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2 17:34:08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情绪管理 能力 培养

论文摘 要:情绪管理是否成功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职业生涯和社会适应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是促进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力量。高校辅导员应从尊重人、依靠人、完善人出发,提高大学生对情绪的自觉意识和控制、调节能力,追求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的内心体验[1]。情绪既可表现为积极的作用,也可表现为消极的作用,它与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和更好地享受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情绪管理是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驱策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与适度反应的能力[2]。情绪管理的目的是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常见的情绪问题

进入青春期的现代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特殊时期,情绪、情感特别丰富,表现出富有创造性,又有强烈的冲动性、爆发性和稳定性。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自己的情绪已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情绪亦趋于稳定,但同成年人相比,由于自我认知、生涯发展及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等原因,大学生对事物相对敏感,情绪易发生骤然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在总体上表现出正向的趋势,但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男女生在情绪管理能力上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女生的理智控制能力和寻求外界帮助能力要显著高于男生[3]。

大学生的这些情绪特点,容易产生一些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包括:焦虑、抑郁、愤怒、自卑等;重度的情绪情感障碍有: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等。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良好情绪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活动效率,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能促进良好的人际交往,增强抗挫折的能力;而不良情绪会降低大学生的活动效率,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它使学生丧失信心,缺乏活力,引起内心矛盾冲突,严重者可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阻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大学时期是青年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情绪丰富多变、相对不稳定的时期。从客观上看,当代社会正处于急剧社会变革时期,嬗变的环境条件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较大的冲击。随着国家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改革实行的上学交费制度、奖贷金制度、考试淘汰机制及择业制度的变更、完善,对大学生既是机遇,也是压力与挑战。而某些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家庭功能的弱化、一些父母不健康的教养方式和过高的期望,不仅无法为他们提供成长所需的营养,还构成了一个个应激源。从主观上看,外在的环境刺激对大学生情绪问题产生的影响固然深刻,但大学生的情绪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还取决于大学生自身。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及思想变化时期,心理状态及情绪动荡不安,且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炼,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在这些巨大冲击面前,若缺乏恰当的适应能力,极易导致焦虑、抑郁、自卑、逆反等情绪问题。因此,帮助大学生克服情绪上的困扰,使之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情绪管理对于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并使之协调发展,构成完整人格,增进学生对现实的适应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心理学界以及教育界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关系到大学生适应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4]。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大学生情绪管理是对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是研究大学生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对情绪智力的挖掘和培植,是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5]。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新时期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近年来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课题。因此,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认识、开展和培养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高校积极落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不断强化人性化管理措施,关注大学生心理状态,重视情绪管理,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但就目前的情况看,高校在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上还存在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缺少长期有效的培养机制等问题。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对学生比较了解,他们是大学生求知成长的引路人,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最主要的力量,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工作,有责任和义务缓解大学生由情绪引发的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主要的情绪困扰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广大学生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以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

1.高校辅导员要掌握大学生情绪管理知识理论,并增强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高校辅导员掌握大学生情绪产生的原理、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以及常见的情绪困扰,掌握情绪调控的有效方法等相关的知识理论,同时还要了解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理论并联系实际工作情况,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会努力积极适应和有效调控情绪,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同时,在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也要学会自我情绪管理,具备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驱策、通情达理与和谐相处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的同时,科学运用情绪管理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效率。

2.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以强化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意识。在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通过情绪管理教育,引导学生在所处的环境中能自我觉察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况,并用恰当的词汇表达出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辅导员自身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干扰当前的活动,同时懂得移情,帮助学生理解他人的心理情绪,学会察言观色,能从言谈举止中读懂他人的情绪状态,尊重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自我控制、驾驭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承受能力。通过与人交流沟通,调适自己的情绪,树立自信心,培养与人协调、合作解决冲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平时,要组织学生对可能会引起情绪问题的一切话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案,让学生平时对这些问题就有思想准备,避免突然面对问题时手足无措,从而导致情绪问题。

3.高校辅导员要结合实际工作,融入到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中。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等传统的工作内容中,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深入到学生中去,重视不同群体学生的情绪问题特点,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大学生虽然具有许多共同的情绪特点,但基于性别、年龄、专业、家庭条件等的差异,大学生不同群体之间、同一群体不同个体之间的情绪现象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辅导员应当正视这种差异性,对学生的情绪问题不能以某一个固定的标准化格式去统一,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4.努力营造有利于情绪管理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情绪有传播和感染的特性,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但可以凝聚人心,促进人际和谐,还能够激发学生间的关爱,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的方式自动化解消极情绪,形成“自愈”能力。因而,缩小落差效应,矫正不良行为,开展健康、充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开拓以第二课堂为特征的社会实践领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情绪倾向、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需要校方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尤其是要形成一个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常态机制,做到常抓不懈,力求实效。辅导员是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线人员,要重视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创新工作机制,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情绪健康指导,帮助大学生克服情绪问题,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争鸣,陈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95.

[2]汪海燕.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9-70.

[3]杜继淑,王飞飞,冯维.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07,(9):75-80.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育 管理情绪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59

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

情绪最基本的4种表现: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1 思想政治教育情绪管理的必要性

1.1 情绪管理能调整个体对象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学生大多还处在一个身体发育和成长时期,学生可能由于情绪的波动起伏直接造成血压升高、脉搏加速、内分泌失调等。心情是可以影响身体的整体状况,若不能做好调整,将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心、肝、脾、肺、肾都可能由于人的情绪的喜、乐、悲、恐、惊影响这些脏器的健康,也就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

另外由于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感,在一些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恋爱状态下当遇到一些挫折和问题时容易产生疲劳、厌倦、愤怒、不安等情绪,若不能及时处理和调整,可能会造成抑郁,影响日后为人做事,更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自杀现象。所以情绪管理是有利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

1.2 情绪管理能提高个体对象的情绪智力和社会能力

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相对较为简单和和谐的,但是他们必须是要踏入社会和面对人群的。情绪智力即情商,从某种意义上讲,情商甚至比智商更重要,随着未来社会的多元化和融合度日益提高,较高的情商将有助于一个人获得成功。其实早期的情商教育尤为重要,也就是心理上的一种塑造,情商高的孩子会有很好的自我认知,积极探索,从探索中建立自信心,对自我情绪的控制,抗挫折能力,喜欢与人交往,愿意分享、合作,为日后成功做准备。同时社会生活实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摸索和实践,不再是死记硬背,更需要一种适应,在这样的一种转变过程中,需要适应人群,适应交际,没有好的情绪控制调整能力是不能适应社会的,所以对于个体对象来说,好的情绪管理能提高情绪智力和社会能力。

2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情绪管理实际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正逐渐深入人心,如何应用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情绪管理的实施,这在教学中是非常值得重视和关注的,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很重要。

2.1 开设情绪教育课程

实际上课程的开展也是一种文字的、理论的相对指导,主要是将情绪管理也归属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主要是要教授学生情绪管理的相关知识,认识积极和消极情绪所带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对于情绪的把握和调整,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课程是非常单一的,属于灌输式的,这样的模式起不到真正教学的意义,应多在课堂内开展多样的教育,特别是社会例子是非常实用于课堂的,具有生动和真实性,教师可以以实例的形式开展当堂分析和讨论,这样的效果比较好,像南开大学就是教育界中的先河,最先开展情绪管理教育课程,当然是选修项目,由于能涉及心理问题并且解决学生的实际情绪的控制,受到同学的欢迎和认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好的影响。

2.2 多鼓励学生交流

20世纪以来,在杜威、凯洛夫、赞可夫等人的努力下,“个性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教育的主要理论,强调教育不应只注重理性知识的传播,也应重视培养学生感受、表达情绪的能力,情绪教育成为教育界热点问题之一。这个情绪的培养需要老师对学生本身的个性和大致生活及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当有情绪发生和转变时老师可以做出更正确的应对方式。在情绪的发生和转变过程中,个体对象如何做出应对、如何调整,除了自身的自察能力能发现自己情绪不对时及时调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老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状态的转变。

2.3 校园中建立相关的咨询机构

由于任课教师的不断变动,同学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难度加大,将情绪教育内化到教学活动中的难度也变得非常大,情绪教育逐渐从课堂中淡化,这就决定了大学情绪教育以纠正为主的特点。当然以情绪教育为主题的讲座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很难持久;此外,一些老师的人格魅力也会对学生的情绪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响面却非常有限。所以更多的时候是当不良情绪产生的时候、学生意识到存在问题的时候,才会去专门的机构(如心理咨询中心等)或与辅导员老师进行沟通,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认清和改变不合理信念,培养正确知觉、理解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当然相关机构应该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不要公开咨询者的相关情况和信息。

2.4 采用相关方法做正面的情绪调整

情绪转移法:将正在发生的不愉快影响情绪的事情先放放,将心思和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情绪体验法:任何一种情绪到达时,不论是积极或消极的都不逃避而是面对,因为人在生活中本身会有各种情绪干扰到生活和工作,当经历和调整过后能更好的对以后情绪的发生有适应能力。

3 结束语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情绪不可能被完全消灭,但可以进行有效疏导、有效管理、适度控制。 情绪管理在人的生活、学习、交际和社会实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开展情绪管理的教学和应用,也只有开展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能自觉发现和调整以及改进才能更好的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国政,岳影,李建彩.情绪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陈树婷.高中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和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

[3]陈宁.当代上海市大学生情绪体验实证调查[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理论 国外 国内

一、情绪智力理论的历史发展

在西方文化中,思维和情绪的关系的哲学讨论,大概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就近而言,情绪智力理论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分离的情绪与智力

20世纪70年代之前,心理学始终将情绪和智力作为两个领域来进行研究。在情绪和智力研究并行的同时,心理学家也逐渐认识到了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并且开始了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的研究。上述这些观点和理论已经包含了情绪智力的最初含义,也可以说,它们就是情绪智力的最初起源。

2.情绪智力先驱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情绪智力的先驱出现了。他们将其整合为一个全新的领域——认知和情感(也叫思维与情绪)。在这个时期,由于r.b.zajonc(1980)首次阐述了情绪首因的问题,引发了情绪与认知的谁为首因的空前大辩论。这场谁为首因辩论的深远意义不仅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它颠覆了认知驾驭情绪的心理哲学基础,使情绪、感情在哲学认识论上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同时,虽然“情绪智力”这个名词零星的出现了,但是还没有任何一个明确的方式来定义或者描述。

3.情绪智力研究的出现

1990年,美国新罕布什尔和耶鲁大学心理学家p. salovey和 d. j. mayer一起正式提出情绪智力理论,并对其进行实证测量。mayer等人从智力和情绪研究、哲学、人工智能、脑科学和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寻找证据,来证明被他们命名为“情绪智力”的这种人的能力是存在的。1990年~1993年这个时期被普遍认为是情绪智力研究出现的划分点。在此期间,情绪智力的基础研究一步步进行,尤其是脑科学方面的研究。

4.情绪智力的繁荣

1994年~1997年,情绪智力发生了不寻常的转变,变得非常流行。这是由于d. goleman (1994)出版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畅销书。此书受到媒体的大肆宣传,致使情绪智力开始风靡世界。由于这本书属于非专业著作,对情绪智力概念及理论的科学意义造成了极大混乱。所以,情绪智力思潮在1995年~1997年间风靡世界的同时,各种针对情绪智力的概念界定、理论模型、量化研究等的批评和评论也接踵而来。

5.情绪智力学术研究的繁荣

1997年后到现在,心理学工作者开始讨论、修正、规范、深化和发展情绪智力理论。各种情绪智力理论发展起来,新的情绪智力量表也被开发出来,研究者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今天,ei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宽泛、粗放的大众心理学世界;另一个是谨慎、艰辛的科学研究世界”。这使得该领域的研究非常复杂,形成了多种情绪智力理论。

二、国外情绪智力理论

1.能力型情绪智力——j. d. mayer和p. salovey的情绪智力理论

1990年~2000年,mayer和 salovey等人,从首次系统研究情绪智力概念,将情绪智力作为一种社会智力,到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一种能力,而不再将其归为社会智力,日趋完善自己的理论。

mayer & salovey(2000)对该模型解释是:该模型仍然可以分为四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情绪知觉和情绪识别,包括来自情绪系统的认知信息和输入信息;第二个维度是情绪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包括使用情绪促进认知加工;第三个维度是对情绪的理解和推理,包括情绪认知加工和进一步着眼于问题解决的情绪信息加工;第四个维度,情绪管理是关系到情绪的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情绪。他们根据该理论模型编制了第一个能力型情绪智力量表——msceit(mayer-salovey-caruso emotional intelligence tests)。

2.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

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mayer和 salovey称之为混合模型,1998年以后的模型有人称为情绪智力的企业模型。尽管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来源于mayer和salovey最初的理论,但两者相距甚远,目前已成为情绪智力研究领域的两个方向。

他认为,情绪智力本质上是一种潜能,而情绪胜任力是以情绪智力为基础的一种习得的能力,反映人们通过学习、掌握技能以及把这种智力应用到具体的情景中的能力。情绪胜任力模型为: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移情和社交技能,由五个因素25种胜任力构成。2000年,goleman等人又对情绪智力做了描述性定义:“情绪智力能够被观察到,当一个人在情境中,在适当的时候经常以有效的方式展示构成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觉察和社会技能的胜任力。” boyatzis,goleman和rhee一起把他的1998年的模型压缩为4个因素20种情绪胜任力,并根据绩效理论编制了情绪胜任力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ventory,简称eci)。

3.bar-on情绪智力理论

尽管bar-on的情绪智力理论没有mayer、salovey和goleman理论那么大的影响,跟踪研究者也没有那么多,但它仍是目前国外情绪智力三大理论之一,并有自己的特色。1997年,bar-on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自己对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是“一系列影响个人成功应对环境需求和压力的能力的非认知能力、胜任力和技能。”并且他还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bar-on(1997)提出的情绪的和社会智力结构模型由五个维度15个因素组成。并且,bar-on根据该理论模型于1997年编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个测量情绪智力的标准化量表《bar-on情商量表》(bar-on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即“eq-i”)。

三、国内情绪智力研究的发展

1997年,情绪智力概念传入中国。一时间,各报刊杂志竞相发表各类关于情绪智力的文章,也开始出版相关书籍和所谓的“情绪智力测验”。这些都是大众媒体顺应世界情绪智力之风对情绪智力进行的推广。这个时候,学术界也开始对情绪智力产生兴趣。国内的情绪智力研究可以说是理论引介、探索和实证研究齐头并进。2002年开始,学术界除了继续介绍国外理论,探讨情绪智力概念和理论的内涵外延之外,还进行大量的有关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本土的情绪智力理论。例如:

王晓钧(2000)对情绪智力的理论结构展开了实证研究,他认为,将情绪智力内涵看作是“情绪的认知结构”更为恰当。他将情绪智力分四个因素:自我情绪认知能力、社会情绪认知能力、情绪思维能力、情绪成熟监察能力。这四个因子又可分为两大范畴:初级的情绪认知评估能力和较高级的情感行为调节能力。

张进辅、徐小燕(2003)在情绪智力方面也做了大量有成效的研究。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其成功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包括情绪觉知能力、情绪评价能力、情绪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表现能力等五种因素,这些能力又分为若干次级因素成分。一共涵盖了18个次因素。并且以此为理论模型编制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对大学生的情绪智力特点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研究。

许远理(2004)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情绪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或情绪智力组合理论)。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加工情绪信息和处理情绪性问题的能力。其情绪智力结构模型包括对象维度、操作维度、内容维度三个独立的维度组合而成,每个维度又分别由几种不同成分构成,最后构成3*3*2共18种情绪能力。他以此理论编制的量表包括两部分:自陈式量表和视频式量表。

卢家楣,王晓娟(2005)也提出了自己的情绪智力结构:一个二阶十因素模型,其中两个二阶因子分别是:操作自我情绪的能力和操作他人情绪的能力。操作自我情绪的能力含有五个次因素:认识情绪、表达情绪、调控情绪、预见情绪和体验情绪;操作他人情绪的能力包括觉察情绪、评价与表达情绪、预见情绪、体验情绪、调控情绪五个次因素。

国内情绪智力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迅速的,尤其是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形成了很多本土的情绪智力理论。但是,与国外情绪智力理论研究相比,国内本土理论研究多是只有提出者对其理论进行了验证性研究,还缺乏后续的跟踪研究,致使本土理论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论证和推广。从这个方面来说,如果我们要发展本土的情绪智力理论,不仅仅是提出理论,还必须做好后续的论证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joseph ciarrochi, joseph p. forgas, mayer, j.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everyday life.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2001.

[2]thordike, e. l., stern, s. an evaluation of the attempts to measure social intelligence [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37,(34):275-284.

[3]徐小燕,张进辅.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28(6):77-82 .

[4]zajonc, r b. feeling and thinking: preferences need no inferences.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0,(35):151-175.

[5]leuner, b.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emancipation. praxisder kinder psychologie and kinder psychiatrie, 1966,(15):193-203.

[6]payne, w. l. a study of emotion: develop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elf-integration; relating to fear, pain and desire [a].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c].

[7]mayer, j. d., caruso, d., & salovey, 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meets traditional standards for an intelligence. intelligence,1999:(27): 267-298.

[8]goleman,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95.

[9]bar-on, r. the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yory(eq-i): technical manual.toronto, canada: multi-health systems, 1997.

[10]徐小燕,张进辅.巴昂的情绪智力模型及情商量表简介.心理科学,2002, 25(3):332-335.

[11]彭正敏,林绚晖,张继明,车宏生.情绪智力的能力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817-823.

[12]卢家楣.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心理科学, 2005, 28(5):1246-1249.

[13]杨建锋,徐小燕,张进辅.关于中学生情绪智力的调查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8(4):650-654.

[14]张秋艳,张卫,岳颂华,王才康.中学生情绪智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18(8):544-546.

[15]王晓钧.情绪智力理论的实证研究.心理科学,2000,23(1):1-5.

[16]张进辅,徐小燕.大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2:1-4.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范文4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社会对教育界改革的重视程度亦在不断提升。现代教育理念与政策的调整,旨在满足社会现代化发展对教育的切实需要。对于学生来说,班级是一个在学校学习与生活的组织,班级管理质量直接决定着班级的风气,唯有良好的班级风气才能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时代学生的身心正值成长期,心理成熟度的局限性导致很多学生经常流于情绪化,一旦管理不善,则将引起诸多不良的后果,轻者导致提升班级管理的难度,重则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导向作用。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做好学生的情绪管理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旨在引起更多教育者的重视,进而通过班级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情绪管理;班级管理;积极作用

情绪管理,是指对于群体个体对自身清晰的认知,并在认知基础上,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当前情绪管理被应用在企业培训,学校教育中。做好情绪管理对于企业和教育来讲至关重要,在学校教育中,教育点当着学生的发展基础,而班集体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对其进行全面管控,促进班集体有效成长,将成为学校教育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班级建设中,学生情绪将会影响直接对整个班集体建设产生影响,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讲,学生时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事物认知较为冲动,因此教师做好班级理首先用做好学生的情绪管理。

一、情绪管理与班级管理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教育并非单纯注重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发育,在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由于思维尚未发展成熟,对于情绪难以全面进行掌握,因此在班级建设中,常常由于学生难以控制情绪,形成打架斗殴等事件,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建设,对班级管理造成影响不良影响[1]。情绪管理隶属于心理学范畴,能否管控好自身的情绪其与自身的情商也存在巨大的关系,情绪管理最基本形态有四种,其中包括拒绝,压抑,替代和升华,拒绝是一种极端的情绪防御形式,而压抑则是情绪努力逐渐的过程,替代则是指将情绪进行转化,运用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升华致使最终对情绪管理得体。在班级管理中,首先应明白情绪管理的作用,并在实际教学中,将情绪管理方式传授给予学生,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管控好自己的情绪,以便于最后更好的建设整个班集体,减少由于情绪失控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情绪管理对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

(一)情绪管理可调节班级学生之间矛盾

情绪复杂多样,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讲,思想观念逐渐独立,在这一发展阶段,学生则要求更多的发展空间与自由,而当学生面对所发生事件时,受到思维模式的影响,因而出现众多矛盾,长期情绪受到压抑,将会使得学生心态逐渐扭曲,直至发生恶性事件[2]。因而教师应尽量主动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在班级管理中,及时对学生情绪进行管理,抚平学生激动心理状态,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尽量开导学生,以便于及时调节班级学生之间矛盾,促进学生之间良好合作,降低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情绪管理可增加班级凝聚力

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着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而当前无论各阶段教育中学生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学习压力的与日俱增,故进行情绪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情绪管理并非为过分抑制情绪,而是在了解情绪后,及时进行自我调剂,防止事态扩大化。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班级作为一个整体,只有具有凝聚力,才能帮助班级进行建设[3]。因此情绪管理可增加班级凝聚力,通过对学生情绪进行管控,及时调节学生不良情绪,并通过班级文化建设,逐渐使得班级形成一种向心力,班级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困难。

(三)情绪管理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阶段的领航者,在管控中应传授学生一定的情绪管控方式,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帮助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其主要原因在于调节学生情绪,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良好情绪与状态,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在学习中,全神贯注进行学习,并逐渐对班级学习产生兴趣,通过班级合作,与学生之间共同学习,以便于形成合作式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建立团结合作精神,提升班级整体建设质量。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情绪管理在班级管理中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其班级成员的情绪控制和调节,避免对其个体成员出现情绪过激和与班级群体成员间不一致的状况。班级管理实质上是对不同个体的性格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而个人的性格在情绪上是最为直接的表现。而对情绪管理的提高,可以使得个体成员在情绪中始终处于可控范围,降低其剧烈变化的外在表现,消除其存在的内在表现,使得班级管理获得整体综合水平的提升。

作者:徐丹红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范文5

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情绪管理能力的内涵、理论进行了综述,为问卷编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发张开放式问卷,对其进行统计,建构维度,进而编制出初测问卷。对初测问卷进行发放、回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编问卷信效度较好,适用于本次研究,最终问卷由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觉察能力三个维度构成。

关键词: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信度分析;因素分析

一、问题提出

情绪管理是Mayer和Salovey提出的情绪智力理论中的一个维度。综合相关研究发现,有关情绪管理的概念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情绪管理的适应性,即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现实而实施的行为反应。有研究者认为,情绪管理是以一种社会可以容忍的方式,灵活地对一系列情绪发展要求作出反应,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延迟反应。第二类是强调情绪管理的功效性,即基于个人目的进行的情绪管理。第三类是情绪管理的特征性,即强调情绪管理在某方面所具备的针对性特质。除此之外,我国学者葛荣晋认为,情绪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二是理解、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综合以上关于情绪管理能力的概念,本文将情绪管理能力定义为:个体在情绪发生时能够觉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运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情绪,并善于主动寻找方式对情绪进行调控、疏泄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在哈尔滨某高校随机抽取50名学生作为开放式问卷的被试,回收问卷50份,其中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47份。之后随机抽取300名学生作为结构式问卷的被试,共回收问卷291份,其中无效问卷26份,有效问卷265份。

2、研究工具

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制开放式问卷,并对回收的有效的开放式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本量表从情绪觉察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理解能力以及情绪调节能力这四个维度来编制问卷。问卷共包括了38个项目,采用5点量表进行评定,1到5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初始问卷信度分析

对初测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其信度为0.850,根据题总相关删去9个题。删题后的信度为0.910。

2、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剩余问卷的29个项目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KMO值为0.89,x2=2794.062(df=0.406),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表明数据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通过对问卷的初步分析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7个,可解释项目总变异的58.539%。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标准,经斜交旋转,将共同度小于0.4以及因素负荷较低或在多个因子上的负荷无明显差异的项目删掉。最后保留15个项目,形成三个维度,其特征根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57.330%。第一个因子包括五个项目,命名为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第二个因子包括六个项目,命名为情绪表达能力;第三个因子包括四个项目,命名为情绪觉察能力。

3、正式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在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确定了问卷保留项目后对其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ɑ系数均在0.784到0.819之间,总问卷的的信度为0.869。信度符合标准,问卷较可靠。通过计算各因子分数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来分析问卷的结构效度。各因子间的相关都小于各因子与总体分数之间的相关,各因子间呈中等程度相关,相关系数在0.432到0.484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而且,各项目与总分之间也呈现出了较高相关,相关系数在0.480到0.651,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4、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状况

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这一维度上出现显著差异,女生要好于男生;学生干部的情绪表达和觉察能力要好于普通学生;城市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要好于农村学生;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学生的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要好于父母教养方式为放任自由型和漠不关心型的学生。

四、讨论

男女生在情绪理解和运用能力上出现差异,可能是因为男女生在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男性的荷尔蒙分泌量要高于女性,而荷尔蒙则会影响个体对外界产生的攻击性和控制欲。除此之外,文化背景的影响也可能会造成这种差异的出现。学生干部一般都是投票、选举出来的,因此他们比普通学生有着更好的人际关系,通常能够良好的觉察他人的情绪并善于表达自己情绪的人往往也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所以学生干部的情绪表达和觉察能力好于普通学生。而城市的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要好于农村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与农村孩子相比,生活的环境要更加优越,而且城市中家长往往能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农村家庭的父母与城市父母相比,受教育程度稍低一些,观念也较为传统,导致孩子不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庭通常可以为孩子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能够更多的考虑孩子的感受,也更加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表达自己,使得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而专制型的家庭往往对孩子的限制较多,放任自由和漠不关心型的家庭的父母又对孩子的关心较少,这三种教养方式的家庭中的父母易忽略孩子的感受,使得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受到影响。

作者:李越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耿文秀、查波译.(1997)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13.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范文6

【论文摘 要】 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图书馆员情绪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特殊性、读者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个性特点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员提高情绪管理能力的必要性;提示图书馆员应通过专业学习、提高个人修养、在读者服务实践中不断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综合性信息知识服务系统,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第二课堂。图书馆员集知识管理、服务和教育于一体,既要科学地管理知识,还要在服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读者到图书馆来,馆员亲切的微笑、和蔼的态度、优良的气质、广博的知识会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但由于高校图书馆一般开放时间较长,且面对的主要读者群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较为复杂。一些馆员在面对自身压力和读者较难解决的问题时,情绪往往容易波动,和读者发生矛盾,产生不和谐音符。因此,提高图书馆员情绪管理能力,将有助于构建和谐图书馆。 

一、情绪与情绪管理 

情绪(emotion)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心理过程。情绪有以下基本特征:(1)情绪都是由刺激引发的。情绪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一定有引发该情绪的相关刺激;(2)情绪是主观的经验。情绪的产生是个人认知判断的结果,情绪的内在和外在反应因人而异,有很强的主观性;(3)情绪是可变的,它随着人们身心的成长和发展、对内外情绪的认识能力及个人的经验和应变能力而改变。情绪不只是个体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社会现象,它有其社会接受、沟通和支持方式。 

人的情绪主要包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两大方面。正面情绪是指对人的行为持有肯定性和良性的情绪,如:爱与温情、热情、信心、快乐、奉献、服务等等;负面情绪是指对人的行为活动持有否定和恶性的情绪,如愤怒、暴躁、猜疑、仇恨、恐惧、紧张、自卑、嫉妒等等,它具有巨大的消极妨碍和阻滞作用。情绪管理是个人能正确地察觉和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适度地运用理性克制情绪,将愤怒、暴躁、抑郁等负面情绪适度调节,转化为心平气和、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且能够合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高校图书馆员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可深化“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科学管理理念,并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与读者和谐沟通,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中馆员情绪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控自己情绪的能力不足 

有效的情绪管理是通过有意识地自我控制,充分掌握自己的情绪,增加理解他人的能力,促进人际关系正常交往。图书馆员的情绪管理是馆员通过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动影响,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更不要发泄在读者身上。有些图书馆员在读者服务中无法妥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容易导致急躁、不耐烦、语言粗暴等情绪变化,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读者的不满,成为馆员和读者发生冲突的直接原因。 

2、认知读者情绪的能力不足 

 有的高校图书馆员不能设身处地去理解读者,而是以自己的立场、思维方法先入为主地分析、判断,对读者的叙述和疑问不耐烦,态度冷漠,语言简单生硬,对读者不够尊重,忽视读者的权利,对读者心理产生不良刺激而引发矛盾。 

3、人际交流沟通的能力不足 

 沟通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有的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交流沟通不畅,倾听、解释不够耐心,在告知读者需要的图书信息时不到位、不详细或不清楚,无法得到读者的理解和主动配合,从而导致读者对馆员的服务不满意,造成读者和馆员之间的不和谐。 

三、提高高校图书馆员情绪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1、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馆员应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群体,大学生们对馆员都有一定的期望值,认为他们应是博学的;随着自动化、网络化的应用,促使图书馆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给图书馆员带来的工作压力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压力影响着图书馆员的情绪,这种波动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图书馆员的思维和行为。当工作情绪不好时,常常会对工作产生厌烦,不仅会冷漠地对待读者,还会衍生出沮丧、郁闷、生气等负面表现,从而影响了图书馆员的工作绩效,进而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此,高校图书馆员的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读者服务质量的优良、对学生为人师表的表率都反映在图书馆员的言谈举止之中,这就促使高校图书馆员在提升自己业务技能的同时,必须注重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2、高校读者的情感特点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员应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求知识、奋发进取、热爱祖国、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是他们健康向上的一面。但他们思想的丰富性、情绪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以及一定的闭锁心理,使得我们经常会在报纸和网络上看到高校学生跳楼、自杀、精神疾病、心理问题的各种报道,这说明他们在面对学习、就业及生活上的各种压力时,不能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梳理好自己的情绪,发生了我们不愿听到和看到的一些悲剧。高校图书馆员在为这一群体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辞,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商,与学生读者和谐共处,构建温馨的图书馆氛围。 

3、高校读者的认知特点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员应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高校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对事物的认知、理解程度不同,图书馆员必须遵从读者的一些习惯,尊重读者的人格、自尊及权利,善于与读者沟通交流,善于发现和积极引导,达成与读者的和谐统一,共同营造图书馆的和谐氛围。 

四、提高图书馆员情绪管理能力的对策 

1、在专业学习中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高校图书馆员不仅要学习图书馆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有意识的学习与了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知识,更深刻的理解人的本性,了解自己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特征,经常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训练,在认识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学会控制情绪、调节情绪,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渠道,做好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矛盾的能力,增强应变力,适应高校图书馆工作需要。 

2、在提升自身修养中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提高自身修养能丰富人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形象。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自身修养的提高。图书馆员要在提升自身修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情感素养,锤炼良好的心理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充满关爱的语言与读者进行交流沟通,创建和谐的图书馆。 

3、在服务实践中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图书馆员在读者服务中,不断提高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既不把自己的情绪带入,又不被读者的情绪左右。要以为人师的态度倾听读者,移入情感,感知读者,并在倾听中获取信息,联络情感。用读者易接受的表情、语言和手势来传递信息,在真诚与尊重中完成每次的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青枝.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情绪管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4). 

[2] 漆美.论高校图书馆员自身的情绪管理及对学生的情绪教育[j].图书馆,2006.(2). 

[3] 叶素贞,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k•t斯托曼.情绪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5] 李雪丽.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用户情绪管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1).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范文7

关键词:高校学生 伤害事故处置 情绪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展,高校学生数量与日俱增。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伤害事故也随之发生,由于高校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常常会受到伤害,进而在学生内心中衍生出不良情绪,加之学生家长过激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管理难度。而情绪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能够降低不良情绪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且能够安抚家长的激动情绪,确保伤害事故后续工作得以妥善处理。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情绪管理概念

情绪,是指个体愿望和需求为中心的一种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在主观体验方面,如情绪体验、情绪唤醒等。一般来说,情绪是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情绪构成。其中正面情绪有愉快、喜爱等,负面情绪有愤怒、恐惧等。而情绪管理,主要是指对个体、群体自身情绪及他人情绪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挖掘和培养人们的情绪智力,根据外部环境等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情绪进行引导、协调等处理,最终使得个体和群体能够保持到最佳状态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方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人。因此在具体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尊重人的个体差异,逐步增强个体自觉意识,控制不良情绪,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置中情绪管理策略

(一)学生方面

针对伤害事故对学生造成的恐慌等不良情绪,高校应积极构建干预机制,并成立专门干预小组,针对受伤害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关注。如采取心理沟通、支持技术等手段,深入到学生内心当中,进行针对性辅导,以此来提高辅导效果。在实践中,从理论层面上,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逐渐走出不良情绪和伤害事故的影响,对日后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

由于突发伤害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的大脑意识水平,使得感知信息出现偏差,造成个体行为反应失误。因此在情绪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三个原则,即主体性、及时性及全面性。高校要尽可能减少错误信息传播,强化正面情绪,以此来削弱学生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学生情绪管理有效性。

(二)家属方面

当出现伤害事故时,家长的情绪往往会比学生的情绪更为激烈,且具有一定特殊性,产生悲伤、愤怒情绪。对此,相关人员要先安抚家长情绪,使其能够保持冷静,为后续工作开展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就事故赔偿协商环节,一些家长会采取无理取闹的方式。因此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事故责任,然后确定合理的赔偿金额。此外,对于家长情绪管理,还应通过情绪宣泄这一途径,帮助家长直接或者间接地将其内心中的情绪表达出来。如转移法、倾诉法及谈话法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家长保持正确、良好的情绪状态,解决后续问题的同时,能够降低事故处理双方发生矛盾的可能性。

(三)管理人员方面

高校管理人员作为情绪管理核心,其综合能力及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情绪管理质量和效果。因此管理人员要努力培养自身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个体监控自身及他人情绪,并辨别、利用获得的信息指导自身行为的一种能力。在实践中,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认知、管理及激睢9芾砣嗽贝诱馊个方面入手,逐步提升自身情绪智力,从而在处理伤害事故时更好地对学生、家长进行情绪管理,从而将伤害降至到最低。

目前,对于情绪管理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其中艾丽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参考性。理论中从客观层面上明确了情绪反应与行为结果并非事件直接造成,而是受到个体对事件的理解所致。对此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理论开展管理工作。人们可以通过对不合理的认知进行驳斥,对其进行矫正,进而将负面情绪扭转为正面情绪。因此管理人员要对学生、家长予以包容的同时,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并引导和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保持良好的情绪,为伤害事故处理提供更多支持。

针对管理人员来说,也会受到伤害事故的影响,如果长期不表达,势必会造成消极影响。对此管理人员在处置工作时,也要适度表达情绪。当察觉到自身情绪出现波动时,要掌控好自身的情绪。与此同时,还需要及时察觉他人情绪,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理解和包容他人。对于学生和家长产生的过激行为,可以适时适度进行情绪地表达,以此来让对方客观认识事件。

三、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情绪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校改革的必然选择。尤其是面对多元社会环境,时常发生的伤害事故中,及时开展情绪管理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实践中,高校领导要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认识到情绪管理重要意义,从学生、家长及情绪管理人员三个层面入手,坚持具体对象具体对待原则,针对不同的主体,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不仅如此,还应加大资金、人力投入力度,创新情绪管理理念、方法,不断提高情绪管理有效性,从而促进高校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山,陈少平.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分析及其预防处置[J].高校教育管理,2012,(02).

[2]王沛,陈少平.浅析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置中的情绪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范文8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管理 团体辅导

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他们的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大起大落,摇摆不定,跌宕起伏,时而激动时而平静,时而积极时而消极。学习成绩的优劣、同学关系的好坏、恋爱的成败等等,都会引起大学生情绪的波动。他们的喜怒哀乐常形于色,处在心理发展由未成熟走向成熟的大学生,经常被自卑、过度焦虑、抑郁、易怒、恐惧、嫉妒和冷漠的情绪困扰。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在调查中发现,在18个备选项目中,420位参加调查的同学最感兴趣而又最觉无力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1]。有研究发现,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2]。因此,大学生特别需要情绪管理。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运用团体动力学、精神分析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作指导,将有同质性问题的学生组织起来,在具有专业辅导经验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情绪的类别,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对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掌握发现快乐的方法,学会恰当表达愤怒的方法,学会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来调节情绪,并将学到的新知识新经验应用到自己日常生活中,在日常交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3]。这对于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合理、科学的情绪应对方式,增强自身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通过在校园中张贴海报,采取自愿原则招募符合相关要求的大学生。并根据问卷调查和面谈,从中筛选出遵守团体约定,愿意交流情况的10名学生。结合他们的情绪管理特征进行干预。

(二)方法。

1.SCL-90 症状自评量表。由Derogatis,L.R于1975年编制,王征宇等1984 年修订,共计9个因子,为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症状从没有到严重,依次为1、2、3、4、5。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分数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问卷是标准化的症状自评量表,能较好地反应大概一周来病情变化和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真实性,问卷是标准化的症状自评量表,能较好地反应大概一周来病情变化和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真实性。

2.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采用王飞飞编制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4]。问卷包括5个主因素: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采用五级评分标准,其中19道为反向记分。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276,各因素的同质性信度在0.5957~0.7829之间,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6683,各因素的分半信信度在0.5145~0.7522之间,说明本研究所构建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和维度模型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量表总分为5个维度的题项分数之和,即38个项目的题项分数之和,分数越高情绪管理能力越好。

3.反馈及自我评价量表评估。每次活动后团体成员填写本次活动的《团体单元回馈表》,活动结束后填写自编的《团体活动成员反馈表》,该问卷主要收集团体成员对团体目标达成、团体凝聚力、团体的满意程度,以及团体成员对情绪管理的改善状况等各方面的评价。并对本次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个人总结,以了解团体成员对本次辅导活动的看法和感受。

(三)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由5次活动组成,每次活动时间为1小时,每周活动1次,采用游戏、讨论、行为训练、心理剧等形式进行。

(四)活动方案。

第一单元,相见欢。使成员之间尽快认识,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澄清团员的期待,了解团体目标,订立团体规范,建立团体的共识和默契

第二单元,情绪明晓。进一步增进成员的了解和接纳,增加团体凝聚力和成员的归属感。使成员辨别各种情绪,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提高情绪表达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

第三单元,情绪万花筒。使成员了解不良情绪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害处,识别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发现快乐的方法,学会恰当表达愤怒的方法。

第四单元,情绪ABC。使成员了解“想法”对情绪的影响,意识到可以通过改变“想法”来调节情绪, 树立合理的信念,改变想法,改变情绪,进一步探讨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运用理性情绪疗法来调节情绪,将学习到的新知识新经验应用到自己生活实践中,在日常交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五单元,珍重再见。引导成员回顾整个团体历程,检视自我的成长,分享收获,处理离别情绪,给予彼此祝福。使成员能够彼此保持联系。希望给团体成员留下美好的印象,圆满的结束团体。

(五)数据统计分析。

辅导前后测所有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7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

(一)症状自评量表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上,团体辅导前后测具有显著差异,经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后,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上有显著提高,说明团体辅导的效果显著。

表1:症状自评量表数据分析结果(M±SD)

注:*表示p

(二)团体辅导前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因子及总分上都具有显著的差异。经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后,学生在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积极补救能力有显著显著提高,说明团体辅导的效果显著。

表二: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 均值比较(M±SD)

注:*表示p

(三)团体辅导后成员自我评估。

每次团体活动结束后,都请成员填写《团体单元回馈表》,以此对单元活动进行评估。由下表可以看出,团体成员对这次团体辅导活动场所、时间、内容、团体氛围、团体互动、带领方式等方面都比较满意,都给予好评,平均得分在7.9至8.9之间。

表三:团体单元回馈表

在最后一次活动结束后,请团体成员对团体效果进行评估,填写《团体活动成员回馈单》。从团体成员对活动的意见反馈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成员对团体心理训练是满意的,认为团体的目标圆满完成的占85%。在满意程度上,非常满意为73%。在效果上,认为对自己的情绪管理有帮助的占68%,认为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有明显改善的有72%.其它如团体的凝聚力、团体成员对自我和对他人的了解程度,对团体的喜欢程度都达到80%以上,说明情绪管理团体对改善成员的情绪状况是有效的,团体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从成员在团体辅导后自我评估看,团体成员加深了对自我和对他人的情绪的了解,大部分团体成员认为自己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处理情绪方面明显改变。认为自己在团体辅导后能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情绪管理中。

三、讨论

(一)团体辅导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学生后测与前测的总分和平均分比较显示,辅导后学生的总分和各项得分均低于前测的分数。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四个因子自评分量表上前后得分呈现显著差异(p

1.团体心理辅导感染力强,提高了辅导成效。团体心理辅导,对于个体来说,存在多个影响源,除了团体领导者,也包括其他的成员。在团体情景中,组员在宽松的启发式的环境中通过讨论和交流,产生多种价值观、人生观的冲击和交织,促使个体在参与中观察、学习他人的情感反应及对待事物的看法,同时还可以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角度分析和方法。这样,可以做到彼此启发、相互反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源。

2.促进自我认识,提高自信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都会被负面的情绪困扰,长期的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懂得表达,最终导致伤人伤己。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建立一种良好轻松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温暖、被接纳的感觉。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通过团体活动,观察到他人在相同情况下如何自处,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可以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另外,团体心理辅导提供相互的交流,成员常会发现其他人也有与自己一样的困扰,这会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也会改变自己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自信心。

3.提供了宣泄情绪的机会,使成员认识到有些负面的情绪是可以调整的,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合理的宣泄。团体心理辅导能把过去的社会生活情景再现,借着不拘形式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为参加者提供改变自己的机会,促使成员去深入探讨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总结出实用有效的管理措施。也可以促使成员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形成对他人的理解。一些情绪自然而然的就管理好了。同时,还可以借由“心情释放”这样的活动把埋藏心底的感受,平时压抑的不满或不敢说的话说出来,坦率地表达内心的愤怒、苦闷和抑郁情绪,这样可以减轻成员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从而更能理性地分析问题。

4.通过相互作用的体验,得到多方面的反馈,使成员获得他人对于自己情绪的看法,从而有利于成员反省自己身上存在的自卑、偏激、固执、嫉妒、怀疑等不良品质,并使成员有意识的去学习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

5.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内容合理,能让学生真正投入活动当中。在团体心理辅导之前,首先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征和常见的情绪困扰,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结合成员所做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结果,分析了成员的情绪管理特征和常见的情绪困扰,为后来的团体辅导认清了辅导的侧重点所在。团体辅导的活动内容设计针对性强,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除此之外,每个单元活动都严格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标准模式分为热身阶段、运行阶段、结束阶段。每次活动后都要完成对本次活动的总结,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及时总结学习到的技巧和个人问题所在,使辅导达到最佳效果。

四、结论

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干预是有短期效果的。在大学生中进一步广泛尝试情绪管理的团体辅导,对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学红.浅议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学术论坛,2007,(36):152—53.

[2]安静.ABC理论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启发—基于一项调查的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8,(4):103-106.

[3]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88-290.

[4]王飞飞.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5]杜继淑,王飞飞,冯维.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9):75-80.

[6]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l996:l2.

[7]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69-371.

[8]刘海燕,郭德俊.近十年来情绪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4, 27(3): 684-686.

[9]吴娟,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范文9

[关键词]情绪;情绪资本;智力资本;员工帮助计划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12-0068-04

英国著名管理学家凯文•汤姆森在《情绪资本》中将“情绪”这一要素的重要作用为人们呈现出来了。凯文•汤姆森认为:要想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本,就必须管理好两大因素:一是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即员工的知识,二是情绪资本(emotional capital),即那些能激发人积极行动的情感、情绪和信念。[1]

在管理科学发展历程中,人性假设从来都是管理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人性假设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复杂人的论证过程,现在正向“文化人”发展。管理理论越来越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研究,管理科学也由理性主义渐向人本主义转变。组织往往认为失误或失败源于管理、营运方面等纯理性的问题,却忽视了使用这些工具与技术的人的情绪与情感。东方哲学所讲究的“身心合一”同样适用于组织管理,要充分发挥组织的竞争性作用,就必须重视和管理好组织中的情绪资本。[2]情绪资本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企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情绪资本的内涵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情绪的发生与生理本能需要的是否满足相关。当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时,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喜悦、满意;反之则会使人产生消极情绪体验。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因而也会产生出复杂多样的情绪。美国心理学家鲍恩的情绪系统的理论假设: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受到情绪系统的控制或许远远不止于此,是我们大多数人未能想到的。情绪在人类的行为促发、调节作用是巨大的。临床心理学和许多行为研究工作都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实:人的行为,无论在思想、分析、推理,或与其他人打交道,总是无法避免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根据相关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得知:人的情绪反应,虽然我们有时候觉察不到,但与人的行为高度关联。[3]

情绪是可以积累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在企业中,员工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员工的工作,影响企业的性格,这种积累的情绪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资本,这种无形的资本对企业的影响是双面的。情绪资本包括“外在情绪资本”和“内部情绪资本”。“外在情绪资本”指存在于顾客与外部利益相关人士的感受,譬如品牌价值、商誉等。它们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重视,并被纳入到企业资本的核心。外在情绪资本已被确认为品牌价值的一部分,列入企业资产进行考核。内在情绪资本则指向员工的内心,具体包括企业员工的感受、信念和价值观。这种资本对员工工作产生的影响会关系到公司产品的质量或所提供服务的水平。

二、情绪资本对组织的影响

凯文•汤姆森在其《情绪资本》一书中这样说道:“在新世纪,情绪资本将成为每个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很多组织都已开始着手进行知识管理,但如果员工的情绪是负面的,比如没有共识、压抑、忧心忡忡、缺乏信任等,那这些智力资本都会变得没有意义。情绪资本确实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财富,但若认识不当,情绪资本同样也可能会毁掉整个企业。忽视企业的情绪资本管理的企业都不得不为这些负面情绪带来的诸如劳资纠纷,生产率低下等后果买单。在未来的资产负债表上,情绪资本应该同有形资产一样列入其中并被妥善管理。情绪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资本推动知识资本创造价值

在凯文•汤姆森看来,只有经营好情绪资本,企业才可能整合和优化信息资源,挖掘出更多的智力资本。如果不能为知识赋予积极的情绪,知识就是苍白而无效的。知识不仅是分散的,而且能够被明确表达的知识(如科学知识)仅是知识中的一小部分,许多知识具有不可明确表达,也无法完全传递和集中的性质,知识只会作为个人的知识而存在,即知识是个体的、局部的。知识只有在愿意付出时,才有真正的价值,这里的愿意,表面是个体对交换的价值判定,实际是个体对自由的幅度感受,一般称之为情绪。情绪一直是推动企业的基本动力。一个优秀企业的品牌价值就在于“对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充满热情”,员工的工作热情对外界的影响是企业最实际的资产。[4]

情绪通过主宰人的健康、左右人的认知和行为,进而影响人的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影响企业的管理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1)情绪主宰人的健康。现代生理医学、心理医学研究成果均表明,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作用:不良情绪危害身心健康,主要会导致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健康或亚健康;良好的情绪能促进身心健康,可以使人保持愉快的心情。在心情愉快状态下工作,员工通常不会觉得很累。著名的霍桑实验是最好的证明。众所周知,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愉悦的心情如何能干好工作。

(2)情绪左右人的认知和行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左右动机。情绪可以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行为效率。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们的行为效率,对动机起到正向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阻碍人的行动,降低活动效率,对动机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适度的情绪兴奋性会使人的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能促进人积极地行动,从而提高活动效率。[5]第二,调控智力活动。 情绪、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它可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知觉选择,维持稳定的注意或重新分配注意资源到更重要的刺激上,对人的记忆和思维活动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人在高兴时思维会很敏捷,思路也很开阔,而悲观抑郁时会感到思维迟钝。

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一百年前说过,一个人只要跟随自己的内心和激情采取行动,就可以成就伟大。从本质上说,人都是生活在精神里、感受中。百年管理史,枝节纷繁,但主干不变,是人,是人情绪的释放与引导,只有激情才能开启潜意识之门。只有激情才能在明确地唤醒智力,使其转化成资本。黑格尔曾说过: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的伟大事物都是靠激情来成就的。由此可见,通过注重员工的情绪管理,保持员工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促进员工努力工作,将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知识资本、各种信息通过员工的积极工作而转变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企业创造价值,既通过人才的智力资本和情绪资本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2.情绪资本构成组织的性格

性格往往会作用于客观环境,进而引发各种有利因素或不利因素的趋同或趋异。这些趋同或趋异,也往往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性格是人的心理个性特征之一,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从人的性格表现看,企业的活动同样可以有性格的表现,这些表现就构成了企业的性格,“企业性格”反映在企业文化中,企业的员工所具有的性格特质,必然会与企业的“性格”有丝丝缕缕的关联,并形成一定的工作风格、价值观以及工作习惯等。企业的性格主要是由其员工与股东的情绪、感受和特点所组成。组织不仅仅是由数据和图表组成的商业实体,组织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是人的集合;它的所有要素,包括产品、服务、品牌,都与情绪交织着存在,它的性格也是员工智力和情绪所创造的。组织的性格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不同,其原因就在于组织是由不同的人所构成。

组织性格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顾客对组织的看法。情绪在人的行为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主导及决策作用,情绪是人们性格的强大驱动力。“性格决定命运”这个道理,对企业也适用,组织有人组成,人的性格决定组织的性格。当一家组织的性格直接与人有关时,那人际关系便是至关重要的,而股东、员工与顾客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则决定了组织独特的性格。沟通渠道越通畅,沟通效率越高,组织的性格也就越丰富多彩。而能够成功地赢得员工心灵和意志的企业,就一定能塑造出充满热情、执著和激情的组织性格,这一点对于顾客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员工希望在个人喜欢的、与自己的性格有些类似的组织里工作;顾客们也喜欢购买符合自己品味的组织的产品,而这才是组织性格的精髓所在。

3.情绪资本影响组织的人性化程度

一个能将知识与情绪运用自如的企业,也必定会更加“人性化”。如今,很多的企业高层领导致力于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学家阿里•德赫斯(Arie de Geus)在其著作《长寿公司》(The Living Company)中是这样描述这些企业的:“当人们谈及这家企业时,仿佛是在谈论一个具有心智和个性的生命体。”

(1)人性化管理有利于组织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组织管理实际上就是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以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组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具活力和惟一具有创造力的核心资源。由于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体意识、观念、性格、习俗等诸多因素,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采用激励和情感交换的人性化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群体的内在凝聚力,创造更大价值。

2.注重情绪资本有利于实行差异化管理。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冰山图”能给我们一个更加直观、形象、清晰的认识。

资源来自于新浪网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一般管理中将决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浮出水面的可见的理性化的层面上,而那些深埋于水下的人性中更为深层次的东西则常常为管理者所忽视。导致组织失败的却常是这些水下的东西,由于管理者一般习惯于从可见到的东西出发来考虑员工的需要,因而就会出现员工的所得非所需的现象。[6]人与人的需要是有差异的,如果管理者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仅凭自己的主观意识,或者是组织的意志去制定和实施新的政策或措施,就会导致管理者不愿看到的情景。如果管理者注意到不同的员工具有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情绪导致的需求不一样,进而在管理中采取差异化管理策略,那么就有可能提高管理的效率,最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4.情绪资本可以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与激发创新能力

情绪资本能有效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大部分组织内部管理不善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员工的情绪、情感,没有将他们的情绪纳入组织管理范畴,没有与员工形成一种共存共荣的价值观。树立一种情绪资本的理念,将会促使企业管理者时刻关注员工情绪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和完善管理制度。员工如果能不断保持积极情绪,将自己当成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就会为组织的发展持续地注入新的竞争性的人力资源,从而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组织,创新潜力也得以激活。智力资本是组织探索未知数的基础,情绪资本则扮演替员工清除探索道路上的负面情绪的角色。

三、构建员工情绪管理机制的途径

员工的情绪关系到组织的稳定与发展,根据对情绪内涵的梳理以及参考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文献,文章认为构建员工的情绪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组织应该重视人的复杂性,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善于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实施员工帮助计划,消除和转化员工负面情绪;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培训员工进行个人情绪管理的能力以及构建完善可靠的情绪管理机制。

1.承认人的复杂性,实施以人为本为主导的差异化管理

企业管理者要想对员工进行情绪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从员工感受出发,充分重视人性,认识到人性“复杂”的一面,实行差异化管理。“复杂人”的假设认为,人是怀着不同需要加入组织的,其中最主要的需要是实现胜任感。这种胜任感人人都有,但是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满足。情绪管理充分重视人性的“复杂性”,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对同一外界刺激的评价不同,情绪反应不同,导致的行为方式也就有所差异[7]。在此基础上,情绪管理更要注重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关注员工的情绪需要,将员工积极的、正面的情绪激发出来,从而发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在工作中享受到乐趣。

2.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有效的对员工进行情绪管理,需要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境,运用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调整好员工的情绪,这又需要相关的激励理论的指导。美国组织行为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Stehpen P. Robbins)将激励定义为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对员工的情绪管理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员工的一种激励。美国学者赫茨伯格指出,人的行为取决于其需要,而人的需要层次是由低级到高级、从物质到精神的。人的需求满足程度直接影响着个体的情绪管理。而企业激励机制的形成与完善,便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积极向上的情绪,使得员工在向更高层次目标的追求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从而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这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动力。激励机制的完善,必将极大地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调动员工的情绪,增强企业的内部活力。[8]

3.实施员工帮助计划,消除和转化员工负面情绪

人们经常要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因此,转化员工负面情绪就显得很有必要。管理者在这一点上首先要做的是全面了解和确认员工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如员工关系是否和谐、工作设计是否合理、利益分配是否公平等。只有找到其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企业要善于化解负面情绪,使之变成一种可控的、能够使企业稳定发展的积极因素,从而提高组织和工作效率。实施员工帮助计划,消除和转化员工负面情绪。员工帮助计划EAP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旨在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绩效。企业可以设置放松室、发泄室、茶室等,来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或者制订员工健康修改计划和增进健康的方案,帮助员工克服身心疾病,提高健康程度;设置一系列课程进行例行健康检查,进行心理卫生的自律训练、性格分析和心理检查等。世界财富500强中,有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EAP项目[9]。日本企业在应用EAP时创造了一种被称为“管理”的模式。

4.培训员工进行个人情绪管理的能力

在情绪管理过程中,首先是对个体的情绪施加影响,组织采取措施是一方面,但员工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也不可忽视;其次,由于情绪与认知有关,不同的个体在同一情景下情绪反应也会不同,因此,在实施各种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个体变量的影响。引导员工进行个人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把情绪智力的拓展训练作为员工素质教育的一个内容。一是要对情商知识进行宣传、传播,让员工了解情商知识及其影响;二是对员工进行情绪智力相关知识的教育来提高感知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并掌握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及自我激励的技巧。如职业道德教育、美感、理智感的教育以及如怎样对待自己的情绪波动,怎样观察他人的情绪,如何积极交往等等。三是开展一些有益于提高员工情绪智力的竞赛活动。

5.完善可靠的情绪管理机制

加强情绪引导,应有可靠的管理机制为保障。(1)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安排领导具体分管,设立专门职能部门,选配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教员管理和指导具体工作。(2)建立与健全情绪管理规划机制,建立严格的长效情绪管理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强情绪管理。(3)完善目标激励机制,细化、量化情绪管理内容,设定管理目标,实行定性与定量,考试与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奖惩挂钩。

另外,组织可以通过主动培育优秀的组织文化,以提高员工情商,升华情绪资本。每个员工都有不同于他人的情感问题以及不同于他人的情绪处理方式。尽管企业很难完全掌握员工错综复杂的情绪世界,但企业如果有一个能激励员工为之奋斗的愿景和一种被员工认同的价值观,那么这个企业也就有可能激励员工超越个人情绪,激励员工以高度一致的情感凝聚成情绪资本,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佚名. “情绪”的地位有多高?简介鲍恩关于“情绪”的理论认识[EB/OL].lib.省略/deploitation/HTML/129371_2.shtm,2005-03-22.

[2]吴绍棠.情绪资本的价值分析与情绪管理[N].光明日报网络版,2006-08-04.

[3]梁钧平.“理性人”和“情绪人[EB/OL]..

[4]黄海艳.情绪资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6,(3):68-70.

[5]李保国.使命和使命管理.首届中国商界智业坐标人物高峰会议(北京)[C].2004-10-23日-24日.

[6]一 波.性格突围――领导性格与企业性格之博弈.中国计算机报[N]. 2004-12-27.

[7]张 洁.知识型员工消极情绪来源及管理策略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5,(12):18-20.

[8]朱学海.对加强烟草基层商业企业员工情绪管理的思考[EB/OL] 省略/management/watch/enterprise/20083/20083246553_294477.shtml,2008-3-25.

[9]张一君.物质时代,投资员工的心理资本[N].中国经营报,2008-4-21( B03 ).

Constructing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Employee’s Emotional Capital

Li Zhenyue

(The Business School of He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China)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