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3-05 22:23:58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1

关键词:固定资产;会计电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采用计算机财务软件,建立固定资产模块,处理各种固定资产业务是最佳选择。以此改变手工核算与管理的落后与不足,使细化核算与加强管理并重; 以便合理配制并保护财产安全完整,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一、相关论述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会计信息实施管理的人工和电子计算机结合的控制系统”。它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大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为了促进审计工作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完成其监督、复核等职能,就必须对其利用会计信息,生成凭证、账簿、报表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固定资产的界定

国际会计准则认为,满足下列条件的属于固定资产:(1)企业所有的用于生产或供应产品和劳务的有形资产,包括为了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上使用的,还可包括为了维修这些资产而持有的其他项目;(2)为了连续使用而购置或建造的;(3)不打算在正常营业过程中出售的;对于符合上述标准的资产的租用权,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泛,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会计电算的技巧,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现阶段我国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严格,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企业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固定资产的调配工作,从而使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实行增减处理工作时缺乏规定的程序依据,致使固定资产的实用情况与账本记录不对等,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信息的混乱。

(二)固定资产账与物的脱节

企业应加强账与物的对等管理,目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在账与物等方面出现脱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账面上没有具体明确的资产规格以及型号,账面上所写的资产存放或者使用地点与资产实际存放或使用的地点不一致,甚至账面上无资产存放或者使用的地点,这直接导致固定资产账与物的不对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进行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工作中容易出现错误,进而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个工作。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需改进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制度对固定资产实行转让或者出售等活动,是企业对固定资产实行处置的工作,目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企业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的盲目转让或出售的现状,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

三、会计电算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益处

(一)账簿、清单

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清单、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明细账、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明细账及固定资产总账等。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序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清单输出中系统显示按“代号’排序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使用“过滤”,列示符合条件的项目信息。固定资产明细账用于查询固定资产明细数据发生各种变动的资料。系统提供几种报表输出范围,如选择“全部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类别”、“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单个固定资产”,同时还可选择“包括未过账变动资料”及修改系统缺省显示的期间范围。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明细账用于查询原值及累计折旧发生变动的处理情况,反映出所选择的期间内所有固定资产数据变化的明细数据。

(二)折旧报表

系统主要提供按部门、类别分别列示的每项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固定资产折旧汇总表、折旧费用分配表,详细记录各部门、各类固定资产本期、本年及累计折旧的明细与汇总情况,以供分析各类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及计提折旧的合理性。

(三)分析报表

系统通过对固定资产各种指标的综合分析提供相关的分析报表。如: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析表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别反映各种情况下,原值、累计折旧、净值的指标占总额的比例。固定资产构成分析表按类别分类反映各项固定资产占该类固定资产的比例。固定资产价值结构分析表按类别分类显示每项固定资产期末原值、净值、折旧占原值比例、净值率等指标。分析报表为管理者提供企业资产构成、资产余值等指标,从而更有效地管理与决策。

(四)统计报表

系统主要提供固定资产增减表、数量统计表和到期提示表等。固定资产增减表详细列示了固定资产年初原值、本年固定资产原值增加数,本年固定资产原值减少数、本年累计折旧总额、固定资产原值年末数、累计折旧总额、累计减值准备总额、固定资产净产数量统计表按类别显示各项固定资产的原值等项目。固定资产到期提示表显示某项固定资产净值、预计净残值、提示已达到预计使用年限等。统计报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动及使用分布、到期清理等信息,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价值、数量、折旧程度等指标。

因此,使用现代化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提供各种综合管理信息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核算重复、繁琐,工作量大,综合查询和统计报表不但数量多,而且各种要求高,手工处理不但效率低,正确、准确性无法保证,存在很大缺陷。推广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为了摆脱繁琐的人工操作,加快核算速度,更主要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促进会计工作从单纯的记账、算账的实物核算型转向参与预测、决策、控制的经营管理型。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计算机;应用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都占有较大的比例,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意义重大,固定资产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财务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好用好这些资产是每个管理者和使用者的义务和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是对资产的终身管理,所以较其他工作更为繁琐,更加注重细节。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资产名称、类别、属性、资产编号、设备编号、主要技术参数、使用日期、使用地点、技术状态(完好、待修、闲置、封存、待报废)、主要附机如电动机(型号、功率、厂家)及减速器(型号、速比、厂家)、使用年限、月折旧额、残值率、原值、累计折旧、净值等等。

固定资产管理中折旧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月计提折旧是每个固定资产管理员很头疼的事情。固定资产折旧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为手工管理,计提折旧是管理者最为头疼的一件事情,几千台设备逐台进行计算很容易出错。传统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很繁琐、很细心的一项事情。其弊端主要有:

1、每个资产都要手写建立卡片,月底提取折旧要通过人工计算每个资产的月折旧额,从而计算出本月总的折旧。从上面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上可以看出这个工作量很大而且相当繁琐,极易容易出错。

2、纸质卡片容易丢失,不易保存,易损坏。

3、资产量大的情况下,卡片太多不易管理。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运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进行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是一个人机结合的软件,是以计算机为工具,结合《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及其编码规则来编制程序,对各种资产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信息交换的人机系统。它使资产管理人员从繁琐、重复的手工建卡、计提折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深入探讨和分析各种信息,解决问题。

现阶段,虽然很多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应用了计算机软件,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固定资产管理员发生变动的时候,往往由于不同的人对固定资产分类理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编码,对设备的理解不同,造成归类不同,最终影响折旧的提取。

2、大量资产需要转固时,逐个资产进行编码,每个卡片逐个输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中,不仅增大工作量,而且极易出错。

3、软件中虽然设置了查询功能,但不能满足查询者的需要。

4、资源不能共享,因不能同时转固,设备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账目不符。

针对上述问题,下面就计算机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合理。

1、建立台帐方面。无论哪本台帐在软件设计上除了资产代码、资产名称、原值、本月折旧、目前净值等基本数据项目外,计算机程序允许操作者对其余数据项目进行自定义或增减。对于具有相同数据项目的不同台帐,可以合并产生一本临时台帐进行总账查询等,从而使得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2、资产编码方面。资产的分类编码是一项繁琐而且容易出错的枯燥劳动。因为固定资产的分类编码如果没有标准或完整的编码手册,那么在固定资产管理员发生变动的时候,往往由于不同的人对固定资产分类理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编码方法,这样就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编码混乱,从而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造成不便。运用计算机并结合《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及其编码规则来编制程序,可以实现资产自动编码。若有新增固定资产,操作者只需根据屏幕提示依次指出资产所属大类、分类、小类、子类即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资产的编码与记账工作,既准确又迅速,并且适合任何企业,进一步加强了计算机软件的实用性和应用范围。

3、避免数出多门。对于固定资产数量较多的大中型企业来说,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往往分两个(或更多)的管理部门。如以资金管理为重点的财务部门和以实物技术管理为重点的设备资产管理部门,在这种模式管理下,由于以往信息管理手段的落后使得财务部门与设备部门各建各的帐,各算各的帐,从而造成数出多门,口径不一的现象。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整个企业只有“一本”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电子台帐(为了数据安全另有电子备份和硬拷贝备份),完全杜绝了数出多门的问题。台帐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实现了数据共享,加强了信息流通,提高了固定资产信息的利用率,也提高了管理工作的质量。

4、统计、查询。在以前纸面台帐管理模式下,台帐只起一个档案记录作用,通常只是简单地打开台帐查看记录,由于统计速度的落后,很难及时对台帐进行多种方式的再统计和再分析,从而造成信息资源浪费。经常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台帐进行统计分析、制表查询是开发台帐信息资源的必要手段。计算机容量大,运行速度快,能够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快速、详细的分析,全面客观地反映各种信息,满足管理者需要。

5、物品采购方面。快速查阅各种固定资产价格由于各种固定资产的价格变化较快,如果一个单位不能及时掌握某一物品的价格变化情况,势必在物品采购上出现决策失误,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查索能力和网络服务优势,就能够快速查阅到该产品的价格变化情况和不同生产厂家的产品价格、产品性能,供单位决策者参考,从中筛选出价格适宜、性能优越的产品,以最优惠的价格获得最好的产品,服务于单位的生产经营。

6、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与科室、车间间的联系密切,统计数据多,变化频繁,准确性要求高,稍有不慎,极易出现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往人工记账的方式导致管理人员工作强度很大,经常加班加点核对数据,制做统计报表。即使这样,也难免发生差错,工作效率低。运用计算机管理后,各科室、车间统计数据、统计报表“资源共享”,核对极其方便,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大减轻,统计结果准确性增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3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简称ERP系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转效率的重要信息化管理工具之一。近年来,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行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新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或低污染等特点,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是建立循环、可持续经济的有力保障。本文将以A公司为例对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ERP实施进行分析和研究实施展开特定研究。

A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是一家产品种类齐全,生产和业务跨地域,发展迅速,拥有上下游关键零部件全产业链的大型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集团化企业,同时,企业提品相关配套咨询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拥有多家子公司,并逐渐形成全球性的销售服务网络,其部分产品已实现海外就地生产和整装,迈出了跨越式发展步伐。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A公司发展迅速,订单猛增,企业生产业务繁重,但当前企业的大部分业务操作仍依靠简单的手工或办公应用软件完成,企业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于企业的发展速度,业务处理速度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快速发展的障碍。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必须通过管理革新才能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提高企业作业效率,才能为企业快速稳健的发展保驾护航。基于企业的快速发展,A公司急需建立一个可以成功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加快业务操作处理速度,使企业内部运转速度能与企业整体发展速度匹配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ERP系统的引进成为企业管理者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ERP系统以财务管控为核心,使零部件供应链、车间生产装配和销售服务等公司各个环节系统地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产、销、存的一体化管理,使企业内外部业务产生正面的协同效应,从而提升公司运作效率,进而使ERP系统成为企业管理者有效管控企业的重要信息化平台和工具。

根据企业实施愿景和实际业务发展需求,公司最终选择了SAP的ERP系统,此次ERP实施项目以企业业务基础为导向,在母、子公司同时实施多个核心模块,包括财务会计FI、管理会计CO(Controlling)、物料管理MM(Material Management)、生产计划PP(Production Planning)、商务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质量管理QM(Quality Management)和销售分销SD(Sales and Distribution)等。在ERP中财务管理是核心的功能模块,因为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流,是企业运营效果和效率的衡量和直接表现,所以财务模块一直是各行业在实施ERP时的核心模块和关注重点。在本实施案例中,根据企业业务现状及发展规划,制定了全面的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SAP的ERP系统将FI财务会计模块划分为总账GL(General Ledger)、应收账款AR(Accounting Receivable)、应付账款AP(Accounting Payable)和固定资产管理AM(Asset Management)等几大子模块,下文将针对这些子模块展开详细分析和研。

二、GL总账子模块系统实施

总账子模块主要对记账凭证的输入和登记进行处理,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日记账的输出、明细账和总分类账进行处理,对会计报表进行编制。总账是会计账务人员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对企业发生的交易进行记录,而主要方式就是分录,这些交易记录就是所谓的日记账,在记录日记账的时候,应该保证借贷平衡,而且要以时序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记录,在每个时间段,会计账务人员就需要把日记账里面记录的分录依次记录到会计科目中的分类账里面,即过账。然后就可以对电子表格进行编制,这就可以检查借贷是否平衡,在会计期间结束的时候,会计人员就需要做结账这一项工作,然后编制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及相应的财务会计报表,为公司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

(一)GL总账子模块存在的问题 公司原来使用的财务系统仅仅起到了模拟手工记账的作用,系统功能仅限于记录分录数据,而各业务部门之间几乎很少集成,关联部门之间的数据传递还基本保留在原始的纸质材料传递,财务不能实时反映商务采购、销售发货、库存产品和在制品等信息,从而并不能为决策者提供最实时的数据参考,从而使财务数据很难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GL总账子模块实施后代表性成效 (1)会计科目主数据维护流程:会计科目主数据维护流程主要描述了在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前设置会计科目体系结构的操作过程,详细描述了从提出维护请求到集团会计科目维护判断,经过审批、信息反馈、判断会计科目类型和维护类型过程,直至在系统中执行相关模块完成会计科目删除、冻结、创建或更改的整个环节。下面将举例说明会计科目主数据的创建流程。财务部各岗位会计根据填制凭证需求提出增加科目主数据屯请,财务部总账会计在系统中查询己有的科目是否满足核算要求,判断是否需要创建,对不需要创建的科目结果通知中请人,需要创建的科目最终传递到集团数据维护员做科目创建。流程如图2所示。在此会计科目主数据维护流程重组前,公司会计科目主数据创建由财务部有关经办会计直接查找创建,从而造成系统中会计科目出现名称不同而实际代表意义却相同的情况,造成会计科目出现一定的混淆,浪费了大量时间进行核账工作。经过流程分析后,找出了该流程存在的关键问题,并进一步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从而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发生,节约了大量的工作时间,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总账费用查询功能。菜单选择路径:会计控制成本中心会计信息系统工具报表制作器报表显示,或者直接输入执行代码:GRR3。通过执行总账费用查询报表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地对财务信息,如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进行分类归账查询,很好地解决了之前财务不能实时反映商务采购、销售发货、库存产品和在制品等一系列数据不一致问题,从而能实时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最新的数据参考。

(3)GL总账子模块管理变革。ERP系统的实施是一项管理思想的革新,任何革新都必须基于每个企业的实际业务,通过财务GL总账子模块的流程优化或重组,使得应收应付等业务数据能自动集成到总账中,大大提高了总账处理效率,可以总结归纳出在GL总账子模块革新前、革新后的管理变化,同时进行收益和代表性流程体现分析。

三、AR应收账款子模块系统实施

应收账款子模块主要是指企业在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这些业务的时候,应该对向客户收取款项规定在一个期限里,大多都是在一个营业周期内,是企业应收的客户账款业务,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这和客户订单和发票处理这些业务有很紧密的联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然后再导入总账子模块。作为现代营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仅可以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还能让资金的使用率得到一定的提高,除此之外,还能够对风险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保护投资者利益,从而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一)AR应收账款子模块存在的问题 目前公司应收账款主要为现金形式,所以流程处理非常简单,公司原来把应收账款的处理当作总账里的一笔日记账进行处理,但是它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总账的处理流程相同。但是这种应收账款的管理方式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公司要想对客户进行跟踪管理,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客户的信息只在两个地方有所记录,一个是公司的销售部门,另一个就是日记账上的一笔分录,所以要想更多的了解客户,还没有其他方法的,只能通过销售部门来进行管理,这样就使得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财务在进行账务处理时,没有办法正确的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因为它没有指定到具体的发票上,所以这就造成无法跟踪客户的交易情况和收款情况这些后果,这对管理应收账款是非常不利的。

(二)AR应收账款子模块实施后代表性成效

(1)客户对账流程:应收子模块的客户对账流程主要描述了客户、企业销售部门、企业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核对过程,在企业内部表现为企业财务部与销售部门客户经理的业务往来,通过往来询证函核对客户名称信息、客户付款形式、付款金额所对应业务的信息差异。财务部销售/往来会计在系统中导出与客户的往来明细,根据往来明细填制往来询证函,客户经理负责按询证函进行核对,对往来情况做出必要差异分析,财务部销售/往来会计对往来差异做出调节,客户经理负责落实差异情况,最后总账会计进行修改,并将客户付款时间、金额等信息录入系统,以便日后进行账龄、欠款和回款分析。流程如图3所示。在该流程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前,由于客户信息仅在销售部门存储,公司基本无法对客户进行跟踪管理,财务部很难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增加了坏账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客户对账流程的建立,并创造性地使用了《往来询证函》这一信息传递形式,有效地对客户付款信息进行跟踪和记录,留下信息痕迹,从而十分有利于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把坏账的风险降到最低。

(2)凭证信息跟踪功能:菜单选择路径:后勤销售和分销销售订单显示,或者直接输入执行代码:VA03。凭证信息跟踪功能可以使财务部及企业管理者很清晰地从系统中跟踪到具体合同执行情况,包括产品是否发运、客户是否己收获、客户付款情况等等,通过系统的实施,共享应付子模块信息,可以有效节省信息传递时间,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四、AP应付账款子模块系统实施

对于应付账款来说,它不仅包括发票管理和供应商管理,还包括支票管理和账龄分析,总的来说,它就是指企业支付应付购货款的一些业务。企业为了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就需要对应付账款进行管理,以保证交货、付款和合同条款的实施,保证确保发票的准确性,还可以使用一些战略来增加企业的盈利。

(一)AP应付账款子模块存在的问题 对于公司以前的应付账款管理流程来说,都是由有需求的部门对采购申请单进行填写,如果部门领导批准了,那就可以由经办人来采购,一旦货品到货,财务部门就需要付款,并且还要在日记账上记录该笔采购业务。作为一个付款和记录业务的部门,财务部门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财务部门收集应付账款的票据之后,需要对货品进行确认,然后把票据作为入账依据,在支付完成之后,就需要把银行付款单据当作付款凭证入账,再对凭证进行编号。如果经办人员审核了供应商开出的发票,那就应该把它交给会计,让会计对货品的价格和数量进行审核,最后再由出纳登记这笔账务。通过这种管理方式,财务部门不应该总纠结在哪张发票上,而应该针对供应商,为了有效的减少企业的风险,那就应该对应付款详细管理。如果是货物已经到了,但是还有一些手续不完全,那就不应该入账,而是在月底的时候和仓库的货物进行核对,再统一记账,这才能准确的反映出账务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虽然公司有商务部主管采购,但仍存在大量的部门自行采购行为,缺乏对供应商的统一管理,部门之间的采购业务联系不够紧密,如果公司完成了付款业务,那么也很难在财务中查到相关的信息,更加无法对供应商的地点和一些信息进行管理,所以对于跟踪供应商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二)AP应付账款子模块实施后代表性成效

(1)采购付款清账流程:采购付款清账流程主要描述了审核付款和付款后制作采购付款凭证以及整个清账的过程。详细定义了审核录入系统付款计划和根据付款单据清账的整个操作环节。商务部报账专干在系统中录入付款申请表、结算申请单,财务部会计对已达的单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财务出纳员及时进行付款,系统自动进行结算和清账过程。在该流程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前,存在大量的部门自行采购行为,缺乏对供应商的统一管理,部门之间的采购业务相对独立,信息不能充分共享,更不利于企业采购监管,从而使得公司采购管理较为混乱,同时,给财务付款清账带来麻烦,影响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流程重组后,公司采购行为统一由商务部负责和执行,实现了对采购活动过程的集中监管,加快了财务付款清账作业时间,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2)采购收货发票校验功能:菜单选择路径:后勤物料管理后勤发票校验凭证输入输入发票或者直接输入执行代码:MIRO。采购收货发票校验功能用于应付会计根据采购部门提供单据,在系统执行采购发票校验,生成应付款的处理过程。该功能可以清晰地显示供应商信息以及发票对应的货款详细资料,比如交货地点、采购订单历史等等,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应付会计进行发票无差异或差异在容差范围核定,节约了之前由于信息不全,进行多方业务确认的信息沟通时间,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五、AM固定资产管理子模块系统实施

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完成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以及折旧有关基金计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能够帮助管理者对目前固定资产的现状有所了解,并能通过该模块提供的各种方法来管理资产,以及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作是企业现有的重要资源,它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资产。在A公司中生产性固定资产主要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及交通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指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但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有形资产。可见,企业的固定资产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只有对固定资产实施严格管理才能更好地维护和最大限度地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一)AM固定资产管理子模块存在的问题 原来财务部仅通过简单的office工具以手工记录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记录管理,且记录信息较粗略,只记录固定资产名称、数量等信息,并未对相应资产的使用者和责任人进行登记,以这种方式管理固定资产。此前各部门自行负责各自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财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和统一规范资产管理,很难快速有效地对各种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监控,从而给折旧的核算带来困难。此外,固定资产的实时信息不能及时了解和统一管理,比如,一旦固定资产发生大量的转移时,不仅给固定资产的盘点增添较大的核对工作量,而且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财务工作人员很难跟踪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有效监控。

(二)AM固定资产管理子模块实施后代表性成效

(1)在建工程转固流程:主要描述了自建工程完工、设备安装完毕,由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的过程,详细定义了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后主数据创建的整个环节。它由基建、固定资产会计审核在建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及审计报告,确定在建工程己竣工可转为固定资产,在系统中创建资产主数据,系统完成在建工程结算到固定资产的程序。基建部提出立项报告,经过主管部门、基建部、资产管理部会签,会签通过后迎知财务部固定资产会计进行固定资产主数据创建,基建部根据项目报告领料进行工程建设,在建工程完工验收通过后,再由财务部固定资产会计进行转账处理。在该流程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前,在在建工程转固时,经常受到工程结算的制约,时不时出现固定资产和在建科目核算与实际不符的情况,需要基建部项目人员与财务部固定资产会计人员进行反复核实,产生了大量的工作量。流程重组后,对在建工程管理更加精细,尤其是迎过在建工程中物料编码的管理,对在建工程进行了有效地过程监管和控制,降低了固定资产与在建科目差异的可能性,进而使得在建工程的转固流程更加高效,帮助企业实现固定资产快速转固,从而提高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力,降低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风险。

(2)固定资产浏览器功能:菜单选择路径:会计财务会计固定资产显示资产浏览器,或会计财务会计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资产会计报表单独资产资产浏览器,或者直接输入执行代码:AW01N。固定资产浏览器根据所选择的公司代码和资产编号,基于会计年度,显示资产的计划价值、过账值以及相关折旧等信息。企业可以通过“过账值”子标签功能查询该资产当年每月计提的折旧,亦可根据“比较”子标签功能查看其每年的折旧情况,可以很清晰地进行对比查看切换,对于资产折旧的计提,可以通过“参数”子标签功能进行设定,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将自动进行折旧核算。

财务与业务集成后,公司财务部门职能将发生比较大的转变,由核算型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迎过实施ERP系统,不仅仅对财务部内在业务进行业务分析,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或重组,同时将财务上下业务流环节:商务采购、销售发货、库存管理和生产制造等过程进行高度集成,打通整个企业的运转流程,从而保证了财务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使企业管理入员可以对企业运营进行实时监控,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经营决策,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总体而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已成为现代化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业务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转效率的重要管理工具之一。实施ERP系统,必须结合行业发展总体趋势和企业自身业务特点进行分析,才能使ERP系统的实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词:施工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154-02

一、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企业,由于建筑生产具有流动性,甚至有的项目经理同时负责几个施工项目,使得绝大部分固定资产都分散在各个施工现场,或者在各个场地之间调配使用,造成盘点工作量大,固定资产发生转移时不能及时反映在账面上,并且还有一些单位价值低的固定资产、设备在远未达到使用年限时,就被当做废品提前处理等现象。这对施工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账不符实问题严重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原因是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认识不到位,具体措施的落实不到位,个别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没有切实按要求做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全面盘点清查。公司在每年会计年终决算前都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但是在财产清查中往往存在不彻底的现象,造成账实不符。

2.责任人处罚机制问题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公司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国有企业监管不力的通病。由于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

二、完善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企业为了管好、用好固定资产,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需要尤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依法办事,守法经营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就必须严格遵守市场规则,接受法律的约束。《会计法》等是国家用强制力来规范和约束企业会计行为的工具。企业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懂法、守法、依法办事,离开法律的约束,违背市场规则,企业必将被市场所淘汰。具体到每一类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应如此。

2.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财务管理一体化,保证对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财务管理应合理地集中和统一,即统一部门、统一人员、统一资金、分级核算。统一部门指企业财务部门要统一,各分支机构的财务均属总公司财务部门;统一人员指各分支机构财务人员均由总公司财务中心派出,均对财务中心负责;统一资金指各分支机构的项目资金均由总公司财务统一管理;分级核算指总公司和分公司各自进行核算,最终工程成本和利润按所签订的内部承包或管理协议进行分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也应市场化,内部市场的主体逐步形成和完善。施工企业在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同时,应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负责核算、评价和考核各工程项目责任单位的经营和管理状况。内部资金结算中心隶属于总公司财务部门,但在操作方式上,应模拟商业银行的操作方式,负责办理企业内部各工程项目单位之间的资金往来结算,并通过专业银行办理所属各工程项目单位与外单位的资金结算业务,这样可以使内部资金在全企业范围内相互融通,减少资金占用成本,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内部资源。

3.进行绩效评价

为使成本责任明确,财务部门应把各单位的成本费用分为可控制费用和不可控制费用两部分。对可控制费用核实指标,承包到各部门,纳入经济责任考核。责任明确,奖罚兑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人人讲成本、管理全员化的成本控制体系。财务人员要定期写出成本分析报告,用绩效评价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水平,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不仅能使成本费用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也能增强各部门、各单位的竞争意识,共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4.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

为了便于管理,需要对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分类。固定资产按其使用状况,分为在用的、未用的、租出的、不需使用的。这样的分类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有利于不同类资产的合理调整:如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尽快加以利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及时出售或出租。挖掘固定资产的最大潜力,做到物尽其用。并且这样的分类也有利于折旧的计算,因为只有在用的、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需要计提折旧,而未用的、不需用的、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需计提折旧。

5.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明确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界限。

部分企业不合理地制定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一部分本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或者是不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却当做固定资产核算。因此,有必要正确区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界限。这是因为劳动资料的价格是易变的,有些劳动资料在价值上虽然不够固定资产的规定限额,但如果在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大,使用期限较长,也应划归为固定资产。而有些资料,虽然价值上达到固定资产规定的限额,但是,使用期限不稳定,而且变换频繁的,也可考虑列入低值易耗品。因此,要结合施工生产的特点,统一规定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把属于固定资产的机器设备分门别类逐一列入目录,并且规定每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计算折旧提供统一的依据。

6.建立固定资产转移手续

由于企业的某些建筑、机器设备因年久陈旧,已不能继续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会出现调入、调出、拆迁、迁移等事项。为了及时记载这些变化,就必须建立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等转移手续。

7.建立定期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可靠,必须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企业在年末编制决算报告前,必须对全部固定资产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清查盘点,查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的名称、型号、技术特征、重置价值、估计这旧、尚可使用年限等,并查明相关原因,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再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三、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思考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施工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根据施工任务、工作计划、技术条件和财力可能等情况,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减少闲置和浪费,使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得到有效的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

1.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可有效地缓解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压力

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由于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即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加以反映,按施工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使用年限,分类计提折旧,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

2.科学地解决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处置控制

固定资产的处置即将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账上进行消账处理的行为,包括:固定资产的自然正常报废;固定资产的损坏、丢失等非正常报废;固定资产的对外转让、捐赠或投资。各单位处置固定资产,必须报主管部门审批,不得擅自处置。应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依据、处置方式、处置价格等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处置依据是否充分,处置方式是否适当,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及时、足额地收取固定资产处置价款,并及时入账。

3.强化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的终端,负责合理确定固定资产计划需求,妥善使用和保管领用的固定资产,接受财会部门和安全机械部门的监督检查。领用固定资产要完善各项领用手续。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工作负荷,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设备使用定期报告制度,定期反馈设备状况及使用情况。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审计分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政府固定投资审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发展。尽管我国投资审计事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与当前社会发展进程相比,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审计方式的不全面性、审计手段落后等,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难以取得好的效益。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审计部门应当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认识到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投资审计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进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不足

(一)审计目标不清晰

政府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十分必要。然而就目前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来看,投资审计目标依然不是很明确。一方面,审计机关不能根据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来制定明确的目标来规范审计行为,将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与企业投资审计工作等同对待,审计人员不能把握总体审计目标与具体目标的界限,笼统地进行表述,不具备操作性、指导性,不利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开展。

(二)审计方法落后

就当前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来看,审计机关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依然是采用那种传统的审计方法,而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各自为政,信息的交流不顺畅,在执行投资审计工作时主要是依赖人工方式,而这种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影响到投资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

(一)审计目标的完善

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就必须加强投资审计。而投资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执行的标准,审计目标的完善是投资审计适应客观社会条件变化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为了确保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就必须完善审计目标。在审计工作中必须结合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既要重视资金的审查,同时也要注重预决算的审计、效益的审计以及风险分析,只有全面完善审计目标,才能确保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获取更好的效益。

(二)审计方法的变化

审计方法是审计工作人员在不断的审计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是审计理论研究创造的结果。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审计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和效益。故此,必须加大审计方法的研究。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必须创新审计方法,从以往的单一审计方法转向综合审计,要扩大会计审计范围,会计审计内容要涵盖到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审计工作中,要抓住重点,对审计内容进行反复的调查,确保投资审计质量[1]。

(三)投资审计的信息化发展

在当代社会里,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实现投资审计的信息化发展也将成为投资审计发展的必然。长期以来,审计机关在执行投资审计工作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时间去进行审计信息的复查,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确保审计信息的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审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平价转换,保证输出信息的完整和精确性,提高投资审计效益,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

三、结语

审计是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活动的一种有效监控方法和手段,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故此,必须加大投资审计研究。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就必须完善审计目标,创新审计方法,实现投资审计的信息化发展,确保投资审计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自拱,赵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的趋势分析[J].交通财会,2012,05: 85-87.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用友ERP-U8V10.1;对策分析;会计电算化;教学

一、引言

目前,大部分院校选择用友ERP-U8V10.1版本开展本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用友ERP-U8V10.1版本功能非常齐全,细节设置个性化,包括了系统管理、公用基础档案设置、总账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UFO报表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各个省的会计技能大赛乃至国赛都是以该软件作为比赛平台,随着各个院校对技能大赛的重视,该软件也得以在各个院校广泛使用。然而,由于该软件版本比较复杂及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初学者在该软件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笔者主要总结了一部分用友ERP-U8V10.1财务软件在总账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继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给该门课程的初学者及感兴趣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帮助。

二、总账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往来款项科目的期初余额发生变动,导致与真实余额不符

原因分析:在以下情况下,科目余额录入时,不能输入明细余额,而只能输入总账余额:(1)应收、预收科目未进行辅助核算中的“客户往来”设置;(2)应付、预付科目没有进行辅助核算中的“供应商往来”设置:(3)其他应收应付科目没有在辅助核算中进行“个人往来”设置。在上述情况下导致试算不平衡的原因:在总账余额录入完成之后,会弹出相应的窗口提示完善上述科目的辅助核算设置,由于之前已经录入总账余额,辅助核算的操作势必在另外一种形式上增加了总账的最终余额,最终导致试算不能平衡。但是如果只进行辅助核算更改,而不进行明细余额输入,虽然最终的试算平衡,但是在后续工作中,会导致凭证输入或者账簿生成发生错误。解决方法:(1)首先找到需要修改辅助核算设置的会计科目,双击,弹出入“修改”对话框,然后单击“修改”,进入相应的界面取消原本在辅助核算中进行的设置选项;(2)返回会计科目期初余额录入的界面,将原本录入的科目余额修改为0;(3)再次双击该会计科目进入“修改”对话框,重新设置所需要设定的属性;(4)按照提示,录入该科目的明细余额,从而生成正确的总账余额。

(二)出纳人员无法执行签字职能

原因1:在总账的选项设置中,没有对“出纳凭证必须经由出纳签字”选项进行设置。解决方法:进入总账模块,单击“设置”,选中“选项”进入选项设置窗口,点击“权限”标签页,在权限控制中选择“出纳凭证必须经由出纳签字”即可。原因二:没有分清“出纳”和“出纳签字”的概念,导致在设置中出现错误,并没有赋予出纳“出纳签字”的权限。解决方法:分清两者区别,在“系统管理-权限-权限”窗口中选择“总账-凭证-出纳签字”选项。原因三:出纳找不到需要签字的凭证。解决方法:(1)确认凭证查询时所输入的时间与所需要签字的凭证日期一致;(2)若现有的凭证中没有涉及“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的凭证,其他凭证不需要出纳进行签字。原因四:未对现金科目和银行科目进行指定设置,出纳无法执行“签字”职能解决方法:找到“基础设置”,选择“财务”选项中的“会计科目”选项,打开“会计科目”选项,单击菜单栏中的“编辑”,在下拉菜单中选中“指定科目”选项,进入“指定科目”设置窗口,接着选中现金科目,然后在待选科目栏选中“1001库存现金”,点击“”,同样完成银行科目的指定,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债权债务类科目无法设置受控系统

原因分析:当一个企业涉及多个客户或者供应商的时候,就需要对如应收账款类的债权科目和如应付账款类的债务科目录入明细,因而需要对两者的受控系统进行设置。而如果未对上述会计科目进行相应的辅助核算设置时,就会造成上述会计科目无法设置受控系统的情况。解决方法:首先将如应收账款类的债权科目和如应付账款类的债务科目在辅助核算中分别设置为“客户往来”和“供应商往来”,其次,在设置页面下方,选择受控系统。需要注意的是会计科目一旦被使用,原先受控系统设置为“应收系统”、“应付系统”的科目将不能再变更受控系统。当上述会计科目被设置了受控系统后,就只能在相应的模块中进行使用,如“应收账款管理系统”或者“应付账款管理系统”,总账模块中无法使用相关科目进行业务处理,如若系统中没有启用相应的模块或没有购买相应模块,则需要重新设置会计科目受控系统为“无受控系统”,才能继续在总账模块中进行使用。

三、薪资管理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人员档案不能增加

原因一:增加人员档案时,没有选中二级部门,只选择了一级部门,从而造成无法添加人员档案。解决方法:添加人员档案时,选中最低一级的部门类别,再进行添加。原因二:当薪资系统模块中进行业务处理需要添加人员档案时,本模块是无法添加的,需要进入基础设置中进行添加。解决方法:退出薪资系统模块,进入“基础设置”中的“基础档案”,选择“人员档案”选项,进入到添加人员档案的窗口,选择部门类别,点击增加即可。

(二)无法进行工资项目设置中的公式设置

原因分析:没有添加相应的人员档案。解决方法:系统操作有着严格的顺序要求,在设置好部门类别的基础上,添加人员档案,之后才能进行工资项目设置中的公式设置。顺序如有错误,将无法进行相关设置。

(三)工资分摊错误

原因一:工资变动页面上数据出现了错误解决方法:确认工资变动页面上的数额是否正确,若不正确,会导致工资分摊错误。原因二:在工资分摊设置中,工资项目、借贷方科目设置错误。解决方法:确保工资分摊设置里,相关设置是正确的。原因三:部门的类别和人员类别不相符,使得工资分摊出现错误。解决方法:修改相关的人员档案或者部门档案,使得两者相匹配。原因四:进行工资分摊时,没有选择“明细到工资项目”解决方法:重新进入“工资分摊”,选中“明细到工资项目”,重新计算。

四、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初始设置出现错误

原因分析:在进行固定资产初始设置时,信息设置错误。部分信息在初始设置过后可以修改,而部分信息不可以,需要不同的操作。解决方法:1、若是后期可修改的信息,进入“固定资产-设置-选项”,点击“编辑”,对初始设置进行修改;2、若是后期不可修改的信息,可进入“固定资产-维护”选择“重新初始化账套”,则重新进入初次启用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状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选择“重新初始化账套”,会使得原先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录入的信息丢失。

(二)录入完原始卡片,对账不平衡

原因分析:由于录入固定资产原始卡片时,金额输入错误。解决方法:点击“固定资产”“卡片”“卡片管理”,如果是固定资产系统的原值与总账的原值不平衡,将每一张固定资产原始卡片的原值与实验资料核对,查找原始卡片录错的原值,并改正即可。如果是固定资产系统的累计折旧与总账的累计折旧不平衡,同理。

(三)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后,对账不平衡

原因一:在固定资产系统未完成制单工作解决方法:确保制单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在固定资产模块中找到“处理”选项,单击,选择“批量制单”,先完成没有制单为业务。然后在总账系统分别进行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账,平衡即可。原因二: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完成所有制单工作后,未在总账模块中进行审核记账解决方法:制单工作已经完成,但是还没有在总账模块中审核记账,则在总账系统分别进行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账,平衡即可。原因三:在固定资产系统已完成所有需制单的业务的制单,在总账系统记账完毕,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账仍然不平衡,这种情况一般是固定资产中业务减少所导致的,通常制单中的“累计折旧”科目的金额是系统自动生成的,但是这个金额是本期计提折旧前的累计金额,而非本期实际累计的金额。而正确的金额是计提折旧后该固定资产的卡片中“累计折旧”金额(此时该固定资产的卡片已被删除,无法查看)或是折旧清单中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金额,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系统的累计折旧与总账的累计折旧不平衡。解决方法:改正步骤:①账套主管取消记账,对该凭证取消审核;②制单员登录企业门户,点击“业务工作”“财务会计”“固定资产”“处理”“凭证查询”,找到存在错误的凭证,进行修改,将“累计折旧”科目的金额按折旧清单中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金额改正,并调平固定资产清理的金额,保存凭证;③账套主管对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账,平衡即可。

五、结论

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是一门侧重于动手能力的实践操作比较强的课程,是对前期所学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等会计理论知识的应用。而ERP-U8V10.1版本功能非常齐全,在软件操作中的各个模块、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数据是相互关联、相互传递的,在此仅仅探讨了用友ERP-U8V10.1财务软件中的总账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还有其他的问题如供应链管理等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杨明,张战友.会计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ERP-U8V10.1)[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7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经济现象,下面就从各经济指标的概念与统计范围、投资与GDP的关系,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各经济指标的概念

1、地区生产总值

(1)定义: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一个国家内的各地区使用该指标时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直接反映出了国民经济总量及其内部产业结构,它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是把握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情况的基本指标。

(2)计算方法

一是生产法,是从价值形态角度来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方法。也就是从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的增加值。

二是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收入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

三是支出法,也称使用法,就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进口)五项组成。

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区核算生产总值时,基本上都是以生产法和收入法这两种方法为基础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目前,我们就是通过经济普查、定期报表和抽样调查等调查方式,搜集各种单位的生产经营数据,再按照国家规定的核算制度,进行年度生产总值的核算工作。季度核算时,由于资料不完整,工业和农业直接计算增加值,其他行业采用速度推算法计算,因此采用的是生产法核算地区生产总值。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1)、定义: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范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其中: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和计算机软件等的价值。

3、固定资产投资

(1)、定义:指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程、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

(2)、统计范围: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房地产开发投资,农村个人投资。

二、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关系

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是有差别的,后者要在前者的基础上做一系列的调整。

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统计但不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中统计的项目

(1)、固定资本形成中不包括单纯的土地购置费用,但投资统计中包括了以出让方式和划拨方式取得土地所支付的各种费用。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扣除了由于出售、易贸交易和实物资本转移而转出的旧固定资产价值,而固定资产投资额不扣除相应的价值。

2、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中统计但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统计的项目

(1)、固定资产投资额中不包括起点值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则包括相应统计的投资。即5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统计但在资本形成总额中统计。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包括有形固定资产和部分无形固定资产的净增加额,而固定资产投资额只包括有形固定资产。如用于矿藏勘探的支出、计算机软件等,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计算但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计算。

(3)、商品房销售增值形成的固定资产,经济林木生长和大牲畜增重形成的固定资产,以及未经过正式立项的土地改良费用,这些不包括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但要包括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中。

三、省、市、县地区生产总值(GDP)量小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原因

1、地域间进口大于出口。由于地区间的流入流出还没有完善的方法进行准确核算,所以,对一个地区来说,不能简单地把固定资产投资直接计入地区生产总值,一个地区也不适宜采用支出法来进行生产总值核算。对一个国家来说,一定时期的固定资产投资(除上述部分项目外)可以直接计入GDP再由进出口数据对其进行必要的核增或核减。 而对一个地区来说,与其他地区间的流通也是一种“进出口”,因此,除了要考虑国家间的进出口外,还必须要考虑该地区与本国内其他地区之间的流通,简单地说,地区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地区间的净流出(地区间流出-地区间流入)+净出口,如果忽略了地区间的流动,就会夸大或缩小本地区生产总值。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8

关键词:ERP系统 固定资产 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包括固定资产年度购建计划编制和固定资产的采购、盘点、报废等管理。供电企业属资产分散型企业,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范围大,结构分类复杂,特别是电力资产更新快,资产增减、转移、状态变更、改良、租借、重估、拆分与合并等业务发生比较频繁,更增加了资产管理的难度。近年来,电力系统对固定资产实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因此县供电企业必须采取更加科学、更为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才能适应集约化管理需要。

1.固定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自2011年ERP系统上线运行以来,费县供电公司不断加快ERP系统应用,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建立了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将设备厂家、 规格参数、卡片记录纳入字典管控,实施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信息的有效整合。管理决策层和专业管理人员实时查询资产的运行状况,做到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保障资产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的有效协同,实现固定资产新增、盘点、报废等资产变动状况的“可控、在控”。

健全组织机构。为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费县供电公司成立以公司经理任组长,各分管经理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固定资产的组织、协调工作。职能部门和单位依据各自职责与权限,严格落实责任,纳入流程管理,具体为:财务资产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牵头部门,具体负责固定资产资金预算管理、价值管理和综合管理;发展策划部负责固定资产新增计划的下达;物流服务中心负责固定资产的招标采购管理、废旧物资的管理;生产技术部负责35千伏及以上线路及设备的管理;调度所负责通讯设备、通讯线路、远动设备、调度及配网自动化设备管理;乡镇电管部负责低压配电线路及设备的管理;营销部负责用电计量设备等固定资产管理;物业公司负责辅助生产用设备及器具管理;运输公司负责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管理;监察审计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监督;人力资源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组织实施考核,如图所示。

2.规范管理流程

2.1每年十一月份,由财务资产部下发通知,组织各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详细列出下一年度的购置计划,经审核、汇总后,最终形成年度固定资产管理计划和资金计划,并上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和临沂供电公司审批。

2.2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年度计划,提报购买计划和申请,在ERP系统中创建固定资产购置项目,分解WBS结构。物资采购部门根据采购申请,在ERP系统中创建采购订单,严格履行程序,组织招标、采购、收货、验货,并为新增设备贴标签,创建资产卡片,从前端业务保证固定资产实物信息和价值信息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2.3财务资产部在ERP系统中进行设备主数据维护,发票校验,生成预制发票凭证(事务代码MIR7);输入价值信息后,联动生成固定资产卡片。

2.4为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完整,达到账、卡相符,卡物相符,财务资产部制定盘点方案,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通过对固定资产盘点,明晰了固定资产新增工作中重大工作节点的界定,确定了横向部门间的具体职责,增强了部门间的整体协作。资产清查结束后,由资产管理部门将盘点情况汇总,形成固定资产盘点报告。

2.5根据管理权限和要求,相关管理人员严格审核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审核通过后上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和临沂供电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再审核。如果未通过上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则退回资产管理部门,修改盘点报告,再次上报。如果通过上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则由财务资产部组织进行盘盈或者盘亏处理,聘请中介机构开展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2.6盘盈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应进行设备主数据维护,财务资产部调整固定资产盘盈主数据。盘亏资产报税务机关审批,并根据结果进行账面调整,确保盘点结果有效落实,各环节数据的一致性。同时,领导小组认真分析盘盈盘亏的原因,确定整改措施,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2.7资产报废

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资产使用状况,提出“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单”,列明固定资产报废原因及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净值等基本情况,报财务资产部审核鉴定。

财务资产部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报废资产评估,对于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则上报上级部门履行审批手续。如果未通过上级单位审批,则退回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修改数据,重新上报。如果上级部门审批通过,则财务资产部对固定资产报废进行账务处理(事务代码ABAVN),提交税务部门进行审批,并按照程序进行固定资产处置、备案。

3.全面绩效管理

为保障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固定资产绩效评价小组,实施固定资产的绩效管理工作。坚持每月收集数据,采取ERP管理系统的数据查询、部门自报和考核小组现场检查三种方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考评的公平合理。同时,绩效评价小组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实行月考核、月兑现的办法,以月考年。

4.效果评价分析

基于ERP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运行以来,我公司的资产从工程项目的确立、施工、到竣工决算达到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的效果。固定资产的增加严格按程序办理;固定资产的内部调拨得到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的报废及时准确完整,实现了制度约束、流程管理、绩效考核全过程控制,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率达到了100%,不良资产率为0。

5.持续改进和完善

5.1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有效集成,购建全新的资产管理平台。对固定资产管理从预算安排就进行控制,从源头就进行监控,建立资产购建申请和审批流程,对已纳入预算管理系统的资本性支出及时转入工程管理系统,确保工程造价及投入运行的资产质量。

5.2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利用先进的ERP手段加强固定资产过程管理,不断探索最佳工作流程和管理方法,改进目前流程中的不足,删除各环节中的不合理因素,在深层次上进行流程的重组和优化,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部门间的有效联动,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工作。加大制度执行力建设,细化考核体系,通过动态绩效考核来改进对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控制。

固定资产统计工作总结范文9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1引言

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体现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促进企业的正常持续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建设有效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新时期获得发展。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

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企业可以从实际出发,对目前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来设计针对性更强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是由财务部门来负责,因此财务部门会直接采用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模块来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量,同时也凸显出各种问题。另外,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报销的流程不够合理,缺乏有效的制度,固定资产的采购没有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做好规划,最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利用不充分,没有加强资源在不同部门的共享。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环节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没有处理好报废的固定资产。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中,一定要以此为导向来设计,确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从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改善现阶段固定资产的这些问题,就一定要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设计固定资产的查询功能、修改功能,能够实现对固定资产信息的处理、收集和存放,这样才能便于管理,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规划性。系统中应该包含采购申请业务和固定资产报废业务,提高采购申请的计划性,使其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要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管理。在系统设计中,应该确保系统的可操作性原则,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智能化,使系统能够针对重点管理内容进行重点管理。同时还应该确保系统能够方便管理和维护,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一般比较大,而固定资产的变动性也很大,因此需要在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中减少花费的时间,确保系统方便管理和维护,才能真正发挥系统的优势。

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实现

3.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实现中,应该加强对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系统的设计主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采购申请业务和固定资产报废业务,其中采购业务又可以分为计划内申请和计划外申请。计划内申请是业务部门按照预算计划来对需要采购哪些固定资产提出申请,这部分需要完全符合预算计划,如果固定资产采购的金额和数量超过了预算计划,那么系统就会将采购申请自动退回。计划外申请是企业针对一些突发的状况和情况提出采购固定资产的申请,这一申请需要通过计划委员会的审批才能实现。固定资产报废也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管理系统中设计固定资产报废业务,按照业务部门提出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资产中心进行审核—领导进行审批—账务处理这一流程来实现,通过这一规范化的流程来强化固定资产报废管理,让固定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其中业务部门提出申请,主要是项目管理部门按照固定资产的报废计划以及报废要求来提出报废申请;资产中心审核是财务相关部门来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并以此作为是否符合报废要求的重要依据;报废审批就是企业的领导者来审批固定资产的报废计划以及报废清单;账务处理就是由财务部门来对报废固定资产的价值信息进行审核,并将固定资产的处理和退库交由相关部门处理,最后进行账务的处理。具体来说,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该包含基础信息管理、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采购计划管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等功能模块,在每一个模块中又包含一些小的模块。例如,在基础信息管理业务中,又包括计划科目管理、资产分类管理、供应商管理、员工信息管理和组织机构管理等。

3.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的实现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应该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固定资产采购管理、计划管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任务管理、合同和付款管理以及系统管理这7个系统,每一个子系统中又包含一些功能模块。其中基础信息管理包括资产分类管理、固定资产的选型管理、计划科目管理计划模板管理和供应商管理模块,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包括固定资产采购合同管理、采购申请处理、计划内采购申请和计划外采购申请,计划管理包括计划周期管理、计划编制、计划调整、计划汇总和资金预算查询,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盘点管理、固定资产的领用管理、固定资产的台账差异查询以及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任务管理中包括参与的任务、发起任务、待办任务和流程监控,合同和付款管理包括合同付款和合同管理,系统管理包括角色管理模块、权限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和系统日志模块。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应该从企业的发展实际需求和现状出发,针对企业对资产管理的实际需求来设计符合企业运行情况的固定资产运行系统。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加强固定资产的审计、清理、评估和核算等,最终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仁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6).

[2]张舒敏.基于RFID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