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编辑调研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06-14 00:45:41

编辑调研工作计划

编辑调研工作计划范文1

1计划职能的应用

进行严密的计划

在《环境卫生学杂志》创立之初,编辑部就着手对期刊出版制订工作计划,按照出版发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对新投稿件实行编辑部内审、专家外审、主编终审的“三审”制度,在稿件“齐清定”之后进行“三校”,以此作为工作流程的基础进行工作计划,并按照工作流程进行人员、任务的分配,同时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地进行出版工作顺序。

预测所需时间

期刊的出版具有时效性,在期刊出版日期之前必须完成当期所有的出版任务。其所需时间包括编辑人员完成职责工作的实际工作时间和间断性时间。预测出版工作所需时间最重要的就是期刊的出版日期,因此何时开始着手准备当期出版工作的启动时间以及出版任务完成的收尾时间是时间预测的关键,这也对编辑人员对于审稿专家的专业领域、审稿效率等的了解提出了要求。对于每篇新投稿件,《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规定在一周内完成编辑部的内审流程,通过内审后根据稿件的专业领域决定外审专家。由于外审专家均为环境卫生、预防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的工作时间各不相同,编辑人员需要预测专家所需的审稿时间,定时催专家审稿。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收到外审专家意见,对外审专家的时间要求放宽,以便外审专家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同时,通过与审稿专家的交流,能够更好地对预测出版周期,为合理安排出版流程提供帮助。

合理规划出版进度

在实际出版工作中,由于外审专家的审稿周期有长有短,作者修回稿件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了能够按期出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预测出足够长的审稿周期和修稿时间,确定出版工作进程,提前进行稿件的审理工作等。由于出版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必不可少,不能因为未按时完成进度而随意减少环节。若想保证出版流程的实际进度与计划没有较大的差距,则需要定时、定期地监控并进行必要的出版步骤内部微调。如,当外审专家因为出差、公务繁忙等原因没有时间审稿时,应尽快调换同领域的专家进行审稿,避免因外审专家原因造成的进度延迟。

严格控制出版周期

出版过程有着固定的步骤,当出现出版进度不一致时,应首先分析其原因,并决定需要采取的调整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审稿周期过长的情况,此时除了联系专家尽快审稿,还应考虑更换审稿人,当作者迟迟未修回稿件,首先联系作者是否对审稿意见有异议或修改上的困难,避免因未收到审稿意见造成的不必要的延误等;其次,应在出版进度计划中标注需要调整的地方以及需要采取的调整措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临时调整带来的混乱。

调整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生各环节任务的时间超出计划所需时间(如刚才所述的审稿周期长,作者修回稿件慢等),或者由于出版目标变更引起某些工作计划相应调整(如遇重要会议、事件等需要加急报道的),出版过程中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编辑人员出差、人员培训)等情形,要对原有时间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出版工作在周期内顺利完成[3]。在预防医学类期刊中,很多研究成果具有时效性的特点,若因为发表周期过长耽误了科研成果的展示,会对信息交流造成一定影响。如《环境卫生学杂志》2016年第六卷第3期刊登的文章《唐山市民对雾霾的认知及防霾行为调查》,因紧扣时下人们最关心的雾霾相关的知、信、行等热门话题,因此在审稿、修稿、校稿等流程上加紧时间完成必要的工作流程,按期、及时地刊登出来,为广大读者普及、推广雾霾相关科研成果提供了平台。

2组织职能的应用

为实现期刊出版的工作目标,对每个编辑规定在工作中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环境卫生学杂志》在编辑出版工作开始,根据出版法律法规配备拥有出版专业从业人员资格的编辑,即初级编辑、责任编辑,以及副主编、主编、编辑部主任(负责人)。由于专业领域、编辑技能的不同,各个编辑之间互相协作、支持,以完成按时、高质量出版期刊为终极目标,合理的分工协作。如:在《环境卫生学杂志》创立之初,首先明确了两位编辑人员,明确二人各自负责的期刊数量以及在出版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工作内容和具体任务。初级编辑负责稿件的、送审、退修工作,中级编辑对修回的稿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送主编终审。在此后的期刊出版工作中,对各自分配的出版任务进行监督、管理。除编辑人员的组织分工,《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还充分利用了环境卫生领域专家们的影响力和专业水平,定期组织编辑委员会、组稿会、定稿会,最大程度发挥编辑委员们的能动性,为期刊提供优质稿源做出努力。

3控制职能的应用

管理学中“控制”是指根据组织的计划和事先制定的标准,监督检查各项活动及其结果,并根据偏差来调整行动或计划,使计划和实际相吻合,保证目标实现的行为。“控制”手段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以反映工作需要,并有及时性、经济性等特点。在期刊出版工作中,最重要的“控制”行为当属保证期刊出版质量的措施。这就需要编辑出版单位在组稿、审稿以及加工等环节进行严密的质量控制。

组稿控制

在期刊出版过程中,组稿的过程往往决定着期刊出版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学术期刊的稿件来源分为作者自投稿和编辑组稿。从稿件的录取量来看,学术期刊最终刊发的大多以作者自投稿件为主,而编辑从某领域专家约来的稿件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是,如果从稿源质量来看,编辑通过对某领域知名专家的了解,请专家针对该刊进行相关领域先进、权威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或是撰写创刊寄语、专家论坛等重点栏目的文章,可达到提高期刊出版质量的效果。在期刊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为提高稿源质量,不少学术期刊通过专职编辑进行选题策划、专门联系重要作者、专家向其约稿,这对于期刊的整体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在2011年2月出版的《环境卫生学杂志》的创刊号上,编辑部特邀原卫生部部长王陇德院士撰写了创刊寄语,王院士在寄语中表达了对广大环境卫生领域的学者、专家的厚望,提出了将《环境卫生学杂志》发展成为国内环境卫生领域领先的科技水平、成果交流平台的要求。

审稿控制

审稿既是期刊出版的核心环节,又是期刊学术质量控制的基本机制。根据中国相关出版规定,期刊的出版必须实行“三审三校”制度。为确保审稿质量,一般采取同行评议的方式,即某一或若干领域的一些专家共同对涉及上述领域的文章进行评价的活动。然而,同行评议的过程只是“三审三校”制度的一部分,为确保稿件质量,《环境卫生学杂志》在出版发行之前,通过初级编辑、中级编辑以及主编(或编辑部主任)对稿件进行逐级审阅,遇到文中存疑、不清晰的地方,要求作者修改、解释,以此把握稿件内容的质量。只有对稿件质量高标准严要求,作者才能够在修改稿件的过程中学习到专业知识,提高科技论文的写作要领等,才能充分发挥《环境卫生学杂志》在作者间传播环境卫生领域专业知识的重要作用,在作者群中建立专业、严谨的学术形象。

虽然期刊中所刊登的论文的创新性与学术价值能够体现整本期刊的学术质量与水平,但期刊的编辑、校对、印刷质量也是期刊质量的重要体现。在编辑、校对质量控制中应注重内容的合理、文字的准确运用、引文的正确标注等。因此,编辑加工作为出版流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确保发表的论文在政治、内容以及形式上符合期刊出版规定,避免形式与技术差错。出版法律法规中规定的“三审三校”制度就是对编辑校对质量控制的要求,不少于三次的校对过程可以发现排版中出现的差错,也可以修正审稿过程中未发现的问题。校对过程是对期刊出版发行质量的把关,可以说,编辑加工的质量控制在出版过程的期刊质量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激励职能的应用

管理学原理中“激励”是指运用多种激励手段使组织系统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是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机制是用人单位将远大的个人理想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产出的连接手段。主要包括精神方面、薪酬方面、荣誉方面以及工作上的激励等。有研究表明,完善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地增强集体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6]。据统计,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工作能力的30%~90%,而受过激励后可激发3~4倍的工作能力。这也充分说明激励制度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在预防医学会主管的众多期刊中,每年都会评选出优秀编辑、优秀论文、优秀编辑部等奖项,除了物质上的奖励,还可以有效地激励编辑们在下一个出版周期里更加努力,成为编辑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的工作动力。

5领导职能的应用

编辑调研工作计划范文2

传统编辑是指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根据领导的安排,对来稿进行后期的加工和编辑,有时也根据需要对来稿进行细微的修改。编辑同仁不无调侃地称自己为“文字工匠”,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剪刀加浆糊”的工作。尽管在传统的编辑工作中也不排除有工作的创造性,但是在人们的观念中,报刊的价值主要都是由作者创造的,编辑仅仅是这种创造活动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实际上,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编辑在原来的管理模式中确实没有起到能动的、创造性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一系列新的经营管理理念的引入,报刊出版不再是等待领导的安排和把精力花在作者的稿件上,而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广大民众的需求来策划选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报刊业越来越市场化,编辑工作已经真正进入了策划时代。

策划时代的编辑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工匠”,他们的工作也不再是仅仅“为他人作嫁衣裳”,他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大众的需要,调动自身的思维智慧和调查研究获得的各种信息,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影响媒体的出版走向。

首先,传统编辑工作的重心是对稿件的加工,虽然传统编辑有时也会偶尔地涉及到策划选题、组织稿件,但是这些工作在其整个编辑过程中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此相反,策划时代策划编辑的工作除参与一部分稿件的文字加工工作之外,其工作重心应该是策划符合社会和受众需要的选题,考虑报刊的整体运作。

其次,传统编辑大部等稿上门,他们一般情况下仅仅从事文字工作,许多人都是语言、修辞方面的专家,或者是某一个具体学科的学者,是学者型的编辑。而策划时代的编辑已经不再被动地等稿上门,他要紧紧地把握当前的市场,主动地去策划选题,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发现、物色与各种选题对路的内容,与作者和经营者共同创造文化产品。在文化作品形成的过程中,通过其策划活动形成某一报刊品牌。

再次,传统的编辑最关心的是他加工的稿件能否通过总编辑的认可,作品的导向是否正确,至于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他并不关心。策划时代的编辑不仅要关心内容和文字,而且还要关心报刊的经营、生存和发展。实际上,策划编辑又是报刊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策划时代编辑主体的工作与传统编辑有很大的不同,与此相应,策划时代编辑主体的功能与作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编辑的工作重心从传统的加工整理转向了运作策划。

第一,策划时代编辑根据所掌握的客观信息,积极、主动地参与选题策划,在选题策划中扮演参与者、合作者甚至是决策者的角色,从而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选题策划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创作活动,编辑主体的能动性在这一活动中有时候起决定性的作用。选题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报刊出版的成败,甚至关系到整个报纸或者期刊的生死存亡。在选题策划时,策划编辑要牢牢把握时代的需要和广大受众群体的需求,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和出版界的发展动态,运用个人的学识和智慧,主动地参与制订选题策划。

策划时代的编辑主体还要在充分发挥积极、主动作用的基础上优化选题。策划编辑要在对各种信息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受众群体的热点,分析出版市场的形势,抓住最佳时机,及时策划出高质量、创新性的选题,并对各种相同或类似的选题进行比较,筛选出最佳的选题。因此,策划编辑要发挥一切优势,以其高瞻远瞩思维和超常的才识,塑造精品版面和名牌产品。

第二,策划时代的编辑主体不再被动地等稿上门,他要根据他的选题计划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组织和引导,从而极大地发挥策划时代编辑主体的作用与功能。

好的选题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说到底策划编辑的客体――内容才是一切程序的中心环节,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个中心环节去运作。有了好的策划不一定就能出来好的品牌。这就要求策划编辑心目中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团队,策划编辑可以与其交流选题的思路,引导并参与他们的策划,这样,编辑主体的作用与功能又被扩展到以前传统编辑很少涉足的人力资源和开拓思路等方面。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都使尽浑身解数,在广告、宣传上大做文章,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出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出版物进入市场之前的宣传、推广工作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策划编辑在策划宣传方面下一番功夫,为此,编辑要在宣传、传播、市场营销等方面扮演以前传统编辑从来没有扮演过的角色,发挥以前传统编辑没有发挥过的作用。

策划时代编辑主体的作用与功能大大增强,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权力也相应地大大扩展,策划编辑的重要性在出版运作过程中越来越突出,作为编辑主体的人,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也要强化策划意识、要不断提高策划能力,以顺应媒体的改革与发展,从而在策划时代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策划编辑主体在策划时代的工作重心从传统的后期加工向全程策划的转型中,要具备把握全局的能力。编辑所关注的不是内容的细枝末节,不应该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花费精力,他应该有纵揽全局的眼光和能力。他应该关注出版运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人员的积极性,为报刊的发展献计献策。

编辑调研工作计划范文3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16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Book Publishing

Requirements on the Books Editor

ZHOU Guangmi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ublishing GROUP, Beijing 10089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publishing industry, book growing editorial team, in the new situation, Book Publishing Book Editor requirements have also been improved. Book editors not only have innovative thinking, but als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in terms of quality, sales promotion ability, so as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market for books edited. From the book publishing industry is facing challenges, we introduce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 a book editor should have.

Key words book publishing; book editor; requirements

随着文化改革的快速推进,国内多数出版业已经开始推行出版体制改革,逐渐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向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出版企业发展。同时,近些年出版行业受到新型媒体的大力冲击,产品的销售方式及渠道都遭受影响,主要表现在以图书为主要产品的出版社方面,因不同因素的影响,图书产品也受到市场的众多考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否可以顺利通过市场的检验,确保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就需要图书编辑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一个优秀的图书编辑不单单要有强大的组稿编辑能力,也要具有良好的市场调研、营销宣传等能力。①因为只有通过充足的市场调研方可策划出最佳的命题,从而设计出具有生命力、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作品。

1 新形势下出版行业面临的挑战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出版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文化产业迎来迅速发展期,这一情况无疑使出版行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文化在各国综合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国家对教育和文化产业加大重视力度,这为出版业带来发展的机遇。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出版商纷纷跨入中国市场,这些出版队伍在管理模式、盈利方法、资金规模等方面独具优势,为我国图书出版行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因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媒体相互融合的速度加快,以高科技为主要手段的现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使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出版行业的管理和传播方式进行改造,创建数字化的综合业务平台,这成为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基于上述的挑战和机遇,提升出版社的出版实力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出版形式也向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后,相同的图书产品可以采用不同的载体呈现给读者,不同的媒体之间相互补充,初步建立无缝传播的发展模式。在运作形式上也要求图书编辑调整角色,培养多平台工作的能力,以适应时展的需求。编辑工作是出版社最重要的工作岗位,也是出版社提升自身出版实力和质量的基础,图书编辑的综合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关系着整个出版产业的创新性,也与文化产业乃至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的提升息息相关。图书编辑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劳动力,编辑在接触社会中各种关系和信息时,必须学会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给予应答。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有活跃的思维、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内涵,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完善自我。实践中,某些编辑的思想观念受到社会性质及物质生活条件的压制,加上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一部分图书编辑出现创新意识不强、能动性差、工作效率低的情况,严重制约着图书出版业的发展。

随着世界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也在不停地变换,图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因互联网的巨大冲击,这就要求出版的图书必须满足市场需求,此时图书编辑的工作就是深入探究市场需求,积极参与竞争环境中。现阶段,图书市场呈现出实用性、快速阅读等特点,所以,读者对图书抱有更大的期望值。因市场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致使在进行选题之前必须考虑市场因素,将图书的价值和读者的需求考虑其中,这就要求图式编辑在选题之前开展相对应的调研工作,否则设计的选题严重脱离市场需求,无法顺利通过市场考验。在对图书市场开展调研时,首先要对其他的出版社有关的图书产品做好调研,其次深入考察读者的群体。对有关图书产品实施调研,可以帮助图书编辑更好地掌握此类图书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合理判断其销售前景,甚至可以获悉读者对这类图书的评价。考察图书的读者群,可以掌握读者更加关注哪类图书,有助于合理的制作题材,把满足供应需求的图书投入市场。传统对图书开展选题策划时,容易忽视市场调研这一范畴,新形势下应加大重视力度,防止所制作的图书与图书市场相互背离。只有对图书市场、读者及其他出版社同类书籍进行调研,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图书编辑的市场预测能力,确保投入市场的图书承担最低的风险。③新时期图书编辑应具有主动性,积极走入市场、分析市场,是确保其编辑的图书能否成功走进市场的关键。

图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是进行宣传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图书编辑时产品宣传、设计。生产者,应具有较高的素质修养,同时要对出版行业的市场需求有所了解。图书编辑应根据读者及市场的需求设计产品,确保设计的产品从内容、形式、装帧等方面有独特性,确保图书选题在文化价值和产品质量上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图书编辑也要善于在社会中发现新的文化需求,找寻新型题材,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状态。图书编辑承担着传播文化的使命,必须具有独特的创新意识。图书编辑不仅要认真甄选、阅读作者交来的书稿,也要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对书稿进行加工和提升,从而进一步充实创新作者的成果。因此,图书编辑人员有传播思想和信息的责任,也要对内容和策划进行创新,运用自己独特的智慧、畅通的信息渠道,更好地掌握社会需求信息,创造性地策划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具有知识创新的选题,尤其是可以引发社会巨大反响的选题,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增添新的文化内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版社的选题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逐步实施。简言之,出版社的选题应该适应大众的需求,读者不去购买的图书,即使在一定程度上获取社会效益,但也无法创造经济效益,严重威胁着出版社的生存情况。只有拥有大量的读者,才能保障图书的选题体现独特的价值。图书编辑应该具有市场意识,才能深入开展市场调研,获取所需的市场信息。所以,图书编辑应以市场调研为基础,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和阅读兴趣,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选题,这是作为一名编辑最基本的职业理念。设计选题时,也深入分析市场上同种风格的作品及读者的阅读情况,最后确定图书的整体内容、风格、价格、出版时间等。必须注意进行选题时,应该把握所有的信息,找寻最能展现选题特色的切入点,对图书的宣传、内容展开深入设计,保障迈入操作期的选题可以成为精品,如此才能确保图书受到读者的喜爱。图书编辑必须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创造性。在知识经济发展环境中,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④对图书产品选题时,图书编辑应确立本出版单位的品牌经营思路,从而策划出更多独具本单位特色的优秀产品,在更多读者中树立良好的口碑,从而形成影响力深远的品牌效应,获取更好的经济收益。

现阶段,多数出版单位已经意识到营销宣传发挥的巨大功效,有一部分优秀的选题并未被读者所了解,而有一部分水平一般的选择采用较好的营销宣传手段,获得较好的收益和效果。因此,图书编辑不仅要具有选题策划能力,也必须具有相应的营销宣传能力。传统的营销只依赖出版单位发行部,图书编辑营销宣传意识淡薄。随着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版单位只借助传统的营销方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需要使用市场营销宣传达到期待的经济效益。营销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种:(1)不同类型的图书使用不同的营销方式。近年来,图书营销方式活跃在书店、网络等方面,图书编辑必须准确把握市场的需求,依照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设定相对应的营销方案,并及时给发行部宝贵的意见,这样可以保障图书的价值并提升其效益。⑤(2)同类图书在不同时期的销售。通常情况下,图书产品因其投入市场的过程可以划分为投放期、销售期、滞销期。图书的营销宣传贯穿整个图书销售的始终,并尽可能地延长销售期。图书营销投入期,图书产品刚涉足市场,没有被读者认可并接受,该时期宣传的目的是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产品。图书编辑要合理运用各种宣传资源,设计出可以抓人眼球的宣传资料,确保设计的资料快速被读者注意。销售期是图书作品吸引读者注意后,让读者根据喜好自行购买。为促使更多的读者购买某一图书,图书出版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读者接受并购买该图书,保障图书在较长时期内销售良好。图书产品处在销售期,应运用各种手段和资源扩大图书的影响力,并及时搜集读者的合理建议,对图书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适时培养图书品牌。滞销期会导致出现退货等现象,作为图书编辑也要把库存与退货的处理考虑其中,与发行部分相互配合推行第二次销售办法和渠道,从而降低库存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 结束语

目前,图书出版单位迈入现代知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及思维方式,此时图书出版社和图书编辑的工作方式也会有所改变。新形势下图书拜年祭应该以全新的观念和姿态开展工作,不断学习出版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确保适应市场和读者的需求。

注释

① 袁晓玲.数字时代下的图书出版和图书编辑[J].出版参考,2014(12):31-32.

② 周山丹.全媒体出版语境下图书编辑的理念创新与角色转型[J].编辑之友,2011(6):36-38.

③ 万晓咏.新形势下图书出版对图书编辑新要求探讨[J].北方文学:下,2012(9):233-234.

编辑调研工作计划范文4

一、学会整体策划

整体策划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确定期刊性质和读者对象定位,制订年度出版计划,进行栏目设置;二是指在期刊选题、立项时,对选题内容及期刊编辑、制作、营销全过程所做的战略性筹划。实施整体策划的目的在于:在重视开展调查研究、培养编辑策划能力和形成有利策划工作的内部环境的基础上,将编辑过程的各个环节合理组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不断创新的编辑策划机制,从而出精品、创品牌。

整体策划阶段主要工作及有关事项如下:一是制订计划。包括选题计划、出刊计划、封面设计风格,以及版式设计格式等。二是栏目设置。期刊的栏目设置关系到刊物个性特色的发挥和社会目标的实现,栏目设置的重点在于要有独立的风格,拟订年度栏目设置计划,经编辑部门、营销部门和财务部门集体讨论通过后实施。三是选题策划。选题策划从信息采集开始,信息采集从社会调查入手。编辑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调查,搜集社会发展信息、科学文化信息、出版行业信息、期刊市场信息、作者和读者信息,掌握大量一手材料,并使用科学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类、综合、分析,从中寻找选题方位,进行选题策划。四是实施方案策划。对期刊项目从设想到成品制成的全过程做出宏观的、大致的考虑。包括人力、财力、进度方面,以及营销方案策划、选题立项、增刊策划等。

二、积极做好组稿和稿件处理工作

期刊的稿件主要包括自采稿、约稿和投稿三类。其中约稿的主要工作及有关事项有:选择合适的作者,与作者商讨撰稿事宜,与作者签订约稿合同,关注作者写作情况,按约定时间收稿等。在做好组稿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做好稿件的处理工作。处理投稿的主要工作及有关事项有:公布投稿地址或邮件地址,由专人定期对投稿进行初选,通过初选的投稿根据其选题分配到期刊的相关部门,并确定该稿件的责任编辑,由责任编辑按照流程提交选题,进行审批立项。

三、认真审稿

审稿是编辑流程的中心工作。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审级、两道程序、六个环节。三个审级是初审、复审、终审;两道程序是审读、审订;六个环节是初审审读、复审审读、终审审读、初审审订、复审审订、终审审订。作为新手或一般的编辑,要熟练掌握初审、初审审读等环节的基本技能,适当了解和学习复审、终审技能。

初审一般由责任编辑负责。责任编辑由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初级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责任编辑的指导下从事初审工作,但稿件必须经过责任编辑认可、签批。而复审则由具有副编审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编辑部主任或副主任负责,也可以委托其他正、副编审代审,但必须由具有副编审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编辑部主任或副主任复查、决断、签批。

初审审读要求编辑必须通读稿件。衡量是否符合内容质量要求,是否符合约稿合同约定,是否具有刊登价值;立论是否成立;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合理;体例是否妥帖、一致;行文是否通顺、规范。做出决策:质量、价值都符合要求且具备加工基础的采用;质量、价值基本符合要求但尚不具备加工基础的退修;质量、价值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的退稿。对准备退修的稿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写出审读报告,随同稿件一并送交复审。

审读报告要写明稿件来源、稿件内容、作者情况、审稿过程;对稿件价值、质量做出评价;对其中的政治、政策、敏感问题做出分析、判断;对稿件提出处理意见,在说明采用、退修、退稿的理由后,交由责任编辑处理。

已决定采用的稿件可以进入初审审订环节。结合稿件的审读意见,在略读全稿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精读稿件;以优化稿件为目的,以达到出版水平为标准,对稿件进行字斟句酌的编辑加工。包括完善原稿的观点,消除政治性差错,纠正思想性差错,订正知识性差错;优化标题,统一层次,调整结构,润饰文字;规范标点,规范数字,规范计量,规范符号;审查图表,核对引文,检查注释,对校目录;核对索引,审查文献,统一用语,整理附录。最后还要与装帧设计的方案融为一体;需要其他工作配合的要做出批注,签发初审意见一同交复审。

终审审订要求浏览全稿,根据稿件内容、性质和初审审订报告、复审审订意见,有目的地重点选读部分章节。处理以前环节的遗漏问题,对以前环节的问题做出回应,对稿件的内容质量、语言文字质量、体例的一致性、结构的合理性、装帧设计的水平做出判断,重新衡量稿件的价值,做出发稿、退审、退修、退稿的决断,写出审订意见。同意发稿则签批发稿单,随同全部稿件材料依次退复审、初审;需要退审则写明退审理由,指出重审范围、内容,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指导性方案,随同全部稿件材料依次退复审、初审;退修、退稿是在特别特殊或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需与复审、初审共同研究具体措施。终审要求重审、退修、退稿的,由初审、复审、终审共同研究,提出妥善的处理方法,由商定的人员按商定的方法处理。

校对工作是期刊生产流程中的独立工序,其作用是将文字差错和其他差错消灭在期刊出版之前,从而保证期刊的传播和积累价值。它与编辑工作相互衔接又相互独立,共同构筑期刊质量保障体系。校对阶段的工作分为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检查四个阶段,称为“三校一读”。校对人员要忠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消灭一切排版上的错误,包括文字、数字、符号、标点、图表以及格式等错误;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错误,要在校样旁注明疑问,提请编辑部门解决。

编辑调研工作计划范文5

2009年的编辑实务研究包括具体编辑实务研究(包括稿件选择与处理、期刊创意与选题策划、选题管理、编辑分工、编辑流程等)和新的媒体环境对编辑实务影响两方面内容。从本质上讲,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是为行文方便,笔者将分列论述。

稿件选择与处理。在编辑工作各环节中,选择稿件是最为关键的一环。有研究者分析了影响编辑选择稿件的心理因素:一是先入为主心理,造成编辑先入为主的因素有稿件的标题、作者的知名度、作者的其他信息等;二是定势心理,包括期刊自身的内容类型定势、期刊的读者对象与期刊的特色规定所形成的写法和风格定势、编辑既定知识水平形成的“知识定势”等;三是困惑心理;四是从众心理;五是其他心理因素,如情感、情绪、态度等。作者认为,要纠正这些心理因素,除了编辑本身要提高心理素质和思想修养外,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知水平。同时,还要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①

有研究者提出,提高组稿质量关键是要有好的作者队伍,而好的作者队伍的建立要靠树立三种意识。即建立一支好的作者队伍,要靠发现意识;赢得作者“不弃不离”的信任,要靠树立尊重意识;帮助作者生产出对路的作品,要靠树立服务意识。只有这样,组稿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和提升。②

也有研究者提出编辑在稿件处理中应该重视语感能力的养成。认为这种能力正是编辑应该具备的。编辑在职业活动中应培育语感,优秀的编辑需要敏锐、正确的语感。编辑准确把握语感的几条措施:一是审读和加工,要把正误感放在首位;二是在书稿形式的处理上,符合畅达感、分寸感的要求;三是讲究用词用字的规范,使书稿具有合乎国家要求的时代感。③

编辑加工包括内容加工、语言文字加工和技术加工。编辑加工又可分为加工和整理两道工序,对已决定采用的稿件进行从局部到整体、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审视、修改和整理,保证稿件质量达到出版水平。有研究者进一步提出编辑加工的“六要”,即:1.要注意加工的度;2.要通读和精读相结合;3.要注重质疑;4.要及时与作者沟通;5.要注意核对参考文献;6.要掌握好编辑加工的时间。④

期刊创意与选题策划研究。有学者认为,期刊创意是指期刊出版者充分发挥编辑的知识、智慧与创造力,对期刊出版活动或其中的某个环节进行创新,以提高期刊的审美价值和传播效果,进而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出版活动。笔者认为,创意时代的到来呼唤期刊创意,期刊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文化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的产业,其竞争力的核心就在于创意。基于此,应该抓住四道环节――即在“特”、“实”、“活”、“巧”四个字上下工夫,也就是栏目创意突出“特”,组稿、审稿创意突出“实”,编辑创意突出“活”,宣传营销创意突出“巧”字。⑤有研究者认为,实际工作当中,成功的期刊书籍都与前期周密的策划分不开。编辑只有把对选题的驾驭能力融入图书中,才能使策划落到实处。因此,编辑需要对选题策划有新的理解;发挥资源优势,把握好选题内容;结合选题内容,把握好图书的整体设计;提升职业素养,增强选题策划的竞争力。总之,编辑要结合自己的优势,以新的理念创新意识、良好的素养,应对新形势下的选题策划,并能有力地驾驭之,才能满足读者需求。⑥

有研究者以《探索与争鸣》为例对理论期刊如何搞好选题策划进行了论述,认为理论期刊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媒体,为了引领思想、文化潮流,应该注重选题策划。理论期刊选题策划的要素大致要注重五点,即前瞻性、组织争鸣、追踪热点、集束效应和占领学术高地。选题策划应是编辑的工作重心。⑦

选题管理。有研究者提出,做好选题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具体体现为:1.以读者为本。把握读者现实的阅读需求和潜在读者的阅读需求,保持执著的文化理想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及为读者服务的职业精神,为读者提供有益有趣的图书精品,构建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2.以作者为本。尊重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打造作者品牌。一是要建立作者和专家数据库,与作者很好地协调、合作;二是要下大力气,全程策划,全员策划,做好图书的营销工作,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使作者的作品实现两个效益的最大化,使他们创造性的劳动得到读者认可和社会回报;三是要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四是要下大力气打造作者的品牌,关心作者的成长和发展,使品牌图书、品牌作家与品牌出版社之间的品牌培育、建设、维护实现良性互动。3.以编辑人员为本。把编辑人才的培养、储备、任用作为出版活动的重中之重。一是出版机构要建立自己的编辑人才的储备库,对编辑人才的能力、行为、业绩进行评估分析;二是可以采用竞标制,让编辑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去操作自己最感兴趣的选题;三是要充分信任编辑和策划人员,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四是要以物质福利和精神奖励激励人;五是要关心编辑人员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职位的升迁。⑧

编辑分工与编校关系研究。有研究者就如何协调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的分工,避免出现职责的真空进而影响到图书质量进行了研究,认为:从工作实际看,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的工作是互相影响并经常有所重合的,所以二者在图书质量方面各自所负职责也应有所重合。因此,需要理顺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间职责和利益的关系。虽然二者职责的分担、利益的分成可以有所不同,但职责和利益间应有共同点,这样才能让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互相配合,注重合作,形成彼此间关系紧密、充分信任、平等交流的合作团队。⑨也有研究者对技术编辑的角色与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现今出版社的技术编辑人员,大多集中在出版科(部),但作为出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一个分类,技术编辑应该有其独特的技术内涵和岗位作用。不过,现时出版界在实际工作中对技术编辑工作尚存在模糊认识。因此,对技术编辑进行再认识,以激发出版人重视技术编辑,发挥技术编辑的素质优势是非常必要的。研究者进而提出应该从四个方面发挥其作用:一是承担图书版式设计的重任;二是发挥提高图书印装质量的关键作用;三是对降低图书印刷成本的作用不可忽视;四是对缩短出版周期的作用。⑩

在编校关系上,有研究者认为:编辑以作者的原创为对象,通过审读加工,清除书稿中的差错。校对人员则通过“校异同”消灭排版错漏,保证编辑发排文本不错、不漏地转换成印刷文本;再通过“校是非”发现并协助编辑排除文本中遗留的差错。具体到编辑和校对人员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编辑和校对在确保图书的质量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不可偏废。关键是要形成合力,共同确保图书编校质量。(11)

编辑流程研究。中国编辑学会于2007年9月提出制定编辑新规程,实现“评判标准化,运作程序化,管理制度化,监管经常化”的倡议。有研究者认为,新规程应符合编辑规律,既要反映编辑学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又要适应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的需要。因此,建议新的规程在总述部分要首先明确图书编辑工作的方向、目标和性质,同时增加“编辑分工与职责”的内容,根据编辑工作基本规律,对应设立策划编辑、文稿编辑、文字编辑、校对和设计编辑(或称美术编辑)等岗位。对编辑的分工及其对应的工作性质、功能、职责和要求做出具体的表述。另外,对编辑流程的修订应更加科学和规范,在突出加强对书稿质量控制的同时,允许内容三审以外的策划、文字加工、设计制作和校对等环节由社外专业机构或人员完成。(12)也有学者对媒介融合下的编辑流程再造进行了研究。认为,媒介融合使编辑流程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以往的编辑流程已经不适应编辑工作的新环境,编辑流程的科学再造已经成为媒介融合进程中不得不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者进而分析媒介融合中编辑流程3个阶段9个步骤的变化,提出随着编辑流程的变化对媒介编辑人员的报道策划能力、素材控制能力和一专多能方面的要求。(13)

影响编辑出版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所涉因素也很多,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由此带来的媒介之间的融合。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环境下,编辑应该怎样做期刊内容才能吸引读者、抓住不同受众?有研究者指出,网络新闻编辑必须树立网络意识,必须在编辑实践中体现网络媒体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新闻传播价值。具体体现为:一是需要制作简洁、准确的网络新闻标题;二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链接等;三是以高度的网络意识进行网络新闻整合。(14)还有学者认为,一是要改变选题策划的方式,要利用互联网对选题进行筛查,以保证选题的吸引力;二是要使编辑方式适应变化了的阅读诉求,要借鉴互联网上的即时互动特征,可以为栏目加按语、为文章写导语、为行文加批注或旁白、为全文加评议;三是要使文体风格追求变化;四是编辑要带着营销意识做内容。(15)

媒介融合是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在此进程中,编辑业务会发生以下变化:一是编辑理念将从以受众为中心转为以用户为中心,以“公民新闻”为观念的互动式编辑理念将得到确立;二是编辑流程的再造,实行“报网一体化”的模式和流线型、共享式的运作;三是信息产品的创新,侧重于优质新闻的生产、产品形态的丰富和产品链的延伸。这些变革,将随着媒介融合的进程而深化。(16)在网络环境下用计算机校对软件辅助部分人工校对之后,校对工作的编辑功能化趋势明显。表现为:一是校对的载体由过去的手写稿、打印稿,转变为网传界面;二是校对的方式由过去的比对原稿校对,变为没有底稿的独立作业;三是校对的重心由校文字异同对错,更多地转向校内容,这种带有编辑功能的变化,正在成为现代校对工作的主流。因此,校对工作应适应这种转变,需要做到:一要转变观念,向“编校合一”转变;二要强化校对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拓宽知识面及强化政治理论素养;三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来保障。(17)

总而言之,2009年的编辑实务研究涉及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具体编辑实务研究,包括稿件选择与处理、期刊创意与选题策划、选题管理、编辑分工、编辑流程等;另一方面包括新的媒体环境对编辑活动(实务)的影响。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本年度的相关研究,既有对传统问题的反思、审视与深入探究,又有在新的背景下对编辑实务问题的新探究。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笔者此综述在简略诸多研究的基础上,希望能够为其他研究者一窥本年度编辑业务研究概貌有所裨益。

注 释:

①黄桂坚:《期刊编辑选稿中的心理浅析》,《编辑之友》,2009(8)。

②徐遥:《提高组稿质量要靠三种意识》,《出版与发行研究》,2009(10)。

③郝嘉杰:《语感:一个值得重视的出版话题》,《中国出版》,2009年9月、10月下旬合刊。

④陆宜新:《学报编辑稿件加工的“六要”》,《中国出版》,2009年9月下、10月下旬合刊。

⑤杨青:《创意时代的期刊创意》,《中国编辑》,2009(1)。

⑥袁莎:《谈谈编辑对选题策划的驾驭能力》,《科技与出版》,2009(11)。

⑦秦维宪:《理论期刊的选题策划――以〈探索与争鸣〉为例》,《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4)。

⑧白冰:《选题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中国编辑》,2009(2)。

⑨赵静:《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对图书质量所负职责应有所重合》,《科技与出版》,2009(7)。

⑩杨小丽:《技术编辑在出版中的作用新探》,《出版发行研究》,2009(11)。

(11)贾立萍、覃密道、陈立辉:《浅谈编辑与校对人员之间的关系》,《科技与出版》,2009(11)。

(12)姚文兵:《论编辑分工和编辑流程――〈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修改建议》,《中国出版》,2009(1)。

(13)刘玉清:《媒介融合中的编辑流程再造与编辑能力要求》,《中国编辑》,2009(4)。

(14)欧阳冬梅:《网络意识对网络新闻编辑模式的影响》,《军事记者》,2009(6)。

(15)穆广菊:《网络化生存环境下期刊的编辑思变》,《科技与出版》,2009(7)。

(16)袁志坚:《媒介融合进程中的编辑业务变革――基于理念、流程、产品的视角》,《中国编辑》,2009(6)。

(17)沈志刚:《论校对的编辑功能》,《新闻爱好者》,2009年10月(下半月)。

编辑调研工作计划范文6

作为期刊编辑工作的核心内容,开展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工作,是形成并展现期刊个性风格的重要过程,也是吸引并争取读者认可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和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广大读者的文化艺术欣赏层次进一步提高,对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在坚持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更富创造性地完成此项工作,是每一位期刊编辑工作者所应积极思考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内涵及重要性

策划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涉及到众多领域的概念,是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构思、制定和优选策划方案和战术计划的过程。期刊编辑策划和版式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针对期刊内容进行策划,如期刊栏目的设置、期刊主题和文章的选择,等等;另一方面是针对期刊形式进行策划,如对期刊的文字、照片、插图、表格和各个栏目板块进行编排与设计。期刊编辑的策划和版式设计,是向读者表现和传达期刊创办的基本理念,打造并展示期刊本身的整体形象,全面提升期刊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并最终形成了开放、发展、动态而又稳定的期刊创编理念体系和流程的重要工作。成功的策划与版式设计,不仅能使读者从中期刊中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同时还能带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最大可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期刊编辑工作者应当在明确期刊定位和创编风格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思想原则、审美规范和创编要求对期刊的内容和版式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使期刊的文章主题、艺术风格、版式设计等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二、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是期刊主题、文章和艺术元素的有机结合,也是期刊创办者创新思想、审美层次和创编技巧的整体展现。成功的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将对广大读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具体的策划与版式设计过程中,要遵循期刊创编的一般规律和美学原则,使期刊始终能够保持高艺术品位、高审美层次和高亲和度的价值,为读者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佳的审美感受。

1.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

内容与形式是期刊编辑的两大构成要素,其中期刊的内容主要指每一期期刊的主题和文章等,形式则指期刊的字体字号、颜色和图片、文字编排等。内容与形式的相得益彰与相互协调,正是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目标。在具体的策划与版式设计流程中,一方面,期刊创办的定位要准确,期刊编辑的思路要清晰,栏目设置要合理。在每一期的期刊编辑策划中,编辑人员首先要确定本期的期刊主题,再围绕主题进行组稿、选取重点文章与次重点文章,并尽量使文章之间保持合理的布局。另一方面,编辑人员要充分利用好版式设计的多种元素,如文字、图形、色彩等等,富于艺术性和创造性地设计期刊的版式。版式设计既要适应期刊的整体结构和微观细节,还应有利于期刊主题的传达、期刊编辑思想的表现。

2.适应读者审美与接受

读者是期刊的客户群体,读者的审美与接受是期刊编辑者进行策划与版式设计时所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当今时代,我国文化艺术市场空前繁荣,可供广大读者进行消费的文化艺术产品极为丰富,只有真正考虑到读者的审美层次和接受习惯,期刊才能最大可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也才能在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同时,读者的审美与接受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审美活动。因此,在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方面,期刊编辑工作者应当注重对期刊的策划和版式设计,始终坚持审美原则和相关规律,通过有效策略充分调动读者的种种感觉并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期刊在承担传播信息这一社会功能的同时,也能带给读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真正表现期刊的个性风格和价值理念。

3.定位准确、特色突出

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各种类型期刊的数量明显增多,为了在众多的期刊中脱颖而出,期刊编辑工作者要准确定位、形成特色,在读者心中形成一定的“区别度”和“品牌度”。首先,要锁定期刊的“目标读者”。在对目标读者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审美倾向和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市场调研之后,根据他们的阅读要求对期刊的主题和版式设计进行整体的规划;其次,要力求打造期刊的个性特色和独特风格,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利用一切艺术造型元素,如线条、字体、色彩等,结合照片、插图等资料,巧妙运用多种设计手段,使这些设计元素为形成个性化的期刊艺术风格而服务,使期刊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态势,最终打造优质的期刊品牌;最后,期刊定位应当保持动态稳定。期刊定位必须稳定,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读者群体,但期刊的定位还应随着文化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更好地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

三、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的有效策略

风格成熟的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不仅是对期刊形式和外在的艺术加工与再创造,同时也是对期刊创编主题和文章内涵的升华。为了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拓展期刊的发展空间,期刊编辑工作者应在遵循期刊编辑的相关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策略最大限度地提升期刊编辑的审美层次和艺术品格,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1.形成整体的策划理念

期刊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成果,是由多种艺术元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而系统的创刊理念来指导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工作。这个整体而系统的创刊理念,是对期刊的创刊思想和艺术风格的整体反映,是在融和期刊的内容、宗旨、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考量期刊的整体形象等因素,利用其特有的内容,最终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策划理念。可以说,这一理念既是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该期刊最终形成稳定且区别于其他期刊风格的归宿。通过具有整体性、系统性、一致性的策划理念,将会使期刊在宏观上表现为整齐协调、微观上又呈现多样化的艺术特征,最终并达到形式与内容,布局与整体的完美一致的艺术层次。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优化了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提升了期刊编辑策划与版式设计的审美层次,成为提高期刊编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期刊编辑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首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期刊的主题策划工作的效度。编辑人员可借助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对读者的阅读期待、阅读习惯和审美倾向进行统计分析,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读者及文化市场的具体情况,准确定位期刊的读者群,打造独特的期刊风格;其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作者、读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成立专门的期刊网站,作者可以直接进行网络投稿,读者也可以借此发表自己的阅读意见,期刊编辑人员、作者和读者三者之间将形成良性的沟通与交流;最后,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期刊版式设计,对文字、图片、图形、线条、色彩等要素更佳合理的安排,提高期刊版式设计的效率与美学效果。

3.打造期刊的品牌形象

“品牌”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的无形资产,打造期刊品牌形象对于期刊发展有诸多的好处。打造良好的品牌,可以为期刊发展争取更多的发展资源,为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创造更好的平台;而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也是打造品牌期刊的有效路径。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群体的品牌消费意识不断强化,只有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期刊,能够为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其次,激烈的市场竞争呼唤更具有品牌价值的期刊,只有成功打造出良好的品牌,才能吸引更多媒体资源,如作者、广告商,等等;最后,可以借助“品牌”来发展“品牌”产业,最大可能地创造期刊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读者的消费倾向,期刊的主题选择、栏目设置、版式设计等诸多元素进行可行性分析或设计,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案的重要工作。成功的期刊编辑的策划与版式设计工作将使期刊在定位、特色以及力度、深度上都能获得有效的提升。期刊编辑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探讨,为推进我国期刊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胡传焯.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吴菲.不可忽视的市场印象:科技期刊的装帧设计与市场的互动分析[J].编辑学报,2004,16(3).

[3]杨芳芳.浅论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J].理论与实践,2006(6).

[4]张文华.杂志封面设计应以读者需求为主[ J].理论界,2007(6).

编辑调研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编辑出版学 就业状况 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杨明(1979-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出版与新媒体技术;陈少志(1963-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于巍(1969-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吉林 长春 13005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媒体时代数字出版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CXW041,项目主持人:杨明)和2014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微媒体用户调查及其对学业影响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4206,项目主持人:杨明)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91-02

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与分析,既是对高校办学成果和专业定位的有效检验,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衔接效果的“试金石”,又是高校专业建设特色凝练与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的“路标”。

一、调查问卷说明

本调查问卷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就业情况,包括毕业生基本信息、工作岗位、单位性质、月薪范围、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等;第二部分针对专业满意度,包括在校就业准备、学生最欠缺素质、就业核心能力、专业发展前景等;第三部分针对本专业发展与改革建议,包括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和建议。

本调查向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已毕业的222名学生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12份,其中2009届24人,占该届毕业生总数44%;2010届20人,占该届毕业生总数33%;2011届34人,占该届毕业生总数58%;2012届35人,占该届毕业生总数70%。这些毕业生主要在7个领域工作,其中15位公务员,约占13.4%;36人在新闻行业,约占32.1%,主要在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电台从事编辑或记者工作;26人在企事业单位,约占23.2%,主要从事宣传与编辑策划等工作,多集中在广东、吉林和河北;教育行业3人,约占2.6%,多是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网络新媒体14人,约占12.6%,主要从事网络编辑、新媒体运营与网站维护工作,多集中在吉林、广东;图书编辑、图书市场各1人,约占1.8%,图书编辑主要是文化传播公司书籍设计、策划、编辑与出版,图书市场主要是出版物销售或市场拓展,主要在长春图书批发行业;在读研究生16人,约占14.3%。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在狭义上只包括报纸编辑、图书编辑以及各种出版物编辑;在广义上还包括了网络新媒体、各类文员及文案编辑等。被调查毕业生中,从狭义上讲,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仅占34%;从广义上讲概念,有72%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

二、调查问卷分析

1.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态度。53.5%对编辑出版学专业就业前景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35.7%持一般态度, 10.8%持不乐观态度,如图2所示。

大多毕业生认为编辑出版学专业未来发展空间较大,但是由于数字出版技术发展,编辑出版行业将向数字化、复合型方向发展。

在被问及“所学专业对找工作或者目前工作是否有所帮助”时,选择一般、有帮助、非常有帮助的达到92%,这说明本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质量基本符合行业需求。

2.就业能力的核心要素。被调查者对计算机软件技术能力、编辑出版专业知识和能力、团队协作与管理能力、自我创业能力等8方面与就业能力相关的要素所占比例如图3所示。

72%的认为在网络信息时代,熟练运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对任何求职者都有利。熟练运用编辑出版系统、网页制作、图像处理、音视频制作等软件,拥有各类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无论是对于在出版编辑领域就业,还是对于拓展就业空间都很重要。

82%的认为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是在编辑出版行业工作的核心能力,学校必须加强培养在校生的新闻采编与文字写作能力,特别要加强网络编辑课程教学改革;同时也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

62%的认为团队协作与管理能力很重要,人际关系与协作精神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素质和能力。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团队合作,高校人才培养要加强做人与做事的统一,在注重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从综合专业素质角度来看,策划能力也是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与课程改革的核心培养目标。

57%的认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使得更多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这既是国家和社会的期许,又是数字新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所以,高校加强对在校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3.专业建设中的不足。被调查者对专业与课程建设影响因素的选择情况如图4所示。

专业建设的不足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教学实践偏少,68%认为大学期间参与企业实践少,校内模拟实训课时不足,所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实际需求脱节;二是专业知识更新慢,58%认为在校期间所学内容陈旧,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滞后;三是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分别有58%、71%、42%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师的知识陈旧、缺乏企业实践、授课方法单一。

三、对专业改革与发展建议

1.改革专业教学理念。传统的编辑出版教育观念不适应未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需要,人才规格难以满足岗位需要。高校一要转变培养类型,从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转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二要转变专业办学模式,从高校唱独角戏转变到高校与出版社、印刷厂、书店、网站等协同办学;三要转变教学形式,从理论教学型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并重;四要转变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由专业知识和技能兼备转换到综合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知识基础实。

2.改革师资队伍。为专业教师提供进入出版机构实践的机会,让教师参加专业教学研讨与学术交流会议,扩大学术视野,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积极引进数字出版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聘请企业管理专家、技术人员、媒体行业研究者等人才参与制定专业规划、课程设置、企业实践等计划,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教师也要学习借鉴先进教学经验,引入案例法、启发式、研讨等教学方法,培育学生专业兴趣。

3.改革课程设置。从事网络新媒体工作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学生缺少对新媒体的认知,建议开设新媒体课程;从事新闻行业的毕业生则认为应该加强培养新闻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从事企事业单位企划和宣传工作的毕业生认为应加强对专业选题、策划能力的培养力度。68%的毕业生强调要增加实践课程;31%的建议提高专业课程比例;另外有近60%的毕业生强调了网页制作、图像处理、视频编辑能力的重要性。

及时更新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应对数字出版技术对传统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冲击,适时进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科研究能力,实施“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建立综合立体长效的教学改革机制,切实提高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少志,于巍.地方院校编辑出版学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2]杨明.从数字媒体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看教育观念的转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

[3]杨明,陈少志.试论数字出版编辑高等教育中的实践能力培养[J].出版广角,2013(7).

[4]杨明,田静.网络编辑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9).

编辑调研工作计划范文8

关键词:农家书屋 安全系列图书 选题策划 编辑出版 创新创效

党的十六大以后,针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等单位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联合下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和实施。

全国各级出版单位纷纷响应中央号召,针对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策划和出版适合农民群众阅读的各类图书。在农村图书市场百花齐放、品种繁多的新形势下,如何抓住契机,策划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实用图书选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农家书屋重点推荐目录,成为各级出版机构和出版人必须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一、选题是好图书出版的孕育根基

选题是编辑对出版物进行内容选择、设计与创新的一种活动,可以说,选题是图书的灵魂,是图书整个出版过程的关键,选题成熟与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图书出版的成败。选题策划中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收集信息,做好市场调研

好选题的产生,需要编辑多方面的积累,选题外的功夫相当重要。只有注意收集多方信息,做好市场调研,才有可能策划出好的选题。策划编辑收集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信息、读者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发行信息等外部信息,也有社内长远规划、近期重点图书、成本、质量等内部信息;既有从政策文件和数据资料中取得的信息,又有走出去与用户面对面交流得到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孤立的、粗糙的、无序的、分散的,策划编辑应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筛选,使之条理化、精确化,从中提炼出有价值、效益好的选题。

2.适应读者需求

读者的需求动机是图书选题策划的基础。读者是图书的购买者和使用者,图书的使用价值最终要在其身上得以体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读者对图书的形式、内容、功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选题策划中,编辑要明确读者定位,要对读者的需求有高度的敏感和洞察力,并在选题设计中予以充分考虑,从而产生真正适应相关读者群体需求的选题策划理念。

3.要有创新意识

目前,在出版业中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许多图书选题无个性、无特点,只是一味地跟风、翻印,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出版物结构失衡,同类书重复、撞车,浪费出版资源,读者流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大打折扣。解决这一出版行业现状的办法就是选题策划要有创新意识,策划编辑要不断开拓选题领域,选择独创性的选题角度,设计别具一格的选题模式,革新出版物的内容与形式。但是在选题创新和形式创新上,还要把握好一个度,太过超前的选题内容和过于张扬的表现形式不一定能够被用户接受,在适当的时间推出适当的作品才是最有意义的出版行为。

笔者所在的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在《2011―2013年选题规划纲要》中确立了把涉农选题作为重点开发项目的策略。我们在确定选题之初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根据以下几点确立了选题方向。

一是考虑国家有关政策的导向。安全发展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生活安全和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给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定因素,未来几年政府将下大力气解决全民的安全问题,包括社会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各个方面。对于占全国人口总数66%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涉及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农业生产安全、居家生活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天灾人祸情况下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二是考虑到笔者所在出版社作为中央级出版机构,多年来,在安全类图书出版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口碑,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三是出版社拥有经验丰富的专家作者队伍和忠实的读者群体。四是有了解农民需求、掌握农业发展动向的农业科技管理部门的支持。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确定了2011年“农家书屋”的图书选题为“新农村热点话题科普知识丛书(安全生产类)”,丛书第一批确定的选题包括《农村生活安全基本知识》《农业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兽药安全使用知识》《农产品加工与运输安全知识》《农机具安全使用知识》《农村气象灾害与防御知识》,包含了农业、农村、农民对安全的需求,在这些“点”上,体现了为“三农”服务的定位和目标原则,选题视角体现了新意,同时具备了可行性。

二、策划是好图书出版的方法设计

有了好的选题,还要有好的设计思路。如何策划和构架图书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策划就是谋划和筹划,是为了达到选题目标而进行的方案设计。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图书组稿、编辑、设计、印刷、宣传和发行的每一个环节。笔者所在出版社策划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三农”读物的主要做法如下。

1.内容策划

内容策划是图书选题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的根本保证,没有好的、实用的内容,再光鲜的表现形式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编辑要做好内容策划,首先要对读者对象和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读者的文化背景、阅读习惯和实际需求,也就是要了解目标读者需要什么、自己又能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是要知道读者能否接受和喜欢编辑所策划的内容。

我们在进行农民书屋选题内容策划的过程中,邀请了从事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的专家进行座谈,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从而明确了图书内容的定位,即: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生活和安全生产的意识,编写指导农民在生活中安全用电、防火防灾、科学膳食、正确用药、合理维权,在农业生产中正确和安全地使用农业机械、农药、兽药及农产品投入品,在农产品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科学、安全地采用保鲜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生产水平和抗灾抗害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科学普及知识和实用安全技术等内容;同时在内容甄选时,考虑到读者的文化基础较差,只编写他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的问题,避免深奥的理论论述。具体到内容的展开,尽可能做到精选,针对读者对象,突出实用性和指导的作用。

2.表现形式策划

表现形式的策划包括内容结构设计、语言表达设计、内文和封面装帧设计等,出发点就是要将每本书设计成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完整的作品。如果一本图书只是内容好,而没有好的表现形式,仍然不能称之为好的图书。对于广大农村读者来说,高深的理论、冗长繁琐的论证、晦涩难懂的语言是“三农”图书策划的大忌。我们在表现形式的策划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在构建图书大纲框架时,摒弃了章节的表现形式,采用了讲座的形式。每一讲中都设计了许多农民朋友最关心的热点话题”通过话题的设计使读者感觉在与作者交流,拉近了编者和读者的关系。

二是考虑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基础较差,在语言表现形式上尽可能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有的还采用了朗朗上口的短句作为话题的标题,使读者很容易地抓住中心内容。

三是在版面设计方面多采用图和表的形式,目的是使要表现的内容一目了然,减少文字赘述,并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标活跃版面。我们还请专业美工设计了插图,以吸引读者,使读者能够轻松阅读。

四是在内容表现上设计一些小栏目,如“案例”“安全提示”“专家建议”等,以突出和强调该知识的重要性,提示读者特别注意。

3.装帧策划

由出版社专业美工对所有涉农图书进行统一设计,以形成套书的整体效应,突出出版社的品牌设计风格。另外,在开本大小、内文的版式设计、材料用纸、装订形式等方面也考虑了目标读者群的需求,体现了装帧设计与选题策划思路的完美结合。

4.营销策划

营销策划在图书出版全程策划控制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保证图书出版后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利润,策划编辑应配合发行人员进行图书的宣传营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优质图书有了好的营销策划才会尽快地取得良好的市场回报。对于农家书屋系列图书,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立足于入选农家书屋推荐目录,从而纳入政府采购计划;二是通过与有关合作单位共同组织编写,约定在全国“科技列车”和“科技下乡”活动中以赠书和购书相结合的方式,使用出版社出版的涉农图书建立农家书屋或农家科普阅读室,以此保证所开发的农业类图书的基础发行量;三是通过营销部门的宣传和推荐,让该套图书被纳入地方农家书屋购买计划;四是通过书店铺货零售。

三、组织实施是好图书出版的保障措施

对于好图书的出版来说,有了好的选题和完美的策划方案还只是纸上谈兵,把构想付诸实践,变成实实在在的有价值的图书,才是关键问题。要有效地实现编辑的构想,需要作者甄选、讲解策划思路、审读图书大纲、审读初稿、编辑加工、设计排版、三校一读、印刷出版等工作程序。

1.作者甄选

选择作者是保障图书质量和达成编辑的设想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作者选择不当,好的选题策划也难以取得好的结果。正如一幢建筑物,它的设计是一流的、建筑材料是一流的,还必须寻找到一流的建筑施工队伍来完成,才能使精妙的设计与构思通过上等的材料最完美地体现出来,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在选择农家书屋系列图书的作者时,一是考虑作者的专业背景,既要懂专业,又要懂安全,还要熟悉农村和农业的生产生活情况,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二是要考量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创作热情,能够配合我们的思路进行创作,避免一些作者按照编写专业书或教材的习惯进行编写。

2.讲解策划思路

在确定了作者后,我们组织召开了研讨会,一是宣讲我们的策划理念和思路,让作者充分了解编辑策划图书的设想和意图,包括读者对象定位、内容定位、创新思路、图书的特点等;二是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思路;三是布置编写任务、确定书稿完成时间等。

3.审读图书大纲

编辑对作者完成的大纲和样章进行审读,通过审读大纲和样章了解作者是否贯彻了策划思路和设想,整体框架是否合理,内容选择是否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并找出其中的问题,与作者反复沟通,激发作者的创作激情,确保作者编写的大纲完全体现内容定位和设计要求。同时,通过大纲和样章的编写也可以进一步考量作者的甄选是否合适,如果作者不能充分理解编辑的策划意图,或者不愿意配合策划编辑按照特定的思路编写,再或者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达不到要求,就要及时更换作者,以保证图书按照出版计划顺利完成。

4.审读初稿

作者完成的初稿往往在表现形式上以及内容表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策划编辑在初审时与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一方面管理书稿的进度情况,一方面及时发现编写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作者修改,以保证图书的编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5.编辑加工、设计排版、三校一读、印刷出版

一般来说,经过策划编辑初审的书稿,虽然达到了发稿的要求,但还不能达到出版的要求,因此,还需要经过一系列流程使书稿达到国家有关的出版标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为保证图书出版质量,制定了《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图书出版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把关。首先,由责任编辑按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对书稿进行逐字逐句的细致加工,发稿后由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编审资格的资深编辑进行二审和终审,设计排版后还要由专业校对人员进行三校一读,坚持以 “分级管理、分段把关、责任到人、环环制约、奖优罚劣”为图书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实行全面、全程、全员的质量管理。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和层层把关,最终完成高质量的图书出版计划。

编辑调研工作计划范文9

关键词: 高校;小专业;教材;信息安全;特色专业;策划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如今大多数出版社都不得不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多地考虑经济效益。毕竟,一家改制成企业的出版社,如果只顾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那么迟早会被淹没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这就造成了高校小专业教材出版的尴尬境遇:教材的利润主要来自于高印量,而小专业教材因为学生人数少、市场容量有限,往往是很多出版社都不愿涉足的“鸡肋”,从而使得其出版相当艰难。小专业教材的市场同类书少且内容陈旧,教材内容无法及时更新,又影响小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科发展,从而限制了招生规模,进一步影响教材的大批出版,造成恶性循环。

信息安全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来说就是一个小专业,各校的招生人数较少。从2001年武汉大学首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以来,目前教育部正式批准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只有73所高校,另外还有约30多所省属高校开设了信息安全方向,高校总数有100多所,每校招生规模一般为1~2个班(每班30人)。对于工科类的计算机、电子、通信等专业来说,信息安全专业的确是一个小众专业,虽然目前其招生规模还比较小,但毕业生就业形势很好,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是很大的,由此我们判断这个专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从2008年8月起我们开始调研普通高校信息安全专业的教材情况,通过市场同类书调查、参加教指委会议、走访信息安全专业排名靠前的高校,我们发现,虽然市场上信息安全的图书已经有一些了,但主要以技术类图书及专著为主,真正能作为本科生教材的很少,特别是符合教育部信息安全教指委2009年制定的最新专业规范和教学基本要求的则更少。可见,组织策划一套贯彻最新专业规范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本科教材是有一定市场需求和出版价值的。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决定组织策划一套普通高校的信息安全本科教材。这套教材我们定名为《普通高等院校信息安全类特色专业系列规划教材》,同时我们争取到了教育部信息安全教指委的支持,成立了以信息安全教指委委员为主,部分重点高校知名教授为辅的高水平编委会。目前这套教材规划的14门核心课程已出版3本,计划到明年9月之前全套出齐。下面就以《普通高等院校信息安全类特色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为例,分六个方面,介绍小专业教材的策划思路和心得体会。

一、策划找准切入点,特色定位很关键

其实在我们策划这套教材之前,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等都已出版过信息安全方面的图书,包括教材、技术书及专著,其中也不乏“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那么为什么我们这套教材能得到信息安全教指委和各高校的支持呢?一方面是我们抓住了信息安全教指委颁布最新专业规范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时机,之前的教材由于出版时间早,内容都没有按照专业规范和教学基本要求来编写。各高校也希望能使用内容新颖、符合教指委规范的教材;另一方面,我们抓住了教育部提出的“建设3 000个左右特色专业建设点”这个机会,这也是教育部倡导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内容之一。我们策划的这套《普通高等院校信息安全类特色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之前没有其他出版社提出过,与以往的教指委推荐教材或指定教材也不相同,信息安全教指委认为我们这套教材与其他出版社的教材有明显区别,不雷同,同时各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也有出版此类教材的需求,所以这套教材才得到了信息安全教指委和各高校的大力支持。

明显的特色。2007年年底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下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办出专业特色,“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将投入专门经费,择优重点建设3 000个左右特色专业建设点。结合上述文件精神,我们确定这套教材为信息安全类特色专业教材,并由此确定了主编队伍,主编人员全部来自教育部评选的第一批15所信息安全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高校,这些高校也是信息安全学科排名靠前的高校,希望他们将各校信息安全的特色教学和科研成果体现到教材编写中。此外,这套教材还将切实贯彻信息安全教指委2009年制定的最新专业规范和教学基本要求,这些将构成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

明确的定位。这套信息安全本科教材,是考虑面向二、三本高校的学生,还是主要面向重点高校学生而兼顾二、三本高校学生呢?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目前开设信息安全的高校并不太多,受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限制,二、三本高校的老师还不太容易能独立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但这类高校的招生规模较大,对教材的需求比重点高校学生更加迫切,因此,我们决定本套教材主要面向重点高校学生,同时兼顾二、三本高校学生,由此也确定了编写队伍,即以重点高校的老师为主编,吸收一些一般高校的老师参编,这样既能保证教材质量,又能扩大教材的适用面和用量。

二、按照专业成系列开发

小专业的教材因为单本书的用量较少,单本教材的开发成本及营销成本都很高,所以必须利用经济学上的“整体效应原则”来进行系列化的开发,即按照信息安全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来进行整体设计,形成“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相互衔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遥相呼应”的格局,这样也利于后期进行整体营销推广。我们以2009年年初信息安全教指委香山会议上确定的4套专业规范及教学基本要求为基础,调研了10多所高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再征求编委会委员的意见,确定了系列教材的14门核心课程。

三、策划思想重在执行

能否将策划思想真正落实,是判断编辑执行力强弱的重要指标。策划思想再好,如果组不到合适的稿件,那么这套教材永远只是计划而不能成书。通过调研和前期策划,我们已经初步勾画出了信息安全特色专业系列教材的轮廓。根据确定的特色、定位及编委会等,我们撰写了项目申请书,编辑拿着项目书,开始走访排名靠前的信息安全特色专业高校,进行宣传和组稿。同时也将编委会委员发动起来,他们也推荐了一些优秀的作者。通过半年时间的组稿,14本教材已经全部确定了主编。主编单位主要来自信息安全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名校,其中不乏部级或省级精品课程主干教材,整体质量较好。

策划一套高层次的系列教材,需要组建一个权威的编委会,利用编委会来进行质量把关和宣传营销。对出版社来说,组建编委会实质上就是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一个“磁场”,来吸引高水平的老师参与编写。所以,编委会更多地起审稿把关和对外宣传提升档次的作用,组稿不能完全依靠编委会,还需要编辑自力更生,积极主动,否则组稿效率会很低,影响丛书的整体进度。

四、编前工作赢在细节

一套教材有了好的策划思想,也有了理想的编写队伍,但是如果编前工作做得不好,这套书的质量还是无法保障,整个项目也就将功亏一篑。所以一定要注重编前工作这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编前阶段是指作者向出版社正式交稿前的写作阶段,也是编辑提供出版服务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又被叫做“中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编辑需要给主编提供“著译者编写指南”、 “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等。编辑只有做好这个阶段的工作,作者的稿件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并能为后期的编辑加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审查编写大纲,是进行稿件质量把关的第一步。为了提高这套书的整体编写质量,我们要求主编在编写书稿前要提交详细到3级目录的编写大纲,为此,我们于2010年7月31日召开了这套教材的编委会议,信息安全教指委主任、副主任、10多位编委及教材专家委员出席了会议,另外还有一些感兴趣的高校也派了代表参加。在会上,每位主编用PPT的形式介绍了各自的大纲,编委或教材专家委员现场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吸收了一些院校参与到部分教材的编写中,同时也扩大了这套教材的知名度,提前进行了宣传。

五、营销贯穿策划全过程

教材的营销很重要,小专业教材的营销就更加重要了。不能等到出书之后才想到营销推广,在选题策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确定营销策略。在策划信息安全这套教材时,我们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取得了联系,通过多次沟通,双方达成了共识并签订了协议:我们可以利用北邮信息安全中心每年组织全国青年教师培训的机会,宣传推广我们的教材。除了会议营销外,在调研阶段,我们就查询了目前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100多所高校负责人信息并录入数据库,为教材出版后赠送样书作准备。另外,等大部分稿件交稿后,我们将制作宣传页,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或院校代表走访等形式进行散发宣传。为了宣传这套教材,我们还将为每部书稿确定一位编委会委员作为主审人,一方面是对稿件质量把关,另一方面也利用主审人的学术影响来宣传和提升本套教材的品质。

营销一定要贯穿策划全过程,并且随着策划的深入,还要不断修正原来的营销方案和策略,形成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营销方案,并且从一开始就要分阶段逐步实施。

六、团队成长伴随项目发展

出版工作主要依靠的是人,而选题策划更是离不开编辑。策划一个较大的项目,需要做的工作很多,环节也很复杂,一个编辑很难全部承担,所以需要一个结构合理的团队来共同完成。信息安全这套教材就是由我和另一位年轻编辑来共同完成的,我负责总体设计规划、组建编委会及重要稿件的组稿,年轻编辑负责部分组稿、大部分后期生产及营销等工作。

在项目实际运作中常常有一个“谁当项目负责人”的问题,是由部门领导担任,还是由编辑独立担当,还是由部门领导带培编辑?如果项目负责人全由部门领导一人担任,编辑无法深度参与,得不到锻炼机会,能力得不到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我认为“谁当项目负责人”应当视项目的重要程度和编辑的成熟程度来定。如果项目很重要,责任重大,则必须由部门领导牵头来做,在项目运作中尽快培养编辑,编辑成熟后部门领导逐渐淡出,项目具体事务交由编辑来做,部门领导只负责丛书整体规划和选题把关。如果编辑已经有成熟的项目运作经验,不妨放手让编辑担任项目负责人,给予其更大的施展空间和更多的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