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公开课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2-06-07 05:03:12

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范文1

师:今天老师想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同学们钓过鱼吗?(部分同学大声说:钓过。)那么,咱们一起来理一理钓鱼的过程。

师:首先,选择合适的水域;其次,安放鱼饵;再次,垂钓;最后,鱼上钩了就要收线。

师:这是从垂钓者的角度说的。那么,咱们再想想鱼儿。鱼从自由之身到上钩,有哪些环节呢?

生:鱼原本是自由的,然后受到鱼饵的诱惑,接下来试钩,最后上钩。

师:很好!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去观赏一场精彩的、别开生面的、妙趣横生的、发人深省的钓鱼闹剧。(课件显示课题)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请运用我们刚才得到的钓鱼常识,试着从垂钓者和被钓的鱼两个角度,来梳理这出闹剧的情节。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6分钟)

(二)初步感知

师:在这出闹剧中,谁在钓鱼?

生:骗子。

师:骗子想钓哪条鱼?

生(七嘴八舌):皇帝;皇帝的钱财。

师:那么,就是说骗子已经找好了合适的水域,那他为什么选择要钓皇帝这条鱼呢?

生:因为皇帝很喜欢新衣服。

师:为了钓到皇帝这条鱼,他们选择了什么诱饵呢?

生:新衣。

师:对了。这新衣除了骗子讲的外观美丽之外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够吸引鱼?

生: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

师:这时候皇帝受到诱惑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的心理?

生:“这真是理想的衣服!”

师:得到皇帝的许可之后,骗子做了什么?

生:他们开始织布。

师:这就是骗子在垂钓了,那么,皇帝这条鱼儿是不是直接就咬钩了呢?

生:不是!他先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又派了诚实的官员视察,最后自己亲自去看。

师:此时,鱼儿在试钩了。

师:很好!最后鱼儿上钩了吗?

生:上钩了!

师:从哪里看出他上钩了?

生:赏赐钱,封官,举行了游行大典。

师:很好!那举行游行大典的时候骗子到哪去了?下来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今天就不说了。

(10分钟)

(三)分析人物,感情主旨

问题一:

师:同学们,一个原本高高在上的、无比威严的皇帝,却陷在两个骗子的圈套里,、赤身地走到大街上游行。咱们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分析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垂钓者?这是一条怎样的鱼?(请从文中找到根据)请同学们前后桌讨论两分钟。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环节。我们从第一环节中能看出皇帝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第一阶段:选择水域及自由的鱼。(第1段)

爱慕虚荣。不务正业

骗子选好了水域,伺机钓鱼,投其所好

第二阶段:投放诱饵、鱼儿受到诱惑(2段、3段)

愚蠢。一个一眼能识破的骗局却甘愿上当。

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力,却自欺欺人,扮演了一个跳梁小丑的角色。

有着阴暗的心理。想要借此特性打探他的臣民的心理,而我们通常不会刻意去打探别人的心理活动。

骗子洞悉人心,工于心计。抓住了人的心理弱点,加以利用。

第三阶段:垂钓、试钩。(4段~22段)

狡猾,心虚。皇帝很想知道布料织造的情况,但心里未免害怕自己是不称职或者不可救药的,于是先派了个探子――亲信的老大臣去打探;接着又派了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以为这样比较稳妥。结果,“聪明”的皇帝失算了。

虚伪,自欺欺人。明明什么也没看见,却不敢说出来。

骗子镇定,从容不迫。

第四阶段:收线、上钩。(23段~结尾)

可笑、装模作样。A.皇帝在换上“新衣”后,在镜子前面“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光着身子做出了“转”和“扭”的丑态,意在表明他在端详新衣服是否合身、好看,确实看到了穿上了“新衣”。表现了皇帝自欺欺人、装模作样的丑态。

虚伪。皇帝在听到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以后,既“有点发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意识到受了骗,为在老百姓面前地游行、大出其丑而“有点发抖”;却心中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只好故作姿态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硬撑着,暴露出他外强中干的特点,更加的虚伪可笑。

固执,将错误进行到底。意识到受骗,却只有将错就错。就像鱼儿咬住了钩,却没办法摆脱,被迫活生生的吞下鱼钩。

骗子自圆其谎。

(30分钟)

问题二:

师:同学们,这个骗局之所以可以畅行无阻,其原因是什么?自由自在的鱼儿成了垂钓者的盘中餐,是应该怪贪嘴的鱼儿还是怪钓鱼者呢?请同学们从皇帝自身、骗子的骗局以及皇帝周围的人几个方面思考,看看是什么原因使他上当受骗的?

学生讨论1分钟

生:(1)皇帝自身性格弱点――愚蠢,虚伪。(主观原因)

(2)骗子的骗局巧妙――鱼饵诱人;用一句封住了所有人的口: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就抓住了人的心理弱点。(客观原因)

(3)皇帝周围环境。大臣们――怕被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保住官位,所以随声附和。老百姓――怕触犯皇帝,又怕被人讥笑,不敢讲真话。(客观原因)

(结语)师:这条鱼是条虚伪的鱼,骗子抓住了鱼虚伪的特点,所以,这个骗局得以畅行无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生:人性的虚伪。

(35分钟)

问题三:

师:那么,全城的人都是虚伪的吗?

生:不是!还有小孩。

师: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小孩会说真话呢(为什么小孩会剪断钓线呢)?

生:小孩天真无邪,没有顾虑,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安排了一个小孩来说真话?他这样安排有什么特殊的意图吗?

(引导:如果安徒生让所有的人都说假话,让这个游行大典顺利地举行,全世界完全被谎言和虚伪笼罩,你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很绝望?)

师:小孩子其实只说了谁都可以说出口的一句真话,却犹如一把剪刀,把这个由谎言和伪装编织的黑幕剪出了一道口子,透出了一丝亮光。给黑暗的、虚伪的社会留下一点希望,增添一点亮色,不是完全悲观。

师:游行大典结束了,可之后的事情安徒生没讲,那么,这个小孩儿长大后会怎样呢?请大家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大胆假设,这留做课后作业。

公开课教案范文2

《公共政策》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MPA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是公共政策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又用于指导公共政策实践。在对我国普通高校的调查中发现,多数高校将案例教学作为《公共政策》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究其原因,是因为尽管政策案例不能完全等同于政策实践,但政策案例作为古今中外政策智慧的一个缩影,既包含着丰富的政策理论知识,又提供着解决一系列政策问题的实践经验。因而,通过政策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运用所学的公共政策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但与研究生或MPA不同,本科生学习《公共政策》课程处于初识课程性质、技术、方法与内容阶段,案例教学在本科阶段的实施有利有弊,本文将着重抓住“本科阶段”的特点,更好地构建符合实际的本科阶段《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新模式,这对于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发展,既十分必需,又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本科教育的特征与《公共政策》案例教学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本科学生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标准为“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比较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主要区别在四方面:性质上,两者均属专业教育,本科教育则强调基础性,但研究生教育更强调学术性;培养目标上,本科教育强调培养一般性专门人才或复合性人才,研究生教育强调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能力上,本科教育强调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研究生教育强调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知识上,本科教育强调一般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研究生教育强调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总体来看,本科教育的重心在素质教育,而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在专业教育。[1]5-6以案例为教学载体的教学方法自古有之。而“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是英美法系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后来被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如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直到现在,这场教法的改革仍在持续。哈佛商学院界定“案例教学”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哈佛商学院里已有超过80%的课程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著有《哈佛公共管理案例》,内容涉及公共政策、应急管理、城市规划和政策、政府治理、全球气候变化、NGO/NPO、社会政策等领域,为全球公共管理(主要是行政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提供了优良的教学案例。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案例教学方面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他们在案例的收集和加工、撰写和分析、结构和格式,分类和保存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针对《公共政策》课程进行案例教学研究,是从近五年开始逐步兴起,我国的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常有采用国外案例者,先后有部分一线教学工作者,从实际教学出发,分析和归纳了《公共政策》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案例教学应用、案例教学的模式等问题。通过上述对本科教育的特点分析和《公共政策》案例教学的沿革,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的课程教学中,一旦采用案例教学这一工具,就要从本科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出发,真正利用案例教学这一教学方法,而利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并理解本科生对该课程案例教学的态度及需求。

三、公共管理学科本科生对《公共政策》案例教学的态度及需求

通过对某地方高校公共管理学科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调查,对发放的115份问卷进行了回收整理,通过对问卷资料的整理、筛选、核实后得出109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8%,总结出以下公共管理学科本科生对《公共政策》案例教学的态度及需求的基本情况(以下括号内数据为选择人数的百分比):第一,本科生对开展案例教学态度积极、重视,对课程的设置和时间上有一定要求。大多数学生(76.1%)对本科阶段《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是感兴趣的,认为公共管理学科开展案例教学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帮助,同时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帮助理解理论原理,有助于提升自身政策意识,培养主动思考能力和自我分析能力。学生(43.1%)普遍认为公共管理类学科的各类必修课开设案例教学都十分有必要,且在大三(42.2%)开设《公共政策》案例教学课程比较合适。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第二,多数学生认为《公共政策》案例教学配合多媒体更好,有必要增加一本专门的案例教材。在所给出的四种可选择授课模式(黑板板书讲授、多媒体讲授、黑板板书讲授为主,多媒体讲授为辅和多媒体讲授为主,黑板板书讲授为辅)中,学生(51.4%)选择了多媒体讲授为主,黑板板书讲授为辅,学生认为信息时代案例教学中结合多媒体可以更直观地展示相关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对所在高校现在采用的《公共政策》课程教材增加一本专门的案例教材问题中,学生(60.6%)认为有必要,原因主要是教材中的案例较少,不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案例教材和课程教材可以相互补充,互惠互利,且更有针对性,使学习更有方向感。学生(28.4%)认为没必要,原因主要是课程的总课时有限,教学关键不在于教材,相关政策案例可以上网浏览,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起辅助教学的内容,完全可以由任课老师准备。第三,在影响《公共政策》案例教学的因素重要性上,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广度和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分别占重要性的首位(48.5%)和第二位(34.7%)。这表明被调查学生对该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有较高要求,原因在于公共政策所涉及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学科原理规范,但因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公共政策问题都有非常多的异在点,因而解决问题除了要求任课教师讲解共同的基本原理外,还需要任课教师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具体的和创新性的思路,如任课教师要对案例分析进行现场评价或给出个人意见等,加上《公共政策》课程本身涉及到的政策多与公民生活紧密相关,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正是吸收多元思想和观念的关键时刻,他们想要创新,而又迫于自身知识的不足,无法实现这样的需求,因此对任课老师寄予较高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学生自身对案例的兴趣大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大学生而言,单纯的奖励与惩罚对学习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学习上的兴趣感和满足感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增强,课堂教学依旧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公共政策》案例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在课堂设置注意科学性。第四,学生希望从多方面促进《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在对公共管理学科相关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条件等的改进方面,学生提出了学校教学硬件的投入和改善、教师教辅材料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因材施教等具体意见。对于如何开展本科阶段《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学生们提出了设置模拟场景,分角色进行执行(21%);教师提供更多的案例评析(65%);增加多媒体,改变教学方式(58%);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案例教学,组织相关的讲座及交流,提供更多背景资料(37%);采用多元授课方式(20%)等建议。由此不难看出,以上都是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共管理学科《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模式的选择,需要从课堂授课模式的选择、教学硬件的选择、学生参与案例模式的选择、主讲教师教辅材料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因素来考虑。

四、本科阶段《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

公开课教案范文3

关键词 公安院校 成人教育 师资库 专家库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20

Explora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ibrary and Expert Database

of Adult Education in Pol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ANG Kefang

(National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Shenyang, Liaoning 110854)

Abstract Adult education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is different from its full-time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education, which is mainly used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level,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and the ability of handling the case. Both fo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 or In-service Polic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there should be an independent and mature teachers. The author firstly analyse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ouble base built, followed by teachers of teaching contents lack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case analysis of the lack of actual combat characteristics, curriculum and teachers' lack of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lack of competitive feature of the four point problem, stated the exploration of "double base" establishment, namely the integration threshold, a strict selection and exercise strict access and combat training and encourage education and study abroa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eti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invited experts of the school.

Key words police colleges;education; teachers’ database; expert database

1 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师资库与专家库建立的价值与意义

公安院校成人教育不同于其全日制本科、研究生教育,它主要由函授学历教育和在职警察培训教育组成,主要用于为广大在职公安干警提升学历、提升专业水平和办案能力。无论是为函授学历教育还是为在职警察培训教育授课,都应有相应独立并成熟的教师队伍。目前,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师资库与专家库的建立仍然不完善,教师授课还处在“混合授课”阶段,即: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未分家,制定教学计划时未针对成人教育编排独立的教师。从在职公安干警的特殊性和培训效果上来看,有相当的教师确实不适合甚至还没有能力和资质给成人教育的学员授课。所以,为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建立独立的、完善的、成熟的师资库与专家库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 目前公安院校成人教育授课教师存在的问题

2.1 授课内容缺乏专业特色

目前,公安院校在招聘年轻教师时十分注重其专业性,即是否“科班出身”,同时还十分注重学历层次,即绝大多数的授课教师都为硕士博士及以上学历。由于我们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培训任务量逐年增加,相应的授课教师也是供不应求,教师的招聘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其专业性依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公安专业的特殊性在于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案例分析还是实践都并不完全来自书本,而是依赖于公安一线和公安基层的实际办案经验。也就是说,即使授课教师是公安专业“科班出身”,因为没有到公安基层实践锻炼过,没有实际参加过公安办案,那么他也就不具备给成教学员授课的“专业特色”。同样,还有部分教师入教时间早,“半路出家”的多,虽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也有相应的公安基层实战经验,但由于基础学历层次和专业的“不对症”,也不具备给成教学员授课的“专业特色”。总之,既具备基础专业性,又具备实战性的教师才符合给成教学员授课的条件。

2.2 案例分析缺乏实践特色

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都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辅,案例分析和实战分析为主。公安实践办案真实的案例分析是成教课堂上的重中之重。当前,公安院校的授课教师下公安基层锻炼少,甚至不锻炼,很多年轻教师大学毕业入校就给学员授课,授课的内容也多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案例分析少之又少。仅有的案例分析,也是出自书本或者一些案件的卷宗,并非亲身经历的真实案例。因此,授课内容经常不能够让成教学员认可和信服,也无法更好地应用于公安实践,从而失去了培训学习的意义。案例来源于真实的公安实战,案例分析来源于亲身经历的办案程序、思路和手段,案例分析是最能蛱逑止安实践特色的授课方式,也是最能够体现专业性的授课内容。

2.3 课程设置缺乏创新特色

当前,随着科技日益发达,信息化技术应用愈发广泛,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手段也日趋“高、精、尖”,传统的办案手法已经不能满足更新型的犯罪,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都在努力探索更创新更前沿的办案手段和破案思路。然而,公安院校的教师自身工作原因,既要授课又要评职称搞科研课题,经常会疏忽对自身专业素质的继续培养和提升。凸显出来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授课的内容老旧,十几年如一日,无论是从教材、课件、案例上来讲,都不能够与时俱进,甚至跟公安基层实战造成了严重的脱节。授课内容涉及的有些办案手法、技术手段、心理分析、检验方法等都已经处在即将或已经淘汰的位置上。在全日制学历教育课堂上,注重基础理论课程并不会将此问题体现得这么明显,但放在成教的课堂上,问题就都一一显现。

2.4 教师缺乏竞争特色

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授课教师没有一个单独的师资队伍,没有一套独立的奖惩措施,致使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也日趋薄弱。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在目前公安部及各级公安机关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它能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实战,其重视程度甚至远远超越了全日制学历教育。倘若公安院校没有成教独立的师资库和专家库,没有相应独立的待遇保障,那么教师并不会以能够进入成教师资库和专家库而产生竞争意识。这样,给成教学员授课的教师没有紧迫感,给成教学员授课的教师没有荣誉感,在评聘职称的竞争环境下没有加分。

3 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师资库建立的探索

3.1 严格选聘和准入门槛

由于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授课内容缺乏专业特色,那么为了保障授课内容和授课教师的专业性,必须严格选聘优秀的教师进入该师资库。首先,对学历专业性的要求要提升,即选聘的教师需具有与其专业相关的学历并且毕业于全日制重点高校;其次,对学历层次的要求要提升,即选聘的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及博士以上学历;再次,对授课水平的要求要提升,即选聘的教师必须能够将其专业性淋淋尽致地发挥在课堂上;最后,对实战经验的要求要提升,即选聘的教师优先考虑其是否有公安基层和公安一线实习锻炼的经历,是否有真实参与办案的经验。只有严格准入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师资库的门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师资库的专业水准,改善授课内容专业性不强,专业特色缺乏的弊端。

3.2 严格锻炼和实战培养

由于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授课的案例分析缺乏实战特色,那么为了保障授课内容和案例分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实战,必须对师资库内的教师进行严格的锻炼和公安实战培养。首先,每学期选派优秀的教师到公安基层和公安一线挂职锻炼,让其亲身参与到每一个实际案件中,汲取公安实战部门的办案思路和手段,总结全国各地公安机关不同的办案习惯和经验,以半年到一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其次,针对师资库内的教师进行寒暑期调研工作,即安排师资库内全部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到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各级公安机关进行调研,与当地办案民警交流经验,为当地实际案件的破获提供帮助,并形成书面的调研报告作为师资库教师的选聘标准。最后,公安院校可以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开办警察培训班,选派师资库内优秀教师下去授课,课程内容以座谈、研讨和组织实战为主,在为培训班学员授课的同时,与当地公安民警充分进行交流和研讨,对当地的经典案例共同进行分析和探索。所以,只有严格锻炼和实战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授课内容和案例分析的实战水准,解除案例分析“假、空、旧”的弊端。

3.3 鼓励进修和出国深造

由于公安院校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创新特色,那么为了开拓教师授课的思路,拓宽教师如何设置课程的眼界,必须鼓励师资库内的教师进修和出国深造。首先,公安院校应积极开办教师培训班,通过外请专家的方式与培训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能力,提供给教师更加创新的授课思路,无论是针对师资库内教师还是师资库外教师,尤其是要鼓励师资库外的教师积极学习和进修,提升他们竞争师资库教师名额的积极性。其次,学院应鼓励并选派师资库内优秀的教师到国外学习交流和调研考察。尤其是针对理科专业的教师,即痕迹检验类、声纹鉴定类、法医类、法化类的教师,针对国外高精尖的科技和检验化验方法多进行学习交流和考察,开拓办案的眼界,从而开拓课程设置的思路。

3.4 建立竞争和奖惩机制

由于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教师缺乏竞争特色,那么为了提升教师的竞争积极性,开发优秀教师的潜能,必须建立竞争和奖惩机制。首先,学院应针对成教授课进行“教师教学质量测评”工作,即通过学员打分的方式,对所有的授课教师进行排名。对排名前30%的授课教师实施课酬翻倍的奖励措施,对排名末尾的授课教师实施“末位淘汰”措施,并有其他优秀的有竞争积极性的教师补充到该师资库内。其次,应将师资库内教师的表现计入评聘职称制度,即不仅对成教师资库内教师评聘职称有加分政策,还应对师资库内优秀的教师有加高分的政策。最后,对师资库及师资库内优秀的教师提供“优先提拔”、“破格提拔”和“立功受奖”的机会,对毫无竞争意识和不合格的教师给予“批评”、“降职降薪”和“淘汰”的惩戒。

4 公安院校成人教育专家库建立的探索

由于公安院校成人培训班层次不同,有些培训班例如公安部调训的高级培训班,培训的学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公安厅局长、刑警总队长、全国各地检察机关或法院的领导干部等,@样的高级培训班必须配备有丰富授课经验和高水平的专家来授课。所以,公安院校成人教育不仅要成立师资库,更要建立起一个优秀稳定的专家队伍。专家库的建立主要是校内专家和校外外请专家的整合。首先,通过召开教学联席会、学院党委会和各系部会议,整合校内专家。包括:国家二级教授、三级教授,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学院首席教授、全国优秀教师等。同时还要选拔出教学口碑好,教学质量测评分数高的教师作为备选专家进行后续培养。其次,整合每次培训班外请专家名单,包括:公安部特聘专家、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厅局长、刑警总队长、经验丰富的派出所所长等。通过每一次成教的教学质量测评进行排名和打分,整合出分数高、学员评价好的外请专家,淘汰分数低、排名靠后、学员评价差的外请专家。最终,通过整合校内专家及校外外请专家,建立起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专家库。

参考文献

公开课教案范文4

案例从19世纪开始运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逐渐被引入到医学、管理学的教学中。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所有课程都用案例教学,而肯尼迪学院60%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2]。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以案例为基本教材,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1)使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2)使学生练就归纳式的思维方式;(3)教会学生在复杂的条件下决策;(4)使学生从近期和远期的“系统”角度进行思维;(5)使学生懂得集体判断与决策的重要性[4]。亚利桑那州大学为MPA教育实践设计的一种“将真实世界的情景与学生的学习进程相结合”教学体系,成为国外MPA教育所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最早雏形,此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在很多课程设置中也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5]。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将事物与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虚拟再现,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案例,通过讨论或角色扮演来深化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吸收及运用的教学方法[6]。“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的融合,由任课教师基于一个实际案例来模拟一个公共管理决策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分析和讨论,就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及其情景做出判断,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案例情景及其所涉及的公共决策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方法。公共管理学科的很多课程,如公共危机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等,都可以应用到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在公共管理学科的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改进和创新“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将情景决策融入到案例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参与讨论和情景决策,而且可以参与到案例采集、编写中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营造积极思考、开拓创新的学习氛围。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公共管理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设计

(一)“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对于公共管理学科来说,情景模拟教学的内容主要有:模拟“两会”、模拟政府听证会、模拟在线访谈、模拟街道办事处或模拟乡镇政府、模拟民主实践(民主选举)[7]。“案例+情景模拟”就是在确定模拟内容的情况下引入具体的案例,通过同学们参与分析、讨论,最终在模拟的环境中作出决策。由此,研究得出实现“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如图1):情景模拟前期准备—案例筛选—案例选定—正式模拟—评价、反馈。(二)“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作架构首先,是情景模拟的前期准备。前期准备主要包括确定情景模拟活动、编制活动细化方案和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第一,情景模拟活动的确定。根据上文介绍,公共管理学科情景模拟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五种。所以,在情景模拟的前期准备阶段,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规模和学校硬件设施等方面来确定具体的模拟场景。第二,细化方案的编制。情景模拟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中真实的政治活动[7]。但因为课堂的现实条件限制,教师或者学生应该在遵循模拟场景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制出具体的活动方案。细化的活动方案应该包括情景模拟的时间、地点、人数规模、角色的设计与分工、模拟的目的、模拟的预期效果和模拟结束后总结反馈环节的安排等。第三,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的理论知识包括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模拟场景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情景模拟的根本目的之一,并且能指导情景模拟的发展,影响模拟结果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差距。模拟场景基本知识的学习,是课堂情景模拟顺利进行的关键。学习现实政治活动的程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能够让学生对实际的政治生活有更直观的了解。其次,案例的筛选。丰富的案例资源储备是选择优秀案例的基础和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选择切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有效进行的保证。所以,在案例的筛选阶段,案例资源的积累与编写和案例的甄选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公共管理教学中现有的案例存在“旧案例多,新案例少;第二手案例多,第一手案例少;西方案例多,本土案例少”的问题[8]。同时,所选择的案例应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所有的案例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编写的,选择案例应考虑编写者的着眼点,兼顾所选案例本身的问题意识、理论背景、写作风格和篇幅长短[9]。最后,加入案例的情景模拟。以案例为主的情景模拟,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积极参与,也要求其共同培养出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在模拟过程中扮演着导演、教练、评论员和仲裁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问题的分析者、决策者和演员[10]。在情景模拟阶段,教师与学生要兼顾案例与情景模拟,也就是说要注重案例的讨论分析,同时要尽可能地遵循模拟场景所应该遵循的议事程序。这样的课堂模拟的是一次具体的政治活动,学生与教师被分配给不同的角色。选定的案例来源于生活中真实的事件,需要在这次活动中得到解决该事件的公共政策。所以,加入案例的情景模拟需要学生们在共同分析过程中考虑现实存在的众多不确定因素,在讨论之后,他们需要给出一个或者更多的解决方案。当然,这样的讨论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教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三、“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公开课教案范文5

关键词:英语公共演讲课;案例教学法;网络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已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戴炜栋,王雪梅200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强调了培养创新人才的积极性,指出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相对于传统的大学英语、实用业务英语等课程来说,英语公共演讲课在高校广受欢迎。英语公共演讲课已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课程之一,因为它能适应新时期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需求,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掌握沟通技巧,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英语公共演讲课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材陈旧、教学效果较差等,尤其是对于这门新兴课程,很多相关的高校公共英语教师感觉无从掌握教学原则和采用对应的有效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对提升教学效果力不从心。

对于英语公共演讲课的设置,国内一些学者在近几年做过相关的研究。如湖南商学院的梁晓等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做过关于商科院校开设英语公众演讲公共选修课的研究;江西省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唐梦怡进行了开设英语演讲课程对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等。王立非和钱娟(2009)通过语料库考察中国学习者演讲语块的使用特点;周青(2010)对比了英语演讲和口译的相似之处;金双军和杨小刚(2011)探讨了学习者培训对降低大学生英语演讲焦虑的效果。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偏重于从语言学角度对演讲篇章、论证、修辞、文体等方面的分析,而从教学法角度结合案例教学法开展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公共演讲课教学研究极少。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渗透到经济学、法学等各种学科的教学中,而在国内外语教学中,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笔者所在的黄冈师范学院的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实施了分级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主要基于先进的语音软件教学平台来开展全数字化网络教学。本文旨在从本校实际出发,在本校英语语言学习中心进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学生中,进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案例教学法指导下的公共英语演讲课的教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对英语演讲的信心,确立适合本校实际的英语公共演讲课教学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学生能力的评估考核原则和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即借助网络信息的多维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案例讨论、教师进行案例解析与评估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与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公共演讲课中的应用流程包括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教师网上案例、学生在线讨论案例、案例评估及课外实践等环节。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过两个学期小范围的英语公共演讲课教学实验,如在数学系2010级学生二年级下学期开展的几次英语演讲课,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很多学生认为“锻炼了上台讲话的能力,增强了英语学习的信心”,“很喜欢上这样的课”等。之后的两个学期,笔者所在的课题研究小组在本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中开展一系列相关的英语演讲比赛活动和英语演讲课教学活动。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有如下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1)如何调动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课堂内外的英语演讲教学和比赛活动的积极性。相对于十几年前的英语学习热潮,在当前国内局势下,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大学公共英语课学习的意义受到某些质疑。在地方高校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对大学公共英语课学习保持高度热情的学生人数比例有所减少。课堂内外的英语演讲教学和比赛活动如何吸引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是一个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2)如何确立适合本校的英语公共演讲课的教学模式,如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情况下,不同级别的班级如何开展英语演讲课教学。

(3)案例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公共演讲课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研究。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范围(是全班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等);具体的教学手段(是都是示范加分析,还是两人一组相互介绍加演讲等);学生的能力评估和考核问题等。

当前计算机不再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辅助设备,而是教师、学生、计算机技术和教学内容四要素之一。在今后的国内外语教学中,高校英语教师应当致力于推进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艳萍.英语演讲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9).

[2] 杜丽辉.后现代课程理论与“英语演讲”教学模式研究[J].内江科技,2012(1).

公开课教案范文6

一、案例教学模式

相比于只涉及会计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会计案例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案例教学模式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二是以案例内容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

1.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更加侧重理论知识,案例仅作为相关知识点的课前引例或课后巩固案例来帮助学生了解经济时事。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案例本身并不作为教学重点,是起辅助作用的。这类模式的优点在于,能有系统、有层次地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其不足在于学生以“听”为主,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效果有限。

2.以案例内容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式。即案例教学法团,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又称具体事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为内容,通过教师设置案例,学生分析、评价案例,在案例分析中学习理论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培养,知识得到掌握。这类模式,由于知识点的体现主要依靠案例,因此案例解析的思维顺序和切入点至关重要。

二、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

1.什么是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创新思维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属于以案例内容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实践中,应用这种模式的具体教学过程是:在学生学习了会计的基本理论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提前准备不同会计知识点对应的案例素材。教师与学生在课前有效沟通,共同选取有价值的、易于学生理解的引导案例。引导案例选定后,学生自主查找并整理引导案例涉及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引导案例进行初步采编;在课堂上,由学生讲述案例内容,教师则深入解读案例中涵盖的会计知识点,从而引出每节课相应的教学内容。课后,教师让学生借助网络公开信息查找某些上市公司近期发生的与会计处理相关的新闻报道,基于这些报道发表的评述或观点,让学生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尤其是附注说明中查找线索,判断网评观点是否正确或论据是否充分,即“执果索因”。由于这种模式体现了从实务到理论再回归到实务的独特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

2.创新思维下的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优点:案例内容丰富,解析透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每一章节的教学都是通过对引导案例的解析引出相应的会计教学知识点,让学生感受到会计教学不单单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与企业经营实际密切相关;课后案例的分析,则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的教学内容并强化其应用。学生由此可以更加深刻体会到会计学对其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作用,领悟到会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案例采编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从网络公开渠道收集、整理资料,并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课后案例的分析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经过这些过程的锻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显著提高。

3.创新思维下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使用要点:案例采编过程要由师生共同完成。整个过程包括两个环节:其一是案例的选取。尽量选取社会上的典型真实事件,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案例。选定案例的过程需要有学生的参与,确认案例适合学生理解后方可使用。其二是案例的采编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依托于网络公开信息,查找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将所获信息整理归类,一般可分成公司简介、事件概述、案例描述、报表分析、案例启示等。在采编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与教师进行反复沟通,提升了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及其分析理解能力。课后案例的选定亦需师生共同配合,但与引导案例不同的是,课后案例的分析要由学生根据已学理论知识自主完成,教师仅用少部分时间对其进行反馈、答疑。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创新思维下的教学模式中,案例内容丰富,涵盖知识点多,这就需要教师有侧重地介绍案例要点和理论知识,良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对课堂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大部分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与思考,鼓励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对案例的分析思考。最后要做好总结归纳工作,对精彩的发言予以鼓励,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概念及理论错误进行讲解,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无论是高效的课堂互动,还是课后自觉地完成课后案例的解读,都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由于课堂上引导案例占用时间较多,知识点的介绍只能侧重于重点,更加系统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课后加以归纳总结,同时完成课后案例的阅读与思考。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学生需要跳出填鸭式的牢笼,逐步探索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方式。创新思维下的教学模式为此提供了机会。

三、创新思维下会计教学模式的应用举例

下而介绍创新思维下围绕公允价值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会计教学模式。

1.教学过程。(1)课前选取引导案例。针对公允价值这一知识点,教师和学生依托于网络公开信息,共同选定与其相关的两篇典型案例,涉及的上市公司分别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和昆明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百大A)。学生根据这两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对案例进行初步采编。以下是两篇案例的简介:中国人寿巧用公允价值。本案例通过分析中国人寿财务报表主要资产与负债使用的计量属性可得出,中国人寿对证券投资的计量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体现了公允价值对于公司财务报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此案例难度较浅,易于理解,因此将其作为引导案例。昆百大A。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拯救财报。本案例通过昆百大A通过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计量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财务报表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转换计量模式之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对投资性房地产不再计提折旧或摊销,并需对前5个月已提折旧及摊销进行相应调整,主要涉及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公司财务报表的作用。由于此案例难度相对较大,适合已具备理论知识的学生阅读分析,因此将其作为课后案例。(2)课堂上教师应用引导案例进行分析并讲解其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对于引导案例“中国人寿公允价值的利用”,学生陈述公司简介、事件概述、案例描述、报表分析等内容,教师以此为基础,引出理论知识点,提出思考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加深对公允价值的了解。其中报表分析是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通过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股东权益”等报表项目的了解。课后案例反馈与巩固。教师可将师生共同选定的课后案例“昆百大A: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拯救财报”作为课后作业留给学生,目的是加深对公允价值的理解。由于学生在学习了引导案例和理论知识后,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不必给出具体的分析要点,只提供给学生思考的大体方向即可。具体来说,课后案例叙述了昆百大A通过计量模式的变更使其财务报表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的事件,因此学生可以对公允价值计量具体如何影响公司财务报表这个问题展开分析。教师可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点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完成教学反馈过程。

2.教学效果。根据创新思维下的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来看,该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公允价值这一章节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经济视野,达到了案例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了案例内容对应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检索信息、归纳整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反馈的能力。同时,师生间充分沟通,高效互动。

公开课教案范文7

应用型二本院校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录取批次放在第二批的大学本科院校。应用型二本院校主要区别与综合性、研究性大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所以说应用型二本院校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逐步降低传统课堂讲授法在教学中的比重。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主阵地,因此教学方法改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和步骤。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性学科,公共管理类课程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经济学、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等课程。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组织为主体的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整合社会资源,为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活动的总称。所以说公共管理是基于公共管理实践和管理经验所形成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公共管理学科试图通过公共管理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尤其是对公共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找到公共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来解决公共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公共管理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只局限于知识传授、理论讲解“满堂灌”现象和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及理论脱离实际和缺乏科学的情景性、实战性、现场性等,不能胜任公共管理教学。公共管理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公共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知识传授、价值引导和能力提升的“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公共管理学科的特性分析,可以看出应用型二本院校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方法应该突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逐步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专题讨论法等。

二、应用型二本院校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法实施方法与步骤

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较为简单易行且实用的培训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1910 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在教学活动中,逐步使用案例教学法。20世纪 20年代初,哈佛大学商学院对案例教学的成功运用和实施,使其成为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学方法、走向成功的教学模式。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在公共管理教学活动中,大力推广案例教学,60%的课程都用到了案例教学法,学生在两年时间里能学习 100——140个案例。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案例的展示,组织学生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学习案例,通过分组讨论,总结等环节,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所以说案例教学不是简单的打比方,案例教学不是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不是做游戏、不是讲故事。在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运用实际的例子、案例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公共管理的相关概念、原理。在这个层次上运用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案例材料加深同学们对公共管理概念、原理的理解。例如:(1)讲述什么是“协调”概念的举例(2)讲述什么是公共政策的举例(3)讲述什么是政策过程的举例。在这个层次上使用案例教学,不需要召开讨论或互动,不要交流。但是要求老师讲述的案例必须与公共管理的概念、原理相一致;老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素材,而且能够将实践素材与所讲述的概念、原理有机融合。第二个层次是理论运用的层次,即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层次上运用案例教学。在这个层次上的案例教学,就需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需要模拟场景和区分角色,需要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个层次上进行案例教学的步骤是:案例选择与明确教学目标、预习分发和熟悉案例材料、分组和动员、小组讨论、讨论汇报、小结。因此在这个层次上的案例教学需要时间长、耗费时间多、不一定是全员参与,还有大量的观摩者、案例具有模糊性,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会产生一定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安排问题,参与案例讨论者与观摩者——上课人数多于所需案例讨论参与者的关系问题。

三、应用型二本院校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应用型二本院校的教学中,讲授法教学占很大比重,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很少,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但案例教学主要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公共管理问题,所以说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案例讨论中,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热情,提出关于案例问题的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解决对策。所以说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创造力。

(二)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主要目的是解决公共管理中的实际案例,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分组动员、小组讨论,讨论汇报、小结等环节,主要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公共管理问题,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对知识的体会。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公共管理的模拟情境,训练学生能够在课堂短时间的学习中,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靠批评性思维技巧和能力来提出自己的观点。所以说案例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而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理论传授是不能实现的,而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真实的公共管理实例,在案例教学中,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分析和案例中设置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学习了如何应用公用管理的原理解决案例中的公共管理问题,即如何通过组织、沟通、协调、激励来完成管理的目标,如何配置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调动组织员工的积极性等。

四、应用型二本院校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部分在应用型二本院校,传统教学方式占很大的比重,案例教学没有被大面积推广,所以说案例教学在应用型二本院校的有效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一)适合应用性二本院校教学的高质量的案例素材较少由于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部分教材都是翻译或引进国外的比较有声誉的教材。所以在大多数案例素材都来自国外发生的事件以及以此事件为基础所形成的案例。由于过别的差异、国情及文化传统不同,所以大学生很难从国外的案例来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很难进行角色模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也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此可见我国缺乏高质量的本土化案例素材,严重制约了应用型二本院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推广。

(二)典型案例陈旧,缺乏实效性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我国的大部分教学案例较为陈旧,如在公共政策学中,课本上的教学案例较为陈旧,部分案例都是十年前发生的真实事件。国内出版的公共政策方面的案例选编,大都缺乏一定的实效性,部分案例比价陈旧,篇幅过长,针对性不强,没有充分考虑到所用案例与学习者之间的相关度。部分案例情节和知识背景过于复杂,涉及知识点较多,由于学习者知识储备不足,面对案例无处下手,逐步对案例及案例教学丧失兴趣,因此不能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部分教师长期热衷于讲授式教学,不胜任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课前要认真备课,选择、编写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又要制作相关的案例视频或动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组织课堂教学,又要对案例进行分析,对各小组的回答进行较为准确的点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应用型二本院校,大部分公共管理学科的老师比较重视讲授式教学方法,从事案例教学的能力不强。对案例的分析、讲解不到位,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影响到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五、提高应用型二本院校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尊重公共管理学科特征,树立案例教学的理念

按照公共管理学科教育的经验和惯例,以问题和案例为基本导向,展开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以及社会实习,构成了其教育和培养方式的基本特色。由于公共管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要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公共管理知识,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应用性二本院校老师首先应该遵循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和学科本身的规律,树立案例教学理念,重视案例教学的作用,不断进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二)建设应用型二本院校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库

美国大学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和案例教学库的建设,如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就搜集了 1300 多个教学案例, 供学生在学习期间使用⑤。要建立案例库和数据库,作为高校老师,首先要处理好高校与地方政府组织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关系,获得更多的关于政府公共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为编写高质量的案例提供丰富的素材;其次要把有丰富案例教学经验的老师组织起来,成立案例编写组,专门负责公共管理教学的案例编写工作;最后应该借鉴国外一些比较典型、符合应用型二本院校实际教学需要的公共管理的案例,组织专门老师负责编写、整理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制作影像资料或视频资料。

(三)加大应用型二本院校师资培训力度,逐步推动教师队伍转型

要想逐步扩大案例教学在应用型二本院校教学中的比重,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思考如何将学生培养成适应职业和公共生活的需要的职业人。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更可能是一个导演、主持人、编剧、评论家,甚至制片人或者好观众。⑥因此首先应使教师逐步转变教学理念,重视案例教学在学生能力提升和素质形成方面的要作用。教师应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大量使用案例教学。要想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应该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鼓励应用型二本院校老师到国内重点高校学习、进修、参加学术研讨会,不断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如果条件允许,积极鼓励教师到国外学习,研究案例教学。

公开课教案范文8

关键词:公开课;作业;适度性;明确性;有效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同时也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经常看到,在英语公开课上教师的教学设计很精彩,但课后作业的布置却鲜有创意,显得有些虎头蛇尾。精心设计作业是一堂公开课不容忽视的环节,然而公开课的作业布置与平时课堂教学的作业布置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平时的课堂作业具有延续性,教师在之后可以进行反馈;而公开课后,特别是借班上课后,教师和学生也许就不再见面了,布置的作业如何得到反馈就成为最大的难题。也许老师们会说,这原本就是教学展示,为了一节课的完整性,最后只要有作业布置这个环节就行了,至于学生能不能完成是另一回事。正是这样的观念,致使当前教师在公开课的作业布置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笔者对2013年“上海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观摩研讨活动中的19节公开课的作业布置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作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公开课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难度缺乏适度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到作业的难度是否适中,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如通过网络寻找信息的作业,如果不拘泥于英文形式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但是,如果涉及英文网站或查阅英文信息,对学生来说就有些难度。

[案例1]

朱老师在OE5B Module4 Unit1“Museums tell us”一课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如下:

(1)Try to read and introduce the Palace Museum with the manual.

(2)Enter the website, then choose one of your favourite museums and make a new manual.

第一项作业让学生朗读或介绍the Palace Museum。教师在课堂上已经给学生做了有关故宫的介绍,学生课后朗读应该不成问题;第二项作业是让学生上网查阅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museum,然后做一个有关博物馆介绍。也就是说,首先学生要浏览英文网站,阅读英文介绍的博物馆,然后再写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博物馆的英文介绍。虽然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阅读了the Palace Museum的介绍,教师帮助学生扫清了阅读过程中的难点,但要学生自己阅读英文版的博物馆介绍还是难度偏大。

(二)作业目标缺乏明确性

如果一个学生不知道做什么,那么他就不会去做任何事。课后作业也是如此。因此,在符合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要明确作业要求。作业要求的模糊而笼统会使学生面对作业时不知所措、无从入手。

[案例2]

张老师在教学完OE5BModule3Unit2“Great fun with Helloween”一课后,给学生布置的speaking and writing 作业中有下面的两项:

(1)Finish Task 4.(Mini book P7)

(2)Search: A holiday full of colours.

学生在学完有关Halloween节日的一些相关内容后,教师让学生收集一个充满色彩的节日。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作业,首先学生得知道自己喜欢的节日英文怎么说,其次学生在搜索时可以从哪些网站获取比较全面的信息,在阅读节日介绍时要重点掌握哪些信息、如何记录这些信息等都没有明确的步骤规范,容易使学生无从下手。

[案例3]

华老师OE5B Module3 Unit2“The Weather I like”一课的课后作业是:

(1)Finish the writing: The weather I like.

(2)Listen to the weather forecast and jot down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听天气预报然后记录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学生到底要记录什么样的信息呢?如果没有带着一定的任务来听,学生在听天气预报时就会精力分散,抓不到重点。

(三)作业设计缺乏有效性

一堂公开课的作业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就像日常作业一样,一定要有效,能够给学生带来收获,无论是知识上的,还是能力上的。无效的作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案例4]

范老师在上完OE2B Module4 Unit2“Ideas for Mother’s Day”一课后,布置了如下作业:

After class, share your ideas for the coming Mother’s Day in groups.

教师的用意是让学生课后小组分享母亲节的主意。可是课后学生真的会聚集在一起分享主意吗?或是即便能分享,学生会自觉地说英语吗?正确性与否由谁来评价呢?这样的一个公开课作业,其完成过程、完成方式、完成效果都无法得到保证,布置与没布置没有什么区别。

[案例5]

吴老师的OE4B Module2 Unit3“Home life”一课,课堂上吴老师带领学生们跟随着摄像机镜头穿越到今年的Earth Hour(地球一小时活动),并共同感受了三个家庭的快乐时光。最后,教师为学生展现主题网站、播放宣传短片,组织学生排演Earth hour小短片,进一步体验努力保护地球大家庭的欢乐。教师布置的作业是:

Perform “Earth Hour” in groups.

教师的本意是在课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拍摄并上传关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视频,将学习任务转化为生活任务,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进一步体验环保意识。然而这项作业的有效性却不高,且不说课后学生不仅要合作停电一小时的场景并要录像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拍摄短片的过程中,学生英语运用的环境也并不明显,对他们英语能力的提升有限。

二、公开课作业布置的改进

虽然公开课的作业布置经常出现以上一些问题,但在本次听课过程中,一些课的课后作业的设计还是比较可取的。

[案例6]

周老师在OE3B Module3 Unit3“Songs of seasons”一课结尾时,先示范如何创作一首四季歌:

Make songs of seasons:

Step 1. Go through the book.

Step 2. Choose the sentences.

Step 3. Enjoy yourselves.

Step 4. Share your song.

学生分成四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诗歌创作,并将创作好的诗歌与学生或在座的听课教师分享。最后教师布置作业如下:Today we have experienced so many beautiful views and interesting things in different seasons. As long as you have love and passion for life, you may find the beauty everywhere at anytime. Today’s assignment:

(1)Read your song of your favourite season.

(2)Copy your song on the last page of your little book.

Or: Make a new one on the last page.

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作业本上抄写诗歌,也可在最后一页创作一首新诗歌,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案例7]

刘老师OE2B Module2 Unit3“Animals I like”一课的作业是:

(1)Read the story nicely.

(2)Draw and 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animals.

教师让学生画一样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用句型来描述:I like__________. They are__________. They have__________. They can__________.这样的小练笔,目标明确,学生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适当进行话题写作,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案例8]

王老师在OE5B Module3 Unit1“Signs we follow”一课中要求学生能在语境中理解公共场所的标志名称,如telephone,toilet,restaurant,exit,entrance等,并能在正确运用的过程中体会这些标志给生活带来的便捷。王老师布置的作业是:

(1)Read the passage on the sheet and try to repeat next class.

(2)Write: Signs we follow (places, signs, meanings, reasons)

教师让学生找找身边需要遵守的另一些signs,并让学生记录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这些signs的,它的意义是什么,标示这些signs的理由又是什么。如此一来学生就能较完整地描述公共场所的不同标志,体会只有人人遵守规则,遵守社会公德,生活才会更美好,社会才能更和谐。

以上3个案例有如下共同点:第一项作业是读课文,这是平时学习中我们都会用到的普遍的作业项目。学生对这样的形式非常熟悉,而且学生在进行了课堂学习之后可以进行单独的复习式的读读背背;第二项作业都是动手的作业,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合理的参照,并提供了作业反馈的载体。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明白到底要做什么,也就是说,作业要有明确的指示性,有一个良好的呈现载体。所以,笔者认为,案例1~5的作业布置可以做如下改动。

[案例1]中的作业“A holiday full of colours”过于宽泛,教师可以明确这是作为一个选做的作业,只是要求有兴趣的学生通过浏览网站了解一些西方节日的基本情况。如果是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完成的,那么可以这样布置:Please make a mini newspaper about a holiday full of colours. Make sure you have these information: the name of the holiday, the date, 2~3 traditional activities.

[案例2]中的作业可以这样布置:Try to make a new manual of your favorite museum. You can get the information in the website of the museum or get a real manual to help you. 因为大部分的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网站,而且提供多种文字显示自己的网页,学生可以在浏览中文的介绍之后再点击查看英文的网站,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找出来,然后完成介绍册。甚至有可能的话学生可以拿到一本博物馆本身的宣传册,参考上面的内容完成作业。但是网站上的内容实在太多,所以最后,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框架,比如教师可以将自己做好的册子展示给学生看一看,让学生有一个参考的样式,明白需要包含哪些重点内容。

[案例3]中的作业可以做这样的修改:Listen to the weather forecast of CCTV 9 (7:25 p.m.), try to jot down these information in this form.

[\&Sunny\&Cloudy\&Windy\&Rainy\&Beijing\&\&\&\&\&Shanghai\&\&\&\&\&Hangzhou\&\&\&\&\&][Weather

City]

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带着任务和目的去听,将天气预报中的信息集中到表格中的3个城市。这不仅降低了听力的难度,而且也通过听的活动培养了学生听的技能和技巧。

[案例4]是以学生之间互相分享母亲节的主意作为作业的呈现形式,但是这样的呈现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缺乏约束和指导的。笔者建议可以将作业做如下改动:Prepare a Mother’s Day gift and share your idea with your friends. 学生有一个可以来呈现自己作业的实物,让学生以及听者都能够马上抓住重点。此外,无论学生有没有在这份礼物上用英语写下只言片语,至少我们的情感教育是得到延续的。

[案例5]中作业要求的呈现方式是表演,这的确是一个受学生喜爱的形式,但是在这里可行性却不高。笔者建议将作业进行这样的修改:Draw a picture of your Earth Hour and write down some explanations in it.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呈现出自己的地球一小时,并在配上解说的同时运用了语言,而且教师检查起来也方便很多。

三、公开课作业布置的几种方式

作业是一种延伸性的学习活动。针对公开课上作业布置要达到的不同目的,笔者根据自己的课堂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种作业布置形式。

(一)课堂欣赏,轻负高质

笔者认为,公开课并不一定都要布置作业,尤其是在教师借班上课,老师与学生课后见面概率较小的情况下。这时可以让学生欣赏歌曲、图片或视频等,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课堂。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在歌曲、图片或视频欣赏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课堂内容记忆深刻,何乐而不为呢?

[案例9]

《PEP小学英语》第五册(上) Unit4“What can you do, robot?”在公开课最后展示阶段,笔者给学生呈现两个实物robot,让学生对robot进行描述:This robot is tall and funny. That robot is short and thin. What can they do? 在结尾处,笔者让学生们欣赏各种各样的robots。

机器人有的在拉小提琴,有的在吹喇叭,有的在思考,有的会做饭,有的像千手观音有好多手,有的非常可爱,有的却很可怕……学生们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边欣赏各种各样的robots,一边听教师讲解,带着愉快的心情学完本课时。

[案例10]

以往的比较级教学都是通过两个事物的比较来呈现的。比如说,呈现两个人物,比一比谁高,引出taller一词;呈现两样事物,比一比谁长,引出longer一词。笔者在执教《PEP小学英语》第六册(下)Unit 1“How tall are you”这节公开课时,打破以往无意义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在某种场景下需要用比较级来解决语言问题,从而自然地将教学现象引入,而不是为了教学比较级而教学,引导学生从已领悟的语言现象中进行归纳总结。

在教学导入阶段,笔者就设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看一个三年级学过的chant视频:

接着另外展示一组图片:cat变得更胖了,pig变得更大了,monkey变得更有趣了,引导学生用比较级编一个chant。

由于没有学过比较级,学生们都回答不上来。于是笔者说:Let’s find the answer before class is over. 让学生在学习完本课后再来做一下这个作业。

经过一节课的教学,在最后阶段,笔者再次呈现导入阶段的作业,学生们能够异口同声地说出答案:

Look at the cat, it is fatter.

Look at the pig, it is bigger.

Look at the monkey, it is funnier.

Look at the mouse, in my house! Ah!

学生在课堂上当场完成作业,同时也检测了教学效果,学生对比较级的理解已经到位。

(二)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延伸式作业既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新语言现象,又能把课堂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还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求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和交际能力。一堂公开课,不仅在课堂上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更应该将学生高涨的学习激情带到课外,而这就得益于课后作业的魅力。

[案例11]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上)Unit 6“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有关雨的循环公开课,在巩固与引伸环节,笔者让学生6人为一小组,以一幅画为主题,演示这一事物从哪里来的,图片内容分别为:

chicken―hen―chick―egg bread―flour―wheat―sprout

在设计作业时,笔者充分考虑学生对大自然动物的好奇心,让学生找答案:Where does the frog come from?

课件呈现一只小青蛙,看着妈妈问:Mum, where do I come from? 妈妈蹲在一旁仔细地回答小青蛙的问题:You come from…学生带着问题和浓浓的探究兴趣离开课堂,从课外书、网络、家长那里寻找答案,将知识点延伸到课外。

(三)综合实践,提升能力

所谓综合性,就是作业要引导学生新旧内容的联系和综合使用。刘兆义教授建议我们:如果学习的是关于自己房间的描述内容,那么作业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一封外国笔友的e-mail,该邮件有外国小朋友的自我介绍,其中也包括他或她自己房间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回复一个e-mail,这样学生可以联系以前的学习内容并综合运用课堂学习内容做作业。

[案例12]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上)Unit3“What are you going to do”一课是有关将来时内容的。笔者用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带领学生进入到将来时的表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将来时的初步概念。最后布置作业阶段,笔者通过儿童节将要到来这一事件将话题引申到课外,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将来时完成实际任务。

笔者首先谈了自己在Children’s Day将要做的事情:

On Children’s Day,

I’m going to the bookstore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m going to play sports.

Then, in the evening, I’m going to watch TV.

I hope you will have a good time on that day.

接着给学生e-mail的地址和模板,并设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Children’s Day? Please write an e-mail to me. 让学生仿照教师的格式完成“六一”儿童节的活动计划。

这样的作业集综合性和拓展性于一体,学生可以真实操作。给教师发送e-mail既是真实场景的再现,同时也运用了英语语言知识。

四、结语

公开课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起到示范的作用。同样,公开课的作业形式也应与平时有所不同。由于公开课作业的延续性较小,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学生在课后没有教师进行反馈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实现,是否可以操作。这就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既能围绕学习目标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学习的强化和反馈,又能促进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

[参 考 文 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英语(PEP)(供三年级起使用)[T].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魏敏.小学英语公开课中常见的问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5(11).

[3]史艳霞.小学英语课后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2(10).

公开课教案范文9

1.课程教学定位模糊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形成较为专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但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我们不难看到,在一些公关管理学教材中,讲的都是一些基本原理。而针对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改革现实问题的论述并没有多少分量。”①本科阶段的学生不同于MPA(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生,本科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对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和消化。尤其是在应用型本科学校,过于强调公共管理的理论学习,既难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相关技能,也无法像研究型大学一样激发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课程教学定位的不明确导致课程内容设计无法凸显对应用型技能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训练。整体教学内容安排不够科学合理,不但会影响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对公共管理类专业整体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以教师传授、学生听讲为主,教师在课堂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少得到发挥。由于公共管理学课程通常是安排在大一、大二进行学习,该阶段学生对公共管理问题的认知还处在较低层次,因此对于学生而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易使得课堂内容枯燥且内容较难理解。课堂中也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提问、案例讨论等,但这些互动内容的核心主体仍然是教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起“配角”的作用。在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主导下,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3.案例教学不够深入“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对已被整理出来的个别事物某一时段、某一方面的具体情况来理解同类事物的一般原理的教学方法”,“组织得当可以取得如下积极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求知和应变能力。”②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案例的有效设计和对学生的合理引导,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时主要还是运用例证法,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作为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补充,或者以提问的方式试图引起学生对案例的深入思考,但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案例,对案例的思考也缺乏深度。从实际效果看,学生难以从案例教学中培养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核方式单一目前,对学生的课程考核主要还是通过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卷面题目较大一部分内容是书本上一些记忆性的基本知识点,学生只要在期末进行突击复习就能通过甚至还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不少学生通过与本专业的学长们交流,在掌握这一规律后,往往会出现平时学习不努力期末考试“抱佛脚”的情形,学生重结果、轻过程,更加重了对平时学习不够重视的情绪,陷入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恶性循环。

二构建应用导向的公共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

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教学团队认为公共管理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明白公共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行政管理基本理论与原理,更重要的是,能将公共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才能体现公共管理学学习的价值。在此教学目标引领下,需要调整以往授课的教学内容。在基本理论教学外,特别增设具有实践性的案例讨论、团队学习、成果展示、公文写作、实践调查等内容,以培养学生公共管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在课程实践中加深对管理的体验和感悟。由于学时限制,教学内容增加后,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团队式学习与管理+课堂团队展示”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与团队展示点评以及案例讨论为主,而将关注公共管理热点问题、读书报告等实践性活动交由学生团队在课外开展完成。这一教学模式的创新能使教学改革收效明显,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外学习投入明显增加,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团队意识逐步形成,合作能力提高;科研及实践应用能力提高。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而是侧重于培养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互动氛围。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具体角色扮演中感知公共管理问题的复杂性;通过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通过现场观摩,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等。另外,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把课程信息、电子课件、教学素材上传至共享平台,并设立BBS讨论模块,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余的互动交流,使有限的课堂讨论延伸至线上交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能更及时地实现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厘清理论知识、掌握调研方法等。尤其对于课程中涉及比较抽象的概念,坚持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的思路,主讲教师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科研成果资料和学生学习反馈信息,形成对知识点的有效补充,从而使理论联系实际,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发多层次、分类别的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一般分为案例设计、学生准备、案例讨论、讨论总结点评几个阶段。其中案例设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程导入阶段,案例教学以教师举例为主,通过讲解实际发生的公共管理案例,引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正确理解现实公共管理实践中包含的各种理论。在课程进入重要知识点的讲授时,通过案例的引入、案例的讨论和案例的总结点评等形式,全面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卷面考试中,合理设计理论考核与理论应用考核的比重,将案例分析作为考核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层次的案例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中存在的认识模糊、理论应用困难的问题。同时,注重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动作用,即可以让学生参与搜集、设计和制作经典案例,并注重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反馈、改进作用。

4.采用团队式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程学习开始,由学生自由组合成4~6人的学习团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实践调研、案例分析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活动,因此,该团队不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平台,更是一个学生自我管理和进行管理实践的平台。通过团队式学习,学生不仅对公共管理理论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协调平衡的能力。

5.尝试全课堂开放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将教学过程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将学生目光由书本转向社会、并全方位地组织教学素材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采用经典阅读、实践调查、案例搜集及讨论、团队自我管理等方式加以实施,并将部分课堂搬至校外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能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公共管理情境之中,使抽象的公共管理问题变得具体而真实。对于学生而言,在校外实践基地开展这些活动,能成功地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同时也将学生学习的目光由书本转向了整个社会,引导他们关心社会,运用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