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4-17 23:34:16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教学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如何抓住核心、抓住重点,不断更新实践教学理念,改进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进而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作为初中学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管理,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对初中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人、财、物、信息等条件,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初中学校教学管理:“是以教学科学原理、管理科学原理为依据,为实现初中学校的基本社会职能,按照管理科学原则、程序和方法,对初中学校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系统管理行为。”

一、初中学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初中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鉴于实践教学在基础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初中学校已逐步认识到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也提出了很多响亮的口号和目标,如“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初中生培养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促进初中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构建以实践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初中生”等,但是在落实具体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远不够,往往是“说的多,做得少”。研究者认为,目前初中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普遍存在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运行管理中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大纲编制缺乏规范化。如:(1)实验课程内容不符合培养目标要求。(2)编制过程中,重视必修实验课程,轻视选修实验课程。(3)不能按照时间节点按时完成编制的各项工作。(4)不能按照教务处提供的参考格式,擅自改动大纲模板。(5)有的专业大纲照搬以前的版本,甚至个别专业有抄袭其他初中学校实验大纲的嫌疑。

(三)质量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较为薄弱

在开展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多数初中学校对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通常与理论课教学采取同一评价标准。这种做法虽简便可行、易于操作,但不能顾及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的诸多特点,而其中实习环节的质量监控更是难以操作。因此,有必要建立符合实践教学特点的质量评价和考核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方法和手段。

由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不到位在所难免,各个环节都存在各种各样管理缺失的问题。如考核主要依据报告等成果性材料,对方法、过程等环节考核较少;课程设计方面存在教师或学生弄虚作假的现象;学生的安排以及结果的考核评定,以量化的方式确认,掩盖了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真实状况的判断,不利于总结实践教学工作的成效。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中的不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监控不力,是造成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初中学校实践教学管理改进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实践教学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初中学校改革实践教学管理,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初中生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实现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强调个性教育、由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向倡导应用的综合性转变。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要求初中学校实现“四个并重”,即:科研和教学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过程与目标并重、基础与技能并重。

(二)实践教学过程组织管理的规范化

教学大纲是对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对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学校在实践教学大纲的制订过程中,应做好如下工作:(1)组织管理人员及课程负责人学习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3)初中学校制订实践教学大纲编写的原则意见及模板。(4)学校相关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原则意见及模板报校务会批准后,形成初中学校正式文件下发。(5)根据原则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课程负责人编写实践教学大纲。(6)教务处对各课程负责人提交的大纲按照原则意见及模板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7)领导小组协调各方面利益及关系,推动教学大纲按时间节点逐步完成各项工作。(8)学校相关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学大纲报校务会批准后执行。

(三)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规范

教学质量管理的最终任务是保证和提高每一项教学活动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及最终的教学质量。初中学校应加强调查和研究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适合校情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还应建立科学的、抓住核心的、可操作的质量管理模式,包括质量检查方式,教学工作评估,教学信息的设计、采集、测量、统计分析和管理等。一般来说,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应包含以下内容:第一,确立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第二,根据设定的目标建立质量标准;第三,根据质量标准,多渠道获取实践教学信息;第四,对获取信息的分析、加工和整理;第五,信息的反馈;第六,组织保障。第七,支持系统。其中,组织保障是指有一定的组织、一定的人员在系统里从事工作;支持系统指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在这个系统里运行。

三、小结

本文从初中学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着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对策,包括: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实践教学意识;实践教学过程组织管理的规范化;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规范。期望本文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一方面能充实、完善教学管理研究相关内容,另一方面,能为初中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思路,同时,也有利于其他初中学校借鉴和交流。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2

高校学生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其过程充满“混沌”,利用“混沌理论”来指导高校学生管理不仅是对传统拉普拉斯式确定性、系统性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挑战,也预示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混沌理论;学生管理;探索

一、混沌理论的定义与特征

20世纪的混沌(Chaos)理论被誉为和相对论、量子论比肩的20世纪三大科学革命,它动摇了牛顿、拉普拉斯构建的经典科学基础,调和了确定论和概率论两者的矛盾,发现宇宙确定性系统中的内随机性运动状态即宇宙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之中世界是确定的、必然的、有序的,但同时又是随机的、偶然的、无序的,有序运动会产生无序,无序的运动又包含着更高层次的有序。全面正确理解混沌理论的特征,关键是对以下三个概念的认识。

1.初值敏感性(Initial value sensitivity)

又称蝴蝶效应,是研究混沌理论的出发点,是对系统混沌不稳定性的形象描述。系统的混沌运动,无论是离散的或连续的、低维的还是高维的、时间演化的还是空间分布的,均对初始值具有极度敏感性。即在起初发展方向上的一个微小变化,会产生出完全不同的现象。因为初始条件是不稳定的,不为人知的,系统某一部分中的微小混乱所产生的后果,能导致系统其它部分的巨大变化,

2.分形(Fractals)

系统在不同标度下具有自相似性质。而自相似性则是跨尺度的对称性,它意味着递归,即在一个模式内部还有一个模式。由于系统特征具有跨标度的重复性,所以可产生出具有结构和规则的隐蔽的有序模式。分形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自始至终都是不规则的;在不同的尺度上,不规则程度却是一个常量。

3.奇异吸引子(Strange Attractors)

吸引子是系统被吸引并最终固定于某一状态的性态。而奇异吸引子则通过诱发系统的活力,使其变为非预设模式,从而创造了不可预测性。混沌理论认为,所有的系统都遵从于不可预测的扰动,混沌系统不是混乱的系统,而是有秩序的,是隐藏在无序中的有序方式。

二、“混沌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启发

物理学家福特说:“相对论消除了关于绝对空间与时间的幻想;量子力学则消除了关于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式的梦;而混沌则彻底消除了拉普拉斯关于确定论式可预测性的幻想。”混沌理论将人们从传统的培根-笛卡尔-牛顿主义的机械论、线性论和确定论带入后现代的非决定论、非连续性、混沌、复杂性的宇宙观。传统线性理论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注重制度和秩序,以规定性校纪校规、量化考核来控制约束管理学生的言行举止,忽略了环境、教师、学生、情绪等各种因素变化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影响。“混沌理论”指导下,高职院校就应采用以开放、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的后现代主义范式,以混沌理论的视角来审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提高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据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启发:

1、强化深层次管理

混沌理论的初值敏感性认为系统的动态行为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初始条件的细微差异受到系统的非线性反馈过程的不断放大或缩小,最终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上,要强化深层次管理。当下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个性独立、自我中心、反叛意识强、敏感性脆弱、包容性差,且处事鲁莽,生活学习中的琐事或小矛盾也有可能引发或升级为大的冲突和伤害,影响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深层次的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各部门协同全员参与,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合理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管理,避免琐事、瑕疵、失误、误解、轻微违纪引发“蝴蝶效应”,造成更大的混乱、违纪,甚至伤害。

2、管理要严宽相济

混沌理论认为,系统是有序与无序共生的,有序来自混沌又可以产生混沌,混沌来自有序又可以产生有序。有序不是绝对的有序,而是有一定的有序度。因此学校作为一个系统,存在“无序”是客观事实,校园管理必须承认“混乱”、“无序”的客观存在,绝对的“有序”是不存在的,是有悖客观的变态,因为有混乱才有秩序,在高校管理中过于严苛复杂的校园规则制度以及严厉控制,不仅无助于改变“无序”和“混乱”状态,还容易引发更大的“无序”和“混乱”,理智的认识“无序”的客观性,宽容的面对校园中客观存在的“无序”和“混乱”,在不形成“熵”的前提下,让学生体验“无序”和“混乱”,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选择自己正确的社会准则,培养学生建立自反馈效应,实现秩序的再生与重组,从他律走向自律。

3、形成积极的校园文化

奇异吸引子是空间的分形几何体,具有层次相似奇异吸引子的这种层次自相似结构也是一种典型的有序性,是存在于杂乱现象之内的潜藏的规律秩序结构。每个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经历都不一样,但对于良好的校园秩序和环境,所有的学生都有相同的期许或定义,那就是校园的秩序感。这种共同认可的秩序感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一旦个体行为和这种共同秩序感产生冲突,会产生个体内心冲突、考量、危机和探索,这种共同的秩序感如同系统内的奇异吸引子,吸引其他的平庸引子向他靠拢,进而形成特殊的稳定状态。对于高校而言,作为奇异引子的校园秩序感应该潜藏于每个师生脑海,形成理念和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是这种奇异引子的形成有效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秩序观,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为校园管理创造奇异引子。

三、结语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革命成果之一,混沌理论对传统教育教学的理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亮起新的曙光,提供新的视角。对伟大的思想和理念的理解深度和实践的力度,决定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对于中国教育教学的改革而言我们还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余长根.混沌大世界[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12.

[2]邓宗琦.混沌学的历史和现状[C].国家数学天元基金资助课题报告,1997.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1949年至1966年;上海;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11-0012-0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海,百废待兴,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党要领导各项事业的恢复和发展,特别需要一支坚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基于此,1949年至1966年,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共中央总体部署,结合解放初期上海建设的实际形势,采取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系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对党员干部进行以政策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文化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为顺利完成解放初期上海的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了思想上、政治上的保证,也为今天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借鉴。

一、1949年至1966年上海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

(一)政策教育

这主要是指解放初期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接管上海的政策教育。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党中央高度重视上海的接管,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对各方面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1949年5月初,5000名接管干部相继抵达江苏丹阳。在华东局的组织下,他们认真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有关城市工作的指示,学习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指示以及接管沈阳、天津、北平等城市的经验,按照入城纪律报告的要求,进行入城纪律演习。入城政策和纪律教育,使党员干部为接管上海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1949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成立。自7月开始,在为期一年的时间内,上海市委党校分三期对原地下党支部委员以上的骨干和接管上海的党员干部进行轮训,学习形势、任务、政策以及党的建设等问题,前后训练党员两千多人。这些党员受训后,大部分成为各单位骨干及提拔干部的后备力量。这一时期,各区区委也分别举办夜党校轮训干部,全市8000余名党员,有90%经过各级党校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和理论政策水平。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解放初期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开展的政策教育,使党员干部弄通了如何运用政策,锻炼了党性,增强了执政能力,最终粉碎了敌对势力“共产党治理不了上海”,“共产党在上海,维持不了三个月”的谣言。

(二)思想理论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指出:加强理论教育是为了克服党内在学习问题上存在着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的危险倾向;理论学习应当循序渐进,分学习政治常识、理论常识,以及马恩列斯的理论著作和的理论著作三个层级;解决理论教员问题是主要关键;提高党的理论水平的主要责任是在党的高级干部身上,这些精神成为这一时期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主旨。

根据中央精神,上海对理论学习提出具体办法和严格要求。按照干部的文化程度和理论基础,编为高级组、中级组和初级组。高级组一般是有独立研究能力的老干部,着重理论的提高,以自修为主,有计划地学习规定的理论书籍,如《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联共(布)党史》、斯大林《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社会发展史》等。中级组的文化程度相当于高小毕业、缺乏初步的理论基础,着重学习政策与补上理论书籍,采取自修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初级组往往是新干部和留用人员,着重思想改造与政策教育,采取逐章逐节讲解的方式。为保证质量,对学习的组织领导、时间、检查与考试等都做出规定。

1953年,全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在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同时,中央号召全党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和经济建设著作,上海党内形成系统学习理论的热潮。每周有两个半天为全市各级干部的理论学习日,初级组开始学习经济建设常识读本。1955年,进一步规定原来的高级组学哲学,中级组学政治经济学,初级组学《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讲座》。1956年,实行时事形势报告员制度,针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政策和国际形势问题,由市委领导和相关领域专家作讲演,得到党员干部的欢迎。与此同时,市委要求“把干部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调出来学习经济建设理论,打开眼界,克服盲目性,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上海市委党校从第6期训练班开始,组织学员系统学习理论,向正规党校过渡。从1953年6月至1957年6月,市委党校举办五期培训班,每期学制6至8个月,对全市正副科长级党员干部2524人进行较为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教育。

在对理论学习的总体部署中,上海市委重点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是组织高级干部学习理论。到1952年12月,全市有近400名高级干部参加理论学习。从1955年8月开始,分期开办局级以上干部自修班,使这些高级党员干部轮流离开工作岗位2至3个月,集中起来自修马列主义理论。二是培养骨干教员。如,1956年市委宣传部举办的业余政治学校师资训练班。1959年2月,原市委初级党校和中央第三中级党校合并而成新的市委党校成立。之后,进一步推进了培训教员的力度,通过举办7期培训班,培训理论教员和宣传干部500多人。此外,市委党校还以讲座形式,对全市机关、工厂3400多名干部和理论宣传干部进行哲学、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辅导。

党的以后,党的干部政策从原来大批迅速地提升干部职务转变为“稳定干部职务、提高干部能力”,通过轮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领导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这一时期,由于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过于强调阶级斗争和发展速度,经济建设领域出现严重的失误和曲折,为帮助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党性,中央做出《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提出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轮训,着重解决党的建设和党的生活中存在着的问题。上海贯彻的整体情况是:高级干部参加市委党校举办的轮训班;各个基层单位采取业余时间集中上党课的办法,每两至三周上课一次,(按支部)分散讨论;采取举办训练班和讲座、备课等形式培训支部教员。

到1963年4月,在列入轮训干部规划的49468人中,有90.8%参加了轮训。在此期间,根据中央重新教育党员的精神,1962年对没有列入干部轮训范围的党员,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先是分批进行短期脱产训练,然后转入经常的党课教育,全市有近26万党员参加了训练,占应训党员总数的95.7%。通过大规模的轮训和训练,一般的党员干部懂得了一些党的基本知识和道理,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思想觉悟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一定提高。高级干部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

(三)文化教育

针对建国初期干部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的情况,上海各级党组织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干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要求“凡在机关工作的人员,其文化程度在高小毕业以下者,均以学习文化为主。”“所有干部都须学习业务”。主要学习语文、算术两门课,程度低的参加扫盲班,能够识文断字的参加机关业余文化学校,高小毕业满足一定条件的由组织选送进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后,市政府文化委员会设立干部文化教育处。市委党校开设工农干部文化班,分初中班和高小班,招收市、区党政机关文化程度初小以下、科级以上党员干部。

1956年秋季,上海成立了干部文化学校,分批吸收有培养前途的工农干部和科级以上干部,通过一年或一年半的学习,使其学历水平达到初中毕业。1960年初,根据市委要把上海建设成为我国制造高精密尖产品的基地之一和科技研究中心之一、要在8年内培养70万科技干部的指示精神,上海进一步加大职工业余教育的力度。同时,更加重视有生产实践经验干部的培训,通过吸收他们参加半工半读班、业余中专以及职工业余学校中的技术班和中专班等途径,提高干部指导生产的能力。1960年4月,上海成立业余大学,采取半工半读方式,吸收5年以上工龄、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一定生产实践经验的干部入学,目标是把他们培养成为掌握现代科技的管理干部。此外,市委党校还专门开办科技干部轮训班。

通过大量的有计划的学习培训,全市干部的文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到1964年在初中以下的比例下降到37%。

二、经验与启示

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不仅是一项教育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上海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框架,有效提高了解放初期党员干部的理论、文化和业务水平。这不仅为上海建设提供了队伍保障,也对今天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启示。

(一)坚持政治性是根本

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姓“党”,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的根本特点。由此出发,一要紧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充分把握中心工作重点环节的需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上海解放前后的政策教育,就是对干部进上海的一次充分“预习”,使干部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顺利完成接管和解放初期的各项工作打下重要基础。刘晓(时任市委第二书记兼党校校长)对党校培训与上海中心工作的关系作了这样的概括:“从党校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到上海工作发展的过程。如第1期主要是学习政策,做好接管工作;第2期主要是学习群众工作政策,做好群众工作;第3期主要是为了提高基层组织,加强支部工作;第4期的前半期是镇压反革命政策的学习和实际斗争,后半期学习整党,准备出去作为整党骨干;以上这样一个过程很清楚地看到,我们在全上海,将群众组织起来了。”二要注重理论教育。建国初期的理论教育和政治教育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来使党员干部能够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待事物,克服经验主义倾向,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能力;二来使党员干部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增强党的观念,学会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来进行工作。理论教育要与实际相结合,解决思想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切忌形式主义。当时理论学习的气氛很浓,探讨理论的气氛也很浓,比如在市委党校某期轮训班中,围绕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就“辛辛苦苦埋头苦干是否算树立了不断革命思想?”“为什么对按劳分配的原则,既要肯定它,又要否定它?”等问题展开专题辩论。凡是专题辩论开展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比较显著。

(二)分层分类实施是抓手

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在坚持政治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教育培训的一般规律,遵循干部的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干部的个人需求和自主选择。所谓分层,就是要根据党员干部不同的能力水平,确定适合的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既不能失之无味,也不能拔苗助长。所谓分类,就是要处理好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关系,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建国初分小组培训党员干部的方法,就是根据干部的文化水平、理论水平和理论需要、以及学习条件进行的分类组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教育培训观念。改革开放以后,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学历壁垒已渐渐消失,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时代,综合统筹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凸显,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结合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的需求,设计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具有针对性的干部教育培训方案,既发挥组织的引导性、教育性,又体现个人的自主性、选择性。

(三)培养骨干教员是关键

合格的教育者是培养好被教育者的前提。上海这17年中,骨干教员除一般意义上的党校教师外,还有各委办局的专职理论教员、高校政治教师等。市委党校多次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宣传教育的干部,在整风、整党之前,都举办了培养骨干的专门培训班。针对建国初期缺少教员的突出问题,还要求部分高级组的干部担当下级组员的教员。当前,有些干部教育培训缺乏有效性,根本问题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队伍建设没有跟上。一方面不仅是党校,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确有条件的都可以纳入骨干教员培养的规划中,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的大师资库;另一方面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本身也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应重视加强对这部分人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1949年-1965年)[Z].

[2]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党建文献选编(1949-1976)[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中共上海党志编纂委员会.中共上海党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教师素质;科学管理;精准培训;校本教学研究;学校生态环境

初中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的发展、初中生的成长都与其息息相关,其素质的提升一直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个人共同关心的课题。现代管理理念关注组织中的个体,在促进个人发展上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思想和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用现代管理理念研究初中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和对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依规科学管理教师队伍

第一,实施依规管理。任何有效的管理都要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进行。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学校的规章制度会不断强化其在教学、言行等方面的好习惯,久而久之,这些好的习惯会内化为个人的综合素质,最终体现到教学活动中。初中学校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教学任务、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学生素质等情况,制定一系列教师管理的规章制度,实现校规校纪全覆盖、无死角。明确年级主任、班主任、教师、教辅人员等人员的岗位职责,对教师的课时、备课、作业批改等做出具体要求;制定教学评价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对教学行为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公平、公正的奖惩;出台教师培训学习制度,明确教师每年参加培训、听课的次数和时间,保证教师的学习培训质量。总之,要使学校的教师管理活动有规可依,教师的一切行为有规可循。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尽量精细化,能够充分反映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如化学、物理等学科到高年级才开始,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从初中一年级就已经开设,学生的接受基础完全不一样,教学规范的标准就应该有所区别,体现差异性;再如,教师的评价考核内要量化细化,科学设置课堂教学和科研情况、学生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自评和学生及家长评价等在教师考评中的权重,尽可能使考评全面、准确反映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第二,实施人文管理。从重硬管理向重软管理转变是现代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软管理“更加注重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精神面貌、道德、责任心、凝聚力及教育知识水平等等”[1],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向心力和感染力。学校是产生知识和文化的地方,应该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要实施人文管理,在管理中体现人性化。一方面,坚持以教师为本。承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予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学生辅导等方面一定的自,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关心教师的个人生活和身心健康,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另一方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弘扬学校精神,如凝练校训、创作校歌等,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感召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球类比赛、文艺晚会等,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利用教师节、感恩节等节日开展尊师重教的主题活动,形成尊重教师、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

2开展精准引导和培训

第一,提升教师的道德情操。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特别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学校要多想办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引导教师贯彻社会主义教学方针,增强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对学生无私奉献。明文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如要求教师用普通话授课、着装要尽量职业化、上课期间不得抽烟等等,引导教师做到仪表端庄、谈吐优雅、举止得体。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及时制止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发现问题要依照校规校纪进行处理,特别是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索要或接受学生财物的行为,要坚决避免。第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学校要注意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使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宽泛的知识面。学科知识是教师的立业之本。初中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就会出现“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学校必须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传帮带、名师授课、难点解析等方式巩固教师的学科知识,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科的核心要义。学校要克服重课业轻理论的倾向,强化教育理论的培训,提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掌控力。教学活动涉及方方面面,教师仅有学科知识是不够的。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既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又使授课过程生动有趣,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具有宽泛的知识面。第三,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决定教学实践的价值取向,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时代相适应,其教学行为才会得到认可。如00后初中生的个人表达欲望相对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开展与学生的互动,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如果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必然得不到学生的欢迎。教学方法是传授教学内容的载体,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现场观察法等都有特定的适用情况,教学方法如果使用不得当就会降低教学质量,影响教学内容的准确传达。如时事政治课易多采取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辨别是非;而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要多采用直观演示法,把教学变得形象化,使学生更好理解知识要点。因此,学校要经常向教师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设计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该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2],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3加强校本教学研究

第一,开展专题研究。从内容上看,要把教学经验和教学难点都作为专题研究的对象,一方面,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和成绩,从众多的、孤立的教学个案中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深入挖掘其中的科学道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和指导;另一方面,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组织教师集中攻坚,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有效解决对策,帮助教师解决疑难问题。从组织形式上看,学校层面要设立教学专题科研项目,每年面向全体教师指定若干研究课题,由教师个人根据兴趣和专业申报研究;学科组、教研室等也可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自行开展研究。从成果应用上看,学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在学术杂志上,研究结论、意见对策、典型做法等要在全校积极推广,督促教师主动运用、灵活运用,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工作动力和能力。第二,做好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前,教师个人必须进行扎实的预备课,提前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内容难易点等。在备课中要体现思辨性。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由备课组长引导教师畅所欲言,尽可能多角度、多层面呈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可采用辩论的方法,鼓励教师对中心发言人的备课提纲提出质疑,通过问答、辩论等方式,达到问题说透、目标明确、思想统一的效果。课后要重视集体备课的反馈工作。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教学方案是否科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要加强对课堂效果的监控,在课后及时召开反馈交流会,客观、全面总结教学过程,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集体研究,完善教学方案。第三,提供多种教研平台。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为校本研究提供多种平台,拓宽研究渠道,激发教师的研究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办教研刊物,主要刊发校内教师的教研文章,同时介绍外校的一些经验做法,开阔教师视野。开设校本课程,教务部门可以组织优秀教师在深化对校教学规律、生源质量等认识的基础上,开发富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课程。组织兴趣相近的教师成立学习俱乐部、学科沙龙等,经常开展研究讨论活动,加强“不同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的碰撞和整合”[3],促进教师素质共同提高。

4营造良好的学校生态环境

第一,建设学习型组织。学校应努力构建人人重视学习、追求进步的校园风气,引导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适应教学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更新学科知识,优化教学方法,使自身能力素质与教学任务相适应,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超越。要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条件,如加强图书馆建设,扩充藏书数量,提升藏书质量;为教师推荐、订购高质量的报纸、期刊、辅导书等学习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购买学术数据库,方便教师查阅学习。第二,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客观审视、积极扬弃、逐步提升的行为,通过教学反思,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进而提升教学能力。学校要大力宣传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对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对教学反思提出硬性要求,定期检查教学小结、教学笔记等反思成果,提升教师对知识储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效果等反思的质量。开展教学反思方法的培训,如制作教学反思典型案例、教学反思故事,邀请专家就教学反思的方法、内容、注意事项开展讲座。第三,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幸福感是指个人基于物质和精神上的获得而在主观上产生的欣喜与愉悦的情绪。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会对学校产生高度认同,工作动力也会随之增强;反之,教师会出现抵触情绪,教学质量无从保证。一方面,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积极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让教师无后顾之忧,有尊严地从事教学。另一方面,制定符合实际的激励机制。实施教师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制度,支持教师拓展个人职业生涯的宽度和厚度,定期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史永亮,张伟,刘彦妮.现代管理学理论浅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61-64.

[2]皇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84-386.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5

兰考县固阳镇第一初级中学现有24个教学班,1500多名学生,教职工106人,专任教师10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有25人。学校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现有初中校区,南校区,梁寨校区三个校区,南校区实行全封闭寄宿式管理。学校教学仪器及体、音、美器材配备均达省级二类标准;图书馆藏书三万余册:同时,还拥有标准化的理化实验室、微机室和电教室。近年来,学校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县十佳学校”称号,2002年被评为“开封市中小学校督导评估优秀学校”。2004~2006年被开封市教育局评为“开封市文明学校”、“实验室建设和试验教学普及先进单位”、“市优秀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先进学校”。2008年被中国法制教育协会授予“河南法制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被县教育局评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08年中招考试中,该校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在全县公办初中中位居第一。

1 在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方面,实施了初中义务教育,促进了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坚持德育与知识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倡导教育的主导作用,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互敬互爱的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求得师生共同成长。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打造活力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育国家有用的人才。

2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校制定了“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竞争上岗,继续培训”的方针。采取了“狠抓常规,培优拔尖,走出去,请进来,实行传帮带”等措施,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从管理上制定了包段领导、班主任、教职工、学生一系列综合考评措施,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评估,量化打分,奖优罚劣,充分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使学校工作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几年来,全校有25位教师撰写的论文被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评为优秀论文,有的还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有28位教师的课被评为省、市、县级优质课:在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项竞赛活动中,有42位教师被评为国家、省、市级优秀辅导教师。

3 在教学管理方面,着点抓好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该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以教师为教学的主导,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狠抓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 在校风建设方面,坚持依法治校,严格治教,严谨治学,严格管理的法规。严师出高徒,严格管理出效益是该校全体师生的共识。学校制定各项管理职责近百个,从领导到师生各自都有自己的职责,无论是行政领导、教师,还是后勤服务工作人员都有章可循。严格的管理促进了“团结务实,开拓创先”的校风、“修德敬业,乐教求效”的教风及“勤奋守纪,博学进取”的学风等的形成,保障了依法治校的顺利进行。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6

心理学教育论文2300字(一):浅析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有效实施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也突飞猛进。为了确保教育的高效性,教育心理学越来越多的在各高校范围内实施,根据这些实践的总结,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也在不断的深化与发展。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提升高校学生对自身心理情况的认知,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促进学校教书育人的基本目的达成,为社会输送人才,能够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学管理;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6-377

首先教育心理学包含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有学生的心理特征、老师的心理特征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使得其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反馈才能得到发展,只有经过反复实践,综合实践表明其应用方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改善、老师的综合教育能力得到提升,能够使得学生与教师步伐一致,才能进一步的对该应用进行深入挖掘与发展。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1.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

现代社会中,由于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普职分流愈近等原因,高校学校在招生时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招生的人数也在不断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校的教育质量。现代高校学校中,高校学生大部分年轻处于16-18岁之间,思想、心理、身体都处于发育的重要时期,不能有效对所接触到的外界信息進行辨别,容易被各种不良的信息误导,从而产生思想、心理等方面发育的偏差。高校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城市或者农村中的独生子女,大部分高校学生均属于留守儿童,或者家庭方面存在缺陷。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与年龄较小,其专业也刚刚处于初中毕业阶段,高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没有得到很好养成,自觉性也相对较弱。在高校学校广撒网的过程中,招收到的学生的个性差异会非常大,部分的学生性格特别任性,部分学生比较自卑,心理上较为脆弱,二者在生活与学习上等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并不相同,很容易产生冲突,激化矛盾。大部分的高校生都会存在自己是被淘汰的思想,认为自己很差劲,因此,对待学习时,他们更多是的一种缺乏自信的、消极的态度,在这种态度的影响下,这部分学生不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学校中得过且过的生活,只希望能拿到毕业证。因此,高校学校的教师需要更为强大的心理素质与教育综合素养,在面对性格差异较大、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学习兴趣差异较大等学生时,能够对其有更好的教育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1]。

2.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进行多方的实践与研究后,本人发现现目前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与应用。教育心理学综合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可以对高校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多种问题进行引导解决,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心理与教学方法进行指导与帮助。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高校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学习与生活的主动性,也能够使高校学生更好的适应高校学校的学习生活节奏,还能使高校学校的教学管理顺利更加顺利的进行。

二、现代高校在教育心理学工作方面的问题

1.高校对教育心理学工作重视度

针对高校学校的管理层及老师而言,高校学校的管理层及老师没有意识到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部分管理层及老师认为高校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等方面的技术与能力,而不是对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引导,这些管理层及老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作用,只有学生在心理方面健康,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才能更加顺利[2]。

2.高校在教育心理学工作开展中资金投入及师资力量

针对高校学校而言,部分高校学校没有资本对教育心理学进行建设,这里的资本包括资金成本以及师资力量,部分学校没有足够的资本开设教育心理学课程,也没有专业的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的团队。如果心理教育老师专业素质不足,也不能对高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3]。

三、推进高校学校教育心理学工作流程

1.重视教育心理学工作开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校学校需要进一步重视教育心理学工作,推动学校教育心理学工作的进行。在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高校学生大多数心理比较敏感,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其生活与心理的健康,并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的为学生负责。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怀,学生才会更加信任教师,师生沟通才能更加深入与有效。例如:某性格较为自卑的学生考试成绩差,在与其进行沟通时,需要语气更为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并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他能够有进步。

2.组建专业的心理健康团队

高校应该组织专业的心理健康团队,引进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设置心理咨询室等方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隐私,心理咨询室的位置可稍僻静,学生咨询的心理问题应该进行保密[4]。

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校应该加强其在教学理念方面的重视,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际的应用。高校学校应该对心理教学有更为专业、更为正规的实践行投入,培养更多专业素质能力高、心理素质强大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心理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从心理学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论文

摘要:当前中学生压力不断增大,有生活压力、学习压力,等等。由于压力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不断产生,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初中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对他们的正常生活都有影响。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应该多多注意初中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保证学生们的健康心理。本文以此为探究内容,探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心理学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正是学业转向繁忙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心智开始成熟,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事物,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的心理变化是很敏感的。而家长、教师看到了当前的社会压力,所以将孩子从小培养成才的心情十分强烈,但是这样无形之中容易给初中生们造成负担,往往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没办法与教师或家长好好沟通。因此,教师应该多注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变化,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心理学科学、及时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1]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教育观念落后

当前的初中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中考中考出一个好成绩、升入一个好高中,最后在高考中大放异彩。这样以成绩为标尺的状况已经屡见不爽。在这种思想下,学校将初中生们的大部分非统考科目课程全部压缩用来学习统考科,非考试科目遭到挤压。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大部分学校是不会拿出时间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而且根据调查显示,有很多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这门课。因此,重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2]

2.教师能力不够专业

心理健康疏导可以是班主任或者是其他老师来进行,但是这不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不强,正相反,它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学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素质以及优秀的理论知识,并且从事过相关训练。尽管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就实际从教人员来看,很多往往是杂拼的教师,并不具备专业水平。也就是说,在不懂心理辅导策略和技巧的情况下,效果往往不明显。很多地区为此开展了心理教师培训班,但是由于教师们的不重视,再加上人数限制等次要因素,导致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3.教育的模式化

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教师大多在课程设计上照本宣科,没有对学生们的具体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无序化十分严重。不仅如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化还表现在:很多教师名义上是开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但是往往草草讲几句就将时间划为自习或是统考科授课;虽然很多班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大多是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深入到个体,教师只是将可能的情况告诫学生,但是没有对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导致学生们只能自己胡乱分析自己的心理問题,毕竟初中生思维能力有限,很容易自己走入误区,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3]

二、从心理学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1.提高心理学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其实践能力

上面提到,师资力量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学校要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慎重对待,采用专业的人才来进行授课。对于心理教师,教师还可以采用统一培训的方式,让他们达到既能提高初中生对自身的认知了解,使他们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帮助;又能进行合理的团体和个人辅导,在两种维度下自由切换的能力。当然,非本节课目的老师也可以进行培训,防止有学生找其倾诉时不能给出正确的建议,要及时疏导,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心理学教师还应该具备实践能力。教师要实际地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做出及时疏导,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教师要多与学生们交流,要在实际的校园生活中观察他们,深入了解学生们出现的心理问题。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应该敞开心扉,争取达到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加方便地看到学生们内心的问题,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接受心理学的知识。

2.更新对学生的教育观念,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虽然教育部号召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和错误认知下,开展过程并不顺利。很多学校认为,只要抓好应试教育下的初中生成绩发展,管理好学生的纪律和升学率就好,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根本不在学校负责的范围内,而且教师与学校也没有专业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但是,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们大多数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其根源就是学校过分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学生天性发展的结果。要想让孩子将更多的精力与能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就要及时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他们精神上的痛苦,而后调动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让他们健康地发展。因此,学校领导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3.号召家长的共同参与,给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7

关键词: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创新

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探索新的德育教育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以推动初中阶段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初中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培养的关键,是学生基础教育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强化初中学—21—校德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至关重要。

1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现状

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着德育教育目标设定不合理、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和教育工作方法不合理等问题,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德育管理工作脱离生活实际,工作质量不高,进行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索很有必要。1.1德育教育目标偏差初中学校德育管理现状及创新策略探索:不合理的德育管理工作目标是德育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想要获得更好德育管理工作效果,需要正确理解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制定科学合理,能够反映社会人才需要,顺应人自身发展规律的德育管理目标。然而现阶段,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情况,以及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等客观实际,出现了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目标偏高的问题,学生往往难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与此同时,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没有正视人和人之间的个性差别,使用一把尺子丈量所有的人,将顺从、听话作为学生的优良品质,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带来了阻碍。1.2德育管理内容脱离实际:许多初中的德育管理工作在管理内容上都出现了过分强调道德知识体系结构化逻辑化的问题,政治课上的德育教育过于古板和形式化,政治考试考察的主要是概念与理论的背诵记忆,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停留在说教的阶段,脱离生活实际,将很多对学生很有启示的社会现象都忽视不见,导致德育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脱离,学生不能在生活中应用德育知识自觉约束自己,不利于学生高尚人格的养成。1.3德育管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一些德育管理工作者存在着德育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问题,认为学生必须遵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也有一些没有师德的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或者讽刺挖苦,甚至误导学生,干扰学生的成长方向,将自己市侩的人生经验强行灌输给涉世未深的学生们,污染学生纯真的心灵,将德育教育理解为单向强制性灌输,将德育工作视作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助,将德育工作的教育目标定为让学生听话,学生无法从这样的德育教育中获得共鸣,影响了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

2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为了走出初中学校德育管理面临的困境,学校需要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形成全员育人制度,同时加强和社会力量以及家长的沟通,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德育管理工作环境,实现学生不同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无缝衔接。2.1加强思想认识:学校应该将德育工作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德育工作是现代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工作首先深化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将德育教育提高到和知识学习一样的高度上来,将德育管理工作作为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性任务,从校领导到一线德育工作者都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为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保障。2.2建立全员育人制度:德育教育工作并非只是德育教育管理工作者的任务,学校应该形成全员育人的思想,明确将全部教职员工都引入德育管理工作中,根据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岗位划分具体可行的德育教育工作责任,并将教师德育工作教学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和教师的绩效考核相结合,逐项检查教师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保证德育管理工作能够长效的开展下去。2.3协调学校、社会、家庭的德育工作: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不仅仅和学校有关,家长的约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养成,因此初中生的德育工作也不应该局限于学校,学校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体,应该发挥协调协同的作用,将社会需求、家长期望充分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学校要多和家长与社会进行德育相关问题的交流互动,通过家长会或者家访等多种方式加强校方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同时寻求和相关执法部门的交流合作,为学生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教育环境。

3结语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至关重要,传统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采用了僵化的教育工作方法,德育工作质量不高,需要从提升认识,教职人员的全员参与和社会-学校-家长三方协同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入手,改变初中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误区,获得更好的德育工作质量。

作者:韩丹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1]白洪林.初中学校德育管理的探索创新[J].新课程学习(上),2014(05).

[2]杜怀亮.十堰市农村初级中学德育管理现状调查研究[D].延边大学,2012.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8

关键词:新时期 初中班主任 管理 问题 对策

初中班主任是初中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从职责上来讲,班主任应当对全体学生负责,从全局的角度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讲,必须拥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才能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变革自己的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洞悉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真正做细、做实班主任管理工作。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路人,只有班主任心中拥有太阳,才能在管理工作中普照班级,让整个班集体健康蓬勃发展。

一、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学生是组成班级的要素,而班级又是组成学校的要素。所以,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这学校管理的好坏。那么,在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管理面临哪些问题呢?

1.班主任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都需要相应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如果管理工作者不知道何为管理,又如何管理好一个集体呢?在目前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现象:班主任基本是任课教师在“兼职”,缺乏专业的管理教师。很多学校的班主任基本都默认为语文教师,也有一些学校例外,是其他科目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的角色。这样的管理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即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存在着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缺乏管理经验。此外,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创新探索,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对自己的管理方式做出调整。总之,在目前的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班主任的理论知识不够完善,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班主任管理方式有待提高

在目前的初中班主任管理中,教师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能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管理方式粗暴化、简单化,管理方式不够科学合理。这些,都是目前初中班主任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3.班主任管理工作忽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社会的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较大。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大力倡导给学生减负,但从实际来讲,现代社会的学生学习压力是尤其大的。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其他的很多东西。尤其是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使得很多学生背负着和年龄不相符的压力。因此,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就目前的管理现状来看,很少有教师在管理工作中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部分教师本身就对心理健康问题不以为然。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成绩好才是王道,而从未真正走进一个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真实的心理需求;其次,有些班主任由于课程繁忙,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对策

1.不管夯实初中版出任管理理论水平

管理工作需要理论支撑,就如同大树生长需要土壤。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应当不断夯实理论知识水平。夯实初中班主任管理理论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初中班主任管理者的培训。对于初中班主任,学校应当加强培养。让初中班主任掌握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使得其在管理工作中,能够将相应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对于初中班主任的培训,学校可以采用专业技术培训的方式,聘请管理学专家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或者开展主题研讨活动,不断提高初中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其次,班主任自身要加强学校,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终生学习理念,在管理工作中,根据出现的问题,不断改革自己的管理方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转变管理理念,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2.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和发展。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首先,初中班主任要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密切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其次,班主任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深刻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其未来发展的意义。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适时给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3.以身作则,建立平等民主的班级管理体制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当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管理工作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教师才能够深刻理解学生的某些心理动态,并真正做到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此外,教师在管理工作中,凡事应当做到以身作则,要做学生的人格表率,做学生的楷模,才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全体学生。加里宁说过:“教师心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因此,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应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根据管理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不断创新变革自身的管理方式,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不断充实自己的管理理论水平,让班主任管理工作成为学校管理工作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凤华.乌海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初中学校管理论文范文9

一、招生专业领域及招生对象

我校2014年招生专业领域如下:

1.学生发展与教育

招生对象为高等院校从事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领域的教师或管理人员。

2.教育领导与管理

下设两个方向:

(1)中小学学校领导与管理方向,招生对象为具有中学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各类初等或中等学校的现任校级领导;

(2)高校领导与管理方向,招生对象为各类高等院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原则上为副处级及以上干部)。

二、招生人数

招生总人数15人左右。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具有硕士学位;

3.有5年以上相应教育领域全职工作经历;

4.两位与所报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体检标准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四、报名办法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了解我校的报考条件和招生对象,确认完全符合后再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必须如实、准确地填写信息。凡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1.报名时间:2013年11月23日至12月23日。

2.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网址为:graduate.bnu.edu.cn/bsbmindex.htm。具体要求、流程请在网上报名期间查阅相关说明。报名费200元,采取网上支付方式,一经支付,将不予退还。

网上报名时,专项计划请选择“教育博士”,报考类别选择“定向”,考试方式选择“公开招考”,报考院系选择“研究生院”,指导教师选择“暂未定”。

3.报名者须于2013年12月31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按要求向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提交以下书面材料(请注明教育博士报名)。书面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必须与网上信息一致。

(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须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须本人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

(2)两份专家推荐书(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请专家填写);

(3)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本人已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最多3篇);

(4)主持科研项目、教改项目的证明;其他可以表明具有相当成就的证明;

(5)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国外获得的硕士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学位论文,及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攻读硕士学位所在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

(6)单位人事部门提供的在相应教育领域工作年限的证明原件、职称聘任证书复印件,现任中小学校级领导和高校中高层管理人员还需组织人事部门提供的任职证明。

五、选拔

选拔包括初试和复试。

1.初试

学生发展与教育考试科目:外语(英语、日语或俄语)、教育学、发展心理学。

中小学学校领导与管理方向、高校领导与管理方向考试科目:外语(英语、日语或俄语)、教育学、教育管理学。

各科目考试均为笔试,时间均为三个小时,满分均为100分。外语考试不含听力,不指定参考书。教育学、发展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参考书见附件。

初试时间:2014年3月15日、16日。

初试地点:北京师范大学(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准考证不再寄发,考生于考试前一周从网上下载即可。

2.复试

复试形式为面试,重点考察考生实践经验及实践能力、科研经验及科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术潜力、综合素质等。

初试成绩达到学校划定的基本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复试资格。复试时需提交研究选题计划,拟选择的教育博士论文的研究选题及相关计划,包括:选题名称,选题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1500—3000字。

复试时间在初试成绩公布后通知。

六、录取

资格审查合格、复试合格的考生,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依据复试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七、培养方式

我校教育博士研究生采用在职攻读的方式学习,学习年限4—6年。其中前两年采用短期集中方式授课,完成课程阶段学习;课程完成后在职撰写博士论文。

课程学习由研究生院统筹安排,按照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学校将聘请校内知名专家授课,开设前沿性和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举办高层次的学术研讨。学校将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具体指导教师在学生入学后由学生和导师双向选择后确定。

教育博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均为定向就业,学生人事档案和户口不转入北师大,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单位就业。

八、学费

教育博士研究生学费共计10万元。学费分两阶段缴纳,新生入学时缴纳课程阶段学费6万元,论文开题前缴纳论文阶段学费4万元。教育博士不能申请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生所享受的奖助学金。学习期间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九、毕业和学位授予

修满学分,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颁发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证书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主楼A区212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75

我校研究生院主页:graduate.bnu.edu.cn,研招办信箱:yanzh@bnu.edu.cn,咨询电话:(010)58808156,传真:(010)58800519。

附件:业务课参考书目

教育学:

黄 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黄 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

张斌贤:《外国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以来《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卷

发展心理学:

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

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雷 雳:《发展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厚璨:《大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管理学: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