同,对事物做出反应的速度、强度以及灵活性上也就有差别。对待不同气质的人,应做到因人而异,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正确把握工作类型,做到以学生为本

心理辅导工作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工作,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要求准确把握工作类型,树立正确的态度。首先,要尊重学生,包括尊重他们的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等。尊重意味着关怀、理解和接纳,是温暖的化身;尊重意味着平等,即放下教师的权威身份,在同一出发点和角度上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保护学生的隐私。其次,要真诚地对待学生,要真心实意和设身处地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才会对倾诉者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排解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惑,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找到发展的方向。

(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心理辅导计划

辅导员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对每个学生的品德、学习、性格、家庭情况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以提供心理辅导的依据。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之后,制定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计划,找出共性的问题制定团体辅导、小组辅导计划,如自卑、惰性、嫉妒、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对有个别问题的学生要建立心理档案,进行个别辅导,追踪辅导。

三、结束语

作为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只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认真作好疏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范文8

关键词:资助育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学费问题无法完成学业已经是困扰各大高校的一个难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来讲,解决这一难题任重道远。北京市为了进一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问题,从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设立,从政策、制度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解决途径,既帮助了困难学生,有鼓励了优秀的学生,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学生的关心。2007-2014年的八年间,受助学生累计达1775.88万人次,资助金额累计73.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88亿元,市级财政投入70.33亿元,市财政投入占总资助金额的96.07%。根据数据,新的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解决路径,而高校资助工作发挥学生教育功能的措施却并不明显。这就给目前资助工作带来了更多难题。资助工作中教育环节的实施是迫在眉睫的,只有将助困与育人工作有机的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以实现高校助困育人的良好效果。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少数贫困生存在对自身前途感到无望,对社会转型期的一些问题感到悲观,出现意志消沉的现象。部分贫困学生渴望与人交往,但又害怕与人交往。这种现象出来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确实比较复杂等客观原因外,主观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不少贫困生不仅思想认识上有偏差,人际关系交往中有障碍,不敢或不会与人交往,更有个别贫困大学生对自己的经济和婚恋等个人问题感到忧心忡忡,这一切都可能导致青年学生精神抑郁、神经衰弱、焦虑失眠,最终产生心理疾病。心理健康问题是严重应学生学习、生活和全面发展的,更阻碍学生毕业后事业的发展。学生在大学期间,因专业、社会阅历、学习基础、个人形象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自卑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如果能把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对引导贫困学生健康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与心理健康指导教育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一)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是压力,包括生活压力和学压力、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每个人所能承受压力一定是有限的,压力过多、过大就会产生心理负担,日积月累,会影响心理健康。根据专家研究发现,人类已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病时代”进入“精神病时代”。由于现代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之产生的精神健康也随之而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需要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超负荷工作。而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员需要承担的压力更大于一般人,这就诱发了各种心理疾患。

(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多数以个体为主,社会实践锻炼机会并不多。由于校园文化、锻炼设施有限,学生只能利用业余文化深入到社会实践锻炼中,因为在学校他们所能接触的人或物实在有限。再加上大学校园生活和学习相对分散,环境相对闭塞,学生与社会更多的人相处只能通过授课教师,这给他们缓解压力也带了渠道的限制。有些同学谦虚卑微,有些同学自视清高,有些同学不愿与老师沟通等等,这些都是青年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思想压力的表现。

(三)大学生功利心理是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之一。2005年,北大信息于科学技术学院学生柳剑峰出走,在电话里向母亲哭着说最后一句话:“我没有能力。”可见,学生在校读书期间,如果调整不好心态,完全变成教育功利性的工具是非常危险的。学生不仅要完成学业,还要承担很多功利性的压力。如为了论文而论文、自己不清楚在学校到底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和别的同学攀比等等,都是源于学生自我否定,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带来的恶果。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严重不足

(一)错误的观念需转变。近几年,高校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频率逐年增高,学校及相关部门教师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老旧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拓展教育的关心指导范围,引导大学生要正视自身存在的优缺点,积极主动与人沟通交流。同时,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课程,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讲解,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及时测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制度保证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领导转变观念,避免培养模式的弊端,从制度上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深化。我国高校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可见,高校对大学生培养目标里,针对德育、智育、体育、人格、性格等等方面需达到的水平有多高。但只要有意识增加学生的社会经历,多开展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与他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激发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明智.高校新资助政策及其实施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范文9

【关键词】心理联络员;高校;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

FR

四、结束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之处,是彰显一个学校实际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心理联络员队伍的建设也是技术重要的,心理联络员队伍的建设,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如今的高校建设中,心理联络员的存在是必然趋势,因为有着心理联络员的存在,使得在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即时的缓解,能够优化大学生心理环境。同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得到了拓宽,提高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率,同时提高了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在问题发生之后的求助意识,并不再像以往一样,有问题却又碍于面子不敢去言说的苦恼。因此去建设一直高素质的心理联络员队伍是建设高校完善系统的趋势。心理联络员的出现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为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建设校园心理健康环境,应该去建立长效的机制,以学生为核心,更好的发挥心理联络员对于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冷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1):240-241.

[2]刘飞.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研究――以校园心理微电影为例[J]. 陕西教育(高教),2016,(08):73-74.

[3]Z洪亮.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 河南科技,2015,(23):265.

[4]冯桂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5,(S2):95-96.

[5]张景伟.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现代交际,2014,(08):242-243.

[6]王子和.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作用[J]. 才智,2014,(23):160.

[7]陈佳薇. 基于朋辈宿舍心理委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2013,(06):90-93.

[8]汪成刚,贾嫣,董燕. 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成功(教育),2013,(03):270-271.

[9]刘小青,蒋常香. 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新生心理辅导》课程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0):62-64.

[10]张家h. 需要 信任 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感受[J]. 改革与开放,2010,(06):152.

[11]杨少文,呼晓青,马雅玲.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09,(29):591-592.

[12]裴学进,王雄杰,周瑶瑶.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脉络与启迪[J]. 中国高教研究,2009,(09):75-78.

[13]崔美素. 试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性格完善的影响[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02):99-101.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