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2-02 12:52:37

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

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1

【关键词】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中国特色

教育是人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符合人性,尊重人权,塑造人格,倡导人道。教育是人类的事业、明天的事业,应该树立全球意识、未来意识。笔者曾于1998年在上海市人大会议上提出议案《根据中国的文化特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校性健康教育体系》;2000年,再次提交议案《在中小学设置性健康教育课程》,目的是希望我国的中小学能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这是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现状的需要,也是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需要。

1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内涵

“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指男女两性在生物学上的差别,如性染色体不同,性腺不同,内、外生殖器官不同等等;指生物学意义上的天性、本能:“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生物学上的性也指性的重要功能生殖。性是生理现象,是个体生存和人类延续的必要条件。广义的性包含生物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心理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情感、意志、需要、兴趣、性格、、、、性心理等等方面。如女性情感细腻丰富,而“十个男儿九粗心”。性角色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学上的差别,指社会生活中在某种文化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因性别不同而造成的角色差异,即社会对男女的行为模式、家庭和社会职责、社会贡献的不同期待。如,在社会分工中,传统观念主张“男人干事业,女人做家务”。性角色不同,其角色责任、角色行为和行为规范有异,社会的期望、评判标准也不一样。性角色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先天生物因素的制约,更受后天环境、教育、学习认知与情感体验的影响。

与广义的“性”的三个层面相呼应,性教育的内容也就博大精深,包含知识、观念(价值观)、态度、责任、技能、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具体而言,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包括:(1)青春期的性生理发育及保健:含性解剖、性发育、第二性征、保健、经期卫生、遗精知识、防治青春痘、性病和艾滋病预防、青春期保健等。(2)青春期的性心理发展和保健:包括初潮焦虑、遗精恐怖、性梦、问题、身体意象、异性吸引、两往、早恋、性角色自我同一性、社会压力等等。(3)性伦理道德教育:人类繁衍的伦理性和道德性,男女交往礼仪、保护妇女、儿童,对父母的感恩,性道德、性文明,抵制黄色书刊、影视和网络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等。(4)性法律教育:妇女的身体和隐私权,性犯罪及其处罚,对黄色网络和出版物的处罚规定等。(5)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指导。(6)人口理论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

由此,笔者认为可以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定义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通过宣传、教育、服务等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向青少年传授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道德、性法律和性审美等科学知识,帮助青少年科学地认识自己、了解异性,确立正确的性角色责任意识和行为规范,具有健康的性心理及性价值观,成长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男人和女人的教育。

2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

“人是社会的动物”,其成熟包含两个方面:生理成熟,能生儿育女。社会化过程,即接受教育,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能独立谋生;学习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接纳。素质教育旨在培养、提升人的素质,把自然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教人做“人”。

素质教育作为科学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仍将综合素质理解为数、理、化、生、文、史、政、外国语等学习成绩加艺术、体育特长或其他能力,忽略了青春期身心发育、发展导致的成长烦恼,忽略了生活技能的培训,忽略了培养健康、完善的男人和女人……。

具体而言,素质教育包括三方面内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它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教育培养人的合理的素质结构,即要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含性健康)、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知识丰富、学有专长、开拓创新;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性德育、性智育、性体育和性美育。它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一致,教育任务相同。性知识与其他科学知识一样,是人类在不断认识自身发展的规律中探索出来的精神文明和智慧结晶。性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是终生教育,都是循序渐进的指导过程,都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任务,都是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性”是科学,不能无师自通,必须“传道、授业、解惑”。

性德育传授性道德和法制知识,帮助青少年认识性心理与的社会性,树立规范意识,遵纪守法;明确的道德责任,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健康、愉悦而符合伦理;学习两性健康交往,既自尊自爱,又文明礼貌、团结互助;提高对形形的性信息、性现象的认识判断及处理能力;培养并且加强道德意志力。性德育是我国性健康教育的基础。

性智育传授性生理、性卫生保健、性心理、性道德和法制、恋爱、婚姻、人口理论、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防止性骚扰与性迫害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普及性科学,宣传性文明,促进建立科学、健康、进步的性观念。

性体育指导男女两性按照各自的生理特点进行锻炼训练,使之在身体上得到健康发展。如,教育女孩不要束胸;指导男女青少年选择适合于自己体型健美发展的体操和其他运动项目;帮助青少年养成各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性器官和的卫生)等等。

性美育重在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培养正确地欣赏美、热情地追求美和积极地创造美的能力;并根据两性各自的身心特点及个人的个性特征,塑造形体美与心灵美统一的、健康而有教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促进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规范、系统和发展。随着科技、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的意识、观念与时俱进,“性”不再秘不可宣,不再和色情混为一谈。在大城市的高校和不少中学,性健康教育已大大方方进学校,坦坦然然入课堂,由为个别人举办的讲座,发展到相关教材的教学;由凤毛麟角的演讲者,发展到一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正在成长的专门师资队伍;由寥寥数页的讲稿,发展到多家学说、系统论著……。性健康教育在中国方兴未艾。

3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已成为公众瞩目的热点与令人棘手的难点。从全国看,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落后的地区,这项工作仍是学校未开垦的处女地。《中国青年报》2004年7月曾有报道,四川某镇一少女月经初潮,因缺乏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而恐惧、焦虑,导致精神失常。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专家徐莲芝在其《我国处于艾滋病快速增长期》一文中披露,“某些地区进入快速增长态势,感染呈簇状分布,主要在农村地区。”

在城市,各地区、各学校性健康教育情况参差不齐,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态:有的按兵不动,有的跃跃欲试,有的“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有的则已较为规范系统。总体而言,这项工作还需要花大力气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重庆市计划生育科研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人工流产总数为149.3万例,青少年约为40万例,占1/4强。2003年2月,重庆市计生医院建立了全国首家未成年人意外妊娠援助中心。“中心”成立以后,每月门诊援助手术约30~40例,大部分年龄集中在16、17岁,最小的仅12岁,20岁以下的人占手术总数的1/3。无独有偶,上海411医院开通了少女意外怀孕求助热线,电话开通11天,接到求助电话400多个,其中大部分为青少年学生求助。少女怀孕现象成为社会问题。家庭、教育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尽量减少非意愿怀孕的发生。青少年因无知和一时的意外“激情”,用青春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去性的欲望,这是教育的悲哀。

近年来,青少年性犯罪呈上升趋势。国门打开,国外各种信息、多元观念似潮水般涌入,鱼龙混杂;社会上商业性性文化产品铺天盖地、争先恐后地登台亮相。我国现阶段的性健康教育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不能满足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渴求。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曾组织一次“有话大家说”节目,内容是关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话题。节目主持人向一位高一男生作调查:“请问你拥有的性知识主要是从哪里获得的?”回答:“大众传媒。如《大众医学》、《自我保健》、《家庭医生》等等。”主持人又问:“难道你的爸爸、妈妈没有对你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吗?”回答:“没有,他们还没有我懂得多。现在应该由我来教育他们。”主持人再问:“你的父母向你请教过这方面的问题吗?”回答:“没有,他们不好意思……。”家长性科学知识匮乏,学校缺少专业师资,没有系统教材,学校未将性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阅读性知识书籍受指责、被嘲讽,性健康教育滞后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社会挑战。缺乏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就难以形成科学的性意识,难以掌握正确的性道德和规范,难以培养良好的性修养。不能从正规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获取性科学知识,强烈的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们私下秘密地自我探索,收集资料信息,或因年轻、缺少阅历辨不清良莠而困惑迷茫、惶恐焦虑;或由于情感缺失(缺少亲情或友情)情绪波动而轻信他人花言巧语上当受骗;或是缺少法纪意识和自控力而冲动行事,发生性越轨;个别人甚至受不良传媒文化的腐蚀而误入歧途,导致性犯罪。一位16岁的男生,假期因看黄色影碟受毒害,了邻居5岁的。上海的“东方110”曾报道三位少女的案例,其中最小的一位只有13岁。笔者认为,悲剧产生最主要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性无知、性愚昧。从性禁锢到性泛滥,极大的反差容易使青少年从性走向性误区,而性的不正当,或不正当的性积蓄与性宣泄,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性骚扰、犯、嫖娟、性传播疾病……,都足以使千百万人在变形的性活动中毁灭。

4 浦东新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缩影

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人的核心是健康,健康的核心是生殖健康,并提出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保健。2000年5月,浦东新区被列为开展“促进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国际合作项目上海试点区之一,侧重对校内青少年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的培训。四年多来,在项目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青春健康》国际项目已推广到全市各区。新区教育部门与计生协密切合作,宣传、教育、服务工作也由3所试点学校拓展到23所中学(包括普通中学与职业高中)和4个社区。同时,我们对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教材撰写、教案设计、方法选择和阵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积极而有成效的探索。

4.1明确目的,组建队伍

为使《青春健康》国际项目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浦东新区建立了由区计生协和区教育系统的领导、专家及试点学校教师组成的《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_T作小组,并组织项目工作组全体成员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为:(1)国内外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动态和发展。(2)《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简况和上海项目实施方案的讲解。(3)PLA方法和主持人的施教技能。(4)青少年生活技能培训和演讲。(5)市级师资试讲和评论。

4.2培训师资,撰写教材

学校作为正规的专职教育机构,必须培训提升师资,建设一支合格的高质量的性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师高弟子强”。为使项目的教育、服务质量得到保证,促进项目的推广、发展,我们组建了一支由教授、专家为主导,试点学校授课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举办了8期师训班,培训了300多名学校性健康教育持证上岗教师。培训内容为性科学理论知识,性健康教育信息经验,教学观摩与实践,社会考察和服务等。培训的参考教材为本区性健康教育专家撰写的《迈入的男孩、女孩――性与青少年》。培训原则为自学与面授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结合。师资培训受到教师们的广泛欢迎,一致反映学有所获,学大有用。一位教师颇有感慨:“我们的学生能把数、理、化公式倒背如流,难道对自身就不需要了解和认识了吗?难道我们的学校、家庭能剥夺学生对自身的知情权吗?”另一教师态度坚定:“我们要牢牢占领这块阵地,让学生获得更多他们渴望了解的科学的性知识,以杜绝不健康内容对他们的伤害。”

4.3教法活泼,形式多元

试点学校在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要,采用了PLA教学方式(参与式学习和行动),即通过平等、开放、群体参与、互动式的过程,帮助教师直接、深入、客观、准确地了解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师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授课教师还博采众长,创造性地将心理辅导技术引入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运用自由联想、图形讲解、卡通绘画、案例讨论、排序记分、情境教学、活动游戏、心理剧等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我要学”。据统计,四年来,我区累计培训学牛29935人。学生们体会颇深:“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使我们学到了不少平常其它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平时模糊的概念,使我们在生理和心理上更了解了自己……,这是一把开启人生之门的钥匙。”“原以为会很尴尬的课没想到却充满了轻松的气氛……。通过课堂的学习,使我对‘性’由陌生到了解,同时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预防艾滋病)。”“以前我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感到不安与恐慌,对早恋也感到矛盾,不知自己是对还是错……。听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后,了解了自己应该怎么做。相信这门课对我们的帮助不小。”

同时,学校通过大型活动、学生社团的定期活动、展览、校刊、工作坊、健康角、少女成长营、辩论会、同伴教育、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群策群力建立科学、健康、积极、文明的学校性文化氛围;有机地整合学校的一切有利资源,使性教育不再游离于学校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真切地感受到“生命可贵,责任神圣,情感美妙”,学会“悦纳自己,尊重尽责,驾驭情感”,建立正确的性价值观和异往。

4.4宣传家长,联合社区

性健康教育的起点在家庭。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其人格素质、性态度、道德责任意识、性科学知识水平、教养方式和家庭的性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人品及其性态度、婚恋观。父母是孩子的样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为指导家长正确为孩子的青春导航,学校与社区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培训、指导,帮助他们改变陈旧观念,确立科学态度,提升文化和文明素质。家长们深感受益匪浅,纷纷表示:“既然孩子需要,我们就不能回避,应该对他们加强正面引导……。”许多社区积极挖掘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组织专家志愿者、心理咨询师、咨询医生在各街道、小区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与服务工作,因地制宜对青少年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区计生协印发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青春健康》宣传小册4万多册,组织了“青春健康展览”版面巡展,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与社会实践,千方百计扩大教育的辐射面。

4.5建设阵地,亲青服务

一些试点学校建立了设备先进的多功能学生活动中心,包括学生活动室、亲青服务咨询室和“心晴小屋”等,开展了网上咨询服务,悄悄话信箱和热线电话,阅览室还为青少年提供了大量的性健康教育科普读物和音像资料,深受学生欢迎。部分街道和镇把为青少年提供亲切、平等、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可接受的咨询服务纳入社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的内容中,建立了“亲青服务室”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服务,开设了“青苹果”等青少年咨询热线电话。2003年12月1日前任国际计生联合会会长吉拉・戈梅兹到浦东花木镇视察社区咨询服务站,2004年9月国际计生联合会会长尼娜・普里视察了浦东洋泾中学,均对他们开展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5 对当前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思考

青春期是生命的春天,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千金买骏马,何处买青春?”为帮助青少年克服成长的烦恼,提升青春的质量,拥抱明天的辉煌,全面改进与提高我国性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势在必行。在现阶段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中,笔者认为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切磋。

5.1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笔者主张为性健康教育和性纯洁教育。

5.2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模式

笔者以为应结合当前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需要,思想和行为现状,社会的现实影响,选择人格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之模式。

5.3青春期性教育师资队伍的组建

笔者认为家、校、社应密切联系配合;教育、计生、医学、公安、司法和民政等部门要充分的参与合作;男女教师比例相当,尤其是在中、小学,性教育的师资不应只是“娘子军”。

5.4性教育与色情的界别

性教育如履薄冰,尺度难以把握,这往往是人们从事性教育工作的心理障碍。如何界别性教育与色情,社会应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以利教育者掌握适时、适度原则。否则,“真理朝前跨一小步,就会变为谬误”。

5.5进一步争取领导的支持

笔者认为,推广性健康教育,必须争取领导的了解、理解和支持,才能有效解决性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规划、制度、人、财、物等等,促进性健康教育切实实施,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目的明确、计划可行、系统科学、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使之名副其实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旨在为青少年的青春导航、护航,是“做人”的教育。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体系是利国利民、有益社会、功在当代、勋及千秋的重要事业,是中国全民与社会的天职。

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2

【关键词】 中学生 青春期 健康 教育

如何开展青少年青春期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个相当迫切的问题。国内一些中学已开展了许多青春期健康教育课题研究,针对青少年学生性生理、心理、道德出现的问题,通过专门的课程,采用角色扮演、游戏、观看教育影片等教学方法,对几个班的学生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笔者以相关资料作为依据,并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欲对健康教育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交流学习之用。

实施具体的健康教育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各方面:

一、注重调查,明确问题

(一)困惑与焦虑明显增长

青春期是青少年心理、生理的“突变期”,是青少年理想、人格、价值、能力等走向成熟的关键期。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生活已日益优越,瞬息万变的社会景象、价值的多元化倾向、升学竞争的压力以及异性间的神秘感等等,强烈地冲击着少男少女,于是抑郁、焦虑、烦恼、孤独等情绪不断困扰着青少年学生,与此同时出现了早恋、逃学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这些情绪、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必将会使青少年心理、行为出现障碍,严重时会导致其精神崩溃。

(二)正规教育渠道严重欠缺

青少年学生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他(她)们迫切地希望了解青春期的健康知识。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接收调查的学生当中, 92%的学生表示对“青春期健康教育”非常感兴趣。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许多农村学校没有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门课程,也没有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学生们只好私下里传阅书籍或者通过录像、互联网来了解青春期知识,而这些来自社会的刊物、录像往往带有色情和暴力的内容,严重影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二、积极探索,科学教育

(一)精选教学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青春期教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技巧性,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做到适时、适当、适度。由于青春期健康教育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几乎是一片空白,我只得从各种渠道、各种书籍去细心挑选。那么,比较重要的的课题有那些呢?关于生理方面我认为主要应讲解男女性生殖器官,异往方面应主要讲解“早恋的利与弊”及自己的人生观,在人际交往方面重点讲解子女与父母的沟通等等。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个人认为学校每星期应专门开设两个课时,以专题的形式对学生系统讲解青春期健康知识。

(二)注重生动教学,注意引人入胜

许多学生对青春期健康教育充满好奇,为了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应尽量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经常在课前进行问卷调查,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多采用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把学生认为神秘的内容表现出来。在讲解异往时,让有恋爱经历的学生来讲讲他(她)们自己在与异往过程中的得与失,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应该怎样看待中学生谈恋爱的问题;采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学生们就会很快掌握许多青春期健康知识,能很好地正视和处理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三)尊重学生隐私,理解学生万岁

我认为青春期辅导的重要原则是“尊重隐私、理解万岁”。中学生对青春期问题非常敏感,他们面临困惑总不愿向父母、教师坦言,因此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健康教育电子邮箱和健康教育专用QQ,进行对外服务,倾听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困惑,并且给予积极的帮助。

三、总结成绩,提高认识

(一)营造良好班风

许多有恋爱苗头、抑郁等消极症状的学生,在学习“异往”后,我认为就会有能力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珍惜友情,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将趋于正常化,从而早就良好的班风,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改善亲子关系

搞好青春期健康教育,家长的作用是学校无法替代的。因此,在讲解子女与父母的沟通方面知识时,我认为可以让学生把调查问卷带回家,让家长了解青春期教育的主要内容,了解自己子女的变化,而后在适当的时候和家长交流、沟通。

(三)师生关系融洽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最基本的关系,在进行青春期辅导时,应和学生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并进行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在尊重学生、注意保密的前提下,主动找学生我谈心,及时发现他们在心理方面或生活、学习上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因为一些青春期的困惑或不良倾向往往在萌芽状态就能得到及时解决,学生们从而也就能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接上页)指明了方向。因而,我们应首先认真学习“任务型”教学的有关理论,并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创新,在认真分析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任务,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语言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参考文献

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3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春健康;同伴教育

一、民办高校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青春健康相关知识较为匮乏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大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在高中时期从未系统学习过青春健康方面的知识,零星的知识储备来自于家人、朋友、网络、书籍,其中获取渠道为网络的占了多数。虽然部分中学会开设相关课程,但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此比较敏感,点到为止。即使是有兴趣了解,但因为没有系统的渠道,很多人了解到的所谓“知识”也不过凤毛麟角,甚至还存在误区。在众多高校中也鲜有开设此类课程。部分学校的做法是在新生入学的时候“煮一顿大锅饭”,做一次全校性的讲座便不了了之,有的学校对此采取“回避”的态度,敏感的话题避而不谈。或是入学后开设几场讲座,但是这些讲座一般只涉及一些“皮毛”,难以在学生的青春健康教育中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而且讲座本身也存在着很大缺陷,教育缺乏连贯性。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开放与保守并存

目前大学生群体中的思想观念呈现两个极端,一种是极度开放一种是极度保守。受到西方发达国家性观念的冲击,我国目前许多大学生思想观念较为开放。近年来,大学生同居及婚前发生频率的上升就是这一现象最直观的表现。观念的弱化,由此也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后果,诸如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性疾病等。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部分大学生对于性的过分保守甚至是对于性及相关知识的一无所知。虽然网络信息已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但是每个学校还是存在着一部分学生,他们或是受家庭观念的影响,或是教育的缺失,对于性及相关知识避之不及,甚至把它当做是羞耻的事情。

二、民办高校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青春期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目标一致,是循序渐进的指导过程,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任务,是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很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青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学生把数理化公式倒背如流的同时也应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学校和家庭不能剥夺学生对自身的知情权。更有老师认为应该让学生获得他们渴望了解的科学的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以杜绝不健康内容对他们的伤害。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别很大。“2001年,中国计生协和美国帕斯(Program for Appropriate Technology in Health,PATH)合作启动了青春健康项目,项目的目标是增强青少年资助、自信、积极平等的性意识,促进健康、安全、负责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技能和行为的形成。”

同伴教育自走进高校以来受到广泛关注,被证明是青春健康教育项目的主要措施之一。“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具有相同经历、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而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同伴教育具有的优势非常明显。同伴教育颠覆了传统教育中的教育由权威来主导的格局,改变了教育双方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的客观事实。”同伴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可接受性、强化效果、教育成本低的优势使其能够很好的运用于高校的青春健康教育工作中,而独立学院目前所采取的青春健康教育主要模式也是同伴教育。同伴教育学生宣讲师已经成为民办高校青春健康教育的重要生力军。

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为例,首先成立青春健康教育协会,协会负责人参加苏州计生委、计生协组织的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在校园内招募主持人,择优录取对同伴教育有热情、责任心和自信心且语言表达能力和主持能力较好的同学,成为青春健康教育协会的成员。由协会主要负责人对所有成员进行培训,传授开展同伴教育的主要方法。同时,也邀请苏州计生委、计生协的工作人员对所有成员再次开展讲解示范。接下来,同伴教育主持人在校园内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同伴教育,传播知识和技能,将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系列知识传授落实为真正有益于青年朋友身心健康的生活技能。最后,同伴教育主持人填写活动记录表和意见反馈表,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强化同伴教育双方在教育内容方面的掌握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对日后的同伴教育工作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使其成为进一步完善修改培训内容、形式的重要信息源泉。另外,青春健康教育协会利用世界艾滋病日等契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并邀请苏州计生委、计生协或昆山计生委、计生协的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将同伴教育与学生文化生活、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三、民办高校青春健康教育工作不足之处

民办高校的同伴教育模式,弥补了传统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缺陷,以其明显的优势在民办高校青春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还存在一定问题和挑战,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持人存在知识盲区

目前对于部分民办高校来说,同伴教育发展的并不是很成熟。以应用技术学院为例,青春健康教育协会成立仅两年多,骨干主持人获取培训的途径为苏州市计生委、计生协统一组织,培训时间不长,因此资历尚浅,掌握的相关知识也不全面,尤其缺乏医学和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存在着知识上的盲区。而其他主持人,则由骨干主持人进行培训,这种二次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就更是打了折扣,难以保证教育活动整体质量。因此,对民办高校主持人的系统持续的培训是目前青春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改善的方向。

(二)主持人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同伴教育的主持人要求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这就对主持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应用技术学院为例,优秀的同伴教育主持人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实战训练,其素质的提升需要在深入班级讲解的过程中得以提高。通过整理统计意见反馈表了解到,主持人对内容形式的把握还有待加强,离国际项目要求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接受过同伴教育的班级同学表示“主持人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强,吸引力不够”,“小组讨论人数、次数太多,主持人控制时间节奏不佳,没有感染力”,“课题设计、PPT形式等不够新颖”。

(三)对于复杂的社会问题缺乏专业的指导

民办高校中同伴教育主持人隶属青春健康教育协会,作为一个学生社团,虽然有指导老师,但是老师本身只是兼任,不是专业的指导。学生虽然掌握了很大的自但是缺乏专业的指导。诸如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同性恋、婚前同居、试婚、裸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学生主持人由于社会阅历、生活经验等因素的闲置,难以向目标人群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而指导老师给出的建议也许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四、民办高校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创新之处

(一)青春健康教育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对学生的爱情观、价值观的教育,民办高校可将其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同选修课程、知识讲座等多种教育渠道结合起来。

(二)为主持人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平台,与其它开展同伴教育工作效果较好的高校多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力求将最准确的知识传递给广大同学。

(三)同伴教育活动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结合,注重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真切地感受到“生命可贵,责任神圣,情感美妙”,学会“悦纳自己,尊重尽责,驾驭情感”。

(四)青春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而民办高校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则更需要联合家长、社区的力量,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配合。

参考文献

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听障高中生;性态度;个案

Characteristics of hearing impaire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xual attitude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taking a school for the deaf in Shanghai as a caseLI Fanglu1, YANG Fuyi2.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Lijiang Normal Specialist College, Lijiang 674100, Yunnan, China; 2.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Faculty of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ring impaire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s and related factors. Methods: With the “Questionnaire of Sexual Attitude of Hearing Impaired Senior High-School Studen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79 hearing impaired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analysis and ANOVA analysis. Results: The overall average score of the subjects was 3.1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tal score and the average score was very significant. ANOVA analysis showed that hearing impaired high-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and grade did not differ much in sexual attitudes. The factor whether the hearing impaired high-school student had accepted sexual education in family or not did not differ much in their sexual attitudes. The factor whether the parents had been divorced or not did not differ much in their sexual attitudes. The sexual attitude of hearing impaired high-school students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ir depression, anxiety, social avoidance and social distress. It’s correlation with social avoidance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deaf students’ sexual attitude is positive. Gender, grade, the degree of hearing loss, whether is the one-child, whether having accepted sex education at home, whether parents divorced or not and etc. has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subjects’ sexual attitudes.

【Key words】Hearing impaired senior high-school students; Sexual attitude; Case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志码】A

聋生的青春期教育在特殊教育的领域中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对听障青少年的性态度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学校和家庭了解和认识听障青少年的性态度状况,对于更好地开展听障青少年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以来,学校青春期教育逐渐得到重视,特殊教育界也开始关注特殊学生的青春期心理与教育问题,我国对听障青少年性态度的研究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展起来。1993年以来我国有关听障青少年性态度的研究主要是在青春期教育的大主题下进行的,内容主要涉及聋生对性知识的态度、对性生理发育的态度、对恋爱和异往的态度等,专门对听障青少年性态度的研究可以说凤毛麟角[2-4]。我国现阶段缺乏对听障青少年性态度内容实质的理论探讨,对听障青少年性态度的特点、影响因素和相关因素也缺乏事实支撑和深入分析,上述问题需要更多实证证据。国外研究显示性态度存在外显性态度和内隐性态度[5-7]。本研究通过自编的《听障高中生性态度问卷》来研究听障高中生外显性态度的总体情况和发展特点,并探讨听障高中生性态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听障高中生性态度问卷》,包含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行为意向维度三个维度,共有11个项目,其中8个项目为反向计分题,3个项目为正向计分题。经检验,该问卷的信、效度均符合心理计量学标准。除此之外,研究还采用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

1.2 研究对象

参加本研究的被试来自上海一所聋校,年级分布为高一到高三,参与问卷的有效被试共计97名,其中高一34名,高二32名,高三31名;年龄16~23岁,平均年龄为18.47岁。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听障高中生性态度的特点

2.1.1听障高中生性态度的总体特征

对《听障高中生性态度问卷》结果进行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每个项目的得分在1到5之间,得分越高,表明听障高中生的外显性态度越健康、积极。因此对所有被试的性态度问卷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被试在性态度认知、情感和行为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并与标准平均分作单一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听障高中生性态度的总体平均分为3.12分,认知维度的平均分为2.91分,情感维度的平均分为3.18分,行为意向的平均分为3.16分。三个维度中,只有认知维度的平均分低于标准均分,情感维度显著高于标准均分,行为意向维度极其显著高于标准均分。三个维度中,情感维度的得分最高,其次为行为意向维度,最低为认知维度。采用单一样本t检验,将听障高中生性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维度及总体平均分与其标准平均分别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行为意向维度和总量表与标准平均分的差异极显著,情感维度与标准平均分3分的差异显著。

2.1.2不同性别、年级和听力损失程度的听障高中生性态度的比较

对不同性别、年级和听力损失水平的听障高中生的外显性态度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2.1.3不同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听障高中生性态度的比较

对不同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听障高中生的性态度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5。

2.1.4不同性别、是否在家接受过性教育的听障高中生性态度的比较

对不同性别、是否在家接受过性教育的听障高中生的性态度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7。

由表8可以看出,是否在家接受性教育的听障高中生性态度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和是否在家接受过性教育的交互效应也不显著。

2.1.5不同性别、父母是否离异的听障高中生外显性态度的比较

对不同性别、父母是否离异的听障高中生的性态度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9。

由表10可以看出,父母是否离异的听障高中生外显性态度主效应不显著,性别和父母是否离异的交互效应也不显著。

2.2听障高中生性态度与其他因素的相关

对听障高中生的性态度正式问卷的得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做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1。

从表11不难看出,听障高中生性态度和社交回避与性态度的得分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社交回避是一种逃避倾向的行为表现,社交回避的分数越低,表示个体表现正常,没有这方面问题。听障高中生性态度和社交回避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性态度越积极、越健康的听障高中生,越不容易出现社交回避,越容易和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听障高中生的外显性态度和焦虑、抑郁、社交回避、社交苦恼之间均存在一定负相关。

3结论

3.1听障高中生的外显性态度总体倾向积极

听障高中生的外显性态度总体倾向积极,不存在性别、年级和听力损失程度的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在家接受过性教育、父母是否离异的听障高中生的外显性态度不存在明显差异。

3.2听障高中生的性态度与社交回避呈极显著负相关

听障高中生的性态度与社交回避呈极显著负相关,听障高中生的性态度与焦虑、抑郁、社交苦恼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

4讨论

4.1听障高中生外显性态度的特点

使用《听障高中生性态度问卷》对听障高中生进行施测的结果发现,听障高中生的外显性态度总体偏向积极,这说明学校进行的青春期心理辅导、性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教育作为影响个体心理、社会发展的外在因素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对听障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躁动的时期,青春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和听力损失程度的听障高中生在性态度的总问卷和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上的得分非常接近,差异不明显。男女生的性态度差异不显著,这与之前的研究有所不一致。2010年,段梅玲使用性态度量表SOS对大学生进行施测,发现外显性态度分数存在性别的显著差异,男生的性态度较女生更开放,性别和年级交互作用显著。2005年,骆一[8]使用自编的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对11到21岁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性别的主效应显著,男性对性认识水平要高于女性,男性的性价值观比女性健康,男性的性适应要好于女性,男性的性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女生。本研究结果说明听障高中生的性态度与普通人群具有一定差异,可能是因为听障青少年自身的听觉障碍,他们的信息来源相对闭塞,性知识来源途径和积累量基本相似造成的。有关调查显示,听障青少年的性知识和健全青少年相比更为贫乏,他们的认知理解水平较低,使他们对许多性知识理解困难,但同时他们又羞于向家长、父母提出疑问和请教[9]。听障学生对性教育怀有一种羞涩心理,听障学生青春期获得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同学或朋友、课外读物等,他们大多希望同学平时相互讲授和自己单独看书[10-12]。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家庭、聋校的春期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是否为独生子女的性态度差异为边际显著,分析各个维度和总问卷的得分,非独生子女均高于独生子女,其中,行为意向维度的得分两个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非独生子女的性态度比独生子女的性态度更倾向积极。研究表明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有更强的独立性;他们的沟通渠道和得到的社会反馈更多;非独生子女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较多,一旦离开家庭,独立面对学校、同伴就会产生较多的困难[13]。因此青春期的教育应更加重视对独生子女引导和帮助。

本研究还发现,是否在家接受过性教育和父母是否离异的听障高中生性态度没有显著差异。前者说明听障青少年在家庭中所受的性教育不充分,听障青少年比健全青少年和父母的沟通有诸多障碍,有的聋生父母不会手语,与孩子的交流本来就存在问题,那么也就给性教育带来困难。

4.2听障高中生性态度与焦虑、抑郁、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恼的关系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听障高中生的性态度和社交回避极其显著,说明性态度越消极和不健康的听障高中生,会出现更多的社会回避。性态度水平较低的听障学生,他们社会交往水平可能也会更低,表现出较多的社交障碍,表现出回避和他人交往、异往退缩等不恰当的行为。听障青少年本来有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意愿,渴望与异流,了解异性和建立交往关系,并希望和群体融合,但由于青春期的聋生自我意识急速发展,他们还存在自卑、自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这使得他们在面临困难或需要无法满足时,便会采取消极、退缩的方式,显示出消极退缩的行为倾向[14,15]。本研究结果发现性态度越消极,听障青少年出现就会出现更多的社交回避,说明要改善听障青少年社会交往的问题,就应该重视良好性态度的培养。因此学校和家庭要重视听障青少年健康性态度的建立,以促进其人际交往的和谐,满足其希望与他人和集体融合的需要,减少退缩。本研究还发现听障高中生性态度和抑郁和焦虑、社交苦恼均存在负相关较弱,说明性态度本身对听障青少年的焦虑和抑郁、社交苦恼的影响较低。但必须看到,性态度和所有心理健康指标之间都呈负相关,说明听障学生的性态度的水平越高,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就会越少。

参考文献

[1]杜志强,支少瑞. 中国特殊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题――基于近十年《中国特殊教育》刊载文献可视化分析. 教育学术月刊,2015(2):18-23.

[2]昝飞,刘青. 聋生性知识来源及青春期教育现状调查. 中国特殊教育,2005(3):9-13.

[3]毛荣建,栾涛. 听障学生青春期性心理现状调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12-15.

[4]朱业,昝飞. 聋哑青少年学生恋爱观的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2001(3):30-34.

[5]Pasquale Anselmi, Alberto Voci, Michelangelo Vianello, et al. Implicit and explicit sexual attitudes across genders and sexual orientations. Journal of Bisexuality, 2015,15(1):40-56.

[6]Anselmi Pasquale, Vianello Michelangelo, Voci Alberto, et al. Implicit sexual attitude of heterosexual, gay and bisexual individuals: disentangling the contribution of specific associations to the overall measure. PloS One, 2013, 8 (11):e78990.

[7]Geer JH, Robertson GG. Implicit attitudes in sexuality: gender difference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2006, 34(6):671-677.

[8]骆一.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的初步编制.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9]代秀琴,岑琦,朱佩红,等. 聋生青春期焦虑的原因调查与对策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2004:6.

[10]昝飞,刘青. 聋生性知识来源及青春期教育现状调查.中国特殊教育,2005(3):9-13.

[11]刘青,昝飞. 聋生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现状调查. 中国特殊教育,2005(2):86-89.

[12]何文明. 聋生性教育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株州聋校为例. 中国特殊教育,2005,06:32-34.

[13]张晓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36-38.

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5

一、缘起

青春期是儿童由幼儿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的生理及心理突变的阶段,青春期占人的生长发育期的一半或更多。青春期一般为10~20岁左右,分为前后两期,其中10~14/15岁为发育迅猛的青春前期,这一时期,儿童面对自己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如果没有必要的性知识,会感到困惑,感到束手无策,进而会产生相应的心理负担。如果不及时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性健康知识,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在性意识、性健康方面的问题。本研究即缘起于笔者接触到的一次真实案例。

我校有一名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有一天她的班主任对我说,这位学生怀孕了。我很震惊,她还只是个小学还没毕业的孩子呀……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想到了自己成长中对身体、对性的无知和懵懂;想到了有的学生过早地告别少女时代;想到了我的父母和师长对性健康教育的讳莫如深;想到了这个时代层出不穷的诱惑……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谈性是羞耻的,当前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一个让人尴尬而又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及时、有效地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为面临青春期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使他们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期,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值得探究的话题。作为一名从事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我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小学高年级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的现状和教育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尝试开展了性健康教育,探索性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现状概述

我校是一所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居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其作为农村小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一个缩影,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性健康教育的现状堪忧。

首先,家长对性避而不谈。家长们谈性色变,有意回避,认为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懂得性,会无师自通;而性教育会导致孩子有更多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生命来源的认识情况相当不容乐观,在我们调查的345份有效问卷里,只有3.48%的家长能正面答出胎儿是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中成长而形成的。其余的不是回答是从腋窝下生出来,就是说是从路边、垃圾桶捡来的。家长对生命的来源是如此的轻描淡写和满不在乎,甚至是避而不谈。

其次,教师遮遮掩掩。由于小学没有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门从事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研究者十分稀缺,在农村小学这类研究更是空白。许多教师尽管知道性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但由于缺乏青春期教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怎么讲、讲到哪个尺度,都不好把握。因此,教师在面对孩子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问题时玩起了“躲猫猫”“踢皮球”的游戏,以至于错失了对学生及时、正确引导的最佳时机。

再次,学生一知半解。伴随着信息的飞速发展,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渠道为学生提供了缺乏正确性、科学性、系统性的性知识。性知识的贫乏和曲解成为青春期学生的产生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农村小学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认识问题,即通过科学、正面的性健康知识教育解开学生对性认识的神秘面纱,消除学生对性知识的错误认知。

三、现实意义

中科院院士吴阶平曾发出“开展青春期教育刻不容缓”的呼唤。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性意识逐渐产生的时期。适时地开展青春期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科学性知识的获取、正确异往行为规范的建立、恰当的性自我保护能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承担正面、科学、系统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引导重任的,则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首先,性健康教育走在性发育之前,可以使学生有勇气面对自己身体上的变化,悦纳自己。随着青少年性成熟的提早,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就面临身体上的变化,这时,如果没有必要的性健康知识,面对自己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学生只能感到困惑、束手无策,也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负担。

其次,提前进行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可以预防性犯罪。信息时代,学生可能接触到性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我们没有办法也不可能阻止学生去接触这些信息,与其教师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把学生同这些东西隔绝开来,还不如多花点工夫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具体的做法就是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不必要的性犯罪,为他们日后的幸福生活打下重要的基础。

四、方法与途径

1.从课堂入手,上好青春期心理辅导课

课堂教学是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也是青春期性教育成败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现象入手,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女生穿裙子上楼梯时,男生在下一层楼梯偷看女生内裤的颜色,继而取笑;男女生之间发生口角,男生口出威胁的粗言秽语“信不信我你”“你再说,再说我就抓你的波(胸)”等;男女生在课间打闹时出现抓对方下体,脱对方裤子,摸脸蛋、打屁股等不恰当行为。针对这些现象,在班级团体辅导课上我们从三个维度安排辅导。(1)性生理教育。内容有“我们长大了”,从青春期生理变化、第二性征出现、男女生殖系统的构造及发育等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性生理知识。(2)性心理教育。内容有“正确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如何发展友情”“如何应对异性的爱慕”等,借鉴上海市青春期教育专业委员会编写的《非常青春非常自信》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师备课笔记,借助生动活泼的情景剧让学生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懂得自尊自爱,引导学生与异性同学进行得体大方的交往。(3)性保护教育。内容有“男孩女孩——远离侵害自我保护”,借助案例分析、视频观看,对女生给予如何避免性骚扰和犯,进行自我保护的指导。

2.以点带面,开展个别辅导和家庭指导

通过有咨询资质的老师为学生作的个别辅导,避免大庭广众之下的尴尬,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更直接地处理个别学生青春期的困惑。

学校教育的成败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性启蒙老师。对于孩子问到的一些关于性的问题,家长不应回避,应该循序渐进地采取巧妙的方式进行回答,一方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使孩子间接地接受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在平时,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册、学生成长记录册、家校通、家访等途径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请家长关注孩子平时听的歌曲,看的书籍、报刊等,经常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动态,形成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3.多管齐下,加强校园宣传

利用班级图书角、黑板报、校园广播、课外书籍等多种渠道进行相关宣传,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各种活动,如学生性健康教育手抄报、知识竞赛等,促使全体师生对性健康教育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创设出一个有利于进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学校教育大环境和大氛围。

五、经验总结

青春期教育之父斯坦利·霍尔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整套地重复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而青春期则代表着一种新生,是产生更高级更完美的人类特征的时期,是“可望改善人类的惟一阶段”。经过两年的教育实践和探索,我们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方面,以阳光的心态推进性健康教育。当我们以阳光灿烂的美好心态,公开而彻底地与学生分享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知识时,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对未来自我的追求,加深了学生对性的认识,转变了学生错误的观念,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

另一方面,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了性意识的发展规律、异往的方法与原则。这样,学生学会了男女生之间如何正确地交往。过去的“三八线”,班级男女生界限分明互不干涉,少数学生与异往引起非议等现象消失了。在班集体中,男女生互帮互助,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氛围。在交往中,男女生注重自己在异性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和言行举止,异性价值感得到满足。

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6

【关键词】人工流产;生殖健康;青春期保健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17―01

人工流产已成为全球生殖健康领域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人工流产大国,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我国近年平均每年有800余万人次人工流产,人工流产率约为6%,远高于西欧国家平均水平,人工流产术及其引起的生殖道感染问题已引起社会愈来愈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人流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到女性的身心健康,尤其对青春期女性身心健康影响巨大[1]。

1 人工流产技术的开展

1.1我院目前开展的人流技术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无痛人流(小型负压吸宫术)、中期引产术(米非司酮口服,羊膜腔穿刺注射利凡诺引产)、水囊引产。

1.2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已能使意外妊娠妇女就近获得安全流产,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计划生育是以避孕为主,人流只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然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对安全流产十分重视,多年来,国家从省、市、县、乡建立了四级由卫生部门管理的妇幼保健系统和计生部门管理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系统两支生殖保健队伍,所有开展人工流产手术的机构必须通过资质审批和年审,所有从事人工流产手术的人员必须取得执业资格,持证上岗,还要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和定期考核。

2 现在的人工流产现状令人不无担忧

人工流产虽然已成为一类简单、安全而又十分成熟的临床技术,但人流的现状却令人不无担忧。这样的担忧具体体现在有关人流的数据和人流可能产生对生殖健康的影响两个方面。

我院2010年人流总数786人,2011年人流总数1195人,2012年人流总数2020人,每年都在递增。人流妇女年轻、未生育比例高,2010年39.92%;2011年43.08%;2012年44.05%。重复流产率高,间隔时间短,有的妇女间隔65天就再次人流,有的妇女一年内重复流产3次。

2.2人流可能产生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尽管人流总体上的安全系数很高,但毕竟属于创伤性的操作,在受术者中有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尤其是重复流产和年龄较轻、未生育的青春期流产,会给生殖健康带来损伤,甚至是对生育功能严重的、不可逆的伤害。除了人流术中、术后可能出现诸如出血、子宫穿孔、宫腔粘连、感染、羊水栓塞、月经异常、继发不孕等并发症和副反应外,人流术时的宫颈扩张、吸刮使以后妊娠流产率增加,人流手术后再次妊娠,产前出血、产后出血等发生率明显提高,重复流产使不孕症显著增加。

3 人工流产现状引发的临床思考

3.1减少青春期人工流产

近十几年来,由于性成熟年龄提前与结婚年龄推迟、传统观念的淡化、意外妊娠风险意识淡漠、避孕知识的缺乏等,“少女流产”、少女妈妈“现象比以往更为多见,并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应对于青春期人群提供适当、适量、适度的健康教育,性教育、风险意识教育,以避免或推迟青少年的起始时间;避孕知识、安全教育,以减少意外妊娠和生殖道感染的发生;安全流产和分娩服务,选择安全、正规、有资质的医院,尽量不要到私人诊所,妥善解决已成事实,避免再次意外妊娠,帮助少女重新走上自强、自立的人生到路[2]。

3.2开展流产后保健服务

告知重复流产的危害和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的风险。建议并协助进行人流手术后避孕方法的选择。当妇女是由于避孕失败而意外妊娠时,需要和受术者一起寻找其可能的原因。或是所采用了低效避孕方法,或是因为不恰当的使用;或是由于对所应用的避孕方法心存疑虑,未能获得专业的咨询而擅自停止使用。医务人员应充分考虑其过去的避孕经历,提供更多和客观的信息,帮助指导服务对象选择的常规避孕方式并能正确使用。如: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宫内放置节育器、使用等。

妇幼保健院应认真履行专业卫生职能,积极开展青少年保健门诊,发挥相应的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配合社会团体和社区机构开展青春期保健知识讲座,普及青春期性教育的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7

1、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和面临的问题

青春期的性教育还要注意给青少年灌输适合于中国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法律法规等内容。性教育的主旨,不仅在于健康的性生理、性心理,更重要的是健康的性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性。性教育主要包括性知识、性地位、性道德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现代的科学理论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对性知识(性生理和性心理)的认识也更加全面,为青春期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广大青少年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两性问题的教育重要的是使他们形成不同的性别特征和行为规范,了解性在人类发展中重要意义,以及现代社会中两性的地位、作用;性别角色的分工及其社会规范。“在人类社会里,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里面,性教育不可能是生理上的教育”[2]。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道德,加强思想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让自己的高尚起来。但是在性教育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多重问题。首先,很多人认为性教育应该封闭,难登大雅之堂,且不论在课堂等场所公开宣讲,甚至把正面的积极教育看成青少年犯罪的诱因,混淆了必要的教育和“诱因”的界限。其次,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许多学校往往不重视青春期性教育,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材和师资力量也十分匮乏,远远达不到我国青春期教育的需要[3]。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于青春期教育的责任者认识也有偏差,教育意识不强,态度不当[4]。这些都是我国现阶段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青春期性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社会,西方各种思潮包括性解放思想侵入的情况下,加强对性知识的了解,形成健康的性意识和性观念,对规范青少年的,降低青少年犯罪率有着重要的意义[5]。目前对中学生进行的青春期教育主要还是围绕性生理知识的教育,而较少涉及性心理、性道德等教育内容。所以应当加强性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科学的恋爱观,树立社会规范的性价值观。相关部门和媒体也要积极宣扬正能量,杜绝污秽的影像制品或书籍的销售,为青少年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总之,青少年远远不够成熟,只有对他们不断进行正确的青春期教育,尽力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全社会都应该认识到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它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结语

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8

一、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目前0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家庭溺爱导致学生的受挫能力比较差,什么事情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是非的明辨比较差,对待事物的态度比较偏激。小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会树立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心理健康教育正式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体系。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2.1 青春期问题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以及慢慢步入青春期,青春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贸,对于外在美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于自己比较胖、不如其他女孩漂亮,自己不如别人高,穿的不如别人好诸如此类问题都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此时很容易很散学生的注意力。 

2.2 不当的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原因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小学时期,学生的人生觀、价值观正式形成的好时期,小学生对于对错的分辨能力偏低,家长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2.3 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 

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娇生惯养,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每当遇到苦难的问题就会退缩。 

三、班级管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3.1 设置适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设置适合小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平台,可以在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雨平台里的教师进行沟通。设置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合理交流的平台。接触学生心中疑惑。想要保证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首先要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详细的了解。让学生可以健康的发展。 

3.2 将品德教育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的融合在一起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时刻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将品德教育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本来就是相互影响的,在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适当的对学生赞扬或批评,适当的采用榜样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小学生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层长。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做好学生的榜样。 

3.3 在学科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重要的引导者,班主任对于日常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负责。在此同时,班主任应该和任课教师进行互通交流,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小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校级校风是心理健康工作的前提。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中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4 对于特殊学生采取有效地心理指导 

在小学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学生的发展,注意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在学校中,总会有一些特殊的学生,当面对特殊学生出现的错误时,不应该直接批评学生,需要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再教育学生。 

结论: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面对全体同学,面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的问题。所以,在心里健康教育问题上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视,总之,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是社会进步的栋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目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靳丽华.谈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34(20):113-115. 

[2].裴春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基于马鞍山市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师师范大学,2012. 

青春期健康教育总结范文9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渠道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文化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人际交往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篮球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