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6-11 09:29:14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选题;措施;监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53-02

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必修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是运用所学课程检验专业认知水平的重要过程,是理论学习过渡到实践应用的必要环节。信息类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通过独立的实践操作,将计算机的有关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了解新技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工程中的应用,扩宽工程视野,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都起到重要作用。毕业设计既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推进产教融合,衡量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存在主要问题

1.选题问题。近年来,由于职业院校生源结构及招生制度变化,毕业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在选题模式、题目来源、题目类型与难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2.时间安排问题。由于我院高职学生在大三上学期陆续展开就业工作,这就给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带来很大阻力,能否顺利完成也成为问题之一。

3.过程监控问题。毕业设计安排后,如果过程疏于管理控制,设计质量就成为重要问题。

4.答辩问题。答辩是毕业设计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答辩不重视,对于整理归档及评估诊断也是重要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具体措施

根据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存在问题,按照合理、实用、高效的原则,重点通过对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选题、过程监控、质量评定考核等四个方面内容进行改革,提高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促进信息类专业发展。

1.确定合适的选题。选题适合是保证毕业设计顺利完成的基础。针对高职学生学制短、理论知识较薄、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了解在校学生的就业需求及毕业学生在企的岗位任职现状来考虑毕业设计的选题。①教师出题与学生自选相结合机制解决选题。要求所有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在第四学期末按照研究方向及所授课程填写课题申请书,同时鼓励初级职称教师也积极申报毕业设计题目。为了充分发挥高职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毕业班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及所学课程申请题目。毕业设计课题的选定,采取由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兴趣及特长,结合指导教师授课情况和研究方向选报导师,实行双向选择确定。如有较强开发意愿及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电子产品与信息系统开发类课题;对图形及设计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类课题;对网络及信息处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网站及信息处理类课题。毕业设计课题的选定确保学生依据兴趣选择,使得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和潜能得到发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2013级实施后,经过讨论最终决定2013级毕业设计题目共计46个,其中教师出题41个,学生自选题目5个。②题目来源多样化。要求指导教师按照信息类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理论和实践综合能力提高。课题来源要求能解决教学难点问题和企业需求,主要来自于行业企业需求、教学质量提升、教科研成果转换、大学生创新项目、技能竞赛项目等其他项目。2013级选题中10个题目是解决中小型民营私营企业需求,21个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质量提升问题,2个是教科研成果转换,3个是大学生创新项目,2个是技能竞赛项目孵化,3个为教师专业研究实践项目。③设计制作与创新型题目相结合。高职生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在课题中去除仿真验证性题目,题目以设计制作类为主,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创新型题目。2013级毕业设计题目其中设计制作题目共98%,2%为创新型方案设计。④难易适中,大小适宜。选题大小、难易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验相适应。题目难易适中,既要保证学生“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使学生能“量力而行”,根据学生特点、教学计划、专业发展设计大小难易程度合适的题目。2013级其中28个题目是难度比较大,工程量也比较大的题目;13个题目是难易适中、大小适宜的题目。

2.提前设计时间、柔性合理安排答辩时间,使毕业设计具有可行性。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在大三上学期每年10月底举行,如果毕业设计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学生忙于找工作,无法顾及毕业设计任务。因此,把毕业设计工作任务安排提前在第四学期末,采用工作提前安排、任务提前通知、设计(论文)提前完成、答辩安排时间将毕业设计的准备和进行时间适当向前延伸的方法,保证毕业设计的实施时间。实施毕业设计任务通知后,7日之内教师、学生提交选题申请表,学院将最终设计题目于14日后通知到学生和教师,教师于7日内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让学生带着任务课题过暑假,学生在假期确定内容框架和任务要求,开学后统筹安排设计时间,指导教师在假期在线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书写规范、资料查找方法、开题报告的撰写、论文提纲的提炼、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等基本工作,在90日前大部分学生完成所有毕业设计系统及论文。同时信息学院在就业洽谈会前对部分学生安排一次答辩,洽谈会后安排第二次答辩,在第六学期安排第三次答辩,以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冲突的问题。

3.通过全程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毕业论文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最为重要实践课程,是理论学习过渡到实践应用的必要环节,为培养信息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保障。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通过全程监控,加强对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管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实行学院、二级学院和指导教师的三级管理,从宏观控制、专业指导到课题指导,明确各管理层的职责任务,毕业设计管理过程完整、准确,课题实用、创新,教学管理规范、有效,确保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并且,在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条例》、《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及模板格式要求》文件指导下,信息学院进一步补充《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教师选题申请表》、《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学生选题申请表》、《毕业设计任务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指导记录》、《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工作进度表》等文件,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严格审题,审查开题报告、定期通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每两周汇报一次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教师必须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并填写相关文档记录。②有效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切实提高指导效果。由于提前安排设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就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沟通非常重要。要求指导教师每两周会见一次学生,了解进度并进行纸质签名,同时充分运用微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群等现代通信交流手段,切实提高指导效果。教师通过微信或短信及时通知学生各种相关信息,相互交流探讨,快速解决问题;通过电话预约指导时间、通知相关信息,解决必须通过语言交流沟通问题;通过建立QQ群,将一名教师指导的学生建立辅导群,可以随时在线交流,适时采取视频、文字留言等多种聊天方式发现并解答学生疑问;利用电子邮件等网络传输工具实现文件在线或离线传输,以方便传输毕业设计相关资料;通过QQ群文件系统给学生发送相关文件及通知,极大减轻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4.加强毕业答辩、成绩评定工作环节。为了提高毕业设计成绩的客观性,成立二级学院答辩委员会,统一毕业设计考核与评定标准。答辩委员会根据专业设置对学生毕业课题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答辩小组,答辩小组负责学生答辩及成绩评定。答辩过程中主要考核学生对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专业及实际操作水平、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考核,注重每个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及工作量大小,答辩小组采用集体评分的方式给出学生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审定指导教师给予的论文成绩及答辩小组的答辩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毕业论文的总成绩。在答辩过程中,对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实物化及原创性提出了特别要求,帮助学生总结毕业设计中的成熟经验和不足。为了让全体学生知晓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制定了低年级的学生旁听毕业答辩过程的政策,让学生提前体验到毕业答辩的环境氛围,以便自己进行相关思考,进行毕业设计相关准备工作,同时使正在答辩的学生在展示自己设计成果时有成就和满足感。

三、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毕业设计现状,就信息类专业保证学生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从时间安排、选题、过程监控、答辩及成绩评定等四个环节入手,在严格实行过程监管后,已经达到了初步成效。毕业学生在技能竞赛、企业项目设计及学生创业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肯定。该方法已经作为陕西工院信息类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规范标准,同时该成果也可作为其他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永红.当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科技展望,2015.

[2]胡延华,王文涛,冯华.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创新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2.

[3]潘有志.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毕业设计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2011.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范文2

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从曲靖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研究和开发,在对学院实际情况分析研究的前提下,采用软件工程方法对系统进行系统模型选择,结合ASP技术,以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和SQLsevter2000作为开发工具,设计开发一个基于ASP的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毕业论文设计和论文撰写的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减少师生在毕业设计中的工作量为目的,系统设计完成后管理员能对导师及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导师选题后需经过管理员审核才能被学生选择。导师可通过网络提交自己的论文题目和资料,浏览已经选了论文题目的学生信息资料;学生可通过网络直接选老师在网络上的论文题目,在系统中完善自身资料,提交开题报告等功能;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是为了使高校毕业论文管理能快捷、方便的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减少师生工作量的目的,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开发对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教育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许多高校走上了强强联合的道路,高校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为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网络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很多高校都具备了相关的管理软件对学生的学籍、成绩等都采用了网络化管理技术,但毕业论文的管理大多采用单机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只能简单的完成论文的输入和输出工作,而毕业设计过程中如:出题、选题、资料交流论文检查等任务只能靠师生的手工操作来实现。

国外高校很早就开发了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网络化的系统,如英国诺丁汉大学很早就开发了专门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用于实现毕业设计的网上双向选择,国内高校近几年也有了相关软件来实现毕业论文设计的网络化管理,但在服务范围、服务质量、机构设置等方面与国外高校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国外信息化建设起步早,网络应用及设计都更见成熟并具有稳定的技术队伍,网络发展稳定,而国内信息化的建设与国外相比就显得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迅猛,但由于缺乏像国外那样成熟的网络技术加上信息化发展时间较短。在实现校园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国内各高校面临既要不断投资购建各种硬件、软件和网络,又要不断开发各类应用于教学、教务、科研、办公管理等应用系统的两大难题,在信息起步晚,技术队伍不稳定规模不大的背景下,国内高校经过发展虽然也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体系,但是由于整体信息化程度落后,信息化建设任务多而重、经费短缺,理论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国内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仍然不完善。

2.高校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采用ASP的C#编程技术和SQLserver2000数据库工作平台结合Dreamweaver作为开发工具进行设计,本系统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以下功能:

(1)学生:能实现选择自己的导师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浏览公告、修改信息、给导师留言等功能。

(2)导师:能够通过网站给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可以浏览本站的所有信息,可以给自己的学生、其他教师和管理员进行留言,并查收自己的留言。

(3)管理员:可以对学生、导师、通知等的基本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的操作。

3.高校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几个功能模块来实现的。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

(1)系统登录模块:将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三种不同的角色登录以实现用户权限的管理,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2)学生模块:①查看通知②查看论文题目导师信息并进行选择③留言:提供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相互留言。

(3)导师模块:①查看通知②提交论文题目③留言:提供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相互留言。

(4)管理员模块:编辑、删除、添加用户,对老师论文题目进行审核,查看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导师基本信息、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留言等,对系统进行全面管理。

4.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系统要具备易操作、美观、安全等特点,所以在对系统进行外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网站的可视性及美观性,界面设计要力求达到层次分明、简单大气、兼顾美观、突出重点、有吸引力等特点。在系统的后台代码设计上要能够精炼,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4.1 系统登陆界面的设计

系统的登录界面能起到管理系统安全性的作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名和用户密码保存在用户表中,本系统有三种权限学生用户:学生、导师和管理员。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角色选框中进行登陆,系统通过在用户表中加入power属性来判断用户的权限并进行身份验证,若用户名和密码都正确,系统将跳转到与角色相对应的页面,若用户或密码错误,则提示“您必须输入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的提示信息。”

4.2 系统主要界面设计

本系统的主要界面如下:

(1)学生选题界面:本界面主要包含我的信息、修改密码、修改资料、可选题目、帮助信息、打印本页、退出等选项,学生从登录界面正确登录后将跳转到本页面,学生在本界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操作,可进行修改个人的资料修改密码,查看可选题目及教师相关信息等操作。

(2)学生个人资料修改界面:本界面的提供学生的基本信息修改功能,学生可在本界面下对自己的功能进行修改和完善。

(3)教师提交选题界面:本界面主要功能是让教师通过本网站进行毕业论文题目及论文说明的,通过本界面提交毕业论文题目,在通过管理员审核后即可作为学生选题。

(4)系统功能设定界面:此界面是在管理员模块中的一个子模块,通过本界面的相关操作,可以实现对选题系统、添加课题、审核课题、学生注册等功能的开通和关闭操作、实现网站的分时处理,在相应时刻提供相应操作,减少了系统的开发加大了系统的安全性。

(5)审核题目界面:本界面罗列出各教师的相关毕业论文课题的相关信息,通过本界面可以知道老师的毕业论文所面向的专业、学生选择状态的信息,通过功能选项可实现对教师作废毕业论文的删除操作。

5.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测试

由于条件限制,系统未能经过大规模访问及超大容量数据库测试,仅进行了小范围及叫嚣数据库测试。测试结果为基本测试:测试显示系统的用户功能全部实现,能够满足用户的各项要求。并发性测试:系统的并发性测试显示多用户同时登录时未出现不正常状态,服务器对不同用户请求进行分布处理,工作正常。容错性测试:系统对非法请求进行限制,对非法操作进行正确提示,限制非法用户访问页面。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毕业设计;SQL Server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1-7400-02

在如今高效而又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学校的毕业生论文相关资料还是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还浪费时间,同时由于毕业生即将毕业,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都不在学校,而在实习单位。因而毕业生要想和指导教师沟通就会显的比较困难,指导教师也不能很好地了解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进度状况,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相对困难。为了方便学校能够对毕业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相关资料进行有效地管理,同时便于指导教师与学生能够更好的交流,开发高校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就显得尤为必要。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构架

本系统的服务器运行于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SQL Server 2008。服务器系统考虑使用多台服务器组成的高可用性能服务器集群,以提高服务器系统性能,实现负载均衡,提高网络性能[1]。

1.2 系统总体功能

该系统总体功能主要分为4个不同功能角色模块,即:学生、指导教师、学院管理员、教务处管理员。以上4个功能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学生模块:主要要增加选择导师、正选结果查询、上传开题报告、成绩查询(开题报告,论文)、信息维护、新闻公告、留言板、查看导师留言、上传论文初稿、上传论文定稿等。

指导教师模块:主要要增加系统公告、选择及退选学生、查看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成绩录入、学生成绩录入、留言板、查看留言、论文中期检查、查看学生论文、密码修改、论文评分等。

学院管理员模块:主要要增加添加论文题目、添加学生信息、论文题目查看、导师查看、系统公告、论文题目汇总等。

教务处管理员模块:主要要增加已审核题目、审核题目、题目汇总、学生信息维护、教师信息维护、公告、信息添加等。

1.3 系统技术指标

毕业学生注册信息参数及填报标准,要符合所属学院和大学教务处主管部门技术标准规范,所确定的论文题目需要通过所属学院和大学教务处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审核和公布;高校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和数据库服务器应该由所属大学教务处进行集中管理,并且逐层将管理员账号和操作权限分配到各学院进行使用。

1.4 系统安全设计

在软件系统应用上建立统一认证系统,保证只有授权许可的通信才可以在用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且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不能被读取和改变;进行网络状态实时监控,建立网络日志,便于日后故障分析、明确责任,随时检查和报告本地或远程发生的事件,监视和记录网络上的活动,在软件操作行为规范方面全方位进行安全管理。

2 系统实现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信息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信息管理类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学基础理论和信息管理理论,掌握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技术,具有社会信息化的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同时社会需求的快速变化,对该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全过程地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

信息管理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多层次的适应性,即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构建与此相适应的、完善的、课内外相结合的培养体系。通过对前几届该类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广泛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及与毕业生的交流和座谈,大家普遍认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有较大程度的脱节。因此,我们首先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与参加工作后实践知识运用的衔接上,即努力构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切实强化实践教学。

一、加强学生管理知识的实习教学与社会实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它必须遵循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在学习了相关管理类课程后,很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是要进行管理知识实习,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实习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的升华。管理知识的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中型企业。鉴于大多数学生对现实企业运行缺乏了解,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企业业务流程调查,熟悉企业业务运行方式,尤其要关注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和信息流,以现代化的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企业管理思想的实际学习及具体操作,为今后运用计算机等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打下基础。

为加强学生社会实习和实践,我们与相关企业、信息中心、软件开发企业联合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实习网络。在大学一年级及三年级后分别安排社会实习和实践:一年级后的实习以了解企业在运行和发展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及了解企业信息化的历程为主,树立专业自信心,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三年级后的实习实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实践时间一般都为5周左右,可由学院统一安排实习企业和具体实习内容,也可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企业后,报学院批准同意。社会实践既是学习理论的基础,又是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的前奏,学生通过实践适应社会,同时对企业及学生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双向选择聘用和应聘的机会。有不少学生在管理知识实习与实践过程中,就与实践单位签约并留下来继续工作,也有些学生在实践单位从事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后,在毕业设计中继续搞信息化软件的开发项目。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开发,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注重和加强课程设计的教学

课程设计是结合相关专业课程所进行的专业实践。相关的课程往往是实践性强,或既有较强的理论与方法、又需要通过实践进行强化和巩固的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计类课程主要有数据库设计、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计算机网络等,这些课程的特点都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其理论和方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地理解、领会和掌握。

我们从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就业去向考虑,安排了两个必修的课程设计和一至两个选修课程设计,必修的课程设计是程序设计和信息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是针对信息的组织、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要训练学生对信息的组织、处理等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掌握,通过课程设计在程序级别上掌握信息的抽象和表述、信息处理方法的描述和实现,掌握相应技术平台与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系统设计是针对数据库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在系统级别上训练信息的组织与优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典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数据库管理员常用工具的使用等。

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效率,设计题目由专业指导教师提前6-8周提出选题,供学生参考选用,学生也可自行确定设计题目,报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后实施,每一题目以2-3位学生为一组。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其他课程教学活动的冲击,每组学生在课外自行安排时间进行设计,指导教师定期指导,在学期末统一安排一周时间在实验室进行集中设计、调试和现场指导。

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学生课程设计态度、问题难度、解决问题方法的优劣和解决过程等方面综合确定。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验收后,学院还要组织该课程的骨干教师对学生有关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抽测、评分。由于要求严格、层层把关,学生对课程设计十分重视,指导教师认真负责,课程设计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三、严格毕业设计的选题和验收答辩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习阶段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整个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总结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培养有着重要影响,而毕业设计的质量又与设计题目和内容及教师指导过程密切相关。为此,学院重点抓毕业设计的选题和验收答辩这两个环节。毕业设计题目主要从创新性、难度和设计量等方面考量,由系、学院两级进行审核,只有审核通过的毕业设计题目才能上网与毕业班学生见面。学生根据本人意愿选择两个志愿题目后,学院再进行统筹协调确定。经过这样的两级审核和学生自主选择,确保了毕业设计题目的质量。

在毕业设计和指导过程中,学院重点对设计和论文结果进行严格要求,不仅进行论文审核和答辩,而且组织答辩委员会对设计结果进行先行验收,只有在设计结果通过验收的前提下才能撰写论文和进行论文答辩。设计结果的验收情况将是毕业设计最终成绩的一个重要参数。

由于抓住了毕业设计选题的设计验收和论文答辩这两个重要的环节,这几年的毕业设计工作,虽然面临学生就业应聘考试、教师科研任务重等矛盾,但毕业设计质量和论文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学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2004年省教育厅毕业设计(论文)抽查中,综合成绩名列全省各高校第一。

四、建立和完善科研导师制

只有构建一个课内外相结合的、全面覆盖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体系,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地处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过去少数学生往往自发地到企业参与企业技术工作,既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也容易造成学生严重偏科。针对我校的省重点建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生源好、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的情况,学院向校部申请并获得了建设学生创新实验室的专项资金,为学生科研提供场地和设备。成立了学院领导挂帅的学生科研领导小组,并组织科研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专业教师提供适合学生参与的课题,积极吸收大二以上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的研发。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爱好、特长及知识水平选择课题,最后通过师生交流和双向选择来确定人员。学生通过跟随高年级同学、研究生和科研导师一起参与课题的调研、开发及实施的全过程,使其所学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和掌握了最新的各种技术工具,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锻炼了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等能力。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范文5

Abstract General practice as a graduate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last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vocational college to achiev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improve training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tatus of graduate start with integrated practice managemen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graduat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Secondly, combining economic Zhejiang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conomics graduat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us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actice, running proce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and other in-depth analysi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studi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毕业综合实践作为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其一般程序为:前期准备、选题、下达实践任务、岗位实习、收集文献资料、撰写成果文本、课题答辩、成绩评定和档案管理等。这一项工作阶段性强,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细节繁多,仍旧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将严重影响到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从教学管理手段的发展来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用了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为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提供了先进手段。

1 高职院校毕业综合实践管理现状

目前,多数高职学生经过两年半的理论学习后,在第五学期课程结束后开始选择课题,然后带着论文指导书,边实习边撰写毕业论文;学校在第六学期组织中期检查,了解毕业综合实践进展情况;在第六学期后期,毕业综合实践结束,学校组织答辩工作,并给出成绩。在整个过程中,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方面:毕业综合实践阶段和找工作阶段存在着冲突,多数学生在短期内频繁跳槽,实习岗位也跟着变化多样,占据了大量的精力。而一旦找到合适的岗位上岗预就业后,由学生变成了准员工,主要精力就转放在工作上。于是就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认真准备毕业论文,直到答辩前匆忙准备,采取各种方式应付了事,严重影响了毕业综合实践成果的质量。(2)教师方面:一方面由于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化,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指导。两者的交流会因时空限制,不能连续、及时地开展。对教师来说,无法督促学生及时提交毕业论文等材料,经常会出现前中期时间很充裕,到后期却要忙通宵,加班突击,对材料的提交时间没办法控制。第二方面,指导教师少,学生人数多,一般一个指导教师指导超过10个学生,便难以做到对每个学生都给予认真细致的指导。(3)管理方面:对职能部门来说,由于缺乏实习跟踪与反馈信息的管理系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单位落实情况、论文进展情况、教师指导情况等信息,出现管理无法到位的现象。此外,大量繁杂的手工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影响到管理质量和效率。

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清晰地认识到这些方面对毕业综合实践质量的严重影响,采用信息化管理就是适应信息时代变化的需要,同时解决了过程管理和指导不到位的问题,保证了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据笔者的统计,截至2014年5月,浙江省47所高职院校中的41所学校已经建立了基于网络平台的毕业综合实践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综合实践的组织和管理提供全程服务,为身处异地的师生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2 毕业综合实践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笔者所在学校从2013届毕业生毕业综合实践工作中开始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了校外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实现了从顶岗实习单位落实、选题、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撰写、成果整理的全过程管理和网络化管理,具有较强的管理功能。

2.1 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的运行流程

2.1.1 平台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平台实施两级管理模式,教务处作为平台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毕业综合实践的规章制度,制定工作流程,汇总各二级学院毕业综合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顶岗实习单位、毕业综合实践题目、毕业答辩小组名单和总结等资料;维护和完善网络管理平台,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并统计数据;组织各二级学院交流。

各二级学院则成立毕业综合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制度实施细则;委派指导教师,组织落实实习单位,开展选题和审题等工作;组织学生动员工作,召开安全宣传会,并做好安全检查、毕业综合实践进度与质量检查;成立答辩小组,组织答辩,审定保存毕业综合实践成果等。

2.1.2 平台的角色权限

平台的使用对象包括各级领导、专业主任、指导教师和学生等。校管理员负责平台的初始设置,导入师生基本信息,设置各类人员角色,下发学校文件,汇总二级学院资料;二级学院管理员设置各专业的毕业综合实践起止时间,设置二级学院的各类角色,并建立师生的对应关系,设置答辩信息,下发二级学院文件,保存学生成果材料;教师在线布置作业、批阅实习周记、下发任务书,并指导学生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学生在线完成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单位信息、实习信息及企业指导师傅信息等)并及时汇报实习进展情况和撰写毕业论文。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限功能,一人可以担任多种角色,可以查看不同信息。平台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2.2 毕业综合实践过程监控

第一,学生到实习单位报到后一周内,将个人实习信息、企业指导老师信息等输入到平台中,同时开始以周记形式将实习进程、工作任务以及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写入平台中汇报给指导教师。如发生实习单位变更的,可以重新录入单位信息,以便指导教师随时掌握实习情况。

第二,选题确定后,师生通过平台上传下载完成任务书和开题报告,当学生所写内容通过教师评阅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避免出现答辩前匆忙应付的情况。各级管理人员则通过平台对选题、开题的进度、质量、教师指导人数等进行检查和督促,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第三,通过事先设置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的提交时间,指导教师可以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对不认真进行毕业设计、不及时提交论文材料的学生进行教育,避免出现答辩前匆忙修改现象。教师对学生材料的评阅情况、对学生学习指导情况、师生交流情况都会记载在平台上。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及时督促教师履行工作职责。

第四,后期可检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学生的成果完成提交情况、答辩的具体安排等。各级管理人员则通过平台信息及数据统计功能,对毕业设计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认真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

3 毕业综合实践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成效

3.1 实现了全程动态网络化管理,做到了分散实习集中管理

通过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实现了从选择指导教师到递交实习报告,从布置选题到论文定稿,从初定实习岗位到签订就业协议书,完成了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通过平台,学生可以书写周记、在线提问、完成作业、上传开题报告、上传论文等,教师可以批阅周记、布置作业、回答问题、下发任务书、批阅论文等,两者实现远程在线指导与学习,建立起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实现了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通过平台,突破了师生之间的时空界限,分散实习的学生可以集中在平台上管理,有效解决“放养式”实习带来的管理难度。

3.2 提高了毕业综合实践的指导质量,体现了学生指导个性化

结合学校对周记撰写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提交规定、实习单位及企业指导师傅信息填写要求,平台可以依据不同专业设置实习起止时间,设置周记撰写的时间和字数要求,设置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提交时间点,从而适应不同专业对实习管理过程的特殊要求,也避免了临时补救、指导流于形式等情况的发生。指导教师通过批阅周记,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同时,对照材料提交进度,指导教师可以及时督促学生提交材料,并对学生每一稿的写作情况提出具体切实的修改意见,有效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3 实施了流程化的管理,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范文6

为做好2017届毕业生返校、毕业手续办理及离校等各项工作,根据学校2017年毕业生工作具体要求,确保毕业工作能够安全、文明、圆满、顺利地完成,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级各班班主任

二、毕业生返校、办理离校手续时间:

6月29日 — 7月1日

三、毕业生具体工作安排:

①登记返校学生相关信息,发放离校程序表。

做好毕业生思想稳定工作,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愉快离校。

②收集相关的档案资料,及时整理规范装档,7月10号之前按时移交到学工办。

③配合财务处、学工处做好毕业生的学费催收和贷款毕业生的还款确认及贷后工作。

④配合保卫处、学工处做好毕业生应征入伍网上报名登记工作。

⑤负责办理毕业生档案邮寄的相关工作。

2、宣传协调工作 负责人:李冬云

①做好毕业生返校宣传接待工作;

②做好优秀毕业生典型搜集宣传工作;

③负责毕业生办理手续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3、教研室工作 负责人:祁先来、彭登峰

①收齐本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或实习总结)及实习鉴定表,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实习成绩考核评定,安排毕业生论文答辩,及时上交教学办进行归档;

②在实习鉴定表上签署院系意见,加盖公章后交班主任归档。

③在审核合格的学生离校程序表上签字。

4、教学办工作 负责人:鲁杰爽

①负责毕业生相关课程清考工作;

②负责毕业生的学业成绩处理,打印后交班主任归档;

5、学工办工作 负责人:李冬云

①负责收集毕业生就业证明的相关材料,做好就业信息统计和跟踪调查工作;

②关注未就业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的情况,通过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尽早落实工作单位;

③负责贷款毕业生的还款确认及贷后工作;

④负责发放学生毕业证书和派遣证。

四、毕业生毕业手续办理流程:

1、到班主任处报到登记,领取离校程序单,办理档案邮寄手续等;

2、到财务处清缴学费;

3、到相关教研室交毕业论文(或实习总结),上交实习鉴定表,准备毕业答辩;

4、成绩不合格同学到教学办办理课程清考手续;

5、到学工办上交就业证明材料,登记就业信息,领取毕业证、派遣证;

6、到保卫处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户口没迁来学校的同学忽略此项)。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确保毕业生返校期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提高认识,科学安排,强化服务,为毕业生在校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3、努力营造“欢迎毕业生返校”的宣传氛围,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4、加强对毕业生进行毕业前教育。包括感恩母校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应征入伍教育、 招生宣传教育等。

5、做好毕业生返校期间的值班工作安排,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信息畅通。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范文7

依据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案”从始至终体现“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思路,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毕业生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价值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等通用素质和能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方式逐步体现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特征。我校电信专业明确了自己的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等方面基本知识,掌握分析、设计、应用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基本素质,能在电子信息行业及各级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充分的调查论证

(1)召开学生座谈会,征集毕业年级学生及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对“方案”的修订意见,了解学生自身需求。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2)邀请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的修订。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邀请用人单位参与修订论证,充分考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行业协会制定的人才质量标准。(3)参照执行教育部的专业规范标准,确保专业完整性。

2.2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本着“通识教育为体,专业教育为用”的思想,通识素质类教育贯穿始终,德育工作与通识类课程考核结合,学术讲座日常化,引进并开设高质量的艺术类通识教育课程。针对全国各地生源基础教育水平差异,对外语、数学、计算机课程进行分级教学。专业教育逐步向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靠近,专业课程开设以业界需求为主导,鼓励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鼓励“方案”的部分课程以合作教育的形式开展,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

2.3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方案”反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要求设置6学分区间,给予参加学科竞赛、参与教师教、科研课题研究,参加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技、军事、历史、艺

术类通识课程修读,开展创业,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学生的学分奖励,该模块是学生毕业必要条件之一。

2.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工科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不低于25%。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毕业实习以集中统一安排为主。重点让学生体验基层行业工人的工作过程,磨练意志,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倡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以参与教师的教、科研课题的形式完成。重视课程设计。

2.5合理安排第四学年教学工作

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方案”要考虑考取研究生深造和就业两种需求,1-10周集中安排课程,剩余时间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准备研究生考试,确保教学秩序。

2.6教学计划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随时关注行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与行业信息交流机制,将行业发展最新的信息整合为课程资源,通过短课时的课程、讲座等形式开设,同时必须坚持“方案”的执行稳定性。

2.7分方向培养

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上,从第三学年开始分方向培养:嵌入式集成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方向。嵌入式集成电路方向主要课程: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微控制器应用、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开发;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主要课程:信息论基础、数字图像处理、DSP技术与应用、信息与网络安全。同时设置多门其他方向的选修课: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范文8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扩招与就业制度改革,使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凸显,学生多把实习时间用于寻找工作。对此,各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主动深入基层与用人单位了解信息。使实习与择业有机结合起来;政府主管部门要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整各类招聘会的时间,并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以减少毕业生的求职成本与求职时间,保证学生毕业实习质量。

毕业实习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毕业前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训练、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问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一、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表现

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高等学校的毕业实习、就业分配带有计划性和指令性,接收单位把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来安排,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吻合,就业单位如期安排落实。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则是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以追求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接受学生毕业实习不再是指令性计划,而是互利互惠性质的。其结果是,部分企业囚经济利益的驱动,拒绝接受学生实习,或者是在收取费用的前提下接受;有的企业缘于企业之间的竞争,对企业技术进行保密,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先进的技术。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只能自寻实习场所。在自寻实习场所中,有的实习场所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完全没有关系,加上近年来高等教育就业形势严峻,有的学生就把毕业实习变成了寻找就业岗位,为满足有录用意向单位的要求,在实习单位从事与专业要求完全无关的工作。在目前“就业率指挥棒”的控制下,学校对此大多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2005年5月,笔者对广州地区6所职业学院2002级4977名学生的毕业实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安排的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占44%,学生自找实习单位达到56%(见表1)。

对实习单位与专业对口情况的调查发现,完全对口的占55%,基本对口的占36%,不对口的占9%(见表2)。

另据周大现等学者调查发现,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参加供需见面的时间和参加次数比较多,不少学生毕业实习后期的主要精力、时间都花在择业上,严重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

二、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成因

自1994年以来,我国逐步实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由过去“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调整为由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在目前人才市场不太规范的情况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在每年的上半年比较频繁,而每年上半年的前几个月,正是毕业生的实习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毕业生的择业与实习相冲突的情况比较多,学生无心实习,全心应付各种招聘会、面试及用人单位的测试。

此外,从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步加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据统计,截至2004年9月1日,2004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1%,与普通本科院校84%的就业率相比有较大差距。哟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教育部2OO3年专门下发了文件,文件指出: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从2003年开始,对连续3年7月份毕业生就业率低于本地区平均就业率的高校,控制专业总数。哒一文件的出台,引起了高校领导对就业率问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民办高校,更把就业率看成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将“以就业为导向”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对就业率的过分追求,使得教学工作与就业工作发生矛盾时,教学工作包括毕业实习主动为就业工作让步。

三、解决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矛盾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毕业实习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高新技术产业化与社会生产手段高技术化,导致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培养出大量以智力为主的技能操作型人才,以满足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需求,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毕业实习是学生了解、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及流程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另外,笔者从一项调查报告中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不满意的素质与品质排在前5位的是:吃苦耐劳精神(62.6%)、责任感与使命感(55.6%)、爱岗敬业精神(52%)、动手能力(42.4%)、社交能力(37.4%)。而这些素质和品质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可在毕业实习时得到锻炼。因此,高职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应正确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以便采取措施,把毕业实习环节真正落到实处,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实习安排形式,使毕业实习与择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前,有部分学校采取在校企结合、产学合作单位安排学生毕业实习,这种形式下的实习效果比较理想。近几年,高职院校和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层面、多形式的实践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较好地解决了毕业实习与择业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围高职教育办学的楷模。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的“2+1”人才培养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的“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企结合、产学合作的模式只限于少数学校或少数专业。多数学校或者多数专业的毕业实习还是采取其他形式进行。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安排毕业实习,要考虑的不但有专业对口、操作机会、企业接受意向等问题,还要考虑用人单位与学生就业的结合问题。在人才市场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缺乏了解,在选择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性、偶然性。如果学校在确定毕业实习单位前,能深入社会基层、用人单位多做些调研工作,了解相应专业用人单位的生产、岗位设置、人才需求以及企业发展规划等状况,不但能为毕业生找到专业对口实习单位,而且有利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选择毕业生,真正做到毕业实习与择业的有机结合。

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高等教育扩招,使得学校统一安排毕业实习变得不太现实。学生的毕业实习不但要发挥学校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实行学校安排与学生白找相结合的模式。不但要集中安排,还要采取分散的方式进行。其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灵活选择,包括委托实习、顶岗实习、用工实习等形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的,首先要考虑实习单位是否与实习内容一致,不能为择业而实习。对这类学生,学校要严格审批,要求学生按实习要求来做,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审批;不按要求交实习手册、实习日记、实习鉴定表及实结的,不给实习成绩。绝不能让学生以自找实习单位为由,把整个实习阶段用于寻找就业单位。

(三)规范招聘时间、形式,提高择业效果

根据我们的调查,多数学生从毕业前一年的11月份一直到毕业时的6月份,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参加各种类型的供需见面会。学生迫于就业压力,不得不奔走于各个招聘会,不但毕业实习受到影响,而且参加招聘会的各类费用也不少。建议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根据高校的教学特点,明确规定各类招聘会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每年5月份以后进行,各用人单位不得提前面试。在此时问前只接受书面材料,根据书面材料进行初步挑选,若需进一步面试,要求应试者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参加丽试。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及信息服务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小组工作模式;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025-02

现代社会信息及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对于毕业生而言,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也十分广泛,有效就业信息的获取对于大学生进行就业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业信息获取渠道越丰富,择业视野就也就越广阔;就业信息的时效性、针对性越高,就业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信息的竞争,如何引导大学生更为完整有效地进行就业信息收集、筛选、甄别和运用在高校就业指导的具体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现状

随着大学生就业逐步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直接关系着毕业生就业选择与满意度,因而也为相关专家所重视,开展了很多相关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于相关平台及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法原则、种类渠道或是基于传播学角度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也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与运用提出了解决对策,但多止于“发挥网络优势、加强指导工作”或“进行按区域、分专业的信息整理”等较为笼统的层面,未能针对具体的指导方法提出有效建议。目前,很多学校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在课程章节设置中也渗透有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相关内容,但是就教学内容而言,一般以讲解就业信息的种类与获取渠道为多,关于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既缺乏针对专业及学生具体需求的介绍,更缺乏实践性的指导与引领,因而很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实际帮助有限。为了更好地了解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现状,对26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116名学生认为“就业信息获取不充分”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样本总数的44.27%;有191名学生希望学校重点提供“关于就业信息获取的指导与服务”,占样本总数的72.9%;有140名学生认为“信息量少”是其目前求职过程中最困扰的因素,占样本总数的53.44%。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现状堪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就业指导人员有限,专业性不足,主动性不强,造成就业信息收集整理不够,各高校就业信息的收集往往是随收随发,时效性尚可,但是在统一的整理、比对、跟踪、细化等方面均有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社会信息庞杂,信息量较大,为系统地收集整理及安全性、有效性的甄别增加了难度;加之扩招带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加,多元价值需求导致学生对就业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学生对就业信息的了解需求进一步细化都为统一的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增加了难度。为此,研究更为科学高效的就业信息收集运用策略势在必行。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小组工作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小组工作究其实质是一种合作学习技术。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在这种学习组织形式下学生被分配于指定的小组中,各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责任明确的分工互助式学习。明确的学生小组学习技术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发并研究的,作为合作学习技术的一种,它更强调个体责任与成功的机会均等。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也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理念,并对这一模式开展了研究探索,但因为相关研究的起步相对较晚,研究指向多作为丰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手段,很多研究仍止于理论层面。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这一领域,小组学习中1978年阿伦逊及其同事设计的“切块拼接法”、1987年明尼苏达大学约翰逊兄弟创设的“共学式”及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夫妇创立的“小组调查法”都可以得到有效应有。“切块拼接法”主张将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分别负责,然后将共同的任务集中起来,再将自己的内容进行分享。由于高校的招聘信息繁多,加之因地域、院校,甚至是个体情况要求而产生的不同的就业期望,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的内容相当繁杂,通过这种切块拼接的模式更容易实现资源共享;“共学式”提倡小组中成员共同提交一份答卷,更强调小组的构建及组内活动的定期检查。这种模式对小组内部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较为严谨的要求,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安全性、时效性能够起到有效保障;“小组调查法”提出由教师向各组提供不同的课题要求,小组将课题再分解成子课题落实到每个成员身上,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并展现成果。这种模式进一步细化了小组的工作内容与要求。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将行之有效地提升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效能。

三、小组工作模式的就业信息收集

“小组工作模式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基于多次教学实践基础,借力于高度发达的网络,尤其是微信平台这一媒介的兴起得以有效推广。这一模式以共同专业为基础,以小组化工作方法引导同专业学生群策群力,共同收集整理与本专业相关的就业及考研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实现了共享,最终因个人需要加以运用。这一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有限、信息庞杂、个体需求迥异等问题,克服了教师或学生“单兵作战”式的信息收集而带来的信息量少,信息面窄等问题,同时信息收集渠道明确限制为政府部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也有效保证了信息的安全可靠,使同学们有一个较为宏观系统的平台,对就业信息形成具有较强时效性、专业性、全面性的认知。

1.网络信息背景下小组工作模式的就业信息收集。目前,毕业生就业信息传播与发散多采用网络信息途径,在具体进行小组工作模式下的就业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可以专业为基础,每专业在每年级分别构建就业信息小组,小组内每个人负责不同省、市、自治区的就业信息收集,各年级小组同时运作,分别收集各省市自治区中有相同专业设置的高校及其就业信息网及微信公众号信息;本专业在所对应的重点企业官网及微信公众号信息;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招录的专业名称、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招录要求、导师队伍等信息;各级人事考试信息网官方网址及微信公众号信息。信息的收集以各省市自治区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各高校及相关企业官网为准,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有效,所收集到的信息无论是官方网址还是微信公众号,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基础信息录入指定网站审核。各小组人员工作从大一年级直至大四循环推进,每个人只负责指定地区、指定类别的信息收集,在保证信息不断更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量。而就业政策相关信息,如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地方性就业政策等则由就业办相关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实现共享。

2.小组工作模式的信息收集在校园招聘活动中的应用。各高校每年都会持续为学生安排校园招聘活动,无论是大型招聘还是小型专场,无论是用人单位联系还是学校邀请,都存在着信息面覆盖及信息量整合的问题,这是相关工作人员很难以一己之力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就业信息小组可将所收集的网络就业信息进行整合、筛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邀请尽可能多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在长期的招聘组织工作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学生们在低年级阶段对此活动不感兴趣,到毕业时才去参加招聘,很多学生对用人单位情况及招聘要求知之甚少,前去应聘才发现自己根本达不到招聘要求,这时候再想按照单位要求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已来不及。低年级的学生对专业及其对应的职业群认识不足,对未来的发展及就业要求概念模糊,通过直接参加校园活动既可以了解企业招聘要求,也可以了解到产业发展趋势,更可以从即将毕业的学长身上得到很多信息,分享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促进个人成长,从而更科学有效地规划学涯。由于低年级学生课程较多,直接能参加招聘的活动数量终究有限,所获得的信息也相对较少,很难形成体系。但是以小组工作模式由就业信息小组组员轮替参与招聘活动并反馈招聘信息的形式还是有较强可执行性的,小组成员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开展重点用人单位、优秀校友或毕业生访谈,专业前沿研究成果分享等活动,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这种方式既可以全面整合有效信息,又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学生们的时间与精力,构建朋辈之间互助共享的信息集散机制,实现真正高效的资源整合。

此外,由于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不同,所获取信息也各有特征,以网络信息为基础的小组工作就业信息的收集实现了信息应用的最大化,在此前提下,在校园招聘活动中将信息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处理,实现信息的高效应用,达到最全面有效的信息收集效果,为求职就业做好信息准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