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8-06 07:16:39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1

1.1水电工裎建设项目管理的问题

与加工运动关系简单的机械制造业相比,建设施工项目需设备人员围绕作业对象移动施工。水电工程建设的施工环境更为复杂,工程布置特点的多样曲致使施工的规律曲降低,虽然目前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设备自动化、定位系统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但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尚未实现一元化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只有依靠密集投入机械操作手和作业工人凭技艺推进项目建设。该管理模式下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孤岛,具体表现为:项目各方孤立运行,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项目相关各方关联互动不足、信息不能有效共享互换,信息交流一致曲差;各方各管理层与作业层脱节,生产流程、供应流程和财务流程不能协调一致;项目各方指令与反馈的业务流程相互脱节,上报生产隋况和接收上级的指令和计划流程耗时过长;信息接收方较为单一,有时候得到重要信息的环节,可能会因认识不够而忽略掉该信息从而造成重大损失。

⑵过度依赖个人因素,具体表现为:在作业层面,过多依靠工人的职业素养,如碾压作业中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完全依赖操作手或者是监督人员;在管理层面,过于依赖管理人员的经验,比如在做决策时,有经验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总结、记忆、学习,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效果,但作为基于经验的决策,往往会缺乏必要的第三方质疑或监督,且:S类人员的调离往往给项目带来严重影响。

1.2水电工裎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

总体来说,水电项目建设管理中,最需要实现的目标如下:

(1)具有凊晰的战略目标,项目各参与方有着明确的目标,各参与人员凊楚自己工作的要求,各项工作有督促管理;

(2)管理者随时可以掌握即时现状,检查各标段的进度偏差、费用偏差、危险源控制、质量控制等;

(3)气象信息、水情信息、安全监测、抽样检测等专业服务信息能够传递到位,物资供应、水电供应、后勤保障到位;

(4)工程建设、工程档案、验收结算全面同步推进;

(5)提供人才培训平台,使新成员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决速掌握项目管理隋况。显然,实现上述目标的手段是信息化项目管理。

2.水电工程建设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实施

2.1信息化管理的组织与参与

信息化项目管理是在项目管理这一系统工程基础上的全面提升,需要以项目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为载体,以自动化为手段,全面整合现有GPS三维施工机械控制系统、工程机械远程动态实时施工管理系统、监测系统、仿真系统等信息化应用。这一过程涉及面广,从行业现状及发展需要出发,需由水电项目建设方统筹已有信息化成果,结合流域开发规划,积极利用当前有利政策,设计并实现信息化平台,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此外,要在项目启动前期,对设计、监理、施工等各方的信息管理提出要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参建各方提供实时的格式化的数据,建设方根据需要完善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2.2信息化管理架构

结合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信息化管理体系需要包括各标段施工管理,以及水情、监测、试验检测、气象等专业保障,此外还有水电、物资、通信等后勤服务,以及移民、政策等与行政管理部门相关的工作协调。对此,可建立以信息协同工作平台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框架(见图1),各自系统通过管理人员和工作平台,设定数据边界、即时更新状态数据,提供交互式即时数据,系统可以进行自动的对比和预报,管理人员可以进行主动的分析与

2.3信息化管理的效用

通过这一系统,在管理l:n丨以劣现两方面的改进:①最人程度统筹全局,各子系统协调运行,!±1绕项00你相互配介,影响大局的子系统会被自动斲别讣修止;②优化各单位管理层级,全面透明的系统使倍息在各层级之间展7K,丄级可以监督到所以下级,而下级可以将信息推送到所冇I:级,吋冇效消除各级人员不作为的现象。

3.水电工程茳设信息化项H管理案例分析

以水电工程建设屮常见的人坝碾压混凝土施工为例,简述信息化管理的劣现途径和管理效忠V,

3.1信息内容

碾压混凝土在水电工程建设111广泛釆用,貝.冇结构简单、施工快迪、经济令显著特点,但碾压混凝土有若严格的温捽要求,需要连续浇筑。如衣1所示,将碾压混凝土施工相关信息分为技术嬰求、施r愔况、监测数据、试验数据、天气惜况和其他信息技术要求主嬰为设计及规范相义要求,这类信息是工程技术方面的限制条件,nj'以在施工前形成,主要由设计及相关科研单位完成;施工情况"K要足原材料到工程实休过程中的所有信总,检测数锯+:要为混凝土内部观测仪器布置情况及测值;试验数据主要指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过程试验结來;大气情况主要足晴雨、气温、风速等信总,这几类信总主要足在施工过稈中产牛,主要巾施I:方、检测、试验等项目参与方形成,项目参与各中位参与;其他倍息主嬰指防洪度汛、工作面移交令影响施工安排的相义事项,这类信息是工程组织方面的限制条件,主要由建设方形成。

3.2信息的动态应用

在参建各方有组织地提供信自的基础上,信自平台按预定模式,处理相关数据,提供统一、标准、实时的边界数据与状态参数。

(1)实现全面的过程数据管理,参建各方按职责录入即时信自,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现场隋况,若有异常系统可报警提示。

(2)可实现基于三维模型的即时可视化进度、安全、温控及各类检测成果,与设计初始技木结果作对比,优化设计技木要求。

(3)数据的可追溯曲,有利于对项目管理的失误和成功进行剖析,检验每一个决策的正确与否和执行隋况。

(4)同步协调施工档案、验收结算、材料供应核销等各方面数据的管控,提供统一的数据口径,降低统计、校核等环节人员投入,让管理人员投入精力于数据分析、优化和决策。

4结语与展望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会计信息化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已经确立,其对传统会计理论及企业信息化的影响也越发明显。会计信息化理论的深入研究,在会计信息化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反映出的研究导向,是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风向标”,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水平和质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的简要回顾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的历史演变可划分为三大阶段,见表1。

第一阶段的主要研究热点,从研究内容上聚类,基本上可归集为传统手工会计业务如何进行电子化数据处理问题上。第二阶段的研究热点,大体可归集为会计信息系统如何与所在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融合问题上。第三阶段的研究的热点,涉及网络财务报告和XBRL语言的相关研究较多,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计算机网络特性。值得注意的是,从1979年至今,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一直是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已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传统命题。三个阶段研究热点的演变,反映出较为明显的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由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向外部渗透的趋势。

根据有关文献披露的历史过程,笔者认为第一阶段主要研究热点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第二及第三阶段的研究热点,除了受政府相关部门的持续推动影响外,信息化产品市场及国际信息化环境对研究热点的影响似乎已成为主要驱动力。

二、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的学术影响

某一特定学科的基础理论的“唯我”特色及其理论深度,是决定该学科在相关理论界的学术影响及被认可程度的关键因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是我国两大部级科研基金,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相关学科的最高研究水平。这两大项目非常注重选题的理论研究深度和创新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申报项目的理论价值和意义是能否获得立项的“瓶颈性”指标。

根据学科的隶属关系,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项目可以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申请立项。笔者以上述两大部级科研基金为主要参照,简要分析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的学术影响。

(一)会计信息化相关项目获国家自然基金立项简况

能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获得立项,应该熟谙其一贯提倡的“顶天立地”理念。所谓“顶天”,即是把握科学发展的国际前沿、规范研究方法,推进成果的国际化;所谓“立地”即是要尽可能从中国管理实践中提炼出可能产生理论创新的科学问题,通过研究完成理论升华,并尽可能地运用这些理论创新指导解决中国的实际管理问题。按照这种理念,被批准立项的项目应在理论价值和意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准。

笔者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批准立项的管理信息系统类项目和会计信息系统类项目进行了统计,为便于对比分析,将会计信息系统类项目和管理信息系统类项目分开统计,统计数据中的这两类项目无相互隶属关系。统计的时间跨度自1991年至2009年(19个计划年度),统计范围包括面上项目、地区项目、青年项目、应急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六类项目,统计结果见表2。

另外,笔者还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科学部网站披露的历年批准立项项目资料进行了检索,没有发现属于与会计信息系统交叉研究的立项项目。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1.涉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立项项目相对集中,在19年时间里,每年均获得批准立项,累计下来共计约500项,占管理科学部全部立项项目总项的8.79%;尤其是在2000年,获批项目达38项,占比为17.5%。

2.涉及会计信息系统的立项项目相对较少,与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相比,差距较大,19年时间里,只获得批准立项10项,占比约为2‰,平均每年不足1项,共计14个年度出现空缺,2009年立项最多,也仅为4项,其中有3项隶属于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内控研究范围。详见表3。

(二)会计信息化相关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简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没有单独的管理学项目类别,涉及管理信息系统及会计信息系统的项目主要分布在经济理论、应用经济及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项目类别中,因此笔者对这三类项目中属于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立项项目进行了统计,同样,为便于对比分析,将会计信息系统类项目和管理信息系统类项目分开统计,统计数据中的这两类项目无相互隶属关系。统计的时间跨度从1993年到2009年,共17个计划年度。统计范围包括重大项目及委托研究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自筹经费项目。

1993年至2009年,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类立项项目471项,其中属于信息化的项目共207项,占比达44%,属于与会计信息系统交叉研究的项目空缺。

1993年至2009年,经济理论类项目获得批准立项1 323项,其中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共7项,占总经济理论项目获得批准立项总数的0.53%,属于会计信息系统的项目空缺。

1993年至2009年,应用经济类项目获得批准立项2 388项,其中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共60项,占应用经济类项目获得批准立项总数的2.51%;属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共5项,同口径占比为0.21%。详见表4与表5。

从表5中可以看到,5个项目中有4项涉及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内控内容,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倾向趋同。

(三)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的学术影响相对较弱

从上述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中,管理信息系统类项目获批比例相对较高,会计信息系统类项目获批比例相对较低,而且与管理信息系统类项目相比,差距较大,管理信息系统类项目已达到“百分比级”,而会计信息系统类项目只达到“千分比级”(由于未能检索到涉及会计信息系统的申报项目数量,尚无法对是否存在因申报项目少导致获批项目少的情况作出判断)。

获批项目中属于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内控问题研究的课题数量较多,说明上述两大部级科研基金管理方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内控”这一研究热点的认同程度较高,总体上看,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在重大部级科研项目立项方面反映出来的学术影响力相对较弱。

三、启示与思考

(一)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领域和内容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是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领域和内容的焦点。笔者检索了针对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领域和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论文类文献,发现为数较少,除会计信息化有关会议综述类文章外,只检索到如下几篇:《会计信息系统国际研究回眸与思考》(张瑞君、孙,2007)、《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庄明来,2009)、《我国会计电算化研究的历史分期及学术倾向》(庄明来,2002)。广泛深入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也许有助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地”理念的实现,促进会计信息化理论的升华。

(二)继续强化深入开展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研究的学术倾向

上述统计数据反映出一个现象,即非单一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类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这两大部级科研基金较高程度的认同,而偏重于会计信息系统的项目却未能获得相应的认可度。这自然会使人们产生疑问,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之一的会计信息系统,为什么其相关研究问题未能获得相应的认可程度呢?上述现象是否反映了这种情况,即会计信息系统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相关理论业已十分成熟,不需要再做深入研究,从而形成了会计信息系统项目获批项目较少的局面?很显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业已成熟,这种说法可能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同。

事实上,三十年以来,我国众多专家和学者非常重视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基础理论和环境理论研究方面仍然明显不足。基础理论和环境理论有欠缺,就难以有力地支撑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而从整体上弱化会计信息化研究的理论性。这可能是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项目未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较高认可度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继续强化深入开展会计信息化基本理论研究的学术倾向,坚持以提升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价值和扩大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学术影响为目标,鼓励和支持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和环境理论研究。

(三)应充分关注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和审计阶段研究成果对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的影响

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获批项目中属于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内控问题研究的课题数量最多。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对这类研究项目理论研究深度的认同,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内控理论和方法的较强需求。随着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对这类项目的认可和批准立项,可能会引致其他各级纵向和横向科研基金支持和赞助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内控研究活动,我们期待着该类研究的丰硕成果能够早日面世。

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和审计与会计信息化实务有着内生的、无法割裂的必然联系,早在1998年,邱寒就深入探讨了会计软件如何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从理论层面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和审计理论与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的关系也应是内生关系,二者会相互影响和渗透。因此,应充分关注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和审计阶段研究成果的进展情况,深入分析其对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和环境理论的深刻影响,可以考虑以会计信息化审计与内控理论对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需求为研究起点,“驱动”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和环境理论的深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2010项目指南[M].

[2]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辉煌历程―中国会计信息化30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44.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3

原文

在强劲的政策东风和商业需求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成为共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如火如荼,政府、企业上网势不可挡,企业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管理现代化成为了必然。然而,在企业目前的信息化进程中复合型IT管理人才非常缺乏,特别是对于一个中小企业的CIO,如何克服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和经验的限制,成功地实施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同所有项目一样,有效的管理也是信息化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中小企业IT项目的实施情况一直很不乐观,面临着大量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者感到毫无经验和把握、需求描述不清、项目满意度差、项目经常延期和超支、忽视培训和维护等方面。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项目管理典型问题,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软件工程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简单实用的中小企业IT项目管理模型。在该模型方法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成熟项目管理软件(MicrosoftProject2000)工具,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将有助于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快速有效地实施IT项目,为企业带来效益。

该模型把中小企业IT项目分成了启动、计划、实施、收尾4个实施阶段,并从系统规划、供应商选择、合同条款、项目的目标和范围、项目组织、项目计划、进度控制和报告、项目任务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问题跟踪、项目成本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文档管理共13个方面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目录

摘要3

ABSTRACT4

前言5

致谢8

一、项目管理概述9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现状13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13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的特点13

(三)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成和类型13

(四)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实例分析14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项目管理问题18

三、调研结论19

四、解决办法:一种简单实用的项目管理模型,帮助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19

(一)中小企业IT项目管理模型概述19

1、中小企业IT项目管理的内容19

2、中小企业IT项目管理的工作流程20

3、使用MicrosoftProject2000辅助开展项目管理的步骤20

4、中小企业IT项目管理的文档清单21

(二)系统规划22

(三)供应商选择23

(四)合同条款24

(五)项目的目标和范围24

(六)项目组织26

(七)项目计划28

(八)进度控制和报告29

(九)项目任务管理31

(十)项目质量管理32

(十一)问题跟踪33

(十二)项目成本管理36

(十三)项目风险管理37

(十四)项目文档管理40

五、实例应用:使用MicrosoftProject2000软件开展项目管理的实例42

(一)MicrosoftProject2000软件简介42

(二)航空工业出版社网站项目简介42

(三)航空工业出版社网站项目实施过程43

1、MicrosoftProject2000的安装43

2、在Project2000中建立项目计划43

3、利用Project2000跟踪与管理项目进度49

六、对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建议54

七、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54

八、参考文献55

参考资料

1、威廉•J•史蒂文森著,张群、张杰等译:《生产与运作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左美云、周彬编著:《实用项目管理与图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3、金英勋、杨磊、王增东著:《如何准备PMP考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4、郑乔予编著,北大宏博改编:《Project2000中文版项目管理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5、王立福、张世琨、朱冰编著:《软件工程——技术、方法与环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6、凯西•施瓦尔贝著,王金玉、时彬译:《IT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7、袁鸿鸣等著:《MBA毕业论文精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

8、斯蒂芬•哈格、梅芙•卡明斯、詹姆斯•道金斯著,严建援等译:《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9、甘仞初主编:《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

10、陈佳贵主编:《管理信息化:新世纪生产管理变革的主线》,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

11、张根保、杨孝荣、陈友玲编著:《企业信息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12、董春连、吴宇昕译:《企业电子商务》,海天出版社,2001年。

13、朱良生、武常山撰写:《用友ERP项目管理指南》,用友公司,2002年。

14、博惠思华:《HR管理信息化步步走》,《HR世界》2002年第3期,pp7-10。

15、吴茂林:《拖死“黄世仁”》,《IT经理世界》2003年第2期,pp16-17。

16、王筝编译:《CIO的休假秘诀》,《IT经理世界》2003年第2期,pp64。

17、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AGuidetothe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PMBOKGuide2000),2001.

18、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AGuidetothe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PMBOKGuide1996),1996.

19、华鼎项目管理资讯网:“PM文章”栏目,2003年1月。

20、北京书之奥信息咨询公司网:“学术中心”栏目,2003年1月。

21、工业工程网:“项目管理”栏目,2003年1月。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工程项目;信息;应用;集成

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新的发展战略指出,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国石化行业的重要任务,现有石化企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石化工程项目的建设特点是投资大、工期紧、参建单位多、协调界面复杂,为了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四大控制,必须做好项目的信息管理,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理念的发展及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为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1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1.1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项目管理是将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到项目活动中的综合过程,目的是为了满足或超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1]。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不可避免地包含有竞争性需求之间的平衡,包括有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业主方的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有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组织协调,项目管理的核心就是项目的计划和项目的控制。就是在以往的经验数据为基础,前瞻分析与计划,执行中动态的分析比对,对成本、进度、质量进行重点管理与控制,在其间做出平衡与抉择,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工程信息的及时处理。

1.2信息化

信息化的本质就是要为企业建立一套适应外界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它的直接的效果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间接效果则是潜在的经济和社会的效益[2]。

1.3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信息化的意义

工程信息管理应用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对工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通过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等对工程信息收集、整理,以项目管理理念为支撑进行深度处理,在建设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时提供以往类似项目的信息资源辅助决策,同时在建项目过程中对信息实时开发与应用,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信息化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应用的意义在于:(1)对工程项目信息进行数字化及网络存储,有利参与建设各方(包括运行方)对项目信息的查询,加强参见各方的沟通与协调,有利实现项目管理目标;(2)对工程信息的程序化处理提高了项目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利于建设项目文档管理,能提高执行过程中和最终交付文档的质量;(3)随着信息的电子化及传输的网络化,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加强,也有利于运行方的管理,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真正全寿命的经济价值。

2我国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主要过程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的硬件,其次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项目管理软件。从中国当前情况来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通信工具等)与西方国外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但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软件条件却有很大的差距[3]。我国在工程领域较普遍应用的项目管理系统软件大致经过了2个阶段。

2.1PC单机应用为主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系统软件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资源平衡技术、进度控制技术等)为依据,实现项目管理的进度、费用控制,对进度图形化,工程计量,赢得值计算,在PC个人电脑上运行,尚不具网络功能,因此只能由项目参与方各自独立使用,使用领域多为能源、水利、电力等领域。代表软件是Primavera的P3。

2.2信息门户网络平台载体的项目管理系统

进入21世纪,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成熟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以项目管理控制理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理论、协同控制管理理论为支撑,通过Internet通信、服务器、数据库等技术,实行项目的全面管理,满足项目参与各方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并对项目的多阶段进行集成管理,形成一个统一的项目信息门户平台。比较典型的如美国Autodesk的Buzzsaw,国内的有上海普华的PowerPIP等一些成熟的商业软件系统。未来网格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全面集成项目各参与方信息,构建工程项目管理平台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石化企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石化行业从上世纪七十年展都离不开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在工程项目管理上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也在不断的实践与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先后引进了美国Primavera的P3软件,实施ERP布置了SAP公司ERP的PS项目管理模块,自主开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网络环境,尝试将项目多个参与方、管理职能部门、项目多个阶段、项目多个管理要素集成,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等工程建设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在实现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照当今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先进水平,石化企业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部分软件在技术上已落后,应用功能上比较单一,与目前的项目管理需要存在差距。有些专业软件由于布置时间早,版本普遍较低,没有网络功能,数据的采集对比非常的不方便,软件中的数据也没有通过网络与其它的平台或工具连接,进行信息的共享,提供进一步的分析如风险控制等使用。由于前后发展的客观局限,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度不高。由于系统布置应用的时间跨度大和目标需求的各不相同,大多数应用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技术和数据标准,数据不能自动传递,从当今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集成化和虚拟化的特点往回看,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集成的系统,往往缺乏有效的关联和共用,相互独立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要求业务管理人员重复维护信息,浪费了人力,降低了效率,难以满足现在大型化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对工程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在应用水平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项目管理人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有些管理人员缺乏现代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项目管理信息化意识薄弱,又因为人的思维和行为容易受惯性的影响,这往往成为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的一大障碍。

4石化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设想

4.1项目集成管理平台的应用

对于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趋势,石化工程管理面临多项目、多管理层次及沟通的巨大压力,而现有的项目管理各专业软件已难以满足项目管理业务需求,也难以满足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通过比照主流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发展,经过对石化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分析,我认为按照当今项目管理理念,将各项业务集成的“项目集成管理平台”是石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项目集成管理平台要解决的是一次性、动态性、跨组织协作性、资源分散性、系统整体性为特征的项目管理业务需求。项目集成管理平台的整体框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信息化的基础编码体系,包括EPS、OBS、WBS等,体现整个架构在统一的管理结构体系下调控;(2)主要的业务模块,它协助进行工程建设的“三控、三管”和沟通协调;(3)协同信息门户,包括公共信息传播和共享,个人信息中心及汇总报表信息。项目集成管理平台作为业主、设计、监理、承包商构协同管理工程项目的工具,为所有参建单位提供用户获取工作所需信息,并处理业务的信息门户和工作平台,并且通过各种汇总分析报表,提供决策依据[5]。该系统是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项目集成管理平台,最终满足石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4.2加强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的建议

建议:(1)要提高全员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是企业全员的行为,信息化建设促成管理的变革,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要求项目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2)要抓好项目管理人材的专业学习培训,要加强对项目管理理念方法的系统学习与深刻理解,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对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分析决策能力;(3)要做好对先进的项目管理信息软件发展的追踪调查研究,分析不同的专业软件的特点及理念,切实结合石化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优化集成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何清华.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石振,冯东梅,何美.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及几点建议[J].价值工程,2008(3):94.

[3]陶庆,王红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3):78.

[4]何丰.从Primavera(P3e/c)学习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问题分析

Abstract: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s the main lin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nly give full play to its advantages, to capture market, to survive, to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strengthen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discussed.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是数量最多、最典型的“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是项目管理理论的重要渊源之一,融合了项目管理实践经验的系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又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理论工具,使得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日益系统化、科学化。

项目管理之所以成为一种现代社会解决“一次性问题”的有效工具以至于一种职业资格,在社会事务、经济过程中广泛应用并且迅速发展,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现代社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日益增强,发展速度加快,过程复杂,新的行业、领域不断出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导致越来越多的“一次性”、无先例可循的任务的出现,尤其是企业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政府,更面临着日趋复杂的来自市场和国内外事务的各种问题,涉及到的因素、利益主体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常规的管理办法难以解决或圆满解决,而来自建设工程项目及军事、空间探索等领域的项目管理方法经提升为项目管理理论和思想,提供了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规问题的手段。可以认为,项目管理的发展与应用在于它的方法。项目管理在中国广泛推广普及是近几年的事,方兴未艾,而我们引进、普及的重点,不应是繁琐的理论、概念、程序,而应该是简明、适用、有效的方法。

项目管理的理论至今已可以说是很完备的,这不仅表现在丰富多样的理论成果如各种项目管理书籍(包括翻译)的面世,更表现在这个领域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论经济结构如何变化,工程项目建设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发西北、振兴东北的背景下,项目建设成为许多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手段。有的城市甚至提出“项目兴市”的口号。在经济进步主要依靠新科技成果应用、依靠内涵式扩展、依靠知识创新的形势下,靠粗放式项目建设并不是合适的振兴经济的手段,我国也一直在为投资决策的失误付出巨大代价,所以利用科学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包括评估论证,将是项目建设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条件。

2 抓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几个管理

2.1合同管理

工程承包合同是承发包双方用以明确工程承包的内容和范围、工程进度、质量、造价、双方权利、义务、规范双方行为准则的契约,是双方协商一致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是完成项目建设的依据,也是项目经理工作的主要依据。任何超越合同条款范围的内容,均要通过重新谈判,签订补充协议后执行。所以项目经理必须加强项目的合同管理,领导项目组人员认真履行合同条款。

合同管理包括总承包合同管理和分包合同管理。总承包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首先项目经理要组织学习合同文件,熟悉合同内容,以便全面掌握合同情况,认真地贯彻执行;其次根据总承包合同的内容,研究确定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对争端和违约的处理,首先双方要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时,提交合同规定的机构仲裁,要及时进行合同的补充修改和变更。分包合同要保证总包合同的完成,对分包合同的管理,项目经理首先要督促做好对分包合同的准备工作,然后组织研究与审定重大的分包合同,并做好争端和违约的处理,及时进行分包合同的补充、修改和变更。

2.2项目协调程序管理

项目协调程序是指在承发包合同的基础上,为完成建设任务,双方在工作上需要协商联系、审查确认的程序和内容。为了做好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经理经常要与业主及分包单位协调和配合,在正确处理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抓好项目协调程序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矛盾,为创造良好的合作气氛打下基础。

2.3项目重大变更管理

在工程建设周期中,业主方的变更及内部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既要为业主服务,让其满意,同时还要使合同的执行不受大的影响,以保证公司的经济利益。首先,要在合同或协调程序中明确规定处理各种变更的程序,使其有章可循,减少或避免矛盾和争议。同时,项目经理要控制尽量减少重大变更,对必须要变更的情况认真计算其对项目进度、费用、质量等综合影响,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控制,尽量避免打乱项目的正常工作秩序。另外,对于因业主方变更所需要的合理延长工期的费用补偿应及时核算出来,以书面报告业主代表请求批准。要使业主知道,变更是要花时间和费用的。

2.4计划管理

项目的建设周期是项目合同的主要目标之一,对此,项目经理要努力实现,并消除误期赔偿风险。项目的进度计划一般分为五级,第一级是项目总进度计划;第二级是装置总进度计划、项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第三级是组码进度计划;第四级是记账码进度计划;第五级是工作包计划。计划管理是重要管理目标之一,要注意计划的层层约束,下级计划一般应绝对保证上级计划的实现并略留有余地。要使各类计划密切配合、互相衔接、合理交叉形成完整的计划系统。

2.5信息管理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有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产生,需要收集、传输和处理。项目的基础资料、设计数据、设计输入输出、文件图纸、各种记录统计都是信息。在项目管理中如果信息不准确,必然给项目实施效果带来损失,信息的准确、及时和统一,对于控制和决策是很重要的。所以信息管理是项目经理要抓好的五大管理之一。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信息处理,建立项目信息数据库,各种信息输入到处理中心,计算机就系统地高速地输出处理过的信息,并作出各种报告供项目经理及时作出准确的决策和命令,从而使项目建设实现现代化管理。

3 强化项目管理信息技术建设实施

3.1强化项目管理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意识是做好信息化工作的保证。对信息化观念淡薄的人员,要加大对实施建筑业信息化意义与作用的宣传教育。用事实证明信息化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减少失误和浪费,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管理过程中,使用信息系统存储工程文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积极推动信息化,让各参与方尤其是业主感受并认可信息化的重要性。

3.2加强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关键技术的研究。只有在关键技术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才能真正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

3.3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取决于各参建单位的盈利情况,在成本核算时,应考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费用。同时引导民间资金的投入,扩大第三方(如信息化建设服务商)的投资力量。

3.4大力培养跨专业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建立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增加大学教育相应内容,通过网上培训、知识普及等多种形式,加快专业人才建设。

3.5自上而下为项目管理信息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健康的外部环境对推动项目管理信息化至关重要。应加大因特网的普及率,提高网速,政府及部门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化规程,并立法加以保障,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发展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平台。

4 结语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信息资源规划;数据流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5.07.032

目前,信息资源规划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具有广泛应用。这也是企业项目规划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信息资源规划相关理论基础不断完善,其中以霍顿信息资源管理理论、James Martin的信息工程方法论最为显著。要实现这一过程,就要确保企业施工中物资资源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查询,即将信息资源规划列入项目工程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管理人员。从而为管理决策与企业现场施工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优质的、有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

1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现状

内控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主要手段,这一管理模式容易受到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在对物资运输、采购等成本预算上很难控制。而在项目进行中,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不严,不合理的工程进度安排等容易造成物资短缺或者浪费。总之,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后,物资管理都存在供应问题和管理不善问题。并且,在物资核算上,多数企业缺少预见性,这对物资的合理采购具有一定影响。

2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信息资源规划的作用

信息资源规划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重要基础。如何将企业分散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是企业信息管理和规划的核心内容,通过集成化的、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企业物资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整理,构建物资管理的业务流程标准和与各个业务环节相匹配的数据标准,其具体作用体现为以下几点:

(1)明确企业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促进施工涉及单位的业务联系,满足其业务需求。通过信息资源规划,还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业务流程,满足投资、施工、监理等各个单位的需求。从而实施有计划、有原则的项目开发物资管理,确保企业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2)通过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建模,建立规范化数据结构,为改造和建立高档次的数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可实现物资管理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的优化,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业务的科技化。另外,信息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实现物资管理创新。

3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方案

3.1 项目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过程是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流程之一,其主要作用为帮助企业设置合理的业务流程,将原有的物资管理转化为高效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其过程为分析物资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并明确企业物资管理的目的,将管理责任下发到人,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掌握物资管理信息技术,实现对物资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展示其分析结果,以为物资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3.2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主要采用“实体―关系”这一数据分析方法。随着企业管理的进步,这一方法得到简化。将用户视图等同于外部数据流是这一方法简化的主要手段,基于这一理论,管理人员将视图分析及其规范化作为主要管理方案。而对于用户视图,我们通常将其定义为所有管理人员以及项目执行人员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报表、单据和账单等。数据流分析有助于反映管理人员的观念,对数据实体的判断能力,是将物资管理转化为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调研主要针对的对象。

通过数据流分析,的管理人员和绘制信息数据的分级流程图,通常可分为一级和二级。其中,一级数据流程图将物资管理作为核心,建立物资管理与其他部门的数据连接,通过一级图还应为管理者提供清晰的数据流定义和识别方式。从而结合用户视图的记录数与生存期,实现其数据管理的量化。而二级数据流程图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和表达物资管理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之间的数据存储与传递。即将业务转化为数据存储,从而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流程。根据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和项目规模,还可考虑绘制三级数据流程图,最终完成物资管理的数据流分析。

3.3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

3.3.1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数据模型

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管理人员通常利用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库的构建。具体流程为通过构建数据模型表达组成数据库的基本表,并分析每个表的数据结构。在具体分析数据模型时,要将传统的实体关系分析方法和数据流程图中的用户视图分析结合起来。在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时,要将其进行分解、并规范化至三范式。

3.3.2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体系结构模型

体系结构模型是将业务模型同数据模型相结合所得到的结果,其主要用来体现企业项目业务流程、并表现业务活动同相关数据之间的联系。通常采用C-U矩阵的方式表达。这一结构模型的构建,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项目业务同项目数之间的创建与使用关系,了解数据资源的使用权限。每个表对应一个业务过程,在企业物资管理中,多个环节都可应用这一数据体系结构。

4 结 论

信息资源规划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具有广泛应用。因此实现信息资源规划对企业项目施工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其基础理论和核心流程。强调了其主要过程为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分析和数据流分析,并阐述了各自的优势和操作流程。利用数据流分析,可以明确项目流程的数据使用现状,并采用用户视图的方式建立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模型,构建企业物资管理数据库。信息资源规划的合理性决定了企业物资管理的效率和企业的发展状况。信息资源规划的结果可为企业提供物料需求计划。从而使企业的物资采购和使用更具合理性,为企业提供统一的采购信息,满足合作单位的需求,促进企业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武开,徐荣贞.工程项目中物资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J].图书馆学研究,2012(11).

[2]罗亚毅.实施库存资源效能监察提升物资管理水平[J].农村电工,2014(5).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7

关键词:会计理论 会计实践 多项目管理 契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00-02

一、多项目管理法综述

(一)多项目管理的概念

多项目管理是指针对组织中的正在进行的多个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企业中,能够对项目的选择、评估、计划、控制、执行等工作进行同时的管理和协调,能够使得各个项目的最终成果达到最优。总的来说,多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群、项目组合以及项目的成功管理来实现的。

项目群是指对现有的和即将开展的项目进行集群,最终创造出超过个体项目总和的价值。通过项目组合管理能够从整体出发,能够对类似的项目进行动态的选择,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生产要素和资源等方面更加地优化和整合,在资源的分配上也能尽善尽美,保障了公司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多项目管理的特点

1.战略性。组织范围内的项目管理是战略性的体现,站在项目决策层面上完成对组织中的各个项目的评估、计划、执行以及控制等等。

2.动态性。在进行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内部的环境变化而对战略目标进行改变,同时还对各种需求和特征等方面进行变化,能够及时地对项目进行调整,对项目资源和效益之间进行调整。

3.最佳资源利用率。一般项目管理在资源方面通常会假定为得到保障的,目标的实现主要得益于固定资源。而多项目管理则需要对多个项目进行假定,能够对现有项目资源进行协调分配,最终实现项目实施组合的最优化,保证固定资源能够因为最佳配置而获取最大利益。

4.组织的整合性。一般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少沟通,另外在沟通的效率和质量上也较低。而多项目管理中,项目组中各项目小组成员在工作合作上较为统一,经常性地在技术和知识方面进行交流与沟通,合作观念较为深化,沟通的效率和质量较高。

(三)多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举例

GE为奥运提供了众多的服务,其中主要有能源配电、安防、照明及医疗等方面,涉及的范围除了众多的奥运场馆之外,还涵盖了不少的商业建筑。GE通过施行多项目管理,保证了提供的服务能够更加有效,更具有专业化。主要体现如下:

1.项目群管理。GE提供配电产品能够同时面对多个体育场等场地,因为不同的项目,所以在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上也会存在差异,但是不少产品的来源会相同,在订单处理以及物流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资源的占用方面也会有可能相同,因此可采用项目群管理的方式进行优化管理。

2.GE奥林匹克业务团队。GE为奥运专设了奥林匹克业务团队。该团队主要包括了业务销售、项目执行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帮助,使得GE内部跨事业部合作得以实现,通过对产品销售和项目执行的贯穿,能够使得各事业部各个职能部门和项目管理团队之间进行更加积极配合和支持,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行保证。

作为项目管理研究的一个最新分支,多项目管理在一些大型项目中逐渐得到了相应的运用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通过在奥运赞助项目中对多项目管理的理论应用与实践,使得多项目管理在供应商项目管理的应用更加丰富和完善。

二、会计理论单向的局限性和弊端

会计理论单向方法是根据传统的会计理论进行的一种研究思路,在这样的一个完整的会计系统内,会将循序渐进的有序的整体框架作为出发点来进行,在系统的和谐型和严密性等方面进行着重的考虑。此时的会计理论研究包括了众多的范畴,其中主要有理论研究方法本身、会计本身、会计规划和会计目的等等,并能够对会计中的各个概念进行严格的定义和规划,保证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矛盾处能够合理地处理,从而使得各个概念之间能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在这种单向的研究方向下,会计人员会受到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这就会使得会计工作需要对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进行推断,最终致使了会计假设的出现,就是在有限的事实和观察的基础上来建立一个主观稳定的假想的环境。但是世界上这种单向的研究方法会带来一定的弊端,主要是会出现会计理论研究横向发展上的自我否定和纵向发展上的一些问题。会计实务的单项研究思路能够进行的一个前提是会计本身的自发性,认为会计仅仅是一种计算的程序或者方法的综合,认为会计的自然属性能够随着经济环境进行自我的完善和优化,然后对会计工作中的一些程序和方法进行着重的规定和限制,通过这些统一性的规定和政策性的限制来保证会计工作务实地再执行。

但是上述的会计的单项研究并没有对自己的研究目标进行确定,彰显出一定的盲目性。这种方法知识在实务的功能上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再加上因为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来对实务进行准确有效和标准的判断,阻碍了会计实务的同步性,并使得会计理论失去了本应该有的指导性。会计实务在缺少了实际的理论基础的情况下,会因此纵容了某些舞弊行为的发生,最终使得会计实务工作更加难以进行。

三、基于多项目管理法的会计理论和实践发展关系及其契合点

会计的单项研究存在一定弊端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对会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详尽分析和了解,不能对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辨,不能对两者的发展方向进行判断,实际上会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既不存在着包含关系,也不存在相互之间的制约,而是相互依存,呈螺旋式的方向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对两者之间契合点的研究,保证两者之间的正常发展。

(一)会计目标与会计本身的契合

会计不属于一种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它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处于决策支持系统中,提供会计信息流是会计的最终目的,并通过财务报告的形式将会计信息表现出来。所以说会计目标要想顺利地实现应该保证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通过会计信息的来源方面对会计目标的实现进行影响就是会计的真实本质。

通过会计的本质能够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客观的反映,在经济活动的横向发展上,资金的流动和实体的运动,前者能够反应价值的变化,后者能够反映使用价值的变化,这两个方向所体现的信息能够通过会计系统功能进行技术加工和变换,使得生成的经济信息能够真实地代表着经营活动的特征和状态,能够代表着资金的运动属性。在会计信息方面进行分类,可以分成非货币性质信息和货币性质信息,对此,财务报告是应该以这两种载体进行表述。

1.货币性质信息。货币性质信息也可以称为财务信息,通过其能够使得会计本质在会计目标中得以体现,也是会计目标实现的开始。通过货币性质信息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财务管理性质的服务,能够作为主要依据来保证企业的财务决策的正确性。会计本质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些特点与财务管理过程中需求不谋而合。在真实性上,会计信息存在的根本意义就是真实性,失去了真实性的信息是无效的,甚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可靠性上,可靠是会计信息的本身需求。通过保证会计的反映方法和手段来符合财务对会计信息要求的经济意义的就是财务信息与财务过程相谋和,所以说会计信息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确定和动态的方式来对财务管理所能涉及的投资等过程进行描述。

会计本质会对货币性质信息提出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也决定了会计目标的实现不是被动的,反而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也就是说会计本质加强了会计目标的决策相关性。

2.非货币性质信息。非货币性质信息也可以称为管理决策辅助信息,对会计原始本质的一种有效补充是非货币性质信息产生的一个先决条件。通过会计信息的不同会计要素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使得会计信息具有了整体性和局部关联性。对此我们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出个别经济特殊的经济活动带来的干扰,保证会计信息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减少因为人为活动带来的特殊性。所以说通过非货币性质信息能够补充综合性带来的不足,保证信息能够在个性和共性两个角度上对会计进行完美描述。

通过非货币性质信息不但能够阐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还能保证特殊的会计政策的实行,减少出现会计信息书面资料发生较大变动的非会计计量事项等等。实际上来说,非货币性质信息属于会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相交处,它能够在会计的角度上完成对管理思想的结合并对会计信息进行选择。通过非货币性质信息不但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严密性,还能体现出会计对经济活动的依附性,对此可以将非货币性质信息作为会计目标的一个重要的辅助信息,更好地保证会计目标决定的财务报告的目标。

上述的两种会计本质信息能够给会计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在理论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内涵基础。

(二)会计目标与环境的契合

会计本质与会计目标之间的结合是由会计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体现出来的,但是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需求上则是由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的契合上体现出来的。

正是因为会计信息属于信息体系,所以说应该服从于信息存在的先决条件,那就是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归宿,简称信源和信宿。通过会计本质能够解决信源方面的问题,而会计环境则能对信宿问题进行说明。通过对信息使用者环境的分析研究会计目标的实践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并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各特点而成的会计背景,而是指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内容所形成的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通过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能够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通过围绕会计信息使用者建立的财务报告目标,会受到使用者对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的种类、质量以及数量等方面的影响,客观环境中的主观因素就是会计目标的确定,能够对会计外在环境中人们的主观愿望进行体现。

正是因为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权和使用权才有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根据产权理论,企业所有权和企业财产所有权是相互分离的,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根据所拥有的权利的不同可以分为财产委托人和财产受托人;而企业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的占有、收益、使用和转让等方面的权利。无论是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会计信息能够获得财产收益状况和财产经营过程等方面的信息,保证两者在财产收益上的分割,并对剩余控制权的走向进行记录。

1.财产委托人。会计目标的客观性主要是由财产委托人体现的,在会计目标中,通过财产委托人能够保证会计信息能在企业的各个时点所控制资源的定量以及对资源的使用效果的定量,相比于财产的增值能力来说,财产委托人更关心资产的保值,所以会加强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

2.财产受托人。会计目标的主观性则是由财产受托人体现的,在会计目标中,通过财产受托人能够主观地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所需会计信息的选择,并按照自身的一些方法进行决策,与财产委托人在增值能力和保值能力上的关注度正好相反,所以会加强对会计信息相关性方面的要求。

正是因为财产委托人和财产受托人对会计信息内容的需求不同而产生了会计目标的多样性,使得会计目标的方向更加多样化。

四、结语

在当今的会计行业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较为严重,使得理论体系在逻辑证明和推理上相对合理的情况下但是不能很好的实施的情况,还会出现一些较好的方法或者程序不能得到理论的支持,针对这些情况需要进行多项目管理契合,保证我国会计行业的正常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胜蓝.论文化对会计影响研究的理论研究方法[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1)

[2] 葛学辉.浅议会计理论研究方法[J].齐鲁珠坛,2005(5)

[3] 苏武俊.关于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5)

[4] 王芳.试论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关系及其契合点.财会通讯,1997(9)

[5] 孙军,黄丹.多项目管理及其应用实例探讨.商场现代化,2009(1)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8

科研管理是高校重要的工作之一,包含了项目、经费、成果、人员等部分。随着科研项目在数量的不断提高,国家对科研管理的日益规范,为做好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及科研成果的全过程管理,做好科技政策、资源最及时的获取和传播,做好各类科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构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刻不容缓。

一、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绝大部分国内高校都已启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科研管理数据库,然而,很多高校在构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并没有实现整体规划和有效整合,导致资源浪费。

1.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规划

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仍处在初期,许多高校的信息系统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论文管理系统和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使用不同的公司来开发的现象不在少数,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效率。高校应使用一家公司,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甚至其他职能部门涉及科研管理工作的,都应该纳入这个全方位的系统统一管理。

2.与其他部门互通不足

高校科研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与科研直接相关的项目、经费、成果等管理外,还涉及财务、人事、国资等相关部门,而这些部门往往也构建了自己的管理系统。多个管理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共享,造成信息孤岛。以财务为例,财务管理部门对经费的报销进行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则负责项目预算制定。没有预算财务难以有效的进行支出控制,而没有经费报销信息的科研项目信息是缺失的。

二、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能够实现科研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从科研工作涉及的人员类别来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有四个:

1.为科研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通过系统,可以使科研人员在第一时间了解科研动态,并通过网络管理自身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完成项目申报结题、经费管理等工作,实现无纸化办公。

2.为学院的科研负责人及科研秘书管理本单位科研工作提供手段:通过系统,学院领导可以及时了解本单位教师的科研情况,科研秘书可以协助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科研管理工作,如组织项目申报、开展产学研对接等等。

3.为科研决策及其他部门决策提供依据:通过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科研管理基础信息的记录,还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准确掌握学校各类科研情况,为科研决策提供依据。此外,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等信息也可为职称评定、学科建设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4.为各主管部门统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系统,可以快速并统一标准地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避免了人工统计中常有的误差;此外,在系统中输入不同的条件即可得到所需的数据报表,保证了统计工作的准确性。

三、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设计

1.科研人员管理模块

科研人员是高校科研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一切科研活动均离不开科研人员。科研人员管理模块应以学校人事部门管理系统为基础数据来源,抓取学院、专业、年龄等关键信息,同时树形添加其参与的科研项目、争取的科研经费、产出的科研成果等信息,为职称评定、人事考核等提供重要依据。

2.科研项目管理模块

科研项目管理模块旨在做好从科研项目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过程管理。在项目申报阶段中,科研人员通过系统提交项目申请书,科研管理人员组织申报、评审;项目立项后转入项目的研究阶段,科研人员通过系统定期提交项目完成报告,科研管理人员按期进行项目中期检查;待项目完成时,科研人员在线提交其成果产出情况,如论文、专利等,科研管理人员及时做好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并做好归档工作。

3.科研经费管理模块

科研经费管理模块必须与财务管理平台紧密联接,做好数据互通。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共同进行预算编制指导工作,并将批复后的预算及时录入科研管理系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财务管理平台定期将项目各科目支出数据推送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以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此外,系统自动根据项目的执行期和预算结余情况,向项目负责人发出预算提醒,并自动生成项目财务决算信息,为项目负责人准备结项材料提供数据支持。

4.科研成果管理模块

对科研人员而言,借助系统可以实时提交自己的科研成果,包括文本、表格、软件等各类电子文档和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对科研管理人员而言,借助系统可以将论文、授权专利、收录论文、论著专著等成果集成在一起,形成高校的科研成果库,并与企业需求相关联,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5.科技统计模块

项目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9

1系统需求分析

高校科研管理所设计的事务非常繁杂,涉及到校科研处、各个系的科研管理以及个人对科研信息的查询统计等。所设计的系统既要有利于科研处的监督管理又要有利于各个系及教师的分工协作。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校科研处科研管理、院系(或部门)科研管理、个人科研信息查询、校级科研项目整体信息管理。可以划分为科研信息维护、科研信息查询与统计、科研信息报表、科研信息分析、校级课题申报、审批、合同签定、结题、其它处理等操作;其中科研信息应细分为学术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信息。

2用户需求分析

由于本系统是直接面向网上办公的,必须适应所服务环境的各类操作人员,主要包括学校科研处、各院系(或部门)、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2.1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

普通教师个人(或其他浏览者)只能按姓名来浏览个人的科研信息、进行统计打印,个人的科研信息(论文、著作、项目成果等)必须提交本部门审核入录。

2.2各院系(或部门)

各院系(或部门)主要职责是对本部门员工的论文、著作、项目、成果、奖励等信息进行审核后输入到本系统数据库中,查询本部门在某时间内的科研信息、统计科研情况、打印相关资料等,同时对本部门的错误录入信息进行修改和维护。

2.3科研处

主要管理本校的员工信息、论文、著作、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成果、科研奖励等常规工作,同时,管理校级课题的申报、审批、合同、检查、结题等管理,同时,监控系统运行和各部门的情况。

3数据库设计及关键技术实现

3.1数据库表创建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将系统的实现直接定位在更好的适合各层次人员的需求和操作,系统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均采用界面录入的方法,由各类人员分工完成。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将科研人员基本信息、论文信息、科研项目信息、成果信息、获奖情况信息等作为系统的初始化数据,为个人和院系查询、统计、打印,科研处操作、加工、管理、集成等工作提供基本的数据平台。主要数据表格设计如下:

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姓名,性别,职称,出生日期,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学历,学位,工作时间,所在部门,备注)。

论文信息表(序号,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主办单位,作者,职工号,发表时间,刊号,备注)。

论著信息表(序号,著作名称,图书编号,著作类别,出版社,学科类别,作者,职工号,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科研项目表(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项目类别,完成单位,负责人,课题组成员,立项时间,拟定期限,经费金额,是否鉴定,鉴定时间,鉴定单位,备注)。

科研成果表(序号,成果名称,成果类别,成果经费,完成时间,负责人,完成单位,是否投入生产,经济效益,备注)。

科研奖励表(序号,获奖人员,项目名称,奖励名称,授予单位,时间,备注)。

校级项目管理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课题名称,负责人,所在部门,职务或职称,联系电话,申报表,申报时间,申报经费,是否批准,批准日期,批准经费,合同时间,合同内容,是否结题,结题时间,鉴定技术负责人,项目成果效益,备注)。

校级鉴定专家表(序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在上述表格中,加下划线字段代表主键,加双划线字段代表外键。其中科研人员信息表之所以选择(职工号,姓名)作为主键,考虑到姓名经常作为查询、操作条件,并在相关表中作为科技人员的重要描述和限制;为了避免数据录入的无序状况,数据库表之间建立了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并且对所有表都分配了操作权限,并将错误信息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论著信息表通过“职工号”建立参照完整性关系,在录入论文、论著时,作者必须是本单位职工,如果科研人员信息表不存在该员工,便给出错误提示,提示检查是否是合法职工,如果是,便可以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添加该员工信息后录入论文、论著信息,否则,拒绝录入,“职工号”又为组合查询提供了连接条件支持;同时将科研项目表、科研成果表、校级项目管理表中“负责人”和科研人员信息表中的“姓名”建立主键、外键参照完整性关系,校级课题的申报负责人也必须是本单位某部门的职工;获奖人员,必须是科研人员信息表中某一职工;将校级鉴定专家表和校级项目管理表通过“鉴定技术负责人”、“姓名”建立参照完整性管理,限定了鉴定技术负责人必须是本校专家表中的专业人员;所有表的主键设置都加上“姓名”字段,目的是为了符合人们的常规习惯,常以某个专业人员姓名作为操作、查询条件,科研人员信息表与其他相关表格建立参照完整性为了限制科研、论文、论著、成果、奖励等信息的科学合法性,同时有利于统计和查询;只有完善的参照完整性,才能使得数据库中数据具有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3.2存储过程的设计

存储过程是Transact-SQL语句的集合,它是实现事务或业务规则的极好途径,是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存储与执行的。使用它,可以大大减少网络传输流量,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和安全性,而且由于它只在第一次执行时被优化、编译。因此,使用存储过程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应用程序的实现难度,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效率。存储过程的设计一定要符合逻辑业务规则和要求,根据实际,对一些常规、频繁使用的查询、插入数据操作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以下操作可以考虑使用存储过程来完成:

①对系统的初始化数据时录入各种基本信息操作。

②查询个人、部门科研信息时的查询操作。

③科研处的其他常规操作。

下面以查询部门科研信息为例介绍存储过程使用方法,在此查询某一部门的论文、论著信息。描述代码:

CREATEPROCEDURE论文论著

@achar(20)

as

select姓名,论文名称,刊物名称,刊物类别,刊物级别,发表时间,备注

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论文信息表

where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文信息表。职工号and所在部门=@a

select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备注

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论著信息表

where科研人员信息表。职工号=论著信息表。职工号and所在部门=@a

其它操作不再做列述。从提高执行效率、提高安全性、共享性方面考虑,尽可能多的使用存储过程来提高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3.3触发器的使用

使用触发器来实现表间的数据自动操作,提高系统效率,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在输入或修改科研人员信息时,只要是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就可以自动添加到校级鉴定专家表中,该操作可以使用触发器来实现,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Triggerptz

On科研人员信息表

Forinsert,update

As

Insertinto校级鉴定专家表(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Select(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部门,学历,学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备注)。

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其中,校级鉴定专家表中的序号是自动生成的标识列。

同时,可以用触发器来检验校级项目负责人是否在科研人员信息表中,其中,用事务以验证合法性以控制该项操作是否完成。

代码描述如下:

CreateTriggercheck1

On校级项目管理表

Forinsert

As

begintran

declare@achar(12)

select@a=负责人fromInserted

If(selectcount(*)from科研人员信息表where姓名=@a)=0

begin

Print''''负责人不合法''''

rollbacktran

end

committran

其它类似操作不做描述。

在设计中,坚持使用触发器实现尽可能多的实现前台操作,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更提高了代码的安全性和共享性。

3.4数据库安全设计

网络的安全非常重要,从数据库级、服务器级和应用程序级综合考虑,在科研管理系统中要根据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同的初始化菜单。在本系统中,数据库的安全主要通过数据库的存取控制机制实现的。首先定义各类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即角色,其次定义数据库登录,最后依据用户权限表将登录分配为相应的角色。由于人员的复杂性,角色分为三个层次:科研处级别、二级部门级别、普通教师级别。用户属于某一角色,即使用户职务调动时,对用户增删,不影响其他用户的操作,只是角色中用户数量的变化。建立专门的系统使用权限表来记录用户和权限,同时也兼容部门设置信息,对不同部门分配相应的权限和账号,科研处是最高管理级别部门。

为了进一步保护数据库,建立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和复制,本系统数据库主要采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设计,它具有强大的管理、安全、登陆、网络支持功能,且可以和其它数据库进行转换,是一种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