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物资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2-04-09 13:44:00

企业物资管理

企业物资管理范文1

关键词:供应链理论;企业;物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156-01

1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特点

供应链理论下的物资管理,与传统的物资管理不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订单化的采购方式、注重外表资源管理和解决战略协作问题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1订单化的采购方式

订单化的采购方式是供应链理论下企业物资管理的特点之一。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与传统的物资采购管理不同,传统的物资采购管理是为了补充物资的库存,采购方式较为单一,无法发挥物资管理职能的作用。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在采购方式上的优越性,表现在采购按照订单式运行,从而使供应链能够根据生产情况和产品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不仅能降低库存成本,而且还提升了物流管理的效率。

1.2注重外部资源管理

注重外部资源管理,是供应链理论下企业物资管理有别于传统的企业物资管理的特征。传统的物资采购管理模式中,没有注重外部资源管理,生产商与供应商相互缺少合作,物资管理信息得不到资源共享,难以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采用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之后,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为库存而采购的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彻底变革,以提高市场的反馈能力,增强生产企业与供应企业之间的合作。

1.3解决战略协作问题

解决战略协作问题也是供应链理论下企业物资管理新的特点。传统的采购模式下,供应企业与需求商之间是一种单纯的买卖关系,难以触及到涉及全局和战略方面的问题,这就制约了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在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中,采购管理的供需关系由传统的买卖关系逐步向建立战略协作关系转化。由于建立起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就为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扫除了障碍。

2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策略

2.1实行集中采购模式

实行集中采购模式是供应链理论下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途径。集中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实行集中采购是必然趋势。目前,企业物资管理集中采购模式已收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首先,与传统的分散采购形式相比,集中采购有利于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降低整体物资价格。其次,通过集中采购管理,提升了企业的整体规模,加快与质优价廉、实力相当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物资产品获得的可靠性、稳定性,减少繁琐的中间环节,提升物流速度。再次,通过集中采购模式,有效避免了重复采购,造成的人力与财力浪费,提高流动资金的周转效率,减少库存积压。

2.2健全市场调研制度

健全市场调研制度在供应链理论指导下的企业物资管理中也至关重要。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在健全市场调研制度方面,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重点加强与个别经销商的长期合作关系,随着公司与经销商长期合作关系的稳定,可以通过经销商途径获得更多信息资源。二是主动采取营销策略。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应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材料价格,主动采取营销策略。三是企业内部由专人做好市场分析与总结工作,定期向企业指导价格,优化采购模式,以便更好地掌握市场物资动态过程。

2.3完善采购渠道管理

完善采购渠道管理在供应链理论指导下的企业物资管理中也不容忽视。渠道的不断优化,是确保物资采购稳定、降低价格、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给企业在买方市场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空间,给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创造良好条件。完善采购渠道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在诸多采购渠道中重点管理主渠道,加强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二是积极开辟新渠道。企业应在现有的采购渠道管理基础上,不断探索新渠道,加强供货渠道的拓展工作。三是合理选择供应商。供应商是项目采购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为确保企业具有最佳的物资供应状态,应建立与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以便控制采购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3结语

总之,供应链集成下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能有效地提升当前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基于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以供应链理论为指导进行企业物资管理时,应实行集中采购模式、健全市场调研制度、完善采购渠道管理,不断探索供应链理论下的企业物资管理策略,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洪雨.逆向思维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1,(07).

[2]郭增文.运用供应链理论解决异地车间物资管理的“瓶颈”[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01).

企业物资管理范文2

关键词:物资管理;管理意识;管理组织;管理制度

企业如果想构建高效的物资管理体系,仅靠某个人或是某个部门来运作是远远不够的,物资管理本身就会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所以提升物资管理的有效性,需要从多角度来综合考虑,才能更好地实现物资管理现代化发展需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个方面进行。

一、树立现代化的物资管理意识

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是实现良好管理的基础,首先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要具备管理系统意识,要深刻意识到,物资管理工作不是某个人或某部门来完成的,而是需要企业全员参与的共同责任,将企业内部所有部门都看成物资管理部门,将他们组成一个物资管理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树立“部分加部分的合力大于整体”意识。这是因为物资管理包括企业物资采购计划、物资采购内容及物资采购过程和物资使用与保存等方面的管理,企业内的每个部门都会涉及到以上部分工作的内容,如果有一个部分出现异状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物资管理的正常运作,所以要把每个部门都看做是物资管理的整体。其次,树立物资质量管理的意识。要知道,物资资源的质量管理直接影响到物资管理的成效,所以在物资管理中应将质量管理落实到物资管理的每个环节,绝不能让质量管理流于形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来。

1.要有完整的物资采购计划、运输计划、管理计划和应用计划。

2.物资供应要注意其时效性,只有准确及时的物资供应才能保证物资价值的最大效应。

3.尽可能的降低物资管理各项费用和成本。

二、完善企业现代化物资管理相关组织

建立现代化物资管理必须要先具备完善的物资管理组织,这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物资管理制度和管理职责切实履行,物资管理组织的落实其实就是企业岗位责任制,该岗位责任的制定需要企业结合自己的发展实际、市场现状及区域特点等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以此来保证岗位责任制的科学和合理性。目前的物资管理组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线制,另一种是矩阵阵列。“所谓直线制,就是由企业领导直接下达任务完成指令,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组织构成形式”。“所谓矩阵制就是组织形式由有关职能部门以及为完成某一项临时工作而组成的项目小组交叉组成,矩阵制的优点在于组织内部的每个成员都受到横竖两道命令的管理,更显严格精密”。从现有的运作经验和实际效果来看,矩阵制的组织类型对于企业更有效,更严密。该类型的组织结构具有其独特的优点,与传统的组织结构相比,矩阵制组织类型灵活性较好,适应性较强;可促使部门间的合作加强;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个人能力和作用,能更好地提升资源管理有效性。

三、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从字面上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和物资管理似乎是两码事,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只有把人管理好了,物资才能在此基础上管理好。要知道,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所有行为都会对物资的管理和应用产生影响,所以做好物资管理的前提是要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物资管理产生的影响的,主要是人员培训、岗位变迁、绩效考核及职务调动等方面,管理者应转变传统的粗放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加强以上几个方面的管理,才能为物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企业应从力资源开发入手,加强员工日常培训力度,不断地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日常人才引入要多引进高素质人才,为每位员工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有效结合员工实际,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员工适进行升迁激励,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员工最大的潜能。

2.注意员工激励问题。企业管理者应充分重视员工的激励应用,在以正确的行为导向和规范幅度,以正确的时间和空间为前提,通过对员工制定有吸引力激励制度,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只有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才能更好地促使员工更好的进行物资管理工作,自觉遵守相关管理制度,达到物资管理水平快速提升的目的。

四、采用现代化的物资管理方式

现代化的物资管理方式主要是指通过应用网络、计算机及现代通讯等先进方式,以自动化管理的方式,对企业物资管理进行控制,早日摒弃之前传统陈旧的管理方式,以此取得更准确快速高效的管理效果,而且还可以达到节约企业管理成本的目的。目前广泛使用的MIS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个比较好的物资管理平台,“该系统能够建立起从物资采购计划到最后的库存保管以及进出货记录等一系列信息的立体化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收集数据信息,有利于实现企业现代化的物资管理”。

综上所述,高效的企业现代化的物资管理工作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部门或是某一个人来完成,要将物资管理系统囊括企业内外的方方面面,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都是物资管理工作的一员,只有先建立这种完整的物资管理意识,再加上现代化的物资管理组织形式,辅以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只有在以上这三点的合理利用基础上,才能以高科技手段来确保物资管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并且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只有从这几个方面把工作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建立起有效的企业物资管理体系,并得到切实执行,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新画.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会,2009,01:52-54.

企业物资管理范文3

在企业管理中,人、财、物是三大重要管理内容。在物资管理中,物资采购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怎样提高采购效率,减少采购时间,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有效的物资采购管理便于企业控制成本,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

1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流程非常混乱

企业物资采购流程混乱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企业会设立专门的物资采购部门,由其全面负责物资采购工作。然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设立专业的采购部门,而是将采购权直接下放到各个部门中,由各个部门自行采购。这使得企业内部的采购工作过于分散,难以被统一管理。虽然这种模式下,企业所需要的物资能够被快速采购,但难以形成批量采购。企业的各个部门无法有效沟通,管理者难以全面掌控各个部门的采购工作,使得企业的采购成本难以降低。

12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

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采购工作的认识不深,只是将采购简单理解为“商品的买卖”与“购销行为”。在这种思想认识下,其所招聘到的采购工作人员也良莠不齐。这些采购人员很难准确把握物资的价格与质量。加之,企业所需物资种类非常多,采购人员难以面面俱到,熟悉每一种物资。企业物资采购的过程非常复杂,对于采购人员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其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与专业知识。采购人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能够严格按照企业要求来把握物资质量。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企业采购人员“里应外合”的情况非常严重,违法乱纪的行为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13监督机制不到位

采购环节不规范是当前很多企业的通病,物资需求部门和采购执行部门是同一部门,采购人员“吃回扣”的现象非常普遍。与生产环节不同,采购环节更容易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很多采购人员没有抵抗诱惑,利用手中职权,谋取个人私利。这也是导致很多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虽然很多企业已经构建了内外监管的体系,但是外在监督制度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效。

2应对上述问题的措施

21加强采购制度的监督

近些年来,我国为了规范企业的采购管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与政策。但在经济社会下,企业的经营行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定难以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完全吻合。对此,企业应从自身的经营状况出发,明确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采购管理。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企业采购腐败现象的惩处力度。

22制定科学的运作程序

企业的各项采购工作应由专门的采购部门来负责。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经验与实际经营情况,赋予采购部门物资采购权。整个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应实现统一化,实现物资采购的集中化。在实际工作中,采购部门应及时根据企业物资供需状况,制订采购计划,由上级主管部门批示后,由专人负责招标工作。在评标的过程中,应公开透明,从企业的角度,选择最佳的供应商,提高物资质量水平与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23建立专业化的采购队伍

针对当前企业采购人员素质水平过于低下,企业应从多个方面组建一支专业化的采购队伍,提高其采购管理水平。企业物资采购人员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是法制观念强。其不仅热爱采购工作,还应该熟悉并执行各项法规政策,不会滥用权力;二是具备非常丰富的采购专业知识,特别是熟练运用多种采购工具,掌握大量的采购技巧;三是具有非常强的沟通能力,能够冷静应对各种状况;四是具有学习精神,及时通过培训与进修等多种途径来提高自我水平;五是具有过硬的思想道德水平,能够抵御各种诱惑。

针对采购人员,企业可以施行岗位淘汰制,对于那些表现不佳的采购人员,应加以辞退。为了进一步提升物资采购人员的业务水平,企业还应该开展各项培训工作,选拔优秀的采购人员外派学习,并及时与企业内相关工作人员交流心得。

24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与路径

一是选择合理的采购路径。当前我国物资采购市场还不够完善,难以完全依赖市场自我调节,相关部门还需要及时介入。针对此,企业应严格按照各项政策要求,构建相对稳定与完善的采购路径;二是重视资质。企业应重视供应商,充分掌握供应商的资料,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供应商,取缔其竞标资格。企业还应对供应商所供物资仔细进行质量检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物资应及时退货,并取缔供应商的资格。三是改良进货方式。企业应积极构建网络物资采购系统,实现物资采购的网络化。

25对物资采购进行全程跟踪

在对物资采购进行全程跟踪的过程中,企业应做到如下方面:

一是对各个流程加强检查与监督。根据既定的流程,对各个环节逐一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其中物资采购预算的制定、价格的咨询、签订合同及结算为重点检查内容,企业应高度重视。针对采购计划展开监督工作,能够确保之后的采购工作更具合理性;价格方面的监督,可以实现多方比价,使得企业能够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合同方面的监督能够有效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结算方面的监督能够保护企业资金的安全。二是实行公开与透明化,全面推行公告制度。三是在监督方面应整合多个部门的力量,共同推进。监督工作不能依靠单一的部门进行,企业应鼓励全员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

26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

在开展招标工作之前,很多企业都是以合同的形式来开展管理工作的,这种形式有如下不足:

一是采购工作受采购人员的主观影响,采购人员若没有获知最新价格,其采购行为一般不会实现最大效率。更有个别采购人员,从个人喜好或情感出发选择供应商,这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二是受贿现象非常严重,企业大量资金外流。所以,企业在开展采购工作时,应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及时引进采购招标制度,对采购合同进行严格管理,避免企业资金外流。采购人员应第一时间掌握物资价格的变化信息,针对此,企业有必要推行比价管理制度,构建严格的台账制度。只有台账及时反映出物资价格的变化情况,采购人员才能够掌控物资价格的变动信息。二是针对大型物资采买,企业有必要构建多种台账制度,从而确保这些物资能够按时送到企业。三是在不影响物资使用的同时,企业可以对部分物资进行批量采购,加强库存管理,避免物资积压。四是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多方共赢。五是不断优化采购方案,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采购方案,使其始终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服务。六是推行内部考核制度,构建独立的监督部门来监督采购部门的各项工作。

企业物资管理范文4

通过信息化在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中的应用能保障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传统物资计划的制订,通常都是靠人力分析物资计划的相关要素,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将相关因素统统纳入物资计划中,然后再对其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获得相对合理的物资计划。这样的物资计划制订方式费时费力,同时,人工核算容易降低计算的准确性,从而影响整个物资计划的合理性。而将信息化纳入电力企业的物资计划管理中,能充分提高物资计划管理效率。将制订物资计划所需要考虑的各项因素输入相应的系统中,系统就能根据相关情况自动分析出物资价格走势,从而给出可供参考的购买时机和购买数量,提高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效率。

2在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中使用信息化技术的策略

2.1充分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电力企业物资计划

首先,根据电力企业实际发展需要购置或开发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使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效率。其次,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制订相应的电力企业物资计划。可将电力企业的仓储能力、物资消耗状况以及价格波动情况等输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让其充分分析电力企业物资计划,最终制订出满足仓储需要的电力企业物资计划。

2.2采用物联网实现仓储管理的科学性

首先,在货物入库时,将货物的相关信息,包括产地信息、规格、材质、使用和存储注意事项信息、采购人信息、入库者信息以及存放位置信息等编制成电子标签,贴于货物表面,并用相关仪器将信息扫入电脑中,以实现对存储信息的有效管理,方便相关人员查询库存信息、位置信息等。其次,在货物出库时,需要在电脑上查询相应的货物库存信息,然后进行出库操作。出库时,先打印预出库单,然后根据系统上存储的位置信息找到相应货物。货物运出时,要在仓库口进行出库扫描和出库信息录入,包括出库时间、领用人以及去向等信息,及时更新库存信息,库存不足时及时补充货物。

2.3采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

通过利用电子商务完成电力企业物资计划中的商品采购,能使物资采购突破地域限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选择最合适的产品,并保障采购物资物美价廉。通过将使用电子商务进行采购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中,能使采购部门采购到性价比高的物资,满足电力企业对物资的性能需求。

3结语

企业物资管理范文5

[摘要]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分析了我国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阐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个层面,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Distribution(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二)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三)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

(四)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

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企业物资管理范文6

[关键字]企业、物流资源、整合、流程再造

1.引言

众所周知,当今企业的交易成本主要为物流所占用。物流成本成为企业销售成

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成本的高低与企业的效益紧密相关,具有乘数效应:即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显著增加企业的效益。举例说,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企业的利润率为10%,要想依靠增加销售以获取10万元的利润,则企业要增加100万元的销售额。如果我们能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物流成本降低10万元,则等同于间接增加了100万元的销

售收入。常言说得好:“省钱比赚钱容易”。由于当今科技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企业的物流职能的改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顾客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理性化趋势明显的当今经济社会,显然,改进企业的物流职能,降低其物流成本,要比改进企业的销售职能,提高销售收入要容易得多。因此,企业要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必须适时、有效地整合其物流资源。本文从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相关文献入手,对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概念、实质、原则、问题进行较为系

统的理论研究,进而提出再造企业物流流程的建议和对策。

2.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概念和实质

2.1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研究的相关链接

资源整合是当今物流界较为热门话题。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于资源整合的理解还千差万别,从笔者所涉猎的国内外文献看,比较有代表的观点主要有:

2.1.1.何明珂在其著作《物流系统论》指出物流要素集成化原理实质上就是物流资源整合原.理。该文指出:物流要素集成化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物流系统功能、资源、信息、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等进行一系列规划、管理和评价,通过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所有要素能够像一个整体在运作,从而实现物流系统要素之间大联系,达到物流整体优化的目的的过程。还指出物流要素集成是区别传统储运业与现代物流业的主要特征;系统分析了要素集成的动机、机制和结果;指出物流系统内部结构的原理有:物流要素集成化原理、物流系统网络化原理和接口无缝化原理等。

2.1.2.王佐在其文《论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中将物流资源整合从战略思维层面和战术选

择层面对物流整合的涵义和物流整合的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文认为物流整合内容包括客户资源、能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

2.1.3王国雄在其文《试论现代物流的整合效应》中从大物流的观点出发,认为物流整合力是物流企业对市场发展所具有的适应力、协调力和综合力的总和。物流整合力=物流设施+营销能力。

2.1.4李雷鸣、陈俊芳在分析了企业物流的作用和制约因素之后,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集团现行的分散物流模式的弊端,并在此基础提出了企业集团组织一体化整合和信息整合的第三方物流改革目标模式。

2.1.5.唐纳德.丁.鲍尔所克斯等人在其著作《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一体化》提出的整合理论。强调了对物流位置结构、仓库位置类型、运输节拍、库存节约、物流战略的制定方向。

2.1.6DorothyLeonard从动态角度概括了企业资源整合的方法和过程,他认为企业资源整合就是在发现并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的决策措施,对物流企业内外的系统功能、实体资源、信息、网络要素以及其他要素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评价,从而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并且通过动态的资源检验和发展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2.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概念和实质

上述各种企业资源整合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有些从技术的角度进行研究,有些则从管理运作的角度去研究;有些从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有些则从社会的角度进行研究。应该说,这些研究还是令人满意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各种资源整合的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具体的整合内容和方法上;二是,对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前提-----制度资源研究比较缺乏;三是,对企业物流资源整合本质研究

的缺乏,没有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流资源整合而作出一个系统的研究。应该指出,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是对企业和社会原有的物流资源进行重新的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为了使企业的运作形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企业由以职能为中心的传统运作形态向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心的现代企业运作形态的转变。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运作的根本性变革。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不论从何种角度看,都不能忘记关键的一点:即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应有合理的制度安排作为其前提,并有现代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其强有力的支撑。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将其有限的物流资源和分散的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无缝化对接,真正形成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物流资源的动态运作。为此,本文将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定义为: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的需要,在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下,借助现代科技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力量,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将企业有限的物流资源与社会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无缝化对接而进行的一种动态管理运作。这也是本文将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置于新经济背景下研究的原因。这一定义虽然有些长,但其能较为全面说明当前和今后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主题和趋势。反映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本质特征:

2.2.1“在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下,借助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力量”说明企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制度基础和知识技能基础。

2.2.2“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说明在新经济条件下,只有正确识别和把握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使企业的物流资源整合更加有效。

2.2.3所谓“动态管理运作”说明企业物流资源整合运作的非静态特征。因为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不同时期,企业所面临的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等环境都会有所不同,企业内部环境也会因此引起变化。环境变了,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只有以动态的观点对待企业的物流资源整合,才能使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与外界物流资源保持一种动态的相互适应性,才能响应顾客的快速需求反应,保持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其实质就是再造企业的物流流程。实现传统以职能为中心的管理运作向现代以资源优化配置为中心的管理运作的转变。是企业一种全面彻底的管理变革。3.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原则

3.1顾客导向原则

以顾客为导向原则,要求企业的物流资源整合必须紧扣顾客需求主题而进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不断演进。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顾客的需求日

趋理性化,人们开始希望花合适的代价购买到具有合适功能的产品或服务。强调以

顾客为导向的企业将发现,最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并不是由企业为顾客

设计的产品或服务,而是由顾客设计或由顾客参与企业共同设计的产品或服务。在

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过程中,顾客具有“否决权”,顾客群及潜在的顾客群决定产品

或服务的需求特点。使得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以顾客为导向必须使企业各

级人员都明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理由是为顾客提供价值。顾客作为企业的重要

“资产”,企业必须善待顾客。必须创建并维护良好的顾客关系。从长远的观点看,

企业的使命就是要使顾客当前价值最大化,同时使顾客的寿命周期价值最大化。企

业物流资源的整合只有达成这些使命,才有意义。因此,企业任何物流资源整合的

设计与实施都必须以顾客价值为标准,将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努力培养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是企业物流资源整合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

3.2知识管理原则

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知识管理原则,要求企业必须提高其物流知识管理能力。

这是企业物流资源整合能否成功的关键。关于这一点,也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

信息经济对现代企业的要求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波特的竞争理论为代表的,

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与行业结构和市场机会的传统管理理论,逐渐暴露出其不

足。实践证明,同一行业的企业往往面临同样的市场机会,但其赢利能力却相差甚

远,而且这种差距还有变大的趋势。为了解释这些问题,对传统理论进行休整产生

了资源管理学派。资源学派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拥有或能够支配的资

源。如土地、设备、资本和人力资源等。不同企业因其占有不同规模资源,组合不

同而产生不同的经营规模和效益,这从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竞争战略理论的不

足。但,随着市场经济趋于完善,企业原有的各种资源都可以借助资金,通过交换,

从市场获取。由此可见,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企业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之间并不存在

必然的因果关系。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企业较之其他企业有较大规模

的各种资源,但其经营状况却始终不甚理想,有些甚至倒闭破产。透过资源这个表

面现象,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实质上根源于企业所拥有的

知识。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一方面,由于顾客或消费者知识素质的提高,收入水平

的增加以及其选择范围的扩大,其主要消费将越来越多转向知识含量高的产品或服

务,而且要求和期望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新的需求特点导致了产品或服务的经济

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或服务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产

品或服务的压力。另一方面,从技术的角度看,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与其在世界范

围内的迅速扩散,使企业进入新的市场更加容易。此外,各个国家不断降低其关税

和世界范围内取消市场管制的趋势,为企业市场的全球化提供了可能。企业面对的

市场不在是以往受一定保护的区域性市场,而是全球市场。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和

开拓市场的难度也空前的加大。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取竞争的优

势,只有靠不断的创新,而创新的源泉主要不是实物资产,也不是金融资产的物质

资源。而是企业拥有的知识及其对知识管理的能力。我们可以说,企业资源的整合

是企业知识存量的函数,企业的知识存量越大,则企业资源整合的供给成本就越小。

因此,企业要想整合物流资源,再造物流流程,必须开展全方位的知识管理,加大

企业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能

力。

3.3系统整合原则

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系统化原则,就是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要按系统整体最优

为目标,对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系统内部相互冲突的要素,或者虽不相互冲突,但须

相互协调的要素进行权衡、选择和协调。理解这一原则,应拽住其关键所在:企业

物流资源整合的目标是要实现企业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而不是系统内部的要素目

标最优。因此,在实施这一原则,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

系统边界,只有系统边界确定,才能便于其整合运作的开展,否则,将无从着手。其二是,不论如何界定系统边界,物流系统的含义还是比较确定的,它包括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其物流资

源整合的系统边界界定时,最好以其供应链物流系统,即包含其上下游企业和内部

所有物流资源的物流系统,作为其系统边界。其三是,如果企业无法驾御其外部物

流系统时,至少必须以其内部所有的物流资源的物流系统作为其系统边界。否则,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开展便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3.4物流运作规范化原则

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规范化原则,指的是企业应依据现代物流的要求,对物流

整合的具体运作和物流作业流程再造进行规范,并确立科学合理的物流作业绩效评价

标准体系,并依此进行物流具体的运作组织和管理,以降低物流资源整合成本及损

失,提高企业物流资源整合质量。对于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规范化运作,不论从物流

服务的提供方,还是从物流服务的需求方而言,都是必要的。现代物流需要对其所有

的系统要素,围绕物流成本和物流客户服务之间的平衡进行系统优化。在既定的物流

成本预算下,尽可能使物流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反过来,要在提供既定的物流服务的

同时,使物流成本尽可能的低。许多研究表明,要想实现这一平衡,必须通过制度的

合理安排,对物流的作业和流程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物流成本,其原因至少

有二:其一是,规范化的作业便于自动化运作,而随意性的作业无法实现自动化。其

二是,现代物流是以高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支撑的。而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身就极具程序化、规范化的技术。在使用这些技术时,如若没有规范化的操作与其

配合,非但无法实现效率的提高,相反,还会增加成本。因此,一个好的物流资源整

合,必须有其自己完善的流程、作业规范体系和制度体系,这也是进行物流资源整合

绩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

3.当前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由企业自身承担,造成物流资源分散,这种分散的物流模式是传统“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集中反映,在传统“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中企业功能俱全,在短缺经济条件下也曾发挥其优势,各个企业可以对其自身的物流系统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保证其生产经营的连续性,感到利用的方便。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传统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交易的主动权也随之转移。传统“纵向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运作的弊端也日益突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企业物流规模较小,无法取得规模效益。

3.1.2.企业内部物流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相互脱节,供、产、销基本活动无法形成相

互协作的价值链,物流系统协调性差。物流利用能力低,无法达到整体最优。激励以部门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业绩,造成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片面追求本部门的利益,物流,信息流常被扭曲、变形。传统企业中的库存管理是静态的、单级的,以高库存保持生产的连续性,库存决策缺乏与供应商的联系,无法利用供应链上的相关物流资源,致使库存成本太高。

3.1.3信息系统落后。我国大多数企业仍采取手工处理方式。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极不完

善,数据处理技术落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EDI、INTERNET、EC等先进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无法及时、准确处理相关物流信息。不同地区的数据库彼此分离,无法充分有效地加以集成,致使企业无法实现柔性化的敏捷物流作业。

3.1.4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企业往往从各自的短期利益目标出发,挑起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与合作基础,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长远目标。

3.1.5企业物流资源整合重内不重外,导致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不能互相作用而缺乏动

态适应性。

3.1.6企业普遍缺乏规范与合理的制度安排。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素有企业“宪

法”之称的企业基本制度不够健全、完善,难以调动企业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建议----再造企业物流流程

如前所述,物流资源整合的实质就是再造物流流程,也就是要对现有的物流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反思和彻底的再设计,以便迅速提高企业物流流程的绩效水平。物流流程的再造涉及企业的全面变革,再此变革过程中,有各种博弈方进行的策略对抗或合作。物流流程再造能否成功,与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方案有密切的关系。企业在进行其物流流程再造之前会制定其方案。每个方案定会有优劣之分,但企业如果不去实行,是很难分辨方案优劣的。面临多种方案,由于企业的习惯力量使然,企业会有实行或不实行的策略选择。各种方案分别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方案是否可行,二是企业变革观念的强度。在这两个因素中,方案的可行是前提,企业变革观念的强度是保证这二者共同决定的博弈结果。

再造企业物流流程是当今企业界最时髦的企业物流运作变革术语。但整合企流资源,再造企业物流流程并不是泛泛进行的,它不仅需要先进合理的观念作保证,还要有企业的组织、制度、技术、文化、信息等作保证,还要有足够的知识技能作保证。依据前述的物流资源整合的原则和实质,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物流资源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以为,再造物流流程,实现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企业的观念再造

“观念先行”是企业一切变革的客观要求,只有首先树立正确的观念,才有可能做正确的事。在当今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整合企业物流资源,再造企业物流流程,必须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一是,再造物流流程的使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二是,企业物流流程在企业为顾客带来价值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企业物流事业的成功来自于优异的物流流程绩效;四是,优异的流程绩效是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合适的人员配置与良好的工作环境共同作用达成的,尤其是科学的流程设计(包括先进物流网络技术的应用),它是企业对顾客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和物流流程本身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4.2制度再造

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市场制度(游戏规则)作保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加之以建国以后,计划经济的思想长期占主导地位受其影响,在当今的经济转轨中,不论从企业的宏观层面,还是从企业的微观层面看,都存在着基本制度的严重缺失,企业发展所需的制度供给不足。致使企业难以进行市场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运作。如当前物流分割管理局面的存在,造成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大量的非市场化行为,这些行为的存在,破坏了社会的基本信用制度,使得以合作信誉为前提的,以物流运作虚拟为方向的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组织形态----虚拟企业(供应链企业联盟)的运作变得十分的艰难。不仅严重抑制了企业物流效益的发挥,而且,使在其之后的制度演进还可能存在路径依存现象。因此,要想有效整合企业的物流资源,再造企业物流流程。我们必须: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一个有关权利规范和保护的体系,对公民财产给予法律的保护。这是保证企业有效运作的最基础性的制度。这些制度应包括对所有权、债权、期权、契约等所作的界定和规范,还应包括各种权利流通和转让制度的制定,对权利和权利行使收益进行保护。二是,在规范市场秩序和提升企业信誉的过程中,应强调执法的严肃性,长期一贯地依法行事。三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而言,应加强以企业基本制度为基础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完善企业的技术规范、业务规范和个人行为规范以及各种管理制度。

4.3企业组织的再造

由于企业资源投入的有限性和企业规模运作边际替代效应的存在。因此,企业不可能以无限制地进行企业规模扩张来获取利益的增加。R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其之所以存在就在于企业可以节省通过市场价格运转的交易成本。当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增加并超出其外部价格的调节费用,必然导致其市场竞争能力的削弱。在新经济条件下,由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物流资源与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无缝化对接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可以依此对企业组织进行再造,在认真识别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要求,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世界范围内的“专家”企业,建立一种全新的,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撑的诸种核心能力的动态联合体----虚拟企业组织。这样,可以克服企业传统规模运作的缺陷,以较少的物流资源投入来获取规模物流运作的效果。这是从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企业组织运作的主流形式。

4.4企业的文化再造

企业文化的再造是一种较高形式的流程再造,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巨大的软约束力和驱动力,能保证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顺利完成。企业文化的再造,包括企业的使命、基本目标、战略的转变,是最为复杂和艰难的部分。成功实施企业文化的再造,需要对企业有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应在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下进行。企业文化再造,应有远景目标的规划,强调企业组织的持续发展。如前所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基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存量。因此,企业文化再造必须以提高企业的知识存量为目标,在企业内部及虚拟企业成员之间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第五项修炼,改进其心智模式,进行自我超越。在企业文化再造过程中,激励学习和创新机制是其重要内容,它需要以人为本,重新设计企业的考评体系。以学习为手段使整个企业的知识存量得以提高,并不断创新,最终实现企业素质的提高。

4.5技术再造

技术再造是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技术再造应以企业物流流程的需要为前提,主要考虑物流运作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依据企业物流技术设备水平,物流运作的特点和信息化的状况及再造后的总体要求而进行。企业在采用其物流运作需要的新技术后,应建立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采用网络技术连接物流流程再造的各个工作单元,构建企业内部网络,以协调和管理企业的各种物流资源,再将其与INTERNET进行连接,为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动态运作组织----虚拟企业的运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主要参考文献]

1.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王佐.论物流整合.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22).

3.王国雄.试论现代物流的整合效应.商业现代化.2000(19).

4.李雷鸣、陈俊芳.组织一体化与信息整合的第三方物流.中国流通经济.2003(3).

5.(美)唐纳德J鲍尔所克斯、戴维J克劳斯.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一体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6.DorothyLeonard.BuildingandSustainingthesourceofinnovati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tonMasschusetts.1995.

7.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8.周永亮.《中国经济问题前沿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罗海成、王秉安.《中小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10.吴敬连.《转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企业物资管理范文7

(一)物资计划工作

一般由需求单位按生产计划安排及相应的消耗定额指标要求提出物资消耗计划,报矿供应科,供应科汇总后结合本矿仓库的库存情况,编制矿物资需求计划,上报公司供应处。公司供应处根据各矿上报情况及总库库存情况,综合考虑其它影响因素,编制全局物资需求计划。

(二)物资采购工作

公司供应处根据已编好的物资需求计划,并按预先划分的采购权限,分解采购任务,再由有采购权的局供应处、矿供应科、区(队)的小库,分头编制采购计划,并分别实施采购及相应的结算等业务。

(三)物资仓储工作

各采购单位所采购的物资到货后经过简单的验收,分别存放在各自的库房。公司供应处采购的物资通常存放在公司总库,各矿通常按需求计划提前将所需物资由局总库办理提货手续后运回并存放在矿仓库。各直接生产单位从矿供应科办理提货手续将物资领出后存放在小库。

(四)物资发放工作

公司供应处及矿供应科等物资管理部门,通常是按生产单位提出的需用计划在办理相关手续后直接发放物资。使用消耗由各生产单位自行控制,生产过程中多余的物资则分别存放在各级库房中。

二、煤炭企业传统的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煤炭企业的三级供应体制,导致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对煤炭企业竞争能力产生很大影响的问题。主要有:多头管理,多头采购,层层设库,责任不清;库存物资资金占用量大;采购不规范,采购成本及流通成本高;储备不合理,易形成库存积压;各单位各自为政。互相之间难以横向调拨物资,在出现生产急需时难以保证;内部相对封闭,与社会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供应信息沟通不畅,“牛鞭效应”现象严重。在多数煤炭企业,物资管理的基础工作还依赖于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有些单位即使有了计算机,由于各种原因也只是打印报表的工具而已,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管理效率低下。

三、现阶段加强煤炭企业物资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物资供应信息化管理与控制系统

目前,国有大中型煤矿应该采用集中统一的采购管理运行体制,对物资采购进行比价、招标、定点等方式来保证物资的供应价格、质量、交货期和售后服务等。这就要求建立信息化物资管理控制平台,根据煤炭生产企业需用物资的特点,把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成本和资金管理等纳入物资信息化管理中(比如ERP),形成全面覆盖物资供应业务链的管理系统,达到全面跟踪物流业务过程的目的。而且高层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查询来监督业务过程,加大职能部门依据计划进行业务活动的责任,减少管理成本。

(二)加强物资计划管理

为了准确掌握煤矿生产物资总需求,合理组织货源,有效使用流动资金,发挥规模经营优势,努力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物资计划管理是物资供应部门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依据仓储量、用量、渠道、价格等制定的,是以季度计划为准执行的,是考核计划执行情况的主要依据,通过计划管理,发挥物资供应部门的主要渠道优势,规范市场主体物资计划采购行为,提高供应环节的经济效益,及时均衡地保证煤炭企业生产的物资供应,实现最少的资金占用和劳动消耗。

根据需要,物资计划内容按时间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调整计划:按资金来源分生产用料计划和各类专项资金工程用料计划。计划管理是物资部门采购和供应工作的基础,根据计划管理进行有计划的采购和供应,加强归口管理、净化采购渠道。

(三)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

采购管理是加强物资管理的重要一环,做好采购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一是建立规章制度。要以“计划严谨,采购及时、质量保证、价格合理、降低成本、保障供给、堵塞漏洞”为主要目的,制定比较完整、科学、规范、合理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强化内部监督和管理。二是要规范采购,控制采购成本。物资采购环节应当以管理价格为中心,对价格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大宗物资采用招标采购,由供应部门、财务部门、管理使用部门等共同考察,坚持“先厂家,后批发;能批发,不零购”的原则。三是加强对供应厂商的管理。煤炭生产企业通过对供应厂商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比较,选择生产质优、价廉、售后服务好的供应厂商,建立供应商档案,资质评定等,结成长期的供需合作关系,避免“人情货”。

(四)加强物资仓储的管理

煤炭物资库存从狭义上讲是为了暂时闲置,但可用于未来生产的需求储备。保证现在或将来煤炭生产的顺利进行。那么如何合理安排库存?既不影响生产又不过多占用企业资金呢?首先。改变周转库存,即当生产或订货是以每一批而不是一件时根据生产计划和统计资料的预测。整进整出。规避因批量安装或进货形成的库存。第二,规避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煤炭生产者为了防止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供应的不确定性带来缺口而设置的一定数量的库存。第三,消耗性材料库存。对于煤炭生产日常需求的物资,如钢材、火攻、支护、截齿等等根据生产进度以120%的数量储备。对于大型设备如综采机、掘进机、皮带运输机的配件以随货备件库存。第四,ABC分类法。又称巴雷托法是将库存物资管理按品种多少和资金占用额大小进行分类,将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5%――10%而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70%左右的物资定为A类物资,对于这类物资因严格控制储备之额,制定尽量低的保险储备量。制定储备定额采用经济订购批量。采用短的间隔期检查库存时间比较短,一般1-3天,统计时应详细统计。即严格管理,严格控制。反之,将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的70%而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的10%以下的物资定为c类对于这类物资储备之额采取一般控制。制定相对较高的保险储备量。将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均为20%左右的物资定为B类,制定储备量采取加权平均法,检查库存以每月、每周为主。对于这类物资应在A、C类之间。库存是实际存在的,现实是没有不行。多了绝对不好,有利有弊。

(五)加强生产部门的物资管理

企业物资管理范文8

关键词: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物资储备;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庞大且复杂的生产活动,需要有及时的物资供应,要想满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资需求,就必须加强物资储备管理,保证企业物资储备量满足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各个生产企业都极力寻求发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对企业物资储备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物资储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物资采购中物资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计划准率低

现阶段,企业物资采购中,物资的储备管理材料计划环节由于缺乏有效地方式,所以计划准确率低。主观上来说,企业物资储备管理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特别是面对超储积压问题,没有一个有效的制约方式。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材料计划准确性低,导致物资储备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或者是储备过量,增加了企业物资储备的成本。

2 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一些企业在物资储备管理过程中,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多头采购现象严重。究其原因:首先,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物资储备工作质量低下,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其次,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物资储备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不能认真落实,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麻痹大意,在处理具体问题过程或决策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工作失误;另外,企业相关部门不能协调工作,甚至有一些部门存在私自采购现象,这样就难免会出现重复采购、盲目采购等现象,增加了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 企业物资储备管理观念老化

受传统的物资管理理念影响,在现代化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观念老化严重,造成一些企业物资积压。在企业设备更新方面,一些设备物资存在很强的配套性,在新设备更新过程中,配套设备以及相关配件相对较多,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掌握该设备的更新换代行情,盲目的选购设备,导致设备更新频繁。因此淘汰的设备就会造成企业物资积压。另一方面,又存在耽误生产的现象,由于计划不够,采购和运输周期长,个别急需物资得不到及时供应。

二、加强企业物资采购中物资储备管理的对策

针对现阶段我国企业物资采购中物资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有效的建议:

1 采用分类管理法

企业生产过程中物资类型众多,因此采用分类法进行储备管理,能够简化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避免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另外,分类法管理能够压缩企业库存量,节约储备管理成本,减少物资管理的工作量,所以在现代企业物资采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般来说,将采购的物资分为几类,然后根据不同物资属性采用区别的管理手段。具体分类标准为,一类物资为占企业生产消耗金额的70%,但物资品种数量占总产品种类的10%;二类物质占企业生产消耗金额的20%,但物资品种数量占总产品种类的20%;三类物资占企业生产消耗金额的10%,但物资品种数量占总产品种类的70%。对每一类物质的管理方式为:对于一类物资,品种数量少,但是占企业消耗金额的比例却最大,说明其对企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需要进行重点管理;二类物资相对平庸,一般将多种物资合并在一起进行采购与管理;三类物质主要适用于大量订购,可以适当的增加储备量。

2 加强对物资采购合同的管理

企业采购活动就是利用企业资金从市场中选购物资,供企业生产的一种方式。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包括物资价格、运输费、物资过程消耗费用、物资整理费用、保管费用、采购税金等。其中物资的价格占有最大的比重,对采购成本产生最大的直接影响,因此,控制物资价格就能实现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的效果。

对于大规模的物资采购,一般采用招标以及谈判形式进行,企业与物资供应商之间签订采购合同。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物资的交易价格,所以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管理,认真分析行情,在价格比同期底价购买。

3 采用“最优库存”的管理方式

企业物资储备就是保证企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包括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形态物资的管理,但是在储备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储备的数量。如果储备物资量过大,不仅会增加储备管理费用、保险费、运输费以及装卸费等,还会导致物资消耗成本的增加。因此,在企业物资采购储备管理中,需要树立“最优库存”的管理理念,通过相关的调查、分析,制定准确的采购计划书,在满足企业生产运转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企业库存量。

当然,“最优库存”是一个理想库存,就是把物资储备控制在尽可能少的水平,并且还能满足企业生产和应急需要,通过库存管理,能够避免浪费,降低企业物资存储成本,避免物资在储备过程中损坏、老化、变质等问题。另外,“最优库存”管理模式还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控制物资的使用,提高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节约意识等。

结语

物资采购过程中,物资储备管理是其关键的环节,对控制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经营管理企业物资管理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企业必须创新物资管理模式,合理解决物资供需之间存在的时间、数量、空间、品种、质量、价格等方画的矛盾,实现物流合理化,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尹力.抓好企业物资采购管理・降低企业成本[J].新疆有色金属,2013,16(04):124-125.

[2]高季雪.强化企业物资管理举措探究[J].管理锦囊,2013,32(12):89-90.

企业物资管理范文9

【摘要】很多采购企业属于中小企业,数量庞大而资金实力单薄,迫切需要相应市场主体帮助其融资。本文分析了物流企业和采购企业通过集合采购来进行合作,为双方找到一个新的利润切入点,并且分析了这种业务模式的理论构想、障碍因素和风险因素及防范。

【关键词】物流企业采购企业集合采购风险防范

一、引言

物流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捍卫和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就必须要进行物流服务创新,适应新的市场变化。物流企业有必要把物流业务和金融业务结合起来甚至打包进行物流服务产品的创新,以吸引客户,同时也能带动本企业物流运输、仓储等业务的发展。既为采购企业节省采购资金和单位采购成本,鼓励采购企业积极大批量采购,又为物流企业争取到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集合采购业务,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新的市场形势。这种业务需要由物流企业来设计和推出,它的原理是运用集合采购为采购企业进行融资。当采购企业需要采购一批原材料或者产品时,同时供应商处在卖方市场中或者供应商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实行苛刻的信用政策即不允许赊销时,某些采购企业不能提供全部的货款而面临无法采购的困境;或者采购企业的采购量比较小,以致于不能享受折扣优惠,这时候物流企业就可以充当采购集合者的角色,发挥杠杆作用为采购企业充当融资提供者。

二、集合采购为物流企业和采购企业带来的优势

在这个过程当中,物流企业要充当两个角色,采购集合者和融资提供者。正是这两个角色决定了这种业务能为物流企业和采购企业带来的价值。

首先来分析一下这种模式的实施过程。供应商会实行价格折扣,不同的购买数量实行不同的价格,遵循“量大从优”的原则。假如现在供应商规定,只有在Q1的购买数量上,供应商愿意以折扣为w1的价格出售产品或者原材料,原材料或者产品的正常价格为P。比如在购买数量为1000(Q1=1000)单位的水平上,实行8折(w1=8)价格优惠。那么物流企业就可以向采购企业只收取Q1?鄢w1?鄢P的款项向采购企业保证全部货物的供应。但问题是如果采购企业能够全部满足Q1的购买量,他就不会通过物流企业来完成采购任务,而是可以直接去和供应商谈判。所以只有在采购企业的需求Qx小于甚至远远小于供应商规定的折扣最低购买量时,物流企业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此时物流企业就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策略,向采购企业收取折扣后的货款(Qx?鄢w1?鄢P),并向采购企业保证全部的货物供应。物流企业如果觉得让采购企业预先支付w1的比例还不够很好地吸引采购企业的加盟,那么就可以继续减少采购的预先货款支付数额,但是随着减少的幅度增加,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相应的增加。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物流企业在w1的比例基础上稍稍增加一定幅度依然能够吸引采购企业,那么物流企业的利润就要上升,否则就不应该增加。在现实中,有很多企业的采购量达不到供应商的价格折扣数量,物流利用自己的优势可以集合多个企业的小规模需求以达到供应商的价格折扣数量,发挥小规模购买的规模优势。在上例中,假如除了有采购企业x,还有采购企业y,z…k,则Qx,y,z,…k=Qx+Qy+Qz+…+Qk,当Qx,y,z,…k处于供应商的哪个价格折扣数量区间时,就可以去找到相应的折扣数(假如是w2),这时只需要向采购企业x,y,z…k分别收取货款Qx?鄢w2?鄢P,Qy?鄢w2?鄢P,Qz?鄢w2?鄢P,…,Qk?鄢w2?鄢P并向各采购企业保证全部的货物供应。实施这种模式为物流企业和采购所企业带来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1、实施集合采购为物流企业带来的优势。集合采购对物流企业有两个优势:第一个是物流企业可以实现无垫资为采购企业采购原材料或者产品,但是最终物流企业却能从中获得利润;第二个优势是因为第一个优势而获得的货物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提供权,从中收取的物流服务费用又构成了物流企业的另外一个利润源泉。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利润源泉,也就奠定了物流企业的赢利模式和利润结构。物流企业向供应商购买货品时所需的资金并不包含自有资金,而是采购企业支付的资金,采购企业愿意这样做是因为采购企业只须支付货款的部分比例,而剩余的可以在货品变现之后再行支付给物流企业。整个过程当中,虽然采购企业是物流企业的债务人,但自始至终物流企业不是供应商的债务人。因此,物流企业没有因为采购企业的债务而承担风险。

此外,还可以获得采购货物的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提供权,以及为物流企业整合运输资源和仓储资源以降低物流成本提供良好条件。如果第一个环节的工作是为了吸引客户,那么第二个环节的工作就是为了留住客户。由于各个采购企业的集合采购量比较大,物流企业就可以整合运输和仓储等物流功能,达到物流企业的规模化经营,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和仓储等物流管理成本,提高物流企业利润。因此,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获得的利润由三个部分构成:因采购融资获得的利润、因物流服务提供权而获得利润以及实行规模化物流经营所获得的利润。

2、参与集合采购为采购企业带来的优势。这种模式能为采购企业带来的利益多寡决定了采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采购企业最直接的收益就是节省采购成本。在采购企业的生产或者销售旺季,有利于放大采购企业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可以把采购企业的采购职能外包给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作为采购商。相对于采购企业,物流企业对供应市场有较好的了解,便于选择更好的供应商和产品,而采购企业就可以集中资源进行生产或销售,提高核心竞争力。如果某个采购企业的采购量比较大,对整个采购规模的贡献比较大,或者物流企业为了鼓励更多的采购企业持久地与物流企业合作推动集合采购,采购企业从物流企业处获得的激励将更大。

三、物流企业推动集合采购的障碍因素分析

尽管集合采购对物流企业和采购企业有诸多贡献,但该业务能不能顺利开展还取决于很多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因素。

1、物流企业的采购专业性资质。站在采购企业的立场上,采购企业对供应商以及产品的价格、质量乃至售后服务有所不同,采购企业对物流企业的采购专业性资质的认可程度也有不同,某些采购企业可能会担心物流企业的采购资质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不愿意与物流企业合作。这样就会造成能够进行整合的采购企业和采购数量的有限性。现实中很多采购企业是同时采购多种类的产品,即“多品种、少批量、多频次”,这给集合采购的实施带来很大的挑战。

2、在一定时间内能够集合的采购企业的采购量。关键是能不能在同一时间集合到理想的采购总量,即便在某一时间内,集合采购量达到了要求,但因为每个企业的采购提前期不一样,可能会造成虽然集合到所需采购总量,却延误了采购企业的使用日期。集合周期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该项业务实施的效果和效率。集合周期是指物流企业从开始集合第一个采购企业采购量到最终所需采购总量满足所跨越的时间。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就是尽可能增加地理范围,集合更多企业的采购量,不过这样又会产生另一个问题,即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的辐射范围。

3、物流企业的某个配送中心所辐射的所有企业的采购总量问题。问题不是在允许的时间内能不能集合到所需的采购量,而是集合到的采购企业是不是在物流企业的配送中心的辐射范围之内。假如集合到的各个采购企业指定的交货地点不在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的范围之内,那么物流企业对在自己配送中心辐射范围之外的服务水平的保障能力就会降低,而且可能物流成本会比较高,甚至超过为此获得的收益。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两个,一是把采购和物流服务进行分离,物流企业只对采购环节负责,后续的物流运输或者仓储等物流服务不包括在合同中,让采购企业自己去选择相应的物流企业。这就引出了第二个解决办法,就是物流企业寻找与其他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当然选择的标准是双方的配送中心在辐射范围上形成互补。

4、采购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的关系。采购成本下降会导致存货持有成本的上升,采购成本上升会引起存货持有成本的下降。采购企业的采购量比较大时,固然能够降低单位产品价格和单位运输费用,但会增加采购企业的存货持有成本。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直接决定着采购企业的采购量,如果采购企业的批量采购所节约的成本不足以冲抵因为存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存货持有成本,采购企业就不愿意增加自己的采购量,这将给物流企业整合采购企业的采购量带来困难。

四、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1、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一般来讲,物流企业在第一个环节上不用承担分险,因为本质上,物流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没有投入自有资金,所以就没有承担金融风险,这一部分的风险主要由采购企业来承担。但是物流企业主要要承担第二环节的风险,主要属于运营风险,这部分风险包括运输、仓储等物流功能环节常见的各种风险,例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火灾、盗窃等常规风险,而这部分的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加以分散和规避。实际上,第二个环节的风险即便物流企业有无实施此种业务都是要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