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关爱空巢老人活动集锦9篇

时间:2023-02-22 19:17:46

关爱空巢老人活动

关爱空巢老人活动范文1

经过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xx学院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这几天中大家因为天气炎热而有所懈怠过,也因为生活环境不好而感到困顿过,但大家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更多地是互相鼓励,以最短的时间去调整心态,积极的投入到志愿服务当中。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我们懂得了老一辈们生活上的不易,他们的勤俭节约与我们的奢侈浪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倍加珍惜我们幸福的生活。当他们如同我们这个年纪时正顶着烈日在农田干活,而我们坐在空调屋里抱怨这抱怨那;当他们吃着咸菜时,我们在评说着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当他们奔跑于田野时候我们正玩着各种无聊的游戏。在与老人们的相处的这几天中,老人们的无私与伟大深深打动着我们。这些空巢老人的子女常年不在家,他们有的独自生活,有的还需照料不能随父母去外地的孙子孙女,所以生活上的节俭可想而知。而且,老人们年纪大了,有的老人会经常生病,在生病期间由于子女未在身边,所以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他们的心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身处外地的儿女总是以工作忙为由而不回家,这让老人想让子女回家又怕耽误了他们的工作。导致老人只能如此孤独的一日又一日的度过。生病时也只能自己强忍着,不敢告诉儿女,怕他们担心。

在暑期实践的这几天里真的感觉我们收获了许多精神食粮,在我们为老人奉献出自己服务的同时,老人们也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在实践的这几天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些事情不开心,但我们从不表现出来总是把自己灿烂的笑脸展现在老人面前。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老人带来欢乐的时光。同时也希望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们在奔波于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独自在家的老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在”世间最悲伤的也莫过于此。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趁父母健在时好好的去疼爱关心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应该多去参加这种社会实践以便去更好的提升自己。

关爱空巢老人活动范文2

一、xx县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病缠身,治病较难。空巢老人在70岁以上的95%都患 有上述各种疾病,因居住偏僻,行走不便,无人联系,加之经济困难等诸多因素,使得治病艰难;再者村级卫生站名存实亡,缺乏有效监管,全县611个村, 仅有近十分之一的村卫生站符合标准,其余的设备简陋,或摆在家中当副业,还有的乡村医生常住场镇开诊所,有的长期在外挣钱,离岗离职不尽责,有的年老多病,根本无法行医;有的村上不管,放任自流,报酬照领等。医生因患得患失,不在岗位履职,使治病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是生活孤独,死活无人知晓。因外出打工人员多,有的村社院落只有两三户人家,三四个空巢老人居住,平时很少往来,生疮害病无人知晓。如金山乡三村九社74岁老人张泽举,因突发脑溢血病,一天晚上几次从床上晕倒在地,后被小孙子发现后求助邻居送往医院才得救。近年来,双凤、义兴等地先后发生过痴呆老人出走后下落不明者有之;槐树、多扶等地还发生过老人病死家中腐烂发臭后才被发现有之;古楼、晋新等地发生老人因病未及时施救而亡者有之。这些悲景惨事,真的让人触目惊心。

三是生活无助,寂寞无奈。因年老多病体弱,有钱也难买回生活品,致使生活枯燥无保障;未实施人饮工程的地方,因挑不起水,老人吃水都困难;因居住分散且偏僻,老人十天半月无人说话,只好与猫狗作伴;还因有的地方电视信号不好,广播不通,老人文化生活枯燥乏味、寂寞冷清、无助无奈。

四是子孙不孝,生活凄凉。空巢老人中有的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外出打工长期不与老人联系;有的因打工效益不好,也不给钱给物,撒手不管;有的甚至消息全无,杳无音信。这类虽为数不多,但情况极差,生活艰辛凄凉,仅靠低保、农保过日子,若生了病,只好等死。

五是空巢老人苦中熬,个个期盼受关爱。一盼加大尊老爱老宣传教育,营造尊老爱老良好风气;二盼建立关爱窝巢老人服务组织,实现有病有难有人帮;三盼建立乡村卫生医疗组织机构和服务监管机制,用活政策实现就近就医;四盼建立村级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填补情感空白,改善孤独冷清;五盼农村社保扩面提标,减轻政府及家庭负担;六盼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业主建立养老服务场所;七盼改善村社人行通道,实现路畅车行人走快捷方便;八盼搞好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看,填补精神空虚,无言无语;九盼子女常回家看看,哪怕电话问候一声也可;十盼村社党员干部多关心,上门询问,讲些政策,送点爱心。

二、全县关爱空巢老人取得的明显成效

县委高度重视人大相关调研报告,政府狠抓落实,社会各界积极参与,xx县关爱空巢老人的工作进入了组织领导有力、各项机制建立、关爱职责明确、工作健康有序的良好轨道。

(一)健康档案建立齐备

全县5.1万空巢老人,每个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主要以乡镇为主体,村(居)党组织具体实施,其内容包括姓名、健康状况、年龄、病史、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并将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划分为健康、一般、较差、失能四个类别,及时更新登记,档安一式三份,由乡镇党委备案、村(居)党组织留存,乡村医生使用。

(二)乡村医生随叫随到

凤鸣镇双龙桥村空巢老人何致芬来到村委会旁的卫生室看病时说:我得了小感冒,来看病开药,只用了三分钟不到,不仅方便,而且药价便宜,平时有个急事,村医生也一喊就到。全县乡村医生有统一制发的巡诊签到簿,空巢老人现场签字确认乡村医生巡诊情况,乡村联动考核小组,结合巡诊签到情况,每季度对乡村医生集中考核,以各季度平均分作为年终考核得分。对考核分值低于80分的扣除奖励资金,对不驻村行医、不履行职责的,由村委会提出书面解除意见,报县卫生局依法注销行医资格;县卫生局和老龄办组建督查小组,对各乡镇村医巡诊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督查督办。

(三)紧急情况一键呼救

鉴于空巢老人健康状况不一,县委政府为全县有智障、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购了600多部爱心卡片机,由联络员负责教会使用,如若紧急情况,老人只需一键拨号,就可呼叫村干部、乡村医生、爱心联络员等上门服务。

(四)老年活动有声有色。xx多数乡镇均设立了空巢老人服务中心,以村(居)为单位设立了服务站,建立了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等。太平、仁和等镇充分发挥镇村两级老年协会作用,积极丰富老年活动内容,帮且解决空巢老人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如仁和镇大湾头村老年协会活动丰富多彩,农历每月十九日定期相聚,打牌下棋、看书读报、喝茶聊天非常热闹,有平时自愿主动去的,也有三五成群相约而去的,空巢老人结对互助,空巢不空,老人不孤。有些老人去逝,协会还免费敲锣打鼓送上山,很受子女的欢迎和社会的赞誉,有的子女向协会捐款捐物,支持该村老年协会建设和活动开展。

(五)人大参与爱心彰显

三、关爱空巢老人的几点建议

空巢老人量大面广,关爱活动涉及单位和部门较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县人大常委会把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作为一项解决服务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事项,反复研究讨论,主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为有效推进空巢老人关爱活动,提出建议如下。

(一)高度重视,增强认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解决老年人问题是重大社会道德课题,也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解决好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实践,也是让外出创业乡友安心发展的有效举措,更是破解老年人问题、弘扬社会新风的重大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三者紧密结合。党政应高度重视,各级应列入议事日程,层层狠抓落实。要坚持爱心覆盖、孝字为先、社会关注、邻里照看、政策配套、整合资源的思路,重点解决空巢老人困难有人帮、生产有人管、外出有人知、有话有处说等主要问题。要以老年人子女为主体、政府社会及各界辅助,形成齐抓共管,孝敬互助的新风尚、新格局,努力破解养老难题。

(二)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孝儿孝媳评选

县人民政府及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应开展一次评选孝儿孝媳活动,并利用重阳节一并表彰奖励,以此作为载体,弘扬全社会孝敬之风,使爱心覆盖全社会;以《xx时报》等宣传媒体,重点宣传赵凤林先进事迹及评选孝儿孝媳典型事迹,以乡友联谊会为平台,向旅外乡友发起关爱空巢老人倡议书,同时对不孝儿媳 的典型人事进行抨击,切实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三)建立村规民约,明确赡养主体责任

各乡镇、村、社应尽快制定村规民约,利用节假日作好宣传,从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角度和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教育中,唤起儿女们感恩父母,孝字当先的传统美德,切实承担起养老敬老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和责任。

(四)建立关爱机构,制定工作职能职责

县上应成立关爱空巢老人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监督管理,综合协调,各乡镇应成立关爱空巢老人服务中心,负责对村的指导和监督;各村(居)要成立关爱空巢老人服务小组,各社应确定关爱联络员,形成以村(居)社干部、县乡人民代表、村老协、村卫生站四位一体村级服务小组,统揽并具体开展服务工作,服务小组成员每人要联系一个村民小组或一个院子,组上的联络员要做好结对帮扶、信息反馈、对外联络等工作,形成一竿插到底,层层狠抓,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工作职责上应明确。一是统筹关爱工作、建立老人档案、实施分类管理、任务对象到人;二是各联络员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总结;三是及时处理本村(居)空巢老人重要事项和突发事件;四是让村医生定时开展医疗服务管理;五是支持老协会引导、沟通、处理和教育老人和子女之间的不和谐问题;六是向社会募集爱心人士的捐款捐物,切实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和改善老年活动室的环境条件。

(五)配套政策,整合资源

一要用活政策。民政及有关职能部门,要把低保、养老金及农合等相关政策向空巢老人倾斜,县农合办应切实降低农合救助门槛,国土局要做好红层找水工程,教体科局要切实解决老协健身器具缺乏等问题,形成部门齐肩配合的关爱格局;二要整合资源。要充分利用养老院资源,让全丧失能力的空巢老人在征得子女同意后,驻进养老院,按政策不能享受五保户经费的缺口部分,由子女补贴到位;三要紧密配合。村(居)老协与服务小组要配合作业,充分利用自己的阵地和服务项目,解决空巢老人孤独和生活枯躁问题;四要建立救助机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档案、老人网、爱心呼叫救助站、联系卡,方便老人生病求医和困难求助;五要加大招引力度。吸纳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政府应从政策倾斜、土地供给、税费减免、审批立项、办证登记等方面给予优惠和便捷。

关爱空巢老人活动范文3

【摘要】 目的探讨城市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及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对50例城市空巢老年人和50例非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分析抑郁症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空巢老人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空巢老人,50例老人中有26人(52%)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子女关系、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兴趣爱好与社会交往、文化程度与抑郁显著相关。结论空巢老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家庭和社会应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预防或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关键词】 空巢老人;抑郁症状;相关因素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家庭结构的演变,我国空巢老人家庭发展迅速。目前我国空巢老人已经超过2 360多万〔1〕。这些老人退休后,人际关系发生很大改变,生活中出现很多空缺,而子女因各种原因无法陪伴左右,促使空巢老人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抑郁,抑郁症状的发生对老年期常患的其他躯体疾病起到促进作用,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2〕。本文旨在分析空巢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妥善解决空巢家庭带来的种种问题提供基础资料。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8年7月至10月期间,分别对长春市朝阳区50例空巢老人和50例非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空巢老人组男27例,女23例,非空巢老人组男24例,女26例。两组调查对象年龄60~90〔平均(72.4±11.2)〕岁。

1.2调查工具采用由Brink等创制的老年抑郁量表(GDS),根据得分情况由低到高分为正常、轻度抑郁和中重度抑郁〔3〕,并通过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分析相关因素。

1.3调查方法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由笔者对研究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答卷方法,并做到知情同意。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问卷,书写障碍者由调查者向研究对象逐条询问并代为填写。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

2结果

2.1抑郁症状发生率全部受试者中GDS得分≥11分26例,其中空巢老人26例(52%),轻度抑郁18人,中重抑郁8例,非空巢老人3例(6%),均为轻度抑郁,表明空巢老人发生抑郁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空巢老人。

2.2空巢老人组不同性别、年龄抑郁的发生率性别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35,P>0.05),具有可比性。各年龄组之间比较,组间有显著差异χ2=46.77(P

2.3空巢老人组不同经济、婚姻状况、居住方式、与子女关系对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各组间抑郁症状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祖孙同住、与子女关系差、经济状况差、离婚或丧偶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相应组别。见表2。表2不同经济、婚姻状况等与抑郁症状发生的关系

2.4空巢老人组不同的身心状况者抑郁的发生率身心状况与老年人抑郁症状无明显相关(P>0.05)。见表3。表3身心状况与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关系

2.5空巢老人组不同兴趣爱好、社会交往、文化程度、职业者抑郁的发生率无兴趣爱好、社会交往、文盲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相应组别。见表4。表4不同兴趣爱好、社会交往、文化程度、职业者抑郁发生率

3讨论

抑郁症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它可导致严重的情绪异常、躯体功能下降并增加死亡危险〔4〕,极大危害着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和生存质量。本组资料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52%,再次证明抑郁是城市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空巢老人而言,离退休是其生活中的一大变动,牵涉到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人际交往等;子女离家形成空巢是其老年生活中的又一大变动,引起了生活环境的改变。生活中的两大变动,无疑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导致抑郁症状。本研究分析显示,年龄60~70岁、经济状况差、与子女关系不和谐、兴趣爱好与社会交往少、文盲等人群,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明显高于相应组别。因此,应提供机会和条件让老人走出家庭,回归社会,鼓励老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文 娱活动和体育锻炼,广交朋友,培养种花、养鸟、钓鱼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走出抑郁的阴影。

参考文献

1祝雪花,余昌妹,姜文莉,等.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15):69.

2周盛年,于会艳,刘黎青.老年抑郁症概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6):578.

关爱空巢老人活动范文4

空巢老人是近年冒出来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口流动性加大,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在一起,因子女均成年且长期不在身边或本来无子女,又无他人照料,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

我的母亲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位空巢老人。自从十年前父亲去世后,我们几兄弟不放心母亲一人独住,轮着把母亲接走,但老母因有腿疾不愿爬楼,再加上对老宅老邻居难以释怀的眷念,一年断断续续总有几个月要近乎固执地留守矿区的家——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公家建的简易平房,这就等于时不时要客串一下空巢老人的角色。在家独居的日子,如果有一阵没接到我们的电话,她会主动用手机挨个联系我们,话是很简单的几句问候,且几乎都是重复的字眼,但每次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话中的寂寞以及她对子孙浓浓的关爱与牵挂。在外创业的小弟忙于事业打拼,一度曾经连着几年没有回来陪过母亲。逢年过节或是母亲生日,他往往会打来电话,让做大哥的我替他向母亲敬杯酒。的次数多了,母亲不解中也会有些许埋怨。她不时念叨:建伢子(小弟小名)到底怎么回事?过得好不好?我便安慰她,小弟情况不错,只是太忙脱不开身。即便如此,老人也时常揪心,日夜长吁短叹。像母亲这样不缺亲情呵护偶然空巢独处的老人尚且如此,那些一年到头与子女长期分隔实实在在的空巢老人又该如何?

据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我国现有60岁以上老人1.67亿,其中近半是空巢老人,而空巢老人的六成以上又是家居农村的农民。“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时下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孤寂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不能享受子女绕膝的天伦之乐,得不到应有的精神慰藉,空巢老人常有压抑焦虑、孤独寂寞、烦躁厌世感,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问题。

关爱空巢老人活动范文5

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__x

学号:

专业:行政管理本科

年级:秋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一、绪论

随着传统家庭模式的分解,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况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着重从社区这一角度探讨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

二、本论

(一)当前“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

1、患病就医难

2、啃老现象不容乐观

3、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4、孤单无助缺少交流

5、养老方式受到制约

(二)如何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1、关心“空巢老人”健康

2、探索居家养老方式

3、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

4、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5、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网络

三、结论

“空巢老人”是一个独特的老年群体,切切实实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才能使“空巢老人”在街道、社区幸福、快乐、健康地生活。唯有如此,和谐社区的建设才会事半功倍。

“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统家庭模式的分解,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了“空巢老人”的行列,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在生活和精神方面需要得到关心、帮助和慰籍。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着重探讨利用社区这一窗口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关心“空巢老人”健康;探索居家养老方式;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

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网络。

关键词:和谐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改善措施

“四代同堂”曾是中国沿袭几千年的传统家庭模式。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家庭模式已被分解。现在很多城镇老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而选择“独守空巢”,他们在对儿女“看不见”的思念中度日,而儿女们忙于工作和应酬,经常把老人“遗忘”了。福州市区凤凰北新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被发现在家中孤独去世。老人的几个子女虽住在福州,但却没有和他同住。显然,这是一位“空巢老人”。这位老人的孤独去世警示世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尚需探索,在我国“老龄社会”即将来临的时候应先破解“养老”难题。

一、当前“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

什么是空巢?据说“空巢”一说最初起源于一则童话: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栖息着很多小鸟,它们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歌唱,然而在这片山林里,却有一对老鸟趴在窝中,它们心中感叹着:孩子们的翅膀硬了,都飞走了,剩下我们两个老的好凄凉、好孤单……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达到退休年龄,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妇两人的家庭。

据调查,在这些“空巢老人”中,不少“空巢老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享受着亲情的滋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也有相当部分老人孤独无助,患病时没钱看病,健康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患病就医难。“空巢老人”在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寂寥生活的同时,最需要“三大保障”,即: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药费保障和生活照料保障。南京普通老职工每月退休金在1000多元,只能用于日常支出,遇到疾病等就无能为力了。“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并且不少人都是多病缠身。据了解,南京城市“空巢老人”每年平均医药费支出为5000元,很多人没有医保,因病致贫现象突出。空巢老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他们当中,参加医疗保险的老人仅占50%左右。目前,多数退休工人退休金普遍不高,这笔钱用于日常生活开支尚可,遇到重大疾病就捉襟见肘了。还有,老人一般得的都是“富贵病”,近一半的老人患病时自己买药治疗,药用久了,老人多半觉得花那么多钱也治不好病,还不如少吃或不吃药。由此对他们而言,参与医疗保险显得尤为重要。

2、孤单无助缺少交流。空巢感也就是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有的老人在老伴离去后,由于子女反对或思想观念陈旧,不敢或拒绝再婚。他们本来就性格内向,整日里又一人独守空房,心理郁闷势必影响其自身健康状况。

3、啃老现象不容乐观。据调查,虽然“空巢”老人子女中85%有收入,但70%的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赡养或医疗费用资助。且由于子女下岗、购房或孙辈上学择校等原因,他们还得挤出微薄的退休金,帮助子女承担开支。

4、生活条件有待改善。部分“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阴暗潮湿,日常卫生保洁不到位,还把日常用品堆放于床的周围,使原本狭小的空间显得紊乱窄小。他们年老体弱,还得买菜煮饭。为图方便省事,常常煮一顿吃三餐,有的还为省钱,排队购买降价打折食物。甚至有的老人还在使用被淘汰的煤炭炉。

5、养老方式受到制约。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老年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子女亲人的关爱。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老人们的养儿防老观念也在逐渐淡化,他们认为依靠社会提供养老帮助是今后养老趋势。虽然在养老观念上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收入低是影响老人养老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二、如何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在现代城市里,“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已成为一大遗憾,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关爱“空巢老人”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都对养老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街道、社区、社会志愿者团体也对“空巢老人”的生活给予了多方帮助。针对街道

“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建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职能部门指导下,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把“守望工程”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事 项开展,以社区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不断增强社区老龄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

(一)关心“空巢老人”健康

定时为“空巢老人”做健康检查,及时掌握“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并定期开展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健康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定期上门为老人做免费体检,并制定社区高龄“空巢老人”健康年检表、高龄“空巢老人”健康基本情况表和高龄“空巢老人”健康随访表,这些措施的实行将有效地避免延期诊断和突发疾病的可能性发生。街道社区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免费开通绿色代购通道,开展为老人生活用品、保健用品和器具免费配送服务,只要拨打一个电话或直接到社区服务站登记所需要的商品和规格,即可送到老人的家中。此外,社区服务中心还可以开展一系列专为老人提供的无偿服务,如:免费办理120安全出行卡、免费发放健康杂志《社康服务》、免费发放健康食谱及食物相克表、定期上门传授居家养生保健操和手疗操等,这些服务必将受到老人们的热烈欢迎。

(二)探索居家养老方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即老人分散在家居住,社区服务机构提供非营利的公共服务,来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是依托社区、以社区服务为保障,把社区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的一种社会养老模式。与之相对的是机构养老。由于短期内我国不可能建立大量社会福利设施来安置大批老年人,即使是以后社会保障有了很大发展,考虑到大多数老年人在家居住的愿望。因此,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是我国养老模式的一大特色和主流养老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社区服务。

1、社区服务直接、成本低、覆盖广、服务方式灵活,成为国际社会解决老龄问题的共识。西方发达国家解决老龄问题大致经历了这三个阶段:老龄化初期,政府大规模办机构进行养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养老回归社区;最后回到家庭,形成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体系。国外养老福利服务的经验表明,单纯依靠政府举办大中型老年福利机构解决养老问题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和实际需求纷纷进行养老福利服务的战略调整,把大量的养老经费用于居家养老服务,并且制定了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政策。社区层面的居家养老成为国际社会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全球共识,并进行了各国的实践探索。20世纪90年代,英国将养老纳入社区,采取社区照顾方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法国设立了老年人专业社区。美国、德国、荷兰等,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都超过90%。瑞典的社区服务方案鼓励老人在家生活。澳大利亚目前有提供居家养老照料的服务机构3000多个,接受服务老人50多万,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不足老年人口的5%。在推行了几年西方式的养老院养老模式不成功的情况下,80年代末,日本逐渐构建起了居家养老、居家看护为发展方(来源:文秘站)向的具有日本特色的居家养老体制。现在,日本有96.9%的老人居家养老。香港采取社区照顾的原则,强调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政府为生活在社区中的老人发展一系列的服务支援,包括家务助理服务、老人日间护理服务等2。中国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按照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不能自理8.81%计算,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规模为1289万人,20__年增加为1531万人,2020年达到2184万人,2030年超过3000万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假设按照10%需要入住养老院计算,仅高龄老人所需要的养老床位,为150万张,20__年为213万张,2020年为307万张,2030年则需要424万张。目前,社会能提供的养老床位数只有约60---70万张;大约有6%-8%的老年人口愿意到养老机构去养老,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因此,通过健全与完善社区照料服务体系,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满足老年人对设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经济供给由国家承担,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在家庭进行;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国家将居家养老省下来的公共养老设施费用,补贴给居家养老和发展社区服务,以法规形式规范化,成为一定历史阶段下老龄社会稳定的养老模式。

2、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最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中华民族家庭养老源远流长,主要是三方面: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形成了“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老年群体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符合老年人“恋家”(把“小家庭”扩展到了社区这一“大家庭”)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老年人子女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社区“一老一小”的生活环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以其经济、文化、社会等特性最具有地缘和亲缘优势。正如今年“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所说,“社区养老是目前缓解我国养老机构不足、城区土地有限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许多家庭两代人都能接受的,既可延续赡养老人的传统,又能减轻子女压力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3、居家养老服务充分考虑了老年群体自身的需求。据我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动的占50.1%,在市内活动的占15.6%,去外地活动占有1.4%。这说明,绝大多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空间除了家庭就是社区。社区成为最重要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社区服务要求最多、需求最迫切、最实际的是老年群体。居家养老的目标就是在社区环境中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老年人之间的互助网络,协助老年人融入社区。在社区熟悉的环境中,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人精神愉悦。这些有利于恢复老年人正常的生活能力,使他们在社区里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关系。这些正体现了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助人自助”的工作目标。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率先探索并取得一定经验的社区养老服务,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三)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

目前我国逐步形成“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养老模式,需要庞大的社会资源支付。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也是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服务要立足于社区,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服务,逐步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家政服务、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综合性的服务网络,为居家老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发达国家在研究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问题和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时,特别注重不同群体和不同组织,即家庭、亲属、朋友、邻里和机构在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照料服务中的职能分工。当前我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最大难题是有能力承接服务的中介组织匮乏。在此背景下,部分基层政府尝试通过建立专职队伍和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辐射的办法,以求突破瓶颈。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中介机构(包括部分养老服务超市),主要从 事收集养老服务信息,开展养老、维权、保健、旅游和咨询等服务。在养老服务队伍上,提供照料的主要是女性(离家近、收入稳定、工作时间有弹性、一般是老人的邻居,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有责任和感情的驱动)。

(四)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

各地要贯彻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广大老年人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大学、短途旅游等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

1、创建“星级”老年活动中心。要按照“星级”老年活动中心标准,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消除孤独寂寞感。

2、成立老年文体组织。各社区都要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与老年人协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门球、气排球、健身球等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并经常组织开展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3、设立老年大学教学点。老年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广大老年人都可以参加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大学工作,就近设立教学点,争取更多的老年人参加学习。各教学点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课前、课后开展各种趣味性文体活动,组织学员外出观光,调动学员积极性。

(五)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网络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还是不够。每个社区都应该掌握空巢老人情况,把他们的资料包括健康状况登记在案,方便志愿者提供及时的、个性化服务。对“空巢老人”的身体、家庭状况、思想状况有一定的了解,遇到突发性状况,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取措施联系亲属,并通过经常性走访及时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可以制作“街道‘空巢老人’连心卡”,上面记载街道联系人、小区联系人电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制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联系卡,发到所有“空巢老人”的手中,使他们随时都能在急需的时候找到服务人员。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也是从古到今人们一直追求的理想社会,而老年群体是社会的重要构成方面,特别是对空巢老年人的关爱,应是建立和谐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空巢老人”是一个独特的老年群体,按照老龄工作方针,切切实实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才能使“空巢老人”在街道、社区幸福、快乐、健康地生活。唯有如此,和谐社区的建设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来建强、张乐:《传统家庭养老冷落“空巢老人”》,载于《福州日报》10月30日。

2、黄润龙.:《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

3、合肥市庐阳区杏林街道:《关爱“空巢老人”维护和谐社会》,10月27日。

4、严秀华:《关爱“空巢老人”构建和谐社会》,载于《闽南日报》,2月8日,第1版。

5、王庆华:《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首席医学网08月22日。

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

答辩时间:-11-8

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

早上好,我是07秋行管本科的学生——__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指导老师是__x老师。我的论文从确定题目、拟定提纲到完成初稿、二稿、三稿到最后的定稿,得到了x老师的精心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论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今年8月份的时候知道老师让我们先选定论文题目,写什么题呢?真伤脑筋,一天路过公交公司门口看见里面的“老人活动中心”正在施工,心里想政府如此关爱老人,然而关爱老人也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于是开始上网收集相关资料,网上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的11%。还显示人口普查时,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而这年龄段的老年夫妇中11.4%是空巢家庭。11月17日,因改装水表,邻居们才发现,家住南京大桥南路40号一楼的丁老太太已死在家中。据邻居们回忆,最后见到她是在三天前。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中国,类似的悲剧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为此,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管问题,杜绝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已成为一个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牵动着社会神经的敏感话题。为此,研究“空巢老人”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于是最终将论文题目定为《“空巢老人”问题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其次,说说文章的具体结构。

论文着重探讨利用社区这一窗口关爱“空巢老人”的途径:关心“空巢老人”健康;探索居家养老方式;发挥社会力量来关心“空巢老人”;鼓励“空巢老人”参加社区活动;建立“空巢老人”信息网络。

只有切实做好“关爱空巢老人”,才能使“空巢老人”在街道、社区幸福、快乐、健康的生活。唯有如此,和谐社区的建设才会事半功倍。

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限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得本论文对如何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探索不够深入,还需要继续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爱空巢老人活动范文6

一、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目的

(1)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空巢老人的问题更是值得人们关注。他们有的没有儿女,孤苦无依;有的想念自己的子女,却可能远隔天涯或因工作忙碌没有在身旁;他们渴望沟通交流,却找不到能够诉说的对象;他们希望能够融入社会,然而他们能做的越来越少。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与不便,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关爱。

(2)通过此次对长安区周边社区空巢老人的走访调查,能使我们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我们对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认识与关注,提高我们自身尊老爱老的意识,更好的为我们身边的空巢老人献出爱心。

二、关于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背景及意义

(一)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生育水平持续下降和老年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也日趋明显,我国老年空巢家庭数量也呈上升之势。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逐步在我国城市地区成为主要的家庭形式之一。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生活基本状况,分析影响长安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因素,进而实现长安区的进一步和谐构建。

(二)关爱长安区空巢老人的意义

关爱空巢老人,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社会、家庭和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空巢老人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更要起到带头作用,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一份力量。

三、当前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大部分的老人家庭靠退休金,10%左右靠社会救济,9%左右为其它来源。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他们的生活简陋,穿的都是好多年前的衣服,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种的粮食和蔬菜,平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并且大多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但无奈收入菲薄。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在空巢老人中长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80%,虽然大部分老人都参加医疗保险,但报销比例很低,到医院看病又需要支付昂贵的费用,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子女外出谋生通常是一年回来一次,也没有太多钱给父母看病,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隔代教育心理负担重。

如果仅仅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的教育却增大老年人的心理负担:一是因为老年人没有足够的精力教育小孩,二是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学习。如果小孩比较调皮,老年人根本无法管教。同时,当前科技飞速发展,手机、网络等各种负面的信息都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不少老年人都对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

由于空巢老人年龄较大,行动不便,极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老年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较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一些老人身体素质差,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危险信号,身边又没有亲人在,很容易出事,每年空巢老人因心肌梗塞、脑血栓等急性病抢救不及时病逝的都有十几至几十例。

四、关爱长安区空巢老人实践内容

(1)走访了长安区部分社区,如鑫园小区、君悦花园、金堆城小区等,看望了这些社区的空巢老人,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房间、清洗衣物、为老人购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散步,倾听并了解空巢老人的内心想法。

(2)根据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共计1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并且全部回收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后,我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总,并计算出各项比重。

五、调查长安区空巢老人的结果

经过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结果显示他们面临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他们的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5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60%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二)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7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占了总数的1/3,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难以自理。在调查中显示18%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40%,而当他们需要照料时,他们的的子女大多在外地务工或定居,老伴也同样年迈或缠绵病榻。

(三)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

在本次调查的时候我发现将近一半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所调查的社区中有室外活动场所的很少,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社区有比较完善的活动器材,所以老人的文体娱乐公共设施较少。他们平时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散步、聊天、打牌。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女沟通的频率上来看,只有少数的空巢老人与子女沟通频繁,因此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较贫乏。

6、 体会

在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中,我感触颇深,接触了自己身边的空巢老人,深切的体会了他们目前的处境;我也收获了许多,我觉得不仅是完成了一次社会调查,更是从中获得了一次品德的升华,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让身边的人了解到空巢老人的难处,不让空巢老人也成为我们父母的代言词。许多大学生身在异乡上学,不能随时感恩自己的亲人,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份爱给更需要的空巢老人们,给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让我们相信,也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附录:长安区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周岁。

3、您是否有老伴:

A、有 B、没有

4、您之前了解什么是空巢老人吗?

A、了解 B、不了解 C、了解一点点

5、您每月生活费是 元。

6、现在您的生活有保障吗?

A、有 B、没有 C、基本保障

7、您生病了就医是否方便?

A、方便 B、比较方便 C、一般 D、不太方便

8、看病有无医疗保障或优惠政策?

A、有 B、没有 C、很少

9、您平常的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是?

A、看电视 B、散步 C、打麻将 D、出去旅游 E、无娱乐方式 F 、其它

10、你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是否满意?

A、满意 B、不满意 C.、一般满意 D、.比较满意

11、您平时有没有经常感到心情失落,孤寂,食欲减低,睡眠不足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2、您现在对儿女最大的心愿是?

A、保证父母的经济来源 B、与父母多联系

C、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顾父母 D、其他

13、不能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原因是?

A、经济原因 B、家庭成员的关系处理 C、生活习惯 D、其他

14、你是否希望和儿女一起生活?

A、希望,可以享受天伦之**度晚年 B.、不希望,不想拖累儿女 C.无所谓

15、您是否愿意帮助儿女带小孩?

A、愿意 B、不愿意 C、.力不从心 D、无所谓

16、您认为政府和社会针对老人最应该做的是:

A、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生活无忧 B、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C、丰富老年人生活 D、其他

17、您和外出儿女的联系方式:

关爱空巢老人活动范文7

据了解,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在全国3.4亿个家庭中,至少有2340多万名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需要社会关爱和照料。2002年人口普查时,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而这个年龄段的老年夫妇中11.4%是空巢家庭。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户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1/4以上的城市老年户生活在空巢家庭中。而乡镇的这个数据则比城市高,城镇合计约有1/3的老年户是空巢家庭。北京、上海老年人家庭的“空巢”比例更是分别达到34%和36.8%。

“空巢老人”过上自己的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段鑫星指出,一般而言,学者们认为“空巢家庭”是指子女不在身边,只有两位老人的家庭。也有的学者将空巢家庭分为三类:一是本身就无子女的老人,二是子女不在身边的家庭,三是子女在身边却疏于联系的家庭。最新的研究又加入了“新空巢家庭”,即目前独生子女因为升学出国等原因较早离家的家庭,尽管父母只有40岁左右,已经进入空巢期。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精神与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失落感、孤独感、寂寞感,伴随着身体与心理上的衰老感,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如一位空巢家庭的老人,一儿一女分别在美国与加拿大,老人相当长时间存在不适应,如房间依旧保留着孩子在时的样子,思念的折磨使她的精神有些恍惚。

段鑫星认为遇到这样的问题时,首先,要从理性上认识到儿女独立生活的必然性,儿行千里母担忧是正常的情感表达,但长时间沉浸其中就需要引起重视;其次,建立儿女不在身边的独自生活,这是相当重要也很关键的转折,特别是对于母亲而言,中国传统家庭中的母亲角色多数是相夫教子,甚至失去自我的奉献与牺牲,等孩子离家后失落感更强,更容易引发心理困惑甚至罹患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位母亲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不在身边自己怎么过,因为她所有的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此时,社区服务人员就该引导老人走出家庭,学习年轻时因为带孩子想学而没有学的知识,实现自己的愿望,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后来,老人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绘画、舞蹈等,逐渐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也适应了没有孩子在身边的生活,对家里进行了重新布置,儿子的房间变成了画室,而女儿原来的房间则改变为健身房。而为了与孩子保持联系,老人还开始学习电脑、上网、QQ聊天等,与远在海外的儿女通过邮件、视频聊天等交流。通过学习,提升了自我价值感,也从中获得更多乐趣,与儿女的情感距离也越来越近。

段鑫星最后提出,从国家宏观政策看,福利养老与公益养老仍然没有成为主流,居家养老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养老的主要方式,而养老机构仍然定位在非营利与福利性上,目前社会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老人的心理与生活需求;社区养老将是发展趋势,然而目前从政策容度及实际操作层面都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如资金与人员保障等还不能成为养老的主要方式;而子女因为竞争与工作压力等客观因素无法像传统社会那样照顾到老人的心理需要,能够给父母以精神慰藉。

就目前我国的情状看,解决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也不能从单边解决,而要充分发展国家政策的主渠道作用,国家应当投入资金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这样使老人的情感能够及时到位地得到关注与关怀;更重要的是老人也要转变观念,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建立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抛却心理上的依赖感,过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关键的解决方案。

有一种关爱是两毛钱

团结湖北社区居委会主任赵建平介绍说,空巢老人的问题是居委会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形成这一现象除了老年人逐年增加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老人的孩子多数都是工作忙,压力大,无暇对老人的关心面面俱到,这是客观而现实存在的问题。他说:“我们社区有1241人,空巢老人有270人,占23%。为了丰富这些老人的生活,社区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法绘画班、歌咏比赛、健身等文体活动,为了更好的迎接奥运会,社区还进行英语培训班,并请来外教对老人辅导,至今已有10名以上的老人通过了国家等级考试;此外,最近又组成腰鼓队,为了不影响附近的居民的休息,每天清早腰鼓队的老人们就自发的在团结湖公园练习;而对于那些孤僻,不愿意接触外界的老人,我们有心理咨询室,好姐妹聊天互助组;对家里有困难的老人,还进行不定时的慰问。”

据了解,团结湖北社区对空巢老人的关爱模式,被朝阳区评为先进,并树立为典范。在社区里记者看见老人彼此亲切地招呼,愉悦地聊天,当记者表明身份,表示想了解相关情况的时候,王大妈讲起她去年冬天,扭伤腿的时候,社区居委会第一时间知道,并包了饺子送来。由于孩子忙,家里没人照顾,附近的邻居,自发地每天送来饭菜,用王大妈的话说就是,患难见真情。类似的例子太多了,高文兰以前是开朗大方的人,见谁都能唠上几句,但爱人死后就不再见人,就算是下楼买菜,也是躲着人。而在好姐妹聊天互助组的帮助下,现在已经能积极地生活,并主动负责爱心工作室的接线工作,接听并解答老人的心理咨询。

团结湖北社区的老人餐桌也深受好评,老人餐桌是社区居委会同附近有较好口碑的餐馆一起为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每个老人交5元钱就可以吃到既干净又可口的饭菜,并且荤素搭配。看似简单的给钱吃饭的事情,可做起来并不容易。赵建平说:“怎么协调好老人与餐馆之间的利益,如何让餐馆在少赚钱的情况下,而更好的为空巢老人服务是问题关键。如几个月前的物价上涨,经过多方面的协调,最终餐费由以前的5元变为现在的6元,餐馆负责5毛钱,社区居委会负责3毛,个人多掏2毛。”虽然是看上无无足轻重的2毛钱,可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这样,而从这些点点滴滴中体现出了,作为社区对空巢老人的关爱。结果对于2毛钱涨价老人没有丝毫怨言,而且还直夸政府工作做得好。

任何事情做起来就是有困难的,空巢老人的事情也不例外,对老人怎么才叫好呢?在记者看来,人老了不会再去追求什么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一件可做的事情。而这种精神和事情就来源于写写字、唱唱歌、跳跳舞,家长里短的聊聊等。可对于这些能彻底了解的孩子又能有几多?那些了解老人又担负着现实社会中压力的儿孙们,又能做些什么?社区居委会承担起对空巢老人的关爱重任,赵建平最后向记者表示,单纯的依靠社区是不现实的,作为毫无赢利可为的社区居委会,主要工作就是组织活动和引导老人过上积极的生活,这个工作需要老人儿女的参与和老人自身的调节,这样才真正做到让老有所乐。

“空巢”危机轻松化解

阳光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李欣燃接受过许多前来咨询的空巢老人,深有体会地表示,每个人都难免会在人生某一时刻承载一种巨大的失落,“空巢”也无疑是其中的心灵困顿期之一。

关爱空巢老人活动范文8

空巢老人是指年龄在60周岁以上,无子女或有子女却与子女跨乡镇或跨县分别居住的老年人(包括单身独居老人和夫妻偶居老人)。通过调查表明,截止20**年6月30日,**空巢老人*人,占全镇老年人口数2854人的20.78%。其中:单身独居空巢老人245人,偶居空巢老人*人。空巢老人有以下特征:

1、低龄空巢老人的比例偏大。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年6月,**镇60-69周岁的空巢老人379人,占空巢老人总数的63.92%;70-79周岁的空巢老人*人,占空巢老人总数的27.15%;80岁以上的*人,占空巢老人总数的8.93%。

2、夫妻共同生活居住大于独居。空巢老人中偶居348人,占空巢老人总数的58.69%;夫妻独居245人,占空巢老人总数的41.31%。

3、老人的经济状况参差不齐。社区发放的以奖代保金(38元/月/人)和村里发放的钱(40元--120元各村不等)成了每位空巢老人最固定的经济收入,但老人的经济状况参差不齐。①单位退休人员以离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空巢老人收入较高,经济状况好。②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由于每月能按时领到养老金,生活比较稳定。③靠子女供养的空巢老人,不仅受子女经济条件影响,还受他们的道德水准、供养意愿等因素的影响,老人生活水平不仅悬殊较大,而且极不稳定。④一些五保老人、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依靠政府和社会救济为主要生活来源,老人生活受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较大。⑤一些低龄老人(指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身体健康的)通过晒盐、做小工能自食其力,但老人生活受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很大。

4、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完全能自理的占空巢老人总数的90.56%,部分能自理的占7.**%,不能自理的占2.36%。

5、空巢老人的心理特点。①身心健康,活得开心的空巢老人占59.19%。这主要指月月可拿退休金的和一些子女条件好、孝顺且自己又有一定积蓄、身体健康的老人。②改善现状,充满信心的空巢老人占27.99%。这部分人中,首先是夫妻同在,自己有一定劳动能力且能自食其力的,他们的希望是少一些疾病来折磨身心,破费钱财,他们更希望亲情的滋润。③孤独寂寞、心境沉重的空巢老人占9.78%。他们主要是多年疾病缠身,没有能力医治,且不可能根治慢性疾患的老人。④悲观厌世,活而无益的空巢老人占3.04%。社区以奖代保金、村里发放的钱是他们最低生活水平的唯一来源。他们之中有的觉得自己是家庭的遗弃者,有的既无子女赡养,也无亲朋支助,自己也无劳力可言;有的非聋即哑,非病即残,情绪乖僻,感情脆弱。

二、空巢老人现有的养老方式

1、家庭养老

子女是空巢老人的主要关照人,但由于子女与空巢老人分开居住,且目前**老人绝大多数身体状况良好,子女对老人的照料主要表现在物质照料上,而老人的生活照料主要靠配偶和自我照料。从调查数据显示,**42个部分能自理的和14个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中,由子女照料的仅占12.89%;配偶照料的占74.95%;无人照料的占12.16%。

2、养老机构照料

**镇现有一所敬老院(2004年镇政府投资70万元兴建,占地4800平方米,功能较为齐全,设施良好,管理服务规范,床位40张),为农村五保户、社会自愿入住养老的老人提供休养生息、安度晚年的场所。现有18名空巢老人入住。

3、储蓄养老

储蓄养老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养老方式,即指老年人依靠日积月累、勤俭节约的积蓄养老。在**主要指70周岁以下身体结实、硬朗的老人,他们通过打零工、搞种植、晒盐等方式实现财产积累。

三、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认为,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现阶段家庭养老的主导地位仍不可动摇,但随着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核心化,空巢老人趋于高龄化,家庭养老特别是生活照料功能趋弱,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尤为突出。

(一)生活照料的依靠能力薄弱。空巢老人患病率较高。在走访中,发现老人得高血压病、糠尿病、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很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又低赡养(受子女经济条件、道德水准、供养意愿等因素制约),造成老人生活照料的依靠能力弱,出现“拖病、扛病”现象。

(二)经济条件好的空巢老人选择到养老机构的意愿不强。客观上,当前敬老院以收养“五保老人”为主,他们不希望跟他们住在一起,主观上老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怕被他人认为“子女不孝”、“无人赡养”似的,消费观念上对出钱购买服务还认为是“奢侈品”。

(三)有些空巢老人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间。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作为子女既要求个人发展,又要尽孝心照料老人,还要兼顾家庭。当老人身体不好时,一些在外地有孝心的子女为了照顾老人,希望老人搬到城里跟他们一起住,但老人觉得跟子女住一块不自由。在走访金阿婆家时,她说:“我女儿很孝顺的,总叫我搬到她家去,但我不想去,这里毕竟住了60几年了,一下子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像被关进了笼子不自由。”

(四)容易忽视的精神慰藉。农村老人向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较强。当需要子女照料时,儿女却不在身边,因此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另外由于农村老年活动场所不是很多,子女又在外地,老人心里话没处叙说,因此往往会出现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情绪,容易产生孤独感,甚至引起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四、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几点建议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它的解决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的长期协调和配合。为此建议:

(一)重视家庭赡养,加强敬老宣传教育。

要大力弘扬敬老传统美德,积极开展敬老好家庭、助老好心人等孝心评选活动;将敬老、爱老教育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列入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重视家庭的精神慰藉,对老年人的关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保吃保穿,更要教育子女常回家看看;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可爱**人———敬老先进人物篇,从而在全社会引起共鸣,营造关爱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制定相关政策,实施农村社区居家养老。

所谓社区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的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鉴于空巢老人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间,社区居家养老又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建议政府能尽快出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政策,注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政府资金保障为根本,以生活照料为基本服务内容,以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志愿服务为专项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偿购买服务和政府买单相结合的灵活运作方式服务老年人,并建立居家养老的评估体系和监督机制,使空巢老人不会因得不到照料而出现意外。同时针对一些居住在比较偏僻地方的空巢老人建议利用空闲场地,实行集中供养。

(三)鼓励空巢老人自我养老,做到老有所为。

老人真正的身心愉悦除了来自于家庭的经济供养,精神慰藉,以及社会的照料和关怀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应鼓励空巢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相互协作,融入社会和生产过程中去,从被动的消费者,转变为主动的产消合一者,这有利于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减轻子女的压力。

关爱空巢老人活动范文9

一个孤苦伶仃的身影,一个傻乎乎的笑脸……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她经常拄着拐杖,在小区的垃圾桶里捡些废旧报纸,塑料瓶,颤巍巍地走着。她是谁?她的儿女呢?关爱空巢老人,让他们的晚年不再孤单,成为我们践行的中国梦。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关注空巢老人的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关注空巢老人体会心得1我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每当看到街上那些无儿无女,只靠要饭活下去的老人,我心里微微的抖动。

昨天,学校组织了慰问空巢老人的活动,我听后,想:“慰问老人”太好了!我最想帮助老人了!终于有机会了!大队辅导员把6个中队长(包括我)叫去开会,说“明天中午,我们去慰问空巢老人”,明天中午1点出发,大队长举旗。我想:“我举旗,耶!太光荣了”!回到班,我真想快点到明天中午,晚上我激动的睡不着,在床上打滚,想,明天怎么表现。第二天中午,我目不转睛的看着表,终于到了12点半,我领着3个同学去集合,出发了!

我领着“长龙”出发,为了表示诚意,我买了一罐八宝粥,路上,虽然刮着狂风,但我炽热的心让我十分温暖,到了第一户老人家,我一进院就送给奶奶礼物,同学也陆续送了,奶奶是一个无儿无女的人,还收养了几个孩子,这时,奶奶眼里流露的泪花不单单是感动,它那里寄托着对我们这些少先队员的希望,让我们成为栋梁之才,这时,我也看到了泪花中含有感谢……我们告别了这位奶奶,又去另一户老人家,他们无儿无女,这2位老人衣着朴素,我们为他们准备了礼物,并唱了好听的歌曲,奶奶眼睛看不见了,爷爷也年迈了,但他在听我们来了时,仍然拄着拐杖来迎接我们,他们什么也没说,但他们希望我们好好学习,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报答社会,这时我的心更热了,两位老人无儿无女,仍然能活下去,他们年迈了,社会不用他们拼搏了,该我们这些好少年来接班了,他们也该享福了。

从此,我经常去看他们,不会因为学雷锋活动过了以后,就不管了,我还会去看他们,让他们不再寂寞,为他们服务。

关注空巢老人体会心得2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了。许多人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陪伴老人,老人们也只能自己生活。这样的老人就是“空巢老人”。

我的邻居也是两个“空巢老人”,他们的儿女都很少回来,总是为工作四处奔波,甚至连电话都很少打来。也许,我应该帮帮他们。我曾不止一次的有这样的念头。

终于有一天,我下定决心要去看望他们。就这样,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我走进了邻居家,家里有些简朴,一张两老吃饭的陈旧餐桌和一个小小的电视机。老奶奶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老爷爷坐在木椅上听着收音机。看到这些,我心里感到酸酸的。爷爷奶奶很欢迎我的到来,老奶奶忙着给我倒水,爷爷关掉收音机拉我到他身边做下,不停的问我的学习和生活。我顿时觉得他们多么需要与人交流,需要我们去关爱啊!不一会儿,屋子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临近中午,窗外的阳光格外明媚,我拉着爷爷奶奶的手,走进公园,呼吸新鲜空气,看着公园里的新气象,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但又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我看到了他们的孤单,我想他们一定是想念自己的儿女了。

离开邻居家,我一直希望再为爷爷奶奶做些事。经过一番踌躇,我拨通了爷爷奶奶大儿子的电话。在电话里我告诉叔叔,要常回家看望父母,工作再忙哪怕一个电话也能让老人感受到爱。叔叔被我感动了,直夸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并保证以后尽量常回家看看,哪怕是一个电话。

现在,陪老爷爷老奶奶聊天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让自己快乐,也让老人不再孤单。让我们一起加入关爱空巢老人的行动中来吧,关爱自己的老人,关爱身边的老人,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暖,充满爱!

关注空巢老人体会心得3一个孤苦伶仃的身影,一个傻乎乎的笑脸……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她经常拄着拐杖,在小区的垃圾桶里捡些废旧报纸,塑料瓶,颤巍巍地走着。她是谁?她的儿女呢?

她就是生活在我们小区里的一位老奶奶。听妈妈说,老奶奶的老伴早已去世,儿女不在身边。家里只剩下了她,因为身体不太好,需长年吃药,退休金不高的她只能靠捡些垃圾来贴补生活。每当我放学时,我都会笑着说上一句:“奶奶好!”接着她就冲着我傻乎乎地笑着。每天吃过晚饭,我都会在小区里散步。我常常见她坐在小区门口的椅子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这时,我会坐在她身旁,和她聊一聊我们的校园生活,发生在班级里的'有趣的事情,学校开展的活动等。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跟她说话。而她回答我的总是一个傻乎乎的笑脸。

像老奶奶这样的老人,被称之为“空巢老人”。而当今社会,这样的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了。一天,我翻开报纸,几个数据跳进我的眼帘: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预计“十二五”期末,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关爱空巢老人,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的就是孩子想孝敬亲人,可亲人早已不在。有些事情是你想做也做不了的,而有些你现在能做的事情不去做的话,等你想去做了有可能就没机会做了。试想,很多的年轻人,远离父母,外出打拼挣钱,也许他们挣钱是为了让父母有更好的生活,可也许等你挣到了很多很多的钱以后,你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也许你会后悔,没有陪同自己的父母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本该幸福的时光——晚年。我想,每一个人都要在情感上关注父母、理解父母,常回家看看。社会也应该给这些老人更多的关爱。

关爱空巢老人,让他们的晚年不再孤单,成为我们践行的中国梦。

关注空巢老人体会心得4记得那天,妈妈打发我去买油饼。

正值严冬,刚下一场雪,走在路上,寒风呼呼地刮着我的脸,像一把无形的刀,刺进我的脸颊,猛烈地寒风钻进我的裤缝里,我直打哆嗦。大地披上了银装,枝条上也挂满了银条。太阳像一位害羞的姑娘,迟迟不肯让我们一睹她的容颜。

走在空旷的人行道上,街上已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小吃店几乎都打了烊。走了许久,没有买到油饼。才突然记起今天已经快年30了,身在异乡的游子们都赶在春运结束前回家团圆。正当我失望,准备离开时,终于在小巷的角落里看到了一位卖油饼的老人。

“来5个油饼。”“好,稍等一会儿。”

我坐在老人对面的石阶上,称老人煎饼时仔细端详着老人,老人颧骨很高,两鬓斑白,脸色暗淡无光,脸上布满皱纹,那皱纹使他的脸象树皮一样粗糙。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老人在零下5度的情况下,只穿了一件带着补丁的单薄棉衣,像一棵孤独的老树在寒风里摇曳着,让人看了不免心疼。

“老爷爷,不回家过年吗?”老人抬头跟我对视了一眼,眼神里透着哀伤,他的嘴角挤出一丝笑容“嗨,儿子争气,在大城市工作呢,他今年不回家了。”“……罢了罢了,不提了,他也好几年没回家了……年纪大了,别给孩子添负担嘛……”

老人一下子说了很多,或许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吐露了,我静静地听着老人诉说,眼眶,却悄悄地湿润了。

“好了,你的饼”我接过了油饼,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年纪,本来就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可空巢老人,却被遗忘在“巷子的角落里”,孤独终老。

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一句话,“如果能把孤独吃进肚子里,那么全天下的空巢老人,就是最不会饿的人。”

那天,我体会到了空巢老人的孤独。

关注空巢老人体会心得5生活中总有一些年迈的老人独自生活。因为儿女不在身边,他们生活很不方便。每逢节假日就倍觉孤单。

王奶奶就住在我家楼下,因为儿女都在外地,家里就她一个人,所以她的生活很不方便。因为腿脚不好,所以一次要买很多菜。我亲眼见她拎着大袋小袋的东西,走一会儿,歇一会儿,慢慢的往家里挪。还有一次,王奶奶到我家找我奶奶聊天,我奶奶说:“你真好,一个人在家,不用和儿子女儿打嘴仗,也不用和孙子抢电视,多好啊!”王奶奶听了伤感地说:“我好什麽呀!身边没有儿子女儿多没意思呀!虽然每年给我邮回来不少钱,但我觉得他要是能回来看看我,比拿多少钱都让我高兴!”说完,大滴的眼泪掉了下来。

如今,王奶奶在儿子的劝说下去了南京可能明年春天才会回来。无论对于王奶奶还是她的儿子来说,他们一家人总算是团圆了。可是究竟还有多少和王奶奶一样的空巢老人像候鸟一样的飞来飞去呢?尽管人们总是呼吁要关爱老人的晚年生活,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