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包装工程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9-08 06:46:56

包装工程论文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1

一、教学现状及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包装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十分突出的专业,内容涉及理、工、文、管等学科门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从而对教学方法提出了特殊要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学科归属不够明确,我校包装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首先,教学内容系统性、针对性不强。包装工程专业虽与多种学科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有其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不同课程之间虽有相互衔接关系,但是每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尽管一些课程教学内容有“包装”二字,但是专业针对性不强,常常借鉴其它专业课程的内容;不同课程之间缺乏功能性协调,教学时存在部分重复的内容,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和计划。长期下去,学生掌握不了专业核心理论知识,不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其次,教学方法传统,缺少专业特色。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具有鲜明的工程与艺术结合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和艺术类课程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教师在工程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与其它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难以将枯燥乏味的理论以艺术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在艺术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参照艺术专业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美术基础,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以来,工程与艺术结合的专业特色较难体现出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提升。

如前所述,包装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有较高要求。本科生在专业学习阶段若没有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就很难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加上实践经验的欠缺,无法理论联系实际,进而对专业功能和自己将来失去信心。因此,案例教学将是克服上述教学内容、方法等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工程与艺术结合的专业特性具有促进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案例来源和选择

《缓冲包装》是包装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其理论和方法是研究和解决产品流通过程中破损问题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该课程内容包括产品脆值理论、缓冲包装材料、缓冲包装五步设计法和缓冲包装试验等知识单元。通常情况下,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以及品牌产品的包装都是案例教学的很好题材。为了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紧紧围绕每个知识单元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经典案例,并巧妙地设计教学流程,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2.课前准备和分析

以缓冲包装五步设计法这一知识单元为例,该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缓冲包装设计的五步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包装技术问题。这部分内容可供选择的教学案例非常多,其中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较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能体现缓冲包装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在课前可以将学生作品的优点和缺陷进行深刻分析,找出包装方案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分发案例材料和思考题,并设计与组织案例教学形式。此时,学生要做的主要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作品案例和相关材料,认真思考,指出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好的改进措施。然后,参照产品研发、包装设计、生产管理、成本核算以及物流运输等部门的职能,将全班学生分成相应的小组,每个组选择一名代表,以便进行系统性分析讨论。

3.课堂讨论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模拟不同部门的职能,对包装方案展开讨论。比如,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及物流运输等模拟部门可以结合包装件的破损情况,分析查找原因,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阐述观点。各小组可以从产品本身强度、包装制品的防护性能以及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等方面展开辩论,并通过协商提出改进措施。然后,生产管理、成本核算以及物流运输等部门再从加工工艺、技术经济成本以及运输方便性等方面,对改进的包装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优化。此时,教师要能掌握好整个讨论的节奏和气氛,引导不同部门之间的争辩,但也要能调节好学生的情绪。

4.归纳和总结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从教学组织和专业理论等角度做个小结。首先,教师要对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整个教学过程做个解释和总结。其次,教师应当对案例所呈现的包装方案作专业性评价,对包装设计的思路和制作过程等进行详细说明,并对包装方案的可靠性、加工工艺性以及成本等进行科学性解释。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观点和想法加以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新性想法和建议,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也要能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以纠正学生认知上的误区。同时,案例讨论后,学生的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课堂讨论中提出的观点和想法,可以写成分析报告以便指导自己的包装设计工作。

三、结语

包装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十分突出的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研究型后备人才,如何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些都成为当前该专业本科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教育的现状,指出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意义,并结合作者近几年的教学体会,以我校《缓冲包装》课程为例探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对于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国斌.关于包装工程教育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包装工程,2002,23(6).

\[2\]李德林.案例教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3\]舒祖菊等.论农林院校包装工程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J\].包装工程,2006,27(6).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2

但目前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课程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全面。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一般包括包装的基础理论知识、包装的市场与定位、包装造型设计、包装装潢设计与包装印刷工艺,在有限的课时下,更侧重于应用型教学,使学生能设计出一套适合于旅游产品的包装。在包装造型设计部分的课程中,注重纸盒包装结构设计,对于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往往较为忽视,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二是课程学习后,学生知识面单一、知识间缺乏联系、缺乏实际设计经验和相关领域的综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及市场服务意识差,是目前学习设计的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导致学生不能较快地适应工作需要。三是在包装设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包装的设计,多数以包装的模仿为主,对包装的创新设计则较为困难,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实际上,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实践性、综合性。如何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包装设计教学,培养更适合时展需要、适合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端包装设计技能型人才将是包装设计课程教学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定位

1.1以人才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在课程培养目标确定上,应对旅游产品包装设计领域所涵盖的专业技术岗位群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不同区域岗位人才必备技能素质要求,通过具体的包装容器、结构、装潢设计及工艺等技能教学训练,确定教学以包装设计、制作、材料应用等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确定教学工作任务。

1.2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包装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岗位一般为:包装材料及设备销售人员、包装设计师、包装印刷生产人员、包装工艺技术人员、包装质量检测人员等。目前在包装行业最缺乏的就是包装综合设计人才,既懂包装装潢设计,又精通包装工艺、结构、生产的高端人才。此类人才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需求量较大,所以,在课程教学上,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包装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包装创新设计、包装印刷、包装质量检测、包装技术与工艺的能力,才能够符合包装职业岗位群工作能力要求。同时,根据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本系跨学科专业学习的改革理念,包装设计还应使学生掌握包装设计相关的跨学科综合性知识,包括消费者心理学、设计心理学、包装经济学、环境生态学、包装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与包装设计相关的各类知识,可以快速进入包装设计公司、印刷公司等,进行包装的设计与制作。

2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可分为两段式教学模式,加强创新型教学的比重,具体如下:第一阶段:包装应用型教学。课程讲述包括:包装的基础理论知识、包装的历史、包装的市场调研与定位(包括消费者心理学、设计心理学)、包装造型设计(容器造型设计与纸盒包装结构设计)、包装材料、包装装潢设计、包装印刷工艺(包括包装经济学、环境生态学、包装的法律法规)及包装设计实践。了解与包装设计有关的各项知识及工艺技术对尺寸、结构等方面的具体限制和要求,培养学生在各种规则与限制中完成设计工作的能力。本阶段加强包装容器造型设计的教学,综合软件课程知识,旅游产品设计的学生,通过CAD、3D将容器造型制作为设计稿,并进行容器造型的渲染,标注出材料及工艺,形成完整的、可投入生产的容器造型。第二阶段:包装创新型教学。本阶段课程是对包装设计理念、结构、材料等进行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以项目驱动为导向,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探索性、实验性课题,通过不同类别的项目课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课题类型与来源可以包括:概念包装设计、绿色包装设计、环保包装设计、手工创意包装设计或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进行传统文化、地方民俗与包装融合的包装设计训练。目前授课课题类型针对学院特色,以酒店与旅游景区为基础,进行旅游产品或纪念品的创新包装设计,将本地传统文化、地方民俗与包装设计融合,进行新型包装的创新设计。突出包装制作工艺、材料、结构的创新,形成一定的教学成果,并努力实现教学成果转化,使学生实践结果能真正投入市场。同时,课题还可以是教师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将其制定为专题设计,训练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通过包装新理念的探索、包装形式的创新与突破,使学生的学习从模仿性设计转变为创造性设计,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后存在的不足

通过一阶段的旅游产品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上产生了一定的成果,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包装创新教学,使学生创造了许多原创优秀作品,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3.1印刷工艺上掌握不足在包装印刷工艺上,由于缺乏印刷厂实地参观调研,只有理论学习,学生在该方面知识的掌握上略显不足,只停留在理论阶段。今后应安排相应课时,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了解、认识包装机械种类与功用,争取实现包装切模制版、各种印刷工艺的上机操作,加深学生对印刷工艺知识的体会。

3.2课时安排问题由于要加重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及创新设计课程实践比重,在课程安排上,包装其余知识讲解相对减弱,练习时间减少,特别是包装纸盒造型设计上,学生练习不足,在后期作品制作上,进程较慢。所以,在课程时间安排上还应深入调整,整合相关知识,必要时增加相应课时,使课程安排更加合理。

3.3教学成果转化问题在今后的包装设计课程安排中,还应深入思考教学成果转化的问题,在课程实践中,使学生的实践成果能成为商品或者投入市场,将实践与市场接轨得更加紧密,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结语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包装设计教育 改革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包装设计教育对包装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存在着专业和专业覆盖面太窄、知识老化、教法陈旧、偏重技能性教学、不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人文精神、缺乏完善的教学实践手段等状况,概括起来说是“重技术、轻创造、缺人文”,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包装设计教学的质量。为了适应21世纪包装设计人才的需求,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革和探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的包装设计教育进行改革。

优化课程结构,开设跨学科课程

现有包装设计课程缺乏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人文性和创造性。了解和掌握新知识(品牌学、市场营销知识)、新信息(产品的定位、品牌战略、企业整体经营决策),遵循一定的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准确的调查与研究过程,进而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目标)等已成为包装设计的最终取向。重视和不断学习相关领域的学科知识,注重调查和信息的搜集,同时以科学的工作态度遵循一定的有效的操作程序,是包装设计的重要基础、必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包装设计教学应该重视和加强的。笔者认为,包装设计教育应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如设计心理学、社会学、文案写作、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材料学、设计管理及可持续设计方法等课程,并在课程中贯彻多学科、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变长期以来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做法,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推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提高创造力,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当今信息时代,设计教育更呈现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一些设计师所熟悉的传统技艺已被当代的科技手段所替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特别多,用电脑可以快速完成作业,时间大大缩短。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市场环境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复合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创造性的关键环节。当前,大量包装设计作品如出一辙,这跟我们在设计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原创设计有关。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活动,教师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努力方向都要向从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探索。应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和手段,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性的课题,比如“可持续包装设计”等新理念包装的探索、包装形式的突破与创新、包装材料的革新与重组、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创新等等,提供一切可能条件让学生去做大胆的探索与实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模仿性设计为创造性设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设计项目和设计比赛活动,或者将一些前瞻性的课题和社会的具体项目结合起来做,可以逐渐培养起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同时,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譬如专题讲座与讨论的结合,与学术报告的结合,与学生作品展示的结合,与参观实习的结合,甚至可以多种方法交替进行,穿插进行等等。课堂教学也可在轻松的气氛下进行,如学生围成一圈,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理论讲授、幻灯展示、效果图表现等等,手段尽量丰富。在教学中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扮演引导者、策划者的角色,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形成真正的沟通、互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加强人文修养,注重对学生伦理职业道德的培养

“人文科学”是指一切与神学相区别的,与人生、社会有关的科学门类,包括文化、哲学、伦理学、心理学、人类学、逻辑学、社会学、美学等门类。包装设计不仅仅需要技能和创新能力,它同样需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中国思想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较深厚的人文精神的传统,追求和体验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精神状态。历史发展至今,人文思想发展不断完善。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加速走向现代化,因为设计与经济生活的密切联系,很多人都走入了工业文明的误区,包装设计以极大刺激消费为最终目的,一些追逐高利润、高附加值的现象不断出现。过度包装,用有毒有害材料包装,给社会、人类造成危害,只顾眼前小利,丧失了社会责任心和公共伦理道德,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

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与我国的包装法规不完善,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和法律措施有关,但也应该看到,设计师是创造合理适度的包装方案的源头,也是提供浮华过度包装的源头。这与高校设计教育不注重学生伦理职业道德培养有一定关系。每一个有良知的设计师的职责,就在于不断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为人们不断提供更合理新颖的生活方式,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保持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尊严。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应从教育入手,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将中国传统文化、包装法制法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知识系统地纳入必修课程,还可通过专题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一切为人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包装设计师在社会上的精英作用。 建立完善的教学实践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大规模扩招,迄今为止占中国大专院校50%的大学都已经开办了设计专业,而90%的设计专业仍然没有属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基地,导致“闭门造车”和“干活主义”的教学形式并存,这都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学实践手段,使得教学与市场接轨的程度不一。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创新创业;工科;专业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40-02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最初开始于发达国家,美国的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50多所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中心。[1,2]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具有的特点是注重创业意识培养和模仿训练、创新创业教育分类详细、有学术研究支撑等,著名的有百森商学院(注重创新创业课程)和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等。[3]国内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2002年才正式启动,近些年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创业训练计划、课程体系构建等都进行了改革与实践,[4-7]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例如,汕头大学的胡文龙基于CDIO理念对工科探究式教学进行改革实践;[4]浙江工业大学的李浩君等人对工科专业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立体化教学方法。[5]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体系化程度不高,相关创新创业学术研究尚未全面开展,对具体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深入改革,以满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

工科类专业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此阶段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基于此,本文根据工科专业课的教学特征,结合新形势下国家创新创业型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发展和能力培养为中心对工科专业课的教学进行了改革。

一、工科专业课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特征

1.教学理念

CDIO(Conceive 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是以产品、生产流程和系统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通过对产品进行系统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等,另一方面培养对产品系统进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能力等综合素质。[8]CDIO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目前全国已有几十所试点高校和许多非试点院校实施了CDIO改革,基于CDIO理念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实习与实训、教师考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部分环节的重新构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9]由于工科专业课具有较强的技术特色、综合性和实践性,其教学目标是既要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又要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工科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运用CDIO理念,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培养模式。

2.教学特征

深入研究与分析工科专业课教学特征是提出和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关键前提。工科专业课的教学特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共同所表现出来的现象,[5]其总体特征具体如下:

(1)在专业课程方面:部分专业课理论性强,涉及到工程建模、理论计算,学习难度系数大;课程内容多,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涉及知识面很广而且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特别是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各专业培养方案都增加了部分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与专业课,导致本专业课学时数减少,无形之中也增加了教学难度;实践性强,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原则。

(2)在教学对象方面:高等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具有的特点是基础理论知识丰富,接受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但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弱。

二、工科专业课教学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并注重与各相关专业与学科内容的交叉与联系。因此,讲授内容既要有基础理论与原理,又要有新技术,并能够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由于工科专业课涉及专业知识较多,内容庞杂,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度和相关度、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课程教学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化设置,分为基础层和提高层。基础层阶段的学习主要通过教师课堂理论讲授、基本实验和参观实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要求掌握该门专业课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层阶段的学习主要通过专题讲座、专项训练、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案例训练等,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与创业能力。

2.教学方法

一套具有一定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教学过程中连接教与学的重要枢纽。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应是在对课程资源、讲授内容、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基础上提出来的,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问题式等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改变过去那些偏重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过程简单化,实现理论基础掌握夯实、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科研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整体提高。

针对每门专业课特点,结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教学过程应运用多样化的手段,采用课堂教学、实验与实习、项目设计、创业训练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例如,对于核心专业课,改变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除了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完成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外,还应把创新与创业训练计划、创新竞赛等活动加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偏重工程实践的专业课,应增加课程实验、参观实践和项目实训学时数的比例,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实施理论课与实践课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视频,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考核方式

对工科专业课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能够充分发挥考核过程在评价和引导学生对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导向作用,旨在关注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坚持学习过程主导、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试卷考试,建立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例如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小组团队考核等,关注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考核。具体改革指导思想是:在内容方面,增加具有实践性且超出课堂讲授内容的知识,涉及创新能力、技能操作、团队配合等多方面考核内容,以评价学生在项目实践训练方面的掌握程度;在形式方面,一部分采用理论闭卷考试,一部分采用开放性考试,把学生课堂与课外作业、设计作品、科研项目、各类相关竞赛等作为一部分考试成绩的评价内容。

三、改革实例分析

以佳木斯大学2013年评出的百门课程“包装工艺学”改革工程项目为例,基于以上提出的改革方案,在授课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尝试,具体如下:

1.授课内容

改革前该门课程总学时52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4学时),改革后总学时不变,采用模块化思想,具体方案如下:

(1)理论讲授模块(占学时50%):国内外包装工艺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包装工艺理论基础;通用包装工艺;专用包装工艺;包装工艺专题研讨。

(2)案例分析与项目训练模块(占学时25%):案例分析包括药品泡罩包装工艺、啤酒灌装工艺、大型平板液晶显示器缓冲包装工艺等;项目训练包括咖啡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工艺和疫苗产品阻热包装设计等。

(3)实验模块(占学时15%):卧式枕式袋成型充填封口工艺实验;真空包装工艺实验;立式袋成型充填封口包装工艺实验。

(4)实习与实践模块(占学时10%):北方佳宾白酒灌装工艺等。

2.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课程类型和内容特点,改变以往偏重讲授教材的教学方法,灵活实施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冲击与振动防护包装工艺、液体灌装工艺等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关于典型包装工艺技术,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一个工程实例,将详细的包装工艺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最后归纳总结包装工艺设计的详细思路;针对众多的包装技术,如收缩包装、拉伸包装、贴体包装和泡罩包装等,采用分类教学法。

3.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20%(含上课出勤、听课认真度和回答问题等);项目设计(20%);实践动手能力(20%);考试成绩(40%)。

四、结论

工科专业课的教学特征是专业知识内容多且更新速度快,学生基础理论丰富,但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本文提出了适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的工科专业课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方面的改革方案,并已应用在佳木斯大学百门课程的改革工程项目上,以此为实例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方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6):79-83.

[2]雷家.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

2007,(2):26-29.

[3]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90-94.

[4]胡文龙.基于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63-168.

[5]李浩君,邱飞岳.工科类专业课程的立体化教学方法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416-420.

[6]王新荣,张霞,李小海,等.高等理工科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110-111.

[7]薛素铎,兰劲华.工科专业课考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0,(6):80-81.

[8]王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包装工程 培养模式

一、引言

发达国家的包装工程专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其中美国是第一个设置包装工程专业的国家,密歇根州立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包装工程学院,欧洲的包装工程教育起步时间与美国差不多,较发达的为德国、英国和法国。国际上包装学科在近十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新的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工艺、包装设备层出不穷,为包装工程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内容。

我国高校包装工程学科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江南大学最早创建包装工程学科。1984 年试办包装工程本科专业,并于同年起培养包装技术与装备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教育部于1984 年将包装工程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包装教育和科研得到了高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专门人才。目前全国已有70余所高校开办了包装工程本科专业,每年可培养3000多名本科毕业生。但是,为适应社会需求,包装工程本科人才的培养还面临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我国包装工程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的包装高等教育起步晚,体系和内容不够完善

美国上世纪中期就开始了培养包装工程专业的研究生,90年代有了包装工程专业的博士,现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多所院校可以接受外国留学、进修生,而我国包装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很不完整,因此,不仅是建设开始时间的落后,未来发展的步伐也远落后发达国家。

教育部1984年将包装工程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全国已经有70余所高校开办了包装工程本科专业,每年培养本科毕业生3000余人。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将包装工程专业作为“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确定列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目录中,但第二年国家修订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该学科被取消。在这之后,多所院校通过自设包装工程二级学科或在相关学科中增设包装工程发向,培养包装工程的研究生,时至今日,包装工程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包装工业的档次、水平还有待提高,包装工程的高等教育的体系还有待完善。

我国包装高等教育的不完整性,使得包装企业在人才的使用上也面临诸多的问题,包装企业的创新性发展和高级包装人才的匮乏成为包装企业发展的瓶颈。

2.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强

我们在学生的教育培养方面,面临很多问题,其中实践和创新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现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没有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很多学生别说是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即便简单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这不仅值得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整个社会教育所思索的。从一些材料上我们可以得知,我国教育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人才结构上;二是片面发展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足,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

3.包装工程专业理论体系建立不够深入

包装工程学科以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包装件及其形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功能组合、形成及在物流过程中实现的规律,是一门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包装功能实现的原理方法、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现有包装工程学科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支撑,在学科交叉过程中过于依赖其他领域的理论平台,这也是学科未来发展的一大问题。如何建立相对独立的深入的理论体系将决定未来包装学科的发展。

三、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性培养模式――个性化教育模式

个性化教学,源于一个古老的教育梦想“因材施教”。2000多年前,孔子在杏坛授课,提出“因材施教”,门下诸多弟子,皆有成就。

而我国现代教育逐渐将个性化教育推上日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二条“工作方针”中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第三十二条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规划纲要中还多处提到要因材施教,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

个性化教育思想就是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完善知识结构的前提下,充分开发个性思维模式,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培育现代化的创造性人才,开展素质教育。“个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学过程中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二是发挥个性思维的精英教育。这是个性化教育的两个途径,与之对应的是教学内容的共性和培养能力的共性,要求你我们在教育共性的基础平台上,发展个性,这是个性化教育的前提。以吉林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培养为例,培养方案中共设置普通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专业拓展教育和独立实践教学五部分。对于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些都相当于共性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各类中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程,包括文、理、艺术等学科共计658个学时,这是个性化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个体的能力属于个体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对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而教师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因此课程体系的建立只是基础建设,而教师在个性化教育方面是关键,所以教师的能力的提高和协作方式的转换成为解决个性化教育的枢纽。

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2.开放性培养模式――社会参与培养模式

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步入了大学这座象牙塔,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锻炼分家,加之较为单一的人生经历,使得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有着比上一代多的困难。由此而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究其造成差距的原因,不是学校培养的学生本身资质的问题,更不是培养学生的导师不够尽职,而是学校的单一环境不同于社会的大环境。从而形成了社会要求人才的适应力强、适应快与当今大学生的适应难问题这一对矛盾,欲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迫切需要帮助学生增强综合能力和加快适应速度。

面向社会,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等方式,积极探索学校主导式、校企共建式、教学工厂式等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动手能力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吉林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已经与可口可乐、月明试验机、吉林沃达食品等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产、学、研基地,从我校与企业的合作来看,学校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和企业成为主角,实现企业和学生培养的双赢。学生可以在第一线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反馈到课堂上,同学们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兴趣;而企业依托高校平成新产品,新技术,新信息的追踪和反馈,推进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创新,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对于学校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并指导教师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性课题。

基于培养优秀大学生而提出的社会导师制,通过社会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在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获得成长。一是有利于学生获得各类丰富的知识。社会导师制在学生在和带教导师的互动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学到导师所从事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等直接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收获宝贵的间接知识,即学生在过程中所感受、体会、领悟到的待人处事之道。二是有利于学生增强与人相处的能力,习得人际交往技巧。三是有利于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缩短其从学校生活到社会生活的适应期。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和带教导师的接触、观察,甚至亲自到相应的岗位上挂职锻炼,取得直接和间接的工作经验及印象,从而提早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

3.研究型培养模式――高级研究型培养模式

吉林大学包装工程专业新的培养方案增设了包装工程导论、专业拓展课、包装在人们中的应用和前沿讲座等理论课程;进一步加大实验教学比重,独立设置实验课程;设立本科生科研计划,积极倡导课外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和自我创新的空间。把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初步构建了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实验、实习等实践性课程在本科生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仅检验理论知识、学习实验技能与研究技术,还可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研究创新奠定基础。吉林大学包装工程专业通过推行“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农业机械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三层次”的试验教学体系,分为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三个层次。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研究小组中,在其中担任部分基础工作;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项目方案,并在校内或校外自主联系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跨院系、跨学科应用型研究。由于研究课题源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从选题立项、写课题申请书、确定任务目标,与教师共同设计和实施技术方案,到完成科研项目,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学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既可以检验他们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训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又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际科研能力。部分学生在本科生科研项目工作的基础上,撰写并发表了论文,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四、包装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包装行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包装工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以纸、塑料、金属、玻璃、印刷和各类包装机械为主要构架,以纸包装制品、彩印包装制品、塑料包装材料及制品、金属包装材料及制品、包装装潢、包装机械等主要产品的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国包装行业发展迅速,包装产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2500亿元,发展到2011年约13000亿元。由于全球包装行业向亚洲转移,特别向中国转移,趋势预测,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包装总产值增长将加速,年增长率大于21%,将继续保持仅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包装产品生产国,甚至有望超越美国。

然而,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包装工业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反应在企业规模、人员素质、产品质量与档次、科技水平及开发能力、包装基础工业水平以及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其中,科技人才的不足和开发能力的薄弱是制约我国包装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按产业发展预测,每年需培养学士5000名、硕士800名、博士100名,以满足企业需求。

五、结论

积极推进包装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是包装专业发展的保障。

建立新型的包装工程本科生培养体系,以创新性培养模式、开放性培养模式和研究型培养模式为重点,完善本科生教育。

包装工程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得益于包装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3139

[参考文献]

[1]徐长妍,李芹,箭伟程等.中美包装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就业的研究.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27):179-180.

[2]杨福馨,李立,雷桥.促进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开放的模式探索.中国包装,2012,11:35-37.

[3]董文丽,巩雪,田野等.包装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国包装,2012,5:54-56.

[4]孙虎.中外物流包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5:104-108.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 虚拟仪器 包装测试

中图分类号:TD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361-01

包装测试是对包装材料、容器、包装件进行必要的测试,可以优化包装设计,提高包装质量,扩大产品影响,对提高企业、社会的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大规模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向中西部转移。包装作为制造业的末端环节,在我省并不发达,缺乏专业的包装检测公司,并且包装测试设备种类繁多,价格昂贵。因此,本项目研究小型包装测试公司的构建及运营,弥补我省包装测试行业的不足。[1] [2]

1.包装测试的分类

产品的工程测试,主要包括五各方面的测试:

1) 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这类测试主要针对包装材料,项目主要包括耐破强度、边压强度、粘合强度、交货水分、厚度、化学成分指标、生物指标等

2)静态性能测试。它是指包装件受静载荷(所受的力不随时间而变化)时所产生的变化,有关测试如堆码试验、压力试验。

3)包装件的动态性能测试。它是指包装件受动载荷(所受的力随时间而变化)时所产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很快,且随机性大,对检测方法要求很高,现在多用电测法进行测试。有关测试如冲击试验、跌落试难、六角滚筒试验、滚动试验、振动试验等。

4)包装件内装物物理性能测试。它是指包装件的内装物的某些物理参数的测试,如温度、湿度测试,防水试验,喷淋试验,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浸水试验,渗漏试验,耐候试验等。

5)包装件的物殊性能测试。它是指对某些有特殊要求包装的包装件进行的有关测试,如:长霉试验、盐雾试验、防腐试验、防锈试验等[3]。

2 . 基于虚拟仪器建立虚拟包装测试公司

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建立虚拟包装测试公司,可解决上述包装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所谓虚拟仪器,即是打破了传统测试仪器由厂家定义、用户无法改变的工作模式,在测试系统和仪器设计中用软件代替硬件,根据用户需求定义和设计仪器的测试功能,开发虚拟的仪器来代替常规实验仪器。

构建虚拟包装测试公司,其目的是设计相关虚拟实验,对包装结构、材料、技术工艺进行检测,辅助包装完成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的功能。实现保护产品功能,需要设计包装件可靠性试验,模拟产品的流通过程,检验包装能否起到保护作用;实现方便储运功能,需要设计容器气密性、耐压性等虚拟实验,评价包装容器是否便于运输;实现促进销售功能,需要从销售心理学角度出发,建立包装评价体系,从色彩、结构、图案等方面对潜在消费者的吸引程度进行量化评价。

2.1 虚拟仪器特点

1)经济性

虚拟仪器体现了“软件即仪器”的特点。采用虚拟软件和各种电子元器件即可设计虚拟的仪器。既不用担心仪器老化损坏,又可重复利用,减少资金投入。

2)扩展性

传统仪器设备在生产时由厂家设定,而虚拟仪器功能由用户通过设计软件自行定义,采用通用设备如信号采集卡、各类传感器等组装虚拟仪器,虚拟仪器需要进行功能扩展和提高测试精度时仅需更换元器件就可完成升级。

3)准确性

传统实验设备,测试精度不同价格差异很大。同时传统仪器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存在老化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而虚拟仪器由软件和电子元器件构成,产生故障仅需更换电子元器件,测试精度能够保证。

2.2 虚拟包装测试公司硬件结构

虚拟包装测试公司是网络通信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可采用基于WEB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进行开发。这种模式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如图1所示。

基本交互过程为:登陆客户端,通过Internet访问WEB服务器,向WEB服务器发出实验请求。WEB服务分析实时获得的实验请求,验证用户合法性,并将实验请求发给虚拟实验室服务器。虚拟实验室服务器调用虚拟实验设备库的虚拟仪器进行实验,虚拟实验室数据库实时存储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Internet连接客户端,将结果反馈。[4]

虚拟实验室硬件由以下各部分组成:

1)WEB服务器:接受客户端实验请求并验证用户合法性,将实验请求发送给虚拟实验室服务器;进行虚拟实验时将虚拟实验室数据库存储的实验数据反馈给客户端。

2)虚拟实验室服务器:负责与WEB服务器和虚拟实验室数据库通信,接受实验请求,传送实验数据。

3)虚拟实验室数据库:实验数据的存放和管理,实验环境配置方案的管理。

4)虚拟实验设备库:管理和存放虚拟仪器硬件。

5)客户端:用户登陆,提交实验请求;处理、存放、显示实验结果。

3. 结语

基于虚拟仪器既能以最低成本搭建包装测试公司、提高实验仪器利用率,又能根据需要设计和调整包装实验项目,降低实验室维护成本。因此,虚拟包装测试公司是包装测试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戴宏民,戴佩华.包装工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的新趋势和新政策[J].包装工程,2005,26(3):1-4.

[2] 王志伟.包装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包装工程,2003,24(4):149-151.

[3] 王雷.包装工程实验室结构探析[J].包装工程,2006,27(3):110-112.

[4] 鲁建东,王正铎,刘晶.网络虚拟包装工程实验室的构建[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53-5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李苗,女,西安工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学生

第二作者 曹乐,男,西安工业大学包装与工业设计系教师,讲师

第三作者 李润,女,西安工业大学包装与工业设计系教师,讲师

第四作者 袁艳,女,西安工业大学包装与工业设计系教师,讲师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包装设计;实践教学

从国内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模式的影响,包装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环节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了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或者 “眼高手低”,严重影响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了很多毕业生毕业后无法胜任设计工作。从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需要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设计理念来弥补文凭方面的不足,以期能与一、二本学生在用人市场上竞争。

本文以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展开分析,就如何将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培养成为实用型人才提出观点和方法,为树立高职院校良好教学质量进行探索。

1 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实践课程严重不足

包装设计是结合了艺术创作、技术制造、材料工艺等多方面的综合学科,具有明确的商业性和应用性。但长期以来,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方面一味地仿照一、二本院校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包装设计的理论教育,却在面对市场需求方面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造成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时被大幅压缩,学生得不到有效和足够的实践机会,学到的知识与包装产业脱节甚至落伍,无法适应社会包装设计的需求。

包装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诸多课程中的一个部分,教学内容基本上停留在表面的美化构图和文字、图案装饰组合阶段,导致学生包装作品普遍过于偏重视觉形象,而忽略了包装内产品的属性,以及市场需求、制造成本、包装结构、材料运用、印刷工艺等重要环节,理论脱离实际,艺术和技术知识相对脱节,作品只是好看,而无法应用到具体的印刷、生产和消费环节。甚至学生在毕业后正式进入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工作时,往往会发现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无法运用在实际商业项目制作中去,无法满足客户标准及市场需要。再加上高职院校文凭不占优势等因素,造成大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专业对口工作。

1.3 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甚至是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是人类行为的情感动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学习行为也是一样,只有对包装设计这个行业充满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才能主动地融入教学环境中。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学生在高中阶段是由于文理科成绩不理想,被迫走向通过选择艺术专业的捷径考取大学的道路,其自身对本专业的理解不够,兴趣不足。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本科学习过程中基础课程跟不上,包装设计等专业课程更加吃力。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制作练习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本来就不高的学习兴趣被打击得更低,丧失学习主动性,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学习兴趣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造成很多学生觉得毕业能拿个本科文凭就不错了,并没有足够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缺乏对本科学习目标的思考。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相关课程,但学生只是为了拿学分,将课程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对自己制定未来的职业规划的理性认识。结果导致学生在包装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没有目的性,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

1.4 教师授课方式缺乏针对性

从客观情况分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虽然具有其自身特点,例如想象力丰富、性格开朗、动手能力强、敢于大胆创新等,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在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能力上略显不足。而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大部分都习惯了他们在一本院校授课模式,往往忽略了上述的现状,所以常常出现课堂教学过于偏重理论,讲课节奏过快,重难点不够突出等情况。因此,在理论教学环节中经常出现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对包装工艺制作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在开始制作之前,由于对包装行业不了解,缺乏调研与分析,单纯地从个人的角度和喜好出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容易出现创意与实际市场需求不符,过度强调美观,忽略实用性能,主题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

由此可见,若要达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理念,增强丰富的实际制作经验的目的,尽快建立和完善一套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和管理是课程设计的重中之重。

2 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三步走”教学模式探索

2.1 增加课堂经典案例分析数量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开始环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等方式,把包装设计成功经典案例制作成课件或教学模型等视觉素材进行分析讲解。结合前期理论教学环节的知识,以最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迅速提高包装设计的认知能力初步认识各种技巧。同时提供大量成功的设计案例和相关的策划与创意的详解,能够抓准高职院校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以互动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提出不同意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包装设计不是只为了美观,其更重要的功能属性是为了保护产品,帮助学生树立包装设计离不开产品本身,同时应时刻与市场接轨的务实理念。

2.2 多组织学生到设计公司或印刷厂进行现场参观调研

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过渡环节中,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将学生带出校园走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去,主动去了解包装材料的分类,包装印刷的主要类型以及后期加工工艺,让他们能了解产品包装盒印刷制作的完整流程。同时积极从设计公司或印刷厂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设计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在校兼职教师或指导教师,给学生开展讲座和课堂指导,现场解答学生在课堂练习中遇到的创意瓶颈和技术问题。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去感知、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与在职设计师和印刷厂技工的交流,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将互动式教学贯穿于整个实践环节之中。同时鼓励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新的包装设计思路与制作方法,增强学生对自身应用能力,专业发展趋势,行业用人标准的认识,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行业认知水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与目标。 2.3 以真实的商业设计项目为平台

改革教学环节和课程评分机制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程的检验环节中,教师可以将真实的商业设计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分为不同的设计小组,借鉴真实的行业生产标准,强调规范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严格执行企业的设计生产流程,以招投标的形式鼓励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设计制作当中,根据学生设计构思的创意性以及制作成品的质量优劣给予包装设计课程的评分。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市场意识,应抓准高职院校学生敢于创新的特点,直接将设计教学、技术要点、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充分体现出以学生自主性为中心的原则,帮助学生掌握成熟的艺术设计理论,把握商业设计项目的主题,提升设计思维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形成明确的创新意识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完成设计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课堂充满活力与吸引力,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落到实处。通过包装设计课程实践环节“四步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市场和创新意识,通过熟练的专业技能制作和运用现代数字技术的结合,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商业产品的设计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包装设计等一系列工作的设计实用型人才,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8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包装机械结构设计;知识管理模型

知识经济环境下,知识被视为 企业 最重要的资源,产品中蕴含的知识量成为竞争的基础和决定胜负的关键,对于知识密集型的包装机械结构设计来说更是如此。随着 现代 信息技术的 发展 , 计算 机技术的广泛使用以及多主体合作模式的出现,引起了包装机械结构设计在工作方式、组织模式和实现手段上的根本性变革,技术和市场形态的变化也对包装机械结构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研究新环境下包装机械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包装机械结构设计中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时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管理 科学 的思想与理念向纵深发展的结果是随着人们对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知识管理既不是简单的信息管理的延伸,也不是对知识的管理或简单的知识化的管理,而是以管理为基础,以知识为中心,为解决知识开发与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需求与知识利用间的矛盾而产生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传播、使用、保存以及更新的全过程,通过屏蔽信息复杂的来源,以方便用户对所需知识的获取和利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主体获得竞争优势,实现最大的利益。其目的在于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力图将合适的知识在合适的时间传递给合适的设计师,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好的决策。

包装机械结构设计中涉及到的知识有造型设计知识、产品理念知识、原理设计知识、安全性知识、人机知识、布局知识等,包装设计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支持、激励机制,以及良好的组织文化建设和组织结构设计,发掘组织内部已有的知识,从组织外部获取所需知识,在组织中实现知识共享并引导知识创新,并对知识进行蓄积和有效运用,以此提高组织的包装机械结构设计能力。

2包装机械结构设计知识管理模型

本文在现有的知识管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包装机械结构设计知识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2.1包装机械结构设计中的知识管理流程

包装机械结构设计中的知识管理流程可分四个主要阶段: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存储、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应用。

2.1.1知识的获取

包装机械结构设计是一个知识的运用和创新的过程。一方面它依靠员工本身的技能和经验;另一方面要求通过不断地吸收外部的技术知识和专业化的学习来提高设计能力。因此,知识获取在包装机械结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获取包括从现有的知识库或知识 网络 中提炼出有用的知识,以及有效、快速吸收设计所需的外部知识。通过内部与外部知识的联合与补充,将各种知识汇合成组织的知识网络,为包装机械结构设计提供一个共同的资源库,为知识提升和知识拓展创造机会。知识获取是包装机械结构设计知识管理过程的首要内容,为确保设计过程中相关知识的获得,组织应提供多种知识获得的方式,如建立内部知识库、协同工作以及创造知识交流的环境等。

2.1.2知识的存储

包装机械结构设计中的知识存储是指组织将有价值的知识经过选择、过滤、加工和提炼后,存储在适当的媒介内,并随时更新和维护其内容和结构,以利于设计者更加便利、快捷地访问,获得有效的知识。组织的存储对于组织来说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知识的积累是知识创新的基础,根据学习创新能力理论的观点,当组织积累越多的知识,就越容易吸收、学习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其次,知识的存储还可节约知识的重复开发成本,知识是组织投入成本所获得的提升组织优势的重要资源,从成本分摊的观点看,知识的利用程度越高,其相对价值也越高再次,组织内员工的离职、退休、死亡以及对知识的遗忘,项目团队在完成任务后解散,或者组织成员的流失和变动都会造成知识的流失,因此需要及时保存。最后,凭借知识的存储可以降低重复设计的成本和重蹈覆辙的损失。

2.1.3知识的转化

包装机械结构设计知识存在于两种形式: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易表达的、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传播的知识,隐性知识是个人拥有的,不易表达的,难以传播的知识,是个人长期学习和积累的结果。nonaka提出的seci模型显示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的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包含了四个过程:

(1)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过程:设计人员之间通过观测、模仿、传授等方式进行交流,从而实现个人技能、经验等知识的传播、共享,这一过程是知识社会化的过程。组织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键是组织成员如何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为集体共享;

(2)隐陛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过程:个人将存储于大脑中的设计体会、设计经验等知识通过个人主页、知识库管理系统等转变成共享的显性知识,这是知识的外在化过程;

(3)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过程:组织将一些分散的显性知识整合成新的更复杂或系统化的显性知识,以便在组织范围内使新知识得以共享,这是知识的综合化过程;

(4)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过程:员工通过学习,将多种渠道得到的显性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转化成个人能力,存于大脑之中,这是知识的内在化过程。

在知识转化过程中,每一个转化阶段都会有外部新知识的融入,比如员工的自我体会、知识使用过程中的改进、创新等。因此,知识转化过程实际上也是知识共享的过程,是新知识的创造和产生过程。通过知识转化过程的螺旋上升运动,组织的知识得以充分共享,组织设计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1.4知识的应用

包装机械结构设计中的知识获取、存储和转化只是为设计提供了可供利用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够被有效利用,还要看组织的知识应用能力,它决定了设计成功的可能性和效率。知识的应用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有效利用经验和教训学习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或不再重复犯错;能快速有效地将知识应用并发挥在问题解决和工作绩效的提升上;能快速有效地将知识利用发挥在可以观察到的环境变化上,以及指导竞争战略上等。

2.2包装机械结构设计中的知识支撑系统

2.2.1知识导向型的文化

由于知识型员工中竞争心理、知识垄断心理、自我封闭心理等障碍的存在,使得组织中的知识共享困难重重。因此培育一个知识导向型的文化是包装机械结构设计中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所谓知识导向型组织文化,使指将知识视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能够支持有效地获取、创造、交流和利用知识的组织文化。知识导向型文化的关键因素是对新知识持一种欢迎态度,并且在一个不断学习和尝试被高度评价、重视和知识的环境中,创造出一种信任和开放的气氛。通过知识导向型文化的建设,培育共享的价值观,使设计人员认识到,只有把知识拿出来共享,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信任和尊重,并通过共享使知识得到增值,最终提升自己的实力。

2.2.2激励机制

建立强有力的激励制度,是包装机械结构设计知识管理成功的有效保障。通过激励机制可向设计者明确表明组织的态度,在组织内确定和鼓励知识型行为。知识型行为是指在工作岗位上利用组织知识并实现知识增值的行为。当前很多组织在知识管理实践中,常采取一种十分重要而有效的激励措施一知识全程跟踪制,并将这种激励制度作为组织知识管理初期的首选措施。所谓知识全程跟踪,是将知识提供者的姓名永久性地附在其所提供的知识记录上,并通过相应的技术支持使该提供者能够了解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如何利用其所提供的知识,从而增进知识提供者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能使该项知识的利用者与提供者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激发利用者对提供者的尊重,并通过双方的相互交楼和探讨进一步创造新知识或知识的新应用。

2.2.3面向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

面向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具有柔性化、扁平化、 网络 化等特征。柔性化使组织能对意外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具有较强的灵活反应的能力;扁平化减少了组织的管理层次,通过管理者向员工的全面授权,使得员工承担更大的责任,从而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网络化可使各组织单元之间的连接最大化,从而为知识共享提供最佳的组织结构支持。

2.2.4信息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有利于组织内拥有不同知识基础的员工协作,有利于员工接近知识和分享知识,有利于加速交流,提高知识收集和知识利用的效率。

2.2.5形成设计、制造、使用一体化的知识管理机制

传统的串行工程从设计到制造各道工序是按一定的先后顺序逐步实施的,由于在产品方案的设计中缺乏其他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因此,许多本来可以提前解决的问题都必须等到整个设计方案进入下一环节后才能被发现,然后设计部门再根据后续部门反馈的结果进行设计的修改与更正,造成时间与资源的浪费。形成设计、制造、使用一体化的知识管理体制,即在合作 企业 和部门之间共享统一的知识库,并且在产品开发全过程中让用户参与进来,以便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发现产品的缺陷,更新知识库中的信息,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顾客满意度。综上所述,基于知识管理的包装机械结构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包装工程论文范文9

[关键词]装潢 改革 项目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272-01

经过近几年学生就业调查,发现学生对设计岗位力不从心,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产品设计能力的提高,现经过教研室教师讨论根据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对该专业核心课《包装装潢设计》进行课程改革。通过改革,希望学生能提高产品设计能力,能真正从实践操作上有所提高,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设计整个流程以及要求并且能独立完成产品的整套设计。

一、教学内容改革

改革前:以上包装装潢设计的基本流程进行分解,以理论讲授为主,然后布置相应的练习加强。但是通过近几年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知识很零散,不能很好的在综合练习中运用,所以导致后期的作品不能达到实际要求。

改革后:将包装装潢设计的视觉元素进行分解为图形设计、字体设计和标志设计,并且在实际案例中进行运用。最后以综合实例进行教学,引入实际项目,按照设计真实流程进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版面设计和设计元素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两套产品的设计。具体改革教学过程如下:

1.教学目的

《包装装潢设计》让学生能够分阶段,分学期的学习包装装潢设计的专业知识,在前期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门课程使学生具备综合思考分析能力,能够提出方案,筛选优化方案,独立且完整的完成各类包装装潢设计。

2.教学模式的改革

该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引入的案例每年都会变化,一般都是来自于网络的征集作品。在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采用现场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手段。精心设计课程单元的实训任务,使学生身临其境,处于学习的实践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教学项目分为:项目1――包装文字编排与构图;项目――2小商品包装设计;项目3――系列化包装设计。每个部分以实际的产品包装项目来驱动,把知识点融合在项目项目驱动法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设计流程、分析产品特点,进行市场调查,确定设计方案,选择合适材料,设计合理方便的结构。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强化学生的知识,训练思维能力,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大量的设计素材,和学生分享优秀的设计经验,使学生从中吸取优秀的设计元素。

二、教学组织过程的改革

以项目――2小商品包装设计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讲解包装装潢知识要点让学生掌握包装装潢设计流程、包装装潢造型处理、包装装潢材料的选择、包装装潢设计中的图形文字、包装装潢结合后期工艺操作:规线、出血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以及视频和案例等教学手段充分让学生了解本项目的基本知识点

教师布置相应的包装要求如下:

(1)包装盒规格长:28cm*宽:19cm,厚/高:3cm(2)商品名:云片糕

(3)商标为“庙香”字体用华文行楷就可以了(4)产品配料表、营养成分、条码、QS、等文字说明请安排在盒子背后(5)外观要高端、美观、整洁、大气、底色要用大红色?比较艳丽的那种。产品是送礼的,礼品包装盒(6)正面添加的文字:上海特产、云片糕(字要大点)吉祥如意。、传统糕点、手工制作、健康素食。(7)正面还要添加?:上海R香食品有限公司。字样。

(8)4个侧面文字:上海特产、馈赠佳品,一面只要用上海特产或者馈赠佳品,不8个字都在一侧。(9)要提供正面、侧面、产品的立体图效果。

在项目解析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法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充分掌握本次项目的内容。要求学生分析完后进行产品包装装潢设计前期工作:市场调研、市场定位此内容安排在校外进行市场调查,采用的方法是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完成产品的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完成市场调研报告书。包装图形、文字、色彩、材料设计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现场教学法学生分别根据调研结果完成包装装潢设计,完成包装装潢展开图,并且按照要求完成图纸上的出血线和规线。要求学生针对第三学期所学的设计基础对图形设计、字体设计、色彩设计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在师生互相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改稿及学生修改,学生完成装潢效果图的初稿后教师进行指导,给出修改意见,每个学生改稿修改至少两轮。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现场教学法。

在师生共同探讨方案后学生进行成品制作,学生自形设计合适的包装结构,折叠纸盒要求打印成品并折叠成型,如果是固定纸盒,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开槽,最后将设计打印的装潢裱在纸盒上。

最后师生共同完成项目考核: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说明,老师完成考核(如引进项目,老师与企业一起完成考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综合形成性考核。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以往课程教学实训项目和内容与工作过程脱节,注重先学习知识再进行能力的训练。现在通过对课程结构的重构和整合,在岗位能力培养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实施项目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在“学中做、做中学”展开教学过程。课程组老师经过课程改革与实践,根据课程的特点,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专题讲座、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在老师的指导下的主动学习,而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

四、课程改革的意义