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服装专业教学集锦9篇

时间:2023-01-10 03:21:38

服装专业教学

服装专业教学范文1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服装与设计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传统服装产业由改革开放初期以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品牌和质量是现在服装产业竞争的最重要环节。服装产业的新变化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无疑会增加,给承载着培养初等、中等专业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带来较为有利的发展机遇,特别服装专业的教学与发展。下面笔者就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学中的状况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为了真正尊重学生的实际和切实有效地改变因为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国家鼓励学生在中考后实现第一步分流,鼓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这样一方面能使那些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存在困难和对继续读高中兴趣不大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选择,另一方面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本身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初、中级专业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常说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以满足当前制造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从现实来看,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发展不乐观。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

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中等职业教育虽然越来越被重视,但从实际来看,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学习能力弱和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因为中考中文化课成绩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分数线而选择进入中职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而选择,意味着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够。从服装专业来看,女孩子居多,按道理来讲她们应该是喜欢的,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也没有努力方向,甚至个别学生认为前途渺茫,从上学伊始就进入“混日子”状态。学生没有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效果。

2.教学理念滞后

当今社会被称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每一项事物的更新速度都很快,服装产业也是如此。服装产业的发展就与社会潮流和发展趋势联系密切,而且带有季节性,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这就意味着学校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但是从实际来看,很多学校教学缺乏和市场发展的联系,没有主动关注的意识,教师缺乏主动求知动力,所以教师教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技巧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学习实效性下降。

3.实践环节不够重视

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很快上手。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多采用课程式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当前综合性人才需求是差距较大的,特别是热门的服装管理和服装营销方面涉及的内容不多,无疑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二、现代服装专业教学发展方向

衣食住行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也是竞争相对激烈的行业,服装业更是如此。特别电商产业的兴起给服装业的生产带来更残酷的竞争现实,给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挑战。中职服装专业作为给社会培养一定专业型技能人才的基地,必须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学校教学,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1.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

现在教学理论强调既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中职教育有其特殊性,那就是面向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因此,服装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教学要结合服装行业和市场发展趋势,使服装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行业的需求。结合需求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同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交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帮助,特别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开始大量应用到教学中,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呈现所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能使单一的知识变得丰富,使复杂、烦琐的知识变得简单。这样使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培养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加深对实际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是一项育人工程,其对象的最大特点就是个体差异性,所以学校不应该成为一种模式产品的流水线,而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进而成为育人成才基地,这才是最好的职业教育。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分层次学习和实践,给他们制定不同目标,逐步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4.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服装专业教学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服装CAD;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523-4

《服装CAD》是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学习成衣设计、成衣结构设计等课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的制版能力。随着服装CAD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快《服装CAD》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应服装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服装CAD》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对市内、外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的调研,在《服装CAD》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教学内容以CAD软件的操作应用为主,没有结合服装企业岗位的生产项目来进行操作技能的讲解和训练,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够独立地完成设计任务。

(二)课程衔接不够紧密

在课程建设中,没有对接服装企业岗位需求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在《服装CAD》课程教学过程中,仅把CAD软件作为一个设计工具进行操作过程的讲授,没有与其他前、后续专业课程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缺乏与实践教学的紧密衔接。

(三)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在课程考核中,一般是以完成实训报告和期末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这种方式很难考察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弱化了学习过程和实践环节在课程考核评价中的重要性,不能够对实践教学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服装CAD》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基于工作过程优化课程设置

通过企业调研,明确岗位典型工作任眨对接岗位需求系统化设置课程。根据部颁专业教学标准,《服装CAD》课程的前、后续课程主要有:《服装画技法》、《服装材料识别》、《成衣设计》、《成衣结构设计》、《成衣制作》等,《服装CAD》是对前面所学课程的复习和总结,应用CAD软件完成服装的款式设计、结构设计、打板、排料等操作,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学生学习完成衣结构设计、成衣设计等专业课程,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把专业课程分为从自主创意设计到样板制作,再到成衣设计、制作,这样课程的衔接就更加紧密和系统化,学生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中逐步增强职业能力。

(二)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协调与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获取资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反馈评价”,在亲自“动手做”的实践中,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习得对应的专业知识。目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1.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模式的核心理念。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工作任务,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做到知识与任务的整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估任务。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把以软件操作讲授为目标转向以实践项目为目标,依据循序渐进原则确定教学项目,结合专业课程建设做好教学项目设计是项目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模拟服装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教师给出任务工单,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对客户订单的服装结构分析,运用服装CAD软件完成服装打板、推板、排料等过程。通过小组间的学习、讨论,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学习。通过小组汇报展示,教师可以有效掌握小组成员学习情况,也可以使同学们互相了解进程,并给其他小组提供学习建议。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实例分析”为载体进行知识和技能教学。教师选择经典服装款式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对所举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讲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生动又具体,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根据所举案例的服装款式进行上机实践训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评价是一种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职业导向性的多元评价。在课程教学评价中要着重改进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过程考核。针对课程考核评价中对实践环节技能考核不够重视和全面的问题,将考核评价分为过程考评和期末考评。过程考评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分组竞赛、实训项目作品和实训报告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应知和应会技能,过程考评成绩在综合成绩评定中占60%。通过强化过程考核,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扎实的岗位基础技能。

2.注重多元化评价。在过程考评时,要将学生、小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多元评价。针对教学项目设计好项目实施评价表,在任务完成后,分别由学生本人、小组长和教师进行评分,按比例计入平时成绩。采用多元化评价,既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有利于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班级整体教学目标。

服装专业教学范文3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服务教学内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构成了完整互动的教学链。优化的教学形式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容易实现理论知识的传授、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型高层次人才。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能做事”、“会干活”的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点。服装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内容设定的前提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运用科学、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形式,可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便捷有效,在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中,可采取学干结合,先学后干,或在服装设计制作现场边讲课、边操作、边指导、边总结,点对面教、手把手学,使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再者,对于完成的课程任务,可通过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便学生从课堂中的观者、听者、答者、记录者转变成思索者、提问者、讨论者、积极参与者。

二、强专业基础与重实践实训的有机结合

专业基础与实践实训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互为衔接、互为依赖、互为影响的重要环节,专业基础知识是实践实训能力的前提,实践实训能力是专业基础知识延伸与应用,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与系统。高职院校的服装专业是社会应用性、行业应用性十分明显的专业,服装专业学生是典型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中既要强专业基础,又要注重实践实训,并将两者有机有效结合,为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切实的教学保障,轻视和漠视其中任一环节,都将对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实现强专业基础与重实践实训的有机结合,一是要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念,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为后续的实践实习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同时,注重实践实习课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得到充分培育和发展;二是要注重学校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善于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将专业基础理论有机地融入实践实训课,在实践实训课中将专业基础理论融会贯通,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实训,在实践实训中运用、验证和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从而,提升专业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专业性、针对性、有效性;三是要注重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训的有机结合。由于高职服装专业教学鲜明的应用性,因此,企业实训见习成为服装专业教育教学不可替代的必要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胜任职业岗位不可或缺的中转站。在企业中通过顶岗实习、实训实战,实现工学一体化,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有机衔接,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程序,使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还要善于组织低年级服装专业的学生深入服装设计与加工企业,到生产一线观摩,到消费市场调研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社会、接触企业,直接感受服装的设计与生产过程,增强专业感性认识,明确学习方向,巩固专业思想,拓展服装专业教学的平台,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成长成才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专业。

三、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

学习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当代服装专业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核心要素,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时展、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水平。可见,培养独立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服装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在注重培养服装专业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适应时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习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学习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良好学习实践能力的学生,才有可能不断地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使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强化与转化,形成创新成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逐步成长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能力是学习实践能力的延伸与发展,同时,对学习与实践能力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促进学习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服装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如何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来推进: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萌发和形成要创新、想创新的意识,构建学生的创新意识自觉;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育学生敢创新、不畏难、不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气慨与品质;三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能不能创新、会不会创新的品质与潜质,是能否最终取得创新成果的关键要素。创新能力是善于创新思维、发明创造、创新运用的能力,具有发展性、革新性、颠覆性特征,培育培养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迫切要求;四是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生态,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型教学氛围、改革教学方法、推进与完善学校和专业的制度设计,建立与完善激励机制,来为培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有利而必要的条件。

四、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阵地,社会需要就是学校的责任和目标,学校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来培养相关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向应当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有用型实用型人才,为企业输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企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从被动模仿加工型企业向自主研发,品牌经营型企业多元化发展。中高档服装市场及与服装相关的配饰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企业的规模生产、规模销售、网络销售等为服装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服装业走向技术密集型的必然趋势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控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WTO新规范的进入,迫使行业加速人员结构调整,急需补充成衣出样技术、工艺技术、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CAD技术员、销售业采购顾问、专卖店经营主管、奢侈品营销管理员等新生新型岗位既为服装专业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也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服装专业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与市场需求同步,要确立发展意识,遵循教学规律,推进教学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改革课程结构,建立学科特色,强化专业实践环节,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契合呼应、有机结合。在强化专业基础、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为学生开设多方向的选修课程,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拓展专业视野和对社会就业的适应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技能内化和迁移。鼓励学生报考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使学生掌握多个单项技能以达到技能的复合性,使其成为具有多岗位就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五、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

服装专业教学范文4

一、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项目教学法是以教学项目为主线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教师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设计教学项目,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并且让学生成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设计方案的提出与项目实施与完成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会更好地掌握项目教学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和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整个项目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服装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缺陷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服装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学实践匮乏,教学活动简单、程式化,实践课程数量总体而言比较少,部分课程不能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和安排,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其二,教学方法过于呆板,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因材施教,对所有学生都按照同一种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进行培养,忽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差异性,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

三、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涵盖知识量非常广泛的课程,它是理论与实践性均强的学科,而且很多理论需要在大量的实践中理解和领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主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结构设计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学中的项目设计很关键。

好的学习任务,首先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思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提出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做到因材施教。项目设计质量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项目的设计至关重要。

1、创设实践可行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老师设计问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对问题解决活动,学习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的各项活动中去,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

2、要注意项目设计中的层次性和学生的个体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等。比如,研究半身裙的结构设计中,有研究款式造型种类的,有研究面料的,有研究结构设计的,等等。

3、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精心认真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让学生讨论分析并提出完成某个项目计划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做哪些事情。例如,我在教半身裙的结构设计时,先让同学们自己搜集各种半身裙的款式,然后,进行分组研究半身裙的结构设计,提出问题,教师给予启发和指导,最后,由每组找个代表讲述研究结果。这样不仅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服装专业教学范文5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法》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结合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发展前景,分析中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和能力要求。第二章从智力与非智力两方面,分析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中职服装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第三章面向服装专业教学实际,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进行深入分析,形成完善的教学纲要。第四章运用多媒体技术,深入探讨服装专业教学环境的创设方法,包括课件开发、教学媒体应用等。第五章至第九章详细介绍头脑风暴教学法、调研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等适用于服装工艺专业的教学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案例与应用策略。参阅本书可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太过注重服装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忽视了学生文化素养的熏陶,使得学生仅掌握理论性的服装知识,而无法透过服装作品来理解其思想内涵。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需将非遗技艺融入服装工艺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民间文化,为服装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创设文化艺术氛围浓厚的教学环境。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应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课堂环境中,让学生直观感受非遗文化技艺,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良好的服装文化素养。一方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可开展有形的服装文化环境创设,例如在教室内张贴体现非遗技艺的服装画作、展示少数民族非遗服饰模型、绘制非遗服饰元素的板报等。另一方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可组织非遗技艺相关的服装设计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非遗技艺学习兴趣,例如举办非遗主题的服装设计作品比赛,让学生根据不同民族的非遗技艺设计服装作品,培养其创新与设计实践能力。

其次,将非遗服装形制融入服装教学中。非遗服装历经千年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底蕴,体现着历史的演变历程,对今天的服装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作用。其中,服装形制是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将非遗服装形制融入服装教学中,能够启发学生借鉴古人设计理念和美学思维,并融入一定现代元素,创作出特色化的服装款式。以广西苗族的非遗服装为例,同一民族不同分支的服装形制各有特点,例如清水苗的服装以蓝色为主,上身为蓝色蜡染图案,下半身为百褶裙和彩色绑带。这类裙子采用蜡染工艺,将青麻搓成麻线,再经过褶皱处理,打造成百褶形制。为此,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师可采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课前搜集广西苗族非遗服装形制的相关资料,汇总归纳出其中的特点、类型等,课上各组集中讨论,分析非遗形制的工艺特点,深化学生的服装文化素养。最后,将非遗纹样设计融入服装教学中。

服装专业教学范文6

【关键词】服装设计 毕业设计 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27-02

一、服装毕业设计专题教学的前提

服装毕业设计是一个全方位考察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养,对于学生来说,如同一个"大作业"难度系数较大,要求颇高,若想取得理想的结果,需要在许多方面共同努力,在此我们先抛开一些硬件设施及客观条件,从主观的人的因素来进行分析。

首先学生必须在前三年的专业学习阶段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对服装设计有着更深地思考。前三年的专业学习效果至关重要,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设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产生的教学效果如何,都会对最后阶段的服装毕业设计专题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当然,还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因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热情、学习态度、对待毕业设计的认知和情绪等也都会影响其作品创作的最终效果。另一方面对毕业设计环节中的另一主体指导老师也是巨大的考验。在整个专业教学中指导老师主要起到启发、引导、辅助和监督的作用。指导老师在专业领域需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阔知识面,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和消费市场,具备独特艺术审美眼光,洞察流行时尚,同时他也是一名团队管理者,统筹大局,妥当安排和推进工作进度,处理好指导细节,"因材指导",并监督好每一阶段的任务落实,把控好小组团队最终作品的整体水平,这些确实对指导老师是不小的挑战。

二、服装毕业设计专题教学的指导原则

"服装设计"这个概念既要体现出艺术创作的审美,又要符合工业生产的市场需求,服务消费者。作为设计者个人的情感表达,需要独具匠心,艺术创作的目的是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正是因为不断创新,才有可能为服装的商业性注入无限的生命力。我院的服装毕业设计整体定位是以贴近市场、实用化为主,但同样也应遵循艺术创作的原则,教师应启发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敢于突破,进行艺术创新。

在服装毕业设计的创新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结构与造型的创新设计。学生对服装原有结构的掌握和设计变化,进行结构设计尝试实验,打破原有的结构形态,结合立体裁剪实现无结构或结构异位的探索,从而在服装造型上得以突破。第二、材料与面料的创新设计。服装不仅是设计和时尚的艺术,更是材料创新的艺术的艺术。在此主要是指通过对平时司空见惯的材料进行再造与重新组合,创造出与原材料肌理效果完全不同的、有意向表达能力的新材料,其过程与结果都具有创新性。尤其是如今电脑技术在纺织业中的直接应用,加工工艺的革新都给服装毕业设计的材料创新带来了无限可能,这两个方面都是服装毕业设计中艺术创新的重要内容。

三、本院服装毕业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学院服装毕业设计专题教学持续时间长、涵盖内容多、学生基数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指导教师配置不够等都给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带来了阻碍。现阶段服装毕业设计专题教学中主要倡导"小组合作式",用以弥补个人独立学习的缺陷,小组成员互相配合、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完成繁重的毕业设计任务。

环比往年我院的服装毕业作品水平逐年提高,稳步前进,但也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生在研究方向选题方面缺乏深度内涵,不注重利用本土文化,选题重复率高,关注范围狭窄,比如哥特风格、解构主义、宫廷复古等是每一届出现率极高的选题。

2、系列作品设计立意不准确,服装作品既要具备艺术审美、艺术创新,同时更需要面向市场,服装毕业设计以系列设计展开,不仅需要体现单品之间的求同存异,更需要将创意元素转化成符合市场消费的商品,这个转化的"度"是其难点所在,毕业设计不能只是忽视市场经济的学生自我审美的表达,必须面向市场。

3、作品制作环节在工艺上是学生难以攻克的难关。完全独立完成的作品甚少,大多数还是"制作外包"。学生在对结构、面料、工艺的缺实验和尝试,导致设计作品整体缺少突破。

4、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个性的鼓励和自由的氛围,服装毕业设计创作按照既定的模式和规范标准进行,学生在条条框框内按部就班地进行"创作",对其思维产生了许多限定,不注重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使得其创造力也很难充分发挥。

5、看重每一阶段的"创作结果",而对每一阶段的"创作过程"有所忽视。结果固然重要,但它是具有偶然性的,比较国内外服装设计教育,不难看出国外院校非常强调过程教学,培养学生记录设计过程的习惯,建立针对设计过程的评判机制至关重要。

四、反思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

服装毕业设计教学中所反映出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是偶然现象,实际上也是映射出前三年的专业学习阶段所存在的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对于每一年我院本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来说,都是顺应专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进行调整制定的。教师团队一直在思考何种专业课程设置最适应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在实行学分制的条件下,学分的压缩并不代表知识构成的缩水,更需要梳理好专业课程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避免教学内容过多的重复交叉,更需要重新审视教学过程,整合教学资源。

作为教学团队和专业教师必须具备"整体设计"的概念,思考专业教学的完整性与每门课程的局部关联,真正去"设计"课程,而不是"拼凑"教学 。前期的基础课程公共平台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进度上都是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执行,学生接受统一的基础课程训练整齐划一,但也容易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建议可以根据不同方向有所侧重。专业课程设置上原有的课程相对独立,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断层,联系不紧密,导致教学缺乏连贯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比如设计类课程与结构工艺、服装面料等课程间各自独立,设计服装时只考虑画图不考虑结构和工艺制作面料再造时又不结合服装结构和款式设计的现象比比皆是。实际上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设置,这样的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同时,创造力的培养不应是只存在于一些设计思维、图形创意、构成基础等一些课程里面,它应贯穿于每一门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也应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思维,还应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重视设计过程和理论研究,效仿国外要求学生将整个设计中每一个思维过程汇集成理论研究依据,真正将专业课程教学和服装毕业设计提高到"研究"的层面。

结语:服装毕业设计专题教学需要极大地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在所有专业课程学习上的提升,也是对基础教学和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综合体现。不仅对学生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有较高要求,而且对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准和理论水平是不小的考验。整个设计创作过程中要抓住创新的指导原则,注重设计过程的推敲研究,还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毕业设计教学中所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整各个阶段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

参考文献:

[1]江汉大学教务处.江汉大学2010级、2011、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刘元风 胡月.服装艺术设计.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服装专业教学范文7

[关键词]技校服装专业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技工学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美术设计多门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工作。发现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受文化课“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专业课教学手段、方式陈旧落后。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例如: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中,其教学方法表现为,教师依据教材中的内容利用粉笔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步,学生使用铅笔和比例尺在笔记本上跟着画一步。这样的教学方法很费时,教学效果也比较低。因为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就存在教师画的时候学生等,学生画的时候教师等的问题,一节课下来只能画一小部分,光男西服的结构制图就需要四到五个课时才能完成。另外,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制图,由于有许多线条和标注,有些部位不容易看清楚,学生在模仿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再说,服装制图是二维的,而成衣是三维的,画在黑板上的结构制图是静态的,要在黑板上演示出二维的制图向三维的成衣的转变过程是不可能的,于是学生在制图课中只是纯粹地模仿制图,换句话说,只是为了制图而制图,对制图的目的和意义是不理解的。于是我们的学生学了两年以后,只能裁剪、制作老师所教的款式,面对一个全新的款式时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了。可以看出,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许多缺陷。

一、从学生的就业岗位入手,确定服装专业课教学的总体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经营管理等技术岗位上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我校服装专业90%的学生来自贫困的农村,在小学和初中几乎没有开过美术课,美术基础差,审美意识弱。尽管他们有想学好的愿望,但由于基础太差而失去信心和兴趣。也就不可能去从事对美术基础要求较高的服装款式设计工作岗位。他们中的90%所从事的职业岗位除了流水操作工以外,主要还有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板放码、跟单、质检、服装产品生产流水线的组织与技术管理、服装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岗位虽不要求从业者有扎实的服装美术设计功底,但也要求具备一定的服装审美能力,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绘画表现基本技能。基于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的特点及能力要求,结合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和线描服装效果图的绘画表现技能,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的绘画表现确定为教学的总体目标。

同时,在劳动力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录用人才不会只以技能高低为标准,而十分看重应聘者的全面素质,甚至首先被考察的是非专业能力。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懂得“学做人重于学做事”的道理,让他们在学做事的过程中不断地学做人,有社会责任感、乐于助人、有高尚的情操和审美品位。爱因斯坦也曾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二、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新的工具,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为中心”的模式。服装结构制图课堂教学上必须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老师现场演示、学生同步练习。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结构、体型与服装结构、造型设计间的关系,依据不同的体型和着装后所产生的主要弊病对制图、样板进行正确的样板补正,培养学生对“人体曲面”、“人体运动”与“服装造型”关系的洞悉能力。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课题服种的款式设计、结构制图与样板设计、工艺制作到成品的全过程。

建立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讲授过程中,重点是讲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法,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直观性教学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无定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改革传统的“二维与三维”脱离的教学方式,彻底实行‘以人为本”的直观教学方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

三、从改变课堂教学手段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服装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服装设计课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首先是课堂教学要引入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让空洞抽象的设计理论与具体、生动的服装形象结合起来,对名师名作的赏析,也用动态的视频将作品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调动了学生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服装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其次在技能训练手段上要积极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如运CorelDraw软件进行款式图的绘制,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服装色彩、服饰图案、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效果图的训练,运用Internet收集资料,进行远程教学等等。这些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自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岗位竞争能力。

四、思考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的学习重点是技能学习,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我们的教学设备与企业里的设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企业里许多设备学生都没有见过,学校也无法模拟工厂流水线生产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的发挥,也影响了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就业。我们也组织了部分教师到企业培训,以加强企业生产的知识,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这还远远不够。今后,我们还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组织教师到企业里实践,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专家到学校讲座,使我们的教学紧紧与企业生产相联系,与市场相挂钩,使学生对企业的现代化生产方式有较深入的了解,使其毕业后就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

服装专业教学范文8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技巧

近年来,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初中毕业生人数的减少,造成中职生源有所下降,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而且,中职学生由于缺少成功的体验,普遍有一种自卑的心理感,有些甚至抵触老师、抵触学习。在多年的服装专业教学经验中,我越来越感觉到服装专业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毕业后不能很好地去适应社会,不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面对国外大量优秀的服装产品,很多服装企业非常需要一批在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广大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师朋友们共同努力,发挥自己的潜力,探索出更加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来,下面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下中职服装教学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一、当前服装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教学方式缺乏实践性。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是师傅带徒弟,单调地进行教学,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好了。而且目前服装企业需要的服装专业人才,应该具备服装设计、服装管理以及服装营销等多个学科的能力,但现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多采取单纯的课程性教学,偏重单一的理论知识。这样由于缺乏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忽视了服装专业的具体应用,所学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这样一旦面对实际的工作时,就会觉得手足无措,无法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起来,也就无法很好地满足服装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第二,服装专业教学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教学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满足企业需求,但是我们看到现在中职服装教学存在另一个大的问题就是不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专业,缺乏针对性。现在的服装行业制度越来越完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每个岗位都有独立的工种,这就要求中职服装专业教学能按照服装工种的不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便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目标。

第三,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创新性。由于受到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缺少对现代服装行业市场发展和需求的具体研究,还是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使得整体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和实际状况严重脱节。比如说在工艺的教学中,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或者是自动化的熟练操作活动,让学生不断地进行重复的练习,生产出一件件看似优良的复制品,这样就使得教学完全缺乏创新性,只是一味地模仿复制,缺少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随机应变的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对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技巧的探讨与思考

第一,要改善服装专业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的课型和教法。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教学思想,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教学要结合服装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使服装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行业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多进行市场调查,了解人们的消费观念以及对服装的审美观,从而方便对教 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同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交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自学,还有学生自己尝试上台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服装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将所学服装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第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服装专业教学更有生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同样的,多媒体技术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也不能被小视,因为多媒体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能使单一的知识变得丰富,能使复杂、繁琐的知识变得简单。传统的服装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而且教学方法很费时,效果也不好。如果把传统实践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能够培养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加深对实际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实践、学习,给他们订立不同的目标,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采用阶梯式教学,完成一定目标的学习任务和实践任务后,再安排下一阶段的任务,这样容易让他们实现学习目标,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增强自信,这样就逐步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第四,加强校企联合,注重实践教学。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对其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让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必须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多提供给他们进行实践的机会,建立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建设高标准的工艺实习室。另外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建立校外的实习基地,增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协调好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企业则可以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授课,分享经验。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帮他们更好的就业,所以教学应该适应市场需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把培养目标落实到课改上,企业的项目任务可以放到学校的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完成后由企业来进行评判审核,同时要提供机会帮助学生认识企业,接触和学习现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切实培养为企业所用的专业人才。

第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迎合时代对潮流服装需求。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随之迅速提升,因此在中职服装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一成不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进行革新,让学生多了解现今社会服装的流行趋势,为他们创造个性化的发展环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化思想,勇敢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大胆进行创新,开拓自己的思路,设计出更迎合大众审美观的作品。

服装专业教学范文9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率;服装cad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开始进入多媒体发展阶段,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使用将带来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就服装专业教学而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就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工具,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本文根据笔者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及在教学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提高服装专业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一、目前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手段落后、方式陈旧。传统的服装结构造型教学是教师在教室中借助黑板、粉笔和直尺,一边讲一边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教师画的时候学生等,学生画的时候教师等,一节课下来只能画一小部分内容,下次上课时还得把以前教的内容重画一遍,以保持制图的完整性。这样的教学方法很费时,教学效率也比较低;其次是在制图过程中,学生使用铅笔、橡皮、直尺、曲线板和制图纸等进行手工制图,这样缺乏制图的精确性、标准性,不能令人满意。因此落后的教学手段、陈旧的方式桎梏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技能训练目标僵化,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技能训练目标僵化,表现为将训练目标过多地集中在常用服装款式的制作上,如男女西裤、西服、衬衫等常用服装,缺乏对流行时装、礼服等时尚款式的了解与制作。专业课主要开设的是服装结构造型(用于裁剪)和服装缝制工艺(用于制作)等课程。技能训练目标僵化影响了学生对服装专业学习的兴趣。

3. 缺乏对服装企业生产的了解,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能力。服装工业化生产是批量生产,从原料投产到产品检验的整个生产过程是一个流水操作过程。一般情况下,服装产品的流水线生产作业过程可以分为生产准备、裁剪工程、缝制工程、整理工程、质量管理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分为若干个工序。而学校的服装制作训练是以单件服装的制作为主,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仅停留在掌握单件服装的制作上,这就造成学生的实际水平与服装工业化的生产需要相距甚远,使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较快地适应现代服装企业的工作要求。

二、多媒体技术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可以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集成,并通过计算机输出设备展示给操作者,使其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的作用。那么,多媒体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用多媒体计算机将数据、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不同信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并综合地展示出来。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变革了教学方式,拓宽了教学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去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学习。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打好扎实、全面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利用素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突破书本知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了解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及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现代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可以成为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工具。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外界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服装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具体体现

1. 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复杂操作简单化。服装结构造型课程中主要介绍了各类服装的排料方法。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很少在黑板上讲解排料知识,其主要原因是在黑板上讲解排料的方法和变化原理非常麻烦,既要画样板,又要在黑板上把样板描一遍,有时一块黑板还画不下,学生也因其抽象而感觉枯燥乏味;而使用服装CAD软件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借助服装CAD排料系统,就能完成服装排料图的绘制,还能动态地测量排料的结果,并且通过拖动鼠标可轻易地改变样板的位置,旋转样板的方向,实现衣片的移动、复制、旋转等操作,从而演示各类服装的排料方法。这样的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

2. 多媒体技术能够使服装专业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在服装材料课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要介绍许多服装材料的性能与特点,却找不到很多的实物进行演示。于是学生会觉得服装材料课就是讲理论,因此缺乏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差些。为此,我们除了多收集服装材料以外,还可以利用色织物设计软件,把要讲述的服装材料在电脑中设计出来,并在电脑中呈现出模拟的效果图,学生通过电脑呈现的模拟效果图就可以判断出各种服装材料的性能与特点。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软件做一些服装材料的设计实验,亲身感受一下服装材料的开发过程。

3. 制图精确化,课程连贯化。传统的服装结构造型教学方法存在教学进度慢、制图精确度差、课程之间的衔接不畅、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等问题。而使用服装CAD软件进行造型课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第一,教师可以把结构造型图存储在计算机中,即调即用,从而实现制图课之间的顺畅衔接;第二,学生可在计算机上,完成服装结构造型图的绘制,使电脑制图代替手工制图,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制图质量;第三,学生的学法不再是被动地听和记,他们在多媒体教室中观看教师的教学演示和示范并接受学习任务,在教师的辅导下,收集各类学习资料,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自主学习。

4. 技能训练虚拟化。传统的服装工艺课教学一般是学生围着教师观看,教师使用工业缝纫机演示操作过程,然后学生再进行独立的操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学生人多,教师必须分组演示,相同的内容重复操作多遍,费时费力;第二,学生一般只有一次观看教师演示的机会;第三,由于所站位置的不同,对教师的演示领会往往也不同;第四,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用于演示的时间过多,指导学生的动手实践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得不到较好的锻炼,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而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利用Flash 软件、3DMAX 软件制作出各类服装制作工艺的模拟动画,教师反复演示,学生可边看演示边做,反复比较,逐渐领会制作要领。这样教师可抽出时间巡回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 技术技能训练全面化。以往的服装专业教学只教给学生制作服装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存在技术技能训练不全面的问题。这些基本方法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通过开设服装CAD课程,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CAD操作能力。让学生借助服装CAD软件系统学习服装款式设计、样片设计、放码、排料和工艺单设计,并把这些技能融为一体,形成学生的综合能力。教给学生使用服装企业工程管理软件,使他们了解服装企业的构成和整个生产过程,以适应服装工业化生产。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新技术,更新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融合到服装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服装专业的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多媒体技术与服装专业教学的整合,会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适应与时俱进、飞速发展的社会,实现我们的教学和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沙景荣. 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200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