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经济学博士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0-20 16:10:16

经济学博士论文

经济学博士论文范文1

年终总结(43) 过去一年的成绩(26) 下一年的任务(17) 过去一年的成绩(26) 学科建设(5) 教学(8) 科研(4) 学术交流(4) 其他(5) 学科建设(5) 在张培刚教授带领下,整合经济学院资源,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1.成功申报并取得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2.成功申报并取得西方经济学湖北省重点学科 3.西方经济学研究生教育连续第二次被人民网公布的“中国大学评价评”为全国第一 4.与国贸系共同申报并取得世界经济硕士学位授予权 5.与其他院系一起,组织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 教学(8) 承担了本专科、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和指导任务,教授、副教授、讲师的工作量都达到或超过规定要求,承担本科生教学的教师,评分都在75分以上,多数在80分以上(宋德勇、姚遂在组织安排本专科各环节教学工作方面,成绩突出) 张卫东、徐长生分别讲授高级微观、宏观经济学(硕士生)和微观、宏观经济学文献选读(博士生),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为提高经济学院的教学水平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丁际刚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生王皓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西方经济学1999级博士生3人、2000级博士生26人、2001级博士生2人(共31)人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21人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网络研究生104人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费剑平在组织研究生各环节教学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方面,成绩突出) 罗传建、张玉英指导的本科生论文获校优秀论文奖 张玉英获教学质量二等奖 方齐云获研究生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科研(4) 科研工作取得较大成果:湖北省第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出版著作3部、科研经费9.4万元: 徐长生获湖北省第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张卫东出版微观经济学教材、彭代彦出版专著一部、费剑平出版译著一部 张培刚教授获校文科基金重点资助1万元、获湖北省社科基金资助0.7万元、徐长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2万元、彭代彦副教授获校文科基金资助0.5万元、罗传建获横向课题经费2万元 近60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英文论文2篇,其他期刊和会议论文20余篇。其中,彭代彦、费剑平在发表权威期刊论文方面成绩突出 学术交流(4) 组织了2次学术研讨会,张卫东、彭代彦交流了研究成果;在校庆50周年学术报告中,徐长生、张卫东、宋德勇、汪小勤交流了研究成果 徐长生访问美国哈佛大学归来 宋德勇圆满完成在日本的博士后研究回国 彭代彦、汪小勤论文入选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徐长生、汪小勤参加了中国经济学年会;张培刚教授带领5人参加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年会,提交会议论文5篇;此外,还参加其他各种学术会议8人次 其他(5) 张玉英、费剑平、姚遂获得博士学位,师资队伍的博士化程度达到70% 汪小勤、宋德勇晋升博士生导师、罗传健晋升副教授 姚遂获三育人标兵称号、方齐云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学院反映良好,吴大庆在组织经济系元旦文娱活动方面作出了贡献 组织生活和*学习制度化,取得良好效果(张玉英在支部书记工作中成绩突出) 下一年的工作(17) 学科建设(6) 教学(2) 科研(4) 学术交流(2) 其他(3) 学科建设(6) 积极参与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继续努力争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积极准备申报世界经济和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积极准备申报产业经济学

经济学博士论文范文2

这位57岁的女士,拥有博士学历,此前曾担任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

2000年9月,她以吉林省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的身份,师从吉林大学教授张维达,在职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在职获取博士学位,李斌的教育履历在中共高官中具有普遍性。检索官方的简历可发现,在中国共产党现任省委(含直辖市市委、自治区区委)397位常委中,博士学位获得者有86人,博士比例达21.7%,平均5个常委中就有一位博士。

博士常委最多的是山西省和天津市,如果13个常委坐成一桌,近一半是博士。在山西,包括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内的6位常委分别拥有管理学、法学博士学位,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兆前,更是工学和管理学“双料博士”。

在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拥有管理学博士学位,其他5位常委有3位经济学博士、1位管理学博士和1位法学博士。

河北省有5位博士常委。福建、山东、青海、江苏、海南、等省区的常委中分别有1位博士,其中江苏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李小敏仍在职读博。

另外,有少数常委在从政前就完成了博士学习。新近入疆的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熊选国,是刑法学泰斗马克昌的开门弟子,博士毕业后即入最高法院工作,一路升至副院长。此外,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副书记夏德仁,江西省委常委尚勇,甘肃省委常委蒋文兰,广东省委常委王荣等人曾在学界工作多年,其博士履历完成于从政前,博士专业都是其从事的本业。

只有北京、上海是例外,两地现任各13名常委里,最高学位只有硕士。

从数据上看,官员们读博士喜欢扎堆儿。他们既同地为官,也喜欢同校甚至同专业读博士。

吉林官员爱上吉林大学经济博士学位,河北官员则青睐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河北省委常委聂辰席、景春华、田向利三人,拿的都是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他们专业同样是管理科学与工程。聂辰席、景春华1999年9月同一年进校,景春华、田向利甚至师出同门,导师都是天津大学教授赵黎明。

在读博士期间,聂、景、田三人都获得了升职,其中晋升最显著的是聂辰席。入学之初,聂辰席任河北邯郸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3年9月拿到博士学位时,他已经升任邯郸市委副书记、市长。此后不到一年,聂辰席就任邯郸市委书记。

景春华在河北承德市委副书记任上入读天津大学管理学院,5年后拿到博士学位时,已官至承德市长。不过,虽和聂辰席1999年同年入学,但景的博士学位迟到了两年。2005年,景春华获得管理学博士时,河北邯郸“一把手”聂辰席已经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职从事两年的民商法博士后研究。结束民商法博士后研究5个月后,2006年11月,聂辰席跻身河北省委班子。

就在聂辰席、景春华、田向利等博士生忙着从河北各地奔向天津大学校园时,天津本地官员则悠闲得多,他们有足够时间赶到和天大一墙之隔的南开校园。

天津的6位博士常委,3人毕业于南开。同门博士的情谊,出现在天津市委常委段春华、崔津渡身上。崔津渡初入南开校园,团市委书记段春华刚从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他们的导师都是冼国明教授。

翻阅博士常委们的履历,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是他们青睐的双子星。在86位博士常委中,经济学博士28人,管理学博士26人,法学博士有14人。除上述三大学科,其他博士常委中,还有工学博士8人、农学博士3人,哲学、教育学博士各2人,文学、历史学、理学博士各1人。

在86位博士常委中,有45人是异地读博(其中4人因工作调动)。他们不得不重复一地工作、一地读书的双城记经历。

经济学博士论文范文3

一、生物博士毕业论文题目推荐:

1、作物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专家——赵术珍博士副研究员

2、上海康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应用专家王冬博士来我校讲学

3、规范标准凝聚共识发酵蛋白前景广阔——访浙江科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章亭洲博士

4、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简介——有害生物与环境安全学科

5、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生物工程部数学模型专家吴新一博士来兰州讲学

6、英国生物海洋学家克森博士来海洋局二所讲学

7、生物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专访北大未名集团董事长、北京大学教授潘爱华博士

8、责任赢得机遇创新引领行业——访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守军博士

9、国际翘楚顶端科技——记众森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及执行总裁吴炯博士

10、变废为宝的生物“魔术师”——记苏州先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旭博士 >>>>>快速掌握学术论文写法——题目的大小

11、生物医药有望甩掉“舶来品”——专访工业化无血清细胞培养专家罗顺博士

12、吉林农业大学作物生物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13、丹尼斯克:专注益生菌关注人体健康——专访丹尼斯克生物活性产品事业部大中国区工业总监金苏博士

14、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简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

1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标准

二、大学生物博士论文题目大全集:

1、微量元素的辛勤耕耘者——记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朱年华博士

2、在生物基因的世界里遨游——记着名学者邹丹博士

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标准(下)

4、我国生物医学领域博士学位获得者发表SCI论文情况

5、自主创新推动基因检测产业化——记嘉兴汇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滨博士

6、沐浴春风共发展——访北京英惠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泽林博士

7、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博士论文答辩通过

8、王明伟博士谈商品经济下的生物技术

9、用高级技术训练运动员——美国生物力学专家艾里尔博士在宁讲学全文

10、我国农业生物物理专业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在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通过论文答辩

11、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生物医药博士论坛

12、云南省生物产业与生物经济发展论坛举行百名留学博士发表《昆明宣言》

13、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生物材料研究所所长、书记生物医用金属功能材料方面学术带头人《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学术会》生物功能材料分会场副主席硕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于振涛博士

经济学博士论文范文4

 

2017年就读在职博士报考条件是什么呢

 

2017年就读在职博士生报考条件,第一需要申请人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五年以上。在这当中,还需要在职博士生考生有相关的科研成果,譬如说在职博士生考生应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领域做出突出成绩,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独立发表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出版过高水平的专著等等,才能够获得学术深造的机会。

 

2017年就读在职博士生报考条件,第二具备申请博士学位基本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在规定期限内应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相关的材料。譬如说在职博士生的硕士学位证书;最后学历证明;达到申请学校对博士生研究生要求的公开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等等的。

 

2017年就读在职博士生报考条件,第三还需要有相关的介绍信的。也就是说在职博士生学员进修的时候两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的推荐书,最少有一名博士生指导教师,这样的话被在职博士生项目录取的几率才会大一些的。

 

2017年在职博士招生学校不多,目前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心理所三所院校,这三所院校招生的在职博士主要有以下几类:

 

1、经济学在职博士:劳动经济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国民经济学专业、产业经济学专业移动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创新方向;

 

2、金融学在职博士:证券投资方向、房地产金融方向;

 

3、法学在职博士: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4、哲学在职博士:易经与国学、国学与管理智慧、管理哲学、国学;

 

5、教育学在职博士:家庭教育学;

经济学博士论文范文5

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退休后,因为杨紫指导的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尚未毕业,因此,他仍不辞辛苦地投入到教学和育人工作中。在杨教授的指导下,他的13名博士生和2名硕士生先后在2001年~2003年毕业,顺利取得了学位。2002年~2004年,杨紫烜作为澳门科技大学聘请的博士生导师,在澳门科技大学招收博士生8名。他们先后于2005年~2008年毕业,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与此同时,杨紫烜指导的一名博士后于2002年通过了《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并顺利出站。

杨紫的课非常受欢迎,在北京大学退休后,他每年给北大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博士生讲授6个小时~9个小时的经济法理论专题。同时他也给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博士生讲授了“法理学研究”“经济法理论研究”“经济法专题研究”3门课程,受到学生好评。

积极投入科研工作

退休后杨紫笔耕不辍,独立撰写了53万字的《国家协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专著1部,并主编教材两本,其中《经济法》(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于2002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与徐杰联合主编的66万字的《经济法学》(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连续印刷了5版。

杨紫退休至今基本上每年都参加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全国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经济法高峰论坛和中国法学名家论坛等学术会议,以及一些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公开发表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法》等22篇论文。

热心关注立法工作

经济学博士论文范文6

如果一个人可以不止一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那么泽尔腾一个人也许早就可以收获两个甚至三个诺贝尔奖了。

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生于1930年,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一位新教徒。1942年,泽尔腾的父亲去世;1944年,泽尔腾被迫中断学业。在苏联军队到来之前,他与他的母亲和兄弟姐妹逃到了奥地利。

生命早期的经历对泽尔腾意义重大。由于从小就作为“少数派”的一员而备受鄙视,迫使他很早就学会了密切关注政治事务。尤其重要的是,他发现自己无法同意绝大多数人表达出来的政治观点,因此必须学会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从不相信官方宣传或所谓的公共舆论。这对泽尔腾的智识发展影响深远,而且对政治和公共事务的兴趣,也使他在高中时就开始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

与约翰・纳什一样,泽尔腾也首先是数学家。他于1951年进入法兰克福大学数学系,1957年和1961年分别获得数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此期间,泽尔腾修读过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很多课程,还辅修了数理经济学,这些对他的学术生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泽尔腾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目的都是对合作博弈的值进行公理化,但是后来他对博弈论做出的最主要的贡献却是在非合作博弈领域。这很难得。因为当时合作博弈才是潮流。另外一个难得之处是,那个时代通行的博弈表达形式是策略型博弈,而泽尔腾在研究时所利用的却是当时几乎没有其他人考虑的扩展型博弈。由于对扩展型博弈非常熟悉,泽尔腾比其他学者更早关注到了博弈的精炼问题,最终导致他提出了“子博弈精炼”“颤抖手均衡”等对博弈论至关重要的概念。

获得硕士学位后,泽尔腾担任了最早在德国倡导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海因茨・萨尔曼教授的助手。泽尔腾本来的任务是研究决策理论在厂商理论中的应用,但是他却迷上了经济学实验,决心利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寡头垄断行为。对经济学发展趋势有很好的直觉的萨尔曼支持他这个想法。在当时,作为一门学科的实验经济学还没有出现。1959年,泽尔腾与萨尔曼合作发表了《一个寡头实验》一文。

也正是从这段时间开始,泽尔腾受赫伯特・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概念的启发,提出了“渴望水平假说”,他的目标是构造一个有限理性的多目标决策理论。对有限理性理论的研究占了泽尔腾很多时间,他相信这将引发经济学的一场革命。经济学家普遍把人视为完全理性的,但这显然不符合事实。泽尔腾坚信,经济学必须认真研究人的真实经济行为,而且由于经济行为的复杂性,必须通过很多“痛苦的实验”才能了解经济行为的真正结构。

1972年,泽尔腾来到比勒菲尔德大学,直到1984年才转入波恩大学。在这12年里,泽尔腾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1975年发表的论文《扩展式博弈精炼均衡概念的重新考察》,它提出了著名的“颤抖手均衡”概念。比勒菲尔德大学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这令泽尔腾非常欣喜。他与生物学家讨论演化稳定均衡概念,与政治学家研究国际冲突的博弈论模型,等等。加盟波恩大学后,他还曾经于1987年10月至1988年9月回到比勒菲尔德大学主持了“行为科学中的博弈论”学术年活动,与来自经济学、生物学、数学、政治学、心理学和哲学等领域的专家一起讨论,并于1991年出版了四卷本的《博弈均衡模型》。

当然,令泽尔腾念念不忘的始终是有限理性理论。他组建了波恩大学实验经济学实验室(简称“Bonn EconLab”),这是欧洲最早的实验经济学实验室,也是全球实验经济学研究的重镇。泽尔腾的目的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充分考虑人们行为有限理性的决策理论和博弈理论。

实验经济学界素有“史密斯派”和“波恩派”一说。前者的旗帜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农・史密斯,后者的领袖当然是泽尔腾了。史密斯曾说,泽尔腾因对实验经济学的贡献,而应再获得一次诺贝尔经济学奖。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尔文・罗斯也说,泽尔腾不但是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的先驱,而且一直是这两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是的,非合作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说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济学最显著的发展,现在都已经蔚为主流。但泽尔腾在当初介入这两个领域时,在一定意义上却是一种反潮流的举动。近年来,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壮大,反潮流的有限理性理论也有渐成主流之势。泽尔腾,这个从小饱受磨难但一直坚持独立思考的学者,无疑是学术弄潮者的最佳典范。

经济学博士论文范文7

关键词:越南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8—0126—03

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与本科教育大不相同。在越南,研究生教育被称为大学后教育,主要包括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越南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到2003年,越南有研究生教育培养机构146个,其中硕士研究生培养机构95个,博士研究生培养机构116个。越南研究生教育覆盖学科面广,培养人才数量逐年上升,为越南各行各业输送了高素质的人才。根据越南教育培训部2002年号文件公布的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越南招收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主要涉及教育科学、艺术、人文、经管、法律、医学等22个学科门类,其中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270个,招收博士研究生的专业404个。

一、越南研究生培养模式

越南研究生培养目前主要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形式,根据招生对象的不同,培养形式不同,培养年限也不同。根据越南国家教育培训部2000年颁布的《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对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形式、课程设置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做了相关的规定。

越南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旨在培养科学研究队伍。研究生教育要求接受教育者政治立场坚定,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具有服务人民的意识,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满足国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越南研究生教育主要有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进修班三种形式。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属于学历教育,研究生进修班属于非学历教育。根据不同形式的研究生教育,其培养目标亦不相同。由于本文涉及的研究生教育主要为学历教育,因此以下文中出现的研究生教育指的是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

(一)培养形式及学制

在越南,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形式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主要对象是从本科考入研究生的学生,非全日制主要对象为已参加工作需要继续深造的人群。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要求学生学习期间全程参加学校的教学安排,而非全日制学生只要能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时、课程和研究即可,其余时间可自由安排。但不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在培养规格上都是一样的,都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

由此可见,在同一培养层次中,不同的培养形式所需培养年限不一致,要求也随之不同,招生对象较为灵活,起点不同,学制也有不同要求。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

1.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

越南硕士研究生教育采用学分制,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完成相应学分(80~100个学分,具体学分要求根据具体专业而定)方可毕业,其中1学分对应的理论学时为15小时。除了理论学时,还有相应的实践学时要求,通常为理论学时的2~3倍。

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公共课程。此部分课程包括哲学和外语两门课程,占总学分的20%。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所有研究生学员要完成哲学和外语课程的学习并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

(2)专业课程。此部分课程主要为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学分要求上,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学分要求也不一样。对于注重培养专业技能的技能型研究生来说,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65%~70%,对于注重科学研究的科研型研究生,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50%~55%。必修课程为专业所必需的科目,一般由教育培训部根据各个专业委员会的意见统一规定,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而选择修读相应科目,只要所修课程达到学分要求即可。

(3)毕业论文。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在入学时即可进行,但要毕业论文的学分则必须在完成了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论文答辩之后方可获取。毕业论文分为两类,即技能型和科研型,技能型学分比重为10%~15%,科研型学分比重为25%~30%。

2.博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

越南博士研究生教育相对硕士研究生教育来说在课程设置构成方面无太大区别,但要求却比硕士研究生教育苛刻了许多。课程主要也是有三部分组成,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博士专题和博士毕业论文。

(1)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所规定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如果学生选择的同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那么硕士研究生阶段所修读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即可直接带入博士研究生阶段,但如果不是同一专业只是硕士阶段的相近专业,那么就要按照规定修读相应的课程以补足。

(2)博士专题。博士研究生至少要修读3个博士专业,专题修读形式主要是专题集中学习,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专题答辩,专题答辩通过后视为获得该专题成绩。如果专题答辩未通过的,将进行第二次学习、答辩。

(3)博士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分校级答辩和部级答辩两个步骤。博士研究生完成了(1)、(2)两项的学习并获得学分,且达到其他附加条件(在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至少2篇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要求时,方可申请校级毕业论文答辩。通过校级答辩,方可参加部级答辩。在完成了部级的论文答辩之后,博士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即视为全部结束,可获取毕业证书。

(三)课程考核及评价

越南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根据0到10分不同的等级来进行评定,5分为合格,即5分达到考核要求,视为考核通过。

1.硕士研究生考核评价

硕士研究生考核评价主要涉及课程考核和论文考核。

越南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考核形式多样,总的看来,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有写课程论文和考试两种,其中考试根据课程特点又分为笔试和口试两种。每门课程的最终成绩至少要由两次成绩组成,即每门课程至少要有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如果学生出勤率没有达到理论学时的80%的则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若未按要求参加讨论、实践活动,未获得教学计划规定的平时成绩的,也将无法获得此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考核主要是以答辩的实形式完成,当学生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分,论文撰写符合硕士毕业论文撰写要求,经导师同意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由答辩委员会组织进行,答辩委员会成员根据论文写作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出相应成绩,取这些成绩的平均值即为论文考核的最终成绩。

学生只有在通过了公共课程考核、专业课程考核和毕业论文考核并均达到要求后才视为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2.博士研究生考核评价

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考核评价更多注重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硕博同专业的情况下,硕士阶段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即可直接带入博士研究生阶段,无需单独考核,但如果不是同一专业只是硕士阶段的相近专业,那么就要按照规定修读相应的课程以补足,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课题组答辩的方式。

与硕士研究生专题考核方式相比,博士研究生专题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采取专题答辩形式,专题答辩通过后视为获得该专题成绩,才视为修读完成该专题。

在越南的研究生教育中,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可以说是最为艰难的一个环节,除了入学时的开题答辩外,还要进行两次答辩:校级答辩和部级答辩。答辩考核方式与硕士研究生考核方式一致。在通过了校级答辩和部级答辩后,博士研究生方可获得毕业论文学分。

与硕士研究生一样,只有通过了各个部分的考核后才视为完成所有课程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二、越南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特点

(一)重视英语和政治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未来的信息交流势必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英语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发展中国家,越南一直比较重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英语成为越南从小学直到大学、研究生的主要科目,体现了越南教育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英语已被列为必修课程之一,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只有按要求顺利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才能开始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由此,英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越南研究生教育也很重视政治教育,政治课程与英语课程并重。越南研究生阶段的政治课程学习形式多样,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程考核也充分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方法,兼顾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及表达。

(二)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

根据越南国家教育培训部2000年颁布的号文件关于《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越南研究生教育不论是在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还是博士研究生教育阶段,对课程教学、考核等主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学术上有个人的造诣。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从专题的答辩到毕业条件设置(发表学术论文方可毕业),都充分体现了对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视。

三、越南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分布不合理

根据越南2002年公布的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在22个学科门类中,招生专业数相对较多的学科为人文、社会行为科学、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医学等5个学科,在这5个学科中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数为154个,占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总数(270个)的57%;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数为255个,占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总数(404个)的63%。而其他部分学科如传媒、计算机、药学、体育、加工制造等招生专业数极少,如传媒硕士和博士的招生专业数分别为7和4,与社会行为科学(26和31)、自然科学(37和49)、工艺技术(37和61)等相比,所占比重微乎其微。

越南教育部门应从全局考虑,对研究生招生专业做适当调整,在世界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了能尽快加入一体化的行列,应增加技能型、应用型专业的比重,在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时,注重研究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资源分布不均

越南高等院校特别是培养研究生的高校在越南国内的分布极其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如河内市、胡志明市等。而在农村或是其他边远山区高校很少,如在越南北部山区只有一所太原大学,整个西南地区只有一所芹苴大学,而国土面积相对辽阔的西原也只有一所大学。教学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无法为经济不发达地区提供充足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从而不能促进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尽量均衡教学资源在越南全国的分布,国家应在高校分布较少的地区建立更多的大学,同时鼓励研究生培养机构在这些地区实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促进经济发展。

(三)教育投入少

越南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上的经费投入少,人均培养费用低,因此对研究生的培养规格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培养质量。同时,越南大学教师的工资收入不高,国家财政发放的工资约为150万越盾左右,相当于人民币500多元,这样的收入对于越南不低的物价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越南的大学教师们经常下了班或是空闲时间都到其他学校或是一些培训机构做兼职,以维持正常生活开支。这样,教师们对研究生的指导时间就变少,影响了对研究生的教育培养。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越南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同时增加高校教师的薪酬,为教师专心教学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四、结论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不论培养的类型、培养的目标及培养的规格,都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培养既要注意深度也要追求广度,不能只求数量而不求专业。越南目前的研究生教育还缺乏一定的物质保障,国家投入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政府各部门的主观原因,也有一些其他的客观因素。面对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形势,越南应结合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势,改革研究生教育,提高培养质量,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心转移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科研能力的培养。

经济学博士论文范文8

被访者:李芳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士 30岁

“我上博士,一半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另一半是为了家庭和孩子。”在山东大学生物学院的实验室里,略有间隙的李女士停下手上的实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原本以为女性在理性研究领域应该是少数,但是在化学气味刺鼻的实验室里,忙忙碌碌的身影,却大部分是女性。“我们这个实验室里大概有五十多个博士,其中女性占了三十多个。”一位博士生导师向我们介绍说。

在这群人当中,李女士的身份颇为特殊。她是青岛海洋大学的博士,却到山大借实验室做实验写论文。“主要是为了照顾家庭。”

“和文科不同的是,理科的论文需要大量的实验。实验最耗时,也最累。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实验,可能卡你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我经常要在实验室里从清晨呆到天黑,甚至半夜。”

因为家在济南,李女士经常要在节假日回家来探望女儿。“女儿今年4岁,上幼儿园了。当年我结了婚,考研究生;生了孩子又考博士。从六个月开始,我的女儿很少跟我睡觉,都是我的父母照顾她。现在我回去的时候,她虽然和我很亲,但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她就会和我说:‘妈妈再见,我得到姥爷姥娘那里去睡了。’”

实验越来越紧,李女士回济南的机会越来越少,家庭里的矛盾渐渐浮出了水面。对此李女士显得很无奈:“如果是男人在外面,女人自己在家,也会把家里打理得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怨言。但是如果是女人在外面,不照顾家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我有时候挺羡慕那些一直读下来的女博士,她们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压力。”

于是,她从青岛回到济南,在山大借用实验室,在不耽误课程的情况下,还可以抽出一定的精力来照顾家庭。

无论工作再累,回到家仍然要照顾家庭与孩子,这是社会习惯,也成为了几乎每个中国女性必须面对的现实。“无论你再累再苦,只要一回到家,看见孩子那张可爱的脸,那些不快全都烟消云散了。其实,我考博士,还不就是想给孩子将来建立一个好的环境吗?”

被访者:吕林某报编辑 (妻子:赵明 36 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大家有时候给我开玩笑:‘你的事业不成功,但是看到你老婆,就觉得你还是挺成功的。’我们这群人,是博士后,比博士还高一级呢!”吕先生用调侃的口气作为开场白。

妻子三年前到北京师范大学就读博士,吕先生就成了忙里忙外的家庭主男。这三年,孩子上了小学,自己工作也有了稍微的调整,一切都需要自己来打点,吕先生对此是不是有点小小的怨言?

“每个人都不愿放弃太多。但是面对女博士,要逼迫你去为她放弃。”吕先生坦言,从自己的个人角度来讲,让妻子去读博,他心里曾经很矛盾,“人的精力有限,她把更多精力耗费在学业上,对家庭、丈夫会考虑得很少。但另一方面,她有能力、心气去上,也是一件好事。另外,如果事业上有好的发展,对家庭未来的建设会有好处。”

很多男人害怕找女博士,吕先生认为还是心理上原因:“在男权社会,男人面对自己的妻子喜欢卖弄自己的能干,但在女博士面前,他就没有任何可以卖弄的了。”

但是凡事一分为二,女博士也可以给丈夫带来更高层次的精神交流。

“比如说,在生活当中,你认为最放心交流的对象是另一半。而那些让你心烦的事情,女博士往往能够一下看透。她在精神方面给你的帮助是很大的。”

当然有时候女博士的过分执著也会令人不快。“人学得东西越多,越不愿随波逐流,容易不拘小节,而这恰恰又是男人或家庭的要求。如果不及时调整,家庭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但是吕先生反对过分强化女博士这方面的缺点,“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执著的一面。人们只看到女博士家庭有问题,或者离婚,却没有看到其实男博士的家庭也有问题,也会离婚。我觉得我们不能刻意地强化她们的女性身份,而应该把她们看成一个正常的女人。”

被访者:丈夫陈 林济南市国资委科员

妻子张琴凤山大文学院文学博士

2000年9月,陈林和张琴凤作为山东省委组织部选派的公务员选调生,一起来到济南平阴的基层工作。

当选调生的那段日子被陈林戏称是“新一代的知青生活”。作为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的高材生,有着非常好的在上海择业的前景,但因为老家是在山东,抱着“父母在,不远游”想法的他并没有留在上海,而是选择回到故乡。但是当时的情况却让他有些失望:在某乡镇任镇长助理,学无所用,一个月326元钱的工资,还常常拖欠,一年只发四五个月的工资。

相比起陈林,张琴凤的情况要好得多,她留在了平阴市。由于收入要好一些,她经常资助陈林。“我当时就是比较可怜他,大家经常聚会,一块吃一顿,听他诉诉苦。”

患难之际见真情,原本是“哥们儿义气”(陈林语),最后却日久生情,成了亲密爱人。

那一年12月份,陈林与张琴凤确立了恋爱关系,并支持她考上了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后来,机缘巧合,他考上了济南市国资委的科员,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与女博士结婚,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爱情至上的纯情,在本科谈恋爱,一直等她上了硕士、博士;另一种是比较凑巧,真是一见钟情,门当户对,这样的机会对于女博士来讲比较少。我们两个,就属于前一种的。”陈林打趣地说。

上研究生的时候,两个人结了婚,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为了结束靠鸿雁传书维系婚姻的日子,张琴凤又考上山东大学博士回到山东。

如今,陈林和张琴凤终于成了比翼双飞的幸福鸟。陈林一个月二千块钱的收入,虽然工资并不高,但是供应妻子上学,还算收支平衡,略有盈余。对于他们来讲,将来张琴凤毕了业,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就可以结束现在这种略显紧张的日子,现在付出努力,都是为将来的幸福作准备。

家里有博士妻,是不是会对自己产生压力?

“嗨!我倒没觉得我比她差多少。虽然我是本科学历,但却是博士水平。大不了,咱还是个‘博士后’呢!”

经济学博士论文范文9

流动性是人才资源的固有特征,是人才开发的重要前提。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经指出,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是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收入差距最为有效的办法。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场所,理应在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并促进其合理流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1]就博士生的流动而言,主要包括生源流动和就业流动两个方面。其中,对于博士生就业的流动,笔者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学源地在中部地区的博士生更多地选择到东部地区就业,而其他学源地博士生首选在学源地就业[2]。因此,博士生生源流动最终会通过就业流动的“传递效应”对人才流动带来重要影响。此外,研究生生源的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对提高生源质量、优化生源结构,进而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济大学徐佩珍曾撰文指出,若一个学生常年只在有限的地域、空间从事同一个学科、专业,那么他所接触的研究者和研究课题都会相对单一,其知识视野和思维方法无疑会受到地域文化、学科条件、导师人格等因素的框箍和限制,与外界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缺少交流和更新,在行为方式上缺少不同模式的冲击和磨合,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张扬,怎么可能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全面素质的人才呢?[3]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2010-2012年要“基本建成较完备的部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监测分析系统”。一些培养单位也开始了促进研究生生源流动的实践探索。例如,中南大学2010年推出博导自主选拔博士生新政,规定导师自主考核选拔的对象为外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其中改善学缘结构、促进高校之间人才流动及交叉培养是主要着眼点之一。2011年4月1日,中南大学等18所高校代表就加强优秀生源互推工作达成共识,签订了《高水平大学优秀研究生生源互推联盟框架协议》。由此可见,研究生生源流动状况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但目前有关人才流动问题以高校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流动研究最为常见,而研究生生源流动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大样本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见。研究生生源的流动大致包括跨专业流动、跨学校流动和跨地区流动三种类型,本文利用2006年博士学位授予信息数据库,重点对硕士到博士阶段的跨地区流动进行实证分析。

二、样本说明

本文采用数据来源于2006年博士学位授予信息数据库,选择入学前具有硕士学位的博士毕业生作为统计样本,直接攻博和硕博连读的样本不包括在内,并对博士培养单位信息缺失样本进行了剔除。实际样本总计22376人,占当年实际博士学位授予人数(33305人)的67.2%。实际样本中,籍贯缺失26人(占0.1%),大学培养单位缺失2404人(占10.7%),硕士培养单位缺失2007人(9.0%);海外大学毕业43人(0.2%),海外硕士毕业113人(0.5%)。本文对所在地的界定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计量单位,选取学生培养单位的实际所在地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地进行统计,如,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归入上海市。样本博士培养单位的地区分布如表1所示。表1样本博士培养单位地区分布

三、博士研究生跨地区流动的统计描述

(一)流动类型学生完成博士学业,一般情况下会产生籍贯地、大学所在地、硕士所在地和博士所在地四个以省份为单位的不同空间组合,见表2。总样本中在籍贯地完成从大学、硕士到博士整个学习过程者3740人,约占1/6;在籍贯地获得博士学位者5826人,约占1/4;在大学所在地获得博士学位者8083人,略高于1/3;在硕士所在地获得博士学位者11259人,约占1/2。数据表明,博士学习地区选择上对硕士所在地的依赖性明显高于大学所在地和籍贯所在地,如果考虑到样本中没有计入的硕博连读生,三者之间的差距将更大。表2不同阶段同一所在地人数比例统计英国学者菲戈安(AlessandraFaggian)等根据大学生家庭所在地、学校所在地和工作所在地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情况将大学毕业生的流动分为不动(Stayer)、前期流动(Sticker)、后期流动(LateMover)、返回流动(ReturnMigrant)和继续流动(RepeatMigrant)五种类型。[4]借鉴该分类方法,同时为简化分析,本文仅选择大学所在地、硕士所在地和博士所在地进行具体考察,则博士学位获得者从大学到博士阶段的流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不动:是指学生在大学所在地继续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习,未发生任何流动;(2)前期流动:是指学生由大学所在地流动到其他省(市)就读硕士,而后留在硕士所在地获得博士学位;(3)后期流动:是指学生留在大学所在地就读硕士,而后流动到其他省(市)获得博士学位;(4)返回流动:是指学生首先由大学所在地流动到其他省(市)就读硕士,而后又返回大学所在地获得博士学位;(5)继续流动:是指学生首先由大学所在地流动到其他省(市)就读硕士,又流动到大学所在地和硕士所在地之外的省(市)获得博士学位,共发生了两次流动行为。五种流动类型的特征和流动次数如表3所示。表3博士学位获得者空间流动的五种类型根据以上分类方法,如表4所示,总样本中不动者7207人,占32.2%;前期流动者4052人,占18.1%;后期流动者6834人,占30.5%;返回流动者876人,占3.9%;继续流动者3407人,占15.2%。数据表明,尽管在大学所在地获得硕士学位者高达62.8%,但在此后的博士阶段有近一半人选择了离开;而硕士阶段一旦离开大学所在地,再返回该地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非常低,大有“一去不回头”之意。表4博士学位获得者五种流动类型的统计描述

安全提示:如果聊天中有涉及财产的操作,请一定先核实好友身份。发送验证问题或点击举报

(二)流入流出统计本文将博士流入界定为外地硕士毕业生到本地就读博士,流入率等于“非本地硕士生源人数÷本地博士总数×100%”;将博士流出界定为在本地硕士毕业后到外地就读博士,流出率等于“本地硕士毕业后在外地获得博士人数÷本地硕士总数×100%”。同时,考虑到宁夏、海南、贵州、4个地区没有博士授予样本,而青海和河南的样本数仅分别为8人和21人,故下文仅对我国上述6个地区之外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统计分析。首先,从流入来看,选定25个省区的平均流入率为49.7%,即外地生源占博士总人数的一半。根据流入率的高低大体可以划分为高流入地区(流入率60%以上)、较高流入地区(流入率在40-60%之间)、较低流入地区(流入率在30-40%之间)和低流入地区(流入率30%以下)四种类型。其中,高流入地区包括上海、浙江、广东和北京四个地区,平均流入率为65.2%;较高流入地区包括江苏、四川、天津、辽宁、福建、安徽和重庆七个地区,平均流入率为49.9%;较低流入地区包括江西、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山东和甘肃七个地区,平均流入率为34.9%;低流入地区包括山西、河北、吉林、广西、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七个地区,平均流入率为20.1%,见表5。表5按流入率的区域划分其次,从流出来看,选定25个省区的平均流出率为42.6%,即到外地读博的硕士占硕士总人数的四成以上。根据流出率的高低大体可以划分为高流出地区(流出率80%以上)、较高流出地区(流出率在60-80%之间)、较低流出地区(流出率在40-50%之间)和低流出地区(流出率40%以下)四种类型。其中,高流出地区包括江西、广西、新疆和内蒙古四个地区,平均流出率为88.9%;较高流出地区包括云南、山西、河北、甘肃和山东五个地区,平均流出率为71.6%;较低流出地区包括安徽、重庆、湖南、辽宁、福建和四川六个地区,平均流出率为47.7%;低流出地区包括陕西、上海、吉林、湖北、浙江、黑龙江、广东、江苏、天津和北京十个地区,平均流出率为31.7%,见表6。表6按流出率的区域划分依据流入率和流出率的综合表现,可以将选定的25个省区划分为高流入低流出地区(Ⅰ类)、较高流入较低(低)流出地区(Ⅱ类)、较低(低)流入较低(低)流出地区(Ⅲ类)、较低(低)流入较高(高)流出地区(Ⅳ类)和低流入高流出地区(Ⅴ类)五种类型。其中,Ⅰ类地区包括上海、浙江、广东和北京四个地区;Ⅱ类地区包括天津、江苏、辽宁、安徽、福建、重庆和四川七个地区;Ⅲ类地区包括湖北、湖南、陕西、吉林和黑龙江五个地区;Ⅳ类地区包括山东、甘肃、云南、河北、山西和江西六个地区;Ⅴ类地区包括新疆、广西和内蒙古三个地区,见表7。表7按流入流出率的区域划分在上述各地区中,新疆、内蒙古、广西、江西2006年的博士学位授予数都不超过100人(见表8),但这四个省份的硕士教育都有一定的规模,其硕士授予数/博士学位授予数之比分别为51、37、89和44,这些省份的硕士毕业生必须向外流动才有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因此这些地区的高流出率是可以理解的。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湖北、陕西、吉林、黑龙江四省2006年的博士授予规模均超过1000人,湖南省博士学位授予数也接近1000人,但流入率和流出率均比较低。广东、浙江两省的博士学位授予数与上述五省基本相当,但却属于高流入地区;四川、辽宁的博士学位授予数也与上述五省相当,但属于较高流入地区。由此可见,影响生源流动的因素既包括教育资源分布情况,也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广东、辽宁、浙江均为经济发达省份)。山东省的情况比较特殊,其博士教育资源相对丰富(2006年博士学位授予数为1030人),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2006年GDP排名全国第2,人均GDP排名全国第7),但却属于较高流出率和较低流入率地区。

四、结论及建议本文基于2006年全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样本的流动性分析表明:

第一,博士生源整体流动率较高,但流入、流出率在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虽然生源流动是改善学缘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途径,但鉴于直博、硕博连读等长学制对博士生培养质量也有诸多优势,流动率的合理区间尚无定论,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非常有限。根据美国科学基金会、国立卫生研究院、教育部等机构对1999年23153名可获得信息的美国本土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调查,在出生地(州)完成从高中、大学直到博士整个过程并且计划在本地就业的比例为13.4%,在大学所在地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为31.2%。[5]如果考虑到美国有50个州和1个特区,远多于我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博士生源流动率与美国相比并无明显差异。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分析时选择出生户口所在地代替籍贯所在地更为合理;其次,本研究中的流动专指跨省流动,校内跨学科流动和省内跨学校流动包括在不动者中,如果完整考虑这些因素,则流动者的比例应该更高。

第二,学生在选择博士培养单位时对硕士所在地具有更强的依赖性。为什么在博士学习地区选择上对硕士所在地的依赖性明显高于大学所在地和籍贯所在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相对大学和硕士而言,博士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其次,对于原本有流动需求的部分学生而言,经过大学和硕士阶段两次选择,可能既定的流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如在大学所在地获得硕士学位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选择继续在该地攻读博士学位;再次,相对大学和硕士来讲,导师在博士招生中拥有更大的自,考试科目基本都由本单位命题,选择报考硕士所在地的培养单位,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便捷、成本更低,被录取的可能性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