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12-01 12:40:26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1

关键词:上市银行 资产质量财务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5)12-0023-03

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27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8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实际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10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3.7%,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继续处于温和上涨的状态。

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且结构不尽合理,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部分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较多。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10月14日公布的2005年第3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高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3.2个百分点,比8月末高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低2.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增长幅度高于预期目标。

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1%。

截至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为3.96%,比去年同期上升0.3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下降1.29个百分点,比上月提高0.15个百分点;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末低0.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2005年前9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96万亿元,同比多增1636亿元。

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金融机构外汇贷款余额为149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外汇各项贷款增加162亿美元,同比多增加4亿美元。9月份外汇各项贷款下降4亿美元,同比多下降6 亿美元。

一、营业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

2005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银行的经营业绩持续增长,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同比增长速度均超过25%,毛利率平均达到31.34%。招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利息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位于五家上市银行之首。民生银行的发展速度最快,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同比增长率均领先于其他上市银行。不论是绝对额还是增长速度,深发展的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和净利润均位于五家上市银行之末尾。

2005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长25.79%,其中,民生银行增长最快,同比增长34.53%,深发展增长最慢,仅同比增长4.34%。5家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合计达到669亿元,其中,招商银行达到177亿元,深发展达到63亿元,分别名列五家银行之首尾。

2005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仍然主要来自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80%。5家银行的利息收入合计达到529亿元,平均增长率为26.39%,其中,民生银行的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8.06%,深发展仅为4.11%。招商银行的利息收入仍然位于领先地位,达到149亿元,浦发银行紧随其后,达到128亿元。

2005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银行的营业利润合计达到209亿元,平均同比增长24.47%。其中,民生银行的营业利润增幅达到45.98%,深发展的同比增幅仅为19.18%。招商银行的营业利润达到73亿元,深发展的营业利润达到23亿元,分别位于五家上市银行之首尾。

2005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合计为73.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1%,其中,华夏银行比上年同期增长约40%,而浦发银行由于计提资产损失准备从上年同期20.58亿元增加到28.31亿元,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51.66%。

二、存贷款的期限结构风险仍然较大

2005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合计达到19152亿元,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长25.60%,其中,招商银行的存款总额达到6041亿元,同比增长了31.67%;深发展与华夏银行的存款总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04%和19.14%,增长相对较慢。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的存款总额同比增幅都超过25%。

2005年前三季度,上市商业银行的长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15.75%上升到16.59%,长期存款总额合计达到3177亿元,平均同比增长32.30%。其中,浦发银行的长期存款达到1819亿元,同比增长55.93%;民生银行的长期存款为699亿元,同比增长4.57%。

2005年前三季度,五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合计达到14781亿元,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长23.03%,其中,民生银行的贷款总额同比增长34.03%,贷款总额达到3552亿元,超过浦发银行,仅低于招商银行的贷款总额。深发展的贷款总额同比增长5.01%,贷款总额为1404亿元。

2005年前三季度,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合计达到7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7%,短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由上年同期54.87%下降到50.56%。招商银行的短期贷款达到20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7%;深发展的短期贷款60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14%。

2005年前三季度,五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合计达到4661亿元,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长27.32%,远远高于短期贷款的增长速度。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率超过30%,浦发银行和华夏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率超过25%,深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率为3.31%。

2005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平均同比增长速度略高于贷款总额。虽然上市商业银行的长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15.75%上升到16.59%,但是中长期贷款的同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短期贷款,结果增大了存贷款期限结构风险,中长期贷款总额平均超过长期存款总额约47%。这进一步加重了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三、逾期贷款增长较快

2005年前三季度,伴随着贷款总额平均同比增长23.03%,五家上市银行的逾期贷款总额平均同比增长25.23%,逾期贷款合计达到295亿元。在五家上市银行中,民生银行的贷款总额同比增长率最高,达到34.03%,但是与此同时,民生银行的逾期贷款由上年同期20.96亿元猛增到58.62亿元,同比增长179.65%。浦发银行的逾期贷款由上年同期22亿元增长到31.94亿元,同比增长44.64%。招商银行的逾期贷款达到118亿元,同比增长22.03%,仅比贷款总额同比增长率低5个百分点。

华夏银行的逾期贷款同比下降4.18%,由上年同期71.48亿元下降到68.5亿元,逾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由4.78%下降到3.79%。深发展的逾期贷款由上年同期24.7亿元下降到18.4亿元,同比下降25.52%。

目前,控制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在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五家上市银行的逾期贷款增长速度快于贷款增长速度,这为上市银行持续稳健发展埋下了隐患。

四、2005年利润增长 风险增大

根据5家上市银行2005年第三季度报告,我们可以预见,到2005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信贷质量不容乐观。

5家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能够保持25%左右的增长速度,表明上市银行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都保持了较快的市场扩张速度,盈利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在快速扩张市场份额过程中,上市银行出现的风险控制问题确实令人担忧。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二八定律促使中外商业银行不遗余力地争夺20%的优质客户,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商业银行也争夺20%优质客户以外的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在争夺客户和银行业务的同时,有效地控制风险,应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2

关键词:银川市;PM10;分布规律

中图分类号:R122.7 文献标识码:A

PM10(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 less than 10µm)也称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 ,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 10 µm 的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如工厂、家庭、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产生的废气、 烟尘、 扬尘以及自然起源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海水泡沫而进入大气的火山灰、烟尘、盐粒和被风吹起的扬尘等[1]。PM10对人类的危害被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所证实。同时还大量吸收可见光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对温度和酸雨都有影响[ 2 - 3]。因此,PM10作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对大气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现辖贺兰、永宁县及兴庆区、 金凤区和西夏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雨雪稀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春秋短促,夏冬分明。根据近年来银川市大气环境监测的结果可知,PM10为银川市的首要污染物。通过分析2008-2012年银川市PM10污染特征及其原因,旨在找出变化规律,为银川市防治大气污染,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1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2008-2012年银川市PM10统计资料来源于银川市环境监测站四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全年每天24小时连续监测的数据,监测站点即兴庆区(银湖巷)、金凤区(宁安大街)和西夏区(宁化生活区)、背景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马莲口),采用方法为7001型β射线法悬浮颗粒分析仪,分析方法为β射线法。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将各监测点位的PM10日均浓度值进行月度、季度、年度平均,得出银川市PM10的年度均值、季度均值、月度均值。PM10浓度评价标准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进行执行。

2 PM10污染变化特征

2.1 PM10污染的年级变化规律

5年间银川市PM10年均浓度全部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07mg/m3),经计算超标倍数为0.20、0.29、0.33、0.36、0.42倍。通过图1可以看出5年间银川市的PM10浓度逐年上升,2012年较2008年上升幅度为17.86%。

2.2 PM10污染的季、月变化规律

由图2、图3可知,5年间银川市PM10浓度的季、月变化基本呈现统一规律。银川市PM10浓度季节呈现春冬季升高,夏秋季降低的趋势,在4月、10月PM10出现了2个峰值,5-9月PM10浓度变化相对平稳,取PM10五年平均值8月份为全年最小值,9月份次小,4月份为全年最大值3月份次大。

2.3 PM10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

选取银川市具有代表性的3个监测点位,即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进行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分析。由图4可知,5年间各监测点位的PM10浓度均为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7mg/m3) ,取各监测点位PM10年均浓度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2008-2012年西夏区呈现整体县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金凤区及兴庆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M10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

3 PM10污染特征原因分析

PM10浓度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污染源、气象因素及植被覆盖率的综合影响。

PM10主要污染源有:①以燃煤获取能源的工厂,这些工业源向空气中排放出大量PM10;②冬季采暖期燃煤来源以及生活面源对PM10浓度的增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③汽车尾气对PM10浓度的增加也有一定的影响;④地面风速较大时引起的地面扬尘、车辆行驶时带起扬尘(道路可扬尘)、建筑施工时引起的地面扬尘[5]。

3.1 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的影响

银川市地处西北干旱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冬寒夏热,东长夏短,昼夜温差大。

银川市PM10浓度受逆温的影响,早晨、傍晚出现贴地逆温的几率12月份最大、夏季较小,全年早晨、傍晚出现贴地逆温的几率分别为70%和44%[4]。因秋冬两季节,早晚气温较低,大气层结构温带,易出现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对流弱,地面风速也很小,污染源排放的PM10被抑制在底层很小的空间范围内,不易于迅速的扩散迁移,夏季大气湍流旺盛,有利于PM10的扩散迁移[5]。

3.2地面扬尘的影响

银川市气候干燥,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植被覆盖率低,在春季多大风,易引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因浮尘、扬沙、沙尘暴、大风天气对其环境空气的直接影响非常明显(尤其为春季),其中浮尘天气导致PM10污染最中,扬沙天气次之,沙尘暴天气相对较轻[4],PM10浓度在春季有明显升高的特征。

3.3工业源的影响

随着银川市人口的持续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的推进,当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为银川市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依据2012-2013年银川市采暖情况,全市(三区)现有冬季采暖锅炉总台数为431台,实际监测293台,备用138台。其中锅炉吨位小于4T的台数为136台,5T至10T的总台数为198台,11T至40T的总台数为93台, 41T以上的总台数位4台。二是煤炭使用量情况。银川市冬季采暖锅炉用煤为炸子煤,耗煤量为645410吨。燃煤量的大增,大大增加了PM10的排放

3.4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

目前银川市的汽车总量为410864 辆,较2008年增长速度为61.2%,大量排放的尾气集聚,加重了空气的光化学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的NOx和天然植被释放的VOC对增加空气中的PM10浓度具有重要的影响[6] 。

4 结论及建议

(1)银川市PM10污染为地面扬尘、煤烟、汽车尾气等的混合型污染。一方面,银川市应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降低低空污染的排放,同时加强对燃煤、燃气、电气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转变;另一方面,加强城市绿化,强化环境管理,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治理。

(2)2008-2012年间银川市PM10年均浓度全部超过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PM10平均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较2008年上升幅度为17.86%。环境保护部门要发挥其监督管理和指导的作用,制定环境法制建设的条令,强化监督意识。

(3)银川市PM10污染季、月变化规律性明显。PM10污染春冬季>夏秋季,当年10月-次年4月污染严重,5-9月PM10污染较轻。在集中供暖期和春季大风扬尘天气,应做好燃煤污染防治、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的工作。

(4)银川市PM10污染空间变化明显。2008-2012年个监测点PM10年均浓度西夏区>金凤区>兴庆区。2008-2012年西夏区呈现整体县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金凤区及兴庆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M10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兴庆区属于银川市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金凤区为银川市地处银川市中心,西夏区属于宁夏的老工业基地,区内工业企业较多,各区应坚持源头控制与防治结合的方式,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强化建筑工地周边环境污染检查,加大扬尘污染处罚力度,同时做好燃煤锅炉除尘设施、燃煤煤质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

参考文献:

[1] 朱能文.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J].环境科学动态, 2005(2): 16-18.

[2] 吴国平, 胡伟,腾恩江, 等. 我国四城市中 PM2. 5和 PM10的污染水平[ 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 2) : 133- 137.

[3] 茆长荣,尚广平.合肥市城市 PM10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 J ] . 安徽大学学报, 2005, 29(4) : 87-92.

[4] 桑建人,孙银川,刘玉兰.银川市PM10等气象条件分析 [ J ] . 陕西气象,2002,26(4);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3

根据普益财富的最新报告2015年第1季度,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与上季度基本持平,但发行规模有所萎缩,共有287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1039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估计为20万亿元,与去年同季度相比分别增长了1.3%和下降了31.4%。

从发行主体类型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产品发行数量仍然最多,较上季度增长573款至7952款,市场占比环比上升2.28个百分点至37.80%;国有银行发行数量继续下滑,占比为14.22%,环比下降3.05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发行数量为6672款,占比为31.71%,环比下降1.85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发行数量占比为15.22%,环比上升3.29个百分点;外资银行发行数量占比为1.05%,环比下降0.67个百分点。总之,本季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农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及市场占比上升,而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发行数量占比出现了下滑。

从期限类型来看,本季度3个月以下的短期产品依然是发行主力军,受到元旦、春节等节日因素的影响,市场占比环比继续小幅攀升,市场占比上升1.08个百分点至59.03%。而3-6个月期限类型产品发行数量则出现了小幅下降,市场占比下降1.24个百分点为27.33%。此外,6-12个月期限类型产品的发行数量及市场占比微幅增长,数量增加82余款至2488款,占比微增0.25个百分点至11.83%。1年以上的长期产品发行数量占比基本保持不变。由此可见,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类型在总体上趋于稳定。

从投向类型来看,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出现了小幅下滑,发行数量减少99款至2013款,市场占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9.57%,但其中大部分仍为对公理财产品,这些产品也多以“结构性存款”命名。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作为市场主力,其地位依然无人撼动,发行数量达10239款,市场占比稳中有升;组合投资类产品市场占比出现了微幅增长,从39.58%上升至41.60%;而融资类产品发行数量依然很少,本季度发行数量共计34款,市场占比环比下降0.14个百分点至0.16%。

监管政策方面,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存款保险制度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外,央行负责人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上的自由兑换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的条件已逐步成熟,只剩临门一脚。由此可见,银行理财产品在存款利率管制背景下的“类存款”功能在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中已逐渐消失,因此必须大力转型发挥理财产品的资管优势,用良好的投资回报和较低的投资风险赢得市场、留住市场。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市场预期未来会出现多次降息和降准,使得资金面日益宽松,这势必会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投资标的――货币和债券市场产生影响,而近期不断升温的权益类资本市场又拓宽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因此,可以预期未来会出现更多与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

发行能力:建行、中行、民生居全国性银行前三

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能力排名前五的银行依次是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和华夏银行。

全国性商业银行共发行11164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数量最多,达7952款,其次是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发行数量分别为2992款和220款。

从投资类型来看,全国性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主要为组合投资类理财产品和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分别为4782款与4376款,两者占比之和为82.03%。

从发行规模上看,全国性商业银行发行规模估测约为16万亿。其中,国有银行发行规模估测约为4.6万亿;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规模估测约为11万亿;外资银行发行规模估测应在400至500亿之间。

区域性商业银行中,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能力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是南京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包商银行、东莞银行、宁波银行、广州银行和徽商银行。

从发行规模上看,区域性商业银行发行规模估测约为3.5万亿。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的估测发行规模在区域性商业银行中占比约为68%。

收益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民生、兴业表现出色

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收益能力排名前五的银行依次是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和中国银行。

区域性商业银行中,收益能力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是东莞银行、南京银行、东莞农商、大连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瑞丰银行、乌海银行、苏州银行和海峡银行。

2015年1季度,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风控能力排名前五的银行依次是中国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和浙商银行。

全国性商业银行中的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在实现预期收益率的产品数量方面表现优秀,这些银行公布的实现了预期收益率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数量均超过500款,显著超过其他银行。民生银行2015年1季度公布的实现了预期收益率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数量达到776款,远超多数全国性商业银行,再加上该行在收益实现方面表现突出,因而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位列风控能力第1位。

在收益实现方面,结构性产品的收益实现情况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产品收益实现得分影响显著,2015年1季度有约一半的全国性商业银行都有数量不等的结构性产品到期,由于各家银行结构性产品的收益实现情况有好有坏,使得这些银行的收益实现得分表现出一定差距,不过由于结构性产品的数量分数权重高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因而从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收益实现得分对风控能力总分的负面影响。

另外,排名靠后的银行主要由于收益实现方面表现不佳,尽管这些银行发行产品数量都不低,但产品整体预期收益率的实现情况不佳拖累其风控能力的总分。

2015年1季度,区域性商业银行中,风控能力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是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北京银行、青岛银行、东莞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珠海华润银行和齐鲁银行。

由于区域性商业银行中除了个别银行外,其余银行都没有在报告期间有结构性产品到期(或没有公布其到期收益率),再加上固定收益类产品几乎都能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因此绝大部分银行的收益实现得分都接近满分。这使得区域性商业银行的风控能力集中体现在实现了到期收益率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数量上,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北京银行、青岛银行和东莞银行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几乎都实现了预期收益率,因而表现名列前茅。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4

   2014年首季开门红已经成为过去,对照本单位的首季考核办法,本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部门下达的任务仍有很大的差距。

存款方面:截止3月末,本人班外吸储余额1271万元,比年初净增719万元,比基数净增649万元,日平比净增338万元,其中定期日平比基数增加171万元,卡存款日平比基数净增143万元,对公比基数净增24万元。但是存款的稳定性不高、卡存款和低成本存款占比较高。

贷款方面:截止3月末,本人经营性贷款余额2258万元,比基数增加322万元,其中贷款100万元以下比基数净增165万元,贷款100万元以上比基数157万元。经营户户数比基数增加8户,余额完成率71.6% ,户数完成率66.7%。随身宝录入151户,完成率100%。

电子银行方面: 截止3月末,结合贷款客户和工资合计新拓借记卡122张,吸收卡存款230万元,卡存款日平比基数净增143万元,手机银行3户,刷卡电话1户。

主要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存款余额未能完成部门下达的任务,部门下达700万元的任务,在三月末时余额比基数净增649万元,差51万元,由于在一月份存款上的速度较慢,导致日平与任务差距较大,日平比任务差112万元。

2.贷款未能完成部门下达的任务,虽然一季度本人新拓经营性贷款8户,但是由于维护的按揭贷款基数较大,一季度结清的户数较多,导致本人户数不升反降,希望领导在二季度能够将个人名下的按揭贷款维护的基数剔除,否则完成二季度户数和余额目标很难实现。

3.电子银行方面,虽然在新拓借记卡张数较多,但是在新版手机银行和转账电话拓展的户数寥寥无几,主要是本人在思想上未能重视。

在二季度工作中,在认真学习百日竞赛的基础上,我将已加大走访对接录入随身宝的力度和部委办局的对接为抓手,围绕存款、贷款、电子银行几个方面抓落实,争取达到以下目标:

存款方面:到6月末,在三月末存款余额的基础上保持平稳增长,争取不会有大的起落,主要在存款方面要加大对公户存款和卡存款的开拓,将卡存款和低成本存款在总存款中的占比提高。

贷款方面:新拓展经营性贷款8户,公务员贷款6户,余额增加1500万元。

电子银行方面:新开借记卡80张,争取工资3户,新开对公户3户,新增15户手机银行,5户刷卡电话。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5

3月28日,民生银行公布2013年年报,截至2013年年末,资产总额达到3.22万亿元,比年初仅增长0.4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22.78亿元,同比增长12.55%;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23%,同比减少2.01个百分点。

尽管截至3月31日,在已披露年报的7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资产回报率位居第一;在已披露年报的12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其资本回报率位居第一,但净息差和不良贷款一降一升,凸显经营环境的严峻,也让市场对未来的增长陡生几分担忧。

净息差同比下降

民生银行2013年净息差为2.49%(按日均余额计算),较2012年下降45BP,较大幅度的息差收窄与降息重定价以及银行间市场紧张造成的损失有关。按期初期末余额计算,民生银行第四季度单季度的净息差为2.81%,环比三季度的2.41%,上升40BP,是目前已公布业绩银行中单季度息差上升最多的银行。如按日均余额计算,则四季度净息差环比大幅扩大58BP,这主要是由于钱荒导致三季度净息差的低基数。

据了解,民生银行2013年新增的票据主要集中在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而票据的期限不超过6个月,因此,6月份钱荒的影响在三季度基本反应,导致四季度净息差出现恢复性增长。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四季度民生的利息收入环比增长2.9%,但高成本同业负债的到期和压缩使得利息支出环比下降4.2%,净息差由此录得58BP的环比扩大。

不过,第四季度净息差环比大幅上升,并不能掩盖全年净息差下降的趋势。

按日均余额计算,民生银行2013年第一季度的净息差为2.45%,比第四季度的2.60%下降15个BP。而2012年第一季度的净息差为3.29%,同比大幅下滑84个BP;2013年中期的净息差为2.41%,同比下降73个BP。

按期初期末余额计算,民生银行第二季度单季度的净息差为2.49%,环比第一季度的净息差2.52%有所下降,降幅为3个BP。按日均余额计算,2013年前三季度的净息差为2.38%,同比下降66个BP,按照期初期末余额计算,第三季度单季度的净息差为2.44%,比第二季度环比下降了5个BP,而且环比下降幅度有所扩大。

若把时间拉长到2012年,按日均余额计算,民生银行2012年年末的净息差为2.94%,同比下降20个BP;从季度环比数据看,按期初期末余额计算,三季度单季度的净息差为3.04%,四季度单季度的净息差为2.80%,第四季度环比出现明显下降,下降24个BP,是已经公布年报的银行同业中第四季度净息差环比下降幅度较大的银行。

连续两年净息差基本处于下降通道,下行趋势毋庸置疑。在非标监管加强和经济下行周期的情况下,民生银行将继续大力压缩同业业务规模,导致平均生息资产规模随即缩水。

民生银行三类同业资产规模总计缩水15%,其中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压缩规模高达1058亿元,结构上大幅压缩了票据,年度规模下降2333亿元,缩减比例为38%。确认在应收款项类投资中的非标资产增加较多,资产管理计划增加211亿元,目前未针对该类型资产计提相应的拨备。2014年,非标资产的投资会继续受到政策的负面影响。

而规模缩水、信用成本大增使得业绩低于预期,四季度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14.7%,由于信用成本明显高于同期使得营业利润同比仅增长1.4%。其中四季度单季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23.3%,但拨备的大幅增长使得单季净利润同比仅增长2.4%,环比下降13.6%。

这主要由于四季度继续压缩同业、零售贷款投放力度不大所致。民生银行四季度总资产环比下降2.6%,主要是同业资产规模压缩1330亿元所致。2013年全年新增贷款中的74%投向零售业务,但四季度仅不到三成投向零售。

不良贷款环比继续增加

分季度看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的走势,上行趋势明显。

2013年第一季度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9.13亿元,比2012年年末的105.23亿元环比增加3.9亿元,而2012年年末较期初增加29.84亿元。

2013年中期,民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5.54亿元,比2012年年末增加10.31亿元,比第一季度末环比增加6.41亿元,整体第二季度环比增幅有所扩大,期末的不良贷款率为0.78%,比期初的0.76%小幅上升2个BP。

2013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9.38亿元,比年初增加14.15亿元,比第二季度末增加3.84亿元,环比增幅有所减少,三季度末的不良贷款率为0.78%,比期初微升2个BP。

2013年年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34.03亿元,比年初增加28.81亿元,比第三季度末环比增加14.65亿元,环比增幅明显扩大,年末不良贷款率为0.85%,比期初增加9个BP。

2013年年末,民生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03.73亿元,比期初的170.90亿元增加32.83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从期初的1.23%提高到1.29%。而2013年年末,民生银行逾期贷款余额为273.21亿元,比期初的189.24亿元增加83.97亿元,逾期贷款的占比从期初的1.37%提高到1.74%。

与此同时,拨备计提力度明显加大,尤其在2013年前两个季度更为突出。尽管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明显减缓,不过信贷成本同比依旧有所提高。

2013年第一季度,民生银行计提了40.17亿元资产减值损失,据此计算其年化信贷成本为1.14%;2013年中期计提了78.76亿元贷款减值准备,年化信贷成本为1.1%,第二季度计提拨备的力度与第一季度基本持平。而2012年中期民生银行计提了57.12亿元贷款减值准备,年化信贷成本为0.91%,同比计提拨备的力度明显提高。

2013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计提87.22亿元贷款减值准备,年化信贷成本为0.8%,第三季度计提拨备的力度比第二季度有所减少。从同比情况看,2012前三季度,银行计提了79.27亿元贷款减值准备,年化信贷成本为0.83%,同比计提拨备的力度轻微下降。

2013年全年,民生银行计提了150.91亿元的贷款减值准备,初步计算全年的信贷成本为1%,第四季度计提拨备的力度有所恢复,比2012年同期的0.74%上升了26个BP。 2013年年末,民生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59.74%,比期初的314.53%下降54.79个百分点,年末的拨贷比为2.21%,比期初的2.39%下降0.18个百分点。

总之,2013年年末民生银行不良率为0.85%,较上年末上升9BP,环比三季末上升8BP,不良贷款余额134亿元,关注类贷款203亿元。年度核销40.5亿元,打包出售73亿元不良贷款,不良贷款形成率为0.96%,是已公布业绩中不良形成较快的银行。不良较多产生于批发零售业和个人贷款,与其在上海等华东地区投放了相对较大规模的钢贸贷款有直接关系。

四季度单季的数据是2013年资产质量压力不减的最好说明。四季度民生银行不良核销和出售高达43亿元,但不良余额环比仍上升15亿元,不良率环比上升7BP至0.85%。加回不良核销和出售部分,不良贷款净形成率从二季度的0.65%和三季度的1.18%上升至四季度的1.51%。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6

银行理财产品惹关注规模爆发式增长

2011年存款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当前负利率环境下,银行存款面临来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另方面,在银行体系内部,由于严格贷存比监管,大行存款也面临来自中小银行的争夺。由于存款利率的非市场化,大量发行理财产品成为银行参与存款竞争的最重要方式,银行纷纷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推广力度。

据wind数据统计,1季度发行理财产品数量4811,同比增长127.3%,环比增长36.7%,截止6月26日,上半年已发行理财产品数量9772,同比增长97.8%,占去年全年发行数量的82.8%。目前并无官方口径披露的理财产品总规模数据,但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普益财富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约达到4.3万亿元,截止6月21日的预估发行规模已达到8.25万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7.05万亿的发行规模。而今年前五个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为5.4万亿,同比减少14.0%。由于三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约占今年新发行理财产品数量的2/3,多数理财产品为滚动发行,实际存量发行规模可能远小于该累计发行规模数据,但仍足以对宏观货币环境及银行经营方式产生显著影响。(见图1)

银行理财产品结构悄然转变

年初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规模迅猛增长的同时,产品结构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以2005年至今数据观察,理财产品发行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特征:(1)保本型产品向非保本型转变,这意味着新发产品多数在表外;(2)理财产品委托期限短期化,3个月以下短期理财产品占比达2/3;(3)主流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提升,中等收益产品为主导;(4)基础资产结构明显转变:投向债券,利率和票据类产品占比显著增加,而连接股票和信贷资产的产品占比环比下降,(5)人民币产品仍处主导地位。

保本型向非保本型转变,呈现表外化趋势

从产品收益类型看,2005年至今,理财产品逐渐由保本型向非保本型转变。2005年一季度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占高达77.5%,而非保本型占比仅为22.5%。但是截止6月26日,2011年上半年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中非保本型占比达到59.0%。二季度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比重上升至63.8%,环比1季度上升了9.7个百分点。

保本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会计处理有显著不同,保本型理财产品仍作为存款留存在银行体系,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因银行并不承担相应风险而计入表外。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占比提升使理财产品呈现表外扩张态势。

委托期限短期化

从理财产品的委托期限看,产品的短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截止6月26日,2季度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的产品数量就有1872支,占全部新发行理财产品的381%,期限在1至3月份的产品有1467支,占比为29.9%。上半年三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数量合计已占2/3。而05年一季度这两种期限的理财产品的比重仅为1.8%和15.3%。与此同时,期限在年以上的理财产品数量占比则从2005年的32.4%下降至今年二季度的2.9%。

由于理财产品委托期限短期化,大部分产品存在到期滚动发行。尽管第三方研究机构预估的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上半年已突破8万亿,但实际存量规模可能不足此预估规模的一半。

中等收益产品为主导

从预期年化收益率看,受去年至今4次加息的影响,理财产品整体的年化收益率明显提升,其中收益率在3%-5%之间的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而低收益和高收益产品占比均有下滑。数据显示,截止6月26日,今年上半年收益率在3%~5%之间的产品数量占比达到63.7%,收益率低于3%的占比为25.0%。而2010年这两类收益率的产品占比分别为25.5%和65.2%。

值得注意的是,因信贷和权益类理财产品占比减少,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产品并非主流,其发行数量不足10%。但因今年高企的CP数据以及异常激烈的存款竞争,收益率5%以上产品占比环比有所上升。今年发行的年化收益率5%以上产品数量占比为11.3%,略高于去年全年的9.2%。

基础资产结构转变

从基础资产类别看,债券、利率和票据等稳健收益类产品的占比较大,股票、信贷类产品占比则环比下降。股票类理财产品占比在2007年4季度曾达到高峰,为28.4%。而随后伴随着市场低迷,股票型理财产品占比持续下降。今年上半年新增理财产品中股票型占比仅为2.4%。信贷类理财产品在2008和2009年曾一度成为市场主流,占比分别达到26.4%和26.9%。随后在2010年由于面临监管限制,信贷类理财产品占比开始明显下降,今年上半年以贷款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仅占8.3%。

目前债券,利率、票据类资产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上半年占新增理财产品的比重分别是281%、22.5%和14%,合计占比已达到65%。而2007年4季度时这三类资产占比仅分别为13.6%、3.1%和0.3%,合计不足20%。

人民币产品仍处主导地位

分币种看,2007年以后,人民币产品一直处在主导地位。截止6月26日,今年一、二季度人民币产品占新增理财产品比重分别是84.2%和86.1%,同期美元产品比重仅为5.8%和5.0%而2005年2季度至2006年1季度美元产品占比一直超过50%,季度占比最高达到64.3%。从绝对数量上看美元产品数量也增长缓慢。相比2005年上半年,今年上半年美元产品数量增长4倍,而人民币产品数量增长已高达90倍。

变幻的环境积极的应对

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及结构演变背后有其特殊的宏观和行业背景,反映的是银行充分发挥自身客户和渠道优势,对经营环境变化的积极应对。我们将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适应宏观环境。高通胀和存款利率管制下,实际利率转负促发存款外流;理财产品发行成为银行参与存款竞争的最重要方式。第二是适应监管环境。偏紧货币政策以及日趋严厉的监管标准制约了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扩张,信贷类银信合作业务也受制于监管约

束。第三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是银行业中长期面临的挑战,银行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收入,内部考核权重明显加大,理财业务成为中间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

顺应宏观环境

负利率促发存款外流。去年至今,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攀升,货币政策已明显由“促增长”转为“控通胀”。存款准备金率自去年开始已累计调整了12次,最近一次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21.5%,创历史新高。基准利率累计上调4次,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由2.25%提高到3.25%,但仍显著低于同期的CPI水平。今年1至5月CPI相比分别为4.9%、4.9%、5.4%,5.3%和5.5%,而市场化预计6月CPl同比增速超过6%。

从历史数据观察,储蓄存款增速与通胀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稳定的负相关关系。这一方面是由于货币政策通常滞后于物价变动,控通胀措施会引致货币供应的收缩;另一方面则是储蓄替代品吸引力增强使存款有流出银行体系的冲动。储蓄存款同比增速由2010年末的20.2%下降至今年5月的17.1%。

银行完胜激烈存款竞争。资金在负利率环境下流向了储蓄替代品,银行面对来自公募基金、券商理财,阳光私募、信托等各类资产管理业务的竞争。银行理财产品几乎在这场竞争中完胜:一方面是地产调控和股市低迷降低了相关基础资产的吸引力,基金、券商理财和阳光私募产品发行缓慢。另一方面,得益于银行绝对的渠道和客户资源优势,银行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发行推广力度,银行理财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近2年股市持续低迷,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去年累计下跌14.31%和12.51%,今年截止6月26日累计下跌1.78%和2.76%,权益类投资吸引力下降。而银行理财产品因其低风险和稳健回报颇具吸引力。基金、券商理财以及阳光私募发行节奏明显放缓。仅信托产品发行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这与银行表内信贷收缩不无关联。

基金净值表现不佳,发行节奏缓慢。据wind统计的943只基金中,截至6月26日,今年总回报在3%以上的基金仅有7只,总回报为正数的基金182只,仅占所有统计的基金中的19.3%。业绩的不佳导致近2年基金发行份额和基金净值均增长缓慢,甚至在部分季度出现小幅下滑。截至6月26日,今年一、二季度基金份额同比增长仅1.5%和3.9%,远低于银行理财产品增长幅度。

券商理财和阳光私募发行亦放缓。同样受制于市场低迷,券商理财和阳光私募发行份额近2年也增长缓慢。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券商理财新发行份额同比仅增长7%,环比下降32%,截止6月26日,二季度同比下降11%,环比下降45%。而阳光私募新发行规模下降更为严重,今年1季度阳光私募发行规模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21%,截止6月24日发行规模同比下滑42%,环比下降31%。

信托产品发行规模快速增长。信托产品发行规模近2年出现快速增长,这与银行表内信贷收缩不无管理。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则与房地产信托关系密切。1季度信托产品发行规模同比增长83%;截止6月26日,二季度已同比增长92%。据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统计,今年前5个月集合信托产品投向房地产行业的资金规模达人民币1168亿元,占信托资金总量的45%。5月份单月投向房地产领域的规模达到256亿元,刷新单月最高规模纪录。但目前银监会已要求信托公司控制房地产信托业务发展节奏和规模,预计信托产品发行规模短期或会受到一定抑制。

适应监管环境

偏紧货币政策和监管标准趋严制约表内扩张。货币政策的延续,对银行表内资产负债扩张形成抑制。随着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今年上半年货币增速持续回落,新增信贷明显放缓。1至5月M2同比增速由年初的17.2%下降至15.1%,已在监管层16%的全年调控范围以内。

新增贷款合计3.55万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增4680亿。目前CPI依然高企,短期通胀的不确定依然较大,央行抗通胀政策尚未发生根本转向。

此外,日趋严格的监管标准同样限制了银行表内资产的扩张。今年5月银监会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明确了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的四大监管指标(见下表2)。在该指导意见中,确立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相结合的金融监管新模式,并大幅度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要求。其后银监会又就《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规定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杆率均不得低于4%的目标。此外据悉银监会在6月改变存贷比月末监管模式,开始对银行存货比情况进行“日均”监管。

表内扩张受到抑制同时,银行表外扩张冲动加强。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成为主要渠道之一。但由于基础资产类别已发生明显转变,债券和权益类产品占比下降,债券、利率和票据等稳健收益型产品成为主流,隐形风险并未有明显扩大。

银信合作规范措施出台制约了信贷类理财产品增长。信贷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自2008年开始出现迅猛增长,2007年信贷类理财产品新发行数量481只,仅占当年总发行的13.4%。2008年,信贷类理财产品新发行2261,增长3.7倍,占当年新发行理财产品的26.4%,这与2008年偏紧货币政策和信贷额度管控有关。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创下历史纪录,较2008年大幅增长95.3%,信贷类理财产品在此背景下全年新发行3451只,占全部新发行产品的26.9%,其中2009年四季度该比例达到31.8%。

2010年开始信贷类理财产品占比大幅下降,全年新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2936只,同比减少14.9%,占当年新发行理财产品的比例下降至11.2%。截止6月26日,今年一、二季度该比例进一步下降至8.7%和7.9%。这主要是由于银监会自2009年底开始,连续出台措施规范银信合作业务。这些措施出台背景是防止商业银行通过信贷类理财产品把信贷资产打包而转出表外,这不仅影响当前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同时过多的信贷资产扩张也增加了商业银行自身经营风险。银信合作监管日趋严格制约了信贷类理财产品扩张,取而代之的是稳健性的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

顺应行业趋势

去年末至今年初,监管层频提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未来的关键步骤是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这将使银行享受的利差保护不复存在。从其他已成功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或地区的实践经验看,银行中长期将面临息差收窄和更为严重的金融脱媒,这是对银行传统依靠存贷利差的盈利

模式的巨大挑战。过去“做大规模吃息差”旧盈利模式的不可持续迫使银行向新的赢利模式转型,其中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就是转型的方向之一。

目前银行已加大了对中间业务收入考核比重,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一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大幅增长41.4%,环比增长39.3%,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至20.0%。中间业务收入呈现出新兴业务与传统业务齐头并进的格局。理财产品已成为中间业务的主要部分。根据上市银行2010年年报,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理财业务收入占手续费与佣金收入的比重已达到19.0%、18.7%、13.1%和12.2%,预计在今年理财产品迅猛发展下,其占比将会进一步增长。我们预计2011年全年手续费与非息收入增速同比增45%,行业手续费与佣金收入占比将达到20%。

两个维度的影响:银行经营与货币环境

银行理财业务的迅猛增长对银行自身经营方式以及整体货币环境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一部分,我们试图从两个维度对这种影响进行分析:一是对银行体系的影响。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大量发行使资产负债双重“出表”,利息收入非息化趋势显现。同时,存款竞争引致的隐形成本并未全部反应至息差,息差实际压力小于预期。二是大量理财游离表外,使存款月度波动加大,短期M2指标对整体流动性的指向意义下降,应更多关注社会融资总量变化。

表外扩张与利息收入非息化并存

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大量发行,资产负债双重“出表”。今年上半年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占全部新发行理财产品数量的比重达到59.0%,二季度新发行理财产品中有64%为非保本型。而这一数据在2005年仅略超20%。对于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由于银行并不承担相关收益和风险,会计处理上通常是放在表外的,相关存款已经出表;而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的资金仍作为存款留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2007年以来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对表内保本型理财产品产生了明显替代效应,这一现象在通胀高企的时期尤为突出。

由理财产品发行带来的资产负债双重出表与当前的负利率环境以及偏紧的货币信贷政策关系密切。一方面,存款负利率使银行面临来自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而传统理财产品收益率亦难以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银行信贷额度管控,同时资本和拨备监管日趋严格,资产负债表内扩张受到政策和监管环境的制约。由此,通过理财产品的发行,银行在表外将资产负债业务进行了匹配。一方面更好满足了两端客户需求,另一方面也创造了中间业务收入。

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大量发行,利息收入非息化显现。表外理财主要体现为银行的理财业务收入,这实际上是一个利息收入非息化的过程,是银行积极应对资金脱媒调整业务策略的方式。这类似于银行让渡了一部分低成本存款和盈利资产间的利差,并将其转化了理财业务手续费和佣金收入。目前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以2010年年报统计,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理财业务收入占手续费与佣金收入的比重已分别达到19.0%,18.7%,13.1%和12.2%。而随着今年理财产品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我们预计其占比将会进一步增长。(见图2)

存款竞争成本并未充分反映至息差

由于大部分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大干一年期定存利率,市场曾预期这种存款竞争方式会对银行息差构成较大下行压力。而实际上,一方面由于表外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今年对表内理财产生了较强的替代,另一方面。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中收益率大于一年期定存的比例更高,银行负债成本的隐形压力并未充分体现在息差中。

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年化收益率在3%以内的产品占比快速减少,3%-5%的产品是主流。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今年上半年预期年化收益率大于一年期存款的占比达69.4%。而实际上,仅计入表内的保本型理财产品成本会体现在息差中,但这部分产品发行受到表外产品的替代,对息差向下的压力应小于预期。

此外,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中收益率大于一年期定存3.25%的占比达到86.3%,远高于保本型中55.5%的占比,这意味着多数高收益理财产品计入表外。得益于贷款议价能力大幅提升、债券及同业业务收益率上升,预计全年行业息差水平仍能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理财游离表外

年初以来,我们观察到存款的大幅波动,这与理财产品大量发行及其结构变化不无关联。一方面,非保本型表外理财逐渐占主导地位且委托期限趋于短期化,存款阶段性“出表”和“入表”频繁。另一方面,受制于严格的贷存比考核,银行通常将理财产品到期日集中安排在月末或者季末,这也加剧了存款的波动。今年1至5月新增存款分别为-203亿,1.3万亿,2.68万亿、3377亿和1.11万亿,同比增速分别为-101.3%、36.6%,70.7%,-71.4%和2.8%。

由于表外理财并未纳入货币供应量指标M2的统计范畴,短期M2对于整体流动性的指向意义有所下降,而社会融资总量则是更为全面的指标。M2的变动主要由信贷和外汇占款的波动引起,其中信贷具有乘数效应。今年以来新增信贷受到严格控制,与此同时,不断上调的准备金率已基本对冲掉同期的外汇占款增量。今年1至5月M2同比增速分别为17.2%,15.7%、16.6%,15.3%和15.1%,如期控制在管理层16%的调控目标位以内。然而,上半年银行体系资金面并不像M2显示的那样紧张,这与大量理财资金游离表外有关。由于基础资产挂钩债券与同业资产的产品增加,同业市场头寸多数时候相当充裕,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仅现阶段性紧张。

M2对整体流动性的指向意义有所下降,“社会融资总量”则是更为全面的参考指标。根据央行定义,“社会融资总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其他。”央行数据显示2002年人民币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量92%,而2010年人民币贷款仅占社会融资总量的55,7%,2011年1季度下滑至53.5%。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7

生息资产规模增速、净息差、税率因素成为一季报业绩主要贡献因子

半数以上的上市银行08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超过100%,与07年年报业绩呈现因子贡献度略有不同,除规模增速和NIM扩大对净利润增速仍产生主要贡献外,多数银行的税率因素也成为08年一季报业绩的主要贡献因子,百分比贡献度较07年年报大幅提升5-33个百分点,主要源于税改在各上市行的逐步施行,这一转变尤以去年税率奇高的华夏和浦发银行最为显著。

生息资产规模增速放缓,货币紧缩对净息差影响正面。由于国家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除深发展环比增速持续上升至16.4%外,生息资产规模环比增速显著放缓,多数上市行规模因子对净利润的百分比贡献度均出现下滑趋势。除非政策面出现性质上的变化,08年接下来的三个季度规模超预期的可能性不大,净利息收入的增长更多依赖于净息差的趋势。

受贷款重定价和加息的滞后影响,加上货币紧缩下银行的议价能力明显提高,净息差在08年一季度继续攀升高位,我们预计随着息差相关利好影响的逐步释放完成,净息差将在08年中达到高点;08下半年银行的负债成本将趋于上升,但净息差缩窄的幅度会比较微小。

中间业务收入增速超市场预期。继受资本市场拉动07年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获得爆发式的增长后,08一季度未如市场预期随着资本市场的走弱而出现大幅下滑,部分银行甚至比07年三、四季度仍有环比增长。零售业务见长的银行如招行、工行对净利润的百分比贡献度大幅提升至15%左右。这充分说明各上市银行在业务结构调整、产品创新和营销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使得中间业务收入在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发生波动的背景下,仍能获得持续稳定增长,不确定性。

成本收入比因子贡献显著缩窄。08年一季度多数上市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但单季下降幅度明显缩窄,同比基数的逐步下降也使其对净利润的贡献度大幅下降一半左右。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的经营成本有上升压力,银行人力成本的营业费用占比也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的提高所带来的未来成本收入比下降空间明显缩窄。

高拨备释放大量业绩,但信贷成本因素依旧负贡献于华夏的利润增长。07年银行业普遍的高拨备率开始释放业绩,这是浦发等部分上市银行08年一季度业绩增速超过100%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继续计提大量拨备,信贷成本因素(同比上升33bp)依旧负贡献于华夏一季度的利润增长,拉低了净利润增速近22个百分点。其余股份制银行的拨备因素具有正的贡献,主要原因在于不良率的继续下降。但08和09年因经济放缓、宏观调控等多种因素可能带来的资产质量恶化将降低拨备的业绩释放能力,信贷成本有反转小幅上升的压力,受调控行业的中小企业和房地产行业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影响程度可能更大一些。

一季度盈利同比高增速不具有全年代表性,但依旧看好08和09年行业业绩表现

银行业08年一季报业绩既在意料之中,亦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在07年季度较低基数基础上由于贷款重定价因素净息差显著扩大、高拨备和高税率集中释放带来的业绩高增长,意料之外的是中间业务收入未受资本市场走低影响高速增长得以持续,但随着基数的提高,中间业务对盈利增速的贡献率将趋于下降。

总而言之,一季度的业绩高增速不具有全年代表性,随后季度的盈利同比增速将逐渐回落到正常水平,但我们依旧看好08年全年表现,多数银行仍将保持40%以上的年度同比增长。以下我们对几个主要的业绩驱动因子的表现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归纳:

资产/负债规模:(1)贷款规模方面,08年一季度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较为充足的运用了信贷额度,国有银行主要由于提高了不受信贷额度控制的外币贷款量,而股份制银行基本未用满额度,全年我们预期大多数银行会按以往的平稳节奏对贷款进行投放,总体规模增长会落在管理层要求的13%~14%附近,但股份制银行增速会高于该数字。(2)存款规模方面,多数上市银行一季度存款环比增长仍保持在5%左右(据与上市公司沟通,一季度个别较年初存款出现负增长的银行日均存款余额也仍在上涨,且负增长幅度较去年同期已有大幅下降),资本市场走势逐渐恢复常态使得一般性存款获得恢复性的回流和增长,这个过程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预计大多数银行的存款规模增速将高于贷款。(3)由于一般性存款与同业存款具有一定替代性,大多数的生息资产增速仅会略低于计息负债。

净息差:根据央行公布的月度信贷数据,我们发现,07年2月后新增中长期贷款量始终高于短期贷款和票据贴现,且中长期贷款环比增速超过贷款总体增速,也就意味着中长期贷款占比在继续提升。银行在信贷规模受限情况下主动进行贷款结构调整是提高息差的有效途径,加之信贷额度的控制也进一步提高了银行的定价能力,两大因素充分挖掘净息差扩张潜力,一季度息差的持续提升已验证了这一结论;个人按揭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在一季度的重定价效应更为显著,表现较为明显的是招行和工行。

在不存在非对称加息的情况下,08下半年由于负债成本趋于上升,NIM将轻微缩窄,09年净息差也会有10bp以内的小幅缩窄。

资产质量:在4月月报中我们提到,根据国信宏观组对经济趋势的判断,我们认为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能承受当前经济的小幅波动,银行业绩在这轮经济周期波动中相对其他行业更具有稳定性。在众多的资产质量的影响因素中,受调控影响较大的房地产行业和“两高一剩”行业,以及受外需影响较大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影响尤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对多数银行来说,过去几年的宏观调控中,银行在贷款政策上早已作出调整,这些行业的贷款风险已提前有所控制(尽管各家银行的贷款行业分布和提前反应速度有所不同,我们在盈利预测中因此而增加了不同的信贷成本上升幅度),08年银行出现大规模坏帐的可能性不大。

四川地震的总体影响略超出我们预期,但基本可认为是一次性损失且对上市银行的影响规模偏小。地震给银行所造成的损失主要在由于建筑物、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毁坏和人命伤亡使得借款人偿债能力显著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出于道义和政策的要求,对债务的追索也相当的困难;即使借款人偿债能力日后可能得到恢复,但抵押物价值下降也对资产质量构成较大潜在威胁。

地震受灾严重的几个城市,都有着数量不等的银行贷款。根据四川省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末,成都、绵阳、德阳、阿坝州和广元市各项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119亿元、391.12亿元、274亿元、85.19亿元和137.79亿元(来源于媒体报道),这几个主要受灾城市的贷款数额累计达到5000亿元。尽管并不是所有贷款都会成为坏账,但其中可能有相当部分已经成为了坏账。不过,由于受灾严重地区主要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其信贷业务主要由农行、城商行和农信社等机构所覆盖,其他国有银行在受灾严重地区的网点数和业务量都比较少,股份制银行则更少。

农行表示灾害可能将导致其新增60亿元以上的不良贷款,主要是由人员伤亡和网点受损多、财产损失重以及贷款企业遭灾面广所致。如果农行的数据为准确,则我们仍可根据贷款数量大致估算其他国有银行和上市股份制银行受损失规模,估计最多只有几十亿,且大部分可认为是一次性的损失。

地震灾害的后续影响主要在受灾地区经济遭受破坏和借款人由于受灾而偿债能力发生下降导致的信用风险,此外还有政策性的赈灾贷款,这些可能的后续不良贷款规模会远小于地震带来的直接损失。

综上所述,一季度业绩的同比高增长不具有全年代表性,随着基数的上升和拨备、税率释放能力的减弱,接下来的三个季度的增长将趋于放缓,但从规模、净息差、资产质量等因素角度分析,我们依旧看好银行业的全年表现,预期08年上市银行业绩将继续保持大银行同比45%、股份制银行56%的高速增长,09年该数字为22%和24%。伴随着通胀压力持续之下宏观经济走势未明朗化,09年后的业绩增长的不确定性将有所增加,但中长期稳定增长的前景仍然较为明确。

尽管有良好业绩支撑,但受通胀和资金面压力影响银行板块走势弱于大盘

印花税调降以来,大盘整体呈现持续反弹态势,沪深300指数反弹超过15%,市场气氛有所好转,但银行板块由于受通胀高企、经济减速等宏观面因素以及限售股解禁、再融资等资金面因素影响程度较大,加上4月总体跌幅小于其他板块,银行板块此轮的反弹势头弱于大盘,印花税调降以来银行板块个股平均仅上涨7.9%,板块指数仅上涨6.4%,其中大型银行如工行、中行,以及受解禁股影响较大的交行、招行、兴业、民生的反弹幅度较小,显示资金面压力对股价的影响不可忽视。

行业评级和投资建议:银行板块估值已具有相对吸引力,但宏观经济硬着陆仍为行业最大风险

根据国信宏观组对经济的判断,尽管通胀和外需下滑压力较大,但由于货币持续紧缩下通胀压力有望随时间推移而逐步缓释,而且中央政府仍拥有较多刺激经济的手段,宏观经济会有小幅波动但发生硬着陆的可能性仍然较小。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认为商业银行跨期平滑经济周期的能力将发挥作用,信贷成本轻微上升之下,银行盈利增长的幅度和确定度相比于其他行业仍然是比较可观的。我们测算,信贷成本上升10bp(包含了不良贷款形成率轻微上升与拨备覆盖率提高的因素),对银行的盈利负面影响大多会在3%~8%之间,但即使考虑这些因素,银行业上市公司在08-09年的CAGR仍会达到34%(08年:47%,09年:22%)在我们对经济和盈利前景的前提假设下,对比欧美和亚洲其他市场,目前A股银行板块的估值(仅考虑已覆盖的公司:08PE为16.9倍,09PE为13.5倍;08PB为3.5倍,09PB为3倍)是具有吸引力的。维持行业“谨慎推荐”评级,对于行业公司的选择,我们认为应该寻求增长确定、风险可控、中长期估值水平偏低的银行,维持招行、华夏、兴业、深发展和浦发的“推荐”评级。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8

全球金融危机已过去六载,但危机的影响仍在深化。2013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并不稳固,欧洲经济衰退严重,新兴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下调2013年和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并指出:新兴经济体目前面临着增长减速和金融市场收紧的双重挑战。在“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货币政策总方针指导下,中国经济正在忍受“结构调整”带来的增速下滑。

持续偏紧的政策环境加之长期以来短期资金和长期资产的期限错配,使得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资金筹集压力,甚至在个别时点出现了短暂的流动性危机。这为作为商业银行“吸储利器”的银行理财业务之再续辉煌埋下伏笔。然而,2013年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而言,是举步维艰的一年。一方面,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因其逃避管制的信用扩张机制屡遭监管政策围堵,最具影响力的便是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另一方面,券商、基金、信托等其他财富管理机构纷纷崛起,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迎来更为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尽管如此,作为财富管理市场的领军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依然在与监管机构的互动博弈及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竞争中寻得生机,发行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再创辉煌。

2013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2.9万余款,募集资金规模约达19.3万亿元人民币。2013年1~9月,191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2.9万余款,募集资金规模约达19.3万亿元人民币,已接近2012年全年的发行水平。相比2012年同期,数量和规模分别增长38.1%和37.2%。

从季度数据看,2012年三季度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趋于稳定,单季度发行数量约在1万款,资金规模徘徊在6万亿元,2013年三季度达到前所未有的7.7万亿元。若以前三季度的平均表现作为预测依据,2013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资金规模将分别达到3.9万款和25.7万亿元。

从月度表现看,银行理财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每逢季末月份,发行数量和资金规模均会出现短暂冲高,主要缘于商业银行迫于考核压力,借助理财业务尤其是大力发行短期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高息揽储”。参见图1。

从存量规模来看,截至2013年6月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达到9.08万亿元。相较2012年底增长1.98万亿元,接近2012年全年的增长额(2.51万亿元)。

收益率曲线基本与2012年持平,但收益率走势截然相反。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财富管理行业的真正发展是与利率市场化同步的。7月19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标志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取得阶段性进展,此举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影响深远。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变相的利率市场化替代品,实现了负债方和资产方的双向市场化:一方面,商业银行利用理财产品高息揽存,保本型理财产品等同契约型存款;另一方面,商业借道理财业务腾挪表内信用资产或进行表外融资,类似非标准的资产证券化。贷款利率放开对银行理财市场的短期影响较为有限,更大的冲击来源于未来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放开后,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大额存单等方式吸收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的揽存功能将逐渐弱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会对银行理财业务形成挤压,并倒逼商业银行思考理财业务的变革,转变发展模式。

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定价的市场化特征表现地愈加明显。总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呈上升型,人民币普通类产品的收益率(本报告所指收益率除非特别说明,均为费税后预期最高收益率)曲线基本与2012年持平(见图2-a),曲线长端(6个月以上)微幅下移。

然而,从关键期限点(1个月、3个月、6个月)收益率的月度走势(见图2-b)来看,2013年“前低后高”的运行趋势与2012年“前高后低”的趋势截然相反。今年1~5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运行平稳,基本与去年持平,但6月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剧烈(尤其是期限1个月的短期产品)。6月末,银行体系内短期资金的暂时性短缺导致货币市场资金价格尤其是短期资金价格的大幅上涨,银行理财产品定价随之出现异常波动,远远高于近年来的历史同期水平,甚至出现期限收益倒挂现象。“钱荒”过后,1个月产品的收益率短暂回落,3个月和6个月期的产品收益率则持续攀升,主要缘于央行“锁长放短”的货币政策维稳了短期资金面。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再度冲高,与6月末1个月产品的“一枝独秀”相比,多个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均创年内新高,可谓“百花齐放”。国内降杠杆、调结构的政策主线仍在持续,年终考核渐行渐近,机构资金融出意愿较低,资金面将维持紧平衡格局,预计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仍将高位运行。

银行个人季度总结范文9

[关键词]个人理财;招商银行;理财产品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3-0064-02

作者简介:高俊阳(1986-),女,中国人民大学MBA,研究方向:金融;马毅(1984-),女,东北林业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现就职于交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一、招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在理财市场上,招商银行推出了大量品种齐全、种类繁多、可满足更多需求和贴近百姓的理财产品,最大程度地繁荣了我国金融理财市场,丰富了社会公众的投资选择。

招商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主要集中在金卡客户(指在招商银行月日均总资产大于人民币5万元的客户)、金葵花卡贵宾客户(指在招商银行月日均总资产大于人民币50万元的客户)、金葵花卡钻石客户(指在招商银行月日均总资产大于人民币500万元的客户)和私人银行(指在招商银行月日均总资产大于人民币1000万元的客户)四大方面。截至2010年12月31日,招商银行金葵花客户数量达67.01万户,同比增长21.18%,金葵花客户存款总额为2906亿元,管理金葵花客户总资产余额达117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73亿元,增幅24.07%,占全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的67.29%,高价值客户实现较快增长。

二、招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综合分析

由于近年来我国理财市场发展较快,本文根据《普益标准2010年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2011年第2季度)》《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2011年第3季度)》,对招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进行优劣势分析评价。

招商银行在2010年度个人理财业务综合排名位列第二名,如表1所示。

招商银行在2011年度第2季度个人理财业务综合排名位列第1位,如表2所示。

招商银行在2011年度第3季度个人理财业务综合排名位列第1位,如表3所示。

综合这三期报告,招商银行的综合得分一直保持在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前三甲的位置,说明招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综合实力处于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前列。

三、招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优势分析

(一)收益能力稳定

根据2010年年内到期并且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的统计分析,招商银行排名第6位。招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能力2011年第2季度位居排名榜首位,第3季度,位居第5位。总体来说,招商银行发行产品的能力较为稳定,到期的产品数量也较为居前,到期产品收益波动较小,这提升了招商银行收益能力的排名。

(二)理财服务的多样性突出

理财服务的多样性是考察理财产品品种的丰富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招商银行在理财服务多样性指标上评分较高,排名一直保持在前5位。2011年第2季度,招商银行在该指标上排名名列榜首。招商银行是我国最早发行理财产品的一家商业银行,目前理财系列有焦点联动系列、日日金系列、安心回报系列、新股申购系列、招银进宝系列、A股掘金系列和海外寻宝系列。每个系列均有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澳元和港币等多种币种涉及。同时,招商银行个人理财的每个系列产品均有不同的投资风险和收益(风险和收益通常是成正比例关系)以及优势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别性需求。

(三)信息披露规范性强

1.发行信息披露规范性包括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该指标有利于鼓励银行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了解与认知度,降低理财产品的销售错配风险。

2.运行信息披露规范性是指对考察期内银行的所有运行产品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的评价,其有利于鼓励银行披露产品运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3.到期信息披露规范性是对考察期内银行到期产品的到期信息披露完整性和及时性的评价,其有利于鼓励银行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到期产品的相关信息。该指标在产品到期时进行评分,到期收益率是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2010年招商银行发行产品信息披露规范性排名第2位,到期产品信息披露规范性排名第13位,运行产品信息披露规范性排名第1位。2011年第2季度以来,招商银行信息披露规范性排名始终保持在第1位,该行的发行产品信息、到期产品信息以及运行产品信息的披露力度明显强于其他银行,尤其是产品发行信息和运行信息的透明度均列首位。从招商银行一网通的主页上可以很容易找到各种理财产品以及相关理财产品的公告。

四、招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劣势分析

(一)风险控制能力不够理想

1.风险控制措施反映了银行对于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和控制能力。2010年,普益财富银行理财数据库统计显示,2010年度发行的产品中仅有29家银行旗下共计559款理财产品设置了风险控制措施,招商银行具备风险控制措施的产品数量在30款以内。而光大银行在2010年度共发行402款风险产品,其中有202款产品设置了风险控制措施。光大银行实行风险控制措施的产品占光大银行个人理财总产品的50.25%。2011年第2季度新发行理财产品中,风险产品共计3884款,但仅有11家银行旗下共计111款理财产品设置了风险控制措施,且光大银行一家就已占据拥有风险控制措施产品总数的41%的份额。而招商银行不足10款。光大银行在风险控制措施方面排名第1位。从2011年第3季度报告的产品风险控制措施设置方面来看,本季度新发行的5800余款理财产品中,有58家银行旗下共计2235款理财产品设置了风险控制措施,其中招商银行拥有的风险控制措施产品数超过百款。包商银行主要是因为风险控制措施的产品数所占发行总数的比例较高而得分排在前列。

2011年第2季度之前,光大银行在风险控制措施的设置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主要是由于大量风险产品设置了风险控制措施,运用的措施包括收益权分级、资产回购、止损线及政府信用四大类,涉及的产品主要为股权投资类和证券投资类。而从数据上来看,2011年开始招商银行不断地加强在理财产品上设置风险控制措施,但是相比于其他优秀的实行风险控制的银行来说,这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措施的设置和提高拥有风险控制措施的理财产品比例。

招商银行与风险控制能力最佳得分的银行做比较,如表4所示。

2.收益实现能力反映了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实现状况。收益实现能力不仅体现了银行的信用风险而且从侧面体现了理财产品管理过程当中的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力度,反映银行隐性的风险控制能力。该指标满分26分,根据考察期内银行到期理财产品的数量、预期收益率和实现收益率来进行分析评比。

从这三期报告来看,招商银行的收益实现能力2010年表现最好。而2011年的2、3季度均较2010年的表现略有下降。2011年第3季度表现最差,排名也滑落至此项排名第7位,远远落后于此项表现最好的工商银行。工商银行在该指标上获得26分的满分成绩。如表5所示。

收益实现能力这一指标的重要性是招商银行所不能忽视的。由于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客户可能并不了解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最终的走向、属于哪种类型及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等,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和信心全都来自于客户可以清楚受益的指标,例如客户本金是否有保障、到期收益率能否实现等。所以招商银行要在目前个人理财市场中保持良好的口碑,加强收益实现能力这项指标的重视程度是必要的。

总体来说,在风险控制能力方面,招商银行无论是在风险控制措施和收益实现能力与名列在这两项指标前列的银行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招商银行亟需将下一步工作重点放在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方面。

(二)理财服务的成长性较差

理财服务的成长性是除了理财服务多样性以外,考察理财产品品种丰富与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招商银行在理财服务的成长性指标上得分一直是0。这说明了招商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创新方面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名称各异,但是其本质则一致,各银行间产品相似度较高,几乎没有差异性,极易造成各银行之间的恶意竞争。例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尊享”-人民币日日金理财计划与中国银行的中银日积月累-日计划的性质和特点几乎一样,目前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这两款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都是2.1%,起售金额5万,可随时赎回,风险较低。招商银行如何与国有大银行相竞争,理财服务的差异性和创新性则是关键。所以,招商银行在理财服务的成长性指标上应当投入更多人力和物力进行创新和改进。

五、结语

总体来说,2011年是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截至2011年11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已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是2011年全年发行规模7.05亿元的两倍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我国理财市场上,银行理财能力排名瞬息万变,如何能获得广大客户的信赖和选择,如何能获得同业赞同和认可,如何能获得第三方评级机构的肯定和赞誉,是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取胜的关键。招商银行必须保持和发展现有优势,不断改进和修正劣势才能保持在我国理财市场上的领先位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